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十地位
十地位 第 1040b 页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
卷四之上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

* 十地位

此已下九个夜天神。一个瞿波女。是
如来往古因中时为夫妻。至今道满。以为十
地善知识。如下经自具有文。至位方明。此已
下十地及等觉位各十善知识。总依十回向
中行愿满。即是其法。等妙二位。普贤行成亦
是回向法愿行满故。至十信心中所信之果。
乃至十住心中所得根本普光明智。行之果
十地位 第 1040c 页
成满也。前后一智故。但明生熟行不同。非谓
智别。

第一欢喜地。檀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此阎
浮提摩竭提国。不言南方者。为此国是佛生
之处。会其本体。以表其本智无方。明其圆智
也。又十地之初。都含后等妙二位。已满来于
中道节级智悲升进生起。此位智见愿行同
欣修故。然后安立生熟次第。以起观行均亭。
使出俗入缠。令智悲圆满。十地及等妙二
觉果成。总由十信初十住初十行初十回向
初十地初。皆是都含诸位。一时起其愿行。成
后位故。若无初首。后何有法。而能行之。即初
心方成后位。如层台百丈。功亏一篑之土。以
无初因之果。后果不成。如种子种果。而方有
因生。而后有果。不异初因果故。以此初地发
心。都收后位。时之与智前后都该。分毫不异。
然别开升进生熟后。初欢喜地创始发心。事
同凡类。以檀波罗蜜为首。第二离垢地。以戒
波罗蜜为首。方舍离妻子。舍家出家。修其戒
体。净其所著。治欲界烦恼。第三发光地。修上
色界无色界禅。治乐寂静烦恼。得出三界业
现前。已上位出三界心多。第四焰慧地。修三
十七道品观。观身受心法。于心境上。世间诸
法转令明净。使其心境于三界中所有事业。
令心无著。生如来家。第五难胜地。以其禅定
治四圣谛上苦集二谛。世间烦恼。本自性清
净。无非灭道。以明世谛即是解脱。即是第一
义谛。以治声闻乘。及净土菩萨。畏苦取涅槃
證。无智悲舍众生障。第六现前地。十二缘生
十地位 第 1041a 页
观。观六根名色取境。名之为识。以观六根及
名色。本来空无体性。无有内外中边等五见。
便为智业。自在妙用神功。即成就无量智慧
解脱神功。以除缘觉观十二因缘。以空为證。
于解脱无有智慧。舍大悲障。起于无量智慧
神通。教化众生。已上三位成就。世间中得出
世间智慧。已上六波罗蜜。得出世间及世间
中出世间解脱一终。第七远行地。入于生死。
会融染净。成大慈悲。不舍世间众生界。成后
无功智。渐令圆满。及如来妙觉位因此而成。
除于生死中不自在障。令使如来十力四无
碍辩大智大悲十力圆满皆自在故。恒处生
死。不求别有出世故。第八不动地。无功智成。
不离第七地所成。此地终是于生死中无功
悲满。净智现前。如观音正趣同会而见。自
此不知所进。要得诸佛加持力。令念本愿。兴
悲利物。为净智广大。一念兴悲。下地菩萨功
不可及。三加者。一如来现身。二摩顶。三语业
言赞。七劝者。一劝修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
不共法。二劝行精进不舍无生忍门。三劝悯
念一切众生。四劝忆念本愿。饶益一切众生。
五劝修诸佛身相国土果报。六劝学佛无量
法门。七劝学无量众生差别业智。皆悉通达
起悲智业。不令滞其无功智门。已前诸地贪
修解脱。和会智悲。至此位。于生死海中调和
解脱大智慈悲一终。已满方学佛解脱大用功
能。是以三加七劝。令使升进不滞无功智中。
第九善慧地。得无碍辩。入法师位中。四无碍
法者。一法无碍智。二义无碍智。三词无碍智。
十地位 第 1041b 页
四乐说无碍智。第十法云地。同佛位满。受如
来职。坐一大莲华王座。量等百万亿三千大
千世界。三乘至十地位。座量等一三千大千
世界。此一乘中。十地道满。非但所坐百万三
千大千华王之座。并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
数莲华座。以为眷属。无量菩萨。各坐其馀莲
华之上。周匝围绕。如是等十地法。总在初地
中。一时通学。以是义故。于此夜天身中。乃含
一切众生境界。乃至身毛孔。总含星象日月。
及众生境界。以此善知识所居。直言阎浮提
国。不言南方。城名迦毗罗者。此云大体。以五
印度中。此国友城都。含摄诸国。故名大体。亦
名黄物城。以此地曾有黄头仙人所居以为名
故。又于五印度中处中。含摄诸国。像中宫戊
巳土圆遍。故云黄物城也。善财从城东门而
入者。以明初入十地中初地。东者众生启发
创明之智故。从城东门而入伫立。未久便见
日出者。以明从十回向后观照进求。此地法
门相应时名入城。会融此地之果。名伫立未
久。前位障亡。此位智现。名为日出。又此位长
入生死长夜。说法教化众生故名天神。乃见
夜神在虚空。处宝楼阁。以明法空随大悲行。
起无量智慧之门。报生其果也。坐香莲华藏
师子之座者。为明十地等菩萨。长养大慈悲
行故。以夜天神及莲华座以表之。香者以明
根本智。具足戒定慧解脱。及知见五分法身
香。成就长养大慈大悲行。以为座体。以像思
之可见。此以九个夜天神。一个瞿波。总是女
类。以明十地升进。以大悲为体首。以前十住
十地位 第 1041c 页
十行十回向。皆以本清净智为先导。而以成
大悲行。即比丘长者居士婆罗门优婆夷童女
表之。此十地中。即以大慈悲为先导。即九个
夜天神。纯是女类表之。皆以大慈悲为先首。
以天表智自在。神表智之大用遍周。言夜者。
表破一切众生生死长夜。十回向和会慈悲
行。处生死长夜。十地长养慈悲行。是故以香
莲华藏以为座体。以明坐一切众生生死海。
而无染污。以莲华表之。神名婆珊婆演底。此
云主当春生。亦明。能生众善。身真金色目发
绀青。以明法身智身无垢。具行慈悯柔和之
行。智慈同成已。行具所为报身。以智无垢目
发绀青。以慈和悦谦柔离慢。报得身真金色。
智悲合体成其身也。形貌端正。人所喜见。总
在其中。众宝璎珞。以为严饰。璎珞是行。以严
智身。身服朱衣。朱者赤色衣。是南方之色。南
为日。以夜天能以慧日。破众生长夜暗故。首
戴梵冠者。梵者净。智恒净故。一切星宿。炳然
在体。是十方国土。身也。一一毛孔。皆现度无
量众生。以智无限。身及毛孔所含。国土亦皆
无限。所化众生亦皆无限。自馀广意具在经
文。所于十方刹海。随根对治。法门境界。及现
身济苦无限。具如经说。不可具云。以初地都
含佛果等妙二位。一时顿现。使进求有法。不
滞一门。从我唯知此菩萨破一切众生暗法
光明解脱门已下。推得升进。

