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附 大般若经受持功德¶ 第 876a 页
No. 554
心经贯义
此经。本观自在菩萨所修之妙行。所證之究竟涅槃。
妙行即行深般若。涅槃。体具三德。所谓法身般若解
脱。般若。即照见。法身。即蕴空。解脱。即度苦。故曰照见
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而佛欲人之得。同菩萨之得。
故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复恐空色名生。不知当体
即是。故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有欲得此者。直下
一念不生。体露真常。即名观自在。其迷此者。身心炽
然。是为六道四生。如或于此未能一念相应。即当秉
起大丈夫志。截断心意识路。不落卜度知见。以无分
别智。凝然在前。照此如幻身心。当处寂灭。即是真空。
真空独露。是曰法身。法身无著。名为解脱。法身体离
生灭虚妄等相。故无世之根尘识。法身前后际断。故
无三世十二因缘。法身不属世出世间因果。故无苦
集灭道。法身本自圆成。初离能所修證。故无智亦无
得。法身离一切相。而非断灭。故以无修而修。是依般
若波罗蜜多。以无證而證。是證究竟涅槃。以无得而
得。是得阿耨菩提。出入六根门头。周遍法界。灵而莫
测。故曰是大神咒。灵光独耀。故曰是大明咒。出于数
量之表。故曰是无上咒。非三贤十圣可比。故曰是无
等等咒。离名绝义。故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
心经贯义
此经。本观自在菩萨所修之妙行。所證之究竟涅槃。
妙行即行深般若。涅槃。体具三德。所谓法身般若解
脱。般若。即照见。法身。即蕴空。解脱。即度苦。故曰照见
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而佛欲人之得。同菩萨之得。
故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复恐空色名生。不知当体
即是。故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有欲得此者。直下
一念不生。体露真常。即名观自在。其迷此者。身心炽
然。是为六道四生。如或于此未能一念相应。即当秉
起大丈夫志。截断心意识路。不落卜度知见。以无分
别智。凝然在前。照此如幻身心。当处寂灭。即是真空。
真空独露。是曰法身。法身无著。名为解脱。法身体离
生灭虚妄等相。故无世之根尘识。法身前后际断。故
无三世十二因缘。法身不属世出世间因果。故无苦
集灭道。法身本自圆成。初离能所修證。故无智亦无
得。法身离一切相。而非断灭。故以无修而修。是依般
若波罗蜜多。以无證而證。是證究竟涅槃。以无得而
得。是得阿耨菩提。出入六根门头。周遍法界。灵而莫
测。故曰是大神咒。灵光独耀。故曰是大明咒。出于数
量之表。故曰是无上咒。非三贤十圣可比。故曰是无
等等咒。离名绝义。故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
附 大般若经受持功德¶ 第 876b 页 X26-0876.png

心经贯义(终)
* 附 大般若经受持功德
佛告善勇猛菩萨言。若诸菩萨手执如是甚深般若
波罗蜜多。方便善巧相应法教。是诸菩萨。设不现前
蒙佛授记。当知巳蒙佛授记。或复不久当蒙佛现前
授记。如是菩萨。若手执如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
知邻近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定无疑惑。速坐妙菩提
座。又速获一切智智。乃至云。菩萨若以般若波罗蜜
多相应法教。施有情类。心无吝惜。当知不久得为法
王。于一切法。皆得自在。又菩萨现得般若波罗蜜多
精勤修学。是诸菩萨。当知不久。一切智智之所润沃。
善能趣入一切智智。常能开显一切智智。由斯润洽
一切有情。分别开示无上法宝。善勇猛。如日轮出。蔽
诸光明。如是菩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出现世间。一
切外道悉皆隐没。若诸菩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出
现世间。与有情类。作法明照。若诸菩萨出现世间。作
诸有情善根明照。与有情类作净福田。一切有情皆
应供养。一切有情皆应归趣。一切有情皆应称赞。若
学般若波罗蜜多。于诸学中。最胜第一。为妙为微妙。
无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又能令一切学。皆到究竟
附 大般若经受持功德¶ 第 876c 页 X26-0876.png

