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第 1a 页 WYG0181-0730a.png

春秋繁露卷六
汉 董仲舒 撰
服制象第十四
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案食他/本作适)者以养身
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案礼他本/误作体)之所为兴也剑之
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钩之在前赤
乌之象也冠之在首元武之象也四者人之盛饰也夫
卷六 第 1b 页 WYG0181-0730b.png

元武者貌之最严有威者也其像在右(原注一/作后)其服反
从之末由也已夫执介胄而后能拒敌者故非圣人之
所贵也君子显之于服而勇武者消其志于貌也矣故
文德为贵而威武为下此天下之所以永全也于春秋
何以言之孔父义形于色而奸臣不敢容邪虞有宫之
奇而献公为之不寐晋厉之彊中国以寝尸流血不已
卷六 第 2a 页 WYG0181-0730c.png

任武杀然后威是以君子所服为上矣故望之俨然者
亦已至哉(案哉他/本作矣)岂可不察乎
春秋至意有二端不本二端之所从起亦未可与论灾
异也小大微著之分也夫览求微细于无端之处诚知
小之为大也微之将为著也吉凶未形圣人所独立也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此之谓也故王者受命改正朔不
卷六 第 2b 页 WYG0181-0730d.png

心于微而致之著也是故春秋之道以无(案无他/本作元)之深
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案原本无以/王之政四字)
正诸侯之位五者俱正而化大行然书日蚀星陨有𧌒
雨至于秋七月有鸲鹆来巢春秋异之以此见悖乱之
徵是小者不得大微者不得著虽甚末(原注一作/其本未)亦一
(案他本/无一字)端孔子以此效之吾所以贵微(案他本/无微字)重始是
卷六 第 3a 页 WYG0181-0731a.png

非春秋之所甚贵(案他本/脱贵字)也然而春秋举之以为一端
者亦欲其省天谴而畏天威内动于心志外见于事情
修身审已明善心以反道者也岂非贵微重始慎终推
效者哉
有非力之所能致而自致者西狩获麟受命之符是也
然后托乎春秋正不正之间而明改制之义一统乎天
卷六 第 3b 页 WYG0181-0731b.png

(案他本/脱患字)而欲以上通五帝下极三王以通百王之道而
随天之终始博得失之效而考(案考他/本作攻)命象之为极理
以尽情性之宜则天容遂矣(案矣他/本作以)百官同望异路一
之者在主率之者在相
俞序第十七
(本万字下/有物字)民之所欲(原注一/作始)下明得失起贤才以待后
卷六 第 4a 页 WYG0181-0731c.png

公之间皆衰世之事故门人惑孔子曰吾(原注一无/曰吾字)因
其行事而加乎王心焉以为见之空言不如行事博深
切明(案他本/无明字)故子贡闵子公肩子言其切而为国家贤
(案贤他/本作资)也其为切而至于杀君亡国奔走不得保社稷
其所以然是皆不明于道不览于春秋也故卫子夏言
有国家者不可不学春秋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
侧之危则不知国之大柄君之(案之他/本作子)重任也故或胁
卷六 第 4b 页 WYG0181-0731d.png

道岂徒除祸哉乃尧舜之德也故世子曰功及子孙光
辉百(案此下自世圣王之德起至故其所善止共三百/五十八字原本错简在第十八篇今据他本校正)
世圣王之德莫美于恕(案恕他本/误作世)故予先言春秋详已
而略人因其国而容天下春秋之道大得之则以王小
得之则以霸故曾子予石盛美齐侯安诸侯尊天子霸
王之道皆本于仁仁天心故次以天心爱人之大者莫
大于思患而豫防之故蔡得意于吴鲁得意于齐而春
卷六 第 5a 页 WYG0181-0732a.png

攘窃之国不可使久亲皆防患为民除患之意也不爱
民之渐乃至于死亡故言楚灵王晋厉公生弑于位不
仁之所致也故善宋襄公不厄人不由其道而胜不如
由其道而败春秋贵之将以变习俗而成王化也故子
(案他本/脱子字)夏言春秋重人诸讥皆本此或奢侈使人愤怨
或暴虐贼害人终皆祸及身故子池言鲁庄筑台丹楹
刻桷晋厉之刑刻意者皆不得以寿终上奢侈刑又急
卷六 第 5b 页 WYG0181-0732b.png

之不仁失王道之体故缘人情(案他本脱道之体故缘/人情七字误衍下文孔)
(子曰吾因/行事七字)赦小过传又明之曰君子辞(案辞他/本作乱)也孔子
曰吾因行事加吾王心焉假其位号以正人伦因其成
败以明顺逆故其所善(案以上系/校正错简)则桓文行之而遂其
所恶则乱国行之终以败故始言大恶杀君亡国终言
赦小过是亦始于粗粝终于精微教化流行德泽大洽
卷六 第 6a 页 WYG0181-0732c.png

也
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见其光高其位所以为
尊也下其施所以为仁也藏其形所以为神见其光所
以为明故位尊而施仁藏神而见光者天之行也故为
人主者法天之行是故内深藏所以为神外博观所以
为明也任群贤所以为受成乃不自劳于事所以为尊
卷六 第 6b 页 WYG0181-0732d.png

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立无为之位而乘备具之官
(案之官他本/误作官之)足不自动而相者导进口不自言而摈者
此人主所以法天之行也为人臣者法地之道暴其形
出其情以示人高下险易坚耎(案耎他本/误作灾)刚柔肥臞美
恶累(原注一/无累字)可就财也故其形宜不宜可得而财也为
人臣者比地贵信而悉见其情于主主亦得而财之故
卷六 第 7a 页 WYG0181-0733a.png

