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705-08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西山读书记卷二十七
宋 真德秀 撰
广大学
易文言君子学以聚之说见前
易大传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子
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
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西山读书记卷二十七
宋 真德秀 撰
广大学
易文言君子学以聚之说见前
易大传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子
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
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705-0801b.png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
不慎乎
朱子曰释中孚九二爻义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
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
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
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
不慎乎
朱子曰释中孚九二爻义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
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
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
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705-0802a.png
朱子曰此释益上九爻义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
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朱子曰卦爻之辞亦犹是也○按此自夫乾天下之
至健也为一章今特别取以附于此谢安识王氏兄
弟事当考
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先而后从之者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
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朱子曰卦爻之辞亦犹是也○按此自夫乾天下之
至健也为一章今特别取以附于此谢安识王氏兄
弟事当考
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先而后从之者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705-0802b.png
言之于既行之后○范氏曰子贡之患非言之艰而
行之难故告之以此○南轩曰君子主于行而非以
言为先故其言之所发乃其力行所至言随之也夫
主于行而后言者为君子则夫易于言而行不践者
是小人之归矣子贡非不能践言者然未免于多言
夫子恐其有时而或以言为主而行有未精也是以
深警焉夫未之能践而言与夫力行所至而言者其
意味有间矣学者宜深察
行之难故告之以此○南轩曰君子主于行而非以
言为先故其言之所发乃其力行所至言随之也夫
主于行而后言者为君子则夫易于言而行不践者
是小人之归矣子贡非不能践言者然未免于多言
夫子恐其有时而或以言为主而行有未精也是以
深警焉夫未之能践而言与夫力行所至而言者其
意味有间矣学者宜深察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705-0802c.png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范氏曰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后出之非言之难
而行之难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轻言之言之如其
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则出诸其口必不易矣○南轩
曰君子以行不逮言为耻故言不轻其出言之不出
则勉于躬行者力可知也夫子惧学者务于言而行
有弗笃则趋于薄也故言古之学者盖如此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范氏曰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后出之非言之难
而行之难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轻言之言之如其
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则出诸其口必不易矣○南轩
曰君子以行不逮言为耻故言不轻其出言之不出
则勉于躬行者力可知也夫子惧学者务于言而行
有弗笃则趋于薄也故言古之学者盖如此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705-0802d.png
谢氏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胡氏曰言
而能讷畜德则固喻人则信谋事则密不讷者反是
行而能敏迁善则速改过则勇应务则给不敏者反
是夫敏与讷虽若出于天资然可习也言烦而讷矫
之行缓以敏励之由我而已不自变其气质学岂有
功哉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
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而能讷畜德则固喻人则信谋事则密不讷者反是
行而能敏迁善则速改过则勇应务则给不敏者反
是夫敏与讷虽若出于天资然可习也言烦而讷矫
之行缓以敏励之由我而已不自变其气质学岂有
功哉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
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705-0803a.png
吕氏曰疑者所未信殆者所未安程子曰尤罪自外
至者悔理自内出者朱子曰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
殆者择之精谨言行者守之约凡言在其中者皆不
求而自至之辞言此以救子张之失而进之也○程
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
子张学干禄故教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
若颜闵则无此问矣○子张学干禄一章是教人不
以干禄为意盖言行所当谨非欲为干禄而然也若
至者悔理自内出者朱子曰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
殆者择之精谨言行者守之约凡言在其中者皆不
求而自至之辞言此以救子张之失而进之也○程
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
子张学干禄故教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
若颜闵则无此问矣○子张学干禄一章是教人不
以干禄为意盖言行所当谨非欲为干禄而然也若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705-0803b.png
真能着实用功则惟患言行之有悔尤何暇有干禄
之心邪○南轩曰夫谨言行者非期于得禄亦非必
得禄也曰禄在其中辞气不迫而义则完矣若教之
以士不可以求禄则理有所未尽亦非长善救失之
方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
予与何诛
言其志气昏惰教无所施也与语辞诛责也言不足
之心邪○南轩曰夫谨言行者非期于得禄亦非必
得禄也曰禄在其中辞气不迫而义则完矣若教之
以士不可以求禄则理有所未尽亦非长善救失之
方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
予与何诛
言其志气昏惰教无所施也与语辞诛责也言不足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705-0803c.png
责乃所以深责之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
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能言而行不逮故孔子自言于予之事而改此
失亦以重警之也○范氏曰君子之于学惟日孜孜
毙而后已惟恐其不及也宰予昼寝自弃孰甚焉故
夫子责之胡氏曰宰予不能以志帅气居然而倦是
宴安之气胜儆戒之志惰也古之圣贤未尝不以怠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
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能言而行不逮故孔子自言于予之事而改此
失亦以重警之也○范氏曰君子之于学惟日孜孜
毙而后已惟恐其不及也宰予昼寝自弃孰甚焉故
夫子责之胡氏曰宰予不能以志帅气居然而倦是
宴安之气胜儆戒之志惰也古之圣贤未尝不以怠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705-0803d.png
惰荒宁为惧勤励不息自强此孔子所以深责宰予
也听言观行圣人不待是而后能亦非缘此而尽疑
学者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
