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僧渊
僧渊 第 209c 页

锦江禅灯卷第十八


** 僧渊

姓李。郪人。家本巨富。为巴蜀所称。及师初诞。天
雨铜钱于庭。家内合运。处处皆满。父运钱疲劳。嘘唱
云止。钱不复下。仓内贮米。但及于半。忽满溢出。亲姻
外内。莫不惊叹其福。自少至长。志干殊人。行则安徐。
坐必跏趺。眼光外射。𦦨𦦨发越。容色玉润。状若赤铜。
声若洪钟。响发林动。两足轮相十角分明。二手九井
纹理如画。年十八。身长七尺。其父异之。禀命出家。二
亲送至城西康兴寺落发。今福缘寺是也。博寻明师。
凡读经论。经耳不忘。蕴括怀抱。奉戒守素。大布为衣。
瓶钵之外无所蓄积。与同寺毅法师交游。二人乃蜀
郡僧中英杰也。相随入京。博采新异。有陟岵寺沙门
僧宝。禅道幽深。帝王所重。便依学定。豁尔知津。经涉
炎凉。详覈词义。师研精定道。毅博通经术。丘索草隶。
靡不留心。周武废教。便还故寺。割东行房以为私宅。
馀者供官。隋氏运开。更新缔构。领匠伐木。连雨两月。
僧渊 第 210a 页 X85-0210.png
师执炉祈请。随语便晴。造塔须金盘。又请地府。随言
即掘。应命藏开。用足馀金还归本窟。详斯福力。今古
未闻。常给孤独。不逆人意。远近随助。泉布若流。又以
锦水江波没溺者众。便于南路欲架飞桥。才扣此机。
众事咸集。昔诸葛武侯。指二江内。造七星桥。造三铁
錞。长八九尺。径三尺许。人号铁枪。拟打桥柱。用讫投
江。须便祈祠。方可出水。师造新桥。将行竖柱。其錞自
然浮水来至桥津。及桥成也。又自投水。道俗歌谣。于
今逸耳。渊毅二师并为物轨。晨夕问法。无亏遗寄。毅
以仁寿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寅时。告弟子曰。三界无
常。吾将逝矣。言终神谢福缘本住。春秋六十有九。师
闻之悯然曰。毅师巳往。我岂独留。俄而遘疾。遗与同
󰢍。即以其月十四日亦化。春秋八十有四。至十七日。
并窆于九里堂。刊石纪之于寺堂。陈子良为文。

** 法进

住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玉女寺。为辉禅师弟子。
后于定法师所。受十戒。恭谨精诚。谦恪为务。唯业坐
禅。寺后竹林。常于彼坐。有四䝤虎。绕于左右。师语勿
泄其机。后习水观。家人取柴。见绳床上有好清水。拾
两白石安著水中。师暮还寺。弥觉背痛。问其家人。汝
安石子。师令明往可除此石。及旦。师仍禅定。家人还
见清水如初。即除石子。其痛即愈。因尔习定。不出此
山。

** 慧熙

益州[郫-卑+((白-日+田)/拱)]人。姓赵。童稚出家。善明篇韵。文笔宛而
成章。与绵州震响寺荣智齐名。俱为沙弥。卓异翘秀。
僧渊 第 210b 页 X85-0210.png
后与成都大石寺沙弥道微。连韵赋诗。微有言隙。因
即屏绝人事。栖心禅业。年登受具。周闻经律。摘采英
华。用为赏要。摄论杂心精搜至理。尤耽三论。是所观
门。尝难基法师尘识义。初问以小乘。基以大乘通之。
师笑曰。大无不摄。但失小宗。𣆶住州南空慧寺。立性
孤贞。不群诸偶。弊于食息。专想虚玄。一坐掩关二十
馀日。众以不食既久。恐损身命。假以馀词曰。国家搜
访艺能甚急。今不食闭门。世人谓圣。愿息流言。可时
处众。师惧矫饰。便开门进食。由是迄今将三十载。一
身独立。不畜侍人。一食而止。不受人施。有讲便听。夜
宿本房。但坐床心。两头尘合。自馀房地惟有一踪馀
并莓苔青絮。衣服弊恶。仅免风寒。冬则加衲。夏则布
衣。以冬破衲。悬置梁上。有闻师名。就房参拜。迎逆接
候。累日方见。时发幽问。吐言高迥。预有元席。皆共惮
之。年九十卒。

