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518-028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艺文(教 策问 学规 讲义 语录 部文牒 帖  公移 牌  檄  告示详文约)

  梁

  未至浔阳郡教二首      陆 倕

  第五伦之临会稽躬斩马草邓伯道之莅吴郡自运家
粮故能使吏作颂歌民胥兴咏太守薄德谬叨龟组窃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518-0283b.png
愿巴祇闇坐接客思匹吴𨼆被絮对宾常药自随式瞻
无远单车入境窃所庶几旧例发民治道及戍逻巡樵
采诸如此𩔖一皆省息

  太守家本诸生服膺典记光武灵台之籍较涉根基张
华聚土之书略见庭户贵郡图载具存方策校以山经
参诸括象原野城寺宛在心目龙泉鹤岭不易穷登所
撰郡图可勿亲用公孙陛戟既似井蛙延寿执戈实同
儿戏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518-0283c.png
  宋

  策问            王十朋

  问昔禹治洪水随山浚川别天下为九州其详见于禹
贡后世言地理者咸根本于斯焉然即其书而考之有
不能无疑者梁岐二山雍州之地也而于冀州言之曰
既载壶口治梁及岐雍州之山不容记于冀岂冀方自
有所谓梁岐者乎不然则九州名山其讹者不止于梁
岐矣沱潜二水名也而于荆梁二州各记之曰沱潜既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518-0283d.png
道二水不容经历两州数千里之远岂两州之地各有
所谓沱潜者乎不然则九州大川其讹者不止于沱潜
矣其叙山于九州之末自导岍及岐而下则曰逾于河
自壶口雷首而下则曰入于海自导嶓冢而下则曰过
九江至于敷浅原夫山静物也岂能逾河入海过江者
邪禹何以验其然也其叙汉水自嶓冢导漾而下既曰
南入于江汇泽为彭蠡矣又曰东为北江入于海其叙
江水自岷山导江而下既曰会于汇矣又曰东为中江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518-0284a.png
入于海夫江既与汉合且汇为彭蠡矣江岂复流于北
而汉岂复为中江邪禹何以验其然也近世有以地脉
论山者取于汉儒之三条有以水味论江者取于唐人
之三沴禹之于山川岂亦以脉与味而知之乎汉儒三
条唐人三沴亦有可验否乎愿详考而备论之

  白鹿书堂策问        朱 子

  孔子殁七十子丧杨墨之徒出孟子明孔子之道以正
之而后其说不得肆千有馀年诸生皆诵说孔子而独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518-0284b.png
荀卿扬雄王通韩愈号为以道鸣者然于孟子或非之
或自比焉或无称焉或尊其功以为不在禹下其归趣
之不同既如此而是数子者后议其前或以为同门而
异户或无称焉或以为大醇而小疵而不得与于斯道
之传者其于杨墨或微议其失或无称焉或取焉以配
孔子其取予之不同又如此是亦必有说矣本朝儒学
最盛自欧阳氏王氏苏氏皆以其学行于朝廷而胡氏
程氏亦以其学传之学者然王苏本出于欧阳而其末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518-0284c.png
有大不同者胡氏孙氏亦不相容于当时而程氏尤不
合于王与苏也是其于孔子之道孰得孰失岂亦无有
可论者耶杨墨之说则熄矣然其说之流岂亦无有未
尽泯灭者耶后世又有佛老之说其于杨墨之说同耶
异耶自扬雄以来于是二家是非之论盖亦多不同者
又孰为得其正耶二三子其详言之

  鹿洞教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518-0284d.png
  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
学者学此而已其所以学之序亦有五焉具列于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辩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
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于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卷一百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518-0285a.png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处事之要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右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讲明义
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已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
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今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
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
卷一百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518-0285b.png
而问辨之苟知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
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
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
人之意也故今不复施于此堂特取凡圣贤所以教
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左而揭之楣间诸君相与讲
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
戒谨恐惧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禁
防之外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
卷一百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518-0285c.png
君其念之哉

  明

  主洞规训六条        胡居仁

  正趋向以立其志

  愚谓今之学者才气高者则驰骛于空无窅渺之域
明敏者𩔖以该博为尚利名为心又其下者不过务
于诗句浮词以媚世取容而已未尝知有圣贤之学
也夫圣贤之学得之于已可以成善治美风俗兴教
卷一百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518-0285d.png
化三代可复也或者以为圣人之道高远难至非后
学之所敢及殊不知有生之𩔖其性本同但圣人不
为物欲所昏耳今学者诚能存养省察使本心常明
物欲不行则天性自全圣人可学而至矣圣人岂𨼆
其易者反使人由于艰难阻绝之域哉

  主诚敬以存其心

  博穷事理以尽致知之方

  审察几微以为应事之要

卷一百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518-0286a.png
  愚谓人生日用之间起居动息以至设施措置不能
不与物接故不能无事然所以为事之理固已具于
性分之内也若厌其烦扰欲绝而去之则陷于佛老
之空寂若不察其理之所当然以机变为足以应事
则流于仪秦商鞅智谋之末为小人之归矣故必于
事物初接本心萌动之际谨察精辨孰为天理孰为
人欲使善恶是非公私义利判然于前然后从其善
而去其恶如此既久则义理益精自无过不及之差
卷一百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518-0286b.png


  克治力行以尽成已之道

  愚谓人之有生便有所以为人之理是皆天之所赋
非人力之所为孟子所谓践形是也今所以不能如
圣人之从容中道者是气质有偏物欲有蔽故必克
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然后可以尽此身之理以
成乎已也苟或知而不行则前所穷之理无所安顿
徒费讲学之功无以为已有岂不重可惜乎

卷一百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518-0286c.png
  推已及物以广成物之功

