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517b 页
卷六 第 537c 页


菩提资粮论卷第六

圣者龙树本 比丘自在释
大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问云何修习答。

「 四神足为根
 欲进心思惟
 四无量住持
 谓慈悲喜舍」


于此四无量中。习近多作已。得心堪能。得
心堪能已。便入初禅那。如是第二。如是第
三。如是第四。彼得禅那已得身心轻。彼以身
心轻具足故。出生入神通道。出生入神通道
具足故。便生神足。谓若欲若精进若心若思
惟。于中欲者向法。精进者成就法。心者于法
观察。思惟者于法善巧。彼菩萨于神通若信
解若作用。其心自在。随欲所行。以善成熟故。
自根本住持故。诸处顺行如风遍空。于中菩
萨得四无量及四禅那已。若信解若作用。出
生天眼。若诸天龙夜叉乾闼婆等。若学人及
声闻独觉天眼于中独有增上之力。清净胜
过光明胜过。上首胜过殊异胜过。其眼无碍
世间色相粗细远近。随其所欲彼皆能见。如
是闻天人畜生等声。如是念知前世无边无
际。如是知他心与贪欲等俱乃至八万四千
差别。如是得无量神足。以得神足故。诸所应
调伏众生。悉令调伏。

「 四界如毒蛇
 六入如空村
 五众如杀者
 应作如是观」

卷六 第 538a 页 T32-0538.png

长夜以诸乐具受用因缘。虽守护将息长养。
此地等四界。而速疾发动。不知恩养。不可依
怙。不可委信故。应当观察犹如毒蛇。以无主
故。离我我所故。眼等诸入有六贼众。逼恼可
畏故。应当观察犹如空村。共和与物破坏打
罚不能遮障故。犹如杀者。于五受众。应当日
日如是观察。

「 重法及法师
 亦舍于法悭
 教师勿捲秘
 听者勿散乱」


于此有四种法。能生大智。应当受取。于法及
法师中应当尊重。亦舍法悭。随所闻法随所
习诵。为他演说。若有乐欲法者。教师勿为捲
手秘惜。听者勿散乱。谓莫有异欲。

「 无慢无希望
 唯以悲悯心
 尊重恭敬意
 为众而说法」


复有四种法。是大智相。应当受取。所谓远
离自高轻他。无憍慢故。弃舍利养恭敬名闻。
无希望心故。于无明闇障众生中唯悲悯故。
尊重恭敬为其说法。以此四种法故。菩萨大
智具足。应当受取。

「 于闻无厌足
 闻已皆诵持
 不诳尊福田
 亦令师欢喜」


多闻无厌。闻已持法。持法已顺法行法。不诳
所尊福田。亦令教师欢喜此法。是菩提心不
忘失因。

「 不应观他家
 心怀于敬养
 勿以论难故
 习诵于世典」


不应为供养恭敬因缘往观他家。除为安立
菩提心因缘。亦不应欲为论难故习诵诸世
卷六 第 538b 页 T32-0538.png
论等。除为多闻因缘。

「 勿以瞋恚故
 毁呰诸菩萨
 未受未闻法
 亦勿生诽谤」


何以故。为护续生善法因缘。

「 断除于憍慢
 当住四圣种
 勿嫌于他人
 亦勿自高举」


断除憍慢者。于诸众生中。当下心如狗断除
我慢。于轻俭衣食卧床药具四圣种中亦应
当住。于彼圣种知足故。不应嫌他。亦不应自
高举。

「 若实不实犯
 不得发觉他
 勿求他错失
 自错当觉知」


他同梵行者犯罪。若实若不实。皆不应发觉。
他有错失不应求觅。唯于自错。即应觉知。

「 佛及诸佛法
 不应分别疑
 法虽最难信
 于中应信之」


于佛不应分别。以世尊具足未曾有法故。亦
于佛法不应疑惑。以于诸众生是不共法故。
及于最难信佛法中。以深心清净故。应当信
之。

「 虽由实语死
 退失转轮王
 及以诸天王
 唯应作实语」


若菩萨由实语故。若夺物若死。虽退失转轮
王及诸天王。唯应实语。何况其馀而不实语。

「 打骂恐杀缚
 终不怨责他
 皆是我自罪
 业报故来现」


诸有他来打骂恐怖杀缚幽闭。皆是自罪应
当有此。终不瞋他。此是我业前世已作。今时
还受相似不爱之果。彼诸众生都无有罪。唯
卷六 第 538c 页 T32-0538.png
是我罪业报来现。应当有此。