** 世瑜

姓陈氏。住台州。父母早亡。佣作取济。身形伟壮。
长八尺三寸。希向佛理。无由而达。大业十二年。往绵
州震响寺伦法师处出家。一食头陀。勤苦如常。次往
利州籍住寺。后至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独住多年。四
猿供给。山果有信士姓母。过山。惊讶深山常烧薰陆
沉水等香。行至山半。见两人形青色。状貌希奇。各负
莲华蔗芋而上。遂问其所往。云我供给禅师去。然居
山三年。食米一石馀。六时行道。以猿鸟为侣。初唯一
泉。后有三泉并出。贞观元年。梦有四龙入怀。既觉大
僧渊 第 210c 页 X85-0210.png
悟三论宗旨。遂往灵睿法师讲下。所闻词理。宛若旧
识。寻则而覆述。便往绵州。住大施寺。后往崇乐寺。言
欲游方去。或曰。此即诸方也。复还大施。香气满室。坐
处涌三金钱。师乃跏坐。手执炉而逝。有剌史刘德威。
喜所未闻。作龛安之。三年不倒。春秋六十三矣。

** 惠宽

绵竹孝水杨氏子。父名玮。系三洞先生五经博
士。崇信道法。无敦释教。绵梓益三州之人。每岁率送
租米。投于玮家。令保一年安吉。皆与符章而去。初玮
妻怀孕。而忽改易恶厌五辛。乃生一女。名为信相。性
好閒静。无缘嗜欲。玮妻复怀妊。身极安隐。恒有异相。
及其生时。母都不觉。如羊始达。寻有异香。总不啼叫。
臂垂过膝。身恒香洁。不近腥臊。年五六岁。与姊信相。
于静处兀坐。二亲怪问。答曰。佛来为说般若圣智法
门。共姊评论法相。父是异道。不解其言。附口录得二
百馀纸。近有龙怀寺会法师。闻有奇相。至其家。父以
示之。会曰。并合佛经。无所参错。有异禅师。不知何来。
于净慧寺入火光三昧。召信相来。入此三昧。及至不
入。云是火聚。禅师曰。何不以水灭之。信相即作水观
灭火而入。禅师验知可为法器。劝令出家。父母婿家
俱不许可。诸道俗宰官。出财赎之。因尔得度。姊与师
同时出家。随蜀王秀在益。请入城内。妃主为造精舍。
镇恒供养。有造功德须物者。烧香祈请。掘地获金。无
不充足。斯事非一。至于食饮。或一日三食。或经岁序
不食。时人目之为圣尼。即今犹号圣尼寺也。师年十
僧渊 第 211a 页 X85-0211.png
三。常乐独坐。面无怒相。言常谦下。依空慧寺胤禅师。
龙怀寺会阇黎座下。随闻经律。一览无遗。未闻之经。
有难问者。皆为通之。初造龙怀寺。会有徒属二百馀
人。并令在役。唯放于师。有怨及者。会曰。斯人是吾本
师。何得使作。昔周灭法。依相禅师隐于南山。

** 智诜

字惠成。徐州徐氏子。炫法师之弟也。少聪敏。有
志节。在蜀游学。务勤律肆。会周武陵法。因事入关。不
果所期。遂隐南岭。终南太白。形影相吊。有隋革命。光
启正法。招贲硕德。率先僧首。即于长安敷扬律藏。时
益州蜀王秀。请师还蜀。及至之日。王自出迎。住法聚
寺。道俗归崇。寺设大斋。遐迩俱赴。师屏气寂然。性不
受施。不妄干物。后以人事甚繁。不时諠扰。乃辞入龙
居山寺。幽栖深阻。轨迹不通。王数延出。师称疾不起。
时王意欲登剑阁。廓清井络。王与师书。师答书请归
国化。便略答云。辱使至止。并以诚言。披阅循环。一言
三复。文清渌水。理破秋毫。贫道戒行多阙。化术无方。
宅身荒谷四十馀载。狎鱼鸟以樵歌。习禅那思般若。
以此卒岁。分填沟壑。不谓耆年有幸。运属休明。伏惟
相王殿下。德隆三古。道振百王。公肯攘臂而归旧里。
衣锦而旋本邑。百姓有再生之期。万物起息肩之望。
缙绅君子。捧玉帛而来仪。慷慨丈夫。委干戈而伏道。
昔长卿返蜀。徒擅清文。邓艾前来。未能偃武。公华阳
甲族。井络名家。捧日登朝。怀金问道。剑南长幼并俟
来苏。岂藉微风。自然草靡。其诸首领越境参迎。王得
僧渊 第 211b 页 X85-0211.png
书示。返辔还蜀。军众先作礼曰。人物争归。律师之力
也。以武德元年十月一日卒。而逝年八十矣。

