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七 第 1a 页 WYG0457-06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儒学案卷三十七
馀姚 黄宗羲 撰
甘泉学案
王湛两家各立宗旨湛氏门人虽不及王氏之盛然当
时学于湛者或卒业于王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亦犹
朱陆之门下递相出入也其后源远流长王氏之外名
湛氏学者至今不绝即未必仍其宗旨而渊源不可没也
明儒学案卷三十七
馀姚 黄宗羲 撰
甘泉学案
王湛两家各立宗旨湛氏门人虽不及王氏之盛然当
时学于湛者或卒业于王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亦犹
朱陆之门下递相出入也其后源远流长王氏之外名
湛氏学者至今不绝即未必仍其宗旨而渊源不可没也
卷三十七 第 1b 页 WYG0457-0616b.png
文简湛甘泉先生若水
太仆吕巾石先生怀
侍郎何吉阳先生迁
郡守洪觉山先生垣
主政唐一庵先生枢
侍郎蔡白山先生汝楠
侍郎许敬庵先生孚远
恭定冯少墟先生从吾
太仆吕巾石先生怀
侍郎何吉阳先生迁
郡守洪觉山先生垣
主政唐一庵先生枢
侍郎蔡白山先生汝楠
侍郎许敬庵先生孚远
恭定冯少墟先生从吾
卷三十七 第 2a 页 WYG0457-0617a.png
文选唐曙台先生伯元
端洁杨止庵先生时乔
文定王顺渠先生道
甘泉学案一
文简湛甘泉先生若水
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从学于白沙不赴
计偕后以母命入南雍祭酒章枫山试睟面盎背论奇
之登弘治乙丒进士第初杨文忠张东白在闱中得先
端洁杨止庵先生时乔
文定王顺渠先生道
甘泉学案一
文简湛甘泉先生若水
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从学于白沙不赴
计偕后以母命入南雍祭酒章枫山试睟面盎背论奇
之登弘治乙丒进士第初杨文忠张东白在闱中得先
卷三十七 第 2b 页 WYG0457-0617b.png
生卷曰此非白沙之徒不能为也拆名果然选庶吉士
擢编修时阳明在吏部讲学先生与吕仲木和之久之
使南安册封国王正德丁亥奉母丧归庐墓三年卜西
樵为讲舍士子来学者先令习礼然后听讲兴起者甚
众嘉靖初入朝升侍读寻升南京祭酒礼部侍郎历南
京礼吏兵三部尚书致仕平生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
祀白沙从游者殆遍天下年登九十犹为南岳之游将
过江右邹东廓戒其同志曰甘泉先生来吾辈当宪老
擢编修时阳明在吏部讲学先生与吕仲木和之久之
使南安册封国王正德丁亥奉母丧归庐墓三年卜西
樵为讲舍士子来学者先令习礼然后听讲兴起者甚
众嘉靖初入朝升侍读寻升南京祭酒礼部侍郎历南
京礼吏兵三部尚书致仕平生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
祀白沙从游者殆遍天下年登九十犹为南岳之游将
过江右邹东廓戒其同志曰甘泉先生来吾辈当宪老
卷三十七 第 3a 页 WYG0457-0617c.png
而不乞言母轻有所论辨也庚申四月丁巳卒年九十
五先生与阳明分主教事阳明宗旨致良知先生宗旨
随处体认天理学者遂以王湛之学各立门户其间为
之调停者谓天理即良知也体认即致也何异何同然
先生论格物条阳明之说四不可阳明亦言随处体认
天理为求之于外是终不可强之使合也先生大意谓
阳明训格为正训物为念头格物是正念头也苟不加
学问思辨行之功则念头之正否未可据夫阳明之正
五先生与阳明分主教事阳明宗旨致良知先生宗旨
随处体认天理学者遂以王湛之学各立门户其间为
之调停者谓天理即良知也体认即致也何异何同然
先生论格物条阳明之说四不可阳明亦言随处体认
天理为求之于外是终不可强之使合也先生大意谓
阳明训格为正训物为念头格物是正念头也苟不加
学问思辨行之功则念头之正否未可据夫阳明之正
卷三十七 第 3b 页 WYG0457-0617d.png
念头致其知也非学问思辨行何以为致此不足为阳
明格物之说病先生以为心体万物而不遗阳明但指
腔子里以为心故有是内而非外之诮然天地万物之
理实不外于腔子里故见心之广大若以天地万物之
理即吾心之理求之天地万物以为广大则先生仍是
旧说所拘也天理无处而心其处心无处而寂然未发
者其处寂然不动感即在寂之中则体认者亦惟体认
之于寂而已今曰随处体认无乃体认于感其言终觉
明格物之说病先生以为心体万物而不遗阳明但指
腔子里以为心故有是内而非外之诮然天地万物之
理实不外于腔子里故见心之广大若以天地万物之
理即吾心之理求之天地万物以为广大则先生仍是
旧说所拘也天理无处而心其处心无处而寂然未发
者其处寂然不动感即在寂之中则体认者亦惟体认
之于寂而已今曰随处体认无乃体认于感其言终觉
卷三十七 第 4a 页 WYG0457-0618a.png
有病也
湛甘泉心性图说性者天地万物一体者也浑然宇宙
其气同也心也者体天地万物而不遗者也性也者心
之生理也心性非二也譬之榖焉具生意而未发未发
故浑然而不可见及其发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萌焉
仁义礼智自此焉始分矣故谓之四端端也者始也良
心发见之始也是故始之敬者戒惧慎独以养其中也
中立而和发焉万事万化自此焉达而位育不外是矣
湛甘泉心性图说性者天地万物一体者也浑然宇宙
其气同也心也者体天地万物而不遗者也性也者心
之生理也心性非二也譬之榖焉具生意而未发未发
故浑然而不可见及其发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萌焉
仁义礼智自此焉始分矣故谓之四端端也者始也良
心发见之始也是故始之敬者戒惧慎独以养其中也
中立而和发焉万事万化自此焉达而位育不外是矣
卷三十七 第 4b 页 WYG0457-0618b.png
故位育非有加也全而归之者耳终之敬者即始之敬
而不息焉者也曰何以小圈曰心无所不贯也何以大
圈曰心无所不包也包与贯实非二也故心也者包乎
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
也天地无内外心亦无内外极言之耳矣故谓内为本
心而外天地万事以为心者小之为心也甚矣
而不息焉者也曰何以小圈曰心无所不贯也何以大
圈曰心无所不包也包与贯实非二也故心也者包乎
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
也天地无内外心亦无内外极言之耳矣故谓内为本
心而外天地万事以为心者小之为心也甚矣
卷三十七 第 5a 页 WYG0457-0618c.png
卷三十七 第 5b 页 WYG0457-0618d.png
求放心篇孟子之言求放心吾疑之孰疑之曰以吾之
心而疑之孰信哉信吾心而已耳吾常观吾心于无物
之先矣洞然而虚昭然而灵虚者心之所以生也灵者
心之所以神也吾常观吾心于有物之后矣窒然而塞
愦然而昏塞者心之所以死也昏者心之所以物也其
虚焉灵焉非由外来也其本体也其塞焉昏焉非由内
往也欲蔽之也其本体固在也一朝而觉焉蔽者彻虚
而灵者见矣日月蔽于云非无日月也鉴蔽于尘非无
心而疑之孰信哉信吾心而已耳吾常观吾心于无物
之先矣洞然而虚昭然而灵虚者心之所以生也灵者
心之所以神也吾常观吾心于有物之后矣窒然而塞
愦然而昏塞者心之所以死也昏者心之所以物也其
虚焉灵焉非由外来也其本体也其塞焉昏焉非由内
往也欲蔽之也其本体固在也一朝而觉焉蔽者彻虚
而灵者见矣日月蔽于云非无日月也鉴蔽于尘非无
卷三十七 第 6a 页 WYG0457-0619a.png
明也人心蔽于物非无虚与灵也心体物而不遗无内
外无终始无所放处亦无所放时其本体也信斯言也
当其放于外何者在内当其放于前何者在后何者求
之放者一心也求者又一心也以心求心所为憧憧往
来朋从尔思秪益乱耳况能有存耶夫欲心之勿蔽莫
若寡欲寡欲莫若主一
甘泉论学书格物之义以物为心意之所著兄意只恐
人舍心求之于外故有是说不肖则以为人心与天地
外无终始无所放处亦无所放时其本体也信斯言也
当其放于外何者在内当其放于前何者在后何者求
之放者一心也求者又一心也以心求心所为憧憧往
来朋从尔思秪益乱耳况能有存耶夫欲心之勿蔽莫
若寡欲寡欲莫若主一
甘泉论学书格物之义以物为心意之所著兄意只恐
人舍心求之于外故有是说不肖则以为人心与天地
卷三十七 第 6b 页 WYG0457-0619b.png
万物为体心体物而不遗认得心体广大则物不能外
矣故格物非在外也格之致之心又非在外也于物若
以为心意之著见恐不免有外物之疾(与阳/明) 学无难
易要在察见天理知天之所为如是涵养变化气质以
至光大尔非杜撰以相罔也于夫子川上之叹子思鸢
鱼之说及易大人者天地合德处见之若非一理同体
何以云然故见此者谓之见易知此者谓之知道是皆
发见于日用事物之间流行不息百姓日用不知要在
矣故格物非在外也格之致之心又非在外也于物若
以为心意之著见恐不免有外物之疾(与阳/明) 学无难
易要在察见天理知天之所为如是涵养变化气质以
至光大尔非杜撰以相罔也于夫子川上之叹子思鸢
鱼之说及易大人者天地合德处见之若非一理同体
何以云然故见此者谓之见易知此者谓之知道是皆
发见于日用事物之间流行不息百姓日用不知要在
卷三十七 第 7a 页 WYG0457-0619c.png
学者察识之耳涵养此知识要在主敬无间动静也(寄/王)
(纯/甫) 学者之病全在三截两截不成片段静坐时自静
坐读书时又自读书酬应时又自酬应如人身血气不
通安得长进元来只是敬上理会未透故未有得力处
又或以内外为二而离之吾人切要只于执事敬用功
自独处以至读书酬应无非此意一以贯之内外上下
莫非此理更有何事吾儒开物成务之学异于佛老者
此也(答徐/曰仁) 上下四方之宇古往今来之宙宇宙间只
(纯/甫) 学者之病全在三截两截不成片段静坐时自静
坐读书时又自读书酬应时又自酬应如人身血气不
通安得长进元来只是敬上理会未透故未有得力处
又或以内外为二而离之吾人切要只于执事敬用功
自独处以至读书酬应无非此意一以贯之内外上下
莫非此理更有何事吾儒开物成务之学异于佛老者
此也(答徐/曰仁) 上下四方之宇古往今来之宙宇宙间只
卷三十七 第 7b 页 WYG0457-0619d.png
是一气充塞流行与道为体何莫非有何空之云虽天
地弊坏人物消尽而此气此道亦未尝亡则未尝空也
(寄阳/明) 古之论学未有以静为言者以静为言者皆禅
也故孔门之教皆欲事上求仁动静著力何者静不可
以致力才致力即已非静矣故论语曰执事敬易曰敬
以直内义以方外中庸戒慎恐惧慎独皆动以致其力
之方也何者静不可见苟求之静焉骎骎乎入于荒忽
寂灭之中矣故善学者必令动静一于敬敬立而动静
地弊坏人物消尽而此气此道亦未尝亡则未尝空也
(寄阳/明) 古之论学未有以静为言者以静为言者皆禅
也故孔门之教皆欲事上求仁动静著力何者静不可
以致力才致力即已非静矣故论语曰执事敬易曰敬
以直内义以方外中庸戒慎恐惧慎独皆动以致其力
之方也何者静不可见苟求之静焉骎骎乎入于荒忽
寂灭之中矣故善学者必令动静一于敬敬立而动静
卷三十七 第 8a 页 WYG0457-0620a.png
浑矣此合内外之道也(答徐/督学) 从事学问则心不外驰
即所以求放心如子夏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
者非谓学问之外而别求心于虚无也(答仲/鹖) 心存则
有主有主则物不入不入则血气矜忿窒碍之病皆不
为之害矣大抵至𦂳要处在执事敬一句若能于此得
力如树根著土则风雨雷霆莫非发生此心有主则书
册山水酬应皆吾致力涵养之地而血气矜忿窒碍久
将自消融矣(答陈/惟浚) 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如车两
即所以求放心如子夏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
者非谓学问之外而别求心于虚无也(答仲/鹖) 心存则
有主有主则物不入不入则血气矜忿窒碍之病皆不
为之害矣大抵至𦂳要处在执事敬一句若能于此得
力如树根著土则风雨雷霆莫非发生此心有主则书
册山水酬应皆吾致力涵养之地而血气矜忿窒碍久
将自消融矣(答陈/惟浚) 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如车两
卷三十七 第 8b 页 WYG0457-0620b.png
轮夫车两轮同一车也行则俱行岂容有二而谓有二
者非知程学者也鄙见以为如人行路足目一时俱到
涵养进学岂容有二自一念之微以至于事为讲习之际
涵养致知一时并在乃为善学也故程子曰学在知所
有养所有 朱元晦初见延平甚爱程子浑然同体之
说延平语云要见理一处却不难只分殊处却难又是
