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观业品第十七之馀¶
观业品第十七之馀¶ 第 144c 页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二    
安慧菩萨造   百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 法护 奉 诏译)

* 观业品第十七之馀

或有人言胜义谛中业果受者此皆
有体如佛所言世间众生无明所覆
爱结所缠长远世中与生死合不知
先际又复说言众生自作一切罪业。

如是还复自受果报如有颂言。

「 众生无明覆
 爱结所萦缠
 作作者受者
 不一亦不异」


释曰自所作业自受果报此说毕竟
此中无异相续所取果及受者皆有
其体是故胜义谛中实有业果何名
为业谓作者果一切有作众生当受。

论者言汝所说业为从缘所作或非
缘所作此复云何二俱不然次下颂言。

「 业不从缘生
 不从非缘生
 见有业相违
 是故无作者」


释曰若有诸业从缘生者即实不实
果乃有所起故于胜义谛中若有所
见即成相违既无有业何有作者。

复次颂言。
观业品第十七之馀¶ 第 145a 页

「 无作者作业
 何有业生果
 既无实有业
 受者当何有」


释曰若受者有体此因义不成。

阿毗昙人言若如汝言无业无果此
乃谤无业果即成邪见。

论者言若业若果或有或无此不可
说著断常故此复云何故下颂言。

「 如佛神力化
 化成具足相
 是化复起化
 初化名化者
 诸法如化相
 作作者无作
 说作者等体
 皆云何可有」


释曰所起化时此中云何可说作者
及彼作业有实体性今所显示其复
云何皆如化相而无有异复次颂言。

「 诸法无有体
 如乾闼婆城
 烦恼业及身
 作者果亦然」


释曰当知诸法如乾闼婆城及如阳
燄梦等诸相变化亦然如阳燄等因
缘和合所生诸法皆是世俗有所成
立善趣恶趣众生轮回于世谛中悉
有所得如我前说亦不谤无作者作
业及业果报是故所说亦无过失。

* 观法品第十八
观业品第十七之馀¶ 第 145b 页

复次僧祛人言若如所说业及烦恼
作者受者皆如乾闼婆城等无有实
者此非道理然我我所而亦有体诸
外道计有我身相由身所摄诸大种
与大种合诸根与诸根合或心心所
分别亦然又或计我从思所成馀心
所法随应所计有我我所。

论者言此说即是于诸蕴中计执有
我论者颂言。

「 蕴中若有我
 有即生灭分」


释曰如前所说以诸大种及彼诸根
分别有身此不可得随有诸蕴生灭
法成此无常义是中遮遣亦复止其
法差别故又复若言从思生我即离
苦乐等诸思法中无别有我次第起
灭云何可见无常性故遮遣常性若
于生灭分中有所成者即无常性如
是决定止法自相是故非大种与大
种合非诸根与诸根合非识住识中
根身有我以生法故如外大种若显
明所说此有过失若不明说遮遣法
故譬如瓶等无我可得又若不显明
者即自比量相违。
观业品第十七之馀¶ 第 145c 页

复次毗婆沙人言此无过失如是异
蕴别有我体。

论者颂言。

「 若异蕴有我
 有即非蕴相」


释曰自相不成故何以故聚色成蕴
此若有异即应是常常即无作无作
即无苦乐等法此与不异相违以无
苦乐等违顺法生何以故无受者故
无思无觉无念无见乃至无知等是
中亦无诸法差别若受等有异即受
者等此中不成此乃遮遣无彼受者
毗婆沙人又言思等因思应有所得
此无过失。

论者言不应因思而言有思此说唯
有缘故若有体思此何无过若思与
思合有所成者彼思等我是无常性
我若是常此即止遣法自相故若其
思等决定是常我应非思若思是常
即遍一切若或决定有所成义彼胜
论师计思为我应有自性云何此中
非道理邪以异自性中有所说故若
尔即中论所言于一切法悉不应说。

又僧祛人言有彼觉体成一思相我
观业品第十七之馀¶ 第 146a 页
及觉体次第不坏思亦非无。

论者言若如此说当有过失且觉与
思声二无异性或觉体合行有我体
者若无觉体合行或伹有思又彼思
法无其自性是中止遣诸法自体或
法差别此即异思有思如是决定思
无别体即无所依及所缘相差别分
别若或别异有我即成多种罪咎又
成止遣法差别过。

或有人言有其现思觉影像生及彼
觉体影像所生其二种思此说为思
以有如是异境界相觉法境界影像
境界此等境界若无所了彼即无思
丈夫身相从影像生所说亦然随诸
方分皆有其思所依影像如镜照面
形相亦然有其影像有所持性故有
我体如是即有我及我所。

论者言如彼所说此说皆无我此證
成故下颂言。

「 若或无有我
 我所当何有
 无我无我所
 我我所即灭」


释曰如彼所说因义不成以无因故
果即不有此如是等如前所说如实
观业品第十七之馀¶ 第 146b 页
伺察是中云何和合所成若离我我
所即如所生得我我所一切平等是
人即能见真实理于无我中习熟所
得如实义者而彼我所此不可说何
以故若无有我何有我所若法决定
灭者诸行起时相续果利毕竟无我
亦无我所若佗计执彼无所有诸法
生因因体无故果即不有。

