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452b 页
卷二 第 459a 页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下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于是,天魔波旬念欲娆固文殊师利所馔供
膳,化作四万比丘,著弊坏裂衣、垢秽臭处
持破钵住、胸背悉露、面貌丑恶、跛蹇秃偻,心
怀遑懅而坐众中,亦复持钵受种种供,其钵
饭食亦不减尽。波旬所化比丘而极大食,钵
无缺减,文殊师利现威神之变,令诸化比丘
钵食常满,搏食在口噎不得咽,手食向口手
齐口止,而皆躄地不能自安。
「于是,文殊师利
问魔波旬:『此诸比丘,何故不食?』波旬答曰:『今
诸比丘将欲死矣,得无以杂毒食与之乎?』文
殊师利曰:『无毒之人,岂复行毒耶!身无垢秽,
宁以垢毒用与人耶!有淫怒痴是则为毒,于
菩萨怀来法品律仪者无此众毒。所谓之毒,
用者无黠恩爱之著,是我所非我所见,因缘
罪福名色所行,不等而造所缘,有我见人诸
盖受住贪身著念,有诸种受诸入,住在三界,
有取有受、有卒有暴、有往有来,贪身为碍
有寿命,近著想念清净瞋恚蔽立,不了十
二因缘之本。诤讼诸见无断自见,有念有知
轻慢,有净想不净想分数众事,谓足观有无
及诸业诸恩爱,是我所无所行,畏于空。谓
有二欲度二想,于无想有堕想,无有愿起
无想,无有得作有想,于无行行起种说想,
起二欲作度想,于菩萨法品为非法想,为邪
见行有正法观想,于恶知识为善友想。乱佛
卷二 第 459b 页 T14-0459.png
行诽谤正法,自贡高无所救护,斗讼骂詈
至诚为妄语想,虚欺为诚谛想,犯诸淫欲为
住想,于诸有为安隐想,于生死为教授起
见想,坏泥洹之所现。』
「文殊师利曰:『波旬!如
是像法行为是毒,于佛法教而无有也。甘露
教为佛教一,安隐教为佛教二,无放逸教为
佛教三,无怨恨教为佛教四,无受住教为佛
教五,正法藏教为佛教六,无诤讼教为佛教
七,无所起教为佛教八,彼我无执教为佛
教九,不诽谤教为佛教十。
「『救念拥护教为
佛教一,寂寞恬然无所生教为佛教二,以净
复净澹泊无所然教为佛教三,以正怀来平
等明教为佛教四,无怒善立教为佛教五,尊
复尊积诸善本教为佛教六,已脱复脱教为
佛教七,化诸异道教为佛教八,一切众欲
慧者无有也此教者则为佛教九,无终始
死生教为佛教二十。
「『定意教为佛教本阙一法(本阙一法)二,意
止教为佛教三,平等断教为佛教四,一切
诸恶无所造神足教为佛教五,身意寂无
有二根教为佛教六,为众信最力教为佛
教七,一切尘劳无现不现觉意教为佛教
八,普了觉体解道教为佛教九,所行无衍
寂寞教为佛教三十。
「『恬然无争教为佛教
一,来诸解脱审谛教为佛教二,无怒辩慧
教为佛教三,法义无分离非常苦空愁悒教
为佛教四,有赞叹骂詈者而无我教为佛教
五,降伏诸道令得静然教为佛教六,至无
为心度无极教为佛教七,度彼诸岸发善权
教为佛教八,以慈悲护群生教为佛教九,无
至诚为妄语想,虚欺为诚谛想,犯诸淫欲为
住想,于诸有为安隐想,于生死为教授起
见想,坏泥洹之所现。』
「文殊师利曰:『波旬!如
是像法行为是毒,于佛法教而无有也。甘露
教为佛教一,安隐教为佛教二,无放逸教为
佛教三,无怨恨教为佛教四,无受住教为佛
教五,正法藏教为佛教六,无诤讼教为佛教
七,无所起教为佛教八,彼我无执教为佛
教九,不诽谤教为佛教十。
「『救念拥护教为
佛教一,寂寞恬然无所生教为佛教二,以净
复净澹泊无所然教为佛教三,以正怀来平
等明教为佛教四,无怒善立教为佛教五,尊
复尊积诸善本教为佛教六,已脱复脱教为
佛教七,化诸异道教为佛教八,一切众欲
慧者无有也此教者则为佛教九,无终始
死生教为佛教二十。
「『定意教为佛教本阙一法(本阙一法)二,意
止教为佛教三,平等断教为佛教四,一切
诸恶无所造神足教为佛教五,身意寂无
有二根教为佛教六,为众信最力教为佛
教七,一切尘劳无现不现觉意教为佛教
八,普了觉体解道教为佛教九,所行无衍
寂寞教为佛教三十。
「『恬然无争教为佛教
一,来诸解脱审谛教为佛教二,无怒辩慧
教为佛教三,法义无分离非常苦空愁悒教
为佛教四,有赞叹骂詈者而无我教为佛教
五,降伏诸道令得静然教为佛教六,至无
为心度无极教为佛教七,度彼诸岸发善权
教为佛教八,以慈悲护群生教为佛教九,无
卷二 第 459c 页 T14-0459.png
害意悯哀之教为佛教四十。
「『脱诸所有被德
铠教为佛教一,无所乐无所造无所语敏教
为佛教二,所作已办兴智慧教为佛教三,无
贡高诸念不断三宝教为佛教四,发菩萨意
安一切令清净教为佛教五,用不起诸有故。』
「说是语时,其诸天子从魔波旬来者,五百
天子发无上正真道意,俱而说曰:『唯,世尊!
我等亦当如是奉佛法教。』佛时便笑。贤者
阿难问佛言:『何因缘笑?既笑当有意。』佛告
阿难:『汝为见此诸化比丘不乎?』阿难答佛:『已
见。』佛言:『后五浊弊恶世,临法欲尽时,当有是
辈比丘,不知厌足,所行不善,衣服不能自正,
其性卒暴而不安祥。所以者何?如是,阿难!
彼时比丘,食饮无恭敬,作种种诽谤,欲得奉
事舍律犯禁沙门,以袈裟挂掖,现在不敬
诸尊长比丘,所从往来所为迷乱,为人多病,
便作沙门求安名闻,但索恭敬不念志法。
彼时之世,于我法中当有此辈,无所见人行
不清净,诸天皆当愁忧,弊魔悉当欢喜。』
「阿
难问佛:『魔何故喜?』佛言:『是诸正士自起魔
事,非魔波旬所娆得便也。所以者何?弊魔
不求懈怠者便。其有比丘,精进修行如救头
然,波旬求此精勤者便。以故,阿难!当勤力
精进莫有懈怠,当得未得,当成未成,当得
明谛除诸不审,降魔官属兴如来教,奉受正
法供养经义,是我所教也。』
「说是语时,五千
比丘皆放身命而般泥洹:『我等不欲见法乱
坏时。』坐于虚空身中放火还自阇维,数千天
子共供养其骨。二百比丘远尘离垢诸法
「『脱诸所有被德
铠教为佛教一,无所乐无所造无所语敏教
为佛教二,所作已办兴智慧教为佛教三,无
贡高诸念不断三宝教为佛教四,发菩萨意
安一切令清净教为佛教五,用不起诸有故。』
「说是语时,其诸天子从魔波旬来者,五百
天子发无上正真道意,俱而说曰:『唯,世尊!
我等亦当如是奉佛法教。』佛时便笑。贤者
阿难问佛言:『何因缘笑?既笑当有意。』佛告
阿难:『汝为见此诸化比丘不乎?』阿难答佛:『已
见。』佛言:『后五浊弊恶世,临法欲尽时,当有是
辈比丘,不知厌足,所行不善,衣服不能自正,
其性卒暴而不安祥。所以者何?如是,阿难!
彼时比丘,食饮无恭敬,作种种诽谤,欲得奉
事舍律犯禁沙门,以袈裟挂掖,现在不敬
诸尊长比丘,所从往来所为迷乱,为人多病,
便作沙门求安名闻,但索恭敬不念志法。
彼时之世,于我法中当有此辈,无所见人行
不清净,诸天皆当愁忧,弊魔悉当欢喜。』
「阿
难问佛:『魔何故喜?』佛言:『是诸正士自起魔
事,非魔波旬所娆得便也。所以者何?弊魔
不求懈怠者便。其有比丘,精进修行如救头
然,波旬求此精勤者便。以故,阿难!当勤力
精进莫有懈怠,当得未得,当成未成,当得
明谛除诸不审,降魔官属兴如来教,奉受正
法供养经义,是我所教也。』
「说是语时,五千
比丘皆放身命而般泥洹:『我等不欲见法乱
坏时。』坐于虚空身中放火还自阇维,数千天
子共供养其骨。二百比丘远尘离垢诸法
卷二 第 460a 页 T14-0460.png
眼生,二百比丘得无起馀漏尽意解,三万二
千诸天得柔顺法忍,释梵四天王及诸眷属
皆叉手往白佛言:『唯,世尊!愿佛久住而广
教授,莫令我等见法乱坏灭尽时。若有逮闻
说是经法者,终不懈怠亦无众垢,不著诸受
意行无所住,亦不起诸魔事,亦无有我无所
求,如贤者舍利弗、文殊师利童子所现神
通变化讲说经法。』其乃如是我尔时自所睹
见也。」
尔时,贤者大迦叶谓舍利弗言:「我亦见文殊
师利神通变化,仁者且听。佛得正觉未久,我
初下须发时,文殊师利来诣此世界,从宝
英如来佛国而来,欲见世尊稽首作礼。
「时,佛
在舍卫祇树之园给饭孤独精舍,文殊师利
尽夏三月初,不现佛边,亦不见在众僧,亦不
见在请会,亦不在说戒中。于是,文殊师利竟
夏三月已,说戒尚新时来在众中现,我即
问文殊师利:『仁者!三月为所在耶?周旋所
奏乎?』文殊师利曰:『唯,迦叶!吾在此舍卫
城,于和悦王宫采女中,及诸淫女小儿之
中三月。』我心念言:『何缘如此等人,与吾清
净众僧共为腊佛。』吾即从讲堂而出,挝揵[木*迟],欲逐出文殊师利。
「时,佛告文殊师利:『仁
宁见摩诃迦叶挝揵[木*迟]不乎?』文殊师利白佛:
『已见,世尊!欲逐出我故耳。』佛言:『文殊师利!
