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a 页 WYG0728-006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经略卷二上
            明 郑若曾 撰
  苏州府属县疆界参错图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a 页 WYG0728-0067a.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b 页 WYG0728-0067b.png
  苏州府总论
苏州乃南都之裀褥也人文财赋甲于天下奸雄素欲
染指万一世变计贼入境有三策焉一曰毗陵二曰太
湖三曰武林何言乎毗陵也从古论江南咽喉者皆曰
京口不知夹冈险隘易于堵截贼岂敢由此而东其势
必据镇江遣舟师从河庄闸进五十五里至奔牛又三
十五里至毗陵颇为便易既至毗陵则丹阳金坛皆可
傅檄而定而无锡以东咸入其彀中矣此苏州北境之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a 页 WYG0728-0067c.png
患也何言乎太湖也贼由芜湖溧阳宜兴下太湖片帆
可至胥口此苏州西境之患也何言乎武林也贼由采
石徽歙富阳蚕食而至武林不觉其进而灾害渐逼此
苏州南境之患也北境者头颅也乃正兵也贼以下驷
致吾上驷羁縻岁月相持而无取决而以太湖之兵冲
吾右胁武林之兵击吾后尾此之谓奇兵也苟非识其
机而预防之苏其能保乎此备中原巨寇之大旨也若
夫倭寇之来必由吴淞刘河白茆福山诸港口而入当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b 页 WYG0728-0067d.png
严江防海防遏之于初至之时勿容登泊策之上也万
一内侵坚壁清野俾进不得攻退无所掠饥疲而去则
追而擒之策之中也此寇志在掳掠如虎狼逐食用计
阱之而已矣非夺据城邑者之比也论吴防者不可以
不辨
  苏州府疆界考
苏州禹贡扬州之域天文斗分野周泰伯仲雍始居之
地武王封仲雍曾孙于此为吴国在春秋时阖闾城姑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a 页 WYG0728-0068a.png
苏而吴国之境东至甬东西至雩娄豫章南至于越艾
北至徐钟吾橐皋战国属越后属楚秦曰会稽郡领县
二十有六而吴娄二县全有今之郡地幅𢄙甚为辽廓
至东汉阳羡令周嘉上书以吴越二国周旋万有馀里
始分会稽吴郡(分浙江以西为/吴郡领县十三)孙吴因之晋分吴县地
置海虞梁改娄为昆山以海虞南沙为常熟陈后主祯
明元年改郡曰吴州隋开皇间改为苏州移治横山大
业元年复改吴州三年仍曰吴郡领县五则乌程长城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b 页 WYG0728-0068b.png
来属焉唐武德四年改为苏州万岁通天元年分吴县
置长洲领县六天宝元年又改吴郡至德二年复为苏
州大历十三年改曰雄州领县七则并有海盐华亭嘉
兴而乌程长城又分属矣建中元年仍改苏州后梁曰
中吴府后唐曰中吴军宋太祖开宝元年复曰苏州领
县五为吴长洲昆山常熟吴江而海盐嘉兴移属嘉兴
府华亭移属秀州即今之松江也神宗熙宁七年改平
江军徽宗政和五年升府宁宗嘉定十年分昆山东境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a 页 WYG0728-0068c.png
置嘉定县元至元十三年改平江路张士诚入据改隆
平府寻复为平江路国朝吴元年改为苏州府洪武八
年以扬州府崇明县来属弘治十年分昆山县惠安新
安湖川三乡常熟县双凤乡嘉定县乐智(即昆山县/醋塘乡)
(即昆山县/平乐乡)二乡立太仓州共领州一(太/仓)县七(吴县长/洲昆山)
(常熟吴江/嘉定崇明)
 东西五百四里南北四百二里东至崇明县三百十
 四里西至常州府宜兴县界一百里南至嘉兴府嘉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b 页 WYG0728-0068d.png
 兴县界九十四里北至扬州府通州界一百五十里
 东南至松江府华亭县界一百二十六里东北尽常
 熟县界许浦港一百七十二里西南尽吴江县界一
 百五十一里西北至常州府无锡县界四十九里
  苏州府城池考
自泰伯筑城梅里在无锡县境厥后诸樊南徙吴地周
敬王六年阖闾有国伍子胥创筑大城周四十二里三
十步小城周十里为门八东曰娄(吴地记/别作疁)曰匠(又名干/将今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a 页 WYG0728-0069a.png
(娄葑之间尚/有匠门塘)西曰阊(一名象天/又名破楚)曰胥(一名/姑胥)南曰盘(一名/蟠)
曰蛇(今/废)北曰齐(一名/望齐)曰平(一名巫今废/遗有平门塘)历代皆仍其旧
至隋杨素徙城横山东唐武德九年复还旧城乾符三
年刺史张搏重筑之梁龙德二年始以砖甃高二丈四
尺厚二丈五尺里外有濠宋初门已塞二惟存阊胥盘
(葑门一名鱄䱐门宋时常/堙塞范仲淹守郡辟之)娄齐六门后胥门亦废至
开禧间隤圮殆半嘉定间知府赵汝述沈皞相继修治
坚完为最宝祐二年赵汝历增置女墙补建葑娄齐三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b 页 WYG0728-0069b.png
门楼元人下江南凡城池悉命湮毁虽设五门荡无防
蔽至正十一年兵起复诏天下缮完城郭总管高履筑
垒开濠复辟胥门(详见儒学提举郑元祐/平江路新筑郡城记)阊盘葑娄齐
各有水门惟胥无水门张士诚入据增置月城国朝平
吴更加修筑城为亚字形地濒江海制防宜密司封疆
之寄者务加意焉可也
 城
  周围一万二千二百九十三步九分凡四十五里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a 页 WYG0728-0069c.png
  (吴县二十二里长/洲县二十三里)高二丈四尺厚一丈八尺
 池
  深一丈一尺阔九丈五尺
 门
  陆门六东北曰娄门东南曰葑门西北曰阊门西
  南曰胥门南曰盘门北曰齐门每门各有月城各
  建鼓楼各设吊桥惟水关止于娄葑阊盘齐五座
  而胥门不设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b 页 WYG0728-0069d.png
 敌台
  五十七座
 窝铺
  旧一百九十二座新造跨街者一百六十一座
 雉堞
  旧九千七百九十个今加以新造敌台共一万八
  百有零
  苏州府守城官兵考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a 页 WYG0728-0070a.png
苏州卫指挥使司
 太祖吴元年以所俘张士诚兵建卫命指挥使吴良
 掌之隶中军都督府
   署在府城内饮马桥西即宋府仓基元淮南行
   中书省 军器局在卫治内西 教场在北城
   下报恩寺后
 指挥使三员(内掌印/一员) 同知六员 佥事十二员
 镇抚司镇抚二员 经历司经历一员 领所五(洪/武)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b 页 WYG0728-0070b.png
 (二十六年定每千户所统军一千一/百二十名百户所统军一百十二名)
   左千户所营在葑门内右千户所营在阊门内
   中千户所营在盘胥二门内前千户所营在娄
   齐二门内后千户所分立为嘉兴守禦千户所
  千户十员 百户五十员(每百户所设总旗/二名小旗十名)
   共统军士五千六百名
  元韶按吴城旧矣官兵员额可考而知也近境多
  盗岂外宁必有内忧耶伯鲁列城池附军制使居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a 页 WYG0728-0070c.png
  是邦者各知所稽云(按察司佥事/郑元韶识)
  守城舆论
本府城池阔大广远攻围固难守禦亦难且居民太繁
蓄积在外事体与他郡不同客岁岛寇薄城谨采舆人
之言条上郡守采择施行者也详录以备后事之防
 分信地
  一六门城楼各派定府佐一员专督该门守城夫
   役府佐不足以所属州县佐内科目出身谪官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b 页 WYG0728-0070d.png
   之才能者充之
  一城中必须本府与长吴二县掌印官住劄玄妙
   观一以居重驭轻一以接应各门事宜一以近
   宪院谋议一以便士友参谋用把总指挥一员
   统兵六百名屯处其中作中军名色
    府主上城县尹本不宜同事但系一邑之主
    诸事藉以奉行故须同处
  一府有府库县有县库狱囚皆须防守府中须用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a 页 WYG0728-0071a.png
   首领官一员县中须用佐贰官一员委令看守
  一各城门须另设府首领或县佐贰有才官一员
   典守城上一应器用随时给发
  一宜分屯守城池之官兵于六门附近寺观无寺
   观者近门公廨屯劄
  一请乡宦分守各城门
   各就其家近便与情之相合者分配
 分职掌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b 页 WYG0728-0071b.png
  一设法大户米谷进城
   右一项须长吴二县掌印官专督之
  一设法守城物料进城
   稻草  石灰  砖石  铅铁
   火药  油烛
   右六项须府佐一员专督之
  一设法竹木远去与进城
   右一项须府佐一员专督之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a 页 WYG0728-0071c.png
  一查修城屋城门闸板置造城垛灯架灯笼(灯架/灯笼)
   (俱当照昆/山县式)
   右一项须府佐一员专督之
  一制器械
   铜发矿 佛狼机 鸟嘴铳 铅锡铳
   火毬  火箭  喷筒  烟罐
   箭匠  竹匠  木匠(造火器/架子用)
   铜匠  铁匠  合火药人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b 页 WYG0728-0071d.png
   右火器府佐一员专督之
   长鎗  刀   月斧  铁盔
   铁甲  皮挨牌 纸甲  弩
   弓箭(太仓州取/弓匠来造)  铁匠  皮匠
   竹匠  木匠  裁缝  弓箭手
   右兵器府佐一员专督之
    已上火器兵器先拣选旧时所蓄可者用之
    不可者作急制之某人某人长于拣选者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2a 页 WYG0728-0072a.png
    某人某人长于制造者也与府佐相协赞庶
    不为各匠所欺
 广储蓄
  一区处米谷入城
   贼寇深入因粮于我无他转运我能坚壁清野
   则寇失其望势难久居乘其敝而击之易如拉
   朽矣通计长吴二县诸大家仓廪与客贩囤园
   栈房陈陈相因不啻百万以其便于水次俱在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2b 页 WYG0728-0072b.png
   城外莫肯内迁惧贼焚燬设牛酒镪币开门延
   待以图倖免者吴人之恒态也城中人众食少
   城外贼反足食岂可哉宜令长吴二县正官先
   行严访附郭堆积实数及各乡镇大户积米在
   家待价者查审的实密请宪院差风力进士官
   协同卫官一面星夜分封(抚按封皮/各一张)一面集其
   管米之人到官著落各该地方刻期催运入城
   任民堆积开粜其时价高下官府并不得参与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3a 页 WYG0728-0072c.png
   运米进城者除乡中自有船外囤园栈房雇船
   甚难官为督令埠头备集船只断定每百石船
   价银若干各限地方某处米谷从某城门入六
   门分入免致壅塞脚夫挑运者官亦定其远近
   之价庶米主所费有限不苦转输而操舟荷担
   之夫亦各得其所矣各乡粮塘里长期定几日
   开报已经搬运入城者几家府县官亲行勘验
   若恃顽不迁留资盗粮者治以养寇之罪粮塘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3b 页 WYG0728-0072d.png
   里长回护亲故之家扶同欺蔽混开已运入城
   者许贫民举首米主与粮塘里长俱以军法处
   治仍给赏首人十分之三其七分没入官充养
   守城兵夫之用若势宦之家须抚按官大振风
   裁一体参究虽同年故旧不少假贷如是著实
   举行则寇进不得攻城退不得野掠终身创艾
   不敢深入矣此攘寇安邦之一义也若但虚文
   告诫不行赏罚或赏罚而不能行于势家吁城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4a 页 WYG0728-0073a.png
   其危乎何守禦之足云
  一区处铅铁入城
   铅铁资火器之用关系非轻不可弃以资敌苏
   城客贩冶坊俱在城外须先查各铺行及冶坊
   等姓名贼有警报著本地方总甲押催依期搬
   运铅铁铁锅铁器入城任从放贮专督官再行
   逐一查访不运入城者本家律以与贼交通之
   罪总甲不行开报一体究治铅铁等入官公用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4b 页 WYG0728-0073b.png
  一区处火药入城
   苏州硝黄之类进城有限务先查定各南货铺
   行贼有警报著本地方总甲押催依期搬运入
