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339b 页
南本大般涅槃经会疏卷第二

【涅槃经疏卷第二

顶法师 撰

天台沙门湛然再治】

「大般涅槃经纯陀品第二(卷第二)

北凉 天竺三藏 昙无谶 译

晋 沙门 慧严 慧观
 谢灵运 重治」

【纯陀品

释品为三一辨疏密二辨德行三释名初意者依
于天竺文犹属寿命品开破今昔常无常义于义
则密于文则疏谢氏从人从事题纯陀品于文则
密于义则疏今明涅槃施章于梵汉两文俱无所
失随前人则施常命随后事则施常修(云云)次德
行者纯陀是二恒之类何故别立一品略明十异
一时众先供而后请纯陀先请而后供二时众三
请佛皆默然纯陀一请如来即受三因受大会四
因食开常五自请住六腾众请七金口叹八大众
叹九当徒问答十往昔誓愿众无其一宁不立品
问纯陀十异迥超众表何不前供而后献耶答后
供者让他德也旧明五让谓贱让贵凡让圣粗让
妙少让多近让远今依文宜为十让初以俗让道
谓僧尼众次以凡让圣谓学无学三以浅让深谓
诸菩萨四以贱让贵即国王大臣五以显让冥谓
卷二 第 339c 页 X36-0339.png
天龙鬼神六以少粗让多妙谓人天等七以财让
法即是魔众八以同类让异类即师子鸟蜂等九
以近让远谓十方菩萨十以城傍让隐遁忍辱仙
众五让收文不尽十意粗周问何故昔默今默而
有受不受异答佛意难知今通别两解今昔二默
俱是四悉世人所默有受不受佛随世界故有二
默受不受异或宜默受宜默不受二俱生善欲生
彼善故有三默破恶得道亦复如是圣无唐捐非
凡所测别释者时众无奇缘弱不感令追责往缘
是名世界默然不受初若发言不受则后供息心
众供都集普皆等受是名为人默然不受默不受
者贬其不能因食以明不食开无常显常无胜治
力是名对治默然不受若是食身可默受食法身
常身无食无受是名第一义默然不受默然不受
是佛境界义不可尽略言四耳三释名者纯陀名
也六卷云姓华名子纯子之与陀二文互出旧云
本名纯陀后大众称德号为妙义今则不然纯陀
是彼音妙义是此语先立嘉名为最后作瑞所以
大众称美不应名德两分例如善吉空生即其俦
也然妙义渊博不可言尽略示其十谓义妙解妙
檀妙位妙德妙感妙通妙说妙田妙益妙义妙者
三点四德不纵不横不并不别佛及众生皆悉安
住秘密藏中文云诸佛境界不可思议一切法中
有安乐性解妙者解大涅槃微妙智慧照穷理性
卷二 第 340a 页 X36-0340.png
动合机宜发心毕竟等无差别文云言纯陀者名
解妙义虽受人身心如佛心檀妙者八斛四斗充
足一切针锋大众文云令汝具足檀波罗蜜位妙
者虽在居家盖诸无学工巧之贱释梵归仰如盛
满月映蔽星辰是优婆塞等法王子文云如幼出
家堕大僧数德妙者如前十异十让为佛为众之
所称叹文云南无纯陀南无纯陀而为我等之所
瞻仰感妙者东方佛使作大神通人天枯燥赍持
香饭献而不受九方亦尔况复人天纯陀一请即
为哀纳故知物妙非妙食粗不粗非粗非妙文云
普为大会哀受纯陀最后供养神通妙者始办供
具地六种动正献食时说十三偈如经即神通妙
说妙者巧兴五难善覆有为如经田妙者最后入
灭是良福田文云汝为众生作良福田益妙者因
受其供普受大会则财益一切因食开常即法益
一切如经纯陀大士具此十妙及馀无量一切诸
妙故名纯陀品若依经名应言十大若依人名故
言十妙妙之与大左右之异从此讫众问是涅槃
施分文为三此品施常住五果拟对此土杂类众
哀叹品施胜三修拟对此土声闻众长寿品去随
问而施拟对此土诸菩萨众(云云)问有他方众何
文拟之答从现病品去更明五行十德师子吼问
性及迦叶陈如拟对他方诸菩萨众然佛平等说
普雨一切岂容分隔一往分文以示起尽于无分
卷二 第 340b 页 X36-0340.png
别中作差别说问若尔始终只是一涅槃施则无
馀章答前明通意得作此说(云云)此品为四初因
献食以明不食不食是常破于无常开非常非无
常二因其请住以不住破住开非住非不住三因
于论义有为无为且共置之开非有为非无为四
因催供明为灭须食为不灭不食开非灭非不灭
四段在文可寻生起者众被召来意在开密故因
食明常常则应住故因常请住住非圆极是故遮
住以无住破住住与无住互成得失故有为无为
且共置之若置非求是是亦无是故即非是是故
文云方便涅槃即是而非故催其施今正是时第
二第三亦复如是是非俱非寂灭为乐事穷理尽
故低头饮泪而办供也通别者虽分四段不可一
向何者圆满妙说义不可尽随其类音各各得解
不可各解局于圆法今三意望之一别举常破无
常文云我今施汝常命色力安无碍辩别明于我
以有我故所以论于我住我观若无我者谁住谁
观文云汝今当观别明于净有为不净无为即净
文云善覆如来有为之相别明于乐乐即涅槃一
切诸佛皆至是处文云生巳不住寂灭为乐若一
向从别则成对治失于圆旨此义可知(云云)二明
通者今所明常不言常异于我常即是我亦即净
乐我即是常亦即净乐净乐亦尔文云是常法印
即是诸佛之法界也若但是常常即缺减不具四
卷二 第 340c 页 X36-0340.png
德宁当得是法界印耶三明非通非别毕竟清净
何者若伹是常破于无常是待对法经论所害释
论云无常者是对治法非第一义常治无常亦复
如是中论云若法为待成是法还成待今言常者
非常无常故非通别若是通者通即对别别既被
非通宁得是当知常者非通非别文云二施果报
等无差别无通无别乃名为等我亦如是非我无
我文云汝今当观诸佛境界佛境界者无我无无
我净亦如是非净非不净文云有为无为且共置
之舍有舍无非净不净乐亦如是非乐非不乐名
寂灭乐文云不应思惟长寿短寿无长无短即非
乐非不乐如是三意不可定三不纵不横不并不
别即通而别即非通别不一二三而一二三须识
圆妙乃解于常又此四文通成前起后言成前者
上大声普告令最后问为欲显发方便密教今果
为开双非之教上面门放光却障生善咸欲成就
第一空行今果劝观诸佛境界上地动翻倒咸归
佛所今果示有为无为且共置之欲求正法应如
是学如是学巳寂灭为乐同于如来所至到处故
涅槃施成前召请等义言起后者教观诸佛境界
即般若德欲求正法应如是学且共置之即解脱
德寂灭之乐佛所到处即法身德如是分文即显
佛语上中下善不徒开章初献供文为四一请二
受三难四答请又二初经家叙德二发言陈请叙
卷二 第 341a 页 X36-0341.png
德为二一叙德二敬仪先叙其让德次叙所为德。】

「尔时会中有优婆塞是拘尸城工巧之子名曰纯陀
与其类十五人俱。」

【叙让德中兼具十意优婆塞如前释此即三让谓
俗让道凡让圣浅让深拘尸城如前释此是以近
让远城傍让隐遁工巧之子有二义将作大匠子
则贵执斧子则贱未知何是且指以贱让贵以粗
让妙同类十五人者一本云五十双卷云五百十
五据端首五十据亲近五百据徒属或当如是此
之一句是同类让异类以显让冥以少让多今叙
意者此人正为请佛受供即是以财让法依文證
义义自满足。

次为令世间得善果者叹所为德。】

「为令世间得善果故。」

【善果多途谓可意果无漏果随分果究竟果可意
果者贤圣所呵文云我今于此处不求人天身无
漏果者二乘灰灭经家所叹必非自调自净之果
随分果者三贤十圣住果报分而非极下文云我
今所献食愿得无上报故非分果为令众生得佛
菩提究竟之果。

次舍身威仪下叙敬仪。】

「舍身威仪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悲感流泪顶礼佛足。」

【威仪不同谓俗威仪道威仪法门威仪佛威仪如
卷二 第 341b 页 X36-0341.png
波斯匿王见诸佛时舍五威仪冠剑佩履车馀虽
无五亦有脱巾解带徒行等皆俗威仪道威仪者
谓偏袒单缝天冠天衣法式规矩等法门威仪者
谓生忍法忍等诸法门也佛威仪者谓相好力无
畏不共等法或可舍俗服服道服或舍事服入法
门服或即俗服是力无畏偏袒右肩者有俗袒道
袒权袒实袒俗袒者如书中肉袒谢罪道袒者弟
子事师供役便易故袒右覆左权袒者权化易行
故袒权覆实此释他经非今教意今言袒实覆权
覆无常之权袒双非之实正当机利物便易得宜
故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者日既右转随顺世间
以右著地即世界也日是阳精表智导行此即为
人文殊经云右是正道左是邪道用正去邪此是
对治膝表于行地表于理以行契理故以膝著地
即第一义此意通用可解他经若依今经膝即常
行地即常理以行到理故膝著地此是第一义也
不释合掌私云事释可知如世敛手则表敬也若
所表者二表权实二理诸教诸味各有此二今经
合巳理无外也悲感者悲则悲他感则感佛他行
不同悲亦不一诸供不受则福德不生是故悲也
供既不受不得因供开常是故悲也常既不开双
非不显是故悲也佛若受供最后檀成我与同类
众愿悉满故以悲助他以感祈佛不释礼足私云
以我之顶归佛足下故诸教之果咸归圆因。
卷二 第 341c 页 X36-0341.png

次白佛去陈请谓标请正请结请标为二初标三
宝舟艇次标自他求度。】

「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及比丘僧哀。」

【初世尊及比丘僧即二宝也佛及比丘智断具足
即是法宝哀者慈悲法门指此一字又是法宝如
是三宝即无供之众为有供众而作福田若无无
供供无所供供若无受供无由供是故须请。】

「受我等最后供养为度无量诸众生故。」

【受我等者即是同类群辈言最后者由初致后如
来出世初益众生今入涅槃后益众生佛无再受
之期我无再供之日故言最后为度无量者标他
也如此自他欲凭舟航请求度脱。

世尊去正请有三法譬合法说为二一所失故请
二所求故请所失为两初明所失次释所失初所
失者。】

「世尊我等从今无主无亲无救。」

【失于三宝无主是失佛无亲是失法无救是失僧。

无护去释所失。】
卷二 第 342a 页 X36-0342.png

「无护无归无趣贫穷饥困。」

【若无主忠无所护若无亲孝无所归若无师学无
所趣既不为主护又无主可护则无荣无禄是故
言贫既无亲可归又亲去不归则无生无荫是故
言穷无师可趣又师不示趣则无训无成是故言
困释所失意显。

次从欲从如来下是所求故请又二初明所求次
释所求初文者。】

「欲从如来求将来食。」

【求佛一体即满三益佛是良田即是从主求禄故
言求将来食佛能长养法身慧命即是从亲求生
佛能训导令得正辙即是从师求成若从如来即
兼诸义。

次唯愿去即释所求。】

「唯愿哀受我等微供然后涅槃。」

【次从世尊譬如刹利去是譬请开为二一贫穷譬
譬上所失无主无亲等请无主故贫无亲故穷二
役力譬譬上所求求将来食请。】

「世尊譬如刹利若婆罗门毗舍首陀以贫穷故远至
他国。」

【贫穷譬中举四姓者旧云是四族姓是义不然现
见四族一方俱贵不相忝谢今文四姓高下不同
于义不便今明是四种姓刹利翻田主爱民治国
王者之类婆罗门翻净行博学明文之类毗舍未
卷二 第 342b 页 X36-0342.png
见翻应是平民耕农贩卖之类首陀未见翻应是
底下客𡐢担尸之类旧以四姓譬四生又譬六道
是义不然若四生六道譬太近收义不尽今譬九
法界根性束九以为四种方便菩萨根性既有化
他统物之能譬于刹利声闻缘觉同是无漏清净
涅槃譬婆罗门天人两界善道受报譬于毗舍地
狱等四同是恶趣譬于首陀所以然者一切众生
同一佛性其味真正一体三宝等无差别而为烦
恼之所覆蔽轮回六道受种种身界隔差别其味
混杂或酢或咸或甜或苦无主无亲亡家亡国一
体三宝隐而不显外则远离三宝丧失善法故言
贫穷善恶隔绝故言远至非巳本源故言他国下
性品云一切众生虽有佛性皆不能见而为三毒
所覆故堕地狱畜生饿鬼生刹利等种种家中即
其义也若观开譬以刹利等譬四种人根性则便
若观合譬云贫四姓者即我身是可譬一人有四
根性其义则便而文又云拯及无量苦恼众生者
复似就于多人作譬既有二文不可一向若得此
意一人既然多人亦尔故于一人两用无妨然此
经宗明常辨性寻初法说通失三性三性不显义
说为无正性不显故言无亲缘性不显故言无主
了性不显故言无救通举三失以为请端法说所
求中云但从如来求将来食者专从主求禄是求
缘因缘能资了了能显正此略举一而为请也就
卷二 第 342c 页 X36-0342.png
譬失中别请三性意言众生本有正因之性一体
三宝等无差别而为惑覆受种种身四姓等异此
举异以请不异别请如来显于正性以贫穷故远
至他国者无主曰贫无亲曰穷无师曰困此举贫
请富别请如来显缘因性役力农作乃至草秽此
明始从人天乃至菩萨偏除烦恼伹是少分无上
善根不能开发唯悕天雨天雨一洒即能发生别
请如来显了因性然三佛性非通非别随顺根缘
通别两请馀文如经下如来受中亦有两意我今
为汝除断贫穷是许其作主显缘因性无上法雨
许为作师显于了性雨汝身田令生法芽许为作
亲显于正性此是别许三因佛性从何以故纯陀
施食有二果报无差云何无差若许作主即是亲
师若许亲师即是许主是三如一等无差别若显
缘因即显了正了正若显即显缘因是三性显等
无差别此是通许三因性也或者云此未明佛性
云何此解答经明佛性是其正宗初若不开后何
所蹑良以初请一体之佛作主亲师一体之亲施
其常命色力一体之主施其常安一体之师施其
常辩令其身内一体三宝三佛性显自他内外等
无差别上根利智巳同纯陀为未解者至哀叹中
开秘密藏安置诸子悉入其中长寿金刚次第相
蹑乃至迦叶师子吼等广显佛性若初开宗不明
佛性者为开何义何义为宗恐帖文流散故玄示
卷二 第 343a 页 X36-0343.png
此意。

次从役力农作去譬上所求。】

「役力农作得好调牛良田平正无诸沙卤恶草荒秽
唯希天雨。」

【此譬略从人天二乘方便菩萨所有善法悉是缘
因少分故举此为求役力者正明厌弊恶趣贫穷
尚人天善故言役力农作得好调牛文有两意若
以牛譬于身身是善果犹属人天若以调牛譬身
口七此譬于戒良田譬定平正譬慧耘除草秽譬
断烦恼此亦两意若除四住譬二乘善若除尘沙
譬三菩萨唯悕法雨去正求了因唯悕如来是求
主求亲法雨是求师三求若充如贫得主如穷得
亲如曚得师则佛性显所求之要正在于此佛随
其求应请而施施常命色力是许为亲显其正性
施其常安是许为主显其缘性施其常辩是许为
师显其了性前后无违方知文旨。

三从言调牛下合譬先合役力后合贫穷文不次
者贫之与役不定前后只贫故役只役故贫始从
人天至三菩萨悉皆是贫虽少不同皆贫如来无
上财宝不次第合意或在此合役力譬又两先历
法合后一体合。】

「言调牛者譬身口七良田平正譬于智慧除去沙卤
恶草荒秽譬除烦恼。」

【初历法合中不合人天者特是文略身口七支用
卷二 第 343b 页 X36-0343.png
戒防护合上调牛定能资慧合上良田慧忘差别
合上平正除四住惑合上除秽除尘沙惑合除沙
卤。

次世尊我今身有下就一体合。】

「世尊我今身有调牛良田耘除众秽唯希如来甘露
法雨。」

【体有于戒以合调牛定合良田慧合除秽虽具善
缘不能显正唯悕如来去正是合求了因言教。

从贫四姓者去合上贫穷。】

「贫四姓者即我身是贫于无上法之财宝唯愿哀悯
除断我等贫穷困苦拯及无量苦恼众生。」

【上历四姓今就一体巳如前释从拯及下合上历
别四姓意也。

三从我今所供去双结又三初结上法譬中所求
之请。】

「我今所供虽复微少冀得充足如来大众。」

【法请中云受我微供然后涅槃似独请佛今结譬
云冀得充足如来大众者结其不独在佛善能充
足五十二众又是显其能以一食普施大众众多
而供足供少而周多不思议供供难思议众(云云)

