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考异¶ 第 304a 页
No. 925
十不二门义
然此迹门谈其因果及以自他使一代教门融通入
妙故凡诸义释皆约四教及以五味意在开教悉入
醍醐观心乃是教行枢机仍且略点寄在诸说或存
或没非部正意故纵有施设诧事附法或辨十观列
名而巳所明理境智行位法能化所化意有能诠诠
中咸妙为辨诠内始末自他故具演十妙搜括一化
出世大意罄无不尽故不可不了十妙大经故撮十
妙为观法大体若解迹妙本妙非遥应知但是离合
异耳因果义一自他何殊故下文云本迹虽殊不思
议一况体宗用只是自他因果法故况复教相只是
分别前之四章使前四章与诸文永异若晓斯旨则
教有归一期纵横不出一念三千世间即空假中理
境乃至利益咸尔则止观十乘成今自行因果起教
一章成今化他能所则彼此照著法华行成使功不
唐捐所诠可识故更以十门收摄十妙何者为实施
权则不二而二开权显实则二而不二法既教部咸
开成妙故此十门不二为目一々门下以六即检之
本文巳广引诚證此下伹直申一理使一部经旨皎
在目前一者色心不二门二者内外不二门三者修
十不二门义
然此迹门谈其因果及以自他使一代教门融通入
妙故凡诸义释皆约四教及以五味意在开教悉入
醍醐观心乃是教行枢机仍且略点寄在诸说或存
或没非部正意故纵有施设诧事附法或辨十观列
名而巳所明理境智行位法能化所化意有能诠诠
中咸妙为辨诠内始末自他故具演十妙搜括一化
出世大意罄无不尽故不可不了十妙大经故撮十
妙为观法大体若解迹妙本妙非遥应知但是离合
异耳因果义一自他何殊故下文云本迹虽殊不思
议一况体宗用只是自他因果法故况复教相只是
分别前之四章使前四章与诸文永异若晓斯旨则
教有归一期纵横不出一念三千世间即空假中理
境乃至利益咸尔则止观十乘成今自行因果起教
一章成今化他能所则彼此照著法华行成使功不
唐捐所诠可识故更以十门收摄十妙何者为实施
权则不二而二开权显实则二而不二法既教部咸
开成妙故此十门不二为目一々门下以六即检之
本文巳广引诚證此下伹直申一理使一部经旨皎
在目前一者色心不二门二者内外不二门三者修
考异¶ 第 304b 页 X56-0304.png
性不二门四者因果不二门五者染净不二门六者
依正不二门七者自他不二门八者三业不二门九
者权实不二门十者受润不二门。
是中第一从境妙
立名第二第三从智行立名第四从位法立名第五
第六第七从感应神通立名第八第九从说法立名
第十从眷属利益立名一色心不二门者且十如境
乃至无谛一々皆有总别二意总在一念别分色心
何者初十如中相唯在色性唯在心体力作缘义兼
心色因果唯心报唯约色十二因缘苦业两兼惑唯
在心四谛则三兼色心灭唯在心二谛三谛皆俗具
色心真中唯心一实及无准此可见既知别巳摄别
入总一切诸法无非心性一性无性三千宛然当知
心之色心即心名变々名为造々谓体同是则非色
非心而色而心唯色唯心良由于此故知但识一念
遍见巳他々生他佛尚与心同况巳心生佛宁乖一
念故彼彼境法差而不差二者内外不二门者凡所
观境不出内外々谓托彼依正色心即空即中空中
妙故心色体绝唯一实性无空假中色心宛然豁同
真净无复众生七方便异不见国土净秽差品而帝
网依正终曰炳然所言内者先了外色心一念无念
唯内体三千即空假中是则外法全为心性心性无
外摄无不周十方诸佛法界有情性体无殊一切咸
遍谁云内外色心巳他此即用向色心不二门成。
三
修性不二门者性德只是界如一念此内界如三法
依正不二门七者自他不二门八者三业不二门九
者权实不二门十者受润不二门。
是中第一从境妙
立名第二第三从智行立名第四从位法立名第五
第六第七从感应神通立名第八第九从说法立名
第十从眷属利益立名一色心不二门者且十如境
乃至无谛一々皆有总别二意总在一念别分色心
何者初十如中相唯在色性唯在心体力作缘义兼
心色因果唯心报唯约色十二因缘苦业两兼惑唯
在心四谛则三兼色心灭唯在心二谛三谛皆俗具
色心真中唯心一实及无准此可见既知别巳摄别