「 应极尊重爱
 供养于父母
 亦给侍和上
 恭敬阿阇梨」


于父母所。应当极爱尊重供养。应作天想。随
父母意令得悦乐。离谄幻心。又应恭敬给侍
和上阿阇梨。随和上阿阇梨所说法中。无有
内秘。皆为外化。

「 为信声闻乘
 及以独觉乘
 说于最深法
 此是菩萨错」


此中菩萨。有四种菩萨错失。应当舍离。所谓
于声闻独觉乘诸众生中。为说最深之法。是
菩萨错。

「 为信深大乘
 众生而演说
 声闻独觉乘
 此亦是其错」


于信深大乘诸众生中。为说声闻独觉乘。是
菩萨错。

「 大人来求法
 慢缓不为说
 而反摄受恶
 委任无信者」


若有正住大众生。来有所求时。应即为说善
法。而更慢缓破戒恶法。反摄受之。是菩萨错。
于大乘中未有信解。未以四摄事成熟者。而
信任之。是菩萨错。是为四种。

「 远舍所说错
 所说头多德
 于彼当念知
 亦皆应习近」


此中所说四种错失。应远舍离。以此去菩提
远故。若声闻独觉乘中所说。头多等及馀功
德。但知彼等不与菩提作障碍者。于彼彼中。
亦应习近。

「 等心平等说
 平等善安立
卷六 第 539a 页 T32-0539.png
 亦令正相应
 诸众生无别」


此四种菩萨道。应当习近。何等为四。所谓诸
众生中起平等心。诸众生中平等说法。诸众
生中平等善安立。诸众生中令正相应。此等
皆无差别。是为四种。

「 为法不为利
 为德不为名
 欲脱众生苦
 不欲自身乐」


此四种真实菩萨。应当觉知。何等为四。所谓
但为于法不为财利。但为功德不为名称。但
欲脱众生苦。不欲自身安乐。

「 密意求业果
 所作福事生
 亦为成熟众
 舍离于自事」


若于业果密意欲求。作三福事。生此福时。唯
为菩提利乐众生。亦唯为菩提成熟于众。为
利众故舍离自事。此是四种真实菩萨。

「 亲近善知识
 所谓法师佛
 劝励出家者
 及以乞求辈」


此四种菩萨善知识。应当亲近。何等为四。所
谓法师是菩萨善知识。为助持闻慧故。佛世
尊是菩萨善知识。为助持诸佛法故。劝出家
者是菩萨善知识。为助持诸善根故。乞求者
是菩萨善知识。为助持菩提心故。此四种菩
萨善知识。应当亲近。

「 依止世论者
 专求世财者
 信解独觉乘
 及以声闻乘」


此四种菩萨恶知识。应当知之。何等为四。所
谓世论者。习近种种杂辩才故。摄世财物者。
不摄法故。独觉乘者。少义利少作事故。声闻
乘者。自利行故。
卷六 第 539b 页 T32-0539.png

「 此四恶知识
 菩萨应当知
 复有应求者
 所谓四大藏」


如前所说四种知识。是恶知识知已应离。复
有应求得者。所谓四大藏。

「 佛出闻诸度
 及于法师所
 见之心无碍
 乐住空闲处」


此四种菩萨大藏。应当得之。何等为四。所谓
奉事出世诸佛听闻六波罗蜜。以无碍心见
于法师。以不放逸乐住空闲之处。此是四种
菩萨大藏。应当得之。

「 地水火风空
 悉与其相似
 一切处平等
 利益诸众生」


与地水火风虚空等。有二因缘相似菩萨。应
当摄受。所谓平等故。利益故。如地等大及虚
空五种。于有心无心中一切处平等。无有异
相。诸众生等常所资用。而无变异不求报
恩。我亦如是。乃至觉场究竟。为诸众生之所
资用。而无变异不求报恩。

「 当善思惟义
 勤生陀罗尼
 勿于听法者
 为作于障碍」


义者。佛所说义。于彼当善思惟。若共谈若独
住。应如是作。又安住禁戒清净心意。精勤鲜
洁当生及闻银主海主等陀罗尼。又于听法
者所。勿以微少因缘而作障碍。为离法灾生
业故。

