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七 第 1a 页 WYG0436-025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十七
           明 杨士奇等 撰
  风俗
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监登闻鼓院范同上言曰今民
俗有所谓火化者生则奉养之具唯恐不至死则燔爇
而弃捐之何独厚于生而薄于死乎甚者焚而置之水
中识者见之动心国朝著令贫无葬地者许以系官之
卷一百十七 第 1b 页 WYG0436-0255d.png
地安葬河东地狭人众虽至亲之丧悉皆焚弃韩𤦺镇
并州以官钱市田数顷给民安葬至今为美谈然则承
流宣化使民不畔于礼法正守臣之职也方今火葬之
惨日益炽甚事关风化理宜禁止仍饬守臣措置荒閒
之地使贫民得以收葬少裨风化之美帝从之
孝宗乾道五年敷文阁待制汪应辰上论士大夫惇尚节
义劄子曰臣比者进见伏蒙圣喻如何得士大夫敦尚节
义臣虽率尔以对猝遽之间未能究极本末又蒙圣喻令
卷一百十七 第 2a 页 WYG0436-0256a.png
臣陈其说者窃以风俗之邪正未尝不系乎人君之取舍
所谓邪正者虽曲折万状要不出乎利与义而已君子所
知者义也故为人臣则尽心戮力而无所避直言正论而
无所隐凡义之所当为虽死生祸福临之而不顾也小人
所知者利也利在君上则惟君上之从外若柔顺而其实
危险外若恭谨而其实欺慢及其见利则逝见便则夺又
何有于君上哉故傅曰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
而忘其君者夫邪正之分其明白如此而昔之人主常患
卷一百十七 第 2b 页 WYG0436-0256b.png
不能辨别之者盖从顺则取悦违异则致疑介特则无助
阿党则易与廉静则易退巧佞则难远故以同异为爱憎
以爱憎为是非而取舍皆失其真矣恭惟陛下明智聪察
洞见幽隐凡中外群臣其材分高下皆无逃于圣鉴矣然
而风俗犹未能变者臣窃谓当今之失在于取人不观其
行用人不覈其实今但曰是能办事也是能趋时也则其
他不必问也夫天下之事以忠信诚悫之心行之犹惧不
济况付之于无行之人乎欺罔以售其说刻剥以营其私
卷一百十七 第 3a 页 WYG0436-0256c.png
盖将无所不至矣而其益人之国者果何在哉此不观其
行之弊也今有言曰某利可兴某功可就往往进之以爵
禄予之以事权徐而考之则名实相反绩用不效非特
不治其罪而爵禄事权犹且如故而或有加焉此不覈
其实之弊也夫不观其行则顽顿者无所愧耻不覈其
实则诞谩无所忌惮是驱天下之人使去义而就利也
其积浸久其流浸远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伏望陛下为
久安长治之计思清源端本之道于邪正义利之辨特
卷一百十七 第 3b 页 WYG0436-0256d.png
留圣意奖任忠厚正直之士贵其和而不必其同取其
大节而不求其备若夫浮虚倾躁前后反覆者则惩沮
而差择之以明示好恶所在行之以必持之以久则公
论伸正道明人皆化而为善所得者皆实才所行者皆
实事矣何患士风之不美节义之不立也
淳熙四年吏部侍郎周必大上言曰臣闻古者治天下
有要道所以陶成风俗者礼义廉耻也所以维持纪纲
者法令赏罚也二者相须阙一不可固未有风俗不正
卷一百十七 第 4a 页 WYG0436-0257a.png
而能立纪纲者也及至后世谓礼义廉耻为迂而难行
谓法令赏罚为切而易见是徒采其名耳未究其实也
六经所载不敢详引姑以管仲言之仲固霸者之佐知
富国强兵而已然著书八十六篇首以礼义廉耻为国
四维彼岂迂而不切者哉盖上有赏则思苟就上有罚
则思苟免上有法令则相与破坏而莫之守此皆礼义
廉耻不立之所致而贾谊所为长太息于汉文之时者
也仰惟陛下宵旰图治日勤一日凡可以陶成风俗维
卷一百十七 第 4b 页 WYG0436-0257b.png
持纪纲无所不用其至然而算计见效尚未能仰副圣
意者非以士风未能丕变故耶益张四维固宜汲汲也
今夫君臣上下各有差等尊卑贵贱不相踰节是之谓
礼如此则在上之位安矣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
以其所主进退取舍直道而行是之谓义如此则民心
无巧诈矣纯洁有所守则临事必端谅过失无所蔽则
事上必忠实是之谓廉如此则其行自全矣平正其心
诡随不容售也委蛇其行枉道不容伸也是之谓耻如
卷一百十七 第 5a 页 WYG0436-0257c.png
此则邪事不生矣凡此四者其是非可得而考其次序
可得而见非若系风捕影之无形画饼说河之无实由
是而之焉二帝三王之治且不难致于富国彊兵乎何
有顾朝廷力行何如尔
孝宗时集英殿修撰帅福建赵汝愚申请举子仓事上
疏曰臣等伏见木路上四州军风俗多不举子大为一
方之害者其弊有三一者违逆天伦夭绝人命伤朝廷
仁寿之化奸天地阴阳之和二者建邵之间男多女少
卷一百十七 第 5b 页 WYG0436-0257d.png
奸淫劫略之事无日无之遂致杀伤倍多触犯刑辟三
