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579-056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居济一得卷六
           礼部尚书张伯行撰
  治河议
善治水者为其水大而能治之使小水小而能治之使
大也水大而能治之使小所以除水之害也水小而能
治之使大所以资水之利也故古之治河也易今之治
河也难古之治河止以除水之害今之治河兼以资水
卷六 第 1b 页 WYG0579-0562d.png
之利惟其止以除水之害故禹之治水使水以四海为
壑而已无馀事惟其兼以资水之利故不得听其以海
为壑必使之曲折回旋致其水为有用之水而其馀乃
归于海也此善治水也若竟听其以海为壑则不得资
水之利矣若使之曲折回旋致其水为有用之水而其
馀不使之归海焉则资水之利而䆒不免于受水之害
乌睹所谓善治水者乎我
国家岁漕东南数百万以实京师所藉者会通河一线
卷六 第 2a 页 WYG0579-0563a.png
之水耳故方其旱也则运道乾涸而漕病及其潦也则
溃溢冲决民病而漕亦病所贵乎善治水者使水不至
于甚大而堤岸无漫溢之虞民田免淹没之患使水不
至于甚小而运河不致于浅涩粮艘不致于艰阻斯已
矣何今之不然也予于癸未年始膺
简命受治河之职适遇雨潦堤岸在在漫溢民田处处
淹没而予两次监收截留漕米并无暇计及于河是水
大而不能使之小也予之职有所未尽也迨至甲申又
卷六 第 2b 页 WYG0579-0563b.png
遇亢旸河水处处浅涩粮艘在在艰阻而予极力设法
多方处置粮运幸得无误是水小而不能使之大也予
之职又有所未尽也予夙夜兢兢日求所以无负是职
者而不能乃博极群书考古人治河之方又遍历河干
观古人已然之迹乃知尚书宋礼分水南旺其法虽善
而犹有所未尽考元李惟明改作东大闸记略曰昔汶
不通洸国初岁丁巳奉符毕辅国请于严东平始于汶
上之阴冈城之左作一斗门遏汶水入洸至任城汶由
卷六 第 3a 页 WYG0579-0563c.png
是有南入泗淮之派后都水少监马之贞又于其东作
双虹悬门闸虹相连属分受汶水既又以虹石易圯乃
改其西虹为今闸制通谓之东闸谓辅国所作斗门为
西闸西闸后改作址高水不能入独东闸受水汶水盈
缩不常岁常以秋分役丁夫采薪积沙于二闸左绝汶
作堰约汶水三之二入洸至春全堨馀波以入霖潦时
至虑其冲突则坚闭二闸不听其入水至径坏堰而西
循故道入海故汶之堰岁修延祐五年改作石堰五月
卷六 第 3b 页 WYG0579-0563d.png
堰成六月为水所坏水退乱石龃龉壅沙河底增高自
是水岁溢为害至元四年秋七月大水溃东闸突入洸
河两河罹其害而洸亦为沙所塞非复旧河矣初之贞
为沙堰也有言作石堰可岁省劳民之贞曰汉曹参作
兴原山石堋常为涨水所坏时复脩之汶鲁之大川底
沙深阔若脩石堰须高水平五尺方可行水沙涨淤平
与无堰同河底填高必溢为害况河上广石材不胜用
纵竭力作成涨涛悬注倾败可待晋杜预作沙堰于宛
卷六 第 4a 页 WYG0579-0564a.png
阳堨白水溉田阙则补之虽屡劳民终无水害固知川
之不可塞也且曰后人勿听浮议妄兴石堰终困其民
壅遏涨水大为民害重脩冈城坝因自作记勒其言于
石至是果如其言若合符契闸坏岸崩碑沉于水为土
