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561-A¶
561-A¶ 第 902b 页

* No. 561-A
心经金刚经两大意引

佛说诸经。为法中王。所说心经金刚经二经。更为经
中王。凡具眼耳鼻舌身意。得号为人者。亦知闻是经
典。信心不逆。亦知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无论缁
白男女。梵刹市廛。有不知尊重此二经者。必非人矣。
人人具足。法法圆成。即此便信。众生与佛。了无有二。
黄梅以之印心。坛经以之发口。宗门正眼。举不外此
摩诃般若也。今日之王止庵。与当日之庞居士。各具
手眼胜因。东鲁谈经。则皋比据席。西乾转藏。则灵鹫
登峰。特特拈提。二经大意。读之正如水入乳。如芥投
针。如如意珠。循环无端。牵挽不断。无假揉和。贯串自
然。彻底圆明。缘无始劫来。受持读诵者。出而为人解
说。所谓妙契佛智。善入佛慧。佛本以其能。遍许善男
子善女人。匪独以其能。专许比丘。经言更自了了。则
现白衣居士身。而为说法者。吾以信之止庵。

曹溪受法福徵谭贞默槃谈书
561-A¶ 第 902c 页 X26-0902.png
心经大意(附)撮槩
秀水止庵 王起隆 述

或问于王子曰。子述金刚大意。则然矣。不识心经大
意云何。王子曰。难言哉。金刚。八部般若之一种也。心
经。以少文摄多义。为八部般若之提纲。六百卷雄文
浩瀚。收尽于连题二百六十八字之中。佛语精要。极
尽于斯。若论大意。则心经大意。与金刚大意。亦无二
无别。或曰。何以明之。曰。梵语般若波罗蜜。华文智慧
到彼岸也。佛说此经。专以度众生苦厄为心。众生苦
厄。本于愚痴。愚痴破于智慧。真如和合。无明。不思议
变。不思议薰。而有五蕴。五蕴愚痴。即五浊也。亦名万
苦根株。亦名生死有海。凡夫恋苦。愚痴而执有。流浪
苦海者也。小乘怖苦。愚痴而耽空。但自求出苦海。不
肯度人同出苦海者也。执有碍有。不得自在。耽空碍
空。亦不得自在。总无智慧也。有智慧而小也。繇是万
劫千生。堕分段生死苦。堕变易生死苦。堕界内界外。
三苦五苦八苦。尘沙罗縠。粗细诸苦。将人人本具个
个圆成一段智慧光明。或沉埋不现。或偏现不全。涅
槃彼岸。诞登者鲜矣。我佛慈悲重深。哀痛怜悯。于谈
般若时。为揭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之观音。呼告
智慧第一。不乐小乘。可兴慈运悲之鹙子。示人出苦
561-A¶ 第 903a 页 X26-0903.png
之方。教之登岸之法。观音具耳根圆通。圆照三昧。又
具救苦寻声三昧。以观自在。得名自在。自观则智慧。
不同凡夫。行深般若。则行解又迥殊小乘。上与诸佛
同慈力。下与众生同悲仰。则不但能自出五蕴苦海
也。又能回入尘劳。救度众生。同出苦海。究其神通。作
用简捷。无他不过。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而巳。
五蕴统之一无明。柝之则曰色受想行识。色赅根身
器界。居般若八十一科之一。为坚固第一妄想。我相
也。受想行识。系虚明妄想。融通妄想。幽隐妄想。颠倒
精想。纯以攀缘心为自性。我见也。所谓形为罪薮。心
为贼煤。一切苦本。不但能障凡夫。并能障贤圣者也。
然先佛有言。妄想无性。则五蕴如幻翳。不实如空华。
观音菩萨寂照含虚空。洞彻源底矣。其照见蕴空。非
五蕴有。而菩萨。以照见空之也。五蕴而有。菩萨虽照
见之。安能空之。实五蕴原无。而菩萨独具此照见。即
为五蕴消亡。即为虚空销殒。所谓真如无始无终。无
明无始有终也。五蕴不照见尽。相见二妄乱起乱灭。
生死无休。是名烦恼海。五蕴能照见。则一真尝湛。原
无生死。万法圆融。是名真空界烦恼海中。因色有根。
因根有尘。因尘有识。因识有十二因缘。有四谛。有智
得。有生灭。有垢净增减。有凡夫法。有圆觉声闻法。种
种挂碍也。恐怖也。颠倒梦想也。凡圣炽然。辘轳上下。
微云不净。亦点太清。所谓迷之则业苦集。无一得自
在也。真空界内。无六根故。则无六尘。无六尘故。则无
561-A¶ 第 903b 页 X26-0903.png
六识。无六识故。则无十二因缘。无四谛。无智得。无生
灭。无垢净增减。无凡夫法。无圆觉声闻法。无挂碍。无
恐怖。无颠倒梦想心。佛众生一道齐平。铸有陶空。如
屈伸臂。所谓悟之则万苦息。无一不自在也。佛悯凡
小愚痴。约此色空二法。作破荡前矛业。为揭出照见
五蕴皆空六字。又从六字中。开出照见实义曰。色不
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为一十六字。色