者建邵等州既不举子贵家富室难得奴婢却以高价
买于他州缘此奸诈之徒诱略泉福等州无知男女前
去货买遂致父子生离夫妇中绝虽遵用敕律徒流编
配而利之所在终不能禁凡此三者朝廷法令非不严
备又累降指挥许支义仓钱米接济贫乏不能举子之
家德意非不隆厚秪缘本路多是山田义仓等米岁入
不多州县不能均给无以取信百姓风俗无由丕变臣
卷一百十七 第 6a 页 WYG0436-0258a.png
等窃见前安抚史浩任内尝有奏请乞于诸县各置官
庄收积租课添助赡养当时虽未准回降指挥数内建
阳一县已有置到官庄岁收米三百六十九石逐年系
安抚司收管未曾给散臣等今措置先于建阳一县就
将上件官庄米选委土著官员士人验实给散行之数
月已成伦序复用建阳县例于建宁府崇安建安瓯宁
南剑州剑浦尤溪五县次第推行间臣等照得元降指
挥举子事系专委常平司管干缘诸县有安抚司官庄
卷一百十七 第 6b 页 WYG0436-0258b.png
米所以不免两司同共措置候将来事定日仍将所置
官庄拨归常平司管干许两司公共点检庶几县道不
致作弊然而举子数目颇多官庄米数有限臣等照得
淳熙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准行在尚书户部符准都省
批下吏部尚书韩元吉劄子自乾道五年以福建路有
不举子之风贫乏之家生子皆赐以常平钱一千米一
斛又因守臣之请除其所纳随身丁钱臣比为郡闽中
询之父老数年之间小民利于官给钱米不敢溺子全
卷一百十七 第 7a 页 WYG0436-0258c.png
活甚众然犹恐积日累月州县怠于验实又谓常平所
破钱米已多吝于支与为不可继者今常平钱物虽有
定额独所谓户绝田产州县不常有而止许出卖福建
八州内四州溺子为甚民贫土薄所绝田产至为微细
间有寺观绝业取八州所得积而用之亦可助上件支
遣也欲望圣慈更赐睿旨应福建民户寺观绝产自今
并不许出卖专一拘检令常平司置籍岁收其租通融
以充一路养子之费其不足处月支常平钱米提举官
卷一百十七 第 7b 页 WYG0436-0258d.png
逐岁稽考按治州县须依元降指挥当切验实当官散
给务要实惠及民本部检准乾道五年四月十五日敕
节文臣僚劄子奏福建路有贫乏之家生子者许所属
自陈委自长官验实于常平钱当官量行支给每生一
子若给米一石钱一贯亦不为多如或可采其馀路州
军有似此亦乞依此施行三省同奉圣旨依奏并准淳
熙三年二月四日敕臣僚劄子奏乞行下诸路将出卖
未尽田山等并与住卖依旧召人承佃输纳官租奉圣
卷一百十七 第 8a 页 WYG0436-0259a.png
旨权住卖令见佃人依旧且行承佃其已承买约钱未
尽与展限一季本部今勘当欲依本官所陈事理施行
符常平司一依今来都省批状指挥施行今来常平司
见尽数究实根据上件田产欲乞圣慈特降睿旨许令
于民户寺观绝产田并与住卖召人承佃将所收租利
与安抚司所置官庄及常平义仓钱米通融以充一路
养子之费庶几实惠及民风俗一变以广朝廷好生之
德不胜幸甚
卷一百十七 第 8b 页 WYG0436-0259b.png
枢密院检详文字兼检正李椿上奏曰臣窃谓天下之
事固有似可缓而所系实要切者风俗僭侈当有节制
是也易系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以衣裳而治
天下有似可缓者而定上下之分明三纲之常自此始
岂不要切哉伏自军兴以来士大夫服紫衫以便戎事
不为过也而四方皂吏士庶服之不复有上下之别且
一衫之费贫者亦难办甲服而乙不服人情所耻故虽
欲从俭不可得也不惟紫衫其他衣服华侈绮绣絣金
卷一百十七 第 9a 页 WYG0436-0259c.png
异色奇巧日益以甚所以民多贫困不知节约故也仰
惟陛下躬行节俭于上而士庶侈僭于下理宜有以节
制之易象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不为非要切之
事也伏望圣慈付礼官酌古今之宜定衣服之制非命
官军兵朝省人不得服紫衫华侈之物一切禁之变奢
僭之风还俭厚之俗明上下之分息贪困之由天下幸

椿为吏部侍郎又上奏曰臣伏睹在法祖父母父母在
卷一百十七 第 9b 页 WYG0436-0259d.png
及身亡服未阕别籍异财者合坐之罪非轻又收养异
姓出继立嫡皆有旧条从来人畏法禁守之以常风俗
淳厚伏自国家南渡以来时有建议立法者或父母在
日许令标拨产业既分便不同爨或致互相兼并有父
母见在一贫一富者有弃父母而别居者又有母受一
子之分者以致身后词诉纷纷皆是或有产业而无子
孙许令身后立继多是意在图其产业本无继绝之义
亲疏争立或夤夜葬埋强行举挂或计嘱亲邻掩有资
卷一百十七 第 10a 页 WYG0436-0260a.png
财论诉尤多连年不决或收养异姓既违法令遣弃任
情悉因财产以至兄弟叔侄殊无恩义递互番论俱遭
罪责不知悔改如此等𩔖本合入户绝官司岂利此而
立法正谓息争端耳今来士大夫亦多有此词诉愚民
视效循习为常近年官员合得身后恩泽自长承受以
绝妄得之心且人之有子与无岂人能为天理命分而
已苟子以承父之遗恩或子亡不得受恩则孙当承祖
之遗恩诸孙同视为祖岂宜不从长而从房必有隔蓦
