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书启¶
书启¶ 第 402a 页
远庵僼禅师语录卷第十六
嗣法门人元视等编

* 书启

** 复宁郡诸绅衿护法启

恭惟诸大护法琼枝叠秀玉干联英德迈四科才优
八凯悟彰物格掩横浦之芳踪禅藻仙华挹眉山之
清韵湛朝宗以万壑鉴彻心源总作镇以群情衡县
慧岳诚圣代之伊吕法苑之许王者也某德愧𤦹玟
才惭铅钝久承雅谊滥膺前规识乏先几之明事多
当局之昧致令鼠牙雀角置喙无容惟念海阔天空
燃犀斯省不谓台檀灵山秉记浊世无忘不踰毗耶
严持宝座肯祖灯之堂搆翰锡瑶函缵佛日之徽猷
文扬玉札金汤在望知弘护之斯勤绣涩难藏愧继
述之靡绪勉从台命忧詟弥深临楮回惶曷胜惭恧。

** 复定邑众绅衿护法启

侧闻成风妙斲非全匠氏之能流水清弦须藉知音
斯鉴法非孤起而成境必遇缘斯就恭惟诸大檀护
玉韫山辉珠藏川媚选官得佛高名自继西江学释
知儒大业全传东洛眷兹法席思继往以开来缅彼
茎茆因感今而念昔飞来尺素爰宠丹青某萝薜长
行秖合一枝聊寄抢榆匪逮岂堪万里高抟但同风
之敷座方殷矍然排闼惟先哲之巨刹难郤勉尔登
峰敢云渊匠重兴庶或荆州可识三条篾一茎齑聊
作往来接待孤峰顶闹蓝头还期主伴交参买山既
逭金钱入室凭留玉带玲珑岩畔蒙招手以相呼华
盖峰刖莫攒眉而归去云章遥复无任神驰。

** 复湘南诸绅衿护法公启

伏以鹫峰大法昔重托于王臣熊峤宗传亦丕扬于
儒彦况芝同臭味兰共襟期幸吾道之未衰实同人
之深眷也恭惟诸位词宗护法衡湘硕望洙泗耆英
书启¶ 第 402b 页
识探玄微学臻渊奥经纶在握当轴而四海同文锦
绣缠肠挥毫则五湖独步天香秋桂触翻无隐之宗
月夜春蛙发明一贯之旨挈百氏之纲领统三教以
总持衲某山林朽栎粥饭常行谬登祖席失绳尺于
后昆滥典名蓝罔规模于宿衲餐烟霞于神鼎巳增
痼疾之多卧泉石于清关转惭懒癖之甚夙生多幸
每邀支谢之交不弃耑愚益寻苏元之好罢驽下驷
宁堪伯乐之枉观轮囷樗材徒劳郢匠之回盼抢榆
不逮敢望扶摇尺蠖无能何当驰骤既叨芰嗜讵乏
葵倾书传青鸟之遥光并紫泥之重云里茆茨初搆
奚难瓶锡遄征堂前耆耋垂登岂合星河远泛是用
擅违台命庶几宽假来期望沅湘而徘徊瞻衡嶷以
延伫怅千山之遥隔时节未逢冀一室之晤言因缘
有待攀虎溪结社须藉宗雷期药峤传灯还资裴李
风生玉麈试看凿齿之酬酒乏金罍莫便攒眉而去
微忱谨布高明赐原。

** 复湘南诸山法属公启

伏以家声不坠惟资兰桂联芳祖令维新实赖象龙
随步从来膊无外曲缘知掌不独鸣恭惟同源法属
诸山和尚气吞湖海眼盖乾坤乳择鹅王身翻狮子
凤毛麟角等是太白真枝巨刹名坊总揽湘山秀色
同声相和兮东唱则西敲别调重翻兮南呼而北应
擎叉打地隐显随机无非格外风流舞笏张弓行藏
莫测悉显个中消息幸多瑞生优钵何须锦上铺花
既方乐奏钧天安用郢中誇曲不慧识惭面壁学未
窥籓祖席谬居深有辜于同学名坊滥典毫无补乎
法门福凉德薄之躯承推一日之长璧合珠联之翰
不远千里而遐然蒙金地遥招可不江陵暗点但老
人龄垂望耋居恒风烛可虞又云兄谊莫能辞是用
星霜暂缓盼沅江而莫渡适时节之未逢撷湘芷以
书启¶ 第 402c 页
遨游审因缘之有在若夫应庵举话难克当其美言
设或宝寿推僧须有假于神力。