  鹿洞为学次第八条      章 潢

  学以立志为根源以会友辅仁为主意以致知格物为
入路以戒慎恐惧为持循以孝弟谨信为实地以惩忿
窒欲迁善改过为检察以尽性至命为极则以稽古穷
经为徵信

  宋

  玉山讲义          朱 子

卷一百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518-0286d.png
  先生曰熹此来得观学校鼎新又有灵芝之瑞足见贤
宰承流宣化兴学诲人之美意不胜慰喜又承特设讲
座俾为诸君诵说虽不敢当然区区所闻亦不得不为
诸君言之盖闻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
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
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
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诸君肄业于
此朝夕讲明于此必已深有所得不然亦须有疑今日
卷一百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518-0287a.png
幸得相会正好商量彼此之间皆当有益时有程珙起
而请曰论语多是说仁孟子却兼说仁义意者夫子说
元气孟子说阴阳仁恐是体义恐是用先生曰孔孟之
言有同有异固所当讲然今且当理会何者为仁何者
为义晓此两字义理分明方于自己分上有用力处然
后孔孟之言有同异处可得而论如其不晓自己分上
元无工夫说得虽工何益于事且道如何说个仁义二
字底道理大凡天之生物各付一性性非有物只是一
卷一百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518-0287b.png
个道理之在我者耳故性之所以为体只是仁义礼智
信五字天下道理不出于此韩文公云人之所以为性
者五其说最为得之却为后世之言性者多杂佛老而
言所以将性字作知觉心意看之非圣贤所说性字本
指也五者之中所谓性者是个真实无妄底道理如仁
义礼智皆真实而无妄者也故信字更不须说只仁义
礼智四字于中各有分别不可不辨盖仁则是个温和
慈爱底道理义则是个断制裁割底道理礼则是个恭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518-0287c.png
敬撙节底道理智则是个分别是非底道理凡此四者
具于人心乃是性之本体方其未发漠然无形象之可
见及其发而为用则仁者为恻𨼆义者为羞恶礼者为
恭敬智者为是非随事发见各有苗脉不相殽乱所谓
情也故孟子曰恻𨼆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谓之端者
犹有物在中而不可见必因其端绪发见于外然后可
得而寻也盖一心之中仁义礼智各有界限而其性情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518-0287d.png
体用又自各有分别须是见得分明然后就此四者之
中又自见得仁义两字是个大界限如天地造化四序
流行而其实不过于一阴一阳而已于此见得分明然
后就此又自见得仁字是个生底意思通贯周流于四
者之中仁固仁之本体也义则仁之断制也礼则仁之
节文也智则仁之分别也正如春之生气贯彻四时春
则生之生也夏则生之长也秋则生之收也冬则生之
藏也故程子谓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518-0288a.png
言则包四者正谓此也孔子只言仁以其专言者言之
也故但言仁而仁义礼智皆在其中孟子兼言义以其
偏言者言之也然亦不是于孔子所言之外添入一个
义字但于一理之中分别出来耳其又兼言礼智亦是
如此盖礼又是仁之著智又是义之藏而仁之一字未
尝不流行乎四者之中也若论体用亦有两说盖以仁
存于心而义形于外言之则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而
以仁义相为体用若以仁对恻𨼆义对羞恶而言则就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518-0288b.png
其一理之中又以未发已发相为体用若认得熟看得
透则玲珑穿穴纵横颠倒无处不通而日用之间行著
习察无不是著功夫处矣珙又请曰三代以前只是说
中说极至孔门答问说著便是仁何也先生曰说中说
极今人多错会了他文义今亦未暇一一详说但至孔
门方说仁字则是列圣相传到此方渐次说亲切处尔
夫子所以贤于尧舜于此亦可见其一端也然仁之一
字须更于自已分上实下功夫始得若只如此草草说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518-0288c.png
过无益于事也先生因举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一
章而遂言曰所谓性者适固已言之矣今复以一事譬
之天之生此人如朝廷之命此官人之有此性如官之
有此职朝廷所命之职无非使之行法治民岂有不善
天之生此人无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理亦何尝有不
善但欲生此物必须有气然后此物有以聚而成质而
气之为物有清浊昏明之不同禀其清明之气而无物
欲之累则为圣禀其清明而未纯全则未免微有物欲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518-0288d.png
之累而能克以去之则为贤禀其昏浊之气又为物欲
之所蔽而不能去则为愚为不肖是皆气禀物欲之所
为而性之善未尝不同也尧舜之生所受之性亦如是
耳但以其气禀清明自无物欲之蔽故为尧舜初非有
所增益于性分之外也故学者知性善则知尧舜之圣
非是强为识得尧舜做处则便识得性善底规模样子
而凡吾日用之间所以去人欲复天理者皆吾分内当
然之事其势至顺而无难此孟子所以首为文公言之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518-0289a.png
而又称尧舜以实之也但当战国之时圣学不明天下
之人但知功利之可求而不知己性之本善圣贤之可
学闻是说者非惟不信往往亦不复致疑于其间若文
公则虽未能尽信而已能有所疑矣是其可与进善之
萌芽也孟子故于其去而复来迎而谓之曰世子疑吾
言乎而又告之曰夫道一而已矣盖古今圣愚同此一
性则天下固不容有二道但在笃信力行则天下之理
虽有至难犹必可至况善乃人之所本有而为之不难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518-0289b.png
乎然或气禀昏愚而物欲深固则其势虽顺且易亦须
勇猛著力痛切加功然后可以复其初故孟子又引商
书之言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若但悠悠似做不做
则虽本甚易而反为至难矣此章之言虽甚简约然其
反覆曲折开晓学者最为深切诸君更宜熟读深思反
复玩味就日用问便著实下功夫始得中庸所谓尊德
性者正谓此也然圣贤教人始终本末循循有序精粗
巨细无有或遗故才尊德性便有个道问学一段事虽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518-0289c.png
当各自加功然亦不是判然两事也中庸曰大哉圣人
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
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是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
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盖道之为体其大
无外其小无内无一物之不在焉故君子之学既能尊
德性以全其大便须道问学以尽其小其曰致广大极
高明温故而敦厚则皆尊德性之功也其曰尽精微道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518-0289d.png
中庸知新而崇礼则皆道问学之事也学者于此固当
以尊德性为主然于道问学亦不可不尽其力要当时
时有以交相滋益互相发明则自然该贯通达而于道
体之全无欠阙处矣今时学者心量窄狭不耐持久故
其为学略有些少影响见闻便自主张以为至是不能
遍观博考反复参验其务为简约者既荡而为异学之
空虚其急于功利者又溺而为流俗之卑近此为今日
之大弊学者尤不可以不戒熹又记得昔日参见端明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518-0290a.png
汪公见其自少即以文章冠多士致通显而未尝少有
自满之色日以师友前辈多识前言往行为事及其晚
年德成行尊则自近世名卿鲜有能及之者乃是此邦
之人诸君视之丈人行耳其遗风馀烈尚未远也又知
县大夫当代名家自其先正温国文正公以盛德大业
为百世师所著资治通鉴等书尤有补于学者至忠洁
公扈从北狩固守臣节不污伪命又以忠义闻于当世
诸君盖亦读其书而闻其风矣自今以往傥能深察愚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518-0290b.png
言于圣贤大学有用力处则凡所见闻寸长片善皆可
师法而况于其乡之先达与当世贤人君子之道义风
节乎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诸君留意以副贤大
夫教诲作成之意毋使今日之讲徒为空言则区区之
望也

