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 第 1a 页 WYG0706-01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西山读书记卷三十三
            宋 真德秀 撰
   处贫贱(附富贵/)
中庸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说见后
论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
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朱子曰谄卑屈也骄矜肆也常人溺于贫富之中而
卷三十三 第 1b 页 WYG0706-0166b.png
 不知所以自守故必有二者之病无谄无骄则知自
 守矣而未能超乎贫富之外也凡曰可者仅可而有
 所未尽之辞也乐则心广体胖而忘其贫好礼则安
 处善乐循理亦不自知其富矣子贡货殖盖先贫后
 富而常用力于自守者故以为问而夫子答之如此
 盖许其所己能而勉其所未至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贡自以无谄无骄为至矣闻夫子之言又知义理
卷三十三 第 2a 页 WYG0706-0167a.png
 之无穷虽有得焉而未可遽自足也故引是诗以明
 之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也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往者其所己言者来者其所未言者也愚按此章问
 答其浅深高下固不待辨说而明矣然不切则磋无
 所施不琢则磨无所措故学者虽不可安于小成而
 不求造道之致极亦不可骛于虚远而不察切己之
 实病也○南轩曰谄骄皆恶也无谄无骄则免于恶
卷三十三 第 2b 页 WYG0706-0167b.png
 矣然质美者能之若夫乐与好礼则非致知力行所
 造日深者无此味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
 朱子曰约困穷也利犹贪也盖深知笃好而必欲得
 之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惟仁
 者则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则利于仁而不易所
 守盖虽深浅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夺矣○或问
卷三十三 第 3a 页 WYG0706-0167c.png
 安仁利仁之可以久处约久处乐何也曰胡氏于此
 发明似得其本旨者曰舜之饭糗茹草若将终身被
 袗衣鼓琴若固有之此安仁者之久处约长处乐也
 原宪环堵闵损汶上鲁之季文子齐之晏平仲此利
 仁者之久处约长处乐也○南轩曰君子之可以久
 处约可以长处乐安于理而已不仁者勉强而暂处
 则有之若差久焉则移于约乐而无所不至矣○黄
 氏曰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盖本
卷三十三 第 3b 页 WYG0706-0167d.png
 心者天理之公失其本心则人欲之私为之主矣徇
 人欲之私岂能久处约长处乐乎安仁利仁则所存
 者天理故安于义命所当然而物欲不能以累其心
 所以处约乐之久而不为之动也○按庄子原宪居
 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
 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子贡乘大马中
 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履杖
 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
卷三十三 第 4a 页 WYG0706-0168a.png
 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
 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
 友乐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
 为也闵子事已见前篇○春秋传襄五年季文子卒
 大夫入敛公在位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
 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初
 文子之为相仲孙他諌曰子为正卿妾不衣帛马不
卷三十三 第 4b 页 WYG0706-0168b.png
 食粟人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也文子曰吾亦顺之然
 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而吾独美
 妾马可乎吾闻荣于德者华于国不闻以妾与马也
 ○晏婴字平仲资恶淫侈父卒粗衰斩苴绖带杖菅
 屦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曰
 唯卿为大夫事齐灵公庄公景公食不重味妾不衣
 帛公与弼殿其鄙六十弗受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也
 何独拒之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
卷三十三 第 5a 页 WYG0706-0168c.png
 益之以弼殿乃足欲亡无日矣不受弼殿非恶富也
 恐失富也○按令尹子文之行与晏平仲类楚语斗
 且廷见令尹子常子常与之语问蓄货聚马归以语
 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见令尹令
 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然殆必亡者也昔斗子文
 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成王闻子文之
 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
 文至于今令尹秩之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
卷三十三 第 5b 页 WYG0706-0168d.png
 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
 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
 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故庄王之世
 灭若敖氏唯子文之族在至今处郧为楚良臣是不
 先恤民而后己之富乎今子常先大夫之后也而相
 楚君无令名于四方民之羸馁日日已甚四境盈垒
 道殣相望盗贼司目民无所放是之不恤而蓄聚不
 厌其速怨于民多矣积货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
卷三十三 第 6a 页 WYG0706-0169a.png
 ○子文姓斗名谷于菟为楚令尹四十年缯布之衣
 以朝鹿裘以居子常楚大夫子囊之后名囊瓦盖所
 谓不仁而不可以处乐者也故并见焉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朱子曰不以其道得之谓不当得而得之然于富贵
 则不处于贫贱则不去君子之审富贵而安贫贱也
 如此○南轩曰于人之所欲而不处于人之所恶而
卷三十三 第 6b 页 WYG0706-0169b.png
 不去盖其欲恶有大于富贵贫贱者唯道所在而已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言君子所以为君子以其仁也若贪富贵而厌贫贱
 则是自离其仁而无君子之实矣何所成其名乎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终食者一饭之顷造次急遽苟且之时颠沛倾覆流
 离之际盖君子之不去乎仁如此不但富贵贫贱取
 舍之间而已也○言君子为仁自富贵贫贱取舍之
卷三十三 第 7a 页 WYG0706-0169c.png
 间以至于终食造次颠沛之顷无时无处而不用其
 力也然取舍之分明然后存养之功密存养之功密
 则其取舍之分益明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朱子曰心欲求道而以口体之奉不若人为耻其识
 趣之卑陋甚矣何足与议于道哉○程子曰志于道
 而心役乎外何足与议也○或问耻恶衣恶食者其
 为未免于求饱求安之累者乎曰此固然也然求饱
卷三十三 第 7b 页 WYG0706-0169d.png
 与安犹有以适乎口体之实此则非以其不可衣且
 食也特以其不美于观听而自恶焉若谢氏所谓食
 前方丈则对客泰然蔬食菜羹则不出诸户者其识
 趣卑陋又在求饱与安者之下矣志于道而犹不免
 乎是焉则其志亦何足言哉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说已见前○按庄子孔子谓颜子曰回来家贫居卑
卷三十三 第 8a 页 WYG0706-0170a.png
 胡不仕乎颜渊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
 足以给饘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
 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
 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
 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
 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徒也又曰曾子
 居卫缊袍无裘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
 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
卷三十三 第 8b 页 WYG0706-0170b.png
 縰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按颜曾二子乐
 道安贫大抵相似故附于此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
吾所好
 朱子曰执鞭贱者之事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
 役以求之亦所不辞然有命焉非求之可得也则安
 于义理而已矣何必徒取辱哉○苏氏曰圣人未尝
 有意于求富也岂问其可不可哉为此语者特以明
卷三十三 第 9a 页 WYG0706-0170c.png
 其决不可求尔杨氏曰君子非恶富贵而不求以其
 在天无可求之道也○南轩曰夫子谓富不可求非
 特谓命有定而不可强也正以于义不可故耳又曰
 所安者义而命有所不必言者矣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朱子曰圣人之心浑然天理虽处困极而乐亦无不
 在焉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
卷三十三 第 9b 页 WYG0706-0170d.png
 于其中也○程子曰非乐疏食饮水也虽疏食饮水
 不能改其乐也不义之富贵视之轻如浮云然又曰
 须知所乐者何事○或问云云曰圣人之心无时不
 乐如元气流行于天地之间无一处之不到无一时
 之或息也岂以贫富贵贱之异有所轻重于其间哉
 夫子言此盖即当时所处以明其乐之未尝不在乎
 此而无所慕乎彼耳且曰亦在其中则与颜子之不
 改者又有间矣必曰不义而得富贵视如浮云则是
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WYG0706-0171a.png
 以义得之者视之亦无以异于疏食饮水而其乐无
 以加尔记此者列此以继卫君之事其亦不无意乎
 ○南轩曰崇高莫大乎富贵非可以浮云视惟其非
 义则如浮云耳苟义所当得圣贤固亦居之特所乐
 不存也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朱子曰敝坏也缊枲著也袍衣有著者也盖衣之贱
 者狐貉以其皮为裘衣之贵者子路之志如此则能
卷三十三 第 10b 页 WYG0706-0171b.png
 不以贫富动其心而可以进于道矣故夫子称之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忮害也求贪也臧善也言能不忮不求则何为不善
 乎此卫风雄雉之篇孔子引之以美子路也吕氏曰
 贫与富交强者必忮弱者必求
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终身诵之则自喜其能而不复求进于道矣故夫子
 复言此以警之○谢氏曰耻恶衣恶食学者之大病
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WYG0706-0171c.png
 善心不存盖由于此子路之志如是其过人远矣然
 以众人能此则可以为善矣子路之贤宜不止此而
 终身诵之则非所以进于日新也故激而进之○南
 轩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此不可作细
 事看惟不忽于卑近而实用力于斯者乃知其未易
 耳此非不忮不求者不能然也盖人惟有己而有物
 有物故有忮有己故有求不忮不求则私意不行而
 善道可进将何用而不善子路闻夫子之言以为道
卷三十三 第 11b 页 WYG0706-0171d.png
 如是足矣遂有终身诵之之意夫不忮不求非不善
 也而终身诵之则不足以为善矣盖学之无穷自不
 忮不求而勉焉以至于圣不可知其等级固有次第
 也苟终身诵夫不忮不求而已则亦不过于利仁之
 事而有所止也圣人先后抑扬所以成德达材之道
