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a 页 WYG0723-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览经史讲义卷九
  书经
 钦明文思安安
           监察御史(臣/)熊学鹏
  蔡沈曰钦恭敬也明通明也敬体而明用也文文
  章也思意思也文著见而思深远也安安无所勉
  强也言其德性之美皆出于自然而非勉强所谓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b 页 WYG0723-0001b.png
  性之者也
  (臣/)谨按千古之治法必本乎千古之心法以为基
  千古之心法必本乎一念之兢业以为主钦者即
  兢业之谓也尧之德性纯粹自然无一不臻于至
  善而史臣欲状其心体必首之以钦而后由明而
  文而思而至于安安可见圣贤之实学其造诣足
  以臻神化之境而持于宥密者皆此曰明曰旦之
  精诚帝王之治功其聪明足以当宪天之重而凛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a 页 WYG0723-0002a.png
  诸神明者皆此亦临亦保之意念盖人之心敬则
  定定则灵灵则足以烛万几之变虽当纷纭扰攘
  之会而是非曲直立辨于当前而不惑其所以能
  明者由其钦之所积而成者也迨心体明矣而钦
  之功仍不懈而后有经有纬章美内含足以经纶
  天下之大经而灿然成文者皆由其钦之所久而
  著者也夫钦之功既贯于文之内而文之中仍载
  其钦之心于是凡有所思自足以通微而作睿盖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b 页 WYG0723-0002b.png
  宥密之理万物皆备无往不通而敬以直内所以
  思虑之所及周乎上下贯乎始终可以范围天地
  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其思之深者钦之能深
  思之远者钦之能远也蔡沈谓敬体而明用(臣/)
  以为敬之体既立则明与文思皆其用也惟是四
  者之德俱人之所当有俱人之所当安而钦之功
  有未至则四者之德有未纯尧则天理之流行与
  此心之不息者浑合而无间无往非钦而若不见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a 页 WYG0723-0002c.png
  其钦之劳无往非明而若不见其明之迹无往非
  文而若不见其文之烦无往非思而若不见其思
  之苦尧之安安而无所勉强者即孔子所谓从心
  所欲不踰矩也抑(臣/)更有进焉安安之义非仅指
  心体而言也凡人之身敬则安怠则危记称君子
  庄敬日强盖言戒慎恐惧初犹勉强矜持久之而
  天君泰然百体从令无往而不形其安适非若纷
  华靡丽之境声色货利之途止图取快于一时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b 页 WYG0723-0002d.png
  其实身与心皆不胜其纷扰也故为人君者诚能
  以钦为主乾乾夕惕无往非顾天命畏民碞之心
  不使宫室服饰之得以役其精神不使宦官宫妾
  之得以移其志虑操存熟而疵累捐履中蹈和内
  以之建极外以之绥猷将见天地位万物育天下
  万世共仰有道之长矣又安见致治之隆不足媲
  美于唐虞之际也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a 页 WYG0723-0003a.png
  书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
 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监察御史(臣/)彭肇洙
  (臣/)谨按帝王之业以天下为量帝王之学以一心
  为基心之所具者理可喻诸天下而渐积渐推渐
  推渐满至于无所不被无所不极而要非于夲然
  之量有所加尧典克明俊德数言夲末源流至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b 页 WYG0723-0003b.png
  至备其言君道也夐乎尚矣何也人君与天下相
  接者身而尧典不言身而言德明乎人心之不言
  而同然者理从其初而人情之不行而自至者功
  归于独也盖德之原于生初者无所不具近而家
  邦远而天下皆性分之不容辞而功之积于幽独
  者无微不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皆功力之
  所必至有其不容辞者而德乃可以言俊有其必
  可至者而明之功乃可以言克也荀况有言仪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a 页 WYG0723-0003c.png
  而景正盘圆而水圆盂方而水方此其感应之机
  捷于影响而其实在功夫则此书篇首钦明之两
  言尽之蔡西山曰敬体而明用言心主一而无适
  则精神团聚绝乎物之所以缘心常惺而不寐则
  志气警严觉乎私之所由伏推斯旨也谨好恶慎
  言动精取舍公是非可以使贤者服教愚者畏威
  迩者式型远者向化故其言九族也近而寡妻兄
  弟仆𨽻𥊍御之徒统是其言百姓也上而臣僚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b 页 WYG0723-0003d.png
  是其言万邦也极之凡有血气者统是要之其言
  明德也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无不统是
  也洵乎德无不明乃俊明亦无定以克明为定也
  且夫修德有功而养德尤在防其弊逸则隳德周
  公曰君子所其无逸矜则隳德易曰君子以虚受
  人肆则隳德礼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不学
  则隳德说命曰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
  于兹道积于厥躬循此数端而体之以不贰持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a 页 WYG0723-0004a.png
  以不息则上与唐尧并称无难焉又何三代以后
  之足云乎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a 页 WYG0723-0004c.png
  书经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
 四时成岁允釐百工庶绩咸熙
           监察御史(臣/)陈大玠
  (臣/)谨按岁无定日闰有定法期者一岁之足日也
  岁者一岁之省日也闰者补三岁之省日凑为三
  岁之足日也又按每岁所馀六日为气盈所少六
  日为朔虚气盈而不置闰则朔晦弦望差朔虚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b 页 WYG0723-0004d.png
  不置闰则春夏秋冬差闰所以消其盈而息其虚
  也然一岁只有三百五十四日而经云期三百有
  六旬有六日何也此一岁大率之数也盖今年立
  春到明年立春二十四气全数有三百六十五日
  零二十五刻以二十五刻当一日举全数而言故
  曰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也二气为一月合二十四
  气该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此气盈之溢数
  也十二月有六小月此朔虚之亏数也二者参合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a 页 WYG0723-0005a.png
  而置闰此不易之定法也若夫天与日月之行气
  朔之盈虚而不置闰则时且不定岁且不成何以
  示信于民使之及时而趋事乎闰之有关于天时
  人事如此左传曰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
  生民之道于是乎在故春秋于文公闰月不告月
  则书之明非礼也胡传曰占天时则以星授民事
  则以节候寒暑之至则以气百官修其政于朝庶
  民服其事于野则主乎是焉耳矣周礼闰月王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b 页 WYG0723-0005b.png
  门中盖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闰月居门中文公
  以闰月为附月之馀而不行告朔之礼故春秋书
  之可见居门之典废如奉天授事何书称尧钦若
  昊天敬授人时凡为君者以钦若为心以敬授为
  事如尧典所云作讹成易以之信治百官则既定
  之时顺时令以趋事既成之岁顺岁功以告成自
  然众功毕举而咸熙矣尝读豳风七月之篇自一
  之日二之日以至九月肃霜十月涤场其间流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9a 页 WYG0723-0005c.png
  授衣于耜举趾计一岁四时十二月无非为小民
  衣食计而预策其万全也又以见其长幼夫妇老
  少上下皆有皇皇服事一息不敢自安之意焉至
  于月虽有闰而时则不易惟依四时之令序举月
  令之事宜如行庆施惠聘士礼贤劳农劝民赏事
  恤孤及与公乡大夫共饬国典时令以待来岁之
  宜不论闰在何月皆有每月之政可举而行之也
  玉藻载听朔于南门之外闰月则阖左扉立于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9b 页 WYG0723-0005d.png
  中盖月闰于春夏则阖青阳明堂之左扉月闰于
  秋冬则阖总章元堂之左扉而必于南门者继明
  照于四方凡以勤民也是以上无日不勤恤其下
  下无日不勤服其事将豳风可载咏矣若夫臣邻
  以时交儆喜起以时赓飏其于钦若敬授之旨庶
  几先后有同揆也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0a 页 WYG0723-0006a.png
  书经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监察御史(臣/)欧堪善
  (臣/)谨按自古帝王未有不敬授人时以釐百工而
  熙庶绩也盖大挠初定而葭管飞灰以十二律定
  十二月之候寒暑往来不愆其序作讹成易各循
  其期此岁功所由成万化因是而彰也粤稽帝尧
  命羲和以置闰之法有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0b 页 WYG0723-0006b.png
  每岁三百六十日者一岁之常数也顾天行至健
  一日绕地一周视日为过一度日之行亦绕地一
  周而比天退一度积三百六十五日有奇天与日
  复相会于初起之度则天运一周而为一期期之
  数较之一岁之常数多五日有奇是为气盈若夫
  月与日会每月之际不足三十日止二十九日半
