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佛事¶
佛事¶ 第 721a 页
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卷第十二
住南康府同安寺嗣法门人正印重编

* 佛事

** 曹溪憨山老人讣音至。悬真烧香。

师至像前。久视云。人天师表。气宇轩昂。脱珍御服。著
弊垢衣。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观三界若浮沤。视一身
如赘物。踏翻教海窠臼。打破诸祖罗笼。不顺时流。惟
凭自得。受 天子之赤绛。大振牢山。复曹溪之道场。
中兴祖席。始得源头疏通。家风拨转。岂期霜花布地。
木叶飘空。一天星斗。云弥大地。山河隳裂。幸有法恩
广大。慈泽渊深。致令狐狼野干。水鹜泥𧎐。一齐皆得
离生死。證涅槃去也。既然如是。且道还有不落生死
涅槃的么。遂插香。顾众云。自古长安无异路。炉烟端
的透曹溪。展具大拜。

** 五台山空印大师讣音至。设奠为文哭之。

文曰。释迦掩室。达磨面壁。其声若雷。谁云文字五家。
法将二说。宗师各有针线绵密。可知禅源似绝。教海
如竭。三百年来法门凋折。性不识性。相不知相。野干
狐鸣。称为绝唱。人天有因。法运复转。是生吾师。照千
古眼。迥脱廉纤。孤光独耀。屈为时宜。分别曲调。慧宗
大鉴。辩伏贤首。决择性相。妙不犯手。马鸣龙树。无著
天亲。各善宗途。互不相邻。总会吾师。如海纳川。浑然
无隙。百味俱全。惜我罪根。不为法器。才见慈严。返成
狂痴。业风一鼓。万里飘流。二十馀年。向外驰求。忽闻
悲嚆。如触风刀。何能随从。瞻仰眉毫。卧疾毗耶。游神
华藏。谁死谁生。何真何妄。形迹虽隔。心光不昧。色相
空虚。昭然尝会。

** 为月舟和尚起龛

南山北山。一口两肩。东走西走。两肩一口。恭惟新圆
寂月舟和尚。骨硬金刚。心坚蒺藜。一身赤历历。经过
佛事¶ 第 721b 页
多少风霜。两眼光烁烁。看破若干世事。挂缨络。饮醍
醐。视之如空华水月。破砂锅。烂瓦罐。聚之若闺阁珍
奇。外面一味邋遢。里面十分乾净。帽破不补。衣破翻
穿。自知以为最伶最俐。傍人以为大痴大颠。住世七
十馀年。坐腊五十馀夏。世缘既尽。幻质将抛。示老病
于一朝。登莲台于九品。大众。欲知月舟和尚安身立
命处么。良久云。春末夏初万境幽。子规血泪满山流。
莲胞上品花开后。还驾阎浮明月舟。

** 为无方和尚起龛

二十年前海上游。不风流处自风流。于今两脚稍停
去。不作驴兮便作牛。恭惟新圆寂无方和尚。示生东
鲁。入寂湖南。一生脱洒。万不相干。肩头上药葫芦。哄
吃了千家茶饭。掌握中藤拄杖。穿破了万里山河。婆
婆娑娑。如三家村里老虔婆。哆哆和和。若一尺车中
赤婴子。肚饱便足。囊空不愁。去住随缘。死生无虑。谈
笑忽尔脱然。容貌久如瞌睡。大众。还见无方和尚真
面目么。良久云。云散水流尽。寂然天地空。春来秋复
去。万紫与千红。