 可谓至矣○回也屡空见前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朱子曰处贫难处富易人之常情然人当勉其难而
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WYG0706-0172a.png
 不可忽其易也○南轩曰富而无骄不矜于外物者
 能之至于贫而无怨非为内有所安者不能也或谓
 世固有处贫贱而无失至于一旦当富贵之地则失
 其本心然则难易之论有时而不然耶此盖未知夫
 无怨之味也所谓处贫贱而无失者特未见其失于
 外耳又焉能保其中之无怨耶盖一毫有所未平于
 中皆怨也故贫而无谄易贫而无怨难无怨则进于
 乐矣
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WYG0706-0172b.png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
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朱子曰耕所以谋食而未必得食学所以谋道而禄
 在其中然其学也忧不得乎道而已非为忧贫之故
 而欲为是以得禄也○尹氏曰君子治其本而不恤
 其末岂以在外者为忧乐哉
记曲礼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
志不慑
卷三十三 第 13a 页 WYG0706-0172c.png
儒行儒有不陨穫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
 郑氏曰陨穫者困迫失志之貌充诎者欢喜失节之
 貌○汉扬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
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朱子曰圣人之心不以贫贱而有慕于外不以富贵
 而有动于中随遇而安无预于己所性分定故也○
 南轩曰舜于穷通之际果何有哉所欲不存乐天而
卷三十三 第 13b 页 WYG0706-0172d.png
 安命穷而在下初无一毫之亏达而在上亦无一毫
 之加故无适而不自得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
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瞯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
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
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
卷三十三 第 14a 页 WYG0706-0173a.png
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
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
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言自君子而观今之求富贵者皆若此人耳使
 其妻妾见之不羞而泣者少矣言可羞之甚也○赵
 氏曰言今之求富贵者皆以枉曲之道昏夜乞哀以
 求之而以骄人于白日与斯人何以异哉
卷三十三 第 14b 页 WYG0706-0173b.png
易贲初九程氏傅曰君子在无位之地无所施于天下
惟自贲饰其所行而已趾取在下而所以行也君子修
饰之道正其所行守节处义其行不苟义或不当则舍
车舆而徒行君子所贲世俗所羞世俗所羞君子所贲
 朱子曰此爻为舍非道之车而安于徒步之象
张子曰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
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须是诚知义理之乐
于利欲也乃能天下事大患只是畏人非笑不养车马
卷三十三 第 15a 页 WYG0706-0173c.png
食粗衣恶居贫贱皆恐人非笑不知当生则生当死则
死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亦不恤惟
义所在或问谢子曰公于外物一切放得下否曰实就
上面做工夫来凡事须有根屋柱无根拆却便倒树木
有根虽剪枝条相次又发如人要富贵要他做甚必须
有用处寻讨要用处病根将来斩断便没事
    右论处贫贱
家人六四富家大吉吕氏曰无好胜之心而以和易处
卷三十三 第 15b 页 WYG0706-0173d.png
富自然得吉何者人道恶盈而好谦六四有处富之道
以其巽顺而已
 六四以六居四是以阴居阴顺也又巽体亦顺也富
 者人之所忌当家道富盛之时最为难处既为富家
 又迫近九五刚暴之君正在多难之地惟六四则可
 免云云卫公叔文子朝而请享灵公退见史䲡而告
 之史䲡曰子必祸矣子富而君贫罪其及子乎文子
 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君既许我矣其若之何
卷三十三 第 16a 页 WYG0706-0174a.png
 史䲡曰无害子臣可以免富而能臣必免于难上下同
 之此六四之谓也
    右论处富贵
   处患难
易䷜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程子曰阳实在中为中有孚信维心亨维其心诚一
 故能亨通至诚可以通金石蹈水火何险难之不可
 亨也行有尚谓以诚一而行则能出险有可嘉尚谓
卷三十三 第 16b 页 WYG0706-0174b.png
 有功也不行则常在险中矣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正
 习坎谓重险也上下皆坎两险相重也初六云坎窞
 是坎中之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阳动于险中而未
 出于险乃水性之流行而未盈于坎既盈则出乎坎
 矣行险而不失其信阳刚中实居险之中行险而不
 失其信者也坎中实水就下皆为信义有孚也
维心亨乃以刚中也
卷三十三 第 17a 页 WYG0706-0174c.png
 维其心可以亨通者乃以其刚中也中实为有孚之
 象至诚之道无所不通以刚中之道而行则可以济
 险难而亨通也
行有尚往有功也
 坎以能行为功
初六入于坎窞凶
 初以阴柔居坎险之下柔弱无援而处不能当非能
 出乎险也唯益陷于险耳窞坎中之陷处己在习坎
卷三十三 第 17b 页 WYG0706-0174d.png
 中更入坎窞其凶可知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由习坎而更入坎窞失道也是以能出乎险乃不失
 道也○本义曰以阴柔居重险之下其陷甚矣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二当坎险之时陷上下二阴之中乃至险之地是有
 险也然其刚中之才虽未能出乎险中亦可小自济
 不至如初益陷入于深险是所求小得也君子处险
卷三十三 第 18a 页 WYG0706-0175a.png
 艰而能自保者刚中而已刚则才足自卫中则动不
 失宜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方为二阴所陷在至险之地以刚中之才不至陷于
 深险是所求小得而未能出坎中之险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六三在坎陷之时以阴柔而居不中正其处不善进
 退与居皆不可者也来下则入于险之中之上则重
卷三十三 第 18b 页 WYG0706-0175b.png
 险也退与进皆险故曰来之坎坎既进退皆险而居
 亦险枕谓支倚居险而支倚以处不安之甚也所处
 如此唯益入于深险耳故云入于坎窞如三所处之
 道不可用也故曰勿用○本义曰以阴柔不中正而
 履重险之间来往皆险前险而后枕其陷益深不可
 用也枕倚著未安之意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进退皆险处又不安若用此道当益入于险岂能有
卷三十三 第 19a 页 WYG0706-0175c.png
 功乎以阴柔处不中正虽平易之地尚致悔吝况处
 险乎险者人之所欲出也必得其道乃能去之求去
 而失其道其道益困穷尔故圣人戒如三所处不可
 用也○六四九五据程说皆以为济天下之险故不
 入于此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上六以阴柔而居险之极其陷之深者也阴柔而陷
 之深其不能出矣故云云
卷三十三 第 19b 页 WYG0706-0175d.png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以阴柔而自处极险之地是其失道也故其凶至于
 三岁也○邵子曰易曰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中正
 行险往且有功虽危无咎能自信故也伊尹以之
䷋否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

 天地不相交通故为否否塞之时君子道消当观否
 塞之时而以俭损之德避免祸难不可荣居禄位也
卷三十三 第 20a 页 WYG0706-0176a.png
 否者小人得志之时也君子居显荣之地祸患必及
 其身故宜晦处穷约也○朱子曰收敛其德不形于
 外以避小人之难人不得以禄位荣之
䷛大过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

 泽润养于木者也乃至灭没于木则过甚矣故为大
 过君子观大过之象以立其大过人之行君子所以
 大过人者以其能独立不惧遁世无闷也天下非之
卷三十三 第 20b 页 WYG0706-0176b.png
 而不顾独立不惧也举世不见知而不悔遁世无闷
 也如此然后能自守所以为大过人也○朱子曰泽灭于
 木大过之象不惧无闷大过之行也○又曰泽在下
 而木在上今泽水高涨乃至浸没其木是为大过然
 木虽为水浸而木未尝动故君子观之而独立不惧
 遁世无闷
䷣明夷
 为卦坤上离下明入地中也反晋成明夷故义与晋
卷三十三 第 21a 页 WYG0706-0176c.png
 正相反晋者明盛之卦明君在上群贤并进之时也
 明夷暗之卦暗君在上明者见伤之时也日入于地
 中见伤而昏暗也故为明夷
明夷利艰贞
 君子当明夷之时利在知艰难而不失其贞正也在
 昏暗艰难之时而能不失其正所以为明为君子也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
以之
卷三十三 第 21b 页 WYG0706-0176d.png
 明入于地其明灭也故为明夷内卦离离文明之象
 外卦坤坤者柔顺之象为人内有文明之德而外能
 柔顺也昔者文王如是故曰文王以之当纣之昏暗
 乃是明夷之时而文王内有文明之德外柔顺以事
 纣蒙犯大难而内不失其明圣而外足以远祸患此
 文王所用之道也故曰文王以之
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明夷之时利于处艰阨而不失其贞正谓能晦藏其
卷三十三 第 22a 页 WYG0706-0177a.png
 明也不晦其明则被祸患不守其正则非贤明箕子
 当纣之时身处其国切近其难故云内难然箕子能
 藏晦其明而自守其正志箕子所用之道也故曰箕
 子以之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六二以至明之才得中正而体顺顺时自处处之至
 善也虽君子自处之善然当阴暗小人伤明之时亦
 不免为其所伤但君子自处有道故不能深相伤害
卷三十三 第 22b 页 WYG0706-0177b.png
 终能违避之耳足者所以行若股在胫足之上于行
 之用为不甚切左又非便用者手足之用以右为便
 虽蹶张用左盖右立为本也夷于左股谓伤害其行
 而不甚切也虽然亦必自免有道拯用壮健之马则
 获免之速而吉也君子为阴暗所伤其自处有道故
 其伤不甚自拯有道故获免之疾用拯之道不壮则
 被伤深矣故云马壮则吉也二以明居阴闇之下所
 谓吉者得免伤害而已非谓可以为于斯时也
卷三十三 第 23a 页 WYG0706-0177c.png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六二得吉者以其顺处而有法则也则谓中正之道
 能顺而得中正所以处明伤之时而能保其吉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五为君位乃常也然易之取义变动随时上六处坤
 之上而明夷之极阴暗伤明之极者也五切近之圣
 人因以五为切近至暗之人以见处之之义故不专
 以君位言上六阴暗伤明之极故以为明夷之主五
卷三十三 第 23b 页 WYG0706-0177d.png
 切近伤明之主若显其明则见伤害必矣故当如箕
 子之自晦藏则可以免于难箕子商之旧臣而同姓
 之亲谓切近于纣矣若不自晦其明被祸可必矣故
 佯狂为奴以免于害虽晦藏其明而内守其正所谓
 内难而能正其志所以谓之仁与明也若箕子可谓
 贞矣以五阴柔故为之戒云利贞谓宜如箕子之贞
 固也若以君道言义亦如是人君有当含晦之时亦
 外晦其明而内正其志也
卷三十三 第 24a 页 WYG0706-0178a.png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箕子晦藏不失其贞固虽遭患难其明自存不可灭
 息也若逼祸患遂失其所守则是亡其明乃灭息也
 古之人如扬雄者是也
䷦蹇
 序卦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难也睽乖
 之时必有蹇难蹇所以次睽也蹇险阻之义故为蹇
 难为卦坎上艮下坎险也艮止也险在前而止不能
卷三十三 第 24b 页 WYG0706-0178b.png
 进也前有险陷后有峻阻故为蹇也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西南坤地也体顺而易东北艮方艮山也体止而险
 在蹇难之时利于顺处平易之地不利止于危险也
 处顺易则难可纾止于险则难益甚矣蹇难之时必
 有圣贤之人则能济天下之难故利见大人也济难
 者必以大正之道而坚固其守故贞则吉也凡处难
 者必在于守贞正设使难不解不失正德是亦吉也
卷三十三 第 25a 页 WYG0706-0178c.png
 若遇难而不能固其守入于邪滥虽使苟免亦恶德
 也知义命者不为也○朱子曰蹇难也足不能进行
 之难也为卦艮下坎上见险而止故为蹇西南平易