次我今无主无亲去双结上法譬中所失之请。】

「我今无主无亲无归愿垂矜悯。」

【三如罗睺罗者双结法譬中求失之请。】

「如罗睺罗。」
卷二 第 343c 页 X36-0343.png

【佛是金轮即罗睺主又是亲师我及一切亦复如
是事三如一同罗睺罗。

从尔时世尊去第二受供文为三一许受施二正
受三释施许受又二一叙许二佛唱许。】

「尔时世尊一切种智无上调御告纯陀曰善哉善哉。」

【初经家举三号佛然其所请故以三号而对许之
举世尊许为主举种智许为师举调御许为亲既
许为主即断其贫既许为亲即袪其穷既许为师
即除其困三失还得三求遂剋世尊者一切之所
瞻仰如世孝子之事亲如婆罗门之事火如诸天
之奉释事亲即亲义事火即师义奉释即主义(云
云)又世尊者如学无学等众星之瞻佛月如四种
菩萨海水绕佛须弥宝山檀林师子等喻喻戒定
慧世所宗仰故言世尊一切种智者或以相好色
身遍对一切一切各解故名一切种智何者世有
众生事八十神一神一好随其所睹见其所事如
来一身遍令其解故名一切种智又不以色身为
佛以一切种智为佛一切种智依此色身见相庄
卷二 第 344a 页 X36-0344.png
严当知智慧具足故名一切种智调御者称适机
缘应生应灭应受不受皆为调御一切众生他经
以调御丈夫为两号今经合为一号文云自既丈
夫复调丈夫善哉善哉者印其法譬两请。

次我今为汝除断贫穷去是佛唱许。】

「我今为汝除断贫穷无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

【断贫是许主法雨是许师生法芽是许亲。

从汝今于我去是正受。】

「汝今于我欲求寿命色力安乐无阂辩才我当施汝
常命色力安无阂辩。」

【汝今于我欲求常命色力者述其请父安者述其
请主无碍辩者述其请师我当施汝者即是许三
(云云)旧明涅槃正体是常治于无常故序五时云
般若虽明尊特之佛为成无生楞严虽云七百僧
祇岂及法华无量寿法华无量寿犹是无常至涅
槃教始明常乐远斥鹿苑近破法华同归涅槃圆
常穷源尽性之说如此说者偏摘诸经对缘一句
作无常义偏取涅槃破病之常以为正体二途俱
失何者般若佛母涅槃佛师楞严三佛涅槃三点
法华一乘涅槃佛性一乘即佛性一切众生悉一
乘故云何一乘还破一乘法身云何破于法佛佛
师云何破于佛母故知惑其方便迷于部教互相
是非失其正旨今所不用地人虽无五时之执以
当现常破无常义义势相似巳同旧怀兴皇解云
卷二 第 344b 页 X36-0344.png
常无常者药病相治无常治常若识无常是治常
方便病去药尽若不识者执药为病病即断见故
云王今病重常治无常亦是方便病去药尽若不
识者即成常见识两方便能断断常则非断常故
智者见法生即灭断见见法灭即灭常见若不识
者还是二见今明此释与旧不同若得意者无所
閒然逐语生想俱同前病何者弹常无常是互论
方便指非常非无常而为正体如避空求空去空
逾远何者佛言二施果报等无差别若其昔说五
果无常今说是常可是差别若常无常俱是非常
非无常者方是等无差别亦是显发方便密教若
得此意般若楞严莫非秘密然此常义斯教之喉
衿众经之心首群圣之窟宅诸佛之法界不可思
议如来智慧说不可尽若凝然常若当现常若破
病常岂会圆理今试言之夫佛出世本为大事因
缘大事因缘即是常住常法包容故名为大常立
诸法故名为事常机常感故曰因缘常无差别差
别说常下文云诸佛所师所谓法也以法常故诸
佛亦常三世诸佛悉师此常常无师弟师弟俱常
如是分别名世界常我今为汝除断贫穷无上法
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汝今于我欲求寿命色力
安乐无碍辩才我当施汝常命色力安无碍辩又
云我今哀悯汝及一切是故今日欲入涅槃若诸
天人于此最后供养我者悉皆当得不动果报如
卷二 第 344c 页 X36-0344.png
是等文皆明常法发生常善是名为人常也若欲
远离四颠倒者应知是常乐我净我是佛义常是
法身乐是涅槃净是正法以此四种破四颠倒又
云先所修习四法相貌悉是颠倒欲得真实修诸
想者如彼智人巧修我想常乐净想譬如明医先
以咸苦治其本病本病虽去复患咸苦后以净乳
治于咸苦佛亦如是先以无常治其常病常病既
去更病无常今以真常破昔无常故云我为医王
欲伏外道是故唱言无我无人为此因缘而说有
我常破无常亦复如是又东方双者即是于常为
破无常又二鸟双游譬于如来无二二用如是等
文皆明常法对破无常释论亦云常与无常是对
治法非第一义是名对治常也第一义者则非常
无常今经亦云二施果报等无差别若常破无常
无常异常是则差别非第一义第一义者非常无
常故无差别若二鸟双游明其二用二鸟俱息明
其双寂即用而寂寂灭为乐是大涅槃如是等文
皆第一义常也当知是常四悉无碍常亦间隔因
缘大事常亦寂绝毕竟妙理常亦出生建立诸法
常亦对治破于倒惑自在若此云何偏据是于对
治药病互论埋没圆能害诸经论又大涅槃本自
有之非适今也又二十五有悉皆有我我即佛性
佛性即常佛性雄猛难可毁坏此多文义即是现
常又云夫有心者皆当作佛未来当得常乐我净
卷二 第 345a 页 X36-0345.png
如是等文即是当常又三世有法无有是处既无
三世何得复有现常当常净名云但以世俗文字
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若固执当现各据
三世不解我意宁会偈言又此常者显发如来方
便密教昔覆于常今开辨常无别今常异昔无常
开昔无常即是今常次我今为汝断贫穷者若除
四趣贫穷即开诸恶无常而显于常下文云忏四
重禁除谤法心尽五逆罪灭一阐提即其义也若
断人天贫穷即开诸善无常而显于常文云我今
于此处不求天人身设使得之者心亦不甘乐又
云因灭是色获常色等即其义也若断二乘贫穷
即开无漏无常而显于常文云为诸声闻开发慧
(云云)若断方便菩萨贫穷即开六度通别无常
而显于常文云令诸菩萨了见佛性又云自此之
前我等皆名邪见人也总而言之开诸有馀悉是
无馀开诸不了悉是了义是名显发如来方便密
教悉皆安置三点四德秘密藏中又此常者即是
佛性佛性即常既开于常即开佛性既为此等作
亲开正作主开缘作师开了除断贫穷开境界性
悉皆当得不动果报即开果性若例此义何人何
法何教何行何位何用而不是常何法不是非常
非无常岂复更有善恶二乘差别等性毕竟悉是
大般涅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议竖深横
广无边无底能建大义充满法界不可穷尽何得
卷二 第 345b 页 X36-0345.png
判是凝然破病当现常耶如此常义犹若虚空略
对四家示其梗概次正受中五果之名文中不释
私云五既并果具摄因果一切万德先消名次对
法五法并常故初云常连持曰命常命则以无始
无终而无断绝以非色为色吾今此身即是法身
作用为力遍一切处用无穷尽不动名安虽具力
用安固不动被机有辩无缘慈悲普施法药次对
法者此即三密命即意密色力及安即身密无碍
即口密亦名四德意是常德身是乐我口即净德
若得此意遍一切法无非此五佛具此五故以施
人以五常故施亦无尽言无尽者即五果也。

三何以故去即释施也。】

「何以故纯陀施食有二果报无差何等为二一者受
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受巳入于涅槃我
今受汝最后供养令汝具足檀波罗蜜。」

【释初释后中间可知此意非伹后教开常开初亦
尔既举诸教例知行位證人亦复如是是常法印
印于一切无不是常初后供养即是行常初后法
施即是教常初后二施必有其人即是人常初后
果报即是證常證必有位即是位常等无差别即
是法常(云云)复次等无差别者若依答文有种种
义或初后皆受皆食皆不食故等或初后皆得五
果故等或初后皆见佛性皆断烦恼皆能说法故
等若依楞严初后皆如皆空故等若依释论初后
卷二 第 345c 页 X36-0345.png
皆是诸法实相故等若此中意即是初后皆常故
等常者即非常非无常之常故等若得非常非无
常意历一切法教行位人等无差别问一切众生
常为现为当答巳如上说三世皆常问若现常者
众生即佛耶答如胎中子岂不同父姓若同父姓
宁责耆少凡有六即一切众生即是理常闻大涅
槃解知佛性即名字常知性能修即观行常如夜
见杌即相似常金錍决眼三指分明即分真常无
上大觉即究竟常如此诸常疑何等常阿耨菩提
翻名释义如常可见受最后供一期事毕法利具
足汝闻见此依而行施檀必具足。

三纯陀设难文为二初总非不然。】

「尔时纯陀即白佛言如佛所说二施果报无差别者
是义不然。」

【后别作难冶城作四难开善作五难名目不同(云
云)今明五难一有智断无智断。】

「何以故先受施者烦恼未尽未得成就一切种智亦
未能令众生具足檀波罗蜜后受施者烦恼巳尽巳
得成就一切种智能令众生普得具足檀波罗蜜。」

【二有圣号无圣号。】

「先受施者犹是众生后受施者是天中天。」

【三具四身五身。】

「先受施者是杂食身烦恼之身是后边身是无常身
后受施者无烦恼身金刚之身法身常身无边之身
卷二 第 346a 页 X36-0346.png
云何而言二施果报等无差别。」

【四具度眼不具度眼。】

「先受施者未能具足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唯
得肉眼未得佛眼乃至慧眼后受施者巳得具足檀
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具足肉眼乃至慧眼云何
而言二施果报等无差别。」

【五得五果不得五果(云云)。】

「世尊先受施者受巳食之入腹消化得命得色得力
得安得无阂辩后受施者不食不消无五事果云何
而言二施果报等无差别。」

【初一难具论自他后四难唯论于自此难本明受
者福他初既备举后不烦文是故略之然此五难
芰角难解何者至理寂灭无大无小若垂迹化物
缘有利钝应有胜劣小缘所见初后俱劣大缘所
见初后俱胜若始坐树下受牧女乳糜食此食巳
十力充满此小缘劣见若始坐华台眷属菩萨悉
坐华叶十方诸佛放眉间光入华台顶诸佛眷属
放眉间光入华叶顶华台菩萨三昧受职成于报
佛华叶菩萨成于应佛此大缘见胜当知牧女与
诸佛不同乳糜与光明永异此即大小二佛最初
受施若见佛自行乞食到纯陀舍食檀茸羹中夜
入灭举向双林以火焚身此小缘劣见若见纯陀
悲感伹献八斛四斗不思识供充饱一切见十方
佛遣大弟子钵盛香饭奉佛涅槃大缘见胜当知
卷二 第 346b 页 X36-0346.png
乞食与送食不同香饭与檀茸永异大小二佛最
后受施其相若此例推智断乃至五果亦应各异
纯陀芰角将大缘之后并小缘之初构差别之难
佛约大缘所见初后无差以答则泾渭皎然初后
不二今更引经而分别之胜天王中初坐树下有
四种相或见坐祥草或见坐天衣或见坐七宝或
见坐虚空像法决疑经佛入涅槃亦四种相或见
拘尸土石树林或见是七宝庄严或见是三世诸
佛菩萨所游居处或见是真如实相纯佛境界前
后既现四相不同例推智断乃至五果亦应各异
今更对教主而略说之若三藏佛初受乳糜未有
智断不能化他令得智断凡法未离不得圣号苦
行体羸外须杂食无漏未发内有烦恼果缚尚在
是后边身必归磨灭是无常身虽行事檀未得理
度檀不具足乃至般若亦复如是父母之身但是
肉眼未有通明故无四眼既受食巳自得五益能
五益他观纯陀言专引三藏佛初成为难若通教
佛菩萨道时巳断正使无漏现前自得智断亦令
他得巳舍凡法入圣人位誓愿扶习现坐道场示
受食身无复四住但有习气名无常身后边之身
非是正使无常之身后边之身巳具亡三檀波罗
蜜乃至般若巳得四眼未得佛眼示消揣食福利
于他令得五果纯陀所难都未涉此若别圆佛初
受施时如佛所答我成佛来无量阿僧祇劫久具
卷二 第 346c 页 X36-0346.png
智断令他智断乃至久巳不食不消无五事果示
现初成初受后成后受岂可以劣见之初难胜见
之后初后二果等无差别其义明矣。

四佛答为两初正答五难次普受大会初答第三
四身五身之难者。】

「佛言善男子如来巳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无有食
身烦恼之身无后边身常身法身金刚之身。」

【身有离合故有四五常是此教之首故超而答之
但纯陀先举三藏佛初以作难三藏之佛六年苦
行精气殆绝乳糜资益身力充满则是食身如是
食身从业缘现故是烦恼身三十四心断子缚尽
唯果缚在是后边身终必入灭是无常身故举为
难佛今以五破四正言后边与无常同故合为无
常身也汝举四身乃小缘所见大缘所睹则无此
四何者光明者即是智慧智慧者即是常住常住
之身则非食身又光明者即是智慧智慧之光破
烦恼闇非烦恼身若始断烦恼犹有果缚是后边
身今非始断故非后边四大果缚可是无常常住
智慧犹如金刚故非无常大缘所睹唯五无四何
况如来巳于无量阿僧祇劫无此四身大小双非
四五俱遣即是非食非不食非常非无常非烦恼
非不烦恼非法非非法非边非非边非金刚非不
金刚能赴两缘作四作五而于如来非四非五玄
而复玄是故二施果报无差明矣。
卷二 第 347a 页 X36-0347.png

次从善男子未见佛性去答第一有智断无智断
难。】

「善男子未见佛性者名烦恼身杂食之身是后边身
菩萨尔时受饭食巳入金刚三昧此食消巳即见佛
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言二施果报等
无差别。」

【纯陀引三藏佛为菩萨时纳妃生子弃国捐王树
下坐草起洗受食是时未断一毫烦恼不能化物
据此为难佛以大缘所见为答破于藏通二缘成
佛何者二缘所见非但三藏未受食时不见佛性
受巳作佛亦不见性通佛亦尔当知未见性者双
破二教若华台菩萨受佛职时入金刚定登佛职
位得三菩提明见佛性常身法身金刚之身即名
为智无四种身即是于断亦能令他具足智断又
入金刚三昧即金刚身破无常身即一番智断得
三菩提即是法身破烦恼身又一番智断究竟见
性即是常身破于食身又一番智断亦能令他具
足智断是故二施果报无差智断无殊得名时异。

三从菩萨尔时破坏四魔去答第二有尊号无尊
号难。】

「菩萨尔时破坏四魔今入涅槃亦破四魔是故我言
二施果报等无差别。」

【纯陀据三藏菩萨在家之日有轮王相是人中天
从出家来至受食时犹未得道尚劣生天何得尊
卷二 第 347b 页 X36-0347.png
号亦非生天之天乃至不得作生净天之天既无
此号故言犹是众生佛今不以三藏为答乃以大
缘所睹华台华台菩萨巳破四魔故释论云得菩
萨道破烦恼魔得法性身破阴死魔得不动三昧
破天子魔今经亦尔入金刚定是金刚身破天子
魔即是生天得三菩提即是法身破烦恼阴得见
佛性即是常身破于死魔如此功德岂非生天净
天天中之天今入涅槃亦破无常等四倒之魔无
四倒故破烦恼魔无烦恼阴死即无天魔初成后
灭既俱破四魔俱非众生俱得尊号是天中天等
无差别。

四从菩萨尔时虽不广说去答第四六度五眼难。】

「菩萨尔时虽不广说十二部经先巳通达今入涅槃
广为众生分别演说是故我言二施果报等无差别。」

【纯陀据三藏中弃国舍位不见说法但有舍财不
见理檀故言犹未具足檀波罗蜜乃至般若但见
障内故言唯有肉眼无有佛眼乃至慧眼佛今乃
以华台大缘所见虽不说法先巳通达财法事理
檀波罗蜜乃至般若皆巳具足过于人天二乘菩
萨之所见也亦分得佛眼今佛答法檀一事馀度
五眼准此可知故略不答先广通达今为众生广
显通达是故二施等无差别。

五从善男子如来之身去答第五有五果无五果
难。】
卷二 第 347c 页 X36-0347.png

「善男子如来之身巳于无量阿僧祇劫不受饮食为
诸声闻说言先受难陀难陀波罗二牧牛女所奉乳
糜然后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实不食。」

【纯陀以三藏中施食五德命色力安语施主还得
五种果报今闻佛说我实不食施主亦应无五事
果佛今以本地初成答之我无量劫不受不食毕
竟清净小缘初见口受乳糜大缘初见顶受光明
而于法身非食非不食小缘后见受于檀羹大缘
后见普受大会而于如来无乞无受是故初后二
施果报等无差别。

次普受者从我今去是受众供。】

「我今普为此会大众是故受汝最后所奉实亦不食。」

【次请住文为四一因请二腾请三遮请四重请先
生起四意众咸献供请住供既不允请住未申佛
因纯陀许受众供众因纯陀更请佛住纯陀顺旨
仍腾众心佛受众供普开于常常法非住不应请
住常法深奥众未能达众意慇勤是故重请兴皇
解云大众同闻声告不久当灭闻答难云法身常
身又初闻灭谓如灯尽闻常谓恒在世夫如来者
本无去住何曾如彼见住见去只去是住只住是
去不起寂灭现身馀会去相宛然而恒在住相不
去而常去若尔如来去住于众何益(云云)今明佛
无去住缘宜不同略有四种或有见去而自庆乃
言无量众生堕佛前后我今有幸见佛始终自慰
卷二 第 348a 页 X36-0348.png
为得此是世界因缘见去或悲泣懊恼拍头啼哭
三业恋慕此是为人因缘见去或有见去破无量
恶如来尚去我云何著是为对治因缘见去或有
见去入秘密藏至佛至处了了见性与法王子等
是为第一义因缘见去或可一人具四或伹三伹
二或可四人各一种种不同而于如来都无去住
且举纯陀或时悲感或时欢喜或云如来不般涅
槃而我不能不怀忧恼或时自云我今巳与文殊
师利法王子等若众无缘纯陀岂然故知纯陀不
尔悉为缘耳于去一句四缘不同馀住亦去亦住
非住非去三句准知初因请文为三谓喜叹请初
不纳供是故悲塞今闻普纳咸皆欢喜喜由纯陀
是故称叹欲遂本心所以进请。】

