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 第 623b 页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
二十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业蕴第四中害生纳息第三之三

问别解脱律仪。为但从所能有情处得。为
亦从非所能处得耶。若但从所能处得者。
则此律仪应有增减。谓从非所能处。生所
能处时律仪应增。即从所能处生。非所能
处时律仪应减。又此律仪应少分处受。而
世尊说无少分受。又应成立离系所宗。谓
彼外道为诱他故作如是言。善来男子。有
众生去此过百踰缮那。若起善心弃舍
卷一百二十 第 623c 页 T27-0623.png
刀杖誓不害彼。于彼便得不杀律仪。若
言亦从非所能处得者。法救论所说当云
何通。如彼说。尸罗从所能处得。慈从所
能非所能处得。答应作是说。律仪从所
能非所能处得。问前三种难此为善通。法
救论云何通耶。答当知彼尊者以密意说。
佛亦以密意说诸契经。况彼尊者无密意
言。密意者何。谓彼尊者说现在世蕴界处名
为所能。过去未来名非所能。别解脱戒名
曰尸罗。静虑无漏二戒名慈。彼说别解脱
戒。唯于现在有情数蕴界处得。不于过
未。以过去未来堕法数故。静虑无漏二种
律仪。通于三世蕴界处得。故彼所说理亦
无违。是故别解脱律仪。与静虑无漏二种律
仪有差别相。谓别解脱律仪唯于现在有情
处得。静虑无漏二种律仪通于三世境界处
得。别解脱律仪。通于业道根本加行后起处
得。静虑无漏二种律仪。唯于业道根本处
得。由此差别应作四句。有蕴界处于彼
得别解脱律仪。非静虑无漏。谓现在业道
加行后起。有蕴界处于彼得静虑无漏律
仪。非别解脱。谓过去未来根本业道。有蕴
界处于彼得别解脱律仪。亦静虑无漏。谓
现在世根本业道。有蕴界处不从彼得别
解脱律仪。亦非静虑无漏。谓过去未来业道
加行后起。问若别解脱律仪。唯于现在有情
处得。非于去来蕴界处者。则诸如来应正
等觉律仪不等。所以者何。过去诸佛出现世
时。无量有情为律仪境。彼有情类已入涅
卷一百二十 第 624a 页 T27-0624.png
槃。释迦牟尼于彼境上不得律仪。今释迦
佛出现世时。无量有情为律仪境。彼有情
类已入涅槃。慈氏如来于彼境上不得律
仪。境有宽狭律仪亦尔。岂非诸佛律仪不
等。答应作是说。律仪境界虽有多少。而
律仪体前后无异。俱从一切有情境处总发
得故。有作是说。三世如来律仪不等亦无
有失。问若尔施设论说当云何通。如彼说
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悉平等。答由三事等
故名平等。一修行等。谓诸如来皆于过去
三无数劫。勤修四种波罗蜜多。究竟圆满得
菩提故。二利益等。谓诸如来等于无量应
化有情。作利乐事皆究竟故。三法身等。谓
诸如来皆得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大悲十
八不共法等胜功德故。由此三义故言平
等。非律仪体无多少异。又由根等故说等
言。以一切如来皆住上品根故。又由戒等。
一切如来皆得上品戒故。有馀师说。一切
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律仪。皆于一切有情
处得故说等言。非体无异。谓过去佛律仪
所从诸有情境。设今犹在释迦牟尼。从彼境
上亦得律仪。然无此理。释迦如来应正等
觉律仪所从诸有情境。设当在者慈氏如来。
从彼境上亦得律仪。然无此理。故说等言
亦无有失。然诸律仪应说有一。如说。戒
蕴戒修戒学。或应说二。谓表无表。或应说
三。谓下中上。或从无贪无瞋无痴所生差
别。或应说四。谓身语业各有表无表。或应
说六。谓表无表各有下中上。或三根所生。
卷一百二十 第 624b 页 T27-0624.png
或应说七。谓离断生命乃至离杂秽语。或
应说九。谓从下下乃至上上。或应说十
二。谓身语表无表各有三品或三根生。或应
说十四。谓离断生命乃至离杂秽语。各有
表无表。或应说十八。谓表无表各有九品。
或应说二十一。谓离断生命乃至离杂秽
语皆有三品或三根生。或应说四十二。谓
离断生命乃至离杂秽语。各有表无表皆
从三品或三根生。若以相续刹那分别。则
有无量律仪。今总说七种。谓离断生命乃
至离杂秽语。此中有说。彼七支戒一一于
一切有情处得而所得是一。彼说于一有情
所犯一支戒时。于一切有情处此一支戒
断。馀六犹转。此即善通世尊所说。若犯学
处。非苾刍。非沙门。非释种子。有说。此七
支戒。一一于一切有情处得而所得各异。
如有情数量所得戒亦尔。彼说于一有情
所。犯一支戒时。即此一有情处一支戒断
馀六犹转。馀有情处七支皆转。问若尔云何
通世尊所说。若犯学处非苾刍等。答依胜
义苾刍言非苾刍。以不能趣彼故。有馀
师说。别解脱律仪。随因差别成二十一。此
中有说。二十一种。一一于一切有情处得。
而所得不异。彼说由贪烦恼。于一有情所
犯一支戒时。于一切有情处无贪所生一
支戒断。馀二十种如先犹转。此则善通世
尊所说。若犯学处非苾刍等。有说。此二十
一种一一于一切有情处得。而所得各异。
如有情数量所得戒亦尔。彼说由贪烦恼
卷一百二十 第 624c 页 T27-0624.png
于一有情所犯一支戒时。即此一有情处
无贪所生一支戒断。馀二十种如先犹转。馀
有情处二十一种具足皆转。问若尔云何通
世尊所说。若犯学处非苾刍等。答依胜义
苾刍言非苾刍。如前说。依如是理故作
是说。宁作出家犯诸学处。不为五戒邬波
索迦。所以者何。彼若毁犯五种学处身中
便空。诸出家者设犯五处而更有馀众多犹
转。迦湿弥罗国诸论师言。虽犯律仪而律
仪不断。如法悔除还名持戒。无有顿受别
舍得故。未悔除位具得二名。若已悔除但
名持戒。