* 传

曹溪中兴憨山先师传

师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建业全椒蔡氏子。父讳
彦高。母洪氏。师诞于嘉靖丙午十月十二日。母解怀。
白衣重包而出。去衣洗濯。汤水异香。丱角时隔溪从
师习鲁诰。心恋母。时渡溪趋母。母严。捉师总角掷于
溪曰。小子不读书。不淹死何为。幸叔伯急为救之。师
从此恋母之心澹。如冷如居。恒不乐俗。父母每为推
卜。咸曰。此子非尘中物。留于俗室多不吉。父母曰。养
子不吉。何不送之出家。年十二岁。送长干大报恩寺。
从西林和尚为沙弥。时无极大师主席三藏殿。及门
弟子雪浪师长师一岁。师间过三藏殿。与雪浪师身
佛事¶ 第 721c 页
年资性颇类。二师密契深至。心迹靡间。俨如一人。无
极大师亦等视之。师年十九礼栖霞云谷大师。咨决
心要。是年冬。本寺请无极大师讲华严玄谈。师即从
受具戒。一日在舍利塔前叩一梵师。梵师曰。此小师
后日大转法轮。口如仰月。即佛口也。一日又在本院
廊下遇一异人。谓师曰。公可惜许。公可惜许。师曰。何
谓。客曰。公若在吾儒。能大扶树名教。尧眉八彩。公眉
五彩。有三教之任。吾海内求人三十馀年。今日独见
公一人。已为僧。无如之何。吾从此不复与人见也。别
后师著意寻访。竟不知何往。嗣又遇一山人。深爱师
清致可尚。请师讳。刻一图章曰。清郎。印送师曰。存之。
可为后日證。师喜。佩与身俱。云谷大师凡应请。师常
侍侧。虽与雪浪师友密。别有超异。心期同志。行脚住
山。无极大师主天界寺法席。师与雪浪师亦预焉。师
每登厕。见厕地光洁如镜。入夜灯明如昼。知有智人
司之。用意伺盻。竟未识其人。一日大众晚课。师私窥
之。见一黄肿头陀执火入厕。揩灯盏添油。师前拉住
曰。师真妙人也。我数伺师。一见不得。今始遂意。询号
曰妙峰。字曰福登。为山阴王南海进香。北人初到南
方。受湿生疮。因讨此行单为调息计。何似师大智慧。
能听经。后日代佛扬化。我辈是笨工人。行得是笨工
事。何辱用意若此。师笑曰。愿师慈悲勿弃。订为生死
友。同住山。同行脚。妙师曰。师有此志。行脚我荷草鞋。
住山愿拾薪汲水给事焉。寻妙师疮愈。辞师北归。师
送于江干。再四嘱住山行脚事。挥手而别。师竣天界
讲期。一切捐弃。唯弊衲一肩。辞西林。无极。云谷三大
师。三大师知其志不可留。咸欢喜赞叹好去。云谷大
师复曰。佛法重担在尔肩头上。甚勿忽之。师唯礼谢
而已。师渡江。经全椒别母。母亦欢喜。谓子北行。何不
早也。师年二十有七。师北入燕都。意访妙师。间游诸
佛事¶ 第 722a 页
讲肆以俟之时学人辈知师是南方学者博于外学
咸请讲老庄诸子等书师亦随请随应之未几妙师
奉山阴王命入京请大藏经亦注意觅师一日妙师
闻某处到一南方学者人品秀拔神悟孤朗与诸学
人论内外典籍问辩无碍宿学后进无不推重之妙
师跃然信决是师直趋所指之处一入门师遥见此
岂非昔年与友之黄肿头陀耶向前扯住相视笑曰
还认得么妙师曰不认得不至此师曰我到京特为
访师妙师曰我福登来京亦无别第一为寻师第二
为山阴王请藏经候经成同师至蒲州安置即同上
五台山住静兼述山阴王企慕之诚师以藏经事大
候之时有大居士南溟汪先生在朝闻师名请一会
师至汪公喜不自禁如见天上人也谓师曰五宗衰
弱狮脉垂绝非师莫能起之师当痛念佛祖慧命众
生本有极尽担荷去诸佛诸祖智慧德相自然萃于
师身师曰不知如何担荷去公曰莫作此语此时不
要师用心用力支持只要师放舍身命住山去冰雪
堆里深埋去大死一番去死后发活然后出头管取
包天裹地耀古辉今那时自信没量大人不让佛祖
师曰住山是为僧本事初在南方与一真实衲子号
妙峰结友同去住山此师即今为山阴王造藏俟毕
同去住山究竟本事公大喜请妙师相会亦以此事
叮嘱公于藏经密用力欲速起时邀师私馆对坐竟
夕盘桓此事久之藏经未起师即别汪公妙师参遍
