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历
地图
人物
专题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丝绸之路诗词地图
方舆胜览
历代僧传
古籍
诗文
诗文库
词谱
曲谱
类书
词汇
韵典
工具
自动笺注
简繁转换
出处与化用分析
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检索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书库
16223
佛部
4153
律部类
260
律宗会元
(宋)守一
文影对照
下载所有文本资料
一诸文原教门
二诸文观法门
三诸文心境门
四诸文戒法门
五诸文戒体门
六诸文戒行门
七诸文戒相门
八诸文持犯门
九诸文悔罪门
十诸文三归门
诸文原教门
原佛化意通叙教宗
戒唯佛制不通馀人
事钞十门显意差别
第一序教兴意
第二制教轻重意
第三对事约教判处意
第四用诸部文意
第五文义决通意
第六教所诠意
第七道俗七部
第八僧尼二部
第九下三众随行异同意
第十明钞者
资持五例辨定教宗
初定宗者
二辨教者
三引用者
四破立者
五阙疑者
原佛化意使羯磨有归
别明羯磨唯在摄僧
翻羯磨名显其德用
济缘十章详辨业义
戒律木叉翻名略释
别释四分名义
广略二教兴意
广略由机
两教相成
二教时节
制广补略使相易明
佛记灭后五师异执
执教虽殊会道无异
斥世妄执大小相违
约圆义叙教源
破古记不识今家宗旨
济缘五门伸圆教义
初叙教本
二释名者
三显体者
四出立意
五示所据
○出家教意
出家以信智为本
出家元缘(并料简利钝出没之义)
不为道求出
出家超世
沙弥五德
出家者先说苦事
○受戒教意
叹戒高胜受非苟易
此戒受须人道
诸根具足
问难来意
度尼教意
三衣兴意
引示功能
制断蚕帛缘起
又大教永断之文
举现事以斥妄行
示衣财体如非
示敬护法
示开制本缘
钵制意
坐具教意
漉囊教意
衣药受净总意
衣药说净教意
引大教说净以斥倚滥
结界教意
开结净地意
住处开制教意
说戒教意
安居教意
制偏在夏
三种安居
示一季四月但结三月之意
叙律制词句中须牒治房舍之意
示律制自恣教意
须制夏末之意
示须坐草谦下之意
叙灭诤药病教意
列四诤病源
再明三诤各生事诤
次明七灭为药(用药对病文长不录)
详简化行二教
遮性二戒教意
又明遮义通于性戒
显遮性义有轻重
通以遮性约道俗分轻重
资持示遮性义
出家修道理观为本
明上三观境观及理
小乘三学空慧理行
记文重明境理及教 同前资持(下四)
大乘三学唯识道行 先示戒学
大士智圆形行无局(并对在家显于同异)
次示定慧(此对小菩萨而分同异。定慧是同。空识为异。前戒学亦准此分)
结略劝依
无生理忏随机三别
性空
相空
唯识
理事相须化制俱遣
不净治贪
阴入及界随机乃分
钞明比丘四仪作观
用观惩过过起形心
初修唯识明了真俗(依通真记注之)
通理达事利钝由机
备明真俗以彰圆行
观身唯识妙融谓实
发足行敬须观真俗
显示圆修遮疑立难
达理观空礼敬中最
引古七礼显观有无
安住正观发菩提心
三乘所修无越二空(同前第七)
释法四依(则见祖怀。究竟指归。唯在了义)
遣障净心则见佛性
大小贤圣先修五停
观身心相知妄求真
详言结使修观除障
示十八界为所观境
达有即空常修有行
菩萨观成智用无滞
释谛缘度示轮回本
欲见佛性略说十种
示佛果智显能观体
○灵芝观经疏明净土观法
欲知观妙先显教圆
示观经宗旨
因明理事一如
正明用观
示诸文总观诸法
通辩一代观法
详辩观心观佛
诸文心境门第三(先录二宗。乃据教限。后腾祖义。是今所〔豕〕)
