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34a 页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69c 页


《优婆塞戒经》卷第七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业品第二十四之馀

「善男子!众生作罪,凡有二种:一者、恶戒,二者、
无戒。恶戒之人,虽杀一羊,及不杀时,常得杀
罪。何以故?先发誓故。无戒之人,虽杀千口,
杀时得罪,不杀不得。何以故?不发誓故。是故
一切善不善法,心为根本。因根本故,说诸比
丘犯有二种:一者、身犯,二者、口犯;无心犯也。
如是戒者,时不具足,支不具足,则不得戒。
譬如钻火,有燧、有力、有乾粪草,然后得火,
若少一法,则不得火,戒法亦尔。如是戒者,
若得、若舍、若持、若毁、皆随于心;如来了了知
诸法性,是故制之。若复有人,因于善业思惟
力故,不造诸恶,名如法戒;若从他得,名为受
戒。若离戒受有功德者,一切恶兽——师子、虎、
狼——应得功德,然实不得。以是因缘,受善戒者
得无量福,受恶戒者得无量罪。是故经中说
恶律仪:一者、畜羊,二者、畜鸡,三者、畜猪,四者、
钓鱼,五者、网鱼,六者、杀牛,七者、狱卒,八、畜猎
狗,九、作长摾,十、作猎师,十一、咒龙,十二、杀
人,十三、作贼,十四、两舌,十五、以苦鞭挞、枷
锁、押额、铁钉、烧炙加人。国王、大臣、受寄抵谩
不知恩者,恶性恶心大恶村主典税物者,毁
戒比丘心无惭悔,如是之人,皆无戒也;虽复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0a 页 T24-1070.png
不名不善业道,而得大罪。何以故?尽寿作故。
如是等事,若不立誓,不从人受,则不成就。如
是恶戒四时中舍:一者、得二根时,二者、舍寿
命时,三者、受善戒时,四者、断欲结时。

「或有
说言:如善戒具足,恶戒亦尔。是义不然!何
以故?恶戒易得故,一因缘得故,所谓立誓。善
戒不尔,有五方便,所谓五根,是故难得;以难
得故,要须具足。

「若有说言:优婆塞戒无无义
语、两舌、恶口,是故优婆塞戒、八戒斋法、沙弥、
比丘、不具足得。是义不然!何以故?我今受
持净口业故。

「若有说言:我受五戒净身、口、意,
心若不净,当知是人不得具戒。譬如有人,受
恶戒已,虽不杀生,是人常有恶戒成就。毁禁
比丘亦复如是。何以故?受持戒已,一一戒
边多业多果故。众生无量,戒亦无量;物无量
故,戒亦无量。是善恶戒,俱有三种:谓上中下。若不受恶戒,虽多作罪不名恶戒。若有难
言:『何缘五戒尽形寿受,八戒斋法一日一夜?』
当言:『如来善知法相,通达无碍,作如是说。』

「善
男子!世间福田凡有二种:一、功德田,二、报
恩田。坏此二田,名五逆罪。是五逆罪,有三因
缘:一者、有极恶心,二者、不识福德,三者、不见
正果。若人异想,杀阿罗汉不得逆罪,父母亦
尔。若无惭愧,不观报恩,心无恭敬,但作方
便,不作根本,虽非逆罪,亦得大报。善教授故,
生怜爱故,能堪忍故,难作作故,受大苦故,
是故父母名报恩田。若复有人杀父母已,虽
复修善,是善无报。是故我说:人所荫处,乃至
少时,慎勿毁折枝条花叶。

「善男子!我涅槃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0b 页 T24-1070.png
后,有诸弟子,当作是说:若以异想异名杀父
母不得逆罪;即昙无德。或复说言:虽以异想
杀于父母,故得逆罪;即弥沙塞。或复有说:异
想异名杀于父母,俱得逆罪;即萨婆多。何以
故?世间真实,是可信故,父母真实,想亦不转,
恶心杀之,即得逆罪。实是父母,无父母想,不
发恶心,父母虽死,不得逆罪。何以故?具足四
事,乃得逆罪:一者:实是父母作父母想,二者、恶
心,三者、舍心,四者、作众生想。具是四事,逆罪
成就;若不具者,则不成就。若为怜悯故,若为
恭敬故,若为受法故,若为怖畏故,若为名
称故,授与死具,虽不手杀,亦得逆罪。若为
他使令杀父母,啼哭忧愁而为之者,如是
罪相,初中后轻。欲杀父母,误中他人,不得
逆罪。欲杀他人,误中父母,亦复如是。欲杀
母时,误杀相似,杀已藏刀,复中母身,不得
逆罪。母有异见,儿有异杀,但得杀罪,不得
逆罪。是五逆罪,杀父则轻,杀母则重,杀罗汉重于杀母,出佛身血重杀罗汉,破僧复重
出佛身血。