一场锻鍊也愚以为未知分殊则亦未知理一也未知
理一亦未必知分殊也二者同体故也敬以直内义以
者非知程学者也鄙见以为如人行路足目一时俱到
涵养进学岂容有二自一念之微以至于事为讲习之际
涵养致知一时并在乃为善学也故程子曰学在知所
有养所有 朱元晦初见延平甚爱程子浑然同体之
说延平语云要见理一处却不难只分殊处却难又是
一场锻鍊也愚以为未知分殊则亦未知理一也未知
理一亦未必知分殊也二者同体故也敬以直内义以
卷三十七 第 9a 页 WYG0457-0620c.png
方外所以体夫此也敬义无内外也皆心也而云内外
者为直方言之耳(皆同/上) 执事敬最是切要彻上彻下
一了百了致知涵养此其地也所谓致知涵养者察见
天理而存之也非二事也(答邓瞻/兄弟) 明道所言存久自
明何待穷索须知所存者何事乃有实地首言识得此
意以诚敬存之知而存也又言存久自明存而知也知
行交进所知所存皆是一物其终又云体之而乐亦不
患不能守大段要见得这头脑亲切存之自不费力耳
者为直方言之耳(皆同/上) 执事敬最是切要彻上彻下
一了百了致知涵养此其地也所谓致知涵养者察见
天理而存之也非二事也(答邓瞻/兄弟) 明道所言存久自
明何待穷索须知所存者何事乃有实地首言识得此
意以诚敬存之知而存也又言存久自明存而知也知
行交进所知所存皆是一物其终又云体之而乐亦不
患不能守大段要见得这头脑亲切存之自不费力耳
卷三十七 第 9b 页 WYG0457-0620d.png
(答方/西樵) 夫学不过知行知行不可离又不可混说命曰
学于古训乃有获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中庸必先学
问思辨而后笃行论语先博文而后约礼孟子知性而
后养性始条理者知之事终条理者圣之事程子知所
有而养所有先识仁而以诚敬存之若仆之愚见则于
圣贤常格内寻下手庶有自得处故随处体认天理而
涵养之则知行并进矣(答顾/箬溪) 道无内外内外一道也
心无动静动静一心也故知动静之皆心则内外一内
学于古训乃有获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中庸必先学
问思辨而后笃行论语先博文而后约礼孟子知性而
后养性始条理者知之事终条理者圣之事程子知所
有而养所有先识仁而以诚敬存之若仆之愚见则于
圣贤常格内寻下手庶有自得处故随处体认天理而
涵养之则知行并进矣(答顾/箬溪) 道无内外内外一道也
心无动静动静一心也故知动静之皆心则内外一内
卷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0457-0621a.png
外一又何往而非道合内外混动静则澄然无事而后
能止故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止之
道也夫不获其身必有获也不见其人必有见也言有
主也夫然后能止(复王/宜学) 夫所谓支离者二之之谓也
非徒逐外而忘内谓之支离是内而非外者亦谓之支
离过犹不及耳必体用一原显微无间一以贯之乃可
免此(答阳/明) 夫学以立志为先以知本为要不知本而
能立志者未之有也立志而不知本者有之矣非真志
能止故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止之
道也夫不获其身必有获也不见其人必有见也言有
主也夫然后能止(复王/宜学) 夫所谓支离者二之之谓也
非徒逐外而忘内谓之支离是内而非外者亦谓之支
离过犹不及耳必体用一原显微无间一以贯之乃可
免此(答阳/明) 夫学以立志为先以知本为要不知本而
能立志者未之有也立志而不知本者有之矣非真志
卷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0457-0621b.png
也志立而知本焉其于圣学思过半矣夫学问思辨所
以知本也知本则志立志立则心不放心不放则性可
复性复则分定分定则于忧怒之来无所累于心性无
累斯无事矣苟无其本乃憧憧乎放心之求是放者一
心求之者又一心也则情炽而益凿其性性凿则忧怒
之累无穷矣(答郑/启范) 格者至也即格于文祖有苗之格
物者天理也即言有物舜明于庶物之物即道也格即
造诣之义格物者即造道也知行并进学问思辨行皆
以知本也知本则志立志立则心不放心不放则性可
复性复则分定分定则于忧怒之来无所累于心性无
累斯无事矣苟无其本乃憧憧乎放心之求是放者一
心求之者又一心也则情炽而益凿其性性凿则忧怒
之累无穷矣(答郑/启范) 格者至也即格于文祖有苗之格
物者天理也即言有物舜明于庶物之物即道也格即
造诣之义格物者即造道也知行并进学问思辨行皆
卷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0457-0621c.png
所以造道也故读书亲师友酬应随时随处皆求体认
天理而涵养之无非造道之功诚正修工夫皆于格物
上用家国天下皆即此扩充无两段工夫此即所谓止
至善尝谓止至善则明德亲民皆了者此也如是方可
讲知至孟子深造以道即格物之谓也自得之即知至
之谓也居安资深逢原即修齐治平之谓也(答阳/明) 夫
至虚者心也非性之体也性无虚实说甚灵耀心具生
理故谓之性性触物而发故谓之情发而中正故谓之
天理而涵养之无非造道之功诚正修工夫皆于格物
上用家国天下皆即此扩充无两段工夫此即所谓止
至善尝谓止至善则明德亲民皆了者此也如是方可
讲知至孟子深造以道即格物之谓也自得之即知至
之谓也居安资深逢原即修齐治平之谓也(答阳/明) 夫
至虚者心也非性之体也性无虚实说甚灵耀心具生
理故谓之性性触物而发故谓之情发而中正故谓之
卷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0457-0621d.png
真情否则伪矣道也者中正之理也其情发于人伦日
用不失其中正焉则道矣勿忘勿助其间则中正处也
此正情复性之道也(复郑/启范) 谨独格物其实一也格物
者至其理也学问思辨行所以至之也是谓以身至之
也所谓穷理者如是也近而心身远而天下暂而一日
久而一世只是格物一事而已格物云者体认天理而
存之也(答陈/宗亨) 所云主一是主一个中与主一是主天
理之说相𩔖然主一便是无一物若主中天理则又多
用不失其中正焉则道矣勿忘勿助其间则中正处也
此正情复性之道也(复郑/启范) 谨独格物其实一也格物
者至其理也学问思辨行所以至之也是谓以身至之
也所谓穷理者如是也近而心身远而天下暂而一日
久而一世只是格物一事而已格物云者体认天理而
存之也(答陈/宗亨) 所云主一是主一个中与主一是主天
理之说相𩔖然主一便是无一物若主中天理则又多
卷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0457-0622a.png
了中与天理即是二矣但主一则中与天理自在其中
矣(答邓/恪昭) 明德新民全在止至善上用功知止能得即
是知行合一乃止至善之功古之欲明明德二节反复
推到格物上意心身都来格物上用功上文知止定安
即其功也家国天下皆在内元是一段工夫合外内之
道更无七段八段格物者即至其理也意心身于家国
天下随处体认天理也所谓致者意心身至之也世以
想像记诵为穷理者远矣(寄陈/惟浚) 集者如虚集之集能
矣(答邓/恪昭) 明德新民全在止至善上用功知止能得即
是知行合一乃止至善之功古之欲明明德二节反复
推到格物上意心身都来格物上用功上文知止定安
即其功也家国天下皆在内元是一段工夫合外内之
道更无七段八段格物者即至其理也意心身于家国
天下随处体认天理也所谓致者意心身至之也世以
想像记诵为穷理者远矣(寄陈/惟浚) 集者如虚集之集能
卷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0457-0622b.png
主敬则众善归焉勿忘勿助敬之谓也故曰敬者德之
聚也此即精一工夫若寻常所谓集者乃于事事上集
无乃义袭耳此内外之辨也然能主敬则事事无不在
矣今更无别法只于勿忘勿助之间调停为𦂳要耳(答/问)
(集/义) 本末只是一气扩充此生意在心为明德在事为
亲民非谓静坐而明德及长然后应事以亲民也一日
之间开眼便是应事即亲民自宋来儒者多分两段以
此多陷支离自少而长岂有不应事者应事而为枝叶
聚也此即精一工夫若寻常所谓集者乃于事事上集
无乃义袭耳此内外之辨也然能主敬则事事无不在
矣今更无别法只于勿忘勿助之间调停为𦂳要耳(答/问)
(集/义) 本末只是一气扩充此生意在心为明德在事为
亲民非谓静坐而明德及长然后应事以亲民也一日
之间开眼便是应事即亲民自宋来儒者多分两段以
此多陷支离自少而长岂有不应事者应事而为枝叶
卷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0457-0622c.png
皆是一气扩充(答陈/康涯) 天地至虚而已虚则动静皆虚
故能合一恐未可以至静言 虚实同体也佛氏岐而
二之已不识性且求去根尘非得真虚也世儒以佛氏
为虚无乌足以及此 格物即止至善也圣贤非有二
事自意心身至家国天下无非随处体认天理体认天
理即格物也盖自一念之微以至事为之著无非用力
处也阳明格物之说以为正念头既于后面正心之说
为赘又况如佛老之学皆自以为正念头矣因无学问
故能合一恐未可以至静言 虚实同体也佛氏岐而
二之已不识性且求去根尘非得真虚也世儒以佛氏
为虚无乌足以及此 格物即止至善也圣贤非有二
事自意心身至家国天下无非随处体认天理体认天
理即格物也盖自一念之微以至事为之著无非用力
处也阳明格物之说以为正念头既于后面正心之说
为赘又况如佛老之学皆自以为正念头矣因无学问
卷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0457-0622d.png
思辨行之功随处体认之实遂并与其所谓正者一齐
错了(以上答/王宜学) 阳明谓随处体认天理是求于外若然
则告子义外之说为是而孟子长之者义乎之说为非
孔子执事敬之教为欺我矣程子所谓体用一元显微
无间格物是也更无内外盖阳明与吾看心不同吾之
所为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
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答杨/少默)
以随处体认为求之于外者非也心与事应然后天理
错了(以上答/王宜学) 阳明谓随处体认天理是求于外若然
则告子义外之说为是而孟子长之者义乎之说为非
孔子执事敬之教为欺我矣程子所谓体用一元显微
无间格物是也更无内外盖阳明与吾看心不同吾之
所为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
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答杨/少默)
以随处体认为求之于外者非也心与事应然后天理
卷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0457-0623a.png
见焉天理非在外也特因事之来随感而应耳故事物
之来体之者心也心得中正则天理矣人与天地万物
一体宇宙内即与人不是二物故宇宙内无一事一物
合是人少得底 云敬者心在于是而不放之谓此恐
未尽程子云主一之谓敬主一者心中无有一物也故
云一若有一物则二矣勿忘勿助之间乃是一今云心
在于是而不放谓之勿忘则可矣恐不能不滞于此事
则不能不助也可谓之敬乎 程子曰格者至也物者
之来体之者心也心得中正则天理矣人与天地万物
一体宇宙内即与人不是二物故宇宙内无一事一物
合是人少得底 云敬者心在于是而不放之谓此恐
未尽程子云主一之谓敬主一者心中无有一物也故
云一若有一物则二矣勿忘勿助之间乃是一今云心
在于是而不放谓之勿忘则可矣恐不能不滞于此事
则不能不助也可谓之敬乎 程子曰格者至也物者
卷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0457-0623b.png
理也至其理乃格物也故古本以修身说格物今云格
物者事当于理之谓也不若云随处体认天理之尽也
体认兼知行也当于理是格物后事故曰物格而后知
至云敬而后当于理敬是格物工夫也 圣贤之学元
无静存动察相对只是一段工夫凡所用功皆是动处
盖动以养其静静处不可著力才著力便是动矣至伊
川乃有静坐之说又别开一个门面故仆志先师云孔
孟之后若更一门盖见此也 勿忘勿助只是说一个
物者事当于理之谓也不若云随处体认天理之尽也
体认兼知行也当于理是格物后事故曰物格而后知
至云敬而后当于理敬是格物工夫也 圣贤之学元
无静存动察相对只是一段工夫凡所用功皆是动处
盖动以养其静静处不可著力才著力便是动矣至伊
川乃有静坐之说又别开一个门面故仆志先师云孔
孟之后若更一门盖见此也 勿忘勿助只是说一个
卷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0457-0623c.png