** 复临封诸山名德启

伏以三台妙舞合资作者频推一曲新歌须藉知音
赓和山崖水涘盖有其人石畔松边岂无同调恭惟
诸山名德大师学精三藏戒鍊五篇禅得髓心道推
山斗烟霞之胜侣出格饱参湖海之英灵逸群宿衲
芋煨品字火绿萝深处眠云麻连鹑结衣紫箨丛中
啸月开畬种粟钁头下电掣星驰引水浇蔬杓子边
山寒涧肃历历家风迈古头头活计超方重欲竖拂
拈槌大似将钵安柄更须谈宗演义分明添足画蛇
不慧识学寡昧滥厕僧伦才略疏庸谬尸禅席乏煅
圣炼凡之作平澹遣时无镕今铸古之能委羸度日
生成慵劣每蒙硕德相规幸不弃遗更辱多贤垂教
方拟龙山之访缘菜叶以回源岂虞马寺之言飞鸿
音而排闼因缘固在时节未然以化鹿老人近垂登
耋而诸刹叟兄再至催程毅然坚郤则负远地云山
恝尔便行有孤高龄鹤发延迟希谅进退实难汎洞
庭于木兰虽涉渺漭揽湘川之芳杜终不虚悬雅抱
幽襟遥通盟谊辉蓬照荜当借邻光。

** 复古南牧老和尚

久阔玄诲渴想殊深忽蒙兴福法兄惠临下颁慈教
并及隆仪载拜伏读不觉汗流至踵也某眇然小子
既愚且疏尸席祖庭实不堪任仰荷慈光加被庶免
颠越然数年以来屡求解退苦不获免宁当慧齿生
春过与提奖固老和尚之抚摩晚辈至爱至深无所
不至则某之赧颜当如何耶然敢不捐躯恐不副大
人之所望耳老和尚道大德备法门总持千秋师表
而寿藏一幢允宜卓立祖山不特祖孙父子伯仲同
条道义之笃宛于一堂之上抑使后昆末学景仰无
书启¶ 第 403a 页
斁其诸刹之佳城宜分为爪发衣钵之藏各使依光
一方高鉴之明无可言喻某之愚见亦如是也然徒
有忻愿之心实无纤毫之效何乃反赐重言以及嘉
贶使某拜领则何当辞谢又不恭谨登二种永志不
忘而合山清众又饫香积皆赖眉间一分慈光尚容
趋谢不胜瞻仰之至。

** 复仲调陶太史

耳熟大名久矣不特接教入楚始知苍梧湘浦之间
复有如昔日之人也承命俨以神鼎虚席召不慧樽
俎其间固居士之误采风闻过听人言耳不慧自顾
生平鲜德凉才若此者讵堪当此钜任况諲祖之龙
章凤质云兄之大吕黄钟而鲜眇之躯岂能仍其堂
搆而协其埙篪者哉然金地遥招江陵暗点敢不勉
从台命又云兄一片血心于佛法平沉之处崛然兴
起幸同人之激扬开盲警聩将移其风俗矣不幸天
不惠吊良导斯夺将恐湘江一带又从冥而入冥抑
何吝犬马之劳不任左右之鞭策乎若曰举扬宗教
则吾岂敢或听之以博饭栽田庶可聊遂愚蒙且得
素心之人相与数晨夕亦向往之愿焉否则不敢奉
命裁复不庄统惟照察不备。

** 复玉斋耿兵宪

雪上人回接手教备详近况种种不谓晴空一镜俄
然万别千差若非居士久于佛法陶镕逆顺无惊险
夷一致而一旦遭逢此境则其情状抑何堪哉然古
之圣人以无灾为惧公郎竟以廉直才能灾罹无妄
固其天道茫茫不可问也若其量度过人今造物抑
之必有道矣安得不知其为天下异时之福耶拙录
弁首雅承推奖恐不副实然借宠光庶获不朽长沙
之行似不能免三月初将发棹邗关矣至于祸福休
咎亦听之前缘而巳惟冀珍调自玉不备。
书启¶ 第 403b 页