  以一岁三百六十日常数较之又少五日有零是
  为朔虚合气盈朔虚计之每岁多十日馀至三岁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1a 页 WYG0723-0006c.png
  多三十馀日使不置闰以归其馀则岁之日不尽
  乎期之日期之馀日又积为岁之馀月何以定四
  时而成岁功乎故必以馀日置为闰月三岁一闰
  五岁再闰十有九岁七闰使盈虚消息气朔分齐
  然后春夏秋冬四时之节候不差而岁功以成此
  古今置闰之法而釐定四时之大要也若乃圣天
  子当阳乘乾体坤出震继离春则布德和令夏则
  劳农劝民秋则选士厉兵冬则饮蜡报赛顺月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1b 页 WYG0723-0006d.png
  之经布四时之政阳不愆而阴不伏暑无怨而寒
  无咨圣人则因时制宜所谓仁为春温义为秋肃
  者此也雨旸或至愆期旱涝不无致警圣人则因
  时补救所谓裁成其有馀辅相其不足者此也由
  是绘无逸于松轩图豳风于紫殿朝乾夕惕时凛
  钦若昊天之心旰食宵衣不忘抚辰凝绩之意天
  道顺于上则四序以正八风以平分至启闭铢黍
  不爽适符乎一闰再闰之期人事周于下则体元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2a 页 WYG0723-0007a.png
  在君心调元敷万化刚柔喜怒张弛咸宜不爽乎
  二气五行之度如此则太和翔洽民康物阜时雍
  风动之休举积诸此矣岂惟是冯相之所司保章
  之所掌而已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3a 页 WYG0723-0007c.png
  书经
 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修撰(臣/)金甡
  集传曰周礼天子报冒以朝诸侯郑注云名玉以
  冒以德覆冒天下也诸侯始受命天子锡以圭圭
  头斜锐其冒下斜刻小大长短广狭如之诸侯来
  朝天子以刻处冒其圭头有不同者则辨其伪也
  辑五瑞徵五等之诸侯也既见之后审知非伪则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3b 页 WYG0723-0007d.png
  又颁还其瑞也
  (臣/)谨按集传引周礼注自是后世制度于唐虞时
  事不合请先列执冒诸说参错之处因推唐虞不
  应有此制度之理然后断以本书前后可自相印
  證之文周礼大宗伯作六瑞王执镇圭典瑞王晋
  大圭执镇圭小行人成六瑞王用瑱圭并无执冒
  之文唯考工记玉人乃云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
  侯盖即周书上宗奉同瑁之瑁周制有之其始自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4a 页 WYG0723-0008a.png
  唐虞未可知也玉人疏曰瑁方四寸邪刻之浚仪
  王氏曰以一瑁冒天下之圭则公侯伯之圭阔狭
  等也此瑁唯冒圭不冒璧夫圭之长短具见于大
  行人与玉人若其广狭之度则礼记杂记曰圭公
  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
  右各寸半盖长短异而广狭同故王氏谓以一瑁
  冒之至子男亦云执圭似亦可同用一瑁顾他书
  并云子男执璧不云执圭当以执璧为是璧与圭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4b 页 WYG0723-0008b.png
  异制圭长而璧圜欲为之冒势不得以斜刻者合
  之然斜刻之外无他说今书传图瑁下作偃月形
  似可冒璧反不可以冒圭与斜刻之说不合王氏
  知郑注所云不可以冒璧故谓此瑁惟冒圭不冒
  璧至于冒璧之制略无考證是圭有冒而璧无冒
  也岂执圭者必须按验执璧者无待稽覈耶集传
  于上宗奉同瑁乃直云邪刻之以冒诸侯之圭璧
  此说尤欠分晓盖瑁之出于周制者至汉已不得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5a 页 WYG0723-0008c.png
  其详解经者乃等而上之以證唐虞之事其说固
  未可据也且夫尧舜之世亦安有设此制度者哉
  当时风气其善恶著见者非大神圣即大凶顽其
  馀类皆敦庞纯朴未尝有机巧诈伪若后世私刻
  符篆之为者如谓受命于天子而忽焉毁失其守
  器聊𧸛作用之固无此理如谓争夺窃据事不上
  闻其人不负固而入朝乃以伪作之圭璧取败此
  尤事之所必无也即后世巧诈百出亦祗假符篆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5b 页 WYG0723-0008d.png
  以暂售其奸宁有久假不归俨然莅官治事甚至
  敢于朝谒以图徼倖者乎圣人立法以防患于诸
  事固宜有节信以相稽考至诸侯朝见亦必验圭
  璧以辨真伪则不特事有所不必而于理更有所
  不可夫诸侯之恭顺与否职事之修举与否应蚤
  在天子洞鉴中若待其来朝而始辨其真伪非所
  以示诸侯明也诸侯来朝正宜推诚礼接乃疑所
  不当有之事始朝则必验之屡朝则必屡验之非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6a 页 WYG0723-0009a.png
  所以示诸侯信也彼不藉此以作奸我先逆诈以
  相待实用之固不足以禁制名存之亦徒显其猜
  防非所以为天下后世法也此于周制亦未为尽
  善而谓尧舜之世必出于此乎然则书之本意如
  何曰此五瑞即下文五玉辑五瑞者即下文以五
  玉为贽也班瑞于群后者礼受币不受玉故聘义
  曰已聘而还圭璋盖来朝则敛之朝毕则还之此
  固礼节出入之常其辑也非为呈验而进之其班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6b 页 WYG0723-0009b.png
  也非为验毕而给之也下文言朝方岳而用圭璧
  此言朝京师而用圭璧文异而礼无异即下文柴
  望秩于山川亦与上节类于上帝望于山川同也
  䌷绎本文其义自显集传乃引执冒之制疏辨伪
  之义殊非圣人心事尤与唐虞时事不类是不可
  以不辨然则周固有冒其义如何曰刻其下端而
  虚其中是即冒之义也但应如郑注覆冒天下之
  说不必谓专以冒圭圭锐上以仰承瑁诎下以俯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7a 页 WYG0723-0009c.png
  纳主臣之义已具于此又何必取其吻合以为用
  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8a 页 WYG0723-0010a.png
  书经
 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编修(臣/)何其睿
  蔡沈曰敷陈奏进也周礼曰民功曰庸
  程子本义曰使人各陈其为治之说言之善者则
  从而明考其功有功则赐车服以旌异之其言不
  善则亦有以告饬之也
  (臣/)谨按古者帝王治天下将举天下而使之皆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8b 页 WYG0723-0010b.png
  政无不兴而民无不乂则必任贤者而与之共之
  于是制百司之官定大小之职而又为之异其车
  服以荣之视其功能以畀之驭吏之权备策厉之
  方至矣盖天下至大天子不能自为也内而左右
  卿士之是资外而方州群后之是藉左右卿士所
  以佐王者宣职而布业方州群后所以代人主理
  物而奏平于是欲得其人而用之尽当其才而无
  有所失此诚未易言者而要其所操之术有三曰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9a 页 WYG0723-0010c.png
  有所以取之有所以任之有所以鼓舞激劝之使
  有所大服而共奋而已矣所谓取之之道者何也
  凡人之贤不肖其初未能辨也虽聪明神圣之主
  亦安能无所据而知之惟观其言而后能否有可
  审矣更为察其言之果善与否而后短长益以定
  矣吾即其言以取其贤且能者而去其不能者则
  贤能者将无所遗而不能者殆无自而进此取之
  之法之必严也且夫既已取之则诚将为可信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19b 页 WYG0723-0010d.png
  遂以用之虽然信之太锐而委之遽专事不期于
  责成而效无所实覈则虽言取之而人皆将饰言
  以相欺更以官予之而安保其治官之无验古者
  圣人知其弊之必至乎此而患之不可不防故于
  其所以取之者常宽而所以用之者尤至慎示其
  职事以命之又为之丁宁以告戒之又为之限年
  以课之立法度以考之虽予之官而诚未欲遽处
  之也试之以所守以观其廉试之于所利以观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0a 页 WYG0723-0011a.png
  正试之于所难以观其通试之于所不乐以观其
  久试之民以观其仁试之绩以观其备然后知其
  诚能矣诚贤矣则举之不嫌过骤而任之可以终
  身帝王所操以待天下使天下之贤者鼓舞而不
  倦其不肖者甘自引伏而不敢萌徼倖冒进之思
  者无他惟取舍当功咎昭与赏罚正而已夫圣王
  之世万无简贤弃能之事而但使爵命之重章服
  之荣贤不肖混淆而无以自别则天下方将不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0b 页 WYG0723-0011b.png
  为贵而后无所劝惟取其贤且能者授之官而尤
  必考而核之使有其实者乃得居其位而章其物
  与器然则何功之勿兴何治之勿致此唐虞之法
  之所以至善而不可易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1a 页 WYG0723-0011c.png
  书经
 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编修(臣/)王居正
  程子曰敷奏以言者使各陈其为治之说言之善
  者则从而明考其功有功则赐车服以旌异之其
  言不善则亦有以告饬之也
  (臣/)谨按帝王之治天下也莫要于安民莫急于察
  吏夫察之则必思有以考之考之而得其名与实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1b 页 WYG0723-0011d.png
  之真矣然后黜陟之典行而劝惩之法立使夫百
  尔臣工咸晓然知圣天子所加意而作兴者凡以
  为民也则将循乎其名以既乎其实举相勉于慈
  祥恺悌之循良而吏治民风乃日臻于淳古昔者
  舜有天下巡守之后继以述职躬桓蒲榖辑五瑞
  而来朝东西朔南周四年而报政当是时群牧考
  群后四岳考群牧而天子坐明堂以听之庆赏黜
  罚出自一人而四方群后举帖然奉守其政令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2a 页 WYG0723-0012a.png