不异空。耑破凡夫执有。空不异色。耑破小乘耽空。色
即是空空即是色。耑表空非异蕴离蕴之顽空之断
灭空之小乘偏空。乃蕴空互融。为即空即假即中。无
则不挂一丝。有则森罗海印之胜义空之第一义空
之二十大空之真空。是诸法空相。真疗众苦之灵丹。
度二死之艟筏。所谓诸佛说空法。破除于有相。若复
执于空。诸佛不能化。此也。所谓因缘所生法。我说即
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此也。按之。金刚经曰。
佛法无实无虚。非色空空色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
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非照见五蕴皆空乎。
我于三藐三菩提。无少法可得。非无智无得乎。无人
我相见。无众生寿者相见。节节支解。曾无嗔恨。刀割
香涂。了无二视。有何苦厄乎。灭度一切众生。实无众
生灭度。非究竟涅槃乎。如如不动。非自在乎。此自在
二字。即般若尝光。真如佛性。谛观法界。人天具此自
在。二乘具此自在。相似分真菩萨具此自在。诸佛具
此自在。一切外道魔罗蛸翘含识。无不具此自在。但
561-A¶ 第 903c 页 X26-0903.png
不观则自在隐。智慧化为愚痴。观则自在呈。愚痴转
为智慧。然观而自在在也。即不观而自在原在也。众
生不自在之佛也。汩然烦恼。此岸也。佛自在之众生
也。超然智慧。彼岸也。夫如是则照见五蕴皆空。度苦
到彼岸。又只观自在三字。收之无馀三字。又佛语精
中之精。要中之要。心经精要。极尽于斯矣。苦厄众生。
欲学观自在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毕竟如何。乃到彼
岸。怖五蕴苦海逃之者。不得到彼岸也。处苦海中。而
看破原无苦海。当念升跻。乃可到彼岸也。畏避五蕴
苦海众生。若将浼焉者。不得到彼岸也。五蕴苦海誓
先入。如一众生未出苦。誓不于此取泥洹。乃真能乘
智慧到彼岸。圆通广大。无量无边。为善学观自在菩
萨者也。要之不但观自在菩萨。乘此智慧到彼岸也。
凡为菩萨如观自在者。俱乘此智慧到彼岸也。不但
权居菩萨乘如观自在之一佛乘此智慧到彼岸也。
凡为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当阳诸佛。
俱乘此智慧到岸也。宜乎楞严选择圆通。独赞观自
在菩萨。为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也。成就菩提心。
观世音为最也。大般若全经。数百万字。冠此二百六
十八字。灵文秘文。显说密说。循其首尾。三科亦备。观
自在菩萨起。至度一切苦厄止。可当序分。舍利子色
不异空起。至真实不虚止。可当正宗。故说般若波罗
蜜多咒至末。可当流通。其义细演之。何但八部六百
卷。殆海墨书而不尽。大千界莫能容。精收之。则八部
561-A¶ 第 904a 页 X26-0904.png
六百卷。收为二百六十八字。二百六十八字收为色
不异空一十六字。一十六字收为照见五蕴皆空六
字。六字收为观自在三字。退藏于密。愈简愈该。类宝
丝网。悬大摩尼。尽十方三世。吸入一珠。毫无渗漏。万
道宝光。绮互交疏。联络不紊。非佛流出妙明心广长
舌。后来声闻弟子。能有此结集耶。而受持此心经者。
非深达我佛被机被器。特提观音鹙子。亦如金刚会
上善现当机啐啄本怀。将同泛海□失斗杓。迷针路
莫知归宿也。究竟心经。归宿安在。曾不出金刚所具。
秉六如之观智。扫五蕴之空华。表生佛之一如。达真
空之实相。而至矣尽矣。般若波罗蜜多。为智慧到彼
岸。无剩义矣。臆见所云。与金刚大意。无二无别也。等
而推之。如维摩曰。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楞伽曰。若有
若无有。是二悉俱离。楞严曰。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圆
觉曰。知是空华。即无轮转。法华曰。众生处处著。引之
令得出。少室曰。廓然无圣。坛经曰。于相离相。于空离
空。青原曰。圣谛亦不为。南岳曰。修證则不无。污染即
不得。永嘉曰。百千世界海中沤。三世圣贤如电拂。凡
此俱与心经。破色破空。智慧到彼岸。同一谛义。作如
是观。则总一大藏。五时八教。俱此物此志。经即佛心。
佛心即经。谁得二之。智慧愚痴。本无异性。此岸彼岸。
本是同源。谁得碍之。迷时累劫。悟即刹那。金口所宣。
尽大神大明无上无等等之圆顿真宗。正法眼藏也。
独心经金刚为然哉。
561-A¶ 第 904b 页 X26-0904.png

