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08b 页
诸经要集卷第十二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
*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四生部第二十一
* 述意缘
* 五欲缘
* 五盖缘
** 述意缘第一
窃寻经论。行者修道。皆云五欲是障道本。若
不学断。无由證圣。欲知根本。略述三种。一自
内五根。二外诸五尘。三所生五识。由此三故
能生染欲。故涅槃经云。善男子。譬如恶象心
未调顺。有人乘之不随意去。远离城邑至空
旷处。不能善摄此五根者。亦复如是。将人远
离涅槃城邑。至于生死旷野之处。善男子。譬
如佞臣教王作恶。五根佞臣亦复如是。常教
众生造无量恶。譬如恶子。不受师长父母教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08c 页 T54-0108.png

长善言教敕。无恶不造。善男子。凡夫之人不
摄五根。常为地狱畜生饿鬼之所贼害。亦如
怨盗害及善人。又遗教经云。五根贼。祸殃及
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
随。持之如贼。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
也。夫论盖者。是荫覆义。谓覆障行者。令志性
昏沈。定慧不明。隐没善人。是修道正障。故名
为盖。故对法论云。此盖能令善品不得显了。
是盖义。覆蔽其心。障诸善品。令不得转。故名
盖义。前之五欲从外五尘而生。此之五盖从
内五根而发也。
** 五欲缘第二(此别三缘)
第一欲系苦者。夫论五欲者既有其根。便发
五欲。系缚众生不得解脱。故涅槃经云。凡夫
之人五欲所缚。令魔波旬自在将去。如彼猎
师。擒捕猕猴担负归家。善男子。譬如国王。安
住己界身心安乐。若至他界则得众苦。一切
众生亦复如是。若能自住于己境界。则得安
乐。若至他界。则遇恶魔受诸苦恼。自境界
者。谓四念处。他境界者。谓五欲也。五欲者。
男女身上色声香味触等是也。即此五欲希
须为义。贪著五尘名为欲也。并意识触缘之
境。名曰法尘。此之六尘非直名为魔所行处。
复得恶贼之名。故涅槃经云。如六大贼。能劫
一切人民财宝。六尘恶贼亦复如是。能劫一
切众生善财。如大六贼。若入人舍。则能劫
夺现家所有。不择好恶。令巨富者忽尔贫穷。
是六尘贼亦复如是。若入人根。则能劫夺一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09a 页 T54-0109.png

菩萨。谛观六尘如六大贼。
第二欲障苦者。夫论欲过者。谓五欲弊魔。六
尘恶贼。佛判邪惑。迷障佛性故。涅槃经云。众
生五识。虽非一念。然是有漏。复是邪倒增长
诸漏。为一切凡夫取著于色。乃至著识。以著
色故则生贪心。生贪心故为色系缚。乃至为
识之所系缚。以系缚故。则不得免于生老病
死忧悲大苦一切烦恼。又云。若有菩萨自言
戒净。虽复不与女人和合言语嘲调听其音
声。然见男子随逐女时。或见女人随逐男
时。便生贪著。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
戒污辱梵行。令戒杂秽。不得名为净戒具
足。
又智度论云。菩萨观种种不净。于诸衰中女
衰最重。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
暂近。女人悭妒瞋谄妖秽斗诤贪嫉。不可亲
近。何以故。女子小人心浅智薄。唯欲是亲。
不观富贵智德名闻。专行欲恶破人善根。桎
梏枷锁。闭系囹圄。虽曰难解。犹尚易开。女锁
系人。染著根深无可得脱。众病最重。如佛偈
言。
「 宁以热铁
婉转眼中
不以染心
邪视女色
含笑作姿
憍慢羞惭
回面摄眼
美言妒瞋
行步妖秽
以惑于人
淫罗弥网
人皆没身
坐卧行立
回盻巧媚
薄智愚人
为之所醉
执剑向敌
是犹可胜
女贼害人
是不可禁
蚖蛇含毒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09b 页 T54-0109.png

女情惑人
是不可触
有智之人
所不应视
若欲观之
当如母姊
谛视观之
不净填积
淫火不除
为之烧灭」
色过既尔。自馀香味触等例皆如然。一切众
生。无始已来永沈生死。不能出离者。寔由
女色系缚难脱。盲无慧眼。见生死坑致之陷
坠。今惟道俗不观欲患。向之驰走。何日返之
得免斯过。心恒被染不能暂舍。戒尚不存。焉
有定慧佛性观哉。故涅槃经偈云。
「 作恶不即悔
如乳即成酪
犹灰覆火上
愚者轻蹈之」
第三呵欲苦者。如智度论云。行者当呵五欲
云。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求之不已将
坠大坑。得之转剧如火炙疥。五欲无益如狗
咬骨。五欲增诤如乌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
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所
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著五
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此之五欲
得时须臾乐。失时为大苦。如蜜涂刀。舐者贪
甜不知伤舌。其五欲者。名为色声香味触。此
之五事禅家正障。若欲修定皆应弃之(上来三门
总观五欲自下五门别呵五欲)。
第一呵色欲过。如频婆娑罗王。以色故身入
敌国。独在淫女阿梵婆罗房中。优填王以色
染故。截五百仙人手。如是等种种因缘是名
呵色欲过失。
第二呵声欲过者。如声相不停。暂闻即灭。愚
痴之人。不解声相无常变失。故于音声中妄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09c 页 T54-0109.png

在山中住。甄陀罗女于雪山池中浴。闻其歌
声即失禅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失诸功德。
后堕恶道。有智之人观声生灭。前后不俱无
相及者。作如是知则不染著。若斯人者。诸天
音乐尚不能乱。何况人声。如是等种种因缘。
是名呵声欲过失。故论云。如五百仙人飞行
时。闻紧陀罗女歌声。心著狂醉。皆失神足一
时堕地。如声闻闻紧陀罗王屯崙摩弹琴歌
声。以诸法实相赞佛。是时须弥山及诸树木
皆动。大迦叶等诸大弟子。皆于坐上作舞。不
能自安。天鬘菩萨问大迦叶。汝最大耆年。
行于头陀第一。今何故不能制自心。大迦叶
答曰。我于人天诸欲。心不倾动。是菩萨无量
功德报声。复以智慧变化作声。所不能忍。譬
如八方风起。不能令须弥山动。若劫尽时。毗
岚风至。吹须弥山。令如腐草。如阿修琴。常
自出声。随意而作。无人弹者。此亦无散心。亦
无摄心。是福德报生故。随意出声。法身菩萨
亦复如是。无所分别。亦无散心。亦无说法相。
是无量福智因缘故。
第三呵香欲过者。人谓著香少罪。染爱于香
开结使门。虽复百岁持戒能断。一时坏之。
如有阿罗汉。常入龙宫。食已以钵授与沙弥
令洗钵中有残饭数粒。沙弥嗅之大香。食之
甚美。便作方便。入师绳床下。两手捉绳床
脚。其师至时。与绳床俱入龙宫。龙言。此未得
道。何以将来。师言。不觉。沙弥得饮食。又见
龙女身体端正香妙无比。心大染著。即作恶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0a 页 T54-0110.png

