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389a 页
卷二 第 397a 页
《佛说阿阇世王经》卷下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应时二万二千菩萨同共发声:「我等欲与文
殊师利俱行。」即时如其数菩萨,与文殊师利
俱行,忽以在沙阿刹土其处而坐。其处者
谓室中,所以能容者,是菩萨威神故。悉共坐
已,文殊师利说其法,其法名曰陀邻尼。文殊
师利谓诸菩萨:「乃知何所法名陀邻尼者?而
言解一切诸法故、其意无所望故,所作无有
异,所念应时足,所知如智慧,其法者悉知其
卷二 第 397b 页 T15-0397.png
本,所语如谛,自护不堕,用转上故,悉入诸法
行。陀邻尼者则道之元,不断佛元、持法之元、
总持僧之元。于诸法无有殆,在人之所问,即
能知报答。见众而不却。所以者何?无所畏故。
欲教化诸天,随天之所欲而悉教之,令各各
得解。及龙、阅叉、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
休勒、人非人及释梵,下至一切诸虫兽鸟兽,
各各知其意,随其所欲而悉教化令得其所。
悉晓了有功德无功德者,尽知一切人之行住,
其心譬如地。于世不以八事中有,顺何所作
功德,不离于道教照于人,随其所乐令一切
皆蒙其恩。所作戒令一切悉在中,其慧无所不
遍入,为一切之所重,而不以为勤苦,其心无
有异。其法者知,而本所教化。承其教,常以法
而施与不以为厌,所说法不望当得。其复不
断菩萨善根本。所以者何?以精进而养成其
根故。所施与不以为厌足,用萨芸若故。以
戒不以为厌足。所以者何?恭敬一切人故。忍
辱不以为厌足,便逮得佛身故。以精进不
以厌足,合会诸功德故。以禅不以为厌足,无
所悕望故。以慧无厌足。所以者何?无所不
念故。以法为奉禄,而自依为得活,一切无所
豫。其如是者,是故为陀邻尼。陀邻尼者,悉总
持诸法故。云何持?空、无想、无愿、无欲、无所著、
无所见故。以是持,无所生无所造。为作是持
法,亦不来亦不去,亦不住亦不乱,亦不趣亦
不坏,亦无所持亦无所掌。于脱不想脱,亦无
所住亦不当住,亦无吾亦无我,亦无寿亦无
人,亦无所执亦无放,亦不诚亦不虚,亦无所
行。陀邻尼者则道之元,不断佛元、持法之元、
总持僧之元。于诸法无有殆,在人之所问,即
能知报答。见众而不却。所以者何?无所畏故。
欲教化诸天,随天之所欲而悉教之,令各各
得解。及龙、阅叉、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
休勒、人非人及释梵,下至一切诸虫兽鸟兽,
各各知其意,随其所欲而悉教化令得其所。
悉晓了有功德无功德者,尽知一切人之行住,
其心譬如地。于世不以八事中有,顺何所作
功德,不离于道教照于人,随其所乐令一切
皆蒙其恩。所作戒令一切悉在中,其慧无所不
遍入,为一切之所重,而不以为勤苦,其心无
有异。其法者知,而本所教化。承其教,常以法
而施与不以为厌,所说法不望当得。其复不
断菩萨善根本。所以者何?以精进而养成其
根故。所施与不以为厌足,用萨芸若故。以
戒不以为厌足。所以者何?恭敬一切人故。忍
辱不以为厌足,便逮得佛身故。以精进不
以厌足,合会诸功德故。以禅不以为厌足,无
所悕望故。以慧无厌足。所以者何?无所不
念故。以法为奉禄,而自依为得活,一切无所
豫。其如是者,是故为陀邻尼。陀邻尼者,悉总
持诸法故。云何持?空、无想、无愿、无欲、无所著、
无所见故。以是持,无所生无所造。为作是持
法,亦不来亦不去,亦不住亦不乱,亦不趣亦
不坏,亦无所持亦无所掌。于脱不想脱,亦无
所住亦不当住,亦无吾亦无我,亦无寿亦无
人,亦无所执亦无放,亦不诚亦不虚,亦无所
卷二 第 397c 页 T15-0397.png
闻亦无所见,亦如虚空无所称举,亦无所触
亦无所觉,持一切诸法,故曰陀邻尼。复有陀
邻尼者,持诸法如幻,譬若如梦若野马、譬若
水中聚沫如水泡、譬若化,悉持诸法,故曰陀
邻尼。复有陀邻尼,以无常持诸法,若所见无
我而寂,诸法根本悉脱其中,于法无所诤,
亦不堕亦无期,以是持一切诸法,故曰陀邻
尼。譬若如地无所不持,不以为勤剧。菩萨以
逮得陀邻尼者,为一切作本,阿僧祇劫诸所
作功德悉能合会发萨芸若,心无所不持,亦
不放亦不以为烦。所以者何?若地为一切之
所载仰。菩萨以逮得陀邻尼者,饶益于一切,
若树木万物因地而生。菩萨以逮得陀邻尼
者,悉生诸功德法。譬若如地,亦不动亦不摇,
亦无所适亦无所憎。譬若如地,受一切雨亦无
厌极。菩萨以逮得陀邻尼者,一切诸佛菩萨
声闻辟支佛所问法亦无厌足,为一切说法
亦无厌极。譬若如地,含果诸种皆得时出。菩
萨以逮得陀邻尼者,悉含果诸功德法种,亦
不失时,辄如时具足诸法,乃坐佛树不离萨芸若。菩萨以得陀邻尼者,勇猛如将,兵中
之率无所不伏。菩萨以逮得陀邻尼者,坐于
佛树降伏众魔,故曰陀邻尼。复有陀邻尼,于
诸法无所持。何以故?于有常无常故,亦无乐
亦无苦,有身无有身,无有人无有常,一切诸
法无所持。所以者何?无有二心故。譬若如地
不持空,陀邻尼一切诸法无所持。譬若空不
持有所有,陀邻尼者于诸法亦无所持。譬若
水不持诸垢浊,陀邻尼者于诸法亦无所持。
亦无所觉,持一切诸法,故曰陀邻尼。复有陀
邻尼者,持诸法如幻,譬若如梦若野马、譬若
水中聚沫如水泡、譬若化,悉持诸法,故曰陀
邻尼。复有陀邻尼,以无常持诸法,若所见无
我而寂,诸法根本悉脱其中,于法无所诤,
亦不堕亦无期,以是持一切诸法,故曰陀邻
尼。譬若如地无所不持,不以为勤剧。菩萨以
逮得陀邻尼者,为一切作本,阿僧祇劫诸所
作功德悉能合会发萨芸若,心无所不持,亦
不放亦不以为烦。所以者何?若地为一切之
所载仰。菩萨以逮得陀邻尼者,饶益于一切,
若树木万物因地而生。菩萨以逮得陀邻尼
者,悉生诸功德法。譬若如地,亦不动亦不摇,
亦无所适亦无所憎。譬若如地,受一切雨亦无
厌极。菩萨以逮得陀邻尼者,一切诸佛菩萨
声闻辟支佛所问法亦无厌足,为一切说法
亦无厌极。譬若如地,含果诸种皆得时出。菩
萨以逮得陀邻尼者,悉含果诸功德法种,亦
不失时,辄如时具足诸法,乃坐佛树不离萨芸若。菩萨以得陀邻尼者,勇猛如将,兵中
之率无所不伏。菩萨以逮得陀邻尼者,坐于
佛树降伏众魔,故曰陀邻尼。复有陀邻尼,于
诸法无所持。何以故?于有常无常故,亦无乐
亦无苦,有身无有身,无有人无有常,一切诸
法无所持。所以者何?无有二心故。譬若如地
不持空,陀邻尼一切诸法无所持。譬若空不
持有所有,陀邻尼者于诸法亦无所持。譬若
水不持诸垢浊,陀邻尼者于诸法亦无所持。
卷二 第 398a 页 T15-0398.png
譬若有所至无处所故,陀邻尼无所持故。陀
邻尼者,不可尽无有尽,不可度故无所不
入,无所不入故是为空界。陀邻尼与空等。」
说陀邻尼时,五百菩萨悉得陀邻尼法。
文殊师利于二夜说菩萨藏:「诸法莫不从是,
若功德法若无功德法、若俗若道、若有罪
若无罪、若有馀若无馀、若脱若不脱,一切
尽入是藏。何以故?用诸法故、无所不得故。
譬若三千大千刹土,含受百亿国土、百亿
日月、百亿须弥山、百亿大海,尽入三千大千。
亦不凡法亦不道法,尽入其中。声闻、辟支佛
法、若菩萨法,尽入其中。何以故?悉总持诸行
故,持声闻、持辟支佛、持菩萨。若如树其根坚
住者,本茎枝叶华实皆而成好。菩萨藏者无
所不持、无所不成,一切持诸功德法悉持萨
芸若心。其菩萨藏者,若器名曰受不可数。譬
若海,含受众水受持珍宝,龙、阅叉、揵陀罗、真
陀罗、摩休勒无不苞裹,为一切作其处。其藏
者因缘不可数亦如是,受无数戒,其间三昧、
智慧所见,其器无所不受而见,故曰菩萨藏。
譬若如海,其往生者不饮馀水。所以者何?皆
因海故。其在是藏者,皆因是法不在外道。所
以者何?尽受萨芸若法味故,故曰为菩萨藏。
是为三藏。何谓三藏?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
藏。声闻藏者,从他人闻故。所以者何?闻其
音故。辟支佛藏者,缘十二因缘故,以因缘尽
而致是。菩萨藏者,入无央数法,而自然逮
成佛。其声闻、若辟支佛,其三藏者,非声闻、辟
支佛所有也。说是法时,其三藏者各得如所
邻尼者,不可尽无有尽,不可度故无所不
入,无所不入故是为空界。陀邻尼与空等。」
说陀邻尼时,五百菩萨悉得陀邻尼法。
文殊师利于二夜说菩萨藏:「诸法莫不从是,
若功德法若无功德法、若俗若道、若有罪
若无罪、若有馀若无馀、若脱若不脱,一切
尽入是藏。何以故?用诸法故、无所不得故。
譬若三千大千刹土,含受百亿国土、百亿
日月、百亿须弥山、百亿大海,尽入三千大千。
亦不凡法亦不道法,尽入其中。声闻、辟支佛
法、若菩萨法,尽入其中。何以故?悉总持诸行
故,持声闻、持辟支佛、持菩萨。若如树其根坚
住者,本茎枝叶华实皆而成好。菩萨藏者无
所不持、无所不成,一切持诸功德法悉持萨
芸若心。其菩萨藏者,若器名曰受不可数。譬
若海,含受众水受持珍宝,龙、阅叉、揵陀罗、真
陀罗、摩休勒无不苞裹,为一切作其处。其藏
者因缘不可数亦如是,受无数戒,其间三昧、
智慧所见,其器无所不受而见,故曰菩萨藏。
譬若如海,其往生者不饮馀水。所以者何?皆
因海故。其在是藏者,皆因是法不在外道。所
以者何?尽受萨芸若法味故,故曰为菩萨藏。
是为三藏。何谓三藏?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
藏。声闻藏者,从他人闻故。所以者何?闻其
音故。辟支佛藏者,缘十二因缘故,以因缘尽
而致是。菩萨藏者,入无央数法,而自然逮
成佛。其声闻、若辟支佛,其三藏者,非声闻、辟
支佛所有也。说是法时,其三藏者各得如所
卷二 第 398b 页 T15-0398.png
行。所以者何?说是法时,其声闻、辟支佛、菩萨
各得其行,故曰三藏。其逮得菩萨法者便有
三藏。所以者何?声闻、辟支佛不离佛法故。
「复
有三藏学。何谓三藏?有声闻学、有辟支佛学、
有菩萨学。声闻学者,用有度故、但自明故。辟
支佛学者,是谓中学,无有大哀。菩萨法不可
度,入法身故、用大哀故。声闻者不学辟支佛
事,亦不了辟支佛事。辟支佛不学菩萨事,亦
不了菩萨事。菩萨者知声闻所学不以为乐,
不于是中有所悕望,亦不于是中而求脱;亦
知辟支佛所学不以为乐,不于是中而求脱。
而知菩萨所学,乐于所学而自欢乐,当因于
中得脱故。教声闻而示现,以其行教化之,其
辟支佛亦尔。是菩萨作,故名曰菩萨藏。譬
若以器受其琉璃,用琉璃故,其器亦作琉璃
之色。菩萨以逮入藏者,以诸法所见不离佛。
菩萨以逮藏者,诸所见法悉见于佛法。菩萨
悉无所不学诸法。所以者何?无有异所见,诸
法悉如佛證。其菩萨藏者,无央数字而教不
可度处。所以者何?无增减故。不可议光明悉
照于冥,所作者有慧利无有极,入萨芸若无
所不入。其学是学乃为学,悉入藏故便入摩
诃若那。摩诃若那者无极慧,以入者其未入
者而入之。」
尔时文殊师利为诸菩萨说其藏
事已,复于三处说阿惟越致轮金刚行。说是
时,其闻者悉逮得是事,其轮者亦无所转。「阿
惟越致轮者,无所悕望于一切,其心无有
异。所以者何?不念善恶。以等心学法,见诸佛
刹亦复等视,不著其好丑,以诸佛等无有异。
各得其行,故曰三藏。其逮得菩萨法者便有
三藏。所以者何?声闻、辟支佛不离佛法故。
「复
有三藏学。何谓三藏?有声闻学、有辟支佛学、
有菩萨学。声闻学者,用有度故、但自明故。辟
支佛学者,是谓中学,无有大哀。菩萨法不可
度,入法身故、用大哀故。声闻者不学辟支佛
事,亦不了辟支佛事。辟支佛不学菩萨事,亦
不了菩萨事。菩萨者知声闻所学不以为乐,
不于是中有所悕望,亦不于是中而求脱;亦
知辟支佛所学不以为乐,不于是中而求脱。
而知菩萨所学,乐于所学而自欢乐,当因于
中得脱故。教声闻而示现,以其行教化之,其
辟支佛亦尔。是菩萨作,故名曰菩萨藏。譬
若以器受其琉璃,用琉璃故,其器亦作琉璃
之色。菩萨以逮入藏者,以诸法所见不离佛。
菩萨以逮藏者,诸所见法悉见于佛法。菩萨
悉无所不学诸法。所以者何?无有异所见,诸
法悉如佛證。其菩萨藏者,无央数字而教不
可度处。所以者何?无增减故。不可议光明悉
照于冥,所作者有慧利无有极,入萨芸若无
所不入。其学是学乃为学,悉入藏故便入摩
诃若那。摩诃若那者无极慧,以入者其未入
者而入之。」
尔时文殊师利为诸菩萨说其藏
事已,复于三处说阿惟越致轮金刚行。说是
时,其闻者悉逮得是事,其轮者亦无所转。「阿
惟越致轮者,无所悕望于一切,其心无有
异。所以者何?不念善恶。以等心学法,见诸佛
刹亦复等视,不著其好丑,以诸佛等无有异。
卷二 第 398c 页 T15-0398.png
其轮者无所不遍入。所以者何?不坏法身故。
以是故为阿惟越致法轮。其轮者无断绝处。
所以者何?无二心故。其轮者如所见。何以故?