** 复吴师半居士

披读来翰过誉种种重言不当吃承问末后一句急
切要紧正搔著山僧痒处山僧入楚以来虽曰未久
凡见究心此事者无论在家出家略认得些门头影
子边事便以为极则不思进步究竟到安乐无疑之
地佛所云可怜悯者正此辈耳而居士特于此要见
个到底岂非夙承愿力而来者乎虽然若论末后一
句未举最初一句以前巳是两手分付了也而居士
又在山僧者里捞天摸地何也盖只为居士荐得最
初一句未免史有末后一句始到牢关之事耳而今
若要山僧说则截郤山僧舌若道山僧不说则哑郤
山僧口居士向者里还分疏得下么分疏看若分疏
不下直须仔细分疏忽然分疏不及啐地折嚗地断
则非末后一句和者从前所得一时俱丧郤也方信
道从前被眼瞒也所以古人道一见则一切见一了
则一切了直下如红炉上飞点雪相似金刚王宝剑
上还吹得一些毛么到者里若有纤毫未尽即是过
重丘山须知须知故云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
苏欺君不得总无他说只要当人啐地折嚗地断耳
果若啐地折嚗地断岂有未尽之理高峰堕枕时便
是者个消息也百丈耳聋三日亦不出者个消息也
至于岩头道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在又道悔不曾
向伊道末后句若向伊道末后句天下人不奈雪老
何者等葛藤一一自知落处不著问人耳那时神鼎
有三十棒要与居士吃方知道如蒿枝拂相似若此
岂特不可与近时流辈得少为足者同日而语便与
从上古人把臂共行矣不特居士庆快生平真林下
胜事也勉力。

** 复沩山慧山和尚

改正换旦寻常节令远劳专使跋涉并及隆斋厚贶
书启¶ 第 403c 页
深惭素受无巳谢谢然闻吾老人以五峰法伯千斤
担子两手委付与公此老人平昔一点公心海内共
知者今则老侄赤身担荷可谓头正尾正不胜欣慰
之至但惜不获躬过宝坊再举三圣推僧旧案奈何
住持事繁彼此同病无以表意卒拈数语虽借大慧
老人鼻孔要且不在坐断金轮之下出气老侄其勉
诸不尽。

** 复大年杨邑侯

苾刍孱弱莫过斯时若非檀阴是托直枯槁无馀矣
复蒙台翰又以似乎身居禄位无缘问道日恐汩没
尘劳而大生忧惧有以前世恶果故堕在茫茫苦海
中云云于此益见吾台檀之与常人不同也佛不云
乎信心难发怖心难生今台檀身当荣显之际人望
之若青云之不可致然台檀反生忧惧非世儒所谓
知安而虑危者欤即此一念心吾于台檀更不必别
法便是超三界出生死之解脱路头亦便是化民成
俗致君尧舜之根基也吾祖达磨大师在南天竺国
观此东震旦中有大乘根器故越漠渡沙得得西来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语言文字谓之教外别传
又谓之向上一著子又谓之圆顿最上上乘何谓大
乘根器即于荣显富贵中不被富贵尘劳之所笼罩
不假人开导引诱猛欲出离者是何谓直指人心见
性成佛者不教人千劫学威仪万劫修相好只要人
于善知识一言一句下顿脱无始结使缠缚当下明
自本心见自本性者是在家士大夫中究明此心具
此大乘根器者如李文和都尉杨文公内翰与夫侍
郎张子韶及子由山谷等辈皆不在去妻孥休官罢
职避喧求静咬菜根苦形志即在金紫行中色声队
里蓦地踢破生死关头而横身三界中无有绊惹拘
系得他者正如涅槃会上广额屠儿放下屠刀便言
书启¶ 第 404a 页
我是千佛一数佛云如是如是又如法华会上七岁
龙女疾往南方无垢世界成等正觉便同是者般样
人是以不论男之与女贵之与贱僧之与俗但能回
心信得此及者莫不直取无上菩提所以都尉有言
曰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趋无上菩提一
切是非莫管良有旨焉以上此等大老皆是第一等
会学道人于世出世间所谓讨尽便宜者也然初未
闻此道时亦不以出仕为极则正如台檀来翰之所
虑常怀沦溺之恐简点目前虚妄于五浊世中无有
一事一法可以为凭为仗者爵禄固可贵不能保无
常妻孥非不爱有时而散离由是访寻知识折节问
道然后乃知此个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不费纤
毫气力便得大解脱得大自在随处作主遇缘即宗
返观目前一切虚妄尽是一一真实相更不必移易
一丝头公堂府署即是普光明殿眷属妻孥无非清
净法侣处公判事教子训孙一一皆是微妙大解脱
法方省得释迦老子道治世语言资生产业皆顺正
理与实相不相违背金口玉言不是虚说又亲證得
庞居士所云日用事无别惟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
处处勿张乖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是真语者如
语者不诳语者所以道示现宰官身广弘悲愿深为
人重指处棒下血淋淋先德乃有如此广大门风后
人不信不尊一似于巳无分甘心退堕自作障难反
生诽谤一味嗜色淫声贪名冒宠流连忘反以苦为
乐又何暇乎暂时一念省察求其如台檀之不昧夙
心反躬究巳者何止千万不得一万万不得一百千
万万不得一正如火里觅优昙华故不慧于台檀不
觉忉怛敢以此言而进之也唯台檀少有采择傥一
念相信进步弗怠直到以上诸老行履处则秘传一
灯照彻三千大千世界又岂分外事耶六尘果何物
书启¶ 第 404b 页
而能肆虐哉冒渎钧听敢祈照察弗备。