将此沙弥来。沙弥还已。一心布施持戒专求
所愿。愿早作龙。是时绕寺足下水出。自知必
得作龙。径至师本入处大池边。以袈裟覆头
而入。即死变为大龙。福德大故。即杀彼龙。
举池尽赤。未尔之前。诸师及僧呵之。沙弥言。
我心已定。心相已出。将诸众僧。就池观之。如
是因缘由著香过。复有一比丘。在于林中莲
华池边经行。闻莲华香鼻受心著。池神语言。
汝何以舍彼林下禅静坐处。而偷我香。以著
香故。诸结卧者皆起。时更有一人来入池中。
多取其华。掘挽根茎狼藉而去。池神默无所
言。比丘言。此人破汝池华。汝都无言。我但池
岸边行。便见呵骂云我偷香。池神言。世间恶
人。常在罪垢粪中。不净没头。我不共语也。如
汝是禅行好人。而著此香破汝好事。是故呵
汝。譬如白叠鲜净而有异物点污。众人皆
见。彼恶人者。譬如黑衣。以黑点黑人所不见。
谁问之者。如是等种种因缘。是名呵香欲过
失。
第四呵味欲过者。当自觉悟。我但以贪著美
味故。当受罪苦。洋铜灌口啖烧铁丸。若不
观食。嗜心坚著堕不净虫中。如一沙弥心常
爱酪。诸檀越饷僧酪时。沙弥每得残分。心中
爱著乐喜不离。命终之后生此残酪瓶中。沙
弥师得罗汉。僧分酪时。语言。徐徐莫伤此爱
酪沙弥。诸人言。此是虫。何以言爱酪沙弥。答
言。此虫本是我沙弥。但坐贪爱残酪故。生
此瓶中。师得酪分。虫在中来。师言。爱酪人汝何以来。即以酪与之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0b 页 T54-0110.png

果。园中有一大树。树上有鸟养子。常飞至香
山中。取好香果以养其子。众子诤之一果堕
地。守园人晨朝见之。奇其非常。即送与王。
王珍此果香色殊异。太子见之便索。王爱其
子即以与之。太子食果。得其气味。染心深
著日日欲得。王即召园人。问其所由。守园人
言。此果无种。从地得之。不知所由来也。太子
啼泣不食。王催责园人。仰汝得之。园人至得
果处。见有鸟巢。知鸟衔来。翳身树上伺欲取
之。鸟母来时。即夺得果将送。日日如是。鸟
母怒之。于香山中取毒果。其香味色令似前
者。园人夺得输王。王与太子食之。未久身
肉烂坏而死。如是等种种因缘。是呵味欲过
失。
第五呵触欲过者。此触是结使之因。是缚心
之本。何以故。馀四情各当分。此则遍身染著。
以其难舍常作重罪。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
本生因缘。过去久远世时。波罗柰国山中有
一仙人。以仲秋之月。于澡槃中小便。见麚
鹿合会。淫心即动。精流槃中。麚鹿饮之。即
时有娠。月满生子。形类如人。唯头有一角。
其足似鹿。鹿当产时。至仙人庵边而产。见子
是人。以付仙人而去。仙人出时见此鹿子。自
念本缘。知是己儿。取已养育。及其年大勤教
学问。通十八种大经。又学坐禅。行四无量心。
得五神通。一时上山。值大雨泥滑。其足不便。
躄地破其军持。又伤其足。便大瞋恚。以军持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0c 页 T54-0110.png

雨。不雨故。五谷五果尽皆不生。人民穷乏无
复生路。波罗柰王忧愁懊恼。命诸大官集议
雨事。明者议言。传闻仙人山中有一角仙人。
以足不便故。上山躄地伤足。瞋咒此雨令十
二年不堕。王思惟言。若十二年不雨。我国了
矣。无复人民。王即开募。其有能令仙人失五
通属我为民者。当分国半治。是国有淫女。名
曰扇陀。端正巨富。来应王募。女问诸人。此是
人非。众人言。是仙人所生。淫女言。若是人
者。我能坏之。作是语已。即取金槃盛好宝物。
语王言。我当骑此仙人项来。淫女即时。求五
百乘车。载五百美女。五百鹿车。载种种欢喜
丸。皆以众药草和之。以䌽画令似杂果。及持
种种大力美酒。色味如水。服树皮衣行林树
间。以像仙人。于仙人庵边。作草庵而住。一角
仙人遂行见之。诸女皆出迎逆。好花妙香供
养仙人。仙人大喜。诸女以美言敬辞。问讯仙
人。将入房中坐好床褥。与好净酒以为净
水。与欢喜丸以为果菰。食饮饱已。语诸女
言。我从生已来。初未得如此好果好水。诸女
言。我一心行善。故天与我。愿得此好水好
果。仙人问诸女言。汝以何故。肤色肥盛。答
言。我曹食此好果。饮此美水。故肥如此。女白
仙人言。汝何以不在此间住。答曰。我亦可住
耳。女言可共澡洗。即亦可之。女手柔软触之
心动。便与诸女更互相洗。欲心转生遂成淫
事。即失神通。天为大雨。七日七夜。令得欢
乐饮食。七日以后酒食皆尽。继以山水木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1a 页 T54-0111.png

