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457-018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儒学案卷十三
馀姚 黄宗羲 撰
浙中相传学案三
知府季彭山先生本
季本字明德号彭山越之会稽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建
宁推官宸濠反先生守分水关遏其入闽之路御史以科
场檄之入闱先生曰是之为不知务不应召召拜御史御
明儒学案卷十三
馀姚 黄宗羲 撰
浙中相传学案三
知府季彭山先生本
季本字明德号彭山越之会稽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建
宁推官宸濠反先生守分水关遏其入闽之路御史以科
场檄之入闱先生曰是之为不知务不应召召拜御史御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457-0188d.png
史马明衡朱浙争昭圣皇太后(孝宗/后)寿节不宜杀于兴国
太后下狱先生救之谪揭阳主簿迁知弋阳桂萼入相道
弋阳先生言文成功不可泯遂寝夺爵转苏州同知升南
京礼部郎中时邹东廓官主客相聚讲学东廓被黜连及
先生谪判辰州寻同知吉安升长沙知府锄击豪强罢归
嘉靖四十二年卒年七十九少师王司舆(名文/辕)后师事阳
明先生之学贵主宰而恶自然谓理者阳之主宰乾道也
气者阴之流行坤道也流行则往而不返非有主于内则动
太后下狱先生救之谪揭阳主簿迁知弋阳桂萼入相道
弋阳先生言文成功不可泯遂寝夺爵转苏州同知升南
京礼部郎中时邹东廓官主客相聚讲学东廓被黜连及
先生谪判辰州寻同知吉安升长沙知府锄击豪强罢归
嘉靖四十二年卒年七十九少师王司舆(名文/辕)后师事阳
明先生之学贵主宰而恶自然谓理者阳之主宰乾道也
气者阴之流行坤道也流行则往而不返非有主于内则动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457-0189a.png
静皆失其则矣其议论大抵以此为指归夫大化只此
一气气之升为阳气之降为阴以至于屈伸往来生死
鬼神皆无二气故阴阳皆气也其斥而必降降而必升
虽有参差过不及之殊而终必归一是即理也今以理
属之阳气属之阴将可言一理一气之为道乎先生于
理气非明睿所照从考索而得者言之终是鹘突第其
时同门诸君子单以流行为本体玩弄光影而其升其
降之归于画一者无所事此则先生主宰一言其关系
一气气之升为阳气之降为阴以至于屈伸往来生死
鬼神皆无二气故阴阳皆气也其斥而必降降而必升
虽有参差过不及之殊而终必归一是即理也今以理
属之阳气属之阴将可言一理一气之为道乎先生于
理气非明睿所照从考索而得者言之终是鹘突第其
时同门诸君子单以流行为本体玩弄光影而其升其
降之归于画一者无所事此则先生主宰一言其关系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457-0189b.png
学术非轻也故先生最著者为龙惕一书谓今之论心
者当以龙而不以镜龙之为物以警惕而主变化者也
理自内出镜之照自外来无所裁制一归自然自然是
主宰之无滞曷常以此为先哉龙溪云学当以自然为
宗警惕者自然之用戒慎恐惧未尝致纤毫之力有所
恐惧便不得其正矣东廓云警惕变化自然变化其旨
初无不同者不警惕不足以言自然不自然不足以言警
惕警惕而不自然其失也滞自然而不警惕其失也荡
者当以龙而不以镜龙之为物以警惕而主变化者也
理自内出镜之照自外来无所裁制一归自然自然是
主宰之无滞曷常以此为先哉龙溪云学当以自然为
宗警惕者自然之用戒慎恐惧未尝致纤毫之力有所
恐惧便不得其正矣东廓云警惕变化自然变化其旨
初无不同者不警惕不足以言自然不自然不足以言警
惕警惕而不自然其失也滞自然而不警惕其失也荡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457-0189c.png
先生终自信其说不为所动先生悯学者之空疏祇以
讲说为事故苦力穷经罢官以后载书寓居禅寺迄昼
夜寒暑无间者二十馀年而又穷九边考黄河故道索
海运之旧迹别三代春秋列国之疆土川源涉淮泗历
齐鲁登泰山踰江入闽而后归凡欲以为致君有用之