石所压是年九月都水监马兀公来治会通河行视至
冈城谓众曰冈城洸汶之交会通之喉襟闸坏河塞上
源要害役有先于此者乎于是用前监丞沈温公辟为
一大闸之议命壕寨官梁仲祥李让计徒庸度材用量
卷六 第 4b 页 WYG0579-0564b.png
事期以状上中书即从其请明年二月命工入山取石
煅灰市物于有司经营揆度画图指示以旧址敝于屡
作改卜地于其东掘地及泉降汶河底四尺顺水性也
始事于五月七日毕役于九月十日闸既成众合辞请
公愿识其事于石属笔于予予复之曰汶古名川昔毕
公马公用之则为转漕之益为溉灌之利后人用之则
有横溃之忧有垫溺之患水性非异今昔盖用之善不
善也马公既善用之又碑其言以示来者其虑后也深
卷六 第 5a 页 WYG0579-0564c.png
矣不有兹役曷彰马公之实其言以验碑仆于水而改
作石堰之碑尚存岂天恶马公之言有以先发其机耶
将使后人独受其害而不蒙利耶惟是役也雨旸时若
漕运无愆天其或者悔祸于人俾忆马公之言乎既不
获辞遂为叙𨗳汶始末会通源委以见冈城闸水利喉
襟且表出马公之言以为鉴观于此记知冈城之宜闸
则知戴村之宜闸矣知沙坝之为善则知石坝之为不
善矣又李惟明浚洸河记略曰至元六年监丞宋公委
卷六 第 5b 页 WYG0579-0564d.png
壕寨官岳聚统奉符汶上二县夫六千馀浚洸河底阔
五步上倍之深五尺未阅月工毕而深固坚完洸河既
浚宜令闸司严饬闸板谨杜闸口绝塞沙源勿令流沙
上漫入洸俾洸常受清水以输注南北役闸似繁浚洸
实简此源洁流清而永益也不然以岁益无穷之汶沙
注新浚有限之洸河数年之中余恐淤垫有甚于今日
矣梗漕勚民后将有不胜其淘浚之患观于此记则知
闸之可以纳清流而避淤沙司闸者宜严而不可以或
卷六 第 6a 页 WYG0579-0565a.png
忽也明商辂冈城坝记略曰成化戊寅工部尚书郎张
君克谦奉命治河历观旧迹首修金口堰以石易土不
数月告成乃曰斯堰既修冈城堰亦不可已又以冈城
旧址河阔沙深艰于用力乃向西南八里许其地两岸
屹立根连河中坚石萦络比旧址隘三之一于此置堰
事半功倍随择癸巳九月望日兴事储材聚料百需咸
备明年春三月命工淘沙凿底石掌平底之上甃石七
级每级上缩八寸高十有一尺中置巨细石煮秫米为
卷六 第 6b 页 WYG0579-0565b.png
糜加灰以固之底广二十五尺而用石板甃二层广一
十七尺袤一千二百尺开甃口七各广十尺高十一尺
置水板启闭遇水涨启板听从故道西流水退闭板障
水南流以灌运河兹堰东置闸为二洞皆广九尺高十
一尺中为分水一旁为雁翅二亦用板启闭以候水消
涨涨则闭板以障黄潦消则启板以注清流洞上覆以
石石之两旁仍甃石高一十有八尺中实以土与地平
俾水不致南侵洸河免于沙淤观于此记建石堰则开
卷六 第 7a 页 WYG0579-0565c.png
甃口七置板启闭水退闭板障水南流以灌运河水涨
启板听从故道西流是水去而沙亦与之俱去自无河
底垫高水溢为害之患矣修石闸亦用板启闭水涨则
闭板以障黄潦消则启板以注清流自无沙淤运河岁
岁挑挖之患矣此古人制度之尽善可法而可传者也
何上书宋礼之改河犹未深察乎此也改河南旺分水
南北以济漕运此宋礼之功也不脩石闸相时启闭任
水南流以致运河沙淤岁岁挑挖遂贻山东无穷之害
卷六 第 7b 页 WYG0579-0565d.png
宋礼亦有不得辞其咎者矣然在改河之初不过数丈
