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796a 页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
五十七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诸得过去法。彼得过去耶。如是等章及解
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论。
答欲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执。过未是
无而说现在是无为法。为遮彼执显过未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796b 页 T27-0796.png

去未来者。应无有情成就彼法。及不成就
如第二头。第三手。第六蕴。第十三处。第十
九界等。无有成就不成就者。然有成就过
去未来。及不成就故知实有。或复有执。成
就非实有法。如譬喻者作如是论。诸有情
类不离彼法。说名成就此无实体。但是观
待分别假立。如五指合名之为拳。离即非
拳故非实有。如是有情不离彼法说名
成就。离即不成就故体非实有。问彼何故立
此论耶。答依契经故。如契经说有转轮
王成就七宝。若此成就是实有者。应成就
他身及非有情数。谓彼轮王若成就轮宝神
珠宝者则法坏。亦是有情数法。亦是非有情
数法。若成就象宝马宝者则趣坏。亦是人
趣亦傍生趣。若成就女宝者则身坏。亦是男
身亦是女身。若成就主藏臣宝兵将宝者则
业坏。亦是王亦是臣。勿有此过故成就非
实有。为止彼宗显成就体是实有故而作
斯论。若成就体非实有者便违经说。如说
有学成就八支。漏尽阿罗汉成就十支。若成
就非实者。彼圣者有漏心现前。及无心时便
不成就三世圣道。云何成就八支十支。以
支皆是无漏法故。又若成就非实有者。复
违馀经。如馀经说。此补特伽罗成就善法
及不善法。若成就非实有者。彼起善法时
应不成就不善法。起不善法时应不成
就善法。起无记法时应俱不成就。又若成
就非实有者。复违馀经。如说若苾刍成就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796c 页 T27-0796.png

一妙法或不成就。谓七妙法随一现前。时彼
苾刍但成就一。以七妙法皆慧为性。尚无
二慧俱起况当有七。若起馀法现在前时
则七妙法皆不成就。又若成就非实有者。
复违馀经。如说如来应正等觉成就十力。
彼应但说成就一力。或不成就。谓若随起
一力现前。馀九离身便不成就。以十力皆
慧为体。无二慧俱起故。若起馀法现在前
时。是则十力皆不成就。又若成就非实有
者。复有馀过异生应名离三界染。诸阿罗
汉应名异生。谓诸异。生起善无覆无记心。
及无心时身中现无烦恼。复不成就过去未
来。岂不名为离三界染。诸阿罗汉起有漏
心及无心时。现无圣道。复不成就过去未
来。岂非异生无圣法故若尔便为大过。是
故成就决定实有。问若成就是实有者。譬喻
者所引经云何通。答彼说自在名为成就。
谓转轮王于自七宝摄御自在。假说成就
非如成就学八支等。或复有执。成就虽实
有体。而不成就。无有实体。为遮彼执显
不成就亦有实体故作斯论。若不成就无
实体者。成就亦无实体。观不成就说成就
故。如观夜立昼。观闇立明。皆实有体。此。
亦如是。又不成就是成就近对治。更互相违。
如贪无贪瞋无瞋痴无痴定乱等。若无实
体何所相违成近对治。又不成就若无体
者。应不施设断诸烦恼。谓圣道起断诸烦
恼。非如以刀割物以石磨物但断系得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797a 页 T27-0797.png

故知实有不成就性。或复为欲断疑网故
而作斯论。谓杂蕴说过去法生老住无常当
言过去。乃至广说。勿有生疑。如相与法
不异世。不异刹那。得与法亦尔。如得与
法有异世有异刹那。相与法亦尔。为令此
疑得决定故。明相与法定不异世。不异
刹那。而得与法有同有异。谓三世法一一
各有三世得故。问何故相与所相世及刹
那决定无异。得与所得或同或异耶。答相
与所相。必同一果。相随行不相离。无前后。
于同聚法不能弃舍。得与所得不同一
果。非定相随非不相离。或有前后。于同
聚法或能弃舍。如诸树皮性离于树。是
故为止他宗显于己义及令疑者得决定
故。设不止他显己令疑决定。但于法相相
应义中。应显所明故作斯论。
诸得过去法彼得过去耶。此中得言欲何
所显。谓获成就。云何知然。如施设论说。
得云何谓获成就。获云何。谓得成就。成就
云何。谓获得。得获成就声虽有别而义无
异。所得法类有十一种。欲界有四。谓善
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界有三。除
不善。无色界亦尔。及无漏法。欲界善不善
无覆无记各具五蕴。有覆无记唯有四蕴。
色界三各具五蕴。无色界三各唯四蕴。无
漏法具五蕴。及择灭非择灭。除虚空无为
非所得法故。此中欲界善不善色。若在过
去有三世得。若在未来唯有未来得。若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797b 页 T27-0797.png

