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 第 1a 页 WYG0264-06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隋书卷三十三
唐太尉扬州都督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臣长孙无忌等撰
 志第二十八
经籍二(史)
史记一百三十卷(目录一卷汉中书令司马迁撰)史记八十卷(宋南中郎外兵)
(参军裴骃注)史记音义十二卷(宋中散大夫徐野民撰)史记音三卷(梁轻)
(车录事参军邹诞生撰)古史考二十五卷(晋义阳亭侯谯周撰)汉书一百一
十五卷(汉护军班固撰太山太守应劭集解)汉书集解音义二十四卷(应劭)
卷三十三 第 1b 页 WYG0264-0607b.png
(撰)汉书音训一卷(服虔撰)汉书音义七卷(韦昭撰)汉书音二
(梁浔阳太守刘显撰)汉书音二卷(夏侯咏撰)汉书音义十二卷(国子博士)
(萧该撰)汉书音十二卷(废太子勇命包恺等撰)汉书集注十三卷(晋灼)
(撰)汉书注一卷(齐金紫光禄大夫陆澄撰)汉书续训三卷(梁北平咨议参军韦)
(棱撰)汉书训纂三十卷(陈吏部尚书姚察撰)汉书集解一卷(姚察撰)
前汉事一卷(蜀丞相诸葛亮撰)汉书驳议二卷(晋安北将军刘宝撰)定汉
书疑二卷(姚察撰)汉书叙传五卷(项岱撰)汉疏四卷(梁有汉书孟康)
卷三十三 第 2a 页 WYG0264-0607c.png
(音九卷刘孝标注汉书一百四十卷陆澄注汉书一百二卷梁元帝注汉书一百一十五卷并亡)东观
汉记一百四十三卷(起光武记注至灵帝长水校尉刘珍等撰)后汉书一百
三十卷(无帝纪吴武陵太守谢承撰)后汉记六十五卷(本一百卷梁有今残缺晋)
(散骑常侍薛莹撰)续汉书八十三卷(晋秘书监司马彪撰)后汉书十七卷
(本九十七卷今残缺晋少府卿华峤撰)后汉书八十五卷(本一百二十二卷晋祠部郎谢)
(沈撰)后汉南记四十五卷(本五十五卷今残缺晋江州从事张莹撰)后汉书九
十五卷(本一百卷晋秘书监袁山松撰)后汉书九十七卷(宋太子詹事范晔撰)
汉书一百二十五卷(范晔本梁剡令刘昭注)后汉书音一卷(后魏太常)
(刘芳撰)范汉音训三卷(陈宗道先生臧竞撰)范汉音三卷(萧该撰)后汉
卷三十三 第 2b 页 WYG0264-0607d.png
书赞论四卷(范晔撰)汉书缵十八卷(范晔撰梁有萧子显后汉书一百卷王韶)
(后汉林二百卷韦阐后汉音二卷亡)魏书四十八卷(晋司空王沈撰)吴书二十五
(韦昭撰本五十五卷梁有今残缺)吴纪九卷(晋太学博士环济撰晋有张勃吴录三十卷亡)
三国志六十五卷(叙录一卷晋太子中庶子陈寿撰宋太中大夫裴松之注)魏志音
义一卷(卢宗道撰)论三国志九卷(何常侍撰)三国评志三卷(徐爰撰梁)
(有三国志序评三卷晋著作佐郎王涛撰亡)晋书八十六卷(本九十三卷今残缺晋著作郎)
(王隐撰)晋书二十六卷(本四十四卷讫明帝今残缺晋散骑常侍虞预撰)晋书十
卷三十三 第 3a 页 WYG0264-0608a.png
(未成本十四卷今残缺晋中书郎朱凤撰讫元帝)晋中兴书七十八卷(起东晋宋)
(湘东太守何法盛撰)晋书三十六卷(宋临川内史谢灵运撰)晋书一百一十
(齐徐州主簿臧荣绪撰)晋书十一卷(本一百二卷梁有今残缺萧子云撰)晋史草
三十卷(梁萧子显撰梁有郑忠晋书七卷沈约晋书一百一十一卷庾铣东晋新书七卷亡)宋书
六十五卷(宋中散大夫徐爰撰)宋书六十五卷(齐冠军录事参军孙严撰)宋书
一百卷(梁尚书仆射沈约撰梁有宋文明中所撰宋书六十一卷亡)齐书六十卷(梁吏)
(部尚书萧子显撰)齐纪十卷(刘陟撰)齐纪二十卷(沈约撰梁有江淹齐史十三卷)
(亡)梁书四十九卷(梁中书郎谢吴撰本一百卷)梁史五十三卷(陈领军大)
(著作郎许亨撰)梁书帝纪七卷(姚察撰)通史四百八十卷(梁武帝撰起三)
卷三十三 第 3b 页 WYG0264-0608b.png
(皇讫梁)后魏书一百三十卷(后齐仆射魏收撰)后魏书一百卷(著作)
(郎魏彦深撰) 书四十二卷(讫宣帝陈吏部尚书陆琼撰)周史十八卷(未成)
(吏部尚书牛弘撰)
右六十七部三千八十三卷(通计亡书合八十部四千三十卷)
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国史以纪言行后世多务其道弥
繁夏殷以上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周则太史小史内史
外史御史分掌其事而诸侯之国亦置史官又春秋国
卷三十三 第 4a 页 WYG0264-0608c.png
语引周志郑书之说推寻事迹似当时记事各有职司
后又合而撰之总成书记其后陵夷衰乱史官放绝秦
灭先王之典遗制莫存至汉武帝时始置太史公命司
马谈为之以掌其职时天下计书皆先上太史副上丞
相遗文古事靡不毕臻谈乃据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
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谈卒其子迁又为太
史令嗣成其志上自黄帝讫于炎汉合十二本纪十表
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谓之史记迁卒以后好事者
亦颇著述然多鄙浅不足相继至后汉扶风班彪缀后
卷三十三 第 4b 页 WYG0264-0608d.png
传数十篇并讥正前失彪卒明帝命其子固续成其志
以为唐虞三代世有典籍史迁所记乃以汉氏继于百
王之末非其义也故断自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为
十二纪八表十志六十九传潜心积思二十馀年建初
中始奏表及纪传其十志竟不能就固卒后始命曹大
家续成之先是明帝召固为兰台令史与诸先辈陈宗