** 智炫

成都徐氏子。初生。室有异光。少小出家。入京听
学数年。遂擅名京洛。学众推崇。请令覆讲。瓶泻无遗。
会周武帝废佛乘。欲存道教。于是诏华野高僧。方岳
道士。大集京师。于太极殿。陈设高座。帝自躬临。敕道
士先登。道士张宾为首。登高唱言曰。原夫大道清虚。
淳一无杂。祈恩请福。上通天曹。白日升仙。寿与天地
同毕。风教先被中夏。无始无终。含生赖之以得长生。
洪恩厚利。不可校量。岂知佛法虚幻。言过其实。不容
本土。客寓中华。百姓无知。信其诡说。今日欲定臧否。
可出头来看。襄城公何妥。自行如意。座首少林寺等
行禅师。发愤而起。诸僧止之曰。今日事大。天帝在此。
不可造次。知禅师为佛法大海。然应对之间。复须机
辩。众共谋议。若非蜀炫。无以对扬。共推如意。以将付
炫。炫既为众所推。又忿张宾浪语。安庠而起。徐升论
座。坐定。执如意谓张宾曰。先生向者所陈。大道清虚。
淳一无杂。又云风教先被中夏者。未知风教起自何
时。道教于何处说。又言佛法不容本土客寓中华。可
辩道是何时生。佛是何时出。宾曰。圣人出世。有何定
时。说教兴行。有何定处。道教旧来本有。佛法近自西
来。炫曰。若言无时。亦应无出。若无定处。亦应无说。旧
来本有。非复清虚。上请天曹。岂得无杂。寿与天地同
毕。岂得无始无终。宾曰。道人浪语。为前王无识。留汝
僧渊 第 211c 页 X85-0211.png
等辈。得至于今。今日圣帝。尽须杀却。帝恶其理屈。令
舍人谓之曰。宾师且下。宾既退。帝自升高座言曰。佛
法中有三种不净。纳耶输陀罗。生罗睺罗。此主不净。
一也。经律中。许僧受食三种净肉。此教不净。二也。僧
多造罪过。好行淫泆。佛在世时。徒众不和。递相攻伐。
此众不净。三也。主法众俱不净。朕意将除之。以息虚
幻。道法中无此事。朕将留之。以助国化。顾谓炫法师
曰。能解此三难。真是好人。炫应声谓曰。陛下所陈。并
引经论。诚非谬言。但见道法之中三种不净。又甚于
此。按天尊处紫微宫。恒侍五百童女。此主不净。甚于
耶输陀罗之一人。道士教中。章醮请福之时。必须鹿
脯百柈。清酒十斛。此教不净。又甚于三种净肉。道士
罪过。代代皆有。千古乱常。姜斌犯法。此又甚于众僧。
僧众自造罪过。乃言佛法可除。犹如至尊享国。严设
科条。不妨逆子叛臣相继而出。岂以臣逆子叛。遂欲
空于大宝之位耶。大宝之位。固不可以臣子叛逆而
空。佛法正真。岂得以众僧犯罪而废。炫雅调抑扬。言
音朗润。虽处大节。曾无惧颜。帝愕然。良久谓炫曰。所
言天尊侍五百童女。出何经。炫曰。出道三皇经。帝曰。
三皇经何曾有此语。炫曰。陛下自不见。非是经上无
文。今欲废佛存道。犹如以庶代嫡。帝动色而下。因入
内。群臣僧众皆惊曰。语触天帝。何以自保。(以周武非嫡故)
曰。主辱臣死。就戮如归。有何可惧。乍可早亡游神净
土。岂与无道之君。同生于世乎。众皆壮其言。明旦出
僧渊 第 212a 页 X85-0212.png
敕。二教俱废。仍相器重。许以婚姻。期以共政。法师志
操逾厉。与同学三人。走赴齐都。时周齐之界。皆被枪
布棘。彼有富老。姓张。铺毡三十里。令炫得过至齐。盛
为三藏。名振东国。武帝破邺。先遣追求。帝弟越王。宿
与法师厚善。恐帝肆怒。横加异责。乃鞭背成痕。俗服
将见。越王先为言曰。臣恨其逃命。巳杖六十。令脱衣
见帝。帝变色曰。恐其怀惭远逝。以至死亡。所以急追
元无害意。责越王曰。大丈夫。何得以杖捶相辱。待遇
弥厚。与还京师。武帝崩。隋文作相。大弘佛法。两都归
趣一人而巳。岁景将秋。怀土兴念。又以蜀川迥远。奥
义未宣。援首西归。心存敷畅。蜀王秀未之知也。时长
史周宣明。入朝赴考。隋文帝谓之曰。炫法师安和耶。
宣明惊惶。莫知所对。文帝曰。一国名僧。卿遂不识。何
成检校。宣明稽首陈谢死罪。及还。先往寺参礼。寺旧
在东。逼于苑囿。又是鄱阳王葬母之所。其王至孝。故
名孝爱寺。宣明供养无阙。至大邺改为福胜寺。法师
宣扬觉倦。入隐三学山。触目多感。遂游山诗曰。秀岭
接重烟。嵚岑上半天。绝岩低更举。危峰断复连。侧石
倾斜涧。回流泻曲泉。野红知草冻。春来鸟自传。树锦
无机织。𤠔鸣讵假弦。叶密风难度。枝疏影易穿。抱帙
依闲沼。策杖戏荒田。游心清汉表。置想白云边。荣名
非我顾。息意且萧然。年一百二岁。不病而卒。