   城任从堆置如有公用悉照时价将银现买专
   督官查访不运入城者治以私贩火器与贼交
   通之罪总甲不行开报一体坐罪
  一区处砖石入城
   城夫不闲武艺须用砖石击贼贼警急时城门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5a 页 WYG0728-0073c.png
   已设盘诘矣军民人等每入各城门须令各带
   砖石一块置于月城内空地守城军搬运上城
   每五十垛作一磊以石灰封识听用如不带砖
   石者盘诘人员不许放入本府仍谕令湖船装
   载西山石片交与把门人员运贮城上助用如
   不移运上城作磊罪加把门员役
  一区处石灰入城
   守城之具甚多急用惟灰瓶石块为便必须预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5b 页 WYG0728-0073d.png
   备然灰瓶毒药修砌等项俱资石灰须预仰各
   窑户领价依期送运石灰入城封识沿城寺院
   以备临时取用
  一区处稻草入城
   城上烧贼必资稻草须先期派价与各粮塘里
   长领买若干万束不拘芦柴稻柴茅柴堆贮空
   閒房屋以须急用
  一区处城外竹木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6a 页 WYG0728-0074a.png
   竹木行俱在附郭若不迁徙皆贼攻城之具也
   须仰各商将竹木行依期轮运入城开卖其在
   水各排令移去五六十里外隐僻港中暂置以
   待贼退复还故处如不行迁徙俱取入官公用
  一区处油烛入城
   贼临城下缺乏油烛必无处置须查各城门外
   一应油行烛行及出贩铺家仰该地方总甲于
   有警之日押民依期搬运菜油豆油桕油桐油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6b 页 WYG0728-0074b.png
   白蜡牛烛等项入城听从开铺交易如有公用
   悉照时价将银现买如不依期搬运入城专督
   官挨查连地方总甲一体问罪其物入官
  一守城器用
   城上灯笼每五垛口止用一盏灯用新纸油者
   方明亮灯上用一油纸盖以防雨(或用席/帽更妙)盖上
   仍压以一小瓦片以防风每灯置灯架将竹竿
   五尺用绳系之竹竿平出城垛外竿头用铁圈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7a 页 WYG0728-0074c.png
   悬灯于下离地数尺俾贼手取不及为准庶使
   贼抵城下我能照见我瞭垛口贼不见我所给
   之烛五人轮管换烛即轮更之人不得误事通
   计城垛一万零八百该设灯架二千一百六十
   副每副价银五分共该银一百零八两须预令
   长吴二县官设法处造勿累保长等人
   蜡烛每灯架一夜给与十枝每夜该烛二万一
   千六百枝连六门城楼用共约二万二千枝以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7b 页 WYG0728-0074d.png
   一月计之该烛六十六万枝通计银九百六十
   两须令长吴二县支公帑分备勿累保长及支
   更兵夫自备恐旷日持久所费不给未免误事
   且系夜巡重计不当靳小费可也
   铁锅四百只临时与冶坊借之事已即行给还
   行灶四百只每只价银二分该银八两令长吴
   二县每县出银四两置办
   水缸水桶最宜多备一以供炊㸑一以备火攻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8a 页 WYG0728-0075a.png
   通计应设水缸八百只每只价银三分水桶八
   百只每只价银二分共该银四十两宜以三四
   徒罪赎银办之
   酒瓶三万个每十个价银一分该银三十两亦
   以赎罪银办之
   蓑衣箬笠一万一千副每副价银三分该银三
   百三十两宜令长吴二县支公帑置办勿累城
   夫自备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8b 页 WYG0728-0075b.png
   草鞯二千七百五十条连预备三千条该银一
   十五两大样芦席一万一千领每领价银一分
   该银一百一十两须将赃罚银给各区粮里长
   办之
   竹木罚临时不搬竹木行者用之
   其馀应用物料俱令长吴二县动支公帑先行
   预贮寺观公廨去处委官封识有事随令本官
   给发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9a 页 WYG0728-0075c.png
 严禁约
  一城中出入如有异言异服面貌可疑之人司巡
   视员役同把守各门者务令严加察覈勿致疏
   虞以贻后日之悔
  一饬谕寺观庵院不得招留游方僧道如故纵察
   出治罪若饭店投宿倘有来历不明者亦当详
   察知会保甲长勿得隐蔽贻地方之累查出同
   罪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9b 页 WYG0728-0075d.png
  一各处娼优之家乃盗贼之巢窟宜令长吴二县
   将城内城外乐户水户多者每十家少者五六
   家中择其能事者一人定为头领每日稽查某
   家接留若有踪迹可疑之人许头领并接留之
   家报同地方保甲人等拿送到官追究如势不
   能擒密报所在官司督发兵快捉拿有功一体
   重赏若互相容隐事发头领并接留之家地方
   保甲一体同罪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0a 页 WYG0728-0076a.png
  一变起不测有等游手之徒专以虚张声势煽惑
   人心受其害者不浅今后遇有成群结党谣言
   鼓众者须令所在官司即时擒拿以激变军情
   之罪治之
  一小民无事安居贸易有事罢市失业民不堪命
   为人上者尚得混扰于其间乎诸凡守城应用
   物件除令长吴二县动支公帑分备外其馀公
   用之物俱宜现给官价不可分毫派及民间倘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0b 页 WYG0728-0076b.png
   有不法吏胥借端需索因事扰民者须立刻重
   惩之
 慎防禦
  一某指挥见练兵千馀名巳有武举三员统领若
   贼寇临城某指挥带兵六百名屯处玄妙观中
   护卫以为中军复以原统兵武举一员统兵二
   百名屯处府前防守库藏并司狱司狱囚再用
   武举二员各统兵一百名屯处长吴二县县前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1a 页 WYG0728-0076c.png
   防守二县库藏狱囚若贼未临城之日上司有
   调遣之事先分若干应命贼入腹里即收其兵
   入城原如前法处置名曰听调之兵
  一官生中宜选用六员俟警报到即令会议各人
   平日所知精兵召募一千二百名团聚北寺中
   以团练府佐一员专督之官生六员参谋其中
   合聚训练务期可战可守以须实用待贼临城
   每门分遣原练兵官生一员各带兵二百名屯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1b 页 WYG0728-0076d.png
   处于附近城门寺观中一处有变随以本处兵
   应之别处不得妄动若贼寇攻城危急应该用
   兵攻击应援亦待中军方略已定有信牌发遣
   然后行动名曰实用之兵
  一城中须先计道里适均定作十二处派定地方
   某处起某处止分遣省祭杂色等官一十二员
   每一员率领火夫五十名屯处所分地方庵院
   寺观中给与水桶水斗挠钩等项以防一方火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2a 页 WYG0728-0077a.png
   患假如某方火起止许信地火夫救护扑灭城
   上人夫不得乱动城中居民亦不得喧嚷奔走
   扰乱地方就使本家失火亦不得离次仍给虎
   头火牌一面上书专委救火与禁缉扰乱地方
   等字样以专委任亦便夜间救火执照以开巷
   门其火夫著各该图举报极贫人户每名日给
   米二升自赡若地方火夫救援不力致有延蔓
   及不系信地火夫乘机抢火者处以军法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2b 页 WYG0728-0077b.png
    共计火夫六百名每日该给工食米一十二
    石通计一个月不过用米三百六十石若此
    法一行名虽救火实则处置贫民得所
  一凡遇警报𦂳急城中居民近城者不宜堆积稻
   草芦苇恐防火箭飞入在内柴堆亦易发火俱
   宜禁谕少则收藏室内多则移置远处为便
  一遇贼将临城须先集各保甲长给与连坐信牌
   使之各保自行晓谕各甲自相纠察如有容留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3a 页 WYG0728-0077c.png
   奸细者一甲连坐军法重罪不得与平时止坐
   值日者轻罪例论其寺观庵院给与该住持僧
   道使各房互相纠察待贼一退即收信牌不准
   此例及今寇未临城宜令长吴二县佐贰官各
   一员先督刻小牌计在城甲数每甲一张印完
   以便临时给发
  一盘诘奸细之法须委官带领知事人役在城门
   外吊桥边陈侍兵卫逐一仔细认辨各色人并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3b 页 WYG0728-0077d.png
   检验物件每门用卫弁一员有精力教官一员
   省祭杂色官一员兼领其事城门之下又严以
   待之守门官员再行查验遇警则闭今人闻警
   即将城门昼闭或止开一门或日开二门而诘
   奸又在城门之内但恃官厅为盘诘之所若有
   奸细假作避难之人一齐拥入又孰从而诘且
   辨之耶
  一城门无先闭塞以示贼怯而使属邑被残城门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4a 页 WYG0728-0078a.png
   无用土塞止于门扇中当胸开凿五孔以五弩
   手守之贼不敢近矣
  一水门乃民间柴米所入所须甚急但要视势缓
   急委官与陆门一体严加盘诘不致疏虞可矣
   一槩闭绝适以自困此守城者所深戒也
  一城外沿濠拦马墙不可以不坚筑须高六七尺
   内多留穴空以便窥伺以放鸟铳每城一面另
   募敢死士百人各执鸟铳利器潜布在内贼夜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4b 页 WYG0728-0078b.png
   攻城必渡濠踰墙而入使内有备不必喧嚷俟
   半渡铳击之近墙手刃之城上下俱不得傅呼
   叫喊使贼不知伏兵在内而轻犯马墙有备城
   上自可无虞矣
  一閒杂人等不得无故上城垛口窥视扰乱军伍
   且防城外矢石误中旁人趋避不便惊惑众心
   倘有奸细亦难防闲相应严禁
  一凡敌在城外不独当为守禦具亦当为修城之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5a 页 WYG0728-0078c.png
   具如木石灰砖之类与匠人皆不可不备也
  一城外有大树宜伐之近城尤碍防禦预令尽行
   芟去乃为至计
  一城下濠内周回空地多有居民占造房屋贼若
   攻城必先渡濠顿住城足城足有屋贼可隐身
   城上矢石难施且贼登屋可以发火器矢石攻
   城前任巡按御史孙公下令焚燬实万不得已
   也不二三年愚民贪昧又行盖屋若姑息之是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5b 页 WYG0728-0078d.png
   将在城数十万之命而为侥倖之图也今后贼
   将入境务要尽行拆卸如不从者临时照前院
   法处治然非寇患逼近亦不得轻议拆毁使民
   无所栖
  一贼将临城须在城外预结三四垒屯兵把守与
   城中为掎角势至为上策若敌环而攻我旷日
   持久计内乏食则必佯退数舍至夜还袭之不
   可不知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6a 页 WYG0728-0079a.png
  一贼至城边若向内射箭放铳城上不得喧嚷俟
   贼近城令惯熟鸟铳手及善射者乘便发铳放
   箭务要巧发奇中得毙贼寇一二人其馀自望
   风而退且更不知我兵伎俩虚实无得一槩乱
   发以穷矢药若矢多射出恐其易尽宜乘贼败
   后缒童子下城以一钱易一矢募其拾还复射
   贼不能困贼若发矢越城楼注城中二三百步
   此但吓人不能及物也宜慰谕城上人不必惊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6b 页 WYG0728-0079b.png
   惧贼若丛射宜多用卧被缝缀于杖或板如门
   帘之状以竿挑之连比遮城垛彼箭虽著不能
   透也我能自隙射之
  一打牲船上弩矢百发百中此船吴淞江阳城湖
   陈湖太湖等水乡多有之须著各图报举入城
   不得容隐其人官府照养兵口粮给与工食计
   名分派城上𦂳要去处有功仍加重赏
  一寇若围城必宜募勇敢兵士夤夜缒城袭击其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7a 页 WYG0728-0079c.png
   营或夜举铳炮使寇惊溃其围自解若以长木
   连绳作梯百乘上城不必疑惧一梯止上一人
   我以一斧守之贼上辄砍或以巨石坠下虽送
   与百梯令其上垛亦不敢也若囊土束薪填堑
   登城者此须令鸟铳并发人不敢近
 定夫役(器械/附)
  一姑苏城垛旧九千七百九十新增敌台垛又一