尹敏孟冀等共成光武本纪擢固为郎典校秘书固撰
卷三十三 第 5a 页 WYG0264-0609a.png
后汉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其后刘珍刘毅刘陶伏
无忌等相次著述东观谓之汉记及三国鼎峙魏氏及
吴并有史官晋时巴西陈寿删集三国之事唯魏帝为
纪其功臣及吴蜀之主并皆为传仍各依其国部类相
从谓之三国志寿卒后梁州大中正范颖表奏其事帝
诏河南尹洛阳令就寿家写之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
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一代之史至数十家唯史记汉
书师法相传并有解释三国志及范晔后汉虽有音注
既近世之作并读之可知梁时明汉书有刘显韦棱陈
卷三十三 第 5b 页 WYG0264-0609b.png
时有姚察隋代有包恺萧该并为名家史记传者甚微
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
纪年十二卷(汲冢书并竹书同异一卷)汉纪三十卷(魏秘书监荀悦撰)后汉
纪三十卷(袁彦伯撰)后汉纪三十卷(张璠撰)献帝春秋十卷(袁晔)
(撰)魏氏春秋二十卷(孙盛撰)魏纪十二卷(左将军阴澹撰)汉魏春
秋九卷(孔舒元撰)晋纪四卷(陆机撰)晋纪二十三卷(干宝撰讫悯帝)
纪十卷(晋前军咨议曹嘉之撰)汉晋阳秋四十七卷(讫悯帝晋荣阳太守习凿)
卷三十三 第 6a 页 WYG0264-0609c.png
(齿撰)晋纪十一卷(讫明帝晋荆州别驾邓粲撰)晋阳秋三十二卷(讫哀帝孙)
(盛撰)晋纪二十三卷(宋中散大夫刘谦之撰)晋纪十卷(宋吴兴太守王韶之撰)
晋纪四十五卷(宋中散大夫徐广撰)续晋阳秋二十卷(宋永嘉太守檀道鸾)
(撰)续晋纪五卷(宋新兴太守郭李产撰)宋略二十卷(梁通直郎裴子野撰)
春秋二十卷(梁吴兴令王琰撰)齐春秋三十卷(梁奉朝请吴均撰)齐典
五卷(王逸撰)齐典十卷三十国春秋三十一卷(梁湘东世子萧万等)
(撰)战国春秋二十卷(李槩撰)梁典三十卷(刘璠撰)梁典三十
(陈始兴王咨议何之元撰)梁摄要三十卷(陈征南咨议阴僧仁撰)梁后略十
(姚最撰)梁太清纪十卷(梁长沙蕃王萧韶撰)淮海乱离志四卷(萧世)
卷三十三 第 6b 页 WYG0264-0609d.png
(怡撰叙梁末侯景之乱)齐纪三十卷(纪后齐事崔子发撰)齐志十卷(后齐事王劭撰)
右三十四部六百六十六卷
自史官放绝作者相承皆以班马为准起汉献帝雅好
典籍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命颍川荀悦作春秋左传
之体为汉纪三十篇言约而事详辨论多美大行于世
至晋太康元年汲郡人发魏襄王冢得古竹简书字皆
科斗发冢者不以为意往往散乱帝命中书监荀勖令
卷三十三 第 7a 页 WYG0264-0610a.png
和峤撰次为十五部八十七卷多杂碎怪妄不可训知
唯周易纪年最为分了其周易上下篇与今正同纪年
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起自夏殷周三代王事无
诸侯国别唯特记晋国起自殇叔次文侯昭侯以至曲
沃庄伯尽晋国灭独记魏事下至魏哀王谓之今王盖
魏国之史记也其著书皆编年相次文意大似春秋经
诸所记事多与春秋左氏扶同学者因之以为春秋则
古史记之正法有所著述多依春秋之体今依其世代
编而叙之以见作者之别谓之古史
卷三十三 第 7b 页 WYG0264-0610b.png
周书十卷(汲冢书似仲尼删书之馀)古文璅语四卷(汲冢书)春秋前传
十卷(何承天撰)春秋前杂传卷九(何承天撰)春秋后传三十一卷
(晋著作郎乐资撰)战国策三十二卷(刘向录)战国策二十一卷(高诱)
(撰注)战国策论一卷(汉京兆尹延笃撰)楚汉春秋九卷(陆贾撰)古今
注八卷(伏无忌撰)越绝记十六卷(子贡撰)吴越春秋十二卷(赵晔)
(撰)吴越春秋削繁五卷(扬方撰)吴越春秋十卷(皇甫遵撰)吴越
记六卷○南越志八卷(沈氏撰)小史八卷○汉灵献二帝
卷三十三 第 8a 页 WYG0264-0610c.png
纪三卷(汉侍中刘芳撰残缺梁有六卷)山阳公载记十卷(乐资撰)汉末英
雄记八卷(王粲撰残缺梁有十卷)九州春秋十卷(司马彪撰记汉末事)魏武
本纪四卷(梁并历五卷)魏尚书八卷(孔衍撰梁十卷成)魏晋世语十
(晋襄阳令郭颁撰)魏末传二卷(梁又有魏末传并魏氏大事六卷亡)吕布本事
一卷(毛范撰)晋诸公赞二十一卷(晋秘书监傅畅撰)晋后略记五
(晋下邳太守荀绰撰)晋书钞三十卷(梁豫章内史张缅撰)晋书鸿烈六卷
(张氏撰)宋中兴伐逆事二卷○宋拾遗十卷(梁少府卿谢绰撰)
史六卷(李槩撰)魏国统二十卷(梁祚撰)梁帝纪七卷○梁太
清录八卷○梁承圣中兴略十卷(刘仲威撰)梁末代纪一卷
卷三十三 第 8b 页 WYG0264-0610d.png
○梁皇帝实录三卷(周兴嗣撰记武帝事)梁皇帝实录五卷(梁中书郎)
(谢吴撰记元帝事)栖凤春秋五卷(臧严撰)陈王业历一卷(陈中书郎赵齐)
(旦撰)史要十卷(汉桂阳太守卫飒撰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典略八十九卷(魏郎)
(中鱼豢撰)史汉要集二卷(晋祠部郎王蔑撰抄史记入春秋者不录)三史略二十
九卷(吴大子太傅张温撰)史记正传九卷(张莹撰)后汉略二十五卷
(张缅撰)汉皇德纪三十卷(汉有道徵士侯瑾撰起光武至冲帝)洞纪四卷(韦昭)
(撰记庖牺已来至汉建安二十七年)续洞纪一卷(臧荣绪撰)帝王世纪十卷(皇甫)
卷三十三 第 9a 页 WYG0264-0611a.png
(谧撰起三皇尽汉魏)帝王世纪音四卷(虞绰撰)帝王本纪十卷(来奥撰)
续帝王世纪十卷(何茂材撰)十五代略一卷(吉文甫撰起庖牺至晋)