王子述心经大意竟。或曰。子言则晢矣。非曾读般若
大经。人未必尽解柰何。王子不禁心恻也。经意有须
宛转发明者。有只须檃括了然者。心经经之心也。心
在经中。如日在天上。方便初机。简之弥贵。又撮大意
之槩。而为言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开众生佛见。度
苦海慈航也。九界众生。各有身心。身心苦厄。万千总
名。不出五蕴。五蕴若能看破。当下元自真如。其如凡
小谬迷。不能开此智眼。或恋五蕴。而执色为实色。或
怖五蕴。而堕空为偏空。所以常囿死生。菩提遥远。西
方圣人。悯苦海之流浪。约空色以破明。恐固蔽之难
除。先引援为證据。举行深般若之菩萨。系过去正法
明如来。告智慧第一之声闻。乃现前最上乘根器。从
一心以观自在。照五蕴而说皆空。使知色不异空。袪
凡夫之我执。空不异色。醒二乘之耽枯。色即是空。显
菩提萨埵。即五蕴以證究竟涅槃。空即是色。明三世
诸佛。即五蕴而成正等正觉。真空不幻。但非生灭垢
净增减之可参。诸法无名。了无四谛十二缘智得之
留滞。生死一如。梦醒一如。有甚挂碍恐怖颠倒梦想。
凡圣齐平。因果齐平。何分生佛菩萨缘觉声闻。但莫
堕空堕有。一心不生。自见无欠无馀。万法无咎。不动
步而到彼岸。符大士以證圆通。二百六十八言。于八
部般若。若网在纲有条不紊。一十八字神咒。胥万灵
呵护。如王有令靡不遵从。昔装师西游。魔鬼阻途。惟
持心经。应念消散。持者当净其意。犹如虚空。以十喻
561-A¶ 第 904c 页 X26-0904.png
六如观五蕴。以一子地视兴慈悲。以闻薰闻修。修一
心三观。以人空法空。證四智菩提。了知真空之体。无
性缘生。如明镜汉胡俱现。幻有之色。缘生无性。如镜
像于镜原无。于法无一法当情。无一法违碍。纵横大
用。不动微尘。凡小牢笼。忽然超越保任。剋期度苦。灵
应无方。否则空诵循声。念到舌生毛。有何交涉哉。大
意虑难开蒙。敬复成斯撮槩。空中打橛。何辞谤法罪
愆。禦木成文。窃当发露忏悔云尔。

心经。经之心也。亦心之经也。诸经一经。自为一经。
心经管摄般若大部为经。不但巳也。实管摄一大
藏诸经为经。盖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除却度凡
小众生。同度一切苦厄外。谓佛别有剩怀。是真打
空中橛讨水底天也。佛说一切法。总度一切心。一
任宗门教门舌头千丈。另有开口处乎。说是经之
雄伟者。近无如紫柏尊者之三说心经。李卓老之
心经提纲。灵峰素大师之般若观心释。余为大意。
并不敢一摭入。正以宁浅。无深方便。读者直见佛
心。如舒拳见掌耳。若夫般若大经。八十一科。欲通
其义者。自有古今之疏释在。
佛弟子王起隆又识
* No. 561-B
心经大意自跋

或又曰。儒禅淆滥。持世道者之忧也。子儒衣谈佛。且
561-A¶ 第 905a 页 X26-0905.png
为分疏。非惟搀行之讥。实蒙二本之责。子自救不了。
奚呶呶之赘欤。余应之曰。朝闻夕死。先圣之言也。此
心此理。同先儒之言也。邹子舆氏。恶二本之夷之。亦
恶执一之。子莫儒佛参同。大明于世界巳久。不待今
日也。自悲智慧鲜劣。发蒙小言。其于阐扬性道类。置
纸灯于二曜之下。戛瓦缶于八音之间。焉能为有无
哉。惟违心作诳。好名为欺之语。自信操笔时。凛凛佛
菩萨圣贤。举头鉴照。不敢只字蹈焉。然则儒衣谈佛
罪。知不顾者。非二本也。恶执一也。儒禅诸书。有详说。
有反说。约心经金刚。约之约者。偶因酬答机缘谬。各
述为大意。目底法门龙战。道术羊岐。原为明道。用东
鲁之学疏经。匪云背儒。与西乾之徒。夺席从此。余且
为杜口毗耶矣。

巳未孟秋。东海止庵。王起隆识于楞
严之般若堂。

善信汪裕助银四钱。沈纯祉钱甲徵王颖之黄承
苍高佑釲各助银五钱。尤天祚助板二钱。刊此心
经大意。比丘受付真境各助印四钱。谢文英书缪
时化梓。同祈开 佛知见。破除凡小愚痴。證性菩
提。度脱尘劳苦厄。

王起隆敬识 板寄楞严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