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4b 页
俱舍论疏卷第十七
大慈恩寺沙门 神泰 述

*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自下第四有七行半颂明六种种性于中初一行半
颂有明阿罗汉文中初牒前如前所说不动应果初
尽智后起无生智二问诸阿罗汉如预流等有差别
不三答亦有四问云何五举颂答六释颂本文中初
释上两句二于此六中下释第三第四句即此五种
总名时爱心解脱以恒时爱护无摄圣道及心解脱
择灭故亦说名为时解脱者以要待众缘具时方能
入定及具众缘方得解脱故略初要待言故但言时
解脱如世具言此成苏瓶略初此成言故但言苏瓶
由此五人要待众缘具时方言入定谓待资具无病
处等胜缘合时方入定故虽复得定及具胜缘方得
解脱三释第五第六句不动法性说名为后即此名
为不动心解脱以无退动定及退心解脱故亦说名
为不时解脱以不待时入定及不待时心解脱故谓
三摩地随欲现前不待胜缘和合时即能入定及解
脱故或依暂时解脱建立时解脱名或依毕竟解脱
名或依毕竟解脱建立不时解脱名以时解脱容有
退隋时不时解脱无退堕时故此不动性从学位见
至性生。

自下第二有半颂明罗汉六性本始不同文中初问
如是所明六罗汉性为是学地无有为后无学方得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4c 页 X53-0094.png
二答不定三问云何四举颂答五释颂本文中初释
颂本退法种性如是学地先有思法等五亦有无学
方得谓有学地先来是思法性后得罗汉亦是思法
性或有先来学地及罗汉是退法性后念根成思乃
至不动随应当说正理论六十七云言退者谓彼获
得如是类根安住此根为退缘会便退所得无退缘
者便槃涅槃或有勤精进得胜姓说彼脩集此种姓
时谓有一类由他缘力方于佛法至诚归趣彼极少
时取少分相便乘速进奢摩他力所持慧光入无学
地于无学地趣入相中彼先不能审谛取故无有恒
时尊重行故傍乐寂止背胜观故与顺退法相随顺
故数失正念远于道器所获胜德容数退失如于圣
教习诵究竟由遇散乱病逸等缘于习诵文不能记
忆名为退失先所习诵由此譬喻应知退法言思法
者谓有获得如是类根安住此根能于诸欲极多厌
恶由思厌恶起自害思或此类根虽性殊钝而多缘
力之所集成于加行中念力坚固多住厌观少有欣
情恒作是思勿遇病等便于正念有所忘失于加行
中致有慢缓由加行慢缓令我有退失由斯筹虑起
自害思或由难辛方建胜位观诸财宝追求贮积守
护受用咽弃等时无不□生种种苦恼彼审观巳由
此苦缘身命虽存都无胜用又观身器是粪秽车避
危就安摄养无益犹如牢狱丘冢秽尸受乐此身岂
名智者由斯观解起自害思复有馀师作如是说彼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5a 页 X53-0095.png
类法尔禀斯种性不顾身命耽求解脱执刀自拟用以
励心如说以刀扣于自颈由斯励巳心得解脱此类
名为思法种性言护法者谓有一类恒于时爱心解
脱中系念现前专精防护彼作是念我且未能脩习
练根达安住法但于时爱心解脱中能不放逸精勤
防护如是种类名为护法安住法者谓离胜退缘虽不
自防而亦能不退虽胜加行亦不练根多住处中故
名安住有馀师说彼所获德非劣非胜故名安住堪
达法者谓性堪能好脩练根速达不动有馀师说彼
性能得一切功德故名堪达然非一切功德之器不
动法者谓有一类根性殊胜于行自在于断烦恼随
烦恼中得方便智不为一切随顺退法之所倾动具
无生智性不怯弱获得第一安隐住处内分力强胜
观行摄于一切义殷重妄解巳能善取摄尽地相不
护所證故名不动此论言退法者谓遇少缘便退所
得非思法等遇少缘退言思法者谓具退失以刀扣
颈恒思自害言护法者谓于所得多憙防护安住法
者离胜退缘遇少退缘虽不自防亦能不退遇胜退
缘自防不退不防则退虽胜加行亦不增进起胜加
行加能增进堪达法者彼性堪能好脩练根不动法
者彼必无退此六种性先学位中初退及思皆阙恒
时及尊重加行由根有异故有差别第三唯有恒时
加行第四唯有尊重加行第五第六皆具二种由根
利钝差别为二退法种性非必定退乃至堪达非必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5b 页 X53-0095.png
能达俱约容有建立此名故六罗汉通三界有若执
退者必定应退乃至堪达必能达者彼至欲界具足
有六色无色中唯安住不动彼无第一退失第二自
害第三自妨第五堪达能脩练根故唯有二。