王要略十二卷(环济撰纪帝王及天官地理丧服)周载八卷(东晋临贺太守孟仪)
(撰略记前代下至秦本三十卷今亡)汉书钞三十卷(晋散骑常侍葛洪撰)拾遗录二
(伪秦姚苌方士王子年撰)王子年拾遗记十卷(萧绮撰)华夷帝王世
纪三十卷(杨晔撰)正史削繁九十四卷(阮孝绪撰)童悟十二卷
○帝王世录一卷(甄鸾撰)先圣本纪十卷(刘绦撰)年历帝纪
三十卷(姚恭撰)帝王诸侯世略十一卷○王霸记三卷(潘杰)
(撰)历代记三十二卷○隋书六十卷(未成秘书监王劭撰)
卷三十三 第 9b 页 WYG0264-0611b.png
右七十二部九百一十七卷(通计亡书七十三部九百三十九卷)
自秦拨去古文篇籍遗散汉初得战国策盖战国游士
记其策谋其后陆贾作楚汉春秋以述诛锄秦项之事
又有越绝相承以为子贡所作后汉赵晔又为吴越春
秋其属辞比事皆不与春秋史记汉书相似盖率尔而
作非史策之正也灵献之世天下大乱史官失其常守
博达之士悯其废绝各记闻见以备遗亡是后群才景
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WYG0264-0611c.png
慕作者甚众又自后汉已来学者多钞撮旧史自为一
书或起自人皇或断之近代亦各其志而体制不经又
有委巷之说迂怪妄诞真虚莫测然其大扺皆帝王之
事通人君子必博采广览以酌其要故备而存之谓之
杂史
赵书十卷(一曰二石集记石勒事伪燕太傅长史田融撰)二石传二卷(晋北中郎参军)
(王度撰)二石伪治时事二卷(王度撰)汉之书十卷(常璩撰)华阳
国志十二卷(常璩撰梁有蜀平记十卷蜀汉伪官故事一卷亡)燕书二十卷(记慕)
(容隽事伪燕尚书范亨撰)南燕录五卷(记慕容德事伪燕尚书郎张诠撰)南燕录六
卷三十三 第 10b 页 WYG0264-0611d.png
(记慕容德事伪燕中书郎王景晖撰)南燕书七卷(游览先生撰)燕志十卷(记冯)
(跋事魏侍中高闾撰)秦书八卷(何仲熙撰记苻健事)秦记十一卷(宋殿中将军裴景仁)
(撰梁雍州主簿席惠明注)秦纪十卷(记姚苌事魏左民尚书姚和都撰)凉记八卷(记张)
(轨事伪燕右仆射张咨撰)○凉书十卷(记张轨事伪凉大将军从事中郎刘景撰)西河记
二卷(记张重华事晋侍御史喻归撰)凉记十卷(记吕光事伪凉著作佐郎段龟龙撰)凉书
十卷(高道让撰)凉书十卷(沮渠国史)托跋凉录十卷○敦煌实录
十卷(刘景撰)十六国春秋一百卷(魏崔鸿撰)纂录一十卷○战
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WYG0264-0612a.png
国春秋二十卷(李槩撰)汉赵记十卷(和苞撰)吐谷浑记二卷
(宋新亭侯段国撰梁有翟辽书二卷诸国略纪二卷永嘉后纂年记二卷段业传一卷亡)天启纪十
(记梁元帝子谞据湘州事)
右二十七部三百三十五卷(通计亡书合三十三部三百四十六卷)
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自晋永嘉之乱皇纲失驭九
州君长据有中原者甚众或推奉正朔或假名窃号然
其君臣忠义之节经国字民之务盖亦勤矣而当时臣
子亦各记录后魏克平诸国据有嵩华始命司徒崔浩
博采旧闻缀述国史诸国记注尽集秘閤尔朱之乱并
卷三十三 第 11b 页 WYG0264-0612b.png
皆散亡今举其见在谓之霸史
穆天子传六卷(汲冢书郭璞注)汉献帝起居注五卷○晋泰始
起居注二十卷(李轨撰)晋咸宁起居注十卷(李轨撰)晋泰康
起居注二十一卷(李轨撰)晋元康起居注一卷(梁有永平元康永宁)
(起居注六卷又有惠帝起居注二卷永嘉建兴起居注十三卷亡)晋建武大兴永昌起
居注九卷(梁有二十卷)晋元康起居注一卷○晋咸和起居
注十六卷(李轨撰)晋咸康起居注二十二卷○晋建元起
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WYG0264-0612c.png
居注四卷○晋永和起居注十七卷(梁有二十四卷)晋升平起
居注十卷○晋隆和兴宁起居注五卷○晋咸安起居
注三卷○晋泰和起居注六卷(梁十卷)晋宁康起居注六
卷○晋泰元起居注二十五卷(梁五十四卷)晋隆安起居注
十卷○晋元兴起居注九卷○晋义熙起居注十七卷
(梁三十四卷)晋元熙起居注二卷○晋起居注三百一十七
(宋北徐州主簿刘道会撰梁有三百二十二卷)流别起居注三十七卷(梁有晋宋)
(起居注钞五十一卷晋宋先朝起居注二十卷亡)宋永初起居注十卷○宋景
平起居注三卷○宋元嘉起居注五十五卷(梁六十卷)宋孝
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WYG0264-0612d.png
建起居注十二卷○宋大明起居注十五卷(梁三十四卷又有景)
(和起居注四卷明帝在藩注三卷亡)宋泰始起居注十九卷(梁二十三卷)宋泰
豫起居注四卷(梁有宋成徽起居注二十卷升明起居注六卷亡)齐永明起居
注二十五卷(梁有三十四卷又有建元起居注十二卷隆昌延兴建武起居注四卷中兴起居注)
(四卷亡)梁大同起居注十卷○后魏起居注三百三十六
卷○陈永定起居注八卷○陈天嘉起居注二十三卷
○陈天康光大起居注十卷○陈太建起居注五十六
卷三十三 第 13a 页 WYG0264-0613a.png
卷○陈至德起居注四卷○后周太祖号令三卷○隋
开皇起居注六十卷○南燕起居注一卷
右四十四部一千一百八十九卷
起居注者录纪人君言行动止之事春秋传曰君举必
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周官内史掌王之命遂书其副
而藏之是其职也汉武帝有禁中起居注后汉明德马
后撰明帝起居注然则汉时起居似在宫中为女史之
职然皆零落不可复知今之存者有汉献帝及晋代已
来起居注皆近侍之臣所录晋时又得汲冢书有穆天
卷三十三 第 13b 页 WYG0264-0613b.png
子传体制与今起居正同盖周时内史所记王命之副