问于外物中得律仪不。若有得者。所得
律仪应有增减。谓生草枯时酒味坏时应
减。即彼生时熟时应增。如是等事其类寔
繁。是故律仪应有增减。若无得者即此律
仪境应少分处受。而世尊说。如是律仪无
少分受。又断生草等悔除应无用。有作是
说。虽有得者而不名律仪。但是顺律仪法。
问此顺律仪法为是律仪摄。为非律仪摄。若
是律仪摄说为律仪。或说顺律仪竟有何
异。若非律仪摄。此有何相而言顺律仪非
律仪摄。如是说者。于外法中亦得律仪。问
若尔律仪应有增减。答无增减。以总得故。
谓此律仪总于一切生草等上得一无表。而
世间无有无生草等时。总于一切蒲桃等
酒。则不坏时得一无表。世间无有无诸酒
时。是故律仪无有增减。馀亦如是。问别解
脱律仪由何等心得。答由普于一切有情。
卷一百二十 第 625a 页 T27-0625.png
起善意乐。无损害心得。若起此心于某
处受某处。不受不得律仪。由此律仪遍
于一切所应受处。得防护故。是故说。若此
律仪有方域者大地所不受。由此律仪于
有情处得。有情界多地界少故。

若成就身彼成就身业耶。答应作四句。
有成就身非身业。谓处卵㲉。若诸异生住
胎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都
无身表。设有而失彼住卵㲉及胎脏中者。
虽成就身未能发表。先所发表死时已
失。此表依前众同分故。问何故此位未能
发表。答以身微劣未能与表为所依故。
有馀师言。粗心能发身语表业。彼心细故。
又外门心能发表业。尔时彼心内门转故。又
外事心能发表业。彼心缘内事起故不能
发表。有说。此位中迫迮不得自在。尚不能
动。况起表业。如为怨贼缚置笼中挂龙
牙上。尚不能动。况有所趣。问若尔何故亦
说胎中有转动耶。答风力所转非心所为。
表业必由心力所起。若生欲界住非律仪
非不律仪无身表者。谓眠醉闷舍诸加行
不求起表。设有而失者。谓三缘故虽起表
而失。一意乐息故。二舍加行故。三限势过
故。有成就身业非身。谓诸圣者生无色界。
此中学成就学随转身业。无学成就无学随
转身业。生无色故不成就身。有成就身
亦身业。谓诸圣者住胎脏中。若生欲界住
律仪。若住不律仪。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
现有身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此中圣
卷一百二十 第 625b 页 T27-0625.png
者。住胎脏中时亦未能起表。但成就静虑
无漏无表。若生欲界住律仪者。谓于三种
律仪。或一或二或具而住。即别解脱静虑无
漏。住不律仪者。谓屠羊等。住非律仪非不
律仪现有身表者。谓不眠不醉不闷不舍
加行求起表业。或先有不失者。谓三缘故。
先所起表不失。一意乐不息故。二不舍加
行故。三限势未过故。此说由慇重信或
猛利缠。起表无表乃至未舍。若生色界者
彼决定成就身无表业。或亦成就身表。有
非成就身亦非身业。谓诸异生生无色界。
彼无色故不成就身。异生故不成就身业。
有漏者度界地已舍故。无漏者未得故。问何
故有漏色业度界地舍非无漏耶。答有漏色
业被缚有系。无漏色业解脱离系故。有说。有
漏色业堕界堕地。无漏堕地而不堕界故。有
说。有漏色业同类大种造。能造所造俱有漏
故。无漏色业异类大种造。大种有漏业无漏
故。由此因缘度界地时。有漏业舍。无漏不
舍。