「有物重意轻,有物轻意重,有物
重意重,有物轻意轻。物重意轻,如无恶心
杀于父母。物轻意重者,如以恶心杀于畜生。
物重意重者,以极恶心杀所生母。物轻意轻
者,如以轻心杀于畜生。如是恶业,有方便重,
根本、成已轻;有方便、根本轻,成已重;有方便、
根本重,成已轻;有根本轻,方便、成已重。物是
一种,以心力故得轻重果。

「善男子!有人以食
欲施于我,未与我间转施饿狗,我亦称赞如
是人者是大施主。若是福田、若非福田、心不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0c 页 T24-1070.png
选择而施与者,是人获得无量福德。何以故?
心善净故。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
者、后报,四者、无报。业有四种:一者、时定果报
不定,二者、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亦
定,四者、时果二俱不定。时定者,所谓现在、
次生、后世。若时不定,果报不定,是业可转。
若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何
以故?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
轻。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
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
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众生行
业,有轻有重,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受之。
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
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
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
现世轻受。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
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

「善
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
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宝,破坏恶
毒。若作小罪,初方便轻,后成已重,是人不修
身、戒、心、慧,令轻作重。众生若作一种、二种乃
至种种,有作不具足,有作具足。先念后作,名
作具足;先不生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
复有作已不具足者,谓作业已果报不定;复
有作已亦具足者,谓作业已定当得报。复有
作已不具足者,果报虽定,时节不定;复有作
已亦具足者,时报俱定。复有作已不具足者,
持戒、正见;复有作已亦具足者,毁戒、邪见。
复有作已不具足者,信因信果;复有作已亦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1a 页 T24-1071.png
具足者,不信因果。复有作已不具足者,作恶
之时有善围绕;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作恶之
时恶来围绕。复有作已不具足者,虽作众恶,
人中受报;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人中作恶,地
狱受报。复有作已不具足者,有正念心;复
有作已亦具足者,无有念心。复有作已不具
足者,三时生悔;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三时
不悔。如恶,善亦如是。因是作已亦具足故,
作小得大,作大得小。

「一意摸身,身既成就,有
无量意,摸身初意,即是善也。身既成就,得二
种果:杂善、不善。如人,天亦如是。地狱众生恶
意摸身,身既成已,一向不善。饿鬼、畜生亦恶
意摸身,身既成已,杂善不善。善恶中阴以善
恶摸身,身既成已,俱得杂报,善以不善。歌罗
罗时乃至老时,亦得杂报,善以不善。是故经
说有四种业:黑业黑报,白业白报,杂业杂
报,不黑不白是业无报。黑业黑报,所谓地狱;
白业白报,所谓色天;杂业杂报,所谓欲天、人
中、畜生、饿鬼;不白不黑无报,所谓无漏。

「善男
子!若人不解如是业缘,无量世中流转生死。
何以故?不解如是业因缘者,虽生非想非非
想处,寿八万劫,福尽还堕三恶道故。

「善男子!
一切摸画,无胜于意,意画烦恼,烦恼画
业,业则画身。贪因缘故,色声妙好,威仪详
序;瞋因缘故,色声粗恶,威仪卒暴;如瞋,痴亦
如是。无量世界,一百三十六地狱处,无量畜
生,无量饿鬼,皆因业作;人、天亦尔。无量众生
获得解脱,亦因于业。

「善男子!是十善道有
三事:一者、能遮烦恼,二者、能作善心,三者、能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1b 页 T24-1071.png
增长戒。如除毒药,凡有三事:一者、阿伽陀
药,二者、神咒,三者、真宝。若人善修不放逸
行,具足正念,分别善恶,当知是人决定能修
十善业道;若多放逸,无有惭愧及以信心,
当知是人决定能作十不善业道。是十业道,
复有三事:一者、方便,二者、根本,三者、成已。
若复有人能勤礼拜供养父母、师长、和上、
有德之人,先意问讯,言则柔软,是名方便。若
作已竟,能修念心,欢喜不悔,是名成已。作时
专著,是名根本。