入总一切诸法无非心性一性无性三千宛然当知
心之色心即心名变々名为造々谓体同是则非色
非心而色而心唯色唯心良由于此故知但识一念
遍见巳他々生他佛尚与心同况巳心生佛宁乖一
念故彼彼境法差而不差二者内外不二门者凡所
观境不出内外々谓托彼依正色心即空即中空中
妙故心色体绝唯一实性无空假中色心宛然豁同
真净无复众生七方便异不见国土净秽差品而帝
网依正终曰炳然所言内者先了外色心一念无念
唯内体三千即空假中是则外法全为心性心性无
外摄无不周十方诸佛法界有情性体无殊一切咸
遍谁云内外色心巳他此即用向色心不二门成。
三
修性不二门者性德只是界如一念此内界如三法
考异¶ 第 304c 页 X56-0304.png
具足性虽本尔藉智曰修由修照性由性发修在性
则全修成性起修则全性成修性无所移修常宛尔
修又二种顺修逆修顺谓了性为行逆谓背性成迷
々了二心々虽不二逆顺二性々事恒殊可由事不
移心则令迷修成了故须一期迷了照性成修见性
修心二修俱泯又晓顺修对性有离有合离谓修性
各三合谓修二性一修二各三共发性三是则修虽
具九九只是三为对性明修故合修为二々与一性
如水为波二亦无二亦如波水应知性指三鄣是故
具三修从性成々三法尔达无修性唯一妙乘无所
分别法界洞朗此由内外不二门成。
四因果不二门
者众生心因既具三轨此因成果名三涅槃因果无
殊始终理一若尔因德巳具何不住因但由迷因各
自谓实若了迷性实唯住因故久研此因因显名果
只缘因果理一用此一理为因理显无复果名岂可
仍存因号因果既泯理性自亡只由亡智亲疏致使
迷成厚薄迷厚薄故强分三惑义开六即名智浅深
故知梦勤加功空名惑绝幻因既满镜像果圆空像
虽即义同而空虚像々实々故称理本有空虚故迷
转性成是则不二而二立因果殊二而不二始终体
一若谓因异果因亦非因晓果从因々方尅果所以
三千在理同名无明三千果成咸称常乐三千无改
无明即明三身并常俱体俱用此以修性不二门成。
五染净不二门者若识无始即法性为无明故可了
则全修成性起修则全性成修性无所移修常宛尔
修又二种顺修逆修顺谓了性为行逆谓背性成迷
々了二心々虽不二逆顺二性々事恒殊可由事不
移心则令迷修成了故须一期迷了照性成修见性
修心二修俱泯又晓顺修对性有离有合离谓修性
各三合谓修二性一修二各三共发性三是则修虽
具九九只是三为对性明修故合修为二々与一性
如水为波二亦无二亦如波水应知性指三鄣是故
具三修从性成々三法尔达无修性唯一妙乘无所
分别法界洞朗此由内外不二门成。
四因果不二门
者众生心因既具三轨此因成果名三涅槃因果无
殊始终理一若尔因德巳具何不住因但由迷因各
自谓实若了迷性实唯住因故久研此因因显名果
只缘因果理一用此一理为因理显无复果名岂可
仍存因号因果既泯理性自亡只由亡智亲疏致使
迷成厚薄迷厚薄故强分三惑义开六即名智浅深
故知梦勤加功空名惑绝幻因既满镜像果圆空像
虽即义同而空虚像々实々故称理本有空虚故迷
转性成是则不二而二立因果殊二而不二始终体
一若谓因异果因亦非因晓果从因々方尅果所以
三千在理同名无明三千果成咸称常乐三千无改
无明即明三身并常俱体俱用此以修性不二门成。
五染净不二门者若识无始即法性为无明故可了
考异¶ 第 305a 页 X56-0305.png
今即无明为性法法性之无明遍造诸法名之为染
无明之法性遍应众缘号之为净浊水清水波湿无
殊清浊虽由缘而浊成本有浊虽本有而全体是清
以二波理通举体是用故三千因果俱名缘起迷悟
缘起不离刹々那々性常缘起理一々理之内而分
净秽别则六秽四净通则十通净秽故知刹那染体
悉净三千未显验体仍迷故相似位成六根遍照々
分十界各具灼然岂六根净人谓十定十分真垂迹
十界亦然乃由果成等彼百界故须初心而遮而照
々故三千恒具遮故法尔空中终曰双亡终曰双照
不动此念遍应无方随感而施净秽斯泯忘净秽故
以空以中仍由空中转染为净由了染净空中自亡
此以因果不二门成。
六依正不二门者巳證遮那一
体不二良由无始一念三千以三千中生阴二千为