第二离垢地。戒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阎浮
提摩竭提国菩提场内者。以法身根本智为
戒体。还不离阎浮提。在菩提场内。有主夜神。
十地位 第 1042a 页
名普德净光。是婆珊婆演底之师者。以明万
行依本智起。故名为师。夜神名普德净光。以
明净智如日。以为戒体。无方不照。名为普德。
戒体无垢。名为净光。破生死长夜苦。名之为
神。神者无色无形不为而应。万物遍周。一时
普济。名之为神。故名普德净光。善财请法。夜
神劝修十法。具在经文。夜神修四禅者。一大
悲救护一切众生。一心不动修初禅。二息一
切意业。摄一切众生。智力勇猛。喜心悦豫。修
第二禅。三思惟一切众生自性清净。永离生
死。修第三禅。四悉能息灭一切众生诸苦热
恼。修第四禅。成就一切众生广多境界。具在
经文。不可具言。此四种禅。以明随大悲行。教
化一切众生。随根摄化。总是禅门。无非禅者。
但净意业。智自分明。万境皆禅故。从我唯得
此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门。是推德
升进。为此夜神在菩提场内。还以无相法身
本智。以为戒体。以智起用。教化众生。总是禅
故。

第三发光地。以忍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去
此不远于菩提场右边者。不远以明不离菩
提根本智。而行万行大用故。以右大用故。又
右为大慈悲体。以忍行恒卑。名之为右。有一
夜神。名为喜目观察众生者。以忍行内严。慈
悲法悦。目视无厌。所示知根。随时引接故须
观察。善财见夜神。在于如来众会道场。坐宝
莲华藏师子之座。入大势力普喜幢解脱门
者。以明忍为众行之源故。在佛众会中。佛众
会者。不离本智。行众行故。还以本智为忍体。
十地位 第 1042b 页
以此在佛众会。会者众行也。以根本普光明
智。从此十地中。作十度鍊真金。喻渐渐明净。
以此为华璎轮王宝冠等。不离金体。以明一
切万行神用遍周。皆不离根本智。渐殊胜故。
如此位夜天神。以入大势力普喜幢法门。大
用境界。利众生。事业在身毛孔。一一毛孔。现
化身云。无方不至。无刹不现。无众生前不有
其身。说种种引接门。广在经说。不可具言。但
从十地之中。皆以法界身。一一毛孔。含容刹
海。或一一毛孔。出化身云。无方不至。但以得
法久近住世广多。常居生死。化度群品。以为
次第。表大慈悲深久。从初地婆珊婆演底夜
神。从初发心得法已来。云经须弥山微尘数
劫。此第三地从喜目观察众生。发心久近。云
过于刹尘劫。以明升进。大慈悲久近深广。如
第二地。不言发心久近者。以明得菩萨寂
静禅。普游步解脱。无三世古今可说。以明禅
体遍周故。以明在菩提场内。会根本智故。从
我唯得此大势力普喜幢菩萨解脱已下。是
推德升进。

第四焰慧地。以精进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
此会之中。有一夜神。名为普救众生妙德。但
言此会中。不言东西南北者。以不离佛会忍
门。而有精进之行。以于根本智中。而行精进
行。以智无不周。行无不遍故。夜神名普救众
生妙德。夜神放眉间光明。入善财顶。善财即
得究竟清净轮三昧。得是三昧。悉见二神两
处中间所有。一切地水火风。及等微细诸尘。
及摩尼众宝。华香璎珞。一切庄严具。等微细
十地位 第 1042c 页
诸尘中。各各皆见佛刹微尘数世界成坏。广
如经说。以明四地菩萨。得生如来家。智境同
佛。又以精进行。普摄普贤行门。入微细智得
现。如因陀罗网。境界身遍周法界众生界。无
不现前。随时化引。以大悲行。多劫多生。常
在一切众生海中。普皆应现。如经云。出生
普贤行愿力故。增广菩萨大悲海。故善财问
得此解脱。其已久如。夜神言。善男子。是处难
知。诸天世人二乘之所不能测也。何以故。
是普贤菩萨行境界。住大悲者境界故。广如
经说。不可具言。略叙行门次第。知有指归。趣
求不谬。教文广多。不可具录。修行者各各自
寻经文勿滞。初之少得。渐渐令心境广大。入
普德之法门。夜神举发心久近。云往古过佛
刹微尘数劫尔时有劫。名圆满清净。世界名
毗卢遮那大威德。有须弥山微尘数如来。于
中出现。以妙德夜神。所曾亲近恭敬。闻法之
佛数。所得法门。行菩萨行之初始。当初发心。
是轮王女。见普贤菩萨福智光明。破一切众
生长夜生死。因兹发愿。愿如普贤。以此初因
经今。是以作夜天。照众生迷暗。广如经说。以
明大慈悲深厚举劫久远如然。若以本智刹
那不移也。从我唯知此菩萨普现一切世间
调伏众生解脱已下。是推德升进。