** 复南淮林广文

承谕生平不佞佛与夫释氏之徒若水乳之不合也
自亦不解唯顾不慧于萧寺一见而心许之且多溢
美之词不觉内愧不巳不审何德何缘相契左右乃
受知如此岂夙缘成熟乎然又不觉为左右助喜盖
不慧闻之古人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夫世
出世间其时节因缘四字而飞腾变化莫不由此耳
但不慧非其人如左右之不佞佛者古有数君子极
相类聊举一二为左右助入道之缘昔韩文公作俑
不佞佛后于岭南见大颠和尚则心服焉一日请益
于颠曰弟子军州事繁乞佛法省要处垂示颠默然
良久侍者三平击禅床三下问其故平曰先以定动
后以智拔文公乃忻然作礼曰和尚门庭高峻弟子
于侍者边得个入处后作书与亲友何啻逢人说项
欧阳大参慕韩不佞佛者因见明教禅师原教论不
觉叹服而师事之朱紫阳左袒不佞佛者于禅宗特
曰达磨尽翻窠曰倡为禅宗视义学尤为高妙张商
英丞相根性不佞佛者初见梵筴庄严殊胜欲作无
佛论以辟之其妻向氏曰既无佛何论之有英心疑
而巳之后于同列处阅维摩经至此病非地大亦不
离地大处叹曰胡人之言乃能尔耶即借归而阅向
氏复问曰相公读何书对曰维摩诘所说经向氏曰
可熟读此经然后好著无佛论英悚然异其语由是
深信佛乘访诸名山有道之士而契心于兜率作护
法论数万言入诸龙藏式观如斯不佞佛者岂非正
是吾门当家种草差有些子光景故不慧唯恐人之
佞所以深幸左右之不佞若乃口头禅身相佛直乡
愿耳何所取焉窃观左右抱奇伟磊落之才实邦家
柱石特乃高尚以教育天下英才是乐或者天假吾
书启¶ 第 404c 页
缘傥能一念缘起无生将来为儒释一贯之师成就
大业于世肯以吾教与杨墨之道同日而语哉所订
必无爽扫榻恭候不备。

** 复闵渭璜居士

居士禀纯粹之资究性命之学不废邹鲁之教而于
此事留心之久真火中莲也欣羡欣羡承谕云某自
聆吾师笑语追寻旧日所恃杳不可得方知平时所
得终无所得也据山僧看来不妨为居士助喜何也
果若无所得则通亦不可得格亦不可得生死不可
得梦幻不可得世尊睹星亦不可得高峰堕枕亦不
可得乃至㘞地一声思量卜度铁壁铜墙转身亮处
者一络索皆不可得山僧亦无法为人居士又何曾
问道也所谓内无所證外无所修矣不见释迦老子
于然灯佛所以悟无有法即承受记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耶只因居士不曾到此无所得处故有许
多梦幻生死之差别皮肉隔断之牵缠不得身外无
馀身心一如半生半灭打作两橛耳山僧至此又岂
可别作别为妄生节目而居士亦只消将个但愿空
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二语体之究之他时后日打
失鼻孔方知真无所得也。

** 复熊郢生朱岳连二明经

久阔德音殊深渴想忽专人至接华翰审知近况佳
胜嗜道情笃慰甚慰甚但于此事无所趣入不无愤
愤然人之不能见道苦于自甘下劣不信本有上至
诸圣下至含灵无不本具故云诸佛不加增群灵不
加减一道平等浩然大均唯人之不信故于巳无分
但能信向何愁不到秖如来翰云时过悔迟填忧积
愧荒忽于大道瞆瞆者终聩聩而巳居士既知聩则
不为聩也既聩又何能知且知聩者何来所聩者何
物至于悔过荒忽又是什么居士请不用别寻玄妙
书启¶ 第 405a 页
旨趣单单向者里高著眼看忽然觑破最省心力方
信吾宗别无奇特只有者些子直截痛快超胜一切
处夫子门墙也谩你不得祖师堂奥也谩你不得老
庄鼻孔濂洛舌头尽在里许游章涉句皆非分外抱
子弄孙总不空过如是则居士不离汨罗江畔山僧
不越太白峰前无时不与左右周旋未尝须臾离也
否则来岁桂放幽岩时拽杖回湘定与点破鼻孔。

