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一 第 1a 页 WYG0457-084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儒学案卷五十一
馀姚 黄宗羲 撰
诸儒学案中五
文裕黄泰泉先生佐
黄佐字才伯号泰泉广之香山人正德庚辰进士改庶
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弃官归养久之起右
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卒赠礼部
明儒学案卷五十一
馀姚 黄宗羲 撰
诸儒学案中五
文裕黄泰泉先生佐
黄佐字才伯号泰泉广之香山人正德庚辰进士改庶
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弃官归养久之起右
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卒赠礼部
卷五十一 第 1b 页 WYG0457-0849d.png
右侍郎谥文裕先生以博约为宗旨博学于文知其根
而溉之者也约之以礼归其根则千枝万叶受泽而结
实者也博而反约于心则视听言动之中礼喜怒哀乐
之中节彝伦经权之中道一以贯之而无遗矣盖先生
得力于读书典礼乐律词章无不该通故即以此为教
是时阳明塞源拔本论方欲尽洗闻见之陋归并源头
一路宜乎其不能相合也然阳明亦何尝教人不读书
第先立乎其大则一切闻见之知皆德性之知也先生
而溉之者也约之以礼归其根则千枝万叶受泽而结
实者也博而反约于心则视听言动之中礼喜怒哀乐
之中节彝伦经权之中道一以贯之而无遗矣盖先生
得力于读书典礼乐律词章无不该通故即以此为教
是时阳明塞源拔本论方欲尽洗闻见之陋归并源头
一路宜乎其不能相合也然阳明亦何尝教人不读书
第先立乎其大则一切闻见之知皆德性之知也先生
卷五十一 第 2a 页 WYG0457-0850a.png
尚拘牵于旧论耳(羲/)幼时喜博览每举杨用修集韩孟郁
(上桂/)谓余曰吾乡黄才伯博物君子也子何不读其集
乎今为泰泉学案念亡友之言为之潸然
论学书德性之知本无不能也然夫子之教必致知而
力行守约而施博于达道达德一则曰未能一焉二则
曰我无能焉未尝言知而废能也程子曰良能良知皆
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又曰圣人本天释氏本心
盖大学言致知系于人之问学者也孟子言良知必兼
(上桂/)谓余曰吾乡黄才伯博物君子也子何不读其集
乎今为泰泉学案念亡友之言为之潸然
论学书德性之知本无不能也然夫子之教必致知而
力行守约而施博于达道达德一则曰未能一焉二则
曰我无能焉未尝言知而废能也程子曰良能良知皆
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又曰圣人本天释氏本心
盖大学言致知系于人之问学者也孟子言良知必兼
卷五十一 第 2b 页 WYG0457-0850b.png
良能本于天命之德性者也惟宋吕希哲氏独以致知
为致良知而废良能则是释氏以心之觉悟为性矣圆
觉经以事理为二障必除而空之则理不具于心心不
见于事惟神识光明而已反身而诚似不如是(复林见/素书)
昨承教中和之说谓阳明传习录云不可谓未发之
中常人俱有之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今人用
未能有发而皆中节之和则知其体亦未能得未发之
中执事谓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其性无有不善若无未
为致良知而废良能则是释氏以心之觉悟为性矣圆
觉经以事理为二障必除而空之则理不具于心心不
见于事惟神识光明而已反身而诚似不如是(复林见/素书)
昨承教中和之说谓阳明传习录云不可谓未发之
中常人俱有之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今人用
未能有发而皆中节之和则知其体亦未能得未发之
中执事谓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其性无有不善若无未
卷五十一 第 3a 页 WYG0457-0850c.png
发之中则人皆可为尧舜岂谬语哉盖阳明之学本于
心之知觉实由佛氏其曰只是一念良知彻首彻尾无
始无终即是前念不灭后念不生此乃金刚经不生不
灭入涅槃觉安知所谓中和也又曰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氏曾有是言未为非也又曰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
来面目即吾所谓良知又曰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
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此又
畔孟子性善之说矣既曰无善安得又曰是谓至善是
心之知觉实由佛氏其曰只是一念良知彻首彻尾无
始无终即是前念不灭后念不生此乃金刚经不生不
灭入涅槃觉安知所谓中和也又曰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氏曾有是言未为非也又曰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
来面目即吾所谓良知又曰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
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此又
畔孟子性善之说矣既曰无善安得又曰是谓至善是
卷五十一 第 3b 页 WYG0457-0850d.png
自相矛盾也又曰吾自幼笃志二氏自谓既有所得谓
儒者为不足学其后居夷三载见得圣人之学若是其
简易广大始自悔悟错用三十年气力大抵二氏之学
其妙与圣人只有毫釐之间执事谓其与佛老汩没俱
化未尝悔悟但借良知以文饰之耳诚然诚然生谓中
庸者作圣之枢要而精一执事之疏义也明乎此则佛
老之说祗觉其高虚而无实避去不暇又何汩没之有
哉夫尧舜始言中孔子始言中庸之为德中不啻足矣
儒者为不足学其后居夷三载见得圣人之学若是其
简易广大始自悔悟错用三十年气力大抵二氏之学
其妙与圣人只有毫釐之间执事谓其与佛老汩没俱
化未尝悔悟但借良知以文饰之耳诚然诚然生谓中
庸者作圣之枢要而精一执事之疏义也明乎此则佛
老之说祗觉其高虚而无实避去不暇又何汩没之有
哉夫尧舜始言中孔子始言中庸之为德中不啻足矣
卷五十一 第 4a 页 WYG0457-0851a.png
而言庸何也盖虑人以中难知难行而不知人皆可以
为尧舜故又以庸言之盖谓无过不及之中乃平常应
用之理降衷秉彝人人所同也故子思述孔子之意以
为此篇凡言及品节限制而操存于内者皆以坊人心
之危也言及天地民物皆以廓道心之微也然道心之
发恒与人心相参则察之不容以不精守之不容以不
一必精而至一则中可用于民推之天下国家而天地
位万物育矣其用功以致中和也俗儒皆以戒惧为静
为尧舜故又以庸言之盖谓无过不及之中乃平常应
用之理降衷秉彝人人所同也故子思述孔子之意以
为此篇凡言及品节限制而操存于内者皆以坊人心
之危也言及天地民物皆以廓道心之微也然道心之
发恒与人心相参则察之不容以不精守之不容以不
一必精而至一则中可用于民推之天下国家而天地
位万物育矣其用功以致中和也俗儒皆以戒惧为静
卷五十一 第 4b 页 WYG0457-0851b.png
而存养慎独为动而省察然章句或问惟言存养省察
未尝分言动静也生愚以为此乃默识天性而操存涵
养之为学以此训人以此修道立教无非中庸之为德
合内外之道即易所谓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性既存于心心自见于事圣神功化之极自有不疾而
速不行而至者矣昨谈及此犹未之详也试更详一得
之愚可乎盖首章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与末章不动而
敬不言而信正是相应圣学相传洪范五事孔门四勿
未尝分言动静也生愚以为此乃默识天性而操存涵
养之为学以此训人以此修道立教无非中庸之为德
合内外之道即易所谓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性既存于心心自见于事圣神功化之极自有不疾而
速不行而至者矣昨谈及此犹未之详也试更详一得
之愚可乎盖首章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与末章不动而
敬不言而信正是相应圣学相传洪范五事孔门四勿
卷五十一 第 5a 页 WYG0457-0851c.png
皆从此用功虽稠人广坐之中从事于此惟恐少怠记
所云哀乐相生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
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岂待感物而动哉故又曰人生而
静天之性也默识天性之中庶乎情发而皆中节由此
推极则中和致矣若待静时存养则无有所谓不时不
闻不动不言之时矣尝当中夜不接物时验之目睹隙
光耳闻更漏或拥衣而动呼童而言未有无思无虑如
槁木者故曰才思即是已发惟内视返观则性如皎日
所云哀乐相生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
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岂待感物而动哉故又曰人生而
静天之性也默识天性之中庶乎情发而皆中节由此
推极则中和致矣若待静时存养则无有所谓不时不
闻不动不言之时矣尝当中夜不接物时验之目睹隙
光耳闻更漏或拥衣而动呼童而言未有无思无虑如
槁木者故曰才思即是已发惟内视返观则性如皎日
卷五十一 第 5b 页 WYG0457-0851d.png
有过即知是谓明德好恶本无一偏岂非未发之中乎
若对客应酬亦然一有偏处即静以待之则喜怒哀乐