  白鹿洞书院讲义       陆九渊

  某虽少服父兄师友之训不敢自弃而顽钝疏拙学不
加进每怀愧惕恐卒负其初心方将求针砭镌磨于四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518-0290c.png
方师友冀获开发以免罪戾比来得从郡侯秘书至白
鹿书堂群贤毕集瞻睹盛观窃自庆幸秘书先生教授
先生不察其愚令登讲席以吐所闻顾惟庸虚何敢当
此辞避再三不得所请取论语中一章陈平日之所感
以应嘉命亦幸有以教之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此章以义利判君子小人辞旨晓白然读之者苟不
切已观省亦恐未能有益也某平日读此不无所感窃
谓学者于此当辨其志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518-0290d.png
所志志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
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
故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科举取士久矣名儒钜公皆
由此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然场屋之得失顾其技
与有司好恶如何耳非所以为君子小人之辨也而今
世以此相尚便汩没于此而不能自拔则终日从事者
虽曰圣贤之书而要其志之所向则有与圣贤背而驰
者矣推而上之则又惟官资崇卑禄禀厚薄是计岂能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518-0291a.png
悉心力于国事民𨼆以无负于任使之者哉从事其间
更历之多讲习之熟安得不有所喻顾恐不在于义耳
诚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
怛焉为之痛心疾首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审问慎
思明辨而笃行之由是而进于场屋其文必皆道其平
日之学胸中之蕴而不诡于圣人由是而仕必皆共其
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不谓之君
子乎秘书先生起废以新斯堂其意笃矣凡至斯堂者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518-0291b.png
必不殊志愿与诸君勉之以毋负其志

  淳熙辛丑春二月陆兄子静来自金溪其徒朱克家
陆麟之周清叟熊鉴路谦亨胥训实从十日丁亥熹
率寮友诸生与俱至于白鹿书院请得一言以警学
者子静既不鄙而惠许之至其所以发明敷畅则又
恳到明白而皆有以切中学者𨼆微深痼之病盖听
者莫不悚然动心焉熹犹惧其久而或忘之也复请
子静笔之于简而受藏之凡我同志于此反身而深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8a 页 WYG0518-0291c.png
察之则庶乎其可不迷于入德之方矣新安朱熹识

  明

  白鹿洞讲义         胡居仁

  古之学者必以修身为本修身之道必以穷理为先理
明身修则推之天下国家无不顺治今诸君在洞者务
必用功于此虚心一意绝以杂虑而于圣贤之书熟读
精思明辨反之于身而力行之又于日用之间凡一事
一物必精察其理一动一静必实践其迹则所学在我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8b 页 WYG0518-0291d.png
而于酬应之际以天下之理处天下之事必沛然矣又
何古人之不可学哉且诸君以为今人之性与古人之
性同乎异乎今人之心与古人之心同乎异乎苟异矣
不敢强诸君若吾之心吾之性不异于古人又何古人
之不可学哉诸君其勉之务使今日白鹿洞即昔日之
白鹿洞今日之学即文公昔日之学今日之道即文公
昔日之道不惟能尽乎吾身所赋之理而于国家崇建
人文之盛典诸名公作兴之盛意庶不负焉诸君勉之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9a 页 WYG0518-0292a.png


  宋

  语录            陆九渊

  吕伯恭为鹅湖之集先兄复斋谓某曰伯恭约元晦为
此集正为学术异同某兄弟先自不同何以望鹅湖之
同先兄遂与某议论致辨又令某自说至晚罢先兄云
子静之说是次早某请先兄说先兄云某无说夜来思
之子静之说极是方得一诗云提孩知爱长知钦古圣
卷一百四十五 第 19b 页 WYG0518-0292b.png
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
传注翻榛塞著意精微转陆沉珍重友朋勤切琢须知
至乐在于今某云诗甚佳但第二句微有未安先兄云
说得恁地又道未安更要如何某云不妨一面起行某
沿途却和此诗及至鹅湖伯恭首问先兄别后新功先
兄举诗才四句元晦顾㑑恭曰子寿早已上子静船了
也举诗罢遂致辨于先兄某云途中某和得家兄此诗
云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0a 页 WYG0518-0292c.png
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
沉举诗至此元晦失色至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
辨只今元晦大不怿于是各休息翌日二公商量数十
折议论来莫不悉破其说继日凡致辨其说随屈伯恭
甚有虚心相听之意竟为元晦所尼后往南康元晦延
入白鹿讲说因讲君子喻于义一章元晦再三云某在
此不曾说到这里负愧何言

  国朝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0b 页 WYG0518-0292d.png
  恩免南昌府浮粮部文

  查该抚既称南昌府属之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五
县比照瑞属高安之例酌减宁州靖安二州县比照瑞
属上高之例酌减但为数太多应请减半至漕粮岁有
常供更难请减所浮米石仍旧徵输等语应如该抚所
请除所浮米石仍旧徵输外其南昌等七州县所减浮
银一半七万五百四十九两八钱七分五釐零之处相
应准其减免以雍正三年为始行令该抚饬南昌等七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1a 页 WYG0518-0293a.png
州县遵照奉行毋得混行苛敛并遍示晓谕使穷乡僻
壤之民均被

  皇恩永歌乐土仍将南昌等七州县额徵科则每亩应减
起存若干实徵若干逐一分晰造册送部查核可也等
因雍正二年闰四月十六日题本月十八日奉

  旨依议钦此抄出到部拟合就行为此合咨前去查照本
部覆奉

  旨内事理钦遵施行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1b 页 WYG0518-0293b.png
  请修理鹿洞详文       伦品卓

  为酌修鹿洞以肃庙貌以妥圣灵以作士气事天下四
大书院犹山之衡华水之河汉宗祀明禋代膺盛典惟
南康白鹿洞实唐李宾客𨼆居南唐升元间即址为庐
山国学宋淳熙中自紫阳提唱开拓军学请敕赐额英
彦蔚兴后先麟炳所系于后学津梁者匪轻迄江阴李
忠毅振铎而后胜地荆榛人材消歇巡抚蔡公张公声
之振之而教育规制则今部院集其成祠仰三公声蜚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2a 页 WYG0518-0293c.png
  多士追金琢玉跨昔隆今年来水旱频仍萑苻躏迹燥
湿朽蠹风雨蒸淫岂直木腐而石糜行见榱崩而栋折
本府待罪残疆谬兼洞任实重有责焉昕夕不遑目规
心计约补苴则一震百解姑有待则草蔓烟沈当此捐
无可捐助无可助即令检括洞租不及四分之一追呼
维艰措置乏策本府勉厥心力求尺寸以图之然登高
之呼所有望于挈裘而振领者也恭惟宪台云汉天章
主持名教当五百年之间气作灵光殿之干城枢璇运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2b 页 WYG0518-0293d.png
心经纶在手伏恳俯赐俞请若大成正殿彝伦宗儒文
会诸堂先贤三公二祠首需料理廊庑校舍鳞次修葺
缭垣视先庖□视后使肄业于中者入庙思虔斋心有
地庶春秋霜露不寒先圣之春风棫朴贲镛更暴宪台
之秋日仰慰师灵俯烝誉髦古人称鼎吕之煇功当不
在禹下也

