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715-01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二程子抄释卷六
             明 吕楠 编
  唐棣编第十五(伊川/语)
棣初见先生问初学如何曰入德之门无如大学今之
学者赖有此一篇书存其他莫如论孟(释读大学知格/物其下七者皆)
(不难/矣)
先生曰古人有声音以养其耳采色以养其目舞蹈以
卷六 第 1b 页 WYG0715-0190b.png
养其血脉威仪以养其四体今之人只有理义养心又
不知求(释如知义理养心则/耳目四体亦可兼)
先生语子良曰纳拜之礼不可容易非己所尊敬有德
义服人者不可余平生只拜二人其一吕申公其一张
景观奉议也昔有数人同坐说一人短其间有二人不
说问其故其一曰某曾拜他其一曰某曾受他拜王拱
辰君贶初见周茂叔为与茂叔世契便受拜及坐上风
起说大畜卦(一作说风/天小畜卦)君贶乃起曰某适来不知受却
卷六 第 2a 页 WYG0715-0191a.png
公拜今某却当纳拜茂叔走避君贶此一事亦过人谢
用休问当受拜不当受拜曰分已定不受乃是(谢天申/字用休)
(温州人重释古人一/拜如此 安肯谄佞)
伯温问学者如何可以有所得曰但将圣人言语玩味
久则自有所得当深求于论语将诸弟子问处便作己
问将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孔孟复生不
过以此教人耳若能于论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
甚生气质(释读书不/在贪多)
卷六 第 2b 页 WYG0715-0191b.png
又问颜子如何学孔子到此深邃曰颜子所以大过人
者只是得一善则拳拳服膺与能屡空耳棣问去骄吝
可以为屡空曰然骄吝最是不善之总名骄只为有己
吝如不能改过亦是吝(释求得颜子不改其/乐处则骄吝自化)
棣问看春秋如何看先生曰某年二十时看春秋黄赘
隅问某如何看答曰以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
(释非传无以考经/非经无以辨传)
先生将伤寒药与兵士因曰在墓坟所与庄上常合药
卷六 第 3a 页 WYG0715-0191c.png
与人有时自笑以此济人何其狭也然只做得这个事
(释此击磬/之心也)
思叔告先生曰前见教授夏侯旄甚叹服曰前日来相
见问后极说与他既问却不问他好恶须与尽说与之
学之久染习深不是尽说力抵介甫无缘得他觉悟亦
曾说介甫不知事君道理观他意思只是要乐子之无
知如上表言秋水既至因知海若之无穷大明既升岂
有爝火之不熄皆是意常要己在人主上自古主圣臣
卷六 第 3b 页 WYG0715-0191d.png
贤乃常理何至如此又观其说鲁用天子礼乐云周公
有人所不能为之功故得用人臣所不得之礼乐此乃
大段不知事君大凡人臣身上岂有过分之事凡有所
为皆是臣职所当为之事也介甫平居事亲最孝观其
言如此其事亲之际想亦洋洋自得以为孝有馀也臣
子身上皆无过分事惟是孟子知之其说曾子只言事
亲若曾子可矣不言有馀只言可矣唐子方作一事后
无闻焉亦自以为报君足矣当时所为盖不诚意嘉仲
卷六 第 4a 页 WYG0715-0192a.png
曰陈瓘亦可谓难得矣先生曰陈瓘却未见其已(夏侯/旄字)
(节文孙释此说足尽臣子之道故硕/肤之 历山之泣其心皆可想也)
又问伯夷叔齐逃是否曰让不立则可何必逃父邪叔
齐承父命尤不可逃也又问中子之立是否曰安得是
只合招叔(一作/夷)齐归立则善伯温曰孔子称之曰仁何
也曰如让国亦是清节故称之曰仁如与季札是也札
让不立又不为立贤而去卒有杀僚之乱故圣人于其
来聘书曰吴子使札来聘去其公子言其不得公子也
卷六 第 4b 页 WYG0715-0192b.png
(释春秋书札进吴人也吴夷而/其使得录名耳札事亦近叔齐)
用休问温故而知新如何可以为师曰不然只此一事
可师如此等处学者极要理会得若只指认温故知新
便可为人师则窄狭却气象也凡看文字非只是要理
会语言要识得气象如孔子曰盍各言尔志而由曰愿
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子曰愿无伐善
无施劳孔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观此数
句便见圣贤气象大段不同若读此不得见圣贤气象
卷六 第 5a 页 WYG0715-0192c.png
他处也难见学者须要理会得圣贤气象(释须高明看/圣贤气象出)
在讲筵时曾说与温公云范纯夫在筵中尤好温公彼
时一言亦失却道他见修史自有门路某应之曰不问
有无门路但筵中须得他温公问何故某曰自度少温
润之气纯夫色温而气和尤可以开陈是非道人主之
意后遂除侍讲(释如此择讲/官便有大效)
用休问井田今可行否曰岂有古可行而今不可行者
或谓今人多地少不然譬诸草木山上著得许多天地
