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724-006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思辨录辑要卷七
             太仓陆世仪撰
  诚正类
江虞九与予论至诚无息予问虞九向来曾体验未发
 否曰未也曰不体验未发工夫终有间断处虞九问
 何为予曰且细自体认虞九思久之不得因问予向
 来用功如何体认未发来予曰仪初时一起手用功
卷七 第 1b 页 WYG0724-0062d.png
 只是随事精察因觉得有事时便用得力无事时便
 渗漏了遂用个随时精察久之又思得随事随时都
 是外面若念虑起时不吃𦂳用功岂不枉却乃用力
 于慎独二字用力既坚且锐一时间胸中念虑起灭
 皆能自省如可目睍凡邪念恶念间或窃发正如火
 燄不过寸馀便能斩断未尝使之充长也三月之后
 又思得慎独是已发工夫若未发时如何处置此时
 却忘乎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二句闻先儒教人于静
卷七 第 2a 页 WYG0724-0063a.png
 中看喜怒哀乐未发时气象乃于夜寝时闭目危坐
 屏绝万虑以求其所谓中究之念虑卒不可屏绝一
 波未平一波又起如神如鬼不可名状间或一时强
 制得定又思此念亦是已发间或一时㗳然若忘以
 为此似之矣然又以为此境有何佳处而古圣贤教
 人为之也且稍一认错不几入于今之学佛者耶体
 验久之始悟人心原无息时不可一槩遏抑而所云
 未发者亦不过念虑转接斗笋处毫发之间初无一
卷七 第 2b 页 WYG0724-0063b.png
 时一日之可计也子思知之故于此下个须臾二字
 又下个戒慎恐惧四字以为吾心之念虑或有息时
 吾心之敬不可或息能从此存之而至于瞬息之间
 梦寐之际咸得自主则至于圣人不难矣欲求无息
 不可不于未发处体认
论次虞九蕃侯俱有所不安因质予曰若论戒慎恐惧
 亦是已发如何说未发予曰此大认错戒慎恐惧与
 慎独慎字是个主是工夫不睹不闻与隐微之独是
卷七 第 3a 页 WYG0724-0063c.png
 个客是境界工夫存乎我者也境界因乎外者也有
 了这工夫才照管得这境界若认主作客便绝无把
 柄二兄终以已发为疑予曰是不难兄试除却戒慎
 恐惧寻一个未发来二兄思久之不得予曰得非释
 氏所谓不思善不思恶还认本来面目者乎又非玄
 门所谓不出不入湛然常住者乎此处一差便毫釐
 千里之隔矣故除却戒慎恐惧别寻未发不是槁木
 死灰便是虚无寂灭
卷七 第 3b 页 WYG0724-0063d.png
不明人之未发当观乎天不明天之未发当观乎易冬
 至夜半之前天之未发也坤复之间易之未发也
人有一日之未发夜睡未梦之时也有顷刻之未发念
 虑转接之际也天有一岁之未发冬至夜半之前也
 有一时一日之未发四时昼夜之顷草木荣谢开落
 之间也
朱子冬读书乐诗曰木落水尽千崖枯㗳然吾亦见真
 吾此是咏未发景象
卷七 第 4a 页 WYG0724-0064a.png
戒慎恐惧与慎独慎字总是一敬字不是已发用慎独
 工夫未发又用戒慎恐惧工夫如此却是两截
天不论已发未发只一健字贯人不论已发未发只一
 敬字贯
问纯坤十月之卦是天之未发时乎曰然曰如此恐非
 须臾之顷予曰不见复卦朱注乎剥尽则为纯坤十
 月之卦然阳气已生于下矣
未发只是性已发只是情或言小人无未发者非也人
卷七 第 4b 页 WYG0724-0064b.png
 岂有无性者乎只是小人未发少君子未发多圣人
 则无事无时无未发矣
问既言未发是性则岂小人性少君子性多乎曰君子
 率性小人溺情性非有多少也欲动情胜而本体牿
 亡也岂得无多少之异乎曰既云牿亡则谓小人无
 未发亦无不可曰虽云牿亡未必全失未全失则岂
 无性体偶一呈露之时
问如何用功便有未发曰戒慎恐惧便有未发此即致
卷七 第 5a 页 WYG0724-0064c.png
