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08c 页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13a 页


《发菩提心经论》卷下

天亲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云何菩萨修行精进。精进若为自利他利及
二俱利。如是精进。则能庄严菩提之道。菩
萨为欲调伏众生令离苦恼故修精进。修精
进者于一切时常勤修集清净梵行。舍离
怠慢心不放逸。于诸艰难不饶益事。心常精
勤终不退没。是名菩萨初精进心。修精进故。
能得世间出世间上妙善法。是名自利。教化
众生令勤修善。是名利他。以己所修菩提
正因。化诸众生令同己利。是名俱利。因修
精进。获得转胜清净妙果。超越诸地乃至速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13b 页 T32-0513.png
成正觉。是名庄严菩提之道。精进有二种。一
者为求无上道故。二者广欲拔济众苦而起
精进。菩萨成就十念。乃能发心勤行精进。
云何十念。一者念佛无量功德。二者念法不
思议解脱。三者念僧清净无染。四者念行大
慈安立众生。五者念行大悲拔济众苦。六者
念正定聚劝乐修善。七者念邪定聚拔令反
本。八者念诸饿鬼饥渴热恼。九者念诸畜生
长受众苦。十者念诸地狱备受烧煮。菩萨如
是思惟十念。三宝功德我当修集。慈悲正定
我当劝励。邪定众生三恶道苦我当拔济。如
是思惟专念不乱。日夜勤修无有休废。是名
能起正念精进。菩萨精进复有四事。所谓修
行四正勤道。未生恶法遮令不起。已生恶
法速令除断。未生善法方便令生。已生善法
修满增广。菩萨如是修四正勤道而无休息。
是名精进。是勤精进能坏一切诸烦恼界。增
长无上菩提正因。菩萨若能受于一切身心
大苦。为欲安立诸众生故而不疲惓。是名精
进。菩萨远离恶时谄曲邪精进已修正精进。
所谓修信施戒忍定慧慈悲喜舍。欲作已作
当作。至心常行精进无悔。于诸善法及拔
济众苦。如救头然心不退没。是名精进。菩萨
虽复不惜身命。然为拔济众苦救护正法。当
应爱惜。不舍威仪常修善法。修善法时心无
懈怠。失身命时不舍如法。是名菩萨修菩提
道勤行精进。懈怠之人不能一时一切布施。
不能持戒忍于众苦勤行精进摄心念定分别
善恶。是故说言六波罗蜜。因于精进而得增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13c 页 T32-0513.png
长。若菩萨摩诃萨精进增上。则能疾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发大庄严而起精进。
复有四事。一者发大庄严。二者积集勇健。三
者修诸善根。四者教化众生。云何菩萨发大
庄严。于诸生死心能堪忍不计劫数。于无量
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阿僧祇劫。当
成佛道心不疲倦。是名不懈庄严精进。菩萨
积集勇健而起精进。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
盛火。为见佛故为闻法故。为安止众生于善
法故。要当从是火中而过。为调伏众生。心善
安止于大悲中。是名勇健精进。菩萨修习善
根而起精进。如所发起一切善根。悉以回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成就一切智故。
是名修习善根精进。菩萨教化众生而起精
进。众生之性不可称计。无量无边同虚空界。
菩萨立誓我当度之无有遗馀。为欲化度勤
行精进。是名教化精进。取要言之。菩萨修
助道功德助无上智慧。修集佛法而起精进。
诸佛功德无量无边。菩萨摩诃萨发大庄严
所行精进亦复如是无量无边。菩萨摩诃萨
修行精进无离欲心。拔众苦故。是则具足毗
梨耶波罗蜜。

