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19a 页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19a 页



*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多分
** 序

西明寺沙门玄则撰=制【明】撰撰

夫欲储净法,先涤身器;将越爱流,前鸠行楫。
居其选也,特有戒焉。所以复指名区、更申玄
集,切身口而流训,则一言一行斯佛事矣;
因动静以研机,则举足下足斯道场矣。诚崄
道之夷蹬,闇室之凝釭,度疫之仙丸,出
苦之神驭,鉴德者之明镜,严心者之宝鬘,涉
象季之大师,处尘俗之善友。虽目之无眹、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19b 页 T07-1019.png
抟之不触,而芬郁布写,类迷迭之盈空;洁映
澄华,比醍醐之洞色。含灵所以埏埴,法界所
以弥纶,善逝法王抗之以为明足,具寿尊
者养之而为净命。但简以行处,或非处而难
遵;格以正乘,或他乘而致爽。十七群之喧
浴尚动王讥,五百生之掉影仍贻佛诫。矧
复嗅莲馥而为盗,分钏响以成淫,涅槃为求,
保专精而尚犯;菩提入愿,受欲乐而犹持。轻
嫌与重性同科,意防与身遮共品,谛故住故,
能行所行。导以随喜,融以法性,岂止草系
情殷、木叉义远,毒龙卷毒、怖鸽忘怖,将被之
黎蠢、栖之常乐,使八寒流煦、五热浮凉,薜
荔失其炎河、轮围发其闇渚。行门允备,种
智克圆。其五轴单译,一如施分。凡息心之士,
岂不诹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
十四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
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世尊告具寿舍利子:「汝今应为欲證无上
正等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宣说净戒波罗蜜
多。」

时,舍利子蒙佛教敕,承佛神力,先以净
戒波罗蜜多,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

时,满
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云何应知菩萨持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19c 页 T07-1019.png
戒?云何应知菩萨犯戒?云何菩萨所应行处?
云何菩萨非所行处?」

时,舍利子便答具寿满
慈子言:「若诸菩萨安住声闻、独觉作意,是名
菩萨非所行处,若诸菩萨安住此处,应知是
为菩萨犯戒。若诸菩萨行于非处,是诸菩萨
决定不能摄受净戒波罗蜜多,若诸菩萨决
定不能摄受净戒波罗蜜多,是诸菩萨舍本
誓愿,若诸菩萨舍本誓愿,应知是为菩萨犯
戒。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修行布施,回向声
闻或独觉地,是名菩萨行于非处,若诸菩萨
行于非处,应知是为菩萨犯戒。若诸菩萨安
住居家受妙五欲,应知非为菩萨犯戒。若诸
菩萨行布施时,回向声闻或独觉地,不求
无上正等菩提,应知是为菩萨犯戒。譬如王
子应受父王所有教令,应学王子所应学法,
谓诸王子皆应善学诸工巧处及事业处,所
谓乘象、乘马、乘车,及善持御弓弩、排𥎞、刀槊、钩
轮、奔走、跳踯、书印、算数、声因论等,及馀种种工
巧事业。若诸王子能勤习学如是等类顺益
王法,虽受五欲种种嬉戏,而不为王之所诃
责。如是菩萨勤求无上正等菩提,虽处居家
受妙五欲种种嬉戏,而不违逆一切智智。若
诸菩萨行布施时,回向声闻或独觉地,是诸
菩萨行于非处,于一切智便为非田。若时若
时于一切智已成非田,尔时尔时不能摄受
菩萨净戒波罗蜜多;若时若时不能摄受菩
萨净戒波罗蜜多,尔时尔时远离所求一切
智智;若时若时远离所求一切智智,尔时尔
时行于非处;若时若时行于非处,尔时尔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20a 页 T07-1020.png
时犯菩萨戒。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虽复出家
受持净戒,而不回向无上菩提,是诸菩萨定
不成就菩萨净戒。若诸菩萨定不成就菩萨
净戒,是诸菩萨但有虚名都无实义,应知彼
类不名菩萨。若诸菩萨虽处居家,而受三归
深信三宝,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诸菩萨虽
复受用五欲乐具,而于菩萨所行净戒波罗
蜜多常不远离,亦名真实持净戒者,亦名安
住菩萨净戒。若诸菩萨住菩萨戒,是诸菩萨
常不远离菩萨净戒波罗蜜多,若诸菩萨常
不远离菩萨净戒波罗蜜多,是诸菩萨常不
远离一切智智。若诸菩萨虽多发起五欲相
应非理作意,而起一念无上菩提相应之心
即能摧灭。如多积集迦遮末尼,一吠琉璃能
总映夺;吠琉璃宝光彩价直,映夺一切迦遮
末尼。如是菩萨虽多发起五欲相应非理作
意,若起一念无上菩提相应之心普能摧灭;
如迦遮聚,一吠琉璃普能映夺令失光彩。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执著诸相而行布施,是
诸菩萨行于非处,若诸菩萨行于非处,是诸
菩萨应知名为犯菩萨戒。菩萨不应执著诸
相而行布施,亦复不应执著无上正等菩提
而行布施。何以故?满慈子!诸佛无上正等菩
提远离众相。所以者何?如来十力、四无所畏、
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及十八佛不共
法等无量无边诸佛妙法皆离众相,如是菩
萨于所行施不应执著。若诸菩萨于所行施
能无执著,是诸菩萨则能摄受菩萨净戒波
罗蜜多,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时,满慈子便问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20b 页 T07-1020.png
具寿舍利子言:「若诸菩萨求一切智智而修
行布施,是诸菩萨岂不执著一切智智?若诸
菩萨起心执著一切智智,成戒禁取,云何名
为持菩萨戒?」