问得忍异生命终时。舍忍法不。若舍者何故
不堕恶趣。又若舍者何故异生命终时舍。圣
者不舍。若不舍者。何故此文及大种蕴皆
不说耶。答应言舍。问若尔彼何故不堕恶
趣。答由此善根势力大故。自有善根势力
微劣。虽复成就不障恶趣。况不成就。如
生得善或有善根势力强盛。虽不成就而
障恶趣。况复成就如此忍法。是故虽舍不
堕恶趣。复有说者。由此善根身中生故。
卷一百二十 第 625c 页 T27-0625.png
令招恶趣诸业烦恼远离。于身毕竟不起。
因尚不起。况堕恶趣。如人秋时服于下药。
药虽不住彼人身中。而彼身中病亦不生。
此亦如是。复有说者。由此善根势力威猛
熏习身故。令招恶趣诸业烦恼。于此身中
永不复起。因不起故不堕恶趣。如师子王
所居窟穴。王虽不在馀气尚存。诸小禽兽无
能入者。此亦如是。复次此善根身中如主。势
力强盛。不善如客势力衰微。复次此善根意
乐增上。乐断恶法乐修善法。复次此善根
身中生已一切恶趣得非择灭。非择灭法无
有生者。是以不堕。复次由此善根身中生
故。令彼行者堕大法流。由如此义不堕
恶趣。复有说者。由此善根邻近圣道。依圣
道力不堕恶趣。如怖怨贼依附于王。依
王力故令诸怨贼不敢正视。况能为害。此
亦如是。近圣道故令招恶趣诸业烦恼尚
不现行。况堕恶趣。复有说者。由此善根
守护圣者所住身器。义言此身圣道当住。能
招恶趣诸业烦恼应永远离。如有胜处王
应居止所。司守掌馀无能住。此亦如是。复
有说者。由此善根身中生。故令彼行者定
处人天不居恶趣。如富贵者定居胜处不
居卑陋。此亦如是。有说。此善根加行正胜。
令招恶趣诸业烦恼势力衰微。不复能招
恶趣异熟。是故虽舍不堕恶趣。有说。由此
善根增上力故。令彼行者见恶行过失妙行
功德。由此恶业必不复生。况堕恶趣。有说。
由此善根增上力故。令彼行者住善意乐。
卷一百二十 第 626a 页 T27-0626.png
见生死过涅槃胜德。不造恶业不堕恶趣。
有说。由此善根增上力故。令彼行者其心
调柔随顺涅槃信根深固。由此虽舍不堕
恶趣。尊者妙音说曰。由此善根增上力故。
令彼行者意乐殊胜。于般涅槃心常随顺趣
向临入。欲乐忍可希求敬爱。由此因缘不
造恶业。是故虽舍不堕恶趣。问何故异生
命终时舍所得忍法。圣者不舍。答异生无
有无漏对治。以自持御故此善根命终时
舍。圣有无漏对治。以自持御。是故不舍。有
说异生定力羸劣势不坚牢。以有漏故。如
无胶水杂诸彩色随所画物。不得久住。
是以故舍。圣者无漏定力坚强。持此善根命
终不舍。所说譬喻翻上应知。有说。异生
无胜止观故命终舍。圣者相违命终不舍。
有馀师说。异生命终亦不舍忍。问若尔此
文及大种蕴何故不说。答应说而不说者。
当知此义有馀。有说。已说在第三句中。谓
诸圣者住胎脏中成身及业。圣有二种。一
世俗。二胜义。得此善根名世俗圣。若入
圣道名胜义圣。发心出家尚名圣者。况得
忍法。有馀师说。此不决定异生命终有舍不
舍。若于忍法恒时加行殷重。加行修习坚
牢。彼命终时不舍忍法。若不尔者命终时
舍。如所听习。若极淳熟经久不忘不尔便
忘。如慈授子于初生时便能唱言。结有二
部乃至广说。如是说者。异生命终定舍忍
法。善根劣故异生依此地起此类善根。命
终还生此地。舍同分故尚决定舍。况色界
卷一百二十 第 626b 页 T27-0626.png
法经欲界生而当不舍。