   千有零每一城垛用一人守之通计城夫一万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7b 页 WYG0728-0079d.png
   一千人派城夫照依先任温公之法大户五名
   中户不过二名下户用二人三人朋充一名实
   为情法兼尽今长吴二县除仕宦举监生员外
   通将居民合二万二千人之数分作两班城夫
   虽有两班口粮止用一班上城之日第一班直
   一昼夜至次早第二班人夫更替及今寇未临
   城先就居民近住垛处写定班名于各城垛上
   如贼在百里外先用保长甲长到城看守不必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8a 页 WYG0728-0080a.png
   预令城夫登埤俾各在家生理俟贼近城五十
   里保长鸣金鼓集夫上城其法宜用五人为伍
   每五垛口为一伍置木牌一面上写守垛五人
   姓名常以一人挨次轮立垛口将身向外观望
   四人食息便厕则五垛口常有一人看守至夜
   亦挨次每一人轮守一更凡城垛口必取大石
   块磊成方五尺高称之每一更夫各置小旗一
   面令其自执登而击柝站立既高得以俯瞰五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8b 页 WYG0728-0080b.png
   垛口城下有无奸细其馀四人稳卧遇有贼警
   唤醒同伍四人执持灰瓶石块器械攻打则名
   虽终夜之守实则一更之劳名虽五垛相去不
   踰数武必无误事也不然天下无终夜不寐之
   人精神困倦贼至不能禦矣馀垛俱照此式行
  一城上守垛各兵夫勤惰不齐固当稽察但使人
   人点名更更扰攘则守垛者不能安睡惫其精
   神非计之得也宜分信地如自某处起至某处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9a 页 WYG0728-0080c.png
   止用巡逻兵卒十名每更分遣二名不许叫喝
   摇打梆铃止挑灯巡视若有轮守更夫睡熟不
   行瞭望者暗掣更旗明早禀治仍唤醒令其防
   守不得惊扰擅自责打卖法并究五垛之内灯
   火断灭即记轮更之人治之巡逻周而复始
  一设巡逻之役又恐疏虞每门用卫弁一员佐贰
   官一员给以更箭更牌令各备马遇夜巡警如
   南门巡至东门时值二更沿城无警将一更箭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29b 页 WYG0728-0080d.png
   交与东门城楼上验收东门官随付二更牌与
   南门官为号彼此各收次早送总巡官处查考
   馀门各如之若巡警各官将箭牌私换不亲巡
   更者查出以军法重治其每夜巡警须先察巡
   逻十人为先次查各垛口偶有熟睡失于守瞭
   者许即责惩执其更旗次早连巡逻人一并送
   总巡官处究治巡警官止许巡视亦不得呼喝
   点名摇打梆铃以惊扰守垛之人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0a 页 WYG0728-0081a.png
  一城上各敌楼每处宜派定举人一人或监生一
   人各带家丁生员二人不拘家丁有无专在上
   歇宿督视本处垛口城夫昼夜防守若各该地
   方有防守疏虞致贼寇攀援上城者坐名申呈
   宪院提问亦不得科扰保甲长人等
  一用卫指挥六员每员派定一门白昼各行巡视
   以整齐保甲长散夫人等站立观望及防不测
   之变其官生六人每人派定一门给与巡视虎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0b 页 WYG0728-0081b.png
   头牌面上写遇夜各行巡视信地站立人等至
   交界处方回循环不息官生每人给马一匹
  一各城楼及对城外冲要之处各置佛狼机一座
   随用装火器二人带火药一桶备急用其城楼
   下预贮合用火器锋利器械弓矢及坚固防牌
   使贼寇临城时随取随足官厅库中贮放石灰
   油烛火药等项备用若库中封识不尽更用沿
   近居民空房一二间封锁亦可须委官一员当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1a 页 WYG0728-0081c.png
   时看取给发
  一保长每人青衣装束各带腰刀一把号旗一面
   其散夫各备长柄鎗刀一把又带铁锥一个或
   斧头一把任从其便如缺一件即以军法处治
   每五垛备明灯一碗灯架先置城垛外可照城
   足(详说/见前)其灯每一保长给与二三十碗每日著
   一县佐次第分派本日一夜之灯与保长派好
   烛若干枝任其分给城夫以备一夜之用若保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1b 页 WYG0728-0081d.png
   长有弊许城夫口告罚烛一夜其合用煎油煎
   粪锅灶等项每保长一名预给铁锅二只行灶
   二只水缸四只水桶四只酒瓶二百个擂木二
   根备用如有警急再行分派物料至于暑雨合
   备细密坚厚箬笠蓑衣每保长一名给与百副
   分散各城夫穿用遇夜合给草鞯等项每保长
   一名给与草鞯二十五条大小竹一百根芦席
   一百领以作盖棚歇息城夫之用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2a 页 WYG0728-0082a.png
  一守垛城夫每遇敌楼举炮举双灯每一伍内人
   先轮第一垛者支一更馀俱安睡一更尽敌楼
   上吹长声喇叭转更第二垛者轮出守更守过
   者即睡但不许脱衣如此五更五轮轮完天明
   换班若遇夜间忽听城楼放炮鸣锣车起双灯
   是有贼寇来攻城另照攻打令行凡垛夫不令
   垛下立至天明者所以休息人力务使精神有
   馀免致每到四更人倦失更被贼掩袭但又不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2b 页 WYG0728-0082b.png
   许乘机私归家中安歇违者处以军法同伍连
   坐既许轮睡仍不得交相言说恐说得疲倦及
   至轮该执更反值困睡违者一体治罪
  一宜将各敌台编以字号分以信地别以号旗金
   鼓响器之类日间则观旗色夜间则听号声各
   将字号大书垛墙使各熟认如天字号敌台用
   红旗用鼓则大书日观红旗夜听鼓声八字于
   垛墙地字号敌台用黄旗用锣则大书日观黄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3a 页 WYG0728-0082c.png
   旗夜听锣声等字其馀各敌台皆然贼日间犯
   天字号信垛城下该管台上摇红旗该垛口各
   竖红旗夜间犯天字号信垛城下该管台上起
   鼓声该垛口亦擂鼓信守兵夫一齐戒严禦击
   左右各游兵齐赴应援其馀各台垛兵夫非系
   信地者无得离伍致贼乘间攀越地字等号各
   敌台仿此
  一虑贼攻日久守兵疲倦贼或乘怠而入须于垛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3b 页 WYG0728-0082d.png
   外盖出浮棚每扇阔三四尺环城架设其制用
   或木或竹每根比棚倍阔以一半横出垛外一
   半敛入垛内其外阁浮棚棚上压以砖石天晴
   加石灰数包于上其内用绳縳坠石虚悬若贼
   加梯棚上则棚软不能胜梯砖石且坠击城下
   若贼置梯棚下而上登其棚触首移动而乱石
   又坠矣如欲再加严固宜于沿城垛上竖架奈
   何木其制竖立架木二根机关横挑木各一根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4a 页 WYG0728-0083a.png
   上阁一木谓之奈何木木上错综钉以竹签其
   木轻重与挑木相称贼来攀援则其木自然下
   击人不能攀驾又不能放脱敌至城下守垛兵
   夫轻动其木坠下又可击之此棚木易于成造
   费又不多宜令长吴二县动支公帑预为制办
  一宜先示约凡遇夜间贼寇集众攻城方许放火
   箭三枝再𦂳发铳三个𦂳要鸣锣三通每门各
   另设游兵五十人持利器鸟铳一面禦敌总管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4b 页 WYG0728-0083b.png
   另带枝兵应援一门有警各门坚壁固守不得
   轻动以防贼寇声东击西之患尤禁垛兵惊扰
   离次至于疾风暴雨半夜黎明人倦易弛贼每
   乘间登城尤当严加申谕可也
 求人才
  一才识可备密谋者
   乡宦御史徐涵泉慎密有谋老成忠厚且留心
   时事百凡与之计议可以安邦而治民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5a 页 WYG0728-0083c.png
   乡宦郭剑泉执事素知不烦更赘
   吴县生员金澄料敌料事多先见之明议守议
   攻有不穷之蕴藏器不露安贫无求可称才品
   兼全之士
  一才识可司战守者
   苏州卫所镇抚郭惟寅久历战阵有功兼有操
   守可托新委领本府水兵
   苏州卫百户吴浚曾经战阵有功兼有操守可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5b 页 WYG0728-0083d.png
   托新委把守刘家河若欲用之申请督抚取回
   苏州府学生员晋日亨武艺闲熟战阵有勇近
   时昆山围城百方攻击而不陷日亨与有功焉
   本府武举顾浣深而善谋长于弓矢
   太仓州武举陈情曾历军门有志立功
   昆山县武举郭龙韬曾经守禦该县勇于战阵
   临难不苟
   常熟县武举任贤锐于立功谨于制行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6a 页 WYG0728-0084a.png
  一才力敏捷可应急务者
   监生徐玄素才兼文武曾经总兵俞大猷处赞
   画效用
   监生王子阳通晓武艺
   昆山县学生员龚良相见义勇为遇难不避议
   论耸拔尝督都司梁凤兵赴敌
   太仓州生员俞允升博学多闻经历军情可充
   考索备究问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6b 页 WYG0728-0084b.png
  一才力精勤可司巡视者
   苏州卫指挥何万
   苏州卫指挥朱承勋
   苏州卫所镇抚谢潮武进士出身
   苏州卫百户蒋基武解元出身
   旧任军门把总郭儒曾于总督军门立功凡本
   城内外壮勇及淘沙之徒俱经其拣选属其统
   领乃豪杰之士也须驾驭而用之勿容生事可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7a 页 WYG0728-0084c.png
   以大得其力
   武举黄若曾
   武举葛惠
   武举刘僎
  一年力强壮可备火患者
   承差省祭等官一十二员择精力强者用之
  一才力明敏可任盘诘者
   苏州卫官六员府三学教官六员省祭等官六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7b 页 WYG0728-0084d.png
   员请于督抚选择
  一录精于奇门遁甲翻擒倒将大六壬课者
   生员彭宰
   民陆三省
  吴城兵辨
吴城兵势大略有四
 一卫官负其世胄渺视文职武举为书生议论全不
  入耳实则守城攻敌皆非所长若陈习之能谙武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8a 页 WYG0728-0085a.png
  艺然终不脱自用故吴城好汉与武生所领有名
  之兵不入其幕下此项官兵似宜留作上司调征
  听用
 一武举与举监生员习学武艺者自谓文武兼通渺
  视卫官擅立门户其部下之兵惟就其素所用熟
  与卫官所统各不相关此一类似宜分作城中各
  门屯守之用
 一吴城内外好汉有强力能举几百斤者有胆气勇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8b 页 WYG0728-0085b.png
  猛赴斗争先者有素闲武艺尝充教师者有当应
  捕惯缉事者分而言之则四等合而言之则皆上
  上兵也嘉靖三十三年此辈尝应募因官府不分
  皂白杂以无用之民槩给口粮三分统领非人其
  心不甘而又日剋其银三釐该吏给银者又剋二
  釐实止得银二分五釐遂懈弛退避穷民乞丐之
  徒营求领兵给银之人分银顶替其后代役者求
  换的名兵不堪用实此之由非吴城无足选也愚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9a 页 WYG0728-0085c.png
  闻其私语云打行人数虽多好汉无几我辈若在
  官使一一能识认之一一能擒拿之何内变之足
  患又云官府要用我须识三件其一听吾侪自相
  推择稍不济者不容厕于其间不烦官府费心人
  人精当其二每名须日给工食银四分勿与他兵
  不堪者例待其三须得有力量好施与豪侠不羁
  之人委其统领庶人人乐于效用无不上前若使
  派属卫官与武生不愿也此一枝似宜用为府县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39b 页 WYG0728-0085d.png
  护卫亲兵
 一淘沙之徒以千馀计在城内者远不如在城外之
  骁勇可用盖城内淘沙之人不过街市与市河营
  生而已城外下塘山塘一带出没深濠与雇倩毛
  徐诸大家看护夜警俱是便捷健狠之徒遴其尤
  者岂止百馀人而已乎此辈可充偷营劫寨及探
  兵之用工食与好汉同
  养兵议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0a 页 WYG0728-0086a.png