「尔时大众闻佛世尊普为大会哀受纯陀最后供养
欢喜踊跃。」

【就叹为两有长行偈颂长行又二一略二广。】

「同声赞言善哉善哉希有纯陀汝今立字名不虚称
言纯陀者名解妙义汝今建立如是大义是故依实
从义立名故名纯陀汝今现世得大名利德愿满足。」

【略举四叹谓名利德愿名者嘉名先立妙义后兴
将后验前名不虚称故同声叹云希有纯陀言大
义者横阔无崖言妙义者竖深无底又常非常是
深义一常一切常是大义非常非非常是妙义巳
如前说次汝今下利者吉祥福地率土同集十方
卷二 第 348b 页 X36-0348.png
响会幡悬梵世盖覆三千如来默然一无所纳纯
陀后请前供普收如此声誉绝伦盖世故众叹言
汝今现世得大名利德者德之一字十让居后五
果当先一人而巳八斛微少用满檀度此其德也
愿者愿等三字满足贯上四俱足故前佛立誓今
佛愿圆故言愿满。

从甚奇纯陀去广叹从后向前以叹四德初更举
六难广叹第四愿满。】

「甚奇纯陀生在人中复得难得无上之利善哉纯陀
如优昙华世间希有佛出于世亦复甚难值佛生信
闻法复难佛临涅槃最后供养能办此事复难于是。」

【诸天命尽五衰相现其馀天子为咒愿云愿生善
处愿得善利处是人道利是持戒下文云十方土
多爪上土少舍人天身得三恶多舍人天身得人
天少舍天得天诸天不喜舍天得人诸天所愿犹
如两人在两须弥一彼竖针孔一因风放綖得入
针孔此事甚难若在人中能持戒者复难于此海
底盲龟千年一出值浮木孔入孔中居此事甚难
若在人中值世有佛难复过此仰针于地梵宫投
芥堕在针锋此事甚难值佛生信复难于是生信
闻法复难于是办最后供复难于是此六于他为
难纯陀则易故大众叹言甚奇纯陀复得难得无
上之利如优昙华者华表轮王能最后供得五事
果必作法王大众巳为授记广叹愿满竟。
卷二 第 348c 页 X36-0348.png

次从南无去是广叹德。】

「南无纯陀南无纯陀汝今巳具檀波罗蜜。」

【南无或言救我或言归命或言屈膝谓屈双膝其
有十让五果檀度之德故今叹之又南无者具有
三义口称是口业屈膝即身业归命即意业。

三从犹如秋月去广叹其利。】

「犹如秋月十五日夜清净圆满无诸云翳一切众生
无不瞻仰汝亦如是而为我等之所瞻仰佛巳受汝
最后供养令汝具足檀波罗蜜南无纯陀是故说汝
如月盛满一切众生无不瞻仰。」

【秋是阴时月是阴精至时即盛映盖众星孤明独
秀丽天皎地一切瞻仰纯陀亦尔既有妙利与胜
妙时会建立妙义在大众前众莫能先对佛开常
蒙普受供 切大众三业归崇。

四从南无纯陀心如佛心下广叹其名。】

「南无纯陀虽受人身心如佛心汝今纯陀真是佛子
如罗睺罗等无有异。」

【上云名解妙义名与法合心如佛心名与佛合真
是佛子名与僧合与三宝合即显其身一体三宝
亦是五果三点四德五佛性等一切法界具如向
说叹其得主心如佛心叹其得师名解妙义叹其
得亲如罗睺罗(云云)

次偈颂中二但初一偈颂上叹次三偈请。】

尔时大众即说偈言。
卷二 第 349a 页 X36-0349.png

「 汝虽生人道
 巳超第六天
 我及一切众
 今故稽首请」


【初文云汝者汝即纯陀颂上名也生人道者六难
之一颂愿满也超第六天而等梵王请佛开常即
颂德也我及一切众颂誉也上同声赞此云我及
一切也如有端首推下论义似如文殊为请首也。

次请中二先二行为众。】

「 人中最胜尊
 今当入涅槃
 汝应悯我等
 唯愿速请佛
 久住于世间
 利益无量众
 演说智所赞
 无上甘露法」


【为一切(云云)

次一行要请。】

「 汝若不请佛
 我命将不全
 是故应见为
 稽首调御师」


【要之以命者佛不在世不蒙甘露法身慧命将不
全也。

次腾请为二初长行经家所叙次偈是纯陀请辞
初长行中。】

「尔时纯陀欢喜踊跃譬如有人父母卒丧忽然还活
纯陀欢喜亦复如是。」

【云卒丧者略耳具足应言丧主亲师(云云)前奉声
光大众奔躄流血洒地故今言卒丧蒙施常命色
力安辩该统法界许主师亲故言忽然还活时众
大喜于前纯陀庆悦于后复是一让。
卷二 第 349b 页 X36-0349.png

次偈中十八行半为两初十一行半腾众叹次七
行腾众请初文中略腾三叹初九行腾叹善愿中
先腾六难后犹如下二行半作譬结。】

复起礼佛而说偈言。

「 快哉获巳利
 善得于人身
 蠲除贪恚等
 永离三恶道
 快哉获巳利
 遇得金宝聚
 值遇调御师
 不惧堕畜生
 佛如优昙华
 值遇生信难
 遇巳修善根
 永灭饿鬼苦
 亦复能损减
 阿脩罗种类
 芥子投针锋
 佛出难于是
 我巳具足檀
 度人天生死
 佛不染世法
 如莲华处水
 善断有顶种
 永度生死流
 生世为人难
 值佛世亦难」


【初云获巳利腾叹善利难人身善处难蠲除等是
善利所离金宝聚者腾佛世难不惧者所离也优
昙华者腾生信难投针锋者腾最后供难佛不染
世法去腾闻法难。】

「 犹如大海中
 盲龟遇浮孔」


【我今所奉食去腾叹德也。】

「 我今所奉食
 愿得无上报
 一切烦恼结
 摧破无坚固
 我今于此处
 不求天人身
 设使得之者
 心亦不甘乐
 如来受我供
 欢喜无有量」


【因供发愿愿无上果不愿诸有。】

「 犹如伊兰华
 出于栴檀香
 我身如伊兰
卷二 第 349c 页 X36-0349.png
 如来受我供
 如出栴檀香
 是故我欢喜」


【次譬结中云如伊兰出栴檀去因于微少充足大
众又因食显不食非食非不食道香德风开发一
切悉非常非无常。

我今得现报去腾叹利如文。】

「 我今得现报
 最胜上妙处
 释梵诸天等
 悉来供养我」


【从一切诸世间去正腾众请为三初两偈腾悲苦
意次三偈腾请住益意后两偈结二意。】

「 一切诸世间
 悉生大苦恼
 以知佛世尊
 今欲入涅槃
 高声唱是言
 世间无调御
 不应舍众生
 应视如一子」


【文云世间无调御者无主亲师生大苦恼。】

「 如来在僧中
 演说无上法
 如须弥宝山
 安处于大海
 佛智能善断
 我等无明闇
 犹如日出时
 除云光普照
 如来能善除
 一切诸烦恼
 犹如虚空中
 云起得清凉」


【次文如来在僧中去总明三宝益如须弥山别明
卷二 第 350a 页 X36-0350.png
师益山若映水水同山色师若说法如法奉行故
是师益佛智能善断半行是智度益云起清凉是
善权益此两明亲益如来能善除去是主益烦恼
之贼寇乱行人佛日照除拨乱反正故是主益。

三结者。】

「 是诸众生等
 恋慕增悲恸
 悉皆为生死
 苦水之所漂
 以是故世尊
 应长众生信
 为断生死苦
 久住于世间」


【若失三益增恋悲恸结上苦恼意也若得三益信
心增长结上请住意也。

从佛告纯陀如是如是去第三遮请有长行偈颂
长行为二初述叹难次以难遮请初文者。】

「佛告纯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佛出世难如优昙华
值佛生信亦复甚难佛临涅槃最后施食能具足檀
倍复甚难。」

【夫六难展转相依三种无佛时亦有三种佛出乃
有今述佛出时三难馀者可知(云云)

次以难遮请为三初以难遮请二以佛境界遮请
三以二用遮请以诸难遮请者。】

「汝今纯陀莫大愁苦应当欢喜深自庆幸得值最后
供养如来成就具足檀波罗蜜不应请佛久住于世。」

【汝腾众四叹自快六难六难之与四叹由我涅槃
施汝常命种种功德普及一切我若久住无最后
供誓若不满众不称誉名亦虚设自失巳利又障
卷二 第 350b 页 X36-0350.png
他人那忽自欣后供而请久住久住无后供后供
无久住汝自矛鍎故遮言不应意正在此。

次汝今下举佛境界遮者。】

「汝今当观诸佛境界。」

【佛之境界唯佛能知非下地图度言语道断心行
处灭至存弥亡至亡弥存非存非亡即住不住不
住即住非住非不住如是境界言之者讷取之者
失绝其情虑故遮云不应问纯陀住十住地那忽
遮之同凡不知答知有六种(云云)亦是为下而抑
于高高尚不应下自息望。

三悉皆下举二用遮请者。】

「悉皆无常诸行性相亦复如是。」

【但佛境玄妙及佛胜用汝所不知谓常无常二鸟
双游去住适宜称机隐显或时用住或用不住只
不住即住亦是非住非不住昔用无常施得五果
一切诸行悉皆无常若定无常何得今教施常五
果遍一切法悉开为常当知非常非无常能常能
无常又昔用无常论五门观谓他境界今教用常
论五门观即自境界岂定自他能作如此之自他
耶当知皆是佛之胜用若用于常故无劳请若用
无常复不须请故举二用遮言不应。

十一行半偈为两初十行半明无常用后一行明
常用初又二前九行通明诸行无常后一行半正
用无常初又五初三行半无常观。】
卷二 第 350c 页 X36-0350.png

即为纯陀而说偈言。

「 一切诸世间
 生者皆归死
 寿命虽无量
 要必有终尽
 夫盛必有衰
 合会有别离
 壮年不久停
 盛色病所侵
 命为死所吞
 无有法常住
 诸王得自在
 势力无等双
 一切皆迁灭
 寿命亦如是」


【次一行苦观。】

「 众苦轮无际
 流转无休息
 三界皆无常
 诸有悉非乐」


【次一行空观。】

「 有道本性相
 一切皆空无
 可坏法流转
 常有忧患等」


【次二行无我观。】

「 恐怖诸过恶
 老病死衰恼
 是诸无有边
 易坏怨所侵
 烦恼所缠裹
 犹如蚕处茧
 何有智慧者
 而当乐是处」


【次一行半不净观。】

「 此身苦所集
 一切皆不净
 扼缚痈疮等
 根本无义利
 上至诸天身
 皆亦复如是」


【问诸天化生岂是不净答虽无臭秽贤圣所呵亦
是不净。

次诸欲下明正是无常用。】

「 诸欲皆无常
 故我不贪著
 离欲善思惟
 而證真实法
 究竟断有者
 今日当涅槃」

卷二 第 351a 页 X36-0351.png

【如瑞应云出四城门起于厌患故不贪著离欲思
惟六年苦行證真实法三十四心发无漏慧今日
当涅槃即最后无馀。

次我度有彼岸一行即常用。】

「 我度有彼岸
 出过一切苦
 是故于今者
 唯受上妙乐」


【度者度此彼之彼岸亦度非此非彼之彼岸于诸
此彼而得自在故我非伹过一切苦亦过诸乐及
无苦乐乃名大乐我净亦例然(云云)他判前九行
半是佛同于常无常行亦是真不真义后两行即
是诸行同于如来无常常不真真义此常无常显
非常非无常真实法也今言若尔常无常是二方
便因两方便得显真实即如璎珞二观方便得入
中道第一义谛此乃浅深三谛之意菩萨境界云
何得与佛境界同此文分明云当观诸佛境界佛
境界者三谛一谛一谛三谛非一非三而三而一
一空一切空三谛皆空一假一切假三谛皆假一
中一切中三谛皆中只中是俗真只俗真是中无
二无别如此乃名诸佛境界所以用佛境界而遮
请者若一空一切空云何请住乃至一中一切中
云何请住遮请之意正在于此云何以菩萨境界
释佛境界耶若伹随文难见此意今更就偈文以
显此意前九行半明一空一切空离欲一偈明一
假一切假我度一偈明一中一切中偈中广出还
卷二 第 351b 页 X36-0351.png
释长行佛境界意且点其意在后更释(云云)

四重请者或云非重请佛不重答故或言两向望
前为重请望后为论端于中为三初领旨次谦谢
三正请。】

「尔时纯陀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诚如圣言。」

【领旨从以难遮请生六难由佛诚如圣言。】

「我今所有智慧微浅犹如蚊蚋何能思议如来涅槃
深奥之义世尊我今巳与诸大龙象菩萨摩诃萨断
诸结漏文殊师利法王子等世尊譬如幼年初得出
家虽未具戒即堕僧数我亦如是以佛菩萨神通力
故得在如是大菩萨数。」

【谦谢从佛境界生诸佛境界浩无涯底岂是蚊蚋
能知边表分知非究竟知知是谦也谢者从于用
生蒙佛受供成最后檀悭结漏断等于文殊蒙佛
受供成彼岸智均大菩萨故举龙象喻于智断又
举幼年自况以初具戒况于先达拔渊泉之下处
云霄之上者盖佛菩萨之恩是故须谢谢无常用
三正请常住之用能生物善大众苦至如来未然
是故重请有法譬合初法如文。】

「是故我今欲令如来久住于世不入涅槃。

譬如饥人终无变吐。」

【次譬中言变吐者有二解一云譬大众恋慕饥渴
愿如来住终无变吐故文云我今欲令如来久住
故知为众生作譬二云为佛作譬佛思物机亦如
卷二 第 351c 页 X36-0351.png
饥渴愿佛住世亦无变吐故合譬云唯愿世尊亦
复如是故知为佛作譬夫圣言巧密不可偏取(云
云)。】

「唯愿世尊亦复如是常住于世不入涅槃。」

【第三傍论者何名傍论先释名次帖文释名文三
一释名二出意三料简初释名言傍论者前献供
为正为无为是傍又时众是傍人时众未解为傍
故论又两人实慧为正方便为傍兴斯问答是其
权巧故名傍论又如来境界为正二用为傍今之
所论论于二用故言傍论斯乃四悉意思之出意
者何故傍论佛因献供施常以破无常又明二施
等无差别利者玄解非常无常惑者便生胜负之
见鄙无常而崇于常如来又因请住以不住破住
又明诸佛境界不可思议利者即解非住非不住
惑者又谓不住胜住回惑自迷不能得解是故文
殊以无常不住呵其请住纯陀以常住难其无常
不住拒抗纷纭彰其非理故云有为无为且共置
之悬指如来后当广说举是显非照然可解为是
义故故须傍论复次上纯陀自云文殊师利法王
子等时众怀疑文殊古佛行远解深能问能答纯
陀初心位浅解微上虽能问未见其答云何称等
是故傍论文殊深而堕负纯陀浅而获胜浅胜非
胜深负非负非负非胜方显其等约斯事理显傍论
意大略可见不俟多释料简者问文殊明空三昧
卷二 第 352a 页 X36-0352.png
而为正法应是无为纯陀对有论无无待有成还
应是有那忽言文殊执有纯陀执无解云文殊扶
昔教之空望大是有纯陀扶于今教对有论无有
去无无还得是无又复纯陀始具足檀则行浅不
应云胜文殊古佛则深故不应负解云适物所宜
更互槌砧非定胜负不负而负于深无损不胜而
胜于浅无增文殊且共置之则胜负双舍又文殊
执昔就昔为是望今为非纯陀执今就今为是望
昔为非若作四句各执二用显体为俱是各执二
用伤体为俱非各辨体用各有一是一非即用而
体即俱非是非非文为二一傍论二复宗傍论又
三一文殊呵劝次纯陀呵劝三文殊称美初文殊
呵劝又二先呵次劝先呵中。】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告纯陀曰纯陀汝今不应发
如是言欲令如来常住于世不般涅槃如彼饥人无
有变吐。」

【牒其请辞汝今不应发如是言即呵也。

次汝今当观应如是学即劝也。】

「汝今当观诸行性相如是观行具空三昧欲求正法
应如是学。」

【次纯陀呵劝又二先双呵说观次双劝说观就双
呵又二初呵说观之非次双结观说之过初呵说
观之非又二先呵说次呵观初呵说又三一不应
摧胜号同劣号二不应举劣法同胜法三结其失
卷二 第 352b 页 X36-0352.png
辱初文者。】