他论邪学。若诸菩萨能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修行
三世诸佛诸菩萨行。
又佛告憍尸迦。若善男子善
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
勤修进。如理思惟。书写解说。广令流布。是善男子善
女人等。现在不为毒药所害。刀兵所伤。火所焚烧。水
所漂溺。乃至不为四百四病之所夭殁。除先定业现
世应受。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若遭官事怨贼
逼迫。至心诵念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若至其所。终不
为彼谴罚。何以故。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威德
势力。法令尔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若有欲
至国王王子大臣等处。至心诵念如是般若波罗蜜
多。必为王等欢喜问讯。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何以故。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常于有情发起慈悲喜
舍心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常得成就如是等
类现在功德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
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
书写解说。广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随所生处。
常不远离十善业道。若四静虑。四无量心。四无色定。
若布施波罗蜜多。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一切三摩
地门。陀罗尼门。若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坠地
狱傍生鬼界。除愿往彼成熟有情。随所生处。常具诸
根。支体无缺。永不生在贫穷下贱。工师杂类。屠脍渔
猎。盗贼狱吏。及补羯娑。旃荼罗家。若戍达罗。贸易卑
附 大般若经受持功德¶ 第 877a 页 X26-0877.png

严。一切有情见者欢喜。多生有佛严净土中。莲华化
生。不造众恶。常不远离菩萨神通。随心所愿。游诸佛
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亲近供养诸佛世尊。成熟有
情。严净佛土。听闻正法。如说修行。渐次證得一切智
智。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当成就如是等类未
来功德。以是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欲得如
是现在未来殊胜功德。乃至无上正等菩提者。应常
不离一切智智心。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此般若波
罗蜜多甚深经典。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
理思惟。书写解说。广令流布。复以种种上妙华鬘。涂
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诸妙珍奇。伎乐灯明。而
为供养。(天帝姓憍尸迦。名释提桓因。此云能天主。俗称玉帝)。
复次憍尸迦。若
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
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书写解说。广令流布。是
善男子善女人等。随所居止国土城邑。人及非人。不
为一切灾横疾疫之所伤害。何以故。憍尸迦。是善男
子善女人等。随所住处。为此三千大千世界。及馀十
方无边世界。所有四大王众天。乃至色究竟天。并诸
龙神。阿素洛等。常来守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令
般若波罗蜜多有留难故。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
女人等。书此般若波罗蜜多大神咒王。置清净处。供
养恭敬。尊重赞叹。虽不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
理思惟。亦不为他开示分别。而此住处国邑王都人
附 大般若经受持功德¶ 第 877b 页 X26-0877.png

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大神咒王。随所住处。为此三
千大千世界。及馀十方无边世界。所有四大王众天。
乃至色究竟天。并诸龙神。阿素洛等。常来守护。供养
恭敬。尊重赞叹。不令般若波罗蜜多大神咒王。有留
难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但书般若波罗蜜
多大神咒王。置清净处。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尚获如
是现法利益。况能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
惟。及广为开示分别。当知是辈。功德无边。速證菩提。
利乐一切。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怖畏怨
家。恶兽灾横。厌祷疾疫。毒药咒等。应书般若波罗蜜
多大神咒王。随多少分。香囊盛贮。安宝筒中。恒随逐
身。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怖畏事。皆自销除。天龙神
鬼。常守护故。(阿素洛。即阿修罗)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或诸天子。及诸天女。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一经其
耳。善根力故。定当渐次證得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
憍尸迦。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及诸弟子。一切皆学如
是般若波罗蜜多。證得无上正等菩提。入无馀依涅
槃界。何以故。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普摄一切
菩提分法。若诸佛法。若菩萨法。若独觉法。若声闻法。
皆俱摄故。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暂听如是般若波
罗蜜多。闻巳书写。读诵受持。思惟修习。是善男子善
女人等。速出生死。證得涅槃。摩诃般若经云。若人为
佛起七宝塔。满三千大千世界。皆高一由旬。尽寿以
附 大般若经受持功德¶ 第 877c 页 X26-0877.png