之发无不中节而和自中出矣涵养日久便是默而成
之笃恭而天下平不独成已而已若哓哓讲学各执一
端则自相乖戾去中和远矣(与徐养/斋书) 笺诂者圣经之
翼也诸子者微言之遗也史牒者来今之准也杂文者
蕴积之叶也世之谈道者每谓心苟能明何必读书吾
夫子既斥仲由之佞矣又谓皋夔稷契何书可读然则
若对客应酬亦然一有偏处即静以待之则喜怒哀乐
之发无不中节而和自中出矣涵养日久便是默而成
之笃恭而天下平不独成已而已若哓哓讲学各执一
端则自相乖戾去中和远矣(与徐养/斋书) 笺诂者圣经之
翼也诸子者微言之遗也史牒者来今之准也杂文者
蕴积之叶也世之谈道者每谓心苟能明何必读书吾
夫子既斥仲由之佞矣又谓皋夔稷契何书可读然则
卷五十一 第 6a 页 WYG0457-0852a.png
三坟五典之书传自上古者胡为诵法于删述之前耶
十三经注疏中多有可取者如郑氏释道不可离曰道
犹道路也出入动作由之离之恶乎从也其言似粗而
实切苟谓真儒不是康成而颛求明心见性则又入禅
矣荀扬虽大醇小疵而不敢拟经其言亦有所见近世
乃有取于文中子以为圣人复起不能易也谓之何哉
执事曰二程谓老氏之言无可辟者惟释氏之说衍蔓
迷溺至深故宋儒多取道家言如周茂叔自无而有自
十三经注疏中多有可取者如郑氏释道不可离曰道
犹道路也出入动作由之离之恶乎从也其言似粗而
实切苟谓真儒不是康成而颛求明心见性则又入禅
矣荀扬虽大醇小疵而不敢拟经其言亦有所见近世
乃有取于文中子以为圣人复起不能易也谓之何哉
执事曰二程谓老氏之言无可辟者惟释氏之说衍蔓
迷溺至深故宋儒多取道家言如周茂叔自无而有自
卷五十一 第 6b 页 WYG0457-0852b.png
有归无乃李荃之阴符也张子厚清虚一大乃庄周之
太虚也朱子之调息箴乃老𣆀之玄牝也矧又注参同
契阴符经盛传于世邪盖去圣日远而内圣外王之学
老庄颇合吾儒遂至此尔近日金刚圆觉及六祖坛谈经
为讲道学者所宗阳儒阴释自谓易简不涉支离如降
伏其心见自本性有大定力者谓之金刚统众德而大
备烁群昏而独照者谓之圆觉不思善不思恶时识自
本心见自本性则又坛经兼定力独照之蕴者也佐尝
太虚也朱子之调息箴乃老𣆀之玄牝也矧又注参同
契阴符经盛传于世邪盖去圣日远而内圣外王之学
老庄颇合吾儒遂至此尔近日金刚圆觉及六祖坛谈经
为讲道学者所宗阳儒阴释自谓易简不涉支离如降
伏其心见自本性有大定力者谓之金刚统众德而大
备烁群昏而独照者谓之圆觉不思善不思恶时识自
本心见自本性则又坛经兼定力独照之蕴者也佐尝
卷五十一 第 7a 页 WYG0457-0852c.png
取圆觉经观之其圆摄所归循性差别有三种焉一曰
奢摩他谓寂静轻安于中显现如镜中像二曰三摩钵
提谓除去根尘幻化渐次增进如土长苗三曰禅那谓
妙觉随顺寂灭不起浮想此三种静观随学一事故有
单修齐修前修后修之等有二十五轮是其支离反不
如老氏之简易矣(与崔垣/野书) 所示卓小仙事乃生所欲
闻者大抵人者鬼神之会也人道盛则鬼道衰亦理也
辩论之详可以正人心息邪说矣向者项瓯东来言曾
奢摩他谓寂静轻安于中显现如镜中像二曰三摩钵
提谓除去根尘幻化渐次增进如土长苗三曰禅那谓
妙觉随顺寂灭不起浮想此三种静观随学一事故有
单修齐修前修后修之等有二十五轮是其支离反不
如老氏之简易矣(与崔垣/野书) 所示卓小仙事乃生所欲
闻者大抵人者鬼神之会也人道盛则鬼道衰亦理也
辩论之详可以正人心息邪说矣向者项瓯东来言曾
卷五十一 第 7b 页 WYG0457-0852d.png
会小仙述其形猊之详与其作诗报人祸福窃疑其为
物鬼耳暂时为人忽又化去如贵郡九鲤湖何仙亦其
比也人心趋向务为崇饰则建祠祀之遂传于世如葛
洪神仙传祖刘向列仙传而附益之久则人不复信如
九鲤湖祈梦所得吉凶多不可明者但人臆度或有偶
合者周翠渠公昔守广德观所纪祠山其谬妄亦可见
矣周公作金縢自谓多材多艺能事鬼神盖阴阳二气
屈伸往来于天地之间无非鬼神也而周公所谓鬼神
物鬼耳暂时为人忽又化去如贵郡九鲤湖何仙亦其
比也人心趋向务为崇饰则建祠祀之遂传于世如葛
洪神仙传祖刘向列仙传而附益之久则人不复信如
九鲤湖祈梦所得吉凶多不可明者但人臆度或有偶
合者周翠渠公昔守广德观所纪祠山其谬妄亦可见
矣周公作金縢自谓多材多艺能事鬼神盖阴阳二气
屈伸往来于天地之间无非鬼神也而周公所谓鬼神
卷五十一 第 8a 页 WYG0457-0853a.png
即指三王以魂魄言诗曰三后在天又曰文王在上盖
没为明神上与天合非但为人鬼而已也易彖传文言
亦同此义而丰彖尤明白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
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盈虚消息乃
造化之迹而鬼神则人之魂魄也合大传祭义而观之
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
之盛也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而神合精气为物既
没犹如生时若魄虽降而游魂不散则为变矣变则滞
没为明神上与天合非但为人鬼而已也易彖传文言
亦同此义而丰彖尤明白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
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盈虚消息乃
造化之迹而鬼神则人之魂魄也合大传祭义而观之
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
之盛也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而神合精气为物既
没犹如生时若魄虽降而游魂不散则为变矣变则滞
卷五十一 第 8b 页 WYG0457-0853b.png
而不化出为妖怪如伯有为厉是已故子产曰人生始
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
爽至于神明夫匹夫匹妇强死与殇者魂魄犹能凭依
人以为淫厉况伯有乎僧道之为仙佛魄降魂游亦犹
是也周公制礼大宗伯既兴神鬼示之礼矣末又曰凡
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辨其名物以
冬日至致地示物鬼辰者日月星斗各至于辰躔次而
毕见也犹者图像也居者坐位也报天主日及四望其
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
爽至于神明夫匹夫匹妇强死与殇者魂魄犹能凭依
人以为淫厉况伯有乎僧道之为仙佛魄降魂游亦犹
是也周公制礼大宗伯既兴神鬼示之礼矣末又曰凡
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辨其名物以
冬日至致地示物鬼辰者日月星斗各至于辰躔次而
毕见也犹者图像也居者坐位也报天主日及四望其
卷五十一 第 9a 页 WYG0457-0853c.png
气常伸故谓之天神而位于上礼月及四渎山川显以
示人其气二而小故谓之地示而位于下享五帝祖祢
在阴阳之间故谓之人鬼名物则礼乐之器也天神人
鬼以冬日至致之应阳气也人鬼魂气归天昭明于上
与天神为𩔖地示物鬼以夏日至致之应阴气也物鬼
则百物之精如山材川泽诸示在幽阴者是也岂非大
合乐分而序之以降天神出地示格人鬼为成者与乐
记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
示人其气二而小故谓之地示而位于下享五帝祖祢
在阴阳之间故谓之人鬼名物则礼乐之器也天神人
鬼以冬日至致之应阳气也人鬼魂气归天昭明于上
与天神为𩔖地示物鬼以夏日至致之应阴气也物鬼
则百物之精如山材川泽诸示在幽阴者是也岂非大
合乐分而序之以降天神出地示格人鬼为成者与乐
记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
卷五十一 第 9b 页 WYG0457-0853d.png
失节故祀天祭地者此也小仙殆亦百物之精使贵邑
人或祠之则与何仙𩔖矣老聃得长生久视之道百有
馀岁朱子谓庄周明言老聃死则人鬼尔道家列为三
清位于昊天上帝之上何哉据程子谓道家之说无可
辟者以文王于昭于天例之虽位于天神地示之中可
也生愚素不喜佛书如姚秦时五方十六国称帝称王
迭兴迭灭梵僧鸠摩罗什从而附会之其所译法华经
谓佛说法时来听受者菩萨八万人天子七万二千人
人或祠之则与何仙𩔖矣老聃得长生久视之道百有
馀岁朱子谓庄周明言老聃死则人鬼尔道家列为三
清位于昊天上帝之上何哉据程子谓道家之说无可
辟者以文王于昭于天例之虽位于天神地示之中可
也生愚素不喜佛书如姚秦时五方十六国称帝称王
迭兴迭灭梵僧鸠摩罗什从而附会之其所译法华经
谓佛说法时来听受者菩萨八万人天子七万二千人
卷五十一 第 10a 页 WYG0457-0854a.png
其馀天王鬼神之𩔖不可胜纪又文殊师利于海中宣
说是经娑竭龙女忽现于前礼敬献一宝珠受之即变
成男子又观世音普门品复有十数变现此则妄为夸
大无从而犹其居又与道家异矣迩来学术分裂立门
户尊德性者厌弃圣经而喜诵佛书如曰佛氏之学亦
有同于吾儒而不害其为异者又曰心随法华转非是
转法华谓之何哉谓之何哉生今与后进讲学只博约
二语而已读书以明之闻见之知研究此理博文也反
说是经娑竭龙女忽现于前礼敬献一宝珠受之即变
成男子又观世音普门品复有十数变现此则妄为夸
大无从而犹其居又与道家异矣迩来学术分裂立门
户尊德性者厌弃圣经而喜诵佛书如曰佛氏之学亦
有同于吾儒而不害其为异者又曰心随法华转非是
转法华谓之何哉谓之何哉生今与后进讲学只博约
二语而已读书以明之闻见之知研究此理博文也反
卷五十一 第 10b 页 WYG0457-0854b.png
身以诚之德性之知惇庸此理约礼也自愧浅薄未见
有谨信者尔不能谈禅以应变现奈何奈何(与郑抑/斋书)
罗整庵云气本一也而一动一静一往一来一阖一辟
一升一降循环无已积微而著由著复微为四时之温
凉寒暑为万物之生长收藏为斯民之日用彝伦为人
事之成败得失千条万绪纷纭胶轕而卒不可乱有莫
知其所以然而然是即所谓理也初非别有一物依于
气而立附于气以行也人物之生受气之初其理惟一
有谨信者尔不能谈禅以应变现奈何奈何(与郑抑/斋书)
罗整庵云气本一也而一动一静一往一来一阖一辟
一升一降循环无已积微而著由著复微为四时之温
凉寒暑为万物之生长收藏为斯民之日用彝伦为人