敬字忘助皆非心之本体此是心学最精密处不容一
毫人力故先师又发出自然之说至矣来谕忘助二字
乃分开看区区会程子之意只作一时一段看盖勿忘
勿助之间只是中正处也学者下手须要理会自然工
夫不须疑其为圣人熟后事而姑为他求盖圣学只此
一个路头更无别个路头若寻别路终枉了一生也(答/聂)
(文/蔚) 明道看喜怒哀乐未发前作何气象延平默坐澄
心体认天理象山在人情事变上用工夫三先生之言
毫人力故先师又发出自然之说至矣来谕忘助二字
乃分开看区区会程子之意只作一时一段看盖勿忘
勿助之间只是中正处也学者下手须要理会自然工
夫不须疑其为圣人熟后事而姑为他求盖圣学只此
一个路头更无别个路头若寻别路终枉了一生也(答/聂)
(文/蔚) 明道看喜怒哀乐未发前作何气象延平默坐澄
心体认天理象山在人情事变上用工夫三先生之言
卷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0457-0623d.png
各有所为而发合而观之合一用功乃尽也所谓随处
体认天理者随未发已发随动随静盖动静皆吾心之
本体体用一原故也若谓静未发为本体而外已发而
动以为言恐亦岐而二之也(答孟/津) 石翁名节道之藩
篱者云藩篱耳非即道也若谓即道然则东汉之名节
晨门荷蒉之高尚皆为得道耶盖无其本也(答王/顺渠) 天
理二字圣贤大头脑处若能随处体认真见得则日用
间参前倚衡无非此体在人涵养以有之于已耳(上白/沙先)
体认天理者随未发已发随动随静盖动静皆吾心之
本体体用一原故也若谓静未发为本体而外已发而
动以为言恐亦岐而二之也(答孟/津) 石翁名节道之藩
篱者云藩篱耳非即道也若谓即道然则东汉之名节
晨门荷蒉之高尚皆为得道耶盖无其本也(答王/顺渠) 天
理二字圣贤大头脑处若能随处体认真见得则日用
间参前倚衡无非此体在人涵养以有之于已耳(上白/沙先)
卷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0457-0624a.png
(先/)
答阳明王都宪论格物两承手教格物之论足认至爱
然仆终有疑者疑而不辨之则不可欲辨之亦不可不
辨之则此学终不一而朋友见责王宜学则曰讲求至
当之归先生责也方叔贤则亦曰非先生辨之其谁也
辨之则稍以兄喜同而恶异是已而忽人是已而忽人
则已自圣而人言远矣而阳明岂其然乎乃不自外而
僣辨之盖兄之格物之说有不敢信者四自古圣贤之
答阳明王都宪论格物两承手教格物之论足认至爱
然仆终有疑者疑而不辨之则不可欲辨之亦不可不
辨之则此学终不一而朋友见责王宜学则曰讲求至
当之归先生责也方叔贤则亦曰非先生辨之其谁也
辨之则稍以兄喜同而恶异是已而忽人是已而忽人
则已自圣而人言远矣而阳明岂其然乎乃不自外而
僣辨之盖兄之格物之说有不敢信者四自古圣贤之
卷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0457-0624b.png
学皆以天理为头脑以知行为工夫兄之训格为正训
物为念头之发则下文诚意之意即念头之发也正心
之正即格也于文义不亦重复矣乎其不可一也又于
上文知止能得为无承于古本下节以修身说格致为
无取其不可二也兄之格物训云正念头也则念头之
正否亦未可据如释老之虚无则曰应无所住而生其
心无诸相无根尘亦自以为正矣杨墨之时皆以为圣
矣岂自以为不正而安之以其无学问之功而不知所
物为念头之发则下文诚意之意即念头之发也正心
之正即格也于文义不亦重复矣乎其不可一也又于
上文知止能得为无承于古本下节以修身说格致为
无取其不可二也兄之格物训云正念头也则念头之
正否亦未可据如释老之虚无则曰应无所住而生其
心无诸相无根尘亦自以为正矣杨墨之时皆以为圣
矣岂自以为不正而安之以其无学问之功而不知所
卷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0457-0624c.png
谓正者乃邪而不自知也其所自谓圣乃流于禽兽也
夷惠伊尹孟子亦以为圣矣而流于隘与不恭而异于
孔子者以其无讲学之功无始终条理之实无智巧之
妙也则吾兄之训徒正念头其不可者三也论学之最
始者则说命曰学于古训乃有获周书则曰学古入官
舜命禹则曰惟精惟一颜子述孔子之教则曰博文约
礼孔子告哀公则曰学问思辨笃行其归于知行并进
同条共贯者也若如兄之说徒正念头则孔子止曰德
夷惠伊尹孟子亦以为圣矣而流于隘与不恭而异于
孔子者以其无讲学之功无始终条理之实无智巧之
妙也则吾兄之训徒正念头其不可者三也论学之最
始者则说命曰学于古训乃有获周书则曰学古入官
舜命禹则曰惟精惟一颜子述孔子之教则曰博文约
礼孔子告哀公则曰学问思辨笃行其归于知行并进
同条共贯者也若如兄之说徒正念头则孔子止曰德
卷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0457-0624d.png
之不修可矣而又曰学之不讲何耶止曰默而识之可
矣而又曰学而不厌何耶又曰信而好古敏求者何耶
子思止曰尊德性可矣而又曰道问学者何耶所讲所
学所好所求者何耶其不可者四也考之本章既如此
稽之往圣又如彼吾兄确然自信而欲人以必从且为
圣人复起不能易者岂兄之明有不及此盖必有蔽之
者耳若仆之鄙说似有可采者五训格物为至其理始
虽自得然稽之程子之书为先得同然一也考之章首
矣而又曰学而不厌何耶又曰信而好古敏求者何耶
子思止曰尊德性可矣而又曰道问学者何耶所讲所
学所好所求者何耶其不可者四也考之本章既如此
稽之往圣又如彼吾兄确然自信而欲人以必从且为
圣人复起不能易者岂兄之明有不及此盖必有蔽之
者耳若仆之鄙说似有可采者五训格物为至其理始
虽自得然稽之程子之书为先得同然一也考之章首
卷三十七 第 18a 页 WYG0457-0625a.png
止至善即此也上文知止能得为知行并进至理工夫
二也考之古本下文以修身申格致为于学者极有力
三也大学曰致知在格物程子则曰致知在所养养知
在寡欲以涵养寡欲训格物正合古本以修身申格物
之旨为无疑四也以格物兼知行其于自古圣训学问
思辨笃行也精一也博约也学古好古信古也修德讲
学也默识学不厌也尊德性道问学也始终条理也知
言养气也千圣千贤之教为不谬五也五者可信而吾
二也考之古本下文以修身申格致为于学者极有力
三也大学曰致知在格物程子则曰致知在所养养知
在寡欲以涵养寡欲训格物正合古本以修身申格物
之旨为无疑四也以格物兼知行其于自古圣训学问
思辨笃行也精一也博约也学古好古信古也修德讲
学也默识学不厌也尊德性道问学也始终条理也知
言养气也千圣千贤之教为不谬五也五者可信而吾
卷三十七 第 18b 页 WYG0457-0625b.png
兄亦不省焉岂兄之明有不及此盖必有蔽之者耳仆
之所以训格者至其理也至其理云者体认天理也体
认天理云者兼知行合内外言之也天理无内外也陈
世杰书报吾兄疑仆随处体认天理之说为求于外若
然不几于义外之说乎求即无内外也吾之所谓随处
云者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盖随其所寂所
感时耳一耳寂则廓然大公感则物来顺应所寂所感
不同而皆不离于吾心中正之本体本体即实体也天
之所以训格者至其理也至其理云者体认天理也体
认天理云者兼知行合内外言之也天理无内外也陈
世杰书报吾兄疑仆随处体认天理之说为求于外若
然不几于义外之说乎求即无内外也吾之所谓随处
云者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盖随其所寂所
感时耳一耳寂则廓然大公感则物来顺应所寂所感
不同而皆不离于吾心中正之本体本体即实体也天
卷三十七 第 19a 页 WYG0457-0625c.png
理也至善也物也而谓求之外可乎致知云者盖知此
实体也天理也至善也物也乃吾之良知良能也不假
外求也但人为气习所蔽故生而蒙长而不学则愚故
学问思辨笃行诸训所以破其愚去其蔽警发其良知
良能者耳非有加也故无所用其丝毫人力也如人之
梦寐人能唤之醒耳非有外与之惺也故格物则无事
矣大学之事毕矣若徒守其心而无学问思辨笃行之
功则恐无所警发虽似正实邪下则为老佛杨墨上则
实体也天理也至善也物也乃吾之良知良能也不假
外求也但人为气习所蔽故生而蒙长而不学则愚故
学问思辨笃行诸训所以破其愚去其蔽警发其良知
良能者耳非有加也故无所用其丝毫人力也如人之
梦寐人能唤之醒耳非有外与之惺也故格物则无事
矣大学之事毕矣若徒守其心而无学问思辨笃行之
功则恐无所警发虽似正实邪下则为老佛杨墨上则
卷三十七 第 19b 页 WYG0457-0625d.png
为夷惠伊尹是也何者昔曾参芸瓜误断其根父建大
杖击之死而复苏曾子以为无所逃于父为正矣孔子
乃曰小杖受大杖逃乃天理矣一事出入之间天人判
焉其不可讲学乎诘之者则曰孔子又何所学心焉耳
矣殊不知孔子至圣也天理之极致也仁熟义精也然
必七十乃从心所欲不踰矩人不学则老死于愚耳矣
若兄之聪明非人所及固不敢测然孔子亦尝以学自
力以不学自忧矣今吾兄望高位崇其天下之士所望
杖击之死而复苏曾子以为无所逃于父为正矣孔子
乃曰小杖受大杖逃乃天理矣一事出入之间天人判
焉其不可讲学乎诘之者则曰孔子又何所学心焉耳
矣殊不知孔子至圣也天理之极致也仁熟义精也然
必七十乃从心所欲不踰矩人不学则老死于愚耳矣
若兄之聪明非人所及固不敢测然孔子亦尝以学自
力以不学自忧矣今吾兄望高位崇其天下之士所望
卷三十七 第 20a 页 WYG0457-0626a.png
风而从者也故术不可不慎教不可不中正兄其图之
兄其图之则斯道可兴此学可明矣若兄今日之教仆
非不知也仆乃尝迷方之人也且仆获交于兄十有七
年矣受爱于兄亦可谓深矣尝愧有怀而不尽吐将为
老兄之罪人天下后世之归咎乃不自揣其分倾倒言
之若稍有可采乞一俯察若其谬妄宜摈斥之吾今可
以默矣谨启
语录冲问舜之用中与回之择乎中庸莫亦是就自己
兄其图之则斯道可兴此学可明矣若兄今日之教仆
非不知也仆乃尝迷方之人也且仆获交于兄十有七
年矣受爱于兄亦可谓深矣尝愧有怀而不尽吐将为
老兄之罪人天下后世之归咎乃不自揣其分倾倒言
之若稍有可采乞一俯察若其谬妄宜摈斥之吾今可
以默矣谨启
语录冲问舜之用中与回之择乎中庸莫亦是就自己
卷三十七 第 20b 页 WYG0457-0626b.png
心上斟酌调停融合人心天理否先生曰用中择中庸
与允执厥中皆在心上若外心性何处讨中事至物来
斟酌调停者谁耶事物又不曾带得中来故自尧舜至
孔颜皆自心学 盘问日用切要工夫道通曰老先生
之教惟立志煎销习心体认天理之三言者最为切要
然亦只是一事每令盘体而熟察之久而未得其所以
合一之义敢请明示先生曰此只是一事天理是一大
头脑千圣千贤共此头脑终日终身只是此一大事更
与允执厥中皆在心上若外心性何处讨中事至物来
斟酌调停者谁耶事物又不曾带得中来故自尧舜至
孔颜皆自心学 盘问日用切要工夫道通曰老先生
之教惟立志煎销习心体认天理之三言者最为切要
然亦只是一事每令盘体而熟察之久而未得其所以
合一之义敢请明示先生曰此只是一事天理是一大
头脑千圣千贤共此头脑终日终身只是此一大事更
卷三十七 第 21a 页 WYG0457-0626c.png
无别事立志者志乎此而已体认是工夫以求得乎此
者煎销习心以去其害此者心只是一个好心本来天
理完完全全不待外求顾人立志与否耳孔子十五志
于学即志乎此也此志一立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
直至不踰矩皆是此志变化贯通只是一志志如草木
之根具生意也体认天理如培灌此根煎销习心如去
草以护此根贯通只是一事 心问如何可以达天德
道通云只体认天理之功一内外兼动静彻终始一息
者煎销习心以去其害此者心只是一个好心本来天
理完完全全不待外求顾人立志与否耳孔子十五志
于学即志乎此也此志一立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
直至不踰矩皆是此志变化贯通只是一志志如草木
之根具生意也体认天理如培灌此根煎销习心如去
草以护此根贯通只是一事 心问如何可以达天德
道通云只体认天理之功一内外兼动静彻终始一息
卷三十七 第 21b 页 WYG0457-0626d.png
不容少懈可以达天德矣 盘问何谓天德何谓王道
道通谓君且理会慎独工夫来敢问慎独之与体认天
理果若是同与先生曰体认天理与谨独其功夫俱同
独者独知之理若以为独知之地则或有时而非中正
矣故独者天理也此理惟已自知之不但暗室屋漏日
用酬应皆然慎者所以体认乎此而已若如是有得便
是天德便即有王道体用一原也 一友问何谓天理
冲答曰能戒慎恐惧者天理也友云戒慎恐惧是工夫
道通谓君且理会慎独工夫来敢问慎独之与体认天
理果若是同与先生曰体认天理与谨独其功夫俱同
独者独知之理若以为独知之地则或有时而非中正
矣故独者天理也此理惟已自知之不但暗室屋漏日
用酬应皆然慎者所以体认乎此而已若如是有得便
是天德便即有王道体用一原也 一友问何谓天理
冲答曰能戒慎恐惧者天理也友云戒慎恐惧是工夫