  南康漕运详文

  为电查逆流运解之苦俯准就便截留以苏残黎以全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3a 页 WYG0518-0294a.png
国赋事窃照江右漕粮除交兑军船北运抵通外例有
截留京口之米以资军需每年仰候宪拨照数运解查
江西通省有漕州县除南昌附近水次其馀瑞临吉抚
建广六府俱在会城上流虽远近不同总系顺流而下
刻期可至力少功多独是南康府有漕三县其地势既
在省城东北而江湖又居下流都建二邑至省三百馀
里至安义则又倍之且由山河以达大江每有滩乾浅
阻之患故每年徵收完日即雇船分载运送省城不惟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3b 页 WYG0518-0294b.png
逆水行舟耽延日月且小河冬涸江湖风浪非两三月
之久不能运完及至水次上仓又有七上八下之费上
仓之后始得拨兑北行是各府漕粮俱系自南而北惟
南康三县其始也自北而南其既也又自南而北往来
输挽民命何堪叩恳电查民艰准以南康府三县漕粮
截留京口令本县部解之官照数起运在三县之民不
但得免重费共庆更生而且较别县截留可以先达京
口事半功倍舆情允符况南康正副漕粮不过三万一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4a 页 WYG0518-0294c.png
县之米犹或倍之惟念地瘠民贫不堪再累某职司漕
事安敢目击不言有负高厚痌瘝至意俯冀垂慈电照
准开浩荡弘恩则穷郡之孑遗可望再生而泽国之输
将亦可恒足矣

  请棚民子弟应试详文     李 兰

  为安辑棚民等事查得菁莪化美草茅多棫朴之材罗
网弘开沧海无珠玑之弃兹者右文之典既超轶于古
今作育之隆更靡遗于遐迩是以山陬海僻人人尽乐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4b 页 WYG0518-0294d.png
奋兴附籍编氓在在观光念切况江西为文献之邦士
子倍于他省前邀

  盛典入学增名今沐

  皇恩乡闱广额老成宿学固思奋翮天池丱角诸童亦冀
鶱腾泮水前于雍正三年奉准部咨江省棚民内有膂
力技勇与读书向学之子入籍年例相符者令入义学
读书五年后准其应试额外取进由是棚民子弟读书
愈众现今文武童生合例者万载县已及七百馀名宁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5a 页 WYG0518-0295a.png
州武宁新昌等邑多以百计少亦不下数十名再越数
年今之尚未符例者又复踵起今之尚未报名者闻风
踵至日见其多蒸蒸蔚起矣惟是曾入义学读书者什
不能一二盖缘棚民多居山僻距城写远欲赴义学未
免艰难倘限于定例不准应试则阻其上进之门即自
今伊始驱入义学犹须尚待五年少者已壮长者已老
锐志蹉跎亦堪腕惜宜请概准与试以广

  皇仁至入学额数拟按棚童数目凡满五十名者额外另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5b 页 WYG0518-0295b.png
取一名满百名者即取二名数至二百取进三名再多
亦以四名为限其不及五十名之地暂附本籍童生之
列与考一体凭文录取俟有五十名再议定额现无棚
童之邑将来如有报名者一例准行统责地方官按户
覈寔未符年例勿容混冒至本人符例而亲属仍居原
籍者不得牵引冒滥岁科两考与本籍生员一并校试
帮补禀增挨贡选拔亦如例行庶棚民子弟均沐书升
论秀之典行见深山异籍知尚诗书袯襫田夫共臻仁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6a 页 WYG0518-0295c.png
让农之子不恒为农弦歌益遍徙兔置而尽作干城

  圣化弥彰矣

  请修新建县桥梁道路详文

  为详请修理桥梁道路速邮传以安商旅事窃照舆梁
利涉实惟王政之先周道如夷乃获康庄之益新建县
西北十里有石头口桥昔名石镇桥绵亘九十馀丈水
涨则波流浩淼行者有望洋之惧又三十二都有蛟桥
者一名通济桥西山诸溪谷水会焉相传有蛟螭窟其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6b 页 WYG0518-0295d.png
下流常齧射桥岸善崩又伍谏乡有华严桥其水发源
于梅岭吴源下接大河逢涨易圮兹三桥者皆会城孔
道达京畿通江粤皇华络绎行旅如织今虽津梁犹在
而木石摧残倾危将压嵚巇磈磊高下不平空瞻横卧
如虹实使临流裹足绸缪补葺在所当先而自沙井以
迄建昌县丰安界计程八十里为驿递通衢旧制民自
承修每不协心平治以致高如陟屺低若泽陂广者犹
是周原隘者不堪容足积雨而洿成吹渎扬鞭而骑仆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7a 页 WYG0518-0296a.png
  人颠踶触货倾经商嗟叹马瘏仆痡邮递倭迟至若国
野之道十里有庐今之茶亭路室憩息行人犹古遗意
也查兹道上有栗子岗茶亭一座为会城门户今则久
没荆榛空存瓦砾他如十里列一牌坊志载地名以表
道也新邑阙焉未置亦非省会规模凡此悉当修举伏
惟本都院政平人和百废具兴本司等承流下风睹兹
站道急务敢不力图修治拟将石头口等三桥庀材琢
石次第鸠工圮者支之残者缀之削平洼缺墁砌坚致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7b 页 WYG0518-0296b.png
其石镇桥再宜酌量加长以防汎滥大道一律填平务
使高卑广狭均齐相等傍修沟遂宣泄积霪栗子岗茶
亭仍筑二椽以复故制按里设坊八十里中共添九座
程里地名一一志载仍专员屏当工度惟均至葺治之
资本司愿为设法济用戒毋扰累民间仰丏宪恩电赐
钧批庶董事各员咸知殚力功成不日隳废旋兴伫见
翼翼津梁平康如砥踧踧周道坦荡无陂俾骍骍之征
夫永无况瘁即騑騑之羽骑亦免徬徨夙夜遄征可速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8a 页 WYG0518-0296c.png
置邮传命游行任意咸堪服贾牵牛颂宪德之成桥岂
同小补听口碑之载道永戴无疆矣