先示二宗 依成宗示能缘心
又示戒境
决戒防过未非。缘境通三世
依多宗示心境
戒须遍境
约境明戒量
示受前策导意
示缘境大意
正示境量显戒法之广
引證戒量之广
正示发心
举况结劝令识心分齐
决发大心违教限之疑
嘱受者。须明心境及法
叹戒法。嘱受者用心
羯磨前总示戒法。令发上心
教开广身心容纳戒法
三羯磨前切要提示之语
诸文戒法门第四
四科之前叙意总列
戒法体相
示戒法功力
又列示诸义
约总相叹戒法
撮略诸文以叹戒法
五乘之本并由戒法
三宝住持全由戒法
详示戒法住持之相
佛在世时偏弘戒法
喻显戒法
钞以喻明记约法合
示戒法优劣
○论重受(记云此章所明。意令行者审巳所受。更求增胜故也)
有宗不立重受
空宗许重受
此土受戒元始 大僧受缘
尼众受缘
诸文戒体门第五
约能领心明体(显心妙体妙。乃南山圆旨)
通辨作无作
的示法体警于行者
先示空有所计深浅
通依诸论辨定名体
先依本宗假名出体 作戒体(初示名义。并总
无作体(初正示体相。后引诸文證)
引證非心
引證非色
通證非二
以作戒立色难
次依实法假宗出作无作体
次列当世异执
立正义
有宗 先□□示体
疏引律显正
斥前诸说
假宗
二戒先后
八种无作(□□□□□□□□□□□□□□□□□□□□)
僧体
羯磨体
界体(昔□□□□□□□但□□□□□□□)
诸文戒行门第六
依体起修名为戒行
约喻显明受随二戒
受巳示持(坛上说相。须先诵此一段)
受随二能趣果优劣
以圆融会即小是大
记释上文先示来意
重点即字的显祖怀
重决一异显无偏局
嘱以惠持为成出离
唯修事福非出离道
立圆指据教有所凭
立圆滥宗释疑防难
辨烧身指大小相违
持之则益毁之则损
身是法聚可得自轻
忆体摄持须先秉志
出家过恶与俗不同
起过之本应先观察
五人持律佛法住世
戒即是佛体德同故
律制杂学以妨正业
解行无实反轻戒律
心未涉道滥倚圣言
五邪四邪并非正命
八财不净长贪坏道
食是道缘制无自局
劝广开怀利随道拥
恶行污家破戒废道(世中多然引示令改)
诸文戒相文第七
约行明相
约法列相先叙列意
正明列相
次决篇聚五七不同
示僧尼戒相广略
更推三性为列相本
诸文持犯门第八
律行虽广持犯为宗
止作持犯先释其名
示持犯体先出古义
次立今义先示能体
所持犯体先示制听(正论体相。即善恶事法。先明二教为摄法
○正出体状
止持制门善恶事法
止持听门唯善事法(此门不通恶事法)
作持制门亦唯据善
作持听门事法局善
通明止作容皆迷忘
二犯体状翻持可明
斥古定体妄滥无归
大论持犯通别分二
心用教行二双持犯
止作持犯成就处所
次示行心成就四行
又明三业成就四行
上对身口次就意论
止作二心有通有塞(此门四科。今但录第二。馀见钞中)
心行持犯有渐有顿
止犯一位别明渐顿(止犯有二事法。止犯唯惭非顿。此门唯明
不学无知罪有轻重
不学无知约教行根
持犯优劣约法位论(此门甚广。今乃略引)
不学无知对学不学人有开有结
学不学人各有三品并详示不学无知开
二九句法略示总义
复示事法及犯名义
不学无知事开犯结
遮性二戒二难否
诸文忏悔门第九
有犯虽忏无宜自拒
推罪因起生愧兴治
定不定业可不可忏
化制业惑理事伏灭
穷究罪源理事行忏
理事相须行者正要
斥世行忏弃制取化
大小所明灭否之相
犯重开忏不足僧数
论犯重罪有戒无戒
因明重犯空有计异
诸文三归门第十
归敬兴意
述情归敬
示受归意
三宝被世之益
求归本意
求归功益
三归所发业体
别解三宝名义
列示三宝名相
略示四种体相
行宗释理体
拣境胜劣
广列四种体相
明理宝功高归之益大
理宝常住随相皆是
理宝常故灭而复兴
律宗会元 卷一
律宗会元 卷二
律宗会元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