** 复子濂杜海宪

日昨文旆光临兼承台命升座举扬不慧欲效三平
上座为昌黎傍通一线何幸左右即于言下知归诚
谓大根利器不同凡小岂止太白增光实为林下千
秋盛事左右今于数千人天众前当阳荐得可不异
于张天觉之夜半客房触翻溺器时耶然古今士大
夫留心斯道所患不真切不患不彻头故于参访之
际不止在一途不守住一师或先浅而后深或东得
而西失如杨大年先与云门下尊宿谅监寺诸公游
后得法于广慧琏而黄山谷初于晦堂处逴得些子
及于死心语下开口不得非止张天觉印心于东林
而向兜率手中纳款也所以善财童子南询历遍方
始罢参而大慧亦悟处不一晚见天宁则无疑焉到
此田地方信吾老人及不慧于左右不吾欺也故老
人授以偈拂印證而左右直下承当可谓鹅王择乳
素非鸭类真狮子儿悦闻吼音馀兽闻之则脑裂矣
至如谕云昔如来以正法眼藏付摩诃迦叶而阿难
于倒刹竿句下悟旨此迦叶即为阿难之师矣何独
和尚不为弟之师耶然吾宗机扣非一发药不同故
临济种毒于黄檗虽因高安点破而终归恩于黄檗
其明上座启悟于卢行者而同师五祖当知佛祖出
兴手眼万端机用千变无非鼓舞后昆发明大事因
缘而巳不在名之大小分之高下为事耳至于睦州
书启¶ 第 405b 页
之与雪峰马祖之与药山清素之与兜率皆同一个
样子殆不可枚举唯冀左右善自护持毋令断绝于
此门中广作佛事大为标格则不负老汉婆心不慧
踊跃不胜为荷之至。

** 复前川张少保督师

荒山托在弘覆光中二十馀载矣及贫道谬当此席
分光借润优渥尤深然岂止荒山哉东南一柱擎天
无一山一刹不藉金汤真外护之大雄也况阁台与
贫道更有法门手足之亲雅多方外骨肉之爱种种
受知受惠深铭脏腑难以言谢惟愿多生长为法友
同居一会互相激扬何忍遽尔言别也天童海内名
山首推巨刹以贫道眇然之躯德薄道凉荷此重负
承乏六年以来罔裨宗教但藉宠光得无颠蹶此实
贫道之多幸矣故力自引退乞遴请诸方有道宗师
使贫道得藉息肩庶全愚拙不意阁台赫然颁教重
委贵员入山谕留至谊谆谆岂容违命诚恐弗克副
望不重累阁台所任耶然既蒙台谅敢不捐躯谨于
升座举扬实深悚愧先录拙语尘览尚容登龙拜谢
不尽。

** 复宁郡缙绅袍衿诸护法

恭惟台檀诸大弘护儒宗硕望出为周召之经纶禅
苑网维居作杨李之墙堑得无隐旨于木樨香里谈
不二门于蛙鼓声中会三教之无岐归一贯之有自
古称四明佛地首推两浙文邦不舍有为法而證真
实相者也贫道生居何幸得承方外之交添乏名蓝
又辱金汤之护道惭先哲德愧时贤寒暑迭更毫无
补于宗教嘘培深至殊有累于檀波且野性山麋长
苦大牢之享而倦飞林鸟恒多宿树之思故乞引退
驽下菲材耑祈别选僧中有德不意诸台檀护过于
至爱璧合词联重辱谕留奖慰谆切使衲汗颜尤甚
书启¶ 第 405c 页
芒负转增曲录再登实惶恐而奉教清温难继觉求
解以无辞但赋性耑愚恐难终于继述天生疏拙将
何报乎知交耳裁谢不庄统祈台亮。

** 复道南胡侍御

久不奉教渴想殊深弘护光中时多照拂项昭武邺
嗣诸君子至山不虞华翰叠颁宠光隆被谆谆勉以
至谊眷眷出乎深衷不觉使人感愧交臻而汗流夹
背也贫道樗朽无似滥厕僧伦寡识罔知素餐尸位
况此煌煌堂构株守以来星霜屡阅而继述无闻岂
不有负金汤之盛德哉故切引退别选高缁而台檀
过于钟爱不谅菲材重玑复璧左挈右提人非木石
诚难恝然暂解钵瓶勉从台命临颖悚愧不胜主臣。