  请免杂税耗羡详文

  窃惟周礼地征而外复有九赋凡关市山泽币馀之属
莫不有敛杂税之由来尚矣然辨物作贡止宜输纳惟
正之供而耗羡赢馀皆非杂课应征之项今

  圣天子轻徭薄税苟非岁贡之常丝毫戒取稍可纾民力
者敢不亟请减除以广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8b 页 WYG0518-0296d.png
  皇仁耶如江省额编杂款项下有商贾税茶酒税落地税
窑税食盐税商税赣郡榖船税茶课纸价当税牛税牙
税一十一款俱另徵奏报合计额定正脚银一万七百
三十五两有奇旧例俱徵加一耗羡并解充公今查此
项本属杂款钱粮止期正额无亏不宜复徵馀羡请自
雍正八年为始悉令各郡邑照额徵解毋许复收耗羡
设有阳奉阴违私徵肥橐及额外多徵致累商民者请
登白简以儆官邪至田房契税原无徵耗之例犹恐不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9a 页 WYG0518-0297a.png
肖有司借名多取应皆广颁文告家喻户晓勒之碑石
勿替永遵则蔀屋穷檐省得一分浮耗多办一分正供
减除额外馀银便可稍资升斗国计民生均多裨益

  皇仁宪德弥广无遗矣

  请将盐规充赈详文

  窃惟易称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礼曰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已古人于公利之道三致意焉方今

  圣天子深恤民依颁财以法均节以式凡非则壤之赋什
卷一百四十五 第 29b 页 WYG0518-0297b.png
一之征锄而去之其天地自然之利不伤民而害财者
悉备地方公用是诚损上益下迈古超今以美利利天
下之大者也本道幼学古训长戒封靡深荷

  国恩备员漕使复蒙宪委兼摄邮鹾怅施济之未能念
屯膏之有愧然利之所在窃效井收勿幕而总货自营
之戻亦尝引为鉴戒矣兹查盐道衙门历有引费一项
系鹾商运盐来江每引改为四十馀包每包缴费一釐
六毫随引投收以为盐道养廉其来旧矣相沿故例受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0a 页 WYG0518-0297c.png
之亦不伤廉惟是我

  皇上恤商爱民靡所不至各商运盐输课亦备艰辛本道
安享其利肥私慢藏耻而不愿署事之始即行禁绝迄
今未尝染指兹据淮南商人许安裕等呈称本衙门引
费规仪原为应得之项乃蒙挥置不收自莅任至今合
计该银二千五百两商等分所应出遽为减除心寔未
安窃愿以公济公目今南昌新建丰城进贤清江新喻
新淦德化建昌九邑偶罹水灾乞将此项助赈俾灾黎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0b 页 WYG0518-0297d.png
均沐恩施等情伏查引费二千五百两本道之不欲滥
取者自严蕴利之防而众商之吁助赈灾者亦属急公
之义淮商循历久之规按引扣存欲令逐名归赵转费
筹躇设以本道之却而或遭中饱商亦无裨似宜从其
所请发赈灾黎则既全本道拒却之心亦尽众商奉公
之念九邑穷民各沾升斗寔堪少佐

  皇仁宪德揆之不藏于已不弃于地之旨庶或有当合无
详请批示檄知藩司以便谕商径解司库转发报销者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1a 页 WYG0518-0298a.png


  宋

  知南康军牒(九条)       朱 子

  一晋侍中太尉长沙陶威公兴建义旗康复帝室勤劳
忠顺以没其身今按图经公始家鄱阳后徙浔阳见有
遗迹在本军都昌县界及有庙貌在本军城内及都昌
县水旱祷禳皆有感应未悉上件事迹是与不是诣实
一晋太傅庐陵谢文靖公始自𨼆沦已推时望及登宰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1b 页 WYG0518-0298b.png
辅优有武功今按图经公始封建昌即本军之建昌县
未审本县曾与不曾建立祠宇

  一晋靖节徵士陶公先生𨼆遁高风可激贪懦忠义大
节足厚彝伦今按图经先生始自柴桑徙居栗里其地
在本军近治三十里内未悉本处曾与不曾建立祠宇
一按图经建昌县有陈太中大夫司马皓司徒从事中
郎司马延义皆以孝行见于陈书有墓在本县界又有
唐宜春县令熊仁瞻亦以孝行旌表门闾未悉其墓及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2a 页 WYG0518-0298c.png
唐朝所表门闾有无损坏

  一按图经白鹿洞学馆虽起南唐至国初时犹存旧额
后乃废坏未悉本处目今有无屋宇

  一按图经建昌县义门洪氏本以累世义居嫠妇守节
尝蒙太宗皇帝赐以宸翰宠以官资旌表门闾蠲除徭
役未悉其家目今有无子孙依旧义居所藏御书见作
如何崇奉所表门闾曾与不曾修葺

  一濂溪先生虞部周公心传道统为世先觉熙宁中曾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2b 页 WYG0518-0298d.png
知本军未悉军学曾与不曾建立祠貌

  一西涧先生屯田刘公避世清朝高蹈物表其子秘丞
公亦以博闻劲节见知于故司马文正公与修资治通
鉴而所著十国纪年通鉴外纪又自别行于世故黄门
苏文定公尝以冰清玉刚比其父子而乡人因以冰玉
名其所居之堂今按图经西涧旧有刘居士庵及访闻
城西能仁寺侧有刘公墓及太史范公所撰秘丞墓碣
独冰玉堂无所登载未审其墓是与不是的实庵堂墓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3a 页 WYG0518-0299a.png
碣曾与不曾损坏

  一窃恐本军更有前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图经文字
有失该载及目今见有似此之人或山林之间科举之
外别有怀材抱艺守道晦迹之士亦合广行诟访有无
遗逸

  右牒教授杨迪功司户毛迪功请详逐项事理广行诟
究取见诣实逐一仔细条具回申以凭稽考别行措置
仍榜客位遍呈寄居过往贤士大夫恐有知得本军上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3b 页 WYG0518-0299b.png
件事迹详细切幸特赐开谕及榜示市曹仰居民知悉
如有知得上件事迹详细之人仰仔细具状不拘早晚
赴军衙申说切待并行审实措置施行淳熙六年四月
日榜

  白鹿洞牒

  契勘本军庐山白鹿洞书院于国朝会要本军图经记
文石刻元系唐朝李宾客渤𨼆居旧有台榭环以流水
杂植花木为一时之胜南唐升元中因建学馆买田以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4a 页 WYG0518-0299c.png
给诸生学者大集乃以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洞主掌
其教授至本朝太平兴国二年知江州周述言庐山白
鹿洞学徒尝数十百人望赐九经书使之肄习诏从其
请俾国子监给以印本仍传送之九年始置南康军遂
属郡境至祥符初直史馆孙冕请以为归老之地及卒
还葬其所其子比部郎中琛复置学馆十间书白鹿洞
之书堂六字揭于楹间以教子弟四方之士愿就学者
亦给其食当涂郭祥正实为之记后经兵乱屋宇不存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4b 页 WYG0518-0299d.png
其记文石刻遂徙置军城天庆观昨来当职到任之初
即尝询访未见的实近因按视陂塘亲到其处观其四
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
学遁迹著书之所因复慨念庐山一带老佛之居以百
十计其废坏无不兴葺至于儒生旧馆只此一处既是
前朝名贤古迹又蒙太宗皇帝给赐经书所以教养一
方之士德意甚美而一废累年不复振起吾道之衰既
可悼惧而太宗皇帝敦化育材之意亦不著于此邦以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5a 页 WYG0518-0300a.png
传于后世尤长民之吏所不得不任其责者其庐山白
鹿书院合行修立

