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a 页 WYG0517-075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艺文(记十三)

  国朝

  八境台记          易学实

  顺治三年用师南服顿兵赣城下七阅月始归版图五
年戊子江帅举兵赣复坚守踰时自是交广兵连赣为
王师度岭要路输挽迎送之烦迄无宁日当此时思牖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b 页 WYG0517-0750b.png
户绸缪之计而城垣楼堑兴举维艰苟涉游观虽川原
壮钜非守臣所宜析力经营者也八境台者旧峙西北
城隅燬于丙戌之冬至是鸠工于十一年之三月秋九
月告厥工成于是蹑级凭高遐瞩要区盖南则五岭风
烟延袤交桂北则合流湍石直汇彭湖章贡二水东西
襟带玉虹翠浪掩映四时以是为凌空览眺荡涤氛胸
疑未足槩斯台之胜也夫桃源天竺依迷草树登台周
顾壁垒犹存追想十年来摧锋陷阵辟土开疆诚师武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a 页 WYG0517-0751a.png
远詟有以致之然疮痍未复山海兵交赣顾襟喉之地
其当缉宁休息计者岂可缓哉守是邦者能无远念焉

  重建架阁库藏丈量册籍记   梁 奇

  先王建国君民则壤成赋以足国用以阜兆民非细故
也盖国家强弱之原生民安危之故即在是矣孟子曰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既正而后贫富均贫富均而
后百姓安修其图籍藏之官府然后朝廷有一成之则
小民有画一之供阡陌得以有所考吏胥无所施其奸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b 页 WYG0517-0751b.png
而上与下乃相安于至治东汝自白川诸侯始请丈
量厥后亦屡经丈之矣然久之典是郡者或视为虚
文司啚籍者或前后异人籍之存者或散逸或为风
雨毁湮或去之而无从稽考即一二有志农功亦相
沿为故事至有无田而输虚税有田而辄漏赋网虚
耗逃绝徵输逋负而莫问由是官府无一成之则小
民无画一之供阡陌无所考吏胥肆其奸而不均不
安之患生经界始紊矣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无足怪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a 页 WYG0517-0751c.png
者此丈量之所不可已而册籍之所以必珍而藏也
靖臣李侯自下车以来百度修饬抑强扶弱浚厥沟
涂正厥疆土法禹贡上上中中下下之规体周礼一
易再易三易之制知丈量尤为国家当务之急于是
精思竭力代百姓均赋税之输于一日兴百年之利
分任百役执事继命都总区长合各都区之田地山
塘而丈之条约详明纪律具备始于顺治乙未成于
己亥之秋先他邑告竣刋刻成书以上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b 页 WYG0517-0751d.png
  天子而留其副本以存架阁问有前此无土有粮者无之
矣问有前此有田无粮者无之矣问有前此出入于
奸民猾胥之手者无之矣啚籍炳烺徵输画一可已
矣田畯农官克供厥职秋至告成鸡豚相劳郡人熙
熙如登春台各安其业各守其田道路颂声溢耳佥
曰吾侪安饱李侯所赐而又何事乎然犹未也而必
计乎册籍之藏有其所而去之不可也维时鸠工庀
材于县治堂之东前所藏丈量册籍之故址为屋三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a 页 WYG0517-0752a.png
楹以藏今册计自天字号始至郁字号及县字号共四
百二十九部扁之曰架阁之库使夫守之者与观之者
睹斯库而知此藏册也固

  天子之所斋戒而敬受而兆民之所恃赖不敢奸他日守
是土者知畎𤱔为治民之首务而尤在为上者得均平
之道也啚籍虽明得藏之而益固是不可以无记也予
因为之述其本末而记之

  九江卫芦政记        黄云师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b 页 WYG0517-0752b.png
  文学范子金揖黄子而语曰江卫之积为飞挽瘁者漕
为甚其次莫如芦往者官以军为秦而已其越诸军为
肉而已其俎诸漕芦交征卫于是益重困莆阳方公司
马是邦念苏漕非阍请不得行芦政柄可操集菀疗枯
其奚委不力越一年而章程告登盖司马之功于江卫
甚大文贞石其何可辞黄子曰吁予闻如何范子正襟
飏言曰赋以芦名者何所取之取诸洲也芦以洲赋者
何所取之取诸丁也取诸洲故卫虽在浔而洲特错出

卷一百三十四 第 5a 页 WYG0517-0752c.png
  于星子黄梅宿松三邑且水能吐洲而生亦能食洲而
没也取诸丁则向之硕大繁膴者浸假而凶瘥札之矣
浸假而戈鋋札之矣夫州没而赋存丁没而赋仍存于
是课有程岁不得不佥一军任领徵事即所没北丁之
课率责是取盈焉嗟乎军有稍足自赡者既以趋供漕
事其所存需次之丁又岁佥一人而畀以七百馀镪之
责卫人之困至此而极不宁惟是责之重则其避之也
难避之也难则其谋所以避之也必力隐显纵横权归
卷一百三十四 第 5b 页 WYG0517-0752d.png
胥吏充役者率锱铢下户往往殉以身命蔓连株梏转
相偿累而差檄未巳故佥收芦赋尤烈于挽漕司马则
曰予在此敢使卫无鸠乎岁佥可禁差催可裁独洲丁
两没之程顾安所及额乃捐俸百金不恤佃公田八百
二十三亩有奇计赋岁入首纳屯粮次补没课于是典
收赔累之害一旦霍然如沈疴去体而且清屯册察户
口立滚单编甲流徵咸输将恐后又虞其事久而灭渐
患乾没也总萃公移著为令盖其经画芦政亦可谓内
卷一百三十四 第 6a 页 WYG0517-0753a.png
殚厥心而外无遗力者矣今夫事之至难为者不必其
一人为之也一人而为一事不十年而事咸克举矣若
曰事至难也我力不能为或力能为矣又曰我有待不
暇为或暇为矣又委之后人且不肯为则是终其身无
可为之事也如司马者岂易得乎黄子闻其言而韪之
用次其语俾志于石司马名从吉号迪庵福建莆田人
倅吾浔有惠誉见诸芦政者其大端云

  濂溪书院记事

卷一百三十四 第 6b 页 WYG0517-0753b.png
  书院奉周元公而二程先生侍坐其像设甚古见者肃
然生敬因居戎府左丁亥之秋有欲毁像以广其宫者
问左右曰周濂溪何人曰古大贤也曰彼不过能作几
句诗对耳今何能为将鸠工撤像是夕见三冕而朱服
者坐寝堂严毅不可偪视自是畏其神不敢议毁世传
真净禅师住归宗元公往与之游因结青松社又名寺
左之溪曰鸾溪此妄说也元公与真净往还或偶寄迹
必以松可步莲鸾名配虎递因摹效此即真净不为而
卷一百三十四 第 7a 页 WYG0517-0753c.png
谓元公为之乎且元公门庭高峻王介甫闻风归响尚
三谒而三辞之冀折其少年果锐之气而谓其学远公
渊明于形骸之外则又过矣予因书院事及之使后人
知元公大贤不可或亵而书院之日就芜没为可惜耳

