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580-006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二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河水
河水又东径宜梁县故城南(水/经)
 五原西南六十里世谓之石崖城(郦注梁废丰州东/有宜 县故城)
又东径稒阳城南(水/经)
 东部都尉治径河阴县故城北又东径九原县故城
卷二 第 1b 页 WYG0580-0068d.png
 南秦始皇置九原郡治此汉武帝元朔二年更名五
 原也西北接对一城盖五原县之故城也(郦注即稒/阳城 稒)
 (阳塞在稒阳县西北后汉永元初窦宪出鸡鹿塞邓/鸿出稒阳塞即此城河阴汉属五原郡元和志敬本)
 (古城在中受降城北四十里郑虔军录曰时人以张/仁愿河外筑三城自古未有敬本城周一万八百七)
 (十二步壕堑深峻亦古之坚守贾耽古/今述曰以地理求之前代九原郡城也)
又东过临沃县南又东枝津出焉又东流石门水南注
(水/经)
 水出石门山地理志曰北出石门鄣即此山也自鄣
卷二 第 2a 页 WYG0580-0069a.png
 东南流径临沃城东东南注于河(郦注在临沃属五/原当 稒阳县西)
又东径稒阳县故城南(水/经)
 地理志曰自县北出石门鄣河水决其西南隅又东
 南枝津注焉水上承大河于临沃县东流七十里北
 溉田南北二十里注于河(郦注林五原东部都尉治/在榆 卫废胜州西南汉)
 (志稒阳县北出石门鄣得光禄城太初三年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筑亭障西北至卢朐山谓之光禄塞)
 (即此按中受降城本秦九原郡地唐置天德军元和/志云武川城在军北三百里后魏六镇从西第三镇)
 (也自北出石门障即光/禄城古入匈奴大路)
卷二 第 2b 页 WYG0580-0069b.png
又东径塞泉城南而东注又东过云中桢陵县南又东
过沙南县北从县东屈南过沙陵县西河水屈而流白
渠水注之南入桢陵县西北(水/经)
 缘胡山历沙南县东北两山二县之间南出余以太
 和中为尚书郎从高祖北巡亲所径涉县在山南北
 去云中城一百二十里县南六十许里有东西大山
 山西枕河河水南流脉水寻经殊乖川去之次(郦注/ 塞)
 (泉城在今废胜州界桢陵即废东胜州也其故城在/山西平虏卫西北河东岸沙南故城在西岸沙陵汉)
卷二 第 3a 页 WYG0580-0069c.png
 (属云中郡缘胡山在今平卤卫西北黄河西来折而/南流处榆林塞外唐为胜州地经文当云又南径云)
 (中桢陵县西又南径沙南县/东则与郦道元所见者符矣)
又南过赤城东又南过定襄桐过县西河水于二县之
间济有君子之名(水/经)
 定襄郡汉高六年置桓帝十一年西幸榆中东行代
 地洛阳大贾赍金赀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
 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
 丧发冢举尸资费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予之津长
卷二 第 3b 页 WYG0580-0069d.png
 不受事闻于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济在
 云中城西南二百馀里(郦注西今山西平/卤卫 有君子济)
又东南左合一水(水/经)
 水出契吴东山西径故里南而北俗谓之契吴亭其
 水又西流注于河(郦/注)
又南树颓水注之(水/经)
 水出东山西南流径沃阳县左合中陵川乱流西南
 与一水合北俗谓之树颓水(郦注尉沃阳汉雁门西/部都 治在今平卤卫)
卷二 第 4a 页 WYG0580-0070a.png
 (东/南)
又南太罗水注之(水/经)
 水源上承树颓河南流西转径武州县故城南十三州
 志曰武州县在善无城西南百五十里北俗谓之太罗
 城水亦藉称焉又西南流注于河(郦注繁武县故城/在今 峙县界)
又左得湳水口(水/经)
 水出西河郡美稷县东南流羌人因水以氏之汉冲
 帝时羌湳狐奴归化盖其渠帅也又西流历于吕梁
卷二 第 4b 页 WYG0580-0070b.png