事之成败得失千条万绪纷纭胶轕而卒不可乱有莫
知其所以然而然是即所谓理也初非别有一物依于
气而立附于气以行也人物之生受气之初其理惟一
卷五十一 第 11a 页 WYG0457-0854c.png
成形之后其分则殊因思孔子系易言性与天道有统
言天命率性之理如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朱子释之曰
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尝曰天下未有无理
之气亦无无气之理又曰人之所以为人其理则天地
之理其气则天地之气理无迹不可见故于气观之既
以为一矣又曰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理有理便有气
流行发育万物此言理在气先也注中庸则曰天以阴
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则理又在气
言天命率性之理如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朱子释之曰
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尝曰天下未有无理
之气亦无无气之理又曰人之所以为人其理则天地
之理其气则天地之气理无迹不可见故于气观之既
以为一矣又曰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理有理便有气
流行发育万物此言理在气先也注中庸则曰天以阴
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则理又在气
卷五十一 第 11b 页 WYG0457-0854d.png
后矣是判理气而为二乃未定之论也然道之大原出
于天既曰天积气也又曰天者理而已矣理气判而为
二岂天兼之与抑理气各有一天与易言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土在其中则为五行自此化生万物飞潜
动植皆人以文字名之尔是则理由羲画始也而文字
生焉岂有理在天地之先而乘气以行如人乘马者哉
由此辨之气之有条不可紊者谓之理理之全体不可
离者谓之道天生人物灵蠢不同实有主宰之者惟得
于天既曰天积气也又曰天者理而已矣理气判而为
二岂天兼之与抑理气各有一天与易言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土在其中则为五行自此化生万物飞潜
动植皆人以文字名之尔是则理由羲画始也而文字
生焉岂有理在天地之先而乘气以行如人乘马者哉
由此辨之气之有条不可紊者谓之理理之全体不可
离者谓之道天生人物灵蠢不同实有主宰之者惟得
卷五十一 第 12a 页 WYG0457-0855a.png
天命之正而能存存无息则可以配命同天故诗书言
天又言帝如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敕敬而正之也无
一时无一事而不敬慎以存养省察者即中庸所云也
如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不言天而言帝
者有主宰于其间使灵而为人者其性异于蠢物与牛
犬之性不同即孟子所言也说者谓心中之气寓理而
灵故曰心神然太虚中亦有气灵如人心者则曰天神
故紫微有星谓之帝人能学问涵养充实其德而有光
天又言帝如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敕敬而正之也无
一时无一事而不敬慎以存养省察者即中庸所云也
如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不言天而言帝
者有主宰于其间使灵而为人者其性异于蠢物与牛
犬之性不同即孟子所言也说者谓心中之气寓理而
灵故曰心神然太虚中亦有气灵如人心者则曰天神
故紫微有星谓之帝人能学问涵养充实其德而有光
卷五十一 第 12b 页 WYG0457-0855b.png
辉即天也已上下通彻无有间隔是故以性情谓之乾
以妙用谓之神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苟弃天
焉天亦弃人矣书曰非天不中惟人在命此之谓也乃
若形而上者谓之道则以爻象所形而言世儒一概论
之误矣(与林北泉/士元书) 试共分源论之孔子翼易言心性
天道有自卦爻取象言者亦有自天人统言者如习坎
有孚维心亨此所谓心乃刚中之象也圣人以此洗心
退藏于密此所谓心乃圣人之心也乾之利贞曰性情
以妙用谓之神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苟弃天
焉天亦弃人矣书曰非天不中惟人在命此之谓也乃
若形而上者谓之道则以爻象所形而言世儒一概论
之误矣(与林北泉/士元书) 试共分源论之孔子翼易言心性
天道有自卦爻取象言者亦有自天人统言者如习坎
有孚维心亨此所谓心乃刚中之象也圣人以此洗心
退藏于密此所谓心乃圣人之心也乾之利贞曰性情
卷五十一 第 13a 页 WYG0457-0855c.png
复之见天地之心皆象焉耳矣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
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统言天人之理所谓阴阳乃二气
流行于天地之间者何与于取象哉其曰形而上者谓
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与器对此则论卦爻阴阳而
立是名也后儒概以统言者混论之则误矣程子曰惟
此语截得上下分明亦是象言也盖道非无形也无形
则与器离而不合岂非窈冥昏默之说乎夫卦爻阴阳
之见于奇偶犹有生之𩔖肖形于天地者也凡物象可
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统言天人之理所谓阴阳乃二气
流行于天地之间者何与于取象哉其曰形而上者谓
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与器对此则论卦爻阴阳而
立是名也后儒概以统言者混论之则误矣程子曰惟
此语截得上下分明亦是象言也盖道非无形也无形
则与器离而不合岂非窈冥昏默之说乎夫卦爻阴阳
之见于奇偶犹有生之𩔖肖形于天地者也凡物象可
卷五十一 第 13b 页 WYG0457-0855d.png
见者皆谓之形然形非道也自形以上即谓之道矣盖
其一阴一阳动而无动静而无静不离乎形而亦不杂
乎形者也道非器也自形以下即谓之器矣盖其囿于
阴阳静而无动动而无静所象之物成形而滞于形者
矣不分道器则混精粗于一矣不知上下则岐有无而
二之矣故曰道亦器器亦道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今分
源体要中发明偶亦相合(与王分源/任用书) 生惟安于命而
无欲速盖成周以诗书造士以三物宾兴自一年离经
其一阴一阳动而无动静而无静不离乎形而亦不杂
乎形者也道非器也自形以下即谓之器矣盖其囿于
阴阳静而无动动而无静所象之物成形而滞于形者
矣不分道器则混精粗于一矣不知上下则岐有无而
二之矣故曰道亦器器亦道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今分
源体要中发明偶亦相合(与王分源/任用书) 生惟安于命而
无欲速盖成周以诗书造士以三物宾兴自一年离经
卷五十一 第 14a 页 WYG0457-0856a.png
辨志迨九年大成而犹待强乃仕若此其久者何也欲
其多识而贯之以一博文而约之以礼畜德以润身而
后能从政以泽民故也三物者其明明德于天下本始
于格致者乎六德之先知仁也六行之先孝友也六艺
之先礼乐也知本也其本治而末从之矣是虽成而上
下然理一分殊非圣言末由渐悟盍观于植乎溉其根
者博也归其根者约也千茎万穗自根而出食其实散
其赢器其□翳缗其丝麻日滋岁懋用足而施普矣不
其多识而贯之以一博文而约之以礼畜德以润身而
后能从政以泽民故也三物者其明明德于天下本始
于格致者乎六德之先知仁也六行之先孝友也六艺
之先礼乐也知本也其本治而末从之矣是虽成而上
下然理一分殊非圣言末由渐悟盍观于植乎溉其根
者博也归其根者约也千茎万穗自根而出食其实散
其赢器其□翳缗其丝麻日滋岁懋用足而施普矣不
卷五十一 第 14b 页 WYG0457-0856b.png
殖则将落而奚普之能施此生之所以安于命而无欲
速者也(与张蒙/溪书) 孔子之教人博约而已矣博文而约
之以礼即多学而贯之以一者也昔尝谈及寻乐朱子
曰不用思量颜子惟是博文约礼后见理分明日用纯
熟不为欲挠自尔快乐以佐观之论语言博约者凡三
见盖从事经书质问师友反身而诚服膺勿失则此乐
得诸心矣乐善不倦绝无私欲天爵在我不为人爵所
困役天地万物与吾同体更无窒碍随时随处无入而
速者也(与张蒙/溪书) 孔子之教人博约而已矣博文而约
之以礼即多学而贯之以一者也昔尝谈及寻乐朱子
曰不用思量颜子惟是博文约礼后见理分明日用纯
熟不为欲挠自尔快乐以佐观之论语言博约者凡三
见盖从事经书质问师友反身而诚服膺勿失则此乐
得诸心矣乐善不倦绝无私欲天爵在我不为人爵所
困役天地万物与吾同体更无窒碍随时随处无入而
卷五十一 第 15a 页 WYG0457-0856c.png
不自得然则寓形宇宙之内更有何乐可以代此哉庄
诵执事馀冬序录终篇启发滋多与向日京邸共谈时
乐无以异然则执事殆真得孔颜之乐者哉夫庖羲始
造书契治官察民坟典兴焉皋夔稷契既读其书矣是
即博文也得之于心则天之叙秩我者我得而惇庸之
同寅协恭和衷如皋陶所云者而能有行焉是即约礼
也今之道学未尝读书而索之空寂杳冥无由贯彻物
理而徒曰致和则物既弗格矣无由反身而诚则乐处
诵执事馀冬序录终篇启发滋多与向日京邸共谈时
乐无以异然则执事殆真得孔颜之乐者哉夫庖羲始
造书契治官察民坟典兴焉皋夔稷契既读其书矣是
即博文也得之于心则天之叙秩我者我得而惇庸之
同寅协恭和衷如皋陶所云者而能有行焉是即约礼
也今之道学未尝读书而索之空寂杳冥无由贯彻物
理而徒曰致和则物既弗格矣无由反身而诚则乐处
卷五十一 第 15b 页 WYG0457-0856d.png