卷六 第 5b 页 WYG0715-0192d.png
生物常相称岂有人多地少之理(释汉限田唐口分/世业法亦古意)
嘉仲问封建可行否曰封建之法本出于不得已柳子
厚有论亦窥测得分数秦法固不善亦有不可变者罢
侯置守是也(释法缘人情及世变而/立但当仿古则无弊)
陈贵一问人之寿数可以力移否曰盖有之棣问如今
人有养形者是否曰然但甚难世间有三件事至难可
以夺造化之力为国而至于祈天永命养形而至于长
生学而至于圣人此三事功夫一般分明人力可以胜
卷六 第 6a 页 WYG0715-0193a.png
造化自是人不为耳故关朗有周能过历秦止二世之
说诚有此理(释此三事人间之至/大者其他可知矣)
问丧止于三年何义曰岁一周则天道一变人心亦随
以变惟人子孝于亲至此犹未忘故必至于再变犹未
忘又继之以一时(释古者继之以/一月却太近耳)
富公尝语先生曰先生最天下闲人曰某做不得闲人
相公将谁作天下最忙人曰先生试为我言之曰禅伯
是也曰禅伯行住坐卧无不在道何谓忙曰相公所言
卷六 第 6b 页 WYG0715-0193b.png
乃忙也今市井贾贩人至夜亦息若禅伯之心何时休
(释禅伯/闲中忙)
先生尝与一官员一僧同会一官员说条贯既退先生
问僧曰晓之否邪僧曰吾释子不知条贯曰贤将竟(一/作)
(作/)三界外事邪天下岂有二理(释此乃觉/悟僧也)
公山弗扰佛肸召子欲往者圣人以天下无不可与有
为之人亦无不可改过之人故往然终不往者知其必
不能故也子路遂引亲于其身为不善为问孔子以坚
卷六 第 7a 页 WYG0715-0193c.png
白匏瓜为对系而不食者匏瓜系而不为用之物不食
不用之义也匏瓜亦不食之物故因此取义也(释此岂/匏瓜义)
(最可/观)
范公甫将赴河清尉问到官三日例须谒庙如何曰正
者谒之如社稷及先圣是也其他古先贤哲亦当谒之
又问城隍当谒否城隍不典土地之神社稷而已何得
更有土地邪又问只恐骇众尔曰唐狄仁杰废江浙间
淫祠千七百处所存惟吴太伯伍子胥二庙尔今人做
卷六 第 7b 页 WYG0715-0193d.png
不得以谓时不同是诚不然只是无狄仁杰耳当时子
胥庙存之亦无谓(释社稷为土地之神统言之也城隍/据城池而言古人祭门行而况此乎)
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义不
晓而见意者也学者看一部论语见圣人所以与弟子
许多议论而无所得是不易得也读书虽多亦奚以为
(释意随/文晓解)
周伯温见先生先生曰从来觉有所得否学者要自得
六经浩𦕈乍来难尽晓且见得路径后各自立得一个
卷六 第 8a 页 WYG0715-0194a.png
门庭归而求之可矣伯温问如何可以自得曰思思曰
睿睿作圣须是于思虑间得之大抵只是一个明理棣
问学者见得这道理后笃信力行时亦有见否曰见亦
不一果有所见后和信也不要矣又问莫是既见道理
皆是当然否曰然凡理之所在东便是东西便是西何
待信凡言信只是为彼不信故见此是信尔孟子于四
端不言信亦可见矣(释信有二义未得之先者须/信也既得之后者能信也)
先生指庭下群雀示诸弟子曰地上原有物则群雀集
卷六 第 8b 页 WYG0715-0194b.png
而食之人故与之则不即来食须是久乃集盖人有意
在尔若负粟者适遗下则便集而食矣(释万物皆有觉/故务德行者在)
(不言/而信)
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
失节者以配身是已失节也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
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
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释若守节便未必死/守节而死不死矣)
宣仁山陵时会吕汲公于陵下公曰国家养兵乃良策
卷六 第 9a 页 WYG0715-0194c.png
凡四方有警百姓皆不知先生曰相公岂不见景德中
事邪驱良民刺面以至及士人盖有限之兵忽损三五
千人将何自而补要知兵须是出于民可也(释虽武王/归马放牛)
(亦太早故/武庚叛)
霍光废昌邑其始乃光之罪当时不合立之只彼见是
武帝孙担当不过须立之也此又与伊尹立太甲不同
也伊尹知太甲必能思庸故放之桐三年当时汤既崩
太丁未立而死外丙方二岁仲壬方四岁故须立太甲
卷六 第 9b 页 WYG0715-0194d.png
也太甲又有思庸之资若无是质伊尹亦不立也史记
以孟子二年四年之言遂言汤崩六年之后太甲方立
不知年只是岁字顷吕望之曾问及此亦曾说与他后
来又看礼见正巡狩问百年者益知书传亦称岁为年
二年之说纵别无可證理亦必然且看尚书分明说成
汤既没太甲元年又看王徂桐宫居忧三年终能思庸
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可知凡文字理是后不必引證(释/年)
(作岁/是)
卷六 第 10a 页 WYG0715-0195a.png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天下事譬如一家非我为则彼为