行。去此不远有可得处。仙人言随意。即便共
出。去城不远。女便在道中卧言。我极不能
复行。仙人言。汝不能行者。骑我项上。当担
汝。女先遣信白王。王可观我智能。王敕严
驾出而观之。问言。何由得尔。女白王言。我以
方便力故。今已如此无所复能。令住城中。
好供养恭敬之。足吾所欲。拜为大臣。住城
少日身转羸瘦。念禅定心乐厌世欲。王问仙
人。汝何不乐。身转羸瘦。仙人答王。我虽得五
欲。常自忆念林间闲静诸仙游处。不能去心。
王自思惟。若能强违其志为苦。苦极则死。本
以求除旱患。今已得之。当复何缘强夺其志。
即发遣之。既还山中。精进不久还得五通。佛
告诸比丘。其一角仙人者。即我身是也。其淫
女者。今耶输陀罗是。尔时以欢喜丸惑我。我
未断结为之所惑。今复欲以药欢喜丸惑我。
不可得也。以是事故。知细软触法。能动仙人。
何况愚夫。如是等种种因缘。是名呵触欲过
失。如是能呵五欲。便除五盖也。
** 五盖缘第三
问曰。云何名为五盖。答曰一贪欲盖。二瞋恚
盖。三睡眠盖。四掉悔盖。五疑盖。
第一贪欲盖者。谓端坐修禅心生欲觉。妄念
相续。求之不已。遂致生患。如智度论。术婆伽
以思王女。欲心内发尚能烧身。延及天祠。况
生欲毒炽。而不烧诸善法。心若著欲无由近
道。故论偈云。
「 入道惭愧人
持钵摄众生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1b 页 T54-0111.png

沈没于五情
已舍五欲乐
弃之而不顾
如何还欲得
如愚自食吐
诸欲求时苦
得时多怖畏
失时多热恼
一切无乐处
诸患如是已
云何能舍之
得福禅定乐
则不为所欺」
第二瞋恚盖者。瞋是失诸善法之根本。堕诸
恶道之因缘。法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恶口
之府藏。祸患之刀斧。若修道时思惟。此人恼
我及恼我亲。赞叹我怨。图度过去未来。亦复
如是。是为九恼处故生瞋。瞋念覆心。故名为
盖。当急弃之无令增长。如智度论释提婆以
偈问佛云。
「 何物杀安隐
何物杀无忧
何物毒之根
吞灭一切善」
佛说偈答云。
「 杀瞋即安隐
杀瞋即无忧
瞋为毒之根
瞋灭一切善」
如是知已。当修慈悲。以忍除灭令心清净。观
声空假不应起瞋。故智度论云。菩萨知诸法
不生不灭。其性皆空。若人瞋恚骂詈。若打若
杀。如梦如化。观声本无。唯是风声。从缘而
有。何须可瞋。故论云。如欲语时。口中风名
忧陀那。还入至脐。触脐响出。响出时触七
处起。是名语。如偈言。
「 风名优陀那
触脐而上出
是风七处触
项及龂齿唇
舌咽及以胸
是中语言生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1c 页 T54-0111.png

惑著起瞋痴」
又优婆塞经云。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
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生时。后字未
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
骂。直是风声。我云何瞋。故智度论云。菩萨观
众生。虽复百千劫骂詈。不生瞋心。若百千劫
称赞。亦不欢喜。了知音声生灭如梦如响。
第三睡眠盖者。谓内心昏愦。名之为眠。五情
暗蔽。放恣支节。委卧垂熟。名之为睡。此睡
眠盖。能破今世后世实乐。如此恶法。最为
不善。何以故。馀盖情觉可除。眠如死人无所
觉触。以不觉故难可除灭。如智度论云。菩萨
教诫睡眠弟子。说偈云。
「 汝等勿抱死尸卧
种种不净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身
诸苦痛集安可眠
如人被缚将去杀
灾害垂至安可眠
结贼不灭害未除
如共毒蛇同室宿
亦如临阵白刃间
尔时云何而可眠
眠为大暗无所见
日日欺诳夺人明
以眠覆心无所见
如是大失安可眠」
第四掉悔盖者。有三。一口掉者。谓好喜吟咏。
诤竞是非。无益戏论。世俗言语等。名为口掉。
二身掉者。谓好喜骑乘。驰骋放逸。捔力相
扑扼腕指掌等。名为身掉。三心掉者。心情
放荡。纵意攀缘。思惟文艺世间才伎。诸恶
觉观等。名为心掉。掉之为法。破出家心。故智
度论偈云。
「 汝已剃头著染衣
执持瓦钵行乞食
云何乐著戏掉法
放逸纵情失法利」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2a 页 T54-0112.png

既无法利。又失世乐。觉其过已当急弃之。所
言悔者。若掉无悔则不成盖。何以故。掉时犹
在缘中故。后欲入定时。方悔前所作。忧恼覆
心。故名为盖。此有二种。一者因掉后生悔。如
前所说也。二者作大重罪人。常怀怖畏。毒箭
入心。坚不可拔。如智度论偈云。
「 不应作而作
应作而不作
悔恼火所烧
后世堕恶道
若人罪能悔
悔已莫复忧
如是心安乐
不应常念著
若有二种悔
若应作不作
不应作而作
是则愚人相
不以心悔故
不作而能作
诸恶事已作
不能令不作」
第五疑盖者。谓以疑覆心故。于诸法中不得
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如人入
于宝山。若无有手无所能取。复次通疑甚多。
未必障定。今障定者。有三种疑。一疑自。二疑
师。三疑法。一疑自者。而作是念。我等诸根暗
钝罪垢深重。其非人乎。作此自疑定慧不发。
若欲学法勿当自轻。以宿世善根难测故。二
疑师者。彼人威仪相貌如是。自尚无道何能
教我。作是疑慢。即为障定。欲除之法。如臭皮
囊中金。以贪金故。不可弃于皮囊。行者亦尔。
师虽不清净。亦应生于佛想。三疑法者。如世
人多执本心。于所受法。不能即信敬心受
行。若生犹豫即法不染心。何以故。如智度论
偈云。
「 如人在岐道
疑惑无所取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2b 页 T54-0112.png

疑亦复如是
疑故不勤求
诸法之实相
是疑从痴生
恶中之恶者
善不善法中
生死及涅槃
定实其有法
法中莫生疑
汝若怀疑惑
死王狱吏缚
如师子搏鹿
不能得解脱
在世虽有疑
当随妙善法
譬如观岐道
利好者应逐」
问曰。不善法无量无边。何故但舍五法。答
曰。此五法中。名虽似狭义该三毒。亦通摄八
万四千诸尘劳门。第一贪欲盖。即是贪毒。第
二瞋恚盖。即是瞋毒。第三睡眠盖。疑盖。即
是痴毒。其掉悔一盖。即是等分。摄合为四分
烦恼。一中即有二万一千。四中合有八万四
千诸尘劳门。是故若能除此五盖。即能具舍
一切不善之法。譬如负债得脱。重病得差。
如饥饿之人得至丰国。如于恶贼之中得自
免济安隐无患。行者亦尔。除此五盖其心清
净。譬如日月以五事覆。谓烟云尘雾修罗手
障。则不明了。心亦如是。合喻可知。颂曰。
「 五欲昏神识
五盖蔽福力
六根成苦集
六贼乱心色
欲浪逐情飘
爱网随心织
三毒障人空
四流漂不息
至金虽改秋
斩筹方未极
观鸽既无穷
猿攀此焉伏
自非绝欲盖
何能远升陟
齐[轪]届宝城
共睹能仁德」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2c 页 T54-0112.png