「纯陀问言文殊师利夫如来者天上人中最尊最胜
如是如来岂是行耶若是行者为生灭法。」

【夫如来者通是诸佛之极号今古不异故曰如来
岂可以极尊同于诸行夫诸行者生死贱名卑鄙
底下群有劳累若以如来同诸行者摧常住为迁
灭屈涅槃作生死岂可然乎。

次譬如水泡去举三见一闻不应以劣法同于胜
法。】

「譬如水泡速起速灭往来流转犹如车轮一切诸行
亦复如是我闻诸天寿命极长云何世尊是天中天
寿命更促不满百年如聚落主势得自在以自在力
能制他人是人福尽其后贫贱人所轻蔑为他策使
所以者何失势力故。」

【胜法者即四德也劣法者即四倒也水泡譬无常
车轮譬苦我闻诸天寿命极长极长天者即是非
想非想无色不可见故故言我闻举长对短短即
堕胎落孕此举不净问无色云何不净耶答虽非
恶色贤圣所呵亦是不净如聚落主失势力者譬
无我也当知不应举四倒法同四德法。

三世尊亦尔去彰其失辱。】

「世尊亦尔同于诸行同诸行者则不得称为天中天
何以故诸行即是生死法故。」

【若摧胜同劣则失天中之尊号亦失四德之胜法
卷二 第 352c 页 X36-0352.png
若举劣同胜则辱诸佛世尊之胜名亦辱常等之
胜法。

从是故文殊下是呵其观亦为三一不应观胜名
同劣名文云勿观如来同于诸行。】

「是故文殊勿观如来同于诸行。」

【二不应观劣法同胜法。】

「复次文殊为知而说不知而说而言如来同于诸行。」

【文云为知而说不知而说若知如来非是诸行强
说同者令下法同上法若不知如来非是诸行而
言同者即闇惑上法混和下法。

三彰其失辱。】

「设使如来同诸行者则不得言于三界中为天中天
自在法王。」

【若使如来同诸行者则不得称为天中天则失尊
胜名及尊胜法若使诸行同如来者则辱尊胜之
名亦辱尊胜之法(云云)

次从譬如人王去两譬双结观说之过初譬结观
过次譬结说过初文又二先譬次合。】
卷二 第 353a 页 X36-0353.png

「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
故称此士一人当千如是力士王所爱念偏赐爵禄
封赏自然所以得称当千人者是人未必力敌于千
但以种种技艺所能能胜千故故称当千。」

【初譬中云王者譬众生力士譬佛力士为王施功
佛为众生施化王见力士多技艺者厚赐封禄众
生得佛恩深四事供养力士以技德伏物不以威
加如来但以智慧神通非那罗延力。】

「如来亦尔降烦恼魔阴魔天魔死魔是故如来名三
界尊如彼力士一人当千以是因缘成就具足种种
无量真实功德故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文殊师利汝
今不应忆想分别以如来法同于诸行。」

【佛具功德汝今云何忆想分别观于如来同诸行
耶此岂非结观之过明矣。

次短寿譬结其说过亦二先譬次合。】

「譬如巨富长者生子相师占之有短寿相父母闻巳
知其不任绍继家嗣不复爱重视之如草夫短寿者
不为沙门婆罗门男女大小之所敬念。」

【初譬中云父母譬众生子譬于佛相师譬文殊众
生感佛譬如父母佛随机应譬如生子。】

「若使如来同诸行者亦复不为一切世间人天众生
之所奉敬如来所说不变不异真实之法亦无受者
是故文殊不应说言如来同于一切诸行。」

【佛实长寿文殊说短岂非呵说之过此文明矣。
卷二 第 353b 页 X36-0353.png

次从譬如贫女者是双劝说观旧云贫女譬生解
丈夫譬护法开善云贫女譬生解丈夫譬舍迷冶
城云贫女譬护解大夫譬惭愧招提云贫女譬说
佛无为丈夫譬覆佛有为今以女譬慈生子譬说
丈夫譬刚远行譬观譬文自现又承蹑上来非徒
臆说然对圣训凡寓上诫下非呵劝文殊又劝博
地无益极圣不劳劝不上不下发心巳去未足巳
还正须呵劝譬文自明矣(云云)初劝说譬有开有
合此开六慈谓理乃至究竟贫女至加复病苦以
譬理慈。】

「复次文殊譬如贫女无有居家救护之者加复病苦。」

【贫譬无智病譬无断无有居家譬无常住五果无
救护者譬无主无亲女虽贫病有生子义理无智
断而有解说之义下文云慈是一切诸善根本(云
云)。

饥渴所逼游行乞匈者即名字慈。】

「饥渴所逼游行乞丐。」

【无智为饥无定为渴痴散所逼欲求静慧则素丝
易染薄知名数微达方偶名字慈也。

止他客舍观行慈也。】

「止他客舍。」

【观五阴如逆旅暮合朝散观六入如空聚贪著求
物观六尘如恶贼愚不知避焚灼悯之岂非观行
慈也齐此慈来通名解说解说未彰如女虽能生
卷二 第 353c 页 X36-0353.png
而子未显可譬怀胎。

寄生一子相似慈也。】

「寄生一子是客舍主驱逐令去携抱是儿欲至他国
于其中路遇恶风雨寒苦并至多为蚊虻蜂螫毒虫
之所啑食经由恒河抱儿而度其水漂疾而不放舍
于是母子遂共俱没。」

【向观阴舍生清净解如寄生子此慈说巳彰譬子
生出通前慈说悉有障难至相似时慈悉倚伏更
互强弱故于此位说诸障难实通前也舍主驱者
此譬报障障于慧解义言驱去慈解同体故言抱
儿向涅槃城故至他国名字慈后分真慈前两楹
之间故言中路遇恶风雨即内业障蚊虻唼食即
外业障经由恒河即烦恼障抱儿而度者于三障
中不舍正说说阴界入非常非无常说诸恶业非
缚非脱说诸烦恼非明非闇以相似慈及相似解
障不能障故言而度水漂疾者三障力强激夺慈
说慈说体妙不屈三障故言而不放舍于是母子
遂共俱没者慈与解观俱从相似转入分真故言
俱没。】

「如是女人慈念功德命终之后生于梵天。」

【如是女人慈念功德生于梵天天者通是分真究
竟两慈观下合譬其义自显(云云)

从文殊若有善男子去合譬先通合四慈后通合
两慈通途明者从前理慈巳来不应偏运偏解偏
卷二 第 354a 页 X36-0354.png
说初文为三一者正护不得偏说。】

「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欲护正法勿说如来同于诸
行不同诸行。」

【二者引过不得偏说。】

「唯当自责我今愚痴未有慧眼。」

【三者乖理不得偏说。】

「如来正法不可思议是故不应宣说如来定是有为
定是无为。」

【偏说非正护正护不偏说偏说无慧眼慧眼不偏
说偏说乖正理正理岂偏说此中三文广有所破
(云云)

从若正见去合后两慈合前许圆说不许偏说合
后开偏说不云圆说若通论前后皆有偏圆而互
现者前未见机理宜但许圆止偏是故文云自责
愚痴后见机理尚许偏说何况圆耶是故文云正
见者也又正见者即是圆见若见有无不名无为
无有无者方乃名圆就文为四先开偏说次释见
机三牒譬合初没四牒譬合后證初开偏如文。】

「若正见者应说如来定是无为。」

【次释见机者。】

「何以故能为众生生善法故生怜悯心故。」

【能为众生是见世界机生善法故见为人机亦是
见第一义机生怜悯心即对治机。】

「如彼贫女在于恒河为爱念子而舍身命善男子护
卷二 第 354b 页 X36-0354.png
法菩萨亦应如是宁舍身命不说如来同于有为当
言如来同于无为以说如来同无为故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

如彼女人得生梵天何以故以护法故云何护法所
谓说言如来同于无为善男子如是之人虽不求解
脱解脱自至如彼贫女不求梵天梵天自应。」

【三四如文。

次从如人远行是劝观有譬合譬又二初正劝次
重劝初文者六卷名为丈夫譬。】

「文殊师利如人远行中路疲极寄止他舍卧寐之中
其室忽然大火卒起即时惊寤寻自思惟我于今者
定死不疑具惭愧故以衣缠身即便命终生忉利天
从是巳后满八千反作大梵王满百千世生于人中
为转轮王是人不复生三恶趣展转常生安乐之处。」

【此开六种观义谓理观乃至究竟观远行譬理观
去后位遥名远理寂而照名行中道譬名字观始
生两间通称中耳疲极者烦恼劳累生死拘逼谦
卑请益皆是疲极寄止他舍譬观行观三界幻居
犹如寄止五欲非巳为他权托阴入如舍无明所
魇如卧沈昏不醒如寐忽然火起火是无常来无
径路故言卒起卒起无常即报障也上具三障此
略举一即时惊寐譬相似观昔来未得而今得之
为惊似解邻真为寐言定死者解惑相排惑虽强
盛不久磨灭如入海见平故言定死虽知定死即
卷二 第 354c 页 X36-0354.png
犹未死未能入圣但在白法故言惭愧衣缠身者
衣以譬观身以譬境若作偏观照境不周是为可
耻圆观圆境无所可耻故言缠身便命终者他以
被问难屈为死然被难死死者无量应生梵天既
不生者当知非也今言死者似观转谢生忉利天
者分真观起此譬两成就三十二臣即分真义若
就一主即究竟义而言梵王及轮王者更譬究竟
观不生等显其所离。

善男子下重劝勿观。】

「以是缘故文殊师利若善男子有惭愧者不应观佛
同于诸行文殊师利外道邪见可说如来同于有为
持戒比丘不应如是于如来所生有为想若言如来
是有为者即是妄语当知是人死入地狱如人自处
于巳舍宅。」

【从文殊如来真实去合譬。】

「文殊师利如来真实是无为法不应复言是有为也
汝从今日于生死中应舍无知求于正智当知如来
即是无为若能如是观如来者具足当得三十二相
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伹合上即便命终分真观去若能如是去合上生
忉利天他以此文三十二相合者乃是合主不是
合臣若尔八十反应合八十种好轮王无敌应合
十八不共法耶今云八十种好亦不与他共故皆
合究竟。
卷二 第 355a 页 X36-0355.png

从文殊赞言去是第三文殊称美文为四初领成
其说二叹言行相应三叹会佛旨四受劝又劝领
成前两劝兼领两呵初如文。】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赞纯陀言善哉善哉。」

【次善男子汝今下言行相应。】

「善男子汝今巳作长寿因缘能知如来是常住法不
变异法无为之法汝今如是善覆如来有为之相如
被火人为惭愧故以衣覆身以是善心生忉利天复
为梵王转轮圣王不至恶趣常受安乐汝亦如是善
覆如来有为相故于未来世必定当得三十二相八
十种好具足十八不共之法无量寿命不在生死常
受安乐不久得成应正遍知。」

【言长寿因缘者正见正知正护正说即是常住因
缘也此领前合譬中似解之意故言因缘能知如
来是常住法者此领前合譬中分真之解善覆如
来此领后合譬似解也常受安乐者是领后合譬
中分真解也若领真似二解即是兼领六位之意
然文殊止一言呵劝纯陀作尔许呵劝文殊竟不
拒攘翻更赞美良由纯陀所说会教会机圣人但
说巳法不说他法验知纯陀是分真位是故文殊
还以分真美其言行即是发纯陀五戒之迹显分
真之本私云当知十让从迹而说复以小初难大
后者亦恐时会及未来世唯执小初以难大后妨
于大后用破小初言时会者乃是新众何以故一
卷二 第 355b 页 X36-0355.png
代教门弹斥洮汰巳会毫善岂执如来定入涅槃
同于小初正为未来钝根小习而执于小故法华
云除佛灭后若不尔者岂有如前幢幡妙供人天
杂类菩萨声闻皆默不受而于城中工巧微供彰
言纳受因兹普领时会之供复能难佛为佛所叹
及与文殊傍论往复故知纯陀非聊尔人。

三从如来次后去叹玄会佛旨。】

「纯陀如来次后自当广说。」

【指哀叹等为广说。

四从我之与汝去受劝。】

「我之与汝俱亦当覆如来有为有为无为且共置之。」

【又汝劝我覆于有为我亦劝汝覆于无为虽终日
说有不能尽其用终日说无不能罄其极言所不
洎绝而置之又言置者指广置略即世界置涅槃
正体非体非用非为无为既非正体可共置之即
第一义置汝劝我覆有我劝汝覆无更互是非莫
知其正即对治置有为无为乃是傍论今此正以
献供为宗置傍复宗故言且置即为人置。

次从汝可随时去是复宗论文为四初复宗劝供
有劝有呵二如来印赞成前起后三明悦可有问
有答四明赞发赞纯陀之说发文殊之迹初又二
先劝次呵就劝供为三一劝时二劝速三劝奉佛
劝时者。】

「汝可随时速施饭食如是施者诸施中最。」
卷二 第 355c 页 X36-0355.png

【如初行时初到时病时物新熟时今最后供是初
去时。

二劝速者。】

「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远行疲极所须之物
应当清净随时给与如是速施即是具足檀波罗蜜
根本种子。」

【古佛道法过中不食今速赴此时。

三劝奉佛者。】

「纯陀若有最后施佛及僧若多若少若足不足宜速
及时如来正尔当般涅槃。」

【正为最后供佛涅槃。

次纯陀下呵亦为三一不知时二不知速三不知
佛初令时者。】

「纯陀言文殊师利汝今何故贪为此食而言多少足
与不足令我时施。」

【汝令时施佛可时施一切大众不皆涅槃此则非
时非时索施理涉于贪。

次不知速者。】

「文殊师利如来昔日苦行六年尚自支持况于今日
须臾间耶。」

【佛六年苦行尚一麻一米今须臾间何须速也。

三不知佛者。】

「文殊师利汝今实谓如来正觉受斯食耶然我定知
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为食身。」
卷二 第 356a 页 X36-0356.png

【汝谓如来实须食耶文殊同他见谓须杂食纯陀
申巳解食即不食故呵文殊堕三不知。

次尔时佛告去如来印赞成前起后。】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纯陀言善哉纯陀
汝巳成就微妙大智善入甚深大乘经典。」

【印其呵即是成前赞其智即是起后。

三从文殊语纯陀去是明悦可文为五一偏庆悦
可二破偏悦可三并悦可四解悦可五寂绝悦可。】

「文殊师利语纯陀言汝谓如来是无为者如来之身
即是长寿若作是知佛所悦可。」

【时众谓纯陀行浅故佛印其所说以破时情初文
殊因此偏而庆之汝说无为蒙佛悦可。

次纯陀即以圆破偏。】

「纯陀答言如来非独悦可于我亦复悦可一切众生。」

【非但悦可于我亦悦一切。

三文殊作两番关并先定之。】

「文殊师利言如来于汝及以我等一切众生皆悉悦
可。」

【若定悦可一切众生我说有为亦应悦可若不悦
我圆悦则破一切之义是则不成还是偏悦成佛
爱憎即作伏并。

四纯陀觉其伏并还解两关一无偏染悦可二有
普净悦可无偏为三一弹无偏悦可。】

「纯陀答言汝不应言如来悦可。」
卷二 第 356b 页 X36-0356.png

【二释无偏之意。】

「夫悦可者则是倒想若有倒想则是生死有生死者
即有为法是故文殊勿谓如来是有为也若言如来
是有为者我与仁者俱行颠倒文殊师利如来无有
爱念之想。」

【三举譬显如文。】

「夫爱念者如彼乳牛爱念其子虽复饥渴行求水草
若足不足忽然还归诸佛世尊无有是念。」

【次从等视一切去明有普净悦可。】

「等视一切如罗睺罗如是念者即是诸佛智慧境界。」

【即是如来境界非我尔所知(云云)

五从国王去明寂绝悦可。】

「文殊师利譬如国王调御驾驷欲驰驴乘令及之者
无有是处我与仁者亦复如是欲尽如来微密深奥
亦无是处文殊师利如金翅鸟飞升虚空无量由旬
下观大海悉见水性鱼鳖鼋鼍龟龙之属及见巳影
如于明镜见诸色像凡夫少智不能筹量如是所见
我与仁者亦复如是不能筹量如来智慧。」

【不应作偏普筹量上文殊明有为无为且共置之
即是绝言不可说悦此中意明有悦无悦是佛境
界不可筹量即是绝思悦可初譬分智不及究竟
王家驾驷譬究竟智群下驴乘譬分真智后譬分
断不及究竟龟龙在水喻有无明菩萨行故见不
了了金翅腾空譬无明尽佛不行故见则了了开
卷二 第 356c 页 X36-0356.png
善云前是下不知上后是上能知下冶城云两譬
皆是下不知上初不知上智后不知上境灵味云
初不知法身后不知应身(云云)

四文殊去赞发。】

「文殊师利语纯陀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我于此事
非为不达直欲试汝诸菩萨事。」

【赞纯陀之说故言如是如是其既高推佛境不可
度量是故赞美发者拂我执一途之义因汝试我
试则非实故言有为非有为汝推未详故言无为
非无为前文殊云且共置之言语道断今纯陀云
是佛境界非我所知则心行处灭覈微则言尽研
极则思穷故说观皆寂。

从尔时面门去第四催供文为四一催供二请住
三领解四办供前来诸瑞各有所表故知此光正
为催供文殊前劝纯陀时施靳固弹呵今佛躬催
不敢前却催文为两谓光催声催光催为两一催
二默初催又三一放光二解光三腾光初放光中。】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出种种光其光明曜照文殊身。」