 东北险阻又艮方也方在险中不宜走险又卦自小
 过而来阳进则往居五而得中退则入于艮而不进
 故其占曰利西南不利东北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
 蹇难也蹇之为难如乾之为健若蹇之为难则义有
卷三十三 第 25b 页 WYG0706-0178d.png
 未足蹇有险阻之义屯亦难也困亦难也同为难而
 义则异屯者始难而未得通困者力之穷蹇乃险阻
 艰难之义各不同也险在前也坎险在前下止而不
 进故为蹇
见险而能止知矣哉
 以卦才言处蹇之道也上险而下止见险而能止也
 犯险而进则有悔吝故美其能止为知也方蹇难之
 时唯能止为善故诸爻除五与二外皆以往为失来
卷三十三 第 26a 页 WYG0706-0179a.png
 为得也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
 蹇之时利于处平易西南坤方为顺易东北艮方为
 险阻九上居五而得中正之位是往而得平易之地
 故为利也五居坎险之中而谓之平易者盖其卦本
 坤由五往而成坎故但取往而得中不取成坎之义
 也方蹇而又止危险之地则蹇益甚矣故不利东北
 其道穷也谓蹇之极也
卷三十三 第 26b 页 WYG0706-0179b.png
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
 蹇难之时非圣贤不能济天下之蹇故利于见大人
 也大人当位则成济蹇之功矣往而有功也能济天
 下之蹇者惟大正之道夫子又取卦才而言蹇之诸
 爻除初外馀皆当正位故为贞正而吉也初六虽以
 阴居阳而处下亦阴之正也以如此正道正其邦可
 以济于险矣
蹇之时用大矣哉
卷三十三 第 27a 页 WYG0706-0179c.png
 处蹇之时济蹇之道其用至大故云大矣哉天下之
 难岂易平也非圣贤不能其用可谓大矣顺时而处
 量力而行从平易之道由至正之理乃蹇之时用也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山之峻阻上复有水坎水为险陷之象上下险阻故
 为蹇也君子观蹇难之象而以反身修德君子之遇
 艰险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
 反求诸己故遇艰蹇必反求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是
卷三十三 第 27b 页 WYG0706-0179d.png
 反身也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歉于心则加勉乃自修
 其德也○或曰蹇与困相似致命遂志反身修德亦
 一般朱子曰不然困象曰泽无水困是尽底乾燥处
 困之极事无可为者故只得致命遂志若山上有水
 蹇则犹可进步岂可以困为比只观泽无水与山上
 有水二句便全不同
初六往蹇来誉
 六居蹇之初往进则益入于蹇往蹇也当蹇之时以
卷三十三 第 28a 页 WYG0706-0180a.png
 阴柔无援而进其蹇可知来者对往之辞上进则为
 往不进则为来止而不进是有见几知时之美来则
 有誉也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方蹇之初进则益蹇时之未可进也故宜见几而止
 以待时可行而后行也诸爻皆蹇往而善来然则无
 出蹇之义乎曰在蹇而往则蹇也蹇终则变矣故上
 已有硕义
卷三十三 第 28b 页 WYG0706-0180b.png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二以中正之德居艮体止于中正者也与五相应是
 中正之人为中正之君所信任故谓之王臣虽上下
 同德而五方在大蹇之中致力于蹇难之时其艰蹇
 至甚故为蹇于蹇也二虽中正以阴柔之才岂易胜
 其任所以蹇于蹇也志在济君于蹇难之中其蹇蹇
 者非为身之故也虽使不胜志义可嘉故称其忠荩
 不为己也然其才不足以济蹇也小可济则圣人当
卷三十三 第 29a 页 WYG0706-0180c.png
 盛称以为劝矣○朱子曰柔顺中正正应在上而在
 险中故蹇而又蹇以求济之非以其身之故也不言
 吉凶者占者但当鞠躬尽力而已至于成败利钝则
 非所论也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虽艰阨于蹇时然其志在济君难虽未能成功然终
 无过尤也圣人取其志义而谓其无尤所以劝忠荩
 也
卷三十三 第 29b 页 WYG0706-0180d.png
九三往蹇来反
 九三以刚居正处下体之上当蹇之时在下者皆柔
 必依于三是为下所仰附者也三与上为正应上阴
 柔而无位不足以为援故上往则蹇也来下来也反
 归也三为下二阴所喜故来为反其所也稍安之地
 也朱子曰反就二阴得其所安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内在下之阴也方蹇之时阴柔不能自立故皆附于
卷三十三 第 30a 页 WYG0706-0181a.png
 九三之阳而喜爱之九之处三在蹇为得其所也处
 蹇而得下之心可以求安故以来为反犹春秋之言
 归也
六四往蹇来连
 往则益入于坎险之深往蹇也居蹇难之时同处艰
 阨者其志不谋而同也又四居上位而与在下者同
 有得位之正又与三相比相亲者也三与初同类相
 当者也是与下同志众所从附也故曰来连来则与
卷三十三 第 30b 页 WYG0706-0181b.png
 在下之众相连合也能与众合得处蹇之道也朱子
 曰连于九三合力以济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四当蹇之时居上位不往而来与下同志固足以得
 众矣又以阴居阴为得其实以诚实与下故能连合
 而下之二三亦各得其实初以阴居下亦其实也当
 同患之时相交以实其合可知故来而连者当位以
 实也处蹇难非诚何以济当位不曰正而曰实上下
卷三十三 第 31a 页 WYG0706-0181c.png
 之交主于诚实用各有所异也
九五大蹇朋来
 五居君位而在蹇难之中是天下之大蹇也当蹇而
 又在险中亦为大蹇大蹇之时而二在下以中正相
 应是其朋助之来也方天下之蹇而得中正之臣相
 辅其助岂小也得朋来而无吉何也曰未足以济蹇
 也以阳刚中正之君而方在大蹇之中非得阳刚中
 正之臣辅之不能济天下之蹇也二之中正固有助
卷三十三 第 31b 页 WYG0706-0181d.png
 矣然以阴柔之助济天下之难非所能也自古圣主
 济天下之蹇未有不由贤圣之臣为之助者汤武得
 伊吕是也中常之君得刚明之臣而能济大难者则
 有矣刘禅之孔明唐肃宗之郭子仪德宗之李晟是
 也虽贤明之君苟无其臣则不能济于难也故凡六
 居五九居二者则多由助而有功蒙泰之类是也九
 居五六居二则其功多不足屯否之类是也盖臣贤
 于君则辅君所不能臣不及君则赞助之而已故不
卷三十三 第 32a 页 WYG0706-0182a.png
 能成大功也○问九五何故为大蹇朱子曰五是为
 蹇主凡人身之蹇只一身事至大蹇须人主当之○
 问大蹇朋来之义曰处九五尊位而居蹇之中所以
 为大蹇所谓遗大投艰于朕身人君当此则须屈群
 策用群力乃可济也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朋者其朋类也五有中正之德而二亦中正虽大蹇
 之时不失其守蹇于蹇以相应助是以其中正之节
卷三十三 第 32b 页 WYG0706-0182b.png
 也上下中正而弗济者臣之才不足也自古守节秉
 义而才不足以济者岂少乎汉李固王允晋周顗王
 导之徒是也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六以阴柔居蹇之极冒极险而往所以蹇也不往而
 来从五求三得刚阳之助是以硕也蹇之道厄塞穷
 蹙硕大也宽裕之称来则宽大其蹇舒矣蹇之极有
 出蹇之道上六以阴柔故不得出得刚阳之助可以
卷三十三 第 33a 页 WYG0706-0182c.png
 舒卷而已在蹇极之时得舒则为吉矣非刚阳中正
 岂能出乎蹇也利见大人蹇极之时见大德之人则
 能有济于蹇也大人谓五以相比发此义五刚阳中
 正而居君位大人也在五不言其济蹇之功而上六
 利见之何也曰在五不言以其居坎险之中无刚阳
 之助故无能济蹇之义在上六蹇极而见大德之人
 则能济于蹇故为利也各爻取义不同如屯初九之
 志正而于六二则目之为寇也诸爻皆不言吉上独
卷三十三 第 33b 页 WYG0706-0182d.png
 言吉者诸爻皆得正各有所善然皆未能出于蹇故
 未足为吉惟上处蹇极而得宽裕乃为吉也朱子曰
 已在卦极往无所之益以蹇耳来就九五与之济蹇
 则有硕大之功大人指九五也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上六应三而从五志在内也蹇既极而有助是以硕
 而吉也六以阴柔当蹇之极密近刚阳中正之君自
 然其志从附以求自济故利见大人谓从九五之贵
卷三十三 第 34a 页 WYG0706-0183a.png
 也所以云从贵恐人不知大人为指九五也
䷧解初六无咎
 六居解初患难既解之时以柔居刚以阴应阳柔而
 能刚之义既无患难而所处得刚柔之宜患难既解
 安宁无事惟自处得宜则为无咎矣方解之初宜安
 静以休息之爻之词寡所以示意
䷮困
 序卦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升者自下而上自
卷三十三 第 34b 页 WYG0706-0183b.png
 下升上以力进也不已必困矣故升之后受之以困
 也困者惫之之义为卦兑上坎下水居泽上则泽中
 有水也乃在泽下枯涸无水之象为困之之义又兑
 以阴在上坎以阳居下与上六在二阳之上而九二
 陷于二阴之中皆阴柔掩于阳刚所以为困也君子
 为小人所掩蔽穷困之时也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如卦之才则困而能亨且得贞正乃大人处困之道
卷三十三 第 35a 页 WYG0706-0183c.png
 也故能吉而无咎大人处困不唯其道自吉乐天安
 命乃不失其吉也况随时善处复有裕乎有言不信
 当困而言人谁信之朱子曰困者穷而不能自正之
 义坎刚为兑柔所掩九二为二阴所掩四五为上六
 所掩所以为困坎险兑说处险而说是身虽困而道
 则亨也二五刚中又有大人之象占者处困能亨则
 得其正矣非大人其孰能之故曰贞又曰大人者明
 不正之小人不能当也有言不信又戒之以当持晦
卷三十三 第 35b 页 WYG0706-0183d.png
 嘿不可尚口以取困穷
彖曰困刚掩也
 卦所以为困以刚为柔所掩蔽也陷于下而掩于上
 所以困也陷亦掩也刚阳君子而为阴柔小人所掩
 蔽君子之道困窒之时也
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以卦才言处困之道也下险而上说为处险而能说
 虽在困穷艰险之中乐天安义自得其说乐也时虽
卷三十三 第 36a 页 WYG0706-0184a.png
 困也处不失义则其道自亨困而不失其所亨也能
 如是者其惟君子乎时当困而反亨身虽亨乃其道
 之困也君子大人通称
贞大人吉以刚中也
 困而能贞大人所以吉也盖其以刚中之道也五与
 二是也非刚中则遇困而失其正矣
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当困而言人所不信欲以口免困乃所以致穷也以
卷三十三 第 36b 页 WYG0706-0184b.png
 说处困故有尚口之戒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泽无水困之之象也君子当困穷之时既尽其防虑
 之道而不得免则命也当推致其命以遂其志知命
 之当然也则穷塞祸患不以动其心行吾义而已苟
 不知命则恐惧于险难陨穫于穷厄所守亡矣安能
 遂其为善之志乎○朱子曰致命如见危致命之义
 不管生死不顾身命但遂其志而已犹言置死生于
卷三十三 第 37a 页 WYG0706-0184c.png
 度外也又曰君子道穷之时但当委置其命以遂吾
 之志致命犹送这命与它不复为我之有虽委致其
 命而志则自遂无所回屈伊川解作推致其命虽说
 得通然论语中致命都是委致之致见危授命亦是
 此意授亦致字之意言将此命授与之也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六以阴柔处于至卑又居坎险之下在困不能自济
 者也必得在上刚明之人为援助则可以济其困矣
卷三十三 第 37b 页 WYG0706-0184d.png
 初与四为正应九四以阳而居阴为不正失刚而不
 中又方困于阴掩是恶能济人之困犹株木之不能
 荫覆于物株木无枝叶之木也四近君之位在他卦
 不为无助以居困而不能庇物故为株木臀所以居
 也臀困于株木谓无所庇而不得安其居居安则非
 困也入于幽谷阴柔之人不能安其所遇既不能安
 于困则益迷闇妄动入于深困幽谷深暗之所也方
 益入于困无自出之势故至三岁不觌终困者也不
卷三十三 第 38a 页 WYG0706-0185a.png
 觌不遇其所言也朱子曰臀物之底也困于株木伤
 而不能安也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幽者不明也谓益入昏暗自陷于深困也明则不至
 于陷矣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酒食人所欲而所以施惠也二以刚中之才而处困
 之时君子安其所遇虽穷阨险难无所动其心不恤
卷三十三 第 38b 页 WYG0706-0185b.png
 其为困也所困者惟困于所欲耳君子之所欲者泽
 天下之民济天下之困也二未得遂其欲施其惠故
 为困于酒食也大人君子怀其道而困于下必得有
 道之君求而用之然后能施其所蕴二以刚中之德
 困于下上有九五刚中之君道同德合必来相求故
 云朱绂方来方且来也朱绂王者之服蔽膝也以行
 来为义故以蔽膝言之利用享祀享祀以至诚通神
 明也在困之时利用至诚如享祀然其德既诚自能
卷三十三 第 39a 页 WYG0706-0185c.png
 感通于上自昔贤哲困于幽远而德卒升闻道卒为
 用者惟自守至诚而已征凶无咎方困之时若不至
 诚处以俟命往而求之则犯难得凶乃自取也将谁
 咎乎不度时而征乃不安其所为困所动也失刚中
 之德自取凶悔何所怨咎诸卦二五以阴阳相应而
 吉唯小畜与困乃厄于阴故同道相求小畜阳为阴
 所畜困阳为阴所掩也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卷三十三 第 39b 页 WYG0706-0185d.png
 虽困于所欲未能施惠于人然守其刚中之德必能
 致亨而有福庆也虽使时未亨通守其中德亦君子
 之道亨乃有庆也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六三以阴柔不中正之质处极险而用刚居阳用刚
 也不善处困之甚者也石坚重难胜之物蒺藜刺不