于何而得哉善乎执事之论学也其曰孔子后斯道至
宋儒复明而濂溪实唱之先生令彬时郡守李初平闻
先生论学欲读书先生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初
平听先生语二年卒有得此可见学必读书然后为学
问必听受师友然后为问驾言浮谈但曰学苟知本则
六经皆我注脚则自索之觉悟正执事所谓野狐禅耳
吕希哲解大学曰致知致良知也物格则知自至尧舜
与人同者忽然自见又作诗癖元凯而俳相如以庄周
宋儒复明而濂溪实唱之先生令彬时郡守李初平闻
先生论学欲读书先生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初
平听先生语二年卒有得此可见学必读书然后为学
问必听受师友然后为问驾言浮谈但曰学苟知本则
六经皆我注脚则自索之觉悟正执事所谓野狐禅耳
吕希哲解大学曰致知致良知也物格则知自至尧舜
与人同者忽然自见又作诗癖元凯而俳相如以庄周
卷五十一 第 16a 页 WYG0457-0857a.png
所言颜子心斋为至嗟乎庄周不读孔子鲁论之书又
安知心斋由于博而后得于约邪谢显道见明道诵读
书史明道称显道能多识伊川见人静坐以为知学盖
圣贤修习必反观内省若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
粕耳又执事所谓口耳出入之间言语文字之末剪䌽
为春象龙救旱抑竟何益哉此周濂溪教二程寻乐之
宗旨也然世俗相传谓先生太极图说得诸润州鹤林
寺僧寿涯者其诬固不必辨但此图与通书相为表里
安知心斋由于博而后得于约邪谢显道见明道诵读
书史明道称显道能多识伊川见人静坐以为知学盖
圣贤修习必反观内省若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
粕耳又执事所谓口耳出入之间言语文字之末剪䌽
为春象龙救旱抑竟何益哉此周濂溪教二程寻乐之
宗旨也然世俗相传谓先生太极图说得诸润州鹤林
寺僧寿涯者其诬固不必辨但此图与通书相为表里
卷五十一 第 16b 页 WYG0457-0857b.png
先生盖读书深造而自得非索之空寂杳冥者图首曰
无极而太极盖无声无臭之中而实理存焉天地人物
一以贯之道为太极心为太极其实理同也即书诚者
圣人之本也其言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即书诚源诚复
也其言圣人主静立人极即书圣学一为要一者无欲
无欲故静也静则至无之中至有存焉其浑然太极矣
乎徵诸易与中庸则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
遂通天下之故乃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之本也不
无极而太极盖无声无臭之中而实理存焉天地人物
一以贯之道为太极心为太极其实理同也即书诚者
圣人之本也其言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即书诚源诚复
也其言圣人主静立人极即书圣学一为要一者无欲
无欲故静也静则至无之中至有存焉其浑然太极矣
乎徵诸易与中庸则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
遂通天下之故乃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之本也不
卷五十一 第 17a 页 WYG0457-0857c.png
言四象而言五行者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书皆
以土生数五居中而四象成焉亦中正仁义之所由定
也至圣之德本得诸至诚之道盖如此至诚无息至圣
有临则天地合德矣既与天地合德则与日月合明四
时合序可知故言孔子立人极传自尧舜文武及与上
律下袭必譬诸四时日月焉天地之大德曰生若或浚
之而小德分殊四时各一其气日月各一其明万物各
一其性如所浚之川东则不入于西南则不入于北而
以土生数五居中而四象成焉亦中正仁义之所由定
也至圣之德本得诸至诚之道盖如此至诚无息至圣
有临则天地合德矣既与天地合德则与日月合明四
时合序可知故言孔子立人极传自尧舜文武及与上
律下袭必譬诸四时日月焉天地之大德曰生若或浚
之而小德分殊四时各一其气日月各一其明万物各
一其性如所浚之川东则不入于西南则不入于北而
卷五十一 第 17b 页 WYG0457-0857d.png
往过来续不舍昼夜故曰小德川流万物之所以并育
者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化生万物也四时日月之所以并行者五气顺布四时
行也孰纲维是孰主张是若有宰之而特不得其朕者
矣故曰大德敦化此则书五行阴阳阴阳太极也先生
真积力久融会贯彻乃为图又为之说自博而约虽书
不尽言图不尽意岂非闻孔子之道而知之者哉(与何/燕泉)
(书/) 指摘传习录九条如曰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
者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化生万物也四时日月之所以并行者五气顺布四时
行也孰纲维是孰主张是若有宰之而特不得其朕者
矣故曰大德敦化此则书五行阴阳阴阳太极也先生
真积力久融会贯彻乃为图又为之说自博而约虽书
不尽言图不尽意岂非闻孔子之道而知之者哉(与何/燕泉)
(书/) 指摘传习录九条如曰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
卷五十一 第 18a 页 WYG0457-0858a.png
有孝亲忠君之心即有忠孝之理无忠孝之心即无忠
孝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晦庵谓人之所以为学者
心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
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人之一心是其一分一合之间
未免已启学者心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
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由不知心即理耳此义外之说盖
朱子既谓理不外心正自本体言其格物传即物而穷
其理即是我心即之也非义外也书曰以义制事语曰
孝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晦庵谓人之所以为学者
心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
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人之一心是其一分一合之间
未免已启学者心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
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由不知心即理耳此义外之说盖
朱子既谓理不外心正自本体言其格物传即物而穷
其理即是我心即之也非义外也书曰以义制事语曰
卷五十一 第 18b 页 WYG0457-0858b.png
闻义不能徙以与闻皆自心言即孟子所谓理义之悦
我心也理义不根于心又何悦哉然录中亦有嘉言如
曰理无内外性无内外故学无内外讲习讨论未尝非
内也反观内省未尝遗外也夫谓学必资于外求是以
己性为有外也是义外也用智者也谓反观内省为求
之于内是以己性为有内也是有我也自私者也是皆
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是发明中庸合内外之道也其辩
人谓晦庵专以道问学为事然晦庵之言曰非存心无
我心也理义不根于心又何悦哉然录中亦有嘉言如
曰理无内外性无内外故学无内外讲习讨论未尝非
内也反观内省未尝遗外也夫谓学必资于外求是以
己性为有外也是义外也用智者也谓反观内省为求
之于内是以己性为有内也是有我也自私者也是皆
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是发明中庸合内外之道也其辩
人谓晦庵专以道问学为事然晦庵之言曰非存心无
卷五十一 第 19a 页 WYG0457-0858c.png
以致知曰居敬穷理曰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
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
也是其为言虽未尽莹何尝不以尊德性为事而又乌
在其为支离乎又恐学者之躐等或失之妄作使必先
之以格致而无不明然后有自以实之于诚正而无所
谬世之学者苦其难而无所入遂议其支离不知此乃
学者之弊而当时晦庵之自为则亦岂至是乎此其最
得者也又曰圣人述六经惟是存天理去人欲道问学
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
也是其为言虽未尽莹何尝不以尊德性为事而又乌
在其为支离乎又恐学者之躐等或失之妄作使必先
之以格致而无不明然后有自以实之于诚正而无所
谬世之学者苦其难而无所入遂议其支离不知此乃
学者之弊而当时晦庵之自为则亦岂至是乎此其最
得者也又曰圣人述六经惟是存天理去人欲道问学
卷五十一 第 19b 页 WYG0457-0858d.png
时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至善如事亲温凊必
尽此心之孝惟恐有一毫人欲间杂此心若无人欲纯
是天理自然思量父母寒热求尽温凊道理此亦其最
得者也然亦有大弊与孔孟相反者如曰亲民从旧本
作亲民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此则弊流
于兼爱而不自知矣如曰今人知当孝弟而不能孝弟
此已被私欲隔断非知行本体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