来问海防银若干养兵银若干约够几月支用切惟国
初沿海地方设备倭墩堡哨船防禦等兵其费原算居
折白银内矣承平日久规制大坏定额居折白银内者
未尝废也迩者倭患有作当道以原银资用不敷复于
田赋上每巳米一石加银八分以六分为兵食之需是
之谓养兵银以二分为造船修墩堡等用是之谓海防
银噫吴赋至重数倍他郡又加增焉民力不堪甚矣愚
按本府清理田粮录除崇明外太仓长吴等七州县实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0b 页 WYG0728-0086b.png
徵造存平米(即巳米也说/见苏松税法)共二百二十八万一十五石
七斗今据现在海防养兵之银每石巳米加银八分之
数共该银一十八万二千四百两有奇以二六分分之
除海防银四万五千六百两外该养兵银一十三万六
千八百两有奇每兵日工食银三分一岁计之可以养
兵一万二千六百七十人又问馀有不敷作何处给即
使奏留京库料价等银有何钱粮可留分派徽宁池太
等府某处该派若干善哉乎问也夫苏郡钱谷甲天下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1a 页 WYG0728-0086c.png
乃朝廷根本重地命脉之所系也倭寇大患岂宜独以
一郡支之朝廷设巡抚之初意正欲伸缩剂量权而通
之与时宜焉耳若非奏留京库钱粮与分派徽宁等府
协办蕞尔吴壤民力岂能堪乎京库钱粮有二曰白银
曰金花银白银解京入太仓为边储之用急于燎眉工
部料价如银朱黄铜之类在往时为空閒在今日为大
工急切之用兹二者虽欲奏留不可得也惟金花银一
项本府七州县该银二十万五千六百五十三两有奇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1b 页 WYG0728-0086d.png
系贮内库听用颇在所缓可以奏留借用其半其应天
徽宁等六府素不被兵理宜协办请宪檄取丁田银之
类解院与奏留金花银一并贮库听用实于养兵为有
助顾愚又有说焉本地水兵陆兵有限以一郡之力岂
不足养一郡之兵所患者客兵之无限焉耳与其借兵
于他省也不如以其费而训夫土著之民与其用土著
之民之多也不如倍其工食募其名数而精选勤练期
于可用(训练精可以省兵/省兵可以省食)但土著之民未易猝练则客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2a 页 WYG0728-0087a.png
兵未可遽撤客兵未可遽撤则所以养客兵者其银不
容于不处矣如愚见宜分土兵客兵为二项本府养兵
额银专供本府水陆官兵之用约酌海口把港舟师海
塘墩堡旱寨及内地听征陆兵水兵与养兵银一万二
千六百七十人之数相合否乎若兵浮于银则减兵以
就银银浮于兵则照银而益兵其处海防之法也亦然
若尽养兵之数而合用之兵犹寡尽海防之数而合用
之费未敷则以本府空閒钱粮补之其客兵一节以往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2b 页 WYG0728-0087b.png
迹视之大率调来虽多而供馈不专于一郡攻守不定
于一方如福苍船等兵吴淞江以南属之松江福山港
以西属之常州款兵邳兵之类分拨旱寨地界亦甚悉
吾苏未尝尽客兵而养之也其兵数恐亦不过数千其
工食银似不过十馀万而止耳若督抚衙门奏留金花
银与檄取各府丁田银之类专供其费何客兵工食之
足患乎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3a 页 WYG0728-0087c.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4a 页 WYG0728-0088a.png
  苏州府备寇水陆路论
中吴泽国也四通五达贼舟无处不可冲入若自东海
而来则嘉定太仓受之从吴淞江刘家河可抵郡城若
自扬子江而来则常熟受之从福山港官塘可抵郡城
若自松江而来则从长洲之陈湖可抵郡城若自嘉兴
而来则从吴江之平望可抵郡城或自平望之西而入
太湖或自江阴锡山而入太湖则从吴县之胥口五龙
桥石湖可抵郡城昆山居府东腹里本无江海之险然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4b 页 WYG0728-0088b.png
嘉靖甲寅倭寇犯境昆城独先受围以其去郡不远可
作巢穴也崇明孤悬海中四面受敌苏之属邑无不当
设险者详著各图说于后
  苏州府险要总论
或问苏之险要有几曰倭寇之犯郡城也水港浩繁塍路
交错不可胜纪而要其总要枢纽所当控扼者不过十
四处而已请详言之贼若自海口而入则嘉定之吴淞
江黄洼港太仓之刘家河七丫口四者其险要也若自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5a 页 WYG0728-0088c.png
大江而入则常熟之福山港许浦三丈浦三者其险要
也此皆本府险要之在外境者也能守此七处不容贼
舟轻入则一州六县皆晏然无虞况府治乎但滨海不
止于太仓嘉定二邑而已在南则嘉兴之海盐平湖在
东南则松江之华亭上海皆是也江口亦不止于常熟
而已在西北则常州之江阴武进镇江之丹徒丹阳皆
是也镇江路远且置勿论嘉松常三郡江海口岸贼一
内犯则长驱至苏苏之所恃以禦之者不在于交界设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5b 页 WYG0728-0088d.png
险乎此之谓腹内险要也若不能守而纵贼过界则海
口江口所设之险均为无用与不设同故设险于外境
固为制敌上游策之上也而腹内险要亦不可视为轻
缓在南方则吴江之平望所以禦海盐平湖之冲长洲
之周庄所以禦华亭南路之冲在东南则长洲之陈湖
所以禦华亭中路之冲昆山之碛澳安亭所以禦华亭
上海之冲为途不同同于备海寇之深入也在北方则
长洲之蠡口所以禦无锡间道之冲长洲之望亭所以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6a 页 WYG0728-0089a.png
禦江阴南来之冲吴县之太湖洞庭两山所以禦江阴
无锡武进寇舟逸入之冲为途不同同于备江寇之深
入也总而计之外境之险要有七腹内之险要亦有七
此十有四者苏郡之安危所系何者当设水兵何者当
设陆兵何者当兼设水兵陆兵择将选兵勿惜粮赏常
以一枝当敌邻枝应援振肃军令苏郡岂有不安者乎
  苏州府禦寇论
或问入寇之路其多若此而往年倭寇出没止由吴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6b 页 WYG0728-0089b.png
昆山常熟无锡官塘而来馀皆舍而不由何也曰有说
焉倭寇之所长者挥刀焉而已陆战焉而已舟楫非其
利也何也寇至海滨登岸焚劫其舶尽弃于海掳民航
以深入虽甚快利不过二橹飞荡而已虽善操舟不过
役使乡民而已其篙橹之多较之兵船不如也水战之
便较之兵船不如也火器之备较之兵船不如也药箭
之利较之兵船不如也人力应援之齐较之兵船不如
也若浮泖湖而来我兵合而围之夹而攻之冲而断之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7a 页 WYG0728-0089c.png
彼岂能当乎兵法曰以吾所长攻其所短寇至狡猾固
默识乎此矣故必由官塘桥梁之处整队而行相机而
进随处杀人以树其威分投放火以张其势此其众可
数而其形尽露矣兵法曰形人而我无形此在倭寇已
先犯乎戒矣使当时主兵之人能以吾无形者而制之
彼岂能一人逃乎奈何哨探之无闻设伏之不讲疑兵
援兵皆不之用冲锋者无赏而退走者无罚分吾兵力
虚备于无用之地而与贼战者反卤莽焉何怪乎寇之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7b 页 WYG0728-0089d.png
侥倖而去也或曰吴地多田塍甚窄仅可容一二人当
前持一二器接战不能以众进也如之何曰倭寇之来
鱼贯而行此在兵法谓之直阵本当为横阵以应之但
岸塍非旷地之比恐有不能拘者吾以一二人进彼亦
以一二人进吾以一二器战彼亦以一二器战同此窄
路彼何所多于吾乎彼若以选锋当前吾亦以选锋当
前精选各兵之中岂无以一当百者若干人足充吾先
锋乎彼之人数有限而吾之人数且无限以吾无限之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8a 页 WYG0728-0090a.png
人而分为数支孰为正兵更番抽代孰为奇兵截贼归
路孰为左翼孰为右翼或伏于村林列火攻以待之或
隔水而阵设机械以诱之昼则相持而不与战夜则多
方以挠其逸彼将前不得进后不得退饥不得食劳不
得息不四五日而憔悴必矣吾因而击之也何有噫此
能将与良有司之作用苟无其人功不虚成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49a 页 WYG0728-0090c.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0a 页 WYG0728-0091a.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0b 页 WYG0728-0091b.png
  吴县境考
吴县附府城古吴子国历周八百馀年惟称吴无分邑
秦为会稽郡置吴县汉定会稽领县二十四而吴为首
邑武帝平东越以其地来属增县二并前为二十六城
亦以吴为首顺帝初诏分浙江以东为会稽郡还治山
阴浙江以西为吴郡治吴领城十三吴亦为首三国吴
宝鼎元年分吴郡会稽为吴兴郡县属吴兴晋太康四
年割县地置海虞县(今常/熟县)隋开皇间改郡为苏州移治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1a 页 WYG0728-0091c.png
横山县随郡移唐武德九年仍复故治万岁通天元年
分置长洲县于城心东西画境而治吴得西焉开元四
年升吴为望县梁开平三年又割县地置吴江县元元
贞二年升吴为上县国朝吴元年以在城四隅分𨽻两
县而吴割西南西北二隅
 东至长洲县在城卧龙街分界一里西至常州府宜
 兴县界一百里南至本县一都一十五里抵太湖北
 至长洲县在城界二里东南至本县灵岩乡南接至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1b 页 WYG0728-0091d.png
 吴江县界一十五里东北至长洲县界二里西南至
 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界七十八里西北至长洲县界
 一十一里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2a 页 WYG0728-0092a.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3a 页 WYG0728-0092c.png
  吴县备寇水陆路考
 东并长洲
 西濒太湖
   其道有三由胥门历横塘跨塘木渎而出乎胥
   口者其西路也由横塘行春桥而出石湖者西
   南路也寇若自常州浮湖而来则从此二口而
   入也由盘门五龙桥出鲇鱼口者其南路也寇
   若自湖州吴江浮湖而来则从此入也三者皆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3b 页 WYG0728-0092d.png
   间道也非正道也
 南抵吴江
   其道有二由五龙桥迤东古塘而行出吴江之
   三里桥者东南路也由鲇鱼口出太湖收吴江
   之柳胥者南路也贼若为尹山官兵所梗方由
   此二路而来皆间道非正道也
 北通无锡
   其道一由阊门上下新桥而抵枫桥是也枫桥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4a 页 WYG0728-0093a.png
   接长洲之浒墅浒墅北行即无锡县地方矣此
   路水陆皆通实西北要冲乃正道非间道也
  按吴县与长洲附郭虽同而形胜迥异吴县之所
  分辖者西南二方也多山少田半为太湖若曾尝
  登西山之巅而览之龙脉自建康而来崇冈大峡
  不可胜纪绝无溪洞蓊箐可以窜贼山险不足患
  也所患者惟太湖耳西望阳羡北跨毗陵南负乌
  程茫茫数百里水光接天七十二峰峙于其中若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4b 页 WYG0728-0093b.png
  荡若浮盗舟凌风驾涛齐噪竞进难于控禦且洞
  庭两山富饶之名虚播天下盗素染指备之不可
  不豫故吴县之所当设险者有六曰胥口曰石湖
  曰五龙桥曰洞庭东山曰洞庭西山其一则内地
  之枫桥也详见各图说于后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5a 页 WYG0728-0093c.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5b 页 WYG0728-0093d.png
  胥口险要说
胥门石灰桥西九里为横塘又九里为跨塘又九里为
木渎镇又九里为胥口胥口者胥门往太湖莫釐(即洞/庭东)
(山/)包山(即洞庭/西山)之渡口也太湖东壖两山对峙南曰胥
山北曰香山胥口介于其中湖寇若从此入则或由木
渎东行而犯胥门或由木渎西北踰灵岩支硎而掠枫
桥犯阊门故吴县之险太湖为最太湖设险胥口为最
往年倭舶之犯洞庭往返俱在于此木渎镇巡司不能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6a 页 WYG0728-0094a.png
禦也故自胥门迄于胥口设营者三一曰胥门营二曰
东跨塘营三曰胥口营内外相维远近互援三者废其
一不可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7a 页 WYG0728-0094c.png
  石湖险要说
胥门石灰桥西行九里为横塘横塘西南三四里为楞