  星子县平贼记        宋之盛

  星渚夙号愿朴人皆文弱不任兵又幅员斗大无萃盗
渊薮若德化邓茅溪等哨聚马回岭剽掠星德诸界为
地方患然始但行草窃擒之一材官健捕能事耳而抚
卷一百三十四 第 7b 页 WYG0517-0753d.png
巡道檄两部兵剿之震动绎骚竟不得贼一面仅仅焚
茅溪数椽以还由是星子盗熊高等入其党佐之势益
炽而从征鲍瑞玉忽称奉符招募授邓熊诸盗皆把总
劄此辈遂攘臂瞋目目中无复官府矣由是李世兴等
蜂起争应所至驱掠畜产屠掳子女诸士夫谋入城以
保然邑里蜂屯乡无居人矣盛等诣王侯白故侯时称
病卧不通或报外贼状辄召讯讯已坦卧如故岁渐改
寂不闻举动众甚忧之讵知侯计在用人爰侦其乡有
卷一百三十四 第 8a 页 WYG0517-0754a.png
明经查汝进者有远略临危不惊是固星邑士民推为
九寨之长能制群贼者因延见欢谈如故详问方略授
之以靖难之命汝进曰凡郡县有贼不能按按之而贼
得蚤为备者必有内谍以通声息侯会其意自内出一
檄逮巨窝江振先刘尚庸立弃诸市众皆藉藉颂侯之
功二谍既伏诛贼知势不可为率其党入省去约留什
之四处后牵制官军而属枭贼李世兴统之世兴倡讹
言谓流贼浮武昌蔽江下众奔恐凡素贫赌博无赖子
卷一百三十四 第 8b 页 WYG0517-0754b.png
弟争投其营若河决鱼烂不可壅而复收也一日传南
关外有俘斩世兴首献者聚观如堵皆骇愕疑从天降
后知汝进父子出奇猝斩之诸贼落胆分筑堑垒以待
进往一战进叹曰此困兽也急与争不可坐待之亦不
即毙遂列授方略督保甲依计擒之相继就戮维时茅
溪在省亦中流矢死独熊高窠臼颇负山险势岌然未
易动也有义勇若干人请以其属横行贼窠中侯复谋
之进进曰孤军深入未必利且此中岂无良善忍使若
卷一百三十四 第 9a 页 WYG0517-0754c.png
辈妄杀是兵惨于寇也姑宽一著应有缚至廨下者侯
喜谢已果贼党数人割级来献侯即赐银牌彩旗其党
喜曰某且赏我辈无患矣遂争杀贼赎罪独熊高往省
惧不敢归帐度可百馀人剧盗王拐子雷镯头在焉侯
问进曰两孽不除尚为后患进曰两蘖不除将寻斧柯
今斧柯正锐其复滋之蔓乎侯仍依计遂星夜草揭驰
上江督即演武场中斩之熊高殁馀党悉解散而贼竟
以平侯始告成事两台及各司道振衣视事父老罗拜
卷一百三十四 第 9b 页 WYG0517-0754d.png
欢声彻帷幄啧啧颂进功惟进不自居功本贼之所以
不劳大军而靖者固由侯之明于任人实由进之妙计
义勇而侯始得享其成也进产龙潭字仍初家素饶能
分财顺治丙戌丁亥平贼之后凶年相继悉出金粟赈
之里党赖全活者甚众假委之官政殆非百里才也子
四世琦世琳世琮世球俱激公义为通邑之保障云

  吉安二忠祠从祀先忠肃公记  李元鼎

  宋杨忠襄以江宁别驾死建炎之节旧于金陵墓侧有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0517-0755a.png
专祠崇祯间吾乡胡郭两侍御又为文忠烈祠附以靖
难翰林王公艮大理邹公瑾侍御魏公冕曾公凤韶长
史邹公朴纪善周公是修令尹严公伯玮张公彦方教
谕王公省凡九人以诸公同吉产也同死义故并祀于
忠襄之室云时我总宪忠肃公官南大司马记事有碑
其论合祀之繇曰正气者君子去来之舆也来则乘之
去不舍焉时之今昔有分官之崇卑有分而正气则合
又曰死地不同而生地同死事不同而死忠同正气先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0517-0755b.png
后数百年其揆一也其合祀也又奚疑忠肃此时隐隐
自留一席以俟将来之證合亦犹忠烈拜忠襄祠自矢
曰殁而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忠肃少壮登朝为名御史
风裁甚峻见嫉于群小放归田里几二十年嗣抚天津
筦南枢数召对面决军政壬午闻命之日别诸子敇断
家事慷慨就道盖知时事难为往而不返之志固已决
矣癸未冬贼将薄京城召对尤勤有迁都之议而迂阔
者沮之独公主持其间密奏令大臣辅太子南中徵兵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0517-0755c.png
上意即以属公公曰臣当与国共安危臣主此议为社
稷非为身谋上犹豫未定事虽不就而老成谋国之槩
确然不可磨灭城陷之日公谕元鼎以必死寓即吾吉
乡馆祀忠烈位公赋诗毕命犹三复成仁取义之言引
絙自尽何异九臣一死得宜无愧文山之语邪时元鼎
请护公丧归里不许惟馀饮泣是公之来也有故所乘
者生平此正气其去也未往所不舍者终古此正气宿
昔之学问力量至此始徵实用向之奋笔以明诸先生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0517-0755d.png
之心正自明其心其證合者甚微生死犹其形迹耳元
鼎曩已合祀忠烈忠肃于燕兹更崇祀于诸先生之后
质之公议佥曰可非敢以子弟阿私长者用毕吾后死
者之责也若忠襄忠烈及九先生旧有碑载兹不具论
第述忠肃立朝大节以明从祀之意如此公讳邦华字
懋明甲辰进士吉水谷村人适公之子士亨孙长世至
金陵共襄厥事按祠志考庐舍祭田虽历数十百年未
至湮没诸忠贞之灵亦赫矣哉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0517-0756a.png
  仁文书院兴废纪略

  余邑之东郊有仁文书院盖先师邹忠介先生讲道地
也一毁于江陵当国之日而虚舟陈侯石楼徐侯先后
创建再毁于魏珰矫旨之时而委曲易其名为明德祠
者则尊生顾侯嗣是仍其故址而复修之者摩青沈侯
也家太宰实襄其事今又二十年矣虽当鼎革以来而
先师木主祀于其中岁时俎豆不替凡有事兹土如笪
江上施愚山皆以先世渊源之谊躬亲祭奠岂惟忠介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0517-0756b.png
九原有知实式灵焉凡属师门弟子莫不举手加额以
为斯道兴起有日矣不知何故有坼毁仁文之议余以
寄栖会城传闻不敢信以为既非江陵借端又非逆魏
煽祸宁复有此未几而书院果毁矣举礼乐雍容道德
文章之区一旦鞠为茂草何哉嗟乎惟此仁文书院也
同此文江父母也或为创始或为修复又或为坼毁各
具见解所不可知独是此二十年中吾乡白鹭鹿洞澹
台各书院为督抚中丞所葺修而恢复者不可枚举近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0517-0756c.png
日如章江书院有建洪都书院有建青原白鹭讲学之
会已经举行乃值圣道中天之日余辈不能为先师保
此数椽之坛坫同梁木泰山之崩颓者真名教之罪人
也兹恐岁月日久樵牧莫禁一片荒基将有不可问者
特录前后二碑记付之剞劂并述兴废之始末使后之
贤令倘能修复如前人者有所考镜焉北平孙北海少
宰顷寄一帙视之为首善书院今改天主堂亦虑后人
不知其处特为著之篇端以告来兹夫首善亦先师与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0517-0756d.png
冯少虚赵侪鹤诸老国门讲学地有心斯道者方欷歔
追悼恐或失坠而况同邑之及门弟子乎因援笔书之
以告四方且以志余辈之过云