  请洞学堂长帖

  谨按国朝会要修复白鹿洞书院已差补职事学生入
洞管干讫今按江南野史本洞旧制洞主之外更有堂
长名目今睹学录杨日新年德老成在洞供职纪纲庶
事表率生徒绩效可观合行敦请须至给帖者淳熙七
年九月日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5b 页 WYG0518-0300b.png
  明

  献俘揭帖          王守仁

  准钦差提督赞画机密军务御用监太监张揭帖开称
今照圣驾亲率六师奉天征讨已临山东南直𨽻境界
所据前项人犯宜合比常加谨防守调摄待候驾临江
西省下之日查勘起谋根由明白应否起解斩首枭挂
等项就彼处分定夺若不再行移文知会诚恐地方官
员不知事理不行奏请明旨那移他处或擅自起解致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6a 页 WYG0518-0300c.png
使临难对證有误事机难以悔罪等因准此卷查先为
飞报地方谋反重情事云云本职已将宁王并逆党亲
自量带官兵径从水路照依原拟日期启行解赴京师
已至广信地方外今又准前因及该差官留本职并宁
王及各党𩔖回省为照前项人犯先监按察司责委官
员人等昼夜严加关防有病随即拨医调治数内谋党
李士实王春刘养正等已多医治不痊俱各身故随差
官吏仵作人等前去相验责付浅殡拨人看守其宁王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6b 页 WYG0518-0300d.png
及谋党刘吉等俱系恶焰久张之人设若淹禁不行解
报纵有官兵加谨防守恐或扇诱别生他奸今若留回
省城中途疏虞尤为可虑兼且人犯多生疟痢沿途亦
即拨医调治又有数内镇国将军拱槭并世子二哥各
行身故又经差官相明买棺装殓责仰贵溪县拨人看
守其馀尚未痊可若更往返跋涉未免各犯性命愈加
狼狈相继死亡终无解京人犯抑恐惊摇远近变起不
测本职亲解宁王先已奏闻朝廷定有起程日期岂敢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7a 页 WYG0518-0301a.png
久滞因循不即解献违慢疏虞罪将焉逭及照库藏册
籍等项未准揭帖之先已会多官封贮在府待命定夺
况新任按察使伍文定及戴罪三司官领兵知府等官
俱各见在封识明白别无可疑除将宁王宸濠等各另
差官分押宫眷妇女行各将军府取有内使管伴俱照
旧亲自解京外所有库藏等项奉有明旨自应查盘起
解就请公同三司并各府等官眼同径自区处为此合
用揭帖前去烦请查照施行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7b 页 WYG0518-0301b.png
  公移吉安府乡士共守城池

  照得宁府反叛本院调兵进剿即日启行各府县掌印
正官既该统兵前进所据各该府县城池虽已行委各
佐贰官防守但艰危之际事变不测必须历练老成之
人相与维持镇定庶几人心不致惊疑政务有所倚赖
为此案行吉安府官吏通行各县署印官员径自以礼
敦请老成乡宦众所推服者一二员在城以备𦂳急协
同行事该府城池关系尤重查得致仕按察使刘逊素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8a 页 WYG0518-0301c.png
有才望忠义奋激就仰该府请至公馆仍仰印署官待
以宾师之礼托以咨决之事一应军机事宜咨禀计议
而行以安人心以济大事仍行本官务以国家大难为
心尽心竭力共图殄贼毋以休致自嫌谅朝廷报功之
典当亦自不相负如误大事咎亦有归通无违错

  预备水战公移

  案照已经行仰起调军马前来策应日久尚未见到近
据探报逆党南下将攻南都计此时南都必已有备各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8b 页 WYG0518-0301d.png
逆党进无所获必退保九江如此则水战之具为急不
可不备为此牌仰福建布政司即行选募海沧打手一
万名动支官库不拘何项银两从厚给与衣装行粮各
备锋利器械就仰左布政使席书兵备佥事周期雍自
行统领星夜前赴军门相机前进并力擒剿仍行巡抚
等衙门同心协力后先监督应援此系叛逆谋危宗社
天下荼毒所关呼吸存亡旦暮成败间不容发非比寻
常贼情不得迟违观望有亏臣节呜呼主忧臣辱主辱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9a 页 WYG0518-0302a.png
臣死凡有血气孰无是心况各官忠义自任刚大素闻
必将奋臂疾驱有不容己兵快及领兵人等敢有违犯
节制有误军机者仰即遵照本院钦奉敕谕事理许以
军法从事无得姑息

  公移江西二司安葬宁府宫眷

  照得宁王造反称兵向阙行委伪官万锐等把守省城
音信不通本院所行告示负固不纳以致讨贼安民之
义俱未知悉及至统兵攻城该府宫眷一闻铳炮震响
卷一百四十五 第 39b 页 WYG0518-0302b.png
闭门缢死烧焚宫室虽宁王背逆罪在不赦而朝廷惇
睦之仁何所不至本院已同宗支并原任布按二司及
吉安等府知府等官伍文定等亲赴该府验看未焚库
藏已封号讫所据各宫眷身尸相应薶葬为此合行案
仰布按二司即便启知建安王选委各郡王府老成内
使三四员会同南昌府南新二县官措置棺木以礼安
葬毋得违错不便

  公移抚州知府陈槐等收复南康九江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0a 页 WYG0518-0302c.png
  照得宁王谋反兴兵向阙南康九江见被攻破分留逆
党据守二府城池意图西扼湖兵之应援南遏我师之
追蹑仰赖宗社威灵克复省城除遣知府伍文定等分
布哨道邀击宁贼务在得获外所据逆党占据府县应
合分兵剿复为此牌仰知府陈槐等各选精兵身自统
领星夜前去南康九江地方相机行事务要攻复城池
平靖反侧仍将地方人民加意赈恤激以忠义抚以宽
仁权举有司之职以理庶事查据仓库之积以足军资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0b 页 WYG0518-0302d.png
一面分兵邀诱宁贼毋令东下并差人侦探飞报军门
各官务要同心并力协和行事毋得人怀一心彼此参
错致误事机兵快人等敢有违犯节制者仰照本院钦
奉敕谕事理以军法从事一应事机呈禀往复虑有稽
缓俱听一面从宜区画一面呈报军门仍备查各官弃
城逃走致贼焚掠屠戮之故具由申报以凭参拿究治