卷三十七 第 22a 页 WYG0457-0627a.png
冲曰不有工夫如何得见天理故戒慎恐惧者工夫也
能戒慎恐惧者天理之萌动也循此戒慎恐惧之心勿
忘勿助而认之则天理见矣熟焉如尧之兢兢舜之业
业文王之翼翼即无往而非天理也故虽谓戒慎恐惧
为天理可也今或不实下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之功而
直欲窥见天理是之谓先获后难无事而正即此便是
私意遮蔽乌乎得见天理耶先生曰戒慎恐惧是工夫
所不睹不闻是天理工夫所以体认此天理也无此功
能戒慎恐惧者天理之萌动也循此戒慎恐惧之心勿
忘勿助而认之则天理见矣熟焉如尧之兢兢舜之业
业文王之翼翼即无往而非天理也故虽谓戒慎恐惧
为天理可也今或不实下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之功而
直欲窥见天理是之谓先获后难无事而正即此便是
私意遮蔽乌乎得见天理耶先生曰戒慎恐惧是工夫
所不睹不闻是天理工夫所以体认此天理也无此功
卷三十七 第 22b 页 WYG0457-0627b.png
夫焉见天理 舜臣谓正应事时操存此心在身上作
主宰随处体认吾心身天理真知觉得吾心身生生之
理气所以与天地宇宙生生之理气吻合为一体者流
动于腔子形见于四体被及于人物遇父子则此生生
天理为亲遇君臣则此生生天理为义遇师弟则此生
生天理为敬遇兄弟则此生生天理为序遇夫妇则此
生生天理为别遇朋友则此生生天理为信在处常则
此生生天理为经在处变则此生生天理为权以至家
主宰随处体认吾心身天理真知觉得吾心身生生之
理气所以与天地宇宙生生之理气吻合为一体者流
动于腔子形见于四体被及于人物遇父子则此生生
天理为亲遇君臣则此生生天理为义遇师弟则此生
生天理为敬遇兄弟则此生生天理为序遇夫妇则此
生生天理为别遇朋友则此生生天理为信在处常则
此生生天理为经在处变则此生生天理为权以至家
卷三十七 第 23a 页 WYG0457-0627c.png
国天下华彝四表莅官行法班朝治军万事万物远近
巨细无往而非吾心身生生之理气根本于中而发见
于外名虽有异而只是一个生生理气随感随应散殊
见分焉耳而实非有二也即此便是义以方外之功即
此便是物来顺应之道而所以行天下之达道者在是
焉愚见如此未审是否先生曰如此推得好自随处体
认以下至实非有二也皆是可见未应时只一理及应
事时才万殊中庸所谓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正为此后
巨细无往而非吾心身生生之理气根本于中而发见
于外名虽有异而只是一个生生理气随感随应散殊
见分焉耳而实非有二也即此便是义以方外之功即
此便是物来顺应之道而所以行天下之达道者在是
焉愚见如此未审是否先生曰如此推得好自随处体
认以下至实非有二也皆是可见未应时只一理及应
事时才万殊中庸所谓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正为此后
卷三十七 第 23b 页 WYG0457-0627d.png
儒都不知不信若大公顺应敬直义方皆合一道理宜
通上章细玩之体用一原 一友问察见天理恐言于
初学难为下手冲答曰夫子之说科也中道而立能者
从之天理二字是就人所元有者指出以为学者立的
耳使人诚有志于此而日加体认之功便须有见若其
不能见者不是志欠真切便是习心障蔽知是志欠真
切只须责志知为习心障蔽亦只责志即习心便消而
天理见矣 先生曰天理二字人人固有非由外铄不
通上章细玩之体用一原 一友问察见天理恐言于
初学难为下手冲答曰夫子之说科也中道而立能者
从之天理二字是就人所元有者指出以为学者立的
耳使人诚有志于此而日加体认之功便须有见若其
不能见者不是志欠真切便是习心障蔽知是志欠真
切只须责志知为习心障蔽亦只责志即习心便消而
天理见矣 先生曰天理二字人人固有非由外铄不
卷三十七 第 24a 页 WYG0457-0628a.png
为尧存不为桀亡故人皆可以为尧舜途之人可以为
禹者同有此耳故途之人之心即禹之心禹之心即尧
舜之心总是一心更无二心盖天地一而已矣记云人
者天地之心也天地古今宇宙内只同此一个心岂有
二乎初学之与圣人同此心同此一个天理虽欲强无之
又不得有时见孺子入井见饿殍过宗庙到墟墓见君
子与夫夜气之息平旦之气不知不觉萌动出来遏他
又遏不得有时志不立习心蔽障又忽不见了此时莭
禹者同有此耳故途之人之心即禹之心禹之心即尧
舜之心总是一心更无二心盖天地一而已矣记云人
者天地之心也天地古今宇宙内只同此一个心岂有
二乎初学之与圣人同此心同此一个天理虽欲强无之
又不得有时见孺子入井见饿殍过宗庙到墟墓见君
子与夫夜气之息平旦之气不知不觉萌动出来遏他
又遏不得有时志不立习心蔽障又忽不见了此时莭
卷三十七 第 24b 页 WYG0457-0628b.png
盖心不存故也心若存时自尔见前唐人诗亦有理到
处终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须要得其门所谓门者勿
忘勿助之间便是中门也得此中门不患不见宗庙之
美百官之富责志去习心是矣先须要求此中门 一
友患天理难见冲对曰须于心目之间求之天理有何
影形只是这些虚灵意思平铺著在不容你增得一毫
减得他一毫轻一毫不得重一毫亦不得前一步不得
却一步亦不得须是自家理会先生曰看得尽好不增
处终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须要得其门所谓门者勿
忘勿助之间便是中门也得此中门不患不见宗庙之
美百官之富责志去习心是矣先须要求此中门 一
友患天理难见冲对曰须于心目之间求之天理有何
影形只是这些虚灵意思平铺著在不容你增得一毫
减得他一毫轻一毫不得重一毫亦不得前一步不得
却一步亦不得须是自家理会先生曰看得尽好不增
卷三十七 第 25a 页 WYG0457-0628c.png
不减不轻不重不前不却便是中正心中正时天理自
见难见者在于心上功夫未中正也但谓天理有何形
影是矣又谓只是这些虚灵意思平铺著在恐便有以
心为天理之患以知觉为性之病不可不仔细察释氏
以心之知觉为性故云蠢动含灵莫非佛性而不知心
之生理乃性也平铺二字无病 孚先问戒慎不睹恐
惧不闻敬也所谓必有事焉者也勿忘勿助是调停平
等之法敬之之方也譬之内丹焉不睹不闻其丹也戒
见难见者在于心上功夫未中正也但谓天理有何形
影是矣又谓只是这些虚灵意思平铺著在恐便有以
心为天理之患以知觉为性之病不可不仔细察释氏
以心之知觉为性故云蠢动含灵莫非佛性而不知心
之生理乃性也平铺二字无病 孚先问戒慎不睹恐
惧不闻敬也所谓必有事焉者也勿忘勿助是调停平
等之法敬之之方也譬之内丹焉不睹不闻其丹也戒
卷三十七 第 25b 页 WYG0457-0628d.png
慎恐惧以火养丹也勿忘勿助所谓文武火候然否先
生曰此段看得极好须要知所谓其所不睹其所不闻
者何物事此即道家所谓真种子也故其诗云鼎内若
无真种子如将水火煮空铛试看吾儒真种子安在寻
得见时便好下文武火也勉之勉之 冲尝与仲木伯
载言学因指鸡母为喻云鸡母抱卵时全体精神都只
在这几卵上到得精神用足后自化出许多鸡雏来吾
人于天地间万事万化都只根源此心精神之运用何
生曰此段看得极好须要知所谓其所不睹其所不闻
者何物事此即道家所谓真种子也故其诗云鼎内若
无真种子如将水火煮空铛试看吾儒真种子安在寻
得见时便好下文武火也勉之勉之 冲尝与仲木伯
载言学因指鸡母为喻云鸡母抱卵时全体精神都只
在这几卵上到得精神用足后自化出许多鸡雏来吾
人于天地间万事万化都只根源此心精神之运用何
卷三十七 第 26a 页 WYG0457-0629a.png
如耳吕陆以为然一友云说鸡母精神都在卵上恐犹
为两事也此又能补冲言所不逮者先生曰鸡卵之譬
一切用功正要如此接续许大文王只是缉熙敬止鸡
抱卵少间断则这卵便毈了然必这卵元有种子方可
若无种的卵将来抱抱之虽勤亦毈了学者须识种子
方不枉了工夫何谓种子即吾此心中这一点生理便
是灵骨子也今人动不动只说涵养若不知此生理徒
涵养个甚物释氏为不识此种子故以理为障要空要
为两事也此又能补冲言所不逮者先生曰鸡卵之譬
一切用功正要如此接续许大文王只是缉熙敬止鸡
抱卵少间断则这卵便毈了然必这卵元有种子方可
若无种的卵将来抱抱之虽勤亦毈了学者须识种子
方不枉了工夫何谓种子即吾此心中这一点生理便
是灵骨子也今人动不动只说涵养若不知此生理徒
涵养个甚物释氏为不识此种子故以理为障要空要
卷三十七 第 26b 页 WYG0457-0629b.png
灭又焉得变化人若不信圣可为请看无种子鸡卵如
何抱得成雏子皮毛骨血形体全具出壳来都是一团
仁意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精神在卵内不在抱之者或
人之言亦不可废也明道先生言学者须先识仁 冲
问儒释之辨先生曰子可谓切问矣孟子之学知言养
气首欲知诐淫邪遁之害心盖此事第一步生死路头
也往年曾与一友辨此渠云天理二字不是校仙勘佛
得来吾自此遂不复讲吾意谓天理正要在此岐路上
何抱得成雏子皮毛骨血形体全具出壳来都是一团
仁意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精神在卵内不在抱之者或
人之言亦不可废也明道先生言学者须先识仁 冲
问儒释之辨先生曰子可谓切问矣孟子之学知言养
气首欲知诐淫邪遁之害心盖此事第一步生死路头
也往年曾与一友辨此渠云天理二字不是校仙勘佛
得来吾自此遂不复讲吾意谓天理正要在此岐路上
卷三十七 第 27a 页 WYG0457-0629c.png
辨辨了便可泰然行去不至差毫釐而谬千里也儒者
在察天理佛者反以天理为障圣人之学至大至公释
者之学至私至小大小公私足以辨之矣昨潘稽勋石
武选亦尝问此吾应之曰圣人以天地万物为体即以
身当天地万物看何等廓然大公焉得一毫私意凡私
皆从一身上起念圣人自无此以是无意必固我之私
若佛者务去六根六尘根尘指耳目口鼻等为言然皆
天之所以与我不能无者而务去之即已一身亦奈何
在察天理佛者反以天理为障圣人之学至大至公释
者之学至私至小大小公私足以辨之矣昨潘稽勋石
武选亦尝问此吾应之曰圣人以天地万物为体即以
身当天地万物看何等廓然大公焉得一毫私意凡私
皆从一身上起念圣人自无此以是无意必固我之私
若佛者务去六根六尘根尘指耳目口鼻等为言然皆
天之所以与我不能无者而务去之即已一身亦奈何
卷三十七 第 27b 页 WYG0457-0629d.png
不得不免有意必固我之私犹强谓之无我耳何等私
小二子闻言即悟叹今日乃知如此先正未尝言到
或问学贵煎销习心心之习也非固有也形而后有者
也外铄而中受之也如秦人之悍也楚人之诈也心之
习于风气者也处富而鄙吝与处约而好侈靡者心之
习于居养者也故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煎销也者炼
金之名也金之精也有污于铅者有污于铜者有污于
粪土之侵蚀者非鍊之不可去也故金必百鍊而后精
小二子闻言即悟叹今日乃知如此先正未尝言到
或问学贵煎销习心心之习也非固有也形而后有者
也外铄而中受之也如秦人之悍也楚人之诈也心之
习于风气者也处富而鄙吝与处约而好侈靡者心之
习于居养者也故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煎销也者炼
金之名也金之精也有污于铅者有污于铜者有污于
粪土之侵蚀者非鍊之不可去也故金必百鍊而后精
卷三十七 第 28a 页 WYG0457-0630a.png
心必百鍊而后明先生曰此说得之认得本体便知习
心习心去而本体完全矣不是将本体来换了习心本
体元自在一习心蔽之故若不见耳不然见赤子入井
便如何□发出来故煎销习心便是体认天理功夫到
见得天理时习心便退听如煎销铅铜便是鍊金然必
须就炉锤乃得鍊之之功今之外事以求静者如置金
于密室不就炉锤虽千万年也只依旧是顽杂的金
冲未发之中唯圣人可说得若是圣人而下都是致和
心习心去而本体完全矣不是将本体来换了习心本
体元自在一习心蔽之故若不见耳不然见赤子入井
便如何□发出来故煎销习心便是体认天理功夫到
见得天理时习心便退听如煎销铅铜便是鍊金然必
须就炉锤乃得鍊之之功今之外事以求静者如置金
于密室不就炉锤虽千万年也只依旧是顽杂的金
冲未发之中唯圣人可说得若是圣人而下都是致和
卷三十七 第 28b 页 WYG0457-0630b.png
底工夫然所谓和者不戾于中之谓乃是就情上体贴
此中出来中立而和生也到得中常在时虽并谓之致
中和亦可也然否先生曰道通所谓情上体贴此中出
来一句与中立而和生皆是其馀未精致中和乃修道
立教之功用道至中和极矣更又何致耶若以未发之
中为圣人分上致和工夫为圣人而下学者分上则又
欠明了所不睹不闻即未发之中也道之体也学者须
先察识此体而戒慎恐惧以养之所谓养其中也中立
此中出来中立而和生也到得中常在时虽并谓之致
中和亦可也然否先生曰道通所谓情上体贴此中出
来一句与中立而和生皆是其馀未精致中和乃修道