** 道会

犍为武阳史氏子。初出家。住益州严远寺。气宇
高简。雅调逸群。四方道俗旦夕参候。犹以蜀门小狭。
僧渊 第 212b 页 X85-0212.png
闻见非广。乃入京询访。经十馀年。经论史籍。博究宗
领。还蜀欲大开释教。导引后锐。时属乱离。不果心行。
会皇运初兴。率先招抚。詹俊李衮首途巴蜀。师上疏
曰。会弟性不肖。家风失坠。封爵虽除。诏敕犹在。门生
故吏。子孙成列。并奋臂切齿。思效力用。即日剑门虽
启。巫峡负固。师请躬率徒𨽻。振锡启途。折简宣威。开
怀纳款。军无矢石之劳。主有待成之逸。此亦一时之
利也。惟公图之。为使淹留。遂不行于时。国初僧尼道
士。所在多度。有道士宋冀。是彼梁栋。于隆山县。新立
道观。屋宇成就。置三十人。师经总管段伦陈牒。改观
为寺。其郭内住者。并是道宗。不伏移改。嘱安抚大使
李袭誉。巡察州县。师以事达。乃引兵过城。四面鸣鼓。
一时驱出。举宗怨诉。噂𠴲街衢。师曰。未能令天下改
观为寺。此之一所终不可夺。遂依立寺。至今不毁。武
皇登遐。入京朝观。因与琳师。同修辨正。有安州皓师。
在蜀弘讲。人有嫉者。表奏云反。又述法会觇候消息。
遂被拘执。身虽在狱。言笑如常。为诸在狱讲释经论。
经春至冬。诸僧十数。衣服褴缕。不胜寒酷。京师有无
尽藏。恒施为事。师致书曰。自如来潜影西国。千有馀
年。正法东流五百许载。虽复赤髭青眼。大开方便之
门。白脚漆身。广示归依之路。犹未出于苦海。尚陆沉
于险道。况五众名僧。四禅教首。头陀聚落。唯事一餐。
宴坐林中。但披三纳。加以无缘之慈。想升锤以代鸽。
履不轻之行。思振锡以避虫。今有精勤法子。清净沙
僧渊 第 212c 页 X85-0212.png
门。横被囚拘。实非其罪。遂使重关早落。睹狱吏而魂
飞。清室晚开。见刑官而思尽。严风旦洒。穿襟与中露
俱飘。繁霜夜零。寒心与死灰同殪。若竟不免沟壑。抑
亦仁者所耻。书达。即送裘鞋给之。及事释还乡。三辅
名僧。送出郭门。师与诸远僧别诗曰。去住俱为客。分
悲损性情。共作无期别。时能访死生。道俗闻者。皆堕
泪。

