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弁言 第 1 页
弁 言
清高宗乾隆朝(一七三五~九五)历时六十年又四个月,这是清代统治台湾较长的一个朝代。
台湾前经康熙(一六八三~一七二二)、雍正(一七二三~三五)两朝,已有一种「扩张」趋势。但这所谓「扩张」,是指内地人民渡台移殖,逐渐在北部拓展、向内山推进;清政府祇是随人民的自然发展,设官置汛而已。严格言之,当时政府不特并无「扩张」意图,反作种种「局限」措施。直至乾隆这一朝,对于内地人民的渡台,犹时而限制、时而放宽。不过无论限制或放宽,所谓「偷渡」者始终络绎不绝(即放宽时期,由于官吏之给照迟延、验放留难,人民仍多采「偷渡」一途);这由「偷渡」事件与取缔律例之屡见不鲜,可以想见。同时,因内地渡台人数的增加,与各地先住民(所谓「番民」)的冲突自所不免;于是「番害」时有发生,「番界」屡经变更。这种继续「扩张」的趋势,在本书上自不难窥其梗概。
其次,在这六十年中,台湾发生了一个大动乱,那就是五十一年(一七八六)末的林爽文事变;经过年馀,始告结束。在此之前,三十三、四年(一七六八~六九)间先有黄教事变;在此之后,六十年(一七九五)初复有陈周全事变。其他较小的动乱,更
清高宗乾隆朝(一七三五~九五)历时六十年又四个月,这是清代统治台湾较长的一个朝代。
台湾前经康熙(一六八三~一七二二)、雍正(一七二三~三五)两朝,已有一种「扩张」趋势。但这所谓「扩张」,是指内地人民渡台移殖,逐渐在北部拓展、向内山推进;清政府祇是随人民的自然发展,设官置汛而已。严格言之,当时政府不特并无「扩张」意图,反作种种「局限」措施。直至乾隆这一朝,对于内地人民的渡台,犹时而限制、时而放宽。不过无论限制或放宽,所谓「偷渡」者始终络绎不绝(即放宽时期,由于官吏之给照迟延、验放留难,人民仍多采「偷渡」一途);这由「偷渡」事件与取缔律例之屡见不鲜,可以想见。同时,因内地渡台人数的增加,与各地先住民(所谓「番民」)的冲突自所不免;于是「番害」时有发生,「番界」屡经变更。这种继续「扩张」的趋势,在本书上自不难窥其梗概。
其次,在这六十年中,台湾发生了一个大动乱,那就是五十一年(一七八六)末的林爽文事变;经过年馀,始告结束。在此之前,三十三、四年(一七六八~六九)间先有黄教事变;在此之后,六十年(一七九五)初复有陈周全事变。其他较小的动乱,更
弁言 第 2 页
是层出不穷。林爽文事变,与天地会有关。馀如十八年(一七五三)先后发生的大浪泵刘和林、大肚社赵悻、凤山崎胡通及阿猴溪张凤喈等树旗陷害四案,内刘和林旗内有「统领八社番民以剪贪官」等字,张凤喈旗内有「李开化协同攻打厦门」字样;四十七年(一七八二)秋彰化漳、泉分类械斗,于黄再书信中发见有「彰化王爷、小刀会」之语。凡此,均显属有组织的政治性运动,与「反清」的革命不无关联。此外,乾隆晚期东南海上「洋盗」的抬头,并已孕育下后来嘉庆朝(一七九六~一八二0)台湾蔡牵事变的胚胎。这些动乱记载,佔著本书的极大篇幅,尤以林爽文事件为最。
再,诸如赋课的变革、仓贮粮运的改进以及禁止武职置产与设置屯丁等事项,均为这一朝的重要施设,值得注意。此外,附带选有有关南明史事以及三十八年(一七七三)以后禁燬遗书等一些记载,盖以「文丛」已另有南明史料的收罗,采备参證。(知非)
再,诸如赋课的变革、仓贮粮运的改进以及禁止武职置产与设置屯丁等事项,均为这一朝的重要施设,值得注意。此外,附带选有有关南明史事以及三十八年(一七七三)以后禁燬遗书等一些记载,盖以「文丛」已另有南明史料的收罗,采备参證。(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