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719-07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性理精义卷十
  理气类
   理气
 程子曰有形总是气无形只是道○离阴阳则无道阴
  阳气也形而下也道太虚也形而上也
 朱子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
  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
卷十 第 1b 页 WYG0719-0763b.png
  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问先有理抑先有气曰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
  上者气形而下者自形而上下言岂无先后理无形
  气便粗有查滓○理气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
  其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
  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气则为
  金木水火理则为仁义礼智○问未有天地之先毕
  竟是先有理如何曰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卷十 第 2a 页 WYG0719-0763c.png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
 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曰发育
 是理发育之否曰有此理便有此气流行发育理无
 形体○问太极不是未有天地之先有个浑成之物
 是天地万物之理总名否曰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
 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
 各有太极
黄氏干曰天道是理阴阳五行是气合而言之气即是
卷十 第 2b 页 WYG0719-0763d.png
 理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分而言之理自为理气自为
 气形而上下是也○理无迹而气有形理无际而气
 有限理一本而气万殊故言理之当先乎气深思之
 则无不通也
陈氏淳曰二气流行万古生生不息不成只是空气必
 有主宰之者曰理是也理在其中为之枢纽故大化
 流行生生未尝止息所谓以理言者非有离乎气只
 是就气上指出个理不离乎气而为言耳○太极只
卷十 第 3a 页 WYG0719-0764a.png
 是以理言也理缘何又谓之极极至也以其在中有
 枢极之义如皇极北极等皆有在中之义不可便训
 极为中盖极之为物常在物之中四面到此都极至
 都去不得如屋脊梁谓之屋极者亦只是屋之众材
 四面凑合到此处皆极其中就此处分出去布为众
 材四面又皆停匀无偏剩偏欠之处如北极四面星
 宿皆运转惟此不动所以为天之枢若太极云者乃
 是就理论天之所以万古常运地之所以万古常存
卷十 第 3b 页 WYG0719-0764b.png
 人物之所以万古生生不息都是理在其中为之主
 宰便自然如此就其为天地万物主宰处论浑沦极
 至总天地万物之理到此凑合更无去处及散而为
 天地为人为物又皆一一停匀无少亏欠所以谓之
 太极
  天地日月
程子曰凡有气莫非天凡有形莫非地○所谓地者特
 于天中一物耳如云气之聚以其久而不散也故为
卷十 第 4a 页 WYG0719-0764c.png
 对凡所指地者只是土土亦一物耳不可言地要知坤
 元承天是地之道也○天只主施成之者地也○天
 地日月一般月受日光而日不为之亏然月之光乃
 日之光也地气不上腾则天气不下降天气降而至
 于地地中生物者皆天气也惟无成而代有终者地
 之道也○诗书中凡有主宰意思者皆言帝有包含
 遍覆意思则皆言天○论地中尽有说据测景以三
 万里为中若有穷然有至一边已及一万五千里而