  重建府城隍庙记       李来泰

  抚州府城隍相传祠汉颍阴侯灌婴侯尝以兵定豫章
故神像至今赫然见光景降福威水旱札瘥请必响答
爵帛登铏簠簋笾豆之数守必躬亲以莅其事明洪武
中太守李公廷桂始创庙于治之北崇禛中太守蔡公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0517-0757a.png
邦俊加像六邑之神配于两廊高为重门庙事必饬国
初燬焉其时吏兹土者故事一修谒而已迨司李念庵
李公视府篆独慨然以兴复是任蠲资庀材工垂成公
适艰去海宪纪公初以进士由刺史来牧搴帷顾瞻户
不充郭誓庙之日拜于堂下怵然伤之告同官曰是非
所以妥神而佑民也既宣德意布教条威惠洽流封内
悦服首修孔子庙登讲有地乃新斯宫俾还故规鸠俸
之赢以率群吏复庙之租以饩百工举废兴旧民不告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0517-0757b.png
匮由是可以陪风云雷雨山川国厉之祀可以慰公私
祷祈卜筮骏奔之愿教民敬鬼而远罪尊君而亲上公
之治化滔滔焉弗难矣夫城隍之祀盛于宋元而实屡
见于唐高齐萧梁吴之赤乌往往载于文字然以余考
之鲁颂泮水閟宫诸侯之重事也而春秋策书惟有新
作南门而已则城隍之独重岂可谓非古哉抚故瘠土
重以丁亥戊子之间救荒扶病疮痍未愈城之仅存繄
师帅牧尹之力尔传曰率民以祀神又曰先成民而后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0517-0757c.png
致力于神公之来也无侈观游无燕台榭金柅之亭不
筑浴云之池不凿倡其僚属共为保障惟不恪于神以
贻民灾是惧公之幸惠我民者厚矣尔时广庵韦公来
任司李即捐赀共勷厥美而庙貌聿新信乎其皆知所
重也哉庙建于顺治十三年丙申四月成于十七年庚
子仲秋是为记

  提刑按察司题名记      李长春

  虞廷命官于皋陶之作士独反复丁宁而不置既告之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0517-0757d.png
曰惟明克允又申之曰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刑期于无
刑其所谓惟明克允者非仅听断得情之谓也明其所
为原本弼教与夫期于无刑之意而已沿至三代周官
之邦禁渐繁象魏之悬亦渐详密然司寇每三年大比
计民数自生齿以上悉登之天府王拜而受之彼其邦
禁是严而鳃鳃于民数之献若与其事不相蒙者呜呼
我知之矣男八月而生齿女七月而生齿提携鞠育以
至成人不知几经艰难险阻而柰何忍于杀之其令人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0517-0758a.png
献民数也谕之以重民生也谕之以重民生而俾其勿
至淫刑以逞也自唐置观察使宋因之而加以提刑之
名前代彷佛其制设按察使专职纠察平反而更设副
使佥事或统辖驿传或提督学政或分治兵巡

  国朝制度率由旧章均之皆畀以祥刑之寄者也然则
司宪者教与养皆分内事岂仅以听断得情之为愉快
哉江右西南重镇夙号易治自戊子己丑之变城郭榛
莽庐井邱墟余顷奉命陈臬睹其仳𠌯辛苦惕然忧之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0517-0758b.png
念新国用轻典古有明训每遇金木之讯祗凛无敢纵
滥而智识黭浅恒抱绠短汲深之惧寅恭启迪惟二三
僚寀是赖甲午余叨量移值重修臬署告竣而题名久
缺未备诸僚寀咸以为言窃意兵燹之馀文献无徵前
此姓氏既若存若亡乃开国十载以来创始诸人亦湮
没而不传非所以崇昭代示维新也因磨砻片石而次
第记之至于刑措教敷以俟后之膺是任者

  重修三公忠节庙合祠记    赵 璘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0517-0758c.png
  忠节者何宋张忠文公叔夜及郑威悯公骧是也庙祀
者何宋守臣王道父请于朝为二公建立以祀者也三
忠者何则永丰令邓恭毅公颙死邓茂七之乱明景泰
中奉檄合祀其间也重修者何威悯公裔因燬复建建
而复修俾守兹土者奉冠带祀春秋于其内也张忠文
当靖康之难金兵逼汴宫阙戒严其势岌岌矣而独能
提南道之师千里赴援计歼敌众壮矣哉虽所当必克
而以庙算犹豫未就厥功及都城既陷厕扰攘兵戈之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0517-0758d.png
间而卒闭口绝食以死悲矣若威悯者以同州惫卒拒
城坚守抗如林之敌旅焚敌舟者千万其计有足多者
焉而又慷慨誓师遮蔽三秦以备巡幸孤军昼夜待援
而不至竟蹈城亡与亡之义噫嘻是二公者蹇蹇王臣
匪躬之故何厄之同也其请于朝而祀之也允宜若夫
邓公之死其事较小非与板荡诚臣疾风劲草者等烈
而䆒之见危授命杀身成仁其致一也则宜其合而祀
之以示夫人臣之大义为不可屈也嗟夫自宋迄明不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0517-0759a.png
知凡几世矣自明迄今又不知凡几世矣间尝过玉山
永丰诸邑里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
尽矣吊古者入庙欷歔疏冷古槐山河不改有悄然以
悲者耳而况旋建之不一而足哉乃郑氏之子孙独能
重辑其庙而更新之绕以周垣加以丹雘岁时烝尝之
必虔而逮事张邓二公于祠内可不谓贤矣乎吾以是
知三公者英风义气凛凛不磨其昭回于古今磅礴于
宇宙者如竹箭之有筠焉如松柏之有心焉身骑箕尾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0517-0759b.png
气作山河不可以成败论不可以死生论而必不可以
一日少容其泯灭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而与天
壤相敝可也后之守兹土者其敬听之毋忽