** 复李邺嗣居士

数年知交极奇高尚故不慧卸此束缚将欲为秃头
苏门披缁吴市矣不意受人毒算复置之于縆索中
何物杲堂不许我追踪耶一笑一笑诸君同行诗俱
妙绝使此山殷殷留金石声但自惭凉德恐不堪受
此耳率复不尽。

** 与浮山与峰芙容古梅二禅师

毗卢峰下别来数年时切萦怀每遇湘南使乎即问
三孙云踪何寄冽孙久闻继席于芙容今嵩裔来又
知智孙于浮山卓锡领众住山皆称为长老矣忻幸
忻幸猥承俱呈示众之语发幽阐微激昂关要其庶
几乎青山白云开遮自在也此五峰老伯蓄而未泄
啬之于昔丰之于今宜昌乎厥后焉耳芙容录甚精
练不用更加点浮山录波澜浩漫不愁无说故少节
其太繁者使知简要然如此试手说禅将来发越必
更有大过人处也东谷集各一册附览。

** 复陶五徽居士

衲菲薄无闻荷蒙不弃每承照拂受施实多便中偶
书启¶ 第 406a 页
致寸私何足挂齿耶客春谢事太白思欲扁舟五湖
放怀山水一访湘南故旧而于贤乔梓昆仲诸檀尤
深寤寐庶获携手云泉班荆话阔巳渡钱塘矣乃以
化鹿老人抱恙而还往来云水风传澬川龙牙云老
笃于友于欲以法席见让未几飞书至越词诚意切
推与过常当之有愧辞不获免岂可藉口硁硁洗耳
之操有负骨肉至爱故虽半诺未许即行时节因缘
当有待耳不意重烦诸君子及缁若素璧合词连下
颁荒远感愧交集芒负转增敢不拽杖就途趋承台
命然老人近日之衰又非去春可比若恝然而行岂
为弟子之道乎台教既难有违进退未免维谷今喜
云兄巳著巨唯监守俟衲之来衲即命以首众兼摄
庶几两全道义未审高明以为何如衲虽吴人而于
湘中风土殊觉相宜他日之来便作投老计耳朝暮
过从幸勿为拒笑笑不尽。

* 杂著

** 募修造疏

盖闻扶宗竖教夫岂一巳之私起废兴衰必赖同人
之集时际天清而地肃运当否极以泰来惟兹瑞岩
古刹山开于晋宗建于唐带海襟湖包罔络袖背负
危峰十二固若河山胸罗精舍千三隆比祗树普化
创基于此天雨之四华佽飞主盟其间地摇为六震
列祖继兴而龙翔凤举群宗开法而雨布云施岩蒸
芝草之香珠璨文人之咏洵非祥发一时之胜而乃
道光百祀之区也式自侵衰元季何期尽废明中禅
室丘墟香台林莽秋风禾黍亦伤行路之心落日崦
嵫爰奋挥戈之手兹喜布金有地审天道之好还岂
虞标插无人惟时机之有待水洗祖脚之谶符合重
兴僧来佛面之看另当括目梵宇涌来平地重瞻金
碧之光法轮复转劫灰尽出吹嘘之力。
书启¶ 第 406b 页

** 募朱氏复还瑞岩寺基疏

伏以四民有纪不使杂居三教攸同岂宜偏废宣圣
之庙祀典恒崇释尊之祠褒文永锡斯非区区之臆
说诚皇皇之宪章也兹启瑞岩禅席山开唐晋刹建
王臣佽飞地主主盟普化宗禅禅席四明誇三岩之
秀五山列十刹之奇庚星效灵彼山芝草发祥此地
摩霄戛汉峨峨十二崇峰镂碧雕金簇簇千三楼阁
累被仁王敕建每多名士品题考郡乘而事事不磨
载口碑则言言靡间金莲地涌此赤须白足之灵区
宝盖天垂岂绣毂朱轮之别业窃闻楚材晋用智者
或为鹊垒鸠居仁人不取然而缁伦不竞道业式微
金田没其阡陌巳越多年香界沉于黍禾亦非此日
但狐踪伤登临之目盖祖脚有复发之谣兹所募者
惟一袈裟地乞还祝圣之坛并半肘腋基用仲吁天
之恳恭惟门下奕世光华传家清白孝友闻于里闬
礼义达于国门麦舟之济慨然何敢望也玉带之还
不泯固所愿焉冀捐惟林莽之墟其仁浮乎继绝所
归仅招提之址而义溢夫存亡功侔布地挥金名勒
云泉之表德并舍宅成寺声扬湖海之间许元度之
风流王右军之标格乐施不吝见善勇为临启无任
仰望之至。