  莫之敢有异议猗欤盛哉典綦隆已虽然舜岂徒
  为是以耸动人心粉饰太平而已哉民生之苦乐
  不齐风俗之淳浇各殊四方情形苟一日不周于
  睿虑则上下之情遂隔而不通夫承天子命以抚
  我兆姓而悉其疾苦同其好恶者岳牧群后也苟
  非使之尽其言而陈之何以考厥职而达下隐乎
  舜是以有敷奏之典听其已行之政事审夫民功
  之修废而其言之善者则又察其功之及于民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2b 页 WYG0723-0012b.png
  孰小孰大孰虚孰实孰行之于目前而骤效孰要
  之以久远而后成不贵空言无补而必求言底可
  绩考之者不厌其详而得人乃真覈之者务穷其
  实而法立知劝盖至是而车服之旌不敢滥也亦
  不敢缓也无或吝也亦无或僭也始之以好问好
  察之虚心终之以黜幽陟明之实政考课有法而
  吏治澄清其斯以为有虞之治乎窃以为古今不
  易民而治帝王不易法而理今之督抚州县亦犹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3a 页 WYG0723-0012c.png
  是古之岳牧群侯也其三年大计八法卓异之条
  亦犹是古之三载考绩敷奏明试之典也乃上古
  政简而俗朴其察之也尚易后世事繁而情变其
  察之也较难于此而振纲提要则督抚表率之道
  不得不讲矣且夫为督抚者亦非敢徇请托通苞
  苴也而务安静者或过于姑息任意见者更或误
  于迎合巧佞之吏不能实心教养而善应对工周
  旋甚似才能有馀司道多喜为称赞督抚耳熟先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3b 页 WYG0723-0012d.png
  入之言一见巧佞者之应对周旋遂以为真能员
  矣如是而举错之间能无误乎然则察吏之要其
  何道而可诗云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可知爱民为
  循吏之本而督抚之所以定其贤否差其高下者
  要当以是为权衡焉是故其言之至吾前者有详
  有禀而察其注意所在果能曲体民瘼否耶其事
  之入吾耳者有兴有革而观其措置所本果能深
  得民心否耶从民起见则褒之荐之不以悃愊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4a 页 WYG0723-0013a.png
  文而薄其人不从民起见则饬之劾之不以小善
  可喜而奖其才且也城府不设于胸如水之清如
  鉴之空而揣摩迎合之渐无自而萌爱憎不假以
  私如衡之平如矢之直而登荐弹劾之举悉协于
  公审如是也庶几赏罚合宜而吏治以清守令得
  人而民事以理唐虞之治不可复见于今日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5a 页 WYG0723-0013c.png
  书经
 敷奏以言明试以功
             编修(臣/)李友棠
  (臣/)谨按圣王之治天下也必有以摄天下之分职
  使天下之言与事无不昭灼于上而后布理而无
  难此其事非行奏试之典不可盖五服群后散处
  寰区其间耳目不常接声灵不常亲即有迈等之
  勋殊尤之治而下不得达上不及闻将何以励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5b 页 WYG0723-0013d.png
  材而成政理乎此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虞廷必于
  五载巡守之日为兢兢也上古之世结绳而治政
  简风淳无藉于书契之烦文告之命未尝考言何
  所事于述职未尝询事何所事于功载至于有虞
  以天则当其中以际则逢其盛以百官万民则极
  于明察侯甸采卫之远近有不齐田地贡赋之上
  中下有不一山川之封浚九州之沿革布在群后
  者其言亦至赜耳于此而置之则其言未免过轻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6a 页 WYG0723-0014a.png
  于此而骤进之似其言过重而不得以既其实即
  其所长而试之更端之际因其已效而试之再事
  之馀工虞水火易之地而见其殊才岁月日时需
  以年而知其异等至是而所言之功可见矣考言
  与询事兼施明目与达聪并用岂以天子之圣神
  文武而必事委曲烦重之数哉凡以散不如统虚
  不如实闻不如见人材非此不励政理非此不成
  其难其慎惟和惟一舜之课绩正以是耳不然四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6b 页 WYG0723-0014b.png
  岳九官十二牧当时之皋夔稷契成允成功固已
  如彼矣岂顾有疑焉而必加之意乎诚重之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7a 页 WYG0723-0014c.png
  书经
 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监察御史(臣/)廖必𤦺
  朱子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夫岂一于轻而已哉
  大率是说刑者民之司命不可不谨如断者不可
  续乃矜恤之恤耳
  陈雅言曰不钦则或失之于怠慢不恤则或失之
  于惨刻二者刑之所由不得其平也故必主之以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7b 页 WYG0723-0014d.png
  钦而加之以恤此传所谓钦恤之心未始不行乎
  其间者也
  (臣/)谨按王樵引孔疏云敬之敬之惟此刑罚之事
  最宜忧念忧念此刑恐有滥失欲使得中也据此
  则圣人立法制刑之心大略可想矣圣人原人情
  之轻重然后用其常刑使君子不陷于非辜小人
  不至于苟免人将迁善远罪日趋于君子之域此
  则刑期无刑之谓也至若刑之不可已乃不得已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8a 页 WYG0723-0015a.png
  而用之虽已得其情而犹必矜其不教无知而抵
  冒至此也故于象刑流宥之外又有鞭扑赎罪之
  条于眚灾肆赦之馀不废怙终贼刑之典其从重
  从轻者法中之法井然条理之各殊其由重即轻
  由轻即重者法外之意昭然权衡之不爽虽其轻
  重取舍阳舒阴惨之不同然钦恤之意未始不行
  乎其间此可以见圣人好生之心矣从来用刑之
  患非独在不明也而在于过用其明又非徒在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8b 页 WYG0723-0015b.png
  断也而在于过执其断何则矜察察之智者自以
  为情奸莫逃辄翘然其自喜此即所施皆当而毫
  无怜惜之意已伤天地之和持硁硁之见者自以
  为是非早定遂确乎不移此即片言可折而绝无
  哀矜之情已非长厚之道慎刑者于此情伪非不
  毕知而知其既然又伤其所以然一念慈祥之隐
  已寓于明启刑书之间轻重非不适当而既得其
  中又恐其或有不中百年刑措之风即基于得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9a 页 WYG0723-0015c.png
  勿喜之念盖敬畏中存原无在而不惕况听断乃
  国典攸系何敢少即于忽疏如伤廑念亦无日而
  或遑矧刑狱尤民命所关奚忍稍邻于苛细杨时
  有云古者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
  之三公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宥然后致刑夫宥
  之者天子之德而刑之者有司之公天子以好生
  为德有司以执法为公则刑不滥矣总之不离乎
  钦恤者近是长国家者得其意而行之则罔干予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29b 页 WYG0723-0015d.png
  正赖弼教之功不犯有司臻无刑之化又安在其
  治之不古若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0a 页 WYG0723-0016a.png
  书经
 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监察御史(臣/)邹一桂
  蔡沈曰舜既告庙即位乃谋治于四岳之官开四
  方之门以来天下之贤俊广四方之视听以决天
  下之壅闭
  陈师凯曰辟四门有以天下为一家之气象焉明
  四目达四聪有以天下为一身之精神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0b 页 WYG0723-0016b.png
  (臣/)谨按人君代天理化当法天之聪明天以民之
  视听为视听为君者亦当以天下之目为目以天
  下之耳为耳方能洞悉民情昭察吏治若恃一己
  之聪明则所及有限即倚一二人为耳目恐偏徇
  犹多故必广开言路大辟贤关使吏治民情周知
  曲折痌瘝一体呼吸相通然后可以兴利除弊而
  措天下于磐石所谓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
  若惟民从乂也考舜之登庸也起于田间其历试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1a 页 WYG0723-0016c.png
  也慎典宅揆宾门纳麓摄位以后肇州封山巡方
  觐岳大纲小纪靡不毕举岂尚有蔽其聪明者而
  即位之初犹兢兢以明目达聪为务岂不以一登
  九五则君门万里居高听卑既不若三十载之耕
  夫可以周知民隐又不若二十八年之相业可以
  躬理赞襄穆处深宫端居黼座所接者无过岳牧
  数人安保昏垫方平民无阻饥之叹乎四凶虽殄
  朝无面从之人乎则明者或转而不明聪者或转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1b 页 WYG0723-0016d.png
  而不聪势使然也询岳者非专任岳也欲四岳广
  其视听以及于庶司百职而庶司百职各竭其聪
  明以上助天子特不能人人而诏之故以达明之
  事商之岳耳而视听既周则贤奸立辨辟门之要
  亦不外此此舜之所以兢兢于即位之初为第一
  先务也后代守成之君长于青宫者多当其初政
  亦能革弊除奸虚怀博访久之则见闻日远锢蔽
  日深颂谀者多箴规者少涂饰容隐以为无事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2a 页 WYG0723-0017a.png
  之所斥者后或引而进之矣昔之所求者今或闻
  而厌之矣骄纵之念一开则祸乱之机潜伏历代
  皆然史书可考也我
皇上惠怀万姓明作百寮一德永终万几无逸固未尝
  蹈此而内外臣邻有能如虞廷岳牧效明目达聪
  之用者乎(臣/)实望之(臣/)实勉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3a 页 WYG0723-0017c.png