舍利子言:「一切智智远离众相,
非方处摄。一切智智非色蕴,不离色蕴;非受
想、行、识蕴,不离受、想、行、识蕴。一切智智非眼
处,不离眼处;非耳、鼻、舌、身、意处,不离耳、鼻、舌、
身、意处。一切智智非色处,不离色处;非声、香、
味、触、法处,不离声、香、味、触、法处。一切智智非
眼界,不离眼界;非耳、鼻、舌、身、意界,不离耳、鼻、
舌、身、意界。一切智智非眼识界,不离眼识界;
非耳、鼻、舌、身、意识界,不离耳、鼻、舌、身、意识界。
一切智智非眼触,不离眼触;非耳、鼻、舌、身、意
触,不离耳、鼻、舌、身、意触。一切智智非眼触为
缘所生诸受,不离眼触为缘所生诸受;非耳、
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不离耳、鼻、舌、身、意
触为缘所生诸受。一切智智非地界,不离地
界;非水、火、风、空、识界,不离水、火、风、空、识界。一
切智智非因缘,不离因缘;非等无间缘、所缘
缘、增上缘,不离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一
切智智非无明,不离无明;非行、识、名色、六处、
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不离行、识、名色、六处、触、受、
爱、取、有、生、老死。一切智智非布施波罗蜜多,
不离布施波罗蜜多;非净戒、安忍、精进、静虑、
般若波罗蜜多,不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
波罗蜜多。一切智智非内空,不离内空;非
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
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
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20c 页 T07-1020.png
性自性空,不离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
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
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
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一切智智非
真如,不离真如;非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
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
思议界,不离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
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
界。一切智智非苦圣谛,不离苦圣谛;非集、
灭、道圣谛,不离集、灭、道圣谛。一切智智非
四静虑,不离四静虑;非四无量、四无色定,不
离四无量、四无色定。一切智智非四念住,不
离四念住;非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
觉支、八圣道支,不离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
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一切智智非空解脱
门,不离空解脱门;非无相、无愿解脱门,不离
无相、无愿解脱门。一切智智非八解脱,不离
八解脱;非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不离
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一切智智非陀罗
尼门,不离陀罗尼门;非三摩地门,不离三摩
地门。一切智智非净观地,不离净观地;非种
性地、第八地、具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
觉地、菩萨地、如来地,不离种性地、第八地、具
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
地。一切智智非极喜地,不离极喜地;非离
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
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不离离垢地、发光地、
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
地、法云地。一切智智非五眼,不离五眼;非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21a 页 T07-1021.png
六神通,不离六神通。一切智智非佛十力,不
离佛十力;非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
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离四无所畏、四无
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
切智智非三十二大士相,不离三十二大士
相;非八十随好,不离八十随好。一切智智非
无忘失法,不离无忘失法;非恒住舍性,不离
恒住舍性。一切智智非一切智,不离一切智;
非道相智、一切相智,不离道相智、一切相智。
一切智智非预流果,不离预流果;非一来果、
不还果、阿罗汉果、独觉菩提,不离一来果、不还
果、阿罗汉果、独觉菩提。一切智智非诸菩萨
摩诃萨行,不离诸菩萨摩诃萨行;非诸佛无
上正等菩提,不离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一切
智智非有色法,不离有色法;非无色法,不离
无色法。一切智智非有见法,不离有见法;非
无见法,不离无见法。一切智智非有对法,不
离有对法;非无对法,不离无对法。一切智智
非有漏法,不离有漏法;非无漏法,不离无漏
法。一切智智非有为法,不离有为法;非无为
法,不离无为法。一切智智非有量法,不离有
量法;非无量法,不离无量法。一切智智非过
去法,不离过去法;非未来、现在法,不离未来、
现在法。一切智智非善法,不离善法;非不善、
无记法,不离不善、无记法。一切智智非欲
界系法,不离欲界系法;非色、无色界系法,不
离色、无色界系法。一切智智非见所断法,不
离见所断法;非修所断、无断法,不离修所断、
无断法。一切智智非学法,不离学法;非无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21b 页 T07-1021.png
学、非学非无学法,不离无学、非学非无学法。
一切智智远离如是诸法相故不可执取。