卷十 第 4b 页 WYG0719-0764d.png
 天地之运盖如初然则中者亦时中耳地形有高下
 无适而不为中故其中不可定下若是因地形高下
 无适而不为中则天地之化不可穷也若定下不易
 之中则须有左有右有前有后四隅既定则各有远
 近之限便至百千万亿亦犹是有数盖有数则终有
 尽处不知如何为尽也
 (案此章言地是浑圆之体非有方隅也盖以地形三/万里论之则应以一万五千里处为中然如中国至)
 (西域已是一万五千里而在彼处视天地无异于中/国则是地体浑圆无适而不为中也若是有方隅之)
卷十 第 5a 页 WYG0719-0765a.png
 (物则须有前后左右虽亿万里终有尽边之处然未/闻地有尽处者可见其浑沦无穷而非有一定之中)
 (审/矣)
 ○日之形人莫不见似轮似饼其形若有限则其光
 亦须有限若只在三万里中升降出没则须有光所
 不到处又安有此理今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
 也亦须如是日固阳精也然不如旧说周回而行中
 心是须弥山日无适而不为精也地既无适而不为
 中则日无适而不为精也气行满天地之中然气须
卷十 第 5b 页 WYG0719-0765b.png
 有精处故其见如轮如饼譬之铺一溜柴薪从头爇
 著火到处其光皆一般非是有一块物推著行将去
 气行到寅则寅上有光行到卯则卯上有光气充塞
 无所不到若得此意思便知得生物之理
 (案此章言日是精气非形质其朝暮出没亦无适而/不为精而无光所不照之处也庄周言天之苍苍是)
 (气也非形也自天而视下亦若是总之一气泱漭而/已引之以明天是气非形则日亦是气非形故继之)
 (曰日固阳精也旧说谓周髀也周髀之术言天如盖/笠地如覆槃即佛家日月绕须弥之说又引之以明)
 (地是浑圆日是周回而行无适而非精光之所照后/代地平之说有异于是故曰不如旧说也末段又言)
卷十 第 6a 页 WYG0719-0765c.png
 (日为阳气之宗虽其精所发见如轮如饼/而其气充塞无所不到以尽前文之意)
 ○极须为天地之中天地之中理必相直今人所定
 天体只是且以眼定视所极处不见遂以为尽然向
 曾有于海上见南极下有大星十则今所见天体盖
 未定日月升降不过三万里中然而中国只到鄯善
 莎车已是一万五千里若就彼观日尚只是三万里
 中也天下之或寒或暖只缘地形高下如屋阴则寒
 屋阳则燠不可言于此所寒矣屋之西北又益寒伯
卷十 第 6b 页 WYG0719-0765d.png
 淳在泽州尝三次食韭黄始食怀州韭次食泽州又
 次食并州则知数百里閒气候争三月矣若都以此
 差之则须争半岁如是则有在此冬至在彼夏至者
 只是一般为冬为夏而已
 (案上章既言地之东西无一定之中此章又言地之/南北无一定之中也中土北极现而南极隐然至海)
 (外则有南极现而北极隐者矣南北之或寒或燠者/近日则燠远日则寒也故虽数百里之间而地气早)
 (晚便异推而远之至于赤道之南则此之冬至当为/彼之夏至矣然南北气候虽相易要之有夏有冬而)
 (已犹之东西晷刻虽相易要之有朝有暮而已此亦/即周髀之术也○周髀盖天之术传者以为周公之)
卷十 第 7a 页 WYG0719-0766a.png
 (书然其学不传已久自汉之名儒通乎天道者如扬/雄张衡蔡邕皆以盖不如浑实未尝深知其意也程)
 (子此三条所论乃周髀之精理历家之所未发又古/者三万里之说或以地之四游言之或以二至相距)
 (之景言之皆非确论观程子之意乃谓地之纵横止/于三万里也盖以北极高下里差之法推之每二百)
 (五十里而差一度周差三百六十度则是地之四围/止得九万里也三分取一为三万里是地面纵横之)
 (数此说亦/极真确)
 ○日月之为物阴阳发见之尤盛者也○北辰不动
 只不动便是为气之主故为星之最尊者
朱子曰天地别无勾当只是以生物为心一元之气运
卷十 第 7b 页 WYG0719-0766b.png
 转流通略无停间只是生出许多万物而已问程子
 谓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曰这是说天
 地无心处且如四时行百物生天地何所容心至于
 圣人则顺理而已复何为哉所以明道云天地之常
 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
 无情问普万物莫是以心周遍而无私否曰天地以
 此心普及万物人得之遂为人之心物得之遂为物
 之心只是一个天地之心尔今须要知得他有心处
卷十 第 8a 页 WYG0719-0766c.png