学所著有易学四同诗说解颐春秋私考四书私存说
理会编读礼疑图孔孟图谱庙制考义乐律纂要律吕
别书蓍法别传总百二十卷易学四同谓四圣皆同也
讲说为事故苦力穷经罢官以后载书寓居禅寺迄昼
夜寒暑无间者二十馀年而又穷九边考黄河故道索
海运之旧迹别三代春秋列国之疆土川源涉淮泗历
齐鲁登泰山踰江入闽而后归凡欲以为致君有用之
学所著有易学四同诗说解颐春秋私考四书私存说
理会编读礼疑图孔孟图谱庙制考义乐律纂要律吕
别书蓍法别传总百二十卷易学四同谓四圣皆同也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457-0189d.png
朱邵分为羲皇之易文周之易孔子之易先生正之是
也但辞变象占一切不言则过矣至大传则以为秦汉
而下学者之言祖欧阳氏之说也春秋私考则公谷之
义例左氏之事实推破不遗馀力诗说解颐不免惑于
子贡之伪传如以定之方中为鲁风谓春秋书城楚丘
不言城卫以内词书之盖鲁自城也故诗之秉心塞渊
騋牝三千与駉篇恰合由是以三传小序皆不足信蓍
法用四十八策虚二以为阴阳之母分二挂一揲四归
也但辞变象占一切不言则过矣至大传则以为秦汉
而下学者之言祖欧阳氏之说也春秋私考则公谷之
义例左氏之事实推破不遗馀力诗说解颐不免惑于
子贡之伪传如以定之方中为鲁风谓春秋书城楚丘
不言城卫以内词书之盖鲁自城也故诗之秉心塞渊
騋牝三千与駉篇恰合由是以三传小序皆不足信蓍
法用四十八策虚二以为阴阳之母分二挂一揲四归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457-0190a.png
奇三变皆同除挂一外左一则右必二左二则右必一
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三既以大传非孔子之言
故不难改四十有九为四十八耳此皆先生信心好异
之过也间有疑先生长沙之政及家居著礼书将以迎
合时相则张阳和辨之矣
说理会编理气只于阳中阴阴中阳从微至著自有归
无者见之先儒谓阴阳者气也所以一阴一阳者道也
又曰不离乎阴阳而亦不杂乎阴阳则似阴阳之中自
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三既以大传非孔子之言
故不难改四十有九为四十八耳此皆先生信心好异
之过也间有疑先生长沙之政及家居著礼书将以迎
合时相则张阳和辨之矣
说理会编理气只于阳中阴阴中阳从微至著自有归
无者见之先儒谓阴阳者气也所以一阴一阳者道也
又曰不离乎阴阳而亦不杂乎阴阳则似阴阳之中自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457-0190b.png
有一理也殊不知理者阳之主宰气者阴之包含时乎
阳也主宰彰焉然必得阴以包含于内而后气不散时
乎阴也包含密焉然必得阳以主宰于中而后理不昏
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谓道也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知即乾知大始之知正谓主宰昼之知主宰之应于外
也虽当纷扰而贞一自如夜之知主宰之藏乎内也虽
入杳冥而一警即觉此唯阴阳合德者能之知主宰之
为知则知乾刚之为理矣知理则知阳知阳则知阴矣
阳也主宰彰焉然必得阴以包含于内而后气不散时
乎阴也包含密焉然必得阳以主宰于中而后理不昏
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谓道也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知即乾知大始之知正谓主宰昼之知主宰之应于外
也虽当纷扰而贞一自如夜之知主宰之藏乎内也虽
入杳冥而一警即觉此唯阴阳合德者能之知主宰之
为知则知乾刚之为理矣知理则知阳知阳则知阴矣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457-0190c.png
自然者顺理之名也理非惕若何以能顺舍惕若而
言顺则随气所动耳故惕若者自然之主宰也夫坤自
然者也然以承乾为德则主乎坤者乾也命自然者也
命曰天命则天为命主矣道自然者也道曰率性则性