契经中说。生有四种。谓卵生。胎生。湿生。化
生。云何卵生。谓诸有情由卵㲉生。当住卵
㲉。已住今住卵㲉。盛裹破坏卵㲉生等生
起现起出已出。谓鹅雁孔雀。鹦鹉舍利迦。俱
枳罗命命鸟等。及一类龙。一类妙翅。一类人
趣。复有所馀由卵㲉生。广说如上。是名
卵生。云何胎生。谓诸有情由胎膜生。当住
胎膜。已住今住胎膜。盛裹破坏胎膜生等。
生起现起出已出。谓象马牛羊驼驴鹿等。及
一类龙。一类妙翅。一类鬼。一类人趣。复有
所馀由胎膜生。广说如上。是名胎生。云何
湿生。谓诸有情由湿气生。或依草木诸叶
窟聚。或依腐肉食粪秽等。或依陂池河海
展转相润相逼相依生等。生起现起出已出。
谓蚊蚋蠛蠓。百足蚰蜒蚑行蜂等。及一类
龙。一类妙翅。一类人趣。复有所馀由湿气
生。广说如上。是名湿生。云何化生。谓诸有
情生无所托诸根无缺支体圆具依处顿生
顿起顿出。谓诸地狱天趣。一切中有。及一
类龙。一类妙翅。一类鬼。一类人趣。复有所
馀诸有情类生无所托。广说如上。是名化
生。问欲界天中诸妙色鸟。为卵生为化生
耶。若卵生者。彼命终已应有尸骸。是则诸
天应见秽色。然诸天众于六处门常对妙
境。如契经说。彼眼所见一切可爱适意平等。
乃至意所知亦尔。若是化生。前化生中何
故不说。答彼皆卵生。问若尔彼命终已应
有尸骸。云何诸天见秽色耶。答彼命终未
卷一百二十 第 626c 页 T27-0626.png
久有暴风飘举其尸远弃他处。有馀师说。
彼皆化生。问前化生中何故不说。答应说而
不说者。当知此义有馀。有说彼已摄在前
所说一类妙翅鸟中。是以无过。问如是四
生以何为自性。答四蕴五蕴以为自性。谓
欲色界五蕴。无色界四蕴。此中有说。唯异
熟蕴以为自性。有说亦通长养。是名四生
自性。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生。
答诸有情类和合而起故名为生。问三界五
趣皆和合起。亦名为生。何独此四。答此四
唯令有情数起。亦遍摄有情数。界趣不尔。
以界虽遍有情数。而非但有情数起通非
情故。趣虽但有情起。而非遍有情数。不
摄中有故。由此但四说名为生。问生是何
义。答有情现义是生义。有情起义有情出义。
是生义。

问于何界趣。有几生可得。答于欲界中四
生可得。色无色界唯有化生。彼受生时无
所托故。于五趣中天及地狱。唯有化生。有
说。鬼趣亦唯化生。有说。鬼趣亦有胎生。如
饿鬼女白目连曰。