以法轮致佛故。是名曰阿惟越致法轮。其从
阿惟越致轮者,悉以脱诸想故。其信是者,悉
当得如佛,不以二事故。从一事脱所说,如
怛萨阿竭所因脱,其脱者无想无想,是故诸
法其有想无有脱。何以故?其脱无有二。所以
者何?无身口意故。所以者何?其脱者亦不从
身口意故曰脱。作是者,以为自从不从他人,
故曰阿惟越致轮。其轮者不转色。所以者何?
其色自然故。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转。所以
者何?识自然故。一切法亦不转。所以者何?
法身无法转故。是曰阿惟越致轮。其轮者,所
入无有际。何以故?无有断绝故。其轮亦无所
著,亦无有断。何以故?其轮无有门故。所以者
何?不二心故。其谛亦无转者。所以者何?不可
说故。其轮亦无有能解者。所以者何?亦不有
其音,何得见其形?故其谛以空可致其脱者,
莫能有逮。譬若如空无所不入。何以故无所
不入?用脱于本故。其轮者亦能行亦能步。何
谓行、何谓步?如金刚钻穿众宝。云何可以钻
穿其法?譬若以空钻穿一切所,以故是名曰
法为无所想是故金刚。所以者何?钻穿一切
诸所求故。无愿者若钻金刚穿诸所未脱令
而得脱。法身者若金刚,诸所乱者而空理之。
怛萨阿竭者如金刚,悉穿无所有。其脱如金
刚,过于诸不脱者。泥洹者,见诸自然法。」
文殊
师利为诸菩萨说是阿惟越致法轮时,菩萨
以是故为阿惟越致法轮。其轮者无断绝处。
所以者何?无二心故。其轮者如所见。何以故?
以法轮致佛故。是名曰阿惟越致法轮。其从
阿惟越致轮者,悉以脱诸想故。其信是者,悉
当得如佛,不以二事故。从一事脱所说,如
怛萨阿竭所因脱,其脱者无想无想,是故诸
法其有想无有脱。何以故?其脱无有二。所以
者何?无身口意故。所以者何?其脱者亦不从
身口意故曰脱。作是者,以为自从不从他人,
故曰阿惟越致轮。其轮者不转色。所以者何?
其色自然故。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转。所以
者何?识自然故。一切法亦不转。所以者何?
法身无法转故。是曰阿惟越致轮。其轮者,所
入无有际。何以故?无有断绝故。其轮亦无所
著,亦无有断。何以故?其轮无有门故。所以者
何?不二心故。其谛亦无转者。所以者何?不可
说故。其轮亦无有能解者。所以者何?亦不有
其音,何得见其形?故其谛以空可致其脱者,
莫能有逮。譬若如空无所不入。何以故无所
不入?用脱于本故。其轮者亦能行亦能步。何
谓行、何谓步?如金刚钻穿众宝。云何可以钻
穿其法?譬若以空钻穿一切所,以故是名曰
法为无所想是故金刚。所以者何?钻穿一切
诸所求故。无愿者若钻金刚穿诸所未脱令
而得脱。法身者若金刚,诸所乱者而空理之。
怛萨阿竭者如金刚,悉穿无所有。其脱如金
刚,过于诸不脱者。泥洹者,见诸自然法。」
文殊
师利为诸菩萨说是阿惟越致法轮时,菩萨
卷二 第 399a 页 T15-0399.png
悉得罗毗拘速三昧(汉言者名曰日光明花)。得是三昧已,
其菩萨身一毛者放亿百千光明,其一光明
者见坐亿百千佛,一一佛者到他方其求佛
道而往教化。
明日旦阿阇世王遣使者到文殊师利所:「唯
哀用时与等人自屈。」摩诃迦叶时与五百比
丘俱欲入城而分卫,以行道半念尚早而旋,
还与比丘俱过候文殊师利,以到所习住于
门外。文殊师利问摩诃迦叶:「今早欲到何所?」
则言:「欲行分卫故。」文殊师利复谓摩诃迦叶:
「我今与汝分卫。」摩诃迦叶则言:「已具足为供
已。所以者何?以法到是,不以食故。」文殊师利
谓摩诃迦叶与诸比丘:「俱就是,当用法故,亦
当用食故。所以者何?今亦不失其法,亦令不
失其食故,合两以作一。」摩诃迦叶则答言:「吾
等常当忍不食,当听其法。何以故?一一诸深法
常从是闻。」摩诃迦叶则复问:「今日与诸摩诃
萨俱而食?」文殊师利言:「今所食处,其人亦不
离生死,亦不入泥洹,亦不过欲事,亦不以道
證。所食处,其食亦无所增无所减,亦于诸法
无所持亦无所舍。」摩诃迦叶言:「其作是施与
者,是为无极施与。」则言:「诺,受所请。」
文殊师利
则自念:「今当入城,所作当如佛之感动。」作是
念时,便得无所不感动三昧。则时沙河刹土
平等如镜,诸丘墟山陵一切不现,其光明无
所不接,其在泥犁勤苦,其痛则除悉得安隐。
是刹诸人,用是时悉无淫怒痴,亦无妒心,亦
无贡高,亦无起意。尔时诸人皆有慈心,展转
相视若父若母。应时地为六反震动,诸欲天
其菩萨身一毛者放亿百千光明,其一光明
者见坐亿百千佛,一一佛者到他方其求佛
道而往教化。
明日旦阿阇世王遣使者到文殊师利所:「唯
哀用时与等人自屈。」摩诃迦叶时与五百比
丘俱欲入城而分卫,以行道半念尚早而旋,
还与比丘俱过候文殊师利,以到所习住于
门外。文殊师利问摩诃迦叶:「今早欲到何所?」
则言:「欲行分卫故。」文殊师利复谓摩诃迦叶:
「我今与汝分卫。」摩诃迦叶则言:「已具足为供
已。所以者何?以法到是,不以食故。」文殊师利
谓摩诃迦叶与诸比丘:「俱就是,当用法故,亦
当用食故。所以者何?今亦不失其法,亦令不
失其食故,合两以作一。」摩诃迦叶则答言:「吾
等常当忍不食,当听其法。何以故?一一诸深法
常从是闻。」摩诃迦叶则复问:「今日与诸摩诃
萨俱而食?」文殊师利言:「今所食处,其人亦不
离生死,亦不入泥洹,亦不过欲事,亦不以道
證。所食处,其食亦无所增无所减,亦于诸法
无所持亦无所舍。」摩诃迦叶言:「其作是施与
者,是为无极施与。」则言:「诺,受所请。」
文殊师利
则自念:「今当入城,所作当如佛之感动。」作是
念时,便得无所不感动三昧。则时沙河刹土
平等如镜,诸丘墟山陵一切不现,其光明无
所不接,其在泥犁勤苦,其痛则除悉得安隐。
是刹诸人,用是时悉无淫怒痴,亦无妒心,亦
无贡高,亦无起意。尔时诸人皆有慈心,展转
相视若父若母。应时地为六反震动,诸欲天
卷二 第 399b 页 T15-0399.png
子、诸色天子,以百种伎乐而供养文殊师利,
并雨天华而散其上。从文殊师利所止,乃到
城门尽索治严,以众华结为交路侠道两
边,以名殊华悉布其地,已众绝宝而为帐
幔覆盖其上。其道广六丈三尺,两边悉有栏
楯,以众宝化而作树,间间行列侠道两边。
则以宝作绳,縺缚诸树展转相连。其一树者
香四面闻四十里。两树间化有水池,周匝其
边悉有众宝以为拥障,以琉璃为饰。其水之
沙,沙者悉金。其水有八味,众华悉生其中,
凫雁鸳鸯而走戏其间。一一树下当其根上
而有众宝之垛,其垛上者皆以珍宝而为
香炉皆烧名香。一一垛者其女百人,各以莲
华擎持栴檀名香。
文殊师利作是三昧时,其威
神无所不变化。文殊师利从座起,著衣服,谓
摩诃迦叶:「便而前行,我今从后。何以故?其年
尊老故。复先佛作沙门,以是故当在前。」摩
诃迦叶则时答言:「其法者亦无前后,不计年
岁而有尊幼。」文殊师利言:「当行谓为尊老。」
摩诃迦叶答言:「智慧是尊。学问甚多,是则为
尊。在所作为,是则为尊。索知一切人之所行,
是则为尊。」摩诃迦叶复言:「文殊师利亦有智
慧,其问具足,在所作为晓了一切人之所
行,以是当为尊。」摩诃迦叶复言:「今若其年,亦
复为大,亦复为尊,故当在前,愿乐在后。今
欲说譬喻,唯愿听之。若师子之子,其胆势气
力不如于大,虽小蒙大者之香,诸禽兽闻其
臭者莫不恐怖。譬若大象而有六牙,其岁六
十,若人以革而为绳缚系其象,师子之子于
并雨天华而散其上。从文殊师利所止,乃到
城门尽索治严,以众华结为交路侠道两
边,以名殊华悉布其地,已众绝宝而为帐
幔覆盖其上。其道广六丈三尺,两边悉有栏
楯,以众宝化而作树,间间行列侠道两边。
则以宝作绳,縺缚诸树展转相连。其一树者
香四面闻四十里。两树间化有水池,周匝其
边悉有众宝以为拥障,以琉璃为饰。其水之
沙,沙者悉金。其水有八味,众华悉生其中,
凫雁鸳鸯而走戏其间。一一树下当其根上
而有众宝之垛,其垛上者皆以珍宝而为
香炉皆烧名香。一一垛者其女百人,各以莲
华擎持栴檀名香。
文殊师利作是三昧时,其威
神无所不变化。文殊师利从座起,著衣服,谓
摩诃迦叶:「便而前行,我今从后。何以故?其年
尊老故。复先佛作沙门,以是故当在前。」摩
诃迦叶则时答言:「其法者亦无前后,不计年
岁而有尊幼。」文殊师利言:「当行谓为尊老。」
摩诃迦叶答言:「智慧是尊。学问甚多,是则为
尊。在所作为,是则为尊。索知一切人之所行,
是则为尊。」摩诃迦叶复言:「文殊师利亦有智
慧,其问具足,在所作为晓了一切人之所
行,以是当为尊。」摩诃迦叶复言:「今若其年,亦
复为大,亦复为尊,故当在前,愿乐在后。今
欲说譬喻,唯愿听之。若师子之子,其胆势气
力不如于大,虽小蒙大者之香,诸禽兽闻其
臭者莫不恐怖。譬若大象而有六牙,其岁六
十,若人以革而为绳缚系其象,师子之子于
卷二 第 399c 页 T15-0399.png
革绳之所,大象闻之嗅便奔走入山。虽菩
萨发意未成力势,非声闻、辟支佛之所而当,
众魔莫不惊动缩腰而怖。其师子之子见大
者而鸣呼,有所作为,其心不恐亦不畏懅。所
以者何?倍复欢喜。今如是菩萨见佛有所作
为,其心不恐亦不怖懅。所以者何?倍复欢喜。
今我敢亦当如是。」
舍利弗言:「欲计其尊者,
若声闻、若辟支佛,其发菩萨心者是则为尊。
所以者何?其有所求皆从菩萨心而起。」
摩诃
迦叶言:「故文殊师利以是为尊,仍当在前,
吾等承后。」
文殊师利便在前,诸菩萨在后,
声闻悉从亦在后,便向道。天则雨华,地为六
反震动,诸天于上以伎乐而娱乐,应时光明
一切莫不明者,便至罗阅祇。
未入城门,王阿
阇世闻文殊师利旦到,从菩萨二万二千五
百人,其比丘者五百人俱。王自念:「吾作五百
人具,今当云何供?当坐何所?」应时天王名曰
休息心,与尊阅叉名曰金鈚,与俱而来,与
阿阇世王相见,则言:「勿恐勿懅,勿以为难。」则
答:「当云何而不以为难?」则报言:「文殊师利
者,作沤和拘舍罗无极智慧,以功德光明具
足而来。神足功德,其以一饭与文殊师利,若
有三千大千一切人索饭食者,悉能饱之,其
食不尽索。是二万三千人何足可忧?是故勿
以为难。所以者何?今皆可而悉足。文殊师利