也近代已来别有其职事在百官志今依其先后编而
次之其伪国起居唯南燕一卷不可别出附之于此
汉武帝故事二卷○西京杂记二卷○汉魏吴蜀旧事
八卷○晋朝杂事二卷○晋宋旧事一百三十五卷○
晋要事三卷○晋故事四十三卷○晋建武故事一卷
○晋咸和咸康故事四卷(晋孔愉撰)晋修复山陵故事五卷
卷三十三 第 14a 页 WYG0264-0613c.png
(车灌撰)交州杂事九卷(记士燮及陶璜事)晋八王故事十卷○晋
四王起事四卷(晋廷尉卢綝撰)大司马陶公故事三卷○郗太
尉为尚书令故事三卷○桓玄伪事三卷○晋东宫旧
事十卷○秦汉已来旧事十卷○尚书大事二十卷(范汪)
(撰)沔南故事三卷(应思远撰)天正旧事三卷(释撰亡名)皇储故事
二卷○梁旧事三十卷(内史侍郎萧大环撰)东宫典记七十卷(左庶)
(子宇文恺撰)开业平陈记二十卷
右二十五部四百四卷
古者朝廷之政发号施令百司奉之藏于官府各修其
卷三十三 第 14b 页 WYG0264-0613d.png
职守而弗忘春秋传曰吾视诸故府则其事也周官御
史掌治朝之法太史掌万民之约契与质剂以逆邦国
之治然则百司庶府各藏其事太史之职又总而掌之
汉时萧何定律令张苍制章程叔孙通定仪法条流派
别制度渐广晋初甲令已下至九百馀卷晋武帝命车
骑将军贾充博引群儒删采其要增律十篇其馀不足
经远者为法令施行制度者为令品式章程者为故事
卷三十三 第 15a 页 WYG0264-0614a.png
各还其官府搢绅之士撰而录之遂成篇卷然亦随代
遗失今据其见存谓之旧事篇
汉官解诂三篇(汉新汲令王隆撰胡广注)汉官五卷(应劭注)汉官仪十
(应劭撰)汉官典职仪式选用二卷(汉卫尉蔡质撰梁有荀攸魏官仪一卷韦)
(昭官仪职训一卷亡)晋公卿礼秩故事九卷(傅畅撰)晋新定仪注十
四卷(梁有徐宣瑜晋官品一卷荀绰百官表注十六卷干宝司徒仪一卷宋职官记九卷晋百官仪服录)
(五卷大兴二年定官品事五卷百官品九卷亡)百官阶次一卷○齐职仪五十
(齐长水校尉王圭之撰梁有王圭之齐仪四十九卷亡)齐职仪五卷○梁选簿
三卷(徐勉撰)梁勋选格一卷○职官要录三十卷(陶藻撰)
卷三十三 第 15b 页 WYG0264-0614b.png
官品格一卷○百官阶次三卷○新定将军名一卷○
吏部用人格一卷○官族传十四卷(何晏撰)百官春秋五
十卷(王秀道撰)百官春秋二十卷○魏晋百官名五卷○晋
百官名三十卷○晋官属名四卷○陈百官簿状二卷
○陈将军簿一卷○新定官品二十卷(梁沈约撰)梁尚书职
制仪注四十一卷○职令古今百官注十卷(郭演撰)
右二十七部三百三十六卷(通计亡书合三十六部四百三十三卷)
卷三十三 第 16a 页 WYG0264-0614c.png
古之仕者名书于所臣之策各有分职以相统治周官
冢宰掌建邦之六典而御史数凡从正者然则冢宰总
六卿之属以治其政御史掌其在位名数先后之次焉
今汉书百官表列众职之事记在位之次盖亦古之制
也汉末王隆应劭等以百官表不具乃作汉官解诂汉
官仪等书是后相因正史表志无复百僚在官之名矣
搢绅之徒或取官曹名品之书撰而录之别行于世宋
齐已后其书益繁而篇卷零叠易为亡散又多琐细不
足可纪故删其见存可观者编为职官篇
卷三十三 第 16b 页 WYG0264-0614d.png
汉旧仪四卷(卫敬仲撰梁有卫敬仲汉中兴仪一卷亡)晋新定仪注四十卷
(晋安成太守傅瑗撰)晋杂仪注十一卷○晋尚书仪十卷○甲辰
仪五卷(江左撰)封禅仪六卷○宋仪注十卷○宋仪注二
十卷○宋尚书杂注十八卷(本二十卷)宋东宫仪记二十三
(宋新安太守张镜撰)徐爰家仪一卷○东宫新记二十卷(萧子云撰)
梁吉礼仪注十卷(明山宾撰)梁宾礼仪注九卷(贺玚撰案梁明山宾撰吉)
(仪注二百六卷录六卷严植之撰凶仪注四百七十九卷录四十五卷陆琏撰军仪注一百九十卷录二卷司)
卷三十三 第 17a 页 WYG0264-0615a.png
(马褧撰嘉仪注一百一十二卷录三卷并亡存者唯士吉及宾合十九卷)皇典二十卷(梁豫章太)
(守丘仲孚撰)杂凶礼四十二卷○政礼十卷(何胤撰梁有何胤士丧仪注九)
(卷亡)杂仪注一百八十卷○陈尚书杂仪注五百五十卷
○陈吉礼一百七十一卷○陈宾礼六十五卷○陈军
礼六卷○陈嘉礼一百二卷○后魏仪注五十卷○后
齐仪注二百九十卷○杂嘉礼三十八卷○国亲皇太
子序亲簿一卷○隋朝仪礼一百卷(牛弘撰)大汉舆服志
一卷(魏博士董巴撰)魏晋谥议十三卷(何晏撰)汝南君讳议二卷
○决疑要注一卷(挚虞撰)车服杂注一卷(徐广撰)礼仪制度
卷三十三 第 17b 页 WYG0264-0615b.png
十三卷(王逡之撰)古今舆服杂事二十卷(梁周迁撰)晋卤簿图一
卷○卤簿仪二卷○陈卤簿图一卷○齐卤簿仪一卷
○诸卫左右厢旗图样十五卷○内外书仪四卷(谢元撰)
书仪二卷(蔡超撰)书笔仪二十一卷(谢朏撰)宋长沙檀太妃
薨吊答书十二卷○吊答仪十卷(王俭撰)书仪十卷(王弘撰)
皇室仪十三卷(鲍行卿撰)吉书仪二卷(王俭撰)书仪疏一卷(周舍)
(撰)新仪三十卷(鲍泉撰)文仪二卷(梁修端撰)赵李家仪十卷(录一)
卷三十三 第 18a 页 WYG0264-0615c.png
(卷李穆叔撰)书仪十卷(唐瑾撰)言语仪一卷○严植之仪二卷
○迩仪四卷(马枢撰)妇人书仪八卷○僧家书仪五卷(释昙)
(瑗撰)要典杂事五十卷
右五十九部二千二十九卷(通计亡书合六十九部三千九十四卷)
仪注之兴其所由来久矣自君臣父子六亲九族各有
上下亲疏之别养生送死吊恤贺庆则有进止威仪之
数唐虞已上分之为三在周因而为五周官宗伯所掌
吉凶宾军嘉以佐王安邦国亲万民而太史执书以协
事之类是也是时典章皆具可履而行周衰诸侯削除
卷三十三 第 18b 页 WYG0264-0615d.png
其籍至秦又焚而去之汉兴叔孙通定朝仪武帝时始
祀汾阴后土成帝时初定南北之郊节文渐具后汉又
使曹褒定汉仪是后相承世有制作然犹以旧章残缺
各遵所见彼此纷争盈篇满牍而后世多故事在变通
或一时之制非长久之道载笔之士删其大纲编于史
志而或伤于浅近或失于未达不能尽其旨要遗文馀