 之山而为吕梁洪其岩层岫衍涧曲崖深巨石崇竦
 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渀云泄震天动地
 昔吕梁未辟河出孟门之上盖大禹所辟以通河也
 司马彪曰吕梁在离石县西今于县西历山寻河乃
 无遏岨至是乃为河之巨崄即吕梁矣在离石北以
 东可二百馀里(郦注今平卤卫西有吕梁山湳水口/当在 太原府河曲县西北天桥峡)
 (也/)
又南过西河圁阳县东(水/经)
卷二 第 5a 页 WYG0580-0070c.png
 西河郡汉武帝元朔四年置圁水出上郡白土县圁
 谷东径其县南又东径圁阴县北东桑谷水注之圁
 水又东径圁阴南东流注于河(郦注圁今米脂县西/北有 阴故城圁阳)
 (当在其东北圁音银史记晋文公/攘戎翟居于圁洛之间即此水)
又东端水入焉(水/经)
 水西出号山山海经曰其山朩多漆棕其草多芎穷
 是多冷石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郦/注)
又南诸次之水入焉(水/经)
卷二 第 5b 页 WYG0580-0070d.png
 水出上郡诸次山山海经曰诸次之山诸次水出是
 山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其水东径榆林塞
 世又谓之榆林山即汉书所谓榆溪旧塞者也自溪
 西去悉榆林之薮矣(郦注州上郡即今陜西延安府/绥德 榆林塞在废胜州南界)
又南汤水注之(水/经)
 山海经曰水出上申之山上无草朩而多硌石下多
 榛楛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郦/注)
又南径离石县西奢延水注之(水/经)
卷二 第 6a 页 WYG0580-0071a.png
 水西出奢延县西南赤沙阜东北流又东黑水入焉
 又东走马水注之水出西南长城北桥山昔二世赐
 蒙恬死于此山上有黄帝冢帝崩唯弓剑存焉故世
 称黄帝仙矣其水东流昔段颎追羌出桥门至走马
 水闻羌在奢延泽即此处也门即桥山之长城门也
 其水东北流入长城又东北注奢延水又东入于河
 (郦注故离石县今永宁州/奢延 城在废夏州西南)
又南陵水注之(水/经)
卷二 第 6b 页 WYG0580-0071b.png
 水出陵川北溪南径其川西转入河(郦/注)
又南得离石水口(水/经)
 离石北山南流径离石县故城西又南出西转径隰
 城县故城南西流注于河(郦注今隰城县故/城在 孝义县界)
又南过中阳县西(水/经)
 中阳县故城在东东翼汾水隔越重山不滨于河也
 (郦注孝中阳县/即今 义县界)
又过土军县西(水/经)
卷二 第 7a 页 WYG0580-0071c.png
 吐京郡治故城即土军县之故城也胡汉译言皆讹
 伪变矣(郦注有今汾州府石/楼县 土军县故城)
又南合契水(水/经)
 傍溪东入穷谷其源也(郦/注)
又南得大蛇水(水/经)
 发源溪首西流入河(郦/注)
又南右纳辱水(水/经)
 山海经曰辱水出于鸟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楮阴多
卷二 第 7b 页 WYG0580-0071d.png
 铁阳多玉其水东流注于河俗谓之秀延水(郦/注)
又南过上郡高奴县东(水/经)
 县有洧水肥可㸐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郦注府今/延安 肤)
 (施县北百里有金明/城即汉高奴县也)
又南蒲川石楼山南径蒲城东(水/经)
 即重耳所奔之处也又南历蒲子县故城西今大魏
 之汾州治徐广晋纪称刘渊自离石南移蒲子者也
 阚骃曰蒲城在西北汉武帝置(郦注在蒲子县/故城 今隰州)
卷二 第 8a 页 WYG0580-0072a.png
又南过河东北屈县西(水/经)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
 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淮南
 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
 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谓黄河之巨阨此石经始