仁自现境界神通变化,无令迦叶起乱意向
仁。』于是,文殊师利有三昧名曰现一切佛及
国土,应时以是定意正受。文殊师利适三昧
已,寻见十方恒沙世界,各各悉有摩诃迦
千诸天得柔顺法忍,释梵四天王及诸眷属
皆叉手往白佛言:『唯,世尊!愿佛久住而广
教授,莫令我等见法乱坏灭尽时。若有逮闻
说是经法者,终不懈怠亦无众垢,不著诸受
意行无所住,亦不起诸魔事,亦无有我无所
求,如贤者舍利弗、文殊师利童子所现神
通变化讲说经法。』其乃如是我尔时自所睹
见也。」
尔时,贤者大迦叶谓舍利弗言:「我亦见文殊
师利神通变化,仁者且听。佛得正觉未久,我
初下须发时,文殊师利来诣此世界,从宝
英如来佛国而来,欲见世尊稽首作礼。
「时,佛
在舍卫祇树之园给饭孤独精舍,文殊师利
尽夏三月初,不现佛边,亦不见在众僧,亦不
见在请会,亦不在说戒中。于是,文殊师利竟
夏三月已,说戒尚新时来在众中现,我即
问文殊师利:『仁者!三月为所在耶?周旋所
奏乎?』文殊师利曰:『唯,迦叶!吾在此舍卫
城,于和悦王宫采女中,及诸淫女小儿之
中三月。』我心念言:『何缘如此等人,与吾清
净众僧共为腊佛。』吾即从讲堂而出,挝揵[木*迟],欲逐出文殊师利。
「时,佛告文殊师利:『仁
宁见摩诃迦叶挝揵[木*迟]不乎?』文殊师利白佛:
『已见,世尊!欲逐出我故耳。』佛言:『文殊师利!
仁自现境界神通变化,无令迦叶起乱意向
仁。』于是,文殊师利有三昧名曰现一切佛及
国土,应时以是定意正受。文殊师利适三昧
已,寻见十方恒沙世界,各各悉有摩诃迦
卷二 第 460b 页 T14-0460.png
叶,年老手执揵[木*迟]而挝之,欲逐出文殊师
利。
「佛告迦叶:『汝何缘挝揵[木*迟]乎?』迦叶白佛
言:『唯,世尊!文殊师利尽夏三月,而静不现,潜
去止宿藏匿之室,故挝揵[木*迟]欲逐出之。』时,佛
从身皆放大光,通炤十方,谓我言:『迦叶!
汝且观十方。』应时视十方无央数不可计
世界,自现其身年老,往十方佛边而挝揵
[木*迟],欲逐出文殊师利。复睹诸佛边,各有文
殊师利住。佛告我言:『大迦叶!汝欲逐出何文
殊师利?欲出十方无央数不可计佛边文殊
师利耶?欲逐此文殊师利乎?』我即惭愧,便欲
持揵[木*迟]置地而不能也,尽现神力,揵[木*迟]不肯
堕地正住不动;如此祇树,十方佛国亦然无
异审谛自在。
「世尊告我言:『自归文殊师利乃
得脱耳。』我即遥礼文殊师利,揵[木*迟]乃堕地,便
前稽首佛足,白佛言:『愿世尊赦我所犯殃
咎。唯,天中天!吾已见文殊师利所现,假使我
欲讲说文殊师利智慧具足无有尽时,菩萨
境界之行而无限量,我以无智故挝揵[木*迟]。』佛
告我言:『如卿属者所见,十方佛国中文殊师
利在于佛边者,文殊师利普于诸佛国,三月
不现,教授众人。』佛言:『迦叶!文殊师利于此
舍卫城中,开解五百女人,教化和悦王宫中
采女,令得不退转于无上正真道,使五百童
子及五百童女立不退转,当逮无上正真道,
令无数人得声闻及生天上者。』
「我即问佛言:
『文殊师利为说何法?所度人民乃如是。』佛告
我言:『汝自问文殊师利,为说何法能度尔所
人?』我即问文殊师利。文殊师利答我言:『唯,迦
利。
「佛告迦叶:『汝何缘挝揵[木*迟]乎?』迦叶白佛
言:『唯,世尊!文殊师利尽夏三月,而静不现,潜
去止宿藏匿之室,故挝揵[木*迟]欲逐出之。』时,佛
从身皆放大光,通炤十方,谓我言:『迦叶!
汝且观十方。』应时视十方无央数不可计
世界,自现其身年老,往十方佛边而挝揵
[木*迟],欲逐出文殊师利。复睹诸佛边,各有文
殊师利住。佛告我言:『大迦叶!汝欲逐出何文
殊师利?欲出十方无央数不可计佛边文殊
师利耶?欲逐此文殊师利乎?』我即惭愧,便欲
持揵[木*迟]置地而不能也,尽现神力,揵[木*迟]不肯
堕地正住不动;如此祇树,十方佛国亦然无
异审谛自在。
「世尊告我言:『自归文殊师利乃
得脱耳。』我即遥礼文殊师利,揵[木*迟]乃堕地,便
前稽首佛足,白佛言:『愿世尊赦我所犯殃
咎。唯,天中天!吾已见文殊师利所现,假使我
欲讲说文殊师利智慧具足无有尽时,菩萨
境界之行而无限量,我以无智故挝揵[木*迟]。』佛
告我言:『如卿属者所见,十方佛国中文殊师
利在于佛边者,文殊师利普于诸佛国,三月
不现,教授众人。』佛言:『迦叶!文殊师利于此
舍卫城中,开解五百女人,教化和悦王宫中
采女,令得不退转于无上正真道,使五百童
子及五百童女立不退转,当逮无上正真道,
令无数人得声闻及生天上者。』
「我即问佛言:
『文殊师利为说何法?所度人民乃如是。』佛告
我言:『汝自问文殊师利,为说何法能度尔所
人?』我即问文殊师利。文殊师利答我言:『唯,迦
卷二 第 460c 页 T14-0460.png
叶!随一切人本而为说法令得入律,又以戏
乐而教授众人,或以共行,或以游观供养,或
以钱财交通,或入贫穷悭贪中而诱立之,或
现大清净行,或以神通现变化,或以释梵色
像,或以四天王色像,或以转轮圣王色像,或
现如世尊色像,或以恐惧色像,或以粗犷,或
以柔软,或以虚,或以实,或以诸天色像。所
以者何?人之本行若干不同,亦为说若干种
法而得入道。唯,迦叶!如是之比说五种法而
得入审谛律。』
「我问言:『仁者为度几何人?』答我
言:『如法界。』吾又问:『法界为几何乎?』答曰:『如
虚空界,诸法及虚空界、人种亦如是也。此人
种、法界、虚空界,而无有二亦无二造。』我又问:
『文殊师利!我虽见有佛,将为得无所益乎,亦
不能有所教授度脱人也。佛法为空无人,何
者有教度脱乎?』文殊师利曰:『唯,迦叶!譬如有
人得热病,其人作种种谄言呓语,或有人见
谓言:「此人得鬼神病。」便有良医,来饮病人汤
药,其疾即愈,不复谄言呓语。于迦叶意云
何?宁有鬼神及天从其人身中出不乎?』答曰:
『不也,以饮汤药故其病得愈。』
「文殊师利曰:『如
是,迦叶!其医于彼,而多有所益耶!』答曰:『唯
然。』文殊师利曰:『如是,迦叶!世间人憙欺诈
者则为热病,起贪著心无有我,谓有我想流
堕生死。是故诸佛世尊,有大慈悲具足之行
现出世间,为断二事及诸想行,以善权法令
入法门,为除我想无他想又断欺诈,为众
人说法,为除一切想,令不复乐入吾我及他
人想,得度无极而致无为。于迦叶意云何?彼
乐而教授众人,或以共行,或以游观供养,或
以钱财交通,或入贫穷悭贪中而诱立之,或
现大清净行,或以神通现变化,或以释梵色
像,或以四天王色像,或以转轮圣王色像,或
现如世尊色像,或以恐惧色像,或以粗犷,或
以柔软,或以虚,或以实,或以诸天色像。所
以者何?人之本行若干不同,亦为说若干种
法而得入道。唯,迦叶!如是之比说五种法而
得入审谛律。』
「我问言:『仁者为度几何人?』答我
言:『如法界。』吾又问:『法界为几何乎?』答曰:『如
虚空界,诸法及虚空界、人种亦如是也。此人
种、法界、虚空界,而无有二亦无二造。』我又问:
『文殊师利!我虽见有佛,将为得无所益乎,亦
不能有所教授度脱人也。佛法为空无人,何
者有教度脱乎?』文殊师利曰:『唯,迦叶!譬如有
人得热病,其人作种种谄言呓语,或有人见
谓言:「此人得鬼神病。」便有良医,来饮病人汤
药,其疾即愈,不复谄言呓语。于迦叶意云
何?宁有鬼神及天从其人身中出不乎?』答曰:
『不也,以饮汤药故其病得愈。』