 可据之物三以刚险而上进则二阳在上力不能胜
 坚不可犯益自困耳困于石也以不善之德居九二
卷三十三 第 40a 页 WYG0706-0186a.png
 刚中之上其不安犹藉刺据于蒺藜也进退既皆益
 困欲安其所益不能矣宫其居所安也妻所安之主
 也知进退之不可而欲安其居则失其所安矣进退
 与处皆不可惟死而已其凶可知系辞曰非所困而
 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
 将至妻其可得而见邪二阳不可犯也而犯之以取
 困是非所困而困也名辱其事恶也三在二上固为
 据之然苟能谦柔以下之则无害矣乃用刚险以乘
卷三十三 第 40b 页 WYG0706-0186b.png
 之则不安而取困如据蒺藜也如是死期将至所安
 之主可得而见乎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据于蒺藜谓乘九二之刚不安犹藉刺也不祥者不
 善之徵失其所安者不善之效故云不见其妻不祥
 也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惟力不足故困亨困之道必由援助当困之时上下
卷三十三 第 41a 页 WYG0706-0186c.png
 相求理当然也四与初为正应然四不以中正处困
 其才不足以济人之困初六比二二有刚中之才足
 以拯困则宜为初所从矣金刚也车载物者也二以
 刚在下载已故谓之金车四欲从初而阻于二故其
 来迟疑而徐徐是困于金车也己之所应疑其少已
 而之它将从之则犹豫不敢遽前岂不可羞吝乎有
 终者事之所归者正也初四正应终必相从也寒士
 之妻弱国之臣各安其正而已苟择势而从则恶之
卷三十三 第 41b 页 WYG0706-0186d.png
 大者不容于世矣二与四皆以阳居阴而二以刚中
 之才所以能济困也居阴者尚柔也得中者不失刚
 柔之宜也朱子曰初六九四之正应九四处位不当
 不能济物而初六方困于下又为九二所隔故其象
 如此然邪不胜正故其占虽为可吝而必有终也金
 车未详疑坎有轮象也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四应于初而隔于二志在下求故徐徐而来虽居不
卷三十三 第 42a 页 WYG0706-0187a.png
 当位为未善然其正应相与故有终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截鼻曰劓伤于上也去足为刖伤于下也上下皆掩
 于阴为其伤害劓刖之象也五君位也人君之困由
 上下无与也赤绂臣下之服取行来之义故以绂言
 人君之困以天下不来也天下皆来则非困也五虽
 在困而有刚中之德下有九二刚中之贤道同德合
 徐必相应而来共济天下之困是始困而徐有喜说
卷三十三 第 42b 页 WYG0706-0187b.png
 也利用祭祀祭祀之事必致其至敬而后受福人君
 在困时宜念天下之困求天下之贤若祭祀然致其
 诚敬则能致天下之贤济天下之困矣五与二同德
 而云上下无与何也曰阴阳相应者自然相应也如
 夫妇骨肉分定也五与二皆阳爻以刚中之德同而
 相应相求而后合者也如君臣朋友义合也方其始
 困安有上下之与有与则非困也故徐合而后有说
 也二云享祀五云祭祀大意则宜用至诚乃受福也
卷三十三 第 43a 页 WYG0706-0187c.png
 祭祀享泛言之则可通分而言之祭天神祀地示享
 人鬼五君位言祭二在下言享各以其所当用也朱
 子曰劓刖者伤于上下既伤则赤绂无所用而反为
 困矣九五当困之时上为阴掩下则乘刚故有此象
 然刚中而说体故能迟久而有说也占具象中又利
 祭祀久当获福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
福也
卷三十三 第 43b 页 WYG0706-0187d.png
 始为阴掩无上下之与方困未得志之时也徐而有
 说以中直之道得在下之贤共济于困也不曰中正
 与二合者云直乃宜也直比正意差缓尽其诚意如
 祭祀然以求天下之贤则能亨天下之困而享受其
 福庆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物极则反事极则变困既极矣理当变也葛藟缠束
 之物臲卼危动之状六处困之极为困所缠束而居
卷三十三 第 44a 页 WYG0706-0188a.png
 最高危之地困于葛藟与臲卼也动悔动辄有悔无
 所不困也有悔咎前之失也曰自谓也若能曰如是
 动皆得悔当变前之所为有悔也能悔则往而得吉
 也困极而征则出于困矣故吉三以阴在下卦之上
 而凶上居一卦之上而无凶何也曰三居刚而处险
 困而用刚险故凶上以柔居说唯为困极耳困极则
 有变困之道也困与屯之上皆以无应居卦终屯则
 泣而涟如困则有悔征吉屯险极而困说体故也以
卷三十三 第 44b 页 WYG0706-0188b.png
 说顺进可以离乎困也朱子曰以阴柔处困极故有
 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之象然物穷则变故其占
 曰若能有悔则可以征而吉矣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为困所缠而不能变未得其道也是处之未当也知
 动则得悔遂有悔而去之可出于困是其行而吉也
 ○南轩困斋记云在易之系辞三陈九卦意义深切
 至于困则曰困德之辨也又曰困穷而通又曰困以
卷三十三 第 45a 页 WYG0706-0188c.png
 寡怨呜呼圣人发明处困之义备尽于此是可不尽
 心以体之乎夫穷达者在外者也理义者在我者也
 在外者存于时命而在我者无斯须而可离世之惑
 者于其存于时命者乃欲以人力而强移于其不可
 离者则违之而忘反居得则患失患失则觊得或能
 行于其所易而不能行于其所难能自保于安逸之
 时而有变于危穷之际是皆非其心之正也穷达乱
 之也君子则不然其心日夕皇皇然惟知在我者礼
卷三十三 第 45b 页 WYG0706-0188d.png
 义之安而行宁恤其它故其处困也致命而已于天
 何怨顺义而已于人何尤而反诸其躬则益念其所
 未至惟恐思之不精益勉其所未能惟恐行之不力
 是君子之处困抑其进德修业之时也如斯而后庶
 几为不负圣人之训欤○李公晦困斋说云困之义
 大矣在易以德言曰困亨贞大人吉又曰困德之辨
 是也在论语中庸以学言曰困而学之又曰或困而
 知之是也困之为卦二五皆刚而得中为贤人君子
卷三十三 第 46a 页 WYG0706-0189a.png
 德成于内之象而外为三阴所掩蓄而不获施言而
 不见信可谓困矣然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其身
 可屈而其志不可夺安于义命颓乎其处顺也然明
 虽困于人而幽可感于神卦爻它皆无所利而独利
 祭祀岂不以人不能知而鬼神独知之乎是谓以德
 言愤未启悱未发思之而未明行之而未得困于心
 衡于虑若跻峻绝陵险阻为力甚劳而望道甚远惟
 竭其勉力以赴之俛焉孳孳夙夜匪懈则晦斯光窒
卷三十三 第 46b 页 WYG0706-0189b.png
 斯通习与性成而圣贤同归矣故曰及其知之一也
 是谓以学言某人名某人读书之室曰困自为之铭
 复俾予题其后予谢不敏而不获乃为之言曰学然
 后成德德成矣无入而不自得焉困不困岂足道哉
 盖以德言者谓困于外者也身困而道亨致命以遂
 其志无所用吾力之谓也以学言者谓困于内者也
 任重而道远弗虑胡获弗为胡成竭吾才以从之之
 谓也二者固有辨矣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常
卷三十三 第 47a 页 WYG0706-0189c.png
 存乎疢疾谓困之进人也因其困于外而益以进于
 内是亦以学言也呜呼亦懋其学而要其德之成而
 已
䷿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九以刚在上刚之极也居明之上明之极也刚极而
 能明则不为躁而为决明能烛理刚能断义居未济
 之极非得济之位无可济之理则当乐天顺命而已
 若否终则有倾时之变也未济则无极而自济之理
卷三十三 第 47b 页 WYG0706-0189d.png
 故止为未济之极至诚安于义命则可无咎饮酒自
 乐也不乐其处则忿躁陨穫入于凶咎矣若从乐而
 耽肆过礼至濡其首亦非能安其处也有孚自信于
 中也失是失其宜也如是则于有孚为失也人之处
 患难知其无可奈何而放意不反者岂安于义命者
 哉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饮酒至于濡首不知节之甚也所以至如是不能安
卷三十三 第 48a 页 WYG0706-0190a.png
 义命也能安则不失其常矣○按易诸卦凡言利涉
 大川皆取济险涉难之义今附于此○需有孚光亨
 贞吉利涉大川傅曰需者须待也以二体言之乾之
 刚健上进而遇险未能进也故为需待之义以卦才
 言之五居君位为需之主有刚健中正之德而诚信
 充实于中中实有孚也有孚则能光明而亨通则贞
 正而吉也以此而需何所不济虽险无难矣故利涉
 大川彖曰利涉大川往有功也傅曰既有孚而贞正
卷三十三 第 48b 页 WYG0706-0190b.png
 虽涉险阻往则有功也○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
 君子贞傅曰野谓旷野取远与外人之义夫同人者
 以天下大同之道则圣贤大公之心也常人之同者
 以其私意所合乃昵比之情耳故必于野谓不以昵
 近情之所私而于郊野旷远之地既不系所私乃至
 公大同之道无远不同也其亨可知能与天下大同
 是天下皆同之也天下皆同何险阻之不可济何艰
 危之不可亨故利涉大川彖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
卷三十三 第 49a 页 WYG0706-0190c.png
 川乾行也傅曰至诚无私可以蹈险难者乾之行也
 无私天德也○谦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傅曰
 初六以柔顺处谦又居一卦之下为自处卑下之至
 谦而又谦也故曰谦谦能如是君子也自处至谦众
 所共与也虽用涉险难亦无患害况居平易乎何所
 不吉也○蛊元亨利涉大川傅曰既蛊则有复治之
 理自古治必因乱乱必开治理自然也如卦之才以
 治蛊则能致元亨也蛊之大者济时之艰难险阻也
卷三十三 第 49b 页 WYG0706-0190d.png
 故利涉大川彖曰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傅曰方天下
 坏乱之际宜艰险以往而济之是往有所事也○大
 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傅曰莫大于天而在山
 中艮在上而止乾于下皆蕴至大之象也在人为学
 术道德充积于内乃所畜之大也人之蕴畜宜得正
 道故云利贞若夫异端偏学所蓄至多而不正者固
 有矣既道德充积于内宜在上位以享大禄施为于
 天下则不独一身之吉天下之吉也故不家食则吉
卷三十三 第 50a 页 WYG0706-0191a.png
 所畜既大宜施之于时济天下之艰险乃大畜之用
 也故利涉大川彖曰利涉大川应乎天也傅曰所以
 能涉大川者以应乎天也六五下应乾之中爻乃应
 乾而行也所行能应乎天无艰险之不可济况其它
 乎○颐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傅曰上九以刚阳
 之德居师傅之任六五之君柔顺从于己赖己之养
 是当天下之任天下由之以养也以人臣而当是任
 必常怀危厉则吉也如伊尹周公何尝不忧勤兢畏
卷三十三 第 50b 页 WYG0706-0191b.png
 故得终吉夫以君之才不足而倚赖于己身当天下
 大任宜竭其才力济天下之艰危成天下之治安故
 曰利涉大川○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傅曰益者益
 天下之道也故利有攸往益之道可以济险难利涉
 大川也彖曰利涉大川木道乃行傅曰益之为道于
 平常无事之际其益犹小当艰危险难则所益至大
 故利涉大川也于济艰难乃益道大行之时也益误
 作木或以为上巽下震故云木道非也○涣亨王假
卷三十三 第 51a 页 WYG0706-0191c.png
 有庙利涉大川利贞傅曰涣离散也人之离散由乎
 中人心离则散矣治乎散亦本于中能收合人心则
 散可聚也故卦之义皆主于中利贞合涣散之道在
 乎正固也此章不解利涉一句恐脱误彖曰利涉大
 川乘木有功也傅曰治涣之道当济于险难而卦有
 乘木济川之象上巽木也下坎水大川也利涉险以
 济涣也木在水上乘木之象乘木所以涉川也涉则
 有济涣之功矣○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傅曰
卷三十三 第 51b 页 WYG0706-0191d.png
 豚躁鱼冥物之难感者也孚信能感于豚鱼则无不
 至矣所以吉也忠信可以蹈水火况涉川乎守信之
 道在乎坚正故利于贞也彖曰利涉大川乘木舟虚
 也傅曰以中孚涉险难其利如乘木济川而以虚舟
 也虚舟则无沈覆之患卦虚中为虚舟之象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朱子曰夏商之末易道中微文王拘于羑里而系彖
 辞易道复兴
卷三十三 第 52a 页 WYG0706-0192a.png
是故履德之基也
 履礼也上天下泽分定不易必谨乎此然后其德有
 以为基而立也
谦德之柄也
 谦者自卑而尊人又为礼者之所当执持而不可失
 者也
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
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卷三十三 第 52b 页 WYG0706-0192b.png
 九卦皆反身修德以处忧患之事也而有序焉基所
 以立柄所以持复者心不外而善端存恒者守不变
 而常且久惩忿窒欲以修身迁善改过以长善困以
 自验其力井以不变其所然后能巽顺于理以制事
 变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
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
称而隐
卷三十三 第 53a 页 WYG0706-0192c.png
 此如书之九德礼非强世然事皆至极谦以自卑而
 尊且光复阳微而不乱于群阴恒处杂而常德不厌损
 欲先难习熟则易益但充长而不造作困身困而道
 亨井不动而及物巽称物之宜而潜隐不露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
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寡怨谓少所怨尤辨义谓安而能虑○此章三陈九
 卦以明处忧患之道○履德之基是要以践履为本