伽山(俗呼上/方山)山麓所汇白滟而连太湖者石湖也乃太
湖之委潴也周围二十有六里行春桥在焉北属吴县
界南属吴江县界民庐四匝杂植花竹而湖居其中寇
若进此则或由横塘而犯胥门或沿楞伽一带山外而
掠溪上掠横金掠下保或由横塘彩云桥之北而掠枫
桥犯阊门故石湖守禦不可以已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8a 页 WYG0728-0095a.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8b 页 WYG0728-0095b.png
  五龙桥险要说
盘门外一水洪阔而南行者谓之齾塘其长约十里分
二水口出太湖在东阔一百三十丈者曰鲇鱼口在西
阔八丈者曰面杖港二口之外湖水渺茫直通湖常二
郡难于控禦跨齾塘者有五龙桥焉离盘门七里在塘
半途东通宝带桥西通跨塘乃郡南之关纽也设险于
此则北可以屏翰盘门而新郭仙人堂胥泾诸近地亦
不至罹屠戮之惨矣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59a 页 WYG0728-0095c.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0a 页 WYG0728-0096a.png
  枫桥险要说
自阊门至枫桥将十里南北二岸居民栉比而南岸尤
盛凡四方难得之货靡所不有过者烂然夺目枫桥尤
为商舶渊薮上江诸郡及各省菽粟棉花大贸易咸聚
焉南北往来停桡解维俱在于此盗贼奸细至难盘诘
往年尝建敌楼设团营于接官亭寒山寺遗址现存不
可以不修举虽然险要有重有轻枫桥虽不当江湖水
口之冲而所关系至重似宜设重兵以镇之不当与娄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0b 页 WYG0728-0096b.png
齐诸附郭例视而已何也天下财货莫聚于苏州苏州
财货莫聚于阊门岛寇垂涎往事可鉴若再犯乎此苏
州元气竭矣枫桥北近射渎长荡南通齾塘太湖寇之
所热中者城内十一而此地十九其来也必非轻举我
兵岂可草草以应之乎团长之力曾足以禦之乎
  枫桥筑堡论
或问南北二濠抵于枫桥筑一大堡以保障之如扬州
新旧二城可乎曰不可郡中诸大家之仓廪与客贩囤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1a 页 WYG0728-0096c.png
园栈房陈陈相因以百万计胥在城外以水次便焉故
也若另筑堡则莫肯内迁而四十馀里之城人少食乏
其谁与守甲寅之议所以尼而不行者职此故也或又
谓堡既不可筑也使贼匿于民居若何而歼之曰奚而
不可方贼之未至也火攻以逆之设伏以待之或就于
枫桥地方而为之陷阱如无情障漏泽园六国城之类
以掩之或伺其去而邀之于要路击其惰归皆必胜之
道也用其一而贼惊溃用其二而贼半灭用其三而贼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1b 页 WYG0728-0096d.png
无子遗若三者而皆莫之能焉可耻甚矣虽设险何益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2a 页 WYG0728-0097a.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2b 页 WYG0728-0097b.png
  洞庭东山险要说
洞庭东山即莫釐山也相傅隋莫釐将军居之一名胥
母则谓子胥尝迎母于此也太湖浩渺其东为山者十
有七而莫釐最大周围五十馀里地占三乡国初原属
角头巡司因去西山辽绝相顾甚难成化间特创东山
巡司以辖之居民稠密商贾为业重利而轻生一遇寇
警合山之人齐奋而出不赖官兵自相抗禦现今设兵
哨营寨者八在北曰嘶马哨曰梁山哨在南曰渡船营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3a 页 WYG0728-0097c.png
在东曰北湖口在西曰长圻寨在东北曰长圻哨在西
北曰毛园哨在西南曰葑山营各统之以耆民团长选
乡兵而训之府县官间一亲阅务期实用但水兵未经
酌处似宜报湖船编甲长而以五桅盘箍船领之有事
责其在湖与巡司一体巡哨庶几郡城可以无西顾之
忧矣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4a 页 WYG0728-0098a.png
  洞庭西山险要说
洞庭西山乃包山之别名也(山川志包山以四面水包/之或谓包公尝居之真诰)
(云去洞庭见包公问动静包公者句容鲍靓也/左太冲赋云指包公以为期集洞庭而淹留)太湖中
峙之山在西四十有一而包山最大周围一百三十里
角头巡司在焉管三乡五都庐聚物产大略与东山同
盗素难犯嘉靖甲寅倭寇登劫一䑸为团长徐术等所
截自黄麻门从漫山而下向空湖往常州境去一䑸为
耆民周瓒等所逐至独山转战三四十合往无锡境去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4b 页 WYG0728-0098b.png
盖山民重于保家而轻于用命沿习有如此者其在湖
谋利诸船冲冒风涛视险如夷尤堪召用今所设者旱
寨有六北曰大胜南曰石公东曰元山西曰角山东南
曰龟山西南曰庙山各领之以团长队长朝夕训练而
水兵船尚为缺典似宜通行选练与东山水陆兵相为
声援湖中有警责令夹击更与西北马迹诸山西南石
湖诸山约为掎角无分秦越则盗必不敢窥太湖矣
  吴县险要总论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5a 页 WYG0728-0098c.png
吴县险要与长洲不同长洲乃贼之来路也吴县乃贼
之去路也何也倭舶从海而来泖淀吴淞娄江福山之
类皆其所从来之路也皆长洲连界地方也太湖在吴
县之西倭寇来此不便往年出石湖出胥口皆满载之
后因惮东北方官兵阻截欲假太湖走吴江以出海乃
去贼也夫其来既皆在于长洲也则长洲设险捍之宜
也吴县为贼去路则逐之出境已矣兵法曰归师勿遏
险要之设无乃为赘欤曰否所谓设险者团乡兵于水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5b 页 WYG0728-0098d.png
口两岸拒贼之入非拒其出也况贼可以从此而出亦
可以复从此而入方其出也谓之去路若回翔反顾即
来路也往年倭舶一由胥口犯洞庭为吴江水兵所阻
复还胥口从常熟而去一由石湖亦为吴江水兵所阻
跽拜求还水兵贪饵纵出莫舍溇去可以验矣方其去
也吾兵尝与之战既犯兵志勿遏之戒及其复入不敢
与战而直纵之皆由当时主兵者昧于方略故耳兵法
曰击其惰归此之谓也设使贼出湖时督水兵者能尾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6a 页 WYG0728-0099a.png
而击之纵不全胜必求向前脱不敢复回矣水兵船者
逐贼之正兵也在岸之兵不过虑贼登岸故设以待之
耳岂可不用兵船追击而但恃夫陆兵乎或引兵法穷
寇勿追以辨水兵尾击之谬噫是大不然穷寇者饥饿
穷迫以命相搏者也出湖之寇乃饱其所欲舟自为计
势不相顾者也此在兵法急击勿失之条何可谓勿追
乎要之已上所谓皆就今日倭寇言耳太湖之险万古
不变倭患宁后能保无寇从西来者乎是今日倭贼之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6b 页 WYG0728-0099b.png
去路乃异时他贼之来路也险要图说其吴县千百年
兵防之定准乎
  吴县巡司(弓兵/数附)
木渎巡司
 在吴县西南三十里木渎镇设弓兵四十名往来巡
 逻
横金巡司
 在吴县西南三十里横金村洪武三年建设弓兵四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7a 页 WYG0728-0099c.png
 十名往来巡逻
角头巡司
 在吴县西南八十五里洞庭西山设弓兵四十名往
 来巡逻
东山巡司
 在洞庭东山国初原属角头巡司成化中巡抚都御
 史王公恕奏置设弓兵四十名往来巡逻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7b 页 WYG0728-0099d.png
 
 
 
 
 
 
 
 江南经略卷二上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8a 页 WYG0728-01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经略卷二下
            明 郑若曾 撰
  长洲县境图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9a 页 WYG0728-0100c.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69b 页 WYG0728-0100d.png
  长洲县境考
长洲县附府城长洲本古苑泽史称周敬王六年走犬
长洲长洲之名由此汉高祖十二年吴王尝建仓于其
地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始割吴县北境置长洲县乾
元二年改长洲军大历五年复为县十二年升为望县
国朝吴元年革在城四厢录事司以东南东北二隅属
长洲县
 东至昆山县界四十里西至在城吴县分界一里南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0a 页 WYG0728-0101a.png
 至吴江县界十八里北至常熟县界九十五里东南
 至松江府华亭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昆山县界
 五十五里西南至吴县界二里西北至常州府宜兴
 县界六十里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1a 页 WYG0728-0101c.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1b 页 WYG0728-0101d.png
  长洲县备寇水陆路考
 东距昆山
   其道有三由娄门东行历陆泾坝唯亭真义至
   昆山之西门者其中路也由葑门东行历黄石
   桥金鸡渰唐浦吴淞江而收界浦或收小澞浦
   或收新洋江者其南路也由娄门官渎桥出阳
   城湖东行收西湖滩收绰墩收高墟者其北路
   也中路官路也水陆皆可行乃正道也吴淞阳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2a 页 WYG0728-0102a.png
   城皆水路也皆道之间者也
 西并吴县
 南抵吴江
   其道有二由葑门蔑渡桥南行历尹山夹浦至
   吴江之三里桥者驿路也水陆皆可以行乃正
   道也由蔑渡桥东行历黄天荡尹山湖出同里
   湖之西口者水路也乃间道也
 北通常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2b 页 WYG0728-0102b.png
   其道有三由齐门北行历陆墓蠡口吴塔沈浜
   而至常熟之南门者驿路也水陆皆可行道之
   正也由阊门山塘桥北行历同桥长荡分程或
   从洛婆桥荡口或从顾山杨尖以出华荡以至
   常熟之南门者西北拗路也由娄门官渎桥出
   阳城湖东北行至直塘分程或从支塘或从任
   阳皆可以至常熟之东门者东北拗路也二者
   皆水路也皆道之间者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3a 页 WYG0728-0102c.png
 西北与无锡为界
   其道有二由浒墅北行历望亭新安至无锡之
   南门者驿路也水陆皆可行乃正道也由山塘
   泾北行历同桥虎丘分程或从长荡泰伯乡或
   从荇菜桥直北小港而行以出百渎以至无锡
   之南门者皆水路也间道也
 东南与华亭为界
   其道有三由葑门瓦硝泾东行历王母湖大姚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3b 页 WYG0728-0102d.png
   陈湖淀山湖谢泽圆泖而至华亭之西门者中
   路也由葑门东行历黄石桥金鸡渰唐浦甪直
   碛澳唐行而至华亭之北门者其北路也由葑
   门蔑渡桥南行历尹山同里邓村周庄杨扇章
   练塘尤墩而至华亭之西门者其南路也三者
   皆水路也中路道之正者也南路北路皆道之
   间者也
  按长洲县与吴县虽同附郭而利害难易迥乎不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4a 页 WYG0728-0103a.png
  同盖长洲分治郡城之东南北三方与昆山吴江
  常熟无锡华亭相接壤吴县之所辖者诸山与太
  湖而已倭寇自江海而来不当其冲也长洲则吴
  淞江娄江陈湖阳城湖诸荡四通五达贼舟无处
  不可至若东从刘家港越昆山则犯娄门北从白
  泖港福山港越常熟则犯齐门西北从江阴越无
  锡则犯阊门南从嘉兴越吴江则犯葑门东南从
  七团八团经千墩浦入吴淞江散甪直等镇高垫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4b 页 WYG0728-0103b.png
  等村亦会于葑门在在可以冲入则在在当为之
  备但地方广远港汊浩繁不能一一设兵惟摘其
  险要者六曰陆泾坝曰唐浦曰镬底潭曰夹浦北
  曰蠡口曰浒墅详见各图说于后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5a 页 WYG0728-0103c.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5b 页 WYG0728-0103d.png