「善男子!是十业道,复有三种:
谓上中下。或方便上、根本中、成已下,或方便
中、根本上、成已下,或方便下、根本上、成已中。
是十业道,三法围绕:所谓无贪、恚、痴,有贪、瞋、
痴。是十业道,有共戒行、不共戒行。舍戒有六:
一者、断善根时,二者、得二根时,三者、舍寿命
时,四者、受恶戒时,五者、舍戒时,六者、舍欲
界身时。

「或复说言:佛法灭时便失戒者。是
义不然!何以故?受已不失,未受不得。断身、
口、意恶,故名戒戒;根本四禅,四未到禅,是名
定戒;根本四禅,初禅未到,名无漏戒。舍身
后世更不作恶,名无作戒。守摄诸根,修正念
心,见闻觉知,色声香味触法不生放逸,名
摄根戒。何因缘故得名为戒?戒者名制,能制
一切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又复戒者,名曰迮
隘,虽有恶法,性不能容,故名迫迮。又复戒
者,名曰清凉,遮烦恼热不令得入,是故名凉。
又复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无上道,是故名
上。又复戒者名学,学调伏心智慧诸根,是故
名学。

「善男子!或时有人具足一戒,所谓波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1c 页 T24-1071.png
罗提木叉戒;或具二戒,加定共戒;或具三戒,
加无漏戒;或具四戒,加摄根戒;或具五戒,加
无作戒。

「善男子!波罗提木叉戒现在得,定
共戒者三世中得。善男子!若复有人欲受戒
时,至心能观生死罪过、解脱功德,信心欢喜,
是人兼得作无作戒。如是戒者,随命长短,命
长长得,命短短得。是无作戒,三因缘舍:一
者、小庄严故,二者、心放舍故,三者、作不坚
故。不舍因缘复有三事:一者、有本愿故,二
者、作业坚故,三者、至心不放逸故。善男子!
除十善业及十恶业、善戒恶戒,已更有业戒
所不摄者,谓善恶法。如是善恶有作无作,
有人具足作及无作,若现在作善未舍之顷,
具作无作;第二念中成就过去作无作,作已
过去,唯有无作无有作也。若人得戒,虽作不
善,是人现世成就二法:恶法有作,善法无作。
是作无作,二因缘舍:一者、所施物尽,二者、心
舍善。作,二世成就,过去、现在;无作三世。定戒
二因缘舍:一者、退时,二者、断善根时。复有
三时;一者、舍身时,二者、退时,三者、生上时。无
漏戒有三时舍:一者、退时,二者、转钝作利时,
三者、得上果时。心善业一时失,谓上生退时;
身口意善,断善根时一时俱失。善男子!若得
具足戒、定戒、无漏戒、摄根戒,是人了了解十
业道。

「善男子!因十业道,众生寿命有增有减:
减者,寿命十年,增者,至无量年。北郁单曰
定寿千年,此寿百年,东西二方二百五十;
此寿无量,彼亦无量。四天王寿人数九百万
岁,命亦不定,如三天下。三十三天寿千八百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2a 页 T24-1072.png
万岁,命亦不定。焰摩天上寿三千六百万
岁,命亦不定。兜率天寿七千二百万岁,除
后身菩萨,馀一切命皆亦不定。化乐天寿
万四千四百万岁,命亦不定。他化自在天寿
二万八千八百万岁,命亦不定。他化自在天
上一年,即热地狱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
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地狱寿命二万八
千八百万岁,命亦不定。化乐天上一年,即
是大声地狱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
十二月为一岁,彼狱寿命万四千四百万岁,
命亦不定。兜率天一年,即是小声地狱一日
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
彼地狱寿命七千二百万岁,命亦不定。焰天
一年,即众合地狱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
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地狱寿命三千六
百万岁,命亦不定。三十三天一年,即是黑绳
地狱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
为一岁,彼地狱寿命一千八百万岁,命亦不
定。四天王上一年,即是活地狱中一日一夜;
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地
狱寿命九百万岁,命亦不定。阿鼻地狱寿命
一劫,大热地狱寿命半劫,唯此二处,寿命决
定。人中五百年,是饿鬼中一日一夜;如是
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鬼寿命万
五千岁,命亦不定。畜生道中,除难陀婆难陀,
其馀一切命亦不定。阿鼻地狱一年,即是非
想非非想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
十二月为一岁,彼天寿命八万大劫;无所有
处六万劫,识处四万劫,空处二万劫。

