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878-A¶ 第 909b 页
No. 878
物不迁正量论證
慧日永明寺 道衡 述
理固有赞叹无足以扬其休。务加弹驳以发其奥者。
肇师物不迁论意渊词丽。文短义周。非徒学者之指
南。实海藏之精华也。而数千百年未有知其解者。尽
将性空不迁之旨认作确定死常之执。故有月川澄
禅师者。悯其精义之沦没。悲彼聋俗之难喻。知诠释
之无补于颓靡。故弹驳以扬其休奥。所谓正言若反
以楔出楔者也。虽然。是岂无说乎。请试为论之。盖澄
师驳论虽不下数万言。约其要不过以其因非也。今
论其要则馀可忽矣。所谓因非者无他。脩多罗以诸
法性空故不迁。而肇师以物各性住为不迁。据澄师
之驳意。则性空性住似同水火。其实性空之于性住。
但异其名非异其体也。所谓性空者。以色性自空非
推之使空。故谓之性空。即般若云。色即是空。空即是
色是也。所谓性住者。以诸法恒住于真空实性之中。
故谓之性住。即妙华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
也。能如是见。则澄师能破之真因。即肇师能立之妙
物不迁正量论證
慧日永明寺 道衡 述
理固有赞叹无足以扬其休。务加弹驳以发其奥者。
肇师物不迁论意渊词丽。文短义周。非徒学者之指
南。实海藏之精华也。而数千百年未有知其解者。尽
将性空不迁之旨认作确定死常之执。故有月川澄
禅师者。悯其精义之沦没。悲彼聋俗之难喻。知诠释
之无补于颓靡。故弹驳以扬其休奥。所谓正言若反
以楔出楔者也。虽然。是岂无说乎。请试为论之。盖澄
师驳论虽不下数万言。约其要不过以其因非也。今
论其要则馀可忽矣。所谓因非者无他。脩多罗以诸
法性空故不迁。而肇师以物各性住为不迁。据澄师
之驳意。则性空性住似同水火。其实性空之于性住。
但异其名非异其体也。所谓性空者。以色性自空非
推之使空。故谓之性空。即般若云。色即是空。空即是
色是也。所谓性住者。以诸法恒住于真空实性之中。
故谓之性住。即妙华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
也。能如是见。则澄师能破之真因。即肇师能立之妙
878-A¶ 第 909c 页 X54-0909.png
趣。曷容有所异同其间哉。而澄师佯为不知。谬解性
住云。言性住者。即彼所谓昔物住昔不来于今。今物
住今不往于昔。乃至新故老少成坏因果等物各住
自位。故谓性住。呜呼冤哉。性住之义若果如是。肇师
不迁之义且置。而妙华是法住法位实相常住之宗
岂亦同于外道死常之执。及胜宗六句定异之见耶。
是固近日人师之物不迁。非肇师之物不迁也。故澄
师曰。吾非驳肇公也。驳是肇公者也。良有以哉。虽然
昔物住昔不来于今。今物住今不往于昔等云云。皆
肇师本论之文。是乃即以不迁之语。用释性住之理。
是何容间然而非之耶。盖其言实未尝异。而其所以
言恐未尝同耳。夫肇师云。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
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者。皆即相明空之妙
旨。而澄师悉误作定异死常之偏执。又何怪夫所谈
之不水火然也。又何怪夫性住之不违性空也。夫言
昔物自在昔。相有也。非从今以至昔。体寂也。体寂则
性空。相有则用妙用。妙故虽有而常寂。性空故虽寂
而恒照。斯皆会空有于同致。齐体用于一言。以是而
释性住。则性住为不迁之真因也明矣。岂同澄师所
谓性住为定常而各住为定异哉。所以涅槃指化身
为即真。法华称诸相而咸妙。本论亦云。言去不必去。
称住不必住。可以神会。难以事求。则肇师明告之矣。