 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
 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
卷二 第 8b 页 WYG0580-0072b.png
 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
 深悸魂其水崩浪万寻县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
 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
 驷马之追也又有燕完水注之异源合舍西流注河
 (郦注有今吉州北二/十里 北屈故县)
又南得鲤鱼(水/经)
 历涧东入穷溪首便其源也尔雅曰鳣鲔也出巩穴
 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非夫
卷二 第 9a 页 WYG0580-0072c.png
 往还之会何能便有兹称乎(郦/注)
又南羊求水入焉(水/经)
 东出羊求川西径北屈县故城南城即夷吾所奔邑
 也(郦/注)
又南为采桑津(水/经)
 春秋僖公八年晋里克败狄于采桑是也(郦/注)
又南过皮氏县西(水/经)
 赤水出西北罢谷川东谓之赤石川东入于河(郦注/ 今)
卷二 第 9b 页 WYG0580-0072d.png
 (平阳府河津县/西有皮氏故城)
又南合蒲水(水/经)
 西则两源并发俱导一山出西河阴山县又东北与
 北溪会同为一川东北注河(郦注阳阴山县/今平 府界)
又南径丹水西南(水/经)
 丹阳山东北径冶东俗谓之丹阳城城之左右犹有
 遗铜矣其水东北会白水口水出丹山东而西北注
 之丹水又东东北入河(郦/注)
卷二 第 10a 页 WYG0580-0073a.png
又南黑水注之(水/经)
 西出丹山东而东北入于河(郦/注)
又南至崿谷傍(水/经)
 东北穷涧水源所导也西南流注于河(郦/注)
又南洛水自猎山枝分东派东南注于河(水/经)
 昔魏文侯筑馆洛阴指谓是水也皮氏县故城在龙
 门东南不得延径皮氏方届龙门也(郦/注)
 以今舆地言之河自大积石山东北流径陜西西宁
卷二 第 10b 页 WYG0580-0073b.png
 卫西南塞外至河州西七十里入塞(卫在行都司东/南七百馀里黄)
 (河西自塞外流入经卫之东南与和州分水州在临/洮府西一百八十里西至生番界七十里有小积石)
 (山两崖如削河流其中西/南去大积石山千馀里)又东北径州北合漓水又
 东北合洮水(二水已/见上文)又东北径兰州西南湟水合浩
 亹水自西来注之(州在临洮府北二百十里黄河去/州二里阚骃所谓金城河也湟水)
 (自州西一百八十里入河唐书吐蕃传湟水出蒙谷/扺龙泉与河合河之上流由洪济梁西南行二千里)
 (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又东北径州北(夹河有滩宜播五榖/引河灌溉甚为民利)
 东北径金县北(县在兰州东九十里/黄河去县六十里)又东北径靖远
卷二 第 11a 页 WYG0580-0073c.png
 卫北(旧名靖虏属陜西都司本汉鹯阴县地后汉建/初中赵冲追击叛羌于鹯阴河即此卫北有韦)
 (精山黄河自金县乱山中来至卫西南百里乌兰关/汉祖厉县地也唐置乌兰县属会州有黄河堰刺史)
 (安敬宗所筑/以捍河流)又东北径宁夏中卫南(卫属陜西都司/黄河去卫十五)
 (里地势稍平河流益盛卫东南一百五十里有鸣沙/城西枕黄河人马行经此沙随路有声故号鸣沙)
 又东北径灵州所北(所在宁夏卫南少西九十里本/汉灵州富平二县地旧志云黄)
 (河千里一曲自浇河至故眴卷县率东/北流至富平始曲而北流亦谓之河曲)折而北径宁
 夏卫东南(卫属陜西都司宋为怀远镇乾兴二年李/德明城此为兴州以居景祐中元昊升为)
 (兴庆府卫西至贺兰山边界六十里北至镇远关边/界二百里东至榆林卫界三百五十里黄河去卫四)
卷二 第 11b 页 WYG0580-0073d.png
 (十里元和志保静县西南至灵州六十里本汉富平/县地贺兰山在县西五十三里东望云山形势相接)
 (迤逦向北经灵武县又西北径保静县西又北经怀/远县西又北径定远城西又东北扺河其扺河之处)