卷一百十七 第 10b 页 WYG0436-0260b.png
争论之弊如此则是朝廷恩泽适足以为薄风之端薄
风习熟士夫亦不复知其非矣皆因轻议改法以从私
欲遂致风俗薄恶不复有中原承平浑厚之风风俗天
下之元气胡可不正臣愚愿圣慈详酌下有司检讨前
后改法之因应别籍异财及无子孙身后立继及养异
姓子孙及身后恩泽悉循旧法以绝争端以正风俗天
下幸甚
椿又上奏曰臣窃谓人身之强弱在气血天下之盛衰
卷一百十七 第 11a 页 WYG0436-0260c.png
在风俗气血充实虽有无妄之疾可以勿药而愈风俗
醇正虽有非意之事可以不劳而治盖气血者身之本
也风俗者天下之本也故司马光曰风俗天下之大事
教化国家之急务不可不正也迩来有败风俗伤教化
之语始出于吏辈之口傅之于士大夫之间遂为口实
而施之于政事者曰从窄不曰从是而曰从窄岂理也
哉从窄之风既行则凡有立功该赏者则必问难而沮
之有犯疑失之罪者则必观望而入之臣伏睹赏令诸
卷一百十七 第 11b 页 WYG0436-0260d.png
功赏未酬叙而逢格改者格轻听依立功时格重听从
重赏又断狱律失入者减三等失出者减五等仰见国
家立法深合古训赏疑惟重罪疑惟轻之义也则从窄
之政岂不乖国家仁厚之教耶臣近承都堂宣示陛下
与大臣论不立朋党问答仰见圣学高明深得忠恕一
贯之道臣不胜钦叹欣跃之至则从窄之风决非圣意
之所许也故敢敷奏伏愿陛下有以救其弊然则侥倖
不可不禁欺罔不可不戢名分不可不严贪污不可不
卷一百十七 第 12a 页 WYG0436-0261a.png
治一归于是而后可欲望睿慈特作圣意诏百司凡施
于有政者悉从是不得蹈习从窄之语庶赏罚惟允一
变厚风而革薄俗天下幸甚
中书舍人崔敦诗上奏曰臣闻民俗之厚薄关于天下
之治乱尧舜之民比户皆可封也所以为治朝桀纣之
民比屋皆可诛也所以为乱世自昔圣帝明王所以移
风易俗以寿天下之脉知夫不可以法防而禁止于是
一以教化为先暨秦汉以来风俗益弊而时君世主不
卷一百十七 第 12b 页 WYG0436-0261b.png
务崇尚教化方区区于法禁之间法愈繁而奸愈生禁
愈密而诈愈出是以董仲舒王吉之徒始推原所自而
以教化不修为言窃观文帝之世一以君子长者之道
待天下镇之以渊默示之以淳朴用能海内富庶兴于
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教化之效讵不然欤臣仰惟
陛下勤俭之德仁孝之资尚忠厚以迪民彝崇朴素以
先天下是以四海之民观感而化悉趋于善然而比年
以来民俗日薄闾阎之内田野之间习嚣嚣顽庸之态
卷一百十七 第 13a 页 WYG0436-0261c.png
扇乖争陵犯之风以疾视为常情以雠杀为美事及其
极弊至于灭人情绝天理不可忍言汉魏相所谓今年
子弟杀父兄妻杀夫以为非小变者此之谓也而士夫
方循习为常恬不为怪盖病在腹心发见于外已非美
證而顾以为缓岂不戾欤虽然近民之官无如郡守上
之所使以承流宣化风俗不善宜责于此臣伏望睿慈
发德音下明诏俾四方长吏颇以教化为务射乡食飨
之礼可举者举之孝友睦姻之俗可旌者旌之要不专
卷一百十七 第 13b 页 WYG0436-0261d.png
于法禁而务以移风易俗使民回心而乡道兹至治之
本也且昔之为郡其民有为不善则闭閤自责今使陛
下之长吏人人各以风俗为任则陛下之民其有不归
于善者乎惟圣意留神幸甚
员兴宗上风俗议曰臣闻圣人于天下之民宽然无所
不爱彼无所不爱则宜其无所不教也天下之人油然
而生林然而群方圣人之未作教化之未敷性或浮而
倾情或暴而放其始非能周旋曲折而安于礼也雍容
卷一百十七 第 14a 页 WYG0436-0262a.png
和易而安于乐也纯一不移而安于信也质直通明而
安于义也圣人忧焉有道于此驱天下之人潜纳于其
中销其冥顽之姿而制其暴戾之气使之雍容温厚由
于礼乐而归于信义虽千百年而俗不变世虽衰弱而
民必归厚三代之风例皆如此彼亦何以至此也则教
之使然也臣观其时朝廷乡党闺门之间雍雍穆穆其
训则五常六学其分则士农工贾其衣则黼黻文章其
食则笾豆簠簋其治则井田肉刑其进取则学校庠序
卷一百十七 第 14b 页 WYG0436-0262b.png
其饮宴则乡射齿德之分其野祭大蜡则有歌鼓之节
朝会相御之礼一揖之为安而三揖之为尚再拜之为
简而百拜之为尚是其上下纡徐不迫之态形于日用
之间而举不以为难者自后世观之三代之君民教意
烦劳得无迂阔而不可用欤不知禹汤之君惠顾元元
其导之深习之熟礼乐信义便民而无蹈浮薄者其权
固在于此也呜呼此三代之所以治周孔之所以言而
当时所以为俗欤及秦之兴暴而不亲刻而不舒非笑
卷一百十七 第 15a 页 WYG0436-0262c.png
先王之六艺破坏圣人之藩墙天下之士民相与从事
于迫急惨酷之法不复有三代中和容与之态悲夫秦
世轻为天下而坏民俗者乃至于此哉汉室之兴公卿
上下知斯人憔悴而难与为治也遂欲振之以安谧示
之以不竞其后搢绅喑喑和附气益不振故始变为阿
䛕之俗东京之士惩前世之祸起于柔懦而不振也中
世以降奇言过行多矫激以振之故东京再变而为矫
亢之俗矫亢而不已故激而为变者必出为三国之惑
卷一百十七 第 15b 页 WYG0436-0262d.png