自下第三有半行颂明六种性退果退性文中初牒
如是六种罗汉中为谁退性为谁退果次须举颂答
后释颂本于中初总料简不动种性必无退理前之
五种皆有退义二释初句于前五中后四皆有从种
性退如堪达法退至安住等退法一种无退性理由
此种性最居下故三释第二句五种皆有从果退义
虽俱有退能思等四并非先性谓诸无学先学位中
所住思等彼从此性必无退理以学无学道所成坚
故若诸有学先凡位中所住思等种性后入至位彼
从八性亦无退理世出世道所成坚故若住此学位
及无学位后脩练根所得思等四种种性彼从此性
容有退理二先位中住思等性必亦无退者一先凡
位中住思等性后入圣位必亦无退二先学位中住
思等性后入无学必亦无无退此所得罗汉果中唯
先学位是退法根有退果义就四果中又亦无退先
所得预流果后所得三果容有退义是故定无退预
流果由此义故应果退法有三一增进根二退住学
根三住自位而般涅槃若先学地是退种性后得无
学亦退种性从退种性转至思根此有四事三如前
说谓退思根退住无学退根种性馀三如次护法有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5c 页 X53-0095.png
五安住有六堪达有七应知后二一一增故思法等
四退住学位时还住学地退根非馀若异此者先学
地是退根今退住思等根得胜种性故应是进不退
正理论六十八云诸学位中从退法性脩练根行转
成思等及得学果皆容退失诸无学者先学位中所
住种姓故从此性必无退理学无学道所成坚故诸
有学者先凡位中所住种性彼从此姓亦无退理世
出世道所成坚故二先位中住思等姓必无有退此
所得果此姓二道所成坚故彼从思等脩练根行转
得护等唯可退姓转所得姓进得学果亦有退义由
此种姓非二道成不坚牢故若就四果并退果义虽
五种姓皆可退果而先所得必无有退谓四果中先
所得者即预流等前三随一从此先果必无退义是
断见惑所得果故圣断见惑必无退故正理论云何
缘练根成思等者退彼应果住学位时住先退姓非
所退者得思等道今巳舍故岂不学位转成思等得
应果时虽舍所得学思等道而住应果思等种姓此
亦应然此例不齐以彼学道摄彼无学道为等流果
故非无学位所舍思等与此学道为同类因可能引
学思等种姓故应退住先所舍者有馀于此别立證
因谓若退住所退种姓得胜种姓故应是进非退此
非證因若无二义可有是进非退过故然得胜姓虽
可名进而起惑故亦名为退由此彼难于理无失又
彼退起障涅槃法圣忻涅槃过于圣道设得胜姓退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6a 页 X53-0096.png
涅槃故伹应名退不应名进四明诸部诤论四果退
不退若依萨婆多初果不退后三果退若依经部罗
汉亦不退今文中先明萨婆多部初果不退文中初
问何缘定无退先果者二答以见所断依无事故三
难应说此或缘无四通非此缘无谛为境故然于谛
境不如实缘五徵诸烦恼中谁不如是六释虽皆如
是而有差别如文可解乃至色等境中唯染著是贪
增倍是瞋高举是慢不了是无明七又见断惑于谛
理中执我我所是有身见断常是边见无是邪见等
取疑及无明亲迷谛起非谛中有少我等事见断贪
瞋慢见惑二取缘此我见等生是故皆名依无事或
脩所断或于色等中谓好丑等而生贪瞋等然色等
境皆极微性实无好丑于聚集时非无少分好丑等
别是故可名依有事或八又见断或迷谛理起名依
无事以理非事故谛理真实揩定可依圣慧巳證必
无退理事相快为无定可依断迷彼惑有失念退九
或脩断惑非审虑生乃至圣不审虑于粗事中失念
惑生乃至非由率尔可起见或圣若审虑便见谛理
故圣见断定无退义。

上来虽有九文合明萨婆多初果无退后三果退次
明经部罗汉亦无退唯一来不还世俗道得亦有退
理故正论六十八言然经主意作如是言阿罗汉果
亦无有退一来不还世俗道得容有退义引经證言
圣慧断或名为实断初后二果俱由圣慧断或而證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6b 页 X53-0096.png
故无退理此论文中初述经部师说从罗汉果亦无
退义论主评云彼说应理二总问云何知然三总答
由教理故四别明由教于中初问如何由教次答由
教于中初引经言圣慧名实断故又经言有学恐放
逸退故佛诫言应不放逸非阿罗汉二会释经虽有
经言佛告庆喜我说利养等亦鄣罗汉而不说退圣
慧及无为阿罗汉果但说退失现法乐住事观静虑
三引经證经言不动心解脱我说不退故四牒萨婆
多引经难释若谓有退由经说有时爱解脱我经部
亦许然但应观察彼之所退为如萨婆多退无漏圣
慧及择灭应果性邪为如我经部退有漏静虑邪如
我经部释时爱解脱但约有漏静虑释然彼根本静
虑等持钝根之人要待众缘具时方现前故名时解
脱彼为获得现法乐住有善法欲数希现前故名为
爱有说此有漏定是贪所爱味法故名为爱诸阿罗
汉果圣慧性及无为解脱恒随逐故不应名时一得
永得更不希求故不名爱五经部反难萨婆多若无
漏应果性容有退者如何世尊伹说所说现法安乐
住有可退理邪由此證知无漏应果性必是不动然
于有漏定退失者是钝根若诸利根则无退失故约
有漏定辨退不退法思等馀五种性如理应思但约
有漏定辨六种性无漏定一向是不动也无明三性不
同文中初问第六名不退又名不动第四名安住义
既相似有何别邪答第六种性中非练根得名为不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6c 页 X53-0096.png
退练根所得名为不动此二所起有漏殊胜等至设
遇退缘亦无退理第四安住法者但于巳住无漏诸
胜得中能无退失住于本性不能更引馀胜得生设
复引生有漏胜得从彼可退是不退等三种差别七
会释乔底迦六反退失者非是退失无漏应果然乔
底迦昔在学位于有漏时解脱极散味故又钝根故
六反数数退失深自厌责执刀自害由于身命无所
恋惜至第六反临命终时方得罗汉便般涅槃故乔
底迦亦非退失阿罗汉果八引增十经难萨婆多增
壹阿含从一法门增至于十名增十经彼增十经中
作如是说一法应起谓有漏定时爱心解脱一法应
證谓无漏定不动心解脱若汝萨婆多无漏应果性
名为时爱心解脱者何故于此增十经中再说应果
言一法应一法应證邪九重责萨婆多又曾无处说
阿罗汉果名为应起但说应證十四更责萨婆多又
说钝根所摄应果名为应起为显何义次牒计破若
显能起利最能起若显应起利最应起故时解脱俱
是有漏定非应果性十萨婆多难若尔何故说时解
脱应果十一经部答谓有应果根性钝故要待时故
有漏定方现前若与彼相违名不时解脱唯约有漏
定辨时不时非约无漏应果性辨时不时故不应难
十二别阿毗达磨三因起惑證应果不退以应果起
惑不具三因故若谓彼据具因生说复有何法不具
生如心心法具四因生无不具四而得生者三因起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7a 页 X53-0097.png
惑应亦复尔。

上来十二文合为第二别答由教自下第三总结是
名由教。

上来虽有三文合为第四明由教自下第五明由理
文中初问如何由理次答若阿罗汉有令烦恼毕竟
不起有漏治巳生是则不应退起烦恼若阿罗汉此
毕竟治道未生未能永拔烦恼种子故应非漏尽若
非漏尽宁说为阿罗汉阿罗汉此云应巳漏尽故应
受供养也后是名由理。

上来虽有三文合为第五明由教六萨婆多引经难
若罗汉不退尔者汝经部师应释炭喻契经如彼经
说乃至有时失念故生恶不善觉此经唯说阿罗汉
由此经言乃至临入涅槃故知唯说罗汉以馀经中
有何说此随顺远离等言名应果力故知此炭喻经
唯明应果。