 又要见得他无心处○问天地之心天地之理理是
 道理心是主宰底意否曰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谓
 主宰者即是理也不是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
 心又问此心字与帝字相似否曰人字似天字心字
 似帝字○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此气运行磨来
 磨去便拶许多查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
 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
 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天运不息昼
卷十 第 8b 页 WYG0719-0766d.png
 夜辊转故地𣙜在中间使天有一息之停则地须陷
 下惟天运转之急故凝结得许多渣滓在中间地者
 气之渣滓也所以道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天
 地始初混沌未分时想只有水火二者水之滓脚便
 成地今登高而望群山皆为波浪之状便是水汛如
 此初间极软后来方凝得硬问想得如潮水涌起沙
 相似曰然水之极浊便成地火之极清便成风霆雷
 电日星之属○问康节论六合之外恐无外否曰理
卷十 第 9a 页 WYG0719-0767a.png
 无内外六合之形须有内外历家算气只算得到日
 月星辰运行处上去更算不得安得是无内外○道
 家有高处万里刚风之说便是那里气清紧低处则
 气浊故缓散想得高山更上去立人不住了离骚有
 九天之说注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
 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面则渐
 硬想到第九重只成硬壳相似那里转得又愈紧矣
 (案古有九重之说然未实指其数今历推得最上一/重为宗动天乃一气运行群动之宗也次一重为恒)
卷十 第 9b 页 WYG0719-0767b.png
 (星天又次一重为土星天又次一重为木星天又次/一重为火星天又次一重为太阳天又次一重为金)
 (星天又次一重为水星天又次一重为太阴天其高/下远近各有层次若以左旋论之则近外者其行愈)
 (速朱子所谓转/得更紧者是也)
 ○地在天中不为甚大只将日月行度折算可知天
 包乎地其气极紧试登极高处验之可见形气相催
 紧束而成体但中间气稍宽所以容得许多品物○
 天道左旋日月星并左旋星不是贴天天是阴阳之
 气在上面下人看见星随天去耳
卷十 第 10a 页 WYG0719-0767c.png
 (案古今皆以恒星即为天体朱子却谓星不贴天亦/正与今历合所谓阴阳之气在上面者即宗动天也)
 ○问月本无光受日而有光曰方合朔时日在上月
 在下则月面向天者有光向地者无光故人不见及
 至望时月面向人者有光故见其圆满若至弦时所
 谓近一远三只合有许多光又曰月常有一半光月
 似水日照之则水面光倒射壁上乃月照也○天积
 气上面劲只中间空为日月来往地在天中不甚大
 四边空有时月在天中央日在地中央则光从四旁
卷十 第 10b 页 WYG0719-0767d.png
 上受于月其中昏暗便是地影望以后日与月行便
 差背向一畔相去渐远其受光面不正至朔行又相
 遇日与月正紧相合日便蚀无光○日所以蚀于朔
 者月常在下日常在上既是相会被月在下面遮了
 日故日蚀望时月蚀固是阴敢与阳敌然历家又谓
 之闇虚盖火日外影其中实暗到望时恰当著其中
 暗处故月蚀○问北辰曰北辰是天之枢纽北辰无
 星缘是人要取此为极不可无记认故就其旁取一
卷十 第 11a 页 WYG0719-0768a.png
 小星谓之极星问极星动不动曰极星也动只是他
 近那辰后虽动而不觉今人以管去窥极星见其动
 来动去只在管里面不动出去
  阴阳五行
程子曰阴阳之气有常存而不散者日月是也有消长
 而无穷者寒暑是也○冬至一阳生却须陡寒正如
 欲晓而反暗也阴阳之际亦不可截然不相接厮侵
 过便是道理天地之间如是者极多艮之为义终万
卷十 第 11b 页 WYG0719-0768b.png
 物始万物此理最妙须玩索这个理