  书经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
              编修(臣/)于振
  蔡沈曰牧养民之官十二牧十二州之牧也王政
  以食为首农事以时为先舜言足食之道唯在于
  不违农时也
  (臣/)谨按自古帝王之治天下未有不以养民为首
  务者也当虞之时生民之患剧矣司空未命谁平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3b 页 WYG0723-0017d.png
  水土垂益未命谁作虞工伯夔未命谁典礼乐而
  辟门询岳之初一切不遑独先进十二牧而咨之
  曰食哉惟时以此知民事之重而自古帝王未有
  不以此为首务者也且夫二帝不易民而治三王
  不强民而化其事备于尚书而其详见于诗礼尝
  考礼月令所陈与诗豳风所载于农事为最周而
  于民时尤倍悉月令之篇曰孟春之月王命布农
  事相邱陵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导民即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4a 页 WYG0723-0018a.png
  豳风所谓三之日于耜者也仲春之月耕者少舍
  毋作大事以妨农之事即豳风所谓四之日举趾
  者也季春之月毋伐桑柘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
  桑即诗所云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爰求
  柔桑之候也至于孟夏则毋起土工毋发大众劳
  农劝民毋或失时仲夏则用盛乐祈谷实农乃登
  黍季夏则不兴土功不起大众以妨神农之事孟
  秋而登谷仲秋而收敛季秋而入室与豳风所陈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4b 页 WYG0723-0018b.png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
  菽八月断壶九月叔苴虽物土异宜其于不夺农
  时一也至于孟冬之月盖藏富矣仲冬之月积聚
  盈矣季冬之月可以终岁之劳博一日之逸矣又
  必曰专而农民毋有所使此与豳风亟其乘屋其
  始播百谷何以异哉为民牧者诚能以实心行实
  政仰司星辰以审其时俯察水泉以尽其利躬为
  劝导以重其事祈年报社以旌其功设农司以监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5a 页 WYG0723-0018c.png
  之置田畯以董之黍稷茂则喜而加赏田不垦则
  怒而加罚野积踰冬夺者毋罪场功过限窃者免
  刑则室无悬耜国无惰民而多黍多稌降福孔偕
  矣由是言之治民之事固非一端而爱民之仁惟
  时为大八蜡之祭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
  食田豕也盛朝之举动无事不关乎民类如此也
  甫田之诗曰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
  至喜所以有如茨如梁千仓万箱之庆也臣工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5b 页 WYG0723-0018d.png
  颂曰嗟嗟保介唯暮之春庤乃钱镈奄观铚艾所
  以有明昭上帝迄用康年之赐也后之牧民者如
  汉儿宽为左内史劝农桑开河渠广水利收租税
  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黄霸以贤良高第为颍川
  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蓄养米盐靡密初若琐碎
  而霸精力能推行之召信臣为南阳太守勤力有
  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此数臣者皆讲求于
  牧民之道而以民食为兢兢者也(臣/)故因绎经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6a 页 WYG0723-0019a.png
  次而类及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7a 页 WYG0723-0019c.png
  书经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
             编修(臣/)林令旭
  金履祥曰每州以一诸侯之长专任牧民之事视
  年之上下而为之备视地之丰歉而为之通周知
  民之贫弱孤寡而为之恤不使民食之后时也
  (臣/)谨按民惟邦本而食为民天此洪范八政以食
  居先而虞廷咨牧亦必首言食也夫食之所出视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7b 页 WYG0723-0019d.png
  乎地力而食之所成因乎天时其耕作之功在民
  而其劝相之方则在上故长民者非特徵发兴作
  勿夺其时而已必且有以时董率之道焉尝考周
  官大司徒所掌自遂师以及里宰莫不简稼器修
  稼政辨其种类趣其耕耨行其秩叙稽其功事移
  用以救其灾合耦以助其乏勤于农者则于三岁
  之后兴之惰于农者则有屋粟之罚以警之法至
  详也故其时之民莫不震动恪恭于农毋敢失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8a 页 WYG0723-0020a.png
  耕九馀三家给人足良由上之人所以董率之者
  得其道也然而天下之大其雨旸寒燠之候万有
  不齐而况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则又
  当有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以合其宜而布其
  利此宁可以臆定者哉必视乎为民司牧者久于
  其地习于其俗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相时
  之缓急而用之酌盈剂虚因势利导此其任端在
  州牧矣盖州牧者府县之表率也诚使直省大吏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8b 页 WYG0723-0020b.png
  实能以易田畴足仓廪为本务而诚心求之弗执
  偏见诚心行之弗务虚名则由省而达于府由府
  而达于县自无不承望风旨悉心筹画如黄霸颍
  川之治龚遂渤海之化何难复见即或天灾流行
  岁有凶祲而积储既豫抚字自优如富弼之于青
  州赵抃之于越州其成迹具在仿其意而以时变
  通之亦复何虑乎夫安民之本在乎重农而足食
  之方存乎州牧以故播时百谷帝尝以命后稷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39a 页 WYG0723-0020c.png
  食哉惟时一语必首咨十二牧诚见欲致民食之
  足非州牧无由也三代以下汉治最为近古文景
  之间力田劝农之诏屡以责二千石其即虞廷咨
  牧之意也夫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0a 页 WYG0723-0021a.png
  书经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
             编修(臣/)徐景熹
  蔡沈曰王政以食为首农事以时为先言足食之
  道惟在于不违农时也
  陈大猷曰舜初摄位则觐岳牧初即位复询岳咨
  牧盖内外之要职莫先焉
  (臣/)谨按帝王爱民如子无一时或去诸怀故有他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0b 页 WYG0723-0021b.png
  务未遑毕举而挈其大纲总其要领首以牧民为
  本图盖爱养百姓子惠元元之至意早萦结于宵
  旰之间故即盈庭在列将共策以职业之修而引
  端发始注想勤勤直若痌瘝切于乃身而不禁其
  矢口即及焉今夫食生人之大命系焉今夫时农
  事之本务在焉治国家者必先以此底蒸民之生
  然后展布其所欲为而纪纲法度粲然昭著凡政
  术之颁刑教之设工器之资神人之格礼乐之兴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1a 页 WYG0723-0021c.png
  俱得次第以观其成当日者师师济济拜手飏言
  曰禹曰契曰稷曰皋陶曰垂曰益曰伯夷曰夔龙
  俱恪恭殿陛俟乎纶綍之颁而帝命所宣乃以民
  食农时为亟亟于以见操天下之源流相治功之
  缓急而政在养民劳心治人者为尤切也且所谓
  养民之道至无穷矣三时不失其务三农各肆其
  力又必视年之上下而为之备视地之丰耗而为
  之通知民之贫困孤寡者而为之恤凡所谓民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1b 页 WYG0723-0021d.png
  计者至周至详故忧勤惕厉不独于农时见之并
  非仅不违农时尽之也水旱未形先时之绸缪必
  至灾眚偶见后时之区画更勤本一人精神心力
  与举世之丰啬盈虚相为调剂则庙堂之上焦思
  极虑不敢视为泛图又岂敢置为后务哉顾说者
  曰当日文明黼黻纬地经天以及水火工虞各有
  攸司如下章所命九官孰非致治之大者而民牧
  之咨或史臣编载之文因其序耳不知命伯禹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2a 页 WYG0723-0022a.png
  伯夷咨四岳而命者也命垂命益顺分职之次递
  咨而命者也命夔命龙因人之让不咨而命者也
  命稷契皋陶第因其旧职亦不咨而申命者也独
  于十有二牧慎重以咨且即继于询四岳之后而
  诰诫不遑岂非实有见于民为邦本食为民天非
  可以旦夕缓哉抑所谓时者天之时也则凡九官
  所掌无非顺时以襄天治而百揆为代天之职教
  为佐天之令刑为宣天之威礼乐为同天地之节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2b 页 WYG0723-0022b.png
  和要莫切于六府之修乃所谓因天以治民则咨
  牧为先诚大圣人奠安民生万年有道之计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3a 页 WYG0723-0022c.png
  书经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
 宽
             右中允(臣/)官保
  马明衡曰敬敷者端其本以先之不敢苟也在宽
  者和其心以待之不可亟也
  (臣/)谨按秉彝之良虽人所同具而习染之污亦时
  所不免圣帝明王知正人心厚风俗之本专赖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3b 页 WYG0723-0022d.png