「一
切智智远离众相无法可得,无所得故不可
执取;一切智智既非有法亦非无法,由此因
缘不可执取。是故菩萨修行布施、受持净戒,
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虽求證得一切智智,而
不名为戒禁取摄。若诸菩萨修行布施、受持
净戒,回向声闻或独觉地执取净戒,是诸菩
萨失菩萨戒,应知名为犯戒菩萨。」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若诸菩萨修行布
施、受持净戒,回向声闻或独觉地,违犯菩萨
所受戒已,是诸菩萨为有因缘可还净不?」


利子言:「若彼菩萨回向声闻独觉地已,未见
圣谛、未證实际,或有因缘易可还净;若见圣
谛、證实际已,异见深重难可还净。」

时,满慈子
复问具寿舍利子言:「若诸菩萨求證无上正
等菩提,不应令彼證实际耶?」

舍利子言:「如是!
如是!若诸菩萨求證无上正等菩提,不应令
彼證于实际。」

满慈子言:「何因缘故,若诸菩萨
求證无上正等菩提,不应令彼證于实际?」


利子言:「有诸菩萨求證无上正等菩提,若速
令彼證于实际,是诸菩萨或遇因缘,住于声
闻或独觉地,难可令起一切智心。若遇如来
正法隐没,不求證得一切智智,尔时便證独
觉菩提,入无馀依般涅槃界,毕竟不證无上
菩提。由此因缘,若诸菩萨求趣无上正等菩
提,不应令彼速證实际,乃至未坐妙菩提座,
不应令彼證于实际。若时已坐妙菩提座,将
證无上正等菩提,乃可令其證于实际,断一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21c 页 T07-1021.png
切障證大菩提。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不
应受持二乘净戒。由彼净戒不能摄受一切
智智,不能引发一切智智,不能摄受菩萨净
戒波罗蜜多,不能圆满菩萨净戒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心作分限饶益有情,修
行布施、受持净戒,是诸菩萨不能摄受菩萨
净戒波罗蜜多,不能圆满菩萨净戒波罗蜜
多。何以故?满慈子!菩萨净戒波罗蜜多无
分限故。若诸菩萨心无分限饶益有情,修行
布施、受持净戒,是诸菩萨乃能摄受菩萨净
戒波罗蜜多,亦能圆满菩萨净戒波罗蜜多,
是诸菩萨由此因缘名为成就菩萨净戒。」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云何名为菩萨持
戒?」