 中工夫也曰此处用功无实落去处初学下手甚难
 如何曰初学用功只就有把捉处去做只已发中节
 便渐有未发问如何便有未发曰毋意毋必便有未
 发
戒慎恐惧是未发工夫不睹不闻是未发本体
程伊川曰存养于未发之时则可求中于未发之时则
 不可又曰既思则是已发二语俱精极罗整庵以为
 未是定语又以为语意伤重皆未达叔子之意盖未
卷七 第 5b 页 WYG0724-0064d.png
 发不可不体认而又不容体认知不容体认之为未
 发则知中矣
先儒以为常人无未发者非也整庵以为人人有之而
 不知其多少者亦非也
朱子以思虑未萌知觉不昧释未发整庵以为恐学者
 认从知觉上去亦是一见不如说思虑未明本体不
 昧
不说发与不发只说已发未发玩已未二字便有阴根
卷七 第 6a 页 WYG0724-0065a.png
 阳阳根阴动而无动静而无静之妙
已发未发是心之境界心自有恰当未发时恰当已发
 时不可执着君子只随时随境下个戒惧慎独之法
 若于此处一加拟议便差之毫釐缪以千里矣
近时有讲学者以为人心无未发此不惟侮圣人之言
 然亦大误予谓人心刻刻有未发若无未发只一念
 纠缠如何得喜怒哀乐虚明四应
喜怒哀乐已发也喜怒哀乐中间都是未发
卷七 第 6b 页 WYG0724-0065b.png
或问如何是未发予问子向我问未发时先有成心相
 待否对曰无予曰此处便是未发
问存养省察是一事是两事予曰虽是二事其实一事
 此正如阴阳虽曰二气其实一气也然学者要看得
 他是一事又要看得他是两事工夫才有把柄
存养工夫属阳省察工夫属阴阳无迹阴有迹
从存养起手是于源头上用工顺行下来从省察起手
 是于支流上用工逆推上去顺行则近乎性之之事
卷七 第 7a 页 WYG0724-0065c.png
 逆推则全是反之之功
省察最要着力存养最忌着力
玩朱注不敢忽三字则知存养最忌着力玩朱注尤加
 谨三字则知省察最要着力
从省察上用力凡善念恶念之起未有不知至于閒思
 杂虑似无关善恶者便不自觉从存养上用力则虽
 有几微杂念皆自知之正如一泓止水略有微波动
 荡便自觉得说个存养省察犹自有意在若到至诚
卷七 第 7b 页 WYG0724-0065d.png
 无息地位便一片光明由仁义行非行仁义更无存
 养省察之名可立
俗谚有云欲求真受用须下死工夫学者若不向存养
 省察实实寻讨一番而妄希自然恐终身无着落处
 也
存养浑厚省察精明
人当无事之时恐此心入于人欲必求一个天理来顿
 放着此存养工夫欠缺故也存养既得胸中净荡荡
卷七 第 8a 页 WYG0724-0066a.png
 地无非天理却无天理之迹可着
欲下存养工夫须是于省察上用力使充积既久天理
 日多方寸中自有虚明粹白景象然后可以存养不
 然满腔子无非人欲何处得天理何由得存养来
人能于一日中识得善恶念头起灭几次可与言省察
 矣能于一日中识得敬字工夫断续几次可与言存
 养矣
王范先问静存动察曰动静是境存与察是工夫人一
卷七 第 8b 页 WYG0724-0066b.png
 日之间非动即静应事应物是动无事时是静念虑
 时是动无念时是静动静无常不可拘执惟圣贤则
 有工夫以主持之当其静时则用存养存养者所以
 存天理也当其动时则用省察省察者所以遏人欲
 也中庸戒慎恐惧一节是静存故注曰所以存天理
 之本然慎独一节是动察故曰所以遏人欲于将萌
 然存养省察亦非二事只是一个敬存养是静时之
 敬省察是动时之敬惟其能敬故当其静时则能存
卷七 第 9a 页 WYG0724-0066c.png
 养当其动时则能省察要之只是一个敬一贯将去
周子主静之说非专于静也只是宜静处便静是谓主
 静大抵人生失处多在动处易曰吉凶悔吝生乎动
 者也故人有不宜动而动者断无有不宜静而静者
 周子特于静字上下一个主字是教人于易放失处
 牢着把柄
心静始能知白日眼明方许看青天能知此义方可语
 鸢飞鱼跃
卷七 第 9b 页 WYG0724-0066d.png
圣传问先儒言静中须有物始得是甚物予曰只是敬