  教是以敷教之官必慎选而教民之道必详明官
  不得其人则轻忽者易起慢视之心教不得其法
  则急迫者必有难成之势敬宽之命实千古教民
  之良法也敬者端己正人之谓也修实行而敷实
  理则观感深而转移自速夫子修己以敬之言亦
  本于此宽者循序渐进之谓也日有就而月有将
  则渐摩久而顽钝悉化夫子循循善诱之妙亦得
  乎此况五教出于天命之本然人心之不容己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4a 页 WYG0723-0023a.png
  天命之本然敬谨施行之以致其察识因人心之
  不容己优游阐明之以尽其推行民焉有不亲不
  逊者乎舜承尧之后万邦协和矣司徒得人矣而
  舜之心犹恐有不亲不逊者命官敷教复示以敬
  宽之训圣人之忧民如此时雍风动不亦宜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5a 页 WYG0723-0023c.png
  书经
 敬敷五教在宽
             编修(臣/)孙人龙
  朱子曰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序朋友有信以五者当然之理而为教令也敬
  敬其事也圣贤之于事虽无所不敬而此又事之
  大者故特以敬言之宽裕以待之也盖五者之理
  出于人心之本然非有强而后能者自其拘于气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5b 页 WYG0723-0023d.png
  质之偏溺于物欲之蔽始有昧于其理而不相亲
  爱不相逊顺者于是申命司徒敬以敷教而又宽
  裕以待之使之优柔浸渍以渐而入则其天性之
  真自然呈露不能自已矣
  (臣/)谨按先儒谓此实万世教民所自始而其所以
  为教者不过人伦而已盖人莫不有是伦而不能
  皆有以尽其道是以圣人命官掌教必宣而布之
  宣则详为阐明布则力为颁行敷字内兼此二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6a 页 WYG0723-0024a.png
  俾天下之人皆能亲爱逊顺而蔼然有恩以相浃
  秩然有义以相维是乃设教之至意也然其所以
  立教之本则必在于敬与宽敬以持夫己则整齐
  严肃既不患其失于纵弛宽以施诸人则涵泳从
  容更不患其失于迫切史臣称帝舜慎徽五典慎
  固有敬之意焉徽亦有宽之意焉敬与宽理则互
  济事则并行是即孟子所引放勋言劳之来之匡
  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之旨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6b 页 WYG0723-0024b.png
  而为千万世掌教者所不能易也周官亦言司徒
  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所谓扰者在因其本然之
  理以著为当然之则使天下是法是效而调摄其
  不平之气融化其不顺之情勿求效于浅近之功
  毋徒恃乎督责之力咸驯致于亲逊成风而后已
  此成周所云扰犹之有虞所云宽固无二道也惟
  如是故凡人之有是伦者悉因其心所不容昧而
  有以致其察识亦顺其性所不容己而有以尽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7a 页 WYG0723-0024c.png
  推行将见有亲有义有别有序有信莫不服习于
  道德齐礼之中而百姓亲五品逊共归于太和翔
  洽之盛治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8a 页 WYG0723-0025a.png
  书经
 敬敷五教在宽
             编修(臣/)张九镒
  (臣/)谨按天之爱民人也甚矣惧其相生相长而无
  以自别于群物也于是赋之以本然之理而联之
  以不容己之情圣人承天以治民非能离其本然
  与不容己者而别为教也人伦日用切而示之使
  之从容浸渍皆知有人道之乐而凌竞浇漓之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8b 页 WYG0723-0025b.png
  渐消夫是故教化行而风俗美焉今夫惟民生厚
  因物有迁厚者之可迁而为薄亦知薄者之可迁
  而为厚也此其转移之机在上而不在民矣民日
  事于君臣父子长幼夫妇朋友之伦而莫晓然于
  亲义序别信之故岂尽无良则拘于气质之偏而
  溺于物欲之蔽者然也气偏而彝常多任情之失
  欲蔽而外累实锢性之端始犹血气心知之未漓
  继且力胜则相角知胜则相戕善败迷贸诈伪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9a 页 WYG0723-0025c.png
  萌甘为荡检踰闲之举而习为顽钝无耻之行是
  固大君所日夕深忧也故舜命契之敷五教曰敬
  曰在宽其即放勋之劳来匡直辅翼自得又从而
  振德之之意欤(臣/)闻民犹水也水性趋下不以教
  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帝王知防之必周而教之必
  真且切夫敬之一言固无时无事而不当存而立
  教则尤其所切要者记曰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
  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虽就五者推广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49b 页 WYG0723-0025d.png
  之而敷陈往复其大旨已统于此抑何其重也且
  夫教民者又岂法制禁令惟是苛责之无已哉苛
  责则民日习焉而觉其烦苦仁义礼乐视为束身
  之机械非避事以求安即背驰而不顾是所谓却
  行以求前也贾谊曰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
  气乐宽正所以善其德教之用也渐之摩之优而
  柔之使民之从教也欣欣焉如渴之欲饮馁之欲
  食也其违教也凛凛焉如负针芒而蹈茨棘也薰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0a 页 WYG0723-0026a.png
  陶格被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而本然之理与
  不容己之情皆时时呈露于不可遏吁抑何其醇
  且备也(臣/)尝观国之本在民民之善恶在风俗教
  化者风俗之原也教行则民生日迁于厚民生厚
  而大君方释其忧一转移间而熙然蔼然共乐太
  和是诚在良有司本敬之心行宽之术朝夕宣化
  而非徒视为具文也则几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1a 页 WYG0723-0026c.png
  书经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
            给事中(臣/)邵锦焘
  蔡沈曰夙早寅敬畏也直者心无私曲之谓人能
  敬以直内不使少有私曲则其心洁清而无物欲
  之污可以交于神明矣
  王樵曰人心之直者其正也而敬则直不敬则邪
  人心之体清者其常也而直则清不直则杂匪直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1b 页 WYG0723-0026d.png
  而清事神则难矣故夙夜之间无曰不显莫予云
  觏当不显亦临常如对越之敬
  (臣/)谨按此虞帝命伯夷典礼而以敬为事神之本
  也盖敬者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人能收敛此
  心使不放失则其心自无私曲既无私曲则其心
  湛然虚明自无物欲而德合神明可主祀典以通
  冥漠矣然(臣/)谓主敬之功果能密而又密不独可
  以典三礼而千古人臣事君之则有不外乎此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2a 页 WYG0723-0027a.png
  今夫直者人之所以为生乾之道以动直为德坤
  之道以直方大为德人得天地之理以为生其心
  本无不直者唯心不存乎敬则始而纵佚渐而邪
  曲有浮游回惑而不献其诚者矣而清者人心本
  明之体如止水之不受泥滓如明镜之不蒙纤翳
  如太虚之不著一点其心本无不清者唯心不存
  乎敬以渐违乎直则欲乱于中利交于外有言清
  行浊而自营其私者矣唯合夙夜而常存寅畏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2b 页 WYG0723-0027b.png
  心时无动静事无大小遇无常变而一以戒慎恐
  惧将之屋漏之地如接神明梦寐之中亦形斋肃
  礼所谓无不敬者此也夫无不敬则无不直坤之
  文言曰敬以直内唐孔氏疏云内谓心也用此敬
  以直乎内心也朱子曰直者直上直下胸中无纤
  毫委曲也既以心存寅畏而犹即于邪曲者未之
  前闻且夫敬而能直有不期其清而自清者也存
  诸中者无制防之偶疏自接诸外者无物欲之可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3a 页 WYG0723-0027c.png
  引宁静专一之中志气清明不以利欲累其心岂
  非居敬直内之至也哉而要必期于夙夜者何也
  盖夙夜者所以与神明相交者也礼记有曰致斋
  于内散斋于外斋三日乃见其所为斋者又曰敬
  尽然后可以事神明故夙夜之间陟降通焉对越
  严焉所以交神之道实本乎此然(臣/)谓不独可以
  典三礼即千古事君之则莫有外于此者诗曰夙
  夜匪懈以事一人敬君之谓也人臣敬以事君则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3b 页 WYG0723-0027d.png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自无偏曲之心抑且志洁行
  芳清操自励更无私欲之累矣惟直且清而悉统
  之于敬洵乎夙兴夜寐当无忘寅恭之念也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4a 页 WYG0723-0028a.png
  书经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
            监察御史(臣/)齐轼
  蔡沈曰夙早寅敬畏也直者心无私曲之谓人能
  敬以直内不使少有私曲则其心洁清而无物欲
  之污可以交于神明矣
  (臣/)谨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二句不但交神明之
  道尽于此即心学之要亦尽于此矣夫清者心体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4b 页 WYG0723-0028b.png
  也澄澈无际清若太虚清则无私与天地合德清