水之入盐河也顺而赴南旺也逆且筑坝戴村而留坝
以备分泄止坎河口岁筑沙堰一遇水涨尽皆冲去故
水之趋海也多而至南旺也少山东运河两岸之州县
犹未为大害也迨其后河日刷宽其赴南旺也易而入
盐河也难万恭又垒石为滩潘季驯复筑石为坝岂二
公者独未闻马之贞之言乎抑未睹张克让冈城坝冈
城闸之制乎何至今日而沙填河底水溢为害遂使马
卷六 第 8a 页 WYG0579-0566a.png
公之言若左劵也夫汶河之水原由坎河口入盐河以
达于海是以海为壑者也自石坝既筑而于石坝之北
又高筑土坝遂使水不得归海而尽趋南旺夫以运河
一线之渠岂能容汶河泛涨之水漫决横溃洋溢民田
势所必至是水不以海为壑而直以山东运河两岸之
州县为壑也且不独以山东运河两岸之州县为壑而
并以直𨽻江南运河两岸之州县为壑也张纯守戴村
坝论略曰每遇水潦须决坎河口以杀之杀之不足则
卷六 第 8b 页 WYG0579-0566b.png
开滚水坝又不足则开减水诸闸或披之入海以分其
势或蓄之入湖以纳其流微则尽塞令馀波悉归于漕
是决坎河口之宜急在昔日而已然初不以既有滚水
坝而遂不开坎河口也乃今则不决坎河口矣且于坎
河口高筑土坝矣以故每逢水潦先淹汶上积水既高
一遇冲决骤水所经并淹东平且南而济宁鱼台钜野
嘉祥以及江南之徐州沛县等处北而东昌临清以及
直𨽻之清河故城等处皆所不免又何怪乎民生之受
卷六 第 9a 页 WYG0579-0566c.png
害无穷也夫昔日之守坝也守戴村坝则决坎河口此
古人之神明变化妙运于一心者也今之守坝也守戴
村坝而并守坎河口坝此后人之执泥悖谬胶固而不
通者也或曰坎河口石坝亦足泄水矣安在水之不归
于海也不知坎河口石坝仅百十丈耳以数百丈之汶
河而仅恃此百十丈之石坝以泄之且高出三尺而后
泄之其所泄亦有限耳安能杀汶河之势哉由此观之
是汶上钜野嘉祥济宁滋阳宁阳鱼台滕县峄县以及
卷六 第 9b 页 WYG0579-0566d.png
江南之沛县徐州邳州连年屡被水灾者一由于汶河
堤岸不修之故一由于戴村坝入运之汶河太宽也查
宁阳汶河南岸有石梁口最称险要一遇冲决先淹宁
阳次及汶上济宁滋阳又次及邹县鱼台滕县峄县而
后至江南之沛县徐州邳州是此十数州县之所以被
水者历来皆由于石梁口也至康熙四十一年二年为
害更烈而汶河南岸之冲决者又不止石梁一口也又
有桑家等口俱被冲决所以淹没之惨较往昔而倍甚
卷六 第 10a 页 WYG0579-0567a.png
去岁已饬行堵筑今年雨水稀少河水又无大涨幸未
冲决然而不可恃也昨亲往查看见堤甚单薄且系顶
冲而离堤数十丈内有高阜之处可以加筑越堤又见
石梁口上下堤岸残缺者甚多若于石梁口加筑越堤
再于桑家等口堵筑坚固又于沿河一带堤岸加帮高
厚不惟宁阳不受水灾而汶上滋阳济宁鱼台滕县峄
县及江南之沛县徐州邳州俱受宁阳之福矣夫堵筑
石梁等口加帮汶河堤岸非有浩大工程难以奏绩也
卷六 第 10b 页 WYG0579-0567b.png
用力甚少而成功甚多为费无几而造福无穷从事者
皆以因循误事迨至冲决即欲补救而已无及矣及今
若不早为堵筑坚固将来山水发时势必难免今宜将
石梁口加筑越堤桑家等口脩筑完固沿河一带堤岸
加帮高厚并严饬汶上县令其将汶河堤岸亦为加帮
高厚庶捍禦有资水不为害而宁阳汶上济宁滋阳等
十数州县之民得免淹没之患矣何言乎戴村坝入运
之汶河太宽也查南旺分水口往南例系三丈往北系