** 植相

梓潼涪。郝氏子。尝任巴西郡吏。太守郑贞。令师
卖献物。下扬都见梁祖。王公祟敬三宝。便愿出家。及
还上蜀。决誓。家属并同妻子。既同师志。一时剪落出
家。于梁大同中。专习苦行。一食常坐。正心佛理。以命
自期。南武都。今孝水县也。有法爱道人。高衒道术。师
往观之。爱于夕中。以咒力现大神。身著衣冠。容相瑰
伟。来举绳床。离地四五尺。便诵戒。神即驰去。斯须复
来举床。仅动一角。如前复去。俄尔又来在师前立。师
正意贞白。初无微动。寻尔复去。于屋头现面。舍栋破
裂。其声甚大。师亦无惧。神见不动。便来礼拜。求哀忏
悔。至旦语爱曰。汝所重者。此是邪术。非正法也。可舍
之。师往益听讲。以生在边鄙。言颇涉俗。虽遭轻诮。亡
怀在道。都不忤意。又因行路寄宿道馆。道士素闻师
名。恐化徒属。拒不延之。其夜群虎绕院相吼。道士等
通夕不安。及明追之。从受菩萨戒焉。又曾行弘农。水
侧见人垂钓。师劝止之不从。即唾水中。忽有大蛇。擎
头四顾。来趣钓者。因即归命。投师出家。时梁道渐衰。
僧渊 第 213a 页 X85-0213.png
而涪土军动。与彖法师。分飞异域。彖入静林山。师入
青城山。聚徒集业。梁王萧撝素相钦重。供给獠民。以
为营理。未暇经始。便感重疾。知命不救。谓弟子曰。常
愿生净土。而无胜业。虽不生三涂。亦不生天堂。还生
涪土作沙门也。汝等努力行道。方与吾会。跏坐俨然
奄便迁化。时年三十有四。

** 僧林

吴人。深有德素。行能动物。梁大同中。上蜀至潼。
州城西北百四十里。有豆圌山。上有神祠。土民敬之。
每往祭谒。师往居之。禅默累日。忽有大蟒。萦绳床前。
举头如揖让者。师为授三归。受巳便去。自尔安怗。卒
无灾异。其山北涪水之阳。素来无猿。师自栖托巳来。
便有两头。依师而住。有见度水而来。及师出门。猿还
泅渡而去。如此非一。年月淹久。孚乳产生。乃有数十。
有时送师至龙门口。伫望而返。后往赤水岩。有敝寺。
屋宇并摧。祇有基址。便即露坐。有虎蹲于师前。低目
而视。师乃为说法。良久便去。尔后孤游雄悍。不避恶
兽。常行仁济。感化者多。末卒于潼郡。