  重修临江府学记       詹惟圣

  今上十有八年余奉命视学江右按部至临谒先师庙课
督诸生讲肄见临之士循循焉朴以茂及校文拔其尤者
彬彬焉理淳而气昌窃叹曰先王之泽未泯圣人之
道大而我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0517-0759c.png
  朝文教之渐濡者远也学博毛君明遴告余曰临阳郡
学昔滨江明嘉靖间江陵陈公大宾创议徙建今所康熙
丁未蕲州高公培复加修治岁久颓圯今太守陈公克
峻莅任是邦百废具举尤注意学校捐赀倡率僚属共相
佽助鸠工庀材戊午撤棂星门之旧而新之今将修葺
正殿两庑仍建诸生讲肄号舍十二间俟工毕乞为文
以记之余曰唯唯越明年秋再谒先师则庙貌巍然而
明伦堂及诸生号舍亦焕然新矣余惟先王之世上自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0517-0759d.png
天子公卿大夫下逮民之秀者莫不务学故于教有师
于国有学乡有序党有庠家有塾凡所为三才万物之
理孝弟逊让廉耻之道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讲之有素
闲之有具以成文武之材而就道德之实故人材蔚兴
化行俗美臻上理也由此言之学固与治二乎哉而吾
夫子之道其德仁义礼智其言易象诗书春秋其治尧
舜禹汤文武周公虽火于秦漓于汉杂于功利窃于佛
老而揭于天壤者久而弥光今去圣虽远幸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0517-0760a.png
  天子崇儒重道凡遐陬绝徼咸奋于学以副敦励教化之
意矧临之为郡理学事功文章节义名臣辈出尤德教
覃敷之地欤先王之教民也能者敦励之其次诱掖之
其次整齐之所以广其化而适于治者靡不备故以治
天下则清和理以治一国则弦歌兴文翁之于蜀韩延
寿之于颍川胥此道也今陈太守之守是邦也筹饷敬
狱抚字招徕悉著成效而崇师儒敦礼让修风化士无
能不能咸进而教之课其道艺董其勤惰复率先擘画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0517-0760b.png
与二三僚属不烦民力举荒圮而新之守之治诚有可
观者乎

  陶桓公读书台记       施闰章

  淦城东百华寺侧有陶公侃读书台其下曰洗墨泉亦
以陶公名余按部至淦祭练公子宁祠已乃策驽而登
望焉其寺荒寂若无人洗墨泉甃为井独其台爽垲冠
山椒左引城郭下俯赣江而背枕东山万岭参错蟠结
南接于峡盖练公之故里也于时严霜既降霁日斯和丛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1a 页 WYG0517-0760c.png
  菊丹枫照耀岩谷水西居人烟火断续迷离所谓百丈
峰者杳不可即而巍然在望台之胜于是焉具按陶公
鄱阳人后徙浔阳志载其母湛为淦产或偶过外氏遂
留读书耶公尝运甓投博自言当惜分阴度其执卷陈
册时志未尝须臾忘天下也卒之奋迹艰难数以偏旅
当大寇在军四十馀年招携怀远破灭群丑节镇八州
拜大将军剑履上殿而谦退固让及其引疾逊位归符
节幢盖于朝以功名终谓为善读书焉可矣史訾其拥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1b 页 WYG0517-0760d.png
兵上流尝有窥晋之志以折翼之梦而止夫舍其平生
行事而以梦掩其大节是孰徵而孰信之哉是说也前
人论之详矣余不必深辩台东北四百步山谷间为刘
次庄戏鱼池堤崩水涸戏鱼台石刻不存而土人言其
鱼善斗绝异常鱼春夏间尚有之嗟乎以练公之忠生
于淦邑过其里者宜无不凭吊若陶公不过偶至其地
耳其遗迹与次庄石刻同归蔓草而后人每流连不能
已然则其人之碌碌者虽名园别墅雄据都会不移时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2a 页 WYG0517-0761a.png
而零落榛莽苟其贤者无论其生长之故里即凡偶焉
游憩谪居之所阅千百年荒陬穷谷其风流馀韵追慕
之不衰余登临四望忾乎有奋兴焉者书以遗后之君


  分守湖西道题名记

  湖西道治袁临吉三郡分守使可得而考者自嘉靖四
十一年陈公大宾始分守者以方岳之职分藩外郡者
也其专驻有所自省会及属郡各有署间行部问民利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2b 页 WYG0517-0761b.png
病大则陈请小则一切便宜虽守也而有巡之义焉故
事以备兵为职置守备供指臂使猝有盗则发吏士或
急不待报可躬擐甲以往武士之画疆而守者通约束
无敢后厥制与古方伯连帅近其分巡一道明初用按
察司佥事署在南昌岁一巡郡覈吏士视其能否进退
之讫事则还其体势又与巡按侍御史近嘉靖辛酉广
寇入虔掠万安泰和境始议驻吉安兼制茶攸郴桂四
州巡之权视守差重而三郡吏民两道得通治之有大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3a 页 WYG0517-0761c.png
事皆关白行地故当百粤之冲实偪三楚多猾盗故畀
之参错相制与为犄角也闰章始到官会岁饥巡抚中
丞公令督属郡逋租仁煦义震山谷逆命多悔罪供赋
税其明年朝议罢道臣兵未几罢巡道而三郡之事兼
并于分守矣

  天子既重念封疆不强文弱吏问军旅所以责武备者重
且专自是使者非借兵于伍则左右缓急无所恃惟督
催科奉簿书期会而已夫道犹路也谓事上下所必繇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3b 页 WYG0517-0761d.png
也今郡邑或有事得直以便宜上请而使者拱受成命
若赘疣然昔两道兼治而不足今一道专治而有馀岂
昔难今易欤赖朝廷之庆底定四方守臣得以优柔苟
安素餐累岁事势所格材不塞职害未尽去譬如父母
之于子视其疾痛含泪拊摩而力不能医药中夜以思
未尝不𢥠然抚膺负疚也南昌旧有湖西道分司今荡
然无存至则以舟为馆而临江地稍僻尤余所乐居者
间览郡志自郡邑丞尉百执事皆备书守巡两使则阙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4a 页 WYG0517-0762a.png
  焉自明设此官迄今逾三百年其间濯磨奉职勠力旬
宣兹土者当可指数今不载其政绩且姓名湮灭不得
比丞尉百执事无所劝戒岂不可一叹哉夫大法则小
廉分守使虽备官亦所以表帅三郡吏也爰采而记诸
石得四十有三人

  游青原山记

  游之日以霁人以暇不暇且雨则废游余游青原不期
而勇遇雨而不废由泰和返舟至永和闻舟人言此去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4b 页 WYG0517-0762b.png
青原五里时雨甚命辍棹往不移时前峰数十作翡翠
色云覆其半皎若绮縠水㶁㶁出山下微闻磬声至则
净居寺相传七祖卓锡地登塔四望众山如环扃钥甚
固塔之侧龛笑峰禅师骨其陈迹则颜鲁公大书祖关
二字黄山谷石刻诗其游览则五笑凝翠二亭凝翠倚
寺左面东崖副宪赵君韫退新之自为记群山皆土崖
石独礧砢壁立泉数百道飞出山谷矶之以堤万籁交
作人语亭中绝不闻声余偕高子阮怀坐久不能去因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5a 页 WYG0517-0762c.png
相顾笑曰向苦雨甚然非雨飞泉之胜其能至此极乎
寺外荒祠别馆数十间问之皆先儒讲堂也盖自王文
成官吉州数过青原讲学邹东廓诸公翕然景从吉州
九邑各有馆缙绅百馀人又总萃于一堂岁会以春秋
留三日从游者甚众至假榻满僧舍弦诵洋洋振林谷
而西江之学名天下今数十年来讲堂茂草微寺僧则
人迹既绝其不为鹿场虎穴者几希呜呼吾道之视释
氏何如哉抑世无作之者将有待而后兴与作青原山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5b 页 WYG0517-0762d.png