上来引炭喻经前文證应果退次引后文又此炭喻
经后文说彼于一切顺漏以能永吐巳得清凉既言
永吐故知不退又言巳得清凉由此定知是阿罗汉
七萨婆多为释炭喻经实后所说经言于一切顺漏
巳能永吐等是阿罗汉然彼所引前文如说多闻诸
圣弟子于行住时未善通达有时失念故生恶不善
觉容有此事谓有学者一来不还以世俗道證此二
果于行住时由失念故容起烦恼后以圣慧断非想
或成无学果则无起义叹经前文依学位故有时失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7b 页 X53-0097.png
念生恶不善觉说退无失八序本宗婆沙师说罗汉
亦退。

自下第四有半行颂明学异生六性练根文中初问
唯罗汉性有六为馀学异生亦有六性耶二问设有
六性皆能练根不次举颂答于中初句答初问次句
答第二问后释颂本于中初释初句有学异生种性
亦六以六种果彼为先故次释第二句然见道位必
无练根此位无用起加行故脩道唯于信解见道前
异生位中皆能脩练根如无学位相似婆沙第七卷
云顺解脱分亦有六种谓退法种性乃至不动法种
性转退法种性顺解脱分起思法种性顺解脱分乃
至转堪达种性顺解脱分起不动法种性顺解脱分
转声闻种性顺解脱分起独觉及佛种性顺解脱分
转独觉种性顺解脱分起声闻及佛种性顺解脱分
若起佛种性顺解脱分巳则不可转极猛利故。

自下第五有一行颂明三乘六性具退多少文中初
引经如契经说乃至行法乐住随一有退不动心解
脱定说无因缘从此退二问如何不动法退现法乐
住三举颂答四释颂本于中总举退有三及列三退
名释上两句二于此三中下释第三句明佛唯有最
后受用退三馀不动法下释第四句明馀不动罗汉
辟支具有受用及未得退馀五种性具有三退四释
前难约受用退说不动法退现法乐无相违过五述
经部初二果无退论者作如是说诸无漏解脱六种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7c 页 X53-0097.png
罗汉皆名不动然别立第六不动法者唯约有漏定
辨六种性如前释通有漏定有退不应为难正理论
六于三退中前二非得为体第三唯彼不现在前。

自下第六有一行颂明退果相文中初牒前问诸阿
罗汉几许退果初问为更生不次问诸住果时所不
作事退时作不二答不尔三问何缘四举颂答于中
上两句答初问下两句答后问五释颂本文中初释
上两句退果不命终义释引经如文可解次释下两
句有住果位所不应为身语二业违果事业由惭愧
增上故于暂退持亦必不造譬如非夫虽蹶不仆还
复如本威仪正理论第七十云若有寿量将临尽者
必无退理无失念故要馀寿方有退理退以不久必
还證得又住果位所不应为违果事业虽暂失念烦
恼现行如住果时必无作理如高族者暂失位时不
等凡庸造鄙下业脩不净观入圣道者容有退失脩
治息念入圣道必无退失尊重正观无贪痴增如次
应知有退无退何界何趣容有退耶唯欲界人三别
有退六欲天处得圣果者有说利根故无有退以有
胜智能制伏心令背妙境入圣道故有说退者由阙
资缘或所依身不平等故六欲天处二事并无虽有钝
根随信行性生彼得圣亦无退理云何心无间起惑退
耶且依无学起惑退者若起色缠无色缠退唯从自地
顺退分定相应善心无间而起非住欲界有上地摄
无覆无记心现在前唯除通果心然无从彼退岂不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8a 页 X53-0098.png
顺分各于自地离染时舍如阿无学者未退起惑彼
心现前理实如是然顺住分品类有三一少顺退二
少顺进三守自位前言自地顺退分定即顺住分中
少分顺退者少顺退故约顺退名然此定心与守自
位多相涉故顺住分摄诸有未失顺退分者彼心无
间烦恼现前若舍彼心从顺住摄少顺退者起烦恼
退故于文义无所相违若起欲缠而退失者从自地
善无覆无记二心无间皆容现前诸从学位起或退
者起色无色烦恼退时若先令离此地染者唯从此
地顺退分定相应善心无间而起若未令离此地染
者从此地摄善及染污二心无间皆容现前起欲界
缠而退失者若先令离欲界系染从自地善无覆无
记二心无间皆容现前若未令离欲界染者从欲善
染无覆无记三心无间皆容现前若未现前获得清
净静虑无色必无能起色无色缠退失所得彼惑从
彼无间起故但起欲缠退失所得若现前得清净静
虑犹未现前得净无色必无能起无色缠退起欲色
缠退失所得若巳现前获得清净静虑无色通起欲
色无色界缠退失所得诸有退失先所得时若起上
缠现在前退不失下善不成下惑若起下缠现在前
退定失上善定成上惑复有欲令委先退巳后时对
境惑方现前施设足论当云何释如彼论说无色三
缠一一现起退无色尽住色尽识身足论复云何释
如彼论说无色界系染心现前舍无学善续有学善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8b 页 X53-0098.png
退无学心住有学心此俱不相违依学时说故谓先
虽退而未觉知后起惑时方自觉退如有先诵四阿
笈摩中发多时虽忘不觉后诵不得方自知忘此亦
应然故无违失住何心退后起惑耶住欲界中无覆
无记威仪工巧异熟生心退巳后时方能起惑然此
欲界系无覆无记心惑有总三界烦恼此心正起无
有退得三界惑义惑有但违欲色烦恼此心正起容
有退得无色惑义惑有但违欲界烦恼此心正起容
有退得二界惑义惑有不违三界烦恼此心正起容
有得三界惑义一切退巳随其所应起惑前心皆如
上说于此二说前说为善。