立教之功用道至中和极矣更又何致耶若以未发之
中为圣人分上致和工夫为圣人而下学者分上则又
欠明了所不睹不闻即未发之中也道之体也学者须
先察识此体而戒慎恐惧以养之所谓养其中也中立
卷三十七 第 29a 页 WYG0457-0630c.png
而和生焉若谓自然而中则惟圣可能也若功夫则正
是学者本源𦂳要处动以养其静道通徒见戒慎恐惧
字以为致和耳 或问认思虑宁静时为天理为无我
为天地万物一体为鸢飞鱼跃为活泼泼地自以为洒
然者因言遇动辄不同何也冲应之曰譬之行舟若这
个舟风恬浪静时或将就行得若遇狂风迭浪便去不
得也要去须得柁柄在手故学莫先于立主宰若无主
宰便能胸中无他閒思杂想亦只讨得个清虚一大气
是学者本源𦂳要处动以养其静道通徒见戒慎恐惧
字以为致和耳 或问认思虑宁静时为天理为无我
为天地万物一体为鸢飞鱼跃为活泼泼地自以为洒
然者因言遇动辄不同何也冲应之曰譬之行舟若这
个舟风恬浪静时或将就行得若遇狂风迭浪便去不
得也要去须得柁柄在手故学莫先于立主宰若无主
宰便能胸中无他閒思杂想亦只讨得个清虚一大气
卷三十七 第 29b 页 WYG0457-0630d.png
象安得为天理安可便说鸢飞鱼跃程明道先生尝言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与必有事焉而勿正意同昔聪明
如文公直到晚年才认得明道此意未知道必有事焉
是何事先生曰天理亦不难见亦不易见要须切已实
用必有事焉而勿正功夫乃可真见都是鸢飞鱼跃不
然亦只是说也先生曰冲切谓初学之士还须令静坐
息思虑渐教以立志体认天理煎销习心及渐令事上
磨鍊冲尝历历以此接引人多见其益动静固宜合一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与必有事焉而勿正意同昔聪明
如文公直到晚年才认得明道此意未知道必有事焉
是何事先生曰天理亦不难见亦不易见要须切已实
用必有事焉而勿正功夫乃可真见都是鸢飞鱼跃不
然亦只是说也先生曰冲切谓初学之士还须令静坐
息思虑渐教以立志体认天理煎销习心及渐令事上
磨鍊冲尝历历以此接引人多见其益动静固宜合一
卷三十七 第 30a 页 WYG0457-0631a.png
用工但静中为力较易盖人资质不同及其功用纯杂
亦异须是因才成就随时点化不可拘执一方也然虽
千方百计总是引归天理上来此则不可易正犹母鸡
抱卵须是我底精神合并他底精神一例用方得如何
先生曰静坐程门有此传授伊川见人静坐便叹其善
学然此不是常理日往月来一寒一暑都是自然常理
流行岂分动静难易若不察见天理随他入关入定三
年九年与天理何干若见得天理则耕田凿井百官万
亦异须是因才成就随时点化不可拘执一方也然虽
千方百计总是引归天理上来此则不可易正犹母鸡
抱卵须是我底精神合并他底精神一例用方得如何
先生曰静坐程门有此传授伊川见人静坐便叹其善
学然此不是常理日往月来一寒一暑都是自然常理
流行岂分动静难易若不察见天理随他入关入定三
年九年与天理何干若见得天理则耕田凿井百官万
卷三十七 第 30b 页 WYG0457-0631b.png
物金革百万之众也只是自然天理流行孔门之教居
处恭执事敬与人忠黄门毛式之云此是随处体认天
理甚看得好无事时不得不居处恭即是静坐也执事
与人时如何只要静坐使此教大行则天下皆静坐如
之何其可也明道终日端坐如泥塑人及其接人浑是
一团和气何等自然 昨日孚先以长至在迩作饭会
席间因讲复其见天地之心冲谓诸友云人心本自坦
坦平平即所谓天地之心不待复而后见也圣人见人
处恭执事敬与人忠黄门毛式之云此是随处体认天
理甚看得好无事时不得不居处恭即是静坐也执事
与人时如何只要静坐使此教大行则天下皆静坐如
之何其可也明道终日端坐如泥塑人及其接人浑是
一团和气何等自然 昨日孚先以长至在迩作饭会
席间因讲复其见天地之心冲谓诸友云人心本自坦
坦平平即所谓天地之心不待复而后见也圣人见人
卷三十七 第 31a 页 WYG0457-0631c.png
多迷而不复恐其灭绝天理不得已又就其复处指点
出来欲令人便循著扩充将去也吾辈若能守得平坦
之心常在即不消言复只怕无端又生出别念来耳故
颜子克已只是不容他躯壳上起念诸友以为然如何
先生曰冬至一阳初动所谓来复时也天地之心何时
不在特于动物时见耳人心一念萌动即是初心无有
不善如孟子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便有怵惕恻隐之心
乍见处亦是初心复时也人之良心何尝不在特于初
出来欲令人便循著扩充将去也吾辈若能守得平坦
之心常在即不消言复只怕无端又生出别念来耳故
颜子克已只是不容他躯壳上起念诸友以为然如何
先生曰冬至一阳初动所谓来复时也天地之心何时
不在特于动物时见耳人心一念萌动即是初心无有
不善如孟子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便有怵惕恻隐之心
乍见处亦是初心复时也人之良心何尝不在特于初
卷三十七 第 31b 页 WYG0457-0631d.png
动时见耳若到纳交要誉恶其声时便不是本来初心
了故孟子欲人就于初动处扩充涵养以保四海若识
得此一点初心真心便是天理由此平平坦坦持养将
去可也若夫不消言复一语恐未是初学者事虽颜子
亦未知此道颜子犹不远复毋高论要力行实地有益
耳 潘稽勋讲天理须在体认上求见舍体认何由得
见天理也冲对曰然天理固亦常常发见但人心逐外
去了便不见所以要体认才体认便心存心存便见天
了故孟子欲人就于初动处扩充涵养以保四海若识
得此一点初心真心便是天理由此平平坦坦持养将
去可也若夫不消言复一语恐未是初学者事虽颜子
亦未知此道颜子犹不远复毋高论要力行实地有益
耳 潘稽勋讲天理须在体认上求见舍体认何由得
见天理也冲对曰然天理固亦常常发见但人心逐外
去了便不见所以要体认才体认便心存心存便见天
卷三十七 第 32a 页 WYG0457-0632a.png
理故曰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又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体
认是反躬而复也天地之心即我之心生生不已更无
一毫私意参杂其间此便是无我便见于天地万物共
是一体何等广大高明认得只个意思常见在而乾乾
不息以存之这才是把柄在手所谓其几在我也到那
时恰所谓开阖从方便乾坤在此间也宇宙内事千变
万化总根源于此其妙殆有不可言者然只是一个熟
如何先生曰此节所问所答皆是然要用功实见得方
认是反躬而复也天地之心即我之心生生不已更无
一毫私意参杂其间此便是无我便见于天地万物共
是一体何等广大高明认得只个意思常见在而乾乾
不息以存之这才是把柄在手所谓其几在我也到那
时恰所谓开阖从方便乾坤在此间也宇宙内事千变
万化总根源于此其妙殆有不可言者然只是一个熟
如何先生曰此节所问所答皆是然要用功实见得方
卷三十七 第 32b 页 WYG0457-0632b.png
有益中间云才体认便心存心存便见天理不若心存
得其中正时便见天理也如此体认工夫尤更直截其
后云云待见天理后便见得亲切也 陈子才问先生
尝言见得天理方见得人欲如何冲谓才体认便见得
天理亦便见得人欲盖体认是天理萌动人心得主宰
时也有主宰便见人欲文王缉熙只体认不已便接续
光明去便容不得一毫人欲此便是敬止从此到至善
只一条直路因窃自叹曰明见得只一条路在前面还
得其中正时便见天理也如此体认工夫尤更直截其
后云云待见天理后便见得亲切也 陈子才问先生
尝言见得天理方见得人欲如何冲谓才体认便见得
天理亦便见得人欲盖体认是天理萌动人心得主宰
时也有主宰便见人欲文王缉熙只体认不已便接续
光明去便容不得一毫人欲此便是敬止从此到至善
只一条直路因窃自叹曰明见得只一条路在前面还
卷三十七 第 33a 页 WYG0457-0632c.png
只不肯走病果安在耶愿赐鞭策先生曰文王缉熙敬
止便是止至善便是体认天理工夫若见得时李延平
所谓一毫私意亦退听也岂不便见得人欲乎若人之
酒醒便知是醉也若谓明见得这条路在前面如何不
肯走或是未曾上路也又何迟回顾虑无乃见之未明
或有病根如忧贫之𩔖在内为累故耶若欲见之明行
之果须是把习心打破两层三层乃可向往也 一友
语经哲曰须无事时敬以直内遇有事方能义以方外
止便是止至善便是体认天理工夫若见得时李延平
所谓一毫私意亦退听也岂不便见得人欲乎若人之
酒醒便知是醉也若谓明见得这条路在前面如何不
肯走或是未曾上路也又何迟回顾虑无乃见之未明
或有病根如忧贫之𩔖在内为累故耶若欲见之明行
之果须是把习心打破两层三层乃可向往也 一友
语经哲曰须无事时敬以直内遇有事方能义以方外
卷三十七 第 33b 页 WYG0457-0632d.png
经哲曰恐分不得有事无事圣人心事内直则外自方
学者恐义以方外事亦是做敬以直内工夫与修辞立
诚亦是做忠信进德工夫才见得心事合一也老先生
随处体认天理之训尽此二句之意更见打透明白不
知是否先生曰随处体认天理兼此二句包了便是合
内外之道敬以包乎义义以存乎敬分明不是两事先
儒未曾说破予一向合看如此见得遗书中谓释氏敬
以直内则有之义以方外则无有为决非程子语也吾
学者恐义以方外事亦是做敬以直内工夫与修辞立
诚亦是做忠信进德工夫才见得心事合一也老先生
随处体认天理之训尽此二句之意更见打透明白不
知是否先生曰随处体认天理兼此二句包了便是合
内外之道敬以包乎义义以存乎敬分明不是两事先
儒未曾说破予一向合看如此见得遗书中谓释氏敬
以直内则有之义以方外则无有为决非程子语也吾
卷三十七 第 34a 页 WYG0457-0633a.png
子看到此难得 一友问明道先生言天理二字却自
家体贴出来今见朋友中开口便说天理某却疑先生
教人要察见天理者亦是人自家体贴乎此耳非谓必
欲人图写个天理与人看也如何冲对曰诚然诚然天
理何尝有定形只是个未发之中中亦何尝有定体人
但常以心求中正为主意随时随事体认斟酌调习此
心常合于中正此便是随处皆天理也酒诰所谓作稽
中德亦是如此求也自求见也自见得也自得他人不
家体贴出来今见朋友中开口便说天理某却疑先生
教人要察见天理者亦是人自家体贴乎此耳非谓必
欲人图写个天理与人看也如何冲对曰诚然诚然天
理何尝有定形只是个未发之中中亦何尝有定体人
但常以心求中正为主意随时随事体认斟酌调习此
心常合于中正此便是随处皆天理也酒诰所谓作稽
中德亦是如此求也自求见也自见得也自得他人不
卷三十七 第 34b 页 WYG0457-0633b.png
能与其力便是见得亦不能图写与人看虽然说工夫
处却不能瞒得人也未知是否先生曰天理只是自家
体认说便不济事然天理亦从何处说得可说者路头
耳若连路头也不说便如何去体认其全不说者恐是
未曾加体认工夫如未曾行上路的人更无疑问也所
云心求中正便是天理良是然亦须达得天理乃可中
正而不达天理者有之矣释氏应所无住而生其心是
也何曾达得天理 若愚问中庸尊德性道问学一章
处却不能瞒得人也未知是否先生曰天理只是自家
体认说便不济事然天理亦从何处说得可说者路头
耳若连路头也不说便如何去体认其全不说者恐是
未曾加体认工夫如未曾行上路的人更无疑问也所
云心求中正便是天理良是然亦须达得天理乃可中
正而不达天理者有之矣释氏应所无住而生其心是
也何曾达得天理 若愚问中庸尊德性道问学一章
卷三十七 第 35a 页 WYG0457-0633c.png
朱子以存心致知言之而未及力行者厥义维何幸夫
子教之先生曰后世儒者认行字别了皆以施为班布
者为行殊不知行在一念之间耳自一念之存存以至
于事为之施布皆行也且事为施布岂非一念为之乎
所谓存心即行也 若愚问天理心之主也人欲心之
贼也一心之微众欲交攻日侵月蚀贼渐内据主反退
听旦昼所为时或发见殆一杯水于舆薪之火耳如弗
胜何今欲反其故复其真主者主之贼者贼之如之何
子教之先生曰后世儒者认行字别了皆以施为班布
者为行殊不知行在一念之间耳自一念之存存以至
于事为之施布皆行也且事为施布岂非一念为之乎
所谓存心即行也 若愚问天理心之主也人欲心之
贼也一心之微众欲交攻日侵月蚀贼渐内据主反退
听旦昼所为时或发见殆一杯水于舆薪之火耳如弗
胜何今欲反其故复其真主者主之贼者贼之如之何
卷三十七 第 35b 页 WYG0457-0633d.png
其用力也先生曰这个天理真主未尝亡特为贼所蔽
惑耳观其时或发见可知矣体认天理则真主常在而
贼自退听不是外边旋寻讨主入室来又不是逐出贼
使主可复也只顷刻一念正即主翁便惺便不为贼惑
耳二者常相为消长 问刘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性之所以立也子思曰中者天下之大本用之所以行
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学者从事于勿助勿忘之间而
有得夫无声无臭之旨则日用应酬莫非此中发见流
惑耳观其时或发见可知矣体认天理则真主常在而
贼自退听不是外边旋寻讨主入室来又不是逐出贼
使主可复也只顷刻一念正即主翁便惺便不为贼惑