 (亦名乞伏山在黄河西从首至尾有像月形南北约/长五百馀里真边城之巨防山之东河之西有平田)
 (数千顷可引水灌溉如尽收地利足以赡给军储也/顾景范云自宁夏以上民多穿渠溉田而宁夏之利)
 (尤博盖上流势少缓无溢决之/患且泥沙未甚故引河为宜也)又北径平罗所东(旧/名)
 (平虏在宁夏卫东北一百二十里河去所十五里/贺兰山在所西六十里镇远关在所北六十里)
 北径榆林卫西出塞径废丰州西(卫本汉上郡龟兹/县地金元为米脂)
 (县地名榆林庄明正统二年筑榆林城天顺七年置/榆林卫治焉北至边墙十里其外皆战国时云中九)
卷二 第 12a 页 WYG0580-0074a.png
 (原地也黄河自灵州所横城堡西折而北径宁夏平/罗入卫界废丰州城在卫西北塞外七百里本汉朔)
 (方郡之广牧县后魏为怀朔镇隋始置丰州治九原/县明初废杜佑曰丰州西至黄河百三十里北至黄)
 (河四十里东北/至黄河八十里)折而东径三受降城南(元和志三受/降城景云三)
 (年朔方总管张仁愿置先是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
 (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时突厥默啜尽众/西击突骑施婆葛仁愿奏请乘虚夺取漠南之地于)
 (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绝其南寇之路从之六/旬而三城俱就以拂云祠为中城与东西两城相去)
 (各四百馀里遥相应接北拓三百馀里于牛头牟那/山北置烽堠一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得度山放牧)
 (朔方无复寇掠减镇兵数万人顾景范云中城在废/夏州北八百里西城在废丰州北八十里东城在废)
卷二 第 12b 页 WYG0580-0074b.png
 (胜州东北二百里今按东城本汉定襄郡之盛乐县/后魏尝都此唐置振武军元和六年以韩重华为振)
 (武营田和籴水陆运使重华请募人为十五屯屯置/百三十人而种百顷令各就高为堡东起振武转而)
 (西过云中界极于中受降城出入河山之际六百馀/里屯堡相望寇来不能为暴人得肆耕其中少可以)
 (罢漕挽之费朝廷从其议秋果倍收岁省度/支钱千三百万见韩愈送重华归所治序)折而南
 径废胜州东入塞其东岸则平卤卫(废胜州城在榆/林卫东北四百)
 (五十里本汉云中五原二郡地隋置胜州治榆林县/元和志云北近榆林即汉之榆林塞云中故城在县)
 (东北四十里东受降城在县东北八里榆林关在县/东三十里东北临河自夏州朔方县流入又经河滨)
 (县东十五步阔一里不通船楫即河滨关渡处名君/子津杜佑曰胜州东至黄河四十里北至黄河五里)
卷二 第 13a 页 WYG0580-0074c.png
 (西北至黄河二十里平卤卫在山西大同府西少南/二百四十里明置本汉雁门郡之武州县隋唐以后)
 (为朔州地元和志黄河在朔州鄯阳县西三百里辽/自河西移置胜州于此曰东胜州其故城在今卫西)
 (北元志云唐徙东受降城于绥远烽南即今州治也/明洪武初改建左右二卫兵民皆耕牧河套中寇益)
 (稀少二十六年城东胜永乐初移就延绥其地遂墟/今按自废丰州西至废胜州东黄河三面围绕之地)
 (周数千里谓之河套周曰朔方秦曰新秦汉为朔方/郡地隋唐为丰胜二州地明为榆林卫北境自国初)
 (舍受降而卫东胜已失二面之险其后又撤东胜以/就延绥则外险尽失寇来莫禦天顺六年元孽摩啰)
 (欢阿拉善博啰齐三部始入居河套屡为边患隆庆/中济纳以谙达内附亦来款塞因而羁縻之 本朝)
 (属理藩院榆林新志曰河套之地南扺边墙北滨黄/河远者八九百里六七百里近者亦一二百里唯黄)
卷二 第 13b 页 WYG0580-0074d.png
 (甫川之南焦家坪及娘娘/滩羊圈渡口为最近云)又南径府谷县东其东岸
 则河曲县保德州(府谷在陜西葭州东少北三百四/十里黄河南流径黄甫川东九里)
 (入县界又南径县东去县百步河曲在山西太原府/西北五百二十八里黄河在县西北府志云自县东)
 (北故东胜州境转而西南流八十里至县西北平泉/村复转西流九十里至天桥峡又南流入保德州界)
 (偏头关在县东北一百十里东接鸦角山西逼黄河/其地东仰西伏因名偏头保德在府西北五百里黄)
 (河在州西/北一里)迤西径神木县南又南径葭州东其东岸