* 四生部第二十一(此有六缘)
* 述意缘
* 会名缘
* 相摄缘
* 五生缘
* 中阴缘
* 受胎缘
** 述意缘第一
夫行善感乐。近趣人天。远成佛果。作恶招苦。
近获三涂。远乖圣道。愚人不信。智者能知。故
有四生躯别。六趣形分。明暗异途。升沈殊
路。业缘之理皎然。因果之报恒式也。
** 会名缘第二
如般若经云。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湿生。
四者化生。
又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云。有四种生。一腹
生者。谓人及畜生(胎生者是)二寒热和合生者。谓虫
蛾蚤虱(湿生者是)三化生者。谓天及地狱。四卵生
者。谓飞鸟鱼鳖。
又正法念经云。畜生无量。略说三处。一者水
行。所谓鱼等。二者陆行。所谓象等。三者空
行。所谓鸟等。或以天眼见诸畜生。有四种生。
何等为四。一者胎生。所谓象马牛羊之类。二
者卵生。所谓蛇蚖鹅鸭鸡雉众鸟。三者湿生。
所谓蚤虱。虮子之类。四者化生。如长面龙
等。故经曰。生者新诸根起。死者诸受根灭。
又善见论云。一者色生。二者无色生。色生可
坏。无色生不可坏。无色之生。依于色生。色心
相依共成假者。名之为生。使前不感后。后不
赴前。名之为死。
又涅槃经云。众生佛性住五阴中。若坏五阴
名曰杀生。若有杀生即堕恶道。依此生死。故
有四生。依𣫘而生曰卵。含藏而出曰胎。假润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3a 页 T54-0113.png

四也。
** 相摄缘第三
如婆沙论说云。此欲界之中。具摄六趣。色无
色界。各摄六趣少分。所以别者。以欲界是乱
地故。众生杂恶起业不纯。或善或恶。以不同
故。随业受报。有多差别。上之二界唯是定地。
众生沈静。起业亦纯。是故无有多趣差别。
问曰。四生六趣相摄云何。答曰。如毗昙中说。
天及地狱。一向化生。鬼趣唯二。谓胎及化。人
及畜生。各具四生。故此论问云。为生摄于趣。
为趣摄于生。即自答云。
「 生摄一切趣
非趣摄于生
谓生中阴增
当知非趣摄」
故知生宽趣狭。以化生宽故。全摄二趣及三
趣少分。地狱趣中一向化生。问曰。六欲诸
天。既行欲同人。何故无有胎生。答曰。欲受
虽同。行事不等。故楼炭正法念经等云。四天
忉利此二地居。行欲之时男女形交。同人无
异。而无泄精与人不同。自上四天。一向全异。
炎摩天行欲。意喜相抱。或但执手而为究竟。
不至交合。兜率天中意嬉语笑即为究竟。不
待相抱。化乐天中。共相瞻视即为究竟。不待
语笑。他化天中。但闻语声。或闻香气。即为究
竟。不待瞻视。故异于人。以天化生故。从母膝
化起。鬼趣化生可知。胎生者少隐。如彼净观
者说。谓昔王舍城中。有一女人。为鬼精著。身
生五百鬼子。又俱舍论云。有鬼告目连云。
我昼生五子。夜亦生五子。随生而食啖。竟无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3b 页 T54-0113.png

二生。以有匹配故有胎生。修罗劫初从天而
出。即是化生。又依观佛三昧经说。根本女修
罗。元从大海泥卵湿润中出。通彼胎化。亦具
四生也。人具四生者。胎生现见可知。卵如
涅槃经说。如毗舍祛母。生一肉卵。于中出其
三十二卵。如鞞婆沙论云。问云何知人中有
卵生。答曰。如佛所说。阎浮利地。多有商人。
入海采宝。得二鹤。随意所化失一一在。与
共游戏。寝卧一室。共彼合会。遂生二卵。卵渐
湿熟。便生二童。后大出家学道。得阿罗汉果。
一名尸婆罗。二名优钵尸婆。问曰。云何知人
中有湿生。答曰。如经所说。有顶生王。尊者遮
罗。尊者优婆遮罗。梨女及柰女等。即其事
也。问曰。云何知人中有化生。答曰。如劫初人
是也。得圣法者。不复卵生湿生。问曰。何故
不复卵生湿生耶。答曰。卵生湿生是畜生趣
所摄也。畜具四生者。胎卵湿生。此三目睹可
知。其化生者。依楼炭经云。如四生金翅鸟。还
食四生龙。化生食四。胎生食三(除化)卵生食二
(除化及胎)湿生还食湿生一(除三可知)。
又起世经云。大海之北为诸龙王。及一切金
翅鸟王。故生一大树。名曰居吒奢摩离(隋言鹿聚)
其树根本周七由旬。入地二十由旬。身高一
百由旬。枝叶遍覆五十由旬。树东面有卵生
龙及卵生金翅鸟。树南面有胎生龙及胎生
金翅鸟。树西面有湿生龙及湿生金翅鸟。树
北面有化生龙及化生金翅鸟。此四处各有
宫殿。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七宝庄严。妙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3c 页 T54-0113.png

搏取卵生龙时。便即飞往居吒奢摩离大树
东枝之上。观大海水已。乃更飞下。以两翅扇
大海。令水自开二百由旬。即于其中衔卵生
龙。将出海外。随意而食。卵生金翅鸟王。唯能
取得卵生龙等。则不能取胎湿化生龙等。若
胎生鸟。欲取卵生龙者。还向树东海中取之。
又胎生鸟。欲取胎生龙者。即向树南海中取
之。水开四百由旬。此胎生鸟王。唯能取卵胎
二生龙。不能取湿化二生龙也。
又湿生金翅鸟王。欲取卵生龙。还向树东海
中取食。又湿生鸟王。欲取胎生龙。即向树南
海中取食。水开四百由旬。又湿生鸟王。欲取
湿生龙者。即向树西海中取之。水开八百由
旬。湿生鸟王。唯能取卵生胎生湿生龙等。不
能取化生龙也。
又化生金翅鸟王。欲取卵生龙。即向树东海
中取之。若欲取胎生龙者。即向树南海中取
之。若欲取湿生龙者。即向树西海中取之。若
欲取化生龙者。即向树北海中取之。水开一
千六百由旬。彼诸龙等。皆为此金翅鸟王之
所食啖。
又观佛三昧经云。佛言。阎浮提中及四天下
有金翅鸟。名伽楼罗王。于诸鸟中快得自
在。此鸟业报应食诸龙。于阎浮提日食一龙
王及五百小龙。第二日于弗婆提。第三日于
瞿耶尼。第四日于郁单越。各食如前。周而复
始。经八千岁。此鸟尔时死相已现。诸龙吐毒
无由得食。彼鸟饥逼。周慞求食了不能得。游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4a 页 T54-0114.png