正国土一千属依依正既居一々心々岂分能所虽
无能所依正宛然是则理性名字观行巳有不二正
依之相故使自他因果相摄但众生在理果虽未弁
一切莫非遮那妙境然应复了诸佛法体非遍而遍
众生理性非局而𡱈始终不改大小无妨因果理同
依正何别故净秽之土胜劣之身尘身与法身量同
尘国与寂光无异是则一々尘刹一切刹一々尘身
一切身广狭胜劣难思议净秽方所无穷尽若非三
千空假中安能成兹自在用如是方知生佛等彼此
事理㸦相收此以染净不二门成。
七自他不二门者
无明之法性遍应众缘号之为净浊水清水波湿无
殊清浊虽由缘而浊成本有浊虽本有而全体是清
以二波理通举体是用故三千因果俱名缘起迷悟
缘起不离刹々那々性常缘起理一々理之内而分
净秽别则六秽四净通则十通净秽故知刹那染体
悉净三千未显验体仍迷故相似位成六根遍照々
分十界各具灼然岂六根净人谓十定十分真垂迹
十界亦然乃由果成等彼百界故须初心而遮而照
々故三千恒具遮故法尔空中终曰双亡终曰双照
不动此念遍应无方随感而施净秽斯泯忘净秽故
以空以中仍由空中转染为净由了染净空中自亡
此以因果不二门成。
六依正不二门者巳證遮那一
体不二良由无始一念三千以三千中生阴二千为
正国土一千属依依正既居一々心々岂分能所虽
无能所依正宛然是则理性名字观行巳有不二正
依之相故使自他因果相摄但众生在理果虽未弁
一切莫非遮那妙境然应复了诸佛法体非遍而遍
众生理性非局而𡱈始终不改大小无妨因果理同
依正何别故净秽之土胜劣之身尘身与法身量同
尘国与寂光无异是则一々尘刹一切刹一々尘身
一切身广狭胜劣难思议净秽方所无穷尽若非三
千空假中安能成兹自在用如是方知生佛等彼此
事理㸦相收此以染净不二门成。
七自他不二门者
考异¶ 第 305b 页 X56-0305.png
随机利他事乃凭本々谓一性具足自他方至果位
自即益他如理性三德三谛三千自行唯在空中利
他三千赴物々机无量不出三千能应虽多不出十
界々界转现不出一念土々互生不出寂光众生由
理具三千故能感诸佛由三千理满故能应々遍机
遍欣赴不差不然岂能如镜现像镜有现像之理形
有生像之性若一形对不能现像则镜理有穷形事
未通若与镜隔则容有是理无有形对而不像者若
镜未现像由尘所遮去尘由人磨像非关磨者以喻
观法大旨可知应知理虽自他具足必藉缘了为利
他功复由缘了与性一合方能称性施设万端则不
起自性化无方所此由依正不二门成。
八三业不二
门者于化他门事分三密随顺物理得名不同心轮
鉴机二轮设化现身说法未曾毫差在身分于真应
在法分于权实二身若异何故乃云即是法身二说
若乖何故乃云皆成佛道若唯法身应无垂世若唯
佛道谁施三乘身尚无身说必非说身口平等等彼
意轮心色一如不谋而化常冥至极称物施为岂非
百界一心界々无非三业界尚一念三业岂殊果用
无亏因必称果若信方知三密本有百界三业俱空
假中故使称宜遍赴为果一々应色一々言音无不
百界三业具足化复作化斯之谓欤故一念凡心巳
有理性三密相海一尘报色同在本理毗卢遮那方
乃名为三无差别此以自他不二门成。
九权实不二
自即益他如理性三德三谛三千自行唯在空中利
他三千赴物々机无量不出三千能应虽多不出十
界々界转现不出一念土々互生不出寂光众生由
理具三千故能感诸佛由三千理满故能应々遍机
遍欣赴不差不然岂能如镜现像镜有现像之理形
有生像之性若一形对不能现像则镜理有穷形事
未通若与镜隔则容有是理无有形对而不像者若
镜未现像由尘所遮去尘由人磨像非关磨者以喻
观法大旨可知应知理虽自他具足必藉缘了为利
他功复由缘了与性一合方能称性施设万端则不
起自性化无方所此由依正不二门成。
八三业不二
门者于化他门事分三密随顺物理得名不同心轮
鉴机二轮设化现身说法未曾毫差在身分于真应
在法分于权实二身若异何故乃云即是法身二说
若乖何故乃云皆成佛道若唯法身应无垂世若唯
佛道谁施三乘身尚无身说必非说身口平等等彼
意轮心色一如不谋而化常冥至极称物施为岂非
百界一心界々无非三业界尚一念三业岂殊果用