** 道仙

一名僧仙。康居国人。以游贾为业。梁周之际。往
来吴蜀。江海上下。集积珠宝。故其所获赀货。乃满两
船。时或计者云。直钱数十万贯。既怀宝填委。贪附弥
深。唯恨不多取验吞海。行贾达于梓州新城郡牛头
山。值僧达禅师说法曰。生死长久。无爱不离。自身尚
尔。况复财物。师初闻之。欣勇内发。深思惟曰。吾于生
多贪。志慕积聚。向闻正法。此说极乎。若失若离。要必
僧渊 第 213b 页 X85-0213.png
当尔。不如沉宝江中。出家离著。索然无扰。岂不乐哉。
即沉一船深江之中。又欲更沉。众共止之。令修福业。
师曰。终为纷扰。劳苦自他。即又沉之。便辞妻子。又见
达房。凝水滉漾。知入定。信心更重。投灌口山竹林寺
而出家。初发落日。对众誓曰。如不得道。不出此山。即
迥绝人踪。结宇岩曲。禅学之侣。相次屯焉。每览经卷。
始开见佛在某处。无不哽咽。我何不值。伹见遗文。如
是挺卓不群。或有造问学。皆以善权答对。冥符正法。
自初入定。一坐四五日。率以为恒。有时预告。明有客
至。皆如其说。梁始兴王澹。褰帷三蜀。礼以师敬。携至
陜服沮曲。以天监十六年。至青溪山。有终焉之志。便
薙草止容绳床。于时道馆祟敞。巾褐纷盛。屡相呵斥。
甚寄忧心。师乃宴如。曾无屑屑之意。一夕道士忽见
东冈火发。恐野火焚害师。各执水器来救。见师方坐。
大火猛燄洞然。咸叹火光神德。道士李学祖等。舍田
造像。寺塔歘成。远近归信。十室而九。州剌史鄱阳王
恢。躬礼敬而受其法。天监末。始兴王冥感。于梁泰寺。
造四天王。每六斋晨。常设净供。师后赴会。四王顶上
放五色光。师所执炉自然烟发。太尉陆法和。昔微贱
日。数载在山。供师给使。僧有肆责者。师曰。此乃三台
贵公。何缘骂辱。俱不测其贵也。和果遂升衮服。师或
劳疾。见缥衣童子。从青溪水出。碗盛妙药。跪而进服。
无几便愈。居山二十八年。复游井络。化道大行。时遭
酷旱。百姓请祈。师即往龙穴。以杖扣门。数曰众生何
僧渊 第 213c 页 X85-0213.png
为嗜睡如此。语巳登遐。即玄云四合。大雨滂注。民赖
斯泽。咸来祷赛。钦若天神。有须舍利。即为祈请。应念
即至。如其所须。

** 香阇黎者

莫测其来。以梁初至益州青城山飞赴寺。
欣然有终志。时俗每至三月三日。必往山游赏。多将
酒肉共相酣乐。师常劝喻。竟无改移。次年三月亦如
前集。例坐巳了。师令人于座穿坑方丈。人莫知意。谓
人曰。檀越等恒自饮啖。未曾与我。今日为众须餐一
顿。诸人争奉肴酒。随得随尽。若填巨壑。识者怪之。至
𣆶曰。我大醉饱。扶我就坑。不尔污地。及至坑所。张口
大吐。鸡肉出口即能飞鸣。羊肉出口即驰走。酒食乱
出。将欲满坑。鱼䱍鹅鸭游泳交错。众咸惊嗟。誓断辛
杀。迄今酒肉永绝上山。此师之德风犹存。益州别驾
罗研。朝梁。志公谓曰。益州香贵贱。答曰甚贱。初不知
是人也。志曰。既为人所贱。何为久留。研亦不测此语。
或曰。想是青城香阇黎也。遂往山具述。师曰。檀越远
来。固非虚说。其夜便化弟子等。营墓将殡。怪棺太轻。
及开。止见几杖而巳。

** 益州多宝寺猷禅师

𢛓道人杨氏子。勤读诵。四十馀
年。日夕不舍。房后院壁。图九想变。露置绳床。棕被覆
上。昼依僧例。夜则寝中。亘一日方出一食。如是渐增
七日方食。僧以为常。弗之怪也。如此又经二十馀年。
忽经一月而不出者。不畜侍人。佥议。不出祇是入定。
不劳看之。忽一夜风雨盛。画壁廊倒。及旦。众往视之。
僧渊 第 214a 页 X85-0214.png
试拨棕被。一无所见。唯绳床坐褥存焉。