为道主矣和自然者也和曰中节则中为和主矣苟无
主焉则命也道也和也皆过其则乌得谓之顺哉故圣
人言学不贵自然而贵于谨独正恐一人自然则易流
于欲耳 自然者流行之势也流行之势属于气者也
言顺则随气所动耳故惕若者自然之主宰也夫坤自
然者也然以承乾为德则主乎坤者乾也命自然者也
命曰天命则天为命主矣道自然者也道曰率性则性
为道主矣和自然者也和曰中节则中为和主矣苟无
主焉则命也道也和也皆过其则乌得谓之顺哉故圣
人言学不贵自然而贵于谨独正恐一人自然则易流
于欲耳 自然者流行之势也流行之势属于气者也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457-0190d.png
势以渐而重重则不可反矣惟理可以反之故语自然
者必以理为主宰可也 谓天非虚不可然就以虚言
天则恐著虚亦倚于气而其动也为气化如日月星辰
水火土石风雨露雷鸟兽虫鱼之𩔖有随其所重而莫
节其过者矣盖虚贵有主有主之虚识存于中是为健
德健则虚明感应因物曲成无有不得其所者是物之
顺也夫诚形而上者也物形而下者也形而下者主于
形而上者则气统于性矣苟无此诚其德不健则为著
者必以理为主宰可也 谓天非虚不可然就以虚言
天则恐著虚亦倚于气而其动也为气化如日月星辰
水火土石风雨露雷鸟兽虫鱼之𩔖有随其所重而莫
节其过者矣盖虚贵有主有主之虚识存于中是为健
德健则虚明感应因物曲成无有不得其所者是物之
顺也夫诚形而上者也物形而下者也形而下者主于
形而上者则气统于性矣苟无此诚其德不健则为著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457-0191a.png
空之虚物无所主任其往来而已形而上者堕于形而
下者则性命于气矣人之性与天地之性一也故阴阳
和风雨时鸟兽若草木裕惟健故能顺也若夫日蚀星
流山崩川竭岁歉年凶胎衄卵殰气之不顺是健德不
为主也天之性岂有不健哉为气所乘则虽天之大亦
有时而可憾耳故所恶于虚者谓其体之非健也 性
不可见因生而可见仁义礼智本无名因见而有名程
子曰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谓性之本体无声无臭不
下者则性命于气矣人之性与天地之性一也故阴阳
和风雨时鸟兽若草木裕惟健故能顺也若夫日蚀星
流山崩川竭岁歉年凶胎衄卵殰气之不顺是健德不
为主也天之性岂有不健哉为气所乘则虽天之大亦
有时而可憾耳故所恶于虚者谓其体之非健也 性
不可见因生而可见仁义礼智本无名因见而有名程
子曰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谓性之本体无声无臭不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457-0191b.png
可以言语形容也又曰才说性时便已不是性也谓感
物而动生意滋萌有恻隐之心可见而其名为仁矣有
羞恶之心可见而其名为义矣仁义者由性而生相继
不绝善端之不能自己者也故曰继之者善也自其成
善之本而言则性矣故曰成之者性也 圣门所谓道
者自人率性而言以刚健而主宰乎气化者也故其发
也至精不杂谓之中节若不就主宰上说道则浮沉升
降自去自来乃气之动耳犬牛与人全无所异佛老之
物而动生意滋萌有恻隐之心可见而其名为仁矣有
羞恶之心可见而其名为义矣仁义者由性而生相继
不绝善端之不能自己者也故曰继之者善也自其成
善之本而言则性矣故曰成之者性也 圣门所谓道
者自人率性而言以刚健而主宰乎气化者也故其发
也至精不杂谓之中节若不就主宰上说道则浮沉升
降自去自来乃气之动耳犬牛与人全无所异佛老之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457-0191c.png
学于义不精随气所动惟任自然而不知其非者矣圣
人以龙言心而不言镜盖心如明镜之说本于释氏照
自外来无所裁制者也而龙则乾乾不息之诚理自内
出变化在心者也予力主此说而同辈尚多未然然此
理发于孔子居敬而行简是也敬则惕然有警乾道也
简则自然无为坤道也苟任自然而不以敬为主则志
不帅气而随气自动虽无所为不亦太简乎孟子又分
别甚明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
人以龙言心而不言镜盖心如明镜之说本于释氏照