  设立茶寮隘所公移

  照得府属上犹等县所辖桶冈天险四面青壁万仞中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1a 页 WYG0518-0303a.png
盘二百馀里连峰参天深林绝谷不睹日月贼众屯据
其间东出西没游劫殆遍人民遭其荼毒地方受其扰
害先年亦尝用兵夹剿坐困数月不能俘其一卒竟以
招抚为名而罢近该本院奉命征剿仗赖天威悉已埽
荡但恐官兵撤后四方流贼乘间复聚必须于𦂳关去
处设立隘所分拨军兵委官防禦庶使地方得以永宁
本院见屯茶寮亲督知府邢珣唐淳等遍历各处险要
相视得茶寮正当桶冈之中自来盗贼据以为险西通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1b 页 WYG0518-0303b.png
桂东桂阳南连仁化乐昌北接龙泉永新东入万安兴
国堪以设隘保障当因湖广官兵未至各营屯兵坐候
因以其暇责委千户孟俊等督领兵夫先行开填基址
伐木立栅起盖营房见今规模草创已具本院即欲移
营上犹必须委官督工庶几垂成之功不致废弛及照
茶寮既设隘所就合摘拨官兵防禦查得皮袍洞隘兵
原非𦂳要合改移茶寮及于邻近上保古亭赤水鲜潭
金坑编选隘夫兼同防守庶一劳永逸事可经久为此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2a 页 WYG0518-0303c.png
仰钞案回道坐委能干县官一员前去茶寮督工完造
务要坚固永久不得因循迟延一面查照本院钦奉敕
谕随宜处置事理即将原拨守把皮袍洞隘官兵尽数
移就茶寮住劄一面于上保赤水古亭鲜潭金坑等寨
量丁多寡每寨抽选精壮者一二百名兼同防禦其合
用匠作工食等项行令上犹南康大庾三县量支官钱
给用完日具数及起拨官兵数目一并回报查考仍呈
抚镇巡按衙门知会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2b 页 WYG0518-0303d.png
  国朝

  察修白鹿书院        周 灿

  为出巡事照得白鹿书院为先贤倡道之地海内所瞻
今闻殿庑堂舍飘摇风雨文记散失讲席日虚诸生切
磋尽废近且多匪𩔖窜伏煽淫风而断圣脉殊为懊恨
有世道之责者讵可不立正颓靡邪合行察议仰南康
府即将单开四款会同理刑官逐一登答限十日内具
繇回报以凭裁酌施行毋得稽迟未便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3a 页 WYG0518-0304a.png
  一圣学榛芜殿庑堂舍强半倾圮从前有无修葺见
今倾废若干间应修应建估计工料一一登答具报
一洞规久废师道不尊负笈来游者何所造就目今
主洞何人课艺曾否修举见住书院者若干人是否
英英欲上有无匪𩔖窜入稂莠莫别应去应留作何
清汰

  一讲课原有学田近闻为惫生衙胥中饱务须彻底
清察要见每岁洞租若干支用若干有无开销细数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3b 页 WYG0518-0304b.png
存剩若干见贮何处有无侵收乾没一一登答具报
一修明绝学砥柱狂澜固是司教之事然加意鼓舞
陶铸人材非藉二三友善不可诸生吴江雅负时名
该府酌议委任以勷问难乐育之盛

  明

  行江西按察司编审九姓渔户牌 王守仁

  为照贼首吴十三凌十一闵念四念八等俱已擒获党
𩔖多已诛剿虽有胁从之徒皆非得已节该本院备奉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4a 页 WYG0518-0304c.png
钦降黄榜通行给发晓谕许其自首改过自新安插讫
数内杨子桥等九姓渔户又该知县王轼引赴军门投
首审各执称被胁情有可矜当该本院量行责治仍发
本官带回安抚外今访得前项渔户尚有𨼆匿未报及
已报在官而乘势为非者况查沿江湖港等处亦有渔
户以打鱼为由因而劫杀人财虽尝缉捕禁约而官吏
因循禁防废弛合就通行查处为此仰钞案回司即便
选委能干官员会同安义等县掌印捕盗等官拘集杨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4b 页 WYG0518-0304d.png
子桥等九姓渔户到官从公查审要见户计若干丁计
若干已报在官若干未报在官若干各驾大小渔船若
干原在某处地方打鱼生理著定年貌籍贯编成牌甲
每十名为一牌内佥众所畏服一名为小甲地方多寡
每五牌或六牌为一甲内佥众所信服一名为总甲责
令不时管束戒谕仍于原驾船梢粉饰方尺官为开写
姓名年甲籍贯住址及注定打鱼所在用铁打字号火
烙印记开造印信手册在官每月朔望各具不致为非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5a 页 WYG0518-0305a.png
结状亲自赴县投递用凭稽考点阅中间如有𨼆匿不
报者俱许投首免罪亦就照前行若有已报在官仍前
乘机为非抗顽不行到官就仰从长计议应抚应捕遵
照本院钦奉敕谕随宜处置事理径自施行今后但有
上户官民客商人等被害就于本处追究务在得获明
正典刑仍即通行南昌等一十三府及各州县一体查
处编立牌甲严加禁约施行造册缴报查考如或故违
定将首领官吏拿问决不轻贷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5b 页 WYG0518-0305b.png
  理浚二湖檄         范 涞

  南昌府为理浚城中二湖以奠民居以防水患事查得
城中东西二湖出豫章沟为诸水所聚必流通不滞斯
无壅淤之患先是鱼藕之利止取于高桥以东而设箔
于高桥自桥以西及城内水关桥不闭惟外水大涨乃
下板筑塞城外水关桥以禦外入闻自丙子岁一委官
自牟小利遂重闭水关以致丁戊二年水浸沿湖房舍
者经月湿热蒸郁居民疾病因之兹欲去城内水关闸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6a 页 WYG0518-0305c.png
口之箔以常泄内溢清理城外板闸俾令坚固以预防
外涌又查得沿湖居民有恃强佃占年年填出者有淤
塞洪恩桥及同仁祠桥使东湖之水不得长流者皆欲
清理还官仍令各居民挑出淤泥使湖深可以蓄水庶
城中永无水患似亦计之得也合行查议