* 《发菩提心〔经〕-【宋】【元】【宫】*经论经论》禅那波罗蜜品第八

云何菩萨修习禅定。禅定若为自利他利及
二俱利。如是禅定。则能庄严菩提之道。菩
萨为欲调伏众生令离苦恼故修禅定。修禅
定者。善摄其心。一切乱想不令妄干。行住
坐卧系念在前。逆顺观察髑髅顶脊臂肘胸
胁髋髀。胫踝安般数息。是名菩萨初修定心。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14a 页 T32-0514.png
修禅定故。不受众恶心常悦乐。是名自利。
教化众生令修正念。是名利他。以己所修清
净三昧离恶觉观。化诸众生令同己利。是名
俱利。因修禅定。获得八解乃至首楞严金刚
三昧。是名庄严菩提之道。禅定由三法生。
云何为三。一从闻慧。二从思慧。三从修慧。从
是三法渐渐而生一切三昧。云何闻慧。如所
闻法心常爱乐。复作是念。无碍解脱等诸佛
法。要因多闻而得成就。作是念已。于一切
求法时转加精勤。日夜常乐听法无有厌足。
是名闻慧。云何思慧。思念观察一切有为法
如实相。所谓无常苦空无我不净。念念生灭
不久败坏。而诸众生忧悲苦恼憎爱所系。但
为贪恚痴火所然。增长后世苦恼大聚。无有
实性犹如幻化。见如是已。于一切有为法
即生厌离。转加精勤趣佛智慧。思惟如来智
慧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有大势力无能胜者。
能至无畏安隐大城不复转还。能救无量苦
恼众生。如是知见佛无量智。见有为法无量
苦恼。志愿进求无上大乘。是名思慧。云何
修慧。从初骨观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皆名修慧。离欲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
入初禅。灭觉观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定
生喜乐入二禅。离喜故行舍。心念安慧身受
乐。诸贤圣能说能舍。常念受乐入三禅。断
苦断乐故。先灭忧喜故。不苦不乐行舍念净
入四禅。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一
切别异相故。知无边虚空。即入虚空无色定
处。过一切虚空相。知无边识。即入无色识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14b 页 T32-0514.png
定处。过一切识相。知无所有。即入无所有
无色定处。过一切无所有处。知非有想非无
想。安隐即入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处。但随顺
诸法行故而不乐著。求无上乘成最正觉是
名修慧。菩萨从是闻思修慧。精勤摄心。则
能成就通明三昧禅那波罗蜜。

复次。菩萨修定。复有十法行。不与声闻辟支
佛共。何等十。一者修定无有吾我。具足如来
诸禅定故。二者修定不味不著。舍离染心不
求己乐故。三者修定具诸通业。为知众生诸
心行故。四者修定为知众心。度脱一切诸众
生故。五者修定行于大悲。断诸众生烦恼结
故。六者修定诸禅三昧。善知入出过于三界
故。七者修定常得自在。具足一切诸善法故。
八者修定其心寂灭。胜于二乘诸禅三昧故。
九者修定常入智慧过诸世间到彼岸故。十
者修定能兴正法。绍隆三宝使不断绝故。如
是定者。不与声闻辟支佛共。复次。为知一
切众生烦恼心故。是故修集诸禅定法助成
住心。令此禅定住平等心。是名为定。如是
等定。则等于空无相无愿无作。空无相无愿
无作等者则众生等。众生等者则诸法等。入
如是等是名为定。复次。菩萨虽随世行不杂
于世。舍世八法灭一切结。远离愦闹乐于独
处。菩萨如是修行禅定。心安止住离世所作。
复次。菩萨修定。具诸通智方便慧故。云何
为通。云何为智。若见色相若闻音声。若知他
心若念过去。若能遍至诸佛世界。是名为通。
若知色即法性。解了音声心行。性相寂灭三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14c 页 T32-0514.png
世平等。知诸佛界同虚空相而不證灭尽。是
名为智。云何方便。云何为慧。入禅定时生
大慈悲不舍誓愿。心如金刚。观诸佛世界。庄
严菩提道场。是名方便。其心永寂无我无众
生。思惟诸法本性不乱。见诸佛界同于虚空。
观所庄严同于寂灭。是名为慧。是名菩萨修
行禅定通智方便慧故差别。四事俱行。得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修行禅
定。无馀恶心。以不动法故。是则具足禅那波
罗蜜。