李氏侗曰阴阳之精散而万物得之凡丽于天附于地
 列于天地之两间聚有类分有群生者形者色者莫
 不分系于阴阳阳以燥为性以奇为数以刚为体其
 为气炎其为形圆浮而明动而吐皆物于阳者也阴
 以湿为性以耦为数以柔为体其为气凉其为形方
 沈而晦静而翕皆物于阴者也
朱子曰天地统是一个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
卷十 第 12a 页 WYG0719-0768c.png
 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阴阳作一
 个看亦得作两个看亦得作两个看是分阴分阳两
 仪立焉作一个看只是一个消长○看他日月男女
 牝牡方见得无一物无阴阳如至微之物也有背面
 若说流行处却只是一气○水火清金木浊土又浊○
 五行之序木为之始水为之终而土为之中以河图
 洛书之数言之则水一木三而土五皆阳之生数而
 不可易者也故得以更迭为主而为五行之纲以德
卷十 第 12b 页 WYG0719-0768d.png
 言之则木为发生之性水为贞静之体而土又包育
 之母也故木之包五行也以其流通贯彻而无不在
 也水之包五行也以其归根反本而藏于此也若夫
 土则水火之所寄金木之所资居中而应四方一体
 而载万类者也○阴阳之为五行有分而言之者如
 木火阳而金水阴也有合而言之者如木之甲火之
 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皆阳而乙丁己辛癸皆阴
 也以此推之健顺五常之理可见○清明内影浊明
卷十 第 13a 页 WYG0719-0769a.png
 外影清明金水浊明火日
  历法
程子曰历象之法大抵主于日日一事正则其他皆可
 推
朱子曰历是古时一件大事故少皞以鸟名官首曰凤
 鸟氏历正也岁月日时既定则百工之事可考其成
 又曰历是书象是器无历则无以知三辰之所在无
 玑衡则无以见三辰之所在○或问天道左旋自东
卷十 第 13b 页 WYG0719-0769b.png
 而西日月右行则如何曰横渠说日月皆是左旋说
 得好盖天行甚健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
 度之一又进过一度日行速健次于天一日一夜周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比天进一度则日为退
 一度积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天所进过
 之度恰周得本数而日所退之度亦恰退尽本数遂
 与天会而成一年月行迟一日一夜比天为退十三
 度有奇进数为顺天而左退数为逆天而右历家以
卷十 第 14a 页 WYG0719-0769c.png
 进数难算只以退数算之故谓之右行且曰日行迟
 月行速○问周天之度是自然之数是强分曰天左
 旋一昼一夜行一周而又过一度以其行过处一日
 作一度○日之南北虽不同然皆随黄道而行耳月
 道虽不同然亦常随黄道而出其旁耳其合朔时日
 月同在一度其望日则日月极远而相对其上下弦
 则日月近一而远三合朔之时日月之东西虽同在
 一度而月道之南北或差远于日则不蚀或南北虽
卷十 第 14b 页 WYG0719-0769d.png
 亦相近而日在内月在外则不蚀此正如一人秉烛
 一人执扇相交而过一人自内观之其两人相去差
 远则虽扇在内烛在外而扇不能掩烛或秉烛者在
 内而执扇者在外则虽近而扇亦不能掩烛以此推
 之大略可见
 (案所谓日在内月在外者非谓日在下月在上也盖/以中土论之日月之行皆在南故以自北视南为自)
 (内视/外也)
 ○问经星左旋纬星与日月右旋是否曰今诸家皆
卷十 第 15a 页 WYG0719-0770a.png
 如此说横渠说天左旋日月亦左旋看来横渠之说
 极是只恐人不晓所以诗传只载旧说或曰此亦易
 见如以一大轮在外一小轮载日月在内大轮转急
 小轮转慢虽都是左转只有急有慢便觉日月似右
 转了曰然
 (案历说至今日而大备盖宗动天为一大轮自恒星/至月天以次居内而渐小此所谓九重也日月五星)
 (本轮之上又各有小轮以加减其行度迟疾之差分/月与五星小轮之上又各有次轮以加减其朔望二)
 (弦及伏逆留迟之差分理算俱极/精密要其大致则朱子此条尽之)
卷十 第 15b 页 WYG0719-0770b.png
 ○黄道之差始自春分秋分赤道所交月道之差始