【照文殊者上佛印纯陀所说会教合机今光照文
殊亦扶上化下二人论难皆由佛力。

次即知是事者解也。】

「文殊师利遇斯光巳即知是事。」

【数人云见色知心文殊观光遂解佛意。

三腾光催供如文。】
卷二 第 357a 页 X36-0357.png

「寻告纯陀如来今者现是瑞相不久必当入于涅槃
汝先所设最后供养宜时奉献佛及大众纯陀当知
如来放是种种光明非无因缘。

纯陀闻巳悲塞默然。」

【次悲默者催供故悲未诺故默。

次声催亦二初三催。】

「佛告纯陀汝所奉施佛及大众今正是时如来正尔
当般涅槃第二第三亦复如是。」

【次悲哭。】

「尔时纯陀闻佛语巳举声号哭悲咽而言苦哉苦哉
世间虚空。」

【次复白大众去请住文为两初告众共请次重请
初告众文为两初告众请次佛有酬初告请如文。】

「复白大众我等今者一切当共五体投地同声劝佛
莫般涅槃。」

【次佛酬中二先止乱次说五门观。】

「尔时世尊复告纯陀莫大啼哭自乱其心。」

【观中二先作观次结。】

「当观是身犹如芭蕉热时之炎水沫幻化乾闼婆城
坏器电光亦如画水临死之囚熟果段肉如织经尽
如碓上下。」

【初六譬空三譬无常三譬不净两譬无我。

后总结。】

「常观诸行犹杂毒食有为之法多诸过患。」
卷二 第 357b 页 X36-0357.png

【何故说五门耶汝请住世本为开道若能五观与
住不殊若不能观住世何益遗教云能持戒时与
佛在不异即此义也。

次重请亦二有请有酬请如文。】

「于是纯陀复白佛言如来不欲久住于世我当云何
而不啼哭苦哉苦哉世间虚空唯愿世尊哀悯我等
及诸众生久住于世勿般涅槃。」

【重酬为两初酬次释初文者。】

「佛告纯陀汝今不应发如是言哀悯我故久住于世
我以哀悯汝及一切是故今日欲入涅槃。」

【汝谓久住为哀悯我以入灭为哀悯(云云)

释中二长行偈颂长行如文。】

「何以故诸佛法尔有为亦然。」

【偈与下二偈意同后当说之偈中二先偈。】

是故诸佛而说是偈。

「 有为之法
 其性无常
 生巳不住
 寂灭为乐」


【次长行止。】

「纯陀汝今当观一切行杂诸法无我无常不住此身
多有无量过患犹如水泡是故汝今不应啼泣。」

【三尔时纯陀领解又二初领解次述成领解者。】

「尔时纯陀复白佛言如是如是诚如尊教虽知如来
方便示现入于涅槃而我不能不怀忧恼覆自思惟
复生庆悦。」

【虽知不灭不能不悲不能不请虽知如来灭而不
卷二 第 357c 页 X36-0357.png
灭不能不庆不能不悦。

述成又两一述其不能不喜二止其不能不悲初
喜者。】

「佛赞纯陀善哉善哉能知如来示同众生方便涅槃
汝今当听如娑罗娑鸟春阳之月皆共集彼阿耨达
池诸佛亦尔皆至是处。」

【汝既能知如来方便亦应合知如来真实故举二
鸟以譬权实不得相离春阳之时譬适会机宜无
烦热池譬涅槃自在无畏诸佛同以二法逗缘无
碍自在能如此解善哉善哉。

次汝今不应思量长寿短寿去凡举四义止其不
能不悲一举如来境界不可思惟。】

「纯陀汝今不应思惟诸佛长寿短寿一切诸法皆如
幻相。」

【若长若短皆如幻化幻长幻短非短非长何所可
悲。

二举如来方便。】

「如来在中以方便力无所染著何以故诸佛法尔。」
卷二 第 358a 页 X36-0358.png

【若长若短如来于中无所染著何所可悲。

三举如来涅槃。】

「纯陀我今受汝所献供养为欲令汝度脱生死诸有
流故若诸人天于此最后供养我者悉皆当得不动
果报常受安乐。」

【成汝檀因剋不动果因果具足何所可悲。

四我为良田成汝因果。】

「何以故我是众生良福田故汝若复欲为诸众生作
福田者速办所施不宜久停。」

【汝剋因果自是良由复能令他因果圆满自利利
人何所可悲寻文可见。

四尔时纯陀下是办供先自谦次办供。】

「尔时纯陀为诸众生得度脱故低头饮泪而白佛言
善哉世尊我若堪任为福田时则能了知如来涅槃
及非涅槃我等今者及诸声闻缘觉智慧犹如蚊蚋
实不能量如来涅槃及非涅槃。」

【初文中云涅槃非涅槃者亦是共行二鸟义也即
如来境界故下地绝思。】

「尔时纯陀及其眷属愁忧啼泣围绕如来烧香散华
尽心敬奉寻与文殊从座而去供辨食具。」

【次办供中云寻与文殊者有二解一云文殊解最
后供故携友共办二六卷云烧香散华尽心供养
佛及文殊不云同去。

涅槃经疏卷第二
卷二 第 358b 页 X36-0358.png

涅槃经疏卷第三

顶法师 撰

天台沙门湛然再治】

「大般涅槃经哀叹品第三」

【哀叹品

荼毒居怀曰哀悲号发言为叹略从事标言哀叹
品广而言之内丧道法曰哀外失慈覆曰叹文云
失荫及法味如犊失其母世界也巳生善讹故哀
未生善翳故叹文云养育诸子付旃陀罗老少病
苦而行险道生善也又现恶未尽故哀将恶方起
故叹文云犹如困病人食所不应食对治也又应
获秘而不获故哀应不失秘而失故叹文云独以
秘法偏教文殊遗弃我等第一义也然四缘感佛
佛则兴世四机若息佛则唱灭故约四悉释哀叹
品此文梵本犹属寿命品谢氏分为两者略有十
异前品从人后品从事前品对俗今品对道前品
有供今品无供前品双请此品单请前品因人此
品率自前品略明佛性常住此品具说三点四德
前品论今教此品具今昔前品对二人论今品对
佛论前品动执生疑此品破执除疑前品闻法抑
割此品见地动哀叹然此十义备有通别今举一
边别彰其异兴皇释此品有七谓三请三詶结会
生起云佛入涅槃众生孤露故哀请住世佛酬云
汝本为献供闻法今巳纳供生汝福德巳说新伊
卷二 第 358c 页 X36-0358.png
生汝智慧而不肯学知住何益次祈请者如来昔
教无常五十许年始得成就今说新伊常乐我净
应久住教诏若入涅槃不如还修旧法举象迹秋
耕惮教不受佛即酬云非全不教终令汝等得解
新伊故云安置诸子秘密藏中我亦住中名入涅
槃前巳哀祈既不许住只应讥讽以命要请如来
若具常乐我净既免四倒便得自在久住于世必
入涅槃便不免倒常乐之言便为徒设若不住者
我等毒身宁容久住亦当同佛入于涅槃佛即酬
云我之去住岂汝所知汝言去是定去住是定住
我之去住如二鸟双游去而恒住此何劳请住住
而恒去亦何须请汝不解此宁得同我入于涅槃
既三请不允情无所厝即便生疑若无常非昔不
应说常乐若是何不早说如来则有差机之失佛
即会云昔说无常破汝常病汝今又以无常为病
为汝说常汝病有前后故教有兴废汝自横谓施
教早晚纡回如来屈曲随逐岂佛差机早晚自汝
反咎如来如此生起于义易见而复三请在前三
酬居后其间子段处处相关斯乃彼师玄谈七意
若欲消释殊背相生今明此品是对比丘施于新
伊胜三修法就文为四一大众请二如来答三比
丘疑执四佛破除疑就请又二一请缘二正请缘
者缘于地动知必涅槃是故悲请问谁动地为缘
答法不在因亦不在缘不在因缘不离因缘既从
卷二 第 359a 页 X36-0359.png
因缘宁有作者虽无作者亦佛神通而动于地令
其悲恋安置有缘于解脱中亦佛智力说法欢喜
安置有缘于般若中亦佛体力非悲非喜安置有
缘于法身中亦是纯陀文殊智力令众开解入般
若中亦二人通力去时地动令众悲恋入解脱中
亦是二人第一义力令众非悲非喜入法身中亦
是大众感对治力闻法欢喜感为人力动地悲哀
感第一义非悲非喜致地动缘其义无量净名云
或有恐畏或欢喜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
共法就地动又四谓时处相由时者。】

「纯陀去巳未久之顷是时。」

【佛以四事止华氏之悲纯陀腷臆小醒低头饮泪
大众闻法悲恋暂息二人既去法音巳停更欲增
其悲恋之善于其去后未久之顷当是时也震地
动之即是时也。】

「此地六种震动乃至梵世亦复如是。」

【处者大地是横处梵世是竖处或言初禅是梵世
或通四禅皆是梵世虽不连地而有宝宫亦皆震
摇即其事也问上释声光彻至非想以为有顶今
此地动焉止梵宫答上云有顶有顶文宽得作远
解此云梵世齐文而巳若依下文动时能令众生
心动名大地动无色四心亦应被动即其例也。】

「地动有二或有地动或大地动小动者名为地动大
动者名大地动有小声者名曰地动有大声者名大
卷二 第 359b 页 X36-0359.png
地动独地动者名曰地动山林河海一切动者名大
地动一向动者名曰地动周回旋转名大地动动名
地动动时能令众生心动名大地动。」

【相者有三一小大动相二六种动相三十八动相
是三种相皆以形声为本形有动涌起声有震觉
吼若单形声是为小动形声共动是名大动形声
各三是为六动一中更三谓动遍动等遍动三六
十八若更分别阎浮提一四天下小千中千大千
十方传传相望作小大动大大动等有人云此经
六动华严十八动此岂应尔特是形中略言一动
声中略言一震又云大动又云能令众生心动当
知义兼十八不同人情。】

「菩萨初从兜率天下阎浮提时名大地动从初生出
家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于法轮及般涅槃名
大地动今日如来将入涅槃是故此地如是大动。」

【由者例此亦应有小由大由大大由若轮王生没
地得主失主悲喜故动是名小动若辟支罗汉生
没地得应供失应供悲喜故动是名大动若佛生
灭地神山神及诸天龙等得应供失应供悲喜而
动即大大动今经正明如来八相唯少升天降魔
文略不存就八相中是如来入灭地大震动此则
别语缘由若通论者如前所解纯陀大众皆是动
缘旧云料简地动之辞是经家所序或言佛说观
师云不然当时闻语岂是经家文无标告焉知是
卷二 第 359c 页 X36-0359.png
佛应是地震而有此辞。

次从时诸天龙下是正请又为三初长行及十一
行半偈是哀请次二行是祈请三长行五譬是讥
请初长行叙语。】

「时诸天龙乾闼婆阿脩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人及非人闻是语巳身毛皆竖同声哀泣而说偈言。」

【以毛竖哀泣而为其相。

次十一行半偈为三初两行一句略请次七行一
句广请三二行结请。】

「 稽首调御师
 我等今劝请
 违离于人仙
 永无有救护
 今见佛涅槃
 我等没苦海
 悲恋怀忧恼
 如犊失其母
 贫穷无救护」


【初标调御师人仙犊母即是略举三事为哀请之
端可见。

次犹如困病人下作丧师譬(云云)。】

「 犹如困病人
 无医随自心
 食所不应食
 众生烦恼病
 常为诸见害
 远离法医王
 服食邪毒药
 是故佛世尊
 不应见遗舍」


【如国无君主下作丧主譬(云云)。】

「 如国无君主
 人民皆饥馑
 我等亦如是
 失荫及法味
 今闻佛涅槃
 我等心迷乱
 如彼大地动
 迷失于诸方
 大仙入涅槃
 佛日坠于地
 法水悉枯涸
 我等定当死
 如来般涅槃
 众生极苦恼」

卷二 第 360a 页 X36-0360.png

【长者子下作丧亲譬(云云)。】

「 譬如长者子
 新丧于父母」


【如来入涅槃下两行结哀请。】

「 如来入涅槃
 如其不还者
 我等及众生
 悉无有救护
 如来入涅槃
 乃至诸畜生
 一切皆愁怖
 苦恼焦其心
 我等于今日
 云何不愁恼
 如来见放舍
 犹如弃涕唾」


【上文初明犊失母今结还明我等及众生悉无有
救护护字结无主救字结无师。

次譬如日初出两行举日山两譬是祈请。】

「 譬如日初出
 光明甚晖炎
 既能还自照
 亦灭一切闇
 如来神通光
 能除我苦恼
 处在大众中
 譬如须弥山」


【叹于一佛而具三益日有三义一高圆明譬主益
生长万物譬亲益照了除闇譬师益而譬文论照
了合文明除闇正言师义是本兼有二能山亦三
义高出水上譬主益深入水底譬亲益水色同山
譬师益师德如山安处众海能宣妙慧照下昏迷
言略意兼矣旧解日还自照诤论不同开善庄严
云佛有智能自照光宅云佛果无有自反照智观
师难光宅云佛无反照智亦应不自知作佛不作
佛彼救云佛虽无智知作不作若欲知时借诸佛
智佛道同故今更问之佛道既同诸佛无智何所
可借又并但能知他无智自知者唯应觉他不名
卷二 第 360b 页 X36-0360.png
自觉此是光宅四失樏隔真谛牛粪净土指端种
觉无记如来次问开善庄严汝用反照智照一切
种智者复用何智照反照智是则无穷观师自云
佛无别反照智只自有智智能反照如此说者即
害两家(云云)今明佛有一智三智三智一智非三
非一而三而一一道种智外破诸闇二一切智能
反自照三一切种智非内非外非自非他若即一
而三可难光宅即三而一可难开善三一难思可
难观师(云云)此二偈亦名祈请如来在世所益若
此祈佛留光照益我等故名祈请。

从长行去即第三讥请先述旧解讥请凡作五譬
初作有始无终譬二作怖畏譬三违本誓譬四不
平等譬五无慈悲譬初譬三有开合结。】

「世尊譬如国王生育诸子形貌端正心常爱念先教
技艺悉令通利然后弃之付旃陀罗。

世尊我等今日为法王子蒙佛教诲巳具正见愿莫
放舍如其放舍则同王子。

唯愿久住不入涅槃。」

【国王佛也诸子四众也他云技爇者始从鹿苑终
至法华所说诸经巨有所妨今则不尔以二乘法
合之则可见端正正见也爱念禅定也技艺神通
也旃陀无明也亦习气也初教三学似如有始不
尽馀惑故言无终。

二怖畏譬者亦三。】
卷二 第 360c 页 X36-0360.png

「世尊譬如有人善学诸论复于此论而生怖畏。

如来亦尔通达诸法而于诸法复生怖畏。

若使如来久住于世说甘露味充足一切如是众生
则不复畏堕于地狱。」

【旧云诸论者譬通达诸经今谓不尔譬破四魔而
今不住乃畏死魔。

三违誓譬者略无结请。】

「世尊譬如有人初学作务为官所收闭之囹圄有人
问之汝受何事答言我今受大忧苦若其得脱则得
安乐。

世尊亦尔为我等故修诸苦行我等今者犹未得免
生死苦恼云何如来得受安乐。」

【有人佛也作务本誓誓尽度生官事譬起应囹圄
譬入生死人问者旧云十方佛或云实智问权又
云假设此问今以机为傍人机谢告终终如出狱
故言安乐夏曰台殷曰羑里周曰囹圄白虎通曰
囹令也圄举也令其思誉举罪(云云)

四不平等譬亦三。】
卷二 第 361a 页 X36-0361.png

「世尊譬如医王善解方药偏以秘方教授其子不教
其馀外受学者。

如来亦尔独以甚深秘密之藏偏教文殊遗弃我等
不见顾悯如来于法应无秘吝如彼医王偏教其子
不教外来诸受学者彼医所以不能苦教情存胜负
故有秘惜如来之心终无胜负何故如是不见教诲。

唯愿久住莫般涅槃。」

【方药十二部法也秘方即密教教文殊诸菩萨也
不教外学二乘也。

五无慈悲譬亦三可寻。】

「世尊譬如老少病苦之人舍远夷涂而行险道险道
多难备受众苦更有异人见而悯之即便示以平坦
好路。

世尊我亦如是所言少者譬未增长法身之人所言
老者譬重烦恼所言病苦譬未脱生死所言险道譬
二十五有。

唯愿如来示导我等甘露正道久住于世勿入涅槃。」

【旧释讥请但讥请于师失主亲二义今更会之初
一譬讥法亲次两譬讥法主后两譬讥法师初譬
讥法亲者夫云亲者慈念为本初生教训似若亲
慈付旃陀罗顿乖骨肉法亲亦尔从佛口生即是
养育得佛法分即是端正技艺者学人思惟无学
习气若大乘意凡有无明斯皆毒害弃我而去是
付旃陀(云云)次两譬讥法主者夫云主者以威伏
卷二 第 361b 页 X36-0361.png
敌以恩养民前譬威武未畅后譬恩惠不充通达
诸论如当敌怖畏今此畏论者如为敌欺法王亦
尔除众生畏众生未免故佛有畏初学作务譬民
有生业收闭囹圄譬民无聊生业废譬无惠闭狱
譬无恩法王亦尔初令学无学等修道品作务而
复犹在思习无明狱中百姓有罪在予一人众生
苦恼云何如来欲受安乐次两譬讥法师者夫师
有训导之德前譬讥师内惜良方后譬讥师外秘
坦道观诸譬文皆有深意而此譬最明攀类文殊
而耻行险路岂非讥师意耶。