乱三国惑乱而不已故激而为变者必出为两晋之虚
无其后则愈激而愈变俗愈流讹至唐犹未有所底止
也惟我国家列圣相嗣斯民坐解凋弛陶染忠厚故太
祖太宗以至仁宗圣言日出足以耸动天下此亦三代
先教后惩之俗也陛下临御以来每于民风犹所加意
此采群臣之言戒奔竞去苟且凡有以涉教化者无所
不用其至矣德肩三代道并祖宗信其无憾也然臣窃
窥远迩之间习俗久染犹有未尽革者是则官吏不能
卷一百十七 第 16a 页 WYG0436-0263a.png
尽敷德意之过耳且如巨藩剧邑凶民大奸豪断乡曲
挟持官吏州县恐慑吏弭首而奉之横欺小民长其顽
嚚此一俗也奸人诵法如诵诗书以教唆为养生以鼓
斗为乐事良民怯畏盖亦坐是此又一俗也士人以干
扰郡县为资身官吏以贩货道路为得计渐废廉耻不
知纪极不知圣哲在上岂容如此此又一俗也糜金之
工肩摩不息暗销之匠踵接不已奇异之货夸尚相仍
权量出入大小尽变巧诈敢尔是官吏不戒约之过此
卷一百十七 第 16b 页 WYG0436-0263b.png
又一俗也凡此四俗州县尚未尽革而川峡为尤甚也
陛下高拱九重民俗王风久在圣度凡臣所未议者圣
明已先行之惟此毫末决自圣志即赐禁戒此犹溯坂
走圆也其又何难之有
直宝文阁知静江府兼广西安抚李浩入对论俗不美
者八其言曰陛下所求者规谏而臣下专务迎合所贵
者执守而臣下专务顺从所惜者名器而侥倖之路未
塞所重者廉耻而趋附之门尚开儒术可行而有险诐
卷一百十七 第 17a 页 WYG0436-0263c.png
之徒下情当尽而有壅蔽之患期以气节而偷惰者得
以苟容责以实效而诞慢者得以自售上问诞慢谓谁
浩具以实对翌日谓宰相曰李浩直谅遂除权吏部侍

直焕章阁王师愈论士大夫习俗上疏曰臣闻相与以
维持天下国家者搢绅之士也搢绅之士其用心也公
凡举事焉谋于上者必尽公以采于下听于下者必尽
公以助其上可否之相济利害之灼见择其善者而从
卷一百十七 第 17b 页 WYG0436-0263d.png
之故事无不举而功必随之矣一或异是乃欲事举而
功成岂不戛戛乎其难哉臣尝观先正苏轼在嘉祐间
尝有言曰今之世所可患者士大夫信服于朝廷者不
笃皆好议论以务非其上使人眩于是非而无所从从
之则事举无可为者不从则其所行者常多故而易败
夫所以多故而易败者人各持其私意以贼之议论胜
于下而幸其无功者众也其言又曰今世之举事者虽
甚小而欲成之者常不过数人欲坏之者常不可胜数
卷一百十七 第 18a 页 WYG0436-0264a.png
嗟乎嘉祐之际可谓盛矣士大夫习俗已如此矣臣窃
谓轼之言不特中当时之病亦今日之砭剂也私意一
萌惟务已之说胜而谋于上者又未必皆可行而必有
成故其弊终至于此耳嗟乎此岂国家之福哉臣愚欲
望陛下申饬文武小大之臣各去其私意毋苟且以为
同毋矫激以立异凡举事焉上必尽公以谋于下下必
尽公以助其上从善而力行殆见其事举而功成矣罔
俾嘉祐之风俗为轼所议者复炽于今日不其美欤
卷一百十七 第 18b 页 WYG0436-0264b.png
光宗绍熙二年司农寺主簿吕祖俭上奏曰臣闻天下
未尝无事也然其所恃以为安者盖有忠荩徇臣之臣
扶持正救于其间苟人才坏而习俗偷则所恃以为安
者既失之矣将何以防其微渐而支其变故耶惟我本
朝作成封殖治极隆平繇景德迄于治平岂为无事然
皆有其人以当之故天下无变容动色之虞自王安石
恶异好同创为一道德同风俗之说于是人才始坏而
直谅消亡逮至崇观间蔡京用事又倡为丰亨豫大之
卷一百十七 第 19a 页 WYG0436-0264c.png
说于是人才愈坏而俗益骄靡当是时也孰不自谓天
下廓然无事然靖康之变曾不旋踵三纲几于坠地如
吴幵莫俦首与敌通傅道意旨助成僭窃王时雍徐秉
哲追捕宗室戚里系累送敌迫逐出郊凡若此比难以
悉数臣每念及此常切痛心推原祸本是皆狃于熙宁
以来邪说之所致也恭惟陛下绍承高宗寿皇之休绪
虚心无我察纳雅言有合乎君人之大德是宜四方万
里惟动丕应不应复有熙宁馀论以坏人心然验之风
卷一百十七 第 19b 页 WYG0436-0264d.png
声气习则犹未能无疑拱默成风颓靡成俗精锐销耎
气节益衰有所覆护则立一说以自宽有所迁就则求
一说以自解间有务为修洁自好者则相与指为诡异
其欲发愤懑陈忠谠者则相与指为矫激不幸而少有
差忒则又从而媒糵之必使之甘为庸人而后已人材
习俗既至于此稍有事变忧在国家陛下亦尝深察其
所以然之故乎盖比年以来迩列近臣立为皇极之言
申以安静和平之说始观其名外则甚美徐究其实中
卷一百十七 第 20a 页 WYG0436-0265a.png
乃不然不惟偷合取容者得以假是而务雷同怀苟且
以为全躯保妻子之计而斯说之炽将使朝廷之上无
复有面折廷争之风矣仗义守正志存忠爱者议论既
不能雷同则必罪之以不协于极举动既不能苟且则
必罪之以不务和平苟被之以是名而不可辞则加之
以是罪而不可避风俗颓坏祗务自营傥复浸淫国将
何恃是斯说者乃诬害一世君之陷阱而为实祸蔽塞
之根本也伏望陛下慨然深念力救此风奖拔忠直以
卷一百十七 第 20b 页 WYG0436-0265b.png
作新斯人拒辟邪说以恢洪正论发为明诏风示多方
使忠荩徇国者有以自立而不为习俗之所诋诬而中
材常士有以自奋而不为习俗之所移夺夫如是习俗