第五难胜地。以禅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去
此不远。有主夜神。名寂静音海者。以明第五
禅体。遍周含法界故。言去此不远。还不离佛
会。以根本智为禅体。为至此位。令其智体转
更增明。以升进故。云去此不远。以不离旧智。
十地位 第 1043a 页
而有增明也。故云不远。以禅体普含色声香
味触俱净故。主夜神号寂静音海。坐摩尼光
幢庄严华座者。摩尼此云离垢宝。光者明也。
以明禅体本真。心境无垢。光明照耀。以为座
体。幢者以明心境及一切法本无倾动。故以
为禅门。名之为幢。百万莲华座者。处生死而
无生死可染也。百万阿僧祇主夜神前后围绕
者。万行圆满也。以明坐一切法自性无作动
静禅。普印法界一切智禅。以无作大慈悲恒
覆荫一切众生禅。善财问夜神发心久近。夜
神言。经二佛刹微尘数劫。又生今贤劫中供
养。从迦罗鸠孙驮佛。乃至尽未来际佛。悉皆
亲近。乃至初发心时。清净光金庄严世界。今
犹现在。以表禅体无古今三世。普印三世。供
养诸佛。闻法行菩萨道。一时无前后际。不离
白净智禅。前位一佛刹尘劫。以明修行远近。
此位二佛刹微尘。以明大悲行行渐渐深广。
令后学者仿之。善财以颂叹夜神德曰。不取
内外法。无动无所碍。清净智慧眼。见佛神通
力。身为正法藏。心是无碍智。既得智光照。复
照诸群生。心习无边业。庄严诸世间。了世界
是心。现身等众生。知世悉如梦。一切佛如影。
诸法皆如响。令众无所著。为三世众生。念念
是现身。而心无所住。十方遍说法。无边诸刹
海。佛海众生海。悉是一尘中。此尊解脱力。从
我唯知此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已
下。是推德升进。

第六现前地。以般若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
此菩提场如来会中者。以明第六以智为菩
十地位 第 1043b 页
提体。为智慧现前。以智慧能治无明。以成大
智悲故。又以如来会不离智慧故。云此菩提
场众会中。有主夜神。名守护一切城增长威
力者。以明此正智慧善能守护一切心境无
明恶贼。不令得入。以明心境体无无明恶贼。
自然消灭。大智法王自然出现。故名守护一
切城增长威力。善财见夜神。坐一切宝光明
摩尼王师子之座。摩尼王此云离垢宝。以明
第六地智慧现前。破烦恼令清净。自在如王。
以为座体。故名一切宝光明摩尼王师子之
座。以智慧光明。能破长夜执障。以设座名。无
数夜神所共围绕者。众生圆满也。现一切众
生色相身等。如是对现一切众生前。随类调
伏。广如经说。问言发心久近。云经过于佛刹
转微尘劫者。数法未详。此第六位明般若波
罗蜜境界。所现化利。如经具言。不可具录。善
财颂叹夜神德曰。已行广大妙慧海。已度无
边诸有海。长寿无患。智藏身威德光明住此
众。了达法性如虚空。普入三世皆无碍。念
念攀缘一切境。心心永断诸分别。了达众生
无有性。而于众生起大悲。自馀广如下文具
说。从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已下。是
推德升进。

第七远行地。以方便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
此佛会中者。以明此位以智慧解脱力。不离
根本智妙慧。出超诸境界。无所染法门。以方
便力。还归生死。超一切普贤大愿海。以是义
故。云此佛会中。有一夜神。名开敷一切树华
者。以明此第七地有行。有开发返还生死。同
十地位 第 1043c 页
一切众生生死六道行。而无舍离一切众生。
成后佛果。如来大智大慈悲行。总由此位起。
随流生死道。不出其中。而成大智悲海故。若
无此地返还生死。同行摄生。但得六波罗蜜。
出生死道。舍其后位。佛十力大悲总无。以此
夜神名开敷一切树华。覆阴开发一切众生
行。遍在此位故。是故六十童女宝光明为首。
因依一切法音圆满盖王所。发菩提心。以明
六波罗蜜出世智慧。回入生死。大慈悲心故。
名六十童女。王者今毗卢遮那佛是也。以明
不离根本智。修六度行。还以六波罗蜜出世
之道。回入生死。长养慈悲。便于生死海。成一
切智悲之海。六波罗蜜各具十。故云六十。前
以出世心多。此位回入慈悲。故名童女。发心
却还生死。身含法界。一切星象。炳然在身。广
如经说。言发心久近。云经世界海微尘劫。此
有二义。一明大慈深广。二表法。以明回前六
波罗蜜出世心多障。于生死成大悲心。有尔
许尘障。今已回之。故云六十童女。十住之中
第七位。以休舍优婆夷表之。此十地第七。以
六十童女表之。十住有染习犹存。此位虽与
一切众生同行。心无染习。以童女回心表之。
以明升进渐胜。童女者今开敷树华夜神是
也。表七地却还生死。成大智悲行。同一切凡
夫。开敷众生。悉同尘行。方便利生。皆同安乐
故。名开敷一切树华。从我唯知此菩萨出生
广大喜光明解脱门已下。是推德升进。以明
此位菩萨恒居苦流生死。利益无限众生。是
菩萨广大喜。恒入法界虚空界。尘尘中无
十地位 第 1044a 页
限身一时恒济故无休息也。是菩萨广大喜
故。