第二酬请初酬哀请有长行偈颂长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比丘莫如凡夫诸天人等
愁忧啼哭当勤精进系心正念时诸天人阿脩罗等
闻佛所说止不啼哭犹如有人丧其爱子殡送巳讫
抑止不哭。」

【初止外悲劝修内观凡夫八风得失忧喜道与俗
反升沈硕异何者失不可愁忧追喜不可愁恼得
下文云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唐劳无益若能勤遮
二恶勤生二善恶是忧喜之本善故则无忧喜唯
当清净故勤精进止其苦恼苦恼止故则无攀缘
寂然无为谓之正念正念者何即无念也若无念
者亲主师谁谁臣子弟谁去谁住谁度不度谁是
愁者所愁者何寂然无朕由是人天还得正路止
不啼哭又以譬显之佛是生善之缘得善如爱子
卷二 第 361c 页 X36-0361.png
失善如丧子今闻近慧不忧失善故言殡送巳讫
(云云)

次偈颂为二初一偈是止悲次一偈是劝观而互
有二义不可一向。】

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是偈言。

「 汝等当开意
 不应大愁苦
 诸佛法皆尔
 是故当默然」


【初言开意者开精进意尚巳无忧况开定慧又言
开者开意实相生死涅槃二边俱寂偈云是故当
默然又开者明解二用皆方便故故云诸佛法尔
(云云)。】

「 乐不放逸行
 守心正忆念
 远离诸非法
 自慰受欢乐」


【次偈者乐不放逸劝正念慧守心劝定也远离劝
进也自慰者结前勿悲受乐者守斯念慧汝应正
念修心勿如凡夫悲号何益然诸比丘悉是上果
岂同下凡特是对圣呵凡此正酬其哀请也。

复次比丘下酬其祈请叹请。】

「复次比丘若有疑惑今皆当问若空不空若常无常
若苦不苦若依非依若去不去若归非归若恒非恒
若断若常若众生非众生若有若无若实不实若真
不真若灭不灭若密不密若二不二如是等种种法
中有所疑者今应咨问我当随顺为汝断之亦当为
汝先说甘露然后乃当入于涅槃。」
卷二 第 362a 页 X36-0362.png

【汝称佛如日如山镇照等益法身常在不出不没
随机二用乍隐乍显日虽照世有目者睹山虽峙
海流入者见汝同无目不流复何益矣若言即有
益今劝汝问设不能问我今为汝开其问端若能
问者为说甘露然后涅槃既不能问请住何益此
乃贬其不及止其祈请兼显菩萨之德正酬其叹
请祈请也旧解十五双纯就初教中作药病义谓
空是药不空是病乃至二不二亦如是有纯约今
教谓空是生死不空是涅槃乃至二不二亦如是
若能问者则甘露门开于汝有益既不能问请住
何益兴皇云下文具有此意下文正约始终意也
空即昔教不空今教乃至二不二亦如是今明此
义宽广兼开众问故文云如是等种种法中我当
随顺为汝断之诸释无咎今更约三种空不空非
空非不空乃至二不二非二非不二亦如是又约
四种空不空亦空亦不空非空非不空乃至二不
二亦如是昔教今教悉得同此三种四种广分别
(云云)即是昔教今教三门四门。

从诸比丘佛世难值下是酬讥请兴皇云此为八
阶是彼师之盛释一叹五难二叹离八难三举佛
昔因成佛今果四夺其果非五夺其因非六显真
法性劝令修习七劝舍昔依今八正示新伊先叹
者又二先叹次示先夺后与得成次第以此八阶
酬五讥也初五难于馀人是难于汝为易八难难
卷二 第 362b 页 X36-0362.png
离而能得离是故叹之既叹离难得罗汉果即是
于始方令汝入秘密之藏即是于终云何而言有
始无终复言空过于小为是于大为非故言空过
举于往因成今果者正酬其讥明如来久劫舍头
目髓脑求大涅槃只为利益岂当怖畏所以非其
果者汝果虚伪非正法宝无戒定慧不能庄严正
法宝城他取宝城證涅槃是圆总包含故故不可
翻兴皇云涅槃非总非别名含总别取此酬其不
达本誓所以非其因者发菩萨心乃名出家汝不
发心则非出家袈裟伹是染衣而巳汝不染正法
故非大乘衣汝虽剃头不为正法除诸结使所以
示劝真实法性昔之小乘是虚伪今日大乘是真
实昔以无为为法性今以妙有为法性法性未曾
是有是无为他缘故说有说无知昔无为是法性
者如迦叶云身是法性身云何存身若存者即非
法性当知昔以无为为法性佛即破之灭非法性
夫法性者非是灭法取此酬其不平等讥汝取灭
度非我不等所以舍昔依今此正释疑疑云令我
舍昔依今者昔何不说佛即解云譬如大地我法
亦尔治众生病初说无常为治汝病今说于常亦
治汝病初后并为治病故也所以说新伊者既劝
舍昔依今故须新伊秘密安置汝等令住其中非
是弃汝不示坦道不是无慈前后共答五讥请也
今明不然得五难离八难同是一意何以分为二
卷二 第 362c 页 X36-0362.png
只就斥中酬五讥请文义具足何烦八阶共来答
之是故不用今分文为三一叹与二斥夺三劝奖
夫欲夺之必先与之其讥请既切今斥夺亦深既
斥其伪复须示真与夺抑扬自成次第于此三中
即是三双初叹与为一双谓能得能离是故须叹
次斥夺为一双谓不得不离不得真实不离虚伪
是故须斥三劝奖为一双谓应离应得昔教应离
新伊应得是故须劝初从佛出世难下是叹与得
离又三先释次譬三结。】

「诸比丘佛出世难人身难得值佛生信是事亦难能
忍难忍是亦复难成就禁戒具足无缺得阿罗汉果
是事亦难。」

【初文五难此与上文互有互无上为俗人不叹出
家割爱不叹阿罗汉难此中为出家人不叹最后
檀难不叹闻法难馀皆相应离八难者得人身离
三途值佛离佛前后郁单越长寿天及边地难得
出家离根不具难得罗汉离世智难。

次举金沙昙华譬之。】

「如求金沙优昙钵华。」

【次离于下结之(云云)。】

「诸比丘离于八难得人身难。」

【次从汝等遇我下是斥夺不得不离今点此意酬
五讥者汝等遇我我初令汝得五难离八难是我
善始今复使汝不应空过是我令终云何谓我有
卷二 第 363a 页 X36-0363.png
始无终又取意释其上文云生育诸子形貌端正
是佛之始付旃陀罗是佛无终若取佛意不应以
亲认佛何者其不识佛非是王子不识宝城形不
端正无明自覆即旃陀罗何须遣付此即无始无
终回过与诸比丘从我于往昔下第三即是酬其
违本誓讥夫难行苦行非止一途我甘之如荠无
上方便其门不小未尝吝惜汝等放逸不受不行
于此大乘不肯作务非我无惠夫身命者谁所不
重我轻生忽死经无量劫指山指地骸骨倍多指
海指江髓脑非喻况复妻子国城捐弃无数如是
恩德但为汝等放逸无惭系在囹圄不得解脱非
我无恩此以不惭不受之过还诸比丘从汝等比
丘云何庄严下酬第二怖畏讥我正法宝城功德
具足戒为墙壁严峻绝险众魔群盗所不能窥定
为其堑深广波澜无崖无底五尘六贼没溺沈沦
慧为睥睨鉴微识远博达今古明了具足我城如
是何所不威何所可畏汝等比丘无城无严有怖
有畏故回怖畏还诸比丘从汝今遇是下酬其第
四不平等讥此正法城表里皆宝琳琅充溢瑰琦
焕烂非但无穷复无遮碍商人遇之执持伪砾取
者鄙吝非城不等此以偏过回还比丘从汝诸比
丘下酬其第五无大慈悲不示坦道讥汝下心知
足是不厌小径不贪大乘是不欣坦道披服袈裟
是不厌粪扫不染净法是不欣璎珞多处乞食是
卷二 第 363b 页 X36-0363.png
不厌贫里不求法食是不欣上味剃除须发是不
厌小智不为正法是不欣大明汝既不厌悲无所
拔汝即不欣慈无所与盘桓隘路憎背坦道此以
无欣无厌之过还诸比丘巳悬酬五讥竟今更帖
文从汝等遇我下是第二不得不离一双文为二
先略明不得不离次广明不得不离。】

「汝等遇我不应空过。」

【汝等遇我是略明不得不应空过是略明不离我
者即是真佛此佛亦我亦常亦净即是法身金刚
之身非后边身非杂食身如此真佛汝所不识但
识应化应化非真佛非说法人净名云汝不见佛
不闻法不入众数与六师等不识真佛是斥其不
得不应空过此夺其不离云何不离虽离八难不
得无难虽得四果不得真果果既非真难亦不离
故言空过即是夺其不得。

次从我于往昔下广斥不得文为二一斥不得真
三宝二广示真三宝斥文为三一广释真佛二广
释真法三广释真僧广示此三彰其不得初释真
佛又两。】

「我于往昔种种苦行今得如是无上方便为汝等故
无量劫中舍身手足头目髓脑是故汝等不应放逸。」

【先举道前方便故言我于往昔次举道后方便故
言今得无上方便将后例前皆是无上无上方便
者道前是圆因下文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道后
卷二 第 363c 页 X36-0363.png
是圆用下文云二鸟双游举前举后无上方便释
成真佛常乐我净汝所不识而汝识者灰断入灭
无道后圆用虽有道前非无上圆因此是斥其不
见真佛。

从汝等云何庄严下广释不见真法。】

「汝等比丘云何庄严正法宝城具足种种功德珍宝
戒定智慧以为墙堑汝今遇是佛法宝城不应取此
虚伪之物譬如商主遇真宝城取诸瓦砾而便还家
汝亦如是值遇宝城取虚伪物。」

【夫真法者即真善妙色出生妙善甘露圆满具足
无缺亦名醍醐一切诸药悉入其中一切三学种
种功德纵横高广充溢弥满犹如宝城墙堑睥睨
乃名真法汝以空观除惑惑尽则观亡以身智为
有馀涅槃若入无馀灰身灭智同空永寂净名云
贫所乐法摄论为下劣乘法华云鄙事此经称伪
砾此是斥其不得真法。

从汝诸比丘勿以下心下广斥不得真僧又二。】

「汝诸比丘勿以下心而生知足汝等今者虽得出家
于此大乘不生贪慕汝诸比丘身虽得服袈裟染衣
心犹未染大乘净法汝诸比丘虽行乞食经历多处
初未曾求大乘法食汝诸比丘虽除须发未为正法
除诸结使。」

【先总斥下心不慕上法次别约因果功德斥之本
以因果功德名僧汝之因果皆非真僧虽服袈裟
卷二 第 364a 页 X36-0364.png
非破五住恶非怖内外魔虽行乞食经历多处非
应供乞士虽剃除须发非杀贼不生则非真僧上
举真佛法斥伪佛法而不出于伪佛法相今斥伪
僧亦不出真僧之相前后互现亦是举真即知伪
举伪即知真。

从汝诸比丘今当真实下示真三宝文为二先标
今当真实是也。】

「汝诸比丘今当真实教敕汝等。」

【真对昔伪实对昔虚。

二正示者今我现在是也。】

「我今现在大众和合如来法性真实不倒。」

【我即佛宝大众和合即僧宝如来法性即法宝法
宝之中具于三点如来即般若法性即法身不倒
即解脱此三称藏藏一切法佛僧例然。

三从是故汝等下是应离应得一双又二初劝离
伪次劝修真初文者。】

「是故汝等应当精进摄心勇猛摧诸结使十力慧日
既潜没巳汝等当为无明所覆。」

【夫伪体者正由无明无明未除不得免伪故劝舍
无明。

诸比丘譬如大地下是劝修真文为四一譬说秘
密藏二法说秘密藏三释秘密藏四结秘密藏譬
为三一大地譬二诸山药草譬三为众生用譬。】

「诸比丘譬如大地诸山药草为众生用。」
卷二 第 364b 页 X36-0364.png

【初大地者大地非伹普载而巳亦不生而生生于
药草亦无用而用为众生用药草所生不离能生
亦即所生为众生用众生虽复取用亦业招大地
福感药草三种宛转不得相离种别不一一即具
三可以譬秘三即是一可以譬密具一切物可以
譬藏故举此譬秘密之藏。

次从我法亦尔下即以法合譬以明秘藏于中有
顺合超合欲表秘藏自在不定不可思议初我法
亦尔者此顺合。】

「我法亦尔出生妙善甘露法味而为众生种种烦恼
病之良药。」

【法身如大地大地如法身故言亦尔举三法身合
大地三义出生妙善甘露法味此举三般若合诸
山药草三义为众生用举三解脱合用中三义。】

「我今当令一切众生及我诸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
秘密藏中我亦复当安住是中入于涅槃。」

【我今当令一切众生入秘密藏即超合用诸子四
部入秘密藏即超合药草我亦自入超合大地病
若愈者药地之功息矣安住湛然众生得益般若
功亡法身之用息矣同归至寂秘密藏中一切众
生是初发心拟初住位四众中心拟四十位佛是
后心拟妙觉位同入秘藏咸见佛性问众生入者
与佛同耶答六位分别(云云)复次蹑上文来大地
譬佛宝诸山药草譬法宝为众生用譬僧宝次合
卷二 第 364c 页 X36-0364.png
文者我法亦尔是佛出生甘露是法而为众生是
僧。

三从我等名为下是释秘密藏先出他解次帖文
地人云阿梨耶识在妄惑内称秘密藏成论人云
当来果佛在众生外一切众生当得佛果此理属
人是亦内即时未有是亦外外故非内内故非外
名秘密藏涅槃本有论云众生身内有佛亦非密
身外有非身内非身外有非非内非非外有并非
密也众生即是故名为密前两种解为此论破(云
云)若昔教说者隐故名秘覆故名藏谓无常覆常
相覆无相不了覆了令常等隐名秘密藏如形残
人如外道论等种种譬喻下文广说是名昔教秘
密之藏今经开蔽如月处空清净显露不如昔教
伹以正法微妙不可思议绝名离相众生不解名
为秘密法界包含摄一切法用不可尽名之为藏
故下文云不纵不横不并不别是秘密义三法具
足无有缺减是其藏义文义炳然那忽馀解举涅
槃论破诸人师举涅槃经破方便教大风卷雾清
汉炳然(云云)今释秘密藏文为三一譬三点二譬
三目三合以三德此之三文一往而言是从事入
理三点是文字此约言教三目是天眼此约修行
三德佛师此即约理又是佛印印于教行凡有言
说与此相应即秘密教修习相应是秘密行證得
相应是秘密理故约三释称理教行。】
卷二 第 365a 页 X36-0365.png

「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
纵亦不成。」

【初三点中言云何如世伊字外国有旧新两伊旧
伊横竖断绝相离借此况彼横如烈火竖如点水
各不相续不横不同烈火不竖不同点水应如此
土草下字相细画相连是新伊相旧伊可譬昔教
三德法身本有般若修成入无馀巳万是解脱无
复身智如竖点水纵而相离又约身约智分得有
馀解脱横一时有三法各异如横烈火各不相关
新伊字者譬今教三德法身即照亦即自在名一
为三三无别体故是不横非前非后故是不纵一
即三如大点三即一如细画而三而一而一而三
不可一三说不可一三思故名不可思议不可思
议者即非三非一名秘密藏如世伊字此句是兹
经之根本为显斯义广立问答致二十五品洋洋
无尽若失此意全迷根本将何指归(云云)

次约三目释者。】

「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得
成。」

【摩醯首罗居色界顶统领大千一面三目三目一
面不可单言一三纵横若并若别能严天颜作世
界主彻照三千若不纵横严主照世一切皆成三
德亦尔纵横并别秘藏不成不纵不横秘藏则成
(云云)
卷二 第 365b 页 X36-0365.png

次约三德释秘密藏者。】

「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
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

【果地众德伹言三者盖举略兼诸法身之身非色
非无色非色故不可形相见非无色故不可心想
知虽非色而色充满十方巨细相容不广不狭虽
非非色亦可寻求能发众生深广智慧故曰如来
色无尽等即法身德般若者非知非字非知故不
可动虑分别非字故不可言说书绅亦非不知非
不字非不知故不同灰灭非不字故不同偏空虽
非知无所不照三谛遍朗极佛境界凡圣并明虽
非字而半满具足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诸字
悉了法界流注若悬河海涌不可穷尽净名云能
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谓世尊同其
语斯则神力不共法即般若德解脱者非喧非寂
非缚非脱非缚故五住不能系非脱故十智不能
虚非脱而脱二边之所不拘如百句解脱中说非
缚而缚为讷钝邪痴阐提外道所缚故有病行婴
儿行住首楞严示现善恶随所调伏众生之处虽
鄙必施如医疗病如华在水无染无著名解脱德
佛身业不可思议法身则摄佛口业不可思议般
若则摄佛意业不可思议解脱则摄故知三德摄
一切德又大品名为色净般若净受想行识净般
若净法华云如来庄严又云六根清净总诸经异
卷二 第 365c 页 X36-0365.png
说悉为三德所收包含总别囊括事理以略收广
不逾三德若偏纵横并别一异皆非秘藏文云法
身亦非般若亦非解脱亦非不纵不横不并不别
三一相即一中无量无量中一非一非无量者是
名秘藏。

从我今安住下第四结秘密藏。】

「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

【安住三法此结三德入大涅槃结秘密藏如世伊
字是结三点文略不结天目然佛常安住三法而
言我今者盖随缘宜故云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即
此意也。