  陆泾坝险要说
陆泾坝在娄门东六里乃寇从刘家河西来必由之冲
也长洲之东境至陆市铺而交昆山县界旧之设险者
凡三重焉官渎桥营所以捍卫娄门为第一重也陆泾
桥筑土坝建木城敌楼设团营于阳城湖滨所以为唯
亭官渎二营之策应乃第二重也最东近陆市铺设小
唯亭营所以禦贼之来若外户然乃第三重也以愚观
之小唯亭者贼西行之正路也其南有沙湖北有阳城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6a 页 WYG0728-0104a.png
湖万一贼计狡猾不由正路而由南北间道岂不反绕
出小唯亭之西乎故东境设险陆泾坝为最要兵备任
公环与倭寇鏖战尝奏大捷即此地也其北阳城村团
营相城团营皆为湖防而设荻扁团营乃为彭渰而设
然皆羽翼陆泾官渎不可无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7a 页 WYG0728-0104c.png
  唐浦险要说
葑门东六里为黄石桥营又六里为金鸡渰又六里为
斜塘营又六里为唐浦巡司乃吴淞江转折而南处也
土坝在焉自此而东为甪直浦与昆山交界唐浦设险
所以遏寇从吴淞江冲来之患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8a 页 WYG0728-0105a.png
  镬底潭险要说
葑门之东南三里有瓦屑泾在蔑渡桥北从此泾入历
黄天荡六里至渎墅湖又三里至镬底潭又东八里至
陈湖又东南至淀山湖又东南至泖塔湖陈湖旷野难
于设备镬底潭有村落聚兵于此则东可以控贼从松
江三泖而来之患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79a 页 WYG0728-0105c.png
  夹浦北险要说(夹浦南险要另/见吴江县图说)
葑门直南而行历蔑渡桥营尹山镇而浮桥锁于水口
者夹浦也乃吴淞江之上流也东通淀湖三泖西对夹
泾港连太湖南抵吴江莺脰诸湖北接长洲尹山诸湖
贼舟若至夹浦则南犯吴江北犯长洲势不可遏矣今
夹浦设团营官兵而其东吴淞江章练塘又各设兵以
为夹浦外障兵营张掎角之形守禦协唇齿之固则长
洲之东南庶可以无患矣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0a 页 WYG0728-0106a.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0b 页 WYG0728-0106b.png
  蠡口险要说
齐门外直北五里为陆墓又五里为周泾铺又二里为
蠡口巡司从此而北至永仓敌楼与常熟接壤所谓常
熟官塘是也通计团营之设者七无量营石家浜营夹
塘东西而立乃齐门外第一层险阻也陆墓营南桥镇
营亦东西夹塘而设乃第二层也陆墓之北为蠡口营
蠡口之西北为冶长营冶长之东北为永仓营其形若
鼎足者乃第三层也塘之东为彭渰为阳城湖施泽湖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1a 页 WYG0728-0106c.png
直通常熟昆山二县塘之西为长荡为曹湖为黄埭塘
直通无锡县若蠡口者真郡城之北门也能守此可以
遏寇之来矣此外又有钱万里桥团营则缘郡城西北
空野其水与长荡相连而设露城镇团营则缘郡城东
北空野其水与阳城湖相通而设一则为娄齐二门之
羽翼一则为阊门之羽翼皆不可无者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2a 页 WYG0728-0107a.png
  浒墅险要说
浒墅(俗名/许市)在阊门外西北二十五里南北运道之要冲
也户部分司在焉居民稠密钱钞出纳无城堡可守若
寇从无锡而来乃必由之道也乙卯之秋倭寇五十三
人自南京至吴县之横泾为官兵所截正由乎此其南
为枫桥商贾骈集乃入苏之正道也又有虎丘山塘泾
货物亦阜乃入苏之间道也浒墅有备则寇自西北而
来均可以无患矣今议设浒墅镇营其北又设望亭团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2b 页 WYG0728-0107b.png
营所不可缓焉者也
  长洲县巡司(弓兵/数附)
吴塔巡司
 旧在吴塔后移齐门外北二十里蠡口北又称蠡口
 巡司设弓兵四十名往来巡逻
唐浦巡司
 在葑门东二十四里唐浦设弓兵四十名往来巡逻
陈墓巡司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3a 页 WYG0728-0107c.png
 在县东南五十五里陈湖东设弓兵四十名往来巡
 逻
  长吴二县倭患事迹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
 闰三月贼掠诸村镇
  贼首邓文俊林碧川沈南山等分踪出掠
 五月贼犯府城分掠洞庭诸山
 八月贼犯府城官兵击却之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3b 页 WYG0728-0107d.png
三十三年甲寅
 四月贼至夹浦官兵击败之
  战于陈湖斩首十八级生擒二酋
 贼犯府城参政翁公大立统官兵禦却之
  是月二十日贼首阿八王率众分䑸而入一由唐
  浦一由唯亭二十三日冲娄门守者发铳箭伤死
  三贼贼乃退二十七日复冲葑门参政翁公大立
  提青州兵与战胜之复退次日贼二千馀人焚劫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4a 页 WYG0728-0108a.png
  葑娄齐三门翁公统官兵击败之遂退往徐庄是
  时也府城之围虽解昆山太仓常熟嘉定处处受
  围在在请援地方之难未有甚焉者也
 五月贼犯府城官兵与战大胜之贼宵遁至昆山
  初二日贼从昆山阳城湖冲娄门次日攻葑门山
  陜青州等兵出城接战贼初意城中兵少见兵众
  太丛战数合我兵皆大胜斩获伤死者甚多是夜
  贼不敢寐相背而坐遂遁回昆山之新洋江先是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4b 页 WYG0728-0108b.png
  备倭都司梁凤屯兵真义铺为贼所袭辎重铳炮
  尽弃而走至是寇藉之以攻城皆凤遗祸也
 六月贼围府城大肆焚掠各门诸市镇而去
  初二日官兵与贼战于真义弗利百户刘爱臣死
  焉贼遂进逼唯亭初四日抵娄门都督万表帅亲
  兵僧兵下八山兵千馀人禦之贼设伏兵掩击万
  师却走贼势益张次日焚劫阊门至枫桥地方初
  八日贼分三支一由张家桥一由北新桥水陆并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5a 页 WYG0728-0108c.png
  进焚劫浒墅一由花园村焚劫横塘横山东西诸
  村落先是吴氓顽蠢凡在附郭二三十里内者妄
  谓寇不深入又惑于入城危急之言莫肯迁进至
  是亲属不能相顾仓皇无归或浮湖中或之山岙
  寇皆穷其所聚追逐杀掳哭声彻天城下求入者
  不可胜计恐混奸细莫敢许兵备任公环独身任
  安危日启一门盘诘严肃鱼贯而进间有一二奸
  细公命左右缚之贼以为神全活十数万人竟无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5b 页 WYG0728-0108d.png
  他虞初九日贼回阊门上新桥兵备任公环总兵
  解明道帅官兵千馀人出城击之斩贼二十馀级
  生擒一人贼气少阻退走枫桥日暮闻我兵进城
  复至阊门十一日由石湖入太湖吴江知县杨芷
  举人周大章生员吴诘帅水兵邀击于鲇鱼口擒
  斩五六十人贼饵水兵由吴江平望而去
三十四年乙卯
 三月总督尚书张公经统大兵至即如松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6a 页 WYG0728-0109a.png
  时张公经初统大兵至苏州欲开府巡按御史周
  公如斗曰方今松江贼势猖獗公不亟往恐贼谓
  公怯也张公意伺贼便驰击之尚驻胥门周公方
  承监军之命令诸将曰若曹不能禁戢兵士吾先
  参究矣诸将犹未悛周公乘小艇阴察之诸将觉
  而大惧请于张公星夜往松江所过肃然
 四月巡抚都御史周公珫巡按御史周公如斗奏免
 被倭州县租税招抚流民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6b 页 WYG0728-0109b.png
  民自甲寅之变田地抛荒所在骚动二公连章请
  蠲本年田租上特允之巡按周公先得报恐府县
  吏胥乘机作弊不俟抚院会议星夜揭榜通衢凡
  已收在官银米尽行给散人心大悦欢声动地流
  民皆归复业小民免于从贼人至于今颂之
 五月贼犯府城入太湖由常熟出江
  初八日贼突至娄门次日至枫桥分二支一往浒
  墅一往木渎西山等处焚劫十三日兵备副使任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7a 页 WYG0728-0109c.png
  公环与总兵汤克宽等提兵至木渎巢贼贼预伏
  歘起我兵惊溃不能胜追至胥口次日贼入太湖
  与吴江水兵战于湖中焚劫洞庭两山一䑸为团
  长徐术等阻截自黄麻门从冲山漫山而下向空
  湖常州境去一䑸为耆民周瓒等所追至于独山
  转战三四十合从无锡境去遇官兵不得进还入
  太湖其在浒墅者住劄望亭十九日分掠曹湖葑
  塘泾长泾黄埭二十三日太湖贼焚劫洞庭二十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7b 页 WYG0728-0109d.png
  六日进胥口次日由阊门齐门常熟官塘而去其
  舟十四艘皆蒙毡与湿被以防火器矢石云
 柘林贼至陆泾坝提督都御史周公珫巡按御史周
 公如斗亲督兵备副使任公环总兵俞大猷等逐战
 大破之
  贼自柘林分踪出掠至李塔汇历张庄小昆山趋
  泖湖而北保靖宣慰司彭荩臣追之抵陆泾坝离
  城十里而近巡按周公如斗急邀巡抚周公珫出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8a 页 WYG0728-0110a.png
  娄门禦之而身御城楼令曰如贼不灭敢有渡河
  者以失机奏请如律兵备任公环帅师为前驱与
  总兵俞大猷游击邹继芳守备王桂合力禦于坝
  上贼败走获其舟三十五艘斩首二十级明日贼
  复合夥扬帆而前我兵用铜发矿燬其舟贼登岸
  兵备任公帅钩刀手当其冲与贼鏖战自辰至申
  凡二十合贼遂大败斩首八百馀级我兵不损一
  人盖月之二十二日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8b 页 WYG0728-0110b.png
 六月贼犯府城官兵出城禦却之
  初五日贼二千馀人自昆山至娄齐葑三门焚劫
  镇抚苏宪臣禦战死焉次日至阊门屯洞泾桥兵
  备副使任公环知府林公懋举总兵解明道分帅
  徐颍等兵出城𠞰之斩贼首五十馀级生擒二人
  贼奔枫桥复流劫太湖洞庭两山
 八月剧贼五十三人流突至浒墅提督都御史曹公
 邦辅亲督官兵𠞰之贼遁如横泾公尽歼之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9a 页 WYG0728-0110c.png
  十三日上江流贼五十三人突至浒墅先是提督
  都御史曹公邦辅闻贼至太平震动留都趋护陵
  寝会贼从宜兴无锡而南欲由常熟沿海以趋柘
  林精悍异常转战三千馀里未尝少衄盖贼之枭
  锐善战者也公闻之星夜驰还贼已渡关矣公亟
  调集诸道兵与官属约曰此贼深入内地所过不
  掠财帛妇女无乃为觇乎且以五十三人横行三
  千馀里莫之敢撄其易我甚矣我地形兵力为彼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89b 页 WYG0728-0110d.png
  所窥他日大举入寇何以支之所不与僇力灭此
  贼宽纵出境者斩首以徇不尔贷复戒守令贼灭
  而后进城闻者无不股栗乃分授信地申主客应
  援之规以副使王崇古佥事董邦政参将娄宇率
  指挥张大纲武生车梁蹑贼所向遇敌先登为正
  兵知府林懋举通判佘玄知县康世耀各领兵屯
  吴林庙之左北护郡城南扼贼冲为援兵严家兵
  左哨沙耆民兵右哨分突冲截为奇兵度贼走太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0a 页 WYG0728-0111a.png
  湖募水兵于湖滨东山巡司领船数十艘往来哨
  探为游兵又度贼不走太湖必分踪以牵制我师
  或弃金帛于道饵我严谕毋离伍毋拾遗是夜官
  兵射死五贼贼自浙杭历徽歙芜湖南都所向无
  敌至是顿挫大惊觉曹公兵难犯从间道沿山夜
  行至枫桥擒二义氓欲导出海二义氓私相谋曰
  此贼得至柘林苏民无息肩之日矣不舍生以纾
  民命何面目见曹公乎乃故导之过阊门约会城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0b 页 WYG0728-0111b.png
  上曰吾导往绝地可速来击之遂至宝带桥桥断
  复至郭巷三面阻水官兵围之三匝贼大忿脔二
  导者(二人之功多矣/惜其姓氏不传)十六日夜溃围过五龙桥奔
  梅湾二十日奔灵岩山二十二日官兵搜伏斩首
  七级贼夜奔凤凰池二十五日奔木渎复奔前马
  桥二十七日曹公亲督副使王崇古佥事董邦政
  知府林懋举参将娄宇通判佘玄知县康世耀合
  兵击之贼殊死战我兵惮曹公威令莫敢退缩严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1a 页 WYG0728-0111c.png
  家兵父子五人当其前锋斩贼二十七人指挥张
  大纲昆山生员陈淮皆战殁于阵贼夜遁之黄墅
  沙掳船渡湖巡船阻之奔杨家桥匿一民舍我兵
  围而火攻之贼遁伏田禾中官兵追之不能得武