事亦多散亡今聚其见存以为仪注篇
卷三十三 第 19a 页 WYG0264-0616a.png
律本二十一卷(杜预撰)汉晋律序注一卷(晋僮长张斐撰)杂律解
二十一卷(张斐撰案梁有杜预杂律七卷亡)晋宋齐梁律二十卷(蔡法度撰)
梁律二十卷(梁义兴太守蔡法度撰)后魏律二十卷○北齐律十
二卷(目一卷)陈律九卷(范泉撰)周律二十五卷○周大统式
三卷○隋律十二卷○隋大业律十一卷○晋令四十
卷○梁令三十卷(录一卷)○梁科三十卷○北齐令五十
卷○北齐权令二卷○陈令三十卷(范泉撰)陈科三十卷
(范泉撰)隋开皇令三十卷(目卷)一隋大业令三十卷○汉朝
议駮三十卷(应劭撰案梁建武律令故事一卷应劭律略论五卷亡)晋杂议十卷
卷三十三 第 19b 页 WYG0264-0616b.png
○晋弹事十卷○南台奏事二十二卷○汉名臣奏事
三十卷○魏主奏事十卷○魏名臣奏事四十卷(日一卷陈)
(寿撰)魏台杂访议三卷(高堂隆撰)魏廷尉决事十卷○晋駮事
四卷○晋杂制六十卷○晋刺史六条制一卷○齐五
服制一卷○陈新制六十卷
右三十五部七百一十二卷(通计亡书合三十八部七百三十六卷)
刑法者先王所以惩罪恶齐不轨者也书述唐虞之世
卷三十三 第 20a 页 WYG0264-0616c.png
五刑有服而夏后氏正刑有五科条三千周官司寇掌
三典以刑邦国司刑掌五刑之法丽万民之罪太史又
以典法逆于邦国内史执国法以考政事春秋传曰在
九刑不忘然则刑书之作久矣盖藏于官府惧人之知
争端而轻于犯及其末也肆情越法刑罚僭滥至秦重
之以苛虐先王之正刑灭矣汉初萧何定律九章其后
渐更增益令甲已下盈溢架藏晋初贾充杜预删而定
之有律有令有故事梁时又取故事之宜于时者为梁
科后齐武帝时又于麟趾殿删正刑典谓之麟趾格后
卷三十三 第 20b 页 WYG0264-0616d.png
周太祖又命苏绰撰大统式隋则律令格式并行自律
已下世有改作事在刑法志汉律久亡故事駮议又多
零失今录其见存可观者编为刑法篇
三辅决录七卷(汉太仆赵岐撰挚虞注)海内先贤传四卷(魏明帝时撰)
四海耆旧传一卷○海内士品一卷○先贤集三卷○
兖州先贤传一卷○徐州先贤传一卷○徐州先贤传
赞九卷(刘义庆撰)海岱志二十卷(齐前将军记室崔慰祖撰)交州先贤传
卷三十三 第 21a 页 WYG0264-0617a.png
三卷(晋范瑗撰)益部耆旧传十四卷(陈长寿撰)续益部耆旧传二
卷○诸国清贤传一卷○鲁国先贤传二卷(晋大司农白褒撰)
楚国先贤传赞十二卷(晋张方撰)汝南先贤传五卷(魏周斐撰)
留耆旧传二卷(汉议郎圈称撰)陈留耆旧传一卷(魏散骑侍郎苏林撰)
留先贤像赞一卷(陈英宗撰)陈留志十五卷(东晋剡令江敞撰)济北
先贤传一卷○庐江七贤传二卷○东莱耆旧传一卷
(王基撰)襄阳耆旧记五卷(习凿齿撰)会稽先贤传七卷(谢承撰)
稽后贤传记二卷(钟离岫撰)会稽典录二十四卷(虞豫撰)会稽
先贤像赞五卷○汉世要记一卷○吴先贤传四卷(吴左)
卷三十三 第 21b 页 WYG0264-0617b.png
(丞相陆凯撰)东阳朝堂像赞一卷(晋南平太守留叔先撰)豫章烈士传
三卷(徐整撰)豫章旧志三卷(晋会稽太守熊默撰)豫章旧志后传一
(熊欣撰)零陵先贤传一卷○长沙旧传赞三卷(晋临川王郎中)
(刘彧撰)桂阳先贤书赞一卷(吴左中郎张胜撰)武昌先贤志二卷
(宋天门太守郭缘生撰)蜀文翁学堂像题记二卷○圣贤高士传
赞三卷(嵇康撰周续之注)高士传六卷(皇甫谧撰)逸士传一卷(皇甫谧撰)
逸民传七卷(张显撰)高士传二卷(虞槃佐撰)至人高士传赞二
卷三十三 第 22a 页 WYG0264-0617c.png
(晋廷尉卿孙绰撰)○高隐传十卷(阮孝绪撰)高隐传十卷○高僧
传六卷(虞孝敬撰)止足传十卷○续高士传七卷(周弘让撰)孝子
传赞三卷(王昭之撰)孝子传十五卷(晋辅国将军萧广济撰)孝子传十
(宋员外郎郑缉之撰)孝子传八卷(师觉授撰)孝子传二十卷(宋躬撰)
子传略二卷○孝德传三十卷(梁元帝撰)孝友传八卷○曾
参传一卷○忠臣传三十卷(梁元帝撰)显忠录二十卷(梁元帝撰)
丹阳尹传十卷(梁元帝撰)英蕃可录二卷(张万贤撰邵武侯新注)高才
不遇传四卷(后齐刘昼撰)良吏传十卷(钟岏撰)海内名士传一
卷○正始名士传三卷(袁敬仲撰)江左名士传一卷(刘义庆撰)
卷三十三 第 22b 页 WYG0264-0617d.png
林七贤论二卷(晋太子中庶子戴逵撰)七贤传五卷(孟氏撰)文士传
五十卷(张隐撰)列士传二卷(刘向撰)阴德传二卷(宋光禄大夫范晏撰)
悼善传十一卷○杂传三十六卷(任昉撰本一百四十七卷亡)东方
朔传八卷○毌丘俭记三卷○管辂传三卷(管辰撰)杂传
四十卷(贺踪撰本七十卷亡)杂传十九卷(陆澄撰)杂传十一卷○玄
晏春秋三卷(皇甫谧撰)孔子弟子先儒传十卷○李氏家传
一卷○桓任家传一卷○王朗王肃家传一卷○太原
卷三十三 第 23a 页 WYG0264-0618a.png
王氏家传二十三卷○褚氏家传一卷(褚觊等撰)薛常侍家
传一卷○江氏家传七卷(江祚等撰)庾氏家传一卷(庾斐撰)
氏家传四卷(裴松之撰)虞氏家记五卷(虞览撰)曹氏家传一卷
(曹毗撰)范氏家传一卷(范汪撰)纪氏家纪一卷(纪友撰)韦氏家
传一卷○何颙使君家传一卷○明氏家训一卷(伪燕卫尉)
(明岌撰)明氏世录六卷(梁信武记室明粲撰)陆史十五卷○王氏江
左世家传二十卷(王褒撰)孔氏家传五卷○崔氏五门家
传二卷(崔氏撰)暨氏家传一卷○周齐王家传一卷(姚氏撰)
尔朱家传二卷(王氏撰)周氏家传一卷○令狐氏家传一
卷三十三 第 23b 页 WYG0264-0618b.png
卷○新旧传四卷○汉南家传三卷○何氏家传三卷
○童子传二卷(王瑱之撰)幼童传十卷(刘昭撰)访来传十卷(来奥)
(撰)怀旧志九卷(梁元帝撰)知已传一卷(卢思道撰)全德志一卷(梁元)
(帝撰)同姓名录一卷(梁元帝撰)列女传十五卷(刘向撰曹大家注)列女
传七卷(赵母注)列女传八卷(高氏撰)列女传颂一卷(刘歆撰)
女传颂一卷(曹植撰)列女传赞一卷(缪袭撰)列女后传十卷