 又问静中有敬则不谓之静予曰此际正有毫釐千
 里之辨当细验之
又问先儒云只用敬不用静如何曰言静则不可无敬
 言敬则该静矣
邵子言天地动静无端人心动静亦无端
周子通书有言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
 而无静神也予昔丁丑与陈言夏论动静言夏主静
卷七 第 10a 页 WYG0724-0067a.png
 中求静予作书言即动求静语见论学酬答即周子
 此篇之旨
物来顺应故动而无动静中有物故静而无静
形而下者为物形而上者为神
人能静坐则心地自然开明
静中看天地万物另是一种境界
翼王陆子曰静中另一境界则动中又另有一境界是
 分动静为二矣予曰动则着物着物则心主于一自
卷七 第 10b 页 WYG0724-0067b.png
 是另一境界然于本体则未尝有二
静者心之体动者心之用故静则见天地万物之体动
 则见天地万物之用究之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也
友人有言人须是一念不生为妙予曰此言误矣人心
 如天念虑犹天之生物也宜春而春宜夏而夏宜秋
 而秋宜冬而冬自有个恰好的时节若云一念不生
 则天地生物之心或几乎息矣
心属火火无时不动摇故心亦无一刻停息圣贤治心
卷七 第 11a 页 WYG0724-0067c.png
 亦如治火但使其中烹调饪之用而不使其燎原则
 得之矣若灭息其无是理也
一念不生语极高妙然决无此理正朱子所谓此等议
 论只好隔壁听者试思一部四书中何尝有一语道
 及
或问阳明心有无念时否阳明曰实无无念时是见到
 这个境界
勿忘勿助四字真涵养要诀
卷七 第 11b 页 WYG0724-0067d.png
人工夫不是忘便是助助便是过忘便是不及要之只
 是不能有恒
陈白沙最善涵养故其言曰工夫在勿忘勿助间
读白沙诗最好涵养身心如云雪消炉燄冰消日月到
 天心水到渠又云好春刚到融融处细雨初开淡淡
 花又曰静处春生动处春一家春化万家春又云花
 来劝饮谁禁得天不能歌人代之真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使读者如坐羲皇以上
卷七 第 12a 页 WYG0724-0068a.png
人能屏除俗累则于涵养之道亦得半矣然于涵养既
 得则虽俗累亦不妨
问倥偬之时涵养工夫如何曰倥偬时可验涵养却下
 工夫不得然阳明征宸濠时军务稍閒便与门人讲
 学此便是涵养
凡遇倥偬时须把心按一按静看道理勿为仓卒所使
 则自然有益此亦涵养一法也
涵养莫如勤看道理盖道理明则虽倥偬时亦自不乱
卷七 第 12b 页 WYG0724-0068b.png
 不可以优游度日为涵养也
古人云心要在腔子里腔子二字须要看得好道理应
 该所在即为腔子论语不踰矩矩字是也如以血肉
 之腔为腔子则去而天壤矣
薛文清云应事才应得即休不可须臾留滞为心累愚
 谓发皆中节自然无留滞不然未能中节而止求无
 滞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矣此处须要识得
周臣兄书屋中书警语二右曰事无了期丢过去予曰
卷七 第 13a 页 WYG0724-0068c.png
 也看是甚么事左曰心有动处放下来予曰也看是
 甚么心禅家一切放下儒家一切不放下放下甚轻
 快不放下甚烦难于一切不放下中而实无一毫沾
 滞此圣道之所为不可及也
问如何是一切不放下曰民吾同胞物吾与问如何是
 不放下而实无沾滞曰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卷七 第 13b 页 WYG0724-0068d.png
 
 
 
 
 
 
 
 思辨录辑要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