  则无蔽与日月合明清则有节制与四时合序清
  则有分辨与鬼神合吉凶则清之为义大矣人心
  所以不清者由于不直心多私曲故也人心所以
  不直者由于不寅心多怠缓故也所以帝舜告秩
  宗先之以寅也寅也者敬也孟子曰平旦之气平
  旦者寅也人能夙夜之间常若平旦则无时不寅
  无时不敬也君子敬以直内直则清明在躬志气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5a 页 WYG0723-0028c.png
  如神而心体其纯全矣如是始可以交于神明也
  夫帝舜无时而不交于神明故心学之要因命秩
  宗以发之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6a 页 WYG0723-0029a.png
  书经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
 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
 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检讨(臣/)德保
  (臣/)谨按乐者和也性之未发者中也发为情而中
  节者和也古帝王寓政教于声乐之中以之感天
  地则阳而不散阴而不密以之感人心则刚气不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6b 页 WYG0723-0029b.png
  怒柔气不慑盖建中和之极以为乐之原也备情
  文之盛以为乐之教也养德行育人材事神祗格
  上下乐之功效大矣哉夫胄子者有天下国家之
  责者也其情欲不能无纷华靡丽之扰气质不能
  无高明沉潜之别故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
  教直者教之温而不偏于直宽者教之栗而不偏
  于宽是以乐为辅翼之教也刚者教之使不可虐
  简者教之使不可傲是以乐为戒禁之教也于是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7a 页 WYG0723-0029c.png
  胄子之德悉底于中和矣第乐音之起必生于心
  人心之动必形于言具于性而为德发于志而为
  诗由诗而为歌长短节奏所以永其言也由歌而
  为声高下疾徐所谓声依永也协于声者必调于
  律三分损益隔八相生所谓律和声也在天则有
  八风在乐则有八音八音克谐无相夺伦者所谓
  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经也由是
  而荐之郊庙斯神无不和由是而奏之朝廷斯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7b 页 WYG0723-0029d.png
  无不和则乐行而伦清以著夫天人交感之庥非
  即大司乐所谓大合乐以致神祗以和邦国以谐
  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之验乎然生民之道乐
  为大焉自古帝王修身而后作乐乐者奋至德之
  光动四气之和著万物之理为圣人内外交修之
  要齐治均平之本以尽天下之故以端万化之原
  是圣人之乐固非一日之积也岂独教胄子而用
  之哉昔帝舜挥弦歌风而命夔典乐凡作乐之性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8a 页 WYG0723-0030a.png
  情致乐之功用不数语该括靡遗后之言乐者莫
  出其范围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9a 页 WYG0723-0030c.png
  书经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监察御史(臣/)丁廷让
  蔡沈集传云心之所之谓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
  言故曰诗言志既形于言必有长短之节故曰歌
  永言既有长短必有高下清浊之殊故曰声依永
  声者宫商角徵羽所谓声依永也既有长短清浊
  则必以十二律和之乃能成文而不乱所谓律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59b 页 WYG0723-0030d.png
  声也
  (臣/)谨按乐者天地之和也凡音者由人心生者也
  即其生于人心者通于人声而乐之道全教之事
  即寓盖自天地有气数生人有性情性发为情而
  中和之理著气准乎数而节宣之旨微固可次第
  以验者而要必自志始人有所志必形于言故曰
  诗言志风谣所及婉而多思也讴吟所传微而善
  入也人声于是乎托始矣然而犹未为乐也迨流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0a 页 WYG0723-0031a.png
  连咏叹而歌从生焉歌非以永言乎君子听之而
  知宜风宜雅斯为志之引伸者耶然而犹未为乐
  也抑扬往复而声从出焉声非以依永乎君子听
  之而知中商中齐斯为歌之比类相成者耶自是
  而人声之用无不毕宣矣然犹未必其声之和也
  则以律和之即器审音而尽其变则翕纯皦绎而
  声不相乱比音从律而尽其神则优柔平中而声
  不相奸盖声者宫商角徵羽原有长短清浊之殊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0b 页 WYG0723-0031b.png
  大抵长而浊者为宫以渐而清且短则为商为角
  为徵为羽如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
  为徵南吕为羽总以上生下生三分损益隔八相
  生势如破竹矣天地大数始于一而终于十黄钟
  以九为法若通用其全则变化不行用九之法正
  圣心之妙算也唯以天地自然之数合于人声自
  然之节庶几声无不和而作乐之道其本诸此乎
  孔子曰兴于诗成于乐盖所以荡涤邪秽消融渣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1a 页 WYG0723-0031c.png
  滓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养其中和之德也乐记云
  小大相成终始相生礼运云五声六律十二管旋
  相为宫即所谓律和声也是律也者正天地自然
  之数人心自然之声也歌咏从律而不乖则心志
  和平此直者宽者所以闻之而温且栗也声气本
  阴阳之律则志气清明此刚者简者所以闻之而
  无虐无傲也盖以志为始故能协刚柔之用而全
  其材以律为归故能移气质之偏而养其德教胄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1b 页 WYG0723-0031d.png
  子者端有赖于乐如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2a 页 WYG0723-0032a.png
  书经
 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给事中(臣/)杨二酉
  蔡沈曰纳言官名命令政教必使审之既允而后
  出则谗说不得行而矫伪无所托矣敷奏覆逆必
  使审之既允而后入则邪僻无自进而功绪有所
  稽矣
  陈师凯曰自孔安国注出纳朕命以为听下言纳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2b 页 WYG0723-0032b.png
  于上受上言宣于下蔡传又分命令政教敷奏覆
  逆以配出纳然终于朕命二字欠通窃意欲其审
  君命之当否当者出之否者纳之惟至于允当而
  止如后世批敕审覆之官庶于出纳朕命文义明
  顺也
  (臣/)谨按人君膺图御宇万几日陈于前诚有所未
  至明有所未周差之毫釐谬以千里所赖有人焉
  陈善闭邪俾嘉言美政日达于朝野上下之间而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3a 页 WYG0723-0032c.png
  谗说殄行皆不得起而乘之则纳言之职綦要矣
  夫纳言之难也司审覆之任而有封驳之责朱子
  谓如汉侍中宋给事中其入告出宣亦得绳愆纠
  谬职与谏官等司马光论谏官曰以天下之政四
  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居是官者当
  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
  身谋纳言者亦然欧阳修又谓谏官虽卑与宰相
  等盖曰与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与天子争是非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3b 页 WYG0723-0032d.png
  者谏官也宰相定天下之机谏官言天下之务所
  谓纳言者审天下之理决天下之议可者陈之否
  者斥之是者宣之非者诤之功岂在宰相下哉非
  公明正直其孰能与于斯舜之命龙也于教养兼
  隆礼乐明备之后以为群贤虽盛治功虽成苟谗
  间得行则贤者不安而前功遂废故命作纳言以
  防谗间卫群贤以成其终夫大知如舜而防微杜
  渐以为治忽之机在此一命则舜之所以信龙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4a 页 WYG0723-0033a.png
  能出纳惟允与龙之所以为龙必能不负帝命俱
  从可知已后世非无纳言之官而公明正直未必
  如龙徒有出纳之责而鲜封驳之事遂致邪说横
  陈国事多舛岂纳言之本意哉昔唐太宗能信用
  魏徵而成贞观之治德宗不终用陆贽而后复几
  至于乱谗说之能中人主其可畏矣乎观此可鉴
  舜所以命龙之意重在远谗而陈师凯拘于朕命
  二字之义谓欲其审君命之当否以为出纳殊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4b 页 WYG0723-0033b.png
  上文塈谗说殄行语义不甚联洽固不若孔蔡二
  注之详且尽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5a 页 WYG0723-0033c.png
  书经
 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给事中(臣/)鹿迈祖
  蔡沈曰命令政教必使审之既允而后出则谗说
  不得行而矫伪无所托矣既允而后入则邪僻无
  自进而功绪有所稽矣周之内史汉之尚书魏晋
  以来所谓中书门下者皆此职也
  (臣/)谨按天无言王者代天而有言是大君之命即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5b 页 WYG0723-0033d.png
  天命也天以万物为心故乾元资始无私普造物
  之大君以覆载为量故圣谟广运有觉徵王心之