无亏因必称果若信方知三密本有百界三业俱空
假中故使称宜遍赴为果一々应色一々言音无不
百界三业具足化复作化斯之谓欤故一念凡心巳
有理性三密相海一尘报色同在本理毗卢遮那方
乃名为三无差别此以自他不二门成。
九权实不二
考异¶ 第 305c 页 X56-0305.png
门者平等大慧常鉴法界亦由理性九权一实々复
九界权亦复然权实相冥百界一念不可分别任运
常然至果乃由契本一理非权非实而权而实此即
如前心轮自在致令身口赴权实机三业一念无乖
权实不动而施岂应隔异对说即以权实立称在身
则以真应为名三业理同权实冥合此以三业不二
门成。
十受润不二门者物理本来性具权实无始薰
习或实或权々实由薰理恒平等遇时成习行愿所
资若无本因薰亦徒设遇薰自异非由性殊性虽无
殊必藉幻发幻机幻感幻应幻赴能应所化并非权
实然由生具非权非实成权实机佛亦果具非权非
实为权实应物机契应身土无偏同常寂光无非法
界故知三千同在心地与佛心地三千不殊四微体
同故权实益等此以权实不二门成。
是故十门々门
通入色心乃至受润咸然故使十妙始终理一如境
本具三依理生解故名为智々解导行々解契理三
法相符不异而异而假立浅深设位简滥三法只是
證彼理三下之五章三法起用三法既是一念三千
既空假中成故有用若了一念十方三世诸佛之法
本迹非遥故重述十门令观行可识首题既尔览别
为总符文可知。
十不二门义(终)
九界权亦复然权实相冥百界一念不可分别任运
常然至果乃由契本一理非权非实而权而实此即
如前心轮自在致令身口赴权实机三业一念无乖
权实不动而施岂应隔异对说即以权实立称在身
则以真应为名三业理同权实冥合此以三业不二
门成。
十受润不二门者物理本来性具权实无始薰
习或实或权々实由薰理恒平等遇时成习行愿所
资若无本因薰亦徒设遇薰自异非由性殊性虽无
殊必藉幻发幻机幻感幻应幻赴能应所化并非权
实然由生具非权非实成权实机佛亦果具非权非
实为权实应物机契应身土无偏同常寂光无非法
界故知三千同在心地与佛心地三千不殊四微体
同故权实益等此以权实不二门成。
是故十门々门
通入色心乃至受润咸然故使十妙始终理一如境
本具三依理生解故名为智々解导行々解契理三
法相符不异而异而假立浅深设位简滥三法只是
證彼理三下之五章三法起用三法既是一念三千
既空假中成故有用若了一念十方三世诸佛之法
本迹非遥故重述十门令观行可识首题既尔览别
为总符文可知。
十不二门义(终)
考异¶ 第 306a 页 X56-0306.png
点本云元久元年六月二十八日依朱点本移点
毕 沙门心性(云云)
* 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云十不二门义一卷
* 同越州录云十不二科文一卷
* 智證大师将来目录云十不二门义一卷(妙乐)
* 诸师制作书目录云十不二门义一卷(妙乐大师)
* 诸宗书籍目录(延喜十四年玄日大法师奉敕撰)云十不二门义止观和尚述
* 大师撰述目录(修禅和尚所记)云十不二义集(一卷十二纸)
* 考异
十不二门义
示珠指作法华十妙不二门注十
不二门作法华本迹十不二门指要钞文心解及
明藏本并作十不二门显妙解作法华玄记十不
二门○今谓义同四种四谛义七种二谛义三谛
义四悉檀义十法界义等之义义字不可无也。
然此
近刻本点然字读シカルニ或シカモ古
本不读然字然此二合训コノ者与今本同○今
考异¶ 第 306b 页 X56-0306.png
案然此合训例犹论语如示诸斯(文)其斯之谓(文)
广韵龙龛手鉴并云然语助也又如也是也(文)又
案礼记云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曰(文)注云然之言
焉也(文)嘉应元年清原氏点本礼记问字读トフ
テ而于然字傍细注不读。
皎
注十文心显妙明本永正书写本并作皎宽
喜书写本示珠弘安板释签贞治书写释签元和
活板科本释签惠心僧都点板本科签宽永书写
科签并与今本同。