者,其功德甚尊而不可尽。」
阿阇世王应时而
欢喜,其心无异踊跃倍喜而设所作,便将伎
乐擎其华香而自出迎文殊师利等而俱入
宫。时于菩萨中有一菩萨,名曰普视悉见,则
萨发意未成力势,非声闻、辟支佛之所而当,
众魔莫不惊动缩腰而怖。其师子之子见大
者而鸣呼,有所作为,其心不恐亦不畏懅。所
以者何?倍复欢喜。今如是菩萨见佛有所作
为,其心不恐亦不怖懅。所以者何?倍复欢喜。
今我敢亦当如是。」
舍利弗言:「欲计其尊者,
若声闻、若辟支佛,其发菩萨心者是则为尊。
所以者何?其有所求皆从菩萨心而起。」
摩诃
迦叶言:「故文殊师利以是为尊,仍当在前,
吾等承后。」
文殊师利便在前,诸菩萨在后,
声闻悉从亦在后,便向道。天则雨华,地为六
反震动,诸天于上以伎乐而娱乐,应时光明
一切莫不明者,便至罗阅祇。
未入城门,王阿
阇世闻文殊师利旦到,从菩萨二万二千五
百人,其比丘者五百人俱。王自念:「吾作五百
人具,今当云何供?当坐何所?」应时天王名曰
休息心,与尊阅叉名曰金鈚,与俱而来,与
阿阇世王相见,则言:「勿恐勿懅,勿以为难。」则
答:「当云何而不以为难?」则报言:「文殊师利
者,作沤和拘舍罗无极智慧,以功德光明具
足而来。神足功德,其以一饭与文殊师利,若
有三千大千一切人索饭食者,悉能饱之,其
食不尽索。是二万三千人何足可忧?是故勿
以为难。所以者何?今皆可而悉足。文殊师利
者,其功德甚尊而不可尽。」
阿阇世王应时而
欢喜,其心无异踊跃倍喜而设所作,便将伎
乐擎其华香而自出迎文殊师利等而俱入
宫。时于菩萨中有一菩萨,名曰普视悉见,则
卷二 第 400a 页 T15-0400.png
文殊师利敕三摩陀阿楼者陀,令严治其处
可容来者。其菩萨受教,应时四面而视占,
则时悉以办。于众会中复有菩萨,名曰法来,
则得敕令而具床座。应时受教,掸指顷有二
万三千床座,其綩綖若干种色,名珠好绣
绮异色物悉布在上。文殊师利及诸菩萨声
闻,一切皆悉就坐。阿阇世王前白文殊师
利:「所作供具甚少,愿忍须臾,今更欲办其具。」
则答言:「所作已可自足,勿复劳意。」天王惟沙
门与家室仆从悉来而谒,皆恭事左右。释提
桓因自与大夫人名曰首耶,及与天女,皆持
名香供养,散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比丘僧上。
其诸菩萨亦不以天女、亦不以伎乐、亦不以
华香有所转动。梵天而自化作年少婆罗门,
甚姝端正,持扇住文殊师利之右,侍而扇之。
诸梵天子悉复供侍诸菩萨比丘僧,住于之
右,持扇而事。阿耨达龙王,其在众会虚空之
上而无见者,持把贯珠垂若幡,从其贯珠
其水流下,水有八味,若欲所作当悉取是
水。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比丘僧,人人前有垂
珠,水从中出,悉给所当得。
阿阇世王复念:
「诸来会者而不持钵,今当以何器而食之?」文
殊师利知王之所念,则言:「菩萨者不赍钵行,
而所食处念钵,便从其刹土钵自而来在其
手中。」阿阇世复问文殊师利:「是诸菩萨悉从
何刹土而来到是?其佛号字?」文殊师利则言:
「其刹土名沙陀惟瞿吒,其佛号字惟首陀尸
利,从彼间而来到是,食于仁。所以者何?故来
欲闻法,听仁之所狐疑。」
诸菩萨念钵,应时钵
可容来者。其菩萨受教,应时四面而视占,
则时悉以办。于众会中复有菩萨,名曰法来,
则得敕令而具床座。应时受教,掸指顷有二
万三千床座,其綩綖若干种色,名珠好绣
绮异色物悉布在上。文殊师利及诸菩萨声
闻,一切皆悉就坐。阿阇世王前白文殊师
利:「所作供具甚少,愿忍须臾,今更欲办其具。」
则答言:「所作已可自足,勿复劳意。」天王惟沙
门与家室仆从悉来而谒,皆恭事左右。释提
桓因自与大夫人名曰首耶,及与天女,皆持
名香供养,散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比丘僧上。
其诸菩萨亦不以天女、亦不以伎乐、亦不以
华香有所转动。梵天而自化作年少婆罗门,
甚姝端正,持扇住文殊师利之右,侍而扇之。
诸梵天子悉复供侍诸菩萨比丘僧,住于之
右,持扇而事。阿耨达龙王,其在众会虚空之
上而无见者,持把贯珠垂若幡,从其贯珠
其水流下,水有八味,若欲所作当悉取是
水。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比丘僧,人人前有垂
珠,水从中出,悉给所当得。
阿阇世王复念:
「诸来会者而不持钵,今当以何器而食之?」文
殊师利知王之所念,则言:「菩萨者不赍钵行,
而所食处念钵,便从其刹土钵自而来在其
手中。」阿阇世复问文殊师利:「是诸菩萨悉从
何刹土而来到是?其佛号字?」文殊师利则言:
「其刹土名沙陀惟瞿吒,其佛号字惟首陀尸
利,从彼间而来到是,食于仁。所以者何?故来
欲闻法,听仁之所狐疑。」
诸菩萨念钵,应时钵
卷二 第 400b 页 T15-0400.png
而飞来,行伍而到阿耨达,皆自净洒盛满其
水。诸龙婇女皆擎持二万三千钵而来,授与
瞿吒刹土菩萨,人人著其手中。阿阇世住侍
文殊师利,文殊师利则谓阿阇世:「可分布饭
食。」应时受教分布而遍,其食不减如故。阿阇
世复白:「其食悉遍,无所缺减则复如故。」文殊
师利言:「今为尽不?」则答言:「不尽。」「所以未尽者,
以若疑故。」诸菩萨饭已,持钵跳掷虚空,行列
而住,亦不堕地、亦不转摇。阿阇世复问:「是
钵云何住?而依何等?」文殊师利答言:「是钵所
住,如若狐疑所住。」阿阇世复言:「是钵亦无所
住处,亦不在地、亦不所依、亦无有处所。」文殊
师利则言:「如若狐疑亦无所住,诸法亦复如
钵,无所住、无所堕。」
饭事既讫,阿阇世则取一
机坐文殊师利前,自白言:「愿解我狐疑。」文殊
师利则言:「若恒边沙等佛不能为若说是狐
疑。」阿阇世应时惊怖,从机而堕,若大树躄地。
摩诃迦叶谓阿阇世:「勿恐,无惧。所以者何?文
殊师利入沤和拘舍罗甚深,以是故说是。徐
可而问。」阿阇世则问言:「属所说何所恒边沙
等佛不能说我之所狐疑?」文殊师利言:「仁者
谓已从心因缘而可见佛。」王即答言:「不用心,
心生故。」「为可见佛?」王言:「不。」「用有心故,为可见
佛?」王言:「不。」「生死与脱是二事,持是作佛?」王言:
「不。」「而有法言从蒙是法?」王言:「不。」「其作如是法
者,能可为决说?」王言:「不。」「以是故吾说,若之狐
疑恒边沙等佛而不能说。所以者何?若人言
我能以尘污于虚空,乃能为不?」王言:「不。」「若有
人言我能却虚空之垢。能却不?」王言:「不能。」文
水。诸龙婇女皆擎持二万三千钵而来,授与
瞿吒刹土菩萨,人人著其手中。阿阇世住侍
文殊师利,文殊师利则谓阿阇世:「可分布饭
食。」应时受教分布而遍,其食不减如故。阿阇
世复白:「其食悉遍,无所缺减则复如故。」文殊
师利言:「今为尽不?」则答言:「不尽。」「所以未尽者,
以若疑故。」诸菩萨饭已,持钵跳掷虚空,行列
而住,亦不堕地、亦不转摇。阿阇世复问:「是
钵云何住?而依何等?」文殊师利答言:「是钵所
住,如若狐疑所住。」阿阇世复言:「是钵亦无所
住处,亦不在地、亦不所依、亦无有处所。」文殊
师利则言:「如若狐疑亦无所住,诸法亦复如
钵,无所住、无所堕。」
饭事既讫,阿阇世则取一
机坐文殊师利前,自白言:「愿解我狐疑。」文殊
师利则言:「若恒边沙等佛不能为若说是狐
疑。」阿阇世应时惊怖,从机而堕,若大树躄地。
摩诃迦叶谓阿阇世:「勿恐,无惧。所以者何?文
殊师利入沤和拘舍罗甚深,以是故说是。徐
可而问。」阿阇世则问言:「属所说何所恒边沙
等佛不能说我之所狐疑?」文殊师利言:「仁者
谓已从心因缘而可见佛。」王即答言:「不用心,
心生故。」「为可见佛?」王言:「不。」「用有心故,为可见
佛?」王言:「不。」「生死与脱是二事,持是作佛?」王言:
「不。」「而有法言从蒙是法?」王言:「不。」「其作如是法
者,能可为决说?」王言:「不。」「以是故吾说,若之狐
疑恒边沙等佛而不能说。所以者何?若人言
我能以尘污于虚空,乃能为不?」王言:「不。」「若有
人言我能却虚空之垢。能却不?」王言:「不能。」文
卷二 第 400c 页 T15-0400.png
殊师利言:「佛知诸法一切悉若虚空。所以者
何?脱于本故,亦不见诸法有本若有脱者。以
故我言,若王之狐疑非恒边沙等佛之所能
说。」文殊师利复言:「怛萨阿竭者,不得内外心,
何所当作狐疑?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本悉脱。
何以故复有狐疑?」文殊师利复言:「其脱本者
已不复著空,本无所有诸法故曰脱,亦不自
然、不有所成、无所可见。诸法有所有无所
有,诸法无所见故无所可见,诸法谓默然,
是谓想不可知。诸法无想,已过自然,故以过
度。诸法者,谓生死断故。诸法无处所,谓无有
愿故。诸法无有愿,谓无有生死故。等诸法无
所著,谓清净故。诸法悉清净,谓本中外悉
净。诸法无有双者,谓无有侣。诸法无有侣,
谓一心故。诸法一心,谓脱故。诸法无有极,谓
无所断故。诸法无有边幅,谓无有度故。诸法
不可见其度者,谓所作异故。诸法谓所作异
者求慧,谓不能得安。诸法无常,谓无二心
故。诸法悉安,谓过净故。诸法悉决,谓无所求
故。无自然法,谓不可得身故。诸法无狐疑,谓
内寂故。奇哉诸法,谓无谛故。诸法寂者,谓
坦然故。诸法无吾,谓无是我所。诸法无馀,
谓脱故。诸法无所转会上,谓无有念故。诸法
尽信,无所著断故。诸法一味,谓脱故。诸法安
隐,谓无有想故。诸法无有想,谓无所坏
故。诸法悉空,度诸求故。诸法无有愿,谓三界
故。诸法以断三界,谓不著过去当来今现在。
一切诸法若泥洹,谓以生未生者。」
文殊师利
谓阿阇世:「无所生。无所生者,乃可令净?」王言:
何?脱于本故,亦不见诸法有本若有脱者。以
故我言,若王之狐疑非恒边沙等佛之所能
说。」文殊师利复言:「怛萨阿竭者,不得内外心,
何所当作狐疑?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本悉脱。