  生车梁独以兵张两翼呐喊索之贼遂露来召官
  兵还击之贼遗金帛诱我兵卒陷一绝巷中官兵
  围之矢炮丛入荡灭无遗曹公以捷闻归功佥事
  董邦政时督察侍郎赵文华闻此寇且灭急趋赴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1b 页 WYG0728-0111d.png
  之欲攘其功比至则曹公巳先奏捷文华大怒遂
  思所以陷曹公矣
  石湖之战议
按石湖之寇掳巨舟十二满载而出其众三千馀人如
蹈无人之境吴江知县杨芷举人周大章以舟师邀而
击之可谓壮矣斯时也湖水乾涸贼艰于行我舟轻捷
钻竿钩抟斩级十六贼长跽哀吁登岸问路此其势之
穷蹙为何如乃天亡之时也设有精兵一枝劄火烧桥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2a 页 WYG0728-0112a.png
贼无小舟岂能飞渡哉使水兵不贪饵贼弃金帛衣包
不之顾而坚志攻贼贼岂能脱哉惜乎官兵观望而莫
敢进独吴江兵敢进而又纵敌遂使贼得长驱而去吴
江平望官仓民舍所过丘墟呜呼此倭寇深入之始关
系盖不小矣昔晋刘牢之讨孙恩恩败而走惧官兵蹑
之缘道弃物牢之兵利其有恩得脱走兵家之弊古今
不约而同有如此哉或曰兵志曰归师勿遏石湖之寇
归寇也如之何遏之曰不然所谓勿遏者其义有二一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2b 页 WYG0728-0112b.png
谓遏寇于入境之初则地方不至受害若归而遏之则
荼毒已罹遏无益矣一谓敌有忿懈不可于其去而一
槩遏之盖逃生之寇兽穷反搏须纵其出境而伏兵以
待乃围师必缺之说也若饱欲而去则击其惰归岂可
坐视其行乎兵法曰因势破之此之谓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3a 页 WYG0728-0112c.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4a 页 WYG0728-0113a.png
  昆山县总论
昆山在府城东七十里东距大海有太仓为之藩屏北
距大江有常熟为之限隔偃然中处号称乐土往年倭
人入寇首攻围此四十七日何哉盖世际久熙武备懈
弛所恃者卫所耳矣昆城无卫所袭取甚易贼若据此
为巢则东西路绝逻卒不能哨探而飞报上司不能会
议而调兵(抚按分驻苏松诸郡/兵备道专驻太仓城)奏闻则不及声援则无
有由是可以攻冲府治由是可以往返海洋倭之为计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4b 页 WYG0728-0113b.png
者诚审矣所幸筑城于无事之时又值县尹(祝侯名/乾寿)
贤与民死守井邑万姓赖以全活窃考尔时贼至城下
者凡三支一从吴淞江菉葭浜(俗名陆/家浜)而来一从刘家
河太仓塘而来一从七鸦浦双凤陆路而来厥后屡犯
郡城皆假道于此若曾尝闻之父老云昆山地僻而小
兵燹必无我太祖立国之初传檄而定可徵矣以愚测
之大不然夫苏州天下之望郡也昆山苏州之望邑也
假如天下有事孰肯忘苏州乎苏州被兵孰肯忘昆山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5a 页 WYG0728-0113c.png
乎但受患不同应敌迥异若寇起中原攻掠城邑则昆
山之西境乃贼之来路也设险守禦其重在西若寇起
海洋深入内地则昆山之东境乃贼之来路也设险守
禦其重在东乖方而应之鲜不偾矣此以地利而言也
若以人事言之则昆山乃外县也较之长吴附郭百凡
必咨禀于府必咨禀于宪院而后行者固有不同而其
在外邑之中局面亦异何也太仓嘉定滨海常熟滨江
各有将官提重兵控其外境外境之安危系将才之高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5b 页 WYG0728-0113d.png
下州县势埒而权分有不能全主者昆山则操纵张弛
令得而专之罄一县之力拯一县之患虽不免于申达
而随机决策之际无所掣肘无所牵制大抵与吴江同
但吴江当南北要冲春秋吴伐越越伐吴皆为用武之
地视之昆山惟当严备海寇不时偶发而中原之盗地
僻罕到者大径庭也较量七邑昆山在难易之间顾邑
令之才德服众何如耳或曰崇明同乎曰其邑悬海又
当别论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6a 页 WYG0728-0114a.png
  昆山县境考
昆山古娄县也禹贡扬州之域周为吴秦置疁县属会
稽郡(叶子强题名记昆山秦疁邑也按/今嘉定县有疁城乡疑古县治)汉王莽时曰娄
治以县有娄江得名(汉书曰改/于王莽时)今县东北三里有娄县
村历后汉吴晋宋齐俱𨽻吴郡梁天监六年分吴郡置
信义郡分娄县置信义县属之今县西二十里有信义
(俗讹为/真义)大同二年又分信义置昆山县仍𨽻吴郡以
县东有昆山故名(昆山高一百五十丈周围八里舆地/广记陆氏之先葬此山士衡兄弟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6b 页 WYG0728-0114b.png
(焉时人以玉出昆冈比之故名士衡赠从兄诗云髣髴/谷水阳婉娈昆山阴是也山今在华亭县西北二十三)
(里盖割昆山之境以县/华亭而县名仍昆山云)隋开皇九年改吴郡为苏州而
昆山信义二郡俱废十八年复置昆山县𨽻苏州唐天
宝十年太守赵居贞奏割县之南境及嘉兴海盐地置
华亭县移昆山县治于马鞍山之阳大历十二年升𦂳
(二千户/为𦂳)会昌四年升望(三千户/为望)宋改苏州为平江府昆
山𨽻焉嘉定十年太守赵彦橚提刑王棐奏割县之东
境安亭春申平乐醋塘临江五乡置嘉定县元元贞二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7a 页 WYG0728-0114c.png
年以户口计例升为中州𨽻平江路延祐元年迁州治
于太仓在昆山东三十六里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僭据
遣将高智广守之十七年皮福复迁州治于故所(昆山/州治)
(迁太仓者凡四十四年至/是仍徙治于马鞍山阳)国朝吴元年知州费复初率
民归附洪武二年复为县𨽻苏州弘治十年巡抚都御
史朱公瑄奏割县之东北境湖川新安二乡及惠安乡
之半并常熟县双凤乡嘉定县乐智(即昆山县/醋塘乡)循义(即/昆)
(山县平/乐乡)二乡置太仓州本县现管里三百三十八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7b 页 WYG0728-0114d.png
 广四十五里袤一百二十五里东至太仓州界二十
 里西至长洲县界二十七里南至松江府华亭县界
 八十里北至常熟县界三十六里东南至松江府上
 海县界四十五里东北至海一百五十里西南至长
 洲县界五十里北至常熟县界四十五里
  昆山县城池考
昆山县城相传为吴子寿梦所筑今莫可考五代时为
盗所据官兵灌城而降则知尝有土城宋时列竹木为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8a 页 WYG0728-0115a.png
栅则知虽土城亦废古图经云县故有城然湮废已久
宋时娄县村犹有城基其田尚有城里田之称墟落间
以城名者十有二今可知者七耳(东城在县东三百步/城虽莫考而桥巷犹)
(以东城名旧志云耕者于东寺后多得古城砖及铜箭/镞疑即寿梦所筑也 武城在县西北汉书娄县注有)
(南武城俗传吴王阖闾起以候越城金城在县东三里/世传吴王所筑今有金城浦 度 在县东南七十里)
(相传为黄巢所筑今有度城湖西西鹿城在县西一里/有唐卜将军墓墓碑云葬昆山 鹿城 巴城在县西)
(北十八里其地有巴王庙巴城湖瓦雉城在县西北十/八里今湖亦以雉城名 颜县城 浦城并古经所载)
(今莫详/其处)元至正十七年海寇方国珍犯境始筑土城捍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8b 页 WYG0728-0115b.png
之周一十二里二百七十八步高一丈八尺濠深五尺
广六丈城有六门国朝弘治四年知县杨子器建楼其
上各以方隅名之东曰宾㬢(宾㬢门水关之南内外俱/有濠城介两濠之间海潮)
(悍激土疏善崩弗克支远知县鲍龙欲为坚久之计白/于巡按御史舒公汀广其址以达于颠颠用石弇旁皆)
(砖灰护之中实以土凡三十二丈城/始完固邑人大理寺丞周凤鸣有记)西曰留晖南曰朝
阳北曰拱极(今曰/拱辰)东南曰迎薰西南曰丽泽(丽泽门楼/旧在丽泽)
(门上因碍学宫嘉靖二十七年巡按/御史饶公天民命改建水关之东)嘉靖五年邑人都
御史周伦疏请筑砖城不果十三年于东门外筑水关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9a 页 WYG0728-0115c.png
一座上建门楼三间扁曰天风海涛十六年邑人大学
士顾鼎臣轸念昆山滨海土城日就倾圮脱有惊变无
城可守主议力请于朝时巡抚都御史欧阳公铎巡按
御史陈公蕙知府王公仪于沿海州县次第修举而独
先昆山既而陈公亲履其地指授方略仍故址甃以砖
(下半用砂石/上半用火砖)经始于十八年二月工竣于十九年五
(邑人太常卿/方鹏有记)各门扁额皆仍其旧每门置水关以便
舟楫朝阳门故无水关因缺焉时值承平民怨其劳后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99b 页 WYG0728-0115d.png
十五年甲寅倭寇突至首犯县城攻围四十七日亿万
生灵赖以拒守凡在城外者焚掠无遗人始服其远览
感其洪庇云寇退知县祝乾寿增筑六门月城及敌台
二十六座又以东南北三隅相去旷远起造敌楼三所
相为策应规制益壮丽矣
 城
  周围二千三百八十七丈凡一十二里有奇高二
  丈八尺比之邻邑诸城特为坚固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0a 页 WYG0728-0116a.png
 池
  周围二千三百八十九丈深五尺广六丈有奇
 门
  陆门六(详见/前)水门五(惟朝阳/无水门)门上有楼楼外有月
  城
 敌台
  敌楼三座敌台二十六座
 窝铺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0b 页 WYG0728-0116b.png
  二十六座
 雉堞
  四千五百八十七垛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1a 页 WYG0728-0116c.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2a 页 WYG0728-0117a.png
  昆山县备寇水陆路考
 东距太仓
   其道有三由玉龙桥东行历马泾奣子胜安铺
   至太仓之西门者其中路也由小澞浦或新洋
   江出吴淞江收青鱼泾至太仓之南门者其南
   路也由八字桥历黄昌泾新塘桥周市双凤至
   太仓之北门者其北路也中路道之正也南北
   二路皆道之间者也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2b 页 WYG0728-0117b.png
 西抵长洲
   其道有三见长洲县水陆路考
 南接嘉定
   其道一由新洋江历吴淞江千墩淀山湖而至
   嘉定之北门者是也
 东南与嘉定为界
   其道有三见嘉定县水陆路考
 西北与常熟为界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3a 页 WYG0728-0117c.png
   其道有三由金潼桥李家嘴历巴城斜堰唐市
   戈庄至常熟之南门或由李家嘴历卯沙塘石
   牌湾唐市五衢至常熟之东南门皆中路也或
   从八字桥黄昌泾新塘桥周市双凤陆行下七
   浦塘或从双凤历直塘支塘或从鹅肠泾历周
   市任阳唐市皆可以至常熟之东门者其东路
   也由真义绰墩出阳城湖或由高墟村下傀儡
   荡一水至常熟之南门者其西路也中路正道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3b 页 WYG0728-0117d.png
   也其馀皆间道也
  右水陆可通之路凡十有三虽皆昆山之所当防
  者然不能一一而设险也惟摘其中之尤要者建
  寨栅创团营专驻官兵以为守禦之计其馀则惟
  以游兵行哨奇兵设伏轻兵出袭焉斯可矣计邑
  之险要凡有五曰奣子西曰千墩浦曰周市曰真
  义曰斜堰详见各图说于后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4a 页 WYG0728-0118a.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4b 页 WYG0728-0118b.png
  奣子西险要说(奣子东险要另/见太仓州图说)
奣子在县治东二十里贼自刘家河至太仓南关折而
西北必由此以犯县城嘉靖甲寅贼艘东来者无数皆
扬帆直入备倭都司梁凤督兵于此因非信地故引而
北贼遂肆志无忌而昆山之祸惨矣为今之计惟设重
兵屯此与太仓兵船相为掎角贼寇来犯水陆交攻无
分彼此贼必不能飞渡而西回翔出海我兵可乘之追
𠞰矣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5a 页 WYG0728-0118c.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6a 页 WYG0728-0119a.png
  千墩浦险要说
千墩浦在县治东南三十六里(千墩浦自吴淞江起至/徐泾口止长二千三百)
(九十二丈五尺/广八丈有奇)乃如松江之大道也吴淞江自西南而
来新洋江北注之折而东行千墩浦南注之又折而东
南行夏驾浦东北注之夏驾新洋皆盐盗出没要区而
千墩之南如淀山度城诸湖至为险要千墩实当三面
之冲者也嘉靖甲寅贼自松江至菉葭浜将冲县城备