之论可破而不讳之路可开人材作兴治道自举而我
之所恃以为安者将益坚固而不可拔矣
光宗时军器少监刘光祖上奏曰比年以来士大夫不
慕廉靖而慕奔竞不尊名节而尊爵位不乐公正而乐
软美不敬君子而敬庸人既安习以成风谓苟得为至
卷一百十七 第 21a 页 WYG0436-0265c.png
计良由前辈老成零落殆尽后生晚进议论无所据依
学术无所宗主正论益衰士风不竞幸诏大臣妙求人
物必朝野所共属贤愚所同敬者一二十人参错立朝
国势自壮臣虽终岁无所奏纠固亦未至旷官今日之
患在于不封殖人才台谏但有摧残庙堂初无长养臣
处当言之地岂以排击为能哉
宁宗嘉定十七年起居舍人魏了翁论士大夫风俗疏
曰臣闻人主所与共天下者二三大臣也二三大臣所
卷一百十七 第 21b 页 WYG0436-0265d.png
与共政事者内外百执事也君臣一心上下同德表里
无贰颠末不渝然后平居有所裨益缓急可以倚仗如
人各有心身自为谋则可否不得以相济小大不能以
相维而天下之患有不可终穷者矣易之同人曰同人
于野亨其彖曰维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盖人之心公
则一致私则万殊无以通之则万殊不一之私心足以
害天下至同之公理此其事伏于冥冥而人莫之觉故
论今日风俗之弊者莫不议其尚同也而臣则疑其未
卷一百十七 第 22a 页 WYG0436-0266a.png
尝有同也进焉而柔良退焉而刚方面焉而唯唯否否
背焉而戚戚嗟嗟成焉而挟其所尝言以誇于人不成
焉而托于所尝料以议其上省曹之勘当掾属之书拟
有司之按事长吏之举贤恩焉则敛而归已怨焉则委
之曰此安能以自由天象之妖祥时政之得失除授之
当否疆埸之缓急言焉则矜以为功否焉则讪之曰此
徒言而无益呜呼龙断而望可左可右踦闾而语可出
可入盖耆利亡耻之人贪前虑后者之为耳士大夫而
卷一百十七 第 22b 页 WYG0436-0266b.png
若此则其心岂复以国事为饥渴休戚者哉踪迹诡袐
朋友有不及知情态横生父子有不相悉使此习也而
日长月益见利则逝见便则夺陛下亦何赖于此也况
自比岁封章奏疏对策上书大率应故事徒文具而无
恻怛忠敬之实而诿曰恶讦以近名也忌激以败事也
其号为谠直亦不过先为称赞之词而后微致规切之
意如论治道则曰大纲已举而节目小有未备论疆事
则曰处置得宜而奉行稍若未至前后相师如此𩔖者
卷一百十七 第 23a 页 WYG0436-0266c.png
未易悉举然犹日锻月炼昼删夜改而后上达夫齐人
无以仁义与王言而孟子谓其不敬莫大乎是今之为
此说者是敬朝廷乎慢朝廷乎昔者固有百劝而一讽
八律而一谏者矣固有约至上前而背其议出言不可
而入言可者矣又有始是什三中是什五后是什八始
言十事俄去五六又去七八者矣所以裴回顾望则亦
有说临之以投窜死徙也震之以斧钺刀锯也然犹有
骈颈刑戮窜名雷霆而不顾者今未有汉唐之甚而知
卷一百十七 第 23b 页 WYG0436-0266d.png
莫敢言言莫敢尽非诚不敢也彼其心谓吾君不能行
谓吾相不能受宁襮顺而里藏面从而腹诽人见其同
也而臣见其未尝同也人谓其有礼且敬也臣谓其至
无礼也至大不敬也虽然士习至此亦有由然者矣老
师宿儒零替殆尽后生晚辈不见典刑既无所则效重
以正人端士散漫不合故妄揣时尚习䛕踵陋而久不
之觉臣为此惧深愿陛下与二三大臣察人心邪正之
实推世变倚伏之几拓开规摹收拾人物苟挺特自守
卷一百十七 第 24a 页 WYG0436-0267a.png
者虽无顺适之可喜而决知其无反覆难信之忧必假
借而纳用之雷同相随者虽无触忤之可憎而决知其
有包藏不测之患必疏远而芟夷之若是则意向所形
人心胥奋平居有规警之益缓急无乏才之忧其于治
道兴替关系匪轻臣不胜区区
宁宗时将作监主簿牛大年上言曰今日士气亦久靡
矣宜体立国之意以振起之夫有扶持作兴之意而后
搢绅无贪名嗜利之习无贪名嗜利之习而后有持正
卷一百十七 第 24b 页 WYG0436-0267b.png
秉义之操国家之休戚在士大夫之风俗而风俗之善
恶在朝廷惟陛下为之振起机括一运天下转移而风
俗易矣
理宗宝庆元年礼部侍郎真德秀上奏曰臣闻国于天
地必有与立焉三纲五常是也夫自高卑奠位而大分
已明帝降之衷而善性均有然维持而主张之繄君师
是赖故圣人者作躬行此道以标的乎天下君臣之纲
正于上而天下皆知有敬父子之纲正于上而天下皆
卷一百十七 第 25a 页 WYG0436-0267c.png
知有亲夫妇之纲正于上而天下皆知有别三者正而
昆弟朋友之伦亦莫不正使凡生人之𩔖各有宁宇不
相斗暴贼杀者此唐虞三代数圣人之功所以与天地
同其大也夫所谓五常者亦岂出乎三纲之外哉父子
之恩即所谓仁君臣之敬即所谓义夫妇之别即所谓
礼智者知此而已信者守此而已未有三纲正而五常
或亏亦未有三纲废而五常独存者呜呼是理也其扶
持宇宙之栋干奠安生民之柱石欤人而无此则冠裳
卷一百十七 第 25b 页 WYG0436-0267d.png
而禽犊矣国而无此则中夏而裔夷矣臣尝读诗至六
月之序曰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而中国微夫小雅之
诗财二十馀篇而纲常之义略备中国之所以为中国