卷六 第 11a 页 WYG0579-0567c.png
七丈是合南北运河而总计之不过十丈宽耳而戴村
坝之汶河乃有数百丈宽以数百丈之汶河而尽注于
十丈宽运河之内欲其不冲决堤岸泛滥民田也得乎
所以一经泛滥而汶上先被其害次及钜野嘉祥济宁
鱼台滕县峄县渐至江南之沛县徐州邳州均受其害
矣查宋尚书既分水南旺筑坝戴村留坎河口不坝者
所以备分泄也故遇伏秋水大则决坎河口以杀之杀
之不足则开滚水诸坝又不足则开减水诸闸盖以运
卷六 第 11b 页 WYG0579-0567d.png
河之水止取足以济运而止馀水尽令由盐河下海所
以运河可保堤岸无冲决之虞民田免淹没之患此载
在全河备考昭然可查今则伏秋水涨不决坎河口分
杀水势且于坎河口高筑堤岸仅恃百丈之石坝以泄
之泄水能几何乎坎河口不能泄水势必尽趋于南旺
泛溢于运河冲决堤岸淹没民田先淹汶上次及钜野
嘉祥济宁鱼台等十数处又何怪乎诸州邑之水患不
息也不此之图而乃欲开忙生闸及冯家大坝夫欲开
卷六 第 12a 页 WYG0579-0568a.png
忙生闸及冯家滚水大坝者将欲使汶上竟不受淹乎
抑欲使钜野嘉祥济宁鱼台等十数州县同汶上一并
受淹乎若使汶上竟不受淹则开忙生闸冯家滚水大
坝诚属有益矣而必不能也若使钜野嘉祥济宁鱼台
十数州县同汶上一并受淹何不仁之甚也况以邻国
为壑古人所戒乎且冯家滚水大坝所以障蜀山湖之
水而非以泄蜀山湖之水也特水大有馀则泄之耳故
无论冯家滚水坝不当开即利运闸亦不当开也无论
卷六 第 12b 页 WYG0579-0568b.png
忙生闸不当开即十字河亦不当开也何也水宜泄于
北而不宜泄于南也南固未尝乏水也窃闻从前一遇
伏秋无论水之大小辄开利运闸十字河将水尽往南
放所以北河一带每遇天旱粮船即为浅阻而济宁鱼
台等处无论旱潦田沉水底数十年不能耕种余到任
后闻之骇然乃博览群书且往来相度形势始恍然悟
曰此皆由开利运闸十字河之故耳乃严饬河官不许
开利运闸十字河而又差人专守利运闸使水不得南
卷六 第 13a 页 WYG0579-0568c.png
行又差人守柳林闸板又尽启十里闸板放水北行且
开八闸月河以放微山湖及昭阳湖南阳湖之水所以
北河无浅阻之虞而济宁东南鱼台等处之田尽皆涸
出而不知者犹曰今年天旱故田地得以涸出独不思
济宁东南及鱼台等处田沉水底已经十数馀年矣岂
从前十数馀年来尽属雨潦之年乎何其不亮之甚也
夫欲开忙生闸及冯家滚水坝者不过欲泄汶上之水
以淹钜野嘉祥济宁鱼台等十数州县耳夫欲救汶上
卷六 第 13b 页 WYG0579-0568d.png
者当使汶上之不淹而不当使汶上先受其灾而并使
钜野嘉祥济宁鱼台等十数州县均受其害也夫与其
先淹汶上而钜野嘉祥济宁鱼台等十数州县均受其
害何如不淹汶上而钜野嘉祥济宁鱼台等十数州县
均不受害之为得乎然果何以能不淹汶上乎查汶河
之水当未有南旺漕河时原由坎河口入盐河下海者
也自宋尚书用白英之言筑戴村坝以遏汶水又往南
开支河一道引汶水以达南旺分流济运夫宋尚书开
卷六 第 14a 页 WYG0579-0569a.png
河之始不过数丈宽耳以数丈宽之河引水以达南旺
汶上又何由得淹乎汶上不淹而钜野嘉祥济宁鱼台
十数州县又何由而得淹乎自数百年以来此河日刷
日宽逮至今日不啻数百丈矣以汶水全河之势而尽