融大师师礼拜乞和尚指示遍唯直视之而已随过
西城柳巷参笑岩宝祖祖一见便问曰禅人从那里
来师曰南方来祖曰还记得来时路么师曰一过便
休祖曰子甚来处清楚宜当珍重师作礼祖遂以记
莂之语嘱付居山以待龙天推出师即唯唯辞退遂
游五台一载未获安逸之所复返京都之盘山师登
佛事¶ 第 722b 页
山顶时见石岩内一隐者灰头土面师作礼绝不照
应问亦不语师知非常人亦同默坐少顷隐者烧茶
唯取一瓯自饮师亦取一瓯自酌自饮茶完隐者还
茶具旧处端坐如故师亦如之又少选隐者炊饭饭
熟移在面前唯取一碗一箸自食师亦取一碗一箸
同食饭罢亦端坐如故师亦如之夜中隐者出岩外
经行师亦随之第东西各步明日师知茶时烹茶饭
时煮饭隐者同师饮啜入夜经行亦尔如是一七隐
者方问曰仁者何来师曰南方来隐者曰来此何为
师曰特访隐者隐者曰隐者面目如此别无奇特师
曰进门早已看破了也隐者笑曰我住此岩三十馀
年今日始遇一个同风留师同住师亦忘返师一夜
经行忽然顶门响一声轰如乍雷山河大地身心世
界豁然顿空其空境非寻常目前空可喻如是空定
有五寸香许渐觉有身心渐觉脚下踏实开眼渐见
山河大地一切境相还复如故身心轻快受用亦无
可喻举足如风轻归岩中隐者问曰今夜经行何其
久耶师具告所得境相隐者曰此色阴境耳非是本
有我住此岩三十馀载除阴雨风雪夜夜经行此境
但不著则不被他昧却本有师深肯其说即礼谢而
同住月馀妙师藏经起已上船向汪公询师汪公即
遣使登盘山觅师问至岩中见师述主人妙师相候
之意师闻之拜辞隐者回京妙师汪公迎师笑曰回
何迟耶师具陈山上因缘公曰如是则吾师住山已
竟师曰犹是途路边境界耳公与妙师相视大笑公
饯送二师登舟曰佛法大事全在二师担荷去师曰
老居士也不得推他扬帆风疾从河南转进山西至
蒲州山阴王闻藏经将至率诸宗侯幡盖音乐香花
迎经进府妙师告王曰向所说澄印师今亦来矣王
闻大喜先请相见后方安置藏经延师府内住时刻
佛事¶ 第 722c 页
坐对究探楞严宗旨王托妙师请师讲楞严经师雨
泪苦辞曰我为住山来不为讲经来即欲遁去王知
志不可夺下拜坚留三两月即著妙师伴师住山师
诺之时伏牛山法光和尚亦在蒲城间入府师一见
知是宗门作家请益光和尚示以离心意识参绝凡
圣路学师深领其旨每叹曰光师谈论如天鼓音光
和尚一日搜师诗读之笑曰何自得此佳句复笑曰
佳则佳矣那一窍欠通在师问和尚通否光曰三十
年拿龙捉虎今日草里走出兔子来也下一跳师曰
和尚不是拿龙捉虎手光拈拄杖作打势师把住以
手捋其须曰说是兔子恰是蛤蟆光大笑休去师将
别时光送以诗曰云中狮子骑来看洞里潜龙放去
休及至五台山先投大塔院寺主人大方遇之甚优
卜居北台峰下之龙门开基五尺下得铜佛高尺许
众奇之师自请在溪边揩洗佛背下有字曰清郎造
师跃然高呼妙师曰此地我曾住过妙师曰何證师
曰此佛是我造的妙师曰又有何證师曰佛背下有
我名字妙师请佛看字曰师名德清此名清郎何认
作汝造耶师曰不信么即取出报恩寺山人所赠图
章与看曰清郎印妙师无语此佛应山人所嘱存之
为后日證有验也未几妙师别结庐于木瓦梁师静
室搆成单丁独处不数日匡山黄龙潭彻空师至师
喜留同住二师轮日值铛边事住将半载长干雪浪
师与同参三五人结伴游台访师于龙门灯夜茶话
及山中耆宿可参见者有几师曰闻凤林寺二虎老
师位居德云人称山中活文殊也我尚未一见雪师
曰何不同往师喜诺明日同入凤林二虎和尚见诸
师大喜席地而坐独于师绸缪有加笑语无间唯乡
音重师但作听势竟不知所言何事夜复同卧笑谈
竟夜明晨饭罢诸师别去知客进方丈叩曰某人等
佛事¶ 第 723a 页
侍和尚有三五十年者有一二年者未曾见和尚欢
喜若此此诸师有何因缘能启和尚尊意二虎和尚
曰老人不说汝等后生不知我扯那一位是澄印么
知客曰是曰他是当时毛赖债当时他扫地我关门
我两个同生西方今日同来此土我还记得他不记
得了我认得他他不认得我了知客曰印师即今在
龙翻石住静应有几年二虎和尚曰此地他曾住过