第八不动地。以愿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此
道场中。有一夜神。名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
众生。此道场中者。以明无功智成。不离本智。
与本智体会故。名道场中。以根本智体如虚
空。性自无垢。若心会者。一切诸系烦恼总无。
以此智善治诸惑故。号道场中。有一夜神。名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者。以明八地无
功智成。念其本愿。兴悲利生。无有尽极。因行
立名也。善财见夜神在大众中者。不离本智。
行普贤满法界众生界行。是在众中。坐普贤
一切宫殿摩尼藏师子之座者。以此位修行。
会根本普光明智为座体。以根本普光明智自
体。无性无相。性自光明。量同法界虚空界无
边。无表里大小等量。普能含纳一切境界。总
在其中。而同其体。以为座体。以普现法界国
土摩尼宝网。罗覆其上者。以明会根本智。一
切随方。国刹教化一切众生。所有教网。皆从
根本智现差别智。设无边教网漉众生。而成
报果故。大意明从初发心已来。会根本智。至
此位功高智净。行博教多悲宽。益广报无尽
也。夜神现日月星宿影像身。现随众生心普
令得见身。现等一切众生形相身。现无边广
大色相海身。如是广如经说。善财见已一心
顶礼。举身投地。良久乃起。合掌瞻仰者。地是
物中之卑。以知识道真智朗。卑己敬之。除我
慢之极也。合掌者契会也。瞻仰者智德可尊
也善财问夜神言。发心久如。初以智境答。后
十地位 第 1044b 页
立时劫答。初智境答者。经云。一切法自性。等
入于诸法。真实之性證无依法。舍离世间。悉
知诸法色相差别。亦能了达青黄赤白性。皆
不实无有差别。乃至我入此解脱。了知法性
无差别。而能示现无量色身。意明。智体与三
世体齐。虽大用神化遍周。无初得法之时可
说。经中亦作日在空中。无时劫喻等。亦作幻
人住世教化喻。后方立时者。经云。乃往古世
过世界海微尘数劫。初名善光。以为劫初。为
胜光王。太子名为善光伏。是初心之因。举此
为初发之心及时劫。其太子具二十八相。以
明九地十地四重因果未及。不具三十二相。
在此身以救地狱罪。发慈悲心。至如今。作夜
天神。以表此位无功智中。念本愿力。而行悲
行。此位法合诸佛。三加七劝法如前。第八地
中具文已释。从我唯知此教化众生善根解脱
已下。是推德升进。第九善慧地。以力波罗蜜
为主。馀九为伴。此阎浮提有园林。名岚毗尼
林者。以明此园是如来所生园。不云国邑。都
举一阎浮提之境界。是如来降神受生诞生摄
化之境。然后次三千大千百亿阎浮提。乃至
十方一切刹海。乃至以刹海尘中微细境界。
皆有摩耶夫人坐此园林。如来受生诞化一时
同现。是故都言此阎浮提也。岚毗尼林者。此
云乐胜光园。以如来欲降神时。十方一切诸
佛。悉放脐中光明。来照此园。及照摩耶身。
又此园林及地。常有光明。时诸天龙神八部。
常作乐音。而为供养。又此园林。常有众宝庄
严香华妙事。见者悦乐故。为乐胜光园。亦名
十地位 第 1044c 页
无忧园。善财见妙德神。在一切宝庄严阁中。
坐宝莲华师子之座。以神所居表神智德。重
重行门。普虚楼阁。以众宝树妙庄严。坐莲华
座者。以表如来受生及诞生。是化众生行故。
坐莲华座表之。二十亿那由他诸天恭敬围
绕。为说菩萨受生经。以明智悲行满故。以明
此位智悲行圆。示现受生诞生。十地即受如
来职位。便坐众宝庄严莲华座。量等百万三
千大千世界。眷属菩萨有十三千大千世界
微尘数。各坐莲华座。周遍十方。是故九地行
圆。十地果满。经云。菩萨有十种受生藏。如经
广明。如妙德神云。经百年。世尊果从兜率天。
而来生此者。以从八地处兜率天。至九地降
神。诞生以为百年。一地中修一波罗蜜行。一
波罗蜜中。有百波罗蜜行满。故来生此园。以
一十百。总是大数之本。以表万行圆满。即受
生也。以十地之果。以八地无功之智。任运成
故。如来欲受生时。园中有十种相。具如经文。
摩耶夫人腹中。及身毛孔。普现十方国刹。及
世界海。一切尘中。一时普现菩萨受生自在。
广如经说。如菩萨欲诞生时。摩耶夫人前。忽
然从金刚际出大莲华。名一切宝庄严藏。金
刚为茎。众宝为须。如意宝王而为其台。有十
佛刹微尘数叶。一切皆摩尼所成。自馀庄严
具如经说。此是如来初诞生第十相。以明如
来福智所感。十方一切诸佛。放脐中光明。名
菩萨受生自在灯者。以明脐中是受生之始。
脐向上长头身。脐向下长腰脚。向上是阳。向
下是阴。如树巢。向上生茎干。向下生根须。以
十地位 第 1045a 页
脐是受生之始故。十方诸佛。放脐中光明。名
菩萨受生自在灯。毕洛叉树。此云高显。为如
来在此树下生。此树枝干庄严殊胜高显故。
善财问得法久近云。往古过亿佛刹微尘数
劫。复过是数。时有世界。名为普贤悦乐。八十
那由他佛于中出现。第一佛于宝焰眼王夫
人号喜光。于彼示现之时。妙德神以为佛乳
母。从是以来念念。常见毗卢遮那佛示现。菩
萨受生海。十方世界。及一切尘中。菩萨受生
自在。亦恭敬供养承事。听所说法。从我唯知
此菩萨于无量劫遍一切处示现受生周遍供
养自在解脱已下。推德升进。论主以偈赞菩
萨受生自在法行。颂曰。普光智体如虚空。无
有中边大小量。蠢动含识皆同体。无自无他
性平等。以本愿力慈悲心。方便现生名为父。
或现莲华中化生。或以慈悲幻生母。如是念
念满十方。对现色身如云布。一切刹尘普现
身。随根影现无来去。智体本性无形色。无住
无依无有处。一念普现色身云。各各不同非
念虑。无功大智恒自在。十方诞生无挂碍。无
像法中现妙像。引接迷流达虚妄。善达心境
非一二。亦达诸像亦无像。一尘境界智幻生。
智体如空幻皆寂。若了智境无体性。作与不
作本无迹。菩萨以是得其源。常如万法绝攀
缘。非是心缘彼诸境。只为无功智印然。无功
大智满虚空。受生诞化总其中。一念遍含三
世法。时日本来无始终。以智本无大小量。以
是化彻微尘中。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四之上
十地位 第 1045b 页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
卷四之下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