趋南旺此运河之所以受害而民田之所以被淹也善
哉潘印川之言曰治河者无一劳永逸之法止有补偏
救弊之法则于今日而施补救之术惟有仿冈城闸坝
之制建石闸石坝乃为万全但工程浩大一时难成其
卷六 第 14b 页 WYG0579-0569b.png
次莫若先于戴村汶河两岸筑土坝用埽裹头中留二
十丈口门引汶河达南旺济运馀水俱由盐河下海俟
石闸脩完将此二十丈亦行堵闭如是则蜀山南旺二
湖不得盈溢忙生闸冯家坝俱不必开不惟汶上不被
水灾而钜野嘉祥济宁鱼台等十数州县均不受害矣
或曰留二十丈口门达南旺济运馀水俱由盐河下海
东平州独不虑淹没乎予曰东平州原有盐河两岸堤
工故民不受水患奈年深日久倾圮剥削殆尽而盐河
卷六 第 15a 页 WYG0579-0569c.png
之底沙淤日高所以迩年以来屡被水灾职是故也今
惟将两岸堤工加帮高厚则水有所束自不至泛溢民
田矣或曰加筑堤岸东平州可以不淹矣独是使水俱
由盐河下海仅留二十丈口门达南旺济运则东昌一
带运河不虞水小乎予曰不然有张秋枣林河沙河在
昔宋尚书既分水南旺又虑北河水小乃于张秋西南
开㲼河一道上达汴梁于金龙口建坝分黄河之水达
于张秋以济北运宣德五年十月平江伯陈瑄言自临
卷六 第 15b 页 WYG0579-0569d.png
清至安山漕河夏水浅舟涩张秋西南原有㲼河通汴
旧常遣官修治遇水小时于金龙口堰水入河下注临
清以便漕运比年缺官遂失水次漕运实难乞仍其旧
从之至十年九月廷臣会议漕运事宜言沙湾张秋运
河旧引黄河支流今岁久沙聚河水壅塞而运河几绝
宜加疏凿从之正统元年漕臣会议复言金龙口水接
张秋是引水通运之处宜令工部委官一员巡视提督
遇有淤塞会同河南三司鸠工疏浚之上命允行其遴
卷六 第 16a 页 WYG0579-0570a.png
选公廉干济之人以往毋使因而扰民违者罪不宥凡
此者是止知为漕运之利而未尝计及其害也岂知利
方得而害已随之乎自是之后黄河屡决而张秋之害
乃不可胜言矣至十三年七月河决荥阳从开封北经
漕濮张秋溃沙湾之东堤决大洪口诸水从之以达于
海事闻上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和往理其事四年正月
河复决沙湾新缺口之南二月赵荣言黄河之趋运河
势甚峻急而沙湾抵张秋旧岸低薄故此方筑完彼复
卷六 第 16b 页 WYG0579-0570b.png
决溢不为长计恐其患终不息也臣等议请于新决之
处用石置减水坝以杀其势使东入盐河则运河之水
可蓄然后高厚其堤岸填实其缺口庶无后患从之仍
命原厂给铁牛十八铁牌十二与之五年十一月有贞
言沙湾治河三策一置造水门臣闻水之性可使之通
流不可使堙塞者禹凿龙门辟伊阙无非为疏𨗳计故
汉武之堙瓠子终勿成功汉明之疏汴渠逾年著绩此
其明验也世之言治水者虽多然于沙湾独乐浪王景
卷六 第 17a 页 WYG0579-0570c.png
所述制水门之法可取盖沙湾地土皆沙易致塌决故
作坝作闸皆非善计臣请依景法为之而加损益于其
间置门于水而实其底令水常五尺为准水小则可拘
之以济运水大则疏之使趋于海如是则有通流之利
无堙塞之患矣一开分水河凡水势大者宜分小者宜
合分以去其害合以取其利今黄河之势大故恒冲决
运河之势小故恒乾浅必分黄河合运河则可去其害
而取其利请相黄河地形水势于可分之处开成广济