耳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朱子曰莫疑辞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以及人未
之有得则全未有得皆自谦之辞而足以见言行之
难易缓急欲人之勉其实也○谢氏曰文虽圣人无
也听言观行圣人不待是而后能亦非缘此而尽疑
学者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
耳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朱子曰莫疑辞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以及人未
之有得则全未有得皆自谦之辞而足以见言行之
难易缓急欲人之勉其实也○谢氏曰文虽圣人无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705-0804a.png
不与人同故不逊能躬行君子斯可以入圣故不居
犹言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南轩曰言文吾不与
人同者至于躬行之君子则未见圣人之意欲使学
者不但既其文而务勉其实也夫所谓文者威仪艺
文之事可得而见者也躬行之实则在夫缜密笃至
存乎人之所不见者也此颜闵之徒所以独出于众
人与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犹言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南轩曰言文吾不与
人同者至于躬行之君子则未见圣人之意欲使学
者不但既其文而务勉其实也夫所谓文者威仪艺
文之事可得而见者也躬行之实则在夫缜密笃至
存乎人之所不见者也此颜闵之徒所以独出于众
人与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705-0804b.png
朱子曰耻者不敢尽之意过者欲有馀之辞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
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
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朱子曰其者指忠信笃敬而言参读如毋往参焉之
参言与我相参也衡轭也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
忘随其所在常若有见虽欲顷刻离之而不可得然
后一行一言自然不离于忠信笃敬而蛮貊可行也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
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
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朱子曰其者指忠信笃敬而言参读如毋往参焉之
参言与我相参也衡轭也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
忘随其所在常若有见虽欲顷刻离之而不可得然
后一行一言自然不离于忠信笃敬而蛮貊可行也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705-0804c.png
子张书诸绅
程子曰学要鞭辟近里着工而已博学而笃志切问
而近思言忠信行笃敬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
其倚于衡只此是学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却
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以持养之及其至则一也
○参前倚衡今人多错说了故每流于释氏先圣言
此只是说言必忠信行必笃敬念念不忘到处常若
见此两事不离心目之间尔如言见尧于羹见舜于
程子曰学要鞭辟近里着工而已博学而笃志切问
而近思言忠信行笃敬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
其倚于衡只此是学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却
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以持养之及其至则一也
○参前倚衡今人多错说了故每流于释氏先圣言
此只是说言必忠信行必笃敬念念不忘到处常若
见此两事不离心目之间尔如言见尧于羹见舜于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705-0804d.png
墙岂是以我之心还见一心别为一物而在身外耶
○笃者有重厚深沉之意○南轩曰笃敬者敦笃于
敬也言忠信则言有物行笃敬则行有常以是而行
何往而不可故虽蛮貊亦可行也若夫言不忠信行
不笃敬则妄而已故虽州里亦不可行参前倚衡使
之常存乎忠信笃敬也存之不素而欲遽保之于既
发之时难矣此子张所以书绅而不敢忘也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笃者有重厚深沉之意○南轩曰笃敬者敦笃于
敬也言忠信则言有物行笃敬则行有常以是而行
何往而不可故虽蛮貊亦可行也若夫言不忠信行
不笃敬则妄而已故虽州里亦不可行参前倚衡使
之常存乎忠信笃敬也存之不素而欲遽保之于既
发之时难矣此子张所以书绅而不敢忘也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705-0805a.png
诗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
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事见家语盖深有意于
谨言也此邦有道所以不废邦无道所以免祸故孔
子以兄子妻之○范氏曰言者行之表行者言之实
未有易其言而能谨于行者南容欲谨其言如此则
必能谨其行矣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朱子曰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
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事见家语盖深有意于
谨言也此邦有道所以不废邦无道所以免祸故孔
子以兄子妻之○范氏曰言者行之表行者言之实
未有易其言而能谨于行者南容欲谨其言如此则
必能谨其行矣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朱子曰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705-0805b.png
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南轩曰易其言者实必不
至若听其言之而不怍则知其为之也难矣故古者
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而仁者之言必讱也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
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尹氏曰时然后言则无三者之过矣○南轩曰此章
戒人言语当适其可也
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
至若听其言之而不怍则知其为之也难矣故古者
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而仁者之言必讱也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
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尹氏曰时然后言则无三者之过矣○南轩曰此章
戒人言语当适其可也
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705-0805c.png
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说见专言道篇
记表记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
郑氏曰不见人之言语则以为善言其馀行或时恶
也
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行有枝叶所以益德也言有枝叶是益虚华也枝叶
依干而生言行亦由礼出
说见专言道篇
记表记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
郑氏曰不见人之言语则以为善言其馀行或时恶
也
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行有枝叶所以益德也言有枝叶是益虚华也枝叶
依干而生言行亦由礼出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705-0805d.png
是故君子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于
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有客不能馆则
不问其所舍
皆辟有言而无其实
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
以坏小雅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子曰君子不以口誉
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
之称人之美则爵之国风曰心之忧矣于我归说子曰
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有客不能馆则
不问其所舍
皆辟有言而无其实
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