第十法云地。以智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此
迦毗罗城。有释种女。名曰瞿波者。以明十地
行。不离本处。与初地同处。以表菩提体无先
后。始终不移。故云迦毗罗城有释氏女。瞿波
者。乃是如来往古为太子时妻。是过百佛刹
微尘劫有王。名智山。王有太子。名善光。有居
士女。名净日。善光太子出家为比丘。于净德
林中住。入城乞食。净日女见善光比丘。因生
染爱。便解身璎珞并珠。置其钵中。便即发菩
提心。于二百五十劫。不复堕三恶道。常生胜
乐处。常见善光比丘。经二百五十劫。后生于
善现家。莲华化生。见财主王。有太子。名威
德。太子纳为妻。因此之后。常共太子供养诸
佛。乃至闻法得道。迄至如来。为太子时。还为
其妻。是往昔本愿因缘常为其妻。依古德云。
如来为太子时。有三夫人。一罗睺罗母。耶输
陀罗。作比丘尼。二名瞿波。作善财十地善知
识。三名摩奴舍。未详所在。夫如来神智性同
虚空。非物像能与其类。如其智体。非情想能
得其迹。但以无形质之妙灵。而十方随根。普
应对上根之类。莲华出现。应中下之流。母胎
诞生。只为本愿慈善力故。于十方世界。随物
现形。岂有存妻子。而居世间也。但为化凡引
俗。示生人间。八万四千尘心迷皆同行。化妻
十地位 第 1045c 页
幻子。化幻众生。示现处缠。难舍能舍。对三乘
之种。舍诸饰好。应一乘佛果之门。即具华冠
璎珞九十七种大人之相。及十华藏世界微
尘等相。今以瞿波女。以表一乘智境。无别求
出世。全以根本智。普印世间。万境全真。更不
说他方别有净土。便以瞿波女用。同真性无
取舍法。便将表法。便明十地道满。法喜为妻
也。一切境界。总是法乐。是故法华会三归一
乘。故说世间相常住。是法住法位。全将世间。
以为解脱。无别欣厌也。又此经集会人间众。
但有五百优婆塞。五百优婆夷。五百童子。五
百童女。一万诸龙。但集世间俗众。无比丘出
世众。如来是福智大慈悲圆满之行。世间无
厌形相也。今以瞿波女。表十地法悦。无取舍
法。是故净名经云。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
善财至菩萨集会普现法界普光明法堂者。至
十转法轮智满故。此是初会菩提场所契会
普光明智。亦是第二会普光殿。从第二会自
起信进修行。至此十地。自以智慧道满。同诸
佛法轮之智慧。以此为终。故号菩萨集会普
现法界普光明讲堂。其中有主宫殿神。名无
忧德。并一万守宫殿神。来迎善财。赞叹善财
所修行善根。是入十地之因。见瞿波女。是十
地之果。一万守宫殿神。是守护十地智悲之
行。瞿波女曾供养无数诸佛。久远劫来承事
毗卢遮那。自身位登十地。犹言未了菩萨身
及身业。亦不知心智。诸劫所行之道。以未入
等觉位普贤行门。至十地道满。须舍见道烦
恼。禅三昧上烦恼。涅槃清净乐上烦恼。总舍
十地位 第 1046a 页
恒入世间。一切众生前对现色身。教化利乐。
是恒常之道。更无欣进出世三昧涅槃解脱。
习气之心。以是如经中十地行满。以无量三
昧推求普贤。了不能见佛。劝令以想念求觅。
方见普贤在十方一切佛所。或来或去。以是
瞿波立样。以成后学令知轨则。修行不惑。从
我唯得此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已下。是推
德升进。

已上十地善知识竟。十一地等觉位普贤行
如下。从前十住初心至十住满。师子幢王女。
且得一分世间出世间智慈圆满。从十行初
至十行满。出家外道名为遍行。且得一分随
行行上。不坏出家无染解脱。从十回向初至
十回向满。见天地之神。以于世间生死智悲
之行含养自在。从十地初至十地满。见瞿波
女。于菩萨集会普现法界讲堂。及无忧德神。
及一万守宫殿神。以十地道齐诸佛智慧。转
法轮中。智慈自在。从十一地等觉位普贤菩
萨行门。初摩耶夫人至十一地满。见德生童
子有德童女。以恒往十方生死六道。入幻住
门。是等觉位之功终。文殊师利弥勒如来普
贤菩萨三人。总通是五位及十信位中一理
智妙行之体用法界之门。从初发心来至五
位满。皆不离此三法。文殊是三空解脱之妙
慧。妙简正邪之理。弥勒如来寄同此教。一生
至佛果故。是根本普光明智。普贤是根本普
光明智中差别智利众生行门。三法是一体
用之门。即于诸法而能自在。此之三法成此
一部经之教体。故名一乘圆教也。从十信心
十地位 第 1046b 页
修行至五位未终。常以文殊师利为拣择引
导之首。普贤为伴。至入法界之果门。即普贤
为首。文殊为伴。根本智常为此二法无染之
体。若根本智未明。籍妙慧观照显发。若根本
智明。即妙慧是根本智妙使。普贤是根本智
中万行之体。总是一法理智大悲体用分三。
若不如是合离分张。修行者不知有智悲体
用通塞自在。文殊师利出善住楼阁。南行化
利人间。启发童蒙故。名文殊师利童子。菩萨
以化童蒙。见道智因行立名。是故未见道时。
由慧显得本智。见道之后。慧为佛之使也。观
察取意可知。总是理智体用互参。