 则兴县(神朩在葭州东北一百二十一里黄河去县/十里葭州在延安府东北五百八十里黄河)
 (去州一里兴县在太原府岢岚州西一百五十里黄/河在县西五十里元和志岚州合河县黄河在县西)
卷二 第 14a 页 WYG0580-0075a.png
 (二里按今兴县西北五十里有合河故城旧志云山/西自河曲至蒲津千五百里俱邻陜西河最狭而于)
 (神朩渡河/为尤易)又南径吴堡县东又南径绥德州东其东
 岸则临县永宁州宁乡县(吴堡在葭州南八十里黄/河去县一里绥德在延安)
 (府东北三百六十里黄河去州一百二十里无定河/在州城东即古奢延水以溃沙急流深浅不定故名)
 (临县在山西汾州府西北三百里黄河在县西八十/里永宁州在府西少北一百二十里宁乡在州西南)
 (五十里黄河并在其西元和志石州平夷县黄河西/去县一百四十五里定胡县黄河去县西二百步按)
 (平夷故城即今宁乡县治定胡当在永/宁州界永宁本石州明隆庆三年更名)又南径清涧
 县东又南径延川县东又南径延长县东其东岸则
卷二 第 14b 页 WYG0580-0075b.png
 石楼县永和县大宁县(清涧在延安府东北二百三/十五里黄河去县百里延川)
 (在府东北二百里黄河去县四十五里延长在府东/少南百五十里黄河去县三十五里元和志延州延)
 (水县黄河在县东八里门山县黄河在县东三十五/里按延水故城在今府东北一百十里门山故城在)
 (府东南一百八十里石楼在汾州府西少南二百六/十里黄河在县西九十里永和在山西平阳府隰州)
 (西九十里黄河在县西六十里大宁在州西南九十/五里黄河在县西六十八里孟门山在县西南八十)
 (里与吉/州分山)又南径宜川县东其东岸则吉州乡宁县(宜/川)
 (在延安府东南二百八十里黄河去县八十里元和/志丹州汾川县西南至州七十里黄河在县北七里)
 (河岸顿狭状似槽形乡人呼为石槽盖禹治水凿石/导河之处石槽长千步阔三十步悬水奔流鼋鼍鱼)
卷二 第 15a 页 WYG0580-0075c.png
 (鳖所不能游汾川故城在今宜川县东七十里孟门/山在县东南二十里黄河西岸山势绵延与吉州孟)
 (门山参差相接即文成故县西南三十六里河中之/石槽山也吉州在平阳府西二百四十里黄河在州)
 (西六十里壶口山在州西南七十里乡宁/在州东南六十里黄河在县西七十九里)又南至韩
 城县东北龙门山在焉其东岸则河津县(韩城在西/安府同州)
 (东北二百里黄河去县十五里龙门山在县北五十/里河津在平阳府蒲州东北二百里黄河在县西元)
 (和志云去县二十五里即龙门口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水陆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集龙)
 (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曰曝鳃龙门)此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所
 经也(禹贡锥指徼辽史龙门山石壁对峙高数百尺/望之若门 外诸河及沙漠潦水皆于此趋海)
卷二 第 15b 页 WYG0580-0075d.png
 (雨则俄顷水踰千仞晴则清浅可涉传寰宇记龙门/山北有河口略似龙门而不能通相 鲧所凿绩用)
 (弗成今名/错开河)
南至于华阴(禹/贡)
 河自龙门南流至华山北而东行(孔氏/传)
 河自积石东北流至龙门则折而南流至于华阴则
 折而东流龙门之南华阴之南北即所谓龙门西河
 是也华阴者华山之北此山跨梁豫二州之间其北
 扺西河南则曰华阴也而说者乃谓河之折而东流
卷二 第 16a 页 WYG0580-0076a.png
 其两河之旁有二华故张平子西京赋曰缀以二华
 巨灵屃赑高堂远蹠以流河曲厥迹犹存其意盖谓
 河流至于此华山横其前巨灵擘石分为二华使河
 流出于其间此盖好事者为之也据经但言南至于
 华阴则是河之所经惟在华山之北而已安得出于
 二华之间乎巨灵之说怪妄甚矣孔子之所不语者
 为此也夫(尚书/全解)
 易氏曰河至龙门县又南流二百里至陜州陜州之
卷二 第 16b 页 WYG0580-0076b.png
 西北对河为华州华阴县本汉旧县属京兆尹太华
 山在县南八里河经太华之北故曰华阴地接潼关
 故桃林塞河在关内冲激关山故名潼关(王天与尚/书纂传)
 龙门县今之河津也北三十里有瓜谷山堰贞观十