不行只是未知此则是矣然讲求既明又焉肯为不孝
尽此心之孝惟恐有一毫人欲间杂此心若无人欲纯
是天理自然思量父母寒热求尽温凊道理此亦其最
得者也然亦有大弊与孔孟相反者如曰亲民从旧本
作亲民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此则弊流
于兼爱而不自知矣如曰今人知当孝弟而不能孝弟
此已被私欲隔断非知行本体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
不行只是未知此则是矣然讲求既明又焉肯为不孝
卷五十一 第 20a 页 WYG0457-0859a.png
不弟之人乎乃曰欲求明峻德惟在致良知人喜其直
截遂以知为行而无复存养省察之功资质高者又出
妙论以助其空疏而不复谈书以求经济此则弊流于
为我而不自知矣吾不知其于杨墨为何如也执事所
指摘者谓阳明陷溺于佛氏三十年然后以致良知为
学本不过一圆觉耳如曰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
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
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皆上达也此则佛氏不可思
截遂以知为行而无复存养省察之功资质高者又出
妙论以助其空疏而不复谈书以求经济此则弊流于
为我而不自知矣吾不知其于杨墨为何如也执事所
指摘者谓阳明陷溺于佛氏三十年然后以致良知为
学本不过一圆觉耳如曰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
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
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皆上达也此则佛氏不可思
卷五十一 第 20b 页 WYG0457-0859b.png
议之说也吾儒下学而上达惟一理耳岂可岐而二之
哉既以亲亲即为仁民又以良知即为良能至此则又
不合而为一口给禦人阳儒阴释误人深矣(答汪方/塘思书)
讲学之徒惟主觉悟而斥绝经书自附会大学致知之
外不复闻见古今连宇宙字义亦所不识盖上下四方
之宇往古来今之宙乃性分内事必贯彻之方可谓物
格而后知至罗念庵昔与唐赵各疏请东驾临朝几陷
大僇后得免归亦主觉悟而不读书之所致也今观其
哉既以亲亲即为仁民又以良知即为良能至此则又
不合而为一口给禦人阳儒阴释误人深矣(答汪方/塘思书)
讲学之徒惟主觉悟而斥绝经书自附会大学致知之
外不复闻见古今连宇宙字义亦所不识盖上下四方
之宇往古来今之宙乃性分内事必贯彻之方可谓物
格而后知至罗念庵昔与唐赵各疏请东驾临朝几陷
大僇后得免归亦主觉悟而不读书之所致也今观其
卷五十一 第 21a 页 WYG0457-0859c.png
集首荅蒋道林书不展卷三阅月而后觉此心中虚无
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大海鱼龙变化岂非执
灵明以为用者邪昔六祖闻师说法悟曰何期自性本
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杨慈
湖效之曰忽省此心之清明忽省此心之无始末忽省
此心之无所不通可谓蹈袭旧套矣然既曰无物又有
鱼龙而宇宙浑成一片此即野狐禅所谓圆陀陀光烁
烁也其与旧日冬游等记更无二致(复何宾/岩镗书)
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大海鱼龙变化岂非执
灵明以为用者邪昔六祖闻师说法悟曰何期自性本
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杨慈
湖效之曰忽省此心之清明忽省此心之无始末忽省
此心之无所不通可谓蹈袭旧套矣然既曰无物又有
鱼龙而宇宙浑成一片此即野狐禅所谓圆陀陀光烁
烁也其与旧日冬游等记更无二致(复何宾/岩镗书)
卷五十一 第 21b 页 WYG0457-0859d.png
论说求仁者求全其本心之天理也得仁则本心之天
理全矣中庸曰仁者人也孟子曰仁人心也犹园有桃
焉桃之所以为桃者根干枝叶华实生理皆藏于核而
为仁亦犹人之所以为人者亲亲爱人及物生理皆具
于心而为仁也核破于斲伤于蛀则生理不全天理为
人欲所间则恻隐之心所以生生者亦无复全矣故桃
必裁培去其害核者以全其仁亦犹人必存养克治然
后天理浑然而无间也今匹夫匹妇斥人之不仁者必
理全矣中庸曰仁者人也孟子曰仁人心也犹园有桃
焉桃之所以为桃者根干枝叶华实生理皆藏于核而
为仁亦犹人之所以为人者亲亲爱人及物生理皆具
于心而为仁也核破于斲伤于蛀则生理不全天理为
人欲所间则恻隐之心所以生生者亦无复全矣故桃
必裁培去其害核者以全其仁亦犹人必存养克治然
后天理浑然而无间也今匹夫匹妇斥人之不仁者必
卷五十一 第 22a 页 WYG0457-0860a.png
曰非人必曰汝何其无人心也与训释如出一口然则
天理少有不全虽为君子而未仁亦明矣哉古之圣贤
忧勤惕厉而后人心不死一息不仁斲之蛀之者至矣
奚其生夫气必充实而后桃仁成焉否则不空即朽人
之自养仁或不仁亦何异哉其生也自萌芽至于结实
秩然不紊虽大小参差不齐然其为桃则举相似也此
又可见理气无二而性之相近也至于核合皮内而后
为果犹心必有身以行仁而后为道故孟子又曰仁也
天理少有不全虽为君子而未仁亦明矣哉古之圣贤
忧勤惕厉而后人心不死一息不仁斲之蛀之者至矣
奚其生夫气必充实而后桃仁成焉否则不空即朽人
之自养仁或不仁亦何异哉其生也自萌芽至于结实
秩然不紊虽大小参差不齐然其为桃则举相似也此
又可见理气无二而性之相近也至于核合皮内而后
为果犹心必有身以行仁而后为道故孟子又曰仁也
卷五十一 第 22b 页 WYG0457-0860b.png
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尝观于易惟乾复言仁盖复之
初即乾之元硕果不食则生矣复之所谓仁承乎剥也
仁于五行为木而乾为木果在春为仁发生也在冬为
干归根也生生不已终而复始其天地之心乎问学一
息少懈则与天地不相似是乾道也故曰君子学以聚
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夫仁主于行子贡之
问乃其极功然虽尧舜之圣其心犹有所不足于此何
哉盖博施济众夫人之所不能也求在外者也已欲立
初即乾之元硕果不食则生矣复之所谓仁承乎剥也
仁于五行为木而乾为木果在春为仁发生也在冬为
干归根也生生不已终而复始其天地之心乎问学一
息少懈则与天地不相似是乾道也故曰君子学以聚
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夫仁主于行子贡之
问乃其极功然虽尧舜之圣其心犹有所不足于此何
哉盖博施济众夫人之所不能也求在外者也已欲立
卷五十一 第 23a 页 WYG0457-0860c.png
达夫人之所能也求在我者也在我则心之德爱之理
焉耳非必人人而立之也已欲卓立此心即及于人亦
欲其卓立而不忍其倾颓虽力不能周然扶植之心自
不能已也非必人人而达之也已欲通达此心即及于
人亦欲其通达而不忍其抑塞虽泽不能遍然利济之
心自不能已也立如为山卓然不移达如导水沛然莫
禦试登高山而望远海冈阜丘陵必联其岫无大无小
如耸如□立必俱立之象也沟洫畎浍必入于川无小
焉耳非必人人而立之也已欲卓立此心即及于人亦
欲其卓立而不忍其倾颓虽力不能周然扶植之心自
不能已也非必人人而达之也已欲通达此心即及于
人亦欲其通达而不忍其抑塞虽泽不能遍然利济之
心自不能已也立如为山卓然不移达如导水沛然莫
禦试登高山而望远海冈阜丘陵必联其岫无大无小
如耸如□立必俱立之象也沟洫畎浍必入于川无小
卷五十一 第 23b 页 WYG0457-0860d.png
无大如跃如骛达必俱达之象也是故山之性立水之
性达人之性仁观此则尧舜性之之圣亦体仁于心而
已矣学以入尧舜之道者行仁必自恕始能近取譬推
其所欲以及于人则大学絜矩以平天下者不待博施
自能济众岂非要道哉故孟子又曰强恕而行求仁莫
近焉或问曰颜子之学体在为仁用在为邦用舍行藏
之道俱矣然仁人心也其心三月不违仁无乃二之与
曰人之所以为人者生理存焉耳心放而不知求则生
性达人之性仁观此则尧舜性之之圣亦体仁于心而
已矣学以入尧舜之道者行仁必自恕始能近取譬推
其所欲以及于人则大学絜矩以平天下者不待博施
自能济众岂非要道哉故孟子又曰强恕而行求仁莫
近焉或问曰颜子之学体在为仁用在为邦用舍行藏
之道俱矣然仁人心也其心三月不违仁无乃二之与
曰人之所以为人者生理存焉耳心放而不知求则生
卷五十一 第 24a 页 WYG0457-0861a.png
理日绝其形虽在其心已死故心者函此生理者也仁
者发此生理者也五谷之种播于田生生不已是麃是
萒少有间焉疆场侵而生理遏矣诗曰播厥百谷实函
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此之谓
也仁根于天夫犹是也心一息少放则生理亦一息间
歇而不相依矣仁本与心一而人自二之是故服膺勿
失则相依之谓也心惟仁是依故不违仁农惟稼是依
故不失稼放其心而不求亦犹舍其田而不芸也夫(求/仁)
者发此生理者也五谷之种播于田生生不已是麃是
萒少有间焉疆场侵而生理遏矣诗曰播厥百谷实函
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此之谓
也仁根于天夫犹是也心一息少放则生理亦一息间
歇而不相依矣仁本与心一而人自二之是故服膺勿
失则相依之谓也心惟仁是依故不违仁农惟稼是依
故不失稼放其心而不求亦犹舍其田而不芸也夫(求/仁)
卷五十一 第 24b 页 WYG0457-0861b.png
(说/) 物理曷谓之天理也本于赋予禀受自然明觉莫
之为而为者也如恻隐之心非纳交要誉恶其声而然
是也物欲曷谓之人欲也不安于品节限制而凿以私
知非天之所以与我者也如子贡货殖而必先言其不
受命是也去其所本无而复其所固有则万物皆备于
我矣夫理虽可以触𩔖而长而其出于天者物物各有
当然不易之则自私用智则违天而自贼故诗曰不识
不知顺帝之则又曰不僣不贼鲜不为则周礼曰则以
之为而为者也如恻隐之心非纳交要誉恶其声而然