** 僧度

不知何人。去来邑野。略无定所。时人号为狂人。
周赵王在益州。有[郫-卑+((白-日+田)/拱)]民。与王厚便欲反。或有告者。王
未之信。至旦。[郫-卑+((白-日+田)/拱)]兵果至。王厚者为主。在城西大街。方
床大坐。时师乃戴皮靴一只。从城西遗粪而走。至盘
陀塔。弃靴而回。众怪之。而莫测也。又复将反者。以纸
笔请师定吉凶。便操笔作州度两字。反者喜曰。州度
与我。斯为吉也。择曰。彼往我亡。我往彼亡。重必尅之。
时赵王据西门楼。令精兵三千骑往。始交即退。随后
杀之。至盘陀。斩[郫-卑+((白-日+田)/拱)]兵千馀人。今塔东特高者是。于后
方验师戴皮相。皮[郫-卑+((白-日+田)/拱)]声同。遗粪而走。散于塔地。所言
州度(徒各切)反即斫头。目前取验。定后人闻于王。遣人
四追。遂失所在。

** 卫元嵩

益州成都人。少出家。为亡名法师弟子。聪颖
不偶。尝以夜静侍傍曰。世人汹汹。贵耳贱目。即知皂
白。其可德哉。名曰。汝欲名声。若不佯狂。不可德也。师
心然之。遂佯狂漫走。人逐成群。触物摛咏。周历二十
馀年。亡名入关。移住野安。自制琴声。为天女怨心风
弄。有传其声者。尝谓兄曰。蜀土狭小。不足展怀。欲游
上京。与国土抗对。兄意如何。兄曰。当今王褒庾信。名
振四海。汝何所知。自取折辱。答曰。彼多读书。自为文
什。至于天才大略。非其分也。兄但听看。即轻尔造关。
为无过所。乃著俗服。关中却回。防者执之。师诈曰。我
是长安于长公家人。欲逃往蜀耳。关家迭送至京。于
僧渊 第 214b 页 X85-0214.png
公曾在蜀。与师交游。而忽得相见。不胜其优。高贵名
士靡所不诣。即上废佛教。自此还俗。周祖纳其言。又
与道士张宾。密加扇惑。帝信而不猜。便行屏削。师制
千字诗。略云。龙首青烟起。长安一代丘。是也。并符谶
纬。事后晓之。隋开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日而稣云。
见阎罗王。问曰。卿父曾作何官。曰臣父在周。为司命
上士。王曰。若然错追。可速放去。然卿识周武帝不。答
曰。曾任左武侯司法。恒在阶陛。甚识。王曰。可往看汝
武帝去。一吏引至一处。门窗椽瓦。并是铁作。于铁窗
中。见一人极瘦。身作铁色。著铁枷锁。祈见泣曰。大家
何因苦困乃尔。答曰。我大遭苦困。汝不见耳。今得至
此。大是快乐。祈曰。作何罪业。受此苦困。答曰。汝不知
耶。我以信卫元嵩言。毁废佛法。故受此苦。祈曰。大家
何不注引卫元嵩来。帝曰。我寻注之。然曹司处处搜
求。乃遍三界。云总不见。若伊朝来。我暮得脱。何所更
论。卿还语世间人。为元嵩作福。早来相救。如其不至。
解脱无期。祈稣不忘冥事。劝起福助云。

** 尚圆

姓陈。广汉雒人。出家以咒术救物。梁武陵王萧
纪。宫中鬼怪。魅诸婇女。或歌或哭。纷然乱举。王乃令
善射者控弦拟之。鬼乃现形。即放箭射鬼。便遥接还
返掷人。久而不巳。闻师持咒。请入宫中。诸鬼竞前作
诸变现。龙蛇百兽。倏忽前后。在空在地。怪变多端。师
安坐告曰。汝小家鬼。何因敢入王宫。能变我身。饶变
万种。祇是小鬼。尔等住听我一言。诸鬼合掌住立。师
僧渊 第 214c 页 X85-0214.png
始发云南无佛陀。鬼皆失所。自尔安静。武帝闻召。大
蒙赏遇。值梁覆扰。师行至蜀。所有痛恼因之护卫。年
八十一。终所住治城。

** 涪州想思寺无相禅师

不知何来。忽至山寺。不异恒
人。其寺在涪州上流大江水北崖侧。有铭方五尺许。
字如掌大。都不可识。下有佛迹。相去九尺。长三尺许。
蹈石如泥。道俗敬重。相以一时渡水无船。乃以钵安
水中曰。何为常擎汝。汝可自渡。便取芭蕉叶搭水。立
上而渡。钵随后来。须臾达岸。时采樵者。见之相语。师
觉便辞去。徒众苦留不住。至水边入船。诸人礼请。不
与篙楫。乃捉船舷直渡。不顾而去。莫测所往。