复次颂言。

「 诸业烦恼尽
 即名为解脱
 而彼业烦恼
 从分别中生
 一法如是故
 馀法亦复然
 无定意分别
 无定故差别」


释曰诸烦恼生有种种类如是皆从
分别所生而彼烦恼染污心者即身
语意诸所作业如佛所言业在无明
中故补特伽罗造非福行若复于彼
分别不成是即戏论于世俗谛无实
取著何以故戏论空故法无我相是
中亦灭现證之法此说毕竟若染污
不染污閒杂所断即见人无我唯佛
世尊见法无我彼得一切无差别故
是故若断差别法者随所断道差别
观业品第十七之馀¶ 第 146c 页
所得故佛世尊亦说有我若或别异
有所得者此不和合即成相违如是
亦非谤无因果断心心所相续所成
今此相续亦无有断是故如来施设
有我若诸众生起身见者执有身见
于一切法断其根本故佛为彼说无
我法令观无我不应离此五蕴别取
五蕴若能成熟善根趣證一切智智
彼增上力佛亦为彼显示于我譬如
幻化帝网若情非情分别建立彼即
世俗所行乃为众生说有所得此无
相违今此所说戏论空故住寂灭性
为彼开示故下颂言。

「 此所说想法
 想即心境界
 无生亦无灭
 如涅槃法性」


释曰此所说想谓心境界有体无体
若性无性皆悉遮遣住于空性由如
是故不应现前所作应现前所作若
事若理能取所取执著戏论一切皆
息能知所知离诸所说此复云何非
有性非无性此说皆空无生无灭法
者非有性非无性一切皆如涅槃法
性若或如是所显示法即无所有若
观业品第十七之馀¶ 第 147a 页
于所知或有所说此中应当离诸所
作何以故无生无灭如涅槃法性诸
法自性寂灭如涅槃法性又诸法自
性不生不灭体本寂然亦如涅槃法性。

或有人言若一切法如涅槃者何故
诸佛虚妄宣说断诸烦恼依胜义谛
有世俗谛若如此者即谤无因果断
诸善根是中若言一切皆无彼世俗
谛依何而说然彼诸业果报实有现
著生死起生死想而复何能厌离诸行。

论者言老死等法此非不实若不现
著生死即不应说诸法无我为令彼
等断烦恼障是故颂言。

「 一切实不实」


释曰色等五蕴自体无实而我我所
亦复无实故应为说诸法无我空性
所行又诸菩萨为断所知障故次下
颂言。

「 非实非不实」


释曰此中意者胜义谛中彼一切法
如幻如燄如影像等次下颂言。

「 亦实亦不实
 此即诸佛教」


释曰此或所说如其道理今此意者
观业品第十七之馀¶ 第 147b 页
但为利益众生随乐分别亦不虚妄
或有问言若或遮遣佗所分别诸有
句义但行真实法者然诸所说皆有
彼相此名若唯遮遣句义即有彼此
相违此若弃舍即无所取此又何名
开显真实互相违故。

论者荅言然为息除怖名句者故作
是说若起正智如实伺察即于诸法
决定除疑故论颂言。

「 若佗信寂静
 无戏论所戏
 无异无分别
 此即真实相」


释曰阿那含人不随佗信不随佗信
者谓离有性无性故得寂静于理事
中无能取所取离诸执著复名近寂
不为戏论之所戏论亦无对碍此复
无寻实无分别无差别义无种种性
若无分别即无戏论之所戏论乃名
寂静若彼寂静即入无分别正智境
界若入无分别正智境界即不随佗
信若彼如是即能得见真实之相由
如是故越语言道若或著佗分别句
义是故遮遣现前所成彼即无住是
故前说即无相违又复显示实相故
观业品第十七之馀¶ 第 147c 页
论颂言。

「 若法从缘有
 而不即是因
 亦不异于因
 故非常非断」


释曰若因若果此中遮遣因果性故
譬如世閒非即种有芽非离种有芽
此有不常若种子坏灭有芽生起又
于相续中因法不住若果生起亦无
异法可生是故不断。

复次颂言。

「 无一义多义
 不断亦不常
 此诸佛世尊
 正法甘露句」


释曰若于诸佛正教法中获得最上
甘露法味此修行者于现生中而获
胜果若或诸行未圆于如是法未成
办者于后生中决定当得若或于佛
教中所作习熟设值佛不出世或声
闻灭尽而彼胜缘亦复不空随诸生
中正智常转。

复次颂言。

「 正觉不出世
 声闻复灭尽
 彼缘觉正智
 从于厌离生」


释曰由其宿昔习熟为因缘觉乃起
厌离之智此即是为不随佗信由如
观业品第十七之馀¶ 第 148a 页
是故于此如来正教法中获真寂静
如理修行所得不虚。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二


甲辰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彫造
观业品第十七之馀¶ 第 14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