第三从尔时诸比丘去是疑执章文为三一执二
请三疑佛上斥夺夺是所證未能即舍是故有执
佛说新伊一闻不解欲学须请今昔两教皆是佛
说何故一伪一真故有斯疑执文为两一叙悲苦
二正陈执初文者。】

「尔时诸比丘闻佛世尊定当涅槃皆悉忧愁身毛为
竖涕泗交流稽首佛足绕无量市。」

【其闻佛说安住三法名入涅槃了不思惟安住之
义而生去此住彼之解是故悲苦(云云)

次从世尊快说去是陈执他云述上闻法上未曾
说伹执昔教就执为二初执后叹执又三一约教
执理二约行执理三正执理。】

「白佛言世尊快说无常苦空无我。」
卷二 第 366a 页 X36-0366.png

【快说者执昔之教壮之言快此教快能诠理故也。】

「世尊譬如一切众生迹中象迹为上是无常想亦复
如是于诸想中最为第一若有精勤修习之者能除
一切欲界贪爱色无色爱无明憍慢及无常想。」

【次譬如象迹者执昔之行行是进趣中胜故以大
迹为譬行有智断想是智之初门举初为言从精
勤去是执断断思则知亦断邪见是故语后不言
前耳及无常想者惑去智亡。

从世尊若离无常去正执理。】

「世尊如来若离无常想者今则不应入于涅槃若不
离者云何说言修无常想离三界爱无明憍慢及无
常想。」

【此理中适非离非不离若离无常应不入涅槃若
不离无常犹具诸惑以非离非不离故能断诸惑
冥理会真岂复过此斥言是伪(云云)他解离者则
昔教为非若不离者则昔教为是观文难见(云云)

次从世尊譬如农夫去是叹也。】

「世尊譬如农夫于秋月时深耕其地能除秽草是无
常想亦复如是能除一切欲界贪爱色无色爱无明
憍慢及无常想世尊譬如耕田秋耕为上如诸迹中
象迹为胜于诸想中无常为最。」

【叹上三执秋时耕者法有二能一草不生二水地
肥肥即叹教草死叹断又肥即叹行农法叹理秋
耕叹教象迹叹行无常叹理(云云)
卷二 第 366b 页 X36-0366.png

次世尊譬如帝王去是请上闻新伊欲欣修学如
来若去从谁禀承因是则请上讥请中多作亲譬
佛斥非真今不敢作亲譬但作主师譬正是统训
义宽故也合有五譬初一请主譬后四请师譬观
合譬文是请学新伊何者罗汉巳破四住无知无
明是所未除既举别惑知请新伊初恩赦者通为
声闻未除两惑者作请咒师譬亦通为声闻未除
无明者作请香象譬偏为学人未除思惑者作请
疟病譬偏为无学人未除一边者作请醉人譬通
为一切凡圣作请。】

「世尊譬如帝王知命将终恩赦天下狱囚系闭悉令
得脱然后舍命如来今者亦应如是度诸众生一切
无知无明系闭皆令解脱然后涅槃我等今者皆未
得度云何如来便欲放舍入于涅槃。

世尊譬如有人为鬼所持遇良咒师以咒力故便得
除差如来亦尔为诸声闻除无明鬼令得安住摩诃
般若解脱等法如世伊字。」

【前二譬如文。

第三香象譬中先譬次合。】

「世尊譬如香象为人所缚虽有良师不能禁制顿绝
羁锁自恣而去我未如是脱五十七烦恼系缚云何
如来便欲放舍入于涅槃。」

【合中云五十七烦恼者解者有三五五盖也十十
缠也七七漏也数人言欲界四钝贪瞋痴慢通迷
卷二 第 366c 页 X36-0366.png
五行五行者见谛四思惟一五行上各有四四五
二十上两界各除一瞋则五行下各三三五十五
两界成三十就欲界二十成五十通心七使即七
漏为根本论人云见谛十使迷四谛为四十思惟
四使又迷四谛四四成十六合见谛为五十六并
无明是为五十七兴皇云五门观一一有三倒谓
想见心三五十五约三界成四十五又四谛各三
倒三四十二足前成五十七(云云)。】

「世尊如人病疟值遇良医所苦得除我亦如是多诸
患苦邪命热病虽遇如来病未除愈未得无上安隐
常乐云何如来便欲放舍入于涅槃。

世尊譬如醉人不自觉知不识亲疏母女姊妹迷荒
淫乱言语放逸卧不净中时有良师与药令服服巳
即吐还自忆识心怀惭愧深自克责酒为不善诸恶
根本若能除断则远众罪世尊我亦如是往昔巳来
轮转生死情色所醉贪嗜五欲非母母想非姊姊想
非女女想于非众生生众生想是故轮转受生死苦
如彼醉人卧不净中如来今当施我法药令我还吐
烦恼恶酒而我未得醒寤之心云何如来便欲放舍
入于涅槃。」

【醉譬中行三业恶得报合中服药吐惑(云云)

三从世尊譬如芭蕉树去是疑教昔教若非佛不
应说昔教若是佛不应非今教若是何不早说今
教若非云何称实是故致疑就文为三初明无我
卷二 第 367a 页 X36-0367.png
次引證三明用。】

「世尊譬如有人叹芭蕉树以为坚实无有是处世尊
众生亦尔若叹我人众生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
是真实者亦无是处我等如是修无我想世尊譬如
浆滓无所复用是身亦尔无我无主世尊如七叶华
无有香气是身亦尔无我无主我等如是心常修习
无我之想。」

【芭蕉约行阴浆滓约色阴七叶约三阴。

次引佛说一切法无我我所。】

「如佛所说一切诸法无我我所汝诸比丘应当修习
如是信巳则除我慢离我慢巳便入涅槃。」

【三如鸟迹空中下明无我用者。】

「世尊譬如鸟迹空中现者无有是处有能修习无我
想者而有诸见亦无是处。」

【昔教能除见思故也所以明无我者佛昔教明无
我我修无我若有我者无有是处云何今日说言
有我故举无我为疑教端。

四从尔时世尊赞诸比丘去是破执除疑二初赞
无我次破初文者。】

「尔时世尊赞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善能修无我想。」

【上有三意何故独赞无我无我是执疑等本故也
何故赞之世间问答法尔故也又初以无我破邪
其能服用又将欲夺而先与之又执劣感胜即四
悉意也。
卷二 第 367b 页 X36-0367.png

次破有三意初破其偏理下文云是三种修无有
实义斥之二破其偏行下文云先所修习悉是颠
倒三破其偏教下文云先所断乳此非实语此三
意各二谓腾执酬破初破偏理先腾次酬初腾为
三一接赞腾执二作譬三世尊下结叹。】

「时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我等不伹修无我想又更
修习其馀诸想所谓苦想无常无我想。

世尊譬如人醉其心眩乱视诸山川城郭宫殿日月
星辰皆悉回转。」

【醉有二过一倒乱二乖善。

三结叹文二初结醉过与不修者。】

「世尊若有不修苦无常想无我等想如是之人不名
为圣多诸放逸流转生死。」

【二叹无过与善修者。】

「世尊以是因缘我等善修如是诸想。」

【次佛破者即以酬为破于中为二初破不倒乱是
倒乱回醉与之次破善修非善修回不善修而与
之初破倒乱为四一诫听牒起二明其倒乱三出
不倒乱四结过归之。】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谛听谛听汝向所引醉人譬者
伹知文字未达其义。」

【诫听中言牒起者重牒彼计伹知文字不知其义
者文是语言义是理趣醉亦闻语不晓语意亦自
有语而无实录汝亦如是闻他流转他不流转自
卷二 第 367c 页 X36-0367.png
言善修实非善修。】

「何等为义知彼醉人见上日月实非回转生回转想
众生亦尔为诸烦恼无明所覆生颠倒心我计无我
常计无常净计不净乐计为苦以为烦恼之所覆故
虽生此想不达其义如彼醉人于非转处而生转想。」

【次倒乱中提日月来者正破倒乱譬也众生者他
云正寄比丘泛指众生今谓不尔既回醉与之当
知比丘即是众生我计无我者破其倒乱亦是破
其执无常无我为是汝以无常无我为是此是亦
非实非无我横计无我如彼醉人于非转处而生
转想(云云)

三我者去出不倒乱者即常乐我净。】

「我者即是佛义常者是法身义乐者是涅槃义净者
是法义。」

【汝之所非则不非乃非其所是佛者觉义以自在
故名我常者法身不从缘生故常乐者即是涅槃
涅槃无受名为大乐净即是法法即无染汝所非
者而今则是是义不知良由于醉(云云)
卷二 第 368a 页 X36-0368.png

四汝等比丘下结归者即回醉还之。】

「汝等比丘云何而言有我想者憍慢贡高流转生死。」

【比丘谓常是倒无常不倒佛回无常是倒常是不
倒如日月不转醉见回转日月岂醉醉者过耳常
乐我净实非无常横计无常是倒者过。

次从汝等若言去破善修非善修文为四初双标
两修次双明八倒三双回过还之四专举胜修。】

「汝等若言我亦修习无常苦空无我等想是三种修
无有实义我今当说胜三修法。」

【初中云汝等若言者是标其善修无有实义斥善
非善如醉伪言而无真实次标胜修夫相对者义
有广略或作十门八倒六行等不同今但略对三
次从苦者计乐去是双明八倒。】

「苦者计乐乐者计苦是颠倒法无常计常常计无常
是颠倒法无我计我我计无我是颠倒法不净计净
净计不净是颠倒法有如是等四颠倒法是人不知
正修诸法。」

【汝行八倒云何自树称为善修文云是人不知正
修诸法。

三从汝诸比丘去是双回八倒而反归之文为二
初回常乐四倒归之后回无常四倒归之就初又
二初正回倒次三番料简初如文。】

「汝诸比丘于苦法中而生乐想于无常中而生常想
于无我中而生我想于不净中而生净想。」
卷二 第 368b 页 X36-0368.png

【次三番者谓世出世有不有倒不倒等初世出世
者。】

「世间亦有常乐我净出世亦有常乐我净。」

【夫至理如空非世出世惑之者成倒名为世间解
之者成德名出世间无明覆汝唯倒非德彼若救
云若是倒者云何名为常乐我净。

次世间法下有不有。】

「世间法者有字无义出世间者有字有义。」

【故于世间料简字义义如下说伹有其名是故非
德而无其义。

三何以故下有倒无倒。】

「何以故世间之法有四颠倒故不知义所以者何有
想颠倒心倒见倒。」

【是则但有四倒三倒显其无义旧云三心无倒识
心是倒又云识心无倒馀三三倒想有想倒受有
心倒行有见倒又通别二释三倒通在四心之中
差别对者识心心倒想受想倒行心见倒又凡有
心缘境即心倒通是想像即想倒通能分别即见
倒又初心妄计即心倒心缘成想是想倒想成冰
执是见倒又见倒在凡夫心倒想倒是学人无学
则无倒今谓何故却以倒还比丘是等比丘妄谓
心尽心实不尽无漏心空想偏见故故成三倒一
倒具四成十二倒故结过还之问世间亦有常乐
我净出世亦尔者亦应言世间亦有无常无我出
卷二 第 368c 页 X36-0368.png
世亦然耶答例二乘无常无我即是世间诸佛无
常无我无上方便即出世间问有名无义(云云)
间出世间倒德非倒德胜修劣修并应四句分别
又世间唯倒无德出世唯德无倒即倒不倒是世
倒之德起方便用是出世之德例馀一切诸义悉
然旧云无常无我是劣修常乐我净是胜修又云
单修者劣双修者胜又非偏圆修乃是胜修今问
属当诸修与谁分别(云云)单胜修者是次第人双
胜修者是不定人非偏非圆者是顿人(云云)。】

「以三倒故世间之人乐中见苦常见无常我见无我
净见不净是名颠倒以颠倒故世间知字而不知义。」

【四从何等为义去是专明胜修文为二一对劣明
胜二劝胜修。】

「何等为义无我者即生死我者即如来无常者声闻
缘觉常者如来法身苦者一切外道乐者即是涅槃
不净者即有为法净者诸佛菩萨所有正法是名不
颠倒以不颠倒故知字知义。」

【若通论其劣备有诸过但偏破甚者生死有缚著
故无我声闻更进趣故非常外道以苦舍苦故是
苦有为多染是不净(云云)偏举胜破劣如经今通
意者初文云我者即如来只标三宝摄一切法常
即法身此标三点摄一切法乐即涅槃此标四德
摄一切法净即无为此标法界摄一切法然此诸
声不纵不横不一不异不可思议故得是义故得
卷二 第 369a 页 X36-0369.png
是胜。

次若欲下劝修如文。】

「若欲远离四颠倒者应知如是常乐我净。」

【次从时诸比丘去是破其偏行亦名酬请文为二
初腾请后酬请破行初腾为三一领旨叹佛二因
叹正请三要命结请如文。】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离四倒者则得了
知常乐我净如来今者永无四倒则巳了知常乐我
净。

若巳了知常乐我净何故不住一劫半劫教导我等
令离四倒而见放舍欲入涅槃。

如来若见顾念教敕我当至心顶受修习如来若当
入涅槃者我等云何与是毒身同共止住修于梵行
我等亦当随佛世尊入于涅槃。」

【从尔时佛告去是酬请又二初呵不应次正酬。】

「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不应作如是语。」

【初呵者如来去住非汝境界汝既不能知佛往来
宁得随去故言不应。

次酬为二初以人酬次以法酬汝前请住正欲学
法今留人法于学顿足更何所请人酬中为三一
标付嘱人次叹人同如来三释叹。】

「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以付嘱摩诃迦叶。

是迦叶者当为汝等作大依止犹如如来为诸众生
作依止处摩诃迦叶亦复如是当为汝等作依止处。」
卷二 第 369b 页 X36-0369.png

【初二如文。】

「譬如大王多所统领若游巡时悉以国事付嘱大臣
如来亦尔所有正法亦以付嘱摩诃迦叶。」

【第三释中意者如王委任大臣巡者行也佛欲巡
行馀方故委任迦叶。

从汝等当知去以法酬请又二初酬请次破偏行
初酬中有法譬合譬中从春时去为偏行作譬旧
云闻思修慧观文不会今从河西朗师分文为两
先明起惑失理后修学求理初一句是起惑春时
者年初物生譬起惑之始又因惑生解故言春时
有诸人等二句失珠之处旧云大池是无常教朗
师云是生死海浴字或作沼多作浴乘船游戏三
句失珠之缘旧云闻慧解浅故云游戏河西云恚
慢心如乘船五欲乐如游戏失琉璃宝喻失佛性
旧或言失理或失解没深水中一往没失非永失
也旧云圆理蕴在无常教下故言没深水中又佛
性理为恚慢生死所没不能得现次是时诸人下
习解求理为二先依昔教偏修即是伪修二明今
教圆修即是胜修初云竞捉者即是偏修无常苦
观而习学之瓦石即伤害譬苦草木虚浮譬无我
砂砾水底分分离散譬无常各各自谓无非得理
次欢喜持出下譬今教圆修旧亦三慧今意不尔
犹是偏修之末明理未极故云乃知非真一往为
四一悟昔非真二由佛性力令众生悟三明信解
卷二 第 369c 页 X36-0369.png
四明慧见即是得理初文即今教起巳方悟昔非
旧两释欢喜向前持出向后庄严云欢喜持向前
出非真向后今皆为一句次是时宝珠下由佛性
力始明真修此闻今教说于佛性由佛性力令众
生悟在水中者佛性非远只在生死五阴身中水
澄清者由佛性力令众生悟三于是大乘下明一
往信解喻之知见而未得取如月形者中道圆理
究竟无缺四是时下慧见也安徐者处在生死如
在涅槃故言安徐次汝等比丘不应下合譬又四
先合偏修次合圆修三复应当知下重合偏修四
欲得真实下重合圆修此中经文是留心处故存
旧解请勿嫌烦今释此章诸比丘虽闻新伊未除
旧执谓佛无常所以请住虽信法常未信佛常口
虽请新意犹在旧佛呵其旧执云汝等不应作如
是语佛酬其请新故言所有正法悉付迦叶如来
缘谢故去迦叶机兴故付内同佛德外委大臣秉
正法教乃指圆伊而作依止酬其所请此中为学
新伊者故故言法付迦叶下文为不学新伊者故
故言迦叶无常不堪付嘱各各为缘今初以法酬
请中为二一法说破二譬说破法说者。】

「汝等当知先所修习无常苦想非是真实。」

【汝欲学新伊应改迷生信犹存伪执真法不染故
言汝先修习无常苦想非是真实。

次譬中又二譬合初譬如春时去先开放逸失宝
卷二 第 370a 页 X36-0370.png
譬次开求得不得譬亦名有方便譬无方便譬。】

「譬如春时有诸人等在大池浴乘船游戏失琉璃宝
没深水中。」

【春时者年物俱新适悦时也譬五尘六欲是耽湎
之境诸人者总譬放逸之徒在大池浴者大池譬
生死河浴譬恚慢爱憎等也乘船譬乘诸业游戏
譬著可爱果失琉璃宝者譬无解因于放荡慧解
潜昏故言失耳故此章破行失为便非先解后失
著乐翳解义言失耳没深水中者生死阴覆也。