卷三十三 第 53b 页 WYG0706-0192d.png
 谦德之柄只是要谦退若处患难而矫亢自高取祸
 必矣复德之本如孟子所谓自反困德之辨困而通
 则可辨其是困而不通则可辨其非损是惩忿窒欲
 益是修德益令广大巽只是低心下意要制事须是
 将心入巽里面去顺它道理方能制事方能行权○
 三陈九卦初无它意观上面其有忧患一句便见得
 是圣人说处忧患之道圣人去这里偶然看见这几
 卦有这个道理所以就这个说去若论到底睽蹇皆
卷三十三 第 54a 页 WYG0706-0193a.png
 是忧患底事何故却不说以此知圣人只是偶然去
 这里见得有此理便就这里说去圣人视易如云行
 水流初无定相不可确定○问如何止取九卦先生
 曰圣人论处忧患偶及此卦尔天下道理只在圣人
 口头开口便是道理偶说此九卦意思自是易中尽
 有处忧患底卦非谓九卦之外皆非所以处忧患也
 若以困为处忧患底卦则屯蹇非处忧患而何观圣
 人之经正不当如此后世拘于象数者乃以为九阳
卷三十三 第 54b 页 WYG0706-0193b.png
 数圣人之举九卦盖合此数尤泥而不通矣问巽何
 以为德之制曰巽为资斧多作断制之象○损先难
 后易谓损之初在我亦有所勉强在人亦有所难堪
 久之当事理顺人心这里方易○益长裕而不设谓
 充长自家之德教宽裕而已○困而寡怨是得其处
 困之道故无所怨于天无所尤于人○井是不动之
 物然其水却流行出去利物○井以辨义本义谓安
 而能虑盖守得自家先定方能辨事之是非若自家
卷三十三 第 55a 页 WYG0706-0193c.png
 心先不定事到面前安能辨其义○问巽称而隐曰
 以巽以行权观之则称字宜音去声为称物之义又
 问巽有优游巽入之义权是仁精义熟于事能优游
 以入之意曰巽是入细底意○称而隐是巽顺恰好
 底道理有隐而不能称量者有能称量而不能隐伏
 不露形迹者皆非巽之道○问隐字何训曰隐不见
 也如风之动物无物不入但见其动而不见其形权
 之用亦犹是也○问井德之地曰井有本故泽及于
卷三十三 第 55b 页 WYG0706-0193d.png
 物而井未尝动故曰居其所而迁如人有德而后能
 施以及人然其德性未尝动也惟井居其所然水却
 流行出去而不穷犹人心有持守不动而应变于外
 则不穷也○巽以行权谓见得道理精熟后于物之
 精微委曲处无所不入所以云云○问权是逶迤委
 折以顺理否曰然巽有入之义如风之入物只是巽
 便能入义理之中无细不入○愚按损先难而后易
 盖忿心易发而难制欲心易开而难塞故其始也惩
卷三十三 第 56a 页 WYG0706-0194a.png
 之窒之为甚难然天理既明人欲自熄其为力又有
 所不难者故曰后易益长裕而不设益主利物而言
 长裕者谓充广吾宽裕之德则其利益自然及物不
 待安排做作也故曰不设○九卦之义更当各就全
 卦反覆观之以求其所谓处忧患者庶乎得之又此
 章之下云易之为书也不远云云又明于忧患与故
 则易之一书无非明于忧患又不特九卦为然也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
卷三十三 第 56b 页 WYG0706-0194b.png
事耶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
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朱子曰危惧故得平安轻易则必倾覆易之道也
 愚按危平易倾二语最为切至处忧患者其深味之
卫灵公问陈孔子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见前○按史记楚使人聘孔子用于楚则陈蔡大夫
 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
卷三十三 第 57a 页 WYG0706-0194c.png
 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
 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
 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
 耶人之不吾信也孔子曰有是乎由使仁者而必信
 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曰夫子之道至大
 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盍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
 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其道
 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
卷三十三 第 57b 页 WYG0706-0194d.png
 求为容赐而志不远子贡出颜回入见曰夫子之道
 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
 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
 大修而不用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
 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
 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
 后得免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
卷三十三 第 58a 页 WYG0706-0195a.png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朱子曰降大任使之任大事也若舜以下是也空穷
 也乏绝也拂戾也言使为不遂多背戾也动心忍性
 谓竦动其心坚忍其性也然所谓性亦指气禀食色
 而言耳程子曰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
卷三十三 第 58b 页 WYG0706-0195b.png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
声而后喻
 中人之性常于有过然后能改盖不能谨于平日故
 必事势穷蹙以至困于心衡于虑然后能奋发而兴
 起不能烛于几微故必事理暴著以至验于人之色
 发于人之声然后能警悟而通晓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此言国亦然也法家法度之世臣也拂士辅拂之贤
卷三十三 第 59a 页 WYG0706-0195c.png
 士也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以上文观之则知人之生全出于忧患而死亡由于
 安乐矣尹氏曰言困穷拂郁能坚人之志而熟人之
 仁以安乐失之者多矣○南轩曰天将以大任之于
 后而忧患先之以成其德此岂人之所为哉所谓莫
 之为而为者天也其所遭若是而所成就若是乃天
 也此六人者虽有圣贤浅深之异然始也经履之艰
卷三十三 第 59b 页 WYG0706-0195d.png
 而卒焉能胜其任则一也以舜之生知非有待于处
 忧患以成其德也举舜之起于畎亩以见圣人亦由
 侧微而兴耳若在它人因忧患以成德则如下所云
 是已夫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欲为是使之动心忍性而已动心言其心
 有所感动也忍性言忍其性之偏也动心则善端日
 萌而良心可存忍性则气禀日化而天性可复此所
 谓增益其所不能也人恒过然后能改言凡人常见
卷三十三 第 60a 页 WYG0706-0196a.png
 其有过而后能改过夫其漠然不察其有则过将日
 滋何改之有知用力则知吾过之多而改之惟恐不
 暇矣困于心谓有所撄拂于心衡于虑谓有所郁塞
 于虑必如是而后有作作者油然有所兴起于中也
 徵于色发于声谓忧患愤悱发见于声色必如是而
 后喻喻者言盎然默识其理之所在也作也喻也身
 亲乃能知之非言语所可尽也则又推而言之以谓
 为国者亦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卷三十三 第 60b 页 WYG0706-0196b.png
 国恒亡盖泰然自以为是自以为莫予毒则骄怠日
 长至于灭亡而不悟矣大抵治乱兴亡常分于敬肆
 之间使在内而每闻逆耳之规在外而每有觊觎之
 患则戒惧之心存是心存则国可为也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生言生之道也在身而身泰施之
 天下国家无往而不为福也死言死之道也天命绝
 于其躬而败于乃家凶于乃国者也然继体之君公
 侯之裔生而处安乐之地无忧患之可历则将如何
卷三十三 第 61a 页 WYG0706-0196c.png
 何必也念安乐之可畏思天命之无常戒谨恐惧不
 敢有其安乐是乃困心衡虑之方生之道也然则所
 谓死于安乐者非安乐之能死之也以其溺于安乐
 而自绝焉耳故在君子则虽处安乐而生理未尝不
 遂在小人则虽处忧患而亦未尝不死于忧患所谓
 小人穷斯滥矣是也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
 朱子曰德慧者德之慧术知者术之知疢疾犹灾患
卷三十三 第 61b 页 WYG0706-0196d.png
 也言人必有疢疾则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
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孤臣远臣孽子庶子皆不得于君亲而常有疢疾者
 也达谓达于事理即所谓德慧术知也○南轩曰疢
 疾谓忧患也盖人平居无事之时漠然不省者多矣
 惟夫疢疾加焉则动心忍性有以感发故德慧术知
 由此而生以孤臣孽子观之可见孤臣孽子操心危
 虑患深危故专一而不敢肆深故精审而不敢忽专
卷三十三 第 62a 页 WYG0706-0197a.png
 精之极故于事理能有所通达也然所谓德慧术知
 盖有小大所谓达者亦有浅深要之由忧患而有所
 发则一也然则处安乐之地者诵斯言可不思夫逸
 豫之溺人而深求所以戒惧乎当忧患之际者诵斯
 言可不念其为进德修业之要而自勉励乎
程子曰蹇便是处蹇之道困便是处困之道道无时不
可行
张子曰富贵利泽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
卷三十三 第 62b 页 WYG0706-0197b.png

    右言处患难之道
   处死生
论语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说见前卷言仁篇○朱子曰志士仁人所以不求生
 以害仁者乃其心中自有打不过处不忍就彼以害
 此且非为恐亏其所以生者而后杀身以成仁也所
 谓成仁者亦但以遂其良心之所安而已非欲全其
卷三十三 第 63a 页 WYG0706-0197c.png
 所以生而后为之也此解中常有一种意思不以仁
 义忠孝为吾心之不能已者而以为畏天命谨天职
 欲全其所以生者而后为之则是本心之外别有一
 念计及此等利害重轻而后为之也诚使真能舍生
 取义亦出于计较之私而无悫实自尽之意矣大率
 全所以生等说自它人旁观者言之以为我能如此
 则可若挟是心以为善则已不妥帖况自言之岂不
 益可笑乎吕览所载直躬證父一而载取名事正类
卷三十三 第 63b 页 WYG0706-0197d.png
 此尔○按朱子此段系答南轩论杀身成仁之义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

 朱子曰后谓相失在后何敢死谓不赴斗而必死也
 胡氏曰先王之制民生于三事之如一惟其所在则
 致死焉况颜氏之于孔子恩义兼尽又非他人之为
 师弟子者而已即孔子不幸而遇难回必捐生以赴
 之矣幸而不死则必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请讨以复
卷三十三 第 64a 页 WYG0706-0198a.png
 雠不但已也夫子而在则回何为而不爱其死以犯
 匡人之锋乎○或问颜回亲在不得为夫子死者如
 何曰胡氏曰程子尝言之矣闾巷之人辞亲远适则
 同患难有相死之理况朋友乎况弟子之于师乎当
 预行而先断不可临事而始谋也
子路问成人子曰
 云云已见前卷礼乐论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
卷三十三 第 64b 页 WYG0706-0198b.png
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朱子曰授命谓不爱其生持以与人也○子张曰士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已见前心思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纠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
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
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
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
卷三十三 第 65a 页 WYG0706-0198c.png
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说已见前言仁篇其论管仲王魏处当熟考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全章见前卷圣贤气象篇○尹氏曰子路刚强有不
 得其死之理故因以戒之其后子路卒死于孔悝之
 难○南轩曰孔悝被劫子路死之诚不可以不死谓
 之不得其死不可也然其从孔悝则有为之死之理
 始择之未善也则不几于不得其死乎若比干则可
卷三十三 第 65b 页 WYG0706-0198d.png
 谓得其死者矣然则求生以害仁者谓之不得其生
 可也子路虽不得其死而与是类固不可同日而语
 矣○按史记仲由傅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
 太子蒯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欲立公