  重修烟水亭记

  浔阳地界匡庐彭蠡间承平时所在亭榭士大夫多燕
游为歌咏壬辰春余奉使过浔阳求所为琵琶亭者不
可得更询它所土人云此间有甘棠湖以唐刺史李渤
筑堤名湖中高阜旧有亭曰烟水楼曰镜波为士大夫
咏游处乱后倾圯十馀年无人迹矣是时余迫于王事
积雪馀寒主人无好事者择亭馆留客游遂鼓枻去后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6a 页 WYG0517-0763a.png
九年崔君正谊以户部员外郎来司𣙜居亡何集工度
木构亭及楼咸复旧观费橐金三百是时军兴绎络贾
舶罕至亏𣙜税万计或哂之曰尔甑且尘何亭为崔君
曰吾以𣙜为职税取诸舟使舳舻衔尾日燕于亭无废
事苟片帆不至虽仰屋持筹灭炊露处亡锱铢补也且
吾既早夜会计为簿书之憔悴安得不间从宾客登临
以节劳而解愠乎于是客至则挈榼往游江水湖烟荡
胸豁目而匡庐之天池石门香炉双剑诸峰顶背隐跃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6b 页 WYG0517-0763b.png
皆可侑觞燕游尽欢客多赋诗纪其事会方子尔止来
自湓浦属为之记

  希贤书院记         查培继

  古设书院以讲学尚矣顾学无常师惟贤是希学固贵
得贤者而师事之非必陈皋比操几杖而从之谓也古
之贤人学足以穷理事足以宜民忠孝节义皆体诸身
礼乐兵农各适于用羹墙俨恪舍此安从是则百世闻
风无异亲炙千载庚桑事同立雪吾师乎吾师乎庸有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7a 页 WYG0517-0763c.png
望洋之叹乎昔考亭夫子出知南康军既兴复白鹿书
院条例教规诲诱不倦又以濂溪先生前守是邦河润
及民春风逮士爰祠而祀之于鹿洞是盖以尚友之心
寓尊贤之意也余驻节芝城四历年所野有哀鸿潢有
佩犊水旱暵溢未足消沴而召和雀鼠萑苻未能移风
而善俗深惧不称任使以速官谤乃贫而失业之人又
往往不能教其子弟虽与守令诸君设义塾于四郊择
师而教之捐禀而食之亦履满矣然散而不专且小学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7b 页 WYG0517-0763d.png
耳誉髦则不及焉会予摄臬篆居会城者十换蓂叶而
三州缙绅士民乃有讲堂之举及夏五返治诸绅士则
布席设绛三再请余而落其成余惶然愧谢曰见若书
院比比矣昨奉以为鳣堂今又将为旅馆无益徒贻慨
叹也无己则请推义塾之意而广之为士子游息之地
焉顾余安足齿窃幸有私淑矣自汉以来官于三州者
代有传人得十四先生焉皆大贤也于汉于晋各得一
人唐得三人宋得五人明得三人于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8a 页 WYG0517-0764a.png
  国朝则得一人分曹而考为守者时则有若叔庠宋公
清臣颜公希文范公龟龄王公濂溪周公考亭朱公及
静涵张公象陆翟公为令者时则有若靖节陶公怀英
狄公敬仲杨公为郡司马者有若乐天白公为监司者
有若屺瞻葛公若夫伯安王公则秉钺专征三州皆其
赐履也连类同揆则鲁公致身于唐犹靖节之效忠于
晋而其斥贪残劝农桑讨擒首恶四境肃然犹宋叔庠
之去奸进善驱蝗渡虎王文忠之惠政及民群盗屏息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8b 页 WYG0517-0764b.png
也若张静涵之旌孝弟劝力田亦如之文正公之兴学
教士一以岂弟为政即杨慈湖之倡率士民阐明心学
而象陆翟公能讲学课士洁己勤民洵可齐驱颜范矣
葛屺瞻之执法惠商救荒备患同于狄怀英之秉正保
祚免租纵囚而慨直不阿箴时救敝则白太傅亦足多
者至若濂溪先生在郡倡兴理学民从其化士遵其教
紫阳起而修明之姚江又以良知之说并畅宗风遂使
孔孟道统薪传不绝之十四先生者位不论崇卑人不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9a 页 WYG0517-0764c.png
论久近总皆名实咸备体用兼收学问为真学问而不
涉于虚无事功为真事功而不流于迂阔渊源相接至
德堪师载考志传知追仰风范者三州以内各建有祠
以崇祀矣余为合主奠位于一堂以其旁为负笈肄业
之所每当吏散庭閒时与诸生析疑问难而芳型具在
瞻仰如承余亦深幸得附弟子之列诗云高山仰止景
行行止此之谓矣所望生是邦者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就将夙夜道合芝兰千古同堂如亲提命是十四先生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9b 页 WYG0517-0764d.png
者固其师也官兹土者好爵是縻道腴可味功存赤县
福在苍生求有馀师凛乎降鉴是十四先生者又其师
也此余辞讲堂之请行义塾之实而官与士皆得师以
就学焉名以希贤固厚愿也若谓踵考亭祠祀濂溪之
故事而行之余所不敢出也至于弦歌答响文教在兹
先贤鉴临俎豆弗替更有望于后之君子也夫

  芝山书院记         翟凤翥

  书院与学有二乎曰书院所以为学也书院所以为学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0a 页 WYG0517-0765a.png
为学又为书院何欤曰书院所以广学也广学胡不于
学为之必易地易名曰书院何居曰学止郡邑有之书
院则山林乡社之地随人自起此岳麓石鼓所自始也或
谓学校课试遵时制为科贡之门书院教养遵古法为
性命经济之学是又分而二之矣夫学以明伦圣贤道
统孰大于是书院讲学未尝废文亦未尝不以科贡应
制二者不容偏废余谓郡邑城会庠序焉可也山林乡
社正宜多建书院使天下家弦户诵而总其成于学校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0b 页 WYG0517-0765b.png
间足为国家树人地尔矣若因学而废书院此文公疏
云老佛之宫偏天下学止一郡一邑一置焉不知其说
也余于饶建学矣以学斋不足于文庙之阳明伦堂馀
地建书院立舍置租以居饩学者亦犹太学之明道堂
白鹿洞之文会堂讲堂之制名曰芝山书院者以饶旧
有此名今即于其学为之者不欲分而二之也或又谓
故宫遗址为学为书院可乎饶绅士佥谓余曰禾黍离
离鼠兔交交飞萤走燐城墟蔓野仅遗砖石为葺梵宫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1a 页 WYG0517-0765c.png
者移去矣故淮王犹暴屏下也牧樵牛马日践其上何
如归葬安山以其地为俎豆礼乐之域不芳草重芳乎
且王好学下士曾为菁莪书院韩山青山等皆王庄久
为士人混据重起而新之以祀吾夫子以赡吾诸子弟
王之泽世享之矣昔梁萧王恢舍宫殿为永福寺寺至
今存也至今犹知其为萧梁宫殿也为寺与为学为书
院孰愈乎余因为王营葬而学其地迁菁莪碑与芝山
书院旧碑并存学门上金二百易王庄为书院租田亦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1b 页 WYG0517-0765d.png
犹鹿洞志永丰瑞昌之意也书院正堂五间后堂如之
两廊号舍十间仪门三间头门坊一间田计韩山青山
渡二处共七百馀亩岁租七百馀石详载板册书院后
堂特祀朱文公以郡先贤饶柴诸公配文公尝数居饶
且咫尺新安饶之士盖亲沐其教泽者故特祀之于戏
近其居去其室如此其甚且未远也可不知所兴起哉