以坏小雅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子曰君子不以口誉
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
之称人之美则爵之国风曰心之忧矣于我归说子曰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705-0806a.png
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
善言而无信人所恶也
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己怨
己谓不许也言诺而不与其怨大于不许
缁衣故大人不倡游言
游犹浮也不可用之言也
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
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善言而无信人所恶也
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己怨
己谓不许也言诺而不与其怨大于不许
缁衣故大人不倡游言
游犹浮也不可用之言也
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
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705-0806b.png
危犹高也言不高于行行不高于言言行相应也
诗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
以行
禁犹谨也
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
于行
稽犹考也议也
诗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
诗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
以行
禁犹谨也
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
于行
稽犹考也议也
诗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705-0806c.png
话善言
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壹
贰不壹也
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
周万民所望
张子东铭曰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发乎声见
乎四肢谓非己心不明也欲人无己疑不能也过言非
心也过动非诚也失于声谬迷其四体谓已当然自诬
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壹
贰不壹也
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
周万民所望
张子东铭曰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发乎声见
乎四肢谓非己心不明也欲人无己疑不能也过言非
心也过动非诚也失于声谬迷其四体谓已当然自诬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705-0806d.png
也欲他人已从诬人也或者以出于心者归咎为己戏
失于思者自诬为己诚不知戒其出汝者归咎其不出
汝者长傲且遂非不智孰甚焉
以上言谨言敏行之事
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朱子曰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
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集义游
失于思者自诬为己诚不知戒其出汝者归咎其不出
汝者长傲且遂非不智孰甚焉
以上言谨言敏行之事
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朱子曰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
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集义游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705-0807a.png
氏曰此曾子之省身者而已若夫学者之所省又不
止此事亲有不足于孝事长有不足于敬与行或愧
于心而言或浮于行与欲有所未窒而忿有所未惩
与推是类而日省之则曾子之诚身庶乎可以跂及
矣古之人所谓夜以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者亦曾子
之意也○馀已见忠信篇○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
三省乎已则智明而行无过矣○此章言省身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止此事亲有不足于孝事长有不足于敬与行或愧
于心而言或浮于行与欲有所未窒而忿有所未惩
与推是类而日省之则曾子之诚身庶乎可以跂及
矣古之人所谓夜以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者亦曾子
之意也○馀已见忠信篇○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
三省乎已则智明而行无过矣○此章言省身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705-0807b.png
朱子曰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则人易从所以人
不得而怨之○南轩曰厚者敦笃也躬则自厚而责
望于人则薄其所处岂不有馀裕乎然则何怨之有
孟子所谓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己小
人不笃之己而责于人者深未尝须臾得其平也○
韩子曰古之君子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盖本于
此全篇皆可取今不录○程子曰圣人责己感处多
责人应处少又曰责上责下而中自恕己岂可任职
不得而怨之○南轩曰厚者敦笃也躬则自厚而责
望于人则薄其所处岂不有馀裕乎然则何怨之有
孟子所谓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己小
人不笃之己而责于人者深未尝须臾得其平也○
韩子曰古之君子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盖本于
此全篇皆可取今不录○程子曰圣人责己感处多
责人应处少又曰责上责下而中自恕己岂可任职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705-0807c.png
分○张子曰责己者当知无天下国家皆非之理故
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又吴诸葛恪与陆逊书
曰自汉末以来中国士大夫如许子将辈所以更相
谤讪或至为祸原其本起非为大雠惟坐克己不能
尽如礼而责人专以正义夫己不如礼则人不服责
人以正义则人不堪内不服其行外不堪其责则不
得不相怨相怨一生则小人得容其间小人得容其
间则三至之言浸润之谮纷错交至虽至明至亲者
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又吴诸葛恪与陆逊书
曰自汉末以来中国士大夫如许子将辈所以更相
谤讪或至为祸原其本起非为大雠惟坐克己不能
尽如礼而责人专以正义夫己不如礼则人不服责
人以正义则人不堪内不服其行外不堪其责则不
得不相怨相怨一生则小人得容其间小人得容其
间则三至之言浸润之谮纷错交至虽至明至亲者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705-0807d.png
处之犹难以自定况己为隙且未能明者乎是故张
陈至于血刃萧朱不终其好学由于此而已恪之为
人无足云者而其言不可废又恪虽能言终以多怨
致祸可见知之非艰而行之惟艰皆足为世戒故附
于此○以上皆言责己又圣贤所论有所谓检身者
成汤检身若不及是也有所谓反身者易曰威如之
吉反身之谓也又曰君子以反身修德中庸曰射有
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孟子曰行有不得
陈至于血刃萧朱不终其好学由于此而已恪之为
人无足云者而其言不可废又恪虽能言终以多怨
致祸可见知之非艰而行之惟艰皆足为世戒故附
于此○以上皆言责己又圣贤所论有所谓检身者
成汤检身若不及是也有所谓反身者易曰威如之
吉反身之谓也又曰君子以反身修德中庸曰射有
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孟子曰行有不得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705-0808a.png
则反求诸己又曰有人于此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
自反也又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是也有所谓正身
者孔子曰苟正其身矣如正人何有所谓正己者中
庸曰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孟子曰大人正己而
物正是也有所谓克己者孔子之告颜子又楚灵王
不能自克以及乾溪之难孔子曰克己复礼仁也杨
子曰胜己之私之谓克是也有所谓敬身者曾子也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是也又有所谓诚身
自反也又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是也有所谓正身