者赖此而已而至于尽废焉是自为夷也四夷交侵之
祸安得不以其𩔖至乎又尝考观古昔有当衰微削弱
之世而纲常未至泯绝犹足以仅存者亦有治安彊盛
之世纲常隳弛卒至于大坏而不可救者周自东迁日
以卑矣然桓文出力以奖王室则犹有君臣也诸侯会
卷一百十七 第 26a 页 WYG0436-0268a.png
盟以定世子则犹有长幼也故能拥持虚器尚数百年
晋氏之兴奄有吴蜀再傅而至惠帝可谓极盛矣而阳
德不刚阴慝内炽谗巧交煽国本遽摇诸王跋扈主威
遂夺三纲尽废而刘石之变兴唐至明皇亦太平极治
之日而宫闱怙宠黩乱天常奸䛕肆欺潜窃国命凶邪
造衅戕伐本支三纲尽废而羯胡之难作即晋唐之事
以验序诗者之言千载相望若合符契有天下者奈何
其不监哉惟我祖宗继天立极其于事亲教子之法正
卷一百十七 第 26b 页 WYG0436-0268b.png
家睦族之道尊主御臣之方大抵根本仁义故先朝名
臣或以为家法最善或以为大纲甚正或以为三代而
下皆未之有猗欤休哉圣子神孙所当兢兢保持而勿
坠也恭惟陛下天启睿明肇膺大宝此正端本澄源之
时臣来自远方窃闻朝野之论以谓陛下有承顺太母
之孝有忧悯元元之仁苟推是心何往非善独不幸处
天伦之变有未尽其道者虽棣华之爱方笃而布粟之
谣遽兴流闻四方所损非浅夫一政之行一令之出苟
卷一百十七 第 27a 页 WYG0436-0268c.png
乖于理害且随之纲常大端是谓人极人极不立国将
奈何且民无常情惟上所导大学曰上老老而民兴孝
上长长而民兴弟又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
兴让盖情虽无常而性则本善倡之则应作之则兴故
慈孝隆于上则下有忠顺之风爱敬亏于上则下有陵
犯之俗影响相从至于可畏伏惟陛下深惩往悔而思
所以补过者焉夫天子之孝与臣庶不同陛下欲报先
皇之大德则继志述事所当先衰麻之数哭踊之节其次
卷一百十七 第 27b 页 WYG0436-0268d.png
也欲报慈闱之至恩则先意承志者不可后滫瀡之奉
跪拜之恭其末也兢兢朝夕惟实德是充惟大政是习
使朝廷以治而宗社以安则子道脩矣诵二南正始之
诗而思异时之择配者不可不谨玩大易正家之义而
思平居之反身者不可不严近而九族必有以广亲睦
之仁内而六宫必有以示肃雍之化则家道正矣委任
臣工者人君之大体躬亲听断者人君之大权二义并
行初不相悖必使政令出于公朝而绝多门之私威柄
卷一百十七 第 28a 页 WYG0436-0269a.png
归于王室而无倒持之失则君道立矣子道修者仁之
本家道正者礼之源而君道之立则又天下大义所由
定陛下傥能明此三者而行之一本于诚则不求感人
而人自孚不求正俗而俗自化奸雄不得为辞以动众
夷狄不得伺隙以生心治安长久之计无越诸此臣以
迂疏误蒙召擢寘在春官实掌邦礼深惟治乱安危之
本岂在玉帛钟鼓之间故于进对之初首以大经大法
为陛下告狂愚无取惟圣明择焉
卷一百十七 第 28b 页 WYG0436-0269b.png
淳祐间知南剑州徐元杰上奏曰臣闻之诗曰周虽旧
邦其命维新言邦邑承袭之旧而当作新乎民以迎天
命之常新也今钱塘驻跸之久骄奢淫逸长此安穷人
欲炽而天理泯矣涤旧染之风声回新美之气习此其
机括在陛下而已然自曩时有纳声色以固宠位者而
后举天下成诲淫之风至今观光上国之士自一命以
至班改粉白黛绿群载后车其势已不容不贪黩臣观
都人生女自襁褓而教歌舞计日而鬻之不复有人父
卷一百十七 第 29a 页 WYG0436-0269c.png
母之心士大夫以其良贵不赀之身每每自戕于冶容
苟售者之贱则夫严事君父而告之以不迩声色觊其
毓粹清明也奚其信昔墨翟不入朝歌之邑今堂堂礼
乐之区此风积习转转日甚连甍罕良家矣是可不为
风俗虑乎唐太宗出宫女三千人盖其英武有大志如
此孰谓陛下春秋鼎盛而不能为太宗之勇乎继今其
端本于宫掖之邃率先以礼制心而后士大夫能以礼
自防民德可以归厚矣自曩时有来苞苴以启贪残者
卷一百十七 第 29b 页 WYG0436-0269d.png
而后举天下成诲盗之风今苞苴之路虽窒士大夫犹
忍施劫夺之政其弊在于不贵桑麻榖粟而贵金银之
器用匹夫之家亦越分而求之莫畿甸为尤甚比年金
银踊直上应乎天象之占楮币积轻反以为郡县折变
之利士大夫方征求窃取不念胞体之本同向也绿林
鼪鼯之扰生灵肝脑涂地以至上关玉食之忧而士大
夫至自贾祸者怀璧其罪也齐高帝曰吾治天下当使
黄金与土同价陛下动心于此不以人废言而以流化
卷一百十七 第 30a 页 WYG0436-0270a.png
自近始继今惟俭朴实用之崇置金银于无用之地屏
贪残以挽生意消物欲以还天真是亦陛下训廉谨刑
之一助矣今流风交煽侈习竞趋渡江以前穷奢极娱
之祸厥鉴犹不远也京畿根本实系观瞻风俗枢机端
自圣化为今之计莫若抑文尚质务实去华明礼教而
为之范因人情而为之防欲使都人知有人父母之心
不可不使士大夫知有暗室屋漏之愧臣愿陛下以身
帅臣下臣下以身率天下旧邦新命此其日也臣迫于
卷一百十七 第 30b 页 WYG0436-0270b.png
忧爱而言之惟陛下与二三大臣亟图之
元杰为侍左郎又上奏曰臣既恳恳纳忠为陛下大臣
解士论之疑敷陈于黼座之前矣然念国于天地必有