等觉位初
以檀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此世界中。有佛
母摩耶者。此位能以处生死中。大慈悲心普
含摄一切世间之境界。不分内外。东西南北
直言此世界中也。佛母者。如来以大慈悲心
为母体。能发大智慧。教化众生故。实无如世
间父母所生。为大慈大悲不违初发心。本愿
力化众生故。宜应所见。以其自智。幻作父母。
化作妻子。或现莲华化生。种种生法。同众生
行。宜应化现。总是如来一智之境。随宜幻生。
何得有父母诞生入胎出胎去住之相。望其自
智。以智体神妙。无色无形。无迹无垢。自体清
净。及随本愿。大慈悲力有依正二报功德。福
智庄严。如光影像。不可提摩。隐现自在。如慈
氏楼阁。如华藏世界是也。共一切众生。同住
各不相碍身为正报。国土为依报。亦依正二
报互相参入。如帝释宝网光影相参重重无
尽。如是摩耶夫人。如来眷属。总是同一切根
十地位 第 1046c 页
本之智幻化所生。以接童蒙故。以大慈悲为
母。幻生佛故。如十住之末。从智生慈悲。即师
子幢王女。名曰慈行。此等觉位即慈悲生智。
即以母生佛。升进次第如然。善财叹。摩耶夫
人身。是超六处。离一切著智。无碍道具清净
法身。以如幻业而现化身。以如幻智而现世
间。以如幻影而持佛法身。乃至无依处身。广
如经说。善财先见主城神。名宝眼。眷属圆满
者。是悲中之智眼。引接众生故。先见也。以杂
色宝华散善财者。以明入大慈悲行。非一种
行。行无量种种行。是以众色宝华而散善财。
又劝善财二十八种守护心城法门。意令修
行大慈悲。处生死行。广大无限。于生死行中。
不贪境界。但欲成就如来十力。广如经说。意
明欲入生死。成大悲行。不舍智业。本清净法
大悲圆满。普周世间。谓和无二。不令有滞。此
二十八种守护心城法。是和智悲。成普贤入
生广大行门。令不染不离。是入生死。成大慈
悲。前方便故。是故先见宝眼主城神也。又云。
佛子。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修心城。则能积
集一切善法。何以故。蠲除一切诸障故。所谓
见佛障。闻法障。供养如来障。摄诸众生障。净
佛国土障。此有五种障。皆是有所欣求功德
善法。惧生死心。非是真入无作任运大慈悲
者。故今欲见此位善知识者。常除如是等五
障之心。不用功力。则便得见。以明十地道满。
入等觉位。普贤大慈悲。处世间众生海。当除
此五障。方得见摩耶之身。此乃是不求出世。
不求功德。不求见佛。不求闻法。纯以无作大
十地位 第 1047a 页
慈悲。一往同一切众生生死流。教化利物。无
有身心所求果报。及惧生死。尔时有身众神。
名莲华法德。及妙华光明无量诸神前后围
绕。从道场出。住虚空中。以妙音声种种称叹。
是处生死海。住法空。无染之行满。摩耶夫人。
从耳珰放无量色光明网。普照无边诸佛世
界。令善财见十方无边国土一切诸佛。其光
明网右绕世间。经一匝还来。入善财顶。乃至
遍入身诸毛孔。善财即得净明眼。永离一切
愚痴暗。故得离翳眼。能了一切众生性故。广
如经说。何故耳珰放光。以六根之中意根。以
成智业。馀五根中耳根。随用为胜。以表大慈
悲救苦海。以遍法界之众生界。闻声即救。不
待见身。且取耳能远闻过馀四故。且如雷震
百里耳根得闻。若有大声千里亦闻。四根不
及。以表慈悲之光耳根为体。光照诸佛国土。
次照世间。以慈悲之光。照佛国众生国一体
无二。从善财顶入。然后遍入身。及毛孔皆遍
者。以明大慈悲光普周。高卑等入。体同一性。
大智光明眉间起。受生光明脐轮起。大慈悲
光摩耶耳珰起。四十心光手中起。十信光足
下千辐轮中起。十住光足指端起。十行光足
趺上起。十回向光膝上起。十住中第六住海
幢比丘眼中放日轮光。照恶道苦。善财蒙光
入身。能了一切众生性者。以同体大悲。能了
一切众生性故。次见守护菩萨堂罗刹鬼王。
名曰善眼。与其眷属一万罗刹俱。于虚空中。
以众妙华。散善财上。明罗刹是女。住在大海
之中。有大势力。能食啖众生。而得自在。亦能
十地位 第 1047b 页
游空。以明菩萨以法空大智。常居生死海。守
护一切众生。而无舍离。以为宫殿。而能餐啖
一切众生无明贪瞋痴爱热恼血肉故。以罗
刹王表之。取此居大海中。力用残害速疾为
像也。散众华于善财上者。以大慈悲是行故。
是故散华也。劝叹善财。令入大慈悲之行。广
如经说。罗刹王为善财说求善知识法。善男
子。汝应顶礼十方。求善知识。正念思惟一切
境界。求善知识。勇猛自在。遍游十方。求善知
识。乃至观身观心。如幻如梦如影。求善知识。
善财受行其教。即时睹见大宝莲华从地踊
出。所有庄严广如经说。以明大慈悲为地。大
慈悲行为莲华。能起大慈悲心。为摩耶夫人
身。诞生诸佛。以明从悲起智。以明万事皆是
大智大慈悲。幻生诸法。度脱众生。是如幻智
中。幻生自在无碍。方如大智大慈悲功终不
可得。智净如空。守空而住。不可但随悲逐行。
迷彼智门。皆须圆备。如主城神。一度和会慈
智之行。身众神及摩耶耳珰放光。一度和会
智悲之体用。罗刹王一度和会智悲之体。如
是三度劝发和会。观行次第因缘成竟。方始
莲华从地踊出。具众宝庄严。摩耶居中而坐。
坐于众妙宝座。一切诸庄严中。起化庄严。及
摩耶夫人。出化身云。遍周十方。成就一切众
生。广如经说。乃至善财等摩耶所化。总现其
前。亦广如经说。如摩耶夫人。身相如本。乃能
容受十佛刹微尘数菩萨众海。八万诸龙等
众。悉在腹中。菩萨于腹中受生时。于摩耶夫
人腹中游行自在。一步过三千大千世界。一
十地位 第 1047c 页
一步皆悉如是。乃至一切行普贤行。普贤行
者。受生菩萨教化众生。悉在其中。故知。只是
诸佛大慈悲母体也。如经所说。不可具言。善
财问摩耶得法久近。云。乃往古世过不可思
议非最后身菩萨神通道眼所知劫数。是得
法久近。从我唯知此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
已下。是推德升进。