者孔子曰苟正其身矣如正人何有所谓正己者中
庸曰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孟子曰大人正己而
物正是也有所谓克己者孔子之告颜子又楚灵王
不能自克以及乾溪之难孔子曰克己复礼仁也杨
子曰胜己之私之谓克是也有所谓敬身者曾子也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是也又有所谓诚身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705-0808b.png
者中庸不明乎善不诚乎身是也此数者其名虽异
要其为修身则一各已散见诸篇今不重出
易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程子曰风烈则雷迅雷激则风怒二物相益者也君
子观风雷相益之象而求益于己为益之道无若见
善则迁有过则改也见善能迁则可以尽天下之善
有过能改则无过矣益于人者莫大于是○朱子曰
迁善如风之迅改过如雷之烈
要其为修身则一各已散见诸篇今不重出
易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程子曰风烈则雷迅雷激则风怒二物相益者也君
子观风雷相益之象而求益于己为益之道无若见
善则迁有过则改也见善能迁则可以尽天下之善
有过能改则无过矣益于人者莫大于是○朱子曰
迁善如风之迅改过如雷之烈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705-0808c.png
复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程子曰复者阳反来复也阳君子之道故复为反善
之义初刚阳来复处卦之初复之最先者也是不远
而复也失而后有复不失则何复之有唯失之不远
而复则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也祗宜音秪抵也玉篇
云适也义亦同无袛悔不至于悔也颜子无形显之
过夫子谓其庶几乃无袛悔也过既未形而改何悔
之有既未能不勉而中所欲不踰矩是有过也然其
程子曰复者阳反来复也阳君子之道故复为反善
之义初刚阳来复处卦之初复之最先者也是不远
而复也失而后有复不失则何复之有唯失之不远
而复则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也祗宜音秪抵也玉篇
云适也义亦同无袛悔不至于悔也颜子无形显之
过夫子谓其庶几乃无袛悔也过既未形而改何悔
之有既未能不勉而中所欲不踰矩是有过也然其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705-0808d.png
明而刚故一有不善未尝不知既知未尝不遽改故
不至于悔乃不远复也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不远而复者君子所以修其身之道也学问之道无
他唯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
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袛悔元吉
无咎者善补过也
不至于悔乃不远复也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不远而复者君子所以修其身之道也学问之道无
他唯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
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袛悔元吉
无咎者善补过也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705-0809a.png
上文云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
也又曰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朱子曰
介谓辨别之端盖善恶已动而未形之时于此忧之
则不至于悔吝矣震动也知悔则有以动其补过之
心而可以无咎矣○按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
若厉无咎传曰三虽人位已在下体之上未离于下
而尊显者也日夕不懈而兢惕则虽处危地而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传曰跃不跃惟及时以就安
也又曰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朱子曰
介谓辨别之端盖善恶已动而未形之时于此忧之
则不至于悔吝矣震动也知悔则有以动其补过之
心而可以无咎矣○按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
若厉无咎传曰三虽人位已在下体之上未离于下
而尊显者也日夕不懈而兢惕则虽处危地而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传曰跃不跃惟及时以就安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705-0809b.png
耳圣人之动无不时也○本义曰九阳四阴居上之
下政革之际进退未定之时也能随时进退则无咎
○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传曰四居近五之位而无相得之义乃上下蔽隔之
时其自处以正危疑之地也若晦藏其智如括结囊
口而不露则可得无咎不然则有害○需初九需于
郊利用恒无咎传曰需者以遇险故需而后进初最
远于险故为需于郊郊旷远之地处于旷远利在安
下政革之际进退未定之时也能随时进退则无咎
○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传曰四居近五之位而无相得之义乃上下蔽隔之
时其自处以正危疑之地也若晦藏其智如括结囊
口而不露则可得无咎不然则有害○需初九需于
郊利用恒无咎传曰需者以遇险故需而后进初最
远于险故为需于郊郊旷远之地处于旷远利在安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705-0809c.png
守其常则无咎不能安常则躁动犯难岂能需于远
而无过耶○师贞丈人吉无咎传曰师之道以正为
本兴师动众以毒天下而不以正民弗从也故师以
贞为主其动虽正师之者必丈人则吉而无咎盖有
吉而有咎者有无咎而不吉者吉且无咎乃尽善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传曰二乃师之主
专制其事者也居下专制其事唯在师则可自古命
将阃外之事得专制之在师专制而得中道故吉而
而无过耶○师贞丈人吉无咎传曰师之道以正为
本兴师动众以毒天下而不以正民弗从也故师以
贞为主其动虽正师之者必丈人则吉而无咎盖有
吉而有咎者有无咎而不吉者吉且无咎乃尽善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传曰二乃师之主
专制其事者也居下专制其事唯在师则可自古命
将阃外之事得专制之在师专制而得中道故吉而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705-0809d.png
无咎盖恃专则失为下之道不专则无成功之理故
得中为吉○六四师左次无咎传曰师之进以强勇
也四以柔居阴非能进而克捷者也知不能进退故
左次左次退舍也量宜进退乃所当也故无咎○比
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传曰人相亲比必有其道苟非
其道必有咎悔故必推原占决其可比者而比之筮
谓占决卜度非谓以筮龟也所比得元永贞则无咎
元谓有君长之道永谓可以常久贞谓得正道上之
得中为吉○六四师左次无咎传曰师之进以强勇
也四以柔居阴非能进而克捷者也知不能进退故
左次左次退舍也量宜进退乃所当也故无咎○比
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传曰人相亲比必有其道苟非
其道必有咎悔故必推原占决其可比者而比之筮
谓占决卜度非谓以筮龟也所比得元永贞则无咎
元谓有君长之道永谓可以常久贞谓得正道上之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705-0810a.png
比下必有此三者下之从上必以此三者○初六有
孚比之无咎传曰初六比之始也相比之道以诚信
为本中心不信而亲人人谁与之故比之始必有孚
诚乃无咎孚信之在中也○小畜初九复自道何其
咎吉传曰初九阳爻而乾体阳在上之物又刚健之
才足以上进而复与在上同志其进复于上乃其道
也故云复自道复既自道何过咎之有无咎而又有
吉也诸爻言无咎者如是则无咎矣故云无咎者善
孚比之无咎传曰初六比之始也相比之道以诚信
为本中心不信而亲人人谁与之故比之始必有孚
诚乃无咎孚信之在中也○小畜初九复自道何其
咎吉传曰初九阳爻而乾体阳在上之物又刚健之
才足以上进而复与在上同志其进复于上乃其道
也故云复自道复既自道何过咎之有无咎而又有
吉也诸爻言无咎者如是则无咎矣故云无咎者善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705-0810b.png
补过也虽使爻义本善亦不害于不如是则有咎之
义初九乃由其道而行故曰何其咎○六四有孚血
去惕出无咎传曰四于畜时处近君之位畜君者也
若内有孚诚则五志信之从其畜也卦独一阴畜众
阳者也诸阳之志系于四四苟欲以力畜之则一柔
敌众刚必见伤害唯尽其孚诚以应之则可以感矣
故其伤害远其危惧免也如此则可以无咎不然则
不免于害矣○履初九素履往无咎传曰履不处者
义初九乃由其道而行故曰何其咎○六四有孚血
去惕出无咎传曰四于畜时处近君之位畜君者也
若内有孚诚则五志信之从其畜也卦独一阴畜众
阳者也诸阳之志系于四四苟欲以力畜之则一柔
敌众刚必见伤害唯尽其孚诚以应之则可以感矣
故其伤害远其危惧免也如此则可以无咎不然则
不免于害矣○履初九素履往无咎传曰履不处者
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0705-0810c.png
行之道初处至下素在下者也而阳刚之才可以上
进若安其卑下之素而往则无咎详见出处篇○否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传曰四以阳刚之健居近君
之位是有济否之才而得高位者也足以辅上济否
然当君道方否之时处逼近之地所恶在居功取忌