倭都司梁凤率兵屯此贼不敢西行而从夏驾浦出丙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6b 页 WYG0728-0119b.png
辰贼自松江循淀山湖而北直捣于此使当时有兵禦
之贼岂敢轻进哉旧设石浦巡司于西嘴甚为长策后
迁吴家桥则南去数里矣江中盐盗岂能备乎为今之
计须设兵戍守于此仍复巡司于旧地而备弓兵之名
额庶县城可无南顾之忧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7a 页 WYG0728-0119c.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7b 页 WYG0728-0119d.png
  周市险要说
周市在县治东北二十里与七浦塘相近七浦乃常熟
之界河也大而且长横亘数十里沙头双凤直塘白茆
等镇皆可相通贼若自东流突县境此其必由之道也
往年贼攻县城不克诣诸镇召党与集城下者七千馀
人实由此道而来(如所殛杀二/大王之类)故必设兵一枝屯戍于
此以固北门锁钥锁钥固则县城可以高枕而卧矣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8a 页 WYG0728-0120a.png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8b 页 WYG0728-0120b.png
  真义铺险要说
真义铺在县西二十里巴城巡司在焉其西三里与长
洲交界谓之界浦西北二三里为阳城湖(东属昆山/西属长洲)
北五里为傀儡荡又北数里为巴城湖(一名/包湖)水泽环属
舟楫通利盐盗出没真义实当三面之冲贼若由府治
而来必经此道盖西境之咽喉也团结乡兵与司兵协
守一则可以遏贼东下而为县城之藩篱一则可以梗
贼南冲而为常熟之堤备诚不可不为之所也愚按国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09a 页 WYG0728-0120c.png
初旧制真义原无巡司弘治间始迁巴城巡检司于此
哨捕盘诘以之禦寇不能也真义之北二里许有航头
镇者户口颇繁且多巨族为之纲领嘉靖甲寅倭寇尝
至镇无藉本司自敢与之抗敌惜无策应耳有司若能
作兴礼请大户选练小民可得数百人县之西境不患
无兵而兵自足不忧无食而食自赡矣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0a 页 WYG0728-0121a.png
  斜堰险要说
斜堰在县治西北四十五里临七浦塘七浦塘自白茆
塘西至阳城湖合昆承诸湖之水泛滥不常故筑堰以
拒之贼若自常熟南行必由此犯县境过此则水陆路
杂无险可据矣故必设兵一枝于此与常熟之兵互为
声援庶贼可拒也或谓宜设险于巴城夫斜堰譬则门
户也巴城譬则堂室也贼已入门而与之战于堂室之
中使贼得以内攻孰若守门户使不得入之为愈耶设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0b 页 WYG0728-0121b.png
兵之法与他地异特宜奏添一巡司于此而以诸湖打
牲手𨽻之有警则召集与弓兵协禦而取饷于官此则
水战之绝技也弓兵之额亦须满百如寨兵之制而后

  昆山县巡司(弓兵烽/堠附)
石浦巡司
 旧在昆山县东南四十里㳌川乡七保石浦镇宋祥
 符中设国初于真如观署事洪武二十二年巡检舒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1a 页 WYG0728-0121c.png
 琇始建署本镇景泰二年移置千墩浦口嘉靖十年
 复迁吴家桥设弓兵四十名往来巡逻所属烽堠十
 一座
   诸天浦口 石浦口  夏驾浦口
   陆巷泾  唐梨泾  新塘口
   张浦口  刁婆舍  潭港口
   大直港口 千墩铺
    每堠另设瞭守弓兵五名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1b 页 WYG0728-0121d.png
巴城巡司
 旧在昆山县西十五里朱塘乡高墟村国朝洪武三
 年置弘治三年徙于真义铺东设弓兵四十名往来
 巡逻所属烽堠十二座
   李长坟  绰墩   状元泾
   圆村   俞港村  真义铺
   景村   严家桥  黄巷
   徐公桥  夏尖   新村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2a 页 WYG0728-0122a.png
    每堠另设瞭守弓兵五名
  旧有昆山镇巡司在县治西南兴贤坊东即吴越
  钱氏昆山防遏使故址洪武十二年革去今巷名
  犹存其旧
  昆山县倭患事迹
嘉靖三十三年甲寅
 四月贼至菉葭浜县城戒严
  时承平日久民不习兵城中火器兵粮百无攸备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2b 页 WYG0728-0122b.png
  知县祝乾寿莅任甫一月倭寇突至仓皇无措令
  民缮器械塞城门为保禦之计延乡士夫及诸生
  卜城分地而守初七日贼掠松江得志欲归以吴
  淞道梗乃历唐行青浦而北兵备佥事任公环帅
  师击之弗利贼进逼安亭入县境与任公隔吴淞
  江而垒越三日西行十一日至菉葭浜去县三十
  馀里闻备倭都司梁凤驻军千墩之北遂从夏驾
  浦走太仓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3a 页 WYG0728-0122c.png
 贼入刘家河逼县城
  十三日贼舟入刘家河者六十馀艘其先锋百馀
  人驾三舸扬帆而入时都司梁凤移军奣子贼呐
  喊试之梁兵从盐铁塘走常熟贼知我兵怯肆志
  无忌直抵东郊新洋江口泊焉自是来者接踵焚
  劫屠戮沿城民庐一朝丘墟矣
 兵备佥事任公环遣兵来援
  兵备任公自太仓调遣沙兵二千来援盗贼充斥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3b 页 WYG0728-0122d.png
  州县路绝沙兵从间道纡回而行不能遽达贼侦
  知之以数舟张帜使人徉报曰任爷救兵至矣速
  开门纳之守城民夫见之踊跃欲出识者曰此计
  也安有官军近贼而贼舟不震动者贼计不行退
  入䑸后二日沙兵始至
 贼掠诸村镇
  贼舟屯新洋江分遣其徒诣各村镇焚劫虽穷乡
  僻壤士女避难之处无弗知而至者由其擒土人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4a 页 WYG0728-0123a.png
  为向导故也
 知县祝乾寿大索奸细于城中获之
  贼至三日不犯城郭人皆疑之十六日诸生有夙
  兴者望见马鞍山颠有白衣人二皆以白扇指挥
  意其为奸细也遣人遍索之弗得卒之鳖壳洞中
  执而讯之曰未至时先遣十辈伏城内期十五日
  放火诱民夫下城乘间而登因天雨改约今夕白
  者吾暗号也乾寿亟下令凡来历不明之人悉系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4b 页 WYG0728-0123b.png
  狱虑有枉也命狱卒善护之惟慎其防又令城市
  各甲相觉察城夫不得离信地顾私室违者治以
  军法是夕奸细放火受縳者八人始知擒者非尽
  奸细奸细或伏桥下或栖树杪或隐庵刹或潜林
  墓夜聚晓散其踪无常西仓脚夫五十人自相盟
  誓分伏要路俟贼奇行者擒之得剧贼一人乾寿
  百方诱之终不言肢解以徇既而得贼流矢其翎
  细书云陆成已杀阿荒仔细乃复大索之数日得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5a 页 WYG0728-0123c.png
  阿荒于濠间盖即县傍屠狗者也其来已三年善
  伏楣梁间人不见飞檐走脊特其末技云
 贼攻县城
  县令祝乾寿严督士民备禦民各一堞十堞一长
  五长一生措置秩然十七日贼负云梯数十乘攻
  北东东南三门势甚危迫时有登梯者城夫以长
  脚钻禦之贯其头颅犹忍痛上他贼以燕尾箭截
  城夫三指城夫亦弗言痛持钻如故一时蹑梯之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5b 页 WYG0728-0123d.png
  贼遂皆夺气下匿坟庵将复攻击乾寿使勇夫夺
  其梯火其庐贼乃遁去
 巡抚都御史屠公大山巡按御史孙公慎遣备倭都
 司梁凤帅师来援复遣县学生龚良相督战无何召
 良相归凤遂冒功而还
  时贼往来歘忽凡大路皆绝声援不通士民危惧
  县令祝乾寿募敢死士善泅水者持蜡书间道夜
  行士夫亦附连名柬请兵八昼夜始达郡城巡按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6a 页 WYG0728-0124a.png
  御史孙公慎会同巡抚都御史屠公大山遣备倭
  都司梁凤提兵而东凤逗遛下雉渎不敢进诸生
  季龙伯徐倬深夜缒出城上书于凤持诤甚力凤
  不为动县学生龚良相时寓郡城戆入察院孙公
  盛怒良相叩首泣谢曰苏州东南之重郡也昆山
  苏州之重邑也昆山被围兵饷俱乏数十万生灵
  之存亡悬于救兵之迟速若救兵不至城必陷矣
  城陷则不惟国家二百年以来数十万忠孝之民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6b 页 WYG0728-0124b.png
  死于无辜而贼据为巢进攻苏州苏州其不危矣
  乎天下财赋苏州第一乃朝廷命脉之所系也公
  纵不为昆山惜独不为朝廷计良相桑梓之地知
  救祖宗坟墓为重冒威犯罪诚甘心焉孙公大感
  动称羡而慰之曰子之言过矣吾兵已发事已济
  子未之知耳良相力辨凤影射不忠乞宪牌督战
  孙公曰遍地皆贼孰赍牌乎良相复辨凤兵潜于
  近地可及也请以身往孙公遂与牌令良相督战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7a 页 WYG0728-0124c.png
  良相缒城而出独行十里窈无人声惟血膏荒野
  而已追至凤所以宪牌示之凤大怒欲杀良相良
  相不为动促之益力凤不得已令良相先行瞰贼
  良相冒死驰至真义不见一贼也伏丛莽间觇一
  乡人出行讯之贼已回新洋江还报凤凤大惊即
  与俱东会有宪牌召良相良相还郡城二十四日
  凤军九里桥乾寿令义官张国维迎之不答适有
  贼醉卧民舍凤军遇之擒斩数级抵暮屯兵真义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7b 页 WYG0728-0124d.png
  为贼所袭望风即溃而西火器二船尽为贼有凤
  率残兵归郡徉报贼已击败遁去掩败为功人皆
  憾之
 贼攻县城
  贼得火器纠合精锐益肆力攻围燕尾镞佛狼机
  铅锡大铳一时合发杀人高掷其颅于城上小儿
  贯槊盘舞以为戏吹螺鼓噪声震山谷守者望之
  无不色土县令祝乾寿微服乘城鼓众作气躬率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8a 页 WYG0728-0125a.png
  丁壮守埤老弱运瓦石扬灰沙昼夜力守不怠又
  与乡宦朱隆禧王任用孙云举人归有光丁允亨
  秦沾等筹画便宜鼓励监生吴谏生员张光绍潘
  蔚卿晋日亨陈淮柴秩柴辅元武举郭龙韬等擐
  甲跨马与贼接战屡有斩获且纠率士民悉力捍
  禦城得不破时贼欲据昆山为巢穴故苏州各县
  皆被攻围而攻昆山尤急以昆山为苏郡州县适
  中之地得此为巢则沿海诸邑声援俱绝进可以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8b 页 WYG0728-0125b.png
  蚕食苏常诸郡退可以拒援兵也非乾寿措置有
  方鲜不殆矣
 五月贼攻县城知县祝乾寿于留晖门殛杀贼首二
 大王
  十三日贼纠诸县精悍者凡七千人薄东关猬集
  城下攻围甚急期于必破乾寿鼓众出城死斗焚
  燬其舟贼遂转向西关有骁贼数辈伐竹为龛覆
  以沃被械其中而运之潜伏其内馀各拥门为盾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9a 页 WYG0728-0125c.png
  列左右翼而进城上用机镞火炮击之举不能入
  贼旋向城阙尽携去垒石闯龛于楯锤斲声动地
  城不下者仅一板角声震天与妇女号恸声相闻
  乾寿衣短后手执金钲鼓之莫可谁何顾见一老
  父指谓曰亟启丽谯之木沸桐油杂厕秽热沃之
  贼可擒也乾寿如教启板热油垂而灌之一贼方
  欠呻遽引之起则其渠魁二大王也縳置旗竿上
  射杀之令丁壮杂啖其肉顷刻殆尽贼遂雷号禽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19b 页 WYG0728-0125d.png
  乱而溃乾寿循城阅视小憩土神祠睨其像则所
  见西关老父也遂上其事列春秋祀是为有唐将
  军西河卜珍去祠不数武盖有将军墓焉时皆谓
  乾寿至诚感神所致云
 贼解围遁去
  贼围县城四十馀日赖县尹祝乾寿多方捍禦歼
  其渠魁贼遂大惧十八日解围宵遁于是各县之
  围皆解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20a 页 WYG0728-0126a.png
三十四年乙卯
 五月贼掠石浦等镇
  川沙洼贼由松江周浦泗泾等处劫掠游击周藩
  追击战死贼遂屯驻石浦桥流劫石浦诸处
三十五年丙辰
 三月贼掠千墩镇
  贼自松江循淀山湖而北直捣于此大肆劫掠
 五月兵备副使任公环击贼于淀山湖东大败之
江南经略 卷二上 第 120b 页 WYG0728-0126b.png
 六月贼薄县境
  初四日贼二千馀人由吴淞江而来逼县境民兵
  禦之遂西走郡城
 
 
 
 
 江南经略卷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