* 《发菩提心经论》般若波罗蜜品第九

云何菩萨修习智慧。智慧若为自利他利及
二俱利。如是智慧。则能庄严菩提之道。菩
萨为欲调伏众生令离苦恼故修智慧。修智
慧者。悉学一切世间之事。舍贪瞋痴建立慈
心。怜悯饶益一切众生。常念拔济为作将导。
能分别说正道邪道及善恶报。是名菩萨初
智慧心。修智慧故远离无明。除烦恼障及智
慧障。是名自利。教化众生令得调伏。是名
利他。以己所修无上菩提。化诸众生令同己
利。是名俱利。因修智慧获得初地乃至萨婆
若智。是名庄严菩提之道。菩萨修行智慧。
有二十心能渐建立。何谓二十。当发善欲亲
近善友心。舍离憍慢不放逸心。随顺教诲乐
听法心。闻法无厌善思惟心。行四梵行修正
智心。观不净行生厌离心。观四真谛十六圣
心。观十二因缘修明慧心。闻诸波罗蜜念欲
修集心。观无常苦无我寂灭心。观空无相无
愿无作心。观阴界入多过患心。降伏烦恼非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15a 页 T32-0515.png
伴侣心。护诸善法自伴侣心。抑制恶法令
除断心。修习正法令增广心。虽修二乘常舍
离心。闻菩萨藏乐奉行心。自利利他随顺增
进诸善业心。持真实行求一切佛法心。复次。
菩萨修行智慧。复有十法善思惟心。不与声
闻辟支佛共。何谓为十。思惟分别定慧根
本。思惟不舍断常二边。思惟因缘生起诸法。
思惟无众生我人寿命。思惟无三世去来住
法。思惟无发行而不断因果。思惟法空而
殖善不懈。思惟无相而度众生不废。思惟
无愿而求菩提不离。思惟无作而现受身不
舍。复次。菩萨复有十二善入法门。何谓十二。
善入空等三昧而不取證。善入诸禅三昧而
不随禅生。善入诸通智而不證无漏法。善入
内观法而不證决定。善入观一切众生空寂
而不舍大慈。善入观一切众生无我而不舍
大悲。善入生诸恶趣而非业故生。善入离
欲而不證离欲法。善入舍所欲乐而不舍法
乐。善入舍一切戏论诸觉而不舍方便诸观。
善入思量有为法多过患而不舍有为。善入
无为法清净远离而不住无为。菩萨能修一
切善入法门。即能善解三世空无所有。若作
是观。观三世空智慧力故。若于三世诸佛所
种无量功德。悉以回向无上菩提。是名菩萨
善观三世方便。复次。虽见过去尽法不至未
来。而常修善精进不懈。观未来法虽无生
出。不舍精进愿向菩提。观现在法虽念念灭。
其心不忘发趣菩提。是名菩萨观三世方便。
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不住。虽如是观心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15b 页 T32-0515.png
心数法生灭散坏。而常不舍聚集善根助菩
提法。是名菩萨观三世方便。复次。菩萨观
一切善不善我无。我实不实空不空。世谛真
谛正定邪定。有为无为有漏无漏。黑法白法
生死涅槃。如法界性一相无相此中无法可
名无相。亦无有法以为无相。是则名为一切
法印不可坏印。于是印中亦无印相。是名真
实智慧方便般若波罗蜜。发菩提心菩萨摩
诃萨。应如是学。应如是行。如是行者即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修行智
慧心无所行。法性净故。是则具足般若波罗
蜜。