自下第七有两行颂明转根义文中初牒前问如上
所言有练根得一问无学有学练根各几无间几解
脱道二问何性摄三问何所依次举颂答于中初三
句答初问无漏答第二问依人三下三字四句答第
三问后释颂本文中初释上两句及久习故二释学
一有学位中转一一性各一无间一解脱道如得初
果上相违故彼加行道学无学位各一三释无漏如
是无间及解脱道一切唯是无漏性摄圣者必无用
有漏道而转根理以有漏道非增上故正理论云我
所永禀诸大论师咸言练根皆为遮遣见断惑力所引
发无覆无记无知现行故学位中脩练根者正为遮
遣见惑所发无学位中脩练根者正为遮遣脩惑所
发如如断彼能发惑时所起无间解脱多少如是如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8c 页 X53-0098.png
是断彼所发无知现行道数亦尔是故无学脩练根
时用九无间九解脱道学位练根二道各一然见脩
惑所发无知随所障殊有多品类故转退等成思等
时诸□现前各有所遣由此无有起得胜姓有馀师
说一切练根皆一加行无间解脱前说为善理如前
故如是无间及解脱道一切唯是无漏性摄圣者必
无用有漏道而转根理以世俗法体非增上无堪能
故一切加行皆通二种如是所说但据现行兼未来
脩复有差别谓无学位脩练根时加行未来亦通脩
二九无间道及八解脱道未来所脩亦唯无漏第九
解脱未来脩二兼脩三界所有功德与初尽智所脩
同故若有学位脩练根时加行未来亦通脩二无间
解脱未来所脩亦唯无漏如得初果若尔岂不广论
相违如广漏言从信解性脩练根行得见至时十四
化心尔时亦得宁不许学解脱道中亦于未来脩有
漏道此无违失所以者何彼论但依得俱生说如下
地道现在前时上地化心亦说为得谓如巳离三静
虑染依初静虑入见谛者亦说彼得四定化心然理
不应由下见道现在前故脩上地法彼久但依见道
与彼得伹生说此亦应然然无学位脩练根时道数
所脩如断有顶若有学位脩练根时道数所脩如断
上界见道所断由彼但与邻得果时道相似故学无
学位脩练根时加行皆通曾未曾得无间解脱唯是
未曾一切皆通法智类智四释依人三及后一颂依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9a 页 X53-0099.png
谓所依身及所依地此所依身唯人三洲馀无退故
此所依地无学通九有学唯六谓际[俖-口+及]三如文可释
正理论云脩练根者唯三洲人唯依此身有悕退故
以何等故名为练根调练诸根令增长故谓道力故
令根相续舍下得中舍中得上渐渐增胜名为练根
故练根名目转根义虽八解脱渐得胜根而由本心
求胜姓故未得胜性不舍前劣如得后见方舍前向
如在圣位种姓有六能修练根于见道前𤏙等加行
应知亦尔有差别者若圣位中得胜种姓必舍前劣
𤏙等位中修练根者但胜姓劣姓不行名为转根非
舍劣得无学练根通依九地谓四意未至中间及三
无色唯此九地有无漏道馀地无故有学练根唯依
六地除三无色所以者何以转根者容有舍果及胜
果道所得唯果非胜果道心欣果故又诸学圣位修
练根时与本得果地同或异记约二果依地必同彼
作依未至地故不还应果依地不定或依本地或上
或下有差别者为诸不还依下练根不得上果阿罗
汉不尔如本得果故。

自下第八有半颂约根建立人初问法无学人总有
几种二问由何差别次举颂答于中初句答初问第
二句答第二问后释颂本无学有九记七□□及二
觉者退法等五人不动分二谓后转根得不动及先
因中本性不动别故此七名□□独觉大觉名二觉
者次释第二句由下下等九品根异令无学圣成九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9b 页 X53-0099.png
差别。

上来七行颂合为第四明六罗汉性自下第五有一
行半颂明七圣人文中初牒学无学位有七圣者摄
一切圣及别七名一问依何立七二问未别有几次
举颂答于中上两句答初问下两句答后问后释颂
本于中初释上两句如文可解此名虽七下释下两
句名虽有七事别唯六谓见道二信行法行此至修
道别立二名一信解二见至身證即是此二摄故有
名无事此信解见至至无学位复立二名谓时解脱
不时解脱慧俱二人亦皆通时不时所摄应知此六
中一随信行根故成三乃至离染故成七十三谓欲
界具缚为一离八地染八九七十二如前具缚为七
十三依身故成九谓三州及六欲天为一根二性三
道四离染五依身五门相乘合成一亿四万七千八
百二十五亿馀随法行等五人如理应思。

次半行颂重辨慧俱文中初问何等名俱及慧解脱
次举颂答后释颂本文中初释初句应果得异定者
名俱解脱由慧力解脱烦恼障由异定力解脱烦恼
障所馀罗汉未得异想定者名慧解脱俱由慧力于
烦恼障得解脱故正理论云何等名为解脱障体诸
阿罗汉心巳解脱而更求解脱为解脱彼障谓于可
障诸解脱中有劣无知无覆无记性能障解脱是解
脱障体于彼彼界得离染时虽巳无馀断而起解脱
彼不行时方名解脱彼有馀所说此解脱障即以于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99c 页 X53-0099.png
诸定不自在为体有馀所说此解脱障即以诸定不
得为体有馀所说于彼加行不勤求故亦听闻故不
数习故解脱不生即此名为解脱障体初说应理所
以者何必有少法力能为障令彼于定不自在转为
不尔者彼有何缘于诸定中不得自在不得定故者
必有所因不可说言即因不得自体不应还因自故
或罪障亦应可说即以应果不得为性彼既不然此
云何尔阿罗汉果亦由于加行不勤求等故体不得
生岂便无别罪障体故后三说皆不应理解云于四
说中初说应理所以者何必有不染无知少法力能
为障令彼于定不自在转为不尔者彼有何缘于诸
定中不得自在此破第二所也第三所者即以诸定
不得为体者不得定者必有所因不可说言即因不
得自体不应还因自体故或罪障亦应可说即以应
果不得为性彼既不然此云何尔此破第三所也第
四所言于彼加行不勤求故解脱不生即此名为解
脱障体今破云阿罗汉果亦由于加行不勤求故体
不得生岂更无别罪障体故后三说皆不应理。

自下第六有一行颂明学无学满文中初牒经问世
尊说五下分罪障不可牵引来生欲界未名满学以
五上分犹未断故问学无学位各由几因于同位中
独称圆满次举颂答于中上两句明学满下两句明
无学满后释颂本文中初释上两句学满具三因谓
根果定一但由根故谓见至未离染谓但由果故谓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0a 页 X53-0100.png
信解不还未得灭定三由根果故谓见至不还未得
灭定四由果定故谓信解得异定五具由三故谓见
至得异定但得灭定必是果满故文不说于学位中
得一有二得二有二得三有一故合有五但得定满
必得果满无有学者但由定故及根定故亦得满名
故一中但有二具二中无三次释下两句学位有三
果初二非果满第三名果满无学唯一果无非果满
故不立果满名一但由根满谓不时解脱未得异定
二但由定满谓时解脱得异想定三见由二谓不时
解脱唯得异定。