  袁州府重建郡治记      李芳春

  按旧志重建郡治在宋淳熙戊戌实惟郡守广汉张公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2a 页 WYG0517-0766a.png
杓任其事公为丞相魏忠献公仲子江陵连帅先儒南
轩先生母弟于是甫期年修学增陴百废具举而郡治
随之鼎新云历宋元至有明因循补苴迄壬午府堂灾
莅兹土者率草草视事罔称临民规模余以

  今上癸卯孟冬来守是邦始至之日慨焉兴叹然见闾左
凋耗巷无居人而聚垣环疆者脊脊未艾方怛然于衷
因谋之寅属延访绅士父老周咨疾苦抚循凋瘵兴学
课士增陴浚濠次第粗举尤以郡城空虚多方鼓舞自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2b 页 WYG0517-0766b.png
癸卯迄甲辰中间往来亦阅期年未敢谓政通人和而
吾袁士民似颇相倚仗时盖飞鸿渐集百堵可作余躬
行劝劳环视四城得新居若干楹烟火相望余顾而乐
之乃庀材鸠工为鼎建郡治公堂计自始事之日至今
告成无刻不以劳民伤财为廪廪幸同官劻襄吾民子
来属役奔走得竣厥功而其间之经度营表遴匠程材
之苦心既恐妨吾民又虑弛吾事念之茫茫百端交集
者不知几一日九回矣今轮奂一新栋宇翼然绅士父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3a 页 WYG0517-0766c.png
  老亦乐余之工成而役竣也羔羊朋酒小大稽首暨同
事诸公咸谓不可以无记余敬谢不文特为志其纠工
始末同事姓名庶几窃附于广汉张公之末以告方来
后之莅斯堂者谨思创始之艰相与喔咻吾民以无负
兹役也则余日望之工始于康熙三年十月成于四年
三月计大堂一所二十八楹前堂一所十楹经历司照
磨所各堂一所各十八楹时同事者为郡丞孙公名席
庆前任孙公名有恒司理郑公名𤐣属邑宜春知县董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3b 页 WYG0517-0766d.png
义行分宜县朱鼐萍乡知县台瞻斗万载知县范廷凤
各捐助有差督工巡检魏映奎颇著劳勚例得备书

  重修李渠记

  按郡志袁之有渠起自唐宪宗元和四年刺史李公将
顺以袁多火灾且居民负江汲溉维艰乃堰南山水凿
渠通流抵郡几十里溉田至二万决而入城缭绕闾巷
深广可容小舟迄东城隅北折合秀江邦人利之名曰
李渠其始为禦灾而惠且无算故袁民到今尸祝焉宋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4a 页 WYG0517-0767a.png
至道三年距元和百八十九载矣渠壅尽州频火太守
王公懿大治故道而新之灾顿息自至道至天禧三年
为时二十有三载袁公延庆通判是州浚之历徽宗宣
和六年又百有六载通判孙公琪因民灾力赞太守林
公徽之复浚之后五十四载为淳熙四年太守张公杓
浚之又七年太守曹公训再浚之迄宋理宗宝庆二年
丁亥太守曹公叔远实来距元和逾四百载矣渠历久
塞益甚民用告病公亟议修复阅一月而渠成诸灾不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4b 页 WYG0517-0767b.png
作袁人称庆刻李渠志凡地形水势高庳广狭险易并
与江远近迤逦曲折纤微毕具其治渠如某处用疏某
处用凿某处用堵筑某为斗若干以贮水某为桥以便
往来某为减水沟若干处接水沟若干处与夫坊市地
名役夫条目及铨次渠长陂户甲户等悉有深谋远虑
盖自元和至宝庆四百年间浚渠名氏仅得五人此为
修复第一大功载在郡乘班班可考也由宋历元至明
洪武初又百十馀载太守刘公伯起浚之弘治十三年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5a 页 WYG0517-0767c.png
太守朱公华浚之正德癸酉徐公琏大浚之刻有浚渠
亭记万历三年郑公惇典浚之又四十七年黄公鸣乔
浚之自明之季至

  国朝有待焉上溯宋宝庆丁亥曹公治渠到今又逾四
百载而屈指修有实迹者亦仅得五人呜呼何前后时
与人之相侔一至此也余自莅袁来咨访绅士父老讨
论掌故无日不有一李渠在意中然未敢率意轻举曾
因郡治多故查复唐袁天罡所开五井大加浚治民不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5b 页 WYG0517-0767d.png
苦汲地方称便会重修郡乘至宋曹公修复渠志一帙
披阅久之恍然指掌先委照磨吴胤庆巡检魏映奎前
往察阅具覆讫乃于康熙己酉仲冬朔大会文武僚属
暨乡先生父老士民及其地之所称渠长陂户犹有存
者亲行按验不惮跋涉水草中详讨宝庆原志而讲求
之见其水势日趋而东盖缘春夏之交山涨暴发堰既
废坏水随所溃而去决民田居散溢阡陌间渐与江会
既横不可制而渠源以积壅反塞所经故道或淤为洲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6a 页 WYG0517-0768a.png
或高为阜即其存者茫茫平砂中仅若一线殆不可识
其所溃之水亦或乱流莫定并坏民田余语诸公曰此
渠废之由也不治其本渠未可复乃议大修故堰循其
旧址而加增廓焉其法夹渠内外俱植松为桩每于其
底选松之最大者截为枕木伏压其旁作桩外护然后
两面依桩叠石覆土加砂积薪层次修筑务俾牢实其
东西偏各广至数寻而高与阔视故堰倍之又于其上
设牵木随桩首笋接安放施以维系不使稍有所摇动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6b 页 WYG0517-0768b.png
盖自始事以来遴匠选材鸠工给值虽委有专官而予
必躬必亲间日单骑按视阅一月而渠成始自陂头至
西城下计十里按古渠力行疏凿必复其旧由西城渠
口入城至报恩寺东转而北会于秀江凡几十折虽坊
巷异名尽改其故犹可得之想像髣髴间皆务彻底开
浚而后乃今水循故道清流汩汩如萦如绕郊外之原
隰丘畦郭内之井塘池圃居民饮食涤濯无弗取给焉
属比岁夏初雨稍愆期赖此渠水自我西郊田用优渥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7a 页 WYG0517-0768c.png
邦人聚观莫不踊跃相庆即余亦自贺素志之获遂也
惟是乐成虽易虑始实难岁月渐远典制就湮使非考
验有据规画粗定其能长如今日乎爰谋之绅士父老
铨次善后每月以一耆民六堰长专理其事周而复始
凡以时加减堰口并偶有残缺壅淤即时修补疏瀹毋
俾蔓延大有损失则此渠之利赖可以传之世世不朽
矣总计用过松桩若干枕木牵木各若干及总管分管之耆
民与正充朋充之堰长其数目姓名悉另有册存南昌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7b 页 WYG0517-0768d.png
太史邹公作记以诵余愧未敢当谨摭其实以告来者
窃附于曹公李渠志之后云尔