** 跋钱圣月居士源流卷末

居士家学渊源累代簪缨翩翩佳公子也弱冠即慕
宗乘初谒先密祖于天童嗣见东南诸大老到处星
飞电卷不下杨李之迅捷也独机契吾弘觉老人蒙
记莂焉尝语予曰先大夫酷嗜相宗惟识诸内典至
老手不释卷某则生性喜禅不能相强盖父子天性
虽同好佛其蹊径又有不同者所谓神仙秘诀父子
不传良有以也又以不茹素而世疑之吾老人寻常
慎重法道不妄许可五湖禅衲点下千千乃上至天
书启¶ 第 406c 页
子公卿尚不少假肯低手于一圣月哉昔渊明受知
于东林佛印倾倒于子瞻世人徒知传说之美而岂
真知之乎噫难言之巳。

** 和陶渊明归去来辞

「 归去来兮紫芝将老胡不归既于时之不偶复迟暮之堪悲慨遗风之不坠维古道之可追审前修之去就验今人之是非发星星而垂白云冉冉以侵衣泛沧茫之野水盼蜿蜒之翠微花迎鸟送舟趋岸奔风清藓径月挂松门茆茨尚在幽侣犹存草菌敷座瀑雪盈樽仰松风而洗耳俯溪流以照颜昼葵餐而易饱夕云卧以相安万境虚閒而自若劳生扰攘兮不关物同霜叶之浮脆世亦沤电之等观代与人以迁谢时无往而不还日怡冥漠而酬酢身惟阒寂以盘桓归去来兮薜萝深以堪游鹿呦呦兮衔草鸟嘤嘤兮相求披玉轴而对月拾瑶草以忘忧嗟时芳之阳艳栽白藕之盈畴春风飏笠秋水浮舟情枯竭兮少室心淡泊兮丹丘坐无尘之白石漱最洁之寒流探清境以绝邻亦吾生之甘休巳矣乎息影空山忘岁时身共浮萍何去住茫茫江海拟安之朝露不可玩石火岂能期憎爱心兮既尽何稂莠而耘耔倚太虚以啸傲揽云霞而赋诗洞古今而无间悬日月以何疑」


** 戒惰

「 陶公运瓮敬姜手绩劳则以思佚则多失相彼华门秉躬匪懈既为释子不勤奚赖废寝忘餐殚精尽力于道尚亏况或弗及皇皇六度精进居一钢炼其心铁铸其脊英不宵眠(英邵武)胁不至席(胁尊者)百丈垂老不作不食晏安鸩毒胡可染习丧志隳功迄无成立缅想前贤世出世间苟树风规身不敢閒尔众不勤实由我惰不以身教耳犹风过种种其发衰暮之日
书启¶ 第 407a 页


** 戒口

「 孔述金人三缄其口莫谓无妨终成祸薮佛诫十恶口有其四斧在口中言不可肆云居有言十度九休恐无利益反招其尤古圣与贤岂不便便何为于口若此慎焉兴邦丧邦由于一言祸福之枢休咎之源善逝说法尚待其时非时而说皆为剩词苟非其时有口挂壁何况訾议发人隐慝多言多失慎口则吉宁拙于言毋浮于实宰予子贡四科优许望诸颜曾天渊相距若鲁如愚其德之腴道传千古光被万区嗟嗟尔才奕奕华美口不容物璧瑕珠颣刮颣磨瑕聿为至宝鉴我刍荛是究是讨」


** 戒性

「 箕陈洪范五福六极优柔不振太刚则折子路兼人孔子恒抑项羽叱吒乌江自殛强项使气皆非美德英才之累贤者之疾三毒之害嗔火为贼是用忍波济以慈泽忍之为美其美无匹不展一筹能郤怨敌化暴为仁转怒为怿如其不忍禦火转烈延野燎原不可遏绝功颓九仞忽于一时噬脐莫及前好并遗淑人君子可不三思劝尔高明勉之戒之」


** 杖铭(为郑仪庭将军题)

「 维此灵根惟坚惟贞非雕非饰异彩自生相偕黄耇丘壑怡情受天之锡与几并荣」


其二(为刘君赤左部题)

「 骨秀棱棱耿介不群敲风打雨指点烟云杖国杖乡大椿同春妙共蜡屐安若蒲轮」


其三(为孙友金山人题)