「 我夜生五子
 随生皆自食
 昼生五亦然
 虽尽而无饱」


傍生人趣皆具四生。人卵生者。昔于此洲
有商人。入海得一雌鹤。形色伟丽奇而悦
之。遂生二卵。于后卵开出二童子端正聪
慧。年长出家。皆得阿罗汉果。小者名邬波
世罗。大者名世罗。又如毗舍祛母生三十
二卵。般遮罗王妃生五百卵等。人胎生者
卷一百二十 第 627a 页 T27-0627.png
如今世人。湿生者。如曼驮多遮卢。邬波遮
卢。鸽鬘庵罗卫等。人化生者。如劫初人。四
生有情皆受生已。容得圣法。得圣法已。
必更不受卵湿二生。问何故尔耶。答卵湿
二生性多愚昧。圣者聪慧故不受彼生。有
说。湿卵二生法尔与圣性相违故。圣者不
受。有馀师说。彼二生类多恶意乐多害意
乐。圣者不尔。意乐唯善。有说。彼二生类多
行恶戒沈溺苦海。圣者已得圣所爱戒坚
固浮囊能越度彼。有说。卵湿二生是傍生
类。圣者已得彼非择灭。有说。卵湿二生多
相迫迮。圣者不尔。多宽太业。由如此义
圣者不受彼二生类。有馀师说。圣乐独处
厌怖重生。而湿生者类多繁杂。诸卵生者类
经再生。谓出母胎及出卵㲉。故世间说梵
志沙门。鸟名再生。象名再饮。是以圣者不
受彼生。有馀师说。卵湿二生多无依怙。圣
者成就胜依怙法故不受彼生。由此有如
是说。若庵罗卫有胜依怙则不应为摩
健地迦之所陵辱。尊者妙音说曰。父所生
趣子还生中。此说意言。如近佛地诸大菩
萨。是众圣之父。彼定不受卵湿二生。得果
圣子亦复如是。由此所说诸因缘故。圣必
不受卵湿二生。

问如是四生何者最广。有作是说。卵生最
广如闻。外国诸山谷中。随所在处卵皆充
满。象等践蹋都不觉知。有馀师言。胎生最
广。如闻。外国有一虾蟆生七畦子。一鱼游
历七陂池中生子充满。有馀师说。湿生最
卷一百二十 第 627b 页 T27-0627.png
广。所以者何。若于雨际设有聚集腐肉粪
等。下自金轮上至梵世。而彼一切悉可为
虫。如是诸虫皆湿生摄。如是说者。化生最
广。摄二趣全三趣少分。及一切中有皆化生
故。又二界全一界少分皆化生故。于欲界中
三生加行亦化生故。问如是四生何者最胜。
答化生最胜。问若尔何故最后身菩萨不受
化生。答二出世时不和合故。谓劫初时人受
化生。尔时佛不出世。至劫减时佛出于
世。尔时人无化生。复有说者。化生轻飘不
堪与佛力无畏等。功德山王作依止故。复
有说者。一切化生其身微弱。不能荷负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重担故。复有说者。若
受化生。便无亲族眷属等事。而彼皆是妙业
之果。菩萨长夜勤修妙业极圆满故不受
化生。复有说者。菩萨长夜精进炽然造作
增长感父母业。菩萨父母亦于长夜。修习
感圣子业。若受化生则二所修俱空无果。
是以不受。有说。欲显菩萨一切尊胜。所
谓智见族姓位等。以是义故不受化生。有
说。为断众生族姓慢故。依胜族姓不受
化生。有说。欲摄引乐在家者令入法故
不受化生。若受化生彼当说言。佛无亲
属故毁家法岂比我等。若菩萨生刹帝利
家宗亲强盛。而能厌舍如弃涕唾开甘露
门成等正觉。则彼皆生希有之想。所说敬
受。有说。菩萨欲为法幢作内外护故不
受化生。诸佛皆有内护外护。内谓菩提分
法。外谓亲属。若无外护当为外道恶党所
卷一百二十 第 627c 页 T27-0627.png
坏故。佛世尊度诸释种以护正法。由此乃
至六群苾刍亦言。若有外道来恼佛者。佛
若不制我等亦能以力伏彼。有说。欲止
外道谤故不受化生。谓佛亲从睹史多宫
殁。身光赫奕照大千世界。入于母胎十月
满已从母胎出。即行七步自称独尊。出
家苦行诣菩提树成等正觉。尚被谤言过
百劫后大幻当出无父无母食啖世间。若
受化生便增诽谤。是故菩萨不受化生。有
说。为欲饶益当来诸有情故不受化生。
所以者何若受胎生便有遗身。般涅槃后虽
越千载。无量有情乃至若能于遗身界。如
芥子许起慇净心。恭敬供养获无边福。生
天受乐得般涅槃。若受化生便无是事。所
以者何。化生命终如灯光灭无遗馀故。此
中因论生论。问何故化生命终无遗馀耶。
答由彼生时诸根顿起。所以殁时亦复顿
灭。如人戏水乍出乍没。复有说者。化身轻
妙如云如电。亦如风焰灭已无馀莫知方
所。复次化生造色增。馀三生大种增。由造色
增故灭则顿灭。复次化生根法增。馀三生非
根法增。由根法增故灭则顿灭。谓化生者所
受身形发爪等物无根法少。问若化生死无
遗馀者。何故经说化生妙翅鸟取化生龙为
食耶。答以不知故取之为食。然不充饥。
有说。彼龙未死之顷暂得充饥。死已还饥。
饥复取食无违经过。复有说者。诸化生龙
其身精妙。如酥油等才吞入腹便成食事。
或有说者。化生妙翅鸟多诸巧便得化生
卷一百二十 第 628a 页 T27-0628.png
龙。以足按颈从尾吞之。命未绝来能作食
事。死则不尔。有馀师说。彼妙翅鸟食化生
龙时。涎液先流烂脑随下。与龙俱咽食事便
成。非化生龙独成食事。