金刚山直下至大水际。从大水际至风轮际。
为风所吹。还至金刚山。如是七返然后命终。
其命终已。以其毒故。令十宝山同时火起。尔
时难陀龙王。惧烧此山。即大降雨澍如车
轴。鸟肉散尽唯有心在。其心直下。如前七
返。然后还住金刚山顶。难陀龙王。取此鸟心
以为明珠。转轮王得以为如意珠。
又楼炭经云。天下诸龙。以三热见烧。阿耨达
龙王。不以三热见烧。一馀龙王热沙雨身上。
烧炙其痛。二馀龙王起淫相。向热风来吹
其身上燋。即失颜色。得此蛇身。便恐不喜。三
馀龙王被金翅鸟食。悉皆恐怖。天下馀龙悉
见毒热。唯阿耨达龙王。独不见热。
又善见律云。佛言。龙有五事。不得离龙身。何
者为五。一行淫时。若与龙共行淫。得复龙
身。若与人共行淫。不得复龙身。二受生不
离龙身。三脱皮时。四眠时。五死时。是为五
事。不得离龙身。
问四食相摄云何。答如毗昙中说。总而言之。
六趣之中皆具四食然有宽狭不同。如地狱
中。得有段食者。如有铁丸及洋铜汁。虽复
增苦。以怀饥渴故名段食。又如轻系狱中。
得具冷煖。二风更互触身。亦名段食。唯上
二界无有段食。以彼身轻妙故。论偈云。
「 四食在欲界
四生趣亦然
三食上二界
段食彼则无」
问曰。未知六趣中何食增耶。答曰。如毗昙
中说。于六趣中。谓鬼全趣及于卵生。并前三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4b 页 T54-0114.png

行多故。卵生众生在卵𣫘时。以思念母故。
卵得不坏。前三无色。亦如意行思惟多故。是
故皆悉思食增也。又此人趣及与六欲天中。
皆段食偏增。何以然者。以此二处要假食持
身命故。又彼地狱全趣。及与非想。皆识食偏
增。何以然者。以地狱中识持名色故。非想地
中以识持名故。又彼色界及与湿生。皆悉触
食偏增。何以然者。以色界中受修禅乐触持
身故。湿生之中以因湿触持身活故。
** 五生缘第四
如地持论云。菩萨生有五种。住一切行。安乐
一切众生。一息苦生。二随类生。三胜生。四增
上生。五最后生。
菩萨以愿力故。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
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
病。于刀兵世为大力王。救息战诤。以法化
邪及诸恶行。如是无量皆悉往生。是名息苦
生。菩萨以愿自在力故。于种种众生。天龙鬼
神等递相恼乱。及诸外道起诸邪见。悉生其
中为其导首。引令入正广为宣说。是名随类
生。菩萨以性受生。胜于世间寿色等报。是名
胜生。菩萨从净心住。乃至最上菩萨住于阎
浮提。自在受生。一切受生处。于中奇特。是名
增上生。
最上菩萨住受生调伏业菩提众具增上满
足。生刹利婆罗门家。得阿耨菩提。作一切佛
事。是名最后生。三世菩萨皆此五种受生。馀
无上因此疾得阿耨菩提。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4c 页 T54-0114.png

又瑜伽论云。诸菩萨生略有五种。摄一切生。
一切菩萨受无罪生。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何
等为五。一者除灾生。二者随类生。三者大势
生。四者增上生。五者最后生。菩萨于诸饥
馑作大鱼等。并给一切皆令饱满。或有疫病。
作大良医息除疫疾。或有争战以大威力善
巧息除。或有恶王非理治罚。以愿力哀悯一
切。或起邪见能除邪恶。是名略说除灾横生。
或有菩萨。以大愿力生趣异类。方便化导令
彼行善。是名略说随类受生。或有菩萨。禀
性生时。所感寿量形色族姓自在富等。最为
殊胜。所作事业自他兼利。是名略说大势生。
或有菩萨。住于十地。作十王报。最为殊胜。已
得成满。即由此业增上所感。是名略说随增
上生。或有菩萨。于此生中菩提资粮已极圆
满。或生大贵国王家。能现等觉广作佛事。是
名略说。最后生。若诸菩萨。于去来今清净仁
贤妙善生处。皆此五生所摄。除此无有若过
若增。唯除凡地菩萨受生。何以故。此中意取
有知菩萨生。大菩提果之所依止。令诸菩萨
疾證菩提。
** 中阴缘第五
如新婆沙论云。中有多名。或名中有。或名健
达缚。或名求有。或名意成。问何名中有。答居
死有后。在生有前。二有中间有自体起。问何
故中有名健达缚。答以彼食香而存济。此名
唯属欲界中有。问何故中有名求有耶。答于
六处门求生有故。问何故中有复名意成。答
从意生故。谓诸有情。或从意生。或从业生。或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5a 页 T54-0115.png

初人。及诸中有。色无色界。并变化身。从业生
者谓诸地狱。如契经说。地狱有情。业所系缚
不能免离。由业而生。不由意乐。从异熟生者。
谓诸飞鸟及鬼神等。由彼异熟势轻健故。能
飞行空。或壁障无碍。从淫欲生者。谓六欲天
及诸人等。诸中有身。从意生者。故乘意行。故
名为意成(旧名中阴)。
次依婆沙论。问中有诸根具不具者。答一切
中有皆具诸根。初受异熟必圆妙故。有说不
具者。如印印物像现。如是中有趣本有故。如
本有时。有根不具。此中初说于理为善。谓中
有位。于六处门遍求生处。根必无缺。此说眼
等非男女根。色界中有无彼根故。欲界中有。
彼亦不定。当受卵胎二类生者。住中有位。有
男女根。至卵胎中方有不具。若不尔者。应
无受卵胎生义。问诸趣中有行相云何。答地
狱中有。头下足上而趣地狱。故伽他言。
「 颠坠于地狱
足上头归下
由毁谤诸仙
乐寂修苦行」
此诸天中有。足下头上。如人以箭仰射虚空。
上升而行往于六趣。馀趣中有皆悉傍行。
如鸟飞空行所至处。又如壁上画作飞仙。举
身傍行求当生处。问中有行相。皆如是耶。答
不必皆尔。且依人中命终者说。若地狱死还
生地狱。不必头下足上而行。若天中死还生
天趣。不必足下头上而行。若地狱死生于人
趣。应首上升。若天中死生于人趣。应头归
下。鬼及傍生二趣中有。随所住处如应当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5b 页 T54-0115.png