何以故复有狐疑?」文殊师利复言:「其脱本者
已不复著空,本无所有诸法故曰脱,亦不自
然、不有所成、无所可见。诸法有所有无所
有,诸法无所见故无所可见,诸法谓默然,
是谓想不可知。诸法无想,已过自然,故以过
度。诸法者,谓生死断故。诸法无处所,谓无有
愿故。诸法无有愿,谓无有生死故。等诸法无
所著,谓清净故。诸法悉清净,谓本中外悉
净。诸法无有双者,谓无有侣。诸法无有侣,
谓一心故。诸法一心,谓脱故。诸法无有极,谓
无所断故。诸法无有边幅,谓无有度故。诸法
不可见其度者,谓所作异故。诸法谓所作异
者求慧,谓不能得安。诸法无常,谓无二心
故。诸法悉安,谓过净故。诸法悉决,谓无所求
故。无自然法,谓不可得身故。诸法无狐疑,谓
内寂故。奇哉诸法,谓无谛故。诸法寂者,谓
坦然故。诸法无吾,谓无是我所。诸法无馀,
谓脱故。诸法无所转会上,谓无有念故。诸法
尽信,无所著断故。诸法一味,谓脱故。诸法安
隐,谓无有想故。诸法无有想,谓无所坏
故。诸法悉空,度诸求故。诸法无有愿,谓三界
故。诸法以断三界,谓不著过去当来今现在。
一切诸法若泥洹,谓以生未生者。」
文殊师利
谓阿阇世:「无所生。无所生者,乃可令净?」王言:
卷二 第 401a 页 T15-0401.png
「不。」文殊师利言:「佛知诸法如泥洹,故不可脱
其所狐疑。所以者何?当直住视诸法。视诸法
已,亦无所取无所舍,亦不于诸法有所止处,
已无所止诸法是故安,已安者便无有疑,已
无有疑便无所有作,无所有作者谓无有主,
于是中当作是忍。何以故?不自念我用诸法
故,忍诸法不可作,谓可为是不可为。诸法无
有作,无有作无所作是故泥洹。其信是者以
为等脱,亦无所增亦无所减。诸法本无故无
有作,而能作者悉本无,其本无者亦非是亦
不非是,故本无无有异。已信无有异者,诸狐
疑已索尽。其眼者亦无垢亦无净,眼之自然
是故本无,本无自然故曰眼。耳、鼻、舌、身、意,
亦无有垢亦无有净,其意者自然是故本无,
本无自然故曰意。色亦本无,本无自然色。痛
痒、思想、生死、识,亦无有垢亦无有净,识者自
然本无,本无自然故曰识。诸法一切无有垢
无有净,诸法自然本无,本无自然故曰诸法。
其心亦不可见,色亦不可得持。何以故?譬
若幻,不可言用内故,亦不可言用外故。所以
者何?本净故,以是无有垢。其心本者,亦不以
受、亦不以增、亦不以烦、亦不以忧、亦不以
愁。闻是法者无所疑,本异而念异故而有垢,
当知本异而念异,其无是者不可以令有。王
不当念有是。譬若人言我能令空有垢,以烟
若尘,作是而可令空有垢不?」王言:「不。」文殊师
利言:「其心本以清净者,淫怒痴无来何复言。
譬若空现于五事:一者灰、二者尘、三者烟、四
者雾、五者云,尽索可见,不可言为坐作垢。如
其所狐疑。所以者何?当直住视诸法。视诸法
已,亦无所取无所舍,亦不于诸法有所止处,
已无所止诸法是故安,已安者便无有疑,已
无有疑便无所有作,无所有作者谓无有主,
于是中当作是忍。何以故?不自念我用诸法
故,忍诸法不可作,谓可为是不可为。诸法无
有作,无有作无所作是故泥洹。其信是者以
为等脱,亦无所增亦无所减。诸法本无故无
有作,而能作者悉本无,其本无者亦非是亦
不非是,故本无无有异。已信无有异者,诸狐
疑已索尽。其眼者亦无垢亦无净,眼之自然
是故本无,本无自然故曰眼。耳、鼻、舌、身、意,
亦无有垢亦无有净,其意者自然是故本无,
本无自然故曰意。色亦本无,本无自然色。痛
痒、思想、生死、识,亦无有垢亦无有净,识者自
然本无,本无自然故曰识。诸法一切无有垢
无有净,诸法自然本无,本无自然故曰诸法。
其心亦不可见,色亦不可得持。何以故?譬
若幻,不可言用内故,亦不可言用外故。所以
者何?本净故,以是无有垢。其心本者,亦不以
受、亦不以增、亦不以烦、亦不以忧、亦不以
愁。闻是法者无所疑,本异而念异故而有垢,
当知本异而念异,其无是者不可以令有。王
不当念有是。譬若人言我能令空有垢,以烟
若尘,作是而可令空有垢不?」王言:「不。」文殊师
利言:「其心本以清净者,淫怒痴无来何复言。
譬若空现于五事:一者灰、二者尘、三者烟、四
者雾、五者云,尽索可见,不可言为坐作垢。如
卷二 第 401b 页 T15-0401.png
人言是我所作非我所作,便有淫怒痴。于心
本而不作垢亦不作狐疑。所以者何?心本有
所作,亦不能防后心;后心有所作,不寻于
前心;今现在心亦无处所。其智者已晓是所
作,而不有悕望,无所悕望是故清净相。一
切诸法无有垢、无所不明、无所生、无有处所。
无有处所是佛生地,生地者谓为诸法,诸法
者是故生地,故不可说。其智慧者,诸法无有
脱,以法为脱诸疑,以无所有无有法度者,故
狐疑属法身,故曰法身无所不入诸法,亦不
见法身有所入。何以故?诸法是法身。如诸法
等,故法身亦等,故曰法身所入。」
说是时,阿阇
世王得所喜信忍,则欢喜踊跃,则言:「善哉
善哉!解我狐疑。」文殊师利则答:「是为大狐疑。
向所说法者无有本,何从得狐疑?当从何
所闻狐疑?」阿阇世王则言:「蒙大恩而得小差。
今我命尽者,不忧不至泥洹。」文殊师利言:「如
王之所悕望者,是无有本。所以者何?诸法
本泥洹,故无所生。」阿阇世王则从座起,取名
好奇叠,其价直亿百千,持绕文殊师利身。
应时文殊师利身不现,其叠仍在处于虚
空,但闻其声不见其形,则闻其音说:「如见
文殊师利身,王自见狐疑。不以见狐疑者为
以见诸法,如所见是为?」复从空中闻其声,谓:
「王有所见,便以叠而与之。」
次文殊师利坐处
有菩萨,名得上愿。阿阇世复欲持是叠而奉
上之。其菩萨言:「其求脱泥洹者,我不从是
有所受,亦不受凡人有所有。何以故?凡人者
谓有俗间事故而不受。亦不从求罗汉辟支
本而不作垢亦不作狐疑。所以者何?心本有
所作,亦不能防后心;后心有所作,不寻于
前心;今现在心亦无处所。其智者已晓是所
作,而不有悕望,无所悕望是故清净相。一
切诸法无有垢、无所不明、无所生、无有处所。
无有处所是佛生地,生地者谓为诸法,诸法
者是故生地,故不可说。其智慧者,诸法无有
脱,以法为脱诸疑,以无所有无有法度者,故
狐疑属法身,故曰法身无所不入诸法,亦不
见法身有所入。何以故?诸法是法身。如诸法
等,故法身亦等,故曰法身所入。」
说是时,阿阇
世王得所喜信忍,则欢喜踊跃,则言:「善哉
善哉!解我狐疑。」文殊师利则答:「是为大狐疑。
向所说法者无有本,何从得狐疑?当从何
所闻狐疑?」阿阇世王则言:「蒙大恩而得小差。
今我命尽者,不忧不至泥洹。」文殊师利言:「如
王之所悕望者,是无有本。所以者何?诸法
本泥洹,故无所生。」阿阇世王则从座起,取名
好奇叠,其价直亿百千,持绕文殊师利身。
应时文殊师利身不现,其叠仍在处于虚
空,但闻其声不见其形,则闻其音说:「如见
文殊师利身,王自见狐疑。不以见狐疑者为
以见诸法,如所见是为?」复从空中闻其声,谓:
「王有所见,便以叠而与之。」
次文殊师利坐处
有菩萨,名得上愿。阿阇世复欲持是叠而奉
上之。其菩萨言:「其求脱泥洹者,我不从是
有所受,亦不受凡人有所有。何以故?凡人者
谓有俗间事故而不受。亦不从求罗汉辟支
卷二 第 401c 页 T15-0401.png
佛有所受,亦不从怛萨阿竭法有所受,其有
不近是法、不离是法,而我受是物。其与者亦
无二心,其受者亦无二心,故曰所受过于脱。」
王则欲以衣著菩萨上,忽然不现不知处,但
闻其音不现形,说言:「其所现身,以衣与之。」
而
是菩萨坐次复有菩萨,名曰见诸幻。阿阇世
王复以是衣而奉上之。其菩萨言:「若有计他
人有我者,我不受是物,亦不从有所沾污、
亦不从以得脱从是而受物。亦不从定意者、
亦不从乱意者而受是物。亦不从智慧者、亦
不从无智慧者而受是物。」阿阇世便以衣掷
床上,其菩萨即不现,复闻其音不见其形,说
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
而是菩萨坐处有菩
萨,名曰不见幻至泥洹。阿阇世以手擎衣而
往趣之:「上坐已去,仁者可受。」其菩萨言:「若有
自著他人者,我不受是物。其不著五阴四大
六衰,亦不著佛、亦不著法、亦不著僧。何以
故?诸法无所著故。」王阿阇世便持衣欲著菩
萨上,应时而不现,但闻其音而不现形,说言:
「其有现者,以衣与之。」
而是坐次有菩萨,名曰
私呵末。阿阇世则以衣奉上。其菩萨言:「其无
瞻者,我不受物。今汝发菩萨意,持心如菩萨,
其心等诸法,亦等于诸佛法,亦无所取无所
舍,于诸法亦无疑亦无有疑,亦不念诸法有
我,不念诸法有所脱,有是意者乃受是物。」王
阿阇世则而以衣著菩萨上,应时不现形但
闻音,说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
而是菩萨
坐次有菩萨,名三昧拘遬摩。阿阇世持衣欲
奉上。其菩萨言:「若有如是三昧无所疑,乃受
不近是法、不离是法,而我受是物。其与者亦
无二心,其受者亦无二心,故曰所受过于脱。」
王则欲以衣著菩萨上,忽然不现不知处,但
闻其音不现形,说言:「其所现身,以衣与之。」
而
是菩萨坐次复有菩萨,名曰见诸幻。阿阇世
王复以是衣而奉上之。其菩萨言:「若有计他
人有我者,我不受是物,亦不从有所沾污、
亦不从以得脱从是而受物。亦不从定意者、
亦不从乱意者而受是物。亦不从智慧者、亦
不从无智慧者而受是物。」阿阇世便以衣掷
床上,其菩萨即不现,复闻其音不见其形,说
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
而是菩萨坐处有菩
萨,名曰不见幻至泥洹。阿阇世以手擎衣而
往趣之:「上坐已去,仁者可受。」其菩萨言:「若有
自著他人者,我不受是物。其不著五阴四大
六衰,亦不著佛、亦不著法、亦不著僧。何以
故?诸法无所著故。」王阿阇世便持衣欲著菩
萨上,应时而不现,但闻其音而不现形,说言:
「其有现者,以衣与之。」
而是坐次有菩萨,名曰
私呵末。阿阇世则以衣奉上。其菩萨言:「其无
瞻者,我不受物。今汝发菩萨意,持心如菩萨,