自下第七有十四行颂广明诸道于中初一行颂明
加行等四道文中初牒广问略广说诸道差别无量
乃至略说几道能遍摄明次举颂答后释颂本加行
道者谓后生无间道无间道者谓能断障解脱道者谓
巳解脱鄣与解脱得俱最初所生如前说有多念对
胜进道后生故言最初所生胜进道者谓前三馀道多
时相续问道义云何答谓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
故或复道者是求所依如人依道寻求财物此亦如
是依圣道故求涅槃果问加行无间求得择灭可名
为道解脱胜进不求择灭如何名道答与加行无间
道类同故即前加行无间转圣解脱胜进上品名为
解脱胜进故亦名通或前前道力能至后道故亦名
道或能趣入无馀涅槃故亦名道。

自下第二有一行颂明四通行初牒通行同道于馀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0b 页 X53-0100.png
处立通得名以能通达谛理趣涅槃果故一问此有
几程二问依何建立次举颂答于中初句答初问馀
三句答第二问依地辨苦乐约根辨迟速后释颂本
文中初举数列名释初句二释第二句道依根本四
意生名乐通行所摄受支二以止观平等任运转故
三释第三句道依无色未至中间名苦通行所不摄
受支二以正观不等艰韦转故谓无色定观灭但发
修道故止增定是根本故未至中间观增双发见修
故止灭定如根本故四释第四句即此苦乐二通行
中钝根名迟于境通达稽迟转故利根名速于境通
达捷疾转故次约人释或迟钝人所起通行名迟通
行速此相违谓速利人所起通行名速通行正理论
第七一云大觉独觉到究竟□□依何通行入圣證
极果大觉唯依乐速通行谓以第四意为依由极利
根入正决定證得无上正等菩提于独觉中建角喻
者如大觉说馀则不定于到究竟二□□中舍利子
等依速通行及乐速通行入圣證极果彼依未至入
正决定依第四定得漏应故目连唯依苦速通行谓
依未至入正决定依无色定得漏想故二圣先来乐
慧乐定故證极果依色无色许到究竟法大□□法
不唯应漏次得果故彼入圣道皆依未至地。

自下第三及七行颂明菩提分法于中初一行颂明
菩提分数释菩提分名文中初牒前问道亦名为菩
提分法一问此有几种二问名义三次举颂答于中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0c 页 X53-0100.png
初两句答初问下两句答第二问后释颂本文中初
引经举数列名释上两句次释下两句本音云菩提
此翻名觉谓想无生智说名为觉随觉者别立三菩
提一无明惛睡永断故觉二如实知四谛境巳作巳
事故名觉因中三十七法随顺菩提是故皆名菩提
分法。

自下第二出菩提分体文中初问此三十七体各别
所二答不尔三问云何四举颂答五释颂本七十五
法中依此颂本菩提分法唯以十法为体七十五法
中二种无为非是行法不顺菩提非菩提分馀三有
为谓色及心非色非心乎漏自断简就心聚中正果
漏七十一何故心王不立觉分理亦摄在念住等中
彼实摄诸加行善故然不别立如慧等者心于杂染
清净分中势用均平无所偏党觉分唯在清净分中
势用增强是故不立有馀所说觉分多缘诸法共相
心王多分缘自相生是故不立有馀复说修习学分
本为对治一切罪然诸罪心所非心故能治法非心
唯所障治相翻而建立故有说觉分辅佐于觉觉是
心所慧为体故不可心王辅佐心所如王不可辅佐
于臣所以心王不立觉分有馀所说心道世间于界
趣生轮回无绝修习觉分为断生死由此心王不立
觉分有馀师说无始时来心为众多罪杂染驰散诸
境𢤱戾难调为调伏心修习觉分非所调伏即是能
调是故心王不立觉分何缘诸大心所法中唯立四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1a 页 X53-0101.png
法为菩提分实总摄在念住等中彼实摄诸加行善
故然别建立念定慧者由此三种顺清净品势用增
强可立觉分应思触欲于染分中势用增强故不别
立于假想观胜解偏增觉分唯摄顺真实观由此胜
解非觉分摄有馀师说至无学位胜解方增经但立
为无学支故菩提分法有学位增由此为因力能引
起三菩提故所以胜解非觉分摄作意势力能发动
心令于所缘易脱不定觉分于境审谛观察令心专
一与故相违是故作意非觉分摄若尔宁立寻为觉
分寻于境即虽策发心而欲令心推求至理非令于
境浮飘易脱于谛观察有策发能说此力能策正见
故由此作意不可例寻有馀所言为染为净约取境
位作意力增说为非理如理作意至境相续彼势力
微故不立为烦恼觉分烦恼觉分要于至境相续位
中方增盛故受于杂染清净分中势用增故立觉分
由此流转缘起支中立为受支及于还异菩提分中
立喜觉支有馀师说受于杂染虽是增上而与净品
作饶益事亦有功能如栴茶罗性虽鄙劣能与豪族
作饶益事故于意为饶益支菩提分中立觉支号何
缘三受皆通无漏觉分唯喜非馀二耶觉分可为行
相猛利未舍行相迟钝故非有馀师言未舍二受为
轻安乐行舍所覆相不明了是故不立何缘大善心
所法中唯立四法为菩提分实亦总是念住等摄彼
实总摄加行善故然别立信勤安舍者由此四种顺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1b 页 X53-0101.png
觉强故如何此四顺觉用强发趣菩提信为上道将
修众行信为初基清净果因以信为本若无信者修
趣不成故立信根以为觉分有馀所说如清水珠置
浊水中水便澄洁令诸有目鉴众色像如是以信置
心品中能令俱生心品澄净由此能见四圣谛理渐
次增长成菩提故信最应立为觉分勤于众行道能
策发令其速趣三乘菩提若无正勤虽巳发趣中间
懈癈终无所成是故立勤以为觉分有馀所说无始
时来所以不能见四圣谛劫由懈怠不乐听闻如理
思惟四圣谛理勤能治彼令乐听闻如理思惟四谛
理故能见四谛速證菩提故勤亦应立为觉分轻安
息务令心调适行舍正直令心平等故能增长诸出
世行令其速趣三乘菩提故立安舍以为觉分有馀
师说无始时来惛掉乱心不见谛理由此不證三乘
菩提轻安舍惛行舍止掉由斯见谛速趣菩提故此
亦应立为觉分若尔惭愧自性善摄于众善品得白
法名亦应立为菩提分法彼不应立以形惭愧唯为
一切恶心相应于散惑中为胜障碍于见谛理为障
力微与彼相违名为惭愧自性善摄得白法名虽于
散惑有胜功力而于定善为助力微菩提分中取顺
定善助觉谛理故彼不立若尔应立无贪无瞋彼是
善根自性善故亦不应立以诸贪瞋六识相应遍通
五果是随眠性发粗恶业为胜加行断灭善根障散
善强远见谛劣翻彼故立无贪无瞋得善根名自性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1c 页 X53-0101.png
善摄于散善业功力虽强助定善中势用微劣菩提
分法取顺定善助觉谛理故彼不立若尔不放逸应
立为觉分不放逸故众行皆成佛每叹令修不放逸
亦不应立于散位中放逸令心驰散五欲能违施等
散善用强非定位中此障用胜翻彼故立不放逸但
于五欲能防护心令不驰散专修施等故于散善力
用虽强助定善中势用微劣菩提分法取顺定善助
觉谛理故彼不立若尔不害应立觉分害能逼恼无
量有情堕三恶寻彼能治故亦不应立害缘即生恼
诸有情障脩散善不害翻此助定力微故亦不应立
为觉分有馀师说大善法中若所治论自性胜者立
为觉分馀则不然所治强者谓与一切染心相应自
性胜者谓助见行如先所说信勤安舍具足二义惭
愧等六无具二者谓惭等五二义并无不放逸一种
唯阙自性胜何缘欣厌非觉分耶理实亦是念住等
摄彼实总摄加行善故然不别立为觉分者由此二
种行相相违俱不遍漏四圣谛境无一地位容恒现
前心品随少是故不立有馀师说夫欣厌者由慧观
境势力引生觉分谓能顺生觉慧义相违故不应别
立何缘寻伺二种皆容有加行善及有无漏而于觉
分一是一非实亦俱通义如前说然别立寻及立伺
者寻于圣道策正见强由彼起时行相猛利寻求谛
理有助见能立为道支伺则不尔以行相起极微劣
故有馀师说二俱行时寻行相鹿映蔽于伺唯伺起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2a 页 X53-0102.png
位行相转微故觉分中不别立伺策发正见自有正
勤何更立寻以为觉分勤策正见有异于寻故道支
中应并建立谓勤策彼令速进修寻力策令速观圣
谛何缘表业不立觉分觉分唯是顺定善法心俱无
表有胜顺能表业不然是故不立何缘不立不相应
行以为觉分彼于助觉无别胜能不相应故非如无
表虽不相应而于道轮有为毂用故于觉分不别建
立有馀师说二无心定能灭心故与觉相违四相及
得于所相成有还成用此于染净起用平等菩提分
法顺净用增故不别立然此十法大地有四谓念定
慧受大善地四谓信勤安舍不定数一所谓寻也色
法有一谓心俱戒十为觉分如漏所明馀非学分亦
如前释就此十中开六合四多少不同故说颂曰慧
定进开八念根离为四戒品分为三信根力为二安
喜舍寻一故有三十七今此文中初总举宗此觉分
名虽三十七实事唯十即信勤等次摄三十七以为
十体谓四念住慧根慧力择法觉支故与正见此八
觉分以慧为体又四正断进根进力进觉正进此八
觉支以勤为体又四神足定根定力定觉正定此八
觉支以定为体此慧勤定势用最强通于四位别立
四门故此三种各开为八又信根信力此二觉支以
信为体又念根念力念觉正念此四觉支以念为体
正语业命此三觉支以戒为体又勤舍安及正思惟
势用最微各一觉支以自为体如是觉分实事唯十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2b 页 X53-0102.png
即信等五加喜安舍菩萨戒及寻是十事也毗沙婆
师说有十一身业语业不相杂故皆分为二馀九同
前故有十一。