卷六 第 17b 页 WYG0579-0570d.png
河一道下穿濮阳博陵二泊及旧沙河二十馀里上连
东西影塘及小岭等地又数十馀里其内则有古大金
堤可依以为固其外则有八百里梁山泊可恃以为泄
至于新置二闸亦坚牢可以宣节之使黄水大不至泛
溢为害小亦不至乾浅以阻漕运一挑深运河臣惟水
行地中避高趋卑势不能遏故河道深则能蓄水浅则
勿能今运河永乐间尚书宋礼即会通河浚之其深三
丈但以流沙恒多淤塞后平江伯陈瑄为设浅铺又将
卷六 第 18a 页 WYG0579-0571a.png
军丁兼挑故常疏通久乃废弛而河沙益淤不已渐至
浅狭今之河底乃与昔之岸平其视盐河上下固相悬
绝上比黄河来处亦差丈馀下比卫河接处亦差数丈
所以取水则难走水则易诚宜浚之如旧弘治二年
河决封邱金龙口漫祥符下漕濮冲张秋运河命户
部侍郎白昂塞之五年七月河复决金龙口溃黄陵
冈东北入漕河遣工部左侍郎陈政兼佥都御史往
治之未几政卒升浙江右布政刘大夏为右副都御
卷六 第 18b 页 WYG0579-0571b.png
史往治决河七年二月河复决张秋从沙湾之下十里
溃东堤入海运河水涸尽入决口漕舟不通四月复遣
太监李兴平江伯陈锐协同大夏督治张秋决河十月
山东按察使司副使杨茂元奏张秋之役官多而责任
不专供亿甚钜乞取太监李兴总兵陈锐回京专任都
御史刘大夏以责其成功八年二月塞张秋决河功成
本朝顺治七年九月黄河决荆隆口荆隆口即金龙口
趋张秋城南马星海甜瓜口沙湾戴家庙迤西堤岸并
卷六 第 19a 页 WYG0579-0571c.png
决水由大清河入海张秋工部分司阎廷谟率捕河通
判方圣时督官夫脩治至次年辛卯渐有成绪九年壬
辰七月黄水又大溢力不能施工役暂停廷谟亦得代
去著决口行漕图说以贻后官十年癸巳黄水为灾其
杜塞之迹无文籍可考十一年河又决十一十二两年
杜塞之迹无文籍可考十三年荆隆决口塞成张秋决
口并塞是数十年来止以塞金龙口为事专避黄河之
害而开封至张秋一带之河遂废而不修日渐淤塞运
卷六 第 19b 页 WYG0579-0571d.png
河随失其利而曹州郓城钜野嘉祥濮州范县之水不
能入运遂泛滥而不可治泛滥于南则自曹州郓城定
陶曹县钜野嘉祥以至济宁鱼台滕县峄县及江南之
沛县徐州邳州均受其害泛滥于北则自濮州范县朝
城莘县阳谷寿张以及聊城东阿博平清平堂邑临清
夏津恩县及直𨽻之清丰南乐清河故城俱被其灾是
山东之水灾不除而并及于直𨽻江南者皆由于张秋
之沙河枣林河不行开浚故也旨哉黄承元之言曰其
卷六 第 20a 页 WYG0579-0572a.png
譬之身乎曹濮诸州邑其腹也张秋其尾闾也尾闾下
壅而欲腹无中满得乎先是司河者执拘挛重为运道
虑而不敢量为疏通诸州邑之患遂计画无复之矣愚
谓前此之决河为患耳自黄陵冈一筑则河害永绝而
运河之东又设有减水诸闸坝可恃节宣即使郓濮诸
水溢而东出由盐河入海岂遂有妨于运乎奈之何惩
噎而废食也余初承乏安平值大涝后镇西诸水不得
外泻率钟为污泽余为尽启沙湾诸堰听其常流诸邑
卷六 第 20b 页 WYG0579-0572b.png
沮洳得见土可艺即漕河亦稍资其灌输此已事之一
验矣黄承元之言如此总之前此诸公日以开金龙口
为议者欲堰黄水入漕济运是计及运河之利而未尝
计及于黄河之水之为害也后此诸公日以堵筑金龙
口为事者又止知避黄水之害而未尝计及运河之利