耳二者常相为消长 问刘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性之所以立也子思曰中者天下之大本用之所以行
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学者从事于勿助勿忘之间而
有得夫无声无臭之旨则日用应酬莫非此中发见流
卷三十七 第 36a 页 WYG0457-0634a.png
行之妙不啻执规矩以为方圆盖曲当也然尧舜允执
之中孟子无权之中似执事物上说故后世有求中于
外者不知危精微一皆心上功夫而权之一字又人心
斟酌运量之妙以中乎不中者则既已反其本矣舍此
不讲而徒于事物上每每寻个恰好底道理虽其行之
无过不及而固已入于义外之说恐终亦不免于执一
而已矣臆见如此未知何如先生曰圣人之学皆是心
学所谓心者非偏指腔子里方寸内与事为对者也无
之中孟子无权之中似执事物上说故后世有求中于
外者不知危精微一皆心上功夫而权之一字又人心
斟酌运量之妙以中乎不中者则既已反其本矣舍此
不讲而徒于事物上每每寻个恰好底道理虽其行之
无过不及而固已入于义外之说恐终亦不免于执一
而已矣臆见如此未知何如先生曰圣人之学皆是心
学所谓心者非偏指腔子里方寸内与事为对者也无
卷三十七 第 36b 页 WYG0457-0634b.png
事而非心也尧舜允执厥中非独以事言乃心事合一
允执云者吻合于心与心为一非执之于外也所谓权
者亦心也廉伯所云斟酌运量之本是也若能于事物
上察见自然天理平时涵养由中而出即由仁义行之
学何有不可若平时无存养功夫只到事来面前才思
寻讨道理即是行仁义必信必果之学即是义外即是
义袭而取之者也诚伪王伯之分正在于此 敢问中
庸不睹不闻与诗无声无臭之旨何以异天理本无形
允执云者吻合于心与心为一非执之于外也所谓权
者亦心也廉伯所云斟酌运量之本是也若能于事物
上察见自然天理平时涵养由中而出即由仁义行之
学何有不可若平时无存养功夫只到事来面前才思
寻讨道理即是行仁义必信必果之学即是义外即是
义袭而取之者也诚伪王伯之分正在于此 敢问中
庸不睹不闻与诗无声无臭之旨何以异天理本无形
卷三十七 第 37a 页 WYG0457-0634c.png
声可以拟议但只恁地看恐堕于无若于无中想出一
个不睹不闻景象则亦滞于有矣无即佛氏之所谓空
有即其所谓相也二者皆非也然则不无而无不有而
有其心之本体乎其在勿助勿忘之间乎近来见得如
是幸夫子明以教我先生曰此事正要理会廉伯能以
疑问知是善理会矣在人为不睹不闻在天为无声无
臭其实一也如旧说不睹不闻无声无臭却堕于虚无
而不自知矣然于不睹不闻而必曰其所是有实体也
个不睹不闻景象则亦滞于有矣无即佛氏之所谓空
有即其所谓相也二者皆非也然则不无而无不有而
有其心之本体乎其在勿助勿忘之间乎近来见得如
是幸夫子明以教我先生曰此事正要理会廉伯能以
疑问知是善理会矣在人为不睹不闻在天为无声无
臭其实一也如旧说不睹不闻无声无臭却堕于虚无
而不自知矣然于不睹不闻而必曰其所是有实体也
卷三十七 第 37b 页 WYG0457-0634d.png
于无声无臭而必曰上天之载是有实迹也何堕于无这
个不睹不闻之实体程子所谓亦无有处有亦无无处
无乃心之本体不落有无者也须于勿忘勿助之间见
之要善体认吾于中庸测难已说破惟诸君于心得中
正时识取本体自然见前何容想象 奉谓孟子所谓
持其志毋暴其气者亦无本末之分不过欲人存中以
应外制外以养中耳使知合观并用之功也公孙丑疑
而问者未达乎此而已矣先生曰志气不是两物志即
个不睹不闻之实体程子所谓亦无有处有亦无无处
无乃心之本体不落有无者也须于勿忘勿助之间见
之要善体认吾于中庸测难已说破惟诸君于心得中
正时识取本体自然见前何容想象 奉谓孟子所谓
持其志毋暴其气者亦无本末之分不过欲人存中以
应外制外以养中耳使知合观并用之功也公孙丑疑
而问者未达乎此而已矣先生曰志气不是两物志即
卷三十七 第 38a 页 WYG0457-0635a.png
气之精灵处志之所至气亦至焉故持志即无暴气都
一齐管摄如志欲手持则持志欲足行则行岂不内外
一致存中应外固是制外之心非由中乎不必分内外
清问昨日坐中一友言夜睡不著老先生谓其未曾
体认天理故睡不著清因举蔡季通先睡心后睡眼文
公以为古今未发之妙言之老先生不以为然者岂以
其岐心目为二理耶先生曰吾意不以为然者非以岐
心目为二理也只先著一个睡字便是安排事事亦复
一齐管摄如志欲手持则持志欲足行则行岂不内外
一致存中应外固是制外之心非由中乎不必分内外
清问昨日坐中一友言夜睡不著老先生谓其未曾
体认天理故睡不著清因举蔡季通先睡心后睡眼文
公以为古今未发之妙言之老先生不以为然者岂以
其岐心目为二理耶先生曰吾意不以为然者非以岐
心目为二理也只先著一个睡字便是安排事事亦复
卷三十七 第 38b 页 WYG0457-0635b.png
如是所谓体认天理者亦非想象想象亦便是安排心
中无事天理自见无事便自睡得著何意何必 毛式
之日来功夫尽切身冲家居全得此友往来商确耳但
渠铢较寸量念头尚未肯放下多病精神不足可惜也
愿先生疗以一言渠若见得完全却会守得牢固先生
曰毛君素笃信吾学随处体认天理此吾之中和汤也
服得时即百病之邪自然立地退听常常服之则百病
不生而满身气体中和矣何待手劳脚攘铢较寸量乎
中无事天理自见无事便自睡得著何意何必 毛式
之日来功夫尽切身冲家居全得此友往来商确耳但
渠铢较寸量念头尚未肯放下多病精神不足可惜也
愿先生疗以一言渠若见得完全却会守得牢固先生
曰毛君素笃信吾学随处体认天理此吾之中和汤也
服得时即百病之邪自然立地退听常常服之则百病
不生而满身气体中和矣何待手劳脚攘铢较寸量乎
卷三十七 第 39a 页 WYG0457-0635c.png
此心天理譬之衡尺衡尺不动而铢铢寸寸自分自付
而衡尺不与焉舜之所以无为而天下治者此也此剂
中和汤自尧舜以来治病皆同天理人心不在事心兼
乎事也 朱鹏问道通云随处体认天理即孔门博约
一贯之义者然则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须合作一句看
始明请示其的先生曰随处体认天理与博约一贯同
皆本于精一执中之传博文约礼还是二句然则一段
工夫一齐并用岂不是同一体认天理 先生尝言是
而衡尺不与焉舜之所以无为而天下治者此也此剂
中和汤自尧舜以来治病皆同天理人心不在事心兼
乎事也 朱鹏问道通云随处体认天理即孔门博约
一贯之义者然则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须合作一句看
始明请示其的先生曰随处体认天理与博约一贯同
皆本于精一执中之传博文约礼还是二句然则一段
工夫一齐并用岂不是同一体认天理 先生尝言是
卷三十七 第 39b 页 WYG0457-0635d.png
非之心人皆有之此便是良知亦便是天理冲窃以为
是非之心其在人也虽私欲亦蒙蔽他不得譬诸做强
盗人若说是强盗他便知怒又如做官人要钱底渠
亦怕人知觉及见人说某官何等清廉渠亦知敬而自
愧可见他本心自是明白虽其贪利之心亦蔽他不得
此正是他天理之心未尝泯灭处学者能常常体察
乎此依著自己是非之心知得真切处存养扩充将
去此便是致良知亦便是随处体认天理也然而外人
是非之心其在人也虽私欲亦蒙蔽他不得譬诸做强
盗人若说是强盗他便知怒又如做官人要钱底渠
亦怕人知觉及见人说某官何等清廉渠亦知敬而自
愧可见他本心自是明白虽其贪利之心亦蔽他不得
此正是他天理之心未尝泯灭处学者能常常体察
乎此依著自己是非之心知得真切处存养扩充将
去此便是致良知亦便是随处体认天理也然而外人
卷三十七 第 40a 页 WYG0457-0636a.png
多言先生不欲学者之言良知者岂虑其体察未到将误
认于理欲之间遂以为真知也耶先生曰如此看得好吾
于大学小人閒居章测难备言此意小人至为不善见君
子即知掩不善又知著其善又知自愧怍人视已如见肺
肝又如贼盗至为不道使其乍见孺子将入井即有怵惕
恻隐之心岂不是良知良知二字自孟子发之岂不欲学
者言之但学者往往徒以为言又言得别了皆说心知是
非皆良知知得是便行到底知得非便去到底如此是致
认于理欲之间遂以为真知也耶先生曰如此看得好吾
于大学小人閒居章测难备言此意小人至为不善见君
子即知掩不善又知著其善又知自愧怍人视已如见肺
肝又如贼盗至为不道使其乍见孺子将入井即有怵惕
恻隐之心岂不是良知良知二字自孟子发之岂不欲学
者言之但学者往往徒以为言又言得别了皆说心知是
非皆良知知得是便行到底知得非便去到底如此是致
卷三十七 第 40b 页 WYG0457-0636b.png
恐师心自用还须学问思辨笃行乃为善致 老先生
儒佛之辨明矣冲窃以为论佛氏曰当先根究其初心
不合从躯壳起念且缓责其苦根尘绝伦理之罪盖
由其举足之差遂使其谬至此极也故冲每与朋侪言
学须先探讯其志然后与论工夫若其志不正虽与讲
得极亲切只是替他培壅得私已的心反帮助润饰得
他病痛后来纵欲败度伤残伦理或反有甚于佛者孔
子于门人往往诱其言志孟子欲人察于善利之间
儒佛之辨明矣冲窃以为论佛氏曰当先根究其初心
不合从躯壳起念且缓责其苦根尘绝伦理之罪盖
由其举足之差遂使其谬至此极也故冲每与朋侪言
学须先探讯其志然后与论工夫若其志不正虽与讲
得极亲切只是替他培壅得私已的心反帮助润饰得
他病痛后来纵欲败度伤残伦理或反有甚于佛者孔
子于门人往往诱其言志孟子欲人察于善利之间
卷三十七 第 41a 页 WYG0457-0636c.png
者殆为是耳故自学教人皆宜先正其志何如先生曰
佛氏初心躯壳起念即是苦根尘绝理伦之罪是同条
共贯事然问罪者先须按其实迹赃證乃可诛之也今
只诛其躯壳起念则彼又有无诸相之说必不肯服从
事圣人之书者亦有纵欲败度伤残伦理然不可谓之
儒圣人必不取之而佛者之教正欲人人绝灭伦理如
水火之不相同子比而同之且抑扬之间词气过矣正
志之说甚好 衢问先生教人体认天理衢只于无事
佛氏初心躯壳起念即是苦根尘绝理伦之罪是同条
共贯事然问罪者先须按其实迹赃證乃可诛之也今
只诛其躯壳起念则彼又有无诸相之说必不肯服从
事圣人之书者亦有纵欲败度伤残伦理然不可谓之
儒圣人必不取之而佛者之教正欲人人绝灭伦理如
水火之不相同子比而同之且抑扬之间词气过矣正
志之说甚好 衢问先生教人体认天理衢只于无事
卷三十七 第 41b 页 WYG0457-0636d.png
时常明诸心看认天理万物一体之义至有事时只就
此心上体会体会便应去求个是便了不识然否先生
曰吾所谓天理者体认于心即心学也有事无事原是
此心无事时万物一体有事时物各付物皆是天理充
塞流行其实无一事 经哲向前领师尊教每令察见
天理哲苦天理难见正坐失于空中摸索耳近就实地
寻求始觉日用间一动一止一事一物无非这个道理
分明有见但犹有一等意思牵滞未肯真实认他做主
此心上体会体会便应去求个是便了不识然否先生
曰吾所谓天理者体认于心即心学也有事无事原是
此心无事时万物一体有事时物各付物皆是天理充
塞流行其实无一事 经哲向前领师尊教每令察见
天理哲苦天理难见正坐失于空中摸索耳近就实地
寻求始觉日用间一动一止一事一物无非这个道理
分明有见但犹有一等意思牵滞未肯真实认他做主
卷三十七 第 42a 页 WYG0457-0637a.png
耳非难见也窃以人生天地间与禽兽异也人得天地之
中耳中乃人之生理也即命根也即天理也不可顷刻间断
也若不察见则无所主宰日用动作忽入于过不及之地而
不自知矣过与不及即邪恶之去禽兽无几矣故千古
圣贤授受只一个中不过全此天然生理耳学者讲学
不过讲求此中求全此天然生理耳入中之门曰勿助勿
忘中法也以中正之法体中正之道成中正之教也体认
天理即体认中也但字中虚天理字真切令人可寻求
中耳中乃人之生理也即命根也即天理也不可顷刻间断
也若不察见则无所主宰日用动作忽入于过不及之地而
不自知矣过与不及即邪恶之去禽兽无几矣故千古
圣贤授受只一个中不过全此天然生理耳学者讲学
不过讲求此中求全此天然生理耳入中之门曰勿助勿
忘中法也以中正之法体中正之道成中正之教也体认
天理即体认中也但字中虚天理字真切令人可寻求
卷三十七 第 42b 页 WYG0457-0637b.png
耳不知是否先生曰体认正要如此真切若不用勿忘勿助
之规是无也 经哲与一友论扩充之道经哲以扩充非
待发见之后一端求充一端也只终日体认天理即此
是敬敬即扩充之道非敬之外又有扩充功夫也所谓
操存涵养体认扩充之只是一事如戒惧慎独以养中
中立而和自发无往而非仁义礼智之发见矣孟子曰苟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重在足字非必保四海而后为充
也只是求复吾广大高明之本体耳不知是否先生曰
之规是无也 经哲与一友论扩充之道经哲以扩充非
待发见之后一端求充一端也只终日体认天理即此
是敬敬即扩充之道非敬之外又有扩充功夫也所谓
操存涵养体认扩充之只是一事如戒惧慎独以养中
中立而和自发无往而非仁义礼智之发见矣孟子曰苟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重在足字非必保四海而后为充