心色
注十显妙明本并作色心宽喜本示珠宋
藏释签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
及无
显妙无字下加谛字。
体同
注十指要文心显妙明本日远记宋签并
作体用宽喜本永正本示珠猪熊钞惠海谈日朝
记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今谓下有尚
与心同因果理同四微体同之语文义一辙也作
用之讹可知。
巳他
注十指要文心显妙明本宋签并他字下
加生佛二字宽喜本示珠日朝弘签贞签科签诸
本并与今同○今谓巳即心法三千他者生佛三
千于遍见字其义自见何烦添字为。
即空即中妙故心色
注十指要文心明本宋签
并作即空假中即空假中妙故色心宽喜本永本
示珠猪熊日朝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
广韵龙龛手鉴并云然语助也又如也是也(文)又
案礼记云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曰(文)注云然之言
焉也(文)嘉应元年清原氏点本礼记问字读トフ
テ而于然字傍细注不读。
皎
注十文心显妙明本永正书写本并作皎宽
喜书写本示珠弘安板释签贞治书写释签元和
活板科本释签惠心僧都点板本科签宽永书写
科签并与今本同。
心色
注十显妙明本并作色心宽喜本示珠宋
藏释签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
及无
显妙无字下加谛字。
体同
注十指要文心显妙明本日远记宋签并
作体用宽喜本永正本示珠猪熊钞惠海谈日朝
记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今谓下有尚
与心同因果理同四微体同之语文义一辙也作
用之讹可知。
巳他
注十指要文心显妙明本宋签并他字下
加生佛二字宽喜本示珠日朝弘签贞签科签诸
本并与今同○今谓巳即心法三千他者生佛三
千于遍见字其义自见何烦添字为。
即空即中妙故心色
注十指要文心明本宋签
并作即空假中即空假中妙故色心宽喜本永本
示珠猪熊日朝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
考异¶ 第 306c 页 X56-0306.png
今谓下有法尔空中以空以中乃至唯在空中之
语皆以空中对假而说妄加假字者义不稳也。
终曰炳焉
注十指要文心显妙明本宋签并日
作自宽喜本示珠猪熊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
今同○今谓以下终日双亡终日双照对见此文
不见差品即双亡也终日炳焉义当双照日字之
允可见○近刻本日形长作古本曰形方作与今
同○今案陀罗尼对译嚩曰哩字作方形但明藏
经曰作长形耳凡唐巳上书曰二字俱作方形
是故古书遇二字或相疑之尚书云即命曰记功
(文)毛诗云岂不曰戒(文)并陆氏释文云音越一
音人实反(文)又案说文云以口一象形古文
象形(文)篇韵贯珠集云六书之法一象形象物
之形作字日月之字是也(文)口作方形则曰
形须然者又说文云从口乙声亦象口气出也
凡之属皆以(文)书家者流说云曰者口左隅
相连者缺隅不连以分两字云云毛晋校刊说
文揩字曰如书家说。
智修
注十指要文心显妙明本宋签并作智
起修宽喜本智作知而傍书智示珠智作知猪熊
惠海日朝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今谓
修性即为理智故云由修照性若作起修则下发
修语烦重也。
一期
示珠期作其宽喜本作其而傍书期自馀
语皆以空中对假而说妄加假字者义不稳也。
终曰炳焉
注十指要文心显妙明本宋签并日
作自宽喜本示珠猪熊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