其心等诸法,亦等于诸佛法,亦无所取无所
舍,于诸法亦无疑亦无有疑,亦不念诸法有
我,不念诸法有所脱,有是意者乃受是物。」王
阿阇世则而以衣著菩萨上,应时不现形但
闻音,说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
而是菩萨
坐次有菩萨,名三昧拘遬摩。阿阇世持衣欲
奉上。其菩萨言:「若有如是三昧无所疑,乃受
卷二 第 402a 页 T15-0402.png
其物。本三昧悉知诸法无所脱,我乃受是物。」
王阿阇世便持衣著其上,应时不现,但闻其
音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
而是坐次有菩萨,
名量精进,言:「一切诸音字声而不可得,其
作是者我乃受是物。」王阿阇世复以衣起著
其上,则时不现形,但闻其音言:「其有现者,以
衣与之。」
而是坐次有菩萨,名离所作垢。阿阇
世欲以衣上之。是菩萨言:「其不自念我身与
之,亦不念有人从我取,亦不念当有利,其无
是者我乃受是物。」王复以衣著其上,应时不
现其形,但闻其音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
而
是坐次有菩萨,名昙摩惟惧和那罗耶。阿阇
世复以衣奉上之。其菩萨言:「若于声闻示现
而不般泥洹,于辟支佛示现而不般泥洹,亦
不住于生死、亦不至泥洹,我乃受其物。」王阿
阇世便以衣著其上。忽然而不现,但闻其音
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如是一一以衣与之,应
时不见,其床机座处悉亦不现,复闻其音
言:「其所现者,以衣与之。」
阿阇世语摩诃迦叶:
「我从佛闻仁特尊,今以衣奉上,唯当受之。」摩
诃迦叶而不肯受。「所以者何?我淫怒痴未尽
索故不可受。亦不离无黠,亦不离恶亦不离
苦知,亦不习亦不尽,亦不导亦不以尽为證,
亦不有道念,亦不见怛萨阿竭,亦不闻法亦
不属比丘僧,亦不慧生亦不眼净,亦不以识
有所住而作。其与我物者,其德不能大,亦不
能得尊脱。」摩诃迦叶言:「如仁作意如我者,我
乃受之。」王阿阇世便以衣著其上。应时而不
见,但闻其音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便复以
王阿阇世便持衣著其上,应时不现,但闻其
音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
而是坐次有菩萨,
名量精进,言:「一切诸音字声而不可得,其
作是者我乃受是物。」王阿阇世复以衣起著
其上,则时不现形,但闻其音言:「其有现者,以
衣与之。」
而是坐次有菩萨,名离所作垢。阿阇
世欲以衣上之。是菩萨言:「其不自念我身与
之,亦不念有人从我取,亦不念当有利,其无
是者我乃受是物。」王复以衣著其上,应时不
现其形,但闻其音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
而
是坐次有菩萨,名昙摩惟惧和那罗耶。阿阇
世复以衣奉上之。其菩萨言:「若于声闻示现
而不般泥洹,于辟支佛示现而不般泥洹,亦
不住于生死、亦不至泥洹,我乃受其物。」王阿
阇世便以衣著其上。忽然而不现,但闻其音
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如是一一以衣与之,应
时不见,其床机座处悉亦不现,复闻其音
言:「其所现者,以衣与之。」
阿阇世语摩诃迦叶:
「我从佛闻仁特尊,今以衣奉上,唯当受之。」摩
诃迦叶而不肯受。「所以者何?我淫怒痴未尽
索故不可受。亦不离无黠,亦不离恶亦不离
苦知,亦不习亦不尽,亦不导亦不以尽为證,
亦不有道念,亦不见怛萨阿竭,亦不闻法亦
不属比丘僧,亦不慧生亦不眼净,亦不以识
有所住而作。其与我物者,其德不能大,亦不
能得尊脱。」摩诃迦叶言:「如仁作意如我者,我
乃受之。」王阿阇世便以衣著其上。应时而不
见,但闻其音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便复以
卷二 第 402b 页 T15-0402.png
衣次第与诸比丘,一一不见。尽索五百人,悉
亦不现,但闻其音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
王
阿阇世熟自思念:「诸菩萨比丘僧悉亡,当以
衣与谁?」还自与中宫极夫人,又其夫人亦不
现。应时阿阇世王便以得三昧,不见诸色,
亦不见母人、亦不见男子、亦不见男儿、亦不
见女儿、亦不见垣墙、亦不见树木、亦不见室
宅、亦不见城郭。尚有馀念,谓有我身,诸色识
悉止。复闻其音:「如一切有所见,当自见其狐
疑。如所见狐疑,见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所见
当作是视无所视,当作是视无所视法,是为
视法。其有所见者,便以与之。」王了无所复
见,便取其衣还欲自著,亦复不见其身,心意
识诸所想已无,是名曰脱于想、脱于狐疑。则
从三昧还,见众菩萨比丘僧、诸官属所有一
切如故。阿阇世复白文殊师利:「属诸众会所
而我不见。」文殊师利言:「如仁之狐疑处,属众
会在彼间。」文殊师利复言:「乃见众会不?」阿
阇世则言:「见。」「云何见?」「如我所见狐疑,见众
会如是。」文殊师利复问:「乃见众会不?」阿阇世
则言:「见。」「云何?」「如我所见狐疑,见众会如是。」文
殊师利复问:「云何见狐疑?」「如我属不见众会
者,是狐疑于内外亦无所见。」文殊师利言:「乃
闻佛所言,其作逆恶当入大泥犁不?」王言:「闻。」
文殊师利复谓:「王汝自知当入泥犁不?」阿阇
世复问:「其佛得佛时,乃有法上天入泥犁者
不?乃有安隐当至泥洹者不?」文殊师利则言:
「无。」王言:「我知诸法悉空故。所以者何?泥犁亦
复已空,上天安亦空。诸法无所可坏败,是故
亦不现,但闻其音言:「其有现者,以衣与之。」
王
阿阇世熟自思念:「诸菩萨比丘僧悉亡,当以
衣与谁?」还自与中宫极夫人,又其夫人亦不
现。应时阿阇世王便以得三昧,不见诸色,
亦不见母人、亦不见男子、亦不见男儿、亦不
见女儿、亦不见垣墙、亦不见树木、亦不见室
宅、亦不见城郭。尚有馀念,谓有我身,诸色识
悉止。复闻其音:「如一切有所见,当自见其狐
疑。如所见狐疑,见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所见
当作是视无所视,当作是视无所视法,是为
视法。其有所见者,便以与之。」王了无所复
见,便取其衣还欲自著,亦复不见其身,心意
识诸所想已无,是名曰脱于想、脱于狐疑。则
从三昧还,见众菩萨比丘僧、诸官属所有一
切如故。阿阇世复白文殊师利:「属诸众会所
而我不见。」文殊师利言:「如仁之狐疑处,属众
会在彼间。」文殊师利复言:「乃见众会不?」阿
阇世则言:「见。」「云何见?」「如我所见狐疑,见众
会如是。」文殊师利复问:「乃见众会不?」阿阇世
则言:「见。」「云何?」「如我所见狐疑,见众会如是。」文
殊师利复问:「云何见狐疑?」「如我属不见众会
者,是狐疑于内外亦无所见。」文殊师利言:「乃
闻佛所言,其作逆恶当入大泥犁不?」王言:「闻。」
文殊师利复谓:「王汝自知当入泥犁不?」阿阇
世复问:「其佛得佛时,乃有法上天入泥犁者
不?乃有安隐当至泥洹者不?」文殊师利则言:
「无。」王言:「我知诸法悉空故。所以者何?泥犁亦
复已空,上天安亦空。诸法无所可坏败,是故
卷二 第 402c 页 T15-0402.png
入法身。法身者,亦无天上、亦无人间、亦无泥
犁禽兽薜荔。其逆者亦不离法身,其所作逆
者身悉法身之所入,诸逆之本悉诸法之本。
已去当来无去来者,诸法亦无去来。已知是
者,亦不入泥犁、亦不上天、亦不泥洹。」
文殊
师利复问:「佛说有逆。如何今说无有?」王则答
言:「我不违佛所语。」「云何?」王言:「无我是佛之说。
谛其以无我,是则无人,亦不作罪者,亦无受
罪者。」文殊师利复问:「王已脱于狐疑不?」则答
言:「从本已脱,以来亦脱。」文殊师利言:「其疑以
尽未?」王言:「已从久远尽。」文殊师利复问:「云
何众会而知王有逆无逆脱是中?」王言:「以尊
法持我故知无逆。譬若菩萨已得忍辱,悉持
诸恶,菩萨若惠好愿。」那羁头梁耶谓阿阇
世:「诸逆以净,以得是忍?」王言:「一切诸法悉
净,无所沾污故。是法亦不可污。所以者何?
其道无有瑕秽故。以入大逆道者,不去生死、
不见泥洹。所以者何?其道无已可往者而可
近者。」说是语时,阿阇世王便得疾信忍。则时
三十二人,于文殊师利前皆发阿耨多罗三
耶三菩心,五百臣下悉得须陀洹道。其罗阅
国民塞满宫门,欲见文殊师利说法。文殊师
利则时以足大指指地,宫壁及地悉为琉璃,
一切在外皆见宫中诸菩萨比丘僧,若人照
镜自见其形,尔时所视悉亦了了,皆听文殊
师利所说法,八万四千人悉得须陀洹道,复
有五百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文殊
师利为王及宫中臣下诸人说法已,各令安
隐,便从坐起,与诸菩萨比丘僧俱而出宫门。
犁禽兽薜荔。其逆者亦不离法身,其所作逆
者身悉法身之所入,诸逆之本悉诸法之本。
已去当来无去来者,诸法亦无去来。已知是
者,亦不入泥犁、亦不上天、亦不泥洹。」
文殊
师利复问:「佛说有逆。如何今说无有?」王则答
言:「我不违佛所语。」「云何?」王言:「无我是佛之说。
谛其以无我,是则无人,亦不作罪者,亦无受
罪者。」文殊师利复问:「王已脱于狐疑不?」则答
言:「从本已脱,以来亦脱。」文殊师利言:「其疑以
尽未?」王言:「已从久远尽。」文殊师利复问:「云
何众会而知王有逆无逆脱是中?」王言:「以尊
法持我故知无逆。譬若菩萨已得忍辱,悉持
诸恶,菩萨若惠好愿。」那羁头梁耶谓阿阇
世:「诸逆以净,以得是忍?」王言:「一切诸法悉
净,无所沾污故。是法亦不可污。所以者何?