  一人君于此将欲使万方训之四国顺之则司天
  喉舌者其事顾不重哉夫大君有命显之庆赏刑
  威之大政深之予夺进退之微权用以觉世牖民
  宣示来兹夫固有几经睿虑犹不胜其郑重之思
  者而出纳之际顾以慢易将之可乎自庶顽谗说
  或借上旨而出以摇国是或假公论而入以惑主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6a 页 WYG0723-0034a.png
  聪而智巧便佞之徒得以售其术即不然犹是上
  之命令而抑扬轻重之间稍失其本旨即毫釐千
  里之差深关乎治体出纳之不谨而谗说之害治
  者多矣是故义利公私之分介辨之宜早而夙夜
  出纳之间防之必严其出也既允而后出其出于
  宸衷与将无有小人夤缘其间与其果出于宸衷
  也然后出布四方而德意以宣其入也既允而后
  入其出于舆情与将无有小人依托其间与其果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6b 页 WYG0723-0034b.png
  出于舆情也然后入纳明廷而群情以协夫是故
  矫伪无所施邪佞无自进宸聪罔蔽国是用昭由
  是君之明命一天之命而谗说之害治无虑矣独
  思中天之世喜起同心九官十二牧师师济济固
  巳野无遗贤万国咸宁岂复有顽谗之足虑乃必
  以出纳惟允慇慇诰诫至与明五刑敷五教典礼
  典乐诸人并重此以见圣帝谨始虑终防维若是
  其至与孔子郑声佞人之戒隔代有同揆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7a 页 WYG0723-0034c.png
  书经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
             编修(臣/)蒋麟昌
  (臣/)谨按帝王代天理物一日万几无非天事而其
  立乎万几之先周乎万几之后者一以敬为主虞
  书首之以钦若昊天终之以敕天之命首之以钦
  明终之以钦哉帝王统系相承不外乎是用能以
  敬天之心行法天之政而治道亘千古而独隆虽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7b 页 WYG0723-0034d.png
  然人主能以一心运天下之几不能以一身周天
  下之务百僚庶职所以分一人之任也君奉天而
  臣奉君奉天则宜以天之心为心奉君即宜以人
  君奉天之心为心唐虞草昧初开人心醇朴君臣
  动色相儆必反覆言天盖天人感应之理确有可
  凭而非付之或然或不然之数故二十二人所分
  之功统系于天(臣/)闻治丝者聚千万缕而理而分
  之不可淆应事者积千万事而杂而投之不可紊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8a 页 WYG0723-0035a.png
  亮工之义即皋陶谟所谓庶明励翼也夫天事日
  运而不息人事日起而有功时之为义亦大矣虽
  上治无迹而堂廉中有震动恪恭之象则海内之
  气清和咸理舜故重为惕之当时纲纪初张平成
  未奏二十二人左右厥辟卒致太平钦哉一命用
  意良深矣(臣/)尝绎而思之人臣不知谨独之学在
  位乃多粉饰之文相习成风遂多丛脞其何以振
  天下之志气而化天下之朋党哉大抵聪明材力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8b 页 WYG0723-0035b.png
  日用则日见有馀日弛则日见不足要亦视其志
  气何如耳志气清明动罔不吉其或委靡瞻徇遇
  一事而迁延以诿曰俟异日又阅时而曰俟后人
  即或锐志以往鲜克有终虽有初图亦为文具矣
  然则庄敬者日强之本也顾荩臣之尽职以靖共
  尔位夙夜匪懈为敬则其敬公具臣之循分以奉
  行故事倖求免过为敬则其敬私诚令天下晓然
  于公私之介就天理流行处时时悚惕此心渐至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9a 页 WYG0723-0035c.png
  德性坚定则自私自利之说自不足入其怀来无
  欲而虚有主而静驯致于泛应曲当功崇而业广
  则敬诚率作兴事之本而志气所由振也朋党之
  兴动关国是朝廷官非一职位非一人然必以数
  十百人之心分之合之皆所以为国然后君得以
  受其事之成古来门户一开竞不相下大率由于
  恩怨分明人各自为之故果其幽独皎然不欺若
  帝天之式凭若鬼神之昭鉴方蹇蹇匪躬之不暇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69b 页 WYG0723-0035d.png
  而又何党焉且人臣事君亦事以心而已其心以
  敬事为心则慎重名器无所引援而非远嫌也即
  爱惜人材不忘吐握而非干誉也苟利于国苟利
  于民虽众论纷纭不妨借箸而陈也理有未安情
  有未顺虽盈廷唯诺不妨补牍而进也然则唐虞
  之同寅协恭以共济都俞吁咈以相成亦良可怀
  矣(臣/)更进原其时舜之德曰温恭舜之政曰慎徽
  是其敬畏之心昭然如揭而益之言曰罔游于逸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0a 页 WYG0723-0036a.png
  罔淫于乐皋陶之言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
  畏自我民明威古君臣告戒之意固显以一人之
  敬为之倡矣虞廷十六字心传特重危微设以为
  未危而安之则声色臭味易投其隙以为甚微而
  忽之则喜怒哀乐将决其防舜惟持精一之旨开
  臣邻之先用能昭受上帝申命用休而其臣亦思
  日赞襄以熙帝载则时亮天功非即天人相与之
  明验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1a 页 WYG0723-0036c.png
  书经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
            监察御史(臣/)李㥳
  陈大猷曰皆当敬以趋时以辅相显明天之功二
  十二人职虽不同其为天下之事则一故提其纲
  而总戒之
  (臣/)谨按此帝既已命四岳九官十二牧而复申饬
  之辞也究其立言之旨可以见朝廷设官分职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1b 页 WYG0723-0036d.png
  本焉可以见百尔夙夜靖共之实焉盖天降下民
  不能自治而以其事畀之君君亦不能独理而以
  其事分之庶司百执事是臣事无非君事而君事
  无非天事自后世视此为人为之私故天位天职
  且以为奔走斯人之具而应命而来者上仅志于
  功名次则惟图利禄抡材之典不明建官之义罔
  著致治之不古若厥有由己谨稽帝舜之命诸臣
  者曰时亮天工若不自有其爵赏之功而并不敢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2a 页 WYG0723-0037a.png
  独擅其分釐之事者诚以伦天叙礼天秩服天命
  刑天讨即若予工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亦无非本
  天之所以范围而不过曲成而不遗者工虞水火
  举上帝所欲理之端惟人有以代之礼乐兵农举
  上帝所欲用之人惟帝有以使之帝之善于任人
  乎固帝之善于承天也至诸臣之所以时亮者更
  不一矣或治外或治内各异其途或总治或分治
  各殊其责而帝惟曰钦者何也钦则妄念消而自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2b 页 WYG0723-0037b.png
  私自便之图举不足以汨其公忠之本体钦则神
  智生而为疑为撼之端举不足以扰其宁静之天
  怀故任无论大小统之以钦若之心则自无不称
  之职守才无分优劣摄之以钦翼之念则自无不
  通之智虑彼鲧之绩用弗成惟曰方命圮族是即
  不钦之由也而帝尧之光被四表帝舜之元德升
  闻一则曰钦明允恭一则曰温恭允塞谓非能钦
  之验乎是知古帝王之致治无一事不本于天无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3a 页 WYG0723-0037c.png
  一人不原于敬君而知此义则本简在为去取罔
  敢以爵秩昵私人臣而守此义则本匪懈为献纳
  又宁敢以因循旷厥职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4a 页 WYG0723-0038a.png
  书经
 钦哉惟时亮天功
           监察御史(臣/)胡宝瑔
  (臣/)谨按帝王膺天命履天位必法天行健以体天
  心而尽天职则凡人君之事皆天事也兢业者率
  于上而靖共者承于下天以事授之君而君统治
  之君以事任之臣而臣分理之事君之事即事天
  之事天事者天功也此虞廷二十有二人统告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4b 页 WYG0723-0038b.png
  以惟时亮天功而必以钦哉共勉之者君以敬作
  所臣即以敬尽职也周官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
  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百揆以统庶官四
  岳以统十二牧也有总治者有分治者各敬其职
  以时亮天功盖二十二人之功皆君之功而君之
  功皆天功也钦以立时亮之本时亮以大钦之用
  有明作之才而又将之以小心有振兴之气而复
  主之以严翼自不容不惕然于君命之对扬凛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5a 页 WYG0723-0038c.png
  于上天之降鉴而敬事以敬君敬君如敬天则亮
  采惠畴各宣其力鞠躬尽瘁不知其劳斯君有得
  人之庆臣无旷职之愆矣夫百揆四岳所以治内
  州牧侯伯所以治外君以一人统大权于臣工之
  上宵衣旰食日理万几本无逸之心以敕天之命
  而时几交儆不敢少懈凡为之臣者匪躬有经素
  餐有戒其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以熙庶绩而康庶
  事可不敬欤敬则诚诚则无欺无欺而心皆实心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5b 页 WYG0723-0038d.png
  矣敬则公公则无私无私而政皆实政矣礼乐兵
  刑工虞水火虞廷之所以纲举目张内修外治灿
  然皆有成绩者上无负于君而即无负于天也君
  以钦而明臣以钦而亮君敬天而勤民臣敬事而
  后食而且儆戒无虞慎修思永君臣一德上下一
  心庶政所以惟和万国所以咸宁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6a 页 WYG0723-0039a.png
  书经
 钦哉惟时亮天工
           监察御史(臣/)张日誉
  (臣/)谨按虞舜此言见官职之宜尽也人臣承君简
  命布列庶位非徒博荣名膺厚禄已也以君事为