「文殊师利曰:『如
是,迦叶!其医于彼,而多有所益耶!』答曰:『唯
然。』文殊师利曰:『如是,迦叶!世间人憙欺诈
者则为热病,起贪著心无有我,谓有我想流
堕生死。是故诸佛世尊,有大慈悲具足之行
现出世间,为断二事及诸想行,以善权法令
入法门,为除我想无他想又断欺诈,为众
人说法,为除一切想,令不复乐入吾我及他
人想,得度无极而致无为。于迦叶意云何?彼
卷二 第 461a 页 T14-0461.png
宁有吾我人寿命般泥洹者不乎?』答曰:『无也。』
「文殊师利曰:『唯,迦叶!当知是义,所以有佛
者何?其觉常现正义,不以起故,亦不用律
故,欲觉度著无审尘劳者也。』迦叶曰:『甚难,
及菩萨勤行如此,拥护众生救济一切不舍
德铠,亦无所著亦不诤乱,清净自然度于无
为,用群萌故而被德铠。』文殊师利曰:『唯然,
迦叶!以故菩萨被大德铠。』迦叶又曰:『愿文
殊师利说诸菩萨德铠。』文殊师利曰:『菩萨有
三十二德铠行,菩萨被是德铠往来周旋。』『何
等为三十二?』
「文殊师利言:『唯,迦叶!一者、菩萨入无量生死
德铠,拥护终始所为自然相;二者、度无数人
德铠,无有吾我想;三者、供养无量佛德铠,皆
为法身相;四者、诸逆德铠,如呼声之响相;五
者、护一切诸佛德铠,法界平等相;六者、降一
切魔德铠,于诸尘劳为清净相;七者、以正法
化诸异道德铠,若有若无了入十二缘无根
本相;八者、一切所有施而不惜德铠,愿入一
切勾迹共相习乐相;九者、为一切众生积累
戒忍功德德铠,而无所造相;十者、普弘有所
至德铠,为无所到相;十一者、大精进力德铠,
身意空寂相;十二者、一切而为一心法身定
意正受德铠,除一切诸著相;十三者、无所挂
碍智慧度无极德铠,诸无黠所有恩爱为清
净相;十四者、大善权方便德铠,普现一切行
相;十五者、大慈德铠,无所伤害相;十六者、
行大悲德铠,视五道得如处空相;十七者、大
喜悦德铠,无有厌足相;十八、者大护德铠,于
「文殊师利曰:『唯,迦叶!当知是义,所以有佛
者何?其觉常现正义,不以起故,亦不用律
故,欲觉度著无审尘劳者也。』迦叶曰:『甚难,
及菩萨勤行如此,拥护众生救济一切不舍
德铠,亦无所著亦不诤乱,清净自然度于无
为,用群萌故而被德铠。』文殊师利曰:『唯然,
迦叶!以故菩萨被大德铠。』迦叶又曰:『愿文
殊师利说诸菩萨德铠。』文殊师利曰:『菩萨有
三十二德铠行,菩萨被是德铠往来周旋。』『何
等为三十二?』
「文殊师利言:『唯,迦叶!一者、菩萨入无量生死
德铠,拥护终始所为自然相;二者、度无数人
德铠,无有吾我想;三者、供养无量佛德铠,皆
为法身相;四者、诸逆德铠,如呼声之响相;五
者、护一切诸佛德铠,法界平等相;六者、降一
切魔德铠,于诸尘劳为清净相;七者、以正法
化诸异道德铠,若有若无了入十二缘无根
本相;八者、一切所有施而不惜德铠,愿入一
切勾迹共相习乐相;九者、为一切众生积累
戒忍功德德铠,而无所造相;十者、普弘有所
至德铠,为无所到相;十一者、大精进力德铠,
身意空寂相;十二者、一切而为一心法身定
意正受德铠,除一切诸著相;十三者、无所挂
碍智慧度无极德铠,诸无黠所有恩爱为清
净相;十四者、大善权方便德铠,普现一切行
相;十五者、大慈德铠,无所伤害相;十六者、
行大悲德铠,视五道得如处空相;十七者、大
喜悦德铠,无有厌足相;十八、者大护德铠,于
卷二 第 461b 页 T14-0461.png
苦乐不动转相;十九者、具足诸愿德铠,观脱
如掌无所疑相;二十者、不思一切盖德铠,诸
冥无有迹相;二十一者、四大五阴所起德铠,
如幻法化现好妙相;二十二者、四种如供视
毒蛇德铠,法界为平等相;二十三者、诸入如
空聚德铠,诸身无复挂碍相;二十四者、三
界所有德铠,不起有念相;二十五者、审谛
受诸有德铠,无所起相;二十六、者大勇猛德
铠,为不退转相;二十七者、大通达德铠,随
一切人行而施药相;二十八者、大导师德铠,
示现三道相;二十九者、不断三宝教德铠,皆
现诸佛慧化普示义相;三十者、一切诸法无
所受无所生德铠,得不起法忍相;三十一者、
得住无动转地德铠,皆降伏过弟子缘觉相;
三十二者、庄严道场德铠,为一心行平等智
慧,于一切诸法如审正觉相。唯,迦叶!是为菩
萨行三十二大德铠。若有信受是三十二德
铠者,可使四大有异,其菩萨终不可动转于
无上正真道。』
「迦叶又问:『文殊师利!诸弟子于
是德铠而无有一?』文殊师利曰:『以是故;唯,迦
叶!诸弟子不得被大德铠。于迦叶意云何?其
勇猛大力之人所被铠,下劣不肖之子亦被
是铠耶?』迦叶曰:『不也。』文殊师利曰:『唯,迦叶!菩
萨所被大德之铠,一切弟子、缘觉不能得被
彼德铠也。』说是诸菩萨德铠时,三万二千诸
天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迦叶谓舍利弗:
「唯,贤者,文殊师利童子神通变化说法所现
乃如是矣,我目所睹也。」
如掌无所疑相;二十者、不思一切盖德铠,诸
冥无有迹相;二十一者、四大五阴所起德铠,
如幻法化现好妙相;二十二者、四种如供视
毒蛇德铠,法界为平等相;二十三者、诸入如
空聚德铠,诸身无复挂碍相;二十四者、三
界所有德铠,不起有念相;二十五者、审谛
受诸有德铠,无所起相;二十六、者大勇猛德
铠,为不退转相;二十七者、大通达德铠,随
一切人行而施药相;二十八者、大导师德铠,
示现三道相;二十九者、不断三宝教德铠,皆
现诸佛慧化普示义相;三十者、一切诸法无
所受无所生德铠,得不起法忍相;三十一者、
得住无动转地德铠,皆降伏过弟子缘觉相;
三十二者、庄严道场德铠,为一心行平等智
慧,于一切诸法如审正觉相。唯,迦叶!是为菩
萨行三十二大德铠。若有信受是三十二德
铠者,可使四大有异,其菩萨终不可动转于
无上正真道。』
「迦叶又问:『文殊师利!诸弟子于
是德铠而无有一?』文殊师利曰:『以是故;唯,迦
叶!诸弟子不得被大德铠。于迦叶意云何?其
勇猛大力之人所被铠,下劣不肖之子亦被
是铠耶?』迦叶曰:『不也。』文殊师利曰:『唯,迦叶!菩
萨所被大德之铠,一切弟子、缘觉不能得被
彼德铠也。』说是诸菩萨德铠时,三万二千诸
天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迦叶谓舍利弗:
「唯,贤者,文殊师利童子神通变化说法所现
乃如是矣,我目所睹也。」
卷二 第 461c 页 T14-0461.png
尔时,贤者邠耨文陀尼弗谓舍利弗:「唯,仁
者!我亦见文殊师利所现变化。忆念昔者佛
游维耶离时,与六万比丘众围绕供养于佛,
是时,我定意正受观诸异道,见无数百千人
当得度脱者,我便诣诸异道所而说法。闻
吾所讲而不受行,不念著意,诽谤形笑骂詈
恚怒,在彼三月,不能教授开解一人也,厌而
舍退。
「时,文殊师利化作五百异道人,自以为
师,与五百眷属俱,诣萨遮尼揵弗所,前
稽首礼而立一面,白言:『我闻大师功名远称,
吾故从他方大国来诣维耶离,今者大师是
我世尊,当为和上愿见敕教,当顶受其命
睹如瞿昙,吾未曾闻大沙门说柔顺妙法。』彼
时,审裸形子曰:『善哉,善哉!仁者不久即当了
我法律之行。所以者何?用至心故。』于是审
裸形子自告其众:『汝等当与此五百学志俱
悦和合通同为行,转相受法化等共学经义,