次依论问。中有生时。为有衣不。论答。色界中
有一切有衣。以色界中惭愧增故。惭愧即是
法身衣服。如彼法身具胜衣服。生身亦尔。故
彼中有常与衣俱。欲界中有多分无衣。以欲
界中分无惭愧。唯除菩萨及白净苾刍尼。所
受中有。恒有上妙衣服。有馀师说菩萨中有
亦无有衣。唯白净尼等所受中有。常与衣
俱。问何缘菩萨中有无衣。而白净尼有衣。答
白净尼曾以衣服施四方僧。故彼中有常有
衣服。问若尔菩萨于过去生。以妙衣服施四
方僧。白净尼等所施衣服。碎为微尘。犹未为
比。如何菩萨中有无衣。而彼有衣服。答由彼
愿力异菩萨故。谓白净尼以衣奉施四方僧
已。便发愿言。愿我生生常著衣服。乃至中
有亦不露形。由彼愿力所引发故。所生之处
常丰衣服。彼最后身。所受中有。常有衣服。入
母胎位。乃至出时。衣不离体。如如彼身渐
次增长。后出家受具戒已。辄成五衣。勤修正
行。不久便證阿罗汉果。乃至后涅槃时。即以
此衣缠身火葬。菩萨过去三无数劫。所修种
种殊胜善行。皆为回向无上菩提。利益安乐
诸有情故。由斯行愿。虽见相好而无有衣。愿
力有殊。不应为难。次依论问。在中有位资段
食不。答色界中有不资段食。欲界中有必资
段食。问欲界中有。段食云何。有作是说。欲界
中有。至有食处。便食彼食。至有水处。便饮彼
水。由彼饮食以自存济。此说非理。所以者何。
中有极多难周济故。谓契经说。如从袋等泻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5c 页 T54-0115.png

受中有。散在处处。数量过彼。若彼受用诸饮
食者。一切世间所有饮食。唯供狗犬。一类中
有尚不周济。况馀中有而可充足。又中有身。
既极微轻妙。受粗重食身应散坏。应作是说。
中有食香。非食粗质。故无前过。谓有福者。歆
飨清净花果食等。轻妙香气以自存活。若无
福者。歆飨粪秽臭烂食等。轻细香气以自存
活。又彼所食香。气极少。中有虽多而得周
济。
次依论引世尊经中。作如是说。三事和合得
入母胎。父母俱有染心和合。母身调适无病。
是时及健达缚正现在前。此健达缚。尔时二
心展转现前。入母胎藏。此中三事和合者。一
者父母交爱和合。二者母身是时调适。三者
健达缚是时正现在前时。父母俱有染心
和合者。谓父母俱起淫贪。而共合会。母身调
适是时者。谓母起贪。身心悦豫。名身调适。持
律者说。由母起贪。身心浑浊。如春夏水浑浊
而流。不能自持。名身浑浊。母腹清净无风热
痰。互增逼切。故名无病。由此九月或十月
中。任持胎子令不损坏。言是时者。谓诸母
邑有秽恶事。日月恒有血水流出。此若过
多。由稀湿故不得成胎。此若太少。由乾稠故
亦不成胎。若此血水。不少不多。不乾不湿。方
得成胎。名为是时。是中有者入胎时故。谓母
血水于最后时。馀有二滴。父精最后馀有一
滴。展转和合方得成胎。及健达缚正现在前
者。谓即中有。此处现在前。非于馀处。非前非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6a 页 T54-0116.png

者。谓健达缚将入胎时。于父于母爱恚二
心展转现起。方得入胎。若男中有将入胎时。
于母起爱。于父起恚。
次依论问。中有何处入于母胎。有作是说。中
有无碍。随所乐处而便入胎。问若中有身无
能障碍。如何依住此母胎中。答业力所拘。故
依此住。有情业力。不可思议。无障碍物令
有障碍。是故于此不应为难。应作是说。中有
入胎必从生门。是所爱故。由此理趣诸双生
者。后生为长。所以者何。先入胎者。必后出
故。问菩萨中有。何处入胎。答从右胁入。正知
入胎。于母母想。无淫爱故。复有说者。从生
门入。诸卵胎生法应尔故。问轮王独觉先中
有位。何处入胎。答从右胁入。正知入胎。于母
母想。无淫爱故。复有说者。从生门入。诸卵胎
生法应尔故。有馀师说。菩萨福智极增上故。
将入胎时。无颠倒想不起淫爱。轮王独觉。虽
有福慧非极增上。将入胎时。虽无倒想亦起
淫爱。故入胎位。必从生门入也。
次依论引施设论说。若彼父母。福业增上。子
福业劣。不得入胎。若彼父母福业劣薄。子福
业胜。不得入胎。要父母子三福业等。方得入
胎。
问若富贵丈夫与贫贱女合。或富贵女人与
贫贱男合。如何中有亦得入胎。答富贵男子
与贫贱女人合时。必于自身起下劣想。于彼
女人生尊胜想。富贵女人与贫贱男子合时。
必于自身生下劣想。于彼男子起尊胜想。贫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6b 页 T54-0116.png

想。于彼女人起下劣想。贫贱女人与富贵男
子合时。必于自身起尊胜想。于彼男子生下
劣想。子于父母。将入胎位。应知亦然。故入胎
时皆有等义。
次依论问。中有微细。一切墙壁山崖树木皆
不能碍。此彼中有为相碍耶。有作是说。此彼
中有亦不相碍。以极微细相触身时不觉知
故。复有说者。此彼中有亦互相碍。以相遇时
此彼展转有语言故。问若尔宁说中有无碍。
答于馀无碍。非谓中有。问此彼中有皆相碍
耶。答自类相碍。非于馀类。谓地狱中有。但碍
地狱中有。乃至天中有但碍天中有。有作是
说。劣碍于胜。以粗重故。胜不碍劣。以细轻
故。谓地狱中有碍五中有。傍生中有碍四中
有。鬼界中有碍三中有。人中有碍二中有。
天中有唯碍天中有。
又正法念经云。有十七种中阴有法。汝当系
念行寂灭道。若天若人念此道者。终不畏于
阎罗使者之所加害。何等十七中阴有耶。
第一若人中死生于天上。则见乐相中阴。犹
如白叠垂欲堕地。细软白净。见园林华池。闻
诸歌舞戏笑。次闻诸香。一切爱乐。无量种物。
和合细触。即生天上。以善业故现得天乐。含
笑怡悦颜色清净。亲族兄弟悲啼号泣。以善
相故不闻不见。心亦不念。于临终时初生乐
处。天身相似。如印文成。见天胜处。即生爱
境故受天身。是则名曰初生中阴有也。
第二中阴有者若阎浮提人。命终生郁单越。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6c 页 T54-0116.png