而已若能使必出于君命威柄一归于上则无咎而
其志行矣能使事皆出于君命则可以济时之否其
畴类皆附离其福祉离丽也○同人初九同人于门
进若安其卑下之素而往则无咎详见出处篇○否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传曰四以阳刚之健居近君
之位是有济否之才而得高位者也足以辅上济否
然当君道方否之时处逼近之地所恶在居功取忌
而已若能使必出于君命威柄一归于上则无咎而
其志行矣能使事皆出于君命则可以济时之否其
畴类皆附离其福祉离丽也○同人初九同人于门
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0705-0810d.png
无咎传曰九居同人之初而无系应是无所偏私同
人之公者也故为出门同人出门谓在外在外则无
私昵之偏其同博而公如此则无过咎也○象曰出
门同人又谁咎也传曰出门同人于外是其所同者
广无所偏私人之同也有厚薄亲疏之异过咎所由
生也既无所偏党谁其咎之○大有初九无交害匪
咎艰则无咎传曰九居大有之初未至于盛处卑无
应与未有骄盈之失故无交害未涉于害也大凡富
人之公者也故为出门同人出门谓在外在外则无
私昵之偏其同博而公如此则无过咎也○象曰出
门同人又谁咎也传曰出门同人于外是其所同者
广无所偏私人之同也有厚薄亲疏之异过咎所由
生也既无所偏党谁其咎之○大有初九无交害匪
咎艰则无咎传曰九居大有之初未至于盛处卑无
应与未有骄盈之失故无交害未涉于害也大凡富
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0705-0811a.png
有鲜不有害若能享富有而知难处则自无咎○九
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传曰九以阳刚居二为六
五之君所倚任刚健则才胜居柔则谦顺得中则无
过其才如此所以能胜大有之任如大车之材强壮
能胜载重物也可以任重行远故有攸往而无咎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传曰九四居大有之时已过中
矣是大有之盛者也过盛则凶咎所由生故处之之
道匪其彭则无咎谓能谦损不处其大盛则得无咎
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传曰九以阳刚居二为六
五之君所倚任刚健则才胜居柔则谦顺得中则无
过其才如此所以能胜大有之任如大车之材强壮
能胜载重物也可以任重行远故有攸往而无咎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传曰九四居大有之时已过中
矣是大有之盛者也过盛则凶咎所由生故处之之
道匪其彭则无咎谓能谦损不处其大盛则得无咎
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0705-0811b.png
也四近君之高位苟处大盛则致凶咎彭盛多之猊
诗载驱云汶水汤汤行人彭彭行人盛多之状雅大
明云驷騵彭彭言武王戎马之盛也○象曰匪其彭
无咎明辨晰也传曰能不处其盛而得无咎者盖有
明辨之智也晰明智也贤智之人明辨物理当其方
盛则知咎之将至故能损抑不敢至于满极也○豫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传曰上六阴柔非有中正之
德以阴居上不正也而当豫极之时以君子居斯时
诗载驱云汶水汤汤行人彭彭行人盛多之状雅大
明云驷騵彭彭言武王戎马之盛也○象曰匪其彭
无咎明辨晰也传曰能不处其盛而得无咎者盖有
明辨之智也晰明智也贤智之人明辨物理当其方
盛则知咎之将至故能损抑不敢至于满极也○豫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传曰上六阴柔非有中正之
德以阴居上不正也而当豫极之时以君子居斯时
卷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0705-0811c.png
亦当戒惧况阴柔乎乃耽肆于豫昏迷不知反者也
在豫之终故为昏冥已成者也若能有渝变则可以
无咎矣在豫之中有变之义人之失苟能自变皆可
以无咎故冥虽已成能变则善也圣人发此义所以
劝迁善也故更不言冥之凶专言渝之无咎○随元
亨利贞无咎传曰随之道可以致大亨也君子之道
为众所随与己随于人及临事择所随皆随也随得
其道则可以致大亨也凡人君之从善臣下之奉命
在豫之终故为昏冥已成者也若能有渝变则可以
无咎矣在豫之中有变之义人之失苟能自变皆可
以无咎故冥虽已成能变则善也圣人发此义所以
劝迁善也故更不言冥之凶专言渝之无咎○随元
亨利贞无咎传曰随之道可以致大亨也君子之道
为众所随与己随于人及临事择所随皆随也随得
其道则可以致大亨也凡人君之从善臣下之奉命
卷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0705-0811d.png
学者之徙义临事而从长皆随也随之道利在于贞
正随得其正然后能大亨而无咎失其正则有咎矣
岂能亨乎○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传曰九四以阳刚之才处臣下之极若于随有获则
虽正亦凶有获谓得天下之心随于己为臣之道当
使恩威一出于上众心皆随于君若人心从已危疑
之道也故凶居此地者奈何唯孚诚积于中动为合
于道以明哲处之则又何咎古之人有行之者伊尹
正随得其正然后能大亨而无咎失其正则有咎矣
岂能亨乎○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传曰九四以阳刚之才处臣下之极若于随有获则
虽正亦凶有获谓得天下之心随于己为臣之道当
使恩威一出于上众心皆随于君若人心从已危疑
之道也故凶居此地者奈何唯孚诚积于中动为合
于道以明哲处之则又何咎古之人有行之者伊尹
卷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0705-0812a.png
周公孔明是也皆德及于民而民随之其得民之随
所以成其君之功致其国之安其至诚存乎中是有
孚也其所施为无不中道是在道也唯其明哲故能
如是复何过咎之有是以下信而上不疑位极而无
逼上之嫌势重而无专强之过非圣人大贤则不能
也其次如唐之郭子仪威震主而主不疑亦由中有
诚孚而处无甚失也非明哲能如是乎○蛊初六干
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传曰初六虽居最下成
所以成其君之功致其国之安其至诚存乎中是有
孚也其所施为无不中道是在道也唯其明哲故能
如是复何过咎之有是以下信而上不疑位极而无
逼上之嫌势重而无专强之过非圣人大贤则不能
也其次如唐之郭子仪威震主而主不疑亦由中有
诚孚而处无甚失也非明哲能如是乎○蛊初六干
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传曰初六虽居最下成
卷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0705-0812b.png
卦由之有主之义居内在下而为主子干父蛊也子
干父蛊之道能堪其事则为有子而其考得无咎不
然则为父之累故必惕厉则得终吉也处卑而尸尊
事自当兢畏以六之才虽能巽顺体柔在下无应而
主干非有能济之义若不以克干而言则其义甚小
故专言为子干蛊之道必克济则不累其父能厉则
可以终吉乃备见为子干蛊之大法也○九三干父
之蛊小有悔无大咎传曰三以刚阳之才居下之上
干父蛊之道能堪其事则为有子而其考得无咎不
然则为父之累故必惕厉则得终吉也处卑而尸尊
事自当兢畏以六之才虽能巽顺体柔在下无应而
主干非有能济之义若不以克干而言则其义甚小
故专言为子干蛊之道必克济则不累其父能厉则
可以终吉乃备见为子干蛊之大法也○九三干父
之蛊小有悔无大咎传曰三以刚阳之才居下之上
卷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0705-0812c.png
主干者也子干父之蛊也以阳处刚而不中刚之过
也然而在巽体虽刚过而不为无顺顺事亲之本也
又居得正故无大过以刚阳之才克干其事虽以刚
过而有小小之悔终无大过咎也然有小悔已非善
事亲也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传曰以三之才干
父之蛊虽有小悔终无大咎也盖刚断能干不失正
而有顺所以终无咎也○临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
之无咎传曰三居下之上临民者也阴柔而说体以
也然而在巽体虽刚过而不为无顺顺事亲之本也
又居得正故无大过以刚阳之才克干其事虽以刚
过而有小小之悔终无大过咎也然有小悔已非善
事亲也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传曰以三之才干
父之蛊虽有小悔终无大咎也盖刚断能干不失正
而有顺所以终无咎也○临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
之无咎传曰三居下之上临民者也阴柔而说体以
卷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0705-0812d.png
处不中正以甘说临人者也在上而以甘说临下失
德之甚无所利也兑性既说又乘二阳之上阳方长
而上进故不安而益甘既知危惧而忧之若能持谦
守正至诚以自处则无咎也邪说由已能忧而改之
复何咎乎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传
曰阴柔之人处不中正而居下之上复乘二阳是处
不当位也既能忧惧而忧之则必勉强自改故其过
咎不长也○六四至临无咎四居上之下与下体相
德之甚无所利也兑性既说又乘二阳之上阳方长
而上进故不安而益甘既知危惧而忧之若能持谦
守正至诚以自处则无咎也邪说由已能忧而改之
复何咎乎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传
曰阴柔之人处不中正而居下之上复乘二阳是处
不当位也既能忧惧而忧之则必勉强自改故其过
咎不长也○六四至临无咎四居上之下与下体相
卷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0705-0813a.png
比是切临于下临之至也临道尚近故以此为至四
居上位而下应于刚阳之初处近君之位守正而任
贤以亲临于下是以无咎所处当也象曰至临无咎
位当也传曰居近君之位为得其任以阴处四为得
其正与初相应为下贤所以无咎盖由位之当也○上
六敦临吉无咎传曰上六坤之极顺之至也而居临
之中敦厚于临也与初二虽非正应然大率阴求于
阳又其至顺故志在从乎二阳尊而应卑高而从下
居上位而下应于刚阳之初处近君之位守正而任
贤以亲临于下是以无咎所处当也象曰至临无咎