第二戒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善知识。于此
世界三十三天有王。名正念。此是前十住中
正念天子。其王有女。名天主光。以明此位以
慈悲为戒体。以天主是智。女是慈悲。以此位
智悲圆满为戒体。名天主光者。天为净也。主
者入生死中。主持教法。以利众生。光者虽处
生死尘劳。大悲同行。摄取众生。同缠不污。戒
光具足。名天主光。得无碍念清净庄严解脱
门。

第三忍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迦毗罗城。有
童子师。名为遍友。善财请法。便指此城中有
童子。名善知众艺。此两位善知识。共成主伴。
以例儒门。如此孔丘颜回是也。以教童蒙故。
一名童子。说四十二字母。具在经说。说四十
二字母时。以四十二般若波罗蜜为首。入无
量无数般若波罗蜜门。善知众艺菩萨解脱
门是也。

第四精进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

第五禅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此摩竭提国
有一聚落。彼中有城。名婆怛那。有优婆夷。号
曰贤胜。此城在南印度。此名喜增益。得无依
处道场。说随六处中。各得无尽智性。于世间
十地位 第 1048a 页
出世间法。无不了知。阴阳五行医方众艺。无
不博达。以随用为禅体。

第六般若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南方有城。
名为沃田。彼有长者。名为坚固解脱。得法门
名菩萨无著念清净庄严者。以智慧体本无
所著。以一切心境悉皆无故。名为清净。妙慧
能生众生善根。故城名沃田。以智慧能破无
明故。长者名坚固。

第七方便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即此城有
长者。名为妙月。以第六智慧。即不异方便波
罗蜜故。以智慧能净烦恼故。名为妙月。虽以
方便行。入于生死。恒以净智相应故。宅有光
明。得智光明法门。

第八愿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南方有城。名
出生。以明无功妙智现前。以本愿力大慈悲
行故。城名出生。有长者。名无胜军。以无功之
智。善破异道。无能胜者。故名无胜军。得无尽
相法门者。以无功之智。量同虚空。于一切世
界。常现等众生。无量身相。而无不济度众生
故。

第九力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此城南有一
聚落。名为法者。此是法师位。以将一切世间
万境。总为法聚落故。有婆罗门。名最寂静者。
以表万法心境总寂静故。一切方无不寂静。
婆罗门者是寂静故。表世无法不静故。得诚
愿语解脱者。以明出言。诚谛的无虚谬。皆称
众生念愿所求故。以诚愿语。又自所出言。更
不移改。皆堪为法。

第十智波罗蜜为主。馀九为伴。南方有城。名
十地位 第 1048b 页
妙意华门。以明此位妙行圆满。智悲行圆。随
十方一切众生意。皆为现身。一时普遍故。童
子名德生。表智。童女名有德。表慈悲。以此位
智悲二行已满。将一男一女。共成一位而像
之。又以十方恒处。一切同行随流。摄生利
物。以智悲无染习故。以童子童女像之。然实
要须小男小女。佛行如之。又表诸人行行。常
具慈悲柔和谦顺。无自憍慢故。以小男小女
表之。于一切国。恒以智幻生种种身。行种种
行。起种种色相。化种种众生。无古无今。无终
无始。常无断绝。如化人出生。如幻人住世化
幻众生。寻常等遍故。得如幻住门。以智幻生。
住幻住法。无心意识。化利众生。