是也物欲曷谓之人欲也不安于品节限制而凿以私
知非天之所以与我者也如子贡货殖而必先言其不
受命是也去其所本无而复其所固有则万物皆备于
我矣夫理虽可以触𩔖而长而其出于天者物物各有
当然不易之则自私用智则违天而自贼故诗曰不识
不知顺帝之则又曰不僣不贼鲜不为则周礼曰则以
卷五十一 第 25a 页 WYG0457-0861c.png
观德毁则为贼是也则者法也自猊言视听而达诸人
伦无非物也而莫不有法焉如恭从明聪以及亲义序
别信之𩔖是也推之盈天地间无一物而无理可法者
违其理则非天之法矣易所谓天则正以其出于天当
然不易者也孟子亦曰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岂敢
毁之而自贼哉将欲行之必自致知始致虽有推极之
义而说文原训则曰送诣也其文为久至触𩔖而推极
之久则天牖帝迪送诣而至性之本善吾所固有者明
伦无非物也而莫不有法焉如恭从明聪以及亲义序
别信之𩔖是也推之盈天地间无一物而无理可法者
违其理则非天之法矣易所谓天则正以其出于天当
然不易者也孟子亦曰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岂敢
毁之而自贼哉将欲行之必自致知始致虽有推极之
义而说文原训则曰送诣也其文为久至触𩔖而推极
之久则天牖帝迪送诣而至性之本善吾所固有者明
卷五十一 第 25b 页 WYG0457-0861d.png
而通于心中矣是故格物所以明善也诚意所以诚身
也身主于心心发于意意萌于知知起于物曰致知在
格物不言先者知与意虽有先后其实非二事也知之
不至则意不诚而无物记曰物至能知而后好恶形焉
何者好善恶恶感于物理者也好妍恶媸好富恶贫感
于物欲者也道不离物物不离事盈天地间物物各有
一理存焉去欲求理岂以空谈悟哉不曰理而曰物者
践其实耳郑元曰格来也物犹事也程子因言物来知
也身主于心心发于意意萌于知知起于物曰致知在
格物不言先者知与意虽有先后其实非二事也知之
不至则意不诚而无物记曰物至能知而后好恶形焉
何者好善恶恶感于物理者也好妍恶媸好富恶贫感
于物欲者也道不离物物不离事盈天地间物物各有
一理存焉去欲求理岂以空谈悟哉不曰理而曰物者
践其实耳郑元曰格来也物犹事也程子因言物来知
卷五十一 第 26a 页 WYG0457-0862a.png
起象山曰格至也研磨考索以求其至朱子因言穷至
事物之理温公曰捍格外物以物至为外非合内外之
道黄润玉曰格正也义取格其非心心正矣奚用诚意
致知为哉是数说皆因记而亿者也惟说文曰格木长
猊从木各声取义于木声以谐之其训精矣今夫五行
之各一其性也水土金火汇萃镕合皆可为一惟木不
然挨接暂同终则必异理欲同行而异情正如桃李荆
棘共陌连根始若相似及至条长之时形色别矣荆棘
事物之理温公曰捍格外物以物至为外非合内外之
道黄润玉曰格正也义取格其非心心正矣奚用诚意
致知为哉是数说皆因记而亿者也惟说文曰格木长
猊从木各声取义于木声以谐之其训精矣今夫五行
之各一其性也水土金火汇萃镕合皆可为一惟木不
然挨接暂同终则必异理欲同行而异情正如桃李荆
棘共陌连根始若相似及至条长之时形色别矣荆棘
卷五十一 第 26b 页 WYG0457-0862b.png
必剪犹恶之菑逮夫身者也桃李必培犹善之欲有诸
已也培其根而达其枝则木各滋息而长矣修其本而
达其末则物各触𩔖而长矣是故耳目口体物也心为
本而视听食息其末也喜怒忧惧无节于内胡为物交
物引之而去乎必使心能为身之本明于无物而后已
父子兄弟物也自孝弟慈推之则身为本而絜矩其末
也好恶胡为而偏乎必使身能为家国之本至诚动物
而后已天下大矣始于格物先事者也理自理欲自欲
已也培其根而达其枝则木各滋息而长矣修其本而
达其末则物各触𩔖而长矣是故耳目口体物也心为
本而视听食息其末也喜怒忧惧无节于内胡为物交
物引之而去乎必使心能为身之本明于无物而后已
父子兄弟物也自孝弟慈推之则身为本而絜矩其末
也好恶胡为而偏乎必使身能为家国之本至诚动物
而后已天下大矣始于格物先事者也理自理欲自欲
卷五十一 第 27a 页 WYG0457-0862c.png
则本根各异物既格矣至于天下平后得者也人人亲
其亲长其长物各付物则枝叶亦各不同焉惟明也辨
物之理欲而至善存惟诚也成物之始终而大道得孔
子之诚身不过乎物孟子之万物皆备反身而诚皆反
本之谓也或曰礼乐刑政之道鸟兽草木之名莫非物也
汎而格诸曰否否本则身厚则伦经不云乎其本乱而
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格/物)
(论/) 道也者无有精粗大小远迩微显格天地济民物
其亲长其长物各付物则枝叶亦各不同焉惟明也辨
物之理欲而至善存惟诚也成物之始终而大道得孔
子之诚身不过乎物孟子之万物皆备反身而诚皆反
本之谓也或曰礼乐刑政之道鸟兽草木之名莫非物也
汎而格诸曰否否本则身厚则伦经不云乎其本乱而
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格/物)
(论/) 道也者无有精粗大小远迩微显格天地济民物
卷五十一 第 27b 页 WYG0457-0862d.png
日费而用之不可得而尽也正万目以视之而莫知其
所繇也故曰君子之道费而隐得之者盖或寡矣必也
敬乎易以衣袽言戒履霜言慎目睹者也以荐雷言恐
惧耳闻者也不睹而亦戒慎焉不闻而亦恐惧焉虽青
天白日之下稠人广坐之中其暗处细事必自知之及
其微有迹也诗云无曰不显莫予云觏韩婴曰匹夫匹
妇会于墙阴而明日有传之者矣男女大欲不正则放
辟邪侈将靡不为焉天命不能须臾存矣是故君子慎
所繇也故曰君子之道费而隐得之者盖或寡矣必也
敬乎易以衣袽言戒履霜言慎目睹者也以荐雷言恐
惧耳闻者也不睹而亦戒慎焉不闻而亦恐惧焉虽青
天白日之下稠人广坐之中其暗处细事必自知之及
其微有迹也诗云无曰不显莫予云觏韩婴曰匹夫匹
妇会于墙阴而明日有传之者矣男女大欲不正则放
辟邪侈将靡不为焉天命不能须臾存矣是故君子慎
卷五十一 第 28a 页 WYG0457-0863a.png
独必造端乎夫妇正其源也朱子曰有天地后此气常
运有此身后此心常发要于常运中见太极常发中见
本性岂非顾諟之功邪欲既遏矣惟理是安日用常行
念念精察则此心全体虚明洞彻天何言哉昭昭于此
已发者往未发者来逝者如斯澄渟于此充满流动如
川之不息天之不穷内外本末体用动静洞然无一毫
之间而鸢飞鱼跃触处朗然也存者存此而已养者养
此而已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至此则从
运有此身后此心常发要于常运中见太极常发中见
本性岂非顾諟之功邪欲既遏矣惟理是安日用常行
念念精察则此心全体虚明洞彻天何言哉昭昭于此
已发者往未发者来逝者如斯澄渟于此充满流动如
川之不息天之不穷内外本末体用动静洞然无一毫
之间而鸢飞鱼跃触处朗然也存者存此而已养者养
此而已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至此则从
卷五十一 第 28b 页 WYG0457-0863b.png
容中道浩然之气其生于性矣乎及其成功也自其灿
然时出者言则谓之圣圣则知命以尽性故曰如天如
渊自其浑然真切者言则谓之仁仁则尽性以至命故
曰其渊其天敬以达诚斯其至矣(慎独/论) 孔孟之言性
也一而已矣而以为有性气之分者一之则不是也孔
子曰性相近也众人之性则近求由矣求由之性则近游
夏矣游夏之性则近渊骞矣渊骞之性则近夫子矣性
固相近也又曰习相远也习于舜禹则为舜禹之徒矣
然时出者言则谓之圣圣则知命以尽性故曰如天如
渊自其浑然真切者言则谓之仁仁则尽性以至命故
曰其渊其天敬以达诚斯其至矣(慎独/论) 孔孟之言性
也一而已矣而以为有性气之分者一之则不是也孔
子曰性相近也众人之性则近求由矣求由之性则近游
夏矣游夏之性则近渊骞矣渊骞之性则近夫子矣性
固相近也又曰习相远也习于舜禹则为舜禹之徒矣
卷五十一 第 29a 页 WYG0457-0863c.png
习于盗蹠则为盗蹠之徒矣习固相远也以瞽瞍伯鲧
为父而有舜禹习乎善而不习乎其父以柳下惠为兄
而有盗蹠习乎恶而不习乎其兄故曰上智与下愚不
移人惟习于利欲旦昼之气梏其性而亡之为放辟邪
侈之事在罟擭陷阱之中曾莫之觉也向晦定息至于
中夜而清明之体还焉良心复萌所谓继之者善其在
是矣谁无此心岂非相近乎哉孔孟之后周人世硕乃
曰性有善有恶荀卿则为性恶其善者伪也则又甚于
为父而有舜禹习乎善而不习乎其父以柳下惠为兄
而有盗蹠习乎恶而不习乎其兄故曰上智与下愚不
移人惟习于利欲旦昼之气梏其性而亡之为放辟邪
侈之事在罟擭陷阱之中曾莫之觉也向晦定息至于
中夜而清明之体还焉良心复萌所谓继之者善其在
是矣谁无此心岂非相近乎哉孔孟之后周人世硕乃
曰性有善有恶荀卿则为性恶其善者伪也则又甚于
卷五十一 第 29b 页 WYG0457-0863d.png
世硕矣其论性恶累数千百言至援引尧舜问荅之词
以为证其出于尧舜与否吾不得而知也曰妻子具而
孝衰于亲则是妻子未具之先尝有孝矣曰爵禄荣而
忠衰于君则是爵禄未荣之先尝有忠矣由是言之则
性固本善而无恶也(性习/说) 性命于天道之隐也道弘
于人性之显也圣人之道天命之流行一而已矣天何
言哉吾无隐乎尔自乡党朝廷宗庙以至起居饮食经
曲礼节其即发育峻极之分乎子思子论至诚无息而
以为证其出于尧舜与否吾不得而知也曰妻子具而
孝衰于亲则是妻子未具之先尝有孝矣曰爵禄荣而
忠衰于君则是爵禄未荣之先尝有忠矣由是言之则
性固本善而无恶也(性习/说) 性命于天道之隐也道弘
于人性之显也圣人之道天命之流行一而已矣天何
言哉吾无隐乎尔自乡党朝廷宗庙以至起居饮食经
曲礼节其即发育峻极之分乎子思子论至诚无息而
卷五十一 第 30a 页 WYG0457-0864a.png
及天地山川生物无穷可谓闻道者矣是故夫子之文
章鸢飞鱼跃显焉者也显则圣人不得而隐之也夫子
之言性与天道无声无臭隐焉者也隐则圣人不得而显
之也子思之闻其犹子贡之闻乎朝闻道夕死可矣夫
岂外性而有闻乎哉不睹不闻人之所不见隐也性也
参赞化育察乎天地显也道也故费隐以前言学则用
在其中费隐以后言用则学在其中大舜文武周公文
章功业岂在性与天道外哉往外求道道外求天虽闻
章鸢飞鱼跃显焉者也显则圣人不得而隐之也夫子
之言性与天道无声无臭隐焉者也隐则圣人不得而显
之也子思之闻其犹子贡之闻乎朝闻道夕死可矣夫
岂外性而有闻乎哉不睹不闻人之所不见隐也性也
参赞化育察乎天地显也道也故费隐以前言学则用
在其中费隐以后言用则学在其中大舜文武周公文