位当也传曰居近君之位为得其任以阴处四为得
其正与初相应为下贤所以无咎盖由位之当也○上
六敦临吉无咎传曰上六坤之极顺之至也而居临
之中敦厚于临也与初二虽非正应然大率阴求于
阳又其至顺故志在从乎二阳尊而应卑高而从下
卷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0705-0813b.png
尊贤取善敦厚之至也故曰敦临所以吉而无咎阴
柔在上非能临者宜有咎也以其敦厚于顺刚是以
吉而无咎○观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传曰九五居
人君之位时之治乱俗之美恶系乎已而已观己之
生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则是已之所为政化善也
乃无咎矣若天下之俗未合君子之道则是已之所
为政治未善不能免于咎也○上九观其生君子无
咎传曰上九以刚阳之德处于上为下之所观而不
柔在上非能临者宜有咎也以其敦厚于顺刚是以
吉而无咎○观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传曰九五居
人君之位时之治乱俗之美恶系乎已而已观己之
生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则是已之所为政化善也
乃无咎矣若天下之俗未合君子之道则是已之所
为政治未善不能免于咎也○上九观其生君子无
咎传曰上九以刚阳之德处于上为下之所观而不
卷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0705-0813c.png
当位是贤人君子不在于位而道德为天下所观仰
者也观其生观其所生也谓出于己者德业行义也
既为天下所观仰故自观其所生若皆君子则无过
咎也苟未君子则何以使人观仰矜式是其咎也○
贲上九白贲无咎传曰上九贲之极也贲饰之极则
失于华伪唯能质白其贲则无过饰之咎白素也尚
质素则不失其本真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
华没实耳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传曰白责无咎
者也观其生观其所生也谓出于己者德业行义也
既为天下所观仰故自观其所生若皆君子则无过
咎也苟未君子则何以使人观仰矜式是其咎也○
贲上九白贲无咎传曰上九贲之极也贲饰之极则
失于华伪唯能质白其贲则无过饰之咎白素也尚
质素则不失其本真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
华没实耳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传曰白责无咎
卷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0705-0813d.png
以其在上而得志也既在上而得志处贲之极将有
华伪失实之咎故戒以质素则无咎饰不可过也○
剥六三剥之无咎传曰众阴剥阳之时而三独居刚
应刚与上下之阴异矣志从于正在剥之时为无咎
者也三之为可谓善矣不言吉何也曰方群阴剥阳
众小人害君子三虽从正其势孤弱所应在无位之
地于斯时也难乎众矣安得吉也其义为无咎耳言
其无咎所以劝也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传曰三
华伪失实之咎故戒以质素则无咎饰不可过也○
剥六三剥之无咎传曰众阴剥阳之时而三独居刚
应刚与上下之阴异矣志从于正在剥之时为无咎
者也三之为可谓善矣不言吉何也曰方群阴剥阳
众小人害君子三虽从正其势孤弱所应在无位之
地于斯时也难乎众矣安得吉也其义为无咎耳言
其无咎所以劝也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传曰三
卷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0705-0814a.png
居剥而无咎者其所处与上下诸阴不同是与其同
类相失于处剥之道为无咎如东汉之吕强是也○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传曰既复则亨也阳气复
生于下渐亨盛而生育万物君子之道既复则渐以
亨通泽于天下故复则有亨盛之理也出入无疾出
入谓生长复生于内入也长进于外出也先云出语
顺耳阳生非自外也来于内故谓之入物之始生其
气至微故多摧折春阳之发为阴寒所折观草木于
类相失于处剥之道为无咎如东汉之吕强是也○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传曰既复则亨也阳气复
生于下渐亨盛而生育万物君子之道既复则渐以
亨通泽于天下故复则有亨盛之理也出入无疾出
入谓生长复生于内入也长进于外出也先云出语
顺耳阳生非自外也来于内故谓之入物之始生其
气至微故多摧折春阳之发为阴寒所折观草木于
卷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0705-0814b.png
朝暮则可见矣出入无疾谓微阳生长无害之者也
既无害之而其类渐进而来则将亨盛故无咎也所
谓咎在气则为差忒在君子则为抑塞不得尽其理
阳之当复虽使有疾之固不能止其复也但为阻碍
耳而卦之才有无疾之义乃复道之善也一阳始生
至微固未能胜群阴而发生万物必待诸阳之来然
后能成生物之功而无差忒以朋来而无咎也三阳
子丑寅之气生成万物众阳之功也若君子之道既
既无害之而其类渐进而来则将亨盛故无咎也所
谓咎在气则为差忒在君子则为抑塞不得尽其理
阳之当复虽使有疾之固不能止其复也但为阻碍
耳而卦之才有无疾之义乃复道之善也一阳始生
至微固未能胜群阴而发生万物必待诸阳之来然
后能成生物之功而无差忒以朋来而无咎也三阳
子丑寅之气生成万物众阳之功也若君子之道既
卷二十七 第 27a 页 WYG0705-0814c.png
消而复岂能便胜于小人必待其朋类渐盛则能协
力以胜之也○六三频复厉无咎三以阴躁处动之
极复之频数而不能固者也复贵安固频复频失不
安于复也复善而屡失危之道也圣人开迁善之道
与其复而危其屡失故云厉无咎不可以频失而戒
其复也频失则为危屡复何咎过在失而不在复也
○无妄九四可贞无咎传曰四刚阳而居乾体复无
应无咎者也刚而无私岂有妄乎曰以阳居乾体若
力以胜之也○六三频复厉无咎三以阴躁处动之
极复之频数而不能固者也复贵安固频复频失不
安于复也复善而屡失危之道也圣人开迁善之道
与其复而危其屡失故云厉无咎不可以频失而戒
其复也频失则为危屡复何咎过在失而不在复也
○无妄九四可贞无咎传曰四刚阳而居乾体复无
应无咎者也刚而无私岂有妄乎曰以阳居乾体若
卷二十七 第 27b 页 WYG0705-0814d.png
复处刚则为过矣过则妄也居四无尚刚之志也可
贞与利贞不同可贞谓其所处可贞固守之利贞谓
利于贞也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传曰贞固守之
则无咎也○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传曰初以阴
柔巽体而处下过于畏慎者也以柔在下用茅藉物
之象不措诸地而藉以茅过于慎也是以无咎茅之
为物虽薄而用可重者以用之能成敬慎之道也慎
守斯术而行岂有失乎大过之用也系辞云苟措诸
贞与利贞不同可贞谓其所处可贞固守之利贞谓
利于贞也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传曰贞固守之
则无咎也○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传曰初以阴
柔巽体而处下过于畏慎者也以柔在下用茅藉物
之象不措诸地而藉以茅过于慎也是以无咎茅之
为物虽薄而用可重者以用之能成敬慎之道也慎
守斯术而行岂有失乎大过之用也系辞云苟措诸
卷二十七 第 28a 页 WYG0705-0815a.png
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
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言敬
慎之至也茅虽至薄之物然用之可甚重以之藉荐
则为重谨之道是用之重也人之过于敬谨为之非
难而可以保其安而无过苟能慎斯道推而行之于
事其无所失矣○习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
牖终无咎传曰六四阴柔而下无助非能济天下之
险者以其在高位故言为臣处险之道大臣当险难
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言敬
慎之至也茅虽至薄之物然用之可甚重以之藉荐
则为重谨之道是用之重也人之过于敬谨为之非
难而可以保其安而无过苟能慎斯道推而行之于
事其无所失矣○习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
牖终无咎传曰六四阴柔而下无助非能济天下之
险者以其在高位故言为臣处险之道大臣当险难
卷二十七 第 28b 页 WYG0705-0815b.png
之时惟至诚见信于君其交固而不可间又能开明
君心则可保无咎矣夫欲上之笃信惟当尽其质实
而已多仪而尚饰莫如燕享之礼故以燕享喻之言
当不尚浮饰唯以质实所用一樽之酒二簋之食复
以瓦缶为器质之至也其质实如此又须纳约自牖
纳约谓进结于君之道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
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处以况君心所明处
详见人臣正君篇○九五坎不盈袛既平无咎传曰
君心则可保无咎矣夫欲上之笃信惟当尽其质实
而已多仪而尚饰莫如燕享之礼故以燕享喻之言
当不尚浮饰唯以质实所用一樽之酒二簋之食复
以瓦缶为器质之至也其质实如此又须纳约自牖
纳约谓进结于君之道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
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处以况君心所明处
详见人臣正君篇○九五坎不盈袛既平无咎传曰
卷二十七 第 29a 页 WYG0705-0815c.png
九五在坎之中是不盈也盈则平而出矣祗音秪抵
也于己平则无咎传曰不平则是未平而尚在险中
未得无咎也以九五刚中之才居尊位宜可以济于
险然下无助也二陷于险中未能出馀皆阴柔无济
险之才人君虽才安能独济天下之险居君位而不
能致天下出于险则为有咎必袛既平乃得无咎○