又安可滞于事迹而难性空不迁之理哉。澄师云。肇
公求向物。既曰于向未尝无。于今未尝有。是则此物
住云。言性住者。即彼所谓昔物住昔不来于今。今物
住今不往于昔。乃至新故老少成坏因果等物各住
自位。故谓性住。呜呼冤哉。性住之义若果如是。肇师
不迁之义且置。而妙华是法住法位实相常住之宗
岂亦同于外道死常之执。及胜宗六句定异之见耶。
是固近日人师之物不迁。非肇师之物不迁也。故澄
师曰。吾非驳肇公也。驳是肇公者也。良有以哉。虽然
昔物住昔不来于今。今物住今不往于昔等云云。皆
肇师本论之文。是乃即以不迁之语。用释性住之理。
是何容间然而非之耶。盖其言实未尝异。而其所以
言恐未尝同耳。夫肇师云。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
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者。皆即相明空之妙
旨。而澄师悉误作定异死常之偏执。又何怪夫所谈
之不水火然也。又何怪夫性住之不违性空也。夫言
昔物自在昔。相有也。非从今以至昔。体寂也。体寂则
性空。相有则用妙用。妙故虽有而常寂。性空故虽寂
而恒照。斯皆会空有于同致。齐体用于一言。以是而
释性住。则性住为不迁之真因也明矣。岂同澄师所
谓性住为定常而各住为定异哉。所以涅槃指化身
为即真。法华称诸相而咸妙。本论亦云。言去不必去。
称住不必住。可以神会。难以事求。则肇师明告之矣。
又安可滞于事迹而难性空不迁之理哉。澄师云。肇
公求向物。既曰于向未尝无。于今未尝有。是则此物
878-A¶ 第 910a 页 X54-0910.png
向有今无也。冤哉澄师。此岂肇师之意耶。夫肇师但
曰于向未尝无。而不曰决定是有。但曰于今未尝有。
而不云决定是无也。盖言未尝无者。但遮空见.断见
之无。非执有见.常见之有。言未尝有者。但遮有见.常
见之有。非执断见.空见之无。岂如驳家以有为有之
有。以无为无之无。所以论云。所造未尝异。所见未尝
同。逆之谓之塞。顺之谓之通。然则论所谓昔物未尝
有无者。本无通塞。而通塞自在人情之逆顺而巳。本
论又云。果不俱因。因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灭。果
不俱因。因不来今。不灭不来。不迁之致明矣。而澄师
非之曰。若昔因不灭不化。则众生永无成佛之理。是
皆澄师左会论意以咎肇师耳。夫肇师云。果不俱因
者。谓正当果时。因相巳灭也。因因而果者。谓果虽非
因。因用不忘也。故曰因因而果因不昔灭。即净名所
谓性虽空寂所作不忘也。以果不俱因。故虽有不有。
以因因而果。故虽空不空。不有不空而不迁之致明
矣。岂凝然有物不灭不化方谓之不迁也耶。又岂昔
因必定断灭而谓之性空也耶。若必曰因灭故然后
果生。是何异索死鸡之再鸣而求焦芽以结果也。既
知昔因不灭不化众生永无成佛之理。然则昔因巳
成断灭者。众生亦安有成佛之理耶。是皆澄师但知
锥头利而不知凿头方也。又曰。既有因果即是无常。
无常则迁流转变。何以谓之物不迁。盖澄师不知常
与无常迁与不迁非犁然两法。但昧者异之耳。苟能
曰于向未尝无。而不曰决定是有。但曰于今未尝有。
而不云决定是无也。盖言未尝无者。但遮空见.断见
之无。非执有见.常见之有。言未尝有者。但遮有见.常
见之有。非执断见.空见之无。岂如驳家以有为有之
有。以无为无之无。所以论云。所造未尝异。所见未尝
同。逆之谓之塞。顺之谓之通。然则论所谓昔物未尝
有无者。本无通塞。而通塞自在人情之逆顺而巳。本
论又云。果不俱因。因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灭。果