此番住只得八年住过二字又證佛是师造审矣时
山中有奸商作难诸山知师与代州雁平道胡公有
旧识求师解之师应诺寻出山至代州自作书自投
顺庵胡公识师即请进署中台山难事即时瓦解师
辞归山胡公坚留署中商略向上事日夜对坐但有
言说随笔记之积月馀所记字纸盈箧胡公命人录
之成帙即授梓请师命名曰绪言此书乃师首出也
公一日公务远行留师署中命三五干仆供役师闭
门一七不敢重敲茶饭俱不得进胡公回询师起居
使者具实陈之公茫然急自掇门见师端然而坐公
令取击子于师耳边击三下师闻声从空落忽觉开
眼见胡公笑曰归何速耶公曰师定何久耶师曰转
身才坐未久公曰已过一七矣又盘桓数日师坚辞
归山公遣人送之师至山诸山迎接拜谢为解大难
此是山中千载大吉祥也师每坐溪桥水声宛然久
之动念即闻不动念即不闻一日忽然忘身音声俱
寂自此众响阒然不复为扰矣时过大塔院寺见一
梵僧伟然可惧手拉师近前向师曰师是大人再来
满头发皆绀色后必大作佛事师唯礼谢而已是时
师头陀也一夕梦入金刚窟石门榜大般若寺见清
凉大师倚卧床上妙师左侍师趋入礼拜右立大师
开示初入法界圆融观境谓佛刹互入主伴交参往
来不动之相才说其境其境即现自知身心交参涉
佛事¶ 第 723b 页
入妙师问曰此何境界师笑曰此无境界境界师又
梦履空上升入广大楼阁瞻礼弥勒闻其说曰分别
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
佛自此智识之分了然于中适大雪经旬各台顶雪
俱吹聚龙门将师静室覆掩深几十丈师觉寒甚促
彻师拨火彻推帘不开以手探之知为雪拥师曰吹
火有则有命无则无命吹之火发师曰性命可保矣
二师融雪作茶饭毕无可为计兀坐而已北台白马
寺中台三处见雪埋龙门会议急鸠集二三百人执
锄钁筐帚探竿下台顶觅龙门路依路扢洞用竿前
探随探随扢师闻隐隐有人声曰此是台顶上人为
我们开雪少选声寂师曰此或夜矣盖雪中不辨昼
夜闻声知为昼分不闻声知为夜分矣如是三五次
音声渐朗渐近一日探竿擢著静室众人欢呼勇猛
向前抵门掀帘而进众人见师哭曰师是南方人到
山经此大难幸而有火此佛天默佑也师曰也要经
过始得此又證汪公所嘱冰雪堆里深埋去实矣师
与彻师称谢仍撮雪煮茶大众欢饮别去明日诸山
闻二师无恙咸来相望携米面果点至者几无容足
处未几 神宗皇帝遣官祈 皇嗣于武当 皇太
后亦遣中官于五台山就大塔院寺建无遮大道场
为圣躬 皇储祷也请师与妙师主盟其会师经布
法坛轨则种种供具大众四事四十日不交睫会竣
师以台山虚声难久居遂蹈东海之上易号憨山寻
清凉疏所谓那罗延窟者即东海牢山也计师初进
五台至出五台仅八年此又證二虎和尚云此番只
得八年乃有宿慧之语 皇太后以五台祈嗣之劳
访求三师大方妙峰俱至命龙华寺住持复至海上
喻师寻建寺西山期以必往即发三千金为师建精
舍师俱辞唯深隐是计其三千金付有司赈济孤贫
佛事¶ 第 723c 页
囚系时 慈圣敕颁十五藏经散施天下名山以一
藏送东海牢山无处供奉 慈圣命合宫布金修寺
 赐额曰海印禅寺是冬禅室成静坐夜起经行忽
见海与天圆明一际身心世界廓然无碍上下虚明
如大圆镜相似入室取楞严经證之开卷见汝身汝
心外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全经观
境了然心目述楞严悬镜一卷丁亥开堂说戒四方
衲子风趋云骤师复为众说小品随笔录之曰心经
直说以悬镜文简学者不易入复创意述楞严通议
已丑为报恩寺请藏赍送至龙江便道省亲且欲重
修本寺以报出家地恩乞 慈圣日减膳馐百两积
之三年可举 慈圣谕之此牢山不知何年湮没为
黄冠所有诸无赖黄冠见师兴创多妒之称引宋七
真故宇以为讼端为难不已师唯一体同观而已甲
午入贺 圣节命说戒于慈寿寺期完归山以陶铸
法器为事适 上数恶内使以佛事请用太繁偶以
他故触 上怒会有忌送经使者因之发难遂假方