持举手揽之。如揽虚空。亲族谓之两手摸空。
复有风吹。若此病人冬寒之时。暖风来吹除
其寒苦。若暑热时。凉风来吹除其郁蒸。令心
喜乐。以心缘故。不闻哀泣悲啼之声。若其业
动其心亦动。闻其悲声。吹生异处。是故亲族
临终悲哭甚为障碍。若不妨碍生郁单越。中
间次第有善相出。见青莲花池。鹅鸭鸳鸯充
满池中。即走往趣入中游戏。欲入母胎。从华
池出行于陆地。见于父母欲染和合。因于不
净。以颠倒见。见其父身。乃是雄鹅。母为雌
鹅。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作雄鹅身。若女人生。
自见其身作雌鹅身。若男子生。于父生碍于
母生爱。若女人生。于父生。爱于母生碍。是名
生郁单越第二中阴有也。
第三中阴有者。若阎浮提中死。生瞿耶尼。则
有相现。若临终时。见有屋宅尽作黄色。犹如
金色遍覆如云。见虚空中有黄叠相。举手揽
之。亲族兄弟说言病人两手揽空。是人尔时
善有将尽。见身如牛。见诸牛群。如梦所见。若
男子受生。见其父母和合而行不净。自见人
身。多有宅舍。见其父相。犹如特牛。除去其父
与母和合。若女人生。自见其身犹如乳牛。作
如是念。何故特牛与彼和合。不与我对。如是
念已。受女人身。是名生瞿耶尼第三中阴有
也。
第四中阴有者。若阎浮提人。命终生于弗婆
提界。则有相现。见青叠相。一切皆青遍覆虚
空。见其屋宅悉如虚空。恐青叠隐以手遮之。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7a 页 T54-0117.png

见其父。犹如䭸马。母如草马。父母交会爱
染和合。若男子生作如是念。我当与此草马
和合。若女人生。自见己身如草马形。作如
是念。如是䭸马。何故不与我合。作是念已
即受女身。是名生弗婆提第四中阴有也。
第五中阴有者。若郁单越人临命终时。见上
行相。若大业心。自在生天。以手揽空。如梦
中所见。好华上妙之香。第一妙色香气在手。
见华生贪。今见此树。我当升之。作是念已即
上大树。乃是升于须弥。见天世界花果庄严。
我当游行。是名郁单越人下品受生第五中
阴有也。
第六中阴有者。若郁单越人以中业故。临命
终时欲生天上。则有相现。见莲华池甚可爱
乐。众蜂庄严一切皆香。升此莲华。须臾乘空
而飞。犹如梦中生于天上。作如是念。我今当
至胜莲华池。是名郁单越人中品受生第六
中阴有也。
第七中阴有者。郁单越人。以业胜故。生三十
三天善法堂等。临命终时。见胜妙堂庄严殊
妙。其人尔时即升胜堂。生此殿中以为天子。
是名郁单越人生于天上受上品生第七中阴
有也。
第八中阴有者。若郁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
相现。见于园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
乐。不多苦恼。其心不浊。以清净心即升空殿。
见诸天众游空而行。犹如梦中。三十三天胜
妙可爱。一切五欲皆悉具足。从郁单越死。生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7b 页 T54-0117.png

及死时相第八中阴有也。
第九中阴有者。若瞿耶尼人命终生天。有二
种业。何等为二。一者馀业。二者生业。生于天
上。其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以善业故。垂舍
命时。气不咽浊。脉不断坏。诸根清净。见大
池水。其水调适洋洋而流。浮至彼岸。既至
彼岸。见诸天女第一端正。种种庄严戏笑
歌舞。其人见已欲心亲近。前抱女人。即时
生天受天快乐。如梦中阴即灭。是名第九
中阴有也(瞿耶尼人生有三品上中下业同一光明等一中阴一切相似不同郁单人三种受生差别
相也)。
第十中阴有者。若弗婆提人。临命终时。见于
死相。见于自业。或见他业。或见殿堂殊胜庄
严。心生欢喜。欲近受生。于殿堂外见众婇
女。与诸丈夫歌颂娱乐。于中阴有。作如是
念。欲得同戏。即入戏众。犹如睡觉即生天上。
是名第十中阴有也。
第十一中阴有者。诸饿鬼等恶业既尽。受馀
善业。本于馀道所作善业。犹如父母。欲生天
中则有相现若饿鬼中死。欲生天上。于饿鬼
中饥渴烧身。常贪欲食。常念浆水。欲命
终时不复起念。本念皆灭。一切恶业皆悉不
近。虽见饮食。唯以目视。如人梦中见食不
饮。见天可爱即走往趣。至于彼处。即生天上。
是名第十一中阴有也。
第十二中阴有者。以愚痴故受畜生身。无量
种类。受百千亿生死之身。堕于地狱饿鬼畜
生。轮转世间不可穷尽。以馀善业畜生中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7c 页 T54-0117.png

于畜生恶道。苦报欲尽。将得脱身。则有相
现。临命终时。见光明现以馀善业痴心薄少。
或见乐处即走往趣。如梦所见走往趣之。即
生天上。是名第十二中阴有也。
第十三中阴有者。地狱众生。希有难得生于
天上。馀善因缘。如业成熟。是地狱人以业尽
故。将欲得脱。从此地狱临命终时则有相现。
命欲终时。若诸狱卒掷置镬中。犹如水沫灭
已不生。若以棒打。随打即死不复更生。若置
铁函。置已即死。不复更生。若置灰河。入已消
融。不复更生。若铁棒打。随打即死灭已不生。
若诸铁鸟食已不生。若诸恶兽啖已不生。是
地狱人恶业既尽。命终之后。不复见于阎罗
狱卒。如油炷尽则无灯发。地狱中阴有相不
现。忽于虚空中见有第一歌舞戏笑。香风触
身受第一乐。欲近生有。或生三十三天。或生
四天王天。是名第十三中阴有也。
第十四中阴有者若人中死还生人中。则有
相现。于临终时见如是相见大石山。犹如影
相。在其身上。尔时其人作如是念。此山或当
堕我身上。是故动手欲遮此山。亲里见之。谓
为触于虚空。既见此已。又见此山。犹如白氎。
即升此氎。乃见赤氎。次第临终复见光明。见
其父母爱欲和合。而起颠倒。若男子生。自见
其身与母交会。谓父妨碍。若女人生。自见其
身与父交会。谓母妨碍。当于尔时。中阴即坏
生阴次起。如印所印。印坏文成。是名人中
命终还生人中。是名第十四中阴有也。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8a 页 T54-0118.png