离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传曰阳固好动又居下而
离体阳居下则欲进离性炎上志在上丽几于躁动
也于己平则无咎传曰不平则是未平而尚在险中
未得无咎也以九五刚中之才居尊位宜可以济于
险然下无助也二陷于险中未能出馀皆阴柔无济
险之才人君虽才安能独济天下之险居君位而不
能致天下出于险则为有咎必袛既平乃得无咎○
离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传曰阳固好动又居下而
离体阳居下则欲进离性炎上志在上丽几于躁动
卷二十七 第 29b 页 WYG0705-0815d.png
其履错然谓交错也虽未进而迹已动矣动则失下
之心而有咎也然其刚明之才若知其义而敬谨之
则不至于咎也初在下无位者也明其身之进退乃
所丽之道也其志既动不能敬谨则妄动是不明所
丽乃有咎也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传曰履错然
欲动而知敬慎不敢进所以求辟免过咎也居明而
刚故知而能辟不刚明则妄动矣○恒亨无咎贞吉
利有攸往传曰恒者常久也常之道可以亨通恒而
之心而有咎也然其刚明之才若知其义而敬谨之
则不至于咎也初在下无位者也明其身之进退乃
所丽之道也其志既动不能敬谨则妄动是不明所
丽乃有咎也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传曰履错然
欲动而知敬慎不敢进所以求辟免过咎也居明而
刚故知而能辟不刚明则妄动矣○恒亨无咎贞吉
利有攸往传曰恒者常久也常之道可以亨通恒而
卷二十七 第 30a 页 WYG0705-0816a.png
能亨乃无咎也恒而不可以亨非可常之道也为有
咎矣如君子之恒于善可常之道也小人恒于恶失
可常之道也恒所以能亨由贞正也故云利贞○晋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传曰初居晋之下
进之始也晋如升进也摧如抑退也于始进而言遂
其进不遂其进惟得正则吉也罔孚者在下而始进
岂遽能深见信于上苟上未能信则当安中自守雍
容宽裕无急于求上之信也苟欲信之心切非汲汲
咎矣如君子之恒于善可常之道也小人恒于恶失
可常之道也恒所以能亨由贞正也故云利贞○晋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传曰初居晋之下
进之始也晋如升进也摧如抑退也于始进而言遂
其进不遂其进惟得正则吉也罔孚者在下而始进
岂遽能深见信于上苟上未能信则当安中自守雍
容宽裕无急于求上之信也苟欲信之心切非汲汲
卷二十七 第 30b 页 WYG0705-0816b.png
以失其守则悻悻以伤于义矣皆有咎也故裕则无
咎君子处进退之道也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
无咎未受命也传曰无进无抑唯独行正道也宽裕
则无咎者始欲进而未当位故也君子之于进退或
迟或速唯义所当未尝不裕也圣人恐后之人不达
宽裕之义居位者废职失守以为裕故特云初六裕
则无咎者始进未受命当职任故也若有官守不信
于上而失其职一日不可居也然事非一概久速唯
咎君子处进退之道也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
无咎未受命也传曰无进无抑唯独行正道也宽裕
则无咎者始欲进而未当位故也君子之于进退或
迟或速唯义所当未尝不裕也圣人恐后之人不达
宽裕之义居位者废职失守以为裕故特云初六裕
则无咎者始进未受命当职任故也若有官守不信
于上而失其职一日不可居也然事非一概久速唯
卷二十七 第 31a 页 WYG0705-0816c.png
时亦容有为之兆者○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
无咎贞吝传曰角刚而居上之初上九以刚居卦之
极故取角为象以阳居上刚之极也在晋之上进之
极也刚极则有强猛之过进极则有躁急之失以刚
而极于进失中之甚也无所用而可维独用于伐邑
则虽厉而吉且无咎也伐四方者治外也伐其居邑
者治内也言伐邑谓内自治也人之自治刚极则守
道愈固进极则迁善愈速如上九者以之自治则虽
无咎贞吝传曰角刚而居上之初上九以刚居卦之
极故取角为象以阳居上刚之极也在晋之上进之
极也刚极则有强猛之过进极则有躁急之失以刚
而极于进失中之甚也无所用而可维独用于伐邑
则虽厉而吉且无咎也伐四方者治外也伐其居邑
者治内也言伐邑谓内自治也人之自治刚极则守
道愈固进极则迁善愈速如上九者以之自治则虽
卷二十七 第 31b 页 WYG0705-0816d.png
伤于厉而吉且无咎也严厉非安和之道而于自治
则有功也○暌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
咎传曰九居卦初暌之始也在暌乖之时以刚动于
下有悔可知所以得亡者九四在上亦以刚阳虽无
与自然同类相合同是阳爻同居下又当相应之位
二阳本非相应者以在暌故合也上下相与故能亡
其悔也在暌诸爻皆有应夫合则有暌本异则何暌
唯初与四虽非应而同德相与故相遇马者所以行
则有功也○暌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
咎传曰九居卦初暌之始也在暌乖之时以刚动于
下有悔可知所以得亡者九四在上亦以刚阳虽无
与自然同类相合同是阳爻同居下又当相应之位
二阳本非相应者以在暌故合也上下相与故能亡
其悔也在暌诸爻皆有应夫合则有暌本异则何暌
唯初与四虽非应而同德相与故相遇马者所以行
卷二十七 第 32a 页 WYG0705-0817a.png
也阳上行者也暌独无与则不能行是丧其马也四
既与之合则能行矣是勿逐而马复得也恶人与己
乖异者也见者与相通也当暌之时虽同德者相与
然小人乖异者至众若弃绝之不几尽天下以仇君
子乎如此则失含宏之义致凶咎之道也又安能化
不善而使之合乎故必见恶人则无咎也古之圣王
所以能化奸凶为善良革仇敌为臣民者由弗绝也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传曰暌离之时人情乖违求
既与之合则能行矣是勿逐而马复得也恶人与己
乖异者也见者与相通也当暌之时虽同德者相与
然小人乖异者至众若弃绝之不几尽天下以仇君
子乎如此则失含宏之义致凶咎之道也又安能化
不善而使之合乎故必见恶人则无咎也古之圣王
所以能化奸凶为善良革仇敌为臣民者由弗绝也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传曰暌离之时人情乖违求
卷二十七 第 32b 页 WYG0705-0817b.png
和合之且病其不能得也若以恶人而拒绝之则将
众仇于君子而祸咎至矣故必见之所以免辟怨咎
也无怨咎则有可合之道○本义曰如孔子之与阳
货也○九二遇主于巷无咎传曰二与五应为相与
者也然在暌乖之时阴阳相胜之道衰则刚柔相戾
之意胜学易者识此则知变通矣故二五虽正应当
委曲以相求也二以刚中之德居下上应六五之君
道合则志行成济暌之功矣而居暌离之时其交非
众仇于君子而祸咎至矣故必见之所以免辟怨咎
也无怨咎则有可合之道○本义曰如孔子之与阳
货也○九二遇主于巷无咎传曰二与五应为相与
者也然在暌乖之时阴阳相胜之道衰则刚柔相戾
之意胜学易者识此则知变通矣故二五虽正应当
委曲以相求也二以刚中之德居下上应六五之君
道合则志行成济暌之功矣而居暌离之时其交非
卷二十七 第 33a 页 WYG0705-0817c.png
固当委曲求于相遇冀得其合也故曰遇主于巷必
能合而后无咎君臣暌离其咎大矣巷者委曲之涂
也遇者会逢之谓也当委曲相求期于会遇与之合
也所谓委曲者以善道宛转就使合而已非枉已屈
道也○九四暌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传曰九四当
暌时居非所安无应而在二阴之间是暌离孤处者
也以刚阳之德当暌离之时孤立无与必以气类相
求而合是以遇元夫也夫阳称元善也初九当暌之
能合而后无咎君臣暌离其咎大矣巷者委曲之涂
也遇者会逢之谓也当委曲相求期于会遇与之合
也所谓委曲者以善道宛转就使合而已非枉已屈
道也○九四暌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传曰九四当
暌时居非所安无应而在二阴之间是暌离孤处者
也以刚阳之德当暌离之时孤立无与必以气类相
求而合是以遇元夫也夫阳称元善也初九当暌之
卷二十七 第 33b 页 WYG0705-0817d.png
初遂能与同德而亡睽之悔处暌之至善者也故目
之为元夫犹云善士也四则过中为暌巳甚不若初
之善也四与初皆以阳处一卦之下居相应之位当
暌乖之时各无应援自然同德相亲故会遇也同德
相亲必须至诚相与交孚各有孚诚也上下二阳以
至诚相合则何时之不能行何危之不能济故虽处
危厉而无咎也当暌离之时孤居二阴之间处不当
位危且有咎也以遇元夫而交孚故得无咎也象曰
之为元夫犹云善士也四则过中为暌巳甚不若初
之善也四与初皆以阳处一卦之下居相应之位当
暌乖之时各无应援自然同德相亲故会遇也同德
相亲必须至诚相与交孚各有孚诚也上下二阳以
至诚相合则何时之不能行何危之不能济故虽处
危厉而无咎也当暌离之时孤居二阴之间处不当
位危且有咎也以遇元夫而交孚故得无咎也象曰
卷二十七 第 34a 页 WYG0705-0818a.png
交孚无咎志行也传曰初四皆阳刚君子当暌乖之
时上下以至诚相交协志同力则其志可以行不止
无咎而已卦辞但言无咎夫子又从而明之云可以
行其志救时之暌也○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传曰六以阴柔当暌离之时而居尊位有悔可知然
而下有九二刚阳之贤与之为应以辅翼之故得悔
亡厥宗其党也谓九二正应也噬肤噬齧其肌肤而
深入之也当暌之时非入之者深岂能合也五虽阴
时上下以至诚相交协志同力则其志可以行不止
无咎而已卦辞但言无咎夫子又从而明之云可以
行其志救时之暌也○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传曰六以阴柔当暌离之时而居尊位有悔可知然
而下有九二刚阳之贤与之为应以辅翼之故得悔
亡厥宗其党也谓九二正应也噬肤噬齧其肌肤而
深入之也当暌之时非入之者深岂能合也五虽阴
卷二十七 第 34b 页 WYG0705-0818b.png
柔之才二辅以阳刚之道而深入之则可往而有庆
何过咎之有以周成之幼稚而兴盛王之治以刘禅
之昏弱而有中兴之势盖由任贤明之辅而姬公孔
明所以入之者深也○解初六无咎传曰六居解初
患难既解之时以柔居刚以阴应阳柔而能刚之义
既无患难而自处得刚柔之宜患难既解安宁无事
唯自处得宜则为无咎矣方解之初宜安静以休息
之爻之辞寡所以示意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传
何过咎之有以周成之幼稚而兴盛王之治以刘禅
之昏弱而有中兴之势盖由任贤明之辅而姬公孔
明所以入之者深也○解初六无咎传曰六居解初