非甲为则乙为(释此/在已)
  鲍若雨录第十六(伊川/语)
今语小人曰不违道则曰不违道然卒违道语君子曰
不违道则曰不违道终不肯违道譬如牲牢之味君子
曾尝之说与君子须增爱说与小人小人非不道好只
是无增爱心其实只是未知味守死善道人非不知终
不肯为者只是知之浅信之未笃(释笃信/者好学)
卷六 第 10b 页 WYG0715-0195b.png
志不可不笃亦不可助长志不笃则忘废助长于文义
上也但有益若于道理上助长反不得杜预云优而柔
之使自求之厌而饫之使自趋之若江海之浸膏泽之
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此数句煞好(释要/在不)
(言而/行)
问孔子对冉求曰其事也非政政与事何异曰闵子骞
不肯为大夫曾晰不肯为陪臣皆知得此道理若子路
冉求未能知此夫政出于国君冉求为季氏家臣只是
卷六 第 11a 页 WYG0715-0195c.png
家事安得为政当时季氏专政孔子因以明之或问季
路冉求稍闻圣人之道何不知此曰当时陪臣执国命
目见耳闻习熟为常都不知有君此言不足怪季氏问
季路冉求可谓大臣与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
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然则从之者与曰
弑父与君亦不从也除却弑父与君皆为之(释当时由/求亦大难)
先生前日教某思君子和而不同某思之数日便觉胸
次广阔其意味有不可以言述窃有一喻愿留严听今
卷六 第 11b 页 WYG0715-0195d.png
有人焉久寓远方一日归故乡至中途适遇族兄者俱
抵旅舍异居而食相视如途人彼岂知为族弟此亦岂
知为族兄邪或告曰彼之子公之族兄某人也彼之子
公之族弟某人也既而欢然相从无有二心向之心与
今之心岂或异哉知与不知而已今学者苟知大本则
视天下犹一家亦自然之理也先生曰此乃善喻也(释/性)
(本同善要人/指点便亲切)
  邹柄本第十七(伊川/语)
卷六 第 12a 页 WYG0715-0196a.png
诗大序孔子所为其文似系辞其义非子夏所能言也
小序国史所为非后世所能知也(释此序屡言之/可知其难改也)
孔明有王佐之心道则未尽王者如天地之无私心焉
行一不义而得天下不为孔明必求其成而取刘璋圣
人宁无成耳此不可为也若刘表子琮将为曹公所并
取而兴刘氏可也(释当时刘璋亦有道义可/处处而不从取之可也)
孔明营五丈原宣王言无能为此伪言安一军耳兵自
高地来可胜宣王尝自观五丈原非(非一作/曰言)此地不可
卷六 第 12b 页 WYG0715-0196b.png
据英雄欺人不可尽信(释兵家言多/视不胜犹胜)
荀爽从董卓辟逊迹避祸君子亦有之然圣人明哲保
身亦不至转身不得处如杨子投閤失之也荀爽自度
其材能兴汉室乎起而图之可也知不是而强图之非
(释爽岂/天民)
西汉儒者有风度惟董仲舒毛苌扬雄苌解经未必皆
当然味其言大槩然矣(释毛诗多依大/小序故得多)
东汉赵苞为边郡守虏夺其母招以城降苞遽战而杀
卷六 第 13a 页 WYG0715-0196c.png
其母非也以君城降而求生其母固不可然亦当求生
其母之方奈何遽战乎不得已身降之可也王陵母在
楚而使汉楚质以招陵陵降可也徐庶得之矣(释庶见/几于其)
(先故/难及)
先生云吾四十岁以前诵读五十以前研究其义六十
以前反覆䌷绎六十以后著书(释此却与志/学次第异矣)
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释心体/无穷也)
先生在经筵时上服药即日就医官问动止天子方幼
卷六 第 13b 页 WYG0715-0196d.png
建言选宫人四十以上者侍左右所以远纷华养心性
(释经筵不止口说容/观必如正叔志可)
韩文不可漫观晚年所见尤高(释心在于文久亦/精深杂念去也)
四端不言信者既有诚心为四端则信在其中矣(释四/端以)
(信而/行)
圣人无优劣有则非圣人也(释孔子伊惠/亦有不同)
  杨大隐本第十八(伊川/语)
君子之学在于意必固我既亡之后而复于喜怒哀乐
卷六 第 14a 页 WYG0715-0197a.png
未发之前则学之至也(释此言不/极太速乎)
有学不至而言至者循其言亦可以入道荀子曰真积
力久则入杜预曰优而柔之使自求之厌而饫之使自
趋之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
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神之极也此三者循其言皆可
以入道而荀子管子杜预初不能及此(释三子各就其/所见处通也)
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内也今之所
谓博物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见闻(释德性之知/亦或假见闻)