「 恼中能调伏
 小事舍无馀
 八种懈怠事
 皆亦应除断」


恼中能调伏者。于中有九种恼事。所谓于我
作无利益。已作今作当作。是为三种。于我亲
卷六 第 539c 页 T32-0539.png
爱作无利益。已作今作当作。复为三种。于我
憎嫌与作利益。已作今作当作。复为三种。此
等皆作恼事。于此九种恼事之中。当自调伏。
小事舍无馀者。于中有二十种小事。所谓不
(一)无惭(二)谄幻(三)(四)(五)放逸(六)(七)无愧(八)
懈怠(九)(十)(十一旧睡)(十二旧眠)(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十七)忿(十八)(十九)(二十)

此等二十种小事。皆舍无馀。八种懈怠事皆
亦应除断者。于中有八种懈怠事。所谓我欲
作务即便安卧。不发精进(一)。我作务已(二)。我于
行路(三)。我行路已(四)。我身疲乏。不能修业(五)。我
身沈重。不能修业(六)。我已生病(七)。我病得起不
久即便安卧。不发精进(八)。由此等故。应得不
得应到不到应證不證。此等八种懈怠事中。
为除断故。应发精进。

「 莫作非分贪
 横贪不称意
 离者皆令合
 无问亲非亲」


若见具足利养名闻安乐称誉福德众生。于
彼具足福中。莫作非分贪心。以作非分贪心
则不称意。是故所不应作。又于各各共诤离
坏众生中。无问亲与非亲。皆令和合。同心
相爱。

「 于空而得空
 智者莫依行
 若当得于空
 彼恶过身见」


依空拔除大无智聚故。智者莫依得空而行。
若依得空而行。则于有身见人。难治过之恶
亦过之。以诸见行由空出离。若著空见彼不
可治。以更无令出离故。

「 扫涂与庄严
 及多种鼓乐
卷六 第 540a 页 T32-0540.png
 香鬘等供具
 供养于支提」


于如来支提及形像所。扫地涂地香鬘烧香
末香华盖幢幡等。庄严供养之具。当作供养。
为得端正戒香自在故。贝笛箜篌腰鼓大鼓
雷鼓拍手等。种种鼓乐供养。为得天耳故。

「 作种种灯轮
 供养支提舍
 施盖及革屣
 骑乘车舆等」


支提舍中。应以种种香油酥灯鬘等善作供
养。为得佛眼故。布施伞盖皮鞋象马车舆乘
等。为得菩萨无上神通乘不难故。

「 专应喜乐去
 乐知信佛得
 喜乐给侍僧
 亦乐闻正法」


于中菩萨。常应如是喜乐于法。莫喜五欲福
乐。当知信佛所得之利。莫唯信乐见于色身。
当于僧中以诸乐具常憙给侍。莫唯憙诣问
讯而已。常憙闻法无有厌足。莫唯憙乐暂闻
其语。

「 前世中不生
 现在中不住
 后际中不到
 如是观诸法」


因缘和合力故。及无所从来故。前世中不生
念念破灭故。及不住故。现在中不住灭无馀
故。及无所至去故。后际中不到。应当如是观
察诸法。

「 好事与众生
 不求彼好报
 当为独忍苦
 不自偏受乐」


菩萨于诸众生。当以好事而利乐之。自不希
望彼等众生利乐好事。及诸众生有无量苦
相。我独为其忍受。我有乐具。与诸众生。受用
为乐。
卷六 第 540b 页 T32-0540.png

「 虽足大福报
 心不举不喜
 虽贫如饿鬼
 亦不下不忧」


虽住大具足福报天中。其心不作喜之与举。
虽为饿鬼贫穷破散逼恼此最难活。不应生
下心。亦复不应忧。何况人道贫穷破散。

「 若有已学者
 应极尊重之
 未学令入学
 不应生轻蔑」


若有已学众生。于彼应作至极尊重。若未学
者应令彼等入学。亦不应轻蔑之。

「 戒具者恭敬
 破戒令入戒
 智具者亲近
 愚者令住智」


戒具足人应当问讯。合掌向礼等而恭敬之。
亦应为彼说持戒福。若破戒者应令入戒。亦
应为彼说破戒罪。智具足者。应当亲近。亦应
为彼显智慧德。愚者应令住智。亦应为彼演
愚痴过。