自外来无所裁制者也而龙则乾乾不息之诚理自内
出变化在心者也予力主此说而同辈尚多未然然此
理发于孔子居敬而行简是也敬则惕然有警乾道也
简则自然无为坤道也苟任自然而不以敬为主则志
不帅气而随气自动虽无所为不亦太简乎孟子又分
别甚明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457-0191d.png
之从其白于外也此即言镜之义也行吾敬故谓之内
也此即言龙之义也告子仁内义外之说正由不知此
耳 圣人之道不于用上求自然而于体上做工夫故
虽至圣犹孜孜亹亹以自勉此工夫也工夫只在不睹
不闻上做不睹不闻盖人所知处最微之处也微则不
为闻见所牵而反复入身其入身者即其本体之知也
故知为独知独知处知谨则天理中存无有障碍流行
之势自然阻遏不住故自然者道之著于显处以言用
也此即言龙之义也告子仁内义外之说正由不知此
耳 圣人之道不于用上求自然而于体上做工夫故
虽至圣犹孜孜亹亹以自勉此工夫也工夫只在不睹
不闻上做不睹不闻盖人所知处最微之处也微则不
为闻见所牵而反复入身其入身者即其本体之知也
故知为独知独知处知谨则天理中存无有障碍流行
之势自然阻遏不住故自然者道之著于显处以言用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457-0192a.png
也然非本于微则所谓显者乃在闻见而物失其则矣
不可以言道凡言道而主于自然者以天道之不勉而
中不思而得者观之似亦由中流出不假人为然谓之
中则即是勉谓之得则即是思而谨独工夫在自然中
所谓知微之显者即此是矣舍谨独而言自然则自然
者气化也必有忽于细微而愆于理义之正者其入于
佛老无疑矣 操则存存其心也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养其性也存养二字本于此夫心是仁义植根之处而
不可以言道凡言道而主于自然者以天道之不勉而
中不思而得者观之似亦由中流出不假人为然谓之
中则即是勉谓之得则即是思而谨独工夫在自然中
所谓知微之显者即此是矣舍谨独而言自然则自然
者气化也必有忽于细微而愆于理义之正者其入于
佛老无疑矣 操则存存其心也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养其性也存养二字本于此夫心是仁义植根之处而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457-0192b.png
圣则仁义所以能生生之理也理根于心心存则性得
所养而生生之机不息故养性工夫惟在存心心为物
牵不能自觉是不操也然后谓之不存自觉则物来能
察一察即是操操者提醒此心即是慎独岂有所著意
操持哉一操心即存矣故省察之外无存养而省察之
功即是立大本也在易之颐以养为义其卦震上艮下
动而止也心动于欲则不止止则不动于欲所谓存也
养道尽于此矣 圣人之学只是谨独独处人所不见
所养而生生之机不息故养性工夫惟在存心心为物
牵不能自觉是不操也然后谓之不存自觉则物来能
察一察即是操操者提醒此心即是慎独岂有所著意
操持哉一操心即存矣故省察之外无存养而省察之
功即是立大本也在易之颐以养为义其卦震上艮下
动而止也心动于欲则不止止则不动于欲所谓存也
养道尽于此矣 圣人之学只是谨独独处人所不见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457-0192c.png
闻最为隐微而已之见显莫过于此故独为独知盖我
所得于天之明命我自知之而非他人所能与者也若
閒思妄想徇欲任情此却是外物蔽吾心之明不知所
谨不可以言见显矣少有觉焉而复容留将就即为自
欺乃于人所见闻处掩不善而著其善虽点简于言行
之间一一合度不遐有愆亦属作伪皆为自蔽其知也
故欺人不见之知乃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之处也不可
以为独知然则独知者其源头不杂之知乎源头不杂
所得于天之明命我自知之而非他人所能与者也若
閒思妄想徇欲任情此却是外物蔽吾心之明不知所
谨不可以言见显矣少有觉焉而复容留将就即为自
欺乃于人所见闻处掩不善而著其善虽点简于言行
之间一一合度不遐有愆亦属作伪皆为自蔽其知也