有覆无记四蕴。及无覆无记中。通果心俱
生品四蕴。彼得世杂刹那杂。谓在过去未
来现在。皆具三世得故。无覆无记一切色
蕴异熟生四蕴。及威仪路。工巧处。多分四
蕴彼得世不杂刹那不杂。若在过去得亦过
去。若在未来得亦未来。若在现在得亦现
在。威仪路四蕴中。善串习者如佛马胜。及
馀有情所善串习。并工巧处四蕴中善串习
者。如佛妙业天子。及馀有情所善串习。彼
得亦皆世杂刹那杂。谓在三世各有三世
得。故色界善五蕴有覆无记。及无覆无记中。
通果心俱生品四蕴。彼得世杂刹那杂。谓在
三世各有三世得故不定。善色蕴如欲界
善不善色蕴。说一切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
蕴。及威仪路异熟生四蕴。彼得世不杂刹那
不杂。随在彼世。即唯有彼世得。故无色界
善有覆无记四蕴彼得世杂刹那杂。谓在三
世各有三世得故。异熟生四蕴彼得世不
杂刹那不杂。随在彼世。即唯有彼世得故。
无漏五蕴彼得。亦世杂刹那杂。谓在三世
各有三世得故。此则总说。若别说者。诸未
曾得无漏五蕴。及未曾得有漏修所成。并未
曾得闻思所成。彼最初得。若在未来彼法唯
有未来得。若在现在彼法则有未来现在
得。若在过去彼法则有三世得。择灭非择
灭法虽非三世摄而有三世得。然择灭得
有二种。谓有漏无漏。有漏择灭得。由离欲
界染乃至无所有处染故起。是世俗道类。若
未离染彼灭唯有过去未来得。若已离染彼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797c 页 T27-0797.png

修所断染故起。是圣道类欲界见苦所断法
择灭。若苦法智未现在前彼灭唯有未来得。
若现在前彼灭则有未来现在得。若已灭。彼
灭则有三世得。如是乃至有顶第九品法择
灭。若尽智未现前等如理应知。非择灭得唯
是有漏。彼最初得。若在未来彼灭唯有未
来得。若在现在彼灭则有未来现在得若
在过去彼灭则有三世得。此中初问答显
一一世法有三世得。第二问答显一一世得
得三世及离世法。是谓此处略毗婆沙。
诸得过去法彼得过去耶。答彼得或过去。
或未来。或现在。得过去法过去得者。谓过
去三界一切诸蕴。及无漏蕴彼所有过去得。
得过去法。未来得者。谓过去欲界善不善
五蕴。有覆无记四蕴。无覆无记中通果心俱
生品。及威仪路工巧处一分四蕴。色界善五
蕴。有覆无记及无覆无记中。通果心俱生品
四蕴。无色界善有覆无记四蕴。无漏五蕴彼
所有未来得。得过去法。现在得者。谓过去欲
界善不善五蕴。乃至广说。如未来彼所有现
在得。设得过去彼得过去法耶。答彼法或
过去。或未来。或现在。或无为过去得。得过
去法者。谓过去得。得过去三界一切诸蕴。
及无漏蕴。过去得。得未来法者。谓过去得。
得未来欲界善不善有覆无记四蕴。无覆无
记中通果心俱生品。及威仪路工巧处一分
四蕴。色界善五蕴。有覆无记。及无覆无记中。
通果心俱生品四蕴。无色界善有覆无记四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798a 页 T27-0798.png