也况顺治十四年正月内总河杨芳兴奏销北河分司
所辖寿张县沙湾西岸湖口南北二段长二十二丈五
尺又湖边起至八里庙河边止挑过引河一道计长五
卷六 第 21a 页 WYG0579-0572c.png
百丈口阔三丈底阔二丈深一丈共奏销过银二千三
百九十六两五钱二分是在本朝未尝不疏浚也或曰
金龙口既经堵筑矣黄河之水已绝即使开沙河枣林
河安所得水济运乎予曰不然曹濮之间未尝无水也
查张秋西南诸邑水利其源自黑羊山澶渊等坡而入
濮者为魏河其源自澶滑青龙等坡而入濮之董家桥
者为洪河其源自曹州而入濮者为小流河三河合流
于濮之东南出杨二庄桥入范县竹口又东径张秋城
卷六 第 21b 页 WYG0579-0572d.png
南过道人桥入运又有源自曹濮范县回龙庙而来者
为清河亦名水保河有源自定陶径曹州新集而来者
为天鹅坡之水有源自郓城出五岔口而来者为廪邱
坡之水俱入西里河径黑虎庙杨家桥至沙湾小闸入
运河方张秋之未决也津流径通直抵运道及张秋屡
决高筑堤堰阨其下流而故渠亦往往湮废故曹州郓
城濮州范县遂苦水患而邻邑之受害者亦无穷焉今
惟将此二河开通不惟诸州邑之水患永除民生可苏
卷六 第 22a 页 WYG0579-0573a.png
而国家漕运亦赖以永济焉或曰开此二河固可除诸
邑之水患可济漕运之浅涩但一遇雨潦之年运河水
大而再以诸州邑之水汇聚于沙湾堤岸可保无虞乎
予曰有五空桥减水坝在但今坝底太高不能泄水宜
去面石二层或三层使遇水大则由此泄入盐河下海
堤岸自可保固不致疏失再将大感应庙东建减水坝
十丈宽以泄运河有馀之水则堤岸可保而民田亦免
淹没之患矣再将沙河之上源分一支由阳谷之官窑
卷六 第 22b 页 WYG0579-0573b.png
口入运再分一支由聊城之龙湾入运且将聊城之减
水闸四座俱行开通以泄运河有馀之水使入徒骇河
由漯河下海查徒骇河无所考据聊城县申称即七里
河之别名也再查七里河即古之漯河也孟子曰禹疏
九河瀹济漯而注之海即此是也由聊城而北博平县
境又有减水闸五座亦所以泄运河有馀之水也将此
闸亦行疏通则水之入海者顺而运河两岸自无泛溢
之虞矣是山东全河之利也最可异者聊城之徒骇河
卷六 第 23a 页 WYG0579-0573c.png
濮州范县之魏河洪河小流河皆有利于运道有益于
百姓急宜开浚者也而乃以为有碍运道无容开浚夫
张秋东昌一带之运河每苦于水小则开魏河洪河小
流河由沙河入运以济漕河之浅利运道乎碍运道乎
若一遇河水泛涨则开聊城之减水闸由徒骇河泄之
入海而堤岸可保民田不淹利运道乎碍运道乎至开
忙生闸牛头河有碍运道者也而乃以为当开夫忙生
闸永通闸为牛头河之上源而运河底高牛头河洼下
卷六 第 23b 页 WYG0579-0573d.png
忙生闸永通闸一开运河之水必至乾涸此固人人所
共知共见者也即曰蓄泄有时启闭由人独不思此二
闸废坏已(阙/)
卷六 第 24a 页 WYG0579-0574a.png
 
 
 
 
 
 
 
 
卷六 第 24b 页 WYG0579-0574b.png
 
 
 
 
 
  东平州盐河支河
盐河至东平州而支河甚多州之东南西俱有至州之
北梁灏桥合而为一今俱宜挑挖深通以备分泄则州
卷六 第 25a 页 WYG0579-0574c.png
城可保而田禾亦免淹没矣
  筑盐河堤岸