假使此五百人有所说,卿等便当谛受善思
念之。』
「尔时,文殊师利与五百学志等辈,聚
会稍现其行审谛功德戒,遂踰于本而普自
现。于其中间赞说三宝,亦复叹咏审裸形子
正德之行,舍是因缘所讲便默而止。时外
道人异日更会,文殊师利言:『如我等,仁者
经书所说讽诵讲义,以是观之,沙门瞿昙有
审谛德。所以者何?生大豪家种姓具足,父
母苗裔清净帝王转轮圣种,一相有百福功
德。我闻初始生时,释梵奉敬皆动天地,三
千世界而无受取,堕地而行至于七步,举手
而言:「我为天上、天下最尊,当为众庶断生
卷二 第 462a 页 T14-0462.png
老病死。」龙王吐水,释梵共浴,诸天人民弦
鼓伎乐,放大光明休息众恶道,一切诸根皆
而具足,及于其本不具足者。皆令群生去尘
劳恚,悉使安隐,相师梵志豫说瑞应:「若在家
者作转轮圣王,假使出家便当得佛,则为法
王而转法轮。」然后弃国损王在佛树下,降伏
亿百千魔及官属。致得正觉便转法轮无能
当者,为诸沙门、梵志、天龙、鬼神、梵天及世间
人民,说经讲义,上中亦善其竟亦善。所
谓上亦善者,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中亦善
者,其意甚谛,戒禁具足,超踰众智;竟亦善者,
以得脱空无想、无愿之法门。又上亦善者
信寂无放逸,中亦善者意得定而等一,竟
亦善者以见正智而了慧。又上亦善者于佛
得无坏信,中亦善者于法得无乱净,竟亦善
者于众僧得无败信。又上亦善者不从他音
声,中亦善者而念寂静,竟亦善者为圣贤平
等见。又上亦善者为断苦除集,中亦善者
奉行八道,竟亦善者而尽灭取證。是为诸弟
子上亦善、中亦善、竟亦善也。』
「文殊师利曰:『诸
菩萨上亦善者为遵大道意,中亦善者不乐
小道意,竟亦善者劝助一切智。又上亦善
者于诸众生而发等意之慈,中亦善者用一
切人故不厌大悲,竟亦善者喜悦护等意之
行。又上亦善者,为摄诸犯戒,令诸贡高无行
之人进奉正义,其乱性者令得平等行,为除
邪恶之智;中亦善者,谓施戒忍精进一心智
慧;竟亦善者,以承六度无极劝一切智。又
上亦善者行四恩教摄于众人,中亦善者不
鼓伎乐,放大光明休息众恶道,一切诸根皆
而具足,及于其本不具足者。皆令群生去尘
劳恚,悉使安隐,相师梵志豫说瑞应:「若在家
者作转轮圣王,假使出家便当得佛,则为法
王而转法轮。」然后弃国损王在佛树下,降伏
亿百千魔及官属。致得正觉便转法轮无能
当者,为诸沙门、梵志、天龙、鬼神、梵天及世间
人民,说经讲义,上中亦善其竟亦善。所
谓上亦善者,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中亦善
者,其意甚谛,戒禁具足,超踰众智;竟亦善者,
以得脱空无想、无愿之法门。又上亦善者
信寂无放逸,中亦善者意得定而等一,竟
亦善者以见正智而了慧。又上亦善者于佛
得无坏信,中亦善者于法得无乱净,竟亦善
者于众僧得无败信。又上亦善者不从他音
声,中亦善者而念寂静,竟亦善者为圣贤平
等见。又上亦善者为断苦除集,中亦善者
奉行八道,竟亦善者而尽灭取證。是为诸弟
子上亦善、中亦善、竟亦善也。』
「文殊师利曰:『诸
菩萨上亦善者为遵大道意,中亦善者不乐
小道意,竟亦善者劝助一切智。又上亦善
者于诸众生而发等意之慈,中亦善者用一
切人故不厌大悲,竟亦善者喜悦护等意之
行。又上亦善者,为摄诸犯戒,令诸贡高无行
之人进奉正义,其乱性者令得平等行,为除
邪恶之智;中亦善者,谓施戒忍精进一心智
慧;竟亦善者,以承六度无极劝一切智。又
上亦善者行四恩教摄于众人,中亦善者不
卷二 第 462b 页 T14-0462.png
惜身命而救护法,竟亦善者不堕诸冥灭尽。
又上亦善者持心如地奉菩萨行而无合会,
中亦善者于慧则不动摇立不退转,竟亦善
者心无所著得一生补处。是为诸菩萨上亦
善、中亦善、竟亦善也。』
「于是,文殊师利为诸异道而应说法,令五百
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八千人发无上正
真道意。尔时五百化人,便于地五心自归举
声言:『南无佛归命觉。』诸异道人,亦复效诸
化人于地五心自归言:『南无佛归命觉。』天帝
释寻时雨心华曰:『汝等持此华供养世尊。』
「于
是,文殊师利与大众俱眷属围绕,往诣迦梨
罗讲堂,上到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诸外
异道及众弟子,以此众华用上正觉,绕佛三
匝却住一面,五百化人承文殊师利之德,前
白佛言:『唯,世尊!我等不敬见佛,如来者法
身,我等不欲闻法,法者不可得;我等亦不用
众僧功德,世尊贤圣之众无合会行;我亦不
用佛功德,其法界者无有德衍;我等不用世
尊妙御,一切诸法永寂无御;我等不用如来
土地之义,其解脱者已离华叶实;我等不
欲知苦义,其愿无二;我等不欲断习,一切
诸法真无有习,我不欲行道,其道以离
行非行;我等不用尽證,诸法皆为永寂;亦
不用止意,一切诸法住无所住;不用平等
断德,非德为非常生死而致众行。
「『我等亦不
用神足,无犹豫行亦无狐疑,无往来起生;
我等不用诸根,信得诸根为失义;我等不
用力,一切诸有万物无力悉羸劣;我等亦不
又上亦善者持心如地奉菩萨行而无合会,
中亦善者于慧则不动摇立不退转,竟亦善
者心无所著得一生补处。是为诸菩萨上亦
善、中亦善、竟亦善也。』
「于是,文殊师利为诸异道而应说法,令五百
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八千人发无上正
真道意。尔时五百化人,便于地五心自归举
声言:『南无佛归命觉。』诸异道人,亦复效诸
化人于地五心自归言:『南无佛归命觉。』天帝
释寻时雨心华曰:『汝等持此华供养世尊。』
「于
是,文殊师利与大众俱眷属围绕,往诣迦梨
罗讲堂,上到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诸外
异道及众弟子,以此众华用上正觉,绕佛三
匝却住一面,五百化人承文殊师利之德,前
白佛言:『唯,世尊!我等不敬见佛,如来者法
身,我等不欲闻法,法者不可得;我等亦不用
众僧功德,世尊贤圣之众无合会行;我亦不
用佛功德,其法界者无有德衍;我等不用世
尊妙御,一切诸法永寂无御;我等不用如来
土地之义,其解脱者已离华叶实;我等不
欲知苦义,其愿无二;我等不欲断习,一切
诸法真无有习,我不欲行道,其道以离
行非行;我等不用尽證,诸法皆为永寂;亦
不用止意,一切诸法住无所住;不用平等
断德,非德为非常生死而致众行。
「『我等亦不
用神足,无犹豫行亦无狐疑,无往来起生;
我等不用诸根,信得诸根为失义;我等不
用力,一切诸有万物无力悉羸劣;我等亦不
卷二 第 462c 页 T14-0462.png
用觉意,诸有永空无所觉;我等亦不用道,无
数无世亦无求非利;我等亦不用寂灭,亦不
澹泊;我等亦不有度世智慧之见;我等亦不
求识义,如是为常有解脱义法界而无缚;我
等亦不用沙门义,寂志者以超诸六所碍;我
等亦不断梵志色像,如是为梵志,亦不断诽
谤;我等亦不用比丘,其自然者无所坏;我等
亦不用诸度无极,如是六入为灭尽;我等不
用止足,何为行无止足?