得。得现在欲界善。乃至广如得未来说。过
去得。得无为法者。谓过去得。得择灭非
择灭。
诸得未来法。彼得未来耶。答彼得或未来。
或过去。或现在。得未来法。未来得者。谓未
来三界一切诸蕴。及无漏蕴。彼所有未来得。
得未来法。过去得者。谓未来欲界善不善有
覆无记四蕴。无覆无记中。通果心俱生品。及
威仪路工巧处一分四蕴。色界善五蕴。有覆
无记及无覆无记中。通果心俱生品四蕴。无
色界善有覆无记四蕴。无漏五蕴彼所有过
去得。得未来法。现在得者。谓未来欲界善。
乃至广说如过去。彼所有现在得。设得未
来彼得未来法耶。答彼法或未来。或过去。
或现在。或无为。未来得。得未来法者。谓未
来得。得未来三界一切诸蕴及无漏蕴。未来
得。得过去法者。谓未来得。得过去欲界善
不善五蕴有覆无记四蕴。无覆无记中。通果
心俱生品。及威仪路工巧处一分四蕴。色界
善五蕴。有覆无记及无覆无记中。通果心俱
生品四蕴。无色界善有覆无记四蕴。无漏五
蕴。未来得。得现在法者。谓未来得。得现在
欲界善。乃至广如得过去说。未来得。得无
为者。谓未来得。得择灭非择灭。诸得现在
法彼得现在耶。答彼得或现在。或过去。或
未来。得现在法。现在得者。谓现在三界一切
诸蕴。及无漏蕴彼所有现在得。得现在法。过
去得者。谓现在欲界善不善有覆无记四蕴。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798b 页 T27-0798.png

处一分四蕴。色界善五蕴。有覆无记及无覆
无记中。通果心俱生品四蕴无色界善有覆
无记四蕴。无漏五蕴。彼所有过去得。得现在
法。未来得者。谓现在欲界善不善五蕴。有覆
无记四蕴。馀如过去得说。彼所有未来得。设
得现在。彼得现在法耶。答彼法或现在。或
过去或未来。或无为现在得。得现在法者。
谓现在得。得现在三界一切诸蕴。及无漏蕴
现在得。得过去法者。谓现在得。得过去欲
界善不善五蕴有覆无记四蕴。无覆无记中。
通果心俱生品。及威仪路工巧处一分四蕴。
色界善五蕴。有覆无记。及无覆无记中。通果
心俱生品四蕴。无色界善有覆无记四蕴。无
漏五蕴现在得。得未来法者。谓现在得。得
未来欲界善不善有覆无记四蕴。馀如得过
去说。现在得。得无为者。谓现在得得择灭
非择灭。诸得善法彼得善耶。答如是以善
法得必是善故。设得善彼得善法耶。答如
是。以诸善得唯得善法故。不善无记问答
亦尔。能得所得性必同故。诸得欲界法。彼
得欲界耶。答如是。以欲界法得必是欲界
故。设得欲界彼得欲界法耶。答彼法或欲
界。或不系。欲界者。谓欲界五蕴。不系者谓诸
非择灭。以生欲界补特伽罗。于三界系及
不系法得非择灭。彼得皆是欲界系故。诸
得色界法。彼得色界耶。答如是。以色界法
得必是色界故。设得色界。彼得色界法耶。
答彼法或色界或不系。色界者。谓色界五蕴。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798c 页 T27-0798.png

三静虑五蕴择灭。彼世俗道类。得皆色界系。
以下地择灭有漏得皆上地近分摄故非择
灭者。谓生色界补特伽罗。于三界系及不
系法得非择灭。彼得皆是色界系故。诸得
无色界法。彼得无色界耶。答如是。以无色
界法得皆是无色界系故。设得无色界彼
得无色界法耶。答彼法或无色界或不系。无
色界者。谓无色界四蕴。不系者。谓诸择灭非
择灭。择灭者。谓第四静虑地系五蕴。及下三
无色地系四蕴择灭。后世俗道类得皆无色
界系。所以如前。非择灭者。谓生无色界补
特伽罗。于三界系及不系法得非择灭。彼
得皆是无色界系故。诸得学法彼得学耶。
答如是。以学法得必是学故。设得学彼得
学法耶。答彼法或学。或非学非无学学者谓
学五蕴。非学非无学者。谓诸学得。所得择灭。
诸得无学法彼得无学耶。答如是。以无学
法得必是无学故。设得无学彼得无学法
耶。答彼法或无学。或非学非无学。无学者。谓
无学五蕴。非学非无学者。谓诸无学得所得
择灭。
诸得非学非无学法。彼得非学非无学耶。
答彼得或非学非无学。或学或无学。非学非
无学者。谓有漏五蕴四蕴。得一切非择灭。
得诸择灭世俗道类。得学者。谓诸择灭。学
道类。得无学者。谓诸择灭。无学道类得。设
得非学非无学。彼得非学非无学法耶。答
如是。以诸非学非无学得。唯得非学非无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799a 页 T27-0799.png