不俱因。因不来今。不灭不来。不迁之致明矣。而澄师
非之曰。若昔因不灭不化。则众生永无成佛之理。是
皆澄师左会论意以咎肇师耳。夫肇师云。果不俱因
者。谓正当果时。因相巳灭也。因因而果者。谓果虽非
因。因用不忘也。故曰因因而果因不昔灭。即净名所
谓性虽空寂所作不忘也。以果不俱因。故虽有不有。
以因因而果。故虽空不空。不有不空而不迁之致明
矣。岂凝然有物不灭不化方谓之不迁也耶。又岂昔
因必定断灭而谓之性空也耶。若必曰因灭故然后
果生。是何异索死鸡之再鸣而求焦芽以结果也。既
知昔因不灭不化众生永无成佛之理。然则昔因巳
成断灭者。众生亦安有成佛之理耶。是皆澄师但知
锥头利而不知凿头方也。又曰。既有因果即是无常。
无常则迁流转变。何以谓之物不迁。盖澄师不知常
与无常迁与不迁非犁然两法。但昧者异之耳。苟能
878-A¶ 第 910b 页 X54-0910.png
的见无常之致。便可彻悟性空之理。既悟性空则恒
居性住而物不迁矣。如是则不迁.性住.无常.性空四
言一会。所以圆觉云。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也。故知肇
师每发一言。必忘空有于机先。而融真俗于言外。且
章必寄言以简其过。又安从而求其疵焉。澄师固欲
指鹿为马。肇师岂肯心伏哉。虽然。此皆澄师大权方
便佯为不知。以贼攻贼用谬辟谬而巳。岂其实然也
哉。或曰澄师驳论以来。海内尊宿大老驳其驳者亡
虑数十家。何以皆不能杜澄师之口。每一议发徒资
其电辨之风。以益肇师之过。是岂诸尊宿识果不逮
澄师。抑不迁之义果有堕而决不可救耶。是皆非然
也。盖此数尊宿者皆忘名大士。为法通人。见澄师驳
义有所不周。而人师之见有所未尽。故一一拈出与
澄师发挥之。岂诚学不足而识不逮也。岂不迁之义
果有堕也。不然诸尊宿何以徒有是肇之婆心。并无
匡肇之手眼。且因明乃破立之纲维。推邪之良范。澄
师方挟此以为破肇之本。诸师皆忽而不论。是何异
欲救长平之百万而将空拳以拒强秦。又何异公输
方执檃括以绳材而离娄恃巳明而横谏。虽离娄之
明固无惑于材之美恶。要非公输所心伏。亦非彼材
之知巳也。如是而救肇。非但数尊宿之所不能。正恐
将大千世界尽抹为尘。一尘一尊宿。每一尊宿复有
如尘之口。犹恐愈辩则愈增肇师之过而不足以伏
澄师之辩也。吾故知此皆非诸尊宿之本意。尽是装
居性住而物不迁矣。如是则不迁.性住.无常.性空四
言一会。所以圆觉云。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也。故知肇
师每发一言。必忘空有于机先。而融真俗于言外。且
章必寄言以简其过。又安从而求其疵焉。澄师固欲
指鹿为马。肇师岂肯心伏哉。虽然。此皆澄师大权方
便佯为不知。以贼攻贼用谬辟谬而巳。岂其实然也
哉。或曰澄师驳论以来。海内尊宿大老驳其驳者亡
虑数十家。何以皆不能杜澄师之口。每一议发徒资
其电辨之风。以益肇师之过。是岂诸尊宿识果不逮
澄师。抑不迁之义果有堕而决不可救耶。是皆非然
也。盖此数尊宿者皆忘名大士。为法通人。见澄师驳
义有所不周。而人师之见有所未尽。故一一拈出与
澄师发挥之。岂诚学不足而识不逮也。岂不迁之义
果有堕也。不然诸尊宿何以徒有是肇之婆心。并无
匡肇之手眼。且因明乃破立之纲维。推邪之良范。澄
师方挟此以为破肇之本。诸师皆忽而不论。是何异
欲救长平之百万而将空拳以拒强秦。又何异公输
方执檃括以绳材而离娄恃巳明而横谏。虽离娄之
明固无惑于材之美恶。要非公输所心伏。亦非彼材
之知巳也。如是而救肇。非但数尊宿之所不能。正恐
将大千世界尽抹为尘。一尘一尊宿。每一尊宿复有
如尘之口。犹恐愈辩则愈增肇师之过而不足以伏
澄师之辩也。吾故知此皆非诸尊宿之本意。尽是装
878-A¶ 第 910c 页 X54-0910.png