「若有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2b 页 T24-1072.png
发起轻微烦恼,爱著空定,当知是人生四无
色。从十年增至八万岁,从八万岁减还至
十年,如是增减满十八反,名为中劫。谷贵
三灾,疾病三灾,刀兵一灾,名一小劫。水火
二灾各五段过,有一风灾,五风灾过,名一大
劫。阎浮提中刀兵起时,东西二方人暂生瞋。
此病起时,彼小头痛,力少微弱。此谷贵时,彼
则念食。如是恶事,郁单曰无。因不杀故,寿命
增长;偷因缘故,寿命减少。有二种劫:一者、
水劫,二者、火劫。火劫起时,地狱众生若报
尽者,悉得出离,若未尽者,移至他方大地狱
中。若此世间八大地狱空无众生,是名众生
脱于地狱。四大海中所有众生,业若尽者,悉
皆得脱;若未尽者,悉转生于他方海中。若是
海中无一众生,是名得脱。阎浮提地直下过
于五百由延,有阎罗王城,周遍纵广七万
五千由延。如是城中,饿鬼众生业已尽者,悉
得出离;业未尽者,转生他方阎罗王所。若是
城中乃至无有一众生者,是名得脱。尔时有
人内因缘故,获得初禅。得已、即起大声唱言:
『初禅寂静!初禅寂静!』诸人闻已,即各思惟,一
切皆共获得初禅,即舍人身生初禅地。时初
禅中复有一人,内因缘故,修得二禅。得已、即
起大声唱言:『二禅寂静!二禅寂静!』众生闻已,
各自思惟,复获二禅,舍初禅身,生二禅处。
当尔之时,从阿鼻狱上至初禅,乃至无有一
众生在。

「善男子!四天下外,有由乾陀山,中
有七日,众生福德因缘力故,唯一日现,赖
之熟成百谷草木。火劫起时,七日都现,烧燃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2c 页 T24-1072.png
一切百谷草木、山河大地、须弥山王乃至初
禅。二禅众生见是火灾,心生怖畏。彼中复有
先生诸天,语后来天:『汝等莫怖!我往曾见如
是火灾,齐彼而止,不来至此。』如诸众生增
十年寿至八万岁,减八万寿还至十年,经尔
所时,如是火灾热犹未息。是时便从中间禅
处降注大雨,复经寿命一增一减,众生业行
因缘力故,为持此水,其下复出七重风云。是
时雨止,水上生膜,犹如乳肥。四天下中须弥
山王渐渐生现,水中自然具有一切种种种
子。是时二禅复有一人短命福尽,业力故堕
生世间。寿无量岁,光明自照。独处经久,心生
愁恼而自念言:『我既独处,若我有福,愿更有
人来生此间,与我为伴。』发是念已,是时二禅
有诸众生薄福命尽,业因缘故便来生此。是
人见已,心生欢喜,即自念言:『如是人者,我所
化生,即是我作;我于彼人,有自在力。』彼人亦
念:『我从彼生,彼化作我,彼于我身有自在力。』
以是因缘,一切众生生我见想。善男子!阴
界入等,众生世界,国土世界,皆是十业因缘
而有。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
出家菩萨能观如是十业道者,是不为难;在
家观者,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
缘所缠绕故。」

*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善生言:「世尊!佛先已说檀波罗蜜、尸波罗蜜,
菩萨云何而得修集忍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
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
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3a 页 T24-1073.png
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瞋、痴
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施难作,名出世
忍。善男子!菩萨若值他人打骂、轻贱、毁呰、恶
口、骂詈,是时内心无加报想。菩萨虽作如是
忍事,不为现在,但为后利。有善报之,恶则不
反。

「善男子!有是忍辱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
是忍辱,有是忍辱是波罗蜜,有非忍辱非波
罗蜜。是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世忍,声闻、
缘觉所行忍辱。是波罗蜜非忍辱者,所谓禅
波罗蜜。亦是忍辱亦波罗蜜者,所谓若被割
截头目手足,乃至不生一念瞋心,檀波罗蜜、
尸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非忍辱非波罗蜜
者,所谓声闻、缘觉持戒布施。