如是。以见所断法得必是见所断故。设得
见所断彼得见所断法耶。答如是。以见所
断得。唯得见所断法故。诸得修所断法。彼
得修所断耶。答如是。以修所断法得必是
修所断故。设得修所断。彼得修所断法耶。
答彼法或修所断。或不断。修所断者。谓修所
断五蕴。不断者谓一切非择灭。及世俗道类
所得择灭。诸得不断法。彼得不断耶。答彼
得或不断。或修所断。不断者。谓无漏五蕴得。
及诸择灭无漏道类得。修所断者。谓一切非
择灭得。及诸择灭世俗道类得。设得不断。彼
得不断法耶。答如是。以不断得唯得不断
法故。已随本文辩诸得相。当更随义显
诸非得。若法有得。彼法有非得。若法无得。
彼法无非得。获成就非获非成就说亦尔。由
此一切有情数法。及择灭非择灭。有得非得
有获非获。有成就非成就。一切非有情数
法。及虚空无为。则皆无有得非得等。又于
自相续法。有得。有非得等。于他相续法。无
得非得等。此中过去未来法。各有三世非得。
现在法唯有过未二世非得。以可成就法
在现在世必成就故。得与非得更互相违
不俱起故。善不善无记法非得。皆唯无记。
三界法非得皆通三界。学无学非学非无学
法非得。皆唯非学非无学。见所断修所断不
断法非得。皆唯修所断。是谓非得略毗婆沙
诸不得过去法。彼非得过去耶。答彼非
得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不得过去法。过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799b 页 T27-0799.png

记。无漏五蕴。彼所有过去非得。此中断善根
者。善五蕴离欲染者。不善五蕴。诸阿罗汉
有覆无记五蕴。一切有情多分无覆无记五
蕴。以无覆无记法。已过刹那及未至刹那。
多分不成就故。诸异生类无漏五蕴。是谓总
相所不得法。不得过去法未来非得者。谓
过去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无漏五蕴。
彼所有未来非得。如前释。不得过去法现
在非得者。谓过去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
记。无漏五蕴。彼所有现在非得。随所应如
前释。设非得过去彼不得过去法耶。答彼
法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或无为。过去非
得。不得过去法者。谓过去非得不得过去
善乃至无漏五蕴。如前释。过去非得不得
未来法者。谓过去非得不得未来善。乃至
无漏五蕴。如前释。过去非得不得现在法
者。谓过去非得不得现在善乃至无漏五蕴。
如前释。过去非得不得无为法者。谓过去
非得不得择灭非择灭法。谓具缚者。于择
灭。一切有情于非择灭。诸不得未来法。彼
非得未来耶。答彼非得。或未来。或过去。或
现在。不得未来法。未来非得者。谓未来善
乃至无漏五蕴。彼所有未来非得。如前释。不
得未来法过去非得者。谓未来善乃至无漏
五蕴。彼所有过去非得。如前释。不得未来
法现在非得者。谓未来善乃至无漏五蕴。彼
所有现在非得。如前释。设非得未来。彼不
得未来法耶。答彼法或未来。或过去。或现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799c 页 T27-0799.png

来非得。不得未来善。乃至无漏五蕴。如前
释。未来非得。不得过去法者。谓未来非得。
不得过去善乃至无漏五蕴。如前释。未来
非得。不得现在法者。谓未来非得。不得
现在善乃至无漏五蕴。如前释。未来非得。
不得无为法者。谓未来非得。不得择灭非
择灭。如前释。诸不得现在法。彼非得现
在耶。答彼非得或过去。或未来。非现在相
违故。不得现在法。过去非得者。谓现在善
乃至无漏五蕴。彼所有过去非得。如前释。不
得现在法。未来非得者。谓现在善乃至无
漏五蕴。彼所有未来非得。如前释。设非得
现在。彼不得现在法耶。答彼法或过去。或
未来。或无为。非现在相违故。现在非得。不
得过去法者。谓现在非得。不得过去善乃
至无漏五蕴。随所应。如前释。现在非得。不
得未来法者。谓现在非得。不得未来善乃
至无漏五蕴。如前释。现在非得不得无为
法者。谓现在非得。不得择灭非择灭。如前
释。
诸不得善法。彼非得善耶。答不尔。以彼
非得是无记非善性故。设非得无记。彼不
得善法耶。答彼法或善或不善。或无记。以
无记非得不得三性法故。诸不得不善法。
彼非得不善耶。答不尔。以彼非得是无记
非不善性故。设非得无记。彼不得不善法
耶。答彼法。或善或不善。或无记。以无记非
得不得三性法故。诸不得无记法。彼非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800a 页 T27-0800.png

