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六 第 930c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六(入第七十七经下半)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自下大文第三。慈氏一人明摄德成因相。前既
会缘入实。定堪成佛故。今辨其一生补处成因之
义。文唯五段。以补处位极。故阙谦推。初依教趣求
二。初标念前趣后。】

「尔时善财童子(至)正念思惟诸菩萨行向海岸国。」

【△二别生胜念。悔往修来。文四。初观昔非。以行对
治。】

「自忆往世不修礼敬(至)如是思惟生大欢喜。」

【△二观其现苦。策进当善。】

「复观此身是生老病死(至)菩萨愿智身而作因缘。」

【诸修行者。愿审此仿之。
△三明观念之益。益其胜
观。】

「作是念时长不思议(至)三世平等无有休息。」

【△四结益所属。】

「如是一切皆以信受善知识教之所致耳。」

【△二见敬咨问二。初见敬二。先见依二。初入定申
敬三。初结前标后。】

「善财童子以如是尊重(至)大楼阁前五体投地。」
卷一百十六 第 931a 页

【可知。】

「暂时敛念。」

【标定。】

「思惟观察。」

【定加行。】

「以深信解大愿力故。」

【是定之因。】

「入遍一切处智慧身平等门。」

【辨定名相。
△二别显定用。即双运定慧。于中二。初
明即智定之妙用二。初罗身云于法界。】

「普现其身在于一切如来前(至)尽未来际无有休息。」

【△二契法性之真源。】

「等虚空无边量故(至)无有性随缘转故。」

【△二称法界之深观。于中有三。初了法从缘。次智
契无性。后会归中道。此三无碍。即三观一心。今初
了法从缘。】

「又决定知一切诸法皆从业起。」

【报詶善恶。故云业起。】

「一切诸果皆从因起。」

【果自种生。云从因起。】

「一切诸业皆从习起一切佛兴皆从信起。」

【自修成佛。信为道源。】

「一切化现诸供养事(至)一切化佛从敬心起。」

【感他化身。敬心便现。】
卷一百十六 第 931b 页

「一切佛法从善根起(至)从一切智境界而起。」

【△二智契无性。】

「离于断见知回向故(至)离颠倒见知如实理故。」

【离颠倒见者。通三四倒。倒谓常计无常。是名颠倒。
见于实理。则无斯倒。若以无常为常。亦非见如实
理。以坏相故。】

「离自在见知不由他故。」

【谓自在天能生万物。知由自业。故不由他。】

「离自他见知从缘起故。」

【单执自他。则乖缘起。】

「离边执见知法界无边故。」

【坚执生死等。有始末故。】

「离往来见知如影像故离有无见知不生灭故。」

【从无之有。名之为生。自有之无。称之为灭。体无生
灭。何得有无。】

「离一切法见知空无生故。」

【约理遣法。】

「知不自在故。」

【约缘遣法。】

「知愿力出生故。」

【约因遣法。】

「离一切相见入无相际故。」

【△三会归中道。】

「知一切法如种生芽故。」
卷一百十六 第 931c 页

【然随一句。皆离上诸过。今且通说。如种生芽者。从
水土等缘生故非无。此如初段观缘生。则无性故
非有。如第二段非有非无。即是中道。如是离断常
等。可以思准。种芽横喻万法。】