「善男子!若欲修
忍,是人应当先破憍慢、瞋心、痴心,不观我及
我所相、种性常相,若人能作如是等观,当知
是人能修忍辱;如是修已,心得欢喜。有智之
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
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
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瞋?我今
此身五阴和合,四阴不现,则不可骂,色阴十
分和合而有,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住,
谁当受骂?然彼骂者,即是风气。风亦二种:有
内、有外,我于外风都不生瞋,云何于内而生
瞋也?世间骂者,亦有二种:一者、实,二者、虚。
若说实者,实何所瞋!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
豫我事,我何缘瞋!若我瞋者,我自作恶。何以
故?因瞋恚故生三恶道。若我于彼三恶道中
受苦恼者,则为自作自受苦报,是故说言一
切善恶皆因我身。』

「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3b 页 T24-1073.png
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
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
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
若人软言,净身口业,和颜悦色,先意问讯,能
观一切苦乐因缘,当知是人能修忍辱。若能
修空三昧,观诸众生悉是无常,受苦等想;彼
骂辱时,能观骂者如狂如痴,稚小无智,当知
是人能修忍辱。智人当观:胜我者骂,我不应
瞋。何以故?我若瞋者,或夺我命。若不如者,瞋
亦不应报。何以故?非畴匹故,我若报者,辱我
身口。譬如有人授毒与他,人无责者,如其自
服,人则嗤笑。我亦如是,若瞋彼者,当于未来
受大苦恼,一切圣人悉当责我。以是因缘,我
身若被截斫分离,不应生瞋。应当深观往业
因缘,当修慈悲怜悯一切。如是小事不能忍
者,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
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

「善男子!若有
智人乐修忍辱,是人常得颜色和悦,好乐喜
戏,人见欢喜,睹之无厌,于受化者,心不贪著。
智人见怨以恶来加,当发善愿,愿彼怨者未
来之世为我父母、兄弟、亲戚,莫于我所生憎
怨想。复当观察:若人形残,颜色丑恶,诸根
不具,乏于财物,当知皆从瞋因缘得,我今
云何不修忍辱?以是因缘,智者应当深修忍
德。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忍辱时,常乐观
察生死罪过,乐修法行,勤于精进,读诵书写
如来正典,供养师长有德之人,能瞻病苦,修
于慈悲,怜悯一切,见苦恼者,能令远离。常乐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3c 页 T24-1073.png
出家,乃至尽寿持戒、精进,摄持六根,不令得
起烦恼因缘,宁舍身命,终不毁戒。若他有事,
乐为营理,常有惭愧,乐赞忍德。为调众生堪
忍众苦,于怨尚能忍于恶事,况复亲所!能
忍二瞋:一、众生瞋,二、非众生瞋。舍己乐具,
令众得乐,不念多恶,不忘少善,远离两舌,前
后默然不说彼短,说烦恼过令众得离,他所
不喜不为说之,净身、口、意,了诸罪业。若客烦
恼因缘作罪,作已惭愧,心生悔恨。

「善男子!菩
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净
忍辱,是不为难;在家修忍,是乃为难。何以故?
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 《优婆塞戒经》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二十六

善生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能修六波罗蜜,谁
为正因?」

「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已生恶法
为欲坏之,未生恶法为遮不起,未生善法为
令速生,已生善法为令增广,勤修精进,是
名精进。如是精进、即是修行六波罗蜜之正
因也。是勤精进,能脱一切诸烦恼界。

「善男子!
若能受于三恶道苦,当知是人真实能修毗
梨耶波罗蜜,平等修集,不急不缓。精进二种:
一、正,二、邪。菩萨远离邪精进已,修正精进。修
信、施、戒、闻慧、慈悲,名正精进;至心常作,三时
无悔,于善法所不生知足,所学世法及出世
法,一切皆名正精进也。菩萨虽复不惜身命,
然为护法,应当爱惜。身四威仪常修如法,修
善法时心无懈息,失身命时不舍如法。若
能到于六事彼岸,悉是精进之因缘也。若自
读诵、书写、思惟十二部经,名自为法勤行精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4a 页 T24-1074.png
进;若能以是转化众生令调伏者,名为他法
勤行精进。若为菩提修菩提道,布施、持戒、多
闻智慧,修学世法,供养父母、师长、有德之人,
修舍摩陀、毗婆舍那,读诵、书写十二部经,
复能远离贪、恚、痴等,名为菩提勤行精进。如
是悉名为正精进,是名六波罗蜜之正因也。