(项原撰)列女传六卷(皇甫谧撰)列女传七卷(綦母邃撰)列女传要录
卷三十三 第 24a 页 WYG0264-0618c.png
三卷○女记十卷(杜预撰)美妇人传六卷○妒记二卷(虞通)
(之撰)道人善道开传一卷(康泓撰)名僧传三十卷(释宝唱撰)高僧
传十四卷(释僧祐撰)江东名德传三卷(释法进撰)法师传十卷(王巾)
(撰)众僧传二十卷(裴子野撰)萨婆多部传五卷(释僧祐撰)梁故草
堂法师传一卷○尼传二卷(皎法师撰)法显传二卷○法显
行传一卷○梁武皇帝大舍三卷(严皓撰)列仙传赞三卷
(刘向撰鬷续孙绰赞)列仙传赞二卷(刘向撰晋郭元祖赞)列仙传十卷(葛洪撰)
说仙传一卷(朱思祖撰)养性传二卷○汉武内传三卷○太
元真人东乡司命茅君内传一卷(弟子李遵撰)清虚真人王
卷三十三 第 24b 页 WYG0264-0618d.png
君内传一卷(弟子华存撰)清虚真人裴君内传一卷○正一
真人三天法师张君内传一卷○太极左仙公葛君内
传一卷○仙人马君阴君内传一卷○仙人许远游传
一卷○灵人辛玄子自序一卷○刘君内记一卷(王珍撰)
陆先生传一卷(孔稚圭撰)列仙赞序一卷(郭元祖撰)集仙传十卷
○洞仙传十卷○王乔传一卷○关令内传一卷(鬼谷先生)
(撰)南岳夫人内传一卷○苏君记一卷(周季通撰)嵩高寇天
卷三十三 第 25a 页 WYG0264-0619a.png
师传一卷○华阳子自序一卷○太上真人内记一卷
(李氏撰)道学传二十卷○宣验记三十卷(刘义庆撰)应验记一
(宋光禄大夫傅亮撰)冥祥记十卷(王琰撰)列异传三卷(魏文帝撰)感应
传八卷(王延秀撰)古异传三卷(宋永嘉太守袁王寿撰)甄异传三卷(晋西)
(戎主簿戴祚撰)述异记十卷(祖冲之撰)异苑十卷(宋给事刘敬叔撰)续异苑
十卷○搜神记三十卷(干宝撰)搜神后记十卷(陶潜撰)灵鬼
志三卷(荀氏撰)志怪二卷(祖台之撰)志怪四卷(孔氏撰)神录五卷
(刘之遴撰)齐谐记七卷(宋散骑侍郎东阳元疑撰)续齐谐记一卷(吴均撰)
明录二十卷(刘义庆撰)补续冥祥记一卷(王曼颖撰)汉武洞冥记
卷三十三 第 25b 页 WYG0264-0619b.png
一卷(郭氏撰)嘉瑞记三卷(陆琼撰)祥瑞记三卷○符瑞记十
(许善心撰)灵异录十卷○灵异记十卷○研神记十卷(萧绎)
(撰)旌异记十五卷(侯君素撰)近异录一一卷(刘质撰)鬼神列传一
(谢氏撰)志怪记三卷(殖氏撰)舍利感应记三卷(王劭撰)真应
记十卷○周氏冥通记一卷○集灵记二十卷(颜之推撰)
魂志三卷(颜之推撰)
右二百一十七部一千二百八十六卷(通计亡书合二百一)
卷三十三 第 26a 页 WYG0264-0619c.png
(十九部一千五百三卷)
古之史官必广其所记非独人君之举周官外史掌四
方之志则诸侯史记兼而有之春秋传曰虢仲虢叔王
季之穆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臧纥之叛季孙命太史召
掌恶臣而盟之周官司寇凡大盟约涖其盟书登于天
府太史内史司会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是则王者诛
赏具录其事昭告神明百官史臣皆藏其书故自公卿
诸侯至于群士善恶之迹毕集史职而又闾胥之政凡
聚众庶书其敬敏任恤者族师每月书其孝悌睦姻有
卷三十三 第 26b 页 WYG0264-0619d.png
学者党正岁书其德行道艺者而入之于乡大夫乡大
夫三年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举其贤者能者而献其书
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贰之是以穷居侧陋之士
言行必达皆有史传自史官旷绝其道废坏汉初始有
丹书之约白马之盟武帝从董仲舒之言始举贤良文
学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善恶之事靡不毕集司马迁班
固撰而成之股肱辅弼之臣扶义俶傥之士皆有记录
卷三十三 第 27a 页 WYG0264-0620a.png
而操行高洁不涉于世者史记独传夷齐汉书但述杨
王孙之俦其馀皆略而不记又汉时阮仓作列仙图刘
向典校经籍始作列仙列士列女之传皆因其志尚率
尔而作不在正史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
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郡国
之书由是而作魏文帝又作列异以序鬼物奇怪之事
嵇康作高士传以叙圣贤之风因其事类相继而作者
甚众名目转广而又杂以虚诞怪妄之说推其本源盖
亦史官之末事也载笔之士删采其要焉鲁沛三辅序
卷三十三 第 27b 页 WYG0264-0620b.png
赞并亡后之作者亦多零失今取其见存部而类之谓
之杂传
山海经二十三卷(郭璞注)水经三卷(郭璞注)黄图一卷(记三辅宫)
(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畤等事)洛阳记四卷○洛阳记一卷(陆机撰)洛阳
宫殿簿一卷○洛阳图一卷(晋怀州刺史杨佺期撰)述征记二卷
(郭缘生撰)西征记二卷(戴延之撰)娄地记一卷(吴顾启期撰)风土记三
(晋平西将军周处撰)吴兴记三卷(山谦之撰)吴郡记一卷(顾夷撰)京口
卷三十三 第 28a 页 WYG0264-0620c.png
记二卷(宋太常卿刘损撰)南徐州记二卷(山谦之撰)会稽土地记一
(朱育撰)会稽记一卷(贺循撰)隋王入沔记六卷(宋侍中沈怀文撰)
荆州记三卷(宋临川王侍郎盛弘之撰)神壤记一卷(记荥阳山水黄闵撰)豫章
记一卷(雷次宗撰)蜀王本记一卷(扬雄撰)三巴记一卷(谯周撰)
崖传一卷(伪燕聘晋使盖泓撰)陈留风俗传三卷(圈称撰)邺中记二