已下五十个善知识。五位行满。如海岸国弥
勒如来。是根本智圆三世。在楼阁中。却指善
财。令见初知识文殊师利。以明至果不离于
因也。时不迁智不异故。便闻普贤菩萨名。乃
至菩提道场金刚藏莲华座前。起愿自见其
身。等普贤身。普贤摩善财顶。总是一生修行。
五位行满。不离初发菩提心。根本普光明金
刚智无相法身。成满普贤无边妙行。时不迁
智不异处不移。犹如梦人不离一处一时一
身一心。而梦见作种种岁月时日。游行种种
国土。作种种事业。而忽惺觉。不离本一时之
间作梦也。以明根本智。观一切世间万法境
界。如梦以觉者。万事不迁不移。如光如影。如
幻人住世。无心无体。不延不促。一切处文殊
师利同声颂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
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
十地位 第 1048c 页
以文殊师利明无相法身空慧。佛是根本普
光明智。普贤是根本智中差别智万行也。以
此三法是一法体用。圆满之门成。五位中五
十重因果始终。为一体用周遍门。皆以十波
罗蜜为行体。一中具十。十中具百。五位之中
随升进。处不同。五位中有五百波罗蜜。五位
中五十个善知识。一一中皆有因有果。五十
重因果共有一百。不离本十波罗蜜行。为一
十。总一百一十重因果。总以十波罗蜜为行
体。文殊及佛根本智。普贤差别智。以为大体
修行。仿之不失其大道。永决疑网。不错修行。
犹如大路善置牌榜。令行者除疑故。此等觉
位中。普贤行位。同世人士。不全现异相。以引
凡流故。得道之后。常在十方生死。以智幻生
其身。任众生感见不同。恒化利故。住幻住门。
无出没故。以神智妙用。遍周恒无作故。以如
响智应物成音。无生住灭故。以如空智日。恒
大光明普照十方。无中边故。以智境界。入十
光影身。如天帝网重重影。像无去无来故。一
如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智悲齐圆。处幻住门。
以智幻生十方等众生量身。教化成就一切
众生。同普贤道。无有休息也。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四之下



* 决疑论后记


太原府寿阳方山李长者造论所。昭化院记。
元祐戊申七月。商英游五台山。中夜于秘魔
十地位 第 1049a 页
岩金色光中。见文殊师利菩萨。慨悟时节。誓
穷学佛。退而阅华严经义疏。汗漫罔知统类。
九月出按寿阳。闻县东三十五里。有方山昭
化院。乃长者造论之所。斋戒往谒焉。至则于
破屋之下散帙之间。得华严修行决疑论四
卷。疾读数纸。疑情顿释。因诘主僧曰。圣贤游
止之地。奚其破落如此耶。僧曰。长者坐亡于
此山久矣。神之所游。缘之所赴。年谷常熟。而
物不疵疠。此方之人。乃相与腥膻乎方山之
鬼。莫吾长者之敬。院以此贫。吾惟古之使者。
毁淫祀或多至数千所。即移县废鬼祠。置长
者像。为民祈福。十月七日治地基。八日白圆
光现于山南。于是父老叩头悲泪曰。不知长
者之福吾土也。请并院新之。施心云起。不唱
而和。主僧伻圆来告。太师曾公子宣闻其事。
谓商英曰。子盍发明长者之意而记之。使学
华严者益生大信。而知所宗。则长者放光。以
累子也不虚矣。商英曰。蒙塞何足以知长者。
虽然尝试以管窥之。夫华严之为教也。其佛
与一乘菩萨之事乎。始终一念也。今昔一时
也。因果一佛也。凡圣一性也。十方一刹也。三
界一体也。正像末一法也。初中后一际也。当
处现前。不涉情解。以十信为入佛之始。以十
地为成佛之终。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
地谓之五位。六位具十者。以十波罗蜜为之
主也。凡五位之因果各五十。加本位之五因
五果。为一百有十。所以成华严世界之佛刹
善财童子之法门。华严世界一百一十而加
一何也。一者佛之位。万法之因也。五位者所
十地位 第 1049b 页
标之法也。善财者问法。而行之之人也。五十
三胜友者。五十则五位也。三则文殊普贤弥
勒也。此经也以毗卢遮那为根本智体。文殊
为妙慧。普贤为万行。方其起信。而入五位也。
则慧为体。行为用。及其行圆。而入法界也。则
行为体。慧为用。体用互参。理事相彻。则无依
无修。而佛果成矣。故归之于后佛弥勒。十信
以色为国者。未离乎色尘也。十住以华为国
者。理事开敷也。十行以慧为国者。定慧圆明
也。十回向以妙为国者。妙用自在也。种种名
号者。智体之异名也。观其名则知所修之行
矣。种种庄严者。性行之依果也。观其果则知
所行之因矣。大悲广济谓之海。除热清凉谓
之月。普雨法雨谓之云。包含万象谓之藏。严
其上首。谓之宝髻。因果同时。处世不染。谓之
莲华。摧邪见正而不动。谓之幢。悲智中道谓
之斋。性愿普薰谓之香。无为而成者天也。
无方而应者神也。无外而大者王也。飞潜而
雨者龙也。处生死海。而不没者修罗也。搏根
熟众生。而至佛岸者。迦楼罗也。凡乎圣乎。疑
而不可知者紧那罗也。胸行匍匐谦恭利物
者。摩睺罗伽也。守护伺察者夜叉也。同乎恶
趣。而灭其贫苦者。鸠槃荼也。法音娱乐者乾
闼婆也。金为坚为刚。为黄为白。轮为圆为满。
颇梨为莹彻。琉璃为明。净无垢谓之摩尼。漉
沈拯溺谓之网。高显挺特谓之茎干。开敷覆
荫谓之华叶。含育利生谓之宫殿。观照之根。
谓之楼阁。无畏谓之师子。超尘谓之台榭。出
俗谓之比丘。入廛谓之居士长者。同乎外道。
十地位 第 1049c 页
谓之仙人婆罗门。慈而无染谓之女。以悲生
智谓之母。此华严事相。表法之大旨也。至于
一字含万法。而普遍一切。其汪洋浩博。非长
者孰能判其教。抉其微乎。长者名通玄。或曰
唐宗子。又曰沧州人。莫得而详。殆文殊普贤
之幻有也。以开元七年。隐于方山土龛。造论。
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卒。垒石葬于山北。至
清泰中。村民拨石。得连珠金骨扣之如簧。以
天福三年再造石塔。葬于山之东七里。今在
孟县境上。说者以伏虎负经。神龙化泉。昼则
天女给侍。夜则齿光代烛。示寂之日。飞走悲
鸣。白气贯天。此皆圣贤之馀事。感应之常理。
传所谓修母致子近之矣。今皆略而不书焉。

年月日商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