舍利子言:「若诸菩萨随所行施,一切回
向无上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穷未来际
无间无断,应知是为菩萨持戒。若诸菩萨随
所护戒,一切回向无上菩提,与诸有情作大
饶益,穷未来际无间无断,应知是为菩萨持
戒。若诸菩萨虽经殑伽沙数大劫,修行净戒
令得圆满,而不回向无上菩提,与诸有情作
大饶益,穷未来际无间无断,是诸菩萨不能
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不能圆满菩萨净
戒波罗蜜多。若诸菩萨虽经殑伽沙数大劫,
修行净戒令得圆满,而心回向声闻、独觉,是
诸菩萨不能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不能
圆满菩萨净戒波罗蜜多。若诸菩萨虽不受
持二乘净戒,而不名为犯净戒者;若诸菩萨
回向声闻或独觉地,虽多受持二乘净戒,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22a 页 T07-1022.png
而可名为犯净戒者。何以故?满慈子!若诸菩
萨回向声闻或独觉地,应知名为行于非处。
言非处者即二乘地,非诸菩萨所行处故。」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云何名为菩萨行
处?」

舍利子言:「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
波罗蜜多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

「又,
满慈子!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
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
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
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相应作意,应知是
为菩萨行处。

「又,满慈子!真如、法界、法性、不虚
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
虚空界、不思议界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
行处。

「又,满慈子!菩萨所学四静虑、四无量、四
无色定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

「又,满
慈子!菩萨所学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
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相应作意,应知是
为菩萨行处。

「又,满慈子!菩萨所学空、无相、无
愿解脱门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

「又,
满慈子!菩萨所学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
十遍处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

「又,满
慈子!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
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相应
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

「又,满慈子!一切
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相应作意,应知是
为菩萨行处。

「又,满慈子!菩萨所学五眼、六神
通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

「又,满慈子!
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
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乃至一切智智相应作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22b 页 T07-1022.png
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若诸菩萨谛故、住故
行此行处,应知是为菩萨持戒。

「又,满慈子!
若诸菩萨虽经殑伽沙数大劫,安处居家受妙
五欲,而不发起趣向声闻、独觉地心,是诸菩
萨应知不名犯菩萨戒。何以故?满慈子!是诸
菩萨增上意乐无退坏故。何等名为增上意
乐?谓定趣求一切智智。譬如有人于他财物
实不劫盗,枉禁囹圄虽经多时,而胜意乐常
无退坏;于他财物无劫盗心,虽与恶人同禁
囹圄而不名贼。如是菩萨虽处居家,经于殑
伽沙数大劫受妙五欲,而胜意乐常不退坏,
谓常趣求一切智智,曾不发起二乘之心,是
故不名犯菩萨戒。若诸菩萨虽经殑伽沙数
大劫修行梵行,而起回向二乘地心,应知不
名持净戒者。何以故?满慈子!彼舍净戒波
罗蜜多安住声闻、独觉乘戒。若诸菩萨安住
声闻、独觉乘戒,不名菩萨。所以者何?是诸菩
萨远离净戒波罗蜜多,无心趣求一切智智,
定不能證无上菩提。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起
如是心:『我当精勤经尔所劫流转生死,定当
引起一切智智。』是诸菩萨由起此心,不能證
得一切智智。」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
「若诸菩萨心作分限:『我当精勤经尔所劫,定
当證得一切智智。』如是期心有何过失,而不
能得一切智智?」

舍利子言:「是诸菩萨厌怖生
死速求菩提,由心速故,便作分限,由作分限,
不能成熟殊胜善根,由怖生死,或求声闻、独
觉乘果。非作分限而能饶益无量有情;非作
分限,而能圆满无量布施波罗蜜多,非不圆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22c 页 T07-1022.png
满无量布施波罗蜜多,而能證得一切智智。
若诸菩萨心作分限,设经殑伽沙数大劫,修
行布施波罗蜜多,而亦不能圆满布施波罗
蜜多,菩萨布施波罗蜜多无边际故,一切智
智亦无边际。若不圆满菩萨布施波罗蜜多,
而能證得一切智智,无有是处。是故菩萨欲
求无上正等菩提,不应起心定作分限,速求
證得一切智智。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求證无上
正等菩提,是诸菩萨决定不应心作分限。修
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若时若时久处
生死修菩萨行,尔时尔时所修布施乃至般
若波罗蜜多渐善成熟,堪能證得一切智智。
如新瓦器盛满清水,置于日中,如如多时水
所滋润,如是如是器转坚牢。如是菩萨若时
若时久处生死修菩萨行,尔时尔时所修布
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渐善成熟,堪能證得
一切智智。