** 童进

绵州李氏子。出家之后。不拘礼度。唯乐饮酒。谓
人曰。将瓶等身而灌满。师犹未醉。尝以酣醉狂歌。遗
尿臭秽。众共非之。有识者曰。凡圣难测。会周武东征。
云须毒药。敕泸州营造置监吏力科獠采药。蝮头铁
猩鬵根大蜂野葛鸩羽等数十种。酿以铁瓮。药成。著
皮衣。琉璃障眼。方得近之。不尔。气冲成疮致死。药著
人畜。肉穿便死。师闻之往彼监所。官人弄曰。能饮一
杯。岂非酒士。师曰。得一升解酲。官曰。任饮多少。何论
一升。便取铁杓于药瓮中。取一杓饮之。言谑自若。都
不为患。道士等闻皆来看。师又举一杓以劝之。皆远
走避。或曰。此乃故杀人。何得无罪。师曰。无所苦。药进
自饮。有谁相劝。乃噫曰。今日得一醉。卧方石上。俄尔
遗尿。所著石皆碎。良久睡觉。精爽如常。隋初无疾而
僧渊 第 215a 页 X85-0215.png
终。弟子检校。衣服床褥。皆香洁非常。

** 富上者

莫测何许人。恒依益州净德寺宿。埋一大笠
在路。昼日兀坐读经。人虽去来。不唤令施。有掷钱者。
亦不咒愿。每于静路。不入闹中。状如五十。虽在多年。
过无所获。有信心者曰。城西城北。人稠施多。在此何
为。答曰。一钱两钱。足养身命。复用多为。陵州剌史赵
仲舒。乃三代之酷吏也。甚无信敬。闻故往试。骑马直
过。佯堕贯钱。师但读经。目未曾顾。去远。舒令取钱。师
亦不顾。舒乃返来曰。你见我钱堕地以不。曰见。问曰。
钱今何在。曰见一人拾将去。舒曰。你终日在路。唯乞
一钱。岂有贯钱在地。而不取耶。见人将去。何不止之。
答曰。非贫道物。何为浪认。仲舒曰。我欲须你身上袈
裟。师曰。公能将去。复有与者。即叠授与。仲舒下马礼
谢曰。弟子周朝人。官历三代。大与众僧往还。少有不
贪者。闻名故谒。本非恶意。请往陵州。师曰大善。然贫
道广欲结缘。愿公助国安抚。即是长见受供养也。舒
辞叹曰。僧中有人。不可轻慢。尔后不见。益州人蓟相
者。从扬州还见之。亦埋笠路侧。颜状如常。

** 德山

不知何许人。一日厌世。弃妻子入山修道。须发
不暇削。衣食不暇给。唯息缘静念。为悟自性。人莫知
其观行。视其相状。如得定者。时游化竹林龙池。开悟
道俗。以清简为本。每云。烦乱之法。道俗同弊。故政烦
则国乱。心烦则意乱。水清则鱼石可见。神清则想倒
可识。学清简者。尚自諠烦。况在乱使。焉可道哉。
僧渊 第 215b 页 X85-0215.png

** 慧琳

绵州神泉薛氏子。以隋初。隐于建明寺。清虚守
静。与物不群。寺有塑像。常勤供养。像为生须三十六
茎。大业末年。扫一古坟。竖二竹竿。云是天眼。后忽拔
一云。弘农扬为魔所拔也。不久义宁嗣历。有时著复
衣。夏坐坟上。日虽炎赫。身无热状。口虽涉道。形同于
俗。言谈之次。以理居先。雒县先有育王浮图。师忽一
时历村。借车三百乘云。欲向雒县迎浮图于此安置。
未经旬日。遂被火烧。武德年中。潜伏草野。人莫知也。
彼有杨祜师。不测何人。直往草中相见。曾生未面。宛
若旧朋。各云。别来八百年矣。曾为人咒病得差。病者
令女赍裙以施。女遂留衣送直。师遥见谓曰。但将裙
来。我不须钱。女惊其圣。以贞观四年。示从物故。
锦江禅灯卷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