章功业岂在性与天道外哉往外求道道外求天虽闻
卷五十一 第 30b 页 WYG0457-0864b.png
善言不为已有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吾能屏绝利欲
一于理义自费而隐不须臾离则德性完备随在发见
譬则持壶深汲水渐充满滋溉取足在吾壶矣至德之
凝至道何以异此道之在天地也犹水之在海也口耳
之徒亡得于心则亦五石之瓠泛泛焉者耳其何凝之
有是故流水之澜即在源中日月容光即在明中天地
之德川流即在敦化之中圣人之德达道即在大本之
中尧明即在钦中舜哲即在浚中故子周子曰中也者
一于理义自费而隐不须臾离则德性完备随在发见
譬则持壶深汲水渐充满滋溉取足在吾壶矣至德之
凝至道何以异此道之在天地也犹水之在海也口耳
之徒亡得于心则亦五石之瓠泛泛焉者耳其何凝之
有是故流水之澜即在源中日月容光即在明中天地
之德川流即在敦化之中圣人之德达道即在大本之
中尧明即在钦中舜哲即在浚中故子周子曰中也者
卷五十一 第 31a 页 WYG0457-0864c.png
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天道与人理一分殊苟截
本末而二之斯支离矣故子程子又曰冲漠无朕之中
万象森然已具已应不是先未应不是后(凝道/说) 理一
而分殊统之在道者也夫子赞易始言穷理理不可见
也于气见之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朱子曰阴阳迭运
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确哉言乎理即气也气之有条
不可离者谓之理理之全体不可离者谓之道盖通天
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气本一也而分阴分阳则一
本末而二之斯支离矣故子程子又曰冲漠无朕之中
万象森然已具已应不是先未应不是后(凝道/说) 理一
而分殊统之在道者也夫子赞易始言穷理理不可见
也于气见之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朱子曰阴阳迭运
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确哉言乎理即气也气之有条
不可离者谓之理理之全体不可离者谓之道盖通天
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气本一也而分阴分阳则一
卷五十一 第 31b 页 WYG0457-0864d.png
动一静一往一来一阖一辟一升一降循环无已积微
而著由著复微为四时之温凉寒暑为万物之生长收
藏为斯民之日用彝伦为人事之成败得失千条万绪
纷纭胶轕而卒不可乱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是即所
谓理也初非别有一物依于气而立附于气以行也或
者因易有太极一言乃疑阴阳之变易𩔖有一物主宰
乎其间者是不然夫易乃两仪四象八卦之总名太极
则众理之总名也云易有太极明万殊之原于一本也
而著由著复微为四时之温凉寒暑为万物之生长收
藏为斯民之日用彝伦为人事之成败得失千条万绪
纷纭胶轕而卒不可乱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是即所
谓理也初非别有一物依于气而立附于气以行也或
者因易有太极一言乃疑阴阳之变易𩔖有一物主宰
乎其间者是不然夫易乃两仪四象八卦之总名太极
则众理之总名也云易有太极明万殊之原于一本也
卷五十一 第 32a 页 WYG0457-0865a.png
因而推其生生之序明一本之散为万殊也斯固自然
之机不宰之宰夫岂可以形迹求哉自心之所同然者
穷之存乎人尔周子为图以明易与川上之叹一贯之
旨同条共贯盖理即气也一气浑沦名为太极二气分
判名为阴阳阴阳分老少四象非土不成又名为五气
皆自吾心名之所谓穷理也非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
是理而理在气先亦非气以成形理亦赋焉而理在气
后尝近取诸身则耳目视听有聪明之理自吾心名之
之机不宰之宰夫岂可以形迹求哉自心之所同然者
穷之存乎人尔周子为图以明易与川上之叹一贯之
旨同条共贯盖理即气也一气浑沦名为太极二气分
判名为阴阳阴阳分老少四象非土不成又名为五气
皆自吾心名之所谓穷理也非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
是理而理在气先亦非气以成形理亦赋焉而理在气
后尝近取诸身则耳目视听有聪明之理自吾心名之
卷五十一 第 32b 页 WYG0457-0865b.png
也非聪明之理在未有耳目之先出于视听之后也口
体言猊之恭从以至万理皆然此天地人物之各具者
虽欲紊之吾心自能穷究恶得而紊诸说文原训曰理
治玉也治玉者既琢而复磨之极其精研则玉之浑然
者粲然可见得其理以修身而无欲则乾以易知坤以
简能皆在于我何则道之大原出于天而地顺承之民
受天地之中以生德性之知本无不能也守之则德
可久行之则业可大廓之则配天地未有难且繁者故曰
体言猊之恭从以至万理皆然此天地人物之各具者
虽欲紊之吾心自能穷究恶得而紊诸说文原训曰理
治玉也治玉者既琢而复磨之极其精研则玉之浑然
者粲然可见得其理以修身而无欲则乾以易知坤以
简能皆在于我何则道之大原出于天而地顺承之民
受天地之中以生德性之知本无不能也守之则德
可久行之则业可大廓之则配天地未有难且繁者故曰
卷五十一 第 33a 页 WYG0457-0865c.png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彼以觉悟为道者岂夫子穷理之旨哉祇见其支离尔
斯论也吾闻诸罗整庵氏而益明云(原/理) 天命流行不
已而人物生生无穷可谓仁矣其本则藏诸用焉盖人
自有生即有知觉事物交接念念迁革失其恒性则反
中庸矣故君子必自未发之中而豫养之夫未发云者
非燕居休息夙兴夜寐绝无闻见之谓也日用常行事
物在前凡感之而通触之而觉闻见不及而有浑然全
彼以觉悟为道者岂夫子穷理之旨哉祇见其支离尔
斯论也吾闻诸罗整庵氏而益明云(原/理) 天命流行不
已而人物生生无穷可谓仁矣其本则藏诸用焉盖人
自有生即有知觉事物交接念念迁革失其恒性则反
中庸矣故君子必自未发之中而豫养之夫未发云者
非燕居休息夙兴夜寐绝无闻见之谓也日用常行事
物在前凡感之而通触之而觉闻见不及而有浑然全
卷五十一 第 33b 页 WYG0457-0865d.png
体应物不穷者在焉是乃天命流行生生不已之机也
但喜怒哀乐之情则未动耳于此而戒惧以存其心常
为动静语默之主则物至能知自敬身惇伦尊师取友
以至酬酢万变情虽迭用而发皆中节一日之间虽万
起万灭而其大本未尝不寂也是故寂而未尝不感感
则必显诸仁仁始于亲亲自孝友睦姻之杀以至匪亲
义始于尊贤自贤德忠良之等以至匪贤等杀章而为
叙秩命讨则经纶自立本出矣问学以明之是谓知天
但喜怒哀乐之情则未动耳于此而戒惧以存其心常
为动静语默之主则物至能知自敬身惇伦尊师取友
以至酬酢万变情虽迭用而发皆中节一日之间虽万
起万灭而其大本未尝不寂也是故寂而未尝不感感
则必显诸仁仁始于亲亲自孝友睦姻之杀以至匪亲
义始于尊贤自贤德忠良之等以至匪贤等杀章而为
叙秩命讨则经纶自立本出矣问学以明之是谓知天
卷五十一 第 34a 页 WYG0457-0866a.png
盖人心之虚灵知觉主乎理义而无一息之不察也非
粲然者达浑然者于外乎感而未尝不寂寂则复藏诸
用用则德性常为中节之本必也涵泳其良知知日至
则义日精以川流栽培其良能礼日崇则仁日熟以敦
化经曲合而为发育峻极则大本与化育一矣问学以
诚之是谓事天盖此心之周流贯彻绝乎利欲而无一
息之不仁也非浑然者函粲然者于中乎故尧舜禹皋
陶所以必言天者大本即天也人自违之则亦恭敬之
粲然者达浑然者于外乎感而未尝不寂寂则复藏诸
用用则德性常为中节之本必也涵泳其良知知日至
则义日精以川流栽培其良能礼日崇则仁日熟以敦
化经曲合而为发育峻极则大本与化育一矣问学以
诚之是谓事天盖此心之周流贯彻绝乎利欲而无一
息之不仁也非浑然者函粲然者于中乎故尧舜禹皋
陶所以必言天者大本即天也人自违之则亦恭敬之
卷五十一 第 34b 页 WYG0457-0866b.png
不笃焉耳嗟乎天命流行之礼何时不在吾身哉未发
之前已发之际一念不善觉其非礼恭敬自持私意立
消真积功深中和不难致矣是故恭敬则心主乎动静
语默而自不放此知与礼相为用而后仁始成也仁之
为道大矣其尽性至命之枢要乎中庸原道于天而析
诸圣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道固天下之大经也诚能
修之以成仁则性尽性尽则命斯至矣故又终之曰肫
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虽然仁固难能也人得之
之前已发之际一念不善觉其非礼恭敬自持私意立
消真积功深中和不难致矣是故恭敬则心主乎动静
语默而自不放此知与礼相为用而后仁始成也仁之
为道大矣其尽性至命之枢要乎中庸原道于天而析
诸圣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道固天下之大经也诚能
修之以成仁则性尽性尽则命斯至矣故又终之曰肫
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虽然仁固难能也人得之
卷五十一 第 35a 页 WYG0457-0866c.png
以为心则天地之大德存焉但放其心而不知求尔求
则得之欲尽理还藏而必显人皆见之见诸其行也故
夫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其赞易也惟乾复
言仁盖复之初反对则剥之终也硕果不食乾元生意
存焉颜渊博文学以聚之既能且多而又问于不能与
寡则辨之至明矣有若无实若虚宽以居之犯而不校
不迁怒不贰过则行之至健矣此所以不远复而能不
违仁与故曰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知几
则得之欲尽理还藏而必显人皆见之见诸其行也故
夫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其赞易也惟乾复