自下第二有一行颂释四念住正勤神足以慧勤定
三法为体文中初问念住等三据相应俱有共念住
等遍摄一切诸加行善名无别属如何独说慧勤定
次举颂答后释颂本文中初总释颂本念住正释及
与神足三品善根据共念住等同品善根体实遍摄
诸加行善然随同品增上善根如次说为慧勤及定
二释念住名文中初问何缘于慧立念住名次答毗
婆师作如是说慧由念力持令住故从因为名故名
念住经主释云理实由慧令心住境慧如实见令心
明记故从果为名故名念住如前四念住中巳广成
立三释勤名正断文中初问何故说勤名为正断次
答于正修习勤断两勤修二善位中此勤力能断
懈怠故是故四种通名正断或名正胜于正持策身
语意中此勤胜故四释定名神足文中初问何缘于
定立神足名次答五神通等诸灵妙德说名为神定
是所依故名为足从果及用为名故称神足即此神
足为四法求成从因及果就用为名故名四神足也
有馀师说神即是定足谓无念心慧经主破云彼应
觉分事有十三毗婆师事有十一更增欲心故有十
三以念慧二足前十一摄欲心二足非十一摄故增
欲心自古诸师皆言心如意足体是其定若尔但应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2c 页 X53-0102.png
唯增欲也今增欲心故知心如意足者是心王也又
若神即定亦违经说如契经言吾今为汝说神足等
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故知神者
是神通也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故知神通所依三摩
地名足此中佛说定果神通等名神欲等四数所生
等持名足此中乃与等持立名定果名神定体名足
定足乃为欲等四法所是能生因有四故说名为四
此乃从果就用及因为名故名四神足也五释根力
文中初问何缘信等五法体同先说为根后名为力
次答由此五法依上下品先根后力又依可属名根
不可属名力又问住等何缘次第如是谓于因果下
答如文可解。