士流言僧占道山闻于 上敕逮师及送经使者下
镇抚司狱又 敕问官将向所出诸名山施资十数
万计严讯之师曰愧为僧无以报 国恩今安惜一
死以伤 皇上之大孝乎即曲意妄承非臣子所以
爱君之心也有死而已止供前施七百馀金而前所
辞建寺之金已遍散孤贫狱囚所司有印籍在复请
覈内支籍代赈之外无他 上意释时相国洪阳张
公暨诸当事营救甚力得出狱杖八十神色不异忽
有异人至前曰老师无虞后日有数百万生灵待老
师救之师私忖生灵至数百万多是蝼蚁螺蛳之类
因起放生意后每至处多劝人放生时洪阳张公语
人曰人知憨公为大善知识不知有社稷阴功也众
闻之悚然 旨戍雷阳侍御樊公继谪问师雷阳风
佛事¶ 第 724a 页
景如何师方注楞伽经拈卷示之曰此雷阳风景也
戴督府请住曹溪祖庭开堂先是达观大师先到匡
庐候送师嘱曰近来祖道陵夷狮弦绝响多是源头
壅塞道脉不通也师度岭表留意曹溪力为疏决之
师此念时时在中一闻戴公之命极喜不负紫柏老
人所嘱师进曹溪叹曰无怪祖道寥寞源头既化为
俗境诸祖道场又岂有升耶第一山门内外为俗市
酒肆肉案各色铺店有三百馀家启戴公著落韶州
司李亲自催赶即时不留一人一店三日后砖瓦之
迹亦无第二一百房头有一百鱼塘而韶司李亦一
一亲目填平其鱼放之溪流及长江师与合寺僧授
戒断荤酒寺僧咸曰灵通侍者酒祀为常此不能断
师作文一篇为侍者断酒在后如有以酒供者送之
官如自饮坐罪从此寺僧皆变为清净法侣重修祖
殿禅堂廊庑山门厨库诸寮鼎然一新四方学人闻
风远趋自曹溪路径开辟廊庑廓达而诸祖道场渐
有人洒扫开堂始有无明和尚渐有云门博山天童
再有雪峤三峰弁山诸善知识即今遍大地是禅师
不知自何而来如能续佛慧命同佛受用几能知恩
报德于师者又几能知师一指之力能拨转尽大地
广大法轮耶粤东徭獞不守禁制屡征不息戴督府
请师议之师会通六道分布诸将先察经过地方良
民之处安官把守树旗标号兵过不许侵犯不得误
杀良民师自出师从船而进徭獞有预知兵利势强
有先为逃窜者大兵一至深入巢穴尽种族招安百
姓新立官署改然宁静矣师回戴公同诸道设斋称
贺拜谢戴公极欲上疏鸣师之功师力辞之师念兵
之往还经过多地秋毫无犯保活性命不知几百万
因忆京都相师言有数百万生灵待救之实见于此
洪阳张公言师有社稷阴功实大有社稷之显绩也
佛事¶ 第 724b 页
师因出所著有奇门指掌一书传世师归曹溪著曹
溪通志法华品节击节通议圆觉起信直解等作为
冯昌历诸弟子谈中庸大学有决疑著春秋左氏心
法老庄影响论老子道德经解庄子内篇如是诸作
亦證长干异人言师眉有三教之任不虚矣衡戊申
冬进曹溪礼祖谒师适师去端州采木明年四月同
湛公至端州见师师便问曰禅人为什么不舍者件
破衲通身作汗臭气衡曰正要薰破和尚鼻孔师曰
是则是也须易过始得遂脱葛衣与衡衡即著之拂
袖而出师笑曰者汉三十年来目中所罕见者自此
机缘酬唱不一是年六月归曹溪衡侍师左右月馀
值戴制台差官请师下会城衡别师之南岳卜静栖
是年七月日也先是曹溪门口拆去店铺牌坊内路
西进百步立一关圣祠坐西面东即祠前北进五十
步立一禅堂一为祠奉祀香火一为接待往来禅客
路东进如西远立一祠坐东面西与关圣相对相配
祠前北进如西禅堂立一公馆以应接过道官府第
祠中不知立何香火请问师师曰陈亚仙是曹溪地
主此中未有他像当立陈公像借重为山门伽蓝亦
表地主之意又请曰不知陈公之像如何适师冠东
坡巾礼佛毕师曰如我之像而像之众喜即如师立
相因修大殿魔僧作祟挠之公家妄说师修祖殿过
用常住二百金众僧未决胜负请神神降曰汝众僧
不自知过住陈亚仙地不作好事他来向汝讨地租
汝还告他憨师即陈亚仙也言讫神去众僧惶然自
失后师将修祖殿出入数簿呈于公府算明过用师
已分三百馀金追还于师众僧返坐證神童讨地租
之语亦奇矣言师是陈亚仙亦證师言如我相而相
之深有以也时 贞皇毓于青宫 诏戍士之老疾
诖误者陈情而宥师有二焉首尾覈奏凡六年乃听
佛事¶ 第 724c 页