是般若经。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伎乐供养。其福
甚多。时诸天。及天帝释。白佛言。世尊。若人受持般若
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我等视是人即是佛。若次佛。佛
言。若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书持经卷。华
香供养。是人为父母所爱。宗亲知识所念。诸沙门婆
罗门所敬。十方诸佛菩萨。辟支罗汉。乃至须陀洹所
爱敬。一切世间。若天。若魔。若梵。及阿修罗等爱敬。乃
至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天发菩提心者。皆来到
书持经卷所在之处。见般若经。读诵供养。礼拜而去。
若有但书写此经卷。于舍供养。不受不读。不诵不说。
不正忆念。是处。若人若非人。不能得其便。若受持供
养般若。胜于供养十方诸佛。及弟子众。复有人书般
若经卷。与他人令学。其福甚多。又人欲见十方无量
世界中现在佛法身色身。应闻受持般若。读诵正忆
念。为人广说。是人行般若。亦应以法相应。修念佛三
昧。若求佛道。缘觉道。声闻道。皆应供养恭敬尊重赞
叹般若波罗蜜。若化恒河众生。令得六通。不如书般
若令他读诵。又以此令他读诵般若之福。不如正忆
念般若波罗蜜。又此正忆念般若之福。不如为他说
令易解。天帝释白佛言。菩萨但行般若波罗蜜。不行
馀波罗蜜耶。佛言。菩萨尽行六波罗蜜法。以无所得
故。行施波罗蜜。乃至行般若波罗蜜。又若菩萨不发
阿耨菩提心者。不能学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
附 大般若经受持功德¶ 第 878a 页 X26-0878.png

提。智论释云。视是人即佛者。法性身。住不退转地。得
无生法忍。乃至十地。次佛者。肉身菩萨。能说般若。及
其正义。问曰。般若在佛身中。若供养一佛。则供养般
若。何以言供养十方佛。不如供养般若。答曰。供养著
心。若供养佛。取人相。人毕竟不可得。以取相故。福田
虽大。而功德薄少。供养般若者。则如所闻般若中。不
取人相。不取法相。用是心供养。故福德大。又般若。是
诸佛母。及诸佛师。诸佛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
光明神通变化。皆是般若波罗蜜力。以是等因缘。故
胜供养十方诸佛。非不敬佛。帝释意念。若般若是究
竟法者。但行般若。何用馀法。佛答。菩萨行六波罗蜜。
以般若波罗蜜。用无所得法。和合故。此即行般若波
罗蜜。若但行般若。不行五波罗蜜。则功德不具足。不
美不妙。譬如愚人。不识饮食种具。闻酱是众味主。便
纯饮酱。失味至患。行者亦如是。欲除著心。故但行般
若。反堕邪见。不能增进善法。若与五波罗蜜和合。则
功德具足。义味调适。虽众行和合。般若为主。若布施
等诸法离般若。则有种种差别。至般若波罗蜜中。皆
一相。无有差别。问曰。行般若波罗蜜。受诵乃至正忆
念。此事为难。书般若经卷。与他人为易。功德尚不应
等。云何言胜。答曰。独行诵读正忆念虽。难或以我心。
故功德小。以经卷与人者。有大悲心。作佛道因缘。无
吾我故。功德为大。复有人于大众中。广解其义。其福
附 大般若经受持功德¶ 第 878b 页 X26-0878.png

如是种种赞叹受持
读诵般若。现世他生。所获功德善根。不可备录。广如
大般若经说。昔玄奘法师。往天竺。路经莫贺延碛。长
八百馀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
是时顾影。唯一心但念观音菩萨。及般若心经。初法
师在蜀。见一病人。身疮臭秽。衣服破污。悯将向寺。施
与衣服饮食之直。病者惭愧。乃授法师心经。嘱曰。凡
遇难缘。当诵之。师因常诵习。至沙河间。逢诸恶鬼。奇
状异类。绕人前后。虽念观音。不得全去。及诵心经。发
声皆散。在危获济。实所凭焉。
* 音释
补羯娑
(即除粪。担尸。贱类人也)。
旃荼罗家
(杀人家)。
戍达罗
(农人)。
六
波罗蜜
(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