 自交朔交中黄道所交日出入赤道二十四度月出
 入黄道六度黄道一周退前所交六十分度之一是
 谓岁差月道一周退前所交一度八万九千七百七
 十三分度之四万三千五百三秒半积二万一千九
 百一十五年而岁差周积二百二十一月及分一千
 七百五十三而交道周矣
 (案日出入赤道其差也微故积六十馀年而后差一/度也月道出入黄道其差甚多故积十八年馀而已)
卷十 第 16a 页 WYG0719-0770c.png
 (差一周也月之差即历家罗计之/行是也日之差即历家岁差之法)
 ○蔡季通尝言天之运无常日月星辰积气皆动物
 也其行度迟速或过不及自是不齐使我之法能运
 乎天而不为天之所运则其疏密迟速或过不及之
 间不出乎虚宽之大数纵有差忒皆可推而不失矣
 何者以我法之有定而律彼之无定自无差也季通
 言非是天运无定乃其行度如此其行之差处亦是
 常度但后之造历者其为数窄狭而不足以包之耳
卷十 第 16b 页 WYG0719-0770d.png
 ○历法蔡季通说当先论天行次及七政此亦未善
 要当先论太虚以见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
 一定位然后论天行以见天度加损虚度之岁分岁
 分既定然后七政乃可齐耳
陈氏埴曰日月交会日为月掩则日蚀日月相望月与
 日亢则月蚀自是行度分道到此交加去处应当如
 是历家推算专以此定疏密本不足为变异但天文
 才遇此际亦为阴阳厄会于人事上必有灾戾故圣
卷十 第 17a 页 WYG0719-0771a.png
 人畏之侧身脩行庶几可弭灾戾也
吴氏澄曰古来历家盖非不知七政亦左行但顺行不
 可算只得将其逆退与天度相直处算之今当以太
 虚中作一空盘却以八者之行较其迟速天行最速
 一日过了太虚空盘一度镇星之行比天稍迟积二
 十八个月则不及天三十度岁星之行比镇星尤迟
 积十二个月与天争差三十度荧惑之行比岁星更
 迟积六十日争差三十度太阳之行比荧惑又迟但
卷十 第 17b 页 WYG0719-0771b.png
 在太虚盘中一日行一周匝无馀无欠积一月则不
 及天三十度太白之行稍迟于太阳但有疾时迟疾
 相准则与太阳同辰星之行又稍迟于太白但有疾
 时迟疾相准则与太白同太阴之行最迟一日所行
 比天为差十二三四度其行迟故退度最多今次其
 行之疾迟天一土二木三火四日五金六水七月八
 天土木火其行之速过于日金水月其行之迟又不
 及日此其大率也
卷十 第 18a 页 WYG0719-0771c.png
  地理(潮汐附/)
朱子曰冀都是正天地中间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正
 高脊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入于龙门西河自脊
 以东之水则东流入于海前面黄河环绕右畔是华
 山耸立为虎自华来至中为嵩山是为前案泰山耸
 于左是为龙淮南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诸山及五
 岭又为第三四重案○大凡两山夹行中间必有水
 两水夹行中间必有山江出岷山岷山夹江两岸而
卷十 第 18b 页 WYG0719-0771d.png
 行那边一支去为江北许多去处这边一支为湖南
 又一支仙霞岭在信州分水之右其脊脉发去为临
 安为建康又一支为闽广○闽中之山多自北来水
 皆东南流江浙之山多自南来水多北流故江浙冬
 寒夏热○蔡伯靖言山本同而末异水本异而末同
卲子曰海潮者地之喘息也所以应月者从其类也(以/下)
 (论潮/汐)
余氏靖曰潮之涨退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水往从
卷十 第 19a 页 WYG0719-0772a.png
  之月临卯酉则水涨月临子午则潮平彼竭此盈往
  来不绝皆系于月太阴西没之期常缓于日三刻有
  奇潮之日缓其期率亦如是自朔至望常缓一夜潮
  自望而晦复缓一昼潮朔望前后月行差疾故晦前
  三日潮势长朔后三日潮势大望亦如之春夏昼潮
  常大秋冬夜潮常大春为阳中秋为阴中岁之有春
  秋犹月之有朔望也故潮之极涨常在春秋之中潮
  之极大常在朔望之后
卷十 第 19b 页 WYG0719-0772b.png
 
 
 
 
 
 
 
御纂性理精义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