从是时诸人去为无方便求解不得作譬。】

「是时诸人悉共入水求觅是宝竞捉瓦石草木砂砾
各各自谓得琉璃珠欢喜持出。」

【诸人者通是迷徒别拟三修悉共入水者信于初
教义如入水求觅是宝者作劣三修竞捉瓦石者
證三为真自谓得者言得灭度欢喜持出一句譬
上称叹象迹第一善修无我内执在怀故言欢喜
向佛称叹故言持出譬上封执生疑之意。

乃知非真者为有方便求解得者作譬。】

「乃知非真是时宝珠犹在水中以珠力故水皆澄清
于是大众乃见宝珠故在水中犹如仰观虚空月形
是时众中有一智人以方便力安徐入水即便得珠。」

【譬闻今教破昔理行非实方知苦无常等伪同瓦
砾故言乃知非真都从上来合作六意共消求得
之文夫宝珠者珠是本有非适今也而众生著乐
卷二 第 370b 页 X36-0370.png
沈没水底拙观推求竟不能得即理宝珠以闻今
教知前不实知字知义始自今经即名字宝珠是
时宝珠犹在水中以珠力故水皆澄清者观行宝
珠依教观理理为所诠故言犹在水中能诠如所
诠所诠如能诠故言以珠力故水则澄清于是大
众乃见宝珠故在水下犹如仰观虚空月形者相
似宝珠仰观于月髣髴类珠似解邻真故言乃见
相似位明矣虚空譬相似常月圆譬相似乐月光
譬相似净非上非下以上比下自在无碍譬相似
(云云)是时一人譬分證宝珠以一名人人得其
门故言一人方便力者道前圆修安徐者安于生
死作涅槃解微妙正观徐详审谛不昏教水不动
心波与理相应即分得宝珠此约六位显有方便
胜修之人求得宝珠约行义便。

汝等比丘者合得失两譬又二而复两番合者初
番合三修得失后番合四修得失。】

「汝等比丘不应如是修习无常苦无我想不净想等
以为实义如彼诸人各以瓦石草木砂砾而为宝珠
汝等应当善学方便在在处处常修我想常乐净想。

复应当知先所修习四法相貌悉是颠倒欲得真实
修诸想者如彼智人巧出宝珠所谓我想常乐净想。」

【应用此意遍历诸法皆有劣胜两种修也故文云
在在处处常修我想常乐净想岂独今经非止一
境触处成观思之。
卷二 第 370c 页 X36-0370.png

第三从尔时诸比丘去是破疑教章文为两初腾
后破。】

「尔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说诸法无我汝当
修学修学是巳则离我想离我想者则离憍慢离憍
慢者得入涅槃是义云何。」

【初腾具昔教行用理如佛先说教也而修学者行
也离我慢等用也入涅槃者理也行理等巳破竟
语势相成正意在教昔教若是今不应非今教若
是何不早说(云云)

就破为两先叹问。】

「佛告诸比丘善哉善哉汝今善能咨问是义为自断
疑。」

【次答答又二先譬后合譬为四一譬四倒病二譬
三修药三譬三修病四譬四德药就初为六初倒
病者王是也。】

「譬如国王闇钝少智。」

【内闇常净外举我威贪引取乐是为病者。

次秉倒师者外道。】

「有一医师性复顽嚚。」

【著常净为顽著我乐为嚚邪病师也。

三信受邪倒。】

「而王不别厚赐俸禄。」

【谓厚赐俸禄信邪术也。

四纯用乳药者倒药也。】
卷二 第 371a 页 X36-0371.png

「疗治众病纯以乳药。」

【色白是常味甘是乐腻润为我称药是净即邪药
也。

五亦复不知是自邪也。】

「亦复不知病起根原虽知乳药复不善解风冷热病
一切诸患悉教服乳。」

【六是王下亦不自知病。】

「是王不别是医知乳好丑善恶。」

【王不别者是病者不知是倒病也巳略对竟重更
释文王者主领为义如受化者亦有徒属譬之为
王无明为闇著乐为钝世智为少智医譬外道其
实不能治病而亦欲为众生强请春秋传云心不
恻德义为顽口不谈忠信为嚚外道亦尔内无真
解外无巧说俸禄者受化众生供养外道纯用乳
药者总明药少病多俱不知药病不知病起根原
者众生三毒八倒由于取相取相缘于无明其所
不知不知病也虽知乳药是不知药佛假说我横
计即离乍言青白黄黑(云云)风冷热病者逗药失
所风喻瞋冷喻痴热喻爱是王不别者何但不知
药亦不知病。

次复有明医者譬三修药文为三初说明医二治
病缘三正治病。】

「复有明医晓八种术善疗众病知诸方药从远方来。」

【初文明医晓八术一治身二治眼三治胎四治小
卷二 第 371b 页 X36-0371.png
儿五治疮六治毒七治邪八知星内合佛知八正
道能治八倒病(云云)今通论医有十种一者治病
但增无损或时致死空见外道也恣行恶法善法
既亡慧命亦死二者治病不增不损常见外道也
投岩赴火不生禅定不能断结三者唯损无增即
世医所治差巳还发断结外道也四治病差巳不
发所治不遍即二乘也五者虽能兼遍而无巧术
六度菩萨也六者治无痛恼而不能治必死之人
通菩萨也七者治难愈病而不能一时治一切病
别菩萨也八者能一时治不能令复本圆十信也
九能一时治亦令复本而不能令过本圆中心也
十者能一时治复令过本圆后心也今之明医即
第十医通达常无常等二鸟双游即是八术。

次从是时旧医去是治病缘为二初同后异同为
三一同生业二同学业三同化缘初同生业者。】

「是时旧医不知咨受反生贡高轻慢之心。」

【明如来托生王宫纳妃生子而众生不知咨受反
生贡高如文。

次同学业者。】

「彼时明医即便依附请以为师咨受医方秘奥之法
语旧医言我今请仁以为师范唯愿为我宣畅解说
旧医答言卿今若能为我给使四十八年然后乃当
教汝医法时彼明医即受其教我当如是我当如是
随我所能当给走使。」
卷二 第 371c 页 X36-0371.png

【乘羊车学书后园讲武脱冠遣马诣阿罗罗六年
苦行等四十八年者中阿含云就外道学必先给
使四十八年然后与法宗师云自佛出世凡五十
许年法华巳来至涅槃时始明久本前三时教唯
明此身成佛无别本身然师弟之敬必自终身则
犹是外道弟子故言四十八年从法华巳来别有
本身所馀二年始非其弟子此解太漫又开善云
四十即四禅八年即八定六卷云四年八年冶城
云八禅中各有六行厌下苦粗障攀上胜妙出合
四十八依天台止观中四见为根本一见三假一
假四句一见十二句四见合四十八句即是邪法
四十八年。

三共入见王者是化缘同。】

「是时旧医即将客医共入见王。」

【然外道实无观机之智邪化先出故言是同。

次是时客医为王说去即是后异又为二初少异
后顿异。】

「是时客医即为王说种种医方及馀技艺大王当知
应善分别此法如是可以治国此法如是可以疗病。

尔时国王闻此语巳方知旧医痴闇无智即便驱逐
令出国界然后倍复恭敬客医。」

【初文云医方者如为提谓说五戒文鳞三归技艺
者即是神通如瑞应中明治国疗病者三归翻邪
入正譬如治国五戒治五恶譬之疗病又归戒者
卷二 第 372a 页 X36-0372.png
皆能翻邪治恶时王闻巳即是归正驱令出国即
是舍邪。

从是时客医去即是顿异又二先观机顿异次设
教顿异。】

「是时客医作是念言欲教王者今正是时即语王言
大王于我实爱念者当求一愿王即答言从此右臂
及馀身分随意所求一切相与彼客医言王虽许我
一切身分然我不敢多有所求今所求者愿王宣令
一切国内从今巳往不得复服旧医乳药所以者何
是药毒害多伤损故若故服者当斩其首断乳药巳
终无复有横死之人常处安乐故求是愿时王答言
汝之所求盖不足言寻为宣令一切国内凡诸病人
皆悉不听以乳为药若为药者当斩其首。」

【初观机中有问有答实非显灼二人往复也初求
愿者唯观一初教之机也次王即答者根缘冥对
右臂身分者右手动便譬初教中无常苦便馀身
分者譬后机教并皆随顺此即巳有大机意也又
解右臂譬我见馀界譬诸惑作此解者于初教便
彼客医言我不敢多者此重观机但唯须初教一
机多伤损者我见生惑妨害事多若闻正教犹故
计我当断善根之首横死者以解断惑此是寿终
以惑障解此名横死时王答言下众生受化复传
未闻即上中下皆得悟也。

次尔时客医去即正施教。】
卷二 第 372b 页 X36-0372.png

「尔时客医和合众药谓辛苦咸甜酢等味以疗众病
无不得差。」

【此中举五味者即五门观辛譬不净苦譬无我咸
譬无常甜譬空酢譬苦(云云)

三其后不久下正治众生复起无常之病前破邪
常说无常教众生不解定执一切皆是无常还复
成病譬如痴人谓鹿为马智人语言此鹿非马虽
知鹿无马而执无为马何处复有无是马耶故无
马是病起无常倒复有多种一谓佛果无常此病
易见二谓生死无常此病难见何者生死即是真
常佛性既谓无常宁不是病文云王复得病者众
生病也文为二一正起病二根缘扣佛初如文。】

「其后不久王复得病。」

【次即命是医下根缘扣佛。】

「即命是医我今病困当云何治。」

【如遣使命医古本云我今重病困苦欲死。

四医占王病下说今真常四德之药文为四一一
往为说二众生不受三如来重说四众生方受初
文又四一正说二开权三显实四病药相治初即
如来正为说常。】

「医占王病应用乳药寻白王言如王所患应当服乳。」

【次我于先时下开权。】

「我于先时所断乳药是非实语。」

【古本云所断乳药是大妄语今经治定止言是非
卷二 第 372c 页 X36-0372.png
实语明昔权宜说非究竟。

三今若服下显实。】

「今若服者最能除病。」

【即显今时常乐之教。

四王今患热下病药相治。】

「王今患热正应服乳。」

【无常譬火能烧世间故言患热今圆常之药犹如
乳味能治热病。

次时王语医下众生不受即前诸比丘疑执不受
常住之言文中有四双惊双讥贬如来褒外道。】

「时王语医汝今狂耶为热病乎而言服乳能除此病。」

【狂耶是一惊热病是一惊故云双惊狂谓失心之
病今惊如来为是失本无常之解热病者是惊如
来为更起于邪常惑耶。

汝先言毒今云何服即是双讥。】

「汝先言毒今云何服欲欺我耶。」

【汝先言毒今云何服即是以昔讥今今既令服先
那言毒即是以今讥昔回互此语即两讥也欲欺
卷二 第 373a 页 X36-0373.png
我耶者还成上意。

三先医所赞下是贬咎如来。】

「先医所赞汝言是毒令我驱遣今复言好最能除病。」

【如来误我驱逐旧医。

四如汝所言下褒外道如文。】

「如汝所言我本旧医定为胜汝。」

【三是时客医下如来重说即是此中破执释疑文
中有四一止其所说二正为释疑三重问四重答
此初即一往止其所说。】

「是时客医复语王言正今不应作如是语。」

【次如虫食木下正为解释又二先譬后合。】

「如虫食木有成字者此虫不知是字非字智人见之
不唱言是虫解字亦不惊怪。」

【此中通体是譬今更为譬作譬明外道横计之我
偶与吾我名同而非解理如虫食木。

次大王当知下合譬可寻。】

「大王当知旧医亦尔不别诸病悉与乳药如彼虫道
偶得成字是先旧医不解乳药好丑善恶。」

【三时王问言下重问。】

「时王问言云何不解。」

【四客医答言下重答又二先唱两章门次释两章
门初唱章门者。】

「客医答王是乳药者亦是毒害亦是甘露。」

【一即毒药邪常章门二即甘露真常章门。
卷二 第 373b 页 X36-0373.png

次云何是乳下释两章门又二先广释甘露后略
解毒药所以尔者既广识甘露反此即毒不劳繁
文就初释甘露章又三牒释结初牒可见。】

「云何是乳复名甘露。」

【次若是乳牛下释章门。】

「若是乳牛不食酒糟滑草麦[麸-夫+弋]其犊调善放牧之处
不在高原亦不下湿饮以清水不令驰走不与特牛
同共一群饮食调适行住得所。」

【旧解七事初事者本明于乳而言牛者欲明乳从
牛出譬教是佛说此言牛者为犊子时不食酒糟
等后成大牛其乳则善譬为菩萨时巳不起断常
果时多德诸法师云酒糟能令荒醉以譬五欲之
爱滑草滑利则譬利使麦[麸-夫+弋]粗涩以譬钝使兴皇
云酒是真味糟糠则无譬横说求真无复真味又
云酒清浮在上糟沈浊在下譬断常高下滑草譬
食欲麦[麸-夫+弋]譬瞋恚次其犊调善下第二事明复有
善好眷属放牧之处第三事所行境界不高不下
二解一云慢心为高爱心为下又云二乘为高凡
夫在下饮以清水下第四事明唯有般若清水无
戏论驰动不与特牛下第五事外譬特牛是无乳
之牛内合诸恶知识断常之人不受中道圆常之
教即是特牛饮食调适下第六事旧云禅定之水
譬之如饮智慧资粮喻之如食明定慧二事并得
所宜又云正以此慧方便自资不令失所故言调
卷二 第 373c 页 X36-0373.png
适行住得所第七事旧云精进勤策名为行取舍
调停故云住又云常在中道平正故言行住得所
次除是乳巳下释毒药章门今明是义不然何者
既举甘露破于毒乳应辨常义破于无常何用利
钝两使释耶滑草麦[麸-夫+戈]复将矜巳以蔑人解高原
下湿此与声闻断见思何异共二乘无我我所何
殊同于无常如何破病今所不用今释七事牛譬
教主即喻法身常身舍那尊特异无常丈六乳譬
常教此乳亦名醍醐下文云牛食忍草即出醍醐
是其义也酒糟者酒清譬无为定糟浊譬有为定
佛不酖染真谛三昧如不食酒不味著俗谛三昧
如不食糟滑草麦[麸-夫+弋]者泥洹智易得如滑分别智
难生如[麸-夫+戈]佛智非一切智非道种智其犊调善者
得中道理柔和善顺不处高原下湿者不以涅槃
为證不以生死可住饮以清水者非五欲淤泥非
无明闇浊离此二边即佛性清水不驰空真不骤
俗假不与特牛同群者特牛无乳譬无慈悲明佛
有不共慈悲饮食调适者入空为饥出假为饱中
道不入不出即不饥不饱行住得所者住秘密藏
是住得所二鸟双游是行得所如此释者符经合
义常破无常文理俱会岂与他同。】

「如是乳者能除诸病是则名为甘露妙药。

除是乳巳其馀一切皆名毒害。」

【四从尔时大王下众生受化又四一受化传化二
卷二 第 374a 页 X36-0374.png
馀人不受三重为说四方信受。】

「尔时大王闻是语巳赞言大医善哉善哉我从今日
始知乳药善恶好丑即便服之病得除愈寻时宣令
一切国内从今巳往当服乳药。」

【初文前自信受后更传化即上根人自得解巳传
化中下皆令得悟。

次国人闻之下中下不受。】

「国人闻之皆生瞋恨咸相谓言大王今者为鬼所持
为是狂耶而诳我等复令服乳一切人民皆怀瞋恨
悉集王所。」

【三王言下重复传化。】

「王言汝等不应于我而生瞋恨如此乳药服与不服
悉是医教非是我咎。」

【四尔时大王下上中下根俱时领悟。】

「尔时大王及诸人民踊跃欢喜倍共恭敬供养是医
一切病者皆服乳药病悉除愈。」

【次汝等比丘下合譬上本有两药两病今此合中
但合两药不合两病所以然者本疑经教有说不
说若昔非者即不须说今若是者何不早说今用
此意除疑为邪常故不得早说今常复破邪常病
故只得说于昔空无常今直合两药令于教门可
解故不复言病文中初合无常之药后合真常之
药上譬中先明始同后明末异今亦备合此先合
始同。】
卷二 第 374b 页 X36-0374.png

「汝等比丘当知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
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亦复如是为大
医王出现于世。」

【今言如来为大医王正合前时有明医晓八种术
出现于世者今合从远方来。

次降伏一切下合末异初合渐异。】

「降伏一切外道邪医诸王众中唱如是言我为医王。」

【即合共入见王说种种医方及馀技艺治国疗病
等。

次欲伏外道下合顿异即此教意。】

「欲伏外道故唱是言无我无人众生寿者养育知见
作者受者。」

【无我无常合前和合诸药谓辛苦咸五味。

次比丘当知下合此教意前结外道之非。】

「比丘当知是诸外道所言我者如虫食木偶成字耳。」

【后结今教为是。】

「是故如来于佛法中唱言无我为调众生故为知时
故。」

【为调众生为知时故须说此无我。

如是无我一句二解一云此语向后二云此犹属
前有因缘故合前真常之教合后又三第一正说。】

「如是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如彼良医善知于乳
是药非药。」

【二简外道之非。】
卷二 第 374c 页 X36-0374.png

「非如凡夫所计吾我凡夫愚人所计我者或有说言
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尘。」

【三说如来之是。】

「如来说我悉不如是是故说言诸法无我实非无我
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
是名为我如彼大医善解乳药如来亦尔为众生故
说诸法中真实有我汝等四众应当如是修习是法。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

【涅槃经疏卷第三】

日东 天台沙门本纯 分会

南本大般涅槃经会疏卷第二
卷二 第 375a 页 X36-037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