「『吾亦无所欲,我亦无
所厌足,如也;于法无所受,于言亦无言,如也。
无有身无意无说,我等亦非无住,如是三界
皆平等。吾等亦非无所习如也,无乐亦不
等见,我等亦无闲居,一切三界而无有行闲
居。吾等亦不行空,亦无所行,如也。所举为
者亦空,吾等亦不乞丐,如也。以除诸想,我
等亦无生死畏,如也。审谛平等见,吾等亦
不淫怒痴,亦无诽谤,如也。亦不想念亦不无
想,吾等亦不断尘劳之行,悉无所著为应自
然。我等亦无有身亦无所出,如也。是身非身,
吾等亦不观,往见亦无,如也。
「『尊发相我等亦
不除诸瑕秽,平等非常苦乐清净吾我自然
解脱,吾等亦不度使水,如是我辈不见此
际彼岸,我等亦不断他亦不求等度,如也。空
言解脱无念,我等不受处无所起无所求,欲
其本际无所起住,亦不除犹豫,亦不疑于寂
志,我等亦不无正心嫉妒以脱于信,亦不欲
断言说,如也。以脱过去亦无想念。唯,世尊!吾
等亦不欲度无为,一切诸法皆寂而无为。』
「说
是语时,二百比丘得无起馀漏尽意解,二百
数无世亦无求非利;我等亦不用寂灭,亦不
澹泊;我等亦不有度世智慧之见;我等亦不
求识义,如是为常有解脱义法界而无缚;我
等亦不用沙门义,寂志者以超诸六所碍;我
等亦不断梵志色像,如是为梵志,亦不断诽
谤;我等亦不用比丘,其自然者无所坏;我等
亦不用诸度无极,如是六入为灭尽;我等不
用止足,何为行无止足?
「『吾亦无所欲,我亦无
所厌足,如也;于法无所受,于言亦无言,如也。
无有身无意无说,我等亦非无住,如是三界
皆平等。吾等亦非无所习如也,无乐亦不
等见,我等亦无闲居,一切三界而无有行闲
居。吾等亦不行空,亦无所行,如也。所举为
者亦空,吾等亦不乞丐,如也。以除诸想,我
等亦无生死畏,如也。审谛平等见,吾等亦
不淫怒痴,亦无诽谤,如也。亦不想念亦不无
想,吾等亦不断尘劳之行,悉无所著为应自
然。我等亦无有身亦无所出,如也。是身非身,
吾等亦不观,往见亦无,如也。
「『尊发相我等亦
不除诸瑕秽,平等非常苦乐清净吾我自然
解脱,吾等亦不度使水,如是我辈不见此
际彼岸,我等亦不断他亦不求等度,如也。空
言解脱无念,我等不受处无所起无所求,欲
其本际无所起住,亦不除犹豫,亦不疑于寂
志,我等亦不无正心嫉妒以脱于信,亦不欲
断言说,如也。以脱过去亦无想念。唯,世尊!吾
等亦不欲度无为,一切诸法皆寂而无为。』
「说
是语时,二百比丘得无起馀漏尽意解,二百
卷二 第 463a 页 T14-0463.png
比丘从坐起,皆得四禅避易亡去,最后得
诸未得,说是言:『一切世间悉乱,用说此法故。
吾等本闻柔软而应所讲,今者所说法不入
律行,亦不是世尊所教化。』于是,邠耨文陀尼
子白文殊师利:『唯,文殊师利!此二百比丘从
坐起避易亡去,说是言:「乃讲是法为乱一切
世间。」』文殊师利曰:『唯邠耨!有是缘讲说此
法,为乱一切世间。所以者何?㫿,邠耨!世间
之本者谓身五阴四大六入,著畏生死愿
求无为,不知以为生死所受取,亦不得柔顺
无为。如愁忧于生死中,无所乐亦无泥洹,
其不畏忍无所乱四谛无住,若有所著便为
迷乱,亦无空谛四事无住。于道无诤乱著于
经,欲得道则为二,以有二则为乱;于是,平
等者一切法则正,假使无二以无二则无乱,
有行求是我所,则为憍慢贡高,已有贡高则
为乱。设使不有所著,非有所作,亦无等造,
亦无邪作,亦不作亦非不作,亦不乐度亦非
不乐度,是为无乱,以无乱则无二。而世尊言
曰:「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吾诤。」所以者何?如
来以断诤乱之本。何谓诤乱之本?是诚信,
此欺诈。故世尊曰:「诚谛之语有何言?欺诈
语者为何说?其有无平等无偏邪,彼有何言
说谓有清净?」』
「尔时,文殊师利于亡去二百比丘前,中道化
作大火,皆遍满彼佛土,诸比丘所欲越度,
皆见满火,亦不能超火;欲以神足飞行过
虚空,见空中有普铁网,亦复见大水遍十
方,恐惧衣毛为竖,遥见祇树道径,遍布青
诸未得,说是言:『一切世间悉乱,用说此法故。
吾等本闻柔软而应所讲,今者所说法不入
律行,亦不是世尊所教化。』于是,邠耨文陀尼
子白文殊师利:『唯,文殊师利!此二百比丘从
坐起避易亡去,说是言:「乃讲是法为乱一切
世间。」』文殊师利曰:『唯邠耨!有是缘讲说此
法,为乱一切世间。所以者何?㫿,邠耨!世间
之本者谓身五阴四大六入,著畏生死愿
求无为,不知以为生死所受取,亦不得柔顺
无为。如愁忧于生死中,无所乐亦无泥洹,
其不畏忍无所乱四谛无住,若有所著便为
迷乱,亦无空谛四事无住。于道无诤乱著于
经,欲得道则为二,以有二则为乱;于是,平
等者一切法则正,假使无二以无二则无乱,
有行求是我所,则为憍慢贡高,已有贡高则
为乱。设使不有所著,非有所作,亦无等造,
亦无邪作,亦不作亦非不作,亦不乐度亦非
不乐度,是为无乱,以无乱则无二。而世尊言
曰:「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吾诤。」所以者何?如
来以断诤乱之本。何谓诤乱之本?是诚信,
此欺诈。故世尊曰:「诚谛之语有何言?欺诈
语者为何说?其有无平等无偏邪,彼有何言
说谓有清净?」』
「尔时,文殊师利于亡去二百比丘前,中道化
作大火,皆遍满彼佛土,诸比丘所欲越度,
皆见满火,亦不能超火;欲以神足飞行过
虚空,见空中有普铁网,亦复见大水遍十
方,恐惧衣毛为竖,遥见祇树道径,遍布青
卷二 第 463b 页 T14-0463.png
莲华、白莲华、黄莲华、红莲华,及睹众人大会,
即自回还至佛所,欲听受法,入祇树,到迦梨
罗讲堂,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邠耨
问:『此诸比丘众贤者,去至何所?从何所
来?』诸比丘答曰:『唯仁者,吾等以得阿罗汉,
诸漏为尽,所作已办,而得一心,逮神足度无
极。从此文殊师利闻说乱法故,从坐起而
舍去。吾等适行,见佛国中皆满火,亦不能得
度大火,我等故还问世尊,何谓罗汉尽漏之
地?』
「尔时,佛告邠耨曰:『若不自在供事于火,
欲得度火者,此则不得过,堕在见网欲度铁
网,立在爱欲没溺之行,欲得度大水,此不可
得越过也。所以者何?邠耨!此诸比丘,未脱
淫怒痴火故,岂能度大火乎?堕在见网,岂能
度铁网耶?在恩爱没溺之中,宁能度大水
耶?』佛告邠耨:『其水火铁网无所从来亦无
所至,则是文殊师利所现变化也。如是,邠耨!
其淫怒痴及诸见恩爱,无所从来亦无所至,
悉从想念他念及邪之行为本,用起吾我
及他人等色像,无吾、无我、无所受,彼独行等
行却乱意,发一心寂定积功德行,专志亦无
所得,亦无所念亦无所著,入于一心起念经
法。
「『何等为法事?何谓为法缘?如审谛观已
有痴因缘便起行,已有行因缘便起识,已有
识因缘便起名色,已有名色因缘便起六入,
已有六入因缘便起习,已有习因缘便起痛痒,已有痛痒因缘便起恩爱,已有恩爱因
缘便起受,已有受因缘便起有,已有有因
缘便起生,以有生因缘便有老病死啼泣
即自回还至佛所,欲听受法,入祇树,到迦梨
罗讲堂,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邠耨
问:『此诸比丘众贤者,去至何所?从何所
来?』诸比丘答曰:『唯仁者,吾等以得阿罗汉,
诸漏为尽,所作已办,而得一心,逮神足度无
极。从此文殊师利闻说乱法故,从坐起而
舍去。吾等适行,见佛国中皆满火,亦不能得
度大火,我等故还问世尊,何谓罗汉尽漏之
地?』
「尔时,佛告邠耨曰:『若不自在供事于火,
欲得度火者,此则不得过,堕在见网欲度铁
网,立在爱欲没溺之行,欲得度大水,此不可
得越过也。所以者何?邠耨!此诸比丘,未脱
淫怒痴火故,岂能度大火乎?堕在见网,岂能
度铁网耶?在恩爱没溺之中,宁能度大水
耶?』佛告邠耨:『其水火铁网无所从来亦无
所至,则是文殊师利所现变化也。如是,邠耨!