(晋国子助教陆翙撰)春秋土地名三卷(晋裴秀客京相璠撰)衡山记一卷
(宋居士撰)游名山志一卷(谢灵运撰)圣贤冢墓记一卷(李彤撰)佛国
记一卷(沙门释法显撰)游行外国传一卷(沙门释智猛撰)交州以南外
国传一卷○十洲记一卷(东方朔撰)神异经一卷(东方朔撰张华注)
卷三十三 第 28b 页 WYG0264-0620d.png
异物志一卷(后汉议郎杨孚撰)南州异物志一卷(吴丹阳太守万震撰)
志一卷(东京武平太守常宽撰)发蒙记一卷(束晰撰载物产之异)地理书一
百四十九卷(录一卷陆澄合山海经已来一百六十家以为此书澄本之外其旧事并多零失见)
(存别部自行者唯四十二家今列之于上)三辅故事二卷(晋世撰)湘州记二卷
(庾仲雍撰)吴郡记二卷(晋本州主簿顾夷撰)日南传一卷○江记五卷
(庾仲雍撰)汉水记五卷(庾仲雍撰)居名山志一卷(谢灵运撰)西征记一
(戴祚撰)庐山南陵云精舍记一卷○永初山川古今记
卷三十三 第 29a 页 WYG0264-0621a.png
二十卷(齐都官尚书刘澄之撰)元康三年地记六卷○司州记二
卷○并帖省置诸郡旧事一卷○地记二百五十二卷
(梁任昉增陆澄之书八十四家以为此记其所增旧书亦多零失见存别部行者唯十二家今列之于上)
海经图赞二卷(郭璞注)山海经音二卷○水经四十卷(郦善)
(长注)庙记一卷○地理书抄二十卷(陆澄撰)地理书抄九卷
(任昉撰)地理书抄十卷(刘黄门撰)洛阳伽蓝记五卷(后魏杨衒之撰)
南地志二卷(萧世諴撰)巴蜀记一卷○交州异物志一卷(杨孚)
(撰)元康六年户口簿记三卷○元嘉六年地记三卷○
九州郡县名九卷○扶南异物志一卷(朱应撰)临海水土
卷三十三 第 29b 页 WYG0264-0621b.png
物志一卷(沈莹撰)益州记三卷(李氏撰)湘州记一卷(郭仲彦撰)
州图副记一卷○四海百川水源记一卷(释道安撰)京师寺
塔记十卷(录一卷刘璆撰)华山精舍记一卷(张光禄撰)南雍州记六
(鲍至撰)京师寺塔记二卷(释昙景撰)张骞出关志一卷○外
国传五卷(释昙景撰)历国传二卷(释法盛撰)西京记三卷○京师
录七卷○寻江源记一卷○后园记一卷○江表行记
一卷○淮南记一卷○古来国名二卷○十三州志十
卷三十三 第 30a 页 WYG0264-0621c.png
(阚骃撰)慧生行传一卷○宋武北征记一卷(戴氏撰)林邑
国记一卷○凉州异物志一卷○閟象传二卷(闾先生撰)
州山川古今记三卷(刘澄之撰)江图一卷(张氏撰)江图二卷(刘氏)
(撰)广梁南徐州记五卷(虞孝敬撰)水饰图二十卷○瓯闽传
一卷○北荒风俗记二卷○诸蕃风俗记二卷○男女
二国传一卷○突厥所出风俗事一卷○古今地谱二
卷○舆地志三十卷(陈顾野王撰)序行记十卷(姚最撰)魏永安
记三卷(温子升撰)国都城记二卷○周地图记一百九卷○
冀州图经一卷○齐州图经一卷○齐州记四卷(李叔布撰)
卷三十三 第 30b 页 WYG0264-0621d.png
幽州图经一卷○魏聘使行记六卷○聘北道里记三
(江德藻撰)李谐行记一卷○聘游讫三卷(刘师知撰)朝觐记六
卷○封君义行记一卷(李绘撰)舆驾东行记一卷(薛泰撰)
伐记七卷(诸葛颍撰)巡抚扬州记七卷(诸葛颍撰)○大魏诸州记
二十一卷○并州入朝道里记一卷(蔡允恭撰)赵记十卷○
代都略记三卷○世界记五卷(释僧祐撰)州郡县簿七卷○
大隋翻经婆罗门法师外国传五卷○隋区宇图志一
卷三十三 第 31a 页 WYG0264-0622a.png
百二十九卷○隋西域图三卷(裴矩撰)隋诸州图经集一
百卷(郎蔚之撰)隋诸郡土俗物产一百五十一卷○西域道
里记一卷○诸蕃国记十七卷○方物志二十卷(许善心撰)
并州总管内诸州图一卷
右一百三十九部一千四百三十二卷(通计亡书合一百四)

(十部一千四百三十四卷)
昔者先王之化民也以五方土地风气所生刚柔轻重
饮食衣服各有其性不可迁变是故疆理天下物其土
宜知其利害达其志而通其欲齐其政而修其教故曰
卷三十三 第 31b 页 WYG0264-0622b.png
广谷大川异制人居其间异俗书录禹别九州定其山
川分其圻界条其物产辨其贡赋斯之谓也周则夏官
司险掌建九州之图周知山林川泽之阻达其道路地
官诵训掌方志以诏观事以知地俗春官保章以星土
辨九州之地所封之域以观祅祥秋官职方掌天下之
图地辨四夷八蛮九貉五戎六狄之人与其财用九榖
六畜之数周知利害辨九州之国使同其贯司徒掌邦
卷三十三 第 32a 页 WYG0264-0622c.png
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教以佐王扰邦国周知九州
之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及土会之法然则其事分在众职而冢宰掌建邦之六
典实总其事太史以典逆冢宰之治其书盖亦总为史
官之职汉初萧何得秦图书故知天下要害后又得山
海经相传以为夏禹所记武帝时计书既上太史郡国
地志固亦在焉而史迁所记但述河渠而已其后刘向
略言地域丞相张禹使属朱贡条记风俗班固因之作
地理志其州国郡县山川夷险时俗之异经星之分风
卷三十三 第 32b 页 WYG0264-0622d.png
气所生区域之广户口之数各有攸叙与古禹贡周官
所记相埒是后载笔之士管窥末学不能及远但记州
郡之名而已晋世挚虞依禹贡周官作畿服经其州郡
及县分野封略事业国邑山陵水泉乡亭城郭道里土田
民物风俗先贤旧好靡不具悉凡一百七十卷今亡而
学者因其经历并有记载然不能成一家之体齐时陆
澄聚一百六十家之说依其前后远近编而为部谓之
卷三十三 第 33a 页 WYG0264-0623a.png
地理书任昉又增陆澄之书八十四家谓之地记陈时
顾野王抄撰众家之言作舆地志隋大业中普诏天下
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故隋代有诸郡物
产土俗记一百三十一卷区宇图志一百二十九卷诸
州图经集一百卷其馀记注甚众今任陆二家所记之