自下第三有一行颂约位建立觉分文中初问当言
何位何觉分增次举颂答后释颂本谓五停总别初
业位中乃至说念住增煖法位中能證决择分异品
功德说正断增顶法位中趣忍无退得故神足定增
法忍位中必不退堕得增上义故说根增第一位中
无屈伏义故说力增修道位中近菩提位助觉胜故
说觉支增见道位中速疾而转说道支增然契经中
随数增说先七后八非修次第乃至毗婆师所说如
是定执义人有馀师说不破契经所说次第立念住
等谓修行者将修行时于多境中其心驰散先修念
住制伏其心乃至是故念住最初由此势力乃至正
断第二由精进故乃至神足第三胜定为依乃至根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3a 页 X53-0103.png
为第四根义既立乃至五力第五于见道位建立觉
支如实觉知四圣谛故通凡圣位建立道支俱通直
法涅槃城故如契经说于八道支修圆满者始于四
念住终至七觉支亦修圆满故知道支通凡圣位又
契经说比丘当知宣如实言者喻说四圣谛以四圣
谛是如实理故说如实言喻说四圣谛也令依本路
速出者喻令修习八圣道支以八道支过去诸佛本
游路故经既但说八圣道支出生死路故知八支通
凡圣位上来约位建立然总摄者念住正勤及四神
足慧勤定体入五根中是慧勤定根即此五根至世
第一总名五力此五根中信根唯在见道位前其馀
四根通见及修七觉八正以是根故正语业命四唯
见道安喜及舍三唯修道进念定慧四通见修信根
一种唯见道前故杂心论云问何故喜猗舍立觉支
非道支正思正语正业正命立道支非觉支信俱非
耶答随顺觉故乃至知缘常生喜乃至生喜常生觉
谓息一切事及舍常生觉于进不随顺故非道去是
道不喜者不去乐住处故猗舍与去一向相违故不
说道支惑者于道轮为毂故立道轮支非相应故非
觉支正思策正见故于进去随顺非觉故立道支非
觉支信者始习庆觉道者巳度是故俱不立正理论
云何缘不立信为觉及道支初发趣时信用增上以
入圣位立道支信于尔时势用微劣故不立在觉道
支中何缘于觉支立喜轻安舍非亦立彼在道之中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3b 页 X53-0103.png
彼偏顺觉不顺道故云何随觉且修道中地地各修
九品胜觉如如于谛数数觉悟如是如是发生胜喜
由生胜喜复未观谛如人堀地获宝生喜由生喜故
复不更堀于觉随顺力增妄由轻安息诸事务及由
舍力令心平等方能于境审谛观察故立安舍在觉
支中云何此三不顺于道速疾运转是圣道义此于
速运少有相违并能令信安隐住故何缘于道立寻
戒支于觉支中非亦立彼彼偏顺道不顺觉故云何
顺道且见道中寻策正见令为上下八谛境中速疾
观察戒能为毂成见道轮令于谛中速疾回转故寻
及戒假立道支此复云何不顺于觉且寻于谛不寂
静转于圣谛理寻求相故觉以见谛安静而转故寻
于觉少有相违觉是相应有所缘境所依行相戒此
相违故于觉支不建立彼通运为道不可为例。

自下第五有一行颂漏无漏分别文中初牒前问随
增位说次第既然理实应言此三十七几一问通有
漏二问几无漏耶次举颂答于中初两句后答问下
两句答初问后释颂本文中初释上两句此中七觉
八道支唯是无漏唯于修道见道位中方建立故见
道以前世间亦有正见等法是有漏故而彼不得圣
道之名次释两句所馀三四二五觉分皆通有漏及
无漏位正理论云谓修道位七觉支增邻近菩提谓
治有顶故觉支体一向无漏一切觉分皆助菩提唯
此独标觉支名者以最邻近菩提果故由此理趣證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3c 页 X53-0103.png
七觉支应知但依治有顶说此为上首类治下地唯
于无漏立觉支名若不许然宁不通二或于一切□
分中依近菩提立觉支号修道中修道位近菩提性
近菩提唯是无漏故无漏修道方立觉支名见道中
八道支胜故此一向无漏性摄虽正见等亦通有漏
然彼不得圣道支名圣道支名目无漏故又诸漏者
许觉分法觉支后说定是无漏有说若说在前便通
二种既觉支后方说道支故道支一向无漏所馀通
二义唯巳成谓觉分中前位增者彼于后位势用亦
增后位增者非于前位故毗婆沙作如是说从初业
位至想无生念住常增乃至广说。

自下第六有两行颂约地具道品文中初问此三十
七何地有几次举颂答后释颂本初意具三十七未
至除喜二定除寻由此二地各三十六第三第意中
间双除喜各三十五道前三无色除色除戒三支并
除喜寻各三十二欲界有顶除觉道支各二十二以
此二地无无漏故正理论云如是诸地随其所应觉
分现前少多无定谓随位列后必兼前可一体上义
分多种故有多种俱时起不唯四念住必不俱生以
约所缘分为四故尚无二慧俱时而生况有一时四
慧并起不可一慧约境分多以若总缘法念住摄必
无一慧于一刹那缘四境生四行相故由此理趣初
意中总而言之具三十七然于一念顿现在前极多
但容有三十四成实漏第二十二卷止观品云问佛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4a 页 X53-0104.png
处处说应念二法所谓止观若一切禅定等法皆悉
应念何故伹说止观答止名定观四證净初牒前问
觉分将时必得證净一问此有几种二问依何位得
三问实体是何法四问有漏无漏耶次举颂答于中
初两句答初问次四句答第二问第七句答第三问
第八句答第四问后释颂本文中初举数列名释初
两句二释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句且见道位见三谛
时一一唯得法即證净所證三谛境是理法宝故无
漏信体名法證净同时道共戒是戒證净见道谛位
兼得佛僧二种證净谓于尔时兼于成佛诸无觉法
成菩萨僧学无学法行修虽是法不增净得修别缘
三实故更别得佛僧二不坏净兼言为显见道谛时
亦得于法及戒證净后更兼得佛僧證净以得修无
漏信别缘菩萨二根辟支三根信是法證净别缘诸
佛具知根信是佛證净别缘菩萨三根信是僧證净
同时俱有道共戒体是戒證净然所信法略有二种
一别二总总通四谛并皆是法别唯苦集异三谛令
菩萨二根独觉三根道唯是法宝摄故见四谛时皆
得法證净圣所爱戒与现观俱故一切时无不亦得
皆證净也三释第七句由所信别故名有信应知实
事唯有二种谓佛法僧三种證净以信为体圣戒證
净以戒为体故唯有二四释第八句如是四种唯是
无漏以有漏法非證净故五释證净名文中初问为
依何义立證净名答如是见知四圣谛理故名为證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4b 页 X53-0104.png
正信三宝及妙尸罗是色心中净故皆名净以离不
信垢及破戒垢故由證理故得四种净立證净名六
明次第如出观时现起次第故说观内次第如是问
如何出观时现起次第答谓出观位先信世尊等法
喻可解乃至戒此四种佛如导师法如道路僧如商
侣戒如乘□。