其淫怒痴及诸见恩爱,无所从来亦无所至,
悉从想念他念及邪之行为本,用起吾我
及他人等色像,无吾、无我、无所受,彼独行等
行却乱意,发一心寂定积功德行,专志亦无
所得,亦无所念亦无所著,入于一心起念经
法。
「『何等为法事?何谓为法缘?如审谛观已
有痴因缘便起行,已有行因缘便起识,已有
识因缘便起名色,已有名色因缘便起六入,
已有六入因缘便起习,已有习因缘便起痛痒,已有痛痒因缘便起恩爱,已有恩爱因
缘便起受,已有受因缘便起有,已有有因
缘便起生,以有生因缘便有老病死啼泣
卷二 第 463c 页 T14-0463.png
愁忧,其苦恼不可意曰生焉,如是为与大
苦恼俱会,是谓从痴得长养身。愚痴已尽
其行便灭,其行已尽诸识便灭,诸识已尽名
色便灭,名色已尽六入便灭,六入已尽其习
便灭,所习已尽痛痒便灭,痛痒已尽恩爱
便灭,恩爱已尽所受便灭,其受以尽所有
便灭,其有已尽起生便灭,老病死愁悒不
可意悉尽,如是其大苦恼即除。
「『为得平等逮
无为,无合会得寂寞,彼过法亦不灭,过去
无黠亦不灭,当来无黠亦不尽,现在无黠为
用念,无清净寂即立无黠,所念静黠无黠则
不立,已无有立则为永寂,是谓无黠尽。彼
以念静尽观四大之身,是为愚痴之身,譬
如草木,假使有意有心有识,无色亦不可见,
无有声亦无言说,譬若幻亦无内亦无外,
亦无二中间亦无得,比丘作此静寂念者,
于一切法为无所起,已无有起,彼则为真空
义。』
「说是语时。其二百比丘得无起馀漏尽意
解。
「尔时,萨遮尼揵子,失其众弟子,与五百眷属
俱,往到祇树迦梨罗讲堂上,诣佛所与世
尊揖让谈语,白佛言:『我数数闻沙门瞿昙以
幻蛊道迷乱转他弟子,今者乃自睹见,文
殊师利坏我众会,增益沙门瞿昙弟子;如是,
世尊!为用邪行受取,不复来诣我受教敕,
亦不讽诵,不用吾语言,亦不受命著心。』
「彼
时有道人,名阇耶末,在众会中坐,是萨遮
尼揵亲厚,于道中谓尼揵子言:『且止,无
得于佛起无净意,亦无得于佛、诸弟子及文
苦恼俱会,是谓从痴得长养身。愚痴已尽
其行便灭,其行已尽诸识便灭,诸识已尽名
色便灭,名色已尽六入便灭,六入已尽其习
便灭,所习已尽痛痒便灭,痛痒已尽恩爱
便灭,恩爱已尽所受便灭,其受以尽所有
便灭,其有已尽起生便灭,老病死愁悒不
可意悉尽,如是其大苦恼即除。
「『为得平等逮
无为,无合会得寂寞,彼过法亦不灭,过去
无黠亦不灭,当来无黠亦不尽,现在无黠为
用念,无清净寂即立无黠,所念静黠无黠则
不立,已无有立则为永寂,是谓无黠尽。彼
以念静尽观四大之身,是为愚痴之身,譬
如草木,假使有意有心有识,无色亦不可见,
无有声亦无言说,譬若幻亦无内亦无外,
亦无二中间亦无得,比丘作此静寂念者,
于一切法为无所起,已无有起,彼则为真空
义。』
「说是语时。其二百比丘得无起馀漏尽意
解。
「尔时,萨遮尼揵子,失其众弟子,与五百眷属
俱,往到祇树迦梨罗讲堂上,诣佛所与世
尊揖让谈语,白佛言:『我数数闻沙门瞿昙以
幻蛊道迷乱转他弟子,今者乃自睹见,文
殊师利坏我众会,增益沙门瞿昙弟子;如是,
世尊!为用邪行受取,不复来诣我受教敕,
亦不讽诵,不用吾语言,亦不受命著心。』
「彼
时有道人,名阇耶末,在众会中坐,是萨遮
尼揵亲厚,于道中谓尼揵子言:『且止,无
得于佛起无净意,亦无得于佛、诸弟子及文
卷二 第 464a 页 T14-0464.png
殊师利心怀乱意,用是故得无利之义,长夜
不得安隐,当趣勤苦恶道。尼揵子且听,
今欲说譬喻。譬如愚痴之人欲得醍醐,行求
酥持水著瓶中,摇动其瓶,终竟疲劳厌极,
亦不能得醍醐;如是,尼揵子!诸异外道所
行亦尔,虽行学道不能断邪行。譬如大瓶中
水不能出醍醐,不奉如来上妙法律之行,死
堕地狱。譬如,尼揵!有智者人黠慧明哲,欲
得醍醐而行求苏,彼以乳酪持著瓶中而
动摇,之便生醍醐,用乳酪故则成醍醐;如
是,尼揵!其有于如来法中,若白衣及出家
学道,至心信佛法喜行精进,即疾得贤圣解
脱,如从乳酪而致醍醐。譬如,尼揵!有人从他
家借百千瓦器而破坏之,便以宝器还偿其
主,主宁恚骂耶?』答曰:『不也!』曰:『如是,尼揵!诸
外异道弟子譬如瓦器以故破之,于如来
所更造法宝器,不当瞋恨骂詈。譬如,尼揵!众
人有导师,而无善权方便,将大众贾人诣邪
恶道,若有导师为善权方便,悉将众贾人
出邪恶道诣著正道。如是,尼揵!卿等诸师,
以于邪径不了道义,将无数人堕于恶道,如
来、无所著、等正觉知道解义,将无量人出于
恶道而著正路。』
「于是,尼揵自将卿众而去。
彼时万二千人与尼揵子俱去,其馀者皆得
神通,世尊悉下须发为比丘也。
「尔时,佛告阇
耶末:『汝为见此万二千人与萨遮俱去者不
乎?』阇耶末曰:『唯然,世尊!已见。』佛言:『是万
二千人,皆当于弥勒如来,下须发作沙门,
在于第一大会。所以者何?用闻是深法故。
不得安隐,当趣勤苦恶道。尼揵子且听,
今欲说譬喻。譬如愚痴之人欲得醍醐,行求
酥持水著瓶中,摇动其瓶,终竟疲劳厌极,
亦不能得醍醐;如是,尼揵子!诸异外道所
行亦尔,虽行学道不能断邪行。譬如大瓶中
水不能出醍醐,不奉如来上妙法律之行,死
堕地狱。譬如,尼揵!有智者人黠慧明哲,欲
得醍醐而行求苏,彼以乳酪持著瓶中而
动摇,之便生醍醐,用乳酪故则成醍醐;如
是,尼揵!其有于如来法中,若白衣及出家
学道,至心信佛法喜行精进,即疾得贤圣解
脱,如从乳酪而致醍醐。譬如,尼揵!有人从他
家借百千瓦器而破坏之,便以宝器还偿其
主,主宁恚骂耶?』答曰:『不也!』曰:『如是,尼揵!诸
外异道弟子譬如瓦器以故破之,于如来
所更造法宝器,不当瞋恨骂詈。譬如,尼揵!众
人有导师,而无善权方便,将大众贾人诣邪
恶道,若有导师为善权方便,悉将众贾人
出邪恶道诣著正道。如是,尼揵!卿等诸师,
以于邪径不了道义,将无数人堕于恶道,如
来、无所著、等正觉知道解义,将无量人出于
恶道而著正路。』
「于是,尼揵自将卿众而去。
彼时万二千人与尼揵子俱去,其馀者皆得
神通,世尊悉下须发为比丘也。
「尔时,佛告阇
耶末:『汝为见此万二千人与萨遮俱去者不
乎?』阇耶末曰:『唯然,世尊!已见。』佛言:『是万
二千人,皆当于弥勒如来,下须发作沙门,
在于第一大会。所以者何?用闻是深法故。
卷二 第 464b 页 T14-0464.png
萨遮尼揵子当于弥勒如来作弟子,智慧最
尊,譬如我第一弟子舍利弗。所以者何?用于
佛法起贡高轻慢意,然后弃捐诸见故。』
「于是阇耶末道士白文殊师利:『后五浊恶世
多有贡高。』文殊师利答曰:『唯,族姓子!后
浊恶世众,下劣卑贱之子等喜贡高。所以
者何?不能具得四禅,用自大故而堕落,五浊
恶世时不复供养比丘众,是诸比丘意不得
定立,何况致第四禅?用彼后世有诸瑕秽,
为五浊恶世多喜自大憍慢。于是,族姓子!诸
善男子,为有二事而造憍慢,何者为二?