故欺人不见之知乃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之处也不可
以为独知然则独知者其源头不杂之知乎源头不杂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457-0192d.png
之知心之官虚灵之常觉者也杂则著物虽知亦倚于
一偏是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矣 予尝载酒从
阳明先师游于鉴湖之滨时黄石龙(绾/)亦与焉因论戒
慎不睹恐惧不闻之义先师举手中箸示予曰见否对
曰见既而隐箸棹下又问曰见否对曰不见先师微哂
予私问之石龙石龙曰此谓常睹常闻也终不解其后
思而得之盖不睹中有常睹故能戒慎不睹不闻中有
常闻故能恐惧不闻此天命之于穆不已也故当应而
一偏是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矣 予尝载酒从
阳明先师游于鉴湖之滨时黄石龙(绾/)亦与焉因论戒
慎不睹恐惧不闻之义先师举手中箸示予曰见否对
曰见既而隐箸棹下又问曰见否对曰不见先师微哂
予私问之石龙石龙曰此谓常睹常闻也终不解其后
思而得之盖不睹中有常睹故能戒慎不睹不闻中有
常闻故能恐惧不闻此天命之于穆不已也故当应而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457-0193a.png
应不因声色而后起念不当应而不应虽遇声色而能
忘情此心体所以为得正而不为闻见所牵也 谨于
独知即致知也谨独之功不已即力行也故独知之外
无知矣常知之外无行矣工夫何等简易耶 良知良
能本一体也先师尝曰知良能是良知能良知是良能
此知行合一之本旨也但自发端而言则以明觉之几
为主故曰知者行之始自致极而言则以流行之势为
主故曰行者知之终虽若以知行分先后而知为行始
忘情此心体所以为得正而不为闻见所牵也 谨于
独知即致知也谨独之功不已即力行也故独知之外
无知矣常知之外无行矣工夫何等简易耶 良知良
能本一体也先师尝曰知良能是良知能良知是良能
此知行合一之本旨也但自发端而言则以明觉之几
为主故曰知者行之始自致极而言则以流行之势为
主故曰行者知之终虽若以知行分先后而知为行始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457-0193b.png
行为知终则所知者即是行所行者即是知也 道之
显者谓之文条理分明脉络通贯无过不及之美名也
礼即天理之节文也苟非嘉会合礼则妄行无序乌得
为文故自本体而言则以达德行达道诚而明也自工
夫而言则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明而诚也本体工夫
初无二事盖道之所显者用也而工夫则归于本体
明明德工夫要于格物此是实践处盖外物而言德则
德入于虚矣第其所谓物者与万物皆备于我之物同
显者谓之文条理分明脉络通贯无过不及之美名也
礼即天理之节文也苟非嘉会合礼则妄行无序乌得
为文故自本体而言则以达德行达道诚而明也自工
夫而言则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明而诚也本体工夫
初无二事盖道之所显者用也而工夫则归于本体
明明德工夫要于格物此是实践处盖外物而言德则
德入于虚矣第其所谓物者与万物皆备于我之物同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457-0193c.png
盖吾心所见之实理也先师谓心之感应谓之物是也
心未感时物皆已往一有感焉则物在我矣物之所感
但见其象往过来续不滞于心则物谓之理滞而成形
则为一物不可以理名矣易曰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
器器则形而下之名也故物与理之分只在形而上下
之间耳成形之后即为外物而吾心之所感者亦不过
顺应乎此而已正不当为其所滞也知此则物不违则
而谓之格矣 过是天理中流出顺势自然无樽节处
心未感时物皆已往一有感焉则物在我矣物之所感
但见其象往过来续不滞于心则物谓之理滞而成形