 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
 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蒯聩在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蒯聩乃与孔悝作乱谋
 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奔鲁而蒯聩入立是
卷三十三 第 66a 页 WYG0706-0199a.png
 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
 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
 毋轻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
 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蒯聩蒯聩与孔
 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蒯聩弗听
 于是子路欲燔台蒯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
 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问由之死
卷三十三 第 66b 页 WYG0706-0199b.png
 疑其甚不明于大义岂有子而拒父如是之逆而可
 以仕之乎朱子曰然仲由之死诚未为至当然其误
 不在致死之时乃在于委贽之始○又曰子路只见
 下一截不见上一截孔悝之事它知是食焉不避其
 难而不知食出公之食为不当也东坡尝论及此矣
 问是初仕卫时便不是否曰然○问子路之死是否
 曰非是辄如何主岂可仕也孔悝亦自是个不好底
 人子路但见得可仕于大夫而不知辄之国非可仕
卷三十三 第 67a 页 WYG0706-0199c.png
 之国问孔门弟子多仕于列国大夫是如何曰当时
 仕进只有此一门舍此无从可仕所以颜闵宁不仕
 耳○子路死孔悝之难未为不是只是当初仕孔悝
 时错了至此不得其死卫君不正冉有子贡便能疑
 而问知有思量便不去事他若子路粗率全不信圣
 人说话必也正名亦是教子路不要仕卫他更说夫
 子之迂云云
春秋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
卷三十三 第 67b 页 WYG0706-0199d.png
 公羊傅曰宋督将弑殇公孔父生而存则殇公不得
 而弑也于是先攻孔父之家殇公知孔父死已必死
 趋而救之皆死焉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
 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胡氏曰
 按左傅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孔父为司
 马无能改于其德非所谓格君心之非者然君弑死
 于其难处命不渝亦可以无愧矣父者名也著其节
 而书及不失其官而书大夫是春秋之所贤也贤而
卷三十三 第 68a 页 WYG0706-0200a.png
 名之何也故侍读刘敞以谓既名其君于上则不得
 字其臣于下此君前臣名礼之大节也督将弑殇公
 孔父生而存则不可得而弑于是乎先攻孔父而后
 及其君能为有无亦庶几焉凡乱臣贼子畜无君之
 心者必先剪其所忌而后动于恶不能剪其所忌则
 有终其身而不敢动也华督欲弑君而惮孔父刘安
 欲叛汉而惮汲直曹操欲禅位而惮孔融此数君子
 者义形于色皆足以卫宗社而杜邪心奸臣所以惮
卷三十三 第 68b 页 WYG0706-0200b.png
 也不有君子其能国乎春秋贤孔父示后世人主崇
 奖节义之臣乃天下之大闲有国之急务乎
宋万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
 公羊傅曰万搏闵公绝其脰仇牧闻君弑趋而至遇
 之于门手剑而叱之万臂杀仇牧碎其首齿著于门
 阖仇牧可谓不畏强禦矣○胡氏曰君弑而大夫死
 于其难春秋书之者其所取也大夫死于弑君之难
 而有不书者故知孔父牧息皆所取也夫仇牧可谓
卷三十三 第 69a 页 WYG0706-0200c.png
 不畏强禦矣然徒杀其身不能执贼无益于事也亦
 足取乎食焉不避其难义也徒杀其身不能执贼亦
 足为求利焉而逃其难者之训矣何名为无益哉夫
 审事物之重轻者权也权重轻而处之得其宜者义
 也太宰督亦死于闵公之难削而不书者身有罪也
 惠伯死于子恶之难亦削而不书者非君命也召忽
 死于子纠之难孔子比于匹夫匹妇之谅自经于沟
 渎而莫之知者所事不正也崔杼弑君晏平仲曰人
卷三十三 第 69b 页 WYG0706-0200d.png
 有君而人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君子不以
 是罪晏子者齐庄公不为社稷死而晏子非其私昵
 之臣也若仇牧荀息立乎人之本朝执国之政而君
 见弑不以其私也虽欲弗死焉得而勿死圣人书而
 弗削以为求利焉而逃其难者之劝也惟此义不行
 然后有视弃其君犹土梗弁髦曾莫之省而三纲绝
 矣
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卷三十三 第 70a 页 WYG0706-0201a.png
 晋语晋献公伐骊戎○左氏傅初献公使荀息傅奚
 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
 首而对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
 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
 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及里克
 将杀奚齐先告荀息曰三怨将作秦晋辅之子将何
 如荀息曰将死之里克曰无益也荀息曰吾与先君
 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言而爱身乎虽无益也将焉
卷三十三 第 70b 页 WYG0706-0201b.png
 辟之且人之欲善谁不如我我欲无贰而能谓人已
 乎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
 也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荀息立公
 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君
 子曰诗所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
 也荀息有焉○胡氏曰荀息者奚齐卓子之傅也君
 弑而死于难书及所以著其节书大夫不失其官也
 于荀息何取焉若息者可谓不食其言矣或曰息既
卷三十三 第 71a 页 WYG0706-0201c.png
 从君于昏不食其言庸足取乎世衰道微人爱其情
 私相疑贰以成倾危之俗至于刑牲歃血要质鬼神
 犹不能固其约也孰有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
 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如息者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
 不立故圣人以信易食而君子以信易生息不食言
 其可少乎
左氏傅晋怀公命无从亡人期期而不至无赦狐突之
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召冬怀公执狐突曰子来则
卷三十三 第 71b 页 WYG0706-0201d.png
免对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质贰乃
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数矣若又召之教之贰
也父教子贰何以事君刑之不滥君之明也臣之愿也
淫刑以逞谁则无罪臣闻命矣乃杀之楚子围宋晋使
解杨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
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
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
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
卷三十三 第 72a 页 WYG0706-0202a.png
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
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
(欲为义者/不行两信)信无二命(欲行信者/不受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
受命以出有死无霣(霣废/队也)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
(成其/君命)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已不/废命)下臣获
(考成/也)死有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左氏宣公十五年○按汉吴楚之难有中大夫者事
 适类此杨幸而免中大夫者不幸死焉而其姓名又
卷三十三 第 72b 页 WYG0706-0202b.png
 不幸不见于世悲夫○按朱子仪礼经傅臣礼篇死
 节者孔父也仇牧也荀息也狐突也解杨也弘演也
 王蠋也又载晏子一条以见有不当死而不死者其
 义备矣今自解杨以上已各具录弘演王蠋晏子事
 今附注于此又原繁以为臣无二心狼瞫以死明勇
 齐太史昆弟以死守官豫让必报其君之仇皆臣节
 之大者并附见焉又以泄冶一条系于末以见国乱
 君昏有当去而不当死者庶几臣道之常与变皆曲
卷三十三 第 73a 页 WYG0706-0202c.png
 尽云○卫懿公有臣曰弘演远使未还翟人攻卫
 及懿公于荥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
 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襮/表)
 (也/)因自杀先出其腹内懿公之肝桓公闻之曰卫
 之亡也以无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复
 立卫于楚丘弘演可谓忠矣杀身出生以徇其君
 非徙徇其君也又令卫之宗庙复立祭祀不绝可
 谓有功矣○乐毅破齐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
卷三十三 第 73b 页 WYG0706-0202d.png
 环昼邑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蠋谢不往燕人曰
 不来吾且屠昼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
 二夫齐王不用吾諌故退而耕于野国破君亡吾
 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
 死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齐崔杼弑
 其君光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闻难/而来)其人曰死乎
 曰独吾君也哉吾死也(言已与众/臣无异)曰行乎曰吾罪
 也乎哉吾亡也(自谓/无罪)曰归乎曰君死安归(言安可/以归)
卷三十三 第 74a 页 WYG0706-0203a.png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
 社稷是养(言君不徒居民上臣/不徒衣禄皆为社稷)故君为社稷死则
 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谓以公/义死亡)若为己死而为己
 亡非其私昵谁能任之(私昵所亲爱也非所/亲昵无为当其祸)且人
 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言已非正/卿见待无)
 (异于众臣故不/得死其难也)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兴三踊而出左氏襄二十五年○郑厉公入杀傅
 瑕使谓原繁曰傅瑕贰(言有二/心于已)周有常刑既伏其罪
卷三十三 第 74b 页 WYG0706-0203b.png
 矣纳我而无二心者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吾愿
 与伯父图之且寡人出伯父无里言入又不念寡
 人寡人憾焉对曰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其何贰如之苟主社稷国内
 之民其谁不为臣臣无二心天之制也子仪在
 位十四年矣而谋召君者庸非贰乎庄公之子
 犹有八人若皆以官爵行赂劝贰而可以济事
 君其若之何臣闻命矣乃缢而死庄十四年○
卷三十三 第 75a 页 WYG0706-0203c.png
 战于殽也晋梁弘御戎莱驹为右战之明日晋襄公
 缚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囚呼莱驹失戈狼瞫取戈
 以斩囚禽之以从公乘遂以为右箕之役先轸黜之
 而立续简伯狼瞫怒其友曰盍死之瞫曰吾未获死
 所其友曰吾与女为难瞫曰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
 登于明堂死而不义非勇也共用之谓勇吾以勇求
 右无勇而黜亦其所也谓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
 矣子姑待之及彭衙既陈以其属驰秦师死焉晋师
卷三十三 第 75b 页 WYG0706-0203d.png