自恣师乘 恩赦癸丑至衡阳游南岳止于灵湖礼
八十八祖道影衡先为病魔所挠之邵阳就医调治
未能迎师丙辰春拽病躯至灵湖礼师足同住半月
日师亲书手卷一通后以偈曰法意檐前草拈来覆
大千付君须自重花发利人天俄顷复曰老僧有双
径之行此座非子不能担荷衡以病体自怯作礼坚
辞候师登舟即归邵阳嗣后虽有音问往来未得躬
亲师侧惜此一别终天别也是年师避暑金竹坪注
肇论等书因卜五乳峰下为投老地复为达大师末
后因缘之双径为众说小参经游吴越吊云栖作塔
铭说法净慈之宗镜堂日绕数千指归五乳闭关谢
众效远公六时刻香代漏专心净业著华严纲要方
阁笔粤方伯生白吴公暨诸弟子缘修大殿始末坚
请复至曹溪者三壬戌冬师携二三侍者至为诸弟
子说法期毕诫诸弟子曰老人再过岭来出乎思议
之外老人老矣所有言说甚勿忽略教理须要精研
本有务要透彻就老人在此好与汝等證明众人闻
之惕然自进癸亥冬玄圃萧公进山同师谈笑四五
日师同登山一眺为师卜一塔地行至天峙岗萧公
四顾曰塔地在此指点穴所师曰天峙岗地相公点
穴非法王不能居二人相视而笑师送萧公后觉有
微恙韶州太守闻之挟医进山候师师不就医未三
五日告众曰吾将行矣汝等莫孤负自已众忙然请
偈师喝之寂然而逝知事急报萧公公已度岭矣闻
叹曰因缘如此奈何势不能转作书托韶守张公用
意料理后事张公亲进山为师开穴造塔殿周围筑
墙廊庑门径焕然一兰若看师入龛入塔无一事不
经心目张公用心亦何殷殷若此耳讣至匡山知微
公奔至师龛已入葬矣知公拜请合寺耆宿长幼欲
启龛归五乳合寺大众不诺即合省檀越当道亦不
佛事¶ 第 725a 页
允知公无如之何暂归匡山百计求书投张制台差
官下南韶道道仰府韶州太守提南华寺当事者躬
自启龛合寺大众祭送诟骂知公不孝知公扶龛归
五乳葬于东山之下供养一如鉴大师肉身等也但
以砖封龛于内嗣南康钱司李登山谓大师塔坐地
偏向后龙群峰之中别卜一地虽称极美但未得穴
共费七百馀金皆钱公自任未半载别有堪舆相曰
此下有蚁开示之果然仍启归旧处如前供之有湖
广萧公在粤作道公子方四五岁日向父母哭泣要
往曹溪父母竟不知曹溪何在访之在韶州曲江地
方公子随故托梦于父母要往曹溪萧公差人送柩
于曹溪言之寺之当事者咸曰此是憨大师转一身
来镇曹溪耳遂葬于大师塔傍辛已秋知微公垂老
而去诸眷属辈偷安者多致师塔香火冷落有广州
及门弟子刘公讳起相者任瑞州刑馆每过五乳礼
塔见香火难于接续复启龛过曹溪将入塔有宋大
将台号昭明者进山伴一僧号远苍与宋公欲开龛
一视众止之远苍私凿一小孔视之师之法容俨然
如生请众视之皆大喜同心开龛全身坚固癸亥至
癸未已二十一年内外衣服鲜明如新手足全身皆
黄白色光润如生发爪俱长见者闻者生大欢喜尽
发难遭之想宋公觅善手奉全身金漆漆之如能大
师一般能大师有灵通侍者师塔之左有萧公子俨
然一侍者又似侍者先在塔侧候师法身进山也此
亦一奇因缘非心识可及衡在曹溪同师夜谈次师
向衡曰我后日无肉身衡曰何以知之师曰昔达大
师命我摸他全身上下筋肉骨血长成一块捏他手
臂如铁棍相似则知他身坚固不坏我身皮肉虚浮
一捏空去则知不坚达师多劫咒力薰习乃尔也衡
闻师说信之时达大师已入灭七年传闻全身不坏
佛事¶ 第 725b 页
塔于径山先师在灵湖托刘居士买一寿木随身向
衡曰我老人一生好睡身后与我做一长棺伸脚睡
去自在师亲向衡言达师肉身坚固不坏师又为达
师阇维其身不与之留自言无肉身而肉身坚固如
生不知二老肴讹在甚么处于戏真文殊普贤大人
境界非凡小可测师之游戏世间超出世间示有诸
作了然无作纵横自得之妙佛祖无容摩挲而天眼
龙睛又岂能窥觑者哉师世秋七十有八僧夏六十
有六衡十五岁闻师名至四十五岁师示寂衡与师
若闻若见盘桓仅三十载师身后至今二十一年声
名海内溢溢若生无论缁素坐间靡不以师为齿舌
先锋是衡与师生死际会有五十馀年衡虽生如死
师之将来光明广大悠远终古不可期之大喜来哲
受用不尽复为赞曰。