聋作哑。务欲互相发挥不迁之休奥而巳。夫澄师既
以因明破肇师之宗。吾今亦即借因明而立不迁之
义。是所谓借手行拳就路还家也。澄师破立之宗因
具在驳论。皆澄师佯为谬立。略引一条试为评之。其
一法自相相违。因云。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向
物于今于今未尝有。是则向有今无。此因向异品上
转。故犯法自相相违也。此甚不然。盖因明之法自许
寄言简过。肇师不曰是有而曰未尝无。不曰是无而
曰未尝有。斯皆两言一会空有双融。言未尝无者但
释人之断见。岂执有而胶常。言未尝有者但闲彼之
常执。岂堕无以明断。乃知未尝之为语。正寄言以简
过也。如是则肇师之三支本圆。而破家之诸过徒显。
其他违因一皆类此。故不繁引。虽然此且就澄师所
立而施辨。要之皆非肇师之本意。若准论立。应云。物
是有法。不迁为宗。因云。各住真空即寂之性故。同喻。
如江河竞注即湿之静流。异喻。如汹涌奔波随风之
动浪。斯论有明文。乃真能立也。是则物乃性家之物。
性乃即物之性。举一物而全体即性。语斯性而无物
不备矣。所以布毛拈起则豁悟本心。吹息纸灯而大
千照破。如是而言性住。法华有法住法位之真诠。如
是而语性空。则般若有即色即空之明训。华严谭各
不相到。净名演业因不忘。是皆澄师引以驳不迁者
也。吾皆藉以證不迁而巳。此非所谓所造未尝异。所
见未尝同耶。虽然亦岂澄师实有所不同耶。盖有是
以因明破肇师之宗。吾今亦即借因明而立不迁之
义。是所谓借手行拳就路还家也。澄师破立之宗因
具在驳论。皆澄师佯为谬立。略引一条试为评之。其
一法自相相违。因云。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向
物于今于今未尝有。是则向有今无。此因向异品上
转。故犯法自相相违也。此甚不然。盖因明之法自许
寄言简过。肇师不曰是有而曰未尝无。不曰是无而
曰未尝有。斯皆两言一会空有双融。言未尝无者但
释人之断见。岂执有而胶常。言未尝有者但闲彼之
常执。岂堕无以明断。乃知未尝之为语。正寄言以简
过也。如是则肇师之三支本圆。而破家之诸过徒显。
其他违因一皆类此。故不繁引。虽然此且就澄师所
立而施辨。要之皆非肇师之本意。若准论立。应云。物
是有法。不迁为宗。因云。各住真空即寂之性故。同喻。
如江河竞注即湿之静流。异喻。如汹涌奔波随风之
动浪。斯论有明文。乃真能立也。是则物乃性家之物。
性乃即物之性。举一物而全体即性。语斯性而无物
不备矣。所以布毛拈起则豁悟本心。吹息纸灯而大
千照破。如是而言性住。法华有法住法位之真诠。如
是而语性空。则般若有即色即空之明训。华严谭各
不相到。净名演业因不忘。是皆澄师引以驳不迁者
也。吾皆藉以證不迁而巳。此非所谓所造未尝异。所
见未尝同耶。虽然亦岂澄师实有所不同耶。盖有是
878-A¶ 第 911a 页 X54-0911.png
论而无是驳。虽予亦必草草同近日人师而读过矣。
故吾曰。理固有赞叹不如弹驳者。第顾所驳何如耳。
故知澄师之驳论。非驳不迁也。乃善于解不迁者也。
读不迁者其可忽乎。是则不迁之义决是大乘性空
之妙理。何以清凉国师亦云。滥同小乘有见之常情。
此亦清凉语自昭然。读者昧之耳。夫既曰滥同。决非
真同也。如曰珷玞之滥玉。鱼目之滥珠。岂珠与玉即
鱼目与珷玞耶。清凉语其滥同者。正恐学者误同近
日人师也。安可反因是以證其谬哉。呜呼。据斯众义
则知观国师之唱于前。澄禅师之和于后。以至诸尊
宿之交攻于傍。皆其言似相胡越。其意实相表里。务
欲互相发挥不迁之休奥者也。予故为之證云。
* No. 878-A
正量论跋
或曰肇公以物各住位立不迁。而澄僧驳之。何谓
也。曰据不迁义有五。曰刹那灭。曰性空。曰即真。曰