内而又别行者各录在其书之上自馀次之于下以备
地理之记焉
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世本二卷(刘向撰)世本四卷(宋衷)
(撰)汉氏帝王谱三卷(梁有宋谱四卷刘湛百家谱二卷亡)齐帝谱属十卷
卷三十三 第 33b 页 WYG0264-0623b.png
○百家集谱十卷(王俭撰梁有王逡之续俭百家谱四卷南族谱二卷百家谱拾遗一卷又)
(有齐梁帝谱四卷梁帝谱十三卷亡)百家谱三十卷(王僧孺撰)百家谱集钞十
五卷(王僧孺撰)百家谱二十卷(贾执撰)百家谱十五卷(传昭撰)
家谱世统十卷○百家谱钞五卷○姓氏英贤谱一百
(贾执撰案梁有王司空新集诸州谱十一卷又别有诸姓谱一百一十六卷益州谱四十卷关东关北谱)
(三十三卷梁武帝总责境内十八州谱六百九十卷亡)后魏辩宗录二卷(元晔业撰)
魏皇帝宗族谱四卷○魏孝文列姓族牒一卷○后齐
卷三十三 第 34a 页 WYG0264-0623c.png
宗谱一卷○益州谱三十卷○冀州姓族谱二卷○洪
州诸姓谱九卷○吉州诸姓谱八卷○江州诸姓谱十
一卷○诸州杂谱八卷○袁州诸姓谱八卷○扬州谱
钞五卷○京兆韦氏谱二卷○谢氏谱一十卷○杨氏
血脉谱二卷○杨氏家谱状并墓记一卷○杨氏枝分
谱一卷○杨氏谱一卷○北地傅氏谱一卷○苏氏谱
一卷○述系传一卷(姚最撰)氏族要状十五卷○姓苑一
(何氏撰)复姓苑一卷○齐永元中表簿五卷○竹谱一
卷○钱谱一卷(顾烜撰)钱图一卷
卷三十三 第 34b 页 WYG0264-0623d.png
右四十一部三百六十卷(通计亡书合五十三部一千二百八十卷)
氏姓之书其所由来远矣书称别生分类传曰天子建
德因生以赐姓周家小史定系世辨昭穆则亦史之职
也秦兼天下刬除旧迹公侯子孙失其本系汉初得世
本叙黄帝已来祖世所出而汉又有帝王年谱后汉有
邓氏官谱晋世挚虞作族姓昭穆记十卷齐梁之间其
书转广后魏迁洛有八氏十姓咸出帝族又有三十六
卷三十三 第 35a 页 WYG0264-0624a.png
族则诸国之从魏者九十二姓世为部落大人者并为
河南洛阳人其中国士人则第其门阀有四海大姓郡
姓州姓县姓及周太祖入关诸姓子孙有功者并令为
其宗长仍撰谱录纪其所承又以关内诸州为其本望
其邓氏官谱及族姓昭穆记晋乱已亡自馀亦多遗失
今录其见存者以为谱系篇
七略别录二十卷(刘向撰)七略七卷(刘歆撰)晋中经十四卷
(荀勖撰)晋义熙已来新集目录三卷○宋元徽元年四部
书目录四卷(王俭撰)今书七志七十卷(王俭撰)梁天监六年
卷三十三 第 35b 页 WYG0264-0624b.png
四部书目录四卷(殷钧撰)梁东宫四部目录四卷(刘遵撰)
文德殿四部目录四卷(刘孝标撰)七录十二卷(阮孝绪撰)魏阙书
目录一卷○陈秘阁图书法书目录一卷○陈天嘉六
年寿安殿四部目录四卷○陈德教殿四部目录四卷
○陈承香殿五经史记目录二卷○开皇四年四部目
录四卷○开皇八年四部书目录四卷○香厨四部目
录四卷○隋大业正御书目录九卷○法书目录六卷
卷三十三 第 36a 页 WYG0264-0624c.png
○杂仪注目录四卷○杂撰文章家集叙十卷(荀勖撰)
章志四卷(挚虞撰)续文章志二卷(傅亮撰)晋江左文章志三
(宋明帝撰)宋世文章志二卷(沈约撰)书品二卷○名手画录
一卷○正流论一卷
右三十部二百一十四卷
古者史官既司典籍盖有目录以为纲纪体制堙灭不
可复知孔子删书别为之序各陈作者所由韩毛二诗
亦皆相类汉时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剖析条流各有其
部推寻事迹疑则古之制也自是之后不能辨其流别
卷三十三 第 36b 页 WYG0264-0624d.png
但记书名而已博览之士疾其浑漫故王俭作七志阮
孝绪作七录并皆别行大体虽准向歆而远不逮矣其
先代目录亦多散亡今总其见存编为簿录篇
 凡史之所记八百一十七部一万三千二百六十四
(通计亡书合八百七十四部一万六千五百五十八卷)
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居其位百
官众职咸所贰焉是故前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
卷三十三 第 37a 页 WYG0264-0625a.png
无不察也人事之纪无不达也内掌八柄以诏王治外
执六典以逆官政书美以彰善记恶以垂戒范围神化
昭明令德穷圣人之至赜详一代之亹亹自史官废绝
久矣汉氏颇循其旧班马因之魏晋已来其道逾替南
董之位以禄贵游政骏之司罕因才授故梁世谚曰上
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于是尸素之俦盱衡
延阁之上立言之士挥翰蓬茨之下一代之记至数十
家传说不同闻见舛驳理失中庸辞乖体要致令允恭
之德有阙于典坟忠肃之才不传于简策斯所以为蔽
卷三十三 第 37b 页 WYG0264-0625b.png
也班固以史记附春秋今开其事类凡三十种别为史

 隋书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 第 38a 页 WYG0264-0625c.png
 隋书卷三十三考證
经籍志二汉皇德纪三十卷注汉有道徵士侯瑾撰○
 监本瑾讹谨按后汉文范传侯瑾字子瑜
凉书十卷注沮渠国史○监本沮讹泪按晋书载记沮
 渠蒙逊为北凉
交州杂事九卷注记士燮及陶璜事○监本璜讹黄按
 晋书陶璜传孙皓时璜为苍梧太守遂陷交趾因用
 为交州刺史璜有谋策开置三郡及九真属国三十
 馀县入晋封宛陵侯
卷三十三 第 38b 页 WYG0264-0625d.png
条流派别○监本派讹泒按泒音孤水名与流派之派
 匹卦切者异
 隋书卷三十三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