今同○今谓以下终日双亡终日双照对见此文
不见差品即双亡也终日炳焉义当双照日字之
允可见○近刻本日形长作古本曰形方作与今
同○今案陀罗尼对译嚩曰哩字作方形但明藏
经曰作长形耳凡唐巳上书曰
是故古书遇二字或相疑之尚书云即命曰记功
(文)毛诗云岂不曰戒(文)并陆氏释文云
音人实反(文)又案说文云
象形(文)篇韵贯珠集云六书之法一
之形作字日月之字是也
形须然者又说文云
凡
相连
文揩字曰
智
注十指要文心显妙明本宋签并作智
起修宽喜本智作知而傍书智示珠智作知猪熊
惠海日朝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今谓
修性即为理智故云由修照性若作起修则下发
修语烦重也。
一期
示珠期作其宽喜本作其而傍书期自馀
考异¶ 第 307a 页 X56-0307.png
诸本与今同。
二修
注十指要并作二心。
晓
注十作了。
波水
宽喜本注十并作波为水。
知梦
示珠注十指要显妙明本宋签并作如梦
宽喜本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
空名
注十作空冥。
像々实々
一本作像实々々其馀诸本作像实
像实○今案古卷本毛诗作嗟々叹々之不足故
咏々歌々之不足故(文)振々君子归々哉々(文)十
三经本作嗟叹之嗟叹之(乃至)永歌之永歌之(文)归
哉归哉(文)善相公奉菅家书政事要略作努々力
々本朝文粹作努力努力驱阳侚书幸々甚々弘
法大师书所々望々莫々责々古书存者皆一例
也。
性成
注十指要文心显妙明本并作成性宋签
作应成性宽喜本示珠猪熊弘签贞签科签诸本
并与今同。
因异果
宽喜本作因果异而傍书异果。
三身并
注十指要文心显妙明本并身作千宽
喜本示珠宋签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
今谓此门初举三轨三涅槃至此结之若结三轨
以阴生土则不亲也守护章云实教三身俱体俱
用可见不许三身俱体俱用者同粗食者执见矣。
二修
注十指要并作二心。
晓
注十作了。
波水
宽喜本注十并作波为水。
知梦
示珠注十指要显妙明本宋签并作如梦
宽喜本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
空名
注十作空冥。
像々实々
一本作像实々々其馀诸本作像实
像实○今案古卷本毛诗作嗟々叹々之不足故
咏々歌々之不足故(文)振々君子归々哉々(文)十
三经本作嗟叹之嗟叹之(乃至)永歌之永歌之(文)归
哉归哉(文)善相公奉菅家书政事要略作努々力
々本朝文粹作努力努力驱阳侚书幸々甚々弘
法大师书所々望々莫々责々古书存者皆一例
也。
性成
注十指要文心显妙明本并作成性宋签
作应成性宽喜本示珠猪熊弘签贞签科签诸本
并与今同。
因异果
宽喜本作因果异而傍书异果。
三身并
注十指要文心显妙明本并身作千宽
喜本示珠宋签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
今谓此门初举三轨三涅槃至此结之若结三轨
以阴生土则不亲也守护章云实教三身俱体俱
用可见不许三身俱体俱用者同粗食者执见矣。
考异¶ 第 307b 页 X56-0307.png
法性之(乃至)明之
注十指要文心显妙明本宋签
并二之字下有与字○今谓古文之法详曰之与
略曰与曰之其义是同例如七之与八或为七与
八或为七之八也。
号
注十作名。
虽由
注十显妙并作虽即由。
正依
宽喜本示珠注十文心显妙并作依正宋
签弘签贞签科签诸本与今同。
能应
注十作能化。
与镜
文心元和科签并作形与镜。
像非
示珠宋签并作像现非注十文心显妙明
本并作现像非宽喜本作像现非而现字墨抹弘
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