「又,满慈子!如新瓦瓶盛满苏油,
如如经久,如是如是津胒渐润,由斯坚密有
所堪能。如是菩萨若时若时久处生死修菩
萨行,尔时尔时渐遇多佛及佛弟子信敬供
养;若时若时渐遇多佛及佛弟子信敬供养,
尔时尔时渐蒙多佛及佛弟子教诫教授;若
时若时渐蒙多佛及佛弟子教诫教授,尔时
尔时渐得闻说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
波罗蜜多;若时若时渐得闻说布施、净戒、安
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尔时尔时渐能
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
多;若时若时渐能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
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尔时尔时渐复圆满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23a 页 T07-1023.png
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
时若时渐复圆满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
若波罗蜜多,尔时尔时渐得邻近一切智智;
若时若时渐得邻近一切智智,尔时尔时渐
断诸障證得无上正等菩提。

「又,满慈子!诸菩萨摩诃萨若时若时起一切智
相应之心,尔时尔时无容间起缘馀境心;若
时若时无容间起缘馀境心,尔时尔时布施、
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熏心相续
渐得圆满。由心相续渐圆满故,名能引发一
切智心,此心相续无间无断,乃至證得一切
智智。如贮苏瓶如如经久,如是如是苏
气熏遍,不受馀气之所熏著。如是菩萨摩诃
萨众起一切智相应之心,缘馀境心不能间
杂,由无间杂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
波罗蜜多熏习圆满,诸恶魔军欲伺其便终
不能得。何以故?满慈子!若于此境魔伺其
便,是诸菩萨即于此境起一切智相应之心,
由此恶魔不能得便。

「如是菩萨若时若时久
处生死,修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尔时
尔时渐事多佛及诸弟子;若时若时渐事多
佛及诸弟子,尔时尔时闻说布施乃至般若
波罗蜜多;若时若时闻说布施乃至般若波
罗蜜多,尔时尔时能勤精进如理思惟所说
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若时若时能勤精
进如理思惟,所说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尔时能勤精进无倒修习所说布施乃至
般若波罗蜜多;若时若时能勤精进无倒修
习所说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尔时尔时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23b 页 T07-1023.png
于心相续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
罗蜜多渐得圆满;若时若时于心相续布施、
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渐得圆
满,尔时尔时渐得邻近一切智智,由斯速
證无上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欲劝导他受持净戒,是
诸菩萨先应自起净戒相应心、心所法,然后
劝他受持净戒,既劝导他受持戒已,复令回
向一切智智。如是菩萨自修善根回向所求一
切智智,复能劝导他诸有情起清净心受持
净戒,受持戒已,复令回向一切智智,乃可名为
于善男子、善女人等能善化导。若诸菩萨教
诫教授趣声闻乘补特伽罗,令勤修学菩萨
净戒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是诸菩萨
胜声闻乘补特伽罗。若声闻人教诫教授趣
菩萨乘补特伽罗,令勤修学菩萨净戒波罗
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是声闻人不胜菩
萨补特伽罗,乃为菩萨转胜于彼。

「如有男子
负真金人远适他国,此真金人光彩颜貌胜
彼男子。如是设有殑伽沙数声闻乘人,教诫
教授趣菩萨乘补特伽罗,令勤修学菩萨净
戒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此一菩萨
胜彼一切声闻乘人。又如男子负颇胝迦人
远适他国,此颇胝迦人光彩颜貌胜彼男子。
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殑伽沙数声闻乘人,教
诫教授趣菩萨乘补特伽罗,令勤修学菩萨
净戒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此一菩
萨胜彼一切声闻乘人。何以故?满慈子!诸
声闻人若时若时教诫教授,此一菩萨尔时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23c 页 T07-1023.png
尔时转胜一切声闻乘人。设经殑伽沙数劫
住诸声闻人,教诫教授此一菩萨,令勤修学
菩萨净戒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此
一菩萨功德善根昼夜增长。