 年筑东南二十三里有十石垆渠二十三年县令长
 孙恕凿溉田良沃𤱔收十石西二十一里有马鞍坞
 渠亦恕所凿有龙门仓开元二年置所以贮渠田入
 转般至京以省关东之漕者也此即汉时河东太守
卷二 第 17a 页 WYG0580-0076c.png
 番系之策史记河渠书所谓河移徙渠不利田者不
 能偿种而唐人当日行之竟获利是以知天下无难
 举之功存乎其人而已谓后人之事必不能过前人
 不亦诬乎(顾炎武/日知录)
河水(自皮氏/县西)又南出龙门口汾水从东来注之(水/经)
 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谓
 龙门矣魏土地记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
 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郦注汾汾/水篇 水)
卷二 第 17b 页 WYG0580-0076d.png
 (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东南过晋阳县东晋水从/县东南流注之又南洞涡水从东来注之又南过大)
 (陵县东又南过平陶县东文水从西来流注之又南/过寇爵津又南入河东界又南过永安县西又南过)
 (杨县东西南过高梁邑西又南过平阳县东又南过/临汾县东又屈从县南西流又西过长修县南又西)
 (过皮氏县南又西至/汾阴县北西注于河)
又南右合畼谷水又南径梁山原东(水/经)
 水自溪东南流径夏阳县西北东南注于河又南自
 原山东南出至河晋之望也在冯翊夏阳县之西北
 临于河上山崩壅河三日不流晋侯以此问伯宗即
卷二 第 18a 页 WYG0580-0077a.png
 是处也春秋榖梁传曰成公五年梁山崩遏河水三
 日不流召伯尊遇辇者不避使车右鞭之辇者曰所
 以鞭我者其取道远矣伯尊因问之辇者曰君亲缟
 素率群臣哭之斯流矣如其言而河流(郦注今夏阳/县即 韩城)
 (县/地)
又南崌谷水注之(水/经)
 水出梁山东南注于河昔韩信之袭魏王豹也以朩
 罂自此渡(郦/注)
卷二 第 18b 页 WYG0580-0077b.png
又南右合陶渠水(水/经)
 水出西北梁山东南流又南径高门南又东南径华
 池南池在夏阳城西北四里许高门东去华池三里
 又东南径司马子长墓太史公自叙曰迁生于龙门
 是其坟墟所在矣昔魏文侯与吴起浮河而下美河
 山之固即于此也(郦/注)
又西徐水注之(水/经)
 水出西北梁山东南流径子夏陵北东入河(郦/注)
卷二 第 19a 页 WYG0580-0077c.png
又南径子夏石室(水/经)
 东南北有二石室临侧河崖即子夏庙室也(郦注安/今西)
 (府合阳县东/有子夏石室)
又南过汾阴县西(水/经)
 河水东际汾阴魏土地记曰河东郡北八十里有汾
 阴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睢丘上有后土祠
 封禅书曰元鼎四年始立后土祠于汾阴睢丘是也
 又有万岁宫神爵元年幸万岁宫东济大河而神鱼
卷二 第 19b 页 WYG0580-0077d.png
 舞水矣昔赵简子沈栾激于此曰吾好声色而是子
 致之吾好士六年不进一人是过而点吾善君子以
 为能谴矣(郦注北今平阳府荥/河县 有汾阴故城)
又径合阳城东(水/经)
 故有莘邑为太姒之国诗云在合之阳城北有北瀵
 水城南又有瀵水东流东注于河者即合水也又南
 瀵水入焉水出汾阴县南四十里西去河三里平地
 开源濆泉上涌大几如轮深则不测俗呼之为瀵魁
卷二 第 20a 页 WYG0580-0078a.png
 古人壅其流以为陂水种稻与合阳瀵水夹河中渚
 上又有一瀵水皆相潜通尔雅异出同流为瀵水其
 水西南流历蒲坂西流注于河(郦注东今西安府合/阳县 四十里有合)
 (阳故/城)
又南径陶城西(水/经)
 舜陶河滨皇甫士安以为定陶也然陶城在蒲坂城
 北城即舜所都南去历山不远或耕或陶所在则可
 何必定陶方得为陶也孟津有陶河之称盖从此始
卷二 第 20b 页 WYG0580-0078b.png
 之南对蒲津关(郦注里元和志陶城在临晋县北/四十 即今平阳府之临晋县也)
又南过蒲阪县西(水/经)
 地理志县故蒲也秦始皇东巡见有长阪故加阪也
 皇甫谧曰舜所都也(郦注蒲今蒲州东/南有 阪故城)