  移楚总兵左良玉檄      李邦华

  照得敌寇交讧南北云扰朝剪无闻宵衣是廑本部院
四朝大臣一生忠孝谊切国恤罔惜顶踵誓灭逆贼以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6b 页 WYG0518-0305d.png
安王室以慰至尊初请督援入卫继请倡义勤王剑及
寝门义旅云集其有礼于君父者本部院不惜下袍泽
之拜其无礼于君父者本部院不惮严应鹯之诛如贵
镇正本部院所仰望同仇修我戈矛共埽腥秽勷此无
疆大烈者顷传麾下全师至安庆所过骚掳漕盐商船
疑阻不前长江中断震动陪京本部院闻此不禁骇愕
窃度其中必有大不得已之故以贵镇之高明决不轻
举妄动至此方今贼寇即甚鸱张然以列圣之灵爽皇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7a 页 WYG0518-0306a.png
上之圣神虽游魂稍稽而膏斧不远贵镇不于此时枕
戈干城舆疾讨贼奋建无前伟绩乃甘自菲薄贻误身
名本部院所不解也其漕粮盐课商税皆关系国家大
命军兴旁午需此孔棘且孝陵在望烽火易惊万一南
京文武及漕盐关仓各衙门不察亮贵镇之心或举此
以上告贵镇即敝舌其何辞以自解况十五国岂无豪
杰十六载岂无人心即在各镇及麾下诸营将安保无
从中观衅伺变者傥举事一不当身家之祸何言而一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7b 页 WYG0518-0306b.png
污青史万古凄凉智者所不出也本部院奉行天讨乱
臣贼子在所必诛貔貅会合扬旌有期当遇贵镇于鄱
阳之间檄到愿贵镇即刻严戢兵丁疏通江路毋许拦
抢漕盐商船毋许焚杀淫掳纵有缺饷等情宜告所在
地方官司请给速速勒兵还镇毋得藉口逗遛骚扰即
不然且暂留皖郡候本部院到为设法措处毋许擅下
安庆一步以致讹言风传震惊陵寝本部院绵力可竭
尚思为朝廷弭此大事为麾下济此饥军贵镇上为国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8a 页 WYG0518-0306c.png
家下为身名俱宜勉听鄙言图收桑榆后效否则义旗
回指本部院不得与贵镇玉帛相见矣为此合咨前去
烦为遵照将离镇缘由并近日沿途情形备详回报以
凭裁酌施行

  告示南昌在城官       王守仁

  照得宁王造谋作乱神人共愤法所必诛在城宗支郡
王仪宾皆被逼胁如钟宁王无罪削爵建安王父子俱
死军民人等或覆宗灭族或荡家倾产或勒取子女皆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8b 页 WYG0518-0306d.png
恨入骨髓敢怒而不敢言今日之事岂其本心本院仰
仗朝廷威灵调集两广并本省狼达汉土官兵二十馀
万即日临城亦无非因民之怨惟首恶是问告示至日
宗支郡王仪宾各闭门自保商贾买卖如故军民弃甲
投戈各归生理无得惊疑该府内臣校尉把守人员开
门出首或反兵助顺擒斩首恶一体奏闻升赏其有怀
奸稔恶从逆不悛者必杀不赦凡我良善军民即便去
恶从善毋陷族灭故示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9a 页 WYG0518-0307a.png
  国朝

  初行白鹿书院告示      蔡士英

  照得江右夙称人文名区理学渊薮所赖境内祠宇书
院钟鼓式依故代多传人后先辉映今查有白鹿洞坐
落星子县地方古迹炳然昭著传志数年以来缘惊心
于赤白遂谢事于铅椠以致门无负笈室鲜传薪因而
垣颓砌断鸟字虫封樵竖丏僧潜藏溷厕夫有事斯土
者既不能鼓吹圣道表章绝学而一二旧址且使榱题
卷一百四十五 第 49b 页 WYG0518-0307b.png
不保俎豆无光不几有司者之耻而豫章之士之羞也
本部院念切在兹未忍陨坠除清查学田聚徒课讲另
文申饬外合行严禁为此示仰该县印捕并地方人等
知悉嗣后即将白鹿洞书院埽除洁净内外肃清仍委
附近居民常川看管不许容留閒杂人等在内混扰其
圮毁倾败者量行修葺如有好义士民乐输鼎新许即
申报本部院以凭奖劝如果宿儒硕士往来辐凑继先
启后再成盛举未尝不以一日廓清之功为斯文未坠
卷一百四十五 第 50a 页 WYG0518-0307c.png
之幸也特示

  禁止私役铺兵告示      魏锡祚

  为禁止铺司应差以恤苦役事照得设立铺司止供走
递公文苟能依限星驰其责己尽未闻此外别有差徭
也独至江省则过往官员不拘大小日则令其执旗鸣
锣夜则责备火把迎送相沿成例不知昉自何年夫铺
司为

  朝廷之走役供

卷一百四十五 第 50b 页 WYG0518-0307d.png
  朝廷命官使令似亦未尝不可惟是计其工食日得无
几而奔走道途几无宁晷近来邮递之例森严稍迟时
刻责罚随之为兹役者已良苦矣乃犹伺候往来官府
昼夜纷驰甚至稍不遂意辄受舆台仆从之鞭笞是又
苦中更苦矣况每铺司兵寥寥无几羽檄之交驰既已
应接不暇趋跄于执事亦属刻不容迟此去未还剥啄
之声复至方回就枕呼号之扰又来既无术以分身必
雇人以应役此费更从何出无怪乎疾首蹙额畏缩而
卷一百四十五 第 51a 页 WYG0518-0308a.png
不肯应充耳夫官无尊卑悉有衙役随从出入应任其
劳夜行火炬理宜自备铺司犹我赤子奈何不加轸恤
而必欲藉以壮威仪肃观瞻代役从之劳耶查此陋习
前道亦经饬禁今仍如故除通饬各属外合行示禁为
此示仰官役铺司人等知悉嗣后除

  钦差经过上宪往来仍照旧例遵行外其馀一切官员俱
不得责令铺司执旗鸣锣备办火把迎送倘有不遵者
许该铺司禀明地方官详究地方官徇𨼆不详查出亦
卷一百四十五 第 51b 页 WYG0518-0308b.png
干未便务使苦乐适均勿致偏枯之叹逸劳分任咸存
悯恤之仁庶几殚力奔波羽递亦堪无误专心驰逐公
私俱属有裨矣其各凛遵毋违

  宋

  梯云义约          徐鹿卿

  横浦以周程重以无垢愈重欲学周程唯学无垢可矣
今士子进身独科举一途科举未可少也无垢以经学
试秋闱荐名第一试南宫又第一对集英又第一而先

卷一百四十五 第 52a 页 WYG0518-0308c.png
  生之所养所言所守何如也志先生之所志学先生之
所学则伊洛可诣义约可举而科举可无愧也






卷一百四十五 第 52b 页 WYG0518-0308d.png








  江西通志卷一百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