(简今已校正归在前篇/功及子孙光辉百下)人臣当竭情悉力而见其短(原/注)
(一作/所)长使主上得而器使之而犹地之竭竟其情也故
其形(原注一/无形字)宜可得而财也
君人者国之元发言动作万物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
之端也失之毫釐驷不及追故为人君者谨木详始敬
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安精养神寂寞无为休形
卷六 第 7b 页 WYG0181-0733b.png

求众人得其心遍(案遍他本/误作偏)见其情察其好恶以参忠
佞考其往行验之于今计其蓄积受于先贤释其雠怨
视其所争差其党族所依为臬(原注一/作宗)据位治人用何
(原注一/作苛)为名(原注一/作明)累日积久何功不成可以内参外
为国其化莫大于崇本崇本(案他本脱下/崇本二字)则君化若神
不崇本则君无以兼人无以兼人虽峻刑重诛而民不
卷六 第 8a 页 WYG0181-0733c.png

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
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
体不可一无也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
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三者皆亡则民如麋
鹿各从其欲家自为俗父不能使子君不能使臣虽有
莫之丧而自亡是谓自然之罚自然之罚至裹(案裹他/本误作)
卷六 第 8b 页 WYG0181-0733d.png

信是故肃慎三本郊祀致敬共(案共他本/误作其)事祖祢举显
孝悌表异孝行所以奉天本也秉耒躬耕采桑亲蚕垦
草殖榖开辟以足衣食所以奉地本也立辟廱庠序修
孝悌敬让明以(案明以二字/他本作以明)教化感以礼乐所以奉人
本也三者皆奉则民如子弟不敢自专邦如父母不待
恩而爱不须严而使虽野居露宿厚于宫室如是者其
卷六 第 9a 页 WYG0181-0734a.png

而君之君亦不得离也故以德为国者甘于饴蜜固于
胶漆是以圣贤勉而崇本而不敢失也君人者国之證
也不可先倡感而后应故居倡之位而不行倡之势不
居和之职而以和为德常尽其下故能为之上也
体国之道在于尊神尊者所以奉其政也神者所以就
其化也故不尊不畏不神不化夫欲为尊者在于任贤
欲为神者在于同心贤者备股肱则君尊严而国安同
卷六 第 9b 页 WYG0181-0734b.png

也
天积众精以自刚圣人积众贤以自彊天序日月星辰
以自光圣人序爵禄以自明天所以刚者非一精之力
圣人所以彊者非一贤之德也故天道务盛其精圣人
务众其贤盛其精而壹其阳众其贤而同其心壹其阳
然后可以致其神同其心然后可以致其功是以建治
之术贵得贤而同心为人君者其要贵神神者不可得
卷六 第 10a 页 WYG0181-0734c.png

得其影则无以曲直也莫得其响则无以清浊也无以
曲直则其功不可得而败无以清浊则其名不可得而
度也所谓不见其形者非不见其进止之形也言其所
以进止不可得而见也所谓不闻其声者非不闻其号
令之声也言其所以号令不可得而闻也不见不闻是
谓冥昏能冥则明能昏则彰能冥能昏是谓神人君贵
卷六 第 10b 页 WYG0181-0734d.png

心是故为人君者执无源之虑行无端之事以不求夺
(本作/见出)则彼费矣吾以不问问则我神矣彼以不对对则
彼情矣故终日问之彼不知其所对终日夺之彼不知
其所出吾则以明而彼不知其所亡故人臣居阳而为
阴人君居阴而为阳阴道尚形而露情阳道无端而贵
神
卷六 第 11a 页 WYG0181-0735a.png

民无所好君无以权也民无所恶君无以畏也无以权
无以畏则君无以禁制也无以禁制则比肩齐势而无
利以立尊卑之制以等(原注一/作异)贵贱之差设官府爵禄
利五味盛五色调五声(案声他/本作音)以诱其耳目自令清浊
昭然殊体荣辱踔然相駮以感动其心务致民令有所
好(案好字下他/本衍一必字)有所好然后可得而劝也故设赏以劝
卷六 第 11b 页 WYG0181-0735b.png

以畏之既有所劝又有所畏然后可得而制制之者制
其所好是以劝赏而不得多也制其所恶是以畏罚而
不得(案得他/本作可)过也所好多则作福所恶过(案过他/本作多)则作
故圣人之制民使(案民使二字/他本作使民)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
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国之
所以为国者德也君之所以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
卷六 第 12a 页 WYG0181-0735c.png

则民散民散则国乱君贱则臣叛是故为人君者固守
其德以附其民固执其权以正其臣声有顺逆必有清
浊形有善恶必有曲直故圣人闻其声则别其清浊见
其形则异其曲直于浊之中必知其清于清之中必知
(作/知)其曲于声无细(案无细二字他/本误作之中)而不取于形无小而
不举不以著蔽微不以众掩寡各应其事以致其报黑
卷六 第 12b 页 WYG0181-0735d.png

是为象则(原注一/作副)为人君者居无为之位行不言之教
寂而无声静而无形执一无端为国源泉因国以为身
因臣以为心以臣言为声以臣事为形有声必有响有
形必有影声出于内响报于外形立于上影应于下响
有清浊影有曲直响所报非一声也影所应非一形也
罚之象其行赏罚也响清则生清者荣响浊则生浊者
卷六 第 13a 页 WYG0181-0736a.png

质以参其实赏不空施(案施他/本作行)罚不虚出是以群臣分
职而治各敬而事争进其功显广其名而人君得载其
中此自然致力之术(案术他本/误作树)也圣人由之故功出于
臣名归于君也
卷六 第 13b 页 WYG0181-0736b.png

春秋繁露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