事理无碍。曰事事无碍。是五者各有圣经为据。即
为小.始.终.顿.圆之五教也。而物各住位之谈。五教
不摄。是以驳之。香山子曰。咦唏。若果如是。则肇师
故吾曰。理固有赞叹不如弹驳者。第顾所驳何如耳。
故知澄师之驳论。非驳不迁也。乃善于解不迁者也。
读不迁者其可忽乎。是则不迁之义决是大乘性空
之妙理。何以清凉国师亦云。滥同小乘有见之常情。
此亦清凉语自昭然。读者昧之耳。夫既曰滥同。决非
真同也。如曰珷玞之滥玉。鱼目之滥珠。岂珠与玉即
鱼目与珷玞耶。清凉语其滥同者。正恐学者误同近
日人师也。安可反因是以證其谬哉。呜呼。据斯众义
则知观国师之唱于前。澄禅师之和于后。以至诸尊
宿之交攻于傍。皆其言似相胡越。其意实相表里。务
欲互相发挥不迁之休奥者也。予故为之證云。
* No. 878-A
正量论跋
或曰肇公以物各住位立不迁。而澄僧驳之。何谓
也。曰据不迁义有五。曰刹那灭。曰性空。曰即真。曰
事理无碍。曰事事无碍。是五者各有圣经为据。即
为小.始.终.顿.圆之五教也。而物各住位之谈。五教
不摄。是以驳之。香山子曰。咦唏。若果如是。则肇师
878-A¶ 第 911b 页 X54-0911.png
奔逸绝尘不可以见也。以其超然独见于五教三
乘之外。故昔者释迦老子四十九年说法犹不能
于此敢措一辞。而况辩者乎。汝能于是体取少分
便得彻困。何用驳为。又曰。肇师因不昔灭而果得
生。澄僧引经曰。如食虽念念灭而能令饥得饱。药
虽念念灭而能令病得瘥。乃至日月光明虽念念
灭而能生长草木。由是而知。一切有为生灭无性。
乃能转变增长成办众事。若法不灭。其性常定。则
无因无果。世界不成安立矣。又如会楞伽金刚佛
舍利。非刹那之说可以破千古之疑。此等理趣甚
多。不能枚举。使微澄公。吾恐终不得而释耳。则正
量之作其大有功于圣教矣乎。香山子曰。不然。子
只见锥头利不见凿头方也。譬之长风所吹。若无
百窍则异响焉生。肇公略开孔窍以俟知音久矣。
二千年来风恬浪静。更无一人正眼觑著。迩来塞
上出一多口阿师。忍俊不禁。愤底一吹。而异响俱
闻。然则是响也。于窍有之乎。于风有之乎。即二有
之乎。离二有之乎。法本常寂。因缘适会耳。澄僧何
有焉。虽然如是。二俱不了。一则不合师悟一。则不
合泥经。若无事道人门下。更须买草鞋始得。至是
举笔云。还委息么。自是鸟栖林麓易。从来人出是
非难。
时
皇明万历癸卯夏香醉山隐者无似道人书于独寐
乘之外。故昔者释迦老子四十九年说法犹不能
于此敢措一辞。而况辩者乎。汝能于是体取少分
便得彻困。何用驳为。又曰。肇师因不昔灭而果得
生。澄僧引经曰。如食虽念念灭而能令饥得饱。药
虽念念灭而能令病得瘥。乃至日月光明虽念念
灭而能生长草木。由是而知。一切有为生灭无性。
乃能转变增长成办众事。若法不灭。其性常定。则
无因无果。世界不成安立矣。又如会楞伽金刚佛
舍利。非刹那之说可以破千古之疑。此等理趣甚
多。不能枚举。使微澄公。吾恐终不得而释耳。则正
量之作其大有功于圣教矣乎。香山子曰。不然。子
只见锥头利不见凿头方也。譬之长风所吹。若无
百窍则异响焉生。肇公略开孔窍以俟知音久矣。
二千年来风恬浪静。更无一人正眼觑著。迩来塞
上出一多口阿师。忍俊不禁。愤底一吹。而异响俱
闻。然则是响也。于窍有之乎。于风有之乎。即二有
之乎。离二有之乎。法本常寂。因缘适会耳。澄僧何
有焉。虽然如是。二俱不了。一则不合师悟一。则不
合泥经。若无事道人门下。更须买草鞋始得。至是
举笔云。还委息么。自是鸟栖林麓易。从来人出是
非难。
时
皇明万历癸卯夏香醉山隐者无似道人书于独寐
878-A¶ 第 911c 页 X54-0911.png
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