「善男子!懈怠之人,不能一时一切布施,不能
持戒,勤行精进,摄心念定忍于恶事,分别善
恶,是故我言六波罗蜜因于精进。」

「善男子!有
勤精进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勤精进,有亦
精进亦波罗蜜,有非精进非波罗蜜。精进非
波罗蜜者,如邪精进,善事精进,声闻、缘觉所
有精进。有波罗蜜非精进者,所谓般若波罗
蜜。有亦精进亦波罗蜜者,所谓布施、持戒、忍
辱、精进、禅等五波罗蜜。有非精进非波罗蜜
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布施、持戒、忍辱、禅定、
智慧及馀善法。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
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勤精进,是不为难;
在家修进,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
因缘所缠绕故。」

* 《优婆塞戒经》禅波罗蜜品第二十七

善生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修禅波罗蜜,云何
禅定?」

「善男子!禅定即戒、慈、悲、喜、舍,远离诸结,
修集善法,是名禅定。善男子!若离禅定,尚不
能得一切世事,况出世事?是故应当至心修
集。」

「菩萨欲得禅波罗蜜,先当亲近真善知识,
修集三昧方便之道;所谓戒戒、摄诸根戒,断
于邪命,如法而住。随顺师教,于善法所不生
知足,修行善时心无休息。常乐寂静,远离五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4b 页 T24-1074.png
盖,心乐思惟观生死过,常修善法至心不废,
具足正念,断诸放逸。省于言语,亦损眠、食,心
净、身净。不亲恶友,不与恶交,不乐世事。知时、
知法,了知自身。观心数法,若有喜相、愁相、瞋
相、软相、坚相,知已能除,犹如金师,善知冷热,
不令失所。乐甘露味,虽处世法,身心不勤,犹
如须弥,不为四风之所倾动。正念坚固,亦见
知觉有为多过。若人乐修如是三昧不休不
息,当知是人能具足得;譬如攒火,以不息
故,火则易得。」

「善男子!若离三昧欲得世法、出
世菩提,无有是处。善男子!一切三昧,即是一
切善法根本,以是因缘,应当摄心!如人执镜,
则见一切善恶之事,是故三昧名菩提道之
庄严也。受身心乐,名为三昧;不增不减,名等
三昧。从初骨观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皆名三昧。是三昧有四缘:一者、从欲,
二者、从精进,三者、从心,四者、从慧。是四缘故,
得无量福,增一切善。复有三种:一者、从闻,
二者、从思,三者、从修;从是三法渐渐而生。复
有三时:所谓生时、住时、增时。善男子!欲界
之中,有三昧子,是子因缘,得三菩提。是三昧
者,有退、住、增,若在四禅,性则坚固。从初乃至
非想非非想处,上地胜下,次第如是。根本禅
中则有喜乐,非中间禅。六通亦尔,在于根本,
不在馀处。是三昧名菩提庄严,因是三昧,能
得学道及无学道,四无量心、三解脱门,自利
利他,无量神足,知他心智,能调众生,无量智
慧,五根三昧,转钝为利,断于一切生老病死,
能得成就一切种智,见诸法性,如罗縠视。

「善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4c 页 T24-1074.png
男子!智者应当作如是观:一切烦恼是我大
怨。何以故?因是烦恼能破自他,以是因缘,
我当修集慈悲之心,为欲利益诸众生故,为
得无量纯善法故。若有说言:离于慈悲得善
法者,无有是处。如是慈悲能断不善,能令
众生离苦受乐,能坏欲界。是慈若能缘于欲
界,名欲界慈。