自下第九有三行颂明十无学分建立正智正解脱
支于中初两行颂辨二支体文中初举经问学位八
支无学成十一问何缘不说有学位中有正解脱及
有正智二问正脱正智其体是何次举颂答于中初
两句答初问馀六句答第二问后释颂本文中初释
上两句有学位中上有馀法未解脱故无解脱支学
位非离少缚可名脱者故学位非无解脱涅槃体可
立證解脱智无学巳断诸罪故立解脱支后能起了
有为无为二解脱智故立解脱知见身立名为正智
由无学位解脱及解脱知见二支显可可立二支有
学不然故唯成八二释第二第四句出解脱体解脱
体有二谓有为无为有为解脱谓无学胜解无学解
脱有一切惑灭三释第五第六句有为解脱名无学
支以立支名依有为故无学支摄解脱复有二种即
馀经言心慧二脱即是心慧相应胜解数应知此心
慧二解脱五分蕴身中即解脱蕴也次序外难若解
脱蕴体是胜解尔者不应契经说云何解脱清净最
胜答心从贪离染解脱及从瞋痴离染解脱乃至故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4c 页 X53-0104.png
解脱蕴非唯胜解次二十八多责若尔是何答有馀
师说由真智力遣贪瞋痴即心离垢义名解脱蕴四
释第七第八句初结前如是巳说正解脱体依二十
多胜解为体依馀师心王为体正智体者如前三十
七觉分中说谓即前说想无生智为解脱知见身名
解脱正智体以解脱解脱知见身俱名解脱故有学
有缚位中无唯无学无缚位中立。

自下第二因明无学立解脱支故明无学心解脱
时文中初心于何世正得解脱而言无学心解脱耶
次举颂答后释颂本如六足本论说初无学心在未
来生相时从障得解脱问何谓为障答谓罪得由彼
罪得能遮此无学心在生相故无始世来无学心王
不得在生相金刚喻定在现在正灭位中彼罪得正
断不能牵未来得在生相故不能遮未来无学心不
在生相故初无学心于未来正生位正得解脱罪得
也金刚喻定过去巳灭位中彼罪得巳断初无学心
于现在巳生位名巳解脱初无学心世正生位正解
脱时未来世未至生相无学心及世无学身中世俗
心当于无学心世生相时亦名解脱名今且说正世
生相决定生者巳于尔时初无学心得行现世身中
及行现在世中故问诸无学未来世俗心从何障得
解脱答亦即从故遮心生障罪得问未解脱位此世
俗善心无不生耶答未解脱位有学身中虽有巳生
世俗心然不似今者无学身中所起世俗心问彼何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5a 页 X53-0105.png
所似答似馀一切与或得俱心此无学心后世俗若
生无俱或得故名解脱。

自下第三有半行颂明道断障时文中初问道于何
位令生障断次举颂答后释颂本正灭位言显居现
世与灭相用俱故现在名正灭正生言显未来世故
现在名正灭也道能断障唯居现在正灭相时令其
或等不能生后名为断障馀位定无断障惑故非如
解脱世正生时亦通未生者巳生未生离障同故。

上来三行颂合为第九明十无学分建立正智正解
脱支自下第十有一行颂明灭离断三即文中初牒
经问经说三即谓断离灭一问以何为体二问差别
云何次举颂答于中初句答初问下三句答第二问
后释颂本文中初释初句断等三即即分前说无为
解脱以为自体次释馀三句言离即者谓但离贪能
缘缚所缚法得解脱择灭言断即者谓馀八结能缘
缚所缚法得解脱择灭言灭即者谓灭所馀贪等九
结随眠所随增事离能缘缚九结时所缘缚事体得
解脱择灭以此三即皆是择灭故经说三即即无为
解脱正理论第六十三云然三即体约假有异若就
实事则无差别云何名为约假有异谓离贪结名为
离即断馀八结名为断即灭馀一切贪等诸结所系
事体名为灭即何缘三即如是差别谓有漏法总略
有三一者能系而非能染二者能系亦是能染三者
非二顺系染法断此三法所證无为如次名为断等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5b 页 X53-0105.png
三即有馀师说唯断能系别有无为断馀不尔彼说
能系有缘八结有结爱结有缘馀事断此三种所證
无为如次名为断等三即有馀师说唯断能染别有
无为断馀事尔彼师说爱有缘八结有缘爱结有缘
馀事断此三种所證无为如次名为断等三即随所
系事前得择灭故三说中初说为善解云然三即体
约义差别假说三即说名有异若就无为实第一□
无为上皆说为三即则无差别随所系事量别得解
脱无为如人被缚离缚之时但约所缚人说得解脱
不约能缚断说得解脱此是评家义故上论文随所
系事别得择灭故三说中初说为善此初文是初说
也云何名为约假有异答如一极微上离贪结义边
名为离即断馀八结义边名为断即灭所见事体边
名为灭即问何缘三即如是差别答谓有漏法总略
有三一者八结能转而非能染以非爱染故二者爱
结能系亦是能染三者体非能系亦非能染谓顺系
染法断此三法所證无为如次假名断等三即然此
三即体实无异此初师说说约所系事量别得无为
如有亦所极微所系色一一极微别得无为此是正
义又馀第二师说唯断能系九结别有九无为断馀
不尔彼说能系九结有缘八结有缘爱结有缘馀事
断此三种所證无为各有九种如次名为断等三即
第三师说唯断能染贪爱别有无为断馀不尔彼师
说爱有缘八结有缘馀事断此三种所證无为如次
○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三 论卷二十五¶ 第 105c 页 X53-0105.png
名为断等三即后二师说断等三即体性各别皆非
正义今评家义随所系事量一一法上离能系时所
系时解脱别得择灭故三说中初说为善以三即假
说异一一体无异故然见苦所断十随眠苦智生时
得十择灭时巳离自种亲能系故说十随眠所系事
以得解脱虽有见集遍行随眠能系未断以是他种
疏故见苦所断所系之事说巳解脱见苦所断缚馀
四了亦复如是苦下能缚他种疏故苦智生时虽断
馀四部能系然馀四了所系未得解脱无为也修道
门中九品相系亦复如是自品相望能系亲故断自
品能系时同品所系别得无为异品相望能系疏故
虽断能系异品所系不得无为若系非法要第九品
断能系尽随所系法别得无为。

自下第十一有一行颂明状离通局文中初问若第
能状必能离耶二答不尔三问云何四举颂答五释
颂本文中初释初句唯缘苦集所起忍智说名为状
馀则不然二释第二句四谛境中所起忍智能断惑
者皆得离名三释馀二句广狭有殊故成四句如文
可解。

俱舍论疏卷第二十五(泰)


嘉禄二年五月十四日书写毕求法沙门藏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