  西山寺记          郑日奎

  西山在弋之西北山势巃嵷亘十数里土与石间之林
壑初无大异其名也以产茶寺居山之麓僧亦以种茶
为业住持老衲鹅湖人也腊甚高好谈前朝事客至无
他供惟以茶啜茶次辄为客述明时弋之茶害也正德
中宁藩势张甚每岁春辄遣官校督茶芽凌轹官吏民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8a 页 WYG0517-0769a.png
苦之己卯逆藩败弋患始去邑人汪少宰有庚辰春日
饮茶诗意盖指此而今幸矣无他虑矣因为诵汪公诗
客皆色然喜欣然笑也更啜次僧复为客述明末铅之
茶害也信七邑皆产茶初无绝佳者故不以供上用独
铅邑有茶户有茶课课额岁八觔耳不为民厉何时例
忽起每岁清明课茶时除正供外自监司以下逮丞尉
皆有馈名曰荐新实则本处所产不能应皆市之他郡
以充之民岁费金以数十计已苦之矣何时例又变每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8b 页 WYG0517-0769b.png
岁课茶时除正供仍本色外其他馈赠悉以银代之于
是民岁费金以百数十计茶户或称贷偿或且鬻妻子
偿甚有自经沟渎间者已而相率逃去则科之合邑之
粮里费益不赀害益深矣邑人盛处士有汭川采茶歌
意盖指此而今不知何如也因朗诵盛子歌歌未终客
皆惨然不乐太息起辍饮而别

  钟灵讲院记         李光地

  文明之运始于国家又视乎推行者之至不至苟其设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9a 页 WYG0517-0769c.png
诚而推行之虽微上之振起士君子固不忍愚其民也
况在蒸蒸作人之世乎文翁之于蜀退之之于潮当时
兵革犹未尽偃而巴峦之西岭徼之外僻深荒远素未
耀乎光明二公者皆以太守为吏民师能使人士奋兴
俗化移易前史称贤焉今

  天子拨祸乱致太平永为有道之长求端于学校教化崇
道尊儒统一经术可谓恩明意美矣而守土者或推行
之未至或以文具推行而设诚之未笃无论僻深荒远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9b 页 WYG0517-0769d.png
文教阙焉虽以圣哲居游之区时世之未远风流之未
坠罕能寻搜章表以为邦人劝者岂贾生所谓移风易
俗非俗吏所能为者耶西江故人文地在宋庐陵临川南丰
诸子为文章宗师濂溪明道伊川于此相授受焉南渡
后有陆氏兄弟以学行与朱子道义相切而朱子趋朝
来往必由信州取道故玉山之讲鹅湖之会道脉攸系
迹在此邦文献不彰绪风亦歇有志之士仰止高山亦
何从而游憩焉太守周君嵩山慨然远览既访玉山鹅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0a 页 WYG0517-0770a.png
  湖遗址檄其属邑兴修百年茂草屹尔宫墙而又即府
治佳处创为钟灵书院临溪环山在闉都而有泉林之
趣招致士之秀者近百人讲肄其中又以为文翁在蜀
相如为之师退之在潮赵德司其教不远千里求宿学
者督率身则以时省视而作兴之先时郡士科名寥落
自书院立明年即有首举于乡者后遂连年相踵起故
曰山川之秀有开之者也人文之盛有倡之者也人地
之钟灵无绝期开而倡之则或百年而不相值呜呼此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0b 页 WYG0517-0770b.png
余所为于君有感也虽然科名其小者尔生圣人之世
被圣人之泽当勉为德业之彦共定太平之基此去庐
山之下有白鹿洞焉朱子之规陆子之讲班班犹在也
取与玉山讲义玩思而服行之使贤太守之迹他日于
蜀潮而有光是则师生之贤亦邂逅执笔者所惓惓云

  重建袁州府儒学记      袁继梓

  闻之天下治乱由人心邪正人心邪正由学校废兴则
学校之设不綦重哉易之临曰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1a 页 WYG0517-0770c.png
民无疆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士与民教与养
一致也袁庠始唐天宝五年太守房公琯立学宫建文
宣王庙于城北门外至肃宗乾元元年刺史郑公审移
城内郡治西南唐保大十年刺史李徵古又移于郡治
西南宋真宗景德三年诏诸郡于庙中起讲堂聚学徒
选儒雅可为人师者教焉仁宗皇祐五年知州事祖公
无择以旧址狭隘乃改营于州治东二百步今学是也
学成旴江李泰伯为记神宗熙丰间馆阁第天下学记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1b 页 WYG0517-0770d.png
以袁州学记为首故文独传孝宗淳熙五年知州事张
公杓又新之更讲堂为明伦堂明弘治壬子郡守王公
俊以旧学在庙后隘弗称乃大规度之为左庙右学此
建置沿革之大较也郡侯李公以康熙癸卯冬奉简书
视袁下车之日睹袁之城池学校堂皇丽谯百废未修
不胜怅然曰郡守民之师帅也坐视其荒缺而莫之补
救乎爰是加意维新与民更始一年而郡治及鼓楼新
而敷政有其地二年而文庙修昌黎书院复而立教有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2a 页 WYG0517-0771a.png
其基凡栋宇之必严丹垩之务饬周垣屹缭门戟闳闿
堂庑深侐讲肄轩敞实实枚枚俾诸士之趋跄考业于
中者咸睹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猗欤都哉洵可大而可
久矣余父子兄弟俱轫发自庠者昔荷先圣之式凭今
睹我公之嘉赖可无勉应以志永思乎

  叶氏四节堂记        叶应震

  明崇祯戊巳间余从家大夫读书葛溪每春和景明憩
于乔山之堂堂为叶君家塾背圭峰若主拱灵山若宾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2b 页 WYG0517-0771b.png
林木参差溪流映带意非有文章英绝者必节侠之士
挺出其间已余留滞他乡不到乔山三十年风气之推
迁人事之变换不知视昔如何窃计山灵当无恙正思
民物一新当重到圭峰共语隔世事无何而窃名犯顺
者蜂起君行保甲法为一方禦侮比土贼环起策力莫
支遂为贼所执不屈死妻冯氏亦随之君无子抚兄遗
孤为之子有妾二人一为君死一鞠孤子于颠沛流离
之际皆以节称君从子鼎不忍其湮没于时也顾乔山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3a 页 WYG0517-0771c.png
而叹曰吾伯父生平精神萃于斯魂魄犹应登此即其
地而葬之遂即其堂为祠而祀之其意良美而属予为
记其事予曰苦节不可贞贞凶悔亡而愈于不节之嗟
出凡之道也刚柔分而得中安节之亨妻若妾之道也
弋为谢文节故乡妻死夫子女死父芳名至今艳之君
亦其人耶而以四节著何多奇也抑鼎孝思之所寄焉
耳呜呼变乱以来虔刘所至贞夫烈妇死于深山穷谷
者何可胜纪而湮没比比有心者登乔山之堂宁不为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3b 页 WYG0517-0771d.png
之感慨而增悲乎