言仁盖复之初反对则剥之终也硕果不食乾元生意
存焉颜渊博文学以聚之既能且多而又问于不能与
寡则辨之至明矣有若无实若虚宽以居之犯而不校
不迁怒不贰过则行之至健矣此所以不远复而能不
违仁与故曰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知几
卷五十一 第 35b 页 WYG0457-0866d.png
由已其惟独乎慎独则能敬以入诚诚无不敬乾健故
也未诚者必敬而后诚坤顺故也安焉之谓圣其学一
一则诚勉焉之谓贤其学二主乎一则敬颜渊几于安
焉者乎大体具矣辟如硕果解其蔓藤而生意复其为
仁也得乾道焉克已复礼犹之闲邪存诚也仲弓则下
颜渊矣其勉焉者乎具体而微方培灌敏树者也其为
仁也得坤道焉主敬行恕犹之直内方外也合内外而
一焉则亦诚也矣故曰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司马
也未诚者必敬而后诚坤顺故也安焉之谓圣其学一
一则诚勉焉之谓贤其学二主乎一则敬颜渊几于安
焉者乎大体具矣辟如硕果解其蔓藤而生意复其为
仁也得乾道焉克已复礼犹之闲邪存诚也仲弓则下
颜渊矣其勉焉者乎具体而微方培灌敏树者也其为
仁也得坤道焉主敬行恕犹之直内方外也合内外而
一焉则亦诚也矣故曰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司马
卷五十一 第 36a 页 WYG0457-0867a.png
牛诸弟子各因其材而笃樊迟三问而所告三不同者
随日月至焉而发育以成其材何往而非生生之道哉
故曰圣人如天覆万物(原/仁) 尧舜之世道德事功见于
典谟者无非学也虽不言学而其言皆知本此其所以
为万世法与自成汤言性后傅说始言学说命之告王
也始之曰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
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盖求多闻式古训则理日明
苟无言语文字以为学则非吾之所谓学矣次之曰惟
随日月至焉而发育以成其材何往而非生生之道哉
故曰圣人如天覆万物(原/仁) 尧舜之世道德事功见于
典谟者无非学也虽不言学而其言皆知本此其所以
为万世法与自成汤言性后傅说始言学说命之告王
也始之曰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
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盖求多闻式古训则理日明
苟无言语文字以为学则非吾之所谓学矣次之曰惟
卷五十一 第 36b 页 WYG0457-0867b.png
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盖逊
其志敏于学则道日积苟不勉强学问以为道则非吾
之所谓道矣终之曰惟敩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
罔觉盖教学兼全终始克念则德日修苟执圆明觉悟
以为德则非吾之所谓德矣自有书契治百官察万民
以来不可一日废也虽言语文字日繁仲尼删述六经
则已简易矣是故古之王者取士为其多闻也为其贤
也士之待聘者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闻识虽多而
其志敏于学则道日积苟不勉强学问以为道则非吾
之所谓道矣终之曰惟敩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
罔觉盖教学兼全终始克念则德日修苟执圆明觉悟
以为德则非吾之所谓德矣自有书契治百官察万民
以来不可一日废也虽言语文字日繁仲尼删述六经
则已简易矣是故古之王者取士为其多闻也为其贤
也士之待聘者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闻识虽多而
卷五十一 第 37a 页 WYG0457-0867c.png
贯诸一心则道明德立丕建事功而尧舜之治有不复
者哉然好高欲速厌常喜新是已非人党同伐异学者
之通患也虽尧舜在上文章焕然而言由其心文见于
行命德亮工之外盖鲜见焉故驩兜党共工之象恭也
靖言庸违反以为功有苗效伯鲧之方命也昏迷侮慢
自以为贤而况孔子春秋之时乎盖道家者流起自黄
帝伊吕历记成败之道而书成于管仲惟守清虚持卑
弱以用兵权孔门弟子盖有惑于异端违离道本而畔
者哉然好高欲速厌常喜新是已非人党同伐异学者
之通患也虽尧舜在上文章焕然而言由其心文见于
行命德亮工之外盖鲜见焉故驩兜党共工之象恭也
靖言庸违反以为功有苗效伯鲧之方命也昏迷侮慢
自以为贤而况孔子春秋之时乎盖道家者流起自黄
帝伊吕历记成败之道而书成于管仲惟守清虚持卑
弱以用兵权孔门弟子盖有惑于异端违离道本而畔
卷五十一 第 37b 页 WYG0457-0867d.png
博约之教者虽子路之勇犹曰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故
教人一则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二则曰君子博学于
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时则老子之学无欲无
为自然而民化其要存乎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
以观其复而守中保盈所宝者三曰慈曰俭曰不敢为
天下先以礼文为乱之首道之华则是执三皇之治以
御季世也孔子尝问礼而知其意夫道德仁义既失则
礼无本矣此所以从先进与及荡者为之则欲绝去礼
教人一则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二则曰君子博学于
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时则老子之学无欲无
为自然而民化其要存乎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
以观其复而守中保盈所宝者三曰慈曰俭曰不敢为
天下先以礼文为乱之首道之华则是执三皇之治以
御季世也孔子尝问礼而知其意夫道德仁义既失则
礼无本矣此所以从先进与及荡者为之则欲绝去礼
卷五十一 第 38a 页 WYG0457-0868a.png
学兼弃仁义曰圣人不死大道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
争庄周之言也岂老氏以正治国之意哉时至孟子杨
朱墨翟兴焉朱有言曰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
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
为善其为我也有𩔖于不敢为天下先翟之言其节用
非儒述晏婴之毁孔子曰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
以聚徒当年不能究其礼积财不能瞻其乐其兼爱上
同则有𩔖于慈俭者焉然未尝一言及于老氏以为宗
争庄周之言也岂老氏以正治国之意哉时至孟子杨
朱墨翟兴焉朱有言曰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
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
为善其为我也有𩔖于不敢为天下先翟之言其节用
非儒述晏婴之毁孔子曰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
以聚徒当年不能究其礼积财不能瞻其乐其兼爱上
同则有𩔖于慈俭者焉然未尝一言及于老氏以为宗
卷五十一 第 38b 页 WYG0457-0868b.png
也司马迁引墨讥儒崇黄老而薄六经谓经传以千万
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殊不知吾儒之学自本贯末虽
孔子之圣犹资闻见以次德性之知而扩充之诗书执
礼皆其雅言而欲卒以学易可谓念终始典于学者矣
故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观
于摄相事得邦家绥来动和之化则其所扩充者莫非
道德事功彼老氏焉能有为致此哉况六经藉孔子删
述要而不繁汉文帝旁求治之者田何伏生孟喜仅数
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殊不知吾儒之学自本贯末虽
孔子之圣犹资闻见以次德性之知而扩充之诗书执
礼皆其雅言而欲卒以学易可谓念终始典于学者矣
故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观
于摄相事得邦家绥来动和之化则其所扩充者莫非
道德事功彼老氏焉能有为致此哉况六经藉孔子删
述要而不繁汉文帝旁求治之者田何伏生孟喜仅数
卷五十一 第 39a 页 WYG0457-0868c.png
人尔迄武帝时安得有千万数哉是迁之诬也自是黄
老大行于汉矣佛虽兴于晋宋齐梁之间然六经犹未
泯也自晚宋学苟知本则六经皆我注之言出禅学大
昌其徒心狭而险行伪而矜言妄而诳气㬥而馁则六
经之道晦矣嗟乎傅说之言学之原也士之志于道积
厥躬德修罔觉者当何如曰学于古训乃有获此其敩
学兼全终始克念当笃信而力行之不可一日废者也
后世学尚超异凡经传皆以为古人糟粕一切屏之惟
老大行于汉矣佛虽兴于晋宋齐梁之间然六经犹未
泯也自晚宋学苟知本则六经皆我注之言出禅学大
昌其徒心狭而险行伪而矜言妄而诳气㬥而馁则六
经之道晦矣嗟乎傅说之言学之原也士之志于道积
厥躬德修罔觉者当何如曰学于古训乃有获此其敩
学兼全终始克念当笃信而力行之不可一日废者也
后世学尚超异凡经传皆以为古人糟粕一切屏之惟
卷五十一 第 39b 页 WYG0457-0868d.png
读佛老书虽数千卷则未尝厌故予详说而赘为之辞
(原/学)
明儒学案卷五十一
(原/学)
明儒学案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