又南径雷首山西(水/经)
 山临大河北去蒲阪三十里尚书所谓壶口雷首者
 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阚骃曰蒲阪
 尧都事有似而非非而似千载眇藐非所详耳(郦/注)
卷二 第 21a 页 WYG0580-0078c.png
又南洓水注之(水/经)
 水出河北县雷首山县北与蒲阪分山有夷齐庙山
 南有古冢陵柏蔚然攒茂丘阜俗谓之夷齐墓其水
 亦曰雷水也西南流洓水又西南流注于河春秋左
 传谓之洓川者也(郦注山洓水篇洓水出河东间喜/县东 黍葭谷又西过周阳邑南)
 (又西南过其县南又西南过安邑县西又南过解县/东又西南注于张阳池注云洓水又西南径张阳城)
 (东又西南属于陂陂分为二东陂世谓之晋/兴泽西陂即张泽也西北去蒲阪一十五里)
又南至华阴潼关渭水从西来注之历船司空与渭水
卷二 第 21b 页 WYG0580-0078d.png
(水/经)
 汉书地理志曰旧京兆郡之属县也左丘明国语云
 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
 踏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河在关内南流
 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灌水注之水出松果之上北
 流径通谷世亦谓之通谷水东北注于河述征记所
 谓潼谷水者也(郦注名元和志云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 关渭水篇渭水出陇西首阳)
 (县渭谷亭南鸟鼠山又北过襄武县北又东过豲道/县南又东过冀县北又东过上邽县又东过陈仓县)
卷二 第 22a 页 WYG0580-0079a.png
 (西又东径武功县北又东芒水从南来流注之渭水/又东过槐里县南又东涝水从南来注之渭水又东)
 (北径黄山宫南就水注之渭水又东合田溪水渭水/又东径槐里县故城南又东合甘水又东丰水从南)
 (来注之渭水又东北与镐水合渭水又东北径渭城/南而沉水注之又东过长安县北渭水又东与沉水)
 (枝津合渭水又径长安城北又东过郑县北又东过/华阴县北又东过霸陵县北霸水从县西北流注之)
 (东入于河注云春秋之渭汭也水会即船司空所在/矣地理志渭水东至船司空入河今华阴县东北五)
 (十里有船/司空故城)
 黄河自盐泽西来暨达潼关其面势所向凡四大折
 或与北狄分境或当北狄来路其初一折由积石而
卷二 第 22b 页 WYG0580-0079b.png
 径湟中则鄯兰也是一折也及至灵州西南遂转北
 而行凡千馀里比河西岸即为凉肃甘沙四郡是又
 一折也迨其北流千里而遥至九原丰州则又转而
 东流故丰州北面正拄大河是又一折也丰州之东
 为榆林北境固抵大河而河从此州之东又转而南
 故胜州北东两面皆抵大河也自此而往直至潼关
 皆是河南矣此又一折也(程大昌北/边备对)
 以今舆地言之河自韩城县龙门山南流与汾水合
卷二 第 23a 页 WYG0580-0079c.png
 (县志云河自龙门而南距合阳/不百里河壖多客土遇潦辄溃)又南径合阳县东其
 东岸则荥河县临晋县(合阳在陜西同州东北一百/十里黄河去县四十里荥河)
 (在山西蒲州东北一百二十里黄河旧在县西五里/明时渐徙而东正德二年遂至城下今去县仅七十)
 (步临晋在州东北七十/里黄河在县西三十里)又南径朝邑县东又南至华
 阴县东北与渭水合其东岸则蒲州(朝邑在同州东/三十里黄河去)
 (县二十八里有临晋关华阴在华州东七十里黄河/去县九十里蒲州在平阳府西南四百五十里黄河)
 (旧在州西蒲津门外明万历八年河决东齧城闉甃/石岸以障之今渐徙而西去城十馀里有蒲津关与)
 (临晋关夹/河相对)又南径雷首山西至潼关卫北(卫在陜西/都司东明)
卷二 第 23b 页 WYG0580-0079d.png
 (析华阴地置西至华阴县界一里黄河在卫北一里/潼关故城在卫东南四里左传所谓桃林之塞元和)
 (志云自灵宝县以/西至潼关皆是)折而东是为河曲(春秋文公十二/年秦晋战于河)
 (曲即/此地)此河水南至华阴之所经雍州文所称龙门西
 河者也(禹贡/锥指)
 
 
 
 行水金鉴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