化无
示珠宋签并作应无。
界一心
示珠心作念。
若信
注十指要文心显妙科签诸本并信字下
加因果二字宽喜本示珠弘签贞签并与今同。
本有
示珠注十指要显妙明本宋签并作有本
宽喜本文心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
斯之
宽永科签之作以。
亦由
一古本由字无宽喜本有由而墨抹。
念不
注十作念亦不。
则以
一古本则字无示珠文心显妙明本宋签
并则作即。
考异¶ 第 307c 页 X56-0307.png
或实或权
注十文心明本并作或权或实宽喜
本示珠显妙宋签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问
○今谓上文心色正依此之实权例之诸经人天
天人互用孝经感应曰应感其他如吕律阴阳西
东小大等或依言便或约义便上下互用之类不
鲜。
理恒
明本恒作常。
幻赴
注十脱。
生具
文心作性具。
契应
注十文心显妙明本并作应契。
故权
示珠注十文心显妙并脱故字。
本具
注十文心显妙明本宋签并作本来具。
三法既
注十脱三法。
既空
示珠注十文心明本并作即空宽喜本显
妙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与今同。
览
文心显妙会本指要并作揽宽喜本示珠注
十明藏指要明本永正本弘签贞签科签诸本并
与今同○上曰摄别入总今谓摄览二字俱训为
取文选文赋云览营魂以探赜滨连珠云览影偶
质不能解独(文)揽又训观羲之兰亭帖云后之揽
者亦将有感斯文(文)览揽音同义通犹成城解懈
频嚬章慞诸字音义俱通也陆氏经典释文云音
堪互用义可并行(文)盖谓此类也。
考异¶ 第 308a 页 X56-0308.png
* No. 925-A
右十不二门义以大原如来藏中古板本所翻刻
也此本传为以根本大师手书所镂板者字样之
古雅笔势之飞动与山家本法华经及开结二经
无差毫末则真大师手迹而存今千岁之后者可
谓无价宝珠也哉如其训点及元久等数字盖后
人以朱所加也又有一本尾记云以慈觉大师之
点点之训点亦出于祖师可尚也猪熊抄云本朝
古本者山家将来本也对邃满(二师)而禀承之本故
虽一字不可有谬也良大师航海之行意在求善
本教乘故琅琊道邃座主勾当书写台州陆淳剌
史印记目录此书俨然载其目录又延喜年间敕
撰目录亦载此书也可见山家本者本朝初传之
古本而为第一善本也若宋僧知礼于指要钞叨
议本朝教乘者盖依不知本朝有此善本矣况示
珠指之作在宋雍熙三年丙戍则后于延历将来
者百八十年后于延喜目录者七十馀年也既有
先传之善本何据后人之杜撰指要所云不亦妄
乎今刻此善本更对挍诸本彼此照著使是非皎
凡宋本窜改不止此书别作古本宋本明本优劣
辨详之庶几学者开择法之眼正得道之针云尔。
右十不二门义以大原如来藏中古板本所翻刻
也此本传为以根本大师手书所镂板者字样之
古雅笔势之飞动与山家本法华经及开结二经
无差毫末则真大师手迹而存今千岁之后者可
谓无价宝珠也哉如其训点及元久等数字盖后
人以朱所加也又有一本尾记云以慈觉大师之
点点之训点亦出于祖师可尚也猪熊抄云本朝
古本者山家将来本也对邃满(二师)而禀承之本故
虽一字不可有谬也良大师航海之行意在求善
本教乘故琅琊道邃座主勾当书写台州陆淳剌
史印记目录此书俨然载其目录又延喜年间敕
撰目录亦载此书也可见山家本者本朝初传之
古本而为第一善本也若宋僧知礼于指要钞叨
议本朝教乘者盖依不知本朝有此善本矣况示
珠指之作在宋雍熙三年丙戍则后于延历将来
者百八十年后于延喜目录者七十馀年也既有
先传之善本何据后人之杜撰指要所云不亦妄
乎今刻此善本更对挍诸本彼此照著使是非皎
凡宋本窜改不止此书别作古本宋本明本优劣
辨详之庶几学者开择法之眼正得道之针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