「又,满慈子!譬如
真金数数烧鍊,光色转盛。菩萨亦尔,若时
若时诸声闻众教诫教授,令勤修学菩萨净
戒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尔时尔时
菩萨净戒波罗蜜多转得明净;若时若时菩
萨净戒波罗蜜多转得明净,尔时尔时转胜
一切声闻乘人所有功德,由彼功德回向涅
槃,不能趣求一切智智。

「又,满慈子!如吠琉
璃若时若时匠者莹拭,尔时尔时光色转
净。如是菩萨若时若时诸声闻众教诫教授,
令勤修学菩萨净戒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
切智智,尔时尔时菩萨净戒波罗蜜多转得
明净;若时若时菩萨净戒波罗蜜多转得明
净,尔时尔时转胜一切声闻乘人所有功德,
由彼功德回向涅槃,不能趣求一切智智。

「又,
满慈子!如巧画师以众彩色画作人像,如
如先以一色作模,于后后时填布众彩,若
时若时以众彩色渐次填布,尔时尔时容貌
形色展转殊妙,胜彼画师百千万倍。如是菩
萨若时若时诸声闻众教诫教授,令勤修学
菩萨净戒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尔
时尔时菩萨净戒波罗蜜多转得明净;若时
若时菩萨净戒波罗蜜多转得明净,尔时尔
时转胜一切声闻乘人所有功德,由彼功德
回向涅槃,不能趣求一切智智,而此菩萨
由诸声闻教诫教授,所修种种功德善根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24a 页 T07-1024.png
昼夜增长。

「又,满慈子!如人种树随时溉灌守
护修理,若时若时溉灌此树守护修理,尔时
尔时其树增长量渐高大。如是菩萨无量声
闻教诫教授,令勤修学菩萨净戒波罗蜜多,
回向趣求一切智智,而此菩萨若时若时无
量声闻教诫教授,令勤修学菩萨净戒波罗
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尔时尔时菩萨净
戒波罗蜜多渐次增长;若时若时菩萨净戒
波罗蜜多渐次增长,尔时尔时普胜一切声
闻、独觉。菩萨净戒波罗蜜多转明转盛,渐次
邻近本所愿求一切智智,由斯普胜声闻、独
觉。

「又,满慈子!譬如有人持小火㷮烧乾草木,
若时若时火依草木,尔时尔时火渐增长;若
时若时火渐增长,尔时尔时火焰转大,展转
能照多踰缮那多百多千乃至无量。如是菩
萨无量声闻教诫教授,令勤修学菩萨净戒
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而此菩萨若
时若时无量声闻教诫教授,令勤修学菩萨
净戒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尔时
尔时菩萨净戒波罗蜜多渐次明盛;若时若
时菩萨净戒波罗蜜多渐次明盛,尔时尔时
胜彼无量教诫教授声闻乘人所有功德,由
彼功德回向涅槃,不能趣求一切智智。

「又,满
慈子!譬如有人销矿出金出已转卖,所得价
直贵卖彼人多百千倍。如是菩萨若时若时
无量声闻教诫教授,令勤修学菩萨净戒波
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尔时尔时菩
萨净戒波罗蜜多胜彼声闻所有功德多百
千倍,由彼功德回向涅槃,不能趣求一切
《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 第 1024b 页 T07-1024.png
智智;菩萨净戒波罗蜜多决定趣求一切智
智,与有情类作大饶益。」

尔时,满慈子白舍利
子言:「菩萨成就广大妙法,谓诸菩萨教诫教
授趣声闻乘补特伽罗,令勤修学菩萨净戒
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是诸菩萨胜
声闻乘补特伽罗。若声闻人教诫教授趣菩
萨乘补特伽罗,令勤修学菩萨净戒波罗蜜
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是声闻人不胜菩萨
补特伽罗,乃为菩萨转胜于彼。」

时,舍利子
便印具寿满慈子言:「如是!如是!菩萨成就广
大妙法,普胜独觉及诸声闻。」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