其道无有瑕秽故。以入大逆道者,不去生死、
不见泥洹。所以者何?其道无已可往者而可
近者。」说是语时,阿阇世王便得疾信忍。则时
三十二人,于文殊师利前皆发阿耨多罗三
耶三菩心,五百臣下悉得须陀洹道。其罗阅
国民塞满宫门,欲见文殊师利说法。文殊师
利则时以足大指指地,宫壁及地悉为琉璃,
一切在外皆见宫中诸菩萨比丘僧,若人照
镜自见其形,尔时所视悉亦了了,皆听文殊
师利所说法,八万四千人悉得须陀洹道,复
有五百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文殊
师利为王及宫中臣下诸人说法已,各令安
隐,便从坐起,与诸菩萨比丘僧俱而出宫门。
卷二 第 403a 页 T15-0403.png
王阿阇世及宫中官属,俱而送之。出于城门
之外,见树下有人,而大呼我自杀其母。是人
当得脱者,文殊师利化作一人,与父母俱行。
父母言:「是故正道,可从是行。」其子言:「非是
正道。」如是至再三,与父母共诤,便起意还杀
父母。前呼杀母者见是人而杀父母,便于
边举声而与,其化人杀父母者便自陈说:「我
所作为,非法所载,怨杀父母。」其一人则念:「我
独杀母耳。是人杀父母,其罪甚重。如子所受,
我尚轻微。」化人则语一人:「我不如往到佛
所。佛者无所归者而受其归,而无护者而为
作护。如佛所语,我当承教不敢违失。」其教
化人便向道,其一人即随其后:「如是人所受
法,我亦如是。虽尔,我尚嗟之。」俱共啼哭而
行。已到佛所,前作礼而住,便自白:「我作非法
而妄杀父母。」佛言:「善哉善哉!如子之所言至
诚无异。所以者何?不覆藏作罪故,乃至怛
萨阿竭前所说事如。」佛则言:「勿恐莫懅,随
我所言。」其化人言:「如佛所教,惟哀加护。」佛
言:「还自观心之法,视持过去当来今现在心,
持何等心而杀父母?」佛则复言:「已过去心已
灭已尽,亦不可见处、亦不可见所在。当来心
不可说。所以者何?未生未有故、无有故,无
有想无有念。今现在心亦无所住止,若心起
意则灭,亦不合聚,亦不可知去至何所、从何
所来,亦不可知青、亦不知赤白黄黑。心者不
可见,亦无有形、亦复不可得持、亦无有伴,
譬如幻。于身亦不可见在内,亦不见在外,亦
不见中间。」佛言:「心者亦不可从爱可见,亦不
之外,见树下有人,而大呼我自杀其母。是人
当得脱者,文殊师利化作一人,与父母俱行。
父母言:「是故正道,可从是行。」其子言:「非是
正道。」如是至再三,与父母共诤,便起意还杀
父母。前呼杀母者见是人而杀父母,便于
边举声而与,其化人杀父母者便自陈说:「我
所作为,非法所载,怨杀父母。」其一人则念:「我
独杀母耳。是人杀父母,其罪甚重。如子所受,
我尚轻微。」化人则语一人:「我不如往到佛
所。佛者无所归者而受其归,而无护者而为
作护。如佛所语,我当承教不敢违失。」其教
化人便向道,其一人即随其后:「如是人所受
法,我亦如是。虽尔,我尚嗟之。」俱共啼哭而
行。已到佛所,前作礼而住,便自白:「我作非法
而妄杀父母。」佛言:「善哉善哉!如子之所言至
诚无异。所以者何?不覆藏作罪故,乃至怛
萨阿竭前所说事如。」佛则言:「勿恐莫懅,随
我所言。」其化人言:「如佛所教,惟哀加护。」佛
言:「还自观心之法,视持过去当来今现在心,
持何等心而杀父母?」佛则复言:「已过去心已
灭已尽,亦不可见处、亦不可见所在。当来心
不可说。所以者何?未生未有故、无有故,无
有想无有念。今现在心亦无所住止,若心起
意则灭,亦不合聚,亦不可知去至何所、从何
所来,亦不可知青、亦不知赤白黄黑。心者不
可见,亦无有形、亦复不可得持、亦无有伴,
譬如幻。于身亦不可见在内,亦不见在外,亦
不见中间。」佛言:「心者亦不可从爱可见,亦不
卷二 第 403b 页 T15-0403.png
可从瞋怒可见。若卧出于梦可见其心,若作
若无所作,心亦无所与无所得。心者本净故,
亦无有沾污,亦无有而净者。」佛复言:「其心亦
非是间,亦非彼间,譬若如幻不可得持。所以
者何?无伴侣故。其知如是者,不作是想,亦不
念有我无我,亦不念有所见,亦不念有所住,
诸法寂寞而有作者。其信是者,不复受恶道。
所以者何?无所沾污故。其心法者亦无所
生,亦无所著。」
其化人则言:「善哉善哉!如怛萨
阿竭以法身而自成佛,今知如佛所说。以
信不疑,无作者无受罪者,无生者无所灭
者。如诸法,愿乐得为沙门。」佛言:「如子之愿。」
应时其化人便如沙门,即白佛:「我所犯罪杀
父母,已脱而得阿罗汉,今欲般泥洹。」佛言:
「从意如所欲。」是化比丘飞去地二十丈,在于
虚空便般泥洹,从身火出还自烧身。其杀母
者见是人已般泥洹,具足闻怛萨阿竭所说,
则自念言:「其人所作甚逆,今作沙门而得度
脱般泥洹。我罪尚可行,何为不自归佛,亦可
到是。」便前为佛作礼自白:「我所作非法,自杀
我母。今以身自归。」佛言:「善哉善哉!所语至诚
无有异,所说如言。见怛萨阿竭,说所作罪而
不覆藏。且观心法,念以过去以当来今现在
心,何所心杀其母者?过去心以灭尽,亦不外
亦不内,亦无处所。当来心不可说,亦未生亦
未有,亦无有想亦尔有所想。今现在心亦无
所住止,心有所生则破坏,亦无所聚,亦不见
有所至处,亦不可见有所从来处。其心者亦
不青赤黄白黑,其心者无有形不可见,不可
若无所作,心亦无所与无所得。心者本净故,
亦无有沾污,亦无有而净者。」佛复言:「其心亦
非是间,亦非彼间,譬若如幻不可得持。所以
者何?无伴侣故。其知如是者,不作是想,亦不
念有我无我,亦不念有所见,亦不念有所住,
诸法寂寞而有作者。其信是者,不复受恶道。
所以者何?无所沾污故。其心法者亦无所
生,亦无所著。」
其化人则言:「善哉善哉!如怛萨
阿竭以法身而自成佛,今知如佛所说。以
信不疑,无作者无受罪者,无生者无所灭
者。如诸法,愿乐得为沙门。」佛言:「如子之愿。」
应时其化人便如沙门,即白佛:「我所犯罪杀
父母,已脱而得阿罗汉,今欲般泥洹。」佛言:
「从意如所欲。」是化比丘飞去地二十丈,在于
虚空便般泥洹,从身火出还自烧身。其杀母
者见是人已般泥洹,具足闻怛萨阿竭所说,
则自念言:「其人所作甚逆,今作沙门而得度
脱般泥洹。我罪尚可行,何为不自归佛,亦可
到是。」便前为佛作礼自白:「我所作非法,自杀
我母。今以身自归。」佛言:「善哉善哉!所语至诚
无有异,所说如言。见怛萨阿竭,说所作罪而
不覆藏。且观心法,念以过去以当来今现在
心,何所心杀其母者?过去心以灭尽,亦不外
亦不内,亦无处所。当来心不可说,亦未生亦
未有,亦无有想亦尔有所想。今现在心亦无
所住止,心有所生则破坏,亦无所聚,亦不见
有所至处,亦不可见有所从来处。其心者亦
不青赤黄白黑,其心者无有形不可见,不可
卷二 第 403c 页 T15-0403.png
得持,亦不可听闻。所以者何?无有声故。亦不
可得获,亦无有伴,譬若幻。亦不于外见身,于
内亦无所得,于中间无有处。其心者亦无沾
污,亦无有恶,亦无有疑。其心无所作,亦不
有所作,亦无所与,亦无所得。心者本净故,亦
无沾污,亦复无净。其心亦不在是是不是。其
心若空,亦不可得获,亦无有伴。其智者不念
是想,亦不作缚,亦不作净,不作有所见,亦
不作处,亦不有所止处,亦不有而著。心脱
者是故无所碍,亦不生恶处。何以故?其心法
亦无所著,亦无所至凑,亦不在生死之所止。」
其杀母者,应时身诸毛孔一一孔,泥犁之火
从其孔出,痛不可言,则自陈说:「今自归怛萨
阿竭。惟哀加护,令得安隐。」佛则时以金手
著其人头上,应时火灭苦痛则除。便前长跪
愿欲作沙门。佛言:「如所欲。」则时以为沙门。怛
萨阿竭以四谛法而说之,应时得法眼,深入
其事则得阿罗汉,便白佛言:「今我欲般泥洹。」
佛言:「如所欲。」飞在虚空,去地百四十丈,便于
是上其身火出还自烧身。诸天亿百千人,悉
飞而来供养。
舍利弗白佛:「怛萨阿竭实尊。所
以者何?而作恶令得解脱。谁而解者?独佛、若
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深入僧那僧涅者而知
是事,非罗汉、辟支佛之所而堪知其中事。若
一切人之所行、悉不而及逮。」佛语舍利弗:
「其怛萨阿竭土者,是菩萨之所忍,非罗汉
辟支佛地,及非一切人之所行。所以者何?若
有一人所作异,而当得异如是。若曹见作罪
者,知当入泥犁,我而令不入泥犁可至泥洹。
可得获,亦无有伴,譬若幻。亦不于外见身,于
内亦无所得,于中间无有处。其心者亦无沾
污,亦无有恶,亦无有疑。其心无所作,亦不
有所作,亦无所与,亦无所得。心者本净故,亦
无沾污,亦复无净。其心亦不在是是不是。其
心若空,亦不可得获,亦无有伴。其智者不念
是想,亦不作缚,亦不作净,不作有所见,亦
不作处,亦不有所止处,亦不有而著。心脱
者是故无所碍,亦不生恶处。何以故?其心法
亦无所著,亦无所至凑,亦不在生死之所止。」
其杀母者,应时身诸毛孔一一孔,泥犁之火
从其孔出,痛不可言,则自陈说:「今自归怛萨
阿竭。惟哀加护,令得安隐。」佛则时以金手
著其人头上,应时火灭苦痛则除。便前长跪
愿欲作沙门。佛言:「如所欲。」则时以为沙门。怛
萨阿竭以四谛法而说之,应时得法眼,深入
其事则得阿罗汉,便白佛言:「今我欲般泥洹。」
佛言:「如所欲。」飞在虚空,去地百四十丈,便于
是上其身火出还自烧身。诸天亿百千人,悉
飞而来供养。
舍利弗白佛:「怛萨阿竭实尊。所
以者何?而作恶令得解脱。谁而解者?独佛、若
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深入僧那僧涅者而知
是事,非罗汉、辟支佛之所而堪知其中事。若
一切人之所行、悉不而及逮。」佛语舍利弗:
「其怛萨阿竭土者,是菩萨之所忍,非罗汉
辟支佛地,及非一切人之所行。所以者何?若
有一人所作异,而当得异如是。若曹见作罪
者,知当入泥犁,我而令不入泥犁可至泥洹。
卷二 第 404a 页 T15-0404.png
如若曹所知,当有般泥洹者,我知当入泥犁。
何以故?若曹而不及知一切人之所行。」佛语
舍利弗:「若见其杀母人而般泥洹者不?」则答
言:「见。」佛言:「是人以供养五百佛尽索,从一
一佛闻心法本净。何以故?今复闻是法而
般泥洹。其有知深法入其微妙,欢喜踊跃其
心无惧。若为恶师所误,若其心不足者,而
所犯罪会当解脱。其以信心法本净,是人不
堕恶道。所以者何?无所碍故。」
文殊师利即
与诸菩萨、摩诃迦叶、比丘僧、王阿阇世及群
臣官属来到佛所。舍利弗问阿阇世:「今以闻
狐疑解不?」则答言:「以闻知。云何闻?其说
法时无所得亦无所不得,亦无所持亦无所