设非得无记彼不得无记法耶。答彼法。或
善。或不善。或无记。以无记非得不得三性
法故。诸不得欲界法。彼非得欲界耶。答
彼非得或欲界。或色界。或无色界。不得欲
界法。欲界非得者。谓生欲界。欲界诸蕴非
得。不得欲界法。色界非得者。谓生色界欲
界诸蕴非得。不得欲界法无色界非得者。
谓生无色界。欲界诸蕴非得。设非得欲界。
彼不得欲界法耶。答彼法或欲界。或色界
或无色界。或不系。欲界非得。不得欲界法
者。谓生欲界不得欲界诸蕴。欲界非得。不
得色界法者。谓生欲界不得色界诸蕴。
欲界非得。不得无色界法者。谓生欲界不
得无色界诸蕴。欲界非得。不得不系法
者。谓生欲界不得无漏诸蕴。及择灭非择
灭。诸不得色界法彼非得色界耶。答彼非
得。或欲界。或色界。或无色界。不得色界法。
欲界非得者。谓生欲界色界诸蕴非得。不
得色界法。色界非得者。谓生色界色界诸
蕴非得。不得色界法。无色界非得者。谓生
无色界色界诸蕴非得。设非得色界。彼不
得色界法耶。答彼法或欲界。或色界。或无
色界。或不系。色界非得不得欲界法者。谓
生色界不得欲界诸蕴。色界非得。不得色
界法者。谓生色界不得色界诸蕴。色界非
得。不得无色界法者。谓生色界不得无
色界诸蕴。色界非得。不得不系法者。谓生
色界不得无漏诸蕴。及择灭非择灭。诸不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800b 页 T27-0800.png

或欲界。或色界。或无色界。不得无色界法。
欲界非得者。谓生欲界无色界诸蕴非得。不
得无色界法。色界非得者。谓生色界无色
界诸蕴非得。不得无色界法。无色界非得
者。谓生无色界无色界诸蕴非得。设非得
无色界。彼不得无色界法耶。答彼法或欲
界。或色界。或无色界。或不系。无色界非得。
不得欲界法者。谓生无色界。不得欲界诸
蕴。无色界非得。不得色界法者。谓生无色
界。不得色界诸蕴。无色界非得。不得无色
界法者。谓生无色界。不得无色界诸蕴。无
色界非得。不得不系法者。谓生无色界。不
得无漏诸蕴。及择灭非择灭。诸不得学法。
彼非得学耶。答不尔。以彼非得是非学非
无学非是学故。设非得非学非无学。彼不
得学法耶。答彼法或学。或无学或非学非
无学。以非学非无学非得不得三种法故。
诸不得无学法。彼非得无学耶。答不尔。
以彼非得是非学非无学非是无学故。设
非得非学非无学。彼不得无学法耶。答彼
法或学。或无学。或非学非无学。以非学非无
学非得不得三种法故。诸不得非学非无
学法。彼非得非学非无学耶。答如是。以诸
非得唯是非学非无学故。设非得非学非
无学。彼不得非学非无学法耶。答彼法或
学。或无学。或非学非无学。以非学非无学非
得不得三种法故。诸不得见所断法。彼
非得见所断耶。答不尔。以彼非得是修所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第 800c 页 T27-0800.png

所断法耶。答彼法或见所断。或修所断。或不
断。以修所断非得不得三种法故。诸不
得修所断法。彼非得修所断耶。答如是。
以诸非得唯修所断故。设非得修所断。彼
不得修所断法耶。答彼法或见所断。或修
所断。或不断。以修所断非得不得三种法
故。诸不得不断法。彼非得不断耶。答不
尔以彼非得是修所断非不断故。设非得
修所断。彼不得不断法耶。答彼法或见所
断。或修所断。或不断。以修所断非得不得
三种法故。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
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