* 《发菩提心经论》如实法门品第十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习六波罗蜜。求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者。应离七法。何等为七。一
者离恶知识。恶知识者。所谓教人舍离上信
上欲上精进集众杂行。二者离于女色。贪著
嗜欲。狎习世人而与执事。三者离于恶觉。自
观形容贪惜爱重。染著守护谓可久保。四者
离于瞋恚暴慢嫉忌。兴起诤讼坏乱善心。五
者离于放逸憍慢懈怠。自恃小善轻蔑于人。
六者离于外道书论及世俗文颂绮饰言辞。
非佛所说不应赞诵。七者不应亲近邪见恶
见。如是七法所应远离。如来说言。不见更
有馀法深障佛道。如此七法是故菩萨应当
远离。若欲疾得无上菩提。当修七法。何谓
为七。一者菩萨当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者。
所谓诸佛及诸菩萨若声闻人。能令菩萨住
深法藏诸波罗蜜。亦是菩萨善知识也。二者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15c 页 T32-0515.png
菩萨应当亲近出家。亦当亲近阿兰若法。离
于女色及诸嗜欲。不与世人而共从事。三者
菩萨应当自观。形如粪土但盛臭秽。风寒热
血无可贪著。日当就死宜思厌离精勤修道。
四者菩萨应当常行和忍恭敬柔顺。亦劝化
他人令住忍中。五者菩萨应当修集精进常
生惭愧。敬奉师长怜悯穷下。见厄苦者以
身代之。六者菩萨应当修习方等大乘诸菩
萨藏。佛所赞法受持读诵。七者菩萨应当亲
近修习第一义谛。所谓实相一相无相。若诸
菩萨欲疾逮得无上菩提。应当亲近如是七
法。复次。若人发菩提心。以有所得故于无
量阿僧祇劫。修集慈悲喜舍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禅定智慧。当知是人不离生死不向菩
提。何以故。有所得心及诸得见。阴界入见
我见人见众生见寿命见。慈悲喜舍施戒忍
进定智等见。取要言之。佛法僧见及涅槃
见。如是有所得见即是执著心。执著者。是名
邪见。所以者何。邪见之人轮转三界永离出
要。是执著者亦复如是。永离出要。终不能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人发菩提心。应当
观察是心空相。何等是心。云何空相。心名意
识。即是识阴意入意界。心空相者。心无心相
亦无作者。何以故。是心相空无有作者。无使
作者。若无作者则无作相。若菩萨解了如是
法者。于一切法即无执著。无执著故于诸善
恶解无果报。于所习慈了无有我。于所习悲
了无众生。于所习喜了无有命。于所习舍了
无有人。虽行布施不见施物。虽行持戒不见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16a 页 T32-0516.png
净心。虽行忍辱不见众生。虽行精进无离欲
心。虽行禅学无除恶心。虽行智慧心无所行。
于一切缘皆是智慧。而不著智慧。不得智慧。
不见智慧。行者如是修行智慧。而无所修亦
无不修。为化众生现行六度而内清净。行者
如是善修其心。于一念顷所种善根。福德果
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不可穷尽。
自然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发菩提心经论》空无相品第十一

往昔一时佛在迦兰陀竹林。与诸大众无量
集会。尔时世尊斑宣正法。告诸大众。如来
所说诸法无性空无所有。一切世间所难信
解。何以故。色无缚无解。受想行识无缚无
解。色无相离诸相。受想行识无相离诸相。色
无念离诸念。受想行识无念离诸念。眼色耳
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无取无舍
无垢无净。无去无来无向无背。无闇无明无
痴无慧。非此岸非彼岸非中流。是名无缚。无
缚故空。空名无相。无相亦空。是名为空。空
名无念。无念亦空。是名为空。空念亦空。是名为空。空中无善无恶。乃至亦无空相。是
故名空。菩萨若如是知阴界入性。即不取著。
是名法忍。菩萨如是忍故。得授记忍。诸
佛子。譬如菩萨仰书虚空。悉写如来十二部
经。经无量劫佛法已灭。求法之人无所见闻。
众生颠倒造恶无边复有他方净智慧人。怜
悯众生广求佛法。行到于此见空中字。文画
分明即便识之。读诵受持如所说行。广演分
别利益众生。此书空者识空字人可思议不。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16b 页 T32-0516.png
而得宣传修习受持。引导众生令离系缚。诸
佛子。如来说言。过去世时求菩提道。得值三
十三亿九万八千诸佛。尔时皆为转轮圣王。
以一切乐具。供养诸佛及弟子众。以有所得
故不得授记。于后复值八万四千亿九万辟
支佛。亦以四事尽形供养。过是以后。复值
六百二十万一千二百六十一佛。尔时皆为
转轮圣王。以一切乐具尽形供养。诸佛灭后
起七宝塔供养舍利。后佛出世奉迎劝请转
正法轮。供养如是百千万亿诸佛。是诸如来
皆于空法中说诸法相。以有所得故亦不得
授记。如是展转乃至得值然灯佛兴。见佛
闻法即得一切无生法忍。得是忍已乃得授
记。然灯如来于空法中说诸法相。度脱无量
百千众生。而无所说亦无所度。牟尼世尊兴
出于世。于空法中说有文字。示教利喜普得
受行。而无所示亦无受行。当如是法性相
尽空。书者亦空识者亦空。说者亦空解者亦
空。从本来空未来亦空现在亦空。而诸菩萨
积集万善方便力故。精勤不懈功德成满。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实甚难不可思议。
于无法中说诸法相。于无得中说有得法。如
此之事诸佛境界。以无量智乃可得解。非是
思量所能得知。新发意菩萨诚心敬仰爱乐
菩提。信佛语故渐能得入。云何为信。信观
四谛。除诸烦恼妄见结缚得阿罗汉。信观十
二因缘。灭除无明生起诸行得辟支佛。信
修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是名信忍。众生于无始生死取相执著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16c 页 T32-0516.png
不见法性。当先观察自身五阴假名众生。是
中无我无有众生。何以故。若有我者我应自
在。而诸众生常为生老病死之所侵害不得
自在。当知无我。无我即无作者。无作者亦
无受者。法性清净如实常住。如是观察未能
究竟。是名顺忍。菩萨修信顺忍已。不久当成
最上法忍。