  事即当以君心为心夫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君已无微之不慎则臣所以靖共尔位无旷厥官
  亦不可有一念之或弛焉从来言臣职者国尔忘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6b 页 WYG0723-0039b.png
  家公尔忘私以为君事不容缓也然非徒君之事
  实天之功焉典曰天叙见阴骘之有自也礼曰天
  秩见品节之有本也德曰天命罪曰天讨见刑赏
  之无私也上帝原非轻付则责任不容旁贷臣可
  不自励乎然尽职之道在因时而因时之要在主
  敬机务孔多惟断斯集惟敏有功时之所乘即为
  事之所赴若姑待异日无论不能行也即行矣而
  当前之所弃已多且至异日安知事不迭起而尚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7a 页 WYG0723-0039c.png
  暇为此乎因循苟且往往愈积而愈繁惟策之以
  时急于前者不缓于后励于朝者不留于夕五辰
  既抚庶绩自见其日凝焉独是黾勉之精神必由
  小心而出无谦抑之念每遇事多疏少沉静之思
  亦随处易忽故圣王之告臣工不以他端相授而
  必以钦相勖者以为敬则能密而心不失于粗浮
  敬则能勤而情不流于玩愒敬则能定而事不扰
  于纷更敬则能明而机不昧于权变古人之奋庸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7b 页 WYG0723-0039d.png
  熙载其法不越此也虽然钦之为道所该者博尧
  典之辞以钦始益稷之谟以钦终敬修可愿惟钦
  可以迎天休慎尔祥刑惟钦可以恤民命凡修己
  治人之要无不胥括其中为治者可须臾之或离
  乎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8a 页 WYG0723-0040a.png
  书经
 钦哉惟时亮天功
            监察御史(臣/)永世
  (臣/)谨按古帝王极隆之轨至治之休其所以裕持
  盈保泰之基臻长治久安之盛者要皆持一心之
  敬以为勤政之本而已矣盖朝廷之治天治也寮
  寀之职天职也敬以图治严钦若而笃温恭乾惕
  之念不懈于朝夕其孜孜而罔替者常砥砺于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8b 页 WYG0723-0040b.png
  熙宥密之内敬以奉职懋励翼而效公忠恪慎之
  怀无间于终始其凛凛而无斁者尤黾勉于纯一
  不已之中是故未治而求其治未安而求其安者
  告戒之殷勤恒惕励于盛明之世而已治而益求
  其治已安而益求其安者悠久之化理自茂著夫
  豫大之图惟其主敬以立勤政之本斯大业光昭
  鸿猷赫弈其道胥由于此也夫一人宪天出治而
  分其任于群工凡人臣之所以辅弼而赞襄奋庸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9a 页 WYG0723-0040c.png
  而熙载者何莫非天之事欤顾忧勤所以保泰晏
  安易忘恪恭当府事修和之后人歌乐利俗尚敦
  庞而承流宣化者或以承平之可恃致兢业之偶
  弛其何以协寅恭而光谟烈有裨致治保邦之要
  道也哉盖久安长治之业在乎法之尽善而更在
  慎其守法之志在乎政之悉举而尤在凛其敷政
  之心天作之君而君不能以独理广君德以迓天
  休惟在翼为明听之司彰其化焉可曰瞬息之顷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79b 页 WYG0723-0040d.png
  弗加兢惕欤钦之而辅佐燮理务协于中启沃匡
  襄务衷诸道本实意以尽弼亮之谊已治而益求
  其治俾成功之广被者灿然其弥著而钦承匪懈
  何时不凛有严有翼之心天生蒸民而民不能以
  自理恤民瘼以协天心惟在股肱心膂之寄宣其
  猷焉可曰造次之微弗深戒惧欤钦之而教稼明
  伦务尽其职典礼掌乐务竭其忱敷实政以效寅
  亮之休已安而愈求其安俾丰功之美备者昭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0a 页 WYG0723-0041a.png
  其益显而钦若弗违何时不廑无怠无荒之念是
  知敬为制事之本而人事莫非天事一事之严恪
  可以贯诸万事则无隳人事者自无旷乎天工敬
  为持心之要而人心可证天心一日之戒慎必以
  矢诸百年则久孚人心者自久凝夫天命此主敬
  之功所以为致治保邦之要道欤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1a 页 WYG0723-0041c.png
  书经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
            右中允(臣/)朱良裘
  (臣/)谨按唐虞之世建官惟百而考课之制綦严其
  在尧典有曰平章百姓(孔氏传云百/姓百官也)又曰允釐百
  工于以知当时之世其官一如工人之世其业皆
  期于专治而欲精之者也虞帝命官以奋庸熙载
  既咨二十有二人而勖以时亮天工矣而所以进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1b 页 WYG0723-0041d.png
  退百执事者复定为三载考绩之制绩之为言积
  也其义莫著于治丝必铢积寸累有一息无间之
  功而后文理成就有昭然可见之迹故考其成者
  必迟之以月要岁会而课其功者实迫之以早作
  夜思也盖人君予人一官必有一官所司之事而
  臣子食禄一日必有一日分所应为惟长吏倡率
  之有方而后庶司鼓舞于弗倦亦惟任小而无旷
  官之诮而后受大而有察吏之能此天下之通义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2a 页 WYG0723-0042a.png
  也惟是其间有馀不足之数未可以日月之计为
  凭故必候三载而后考其绩之有成与否又以才
  有短长时有利钝事有繁简任有重轻未可同年
  而语故必历三考而后加以黜陟焉其不言能否
  而言幽明者正以绩之昭著彰彰在人耳目间而
  幽者一无表见判然如白黑之分此黜陟所以合
  乎天下之至公而群力毕奋众功皆广也周礼冢
  宰之职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2b 页 WYG0723-0042b.png
  制事而诏王废置三载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
  之代有先后故制有迟速要其所以考课之法莫
  之或易尔汉魏之君屡讲求考课之法而莫得其
  要汉京房奏考功课吏法未见施行而为小人所
  谮魏杜恕遂谓用不尽其人虽文具无益历六代
  而考绩之法不著阅七圣而课试之要未立其法
  可粗依其详难备举于是考课竟不行盖考课之
  不便于世久矣自考课不行而后之用人者遂苦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3a 页 WYG0723-0042c.png
  于无所据或以年劳或以流品或以采访或以保
  任任法任人皆不能有得无失可考而知也唐陆
  贽有言拔擢以简贤能废置以绌不肖循资按格
  以处中材其论为平允然果不一考其历官之绩
  则所谓贤不肖与中材又庸有定乎杜恕之言曰
  天下至大万几至众非一明所能遍照是则然矣
  顾使人君以一身而考庶司百执事之绩势固有
  所不能若使内外百寮之长各考其所属之绩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3b 页 WYG0723-0042d.png
  力所能为而责所不容谢者诚扩其爱憎之私袪
  其毁誉之蔽而实考其职分之所有事日有试焉
  月有省焉或勤或惰或优或绌必昭然不可掩者
  夫然后殿最有定评举劾有定论登庸者无躐等
  之嫌沉滞者无积薪之叹而苟且侥倖者无所容
  其觊觎之私人才日奋化理日隆于以佐亮功熙
  载之治其或有当与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4a 页 WYG0723-0043a.png
  书经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
             修撰(臣/)金德瑛
  蔡沈曰考核实也三考九载也九载则人之贤否
  事之得失可见于是陟其明而黜其幽赏罚明信
  人人力于事功此所以庶绩咸熙也
  (臣/)谨按考课者人君之大柄也功过明而后赏罚
  当赏罚当而后人心劝鼓舞之机端在于此为其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4b 页 WYG0723-0043b.png
  太宽则人情易即于苟安太迫则或束于时日而
  不克自展其猷为惟以三载九载为期则贤能者
  得从容以奏其绩而中庸以下之材涖官任事既
  久亦可以渐自濯磨振拔惰化而为勤闇化而为
  明无弃人亦无阙事矣况古所为陟者五章五服
  品秩之优崇非如后世之迁徙靡定稷契终身止
  守一官其责之也专其任之也久是以六府三事
  允治万世永赖也且人君劳于求贤而逸于得人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5a 页 WYG0723-0043c.png
  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外薄四海咸建五长虽为数
  未繁岂二十二人止哉而舜命官四岳九官十二
  牧之外无闻焉盖委任责成惟此二十二人论道
  经邦承流宣化固已振其纲而挈其领其馀庶官
  百职事之贤否自各𨽻于其长而分其督励进退
  之权可推而知也然则三考以前遂无黜陟乎(臣/)
  窃以为史臣所纪立法之大体耳其或偶有憸壬
  随时纠察固不可废也且夫用人之道与其严之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5b 页 WYG0723-0043d.png
  于其后无宁审之于其先古者司马辨论官材论
  辨然后使之未有违材而用不学操刀而使之割
  也舜之诸臣有专命者有咨于四岳及俦众者凡
  水土兵农礼乐经纬彰著于平日在彼先自信而
  君上及同列之人咸信之故可确然一旦授以重
  任而不辞非有所勉强迁就不得已而举其人以
  备官也人之材质各有所长易其地而弗能为良
  虽大圣大贤犹不轻使况其下焉者哉夫如是故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6a 页 WYG0723-0044a.png
  不待考绩之时而已逆料其人之必有成偶有失
  焉其所黜者盖至寡矣后世防闲道密拘于资格
  任法而不任人多为迁避以示公探筹而畀之需
  次而得之无非任而后学者能与不能当前不之
  知也及知之而考之黜之固已晚矣此所以审之
  于始存乎考绩黜陟之先尤正本澄源之道也
 
 
御览经史讲义 卷九 第 86b 页 WYG0723-0044b.png
 
 
 
 
 
 
 
御览经史讲义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