师之容颜德相入或得而拟议师之无得自到之妙
人焉得而度量狮之震怒兮白日雷霆无畏象王回
旋兮晴空电扫若忘于戏真明教嵩永明寿中峰本
之文章海阔江远若大慧杲洪觉范之铁脊百炼而
愈刚灭而不灭几犹往返梅关阁道藏而弗藏依然
示现金色身光如是去就在师何有惟将来之眼目
大法可扬。

* 铭

** 南京栖贤庵乐愚和尚塔铭

乐愚和尚讳性洁字润庵别号乐愚北直隶保定府
博野县人失其姓氏童年依本邑城西寺瑜伽上师
剃落习读经论年二十同香客朝五台山见狮子窟
法席之胜欲栖止焉辞诸同伴众香客强拽力劝欲
其同归以见同行之意师决不肯转遂挥手而别师
进谒方丈求依止时空印和尚喜其年幼气劲命归
堂三年之中华严大钞与诸经论习听已周究竟佛
佛事¶ 第 725c 页
法大旨不在文字知见将从前所蕴学问知见一齐
抛却弊衲一肩孤身万里大壮善财南询不同赤尾
比辱南中诸祖道场禅讲尊宿不消一缕破衲拂之
无馀矣即出山弊衲复归五台入狮子窟见空印大
师大师扬目视之曰性洁与么命僻南方行脚一遭
一领破衲也不能换却师曰和尚不与性洁换谁人
敢换大师微笑而巳是时衡事大师方三五月见师
举止自畏之问傍人知是大师先参室中之子也后
与盘桓甚密 神宗庚子秋同事大师进京明因寺
主楞严法席衡先京南来习静天台华顶峰师次年
亦南行止静双径凌霄峰下衡出天台直造径山访
师师见大喜喜其必同住也是时茶熟与师同摘茶
次衡曰住山人贪心亦不除栽许多茶作么师曰你
也得吃衡曰我秖好吃现成的师震声一呵衡曰幸
汝不是我般人一日上山取柴催师你先行我后来
少顷衡私杖笠而行师在山上遥见是衡作出山步
履手指高声大骂衡竟不顾惜此一别乃终身别也
衡居湖广邵阳闻师结社匡山栖贤寺未几复持钵
白门缚茆于谢公墩右虽在城市单丁独处瓦罐茶
铛更清于岩穴深处真火宅中一团冰雪有为烦热
所逼一见师顿入清凉从此高人名士多就师消其
世燄即城市乐山林即今时坐太古不舍人间而超
越世外多矣如大司马李公殿元刘公诸君子密契
甚多而深入心源者如宗伯凌公侍御陈公可谓形
影相应因更茆栖作梁栋焕然一功德林因自栖贤
寺至此亦依栖贤标名是知师住谢公墩栖贤庵二
十馀载烟霞城市变幻无时心目间惟匡山栖贤寺
是其所观谚语云斑鸠树上鸣意在麻地里此师住
谢公墩栖贤庵二十年之心也衡居邵阳嗣之云居
屡遣人迎师同榻过老师不诺益见师栖贤寺一片
佛事¶ 第 726a 页
心如金刚幢坚固不动于戏师之世缘有尽而栖贤
寺之心未尽于崇祯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自知衰
老不能勉告大众而逝栖贤未了因缘似待师再来
也是时侍御陈公北上宗伯凌公独任末后一段大
事入龛茶毗无一事不经心目卜塔地于牛首山中
几经去就不得可意寻之山左路傍一地颇取有山
之耆宿号慧明者先卜之因开圹二函同葬供作一
塔亦如多宝释迦分坐一塔以示十世古今始终不
离于当念十方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之正受也今
慧明乐愚二尊宿虽两地示寂前后共丧亦无二无
二分无别无断故二尊宿面目相向如水投水似空
合空亦可谓无缝塔此一奇缘皆凌公放之则弥六
合卷之则藏于密之妙手也衡自决老死丘壑久无
城市之想癸未冬偶为意外之风漂堕都城之下访
师所居师早去一年惜乎人生聚散有时散日多聚
日少而一聚因缘实不可轻忽使师迟一年示化或
衡早一年而至与师末后一段风光又何如哉又知
因缘时节神力莫能强之衡无那具一瓣香叩于遗
像之前无语之语语不堪闻无思之思思不可会惟
我与师知之密矣衡入牛首山供诸祖道影又得瞻
拜师之塔前此皆不思议因缘所致耳适宗伯凌公
亦至语间偶曰乐和尚在日言与师同参之好不浅
其塔铭微师无可施手衡再三以不文为辞凌公曰
知师不事文字吾辈宁以文字为请唯求师之真意
耳衡不能再语惟据平昔与师一二实證聊为之铭
铭曰。