「 溪山之下幽赏閒心相将偕老啸傲古今」

远庵僼禅师语录卷第十六终
书启¶ 第 407b 页

* 瑞岩远庵僼禅师塔铭

瑞岩古道场按古郡志在县治东南九十里唐会
昌中佽飞将军黄晟为普化禅师建立精舍晋景
福始改为寺至宋治平赐额开善祥符中芝产石
上遂以名寺代有尊宿如义海智才有居石窗崇
寿苇堂前山谷源断桥诸禅师俱开法于兹阐扬
宗旨岁久倾圯法席寂然明洪武三十一年僧原
皓重建法堂仅以奉香火巳耳寺有田久亦散诸
民籍康熙十一年岁在壬子远庵禅师始振锡兹
山乃披荆棘辟瓦砾卜基奠址竭力营搆不数年
几复旧观又募金赎原田俾刀耕火耨食不仰给
而具而徒众乃有固志二十一年四月禅师谢世
其门人塔全身于寺左三秀峰下而以铭来请余
惟禅师秉如来愿力续诸祖慧命操履精严道力
纯固能使远近渴仰缁素云归荒芜寥寂之乡重
睹慧日是不可以勿志也禅师讳本僼号远庵昆
山陆氏子父早丧母杨氏苦志鞠养甫幼超然有
世外志因嫂殁而尸动遂求出家母欣然无难色
且诫之曰出家当求最上乘若徒因循流辈无成
也我昔年至天童见行履不凡是汝真出家处师
如命往时年二十有一也为童子行三年而受具
戒有老宿教以礼大士遂通晓经义初举大事因
缘问牧云门门伸手云开不是掌合不是拳是甚
么师参究五昼夜目不交睫又举问石奇云云便
掌之疑愈甚后弘觉忞公居方丈师乃决志依焉
忞公尝举深明二上座鱼跳网因缘师八下转语
皆不契思维路绝偶习务次闻二僧辨论遂释然
呈颂曰明兄未悟乘虚即破真烈丈夫锄金不顾
者回吞下铁昆崙杰出丛林二上座忞公颔之又
尝令师作大颠摈首座颂曰鸟飞云尽月临空那
书启¶ 第 407c 页
许澄潭卧毒龙一曲离骚江上冷悲风千古动英
雄从此师资契合有若沩仰父子矣忞公为密云
雄子振法东南至承
明诏备顾问一时望其门者如泰山龙门不可攀跻
而师为其法系追随十有馀年亲见大机大用自
是雷轰电掣蹴踏龙象变化鲲鹏参请入室者殆
无虚日顺治十三年应楚湘阴神鼎之请十八年
住天童康熙十三年忞公殁于绍之兴福遂自瑞
岩移住焉十五年复归瑞岩世寿六十有一僧腊
四十有语录行世方师为僧未久忞公即命居侍
者寮诸耆旧心勿厌也忞公晓之曰勿轻视此子
异日必为法器盖如师之薙发本山旋主法席者
指不数屈耳啸堂皙尝为余言若此余丁巳岁谒
师见其神如秋水貌若死灰肃然敛容今师逝世
巳三载其门人丆山岩犹守师遗规厕床子龛侧
且云住匡庐十四年不习人事今勉彊应师命余
虽不得尽见师之门人然如兀山者必能终师之
志也爰为之铭曰。

「 太虚无形至道无垠沿及法季象教乃神黄金一国塔样聿新禅师遗命埋骨普同春山雨绿秋树霜红浮沤等幻万化归空父作子述罔敢勿举永言厥初功存启宇震大雷音普大法雨山何高高水何汤汤惟师道德并其久长后人为之于师何伤履归西天谛流东土不有不无兹理可悟密密之藏呵护终古」


赐进士出身掌河南道事山东道监察御史蛟川谢
兆昌拜撰



书启¶ 第 408a 页

(助刻资名目
定海县信士张敬吾法名元贞男海旵银五两
   信士舒 超成银四两
       重禄银四两
奉化县信士阮允卿室王氏法名元智银三两
法门湖广超缘银五钱 寂智银四两二钱
   照一银一两三钱 寂华银一两
   明顶银八钱 超源银一两
   照舒银二两九钱 海源银一两
诸山湖广克莹银一两 常明银一两
   通耀银五钱 海韵银二钱 海客银二钱
   元宗银五钱 寂鉴银五钱 元林银八钱
   元一银五钱
门弟子元符银五两 元学银两 元撰银五两
   元密银两 元通银两 元体银两
   续绪银一两 照悟银二两
   内法门诸山银共 十八两俱元见募
   元贞银一两六钱 元德银三两
   元固银五两 戒珠庵银共两
   居士吴兰根  道会银三十两
   宫保张夫人陈氏银五两
   
   
 戒子海智银五钱 海玉银四钱
 伏愿
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情与无情回圆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