  鹅湖峰顶院记        朱在镐

  峰顶者鹅湖峰之顶也唐大义禅师卓锡此山故名由
铅城至则涉大溪而南由信州以来则经鹅湖之足朱
陆二先生讲堂并山而上各以里计者五层峦复嶂回
合出没山行既穷索所为寺无有也乃稍向下又盘纡
折旋之始得一大池方广数十丈承山之跗旁俱茂竹
森松阴淡不见日水澎湃赴涧循池行面池而翼然者为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4a 页 WYG0517-0772a.png
寺寺前罗汉松一株大义手栽已枯百年而复盛色若
古铁真神物也僧众肃余而入威仪整齐器钵无声至
方丈则慧林大师具脱粟啜茗以待师盖余旧识相劳
苦问无恙时方盛夏群木森天四山飞雨自空而下翕
忽滃勃时闻异香蝉曳凉吹既静以远晚宿栖客之庐
则闻床足水㶁㶁然有声既起从寺僧访龙井大义泉
泉以阔又以机钩致之洒浙布濩交凉肃阴斋寝庖湢
无非水者寺尽峰之平地而止抱池枕山诸峰并立环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4b 页 WYG0517-0772b.png
拱从下视之所见惟山从山视之又见竹木翳荟而不
见寺其结脉之𦂳藏锋之秀虽千百亿年吾知其灯灯
相续无穷期也峰顶故有志寺之起止峰名之同异建
塔之岁时与昔人之单词断句标记此山者则已略具
故不书

  江西都察院行台题名记    宋 荦

  司马温公作谏院题名记有曰某也忠某也佞某也直
某也诈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数之可不畏哉是知题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5a 页 WYG0517-0772c.png
名者所以志景行垂鉴戒非徒侈名氏于丰碑也巡抚
都御史于明宣德间始有专官江西行台题名凡有二
自贾公谅以下六十六人为一石则有见素林公为之
记益以夏公良心十七人为一石则夏公自为之记而
本朝诸贤阙焉未备也余稽之志载详其爵里自李公
翔凤至不佞荦止凡十五人勒之贞珉列于听事之左
历观前载自建官之始终明之世合八十馀人其间如
韩襄毅林贞肃孙忠烈王文成诸公或临难不苟或戡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5b 页 WYG0517-0772d.png
平大乱皆忠贞果毅事业彪炳至今犹在人耳目馀则
或存或亡有知有不知者矣我

  国家应运龙兴

  今天子继体立极凡大臣秉钺而来者靡不推诚置腹假
以便宜其一时治状父老类能道之兹可无述予之前
即今大司农福山王公莅事甫旬有四日随迁闽浙总
制而去然其风裁峻整弘纲毕举余一循其成法而酌
以时宜略加损益夙夜兢兢三载于兹矣夫观在事之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6a 页 WYG0517-0773a.png
  岁时考政事之得失则其人之贤不肖可坐而得矣且
三复司马公之言尤畏夫后人指名而数之也敢不勉


  忠节名贤祠记

  传曰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祀何以大也大其德大其功
大其节也德修一身功建一时节立一日而大其享于
千秋何也曰引而被之者长也其引而被之者奈何曰
人参于天地而成位其中贤人君子者天地之正气所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6b 页 WYG0517-0773b.png
结也天地不敝而天地正气之所结亦不散又况产于
其乡宦于其地生有功德于斯人而殁无所式凭以奉
一豆一登之飨岂所以云报乎且天下无待而能自兴
者几人哉观而感感而奋顽懦之振于闻风较同时之
耳提倍深矣是故先王之法有大德有大功有大节者
得以血食于无穷斯贤人君子所由久于其道而天下
化成也后世不知此义率以祸福之私而惑于二氏谄
于非鬼淫邪不经此创造遍于都邑醮坛男女非礼之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7a 页 WYG0517-0773c.png
报祈有司或且临之而至先贤之祠雨圮夙隤则过而
弗问焉毋亦不知其所系之大乎予抚江右将期月纪
纲粗定百弊渐除民俗蒸蒸有治象焉簿领之暇谒澹
台祠拜徐孺子墓而复其清风之堂按志访所谓大忠
大节诸祠皆已荡于燹燐有求其残砾败址而不得者
呜呼贤人君子之灵爽何所托而国之化其何所助以
施乎欲一一踵其旧而复之力弗能给不得已合诸祠
而祀之以世代之远近为叙兼采舆论取志中姓名最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7b 页 WYG0517-0773d.png
著者次入焉盖以诸君子之德之功之节或不同而为
天地之正气所结则一结则聚聚则亲亲则秋尝春礿
于一堂或亦诸君子之所欣然也夫德谁不克修功谁
不克建节谁不克立惟藐一身于土芥暴弃而不知
所向往焉斯无如何耳诚观于诸君子之所为而万古
不泯则居有所养用有所行变不易守常不辱生七尺
之躯亦俨然与天地同久大也此邦之人心风俗安必
不由此以振而复已往名德事功气节之盛乎惟愿后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8a 页 WYG0517-0774a.png
之君子永成余志勿复如宿昔之废而不举焉是所望


  带湖记           刘命清

  带湖自麻霞石阑入小口历邓州抵花园而北遂折而
东注经绿青寺桥其水清浅皆挟川沙以行复逶迤而
东北过石头山山与湖稍距然今石壁之下篙师纤板
支拄之痕深入石里昔为川舟通济之区今淤为湖者
久矣据旧志带湖名戴因唐时曹王皋表授戴叔伦刺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8b 页 WYG0517-0774b.png
郡遂筑冷泉陂以均水利凡数十处今志云即千金陂
殆非也此湖延袤五六十里处处筑堤而后灌溉之利
不泄故后人志其功德因名戴湖犹之萧寺苏堤皆不
忘其所始耳今石头山北吞纳离峰琬山诸泉汪洋漰
湃遂为溪潢之最胜焉循东山而下并曲而西则受灵
谷瀑布之流盖散为大桥湖为萍湖为浩湖为螺湖为
古井湖为蓼湖其深者为龙潭由潭以西地益卑水惧
其泄而不留也乃障巨堤护柳阴灌溉千顷舟航遂隔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9a 页 WYG0517-0774c.png
焉潆洄数里凭高远瞩盘旋若带遂易今名云湖上多
绿樟文梓长松古栎岸竹溪花因时布妍鵁鶄鸂鶒鸳
鸯之鸟翔其渚者可罗而致蘋菱䓿萏鸡头凫茨之秀
参差互映举网击鲜则有狂鳞奔骇奋沫鼓浪之奇夜
静风疏则社鼓刹钟隐若发于水上鉴鋐可悦余宗世
倚湖上环居虎溪岁输此湖鱼税三石有奇四方游履
至者或风晨和煦拨棹嬉游或月露凄流扣舷荡漾莫
不饮酒赋诗期以畅遂夫幽情余亦简弃尘事与族之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9b 页 WYG0517-0774d.png
逸老咏歌泉涧因遵古月会之饮相与买舟泛湖俨然
有次穷石濯洧盘之志焉复惧久而弛也乃相约以志
其事





  江西通志卷一百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