* 《发菩提心经论》功德持品第十二

菩萨具足修无相心。而心未曾住于作业。是
菩萨于诸业相知而故作。为修善根求菩提
故不舍有为。为诸众生修大悲故不住无为。
为一切佛真妙智故不舍生死。为度无边众
生令无馀故不住涅槃。是名菩萨摩诃萨深
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子。菩萨成
就十法。终不退失无上菩提。何谓为十。一
者菩萨深发无上菩提之心。教化众生亦令
发心。二者常乐见佛以己所珍奉施供养深
种善根。三者为求法故以尊敬心供养法师
听法无厌。四者若见比丘僧坏为二部。互起
诤讼共相过恶。勤求方便令其和合。五者若
见国土邪恶增上佛法欲坏。能读诵说乃至
一偈令法不绝。专心护法不惜身命。六者见
诸众生恐畏苦恼。为作救护施以无畏。七者
发勤修行求如是等方等大乘甚深经法诸菩
萨藏。八者得是法已受持读诵。如所说行如
所说住。九者自住于法。亦能劝导令多众生
入是法中。十者入法中已能为解说。示教利
喜开悟众生。菩萨成就如是十法。于无上菩
提终不退失。菩萨应当如是修行此经。如是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17a 页 T32-0517.png
经典不可思议。所谓能生一切大慈悲种。是
经能开悟引导具缚众生令其发心。是经能
为向菩提者而作生因。是经能成一切菩萨无
动之行。是经能为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之所
护念。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勤修集无上
菩提。当广宣流布如是经典。于阎浮提使不
断绝。令无量无边众生得闻是经。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闻是经者。是诸人等悉得猛利不
可思议大智慧聚。不可称量福德果报。所以
者何。是经能开无量清净慧眼。能令佛种
相续不断。能救无量苦恼众生。能照一切无
明痴闇。能破四魔及诸魔业。能坏一切外道
邪见。能灭一切烦恼大火。能消因缘生起诸
行。能断悭贪破戒瞋恚懈怠乱意愚痴六极
重病能除业障报障法障烦恼障诸见障无明
障智障习障。取要言之。此经能令一切恶法
消灭无馀。能令一切善法炽然增长。若有善
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已。欢喜爱乐生希有心。
当知是人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种善根。所
以者何。此经是三世诸佛之所履行。是故行
者得闻是经。当自庆幸获大善利。若有书写
读诵此经。当知此人所获福报无量无边。所
以者何。此经所缘无边故。兴发无量大誓愿
故。摄受一切诸众生故。庄严无上大菩提故。
所获福报亦复如是无有限量。若能解其义
趣如说修行。一切诸佛于阿僧祇劫。以无尽
智说其福报。亦不能尽。若有法师说是经处。
当知是中便应起塔。何以故。是真实正法所
出生处故。是经随在国土城邑聚落寺庙精
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七¶ 第 517b 页 T32-0517.png
舍。当知是中即有法身。若人供养香花伎乐
悬缯幡盖歌呗赞叹合掌恭敬。当知是人已
绍佛种。况复具足受持经者。是诸人等成就
功德智慧庄严。于未来世当得授记。决定当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发菩提心经论》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