则为一物不可以理名矣易曰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
器器则形而下之名也故物与理之分只在形而上下
之间耳成形之后即为外物而吾心之所感者亦不过
顺应乎此而已正不当为其所滞也知此则物不违则
而谓之格矣 过是天理中流出顺势自然无樽节处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457-0193d.png
势重则偏胜即为党矣故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然人
之良知必能自觉觉处著一毫将就即自欺而为恶矣
过之发端处蔼然莫能遏即是仁之根也于过处观之
可以知仁欲人察识过是仁之流而不中节者也知其
流而不中节则仁即此而在矣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六阴晦极而阳未尝亡犹人心昏蔽已甚而天理未泯
也阳在阴中惺然复觉以为受侮于阴将自振焉故与
之战主于战者阳也故以龙言而所战之地在阴当阴
之良知必能自觉觉处著一毫将就即自欺而为恶矣
过之发端处蔼然莫能遏即是仁之根也于过处观之
可以知仁欲人察识过是仁之流而不中节者也知其
流而不中节则仁即此而在矣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六阴晦极而阳未尝亡犹人心昏蔽已甚而天理未泯
也阳在阴中惺然复觉以为受侮于阴将自振焉故与
之战主于战者阳也故以龙言而所战之地在阴当阴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457-0194a.png
阳有定位之时天玄地黄今阴阳相杂犹理欲未明也
故曰其血玄黄 良心在人无有死时此天命之本体
圣人作易开之以吉凶悔吝使人自复其本心而已矣
为善则吉吉者心之安处也为恶则凶凶者心之不安
处也自凶而趋吉则悔悔者心有所悟而必欲改也自
吉而向凶则吝吝者心有所羞而不欲为也此皆天命
自动而不待外求者此心一觉岂复蹈祸几耶
尚书黄久庵先生绾
故曰其血玄黄 良心在人无有死时此天命之本体
圣人作易开之以吉凶悔吝使人自复其本心而已矣
为善则吉吉者心之安处也为恶则凶凶者心之不安
处也自凶而趋吉则悔悔者心有所悟而必欲改也自
吉而向凶则吝吝者心有所羞而不欲为也此皆天命
自动而不待外求者此心一觉岂复蹈祸几耶
尚书黄久庵先生绾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457-0194b.png
黄绾字叔贤号久庵台之黄岩人以祖荫入官授后军
都事告病归家居十年以荐起南京都察院经历同张
璁桂萼上疏主大礼升南京工部员外郎累疏乞休尚
书席书纂修明伦大典荐先生与之同事起光禄寺少
卿转大理寺改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充讲官大典成升
詹事兼侍读学士出为南京礼部右侍郎转礼部左侍
郎云中之变往抚平之知乙未贡举丁忧服阕起礼部
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充安南正使以迟缓不行閒住迁
都事告病归家居十年以荐起南京都察院经历同张
璁桂萼上疏主大礼升南京工部员外郎累疏乞休尚
书席书纂修明伦大典荐先生与之同事起光禄寺少
卿转大理寺改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充讲官大典成升
詹事兼侍读学士出为南京礼部右侍郎转礼部左侍
郎云中之变往抚平之知乙未贡举丁忧服阕起礼部
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充安南正使以迟缓不行閒住迁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457-0194c.png
家翠屏山中寒暑未尝释卷享年七十有五先生初师
谢文肃及官都事闻阳明讲学请见阳明曰作何工夫
对曰初有志功夫全未阳明曰人患无志不患无工夫
可用复见甘泉相与矢志于学阳明归越先生过之闻
致良知之教曰简易直截圣学无疑先生真吾师也尚
可自处于友乎乃称门弟子阳明既没桂萼齮龁之先