舍,闻是时从今以去无有沾污。」
时舍利弗问
佛:「阿阇世馀罪有几所?」佛言:「所闻法譬若一
芥子能尽须弥山之罪。」舍利弗问佛:「王阿阇
世当入泥犁不?」「譬若忉利天子,被服名众好
宝来下,到是则还处所。阿阇世者亦以衣服
珍宝庄严,譬若是天子从上来下,虽入泥犁,
泥犁名宾头,入中无有苦痛则为苦,天子上
归本处。」舍利弗白佛:「甚善!阿阇世所作罪而
得微轻。」佛谓舍利弗:「汝乃知是王不?」则言:「不
知。」「是阿阇世王以供养七十三亿佛,各从诸
佛常闻深法,其心不离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心。」佛复问舍利弗:「乃见文殊师利不?」则言:
「见。」「是本发阿阇世而令为阿耨多罗三耶三
菩心。尔时久远过去时,有佛号字安隐觉,
劫名无尘垢。用是劫中而有三亿亿人,皆文
殊师利之所劝而转法轮。」佛语舍利弗:「譬若
何以故?若曹而不及知一切人之所行。」佛语
舍利弗:「若见其杀母人而般泥洹者不?」则答
言:「见。」佛言:「是人以供养五百佛尽索,从一
一佛闻心法本净。何以故?今复闻是法而
般泥洹。其有知深法入其微妙,欢喜踊跃其
心无惧。若为恶师所误,若其心不足者,而
所犯罪会当解脱。其以信心法本净,是人不
堕恶道。所以者何?无所碍故。」
文殊师利即
与诸菩萨、摩诃迦叶、比丘僧、王阿阇世及群
臣官属来到佛所。舍利弗问阿阇世:「今以闻
狐疑解不?」则答言:「以闻知。云何闻?其说
法时无所得亦无所不得,亦无所持亦无所
舍,闻是时从今以去无有沾污。」
时舍利弗问
佛:「阿阇世馀罪有几所?」佛言:「所闻法譬若一
芥子能尽须弥山之罪。」舍利弗问佛:「王阿阇
世当入泥犁不?」「譬若忉利天子,被服名众好
宝来下,到是则还处所。阿阇世者亦以衣服
珍宝庄严,譬若是天子从上来下,虽入泥犁,
泥犁名宾头,入中无有苦痛则为苦,天子上
归本处。」舍利弗白佛:「甚善!阿阇世所作罪而
得微轻。」佛谓舍利弗:「汝乃知是王不?」则言:「不
知。」「是阿阇世王以供养七十三亿佛,各从诸
佛常闻深法,其心不离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心。」佛复问舍利弗:「乃见文殊师利不?」则言:
「见。」「是本发阿阇世而令为阿耨多罗三耶三
菩心。尔时久远过去时,有佛号字安隐觉,
劫名无尘垢。用是劫中而有三亿亿人,皆文
殊师利之所劝而转法轮。」佛语舍利弗:「譬若
卷二 第 404b 页 T15-0404.png
如恒边沙等佛为阿阇世说法,而不解其狐
疑。所以者何?是文殊师利之所发意故,当从
是解,世世常从文殊师利闻甚深法。」佛言:「菩
萨本有所造作,其人必当因本所发意而得
解。今阿阇世虽入泥犁,还上生天上,方去是
五百四十五刹土,号字名惟位惟位者(汉言为严
净),其佛号字罗陀那羁头(汉言宝好),亦于彼当与文
殊师利相得,从其刹欲会闻所说法,则当得
无所从生法忍。弥勒于是作佛,阿阇世从彼
刹来生是间,尔时当名阿伽祛鈚菩萨。弥勒
佛从是因缘,以法教诸菩萨,所说法亦不过
亦不短适平等。尔时当说阿伽祛鈚者,以过
去释迦文佛时有王名阿阇世,用恶人言而
杀其父。从文殊师利闻诸法,闻已则欢喜信
忍,所作罪应时尽索。弥勒佛说是时,八千菩
萨悉得无所从生法忍。却后八阿僧祇劫,阿
伽祛鈚当行菩萨道,而教化人亦当净刹土。
其有人从其闻法者,若作声闻、若作辟支佛、若
菩萨法者皆当无瑕秽,一切无所碍,诸人悉
当明于智慧无所狐疑。其王阿阇世过如所说
八阿僧祇劫以后当得为佛,其劫当名唾曰
鈚陀遍(汉言者欢喜见),其刹土名阿迦云(汉言者为药王),其病者莫不愈,其怛萨阿竭当号字惟首陀惟
沙耶(汉言者净其所部)。尔时寿四小劫,当有七十万声
闻悉已从惠得解,皆当知八惟务禅。尔时当
有十二亿菩萨,一切皆入诸慧晓了沤和拘
舍。佛般泥洹以后,其法住乃至亿万岁已后
乃尽。其刹土一切人至死无狐疑者,寿终已
后不生八恶处。所以者何?用从佛闻深法故,
疑。所以者何?是文殊师利之所发意故,当从
是解,世世常从文殊师利闻甚深法。」佛言:「菩
萨本有所造作,其人必当因本所发意而得
解。今阿阇世虽入泥犁,还上生天上,方去是
五百四十五刹土,号字名惟位惟位者(汉言为严
净),其佛号字罗陀那羁头(汉言宝好),亦于彼当与文
殊师利相得,从其刹欲会闻所说法,则当得
无所从生法忍。弥勒于是作佛,阿阇世从彼
刹来生是间,尔时当名阿伽祛鈚菩萨。弥勒
佛从是因缘,以法教诸菩萨,所说法亦不过
亦不短适平等。尔时当说阿伽祛鈚者,以过
去释迦文佛时有王名阿阇世,用恶人言而
杀其父。从文殊师利闻诸法,闻已则欢喜信
忍,所作罪应时尽索。弥勒佛说是时,八千菩
萨悉得无所从生法忍。却后八阿僧祇劫,阿
伽祛鈚当行菩萨道,而教化人亦当净刹土。
其有人从其闻法者,若作声闻、若作辟支佛、若
菩萨法者皆当无瑕秽,一切无所碍,诸人悉
当明于智慧无所狐疑。其王阿阇世过如所说
八阿僧祇劫以后当得为佛,其劫当名唾曰
鈚陀遍(汉言者欢喜见),其刹土名阿迦云(汉言者为药王),其病者莫不愈,其怛萨阿竭当号字惟首陀惟
沙耶(汉言者净其所部)。尔时寿四小劫,当有七十万声
闻悉已从惠得解,皆当知八惟务禅。尔时当
有十二亿菩萨,一切皆入诸慧晓了沤和拘
舍。佛般泥洹以后,其法住乃至亿万岁已后
乃尽。其刹土一切人至死无狐疑者,寿终已
后不生八恶处。所以者何?用从佛闻深法故,
卷二 第 404c 页 T15-0404.png
诸垢浊不复著。」
佛语舍利弗:「人而不可轻。所
以者何?而从轻得其罪。」佛言:「我知人而所作,
而馀无知者。而所趣向,其佛者乃知之。」舍
利弗从其众会言:「是事微妙,快乃知是。」则言:
「从今已去不敢复说是者罪人、是者福人。所
以者何?一切人之所行不可议故。」如佛属所
说阿阇世而得决,尔时万二千天子皆发阿
耨多罗三耶三菩心,各各同愿:「惟首陀净所部惟沙耶作佛时我生其刹土,佛悉与决。其
作佛时,而当往生后刹土。」
王阿阇世有子年
八岁,名曰栴檀师利,应时取身上珍宝解散
佛上,则言:「以是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若
惟首陀惟沙耶而作佛时,我愿为遮迦越罗。
其佛般泥洹以后,我愿承其后作佛。」所散宝
物悉化作七宝交露纵广正等,中有床坐具
足若干之宝,其綩綖幨亦复如是。佛坐其床
上,应时佛笑,无央数色光明而从口出遍于
十方,还绕身三匝从顶上而入。阿难从坐起
白佛:「怛萨阿竭不妄笑,当有意。」阿难叹佛:「其
智慧甚尊,无所挂碍,悉知一切人心之所行,
随其所欲教照令各得所,天上天下而独特
尊。所因缘笑故,唯愿欲闻。若十方一切人悉
在前住,一一人问亿百千那术事,悉则发遣
而无留难。属之所笑唯闻其说。已过去当来
今现在,佛悉而具足,无所挂碍,属之所笑
惟决其疑。其光明悉逾于日月、过于释梵,
坏诸遮迦和山,令一切悉见其光明。见其光
明者,人则无所复著。所以者何?佛以无瑕秽
故。属之所笑,惟愿发遣。」
佛语舍利弗:「人而不可轻。所
以者何?而从轻得其罪。」佛言:「我知人而所作,
而馀无知者。而所趣向,其佛者乃知之。」舍
利弗从其众会言:「是事微妙,快乃知是。」则言:
「从今已去不敢复说是者罪人、是者福人。所
以者何?一切人之所行不可议故。」如佛属所
说阿阇世而得决,尔时万二千天子皆发阿
耨多罗三耶三菩心,各各同愿:「惟首陀净所部惟沙耶作佛时我生其刹土,佛悉与决。其
作佛时,而当往生后刹土。」
王阿阇世有子年
八岁,名曰栴檀师利,应时取身上珍宝解散
佛上,则言:「以是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若
惟首陀惟沙耶而作佛时,我愿为遮迦越罗。
其佛般泥洹以后,我愿承其后作佛。」所散宝
物悉化作七宝交露纵广正等,中有床坐具
足若干之宝,其綩綖幨亦复如是。佛坐其床
上,应时佛笑,无央数色光明而从口出遍于
十方,还绕身三匝从顶上而入。阿难从坐起
白佛:「怛萨阿竭不妄笑,当有意。」阿难叹佛:「其
智慧甚尊,无所挂碍,悉知一切人心之所行,
随其所欲教照令各得所,天上天下而独特
尊。所因缘笑故,唯愿欲闻。若十方一切人悉
在前住,一一人问亿百千那术事,悉则发遣
而无留难。属之所笑唯闻其说。已过去当来
今现在,佛悉而具足,无所挂碍,属之所笑
惟决其疑。其光明悉逾于日月、过于释梵,
坏诸遮迦和山,令一切悉见其光明。见其光
明者,人则无所复著。所以者何?佛以无瑕秽
故。属之所笑,惟愿发遣。」
卷二 第 405a 页 T15-0405.png
佛告阿难:「是栴檀师利者已供养我,而发阿
耨多罗三耶三菩心。稍稍而至惟首陀惟沙
耶作佛时,而生彼刹,当作遮迦越罗。举家室
仆从当供养其佛比丘僧,至竟无有已。其佛
般泥洹已,是儿当习其后,便于遮迦越罗寿
尽,当至兜术天上。从上竟寿而下,当生彼佛
刹而自成佛,号字栴檀羁尊,所有一切如前
佛无异,其寿适等,诸声闻菩萨亦复适等。其
从阿阇世所诸馀菩萨悉皆言:『若文殊师利在
所方面,亦复如佛无有空时。所以者何?有所
作为与佛无异。其有菩萨为文殊师利所教
者,无所复异。何以故?无复生于恶处者,不
畏众魔亦不畏罪,不有所沾污。若城郭郡
国县邑丘聚,若有学其法者,若有持是经讽
诵读者、若书者,见是辈人,当如见佛无有异。
在所方面而闻法,则当念则是佛处。』佛谓诸
菩萨:『审如若之所言。所以者何?已过去无央
数阿僧祇劫,有佛号字提和竭,则与我决,当
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而成为佛。我以发
布地,令怛萨阿竭而蹈之。正于是处而得决
言:「汝过阿僧祇劫后而当为佛,号字释迦文。」
时提和竭佛谓诸比丘僧:「是所受决处,不当
以足蹈其地。所以者何?是则极尊神处,诸天
人民一切当共事是处。谁有于是而起塔者?」
应时八十亿天皆念言:「我而起之。」有迦罗越
名颰陀调,则白言:「我欲于是起塔。」则时便作
七宝塔,严庄甚好。事已讫竟,至提和竭所
白言:「所作塔以成。闻怛萨阿竭其福如何?」
提和竭言:「若菩萨在所处得法忍,圆如车轮
卷二 第 405b 页 T15-0405.png
而起作塔,下行尽地际,诸天鬼神一切当已
其土供养,当如舍利无异。如是菩萨所授决
得法忍处,圆如车轮,满中七宝,上至三十三
天持施与佛。有作是塔者,其福出是上。」其佛
言:「如我授摩纳决,而后当作释迦文佛。汝作
是塔,因是功德,当从释迦文佛授决,却后
阿僧祇劫亦当成佛。」』」