与立君臣上下交相维持所以为国远虑扶世常经者
要当随事救失不当以患失为事盖救失与患失异救
失者纲常必饬名义必正经纪必陈立制度必昭明谓
正心脩身为齐家治国之本故自上而下自早而暮惟
以闻义不徙不善不改为忧他又何所患焉彼患失者
卷一百十七 第 31a 页 WYG0436-0270c.png
一切反是以私恩为必报而每急于徇人以竞进为良
图而不顾于丧已得位者以同流合污为至行任事者
以便私适已为长策谓触忤为妨进则事有可论不暇
及也谓喑哑为圆机则心知其非何敢议也滔滔流俗
几年于兹悠悠风尘贤者不免若是者岂非患失之习
有以痼之邪夫惟心有患失之蔽见利害而不见是非
名位光显第第苟容而不知名义植立凛凛难挫且今
日在朝布列致身通显者皆天资之美者也勇往直前
卷一百十七 第 31b 页 WYG0436-0270d.png
圣贤事业夫孰不可勉者日用动息事无非学交游切
磨学无非事人苦不自觉耳粤昔警省之助莫大于官
师之相规有志功业之贤臣亦必曰勤攻吾阙求如不
及可也不然本心之失懵不知救顾惴惴然患外物之
失孔子曰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吁可畏哉虽然士大
夫当化风俗不当议风俗当论事理之是非不当恤身
事之利害泛然言人之失则甚易奋然救已之失则甚
难臣早夜忧薰动息猛省坚苦刻厉粗谨初心惟恐庸
卷一百十七 第 32a 页 WYG0436-0271a.png
愚易至间断一不自觉骎骎小人之归尚何以议人哉
臣之初来惟欲一面清光于去天稍久之馀亟求还山
勉卒旧业者臣之心也恩除太过隐然于心将亦不免
动于患失之私矣因念学无止法过必改之反求本心
痛切警惧日月之不再而人之所以为人者渺茫也臣
既请罢职事伏惟陛下曲成臣志放臣还山臣犬马之
齿未衰事陛下之日尽长感时忧深谊当引去惟陛下
矜赦
卷一百十七 第 32b 页 WYG0436-0271b.png
元杰又上言曰臣又闻人才难得自昔之通患人心不
正今日之隐忧莫深焉夫士大夫不可以负知己固也
自他人对知己而言则重在于知己自知己对君父而
言则君尊如天无二上也他何敢知臣尝怪夫举主之
荐人则终身有门生之称士夫干求汲引其未荐之始
已䛕之以恩门矣以公举而为私谢以朝廷之公法而
便予者求者之私欲士风既坏习俗已成虽有识之士
勉强而从俗焉臣前日讲次读国朝通略而陛下与臣
卷一百十七 第 33a 页 WYG0436-0271c.png
嘉叹艺祖皇帝之远虑始诏进士不得呼知举官为师
门恩门并自称曰门生此正人心之要术也今日士大
夫知有私恩而鲜知有君父陛下既奋然作新之矣臣
于此欲乞陛下明诏大臣取艺祖之所以戒进士者戒
今日之士大夫请自来岁元日为始凡下而举主之荐
进上而大臣之拟除皆当使士大夫知有国法知有君
恩不许仍袭恩门恩家恩座恩公之称并于门生二字
亦合禁止内则令台谏给舍觉察之外则使监司郡守
卷一百十七 第 33b 页 WYG0436-0271d.png
稽劾之如此则人心正而风俗定其于世道非小补云
宝祐元年起居郎牟子才上疏曰臣闻羞恶人之良心
廉耻国之大禁比年以来羞恶不立廉耻尽已皆由士
大夫急于富贵不自知其失口失色以至此极也易曰
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程颐以为三不中正而所比皆不
中正其失皆可知言伤则悔吝不足道也古之人宁道
之不行而不轻其去就是以孔孟虽在春秋战国之时
而进必以正弥子瑕谓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孔子答
卷一百十七 第 34a 页 WYG0436-0272a.png
以有命孟子出吊于滕嬖人王驩朝暮见孟子未尝与
之言行事此皆孔孟之门大公案也为孔孟之学者安
可踰越廉耻跌宕羞恶而惟匪人之比乎近者张元忠
之事亦今日士大夫一大廉耻也窟穴既空书简毕见
姓名具在气节尽颓风俗之衰莫此为甚天下惟精金
不变惟良玉不烬惟大廉不污惟真儒不磷或变或烬
非精金良玉也或贪或磷非大廉真儒也人岂无真羞
恶今以诱而夺世岂无真廉耻今以诱而丧士大夫而
卷一百十七 第 34b 页 WYG0436-0272b.png
以世道自任当精择乎此然独为君子固伯玉之所当
耻而众醉独醒亦屈原之所自见陛下安可以为细故
而忽之耶先朝李士宁以卜祝贱流招权纳势朝士曲
意交结多有书尺往还惟王旦一人无书尺童贯辈以
内侍彊干为上所信士大夫争趋其门至书姓名于簿
宇文粹中一人无姓名其他如林灵素郭天信之流趋
者澜倒迄至败露今元忠非卜史宦官之比特依凭假
托一黥奴耳士大夫屈不赀之躯下交之固已可羞今
卷一百十七 第 35a 页 WYG0436-0272c.png
乃与之接杯酒尽殷勤通书简话情素亦独何心哉陛
下涵养人才惟恐不至而诸臣乃负陛下如此陛下又
一切涵容之天覆地载圣度固自宽弘而彼独不愧于
心乎参之公论以为淑慝不明士大夫以身处污秽而
不羞以狐行暮夜为得计其何以示天下后世哉臣愚
欲望陛下以此为监凡有夤缘凭藉由他蹊以进者摈
而斥之其为厚廉耻明羞恶者大矣惟陛下实图利之
理宗时司农卿权工部侍郎陈垲上奏曰臣愿陛下转
卷一百十七 第 35b 页 WYG0436-0272d.png