 从之大败秦师君子谓狼瞫于是乎君子诗曰君子
 如怒乱庶遄沮又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怒不作乱
 而以从师可谓君子矣文二年○太史书曰崔杼弑
 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
 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襄二十五年○韩魏赵氏杀智伯分其田赵襄子漆
 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
 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动
卷三十三 第 76a 页 WYG0706-0204a.png
 索之获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
 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乃舍之豫让又
 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
 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
 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
 仇不亦难乎豫让乃应之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
 又求杀之是二心也且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
 君大乱君臣之义吾弗为之矣凡吾所以为此者所
卷三十三 第 76b 页 WYG0706-0204b.png
 以明君臣之义虽难不避也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胡氏曰君子
 为名誉而为善则其善必不诚人臣为利禄而效忠
 则其忠必不尽虽然滔滔皆是也之人也殆庶乎美
 观而不足于夷考矣使智伯有后而豫子奋不顾身
 为之报仇其心未可知也智伯无后矣气势无所可
 倚矣富贵无所可求矣子孙无所可托矣而让也不
 忘国士之遇以死许之至三而愈笃则无所为而为
卷三十三 第 77a 页 WYG0706-0204c.png
 之者故曰真义士也此非特可以为委质事人之人
 无所为而为善虽大学之道不是过矣襄子知其如
 此独无勉而旌之乎终于杀之何以为人臣而不怀
 二心者之劝哉前史列让于侠士浅之乎知让矣○
 陈杀其大夫泄冶左氏傅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
 于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泄冶諌曰公卿宣淫
 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公曰吾能改矣公告
 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泄冶孔子曰诗云民
卷三十三 第 77b 页 WYG0706-0204d.png
 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乎○胡氏曰称国以
 杀者君与用事大臣同杀之也称其大夫则不失其
 官守而杀之者有专辄之罪矣泄冶无罪而书名何
 也冶以諌杀身者也杀諌臣者必有亡国弑君之祸
 故书其名为徵舒弑君楚子灭陈之端以垂后戒此
 所谓义系于名而书其名者也比干諌而死子曰商
 有三仁焉泄冶諌而死何独无褒辞夫语默死生当
 其可而止泄冶之尽言无隐不愧乎史鱼之直矣方
卷三十三 第 78a 页 WYG0706-0205a.png
 诸比干自靖自献于先王则未可同日而语也冶虽
 效忠其犹在宋子哀鲁叔肸之后乎故仕于昏乱之朝
 若异姓者如子哀洁身而去可也其贵戚耶不食其
 禄如叔肸善矣宣九年○陈夏徵舒弑其君平国胡
 氏曰陈灵公之无道也而称大夫之名氏以弑何也
 祸莫大于拒諌而杀直臣忠莫显于身见杀而其言
 验泄冶所为不惮斧钺尽言于其君者正谓灵公君
 臣通于夏徵舒之家恐其及祸不忍坐观故昧死言
卷三十三 第 78b 页 WYG0706-0205b.png
 之灵公不能纳又从而杀之卒以见弑而亡其国此
 万世之大戒也特书徵舒之名氏以见泄冶忠言之
 验灵公见弑之由使有国者必以远色修身包容枉
 直开纳諌静为心也宣十年○春秋文十四年宋子
 哀来奔○左氏傅宋高哀为萧封人以为卿不义宋
 公而出遂来奔书曰宋子哀来归贵之也杜氏曰贵
 其不食污君之禄辟祸速也○胡氏曰易曰几者动
 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宋子
卷三十三 第 79a 页 WYG0706-0205c.png
 哀有焉昔微子去纣列于三仁之首子哀不立于危
 乱之邦而春秋书字谓能贵爱其身以存道也若偷
 生辟祸而去国出奔亦何取之有○按十六年宋人
 弑其君杵臼胡氏曰此襄夫人使甸杀之也而书宋
 人者昭公无道国人之所欲弑也荡意诸亦死职春
 秋削之不得班于孔父仇牧荀息何也三子闲其君
 而见杀春秋之所取也意诸知国人将弑其君而不
 能止知昭公之将见弑而不能正坐待其及而死之
卷三十三 第 79b 页 WYG0706-0205d.png
 奚得与死于其职者比乎圣人所以独取高哀之去
 而书字以褒之也○宣十有七年公弟叔肸卒○谷
 梁傅其曰叔肸贤之也其贤之何也宣弑而非之也
 非之则胡为不去也曰兄弟也何去而之与之财则
 曰我足矣织履而食终身不食宣公之食君子以是
 为通恩也以取贵乎春秋○胡氏曰论情可以明亲
 亲言义可以厉不轨所以取贵乎春秋书曰公弟而
 称字以表之也○按二人之节诚可为居乱邦之法
卷三十三 第 80a 页 WYG0706-0206a.png
 故因泄冶事附此
国语栾共子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
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一事
之惟其所在则致死焉(在君父为君/父在师为师)报生以死报赐以
力人之道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卷三十三 第 80b 页 WYG0706-0206b.png
 全文见审轻重篇
太史公曰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程子曰感慨杀
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又曰能尽饮食言语之道则可
以尽去就之道能尽去就之道则可以尽死生之道饮
食言语去就死生小大之势一也故君子之学自微而
显自小而卑
问使孔子遇害颜子死之否乎曰岂特颜子之于孔子
若二人同行遇难固可相死也又问亲在则如之何曰
卷三十三 第 81a 页 WYG0706-0206c.png
且譬如二人搏虎一人力尽一人须当同去用力如执
干戈卫社稷到急处逃去言我有亲是大不义也当此
时岂问有亲无亲但当预先谓我有亲不可行则止岂
到临时却规避也礼言亲在不许友以死者此言亦在
人用得盖有亲在可许友以死者如二人同行之类是
也有不可许友以死者如战国游侠为亲不在乃为人
复雠甚非理也
易离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傅曰
卷三十三 第 81b 页 WYG0706-0206d.png
八纯卦皆有二体之义乾内外皆健坤上下皆顺震威
震相继巽上下顺坎重险相习离二明继照艮内外皆
止兑彼已相说离之义在人事最大九三居下体之终
是前明将尽后当继之时人之始终时之革易也故为
日昃之离日下昃之明也昃则将没矣以理言之盛必
有衰始必有终常道也达者顺理为乐缶常用之器也
鼓缶而歌乐其常也不能如是则以大耋为嗟忧乃为
凶也大耋倾没也人之终尽达者则知其常理乐天而
卷三十三 第 82a 页 WYG0706-0207a.png
已遇常皆乐如鼓缶而歌不达者则恐惧有将尽之悲
乃大耋之嗟为其凶也此处死生之道也
    右言处死生之道
 自志士仁人章以下皆言处死生之变惟离九三章
 言处死生之常皆学者所当知也若曾子曰吾知免
 夫又曰吾得正而毙焉子张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
 吾今日其庶几乎此皆所谓处死生之常者也程子
 尝言尧夫临终时只是谐谑须臾而去以圣人观之
卷三十三 第 82b 页 WYG0706-0207b.png
 则亦未是盖犹有意也比之常人甚悬绝矣又诸公
 恐喧它尽出外说话它皆闻得以它人观之便以为
 怪此只是心虚而明故听得问尧夫未病时不如此
 何也曰只是病后气将绝心无念虑不昏便如此又
 问释氏临终便先知死何也曰只是一个不动心释
 氏平生只学这个事将这个做一件大事学者不必
 学它只烛理明自能之如尧夫岂尝学也孔子未知
 生焉知死人多言孔子不告子路此乃深告之也曰
卷三十三 第 83a 页 WYG0706-0207c.png
 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人能原始知得生理便能
 要终知得死理若不明理便虽千万般安排者亦不
 济事○伊川先生病革门人有往视之者曰先生平
 生所学正要此时用先生曰道著用便不是未出寝
 门而先生没
   安义命
论语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
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
卷三十三 第 83b 页 WYG0706-0207d.png
其如予何
 言天欲未丧斯文则匡人其奈我何言不能违天害
 己也○详见前卷桓魋章亦此意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
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朱子曰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得于人而不尤人但
 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言反已自修循序渐进耳
 无以甚异于人而致其知也然深味其语意则见其
卷三十三 第 84a 页 WYG0706-0208a.png
 中自有人不及知而天独知之之妙盖在孔门惟子
 贡之智几足以及此故特语以发之惜乎其犹有所
 未达也○程子曰下学人事便是上达然习而不察
 则亦不能以上达矣○或问云云学者学夫人之事
 形而下者也而其事之理则固天之理也形而上者
 也○释曰穷通荣辱天也用舍予夺人也常人之情
 不得其所欲则怨天而尤人盖扬己之善而归过于
 天人也下学者所学日用常行之事也上达者道德
卷三十三 第 84b 页 WYG0706-0208b.png
 性命之理也常人之情置事于浅近索理于渺茫足
 以惑人之耳目而以为能此所以人知之也圣人浑
 然天理穷通荣辱用舍予夺皆理之不能无者顺而
 受之又何怨尤之有人事之中便是天理又何必舍
 人事而求之于渺茫哉如是则慊然若不见其所长
 者然天理流行而圣人与之无间如此所以人不知
 而天知之也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
卷三十三 第 85a 页 WYG0706-0208c.png
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朱子曰夫子指季孙言其有疑于寮之言也肆陈尸
 也言欲诛寮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
其如命何
 谢氏曰虽寮之愬行亦命也其实寮无如之何愚谓
 言此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圣人于利害之
 际则不待决于命而后泰然也或问公伯寮学于孔
卷三十三 第 85b 页 WYG0706-0208d.png
 门而所为若是何也曰胡氏以为寮非孔子弟子特
 季氏之党耳若游于孔门则岂至于陷其朋友哉曰
 子路非王佐之才家臣非卿相之任其为用舍无足
 言矣而孔子以道之兴废系焉何也曰此隳三都出
 藏甲之时也道之兴废固于是乎在耳曰或以命为
 天理何也曰命者天理流行付与万物之谓也然其
 形而上者谓之理形而下者谓之气自其理而言之
 则元亨利贞之德具于一时而万古不易自其气之
卷三十三 第 86a 页 WYG0706-0209a.png
 浑而言则消息盈虚之变如循环之无端而不可穷
 也万物受命于天以生而得其理之体故仁义礼智
 之德根于心而为性其既生也则随其气之运故废
 兴厚薄之变唯所遇而莫逃此章之所谓命盖指气
 之所运为言以天理释之则于二者之分亦不察矣
 ○南轩曰莫之致而至者命也道之废兴一断以命
 公伯寮何所预于其间哉不曰已而直曰道之将行
 与废方之孟子予不遇鲁侯之论亦可以见圣贤气
卷三十三 第 86b 页 WYG0706-0209b.png
 象之分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程子曰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人不知命则见害
 必避见利必趋何以为君子○胡氏曰一定而不可
 易者命也人不知命常求其所不可得避其所不可
 免所以丧其所守而为小人也○南轩曰此所谓命
 谓穷通得丧之有定也不知命则将侥倖而苟且何
 以为君子乎知命则志定然后其所当为者可得而
卷三十三 第 87a 页 WYG0706-0209c.png
 为矣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朱子曰素犹见在也言君子但因见在所居之位而
 行其所当为无慕乎其外之心也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此言素其位而行也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
卷三十三 第 87b 页 WYG0706-0209d.png
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此言不愿乎其外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易平地也居易素位而行也侥求也幸谓不当得而
 得者○吕氏曰达则兼善天下得志则泽加于民素