一者、自见以智慧而贡高;二者、以用衣食供
养,现已持戒智慧功德,便自堕落。其有而
贡高、诽谤如来法,当堕地狱、饿鬼、畜生。』
「又问:
『文殊师利!何缘而知他人有贡高意乎?』答曰:
『「凡夫之士意乱不定,不谓阿罗汉者。」假使闻是
说而恐畏者,则知为贡高凡夫之士。「得见
如来,阿罗汉不见。」设使闻此语而恐畏者,
则知为贡高凡夫之士。「为众祐当施与之,不
当慧罗汉。」假使闻此恐畏者,则知为贡
高。「如来赞叹凡夫之士,不举阿罗汉。」设使
闻此言而恐畏者,则知为贡高。其有不出于
诸尘劳,是为无所著,此谓于世间为最厚;
假使有出尘劳,是则为著,非是世间众祐。
若有于此作行者则为贡高。一切诸法但以
言说而为受,是谓贡高。不知一切,亦无所
断,亦无所行,亦不作證,是为入于审谛。』
「又
问:『文殊师利!以智慧贡高者,有何言说乎?』
答曰:『不诤亦非不诤,不称憍慢,譬如师子
尊,譬如我第一弟子舍利弗。所以者何?用于
佛法起贡高轻慢意,然后弃捐诸见故。』
「于是阇耶末道士白文殊师利:『后五浊恶世
多有贡高。』文殊师利答曰:『唯,族姓子!后
浊恶世众,下劣卑贱之子等喜贡高。所以
者何?不能具得四禅,用自大故而堕落,五浊
恶世时不复供养比丘众,是诸比丘意不得
定立,何况致第四禅?用彼后世有诸瑕秽,
为五浊恶世多喜自大憍慢。于是,族姓子!诸
善男子,为有二事而造憍慢,何者为二?
一者、自见以智慧而贡高;二者、以用衣食供
养,现已持戒智慧功德,便自堕落。其有而
贡高、诽谤如来法,当堕地狱、饿鬼、畜生。』
「又问:
『文殊师利!何缘而知他人有贡高意乎?』答曰:
『「凡夫之士意乱不定,不谓阿罗汉者。」假使闻是
说而恐畏者,则知为贡高凡夫之士。「得见
如来,阿罗汉不见。」设使闻此语而恐畏者,
则知为贡高凡夫之士。「为众祐当施与之,不
当慧罗汉。」假使闻此恐畏者,则知为贡
高。「如来赞叹凡夫之士,不举阿罗汉。」设使
闻此言而恐畏者,则知为贡高。其有不出于
诸尘劳,是为无所著,此谓于世间为最厚;
假使有出尘劳,是则为著,非是世间众祐。
若有于此作行者则为贡高。一切诸法但以
言说而为受,是谓贡高。不知一切,亦无所
断,亦无所行,亦不作證,是为入于审谛。』
「又
问:『文殊师利!以智慧贡高者,有何言说乎?』
答曰:『不诤亦非不诤,不称憍慢,譬如师子
卷二 第 464c 页 T14-0464.png
百兽之王吼时,一切皆畏其音。如是,善男子!
比丘不乐贡高者,不畏一切音。所以者何?
谓音譬如呼声之响,报应其响亦无心意识,
用因缘合故其音响出。如是,族姓子!其心意
识审如慧,彼不分别诸因缘音声,皆衍诸响
应,而无所起彼佛音响,亦无来外异道声,亦
无忧佛音声,亦不觉众音响,于诸瑕恚音
亦不忧众尘劳响。一切音声无去来本末意,
即印无所乐印,诸所语无高无下印,其印
为立平等印,其相自然印,以一印入为法界
平等御印,无所坏印,审如本无住印,真空义
印,三世平等印,无起无灭印,自然现印,以是
印印诸法,所乐无乐亦无有贡高。比丘闻
是,不狐疑无犹豫,不得吾我也。』
「尔时,阇耶
末道士白佛:『唯,天中天!我从郁阎异道人
亲友,闻说是大乘功德,今者亦复从文殊师
利,闻所讲辩才,发无上正真道意;是故,愿
世尊为我如应说法,令吾具足道品疾得
无上正真道最正觉,教授开度不可计无央
数人。』
「佛言:『阇耶末!今当为汝说菩萨行。有二
法疾得智慧而建大乘。何等为二?一者、精
进;二者、无放逸。何谓精进?谓求法才一切
所有而施不惜,不望其报劝助道意。一所
谓精进,用断诸不善法故,皆具足众贤善
法,意平等行而无放逸;于戒清净,不愿诸所
生。二精进者,谓不贪身意,忍辱之行无有放
逸,无害心救护众生。三精进者,谓积累诸功
德法,无有放逸不知厌足,诸所修善积德贤
良之法以劝道意。四精进者,谓一心具足无
比丘不乐贡高者,不畏一切音。所以者何?
谓音譬如呼声之响,报应其响亦无心意识,
用因缘合故其音响出。如是,族姓子!其心意
识审如慧,彼不分别诸因缘音声,皆衍诸响
应,而无所起彼佛音响,亦无来外异道声,亦
无忧佛音声,亦不觉众音响,于诸瑕恚音
亦不忧众尘劳响。一切音声无去来本末意,
即印无所乐印,诸所语无高无下印,其印
为立平等印,其相自然印,以一印入为法界
平等御印,无所坏印,审如本无住印,真空义
印,三世平等印,无起无灭印,自然现印,以是
印印诸法,所乐无乐亦无有贡高。比丘闻
是,不狐疑无犹豫,不得吾我也。』
「尔时,阇耶
末道士白佛:『唯,天中天!我从郁阎异道人
亲友,闻说是大乘功德,今者亦复从文殊师
利,闻所讲辩才,发无上正真道意;是故,愿
世尊为我如应说法,令吾具足道品疾得
无上正真道最正觉,教授开度不可计无央
数人。』
「佛言:『阇耶末!今当为汝说菩萨行。有二
法疾得智慧而建大乘。何等为二?一者、精
进;二者、无放逸。何谓精进?谓求法才一切
所有而施不惜,不望其报劝助道意。一所
谓精进,用断诸不善法故,皆具足众贤善
法,意平等行而无放逸;于戒清净,不愿诸所
生。二精进者,谓不贪身意,忍辱之行无有放
逸,无害心救护众生。三精进者,谓积累诸功
德法,无有放逸不知厌足,诸所修善积德贤
良之法以劝道意。四精进者,谓一心具足无
卷二 第 465a 页 T14-0465.png
厌、无放逸禅,无所欲不退转。五精进者,谓
多求博闻,于彼施无放逸常寂静然奉圣贤
智慧。六精进者,谓习四恩之行以善权慧
教授放逸。七精进者,谓身意行,其身意不
乱心为空寂。八精进者,谓为一切故,于诸
行等慈意,于法义精进而无放逸慈,于诸法
无所著。九精进者,谓为他人及众生皆发
道意,无放逸观诸世间,譬如焰幻不舍道
也。十精进者,谓所造行如救头然,入于
诚谛无放逸,灭于尽證慧无起施。十一精
进者,谓具足诸相好,积累善本入无放逸,
观于法身无所起。十二精进者,谓严其佛国
而无放逸,净于众生之土。十三精进者,谓严
净具足三十七道品之法,已脱诸灭冥,喜乐
如来菩萨善权方便。是皆从精进而致之,是
谓善权智慧,菩萨受是则致拥护不退转,
立无上正真道。』
「说是语时,阇耶末菩萨得
不起法忍,欣然而踊住于虚空,去地四丈九
尺,三千大千世界地,则为六反震动,其大光
明普遍佛国,于虚空中而雨天华,箜篌乐器
不鼓自鸣。」
尔时佛便笑,诸佛世尊笑法,无央数不可计
百千光色从佛口出,青黄赤白黑,遍诸无量
佛国,还绕佛三匝,于顶上忽然不现。于是,
贤者阿难整衣服从坐起,右膝著地,长跪
叉手,以偈嗟叹,而问佛曰:
「 「智慧力吉祥明,
导师光七尺华,
微妙相三十二,
诸种好为具足。
如师子在众中,
行步威猛势至,
多求博闻,于彼施无放逸常寂静然奉圣贤
智慧。六精进者,谓习四恩之行以善权慧
教授放逸。七精进者,谓身意行,其身意不
乱心为空寂。八精进者,谓为一切故,于诸
行等慈意,于法义精进而无放逸慈,于诸法
无所著。九精进者,谓为他人及众生皆发
道意,无放逸观诸世间,譬如焰幻不舍道
也。十精进者,谓所造行如救头然,入于
诚谛无放逸,灭于尽證慧无起施。十一精
进者,谓具足诸相好,积累善本入无放逸,
观于法身无所起。十二精进者,谓严其佛国
而无放逸,净于众生之土。十三精进者,谓严
净具足三十七道品之法,已脱诸灭冥,喜乐
如来菩萨善权方便。是皆从精进而致之,是
谓善权智慧,菩萨受是则致拥护不退转,
立无上正真道。』
「说是语时,阇耶末菩萨得
不起法忍,欣然而踊住于虚空,去地四丈九
尺,三千大千世界地,则为六反震动,其大光
明普遍佛国,于虚空中而雨天华,箜篌乐器
不鼓自鸣。」
尔时佛便笑,诸佛世尊笑法,无央数不可计
百千光色从佛口出,青黄赤白黑,遍诸无量
佛国,还绕佛三匝,于顶上忽然不现。于是,
贤者阿难整衣服从坐起,右膝著地,长跪
叉手,以偈嗟叹,而问佛曰:
「 「智慧力吉祥明,
导师光七尺华,
微妙相三十二,
诸种好为具足。
如师子在众中,
行步威猛势至,
卷二 第 465b 页 T14-0465.png
今佛者何缘笑?