卷六 第 14b 页 WYG0715-0197b.png
(但不恃/焉耳)
能尽饮食言语之道则可以尽去就之道能尽去就之
道则可以尽死生之道饮食言语去就死生小大之势
一也故君子之学自微而显自小而彰易曰闲邪存其
诚闲邪则诚自存而闲其邪者乃在于言语饮食进退
与人交接之际而已矣(释下学即上达洒扫/应对便是穷神知化)
多权者害诚好功者害义取名者贼心(释权与功名皆/在外者故有害)
君贵明不贵察臣贵正不贵权(释君臣/各有体)
卷六 第 15a 页 WYG0715-0197c.png
孔子曰枨也欲焉得刚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
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故目
则欲色耳则欲声以至鼻则欲香口则欲味体则欲安
此皆有以使之也然则何以窒欲曰思而已矣学莫贵
于思唯思为能窒欲曾子之省窒欲之道也(释学问根/源只在窒)
(欲/)
学也者使人求于内也不求于内而求于外非圣人之
学也何谓不求于内而求于外以文为主者是也学也
卷六 第 15b 页 WYG0715-0197d.png
者使人求于本也不求于本而求于末非圣人之学也
何谓不求于本而求于末考详略采同异者是也是二
者皆无益于身君子弗学(释内本之学其/有所见者乎)
墨子之德至矣而君子弗学也以其舍正道而之他也
相如太史迁之才至矣而君子弗贵也以所谓学者非
学也(释君子之学/贵贞而德)
君子不欲才过德不欲名过实不欲文过质才过德者
不祥名过实者有殃文过质者莫之与长(释实胜/善也)
卷六 第 16a 页 WYG0715-0198a.png
或问颜子在陋巷而不改其乐与贫贱而在陋巷者何
以异乎曰贫贱而在陋巷者处富贵则失乎本心颜子
在陋巷犹是处富贵犹是(释颜子/惟一耳)
学不贵博贵于正而已矣言不贵多贵于当而已矣政
不贵详贵于顺而已矣(释穷理/为难)
意必固我既亡之后必有事焉此学者所宜尽心也夜
气之所存良知也良能也苟扩而充之化旦昼之所害
为夜气之所存然后可以至于圣人(释清明在/躬即有事)
卷六 第 16b 页 WYG0715-0198b.png
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知则六经可不
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
以用心与圣人所以至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
未得者句句而求之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
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释如此求索则/圣人在目前矣)
人之生也小则好驰骋弋猎犬则好建立功名此皆血
气之盛使之然故耳其衰也则有不足之色其病也则
有可怜之言夫人之性至大矣而为形气之所役使而
卷六 第 17a 页 WYG0715-0198c.png
不自知哀哉(释役使/亦系习)
吾未见啬于财而能为善者也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
者也(释善不过/义与实耳)
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学而善思然后可与
适道思而有所得则可与立立而化之则可与权(释渐/进则)
(渐/妙)
无好学之志则虽有圣人复出亦无益矣然圣人在上
而民多善者以涵泳其教化深且远也习闻之久也(释/中)
卷六 第 17b 页 WYG0715-0198d.png
(人被化则/多从耳)
学者必求其师记问文章不足以为人师以所学者外
也故求师不可不慎所谓师者何也曰理也义也(释得/师不)
(信亦/难)
德盛者言传文盛者言亦传(释传一也/但不同耳)
名数之学君子学之而不以为本也言语有序君子知
之而不以为始也(释外者非内也/后者非先也)
学以知为本取友次之行次之言次之(释此中庸思知/人知天之序)
卷六 第 18a 页 WYG0715-0199a.png
信不足以尽诚犹爱不足以尽仁(释仁诚/至矣)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
于丧己(释此大小/之效也)
自夸者近刑自喜者不进自大者去道远(释未之/思耳)
使人有道不疑而已使夫人有心害我邪虽疑不足以
化其心使夫人无心害我邪疑则己德内损人怨外生
故不疑则两得之矣疑则两失之矣而未有多疑能为
君子者也(释疑人者/疑己也)
卷六 第 18b 页 WYG0715-0199b.png
 
 
 
 
 
 
 
 二程子抄释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