「如印生文故。」

【即竖喻诸法。涅槃云。此阴亦灭。彼阴续生。如腊印
印泥。印坏文成等。巳下诸句。通于横竖。】

「知质如像故知声如响故(至)了世心现故。」

【了世心现。亦唯心观。以心为缘。现而无性。即中道
观。】

「了果因起故了报业集故(至)善巧方便所流出故。」

【△三总结成益。】

「善财童子入如是智(至)流注身心清凉悦泽。」

【△二善财出定。三业敬赞。文三。初以身敬绕。】

「从地而起一心瞻仰目不暂舍合掌围绕经无量匝。」

【△二以心敬念十。初约境显胜。】

「作是念言此大楼阁是解空无相无我者之所住处。」

【然此诸句一一皆举能住者德。叹所住楼阁。初句
具显故。此大楼阁之言。贯通诸句。】

「是于一切法无分别者(至)一切道者之所住处。」

【△二约德显妙。】

「是入一切甚深般若(至)一切如来所者之所住处。」

【△三约用显自在。】

「是以一劫入一切劫(至)一切国土者之所住处。」
卷一百十六 第 932a 页

【△四约行显胜。】

「是于一切众生前(至)演说难遭遇法者之所住处。」

【△五约观显深。】

「是能住难知法甚深法(至)无戏论法者之所住处。」

【△六约对治显胜。】

「是住大慈大悲者(至)亦不与痴惑俱者之所住处。」

【△七约止观明自在。】

「是虽住四禅而不随禅生(至)菩提行愿者之所住处。」

【△八约利他行显胜。】

「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至)利益他事者之所住处。」

【△九约护小乘行明自在。】

「是虽行九次第定(至)虽说一切乘而不舍大乘。」

【△十结德所住。】

「此大楼阁是住如是等一切诸功德者之所住处。」

【于前九中。除初二及五。馀皆约权实事理双行。

二以言敬赞。五十五偈。分二。前三十四偈七言举
德叹处。后二十一偈五言指处明德。前中又二。初
二总叹。】

「尔时善财童子而说颂言(至)此无等者之住处。」

【一约行位。一约名德。
△二馀偈别约德行四。初约
自利行胜。】

「施戒忍进禅智慧(至)此无依者之住处。」

【△二有十偈。叹利他行胜。】

「普见恶道群生类(至)此坚固意之住处。」
卷一百十六 第 932b 页

【△三有八偈。叹功德胜。】

「十方诸佛所说法(至)此修行者之住处。」

【△四有七偈。叹方便胜。】

「成就神通方便智(至)此悲悯者之住处。」

【△二指处明德。虽复语依。意在叹正。于中有六。初
下化。】

「佛子住于此普现众生前(至)充满十方刹。」

【△二上观。】

「佛子住于此遍游诸世界(至)其心无厌倦。」

【△三有五偈。明三昧自在。】

「佛子住于此念念入三昧(至)一切诸趣中。」

【△四有七偈。智慧深广。】

「佛子住于此饮诸佛法海(至)无起无所有。」

【△五有一偈。显其平等。】

「观察众生等法等如来等刹等诸愿等三世悉平等。」

【△六有四偈。结德申敬。求哀请加。】

「佛子住于此教化诸群生(至)愿垂顾念我。」

【△二见正报。文二。初见二。初翘心愿睹。】

「尔时善财童子(至)愿见弥勒菩萨亲近供养。」

【△二正睹慈尊。】

「乃见弥勒菩萨摩诃萨从别处来。」

【言别处来者。摄化就机故。还来归本故。亦显慈氏
应念而至。不著处故。】

「无量天龙夜叉(至)而共来向庄严藏大楼观所。」
卷一百十六 第 932c 页

【二明设敬仪五。初身心礼敬。】

「善财见巳观喜踊跃五体投地。」

【△二赞德记别。文二。初长行。】

「时弥勒菩萨观察善财指示大众叹其功德。」

【指示者。令众同睹。仿而行故。
△二偈正赞。有一百
一十三颂。分三。初指众总叹。】

「而说颂曰汝等观善财(至)而来至我所。」

【△二别叹胜德三。初二十二偈直对善财叹。于中
亦三。初有九偈。赞德善来。】

「善来圆满慈善来清净悲(至)修行不疲厌。」

【△二有二偈。明来因缘。】

「文殊德云等一切诸佛子(至)今来至我所。」

【以外由善友。内具德行。
△三明来所为。】

「为求诸如来清净之境界(至)而来至我所。」

【△二对众令观赞五。初四偈总赞。】

「汝等观此人亲近善知识(至)受诸胜果报。」

【△二有四偈。赞其即智之悲。】

「善财见众生生老病死苦(至)示其安隐处。」

【△三有七偈。叹其即悲之智。】

「忍铠解脱乘智慧为利剑(至)灭除三毒暗。」

【尔焰者。此云所知。入大乘论云。尔焰地者。是第十
地。此约尽断十种所知障故。
△四有六偈。总叹诸
德。】

「觉心迦罗逻悲胞慈为肉(至)专求善知识。」
卷一百十六 第 933a 页

【迦罗逻即揭萝蓝。梵音轻重。
△后五偈赞妙果当成。】

「当灭诸恶道当示人天路(至)其心大欢喜。」

【△三重对善财赞五。初赞其当果德二。初总。】

「汝行极调柔汝心甚清净(至)成就大菩提。」

【△二别。】

「当满诸行海当知诸法海(至)心生大欢喜。」

【△二有七偈。双叹当现德。】

「汝于诸法门巳得及当得(至)应生大欣庆。」

【△三有八偈。赞其遇友德。】

「诸根不懈倦志愿恒决定(至)善哉住寿命。」

【△四有五偈。叹速成位行德。】

「巳生菩萨家巳具菩萨德(至)亦当如是学。」

【△五有十七偈。总明诸德。结叹令欣。】

「一切功德行皆从愿欲生(至)到佛功德岸。」

【△三有一偈。略示后友。】

「汝当往大智文珠师利所彼当令汝得普贤深妙行。」

【△三重申敬仪三。初辨敬因。闻赞德故。】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至)称赞善财大功德藏。」

【△二身心悲敬。】

「善财闻巳观喜踊跃(至)恭敬瞻仰绕无量匝。」

【△三华供展诚。】

「以文殊师利心念力故。」

【表由信智。】

「众华璎珞。」
卷一百十六 第 933b 页

【华因德立璎珞行成。】

「种种妙宝不觉忽然自盈其手。」

【信智满故。】

「善财欢喜即以奉散弥勒菩萨摩诃萨上。」

【摄成因故。办当果故。
△四再赞再说。】

「时弥勒菩萨摩善财顶为说颂言。

善哉善哉真佛子(至)独如文殊及与我。」

【△五庆遇念恩。】

「时善财童子以颂答曰我念善知识(至)愿速还瞻觐。」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