「善男子!众生若能修集慈心,
是人当得无量功德。修慈心时,若能先于怨
中施安,是名修慈。善男子!一切众生凡有
三聚:一者、怨,二者、亲,三者、中;如是三聚,名为
慈缘。修慈之人,先从亲起,欲令受乐;此观
既成,都及怨家。善男子!起慈心时,有因戒起,
有因施起;若能观怨作子想者,是名得慈。善
男子!慈唯能缘,不能救苦;悲则不尔,亦缘亦
救。善男子!若能观怨一毫之善,不见其恶,
当知是人名为习慈。若彼怨家设遇病苦,能
往问讯瞻疗所患,给其所须,当知是人能善
修慈。善男子!若能修忍,当知即是修慈因
缘。如是慈心,即是一切安乐因缘。若能修慈,
当知是人能破一切憍慢因缘,能行施、戒、忍
辱、精进、禅定、智慧,如法修行。若人修定,当
知是人修梵福德;得梵身故,名梵福德。若人
能观生死过罪、涅槃功德,是人足下所履粪
土,应当顶戴。是人难忍能忍,难施能施,难
作能作,是人能修四禅、四空及八解脱。复作
是念:『一切众生身口意恶,未来若受苦恼报
者,悉令我受;若我所有善果报者,悉令众生
同我受之。』如是慈悲,缘广故广,缘少故少。慈
悲三种:谓下中上。复有三种:一者、缘亲,二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5a 页 T24-1075.png
者、缘怨,三者、缘中。复有三种:一者、缘贪,二
者、缘众生,三者、缘非众生。如是缘者,悉名三
昧。悲、喜、舍心,亦复如是。

「善男子!有禅非波罗
蜜,有波罗蜜非禅,有亦是禅亦波罗蜜,有非
禅非波罗蜜。是禅非波罗蜜者,谓世俗禅,
声闻、缘觉所有禅定。是波罗蜜非禅定者,所
谓施、戒、忍辱、精进。亦是禅亦波罗蜜者,谓金
刚三昧。非禅非波罗蜜者,谓一切众生、声闻、
缘觉、从闻思惟所生善法。

「善男子!菩萨有
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于
净禅,是不为难;在家修净,是乃为难。何以故?
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 《优婆塞戒经》般若波罗蜜品第二十八

善生言:「世尊!菩萨云何修净般若波罗蜜?」

「善男子!若有菩萨持戒精进,多闻正命,修
于忍辱,怜悯众生,心多惭愧,远离嫉妒,真实
了知诸善方便;为众受苦,不生悔退,乐行惠
施,能调众生,善知所犯轻重之相,勤劝众
生施作福业;知字知义,心无憍慢,亲近善友,
能自利益及利益他;恭敬三宝、诸师、和上、长
老有德,于身菩提不生轻想,能观菩提深妙
功德;知善恶相,知世出世一切声论,知因知
果,知初方便及以根本,当知是人能得智慧。
如是智慧有三种:一、从闻生,二、从思生,三、从
修生。从字得义,名从闻生;思惟得义,名从思
生;从修得义,名从修生。能读如来十二部经,
能除疑网,能读一切世论世事,能善分别邪
正之道,是名智慧。能善分别十二部经,阴、
界、入等因果字义,毗婆舍那、舍摩他相,上中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5b 页 T24-1075.png
下相,善、恶、无记及四颠倒,见道、修道,能善
分别如是等事,是名智慧。

「善男子!有智之
人,求于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常亲近
佛及佛弟子。世无佛法,乐在外道出家修学,
虽处邪道,乐求正要,常修慈、悲、喜、舍之心及
五通道。得五通已,观不净想及无常想,能
说有为多诸过罪。为正语故,教诸众生令学
声论,能令众生离身心病,乐以世事教于他
人,所作事业无能胜者,所谓咒方,种种医药。
能善求财,得已能护,用以道理,如法惠施。虽
知一切,不生憍慢,得大功德,不生知足,能教
众生信、施、持戒、多闻、智慧。知善、不善、无记方
便,善知学行因缘次第,知菩提道及道庄严,
知诸众生上中下根,知外声论心不存著,知
众生时随宜调伏,知众生世及国土世,知从
具足六波罗蜜。

「善男子!有是智慧非波罗
蜜,有波罗蜜非是智慧,有是智慧是波罗蜜,
有非智慧非波罗蜜。是智慧非波罗蜜者,所
谓一切世间智慧,声闻、缘觉所行智慧。是
波罗蜜非智慧者,无有是义。是智慧是波罗
蜜者,所谓一切六波罗蜜。非智慧非波罗蜜
者,所谓一切声闻、缘觉施、戒、精进。

「善男子!若
人有能勤修如是六波罗蜜,是人名为供养
六方,能增财命。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
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净智慧,是不为难;在
家修净,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
缘所缠绕故。」

说是法时,善生长者子等千优婆塞,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即从坐起,礼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第 1075c 页 T24-1075.png
佛而退,辞还所止。
《优婆塞戒经》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