也只是求复吾广大高明之本体耳不知是否先生曰
卷三十七 第 43a 页 WYG0457-0637c.png
今之所谓致良知者待知得这一是非便致将去此所
谓待发见之后一端求充一端也只一随处体认天理
扩充到尽处即是保四海即是广大高明之本体 津
问鸢飞鱼跃活泼泼地学者用功固不可不识得此体
若一向为此意担阁而不用参前倚衡的工夫终无实
地受用须是见鸢飞鱼跃的意思而用参前倚衡的工
夫虽用参前倚衡的工夫而鸢飞鱼跃之意自在非是
一边做参前倚衡的工夫一边见鸢飞鱼跃的意思乃
谓待发见之后一端求充一端也只一随处体认天理
扩充到尽处即是保四海即是广大高明之本体 津
问鸢飞鱼跃活泼泼地学者用功固不可不识得此体
若一向为此意担阁而不用参前倚衡的工夫终无实
地受用须是见鸢飞鱼跃的意思而用参前倚衡的工
夫虽用参前倚衡的工夫而鸢飞鱼跃之意自在非是
一边做参前倚衡的工夫一边见鸢飞鱼跃的意思乃
卷三十七 第 43b 页 WYG0457-0637d.png
是一并交下惟程明道谓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
助长未尝致纤毫人力最尽先生曰鸢飞鱼跃与参前
倚衡同一活泼泼地皆察见天理工夫识得此意而涵
养之则日进日新何担阁之云不可分为二也所举明
道必有事焉勿正勿忘勿助长元无丝毫人力之说最
好勿正勿忘勿助中间未尝致丝毫人力乃必有事焉
之工夫的当处朱傅莭度二字最好当此时节所谓参
前倚衡所谓鸢飞鱼跃之体自见矣 先生曰阳明谓
助长未尝致纤毫人力最尽先生曰鸢飞鱼跃与参前
倚衡同一活泼泼地皆察见天理工夫识得此意而涵
养之则日进日新何担阁之云不可分为二也所举明
道必有事焉勿正勿忘勿助长元无丝毫人力之说最
好勿正勿忘勿助中间未尝致丝毫人力乃必有事焉
之工夫的当处朱傅莭度二字最好当此时节所谓参
前倚衡所谓鸢飞鱼跃之体自见矣 先生曰阳明谓
卷三十七 第 44a 页 WYG0457-0638a.png
勿忘勿助之说为悬虚而不知此乃所有事之的也舍
此则所有事无的当工夫而所事者非所事矣子嘉
问程子曰勿助勿忘之间乃是正当处正当处即天理
也故参前倚衡与所立卓尔皆见此而已必见此而后
可以语道或以勿助勿忘之间乃虚见也须见天地万
物一体而后为实见审如是则天地万物一体与天理
异矣人惟不能调习此心使归正当是以情流私胜常
自捍格不能体天理万物而一之若能于勿助勿忘之
此则所有事无的当工夫而所事者非所事矣子嘉
问程子曰勿助勿忘之间乃是正当处正当处即天理
也故参前倚衡与所立卓尔皆见此而已必见此而后
可以语道或以勿助勿忘之间乃虚见也须见天地万
物一体而后为实见审如是则天地万物一体与天理
异矣人惟不能调习此心使归正当是以情流私胜常
自捍格不能体天理万物而一之若能于勿助勿忘之
卷三十七 第 44b 页 WYG0457-0638b.png
间真有所见则物我同体在是矣或于此分虚实者独
何与故图说曰性者天地万物一体者也心也者体天地
万物而不遗舍勿助勿忘之间何容力乎伏惟明示以
决所疑先生曰惟求必有事焉而以勿助勿忘为虚阳
明近有此说见于与聂文尉侍御之书而不知勿正勿
忘勿助乃所有事之工夫也求方圆者必于规矩舍规
矩则无方圆舍勿忘勿助则无所有事而天理灭矣下
文无若宋人然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可见也不意此公
何与故图说曰性者天地万物一体者也心也者体天地
万物而不遗舍勿助勿忘之间何容力乎伏惟明示以
决所疑先生曰惟求必有事焉而以勿助勿忘为虚阳
明近有此说见于与聂文尉侍御之书而不知勿正勿
忘勿助乃所有事之工夫也求方圆者必于规矩舍规
矩则无方圆舍勿忘勿助则无所有事而天理灭矣下
文无若宋人然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可见也不意此公
卷三十七 第 45a 页 WYG0457-0638c.png
聪明未知此要妙未见此光景不能无遗憾可惜可惜
勿忘勿助之间与物同体之理见矣至虚至实须自得
见 子嘉问克已复礼一功也已克而礼自复礼复而
后已可言克矣盖一心之中理欲不容并立也或者专
言克已必已私克尽而后礼可复则程子生东灭西之
语何谓乎若谓初学之士习心已久不免已私之多故
先言克已以觉之即先正所谓非全放下终难凑泊之谓
也以此为讲学始终之要恐非中正也殊不知言复礼
勿忘勿助之间与物同体之理见矣至虚至实须自得
见 子嘉问克已复礼一功也已克而礼自复礼复而
后已可言克矣盖一心之中理欲不容并立也或者专
言克已必已私克尽而后礼可复则程子生东灭西之
语何谓乎若谓初学之士习心已久不免已私之多故
先言克已以觉之即先正所谓非全放下终难凑泊之谓
也以此为讲学始终之要恐非中正也殊不知言复礼
卷三十七 第 45b 页 WYG0457-0638d.png
则克已在其中言克已则复礼不外矣若得其要于勿
助勿忘之间虽言克已亦可也若不得其要不知所克
者何物纵云克已亦不过把持而已焉能尽克而不生
乎若谓颜子之功尚亦如此况其他乎盖颜子之姿生
知之亚故已一克而即去不萌所谓不贰过是也非若
后世一一而克之之谓也或以谓存天理无所捉摸不
若克已之谓切是盖未得其功于勿助勿忘之间者也
若果能有见于勿助勿忘之间则已私又何容乎嘉以
助勿忘之间虽言克已亦可也若不得其要不知所克
者何物纵云克已亦不过把持而已焉能尽克而不生
乎若谓颜子之功尚亦如此况其他乎盖颜子之姿生
知之亚故已一克而即去不萌所谓不贰过是也非若
后世一一而克之之谓也或以谓存天理无所捉摸不
若克已之谓切是盖未得其功于勿助勿忘之间者也
若果能有见于勿助勿忘之间则已私又何容乎嘉以
卷三十七 第 46a 页 WYG0457-0639a.png
为既真有所见复于受病深者而克之则日渐月磨已
不知而自克也嘉之所见或亦偏堕而不知伏惟详示
先生曰克已复礼固不是二事然所谓克已者非谓半
上半下也去之尽乃谓之克也已私才尽天礼立复若
其不继又复如初惟随处体认天理最要𦂳能如是则
克复在其中矣谓体认天理不如克已者盖未知此且
克已惟以告颜子而不以告仲弓诸人盖非人人所能
也今人只说克已耳又何曾克来若待到知是已私时
不知而自克也嘉之所见或亦偏堕而不知伏惟详示
先生曰克已复礼固不是二事然所谓克已者非谓半
上半下也去之尽乃谓之克也已私才尽天礼立复若
其不继又复如初惟随处体认天理最要𦂳能如是则
克复在其中矣谓体认天理不如克已者盖未知此且
克已惟以告颜子而不以告仲弓诸人盖非人人所能
也今人只说克已耳又何曾克来若待到知是已私时
卷三十七 第 46b 页 WYG0457-0639b.png
其机已往又安能克惟是祗悔耳 子嘉问隐显无间
动静一功子所雅言也或者不求立其本体而专磨炼
于事遂诋静坐者为非夫静坐而不求诸人事而后可
以言偏矣若专用力于事而不求见本体则与静坐之
弊均矣又何诮彼耶不知所谓磨炼者又何物耶况所
谓随处体认天理非专于事也体认也者知行并进之
谓也识得此天理随时随处皆知行并进乎此天理也
若曰随事则偏于事而非中正矣毫釐千里之差所系
动静一功子所雅言也或者不求立其本体而专磨炼
于事遂诋静坐者为非夫静坐而不求诸人事而后可
以言偏矣若专用力于事而不求见本体则与静坐之
弊均矣又何诮彼耶不知所谓磨炼者又何物耶况所
谓随处体认天理非专于事也体认也者知行并进之
谓也识得此天理随时随处皆知行并进乎此天理也
若曰随事则偏于事而非中正矣毫釐千里之差所系
卷三十七 第 47a 页 WYG0457-0639c.png
不细伏惟垂教先生曰体认天理而云随处则动静心
事皆尽之矣若云随事恐有逐外之病也孔子所谓居
处恭乃无事静坐时体认也所谓执事敬与人忠乃有
事动静一致时体认也体认之功贯通动静隐显只是
一段工夫 问周子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
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
分阳两仪立焉夫动静一也而为动而为阳静而生阴
则动静各自为一物矣谓常体不易者为静妙用不息
事皆尽之矣若云随事恐有逐外之病也孔子所谓居
处恭乃无事静坐时体认也所谓执事敬与人忠乃有
事动静一致时体认也体认之功贯通动静隐显只是
一段工夫 问周子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
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
分阳两仪立焉夫动静一也而为动而为阳静而生阴
则动静各自为一物矣谓常体不易者为静妙用不息
卷三十七 第 47b 页 WYG0457-0639d.png
者为动则所谓静极复动动极复静者不可通矣夫所
谓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者其以天地之形体言之乎抑
以其性情言之乎以其形体言之则天主动地主静动
静分矣以其性情言之则所谓阴变阳合而生金木水
火土者又何谓也愿示先生曰观天地间只是一气只
是一理岂常有动静阴阳二物相对盖一物而两名者
也夫道一而已矣其一动一静分阴分阳者盖以其消
长迭运言之以其消故谓之静谓之阴以其长故谓之
谓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者其以天地之形体言之乎抑
以其性情言之乎以其形体言之则天主动地主静动
静分矣以其性情言之则所谓阴变阳合而生金木水
火土者又何谓也愿示先生曰观天地间只是一气只
是一理岂常有动静阴阳二物相对盖一物而两名者
也夫道一而已矣其一动一静分阴分阳者盖以其消
长迭运言之以其消故谓之静谓之阴以其长故谓之
卷三十七 第 48a 页 WYG0457-0640a.png
动谓之阳亘古亘今宇宙内只此消长观四时之运与
人一身之气可知何曾有两物来古今宇宙只是一理
生生不息故曰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见之者谓之见道
问白沙先生有语云静坐久之然后吾心之体隐显
呈露常若有物观此则颜之卓尔孟之跃如盖皆真有
所见而非徒为形容之辞矣但先生以静坐为言而今
以随处体认为教不知行者之到家果孰先而孰后乎
明道先生曰天理二字是某体贴出来是其本心之体
人一身之气可知何曾有两物来古今宇宙只是一理
生生不息故曰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见之者谓之见道
问白沙先生有语云静坐久之然后吾心之体隐显
呈露常若有物观此则颜之卓尔孟之跃如盖皆真有
所见而非徒为形容之辞矣但先生以静坐为言而今
以随处体认为教不知行者之到家果孰先而孰后乎
明道先生曰天理二字是某体贴出来是其本心之体
卷三十七 第 48b 页 WYG0457-0640b.png
亦隐然呈露矣而十二年之后复有猎心之萌何也意
者体贴出来之时方是寻得入头去处譬如仙家之说
虽是见得元关一窍更有许多火候温养工夫非止谓
略窥得这个景象便可以一了百了也如何如何先生
曰虚见与实见不同静坐久隐然见吾心之体者盖先
生为初学言之其实何有动静之间心熟后虽终日酬
酢万变朝廷百官万象金革百万之众造次颠沛而吾
心之本体澄然无一物何往而不呈露耶盖不待静坐
者体贴出来之时方是寻得入头去处譬如仙家之说
虽是见得元关一窍更有许多火候温养工夫非止谓
略窥得这个景象便可以一了百了也如何如何先生
曰虚见与实见不同静坐久隐然见吾心之体者盖先
生为初学言之其实何有动静之间心熟后虽终日酬
酢万变朝廷百官万象金革百万之众造次颠沛而吾
心之本体澄然无一物何往而不呈露耶盖不待静坐
卷三十七 第 49a 页 WYG0457-0640c.png
而后见也颜子之瞻前忽后乃是窥见景象虚见也至
于博约之功既竭其才之后其卓尔者乃实见也随处
体认天理自初学以上皆然不分先后居处恭执事敬
与人忠即随处体认之功连静坐亦在内矣 问无在
无不在只此五字循而行之便有无穷难言之妙白沙
先生所谓高明之至无物不覆反求诸身不在于人欲
也无不在者无不在于天理也郡窃谓此五字当浑全
以会其意不当分析以求其义分析则支离矣既有学
于博约之功既竭其才之后其卓尔者乃实见也随处
体认天理自初学以上皆然不分先后居处恭执事敬
与人忠即随处体认之功连静坐亦在内矣 问无在
无不在只此五字循而行之便有无穷难言之妙白沙
先生所谓高明之至无物不覆反求诸身不在于人欲
也无不在者无不在于天理也郡窃谓此五字当浑全
以会其意不当分析以求其义分析则支离矣既有学
卷三十七 第 49b 页 WYG0457-0640d.png
问思辨之功意不向别处走不必屑屑于天理人欲之
分析也此𦂳关终身受用之地更愿发挥归于同志者
共之先生曰此段看得好五字不可分看如勿助勿忘
四字一般皆说一时事当此时天理见矣常常如此恒
久不息所以存之也白沙先生所谓把柄在手者如此
此乃圣学千古要诀近乃闻不用勿助勿忘之说将孰
见之孰存之乎是无把柄头脑学者不可不知 问神
易无方体学者用无在无不在之功夫当内外动静浑
分析也此𦂳关终身受用之地更愿发挥归于同志者
共之先生曰此段看得好五字不可分看如勿助勿忘