第十五中阴有者。天中命终还生天上。则无
苦恼。如馀天子。命终之时爱别离苦。堕于地
狱饿鬼畜生。如此天子。不失己身庄严之具。
亦无馀天坐其本处。坐于胜天。若四天处。
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可爱胜相。是名第十
五中阴有相续道也。
第十六中阴有道相续者。若从上天还生下
天。见众莲华园林流池。皆亦不如。既见此
已。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往彼生。如是虽同
生天二种中阴有二种相生。是名第十六中
阴有相续道也。
第十七中阴有相续道者。若弗婆提人。生瞿
陀尼。有此等相。瞿陀尼人。生弗婆提。复有
何相。如是二天下人。彼此互生。皆以一相。临
命终时见黑闇窟。于此窟中有赤电光。下垂
如幡。或赤或白。其人见之。以手揽捉。现阴即
灭。以手接幡。次第缘幡。入此窟中。受中阴
身。近于生阴。见受生法。亦如前说。或见二
牛。或见二马。爱染交会。即生欲心。既生欲心
即受生阴。是名第十七中阴有也。
** 受胎缘第六
如善见论云。女人将欲受胎。月华水出时者。
此是血名。欲怀胎时。于儿胞处生一血聚。
七日自破。从此而出。若血出不断者。男精
不住。即共流出。若尽出者。以男精还复其处。
然后成胎。故血尽已。男精得住。即便有胎。又
女人有七事受胎。一相触。二取衣。三下精。四
手摩。五见色。六闻声。七嗅香。问何谓相触受
胎。答有女人月水生时喜乐男子。若男子以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8b 页 T54-0118.png

衣受胎。答如优陀夷共妇出家。欲爱不止。各
相发问。欲精污衣。尼取舐之。复取内根。即便
怀胎。问何谓下精受胎。答如鹿母吃道士
精。欲心而饮。遂便怀胎。生鹿子道士。问何谓
手摩受胎。答如睒子菩萨父母俱盲。帝释逆
知。下来其所为夫妇。既悉出家为道。不合
阴阳。以手摩脐下。即便怀胎而生睒子。问
何谓见色受胎。答有一女人。月华水成。不得
男子合。欲情极盛。唯视男子。如宫女人。亦复
如是。即便怀胎。问何谓闻声受胎。答如白鹭
鸟。悉雌无雄。到春节时。阳气始布。雷鸣初
发。雌鹭一心闻声。便即怀胎。鸡亦有闻雄鸡
声亦得怀胎。问何谓嗅香受胎。答如𤚩牛母。
但嗅犊气而亦怀子。
又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
因缘。识来处受胎。一母有欲。有父母共集一
处。然外识未应来趣。便不受胎。若识来趣。
父母不集则不成胎。二若复母人无欲。父欲
意盛。母不大慇勤则非成胎。三若父母共集
一处。母欲炽盛。父不大慇勤则非成胎。复有
三种。一若父母共集一处。父有风病。母有冷
病。则非成胎。二若母有风病。父有冷病。则非
成胎。三若父身。水气偏多。母无此患。则非成
胎。复有三种。一若父母共集一处。父相有子。
母相无子。则不成胎。二若母相有子。父相无
子。则不成胎。三若父母俱相无子。则非成胎。
复有三种。一若复有时。识神趣胎。父行不在。
则非成胎。二若有时。父母应集一处。然母远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8c 页 T54-0118.png

胎。复有三种。一若有时父母应来集一处。然
父身遇重患。有时识神来趣。则非受胎。二若
母身得重患。则非成胎。三若父母身俱得
病。则非成胎。若父母无患。识神来趣。然父
母俱相有儿。则成有胎。
又瑜伽论云。复次此胎藏八位差别。何等为
八。谓羯罗蓝位。遏部昙位。闭尸位。键南位。
钵罗赊祛位。发毛爪位。根位。形位。若已结
凝箭内稀。名羯罗蓝。若表里如酪未生肉
位。名遏部昙。若已成肉仍极柔软。名闭尸。若
已坚厚稍堪摩触。名为键南。即此肉抟增长
支分相现。名钵罗赊祛。从此以后发毛爪
现。即名此位。从此以后。眼等根生。名为根
位。从此以后。彼所依处。分明显现。名为
形位。
又于胎藏中。或由先业力故。或由母不避不
平等力所生随顺风故。令此胎藏。或发或色
或皮。及馀支分变异而生。发变异生者。谓
由先世所作。能感此恶不善业。及由其母多
习灰盐等味。若饮若食。令此胎藏发毛希
鲜。色变异生者。谓由先业因如前说。及由其
母习近烟热现在缘故。令彼胎藏黑黯色生。
又母习近极寒室等。令彼胎藏极白色生。又
由其母多啖热食。令彼胎藏极赤色生。皮变
异生者。谓由宿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多习
淫欲现在缘故。令彼胎藏或癣疥癞等恶皮而
生。支分变异生者。谓由先业因如前说。及
由其母多习驰走跳踯威仪。及不避不平等
欲盖部第二十(此有三缘) 第 119a 页 T54-0119.png

彼胎藏若当为女。于母右胁倚脊向腹而住。
若当为男。于母左胁倚腹向脊而住。又此胎
藏极成满时。其母不堪持此重胎。内风便发
生大苦恼。又此胎藏业报所发生分风起。令
头向下足便向上。胎衣缠裹而趣产门。其正
出时。胎衣遂裂。分之两腋。出产门时。名正
生位。生后渐次触生分触所。谓眼触乃至意
触。
颂曰。
「 业理信多绪
生途非一门
安危诚异辙
清浊岂同源
坠质空遗貌
寻香有去魂
幽衢下寮落
皓路上飞翻
凝阴凄复紧
声威聒已喧
投身庇茅屋
怿虑入花园
伉俪情多乱
贪瞋坐自昏
遍知称至觉
挑手独为尊」
诸经要集卷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