生上疏言昔议大礼臣与萼合臣遂直友以忠君今萼
毁臣师臣不敢阿友以背师又以女妻阳明之子正亿
谢文肃及官都事闻阳明讲学请见阳明曰作何工夫
对曰初有志功夫全未阳明曰人患无志不患无工夫
可用复见甘泉相与矢志于学阳明归越先生过之闻
致良知之教曰简易直截圣学无疑先生真吾师也尚
可自处于友乎乃称门弟子阳明既没桂萼齮龁之先
生上疏言昔议大礼臣与萼合臣遂直友以忠君今萼
毁臣师臣不敢阿友以背师又以女妻阳明之子正亿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457-0194d.png
携之金陵销其外侮先生立艮止为学的谓中涉世故
初见不诚非理之异欲用其诚行其理而反羞之既不
羞而任诸已则愤世疾邪有轻世肆志之意于是当毁
誉机阱之交作郁郁困心无所自容乃始穷理尽性以
求乐天知命庶几可安矣久之自相凑泊则见理性天
命皆在于我无所容其穷尽乐知也此之谓艮止其于
五经皆有原古易以先天诸图有图无书为伏羲易彖
辞为文王易爻辞为周公易彖传小象传系辞传文言
初见不诚非理之异欲用其诚行其理而反羞之既不
羞而任诸已则愤世疾邪有轻世肆志之意于是当毁
誉机阱之交作郁郁困心无所自容乃始穷理尽性以
求乐天知命庶几可安矣久之自相凑泊则见理性天
命皆在于我无所容其穷尽乐知也此之谓艮止其于
五经皆有原古易以先天诸图有图无书为伏羲易彖
辞为文王易爻辞为周公易彖传小象传系辞传文言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457-0195a.png
说卦序卦杂卦为孔子易以大象传为大象辞为孔子
明先天易其卦次序亦依先天横图之先后又以孔子
系辞言神农黄帝尧舜周易之韫为明历代易又以孔
子始终万物莫盛乎艮以阖户之坤先辟户之乾合先
后天而推之以见夏商连山归藏之次序诗以南雅颂
合乐者次第于先退十三国于后去国风之名谓之列
国鲁之有颂僭也亦降之为历国春秋则痛扫诸儒义
例之鉴一皆以圣经明文为据礼经则以身事为三重
明先天易其卦次序亦依先天横图之先后又以孔子
系辞言神农黄帝尧舜周易之韫为明历代易又以孔
子始终万物莫盛乎艮以阖户之坤先辟户之乾合先
后天而推之以见夏商连山归藏之次序诗以南雅颂
合乐者次第于先退十三国于后去国风之名谓之列
国鲁之有颂僭也亦降之为历国春秋则痛扫诸儒义
例之鉴一皆以圣经明文为据礼经则以身事为三重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457-0195b.png
凡言身者以身为𩔖(容貌/之𩔖)凡言事者以事为𩔖(冠婚/之𩔖)凡
言世者以世为𩔖(朝聘/之𩔖)书则正其错简而已此皆师心
自用颠倒圣经而其尤害理者易与诗夫先后天图说
固康节一家之学也朱子置之别传亦无不可今以先
天诸图即是伏羲手笔与三圣并列为经无乃以草窃
者为正统乎大象传之次第又复从之是使千年以上
之圣人俯首而从后人也诗有南雅颂及列国之名而
曰国风者非古也此说本于宋之程泰之泰之取左氏
言世者以世为𩔖(朝聘/之𩔖)书则正其错简而已此皆师心
自用颠倒圣经而其尤害理者易与诗夫先后天图说
固康节一家之学也朱子置之别传亦无不可今以先
天诸图即是伏羲手笔与三圣并列为经无乃以草窃
者为正统乎大象传之次第又复从之是使千年以上
之圣人俯首而从后人也诗有南雅颂及列国之名而
曰国风者非古也此说本于宋之程泰之泰之取左氏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457-0195c.png
季札观乐为證而于左氏所云风有采繁采蘋则又非
之是岂可信然季札观乐次第先二南即继之以十三
国而后雅颂今以南雅颂居先列国居后将复何所本
乎此又泰之所不敢也识馀录言先生比罗一峰以倾
邃庵高忠宪家谱言居乡豪横此因其附从张桂而起
后人纷纷之议耳
之是岂可信然季札观乐次第先二南即继之以十三
国而后雅颂今以南雅颂居先列国居后将复何所本
乎此又泰之所不敢也识馀录言先生比罗一峰以倾
邃庵高忠宪家谱言居乡豪横此因其附从张桂而起
后人纷纷之议耳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457-0195d.png
明儒学案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