四字一般皆说一时事当此时天理见矣常常如此恒
久不息所以存之也白沙先生所谓把柄在手者如此
此乃圣学千古要诀近乃闻不用勿助勿忘之说将孰
见之孰存之乎是无把柄头脑学者不可不知 问神
易无方体学者用无在无不在之功夫当内外动静浑
卷三十七 第 50a 页 WYG0457-0641a.png
然之两忘也盖工夫偏于静则在于静矣工夫偏于动
则在于动矣工夫偏于内则在于内矣工夫偏于外则
在于外矣非所谓无在无不在也非所谓无不体也非
所谓活泼泼地也切料如此不知其果然否乎先生曰
神易最可玩此当以意会不可以言尽也当知易是甚
神又是甚皆是勿忘勿助无在无不在之间见之何内外动
静之分会得时便活泼泼地 问天地之心动而无动
静而无静之妙贯昼夜寒暑古今而无不然也而此独
则在于动矣工夫偏于内则在于内矣工夫偏于外则
在于外矣非所谓无在无不在也非所谓无不体也非
所谓活泼泼地也切料如此不知其果然否乎先生曰
神易最可玩此当以意会不可以言尽也当知易是甚
神又是甚皆是勿忘勿助无在无不在之间见之何内外动
静之分会得时便活泼泼地 问天地之心动而无动
静而无静之妙贯昼夜寒暑古今而无不然也而此独
卷三十七 第 50b 页 WYG0457-0641b.png
以亥子为然者必有说矣愿闻所谓亥子中间者先生
曰动静之间即所谓几也颜子知几正在此一著 道
通复问惟意必固我故不能贯通心事合一持养否先
生曰惟不于心事合一持养心地不能洒然而物来顺
应则每事拟议啇量憧憧愦愦便是意必固我 先生
曰先师白沙先生与子题小圆图屋诗有云至虚元受
道又语予云虚实二字可往来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子谓太虚中都是实理充塞流行只是虚实同原 先
曰动静之间即所谓几也颜子知几正在此一著 道
通复问惟意必固我故不能贯通心事合一持养否先
生曰惟不于心事合一持养心地不能洒然而物来顺
应则每事拟议啇量憧憧愦愦便是意必固我 先生
曰先师白沙先生与子题小圆图屋诗有云至虚元受
道又语予云虚实二字可往来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子谓太虚中都是实理充塞流行只是虚实同原 先
卷三十七 第 51a 页 WYG0457-0641c.png
生曰戊子岁除召各部同志诸君饮于新泉共论大道
饮毕言曰诸君知忠信为圣道之至乎学者徒大言誇
人而无实德无忠信故也故主忠信忠信所以进德直
上达天德以造至诚之道忠信之外无馀事矣既而语
罗民止周克道程子京曰忠信者体认天理之功尽在
是矣中心为忠心中故实是谓之信心之不实全是不
中不正之心为之问如何中心曰勿忘勿助之间则心
中矣 孟津问心之本体莫非天理学者终日终身用
饮毕言曰诸君知忠信为圣道之至乎学者徒大言誇
人而无实德无忠信故也故主忠信忠信所以进德直
上达天德以造至诚之道忠信之外无馀事矣既而语
罗民止周克道程子京曰忠信者体认天理之功尽在
是矣中心为忠心中故实是谓之信心之不实全是不
中不正之心为之问如何中心曰勿忘勿助之间则心
中矣 孟津问心之本体莫非天理学者终日终身用
卷三十七 第 51b 页 WYG0457-0641d.png
功只是要循著天理求复本体而已本体何分于动静
乎明道云须看喜怒哀乐未发前作何气象延平之教
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象山诲学者曰须在人情事变上
用功夫喜怒哀乐情也亦事也已发者也一则欲求诸
已发一则欲看诸未发何与窃意三先生之教一也明
道为学者未识得本体看未发之前气象正欲体认本
体也认得本体方好用功延平亦明道意也象山恐学
者未识于实地用功即堕于空虚漭荡便有岐心事为
乎明道云须看喜怒哀乐未发前作何气象延平之教
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象山诲学者曰须在人情事变上
用功夫喜怒哀乐情也亦事也已发者也一则欲求诸
已发一则欲看诸未发何与窃意三先生之教一也明
道为学者未识得本体看未发之前气象正欲体认本
体也认得本体方好用功延平亦明道意也象山恐学
者未识于实地用功即堕于空虚漭荡便有岐心事为
卷三十七 第 52a 页 WYG0457-0642a.png
二之病人情事变乃日用有实地可㩀处即此实地以
体认吾心本然之天理即人情事变无不是天理流行
无不是未发前气象矣若不从实地体认出来窃恐病
痛未除犹与本体二也幸赐明教先生曰师云来问亦
看得好三先生之言各有所为而发合而观之合一用
功乃尽也吾所谓体认者非分已发未发未分动静所
谓随处体认天理者随已发未发随动随静盖动静皆
吾心之本体体用一原故也如彼明镜然其明莹光照
体认吾心本然之天理即人情事变无不是天理流行
无不是未发前气象矣若不从实地体认出来窃恐病
痛未除犹与本体二也幸赐明教先生曰师云来问亦
看得好三先生之言各有所为而发合而观之合一用
功乃尽也吾所谓体认者非分已发未发未分动静所
谓随处体认天理者随已发未发随动随静盖动静皆
吾心之本体体用一原故也如彼明镜然其明莹光照
卷三十七 第 52b 页 WYG0457-0642b.png
者其本体也其照物与不照物任物之来去而本体自
若心之本体其于未发已发或动或静亦若是而已矣
若谓静未发为本体而外已发而动以为言恐亦有岐
而二之之弊也前辈多坐此弊偏内偏外皆支离而非
合内外之道矣吾心性图备言此意幸深体之 先生
曰主一主一个天理阳明常有此言殊不知无适之谓
一若心主一个天理在内即是物即非一矣惟无一物
乃是无适乃是主一这时节天理自见前矣观此则动
若心之本体其于未发已发或动或静亦若是而已矣
若谓静未发为本体而外已发而动以为言恐亦有岐
而二之之弊也前辈多坐此弊偏内偏外皆支离而非
合内外之道矣吾心性图备言此意幸深体之 先生
曰主一主一个天理阳明常有此言殊不知无适之谓
一若心主一个天理在内即是物即非一矣惟无一物
乃是无适乃是主一这时节天理自见前矣观此则动
卷三十七 第 53a 页 WYG0457-0642c.png
容貌整思虑未便是敬乃所以生敬也 问由求亦要
为邦曾点要洒然为乐其志夐不同者岂圣人以其事
迹观之顾有取于穷居乐善而不取于用世行志者耶
但其间有大意存焉谓理之无在无不在也夫有点之
乐奚必舍去国事适清閒之地浴沂咏歌而后乐之乎
为邦亦是曾点合当为的使由求赤得点之意则何嫌
于用世但三子见得一处点见得无处不是此理使点
只认得彼处自乐亦犹夫三子之屑屑事为矣而谓之
为邦曾点要洒然为乐其志夐不同者岂圣人以其事
迹观之顾有取于穷居乐善而不取于用世行志者耶
但其间有大意存焉谓理之无在无不在也夫有点之
乐奚必舍去国事适清閒之地浴沂咏歌而后乐之乎
为邦亦是曾点合当为的使由求赤得点之意则何嫌
于用世但三子见得一处点见得无处不是此理使点
只认得彼处自乐亦犹夫三子之屑屑事为矣而谓之
卷三十七 第 53b 页 WYG0457-0642d.png
见大意乎孔子仕止久速未尝留意孟子大行不加穷
居不损是何物也可因与窥与点之意矣请问是否先
生曰曾点正为不曾见得无处不是此理意思故须求
风浴咏归始乐若见得则随处体认天理流行则为邦
为政何往而非风浴之乐点虽乐优于三子然究竟言
之过犹不及耳终是未能一贯若以此为尧舜气象则
又认错尧舜了也 问人心与天地万物同一体是则
然矣但学者用功只当于勿忘勿助上著力则自然见
居不损是何物也可因与窥与点之意矣请问是否先
生曰曾点正为不曾见得无处不是此理意思故须求
风浴咏归始乐若见得则随处体认天理流行则为邦
为政何往而非风浴之乐点虽乐优于三子然究竟言
之过犹不及耳终是未能一贯若以此为尧舜气象则
又认错尧舜了也 问人心与天地万物同一体是则
然矣但学者用功只当于勿忘勿助上著力则自然见
卷三十七 第 54a 页 WYG0457-0643a.png
此心虚明之本体而天地万物自为一体耳故曰立则
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曰古人见道分
明曰已见大意曰见其大皆指见此心本体言之尔若
为学之始而遽云要见天地万物为一体恐胸中添一
天地万物与所谓守一中字者不相远矣是否先生曰
吾意正如此勿忘勿助心之中正处这时节天理自见
天地万物一体之意自见若先要见是想像也王阳明
遂每每欲矫勿忘勿助之说惑甚矣 问为学之始虽
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曰古人见道分
明曰已见大意曰见其大皆指见此心本体言之尔若
为学之始而遽云要见天地万物为一体恐胸中添一
天地万物与所谓守一中字者不相远矣是否先生曰
吾意正如此勿忘勿助心之中正处这时节天理自见
天地万物一体之意自见若先要见是想像也王阳明
遂每每欲矫勿忘勿助之说惑甚矣 问为学之始虽
卷三十七 第 54b 页 WYG0457-0643b.png
不可遽云要见天地万物一体然为学之初亦不可不
知天地万物与吾一体盖不知此体则昧于头脑矣故
程子曰学者须先识仁体先生亦尝教孚先曰鼎内若
无真种子却教水火煮空铛又曰须默识一点生意此
乃知而存也韦推官止见得程子所谓存久自明以下
意思乃存而知也窃疑如此未知是否先生曰固是大
头脑学者当务之急然始终也须于勿忘勿助处见
先生曰知崇而礼卑中行之士也行者中路也以上便
知天地万物与吾一体盖不知此体则昧于头脑矣故
程子曰学者须先识仁体先生亦尝教孚先曰鼎内若
无真种子却教水火煮空铛又曰须默识一点生意此
乃知而存也韦推官止见得程子所谓存久自明以下
意思乃存而知也窃疑如此未知是否先生曰固是大
头脑学者当务之急然始终也须于勿忘勿助处见
先生曰知崇而礼卑中行之士也行者中路也以上便
卷三十七 第 55a 页 WYG0457-0643c.png
可到圣人地位狂者有智崇而无礼卑狷者有礼卑而
无智崇孔子思得狂狷盖欲因其一偏之善抑扬进退
之狂狷交用则智崇礼卑天地合德便是中行可践迹
而入圣人之室矣 先生曰杨慈湖岂是圣贤之学乃
真禅也盖学陆象山而又失之者也闻王阳明谓慈湖
远过于象山象山过高矣又安可更过观慈湖言人心
精神是谓之圣是以知觉为道矣如佛者以运水搬柴无
非佛性又蠢动含虚无非佛性然则以佛为圣可乎
无智崇孔子思得狂狷盖欲因其一偏之善抑扬进退
之狂狷交用则智崇礼卑天地合德便是中行可践迹
而入圣人之室矣 先生曰杨慈湖岂是圣贤之学乃
真禅也盖学陆象山而又失之者也闻王阳明谓慈湖
远过于象山象山过高矣又安可更过观慈湖言人心
精神是谓之圣是以知觉为道矣如佛者以运水搬柴无
非佛性又蠢动含虚无非佛性然则以佛为圣可乎
卷三十七 第 55b 页 WYG0457-0643d.png
先生曰聪明圣知乃达天德故入道系乎聪明然聪明
亦有大小远近深浅故所见亦复如此曾记张东海谓
定性书动亦定动亦是定有何了期王阳明近谓勿忘
勿助终不成事夫动静皆定忘助皆无则本体自然合
道成圣而天德王道备矣孔孟之后自明道之外谁能
到此可知是本习经历二君亦号聪明亦止如此故人
之聪明亦有限量 先生曰有以知觉之知为道是未
知所知者何事孟子言予将以斯道觉斯民则所觉者
亦有大小远近深浅故所见亦复如此曾记张东海谓
定性书动亦定动亦是定有何了期王阳明近谓勿忘
勿助终不成事夫动静皆定忘助皆无则本体自然合
道成圣而天德王道备矣孔孟之后自明道之外谁能
到此可知是本习经历二君亦号聪明亦止如此故人
之聪明亦有限量 先生曰有以知觉之知为道是未
知所知者何事孟子言予将以斯道觉斯民则所觉者
卷三十七 第 56a 页 WYG0457-0644a.png
道也儒释之分正在此 怀问体认天理最难天理只
是吾心中正之体不属有无不落方体才欠一毫已便
不是才添一毫亦便不是须是义精仁熟此心洞然与
之为体方是随处体认天理或曰知勿忘勿助之间则
见之窃谓勿忘勿助固是中规然而其间间不容发又
不是个有硬格尺可量定的只这工夫何缘便得正当
先生曰观此可见吾契曾实心寻求来所以发此语天
理在心求则得之夫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但求之自
是吾心中正之体不属有无不落方体才欠一毫已便
不是才添一毫亦便不是须是义精仁熟此心洞然与
之为体方是随处体认天理或曰知勿忘勿助之间则
见之窃谓勿忘勿助固是中规然而其间间不容发又
不是个有硬格尺可量定的只这工夫何缘便得正当
先生曰观此可见吾契曾实心寻求来所以发此语天
理在心求则得之夫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但求之自
卷三十七 第 56b 页 WYG0457-0644b.png
有方勿忘勿助是也千古惟有孟子发挥出来须不废
丝毫人力欠一毫已便不是才添一毫亦不是此语最
是只不忘助时便添减不得天理自然见非有难易也
何用硬格尺量耶孟子曰物皆然心为甚吾心中规何
用权度
明儒学案卷三十七
丝毫人力欠一毫已便不是才添一毫亦不是此语最
是只不忘助时便添减不得天理自然见非有难易也
何用硬格尺量耶孟子曰物皆然心为甚吾心中规何
用权度
明儒学案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