「 流转苦多种
 生老死恶趣
 不怖此等畏
 当降魔恶智」


菩萨于流转中。流转多种。生老死忧悲苦恼
等。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恶趣等。不应怖畏。
唯当降伏恶魔恶智。

「 所有诸佛土
 抟聚诸功德
 为皆得彼故
 发愿及精进」


十方无量诸佛国土。若佛土具足。若佛土庄
严。若从诸佛菩萨闻。若自见之。彼皆抟聚殊
胜功德。皆令彼等入到自佛土中。应当作如
是愿。随所愿即随成就。亦应如是精勤修行。

「 恒于诸法中
 不取而行舍
 此为诸众生
 受担欲荷负」

卷六 第 540c 页 T32-0540.png

以取故苦不取故乐。作是念已。恒于诸法不
取而舍。虽不取而舍。若此先时为趣菩提故。
作愿受担众生。未度者我当度。未脱者我当
脱。未寂灭者我当寂灭。此应荷负为诸众生
故。

「 正观于诸法
 无我无我所
 亦勿舍大悲
 及以于大慈」


说诸法无所有。如梦如幻故。诸法无我。其无
我所者观无相故。如是以最胜义法。观此相
时。然于众生亦不舍大悲及以大慈。如是应
当倍复称量叹言奇哉。彼诸众生痴闇所覆。
著我我所。于此最胜义道法中。而不觉知。我
当何时。令彼众生于此最胜义道法中而得
觉知。是为于众生中不舍大悲及以大慈。

「 胜过诸供养
 以供佛世尊
 彼作何者是
 所谓法供养」


若有以诸供具。供养诸声闻独觉菩萨及佛
世尊。所谓或以诸华香鬘末香灯轮供养。或
以诸盖幢幡供养。或以诸音乐等供养。或以
诸药美饮食等布施供养。若欲胜过彼诸供
养以供养佛。复何者是。答言所谓法供养。彼
法供养复有何相。

「 若持菩萨藏
 及得陀罗尼
 入深法源底
 是为法供养」


于中若与菩萨藏相应。如来所说经等甚深明
相背诸世间难得其底。难见微细无著了义。
以总持经王印印之。不退转因从六度生。善
摄所摄顺入助菩提法合正觉性。入诸大悲
说于大慈。离众魔见善说缘生。入无众生无
卷六 第 541a 页 T32-0541.png
命无长养无人。与空无相无愿无作相应。坐
于觉场转于法轮。为天龙夜叉乾闼婆之所
赞叹。度在家泥摄诸圣人。演说诸菩萨行。入
法义辞乐说之辩。震于无常苦无我等音声
之雷。怖诸外论见得之执。诸佛所叹对治流
转示涅槃乐。如是等经若说若持观察摄取。
是名法供养。又法供养者。得不退堕顺行总
持故。于空无相无愿无作相应深法中。入至
其底无动无疑。是名最胜义中法之供养。

「 应当依于义
 莫唯爱杂味
 于深法道中
 善入莫放逸」


又法供养者。若于法中思法行法。随顺缘生
离诸边取之见。得无出无生忍入于无我。于
因缘中无违无斗无诤离我我所。应当依义。
莫爱驰逐杂饰句味。应当依智莫依于识。依
了义经莫著不了义世俗言说。应当依法莫
取人见。应当随顺如实法行入无住处。善观
无名行识明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忧悲
苦恼困极。皆悉寂灭。如是观缘生已引出无
尽。以悯念众生故。不著诸见不作放逸。若常
如此。乃名无上法之供养。

「 如是此资粮
 恒沙等大劫
 出家及在家
 当得满正觉」


如前所说资粮于恒伽沙等量大劫中出家
众及在家众菩萨乘者。多时满愿得成正觉。

「 系彼资粮颂
 为菩提思惟
 资粮义无阙
 能如在彼颂
 我今择彼颂
 于义或增减
 善解颂义等
 贤智当忍之
卷六 第 541b 页 T32-0541.png
 释彼资粮颂
 我所作福善
 为流转众生
 当得正遍觉」


圣者龙树所作菩提资粮论竟。我比丘自在
解释竟。
菩提资粮论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