 富贵行乎富贵者也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则修身
 见于世素贫贱行乎贫贱者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
 貊之邦行矣素夷狄行乎夷狄者也文王内文明而
卷三十三 第 88a 页 WYG0706-0210a.png
 外柔顺以蒙大难箕子内难而能正其志素患难行
 乎患难者也○又曰心逸日休行其所无事如子从
 父命无所往而不受是之谓俟命○游氏曰素其位
 而行者即其位而道行乎其中如其素然也舜之饭
 糗茹草若将终身然此非素贫贱而行乎贫贱者不
 能然也及其为天子被袗衣鼓琴若固有之此非素
 富贵而行乎富贵者不能然也饭糗袗衣其位虽不
 同而此道之行一也至于夷狄患难亦若此而已道
卷三十三 第 88b 页 WYG0706-0210b.png
 无不行则无入而不自得矣○又曰君子为能尽理
 故居易以俟命居易未必不得故穷通皆好小人反
 是故行险以侥幸行险未必不失也故穷通皆丑
孟子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
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公曰将
见孟子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
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踰前丧君无见焉公曰
诺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
卷三十三 第 89a 页 WYG0706-0210c.png
孟子之后丧踰前丧是以不往见也曰何哉君所谓踰
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曰否谓
棺椁衣衾之美也曰非所谓踰也贫富不同也乐正子
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
君是以不果来也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
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朱子曰此章言圣贤之出处关时运之盛衰乃天命
 之所为非人力之可及○南轩曰臧仓知平公之所
卷三十三 第 89b 页 WYG0706-0210d.png
 以欲见孟子者为其有礼义也则指摘其礼义之愆
 使平公之意自解小人之情状盖如此臧仓所以必
 沮平公者盖知孟子之言信用则已不得以安于君
 侧故也原平公之始将见孟子非见善之明也特以
 乐正子之言而起敬耳使其见之果明信之必笃何
 至用臧仓一言而遽止乎乐正子则从而辩之谓丧
 礼称家之有无前后贫富之不同则棺椁衣衾之美
 何怪其有异乎然平公之心既已蔽必有莫如之何
卷三十三 第 90a 页 WYG0706-0211a.png
 也孟子所以答乐正子者和气不迫而理亦无不尽
 矣夫鲁侯之欲行以乐正子使之也而其中止者以
 臧仓之尼之也虽或使或尼然其行止实非人之所
 能为予之不遇者盖天而已使天而欲平治天下则
 岂臧仓所得而沮之乎盖莫之为而为者天也众人
 违之君子顺之圣人纯焉故孟子谓吾之不遇鲁侯
 天也而孔子谓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玩
 其词气亦可见圣贤之分矣
卷三十三 第 90b 页 WYG0706-0211b.png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
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朱子曰路问于路中问也豫悦也尤过也此二句实
 孔子之言盖孟子尝称之以教人耳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彼前日此今日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自尧舜至汤自汤至文武皆五百馀年而圣人出名
卷三十三 第 91a 页 WYG0706-0211c.png
 世谓其人德业闻望可名于一世者为之辅佐若皋
 陶稷契伊尹莱朱太公望散宜生之属
由周而来七百有馀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
则可矣
 周谓文武之间数谓五百年之期时谓乱极思治可
 以有为之日于是而不得一有所为此孟子所以不
 能无不豫也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
卷三十三 第 91b 页 WYG0706-0211d.png
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言当此之时而使我不遇于齐是天未欲平治天下
 也然天意未可知而其责又在我我何为不豫哉然
 则孟子虽若有不豫然者而实未尝不豫也盖圣贤
 忧世之志乐天之诚有并行而不悖者于此见矣○
 南轩曰充虞盖亦察孟子颜色之间若有不豫之意
 而浅心所窥遂有不怨天不尤人之问也而不知孟
 子之心盖疑王道之久旷忧生民之不被其泽是以
卷三十三 第 92a 页 WYG0706-0212a.png
 若有不豫色然也曰彼一时此一时也盖疑辞也谓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何彼时王者之数兴其尤阙者
 不过五百年而名世间出者亦有之矣而乃今七百
 有馀岁王政不行焉言不应若是其久旷也此孟子
 所以疑所以忧而未能释也若夫在孟子之进退去
 就则何疑何忧之有哉天未欲平治天下故我之道
 未可行使天而欲平治天下则舍我孰与为之者则
 何不豫之有由前所言在君子不得不疑不得不忧
卷三十三 第 92b 页 WYG0706-0212b.png
 由后所言在君子夫何疑夫何忧故王通谓乐天知
 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又曰天下皆忧吾不得
 不忧天下皆疑吾不得不疑盖近此意而心迹之论
 则非也虽然孔子所谓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
 予何与孟子如天未欲平治天下之语反覆玩味之
 则亦可见圣贤之分矣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
者也
卷三十三 第 93a 页 WYG0706-0212c.png
 朱子曰在我者谓仁义礼智凡性之所有者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有道言不可妄求有命言不可必得在外谓富贵利
 达凡外物皆是○赵氏曰言为仁由己富贵在天如
 不可求从吾所好○南轩曰富贵利达众人谓已有
 求之之道然不知其有命焉固有求而得之者矣是
 亦有命而非求之能有益也盖亦有可求而不得者
 多矣以此可见其无益于得也然则亦可以已矣
卷三十三 第 93b 页 WYG0706-0212d.png
邵子曰修身人也遇不遇天也得失不动心所以顺天
也行险徼倖是逆天也求之者人也得之与否天也得
失不动心所以顺天也强取必得是逆天理也逆天理
者患祸必至又曰凡处失在得之先则得亦不喜若处
得在失之先则失难处矣必至于陨穫
程子曰贤者惟知义而已命在其中中人以下乃以命
处义如言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知命之
不可求故自处以不求若贤者则求之以道得之以义
卷三十三 第 94a 页 WYG0706-0213a.png
不必言命
 一本云圣人言命盖为中人以上者设非为上智言
 中人以上于得失之际不能无惑故有命之说然后
 能安若上智之人更不言命惟安于义借使求则得
 之然非义则不求此乐天者之事也上智之人安于
 义中人以上安于命乃若闻命而不能安之者又其
 每下者也
人之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
卷三十三 第 94b 页 WYG0706-0213b.png
之有人遇一事则心心念念不肯舍毕竟何益若不会
处置了放下便是无义无命也
子贡之高识曷尝规于货利哉特于丰约之间不能无
留情尔且贫富有命彼乃留情于其间多见其不知道
也故圣人谓之不受命有志于道者要当去此心而后
可语也
 门人有居太学而欲归应乡举者问其故曰蔡人鲜
 习礼记决科之利也先生曰汝之是心已不可入于
卷三十三 第 95a 页 WYG0706-0213c.png
 尧舜之道矣云云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苟不知命见患难必避
遇得丧必动见利必趋何以为君子
 问家贫亲老应举求仕不免有得失之累何修可以
 免此程子曰此只是志不胜气若志胜自无此累家
 贫亲老须用禄仕然得之不得为有命曰在已固可
 为亲奈何曰为己为亲也只是一事若不得其如命
 何云云
卷三十三 第 95b 页 WYG0706-0213d.png
孟子既知天安用尤臧氏
 问奇州之行知其由来乃族子与故人尔先生曰族
 子至愚不足责故人至厚不敢疑云云
谢氏曰知命虽浅事也要信得及将来做田地就上面
做工夫若信不及风吹草动便生恐惧忧喜枉做却閒
工夫枉用却閒心力信得命及便养得气不折挫
 余初及第年岁前梦入内庭不见神宗而太子涕泣
 及释褐时神宗晏驾哲庙嗣位如此事直不把来草
卷三十三 第 96a 页 WYG0706-0214a.png
 草看万事真实有命人内计较不得吾平生未尝卜
 卦在书局亦不谒执政或劝之吾对曰它安能陶铸
 我自有命在
有以仕宦为人罗织为忧者龟山杨氏曰顾吾所自为
者何如耳苟自为者皆合道理而无愧然而不免焉者
命也不以道理为可凭依而徒惧其不免则无义无命
矣又言人只为不知命故才有些事便自劳攘若知得
彻便于事无不安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卷三十三 第 96b 页 WYG0706-0214b.png
使孔子不免于难是亦天也桓魋其如何哉孟子分明
为臧仓所毁不遇而以为非臧氏子之力盖知命也列
子曰桓公非能用雠不得不用管仲非能举贤不得不
举此说得之
    右论安义命
   审轻重
论语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
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卷三十三 第 97a 页 WYG0706-0214c.png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朱子曰鱼与熊掌皆美味而熊掌尤美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
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释所以舍生取义之意得得生也欲生恶死者虽众
 人利害之常情而欲恶有甚于生死者乃秉彝义理
卷三十三 第 97b 页 WYG0706-0214d.png
 之良心是以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设使人无秉彝之良心而但有利害之私情则凡可
 以偷生免死者皆将不顾礼义而为之矣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由其必有秉彝之良心是以其能舍生取义如此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卷三十三 第 98a 页 WYG0706-0215a.png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但众人汨于利欲而忘之惟贤
 者能存之而不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
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豆木器也嘑咄啐之貌行道之人路中凡人也蹴践
 踏也乞人丐乞之人也不屑不以为洁也言虽欲食
 之急而犹恶无礼有宁死而不食者是其羞恶之本
卷三十三 第 98b 页 WYG0706-0215b.png
 心欲恶有甚于生死者人皆有之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
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万钟于我何加言于我身无所增益也所识穷乏者
 得我谓所知识之穷乏者感我之惠也上言人皆有
 羞恶之心此言众人所以丧之由此三者盖理义之
 心虽曰固有而物欲之蔽亦人所易昏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卷三十三 第 99a 页 WYG0706-0215c.png
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言三者身外之物其得失比生死为甚轻乡为身死
 犹不肯受嘑蹴之食今乃为此三者而受无礼义之
 万钟是岂不可以止乎本心谓羞恶之心○此章言
 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
 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而不省
 察于斯焉○南轩张氏曰二者不可得兼言权其轻
卷三十三 第 99b 页 WYG0706-0215d.png
 重而取舍之也夫乐生恶死人之常情贤者亦岂
 与之异哉而有至于舍生而取义者非真知义之重
 于生其能然乎其舍生取义犹饥之食渴之饮亦为
 其所当然而已故曰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
 死者所欲谓理义所恶谓非理义也欲恶如是乃为
 得性情之正若但知乐生恶死而已则凡可以求生
 可以辟患者无所不为天理灭而流于禽兽之归矣
 又曰嘑尔而不受蹴尔而不屑此其羞恶之心也人
卷三十三 第 100a 页 WYG0706-0216a.png
 之困穷其欲未肆故其端尚在至于为万钟所系则
 有不复顾者矣曰万钟于我何加焉人能深味斯言
 而得其旨则亦可见外物之无足慕矣
 
 
 
 
 
卷三十三 第 100b 页 WYG0706-0216b.png
 
 
 
 
 
 
 
 西山读书记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