愿尊将为解说。
所说法駃如电,
音殊妙师子吼,
羯随鸣振宝响,
其声胜于梵天。
佛语普遍众人,
其声皆畅三千,
于一切常如应,
闻柔软无不了。
语弟子以缘觉,
彼智慧无善明,
终不与普慧等,
众菩萨亦难及,
今谁当得慧力,
愿导师说开度。
若天龙世间人,
阿须伦皆发意,
以脱于一切受,
心中闻无所著,
无量行无挂碍,
踰不等无数亿。
不可限无计数,
以平等为度世,
今愿问空正慧,
以何故而喜笑?
青赤黄白之色,
种种光甚照曜,
其妙晖从口出,
照无数恒沙土。
遍无量百佛国,
诸种大等无身,
一切寂无所见,
佛善利无恐惧。
其光明欲出时,
诸弟子莫能及,
得未曾晃而照,
佛亦说缘觉事。
今愿解大乘行,
一切智慧最上,
其光炎从顶入,
今所至无垢秽,
善哉快过诸天,
及世人所奉事,
愿审谛而说义,
佛一言无有异。
断六会诸狐疑,
今正觉何缘笑?
闻佛语欢喜悦,
无数人悉踊跃。」」
佛告贤者阿难:「汝为见阇耶末族姓子,踊在
虚空,去地四丈九尺,住于空中已得法忍,叉
手如立稽首礼我,百千诸天来共供养。」
阿难
言:「唯然已见,世尊!」
佛告阿难:「是阇耶末族
愿尊将为解说。
所说法駃如电,
音殊妙师子吼,
羯随鸣振宝响,
其声胜于梵天。
佛语普遍众人,
其声皆畅三千,
于一切常如应,
闻柔软无不了。
语弟子以缘觉,
彼智慧无善明,
终不与普慧等,
众菩萨亦难及,
今谁当得慧力,
愿导师说开度。
若天龙世间人,
阿须伦皆发意,
以脱于一切受,
心中闻无所著,
无量行无挂碍,
踰不等无数亿。
不可限无计数,
以平等为度世,
今愿问空正慧,
以何故而喜笑?
青赤黄白之色,
种种光甚照曜,
其妙晖从口出,
照无数恒沙土。
遍无量百佛国,
诸种大等无身,
一切寂无所见,
佛善利无恐惧。
其光明欲出时,
诸弟子莫能及,
得未曾晃而照,
佛亦说缘觉事。
今愿解大乘行,
一切智慧最上,
其光炎从顶入,
今所至无垢秽,
善哉快过诸天,
及世人所奉事,
愿审谛而说义,
佛一言无有异。
断六会诸狐疑,
今正觉何缘笑?
闻佛语欢喜悦,
无数人悉踊跃。」」
佛告贤者阿难:「汝为见阇耶末族姓子,踊在
虚空,去地四丈九尺,住于空中已得法忍,叉
手如立稽首礼我,百千诸天来共供养。」
阿难
言:「唯然已见,世尊!」
佛告阿难:「是阇耶末族
卷二 第 465c 页 T14-0465.png
姓子,已奉事七十二亿佛,修善积德,常作
转轮圣王,悉奉事诸佛世尊,佛般泥曰已后,
皆于七十二亿佛所,建清净梵行,皆护佛
正法。」
佛言:「阿难!是阇耶末族姓子,后当见奉
事五恒沙等如来,供承教述清净行,当教
授无央数菩萨,然后积累觉意之法,无数劫
已得作佛,号曰慧王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在
世教授、具足慧行、天人师、无上士、道法御、天上
天下尊、佛、天中天,其世界名曰喜见,劫号一
宝严净。」
佛告阿难:「其喜见世界,譬如他化自
在第六天上所有,喜见佛国人民所居处供
养亦如是。是诸人民,无有六境界之法来至
其前,一切人民相见,皆欢喜悉喜乐,见慧王
如来皆忻悦,以是故彼世界名曰喜见。彼时
如来教授一劫为作佛事,其正觉寿亦一劫,
是故其劫号曰一宝严净。彼世尊但以纯菩
萨为众,九十二亿菩萨皆不退转,诸菩萨
逮无所挂碍慧,起光德本。其慧王如来欲
般泥洹,有菩萨名曰师子过而行,当受
彼决:『我般泥曰已后,是师子过而行菩萨当
得佛,亦号师子过而行如来、在世间教授。彼
如来般泥曰已后,其法住十小劫,其如来
舍利并合俱起一塔,广长二千四百里,高三
千二百里,皆以七宝作塔,众人悉各各共供
养塔。』」
于是阇耶末族姓子,从虚空来下,前稽
首佛足,住世尊前说法界无所坏,以偈而赞
佛曰:
「 「我种及法界,
人土亦俱等,
是界为慧疆,
以此授吾决。
转轮圣王,悉奉事诸佛世尊,佛般泥曰已后,
皆于七十二亿佛所,建清净梵行,皆护佛
正法。」
佛言:「阿难!是阇耶末族姓子,后当见奉
事五恒沙等如来,供承教述清净行,当教
授无央数菩萨,然后积累觉意之法,无数劫
已得作佛,号曰慧王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在
世教授、具足慧行、天人师、无上士、道法御、天上
天下尊、佛、天中天,其世界名曰喜见,劫号一
宝严净。」
佛告阿难:「其喜见世界,譬如他化自
在第六天上所有,喜见佛国人民所居处供
养亦如是。是诸人民,无有六境界之法来至
其前,一切人民相见,皆欢喜悉喜乐,见慧王
如来皆忻悦,以是故彼世界名曰喜见。彼时
如来教授一劫为作佛事,其正觉寿亦一劫,
是故其劫号曰一宝严净。彼世尊但以纯菩
萨为众,九十二亿菩萨皆不退转,诸菩萨
逮无所挂碍慧,起光德本。其慧王如来欲
般泥洹,有菩萨名曰师子过而行,当受
彼决:『我般泥曰已后,是师子过而行菩萨当
得佛,亦号师子过而行如来、在世间教授。彼
如来般泥曰已后,其法住十小劫,其如来
舍利并合俱起一塔,广长二千四百里,高三
千二百里,皆以七宝作塔,众人悉各各共供
养塔。』」
于是阇耶末族姓子,从虚空来下,前稽
首佛足,住世尊前说法界无所坏,以偈而赞
佛曰:
「 「我种及法界,
人土亦俱等,
是界为慧疆,
以此授吾决。
卷二 第 466a 页 T14-0466.png
法界及尘劳,
空种亦平等,
一切法如是,
我为已至法。
法疆淫欲种,
瞋怒亦如此,
虚空界为同,
以此授吾决。
生死无为土,
法界而无异,
水种为如是,
及火土亦然。
阴疆与界法,
眼识诸有分,
意部法境界,
诸分数悉定。
其诸有为种,
亦并无为界,
不见法有二,
则为授吾决。
世尊无五阴,
四大及诸入,
无名亦无色,
亦不有内外,
佛以音声说,
而授于我决,
于此悉寂寞,
以是定受决。
佛者无有意,
如此授吾决,
我者无有识,
佛为授我决,
此决为诚谛,
如是则平等。
法界无所坏,
即如来无住,
等觉诸天人,
正立于正法,
寂然如虚空,
权慧善具足。」」
尔时,阇耶末族姓子,以此偈赞佛已,绕三匝
却坐一面。于是,佛告贤者阿难:「受是经,讽诵
赞,广为他人说之。」
阿难白佛:「唯然受已,是
经名曰何等?云何奉行?」
佛言:「是经名曰『文殊
师利所现变化降伏众魔化诸异学奉受正法
赞说经义』,名曰『宝藏』,当奉持之。」
佛说如是,
文殊师利童子、阇耶末菩萨、贤者阿难,诸天
人、阿须伦、世间人民,闻经欢喜,皆前为佛稽
首作礼而退。
空种亦平等,
一切法如是,
我为已至法。
法疆淫欲种,
瞋怒亦如此,
虚空界为同,
以此授吾决。
生死无为土,
法界而无异,
水种为如是,
及火土亦然。
阴疆与界法,
眼识诸有分,
意部法境界,
诸分数悉定。
其诸有为种,
亦并无为界,
不见法有二,
则为授吾决。
世尊无五阴,
四大及诸入,
无名亦无色,
亦不有内外,
佛以音声说,
而授于我决,
于此悉寂寞,
以是定受决。
佛者无有意,
如此授吾决,
我者无有识,
佛为授我决,
此决为诚谛,
如是则平等。
法界无所坏,
即如来无住,
等觉诸天人,
正立于正法,
寂然如虚空,
权慧善具足。」」
尔时,阇耶末族姓子,以此偈赞佛已,绕三匝
却坐一面。于是,佛告贤者阿难:「受是经,讽诵
赞,广为他人说之。」
阿难白佛:「唯然受已,是
经名曰何等?云何奉行?」
佛言:「是经名曰『文殊
师利所现变化降伏众魔化诸异学奉受正法
赞说经义』,名曰『宝藏』,当奉持之。」
佛说如是,
文殊师利童子、阇耶末菩萨、贤者阿难,诸天
人、阿须伦、世间人民,闻经欢喜,皆前为佛稽
首作礼而退。
卷二 第 466b 页 T14-0466.png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