佛语众会者:「乃知时迦
罗越颰陀调不?」诸会者不及。佛即言:「今在会
中迦罗越子,名曰作罗一耶阇是。」应时怛萨
阿竭而与决言:「汝当作佛,号字须陀扇(汉言者名
曰决见)。」佛复言:「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而书是经、若讽诵读、为一切人说解,其法处
圆如车轮,尘等下尽地际、上至三十三天,其
智者取中一尘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菩萨从
是法而得忍故。」佛言:「若男子女人,以七宝满
三千大千佛刹土,日三反持是施与,但专念
是。其所复作,如是百劫千劫、若复至百千劫。
其有讽诵读阿阇世品者,若恭若事、若讽诵、
为一切说,而解其中慧,其心信向无有异,
是福出彼所作施与功德上。若男子女人,于
百劫而持净戒,卒闻是法信乐喜之,其福出
彼净戒功德上。虽为人所挝捶骂詈百劫亦
不起意,是为忍辱。其闻是法信向,于中作忍,
出彼忍辱上。于百劫而精进,恭事一切人,亦
不以为勤苦、不惜身命。其闻是法信,而为一
切人解其中事,其福出彼精进上。其身于百
劫守禅,不如以是法而教一切人,其功德出
彼守禅上。若有百劫而行智慧,闻是法解心
本清净,其功德出彼上。」
诸菩萨皆白佛:「吾
其土供养,当如舍利无异。如是菩萨所授决
得法忍处,圆如车轮,满中七宝,上至三十三
天持施与佛。有作是塔者,其福出是上。」其佛
言:「如我授摩纳决,而后当作释迦文佛。汝作
是塔,因是功德,当从释迦文佛授决,却后
阿僧祇劫亦当成佛。」』」
佛语众会者:「乃知时迦
罗越颰陀调不?」诸会者不及。佛即言:「今在会
中迦罗越子,名曰作罗一耶阇是。」应时怛萨
阿竭而与决言:「汝当作佛,号字须陀扇(汉言者名
曰决见)。」佛复言:「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而书是经、若讽诵读、为一切人说解,其法处
圆如车轮,尘等下尽地际、上至三十三天,其
智者取中一尘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菩萨从
是法而得忍故。」佛言:「若男子女人,以七宝满
三千大千佛刹土,日三反持是施与,但专念
是。其所复作,如是百劫千劫、若复至百千劫。
其有讽诵读阿阇世品者,若恭若事、若讽诵、
为一切说,而解其中慧,其心信向无有异,
是福出彼所作施与功德上。若男子女人,于
百劫而持净戒,卒闻是法信乐喜之,其福出
彼净戒功德上。虽为人所挝捶骂詈百劫亦
不起意,是为忍辱。其闻是法信向,于中作忍,
出彼忍辱上。于百劫而精进,恭事一切人,亦
不以为勤苦、不惜身命。其闻是法信,而为一
切人解其中事,其福出彼精进上。其身于百
劫守禅,不如以是法而教一切人,其功德出
彼守禅上。若有百劫而行智慧,闻是法解心
本清净,其功德出彼上。」
诸菩萨皆白佛:「吾
卷二 第 405c 页 T15-0405.png
等悉当奉行,所至到诸佛刹,当以法而化人。」
佛语诸菩萨:「汝所至奉行法教,一切所作如
佛无异。所以者何?是法悉解佛事故。」一切诸
会菩萨悉以花供养,散怛萨阿竭上,遍三千
大千刹土。诸菩萨各自说:「是法实尊。其释迦
文佛之所说,当久在阎浮利地而与明。文殊
师利者常当久住。所以者何?常当从闻深妙
之法。」诸菩萨言:「推身未而报其恩。」
佛言:「若
男子女人从人闻是法,亦不以身报其恩。欲
见怛萨阿竭者,视其男子女人所闻法处,当
供养如佛。其有信于是法者,视其人当如见
佛。」诸菩萨从座起,为释迦文佛作礼,于是恍
惚而不见,各各还其刹土。以是法自于处所,
为一切具足解说是慧。其闻是法者无央数
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
佛语弥勒菩
萨:「持是法当讽诵读,当为一切广说其事,当
加哀天上天下及一切。」弥勒菩萨白佛:「我以
从过去诸佛所已闻是法,持讽诵读已。今复
还闻是法,今亦当广为一切说法。虽怛萨阿
竭般泥洹已后,我在兜术天上,若男子女人
欲学是法,我劝助护之。后末世法一切欲尽
时,其有闻、其处所有是经,当知我之所护。若
有魔中道而欲坏败,我当护之,令不得其便。」
佛语释提桓因:「当持是法,讽诵读,决诸狐疑。
若阿须伦兴师起兵,欲觉击天帝,当念是
经,应时得胜,其兵即却。」佛复言:「若有郡国县
邑丘聚其奉事是经,皆当往护。其遭县官者、
若入县官者,当念是经。行贼中当念是经,若
为贼所拘击当念是经。若在旷野当念是经。
佛语诸菩萨:「汝所至奉行法教,一切所作如
佛无异。所以者何?是法悉解佛事故。」一切诸
会菩萨悉以花供养,散怛萨阿竭上,遍三千
大千刹土。诸菩萨各自说:「是法实尊。其释迦
文佛之所说,当久在阎浮利地而与明。文殊
师利者常当久住。所以者何?常当从闻深妙
之法。」诸菩萨言:「推身未而报其恩。」
佛言:「若
男子女人从人闻是法,亦不以身报其恩。欲
见怛萨阿竭者,视其男子女人所闻法处,当
供养如佛。其有信于是法者,视其人当如见
佛。」诸菩萨从座起,为释迦文佛作礼,于是恍
惚而不见,各各还其刹土。以是法自于处所,
为一切具足解说是慧。其闻是法者无央数
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
佛语弥勒菩
萨:「持是法当讽诵读,当为一切广说其事,当
加哀天上天下及一切。」弥勒菩萨白佛:「我以
从过去诸佛所已闻是法,持讽诵读已。今复
还闻是法,今亦当广为一切说法。虽怛萨阿
竭般泥洹已后,我在兜术天上,若男子女人
欲学是法,我劝助护之。后末世法一切欲尽
时,其有闻、其处所有是经,当知我之所护。若
有魔中道而欲坏败,我当护之,令不得其便。」
佛语释提桓因:「当持是法,讽诵读,决诸狐疑。
若阿须伦兴师起兵,欲觉击天帝,当念是
经,应时得胜,其兵即却。」佛复言:「若有郡国县
邑丘聚其奉事是经,皆当往护。其遭县官者、
若入县官者,当念是经。行贼中当念是经,若
为贼所拘击当念是经。若在旷野当念是经。
卷二 第 406a 页 T15-0406.png
若见怨家、若与怨家相得当念是经。其有至心
于是法者,无而得其便。」
佛语阿难:「持是法讽
诵读,当为一切说解其法。若有男子女人从
若闻是法,便无狐疑。诸狐疑索尽,则不复为
罪所覆,亦不为生死之所覆,亦不中道离法
之所覆,一切其有作邪道者则为不行,终不
与魔事而相当值。所以者何?用闻是法故。其
已作逆恶者,闻是法信乐喜,则已无逆恶,亦不
受逆之罪。」
摩诃迦叶白佛:「我證知是法,属文
殊师利于阿阇世所食时说是法,解作逆恶
之事,应时得欢喜信忍,悉为解狐疑。我今说
之。其有犯逆者,从是法忍悉得解脱,亦当如
阿阇世。」应时摩诃迦叶复言:「一切人本悉净,
而自作反是我所非我所,亦不而自知其本
净。悉以晓了本净者,所作罪则解脱无有,而
知如阿阇世者。是以一切愚人,所作反还自
杀身,便因是而得勤苦,便入泥犁。」摩诃迦叶
言:「其奉事信乐是法,吾等證之,不复堕恶道。」
佛言:「如汝之所说。一切诸佛菩萨心无瑕秽。」
阿难复白佛:「惟怛萨阿竭令后世人见是法。」
怛萨阿竭应时从身之相放光明,照无央数
佛刹,诸垣墙树木皆有音声:「其法当尔。所以
者何?若劫尽火起,其当闻者会是法。若当
闻是法,虽在于海中会还得闻是法。」佛语阿
难:「如垣墙树木之所闻声,审如其言。其已作
功德者、已作摩诃衍者,后世皆还得闻是法。」
说是经时,诸天及人九万六千悉得须陀洹
道,七万八千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
二千菩萨得无所从生法乐忍,八千人皆得
于是法者,无而得其便。」
佛语阿难:「持是法讽
诵读,当为一切说解其法。若有男子女人从
若闻是法,便无狐疑。诸狐疑索尽,则不复为
罪所覆,亦不为生死之所覆,亦不中道离法
之所覆,一切其有作邪道者则为不行,终不
与魔事而相当值。所以者何?用闻是法故。其
已作逆恶者,闻是法信乐喜,则已无逆恶,亦不
受逆之罪。」
摩诃迦叶白佛:「我證知是法,属文
殊师利于阿阇世所食时说是法,解作逆恶
之事,应时得欢喜信忍,悉为解狐疑。我今说
之。其有犯逆者,从是法忍悉得解脱,亦当如
阿阇世。」应时摩诃迦叶复言:「一切人本悉净,
而自作反是我所非我所,亦不而自知其本
净。悉以晓了本净者,所作罪则解脱无有,而
知如阿阇世者。是以一切愚人,所作反还自
杀身,便因是而得勤苦,便入泥犁。」摩诃迦叶
言:「其奉事信乐是法,吾等證之,不复堕恶道。」
佛言:「如汝之所说。一切诸佛菩萨心无瑕秽。」
阿难复白佛:「惟怛萨阿竭令后世人见是法。」
怛萨阿竭应时从身之相放光明,照无央数
佛刹,诸垣墙树木皆有音声:「其法当尔。所以
者何?若劫尽火起,其当闻者会是法。若当
闻是法,虽在于海中会还得闻是法。」佛语阿
难:「如垣墙树木之所闻声,审如其言。其已作
功德者、已作摩诃衍者,后世皆还得闻是法。」
说是经时,诸天及人九万六千悉得须陀洹
道,七万八千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
二千菩萨得无所从生法乐忍,八千人皆得
卷二 第 406b 页 T15-0406.png
阿罗汉道。是三千大千刹六反震动,众冥悉
开辟而悉明。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以若干伎
乐而供养之,皆以天华天香共散之,言:「所谓
法轮,闻是法者已为逮法轮转。诸外道者闻
是法即而自知。是故因为伏是者则菩萨印,
其得是印者乃到佛树下。」
佛说是经,王阿阇
世,诸菩萨,文殊师利是为本,诸声闻,舍利弗、
摩诃目揵连、阿难等是其本,诸天、揵陀罗、
一切人,闻佛所说,前已头面作礼而去。
《佛说阿阇世王经》卷下
开辟而悉明。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以若干伎
乐而供养之,皆以天华天香共散之,言:「所谓
法轮,闻是法者已为逮法轮转。诸外道者闻
是法即而自知。是故因为伏是者则菩萨印,
其得是印者乃到佛树下。」
佛说是经,王阿阇
世,诸菩萨,文殊师利是为本,诸声闻,舍利弗、
摩诃目揵连、阿难等是其本,诸天、揵陀罗、
一切人,闻佛所说,前已头面作礼而去。
《佛说阿阇世王经》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