问馀经所说复云何通。如说。大地狱中。有
黑駮狗肥壮暴恶。扑诸有情卧铁地上。掴
裂其腹啖食肠肚。答由彼肠肚未离身来。
暂得充饥故说为食。有说。由彼受罪有情
恶业力故。但令受苦非作食事。

若成就身彼成就语业耶。答应作四句。有
成就身非语业。有成就语业非身。有成
就身亦语业。有非成就身亦非语业。此皆
如前身对身业中说。差别者此说语表。以
身业语业系地有无必无别故。若成就身彼
成就意业耶。答诸成就身。彼定成就意业。
有成就意业非身。谓生无色界。若成就身
彼成就身业语业耶。答有成就身非身业
语业。谓处卵㲉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
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身语表设有
而失。有成就身及身业。非语业。谓生欲界
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表。或先有不失
无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身及语业。非身
业。谓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语
表。或先有不失无身表设有而失。有成就
身及身业语业。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
欲界住律仪。若住不律仪。若住非律仪非
不律仪。现有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
界设成就身业语业。彼成就身耶。答或成
就。或不成就。云何成就。谓如前说。云何不
卷一百二十 第 628b 页 T27-0628.png
成就。谓诸圣者生无色界。若成就身彼成
就身业意业耶。答有成就身及意业。非身
业。谓处卵㲉。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
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身表。设有而失。
有成就身及身业意业。谓诸圣者住胎藏
中。若生欲界住律仪。若住不律仪。若住非
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表。或先有不失。若
生色界设成就身业意业。彼成就身耶。答
或成就。或不成就。云何成就。谓如前说。云
何不成就。谓诸圣者生无色界。若成就身。
彼成就语业意业耶。答有成就身及意业。
非语业。有成就身及语业意业。此皆如前
身对身业意业中说。差别者。此说语表。设
成就语业意业。彼成就身耶。答或成就。或
不成就。亦如彼说。若成就身。彼成就身业
语业意业耶。答有成就身及意业。非身
业语业。有成就身及身业意业。非语业。有
成就身及语业意业。非身业。有成就身。及
身业语业意业。此皆如前身对身业语业中
说。以意业一切时皆成就故。设成就身业语
业意业。彼成就身耶。答或成就。或不成就。
亦如彼说。

若成就身业。彼成就语业耶。答应作四句。
有成就身业非语业。谓生欲界住非律仪
非不律仪现有身表。或先有不失。无语表。
设有而失。有成就语业非身业。谓生欲界
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语表。或先有不
失。无身表。设有而失。有成就身业亦语
业。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
卷一百二十 第 628c 页 T27-0628.png
若住不律仪。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
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若诸圣
者生无色界。有非成就身业。亦非语业。
谓处卵㲉。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
住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身语表。设有而
失。若诸异生生无色界。若成就身业彼
成就意业耶。答诸成就身业。彼成就意
业。有成就意业非身业。谓处卵㲉。若
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仪非
不律仪。无身表。设有而失。若诸异生生无
色界。若成就身业。彼成就语业意业耶。答
有成就身业及意业。非语业。谓生欲界住
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表。或先有不失。
无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身业及语业意
业。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
若住不律仪。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
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若诸圣者
生无色界。设成就语业意业。彼成就身业
耶。答或成就。或不成就。云何成就。谓如前
说。云何不成就。谓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
律仪。现有语表。或先有不失。无身表。设有
而失。

若成就语业。彼成就意业耶。答诸成就语
业。彼成就意业。有成就意业。非语业。此如
前身业对意业说。差别者。此说语表。此上所
说总略义者。所谓彼身若生无色界定不成
就。生欲色界则定成就彼身业语业。若在
卵㲉异生。处胎藏中及诸异生生无色界
定不成就。一切圣者。色界异生。及欲界异生。
卷一百二十 第 629a 页 T27-0629.png
住善恶戒者皆定成就。馀或成就。或不成
就。意业一切皆定成就。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