「 佛祖密意
 相续无间
 代不乏人
 如珠一贯
 劫外灵根
 有出有藏
 数有消长
 性无炎凉
 宋末元初
 渐杂伎俩
 三百年来
 斯道若丧
 我明突起
 云谷月心
 紫柏霞衣
 雪调同音
佛事¶ 第 726b 页
 击大法鼓
 树大法幢
 开盲破聩
 月炤秋江
 乐愚大师
 生遭毒手
 一见霞衣
 百念不有
 冷面无门
 通身是口
 破衲藤条
 大狮子吼
 走尽云山
 未移下步
 坐老城隍
 全无回互
 冰霜独烈
 烟雨独栖
 傲骨刚肠
 倾倒如泥
 应度已度
 堪归而归
 奄然而逝
 晓日夕晖
 赖有哲人
 卜地作塔
 万亩云霞
 千秋风雅
 衡与大师
 同参小弟
 谁死谁生
 法轮无替
 山光还旧
 月色如昔
 大师面目
 八九十七」


** 樵长章先生墓志铭

古今墓之有铭者志本氏源流永于后世之明鉴也
此道多兴于巨族尊姓名家丰室大德大位可以徵
前启后此铭者名之尝道也盖铭之幽旨本于孝子
贤孙事先人为尽生死之道故耳抑时以一昼一夜
为一日人以一生一死为一世人之生也有生数人
之死也有死数有生富而死贫者有生贫而死富者
有生长而死短者有生短而死长者原人之业有精
粗故受数有参差不一耳人之生数尽而入死数死
数尽方尽人一世之数仁子知先人生道已尽不可
挽顾其死道以长其数慎终追远诚孝之深致古人
痛先亲之遗蜕藏于家恐有狼籍之患无如之何墓
于土高为坟用标先人之迹犹存于世亦使后裔不
迷其本于心有所归焉如先人之墓存千万年则先
人之死数亦千万年不尽犹世上人也恐坟平而墓
无考而铭以志之为终古久视之道此实为先人长
世之想又坟平铭腐骨为黄尘人之死数乃尽合生
数为一世之数始尽斯人方不为世有也是铭之作
本期先人世数恒在昭于日月无惑矣此心能达古
今通天地贯人神等贵贱孝道幽微实极于此是则
仁子视先人之墓如本体诸人视前人之墓如已身
佛事¶ 第 726c 页
培植护惜不可轻犯乃见天地同胞万物一体之大
孝也所以有德于南面者精严律法有轻犯古墓者
律以重刑为欺死之心毒于欺生也恐断古人世数
没世不存故以偿命律之耳生数死数乃大造生生
不尽之意墓乎铭乎亦圣贤生生垂远之迹墓之铭
铭在斯矣溧水金之章公才名冠众深嗜禅理久为
圆通浪禅师室中密契衡传戒白门清凉寺金之章
公时过其处慎重閒雅知为有道之姿扣其所蕴不
露一字更见深密益增钦仰予卜静于紫竹林中居
士一日持令先人樵长先生行实略属予作铭于墓
予不觉惊愕公才人也奚不知人若此耶墓铭乃久
远之谟非假文人之手不可予再三为辞居士再三
殷请不得已忘其固陋聊酬肯意樵长章先生源祖
于闽之浦城仔钓章公之后裔浦之章氏名族也樵
长公居溧水亦世家也才德肩立才能启世德能扶
强真贤哲也夫人李氏亦称其贤所生三子名某字
某诸孙名某某字某某其智其行互为增上亦可谓
难兄难弟贤子贤孙麟趾兆于一门华德钟于一室
无乃仔钓公与练氏夫人生生之德昭著古今故光
明远大盈盈至此嗟嗟人德之至即天德之真天德
之真即性德之妙是则古今人物出藏事业皆吾人
至性至德之光明达此即顿超圣贤名分之外何假
格物而后致知参究而后妙悟哉予读樵长先生所
著之书及金之公所作行略数闻先生之友贯之毕
先生之美诵深慕先生之高尚无可仰攀略为之铭
以见其怀铭之曰。

古人至道妙于无生无生无灭故能长生圣贤体此
生生是命天地万物同正一性君臣父子礼乐伦次
密于护生形于名字生有生方死有死地生死一周
是为一世仁子芳心奉亲长保生死有数死同生存
佛事¶ 第 727a 页
墓以藏形坟以标号铭以志之久视斯道樵长之贤
贤于性德性德物齐生生不忒金之伯仲血脉一贯
惟此是学亲亲可劝父垂于子子奉于父此道存存
死生如故父欲潜辉子固相续志于九泉光明常住
天地盖载日月辉煌幽人同致宗嗣永昌。




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卷第十二



 (辽东锦州松山所见任
 浙江湖州府总巡厅信官余三瀛发心捐赀
 喜刻
颛愚和尚语录第十二卷计字一万一千一百
 四十该银六两六钱八分四厘敬为
慈母张氏夫人名下性天朗耀慧炬圆明仗
般若而悟證真乘赖菩提而安宁老稚谨意
 康熙十四年十月  日楞严寺藏经坊附板)
佛事¶ 第 72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