移世道之枢机砥砺士大夫之廉耻使知名义为重利
禄为轻久去国以恬退闻者召之久立朝以更迭请者
从之甘言容悦者必斥真情丐閒者勿留如此则君臣
上下皆以真实相与四维既张士大夫难进易退之风
当见于圣世人才幸甚
权司封郎官许应龙上奏曰臣闻天下有当然之理不
可有所激尤不可有所徇激则矫枉以过正故不合乎
中徇则迎合以苟容又岂复有至当之论哉古之君子
卷一百十七 第 36a 页 WYG0436-0273a.png
平心以应物毋固毋我惟视夫理之如何耳其行已则
中不倚而和不流其待人则上不谄而下不渎论事则
明辨是非而不立异以求胜事上则将顺正救不以讦
而为直外不为人之所忌中不失吾之所守安见其所
谓激而又孰得以议其徇哉此乃时中之道士大夫之
所当尚也奈何人无定守视时变迁见夫激之可以立
名也则假公以济私恶常而好异互相矛盾不问是非
若是者固不能以成事而秪见其多事又见夫徇之可
卷一百十七 第 36b 页 WYG0436-0273b.png
以媒进也则揣摩而求合阿附以取容同声相应无复
可否若是者虽不至于生事而必至于误事握风俗之
枢者将欲约其偏而归之中可不示之以好恶而使之
知所趋避哉仰惟陛下以中正履位以道德同俗建用
皇极以革偏诐之私并用才德以示翕受之公保合太
和以杜分朋植党之渐既不使之过于激复不使之流
于徇可谓得大中之道而明善俗之方矣然士大夫之
心既不至于激则必至于和贤和于朝固帝治之盛然
卷一百十七 第 37a 页 WYG0436-0273c.png
和而不同斯谓之君子焉一或苟同则其弊复流于徇
是又不可不察也利害可言也复恐时好之不合奸弊
当革也复恐吏强而难制难从之请恐有所拂而曲从
之不可行之事或有所迫而强行之荐举则多徇于私
嘱予决则或持于两可若是之𩔖皆未免有所徇也转
而移之诚不容缓今陛下不倦于听纳大臣方切于延
访以公灭私屡形于戒饬用例破法累见于申明固未
尝不欲闻正论而明公道也然作之而未应倡之而未
卷一百十七 第 37b 页 WYG0436-0273d.png
随者何邪昔人有言曰人臣事君之常情不从其令而
从其意臣愿陛下益开众正杜绝群枉奖端方之士振
委靡之习使天下昭然知上意之所向则观感之下孰
不精白一心以承休德在位正直之风当不愧于羔羊
矣狂瞽之言冒犯天威惟陛下赦其愚
许应龙进抑奔竞故事曰昔庆历间辅臣列奏答手诏
谓躁进之途宜塞臣等谓躁进怀贪之人何代无有在
朝廷辨明而进退之如责人实效旌人清节贪冒者废
卷一百十七 第 38a 页 WYG0436-0274a.png
之趋附者抑之如此则多士知劝各生廉退之心皇祐
间常患搢绅奔竞仁宗谕近臣曰恬退守道者旌擢则
躁求者自当知耻于是宰相文彦博曰韩维安于恬退
乞加甄录以厚风俗
  臣闻求者予之不求者不予此人之所以求也夫
  奔竞之习固不能免特在夫上之人处之如何耳
  爵禄在上下皆趋而争之故名曰奔竞则其弊非
  在下也诱之于上而禁之于下犹聚膻而欲去蚁
卷一百十七 第 38b 页 WYG0436-0274b.png
  虽防禁日严亦岂能杜绝之哉惟当崇尚恬退不
  待其求径加擢用公道既明不可倖得则人皆勉
  于为善以求自见头钻肘刺既知无益则奔竞之
  习不待革而自止仁祖谕近臣曰恬退守道者旌
  擢则躁求者知耻庆历辅臣亦谓责实效而旌清
  节则多士知劝此乃清源正本之论今之奔竞其
  弊已极未历仕而求辟无寸功而冒赏舍法用例
  宛转扳援趋权附势妄图荣进承乏则冀即真未
卷一百十七 第 39a 页 WYG0436-0274c.png
  满则思内擢图近次则攘人之阙而勒令改替百
  计营求不进不止其得者必不肯以侥倖自名则
  其不得者必以沉沦为叹举生妄心耻不若人何
  所不至欲望风俗之厚不亦难乎推原其故虽起
  于在下者有所求而亦基于在上者有以遂其求
  惟不待求而自予有所求而不予兹实救弊之要
  术也盖中人之性易流荣进之念谁独无之不求
  自得则孰不各安其分不求不得亦无惑乎求者
卷一百十七 第 39b 页 WYG0436-0274d.png
  之多也诚使两造吾门者抑之以戒贪进安于静
  退者荐之以厚风俗则伺候于王公之门奔走于
  形势之涂者必皆闻风敛迹恐为清议之所指目
  况敢冒然而求进乎夫一兔在野百人逐之以可
  求而得也积肉在市过者不顾以求而不可得也
  苟皆知不当得者不容妄求则奔竞之风不患其
  难革矣惟陛下与大臣图之
元英宗时监察御史乌克逊良桢以国俗父死则妻其
卷一百十七 第 40a 页 WYG0436-0275a.png
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父母死无忧制遂上奏曰纲常
皆出于天而不可变议法之吏乃言国人不拘此例诸
国人各从本俗是汉南人当守纲常国人诸国人不必
守纲常也名曰优之实则陷之外若尊之内实侮之推
其本心所以待国人者不若汉南人之厚也请下礼官
有司及右科进士在朝者会议自天子至于庶人皆从
礼制以成列圣未遑之典明万世不易之道
 
卷一百十七 第 40b 页 WYG0436-0275b.png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