东平州屡被水灾数年以来民不聊生皆由于盐河不
修之故查盐河旧有堤岸祗因年深日久倾圮剥削殆
尽故每遇水长民田即致淹没今惟将两岸堤工加帮
高厚则水有所束直趋下海不致漫散而民田自无淹
没之患矣
  又
卷六 第 25b 页 WYG0579-0574d.png
汶河之水由东平州盐河下海故每逢水大则两岸皆
宜加筑堤岸以禦之则自无淹没之患
  应浚河道
㨿各府厅查覆境内应浚河道应令地主挑挖或令有
地之家助食而佃户出力至于无主之地则令地方官
捐夫挑浚必俟秋收之后始可举役等情今查东省年
岁颇收又值秋成之后正宜兴脩之期其牛头河一案
现奉
卷六 第 26a 页 WYG0579-0575a.png
俞旨疏浚在济宁州境者河道宽深无庸疏浚外惟鱼
台境内尚有稍淤之处略加疏浚之功则河通流无滞
其曹州之贾鲁河朝城县境内之旧渠河阳谷县之西
湖境聊城县之七里河博平县之湄河并减水闸清平
县之引河亦当亟宜挑浚者也又邹县泗河堤岸滋阳
济宁泗河府河堤岸宁阳汶上二邑汶河堤岸东平州
之盐河堤岸所当亟宜修筑者也以上应浚河道应筑
堤岸应饬各州县上𦂳浚筑务于十一月内完工庶水
卷六 第 26b 页 WYG0579-0575b.png
患永除而民困得苏矣
  聊城县七里河
聊城县境内有七里河一道凡遇漕河水涨以备泄水
之用相应挑浚深宽分泄水势流至博平归海
  阳谷县西湖境
此湖在城西离城八里地处洼下南接濮州范县朝城
寿张四州县之水俱入阳邑由孔家桥灌入西湖境内
尚有戴家故庄水渠一道因年远淤塞久成民间熟地
卷六 第 27a 页 WYG0579-0575c.png
以致积水难于下流淹没民田此应行挑浚开掘深通
使其水分泄于朱家河刘家口乌龙潭等处入莘县境
盛家河黄家河仍入阳邑莲花横鹅鸭坡统入聊城县
境龙洼归入运河俾水既可济运而民又免淹涝之患
诚千载不朽之盛事也
  清平县引河
魏家湾迤南大坝下旧有引河一道水势情形应行挑
浚有利民生运道
卷六 第 27b 页 WYG0579-0575d.png
  博平县减水闸
博平县有减水闸五座自南而北其北界河岸名逃户
口者为第五闸遇河水稍长则由此闸泄出以杀其势
再长则四三二闸渐次开泄由古漯河入海以保河岸
以护民田后因年久闸废出水之河亦淤塞不通每遇
河水涨发必至漫溢堤岸淹没民田所当急为修浚
  曹州贾鲁河
此河自桃园集入州境迤东九十八里折北而至阎什
卷六 第 28a 页 WYG0579-0576a.png
口出州境共长一百八十里州东南二方之水俱入此
河自元季为分泄黄河之别渠及塞黄陵冈决口河归
故道而贾鲁随成废河前经绅衿耆庶会议止将久淤
河心挑掘一沟自通堌集至黄家口共计三十二里便
可承受夏秋雨涨之水顺流而下不致淹没田禾按河
两旁地土有主者令其照河身自挑无主者官捐募夫
亦易为力其馀新挑河夭家河等处俱照此插工但通
堌等处与东明县壤地相连工小费省令彼处业户协
卷六 第 28b 页 WYG0579-0576b.png
力疏通而贾鲁河夭家河新挑河等处皆入濮州境内
应一体开浚归入张秋运河其清浪集与钜野县之龙
堌集田家桥相接亦应齐力开𨗳彼此无妨再按贾鲁
河形势曲折时盈时涸决其淤塞一往无阻即水达运
河并无有碍
 
 
 居济一得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