患难既解之时以柔居刚以阴应阳柔而能刚之义
既无患难而自处得刚柔之宜患难既解安宁无事
唯自处得宜则为无咎矣方解之初宜安静以休息
之爻之辞寡所以示意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传
卷二十七 第 35a 页 WYG0705-0818c.png
曰初四相应是刚柔相际接也刚柔相际为得其宜
难既解而处之刚柔得宜其义无咎也○损有孚元
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传曰损减损也凡损益其过
以就义理皆损之道也损之道必有孚诚谓至诚顺
于理也损而顺理则大善而吉所损无过差可贞固
常行而利有所攸往也人之所损或过或不及或当
或不当皆不合正理非有孚也非有孚则无吉而有
咎非可贞之道不可行也○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
难既解而处之刚柔得宜其义无咎也○损有孚元
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传曰损减损也凡损益其过
以就义理皆损之道也损之道必有孚诚谓至诚顺
于理也损而顺理则大善而吉所损无过差可贞固
常行而利有所攸往也人之所损或过或不及或当
或不当皆不合正理非有孚也非有孚则无吉而有
咎非可贞之道不可行也○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
卷二十七 第 35b 页 WYG0705-0818d.png
损之传曰损之义损刚益柔损下益上也初以阳刚
应于四四以阴柔居上位赖初之益者也下之益上
当损己而不自以为功所益于上者事既已则速去
之不居其功乃无咎也若享其成功之美非损己益
上也于为下之道为有咎矣四之阴柔赖初者也故
听于初当酌度其宜而损己以益之过与不及皆不
可也○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传曰四以阴柔
居上与初之刚阳相应在损时而应刚能自损以从
应于四四以阴柔居上位赖初之益者也下之益上
当损己而不自以为功所益于上者事既已则速去
之不居其功乃无咎也若享其成功之美非损己益
上也于为下之道为有咎矣四之阴柔赖初者也故
听于初当酌度其宜而损己以益之过与不及皆不
可也○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传曰四以阴柔
居上与初之刚阳相应在损时而应刚能自损以从
卷二十七 第 36a 页 WYG0705-0819a.png
刚阳也损不善以从善也初之益四损其柔而益之
以刚损其不善也故曰损其疾疾谓疾病不善也损
于不善惟使之遄速则有喜而无咎人之损过惟患
不速速则不至于深过为可喜也○愚按疾病在躬
人惟恐去之不速至于不善在躬则往往不速于去
之是知疾之能害人而不知不善尤害人之甚者也
人能去恶如去疾则知损之义矣○益初九利用为
大作元吉无咎传曰初九震动之主刚阳之盛也居
以刚损其不善也故曰损其疾疾谓疾病不善也损
于不善惟使之遄速则有喜而无咎人之损过惟患
不速速则不至于深过为可喜也○愚按疾病在躬
人惟恐去之不速至于不善在躬则往往不速于去
之是知疾之能害人而不知不善尤害人之甚者也
人能去恶如去疾则知损之义矣○益初九利用为
大作元吉无咎传曰初九震动之主刚阳之盛也居
卷二十七 第 36b 页 WYG0705-0819b.png
益之时其才足以益物虽居至下而上有六四之大
臣应于己四巽顺之主上能巽于君下能巽于贤才
也在下者不能有为也得在上者应从之则宜以道
辅于上作大益天下之事利用为大作也居下而得
上之用以行其志必须所为大善而吉则无过咎不
能元吉则不唯在已有咎乃累乎上为上之咎也在
至下而当大任小善不足以称也故必元吉然后得
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传曰在下者本不
臣应于己四巽顺之主上能巽于君下能巽于贤才
也在下者不能有为也得在上者应从之则宜以道
辅于上作大益天下之事利用为大作也居下而得
上之用以行其志必须所为大善而吉则无过咎不
能元吉则不唯在已有咎乃累乎上为上之咎也在
至下而当大任小善不足以称也故必元吉然后得
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传曰在下者本不
卷二十七 第 37a 页 WYG0705-0819c.png
当处厚事厚事重大之事也以为在上所任所以当
大事必能济大事而致元吉乃为无咎能致元吉则
在上者任之为知人已当之为胜任不然则上下皆
有咎也○夬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
若濡有愠无咎传曰当云壮于頄有凶独行遇雨君
子夬夬若濡有愠无咎夬夬当刚健之时三居下体
之上虽在上而未为最上上有君而自任其刚决壮
于頄者也有凶之道也独行遇雨三与上六为正应
大事必能济大事而致元吉乃为无咎能致元吉则
在上者任之为知人已当之为胜任不然则上下皆
有咎也○夬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
若濡有愠无咎传曰当云壮于頄有凶独行遇雨君
子夬夬若濡有愠无咎夬夬当刚健之时三居下体
之上虽在上而未为最上上有君而自任其刚决壮
于頄者也有凶之道也独行遇雨三与上六为正应
卷二十七 第 37b 页 WYG0705-0819d.png
方群阳共决一阴之时已若以私应之故不与众同
而独行则与上六阴阳和合故云遇雨易中言雨者
皆谓阴阳和也君子道长决去小人之时而已独与
之和其非可知唯君子处斯时则能夬夬谓夬其夬
果决其断也虽其私与当远绝之若见濡污有愠恶
之色如此则无过咎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传曰
牵梏于私好由无决也君子义之与比决于当决故
义不至于有咎也○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传曰
而独行则与上六阴阳和合故云遇雨易中言雨者
皆谓阴阳和也君子道长决去小人之时而已独与
之和其非可知唯君子处斯时则能夬夬谓夬其夬
果决其断也虽其私与当远绝之若见濡污有愠恶
之色如此则无过咎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传曰
牵梏于私好由无决也君子义之与比决于当决故
义不至于有咎也○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传曰
卷二十七 第 38a 页 WYG0705-0820a.png
五虽刚阳中正居尊位然切近于上六上六说体而
卦独一阴阳之所比也五为决阴之主而反比之其
咎大矣故必决其决如苋陆然则于其中行之德为
无咎也中行中道也苋陆今所谓马齿苋是也曝之
难乾感阴气之多者也而脆易折五若如苋陆虽感
于阴而决断之易则于中行无过咎矣不然则失其
中正也感阴多之物苋陆为易断故取为象象曰中
行无咎中未光也传曰卦辞言夬夬则于中行为无
卦独一阴阳之所比也五为决阴之主而反比之其
咎大矣故必决其决如苋陆然则于其中行之德为
无咎也中行中道也苋陆今所谓马齿苋是也曝之
难乾感阴气之多者也而脆易折五若如苋陆虽感
于阴而决断之易则于中行无过咎矣不然则失其
中正也感阴多之物苋陆为易断故取为象象曰中
行无咎中未光也传曰卦辞言夬夬则于中行为无
卷二十七 第 38b 页 WYG0705-0820b.png
咎矣象复尽其义云中未光也夫人心正意诚乃能
极中正之道而充实光辉吾心有所比以义之不可
而决之虽行于外不失中正之义可以无咎然于中
道未得为光大也盖人心一有所欲则离道矣夫子
于此示人之意深矣○萃九四大吉无咎传曰四当
萃之时上比九五之君得君臣之聚也下比下体群
阴得下民之聚也得上下之聚可谓善矣然四以阳
居阴非正也虽得上下之聚必得大吉然后为无咎
极中正之道而充实光辉吾心有所比以义之不可
而决之虽行于外不失中正之义可以无咎然于中
道未得为光大也盖人心一有所欲则离道矣夫子
于此示人之意深矣○萃九四大吉无咎传曰四当
萃之时上比九五之君得君臣之聚也下比下体群
阴得下民之聚也得上下之聚可谓善矣然四以阳
居阴非正也虽得上下之聚必得大吉然后为无咎
卷二十七 第 39a 页 WYG0705-0820c.png
也大谓周遍之义无所不周然后为大无所不正然
后为大吉大吉则无咎也夫上下之聚固有不由正
道而得者非理枉道而得君者自古多矣非理枉道
而得民者盖亦有焉如齐之陈常鲁之季氏是也然
得为大吉乎得为无咎乎故九四必能大吉然后为
无咎也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传曰以其位之不
当疑其所为未能尽善故云必得大吉然后为无咎
也非尽善安得为大吉乎○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
后为大吉大吉则无咎也夫上下之聚固有不由正
道而得者非理枉道而得君者自古多矣非理枉道
而得民者盖亦有焉如齐之陈常鲁之季氏是也然
得为大吉乎得为无咎乎故九四必能大吉然后为
无咎也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传曰以其位之不
当疑其所为未能尽善故云必得大吉然后为无咎
也非尽善安得为大吉乎○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
卷二十七 第 39b 页 WYG0705-0820d.png
元永贞悔亡传曰九五居天下之尊萃天下之众而
君临之当正其位修其德以阳刚居尊位称其位矣
为有其位矣得中正之道无过咎也如是而有不信
而未归者则当自反以修其元永贞之德则无思不
服而悔亡矣元永贞者君之德民所归也故比天下
之道与萃天下之道皆在此三者王者既有其位又
有其德中正无过咎而天下尚有未信服归附者盖
其道未光大也元永贞之道未至也在修德以来之
君临之当正其位修其德以阳刚居尊位称其位矣
为有其位矣得中正之道无过咎也如是而有不信
而未归者则当自反以修其元永贞之德则无思不
服而悔亡矣元永贞者君之德民所归也故比天下
之道与萃天下之道皆在此三者王者既有其位又
有其德中正无过咎而天下尚有未信服归附者盖
其道未光大也元永贞之道未至也在修德以来之
卷二十七 第 40a 页 WYG0705-0821a.png
如苗民逆命帝乃诞敷文德舜德非不至也盖有远
近昏明之异故其归有先后既有未归则当修德也
所谓德元永贞之道也元首也长也为君德首出庶
物君长群生有尊大之义焉有主统之义焉而又常
永贞固则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思不服矣乃无匪
孚而其悔亡也所谓悔志之未光心之未慊也○升
九二孚乃利用礿无咎传曰二居阳而在下五阴柔
而居上夫以刚而事柔以阳而从阴虽有时而然非
近昏明之异故其归有先后既有未归则当修德也
所谓德元永贞之道也元首也长也为君德首出庶
物君长群生有尊大之义焉有主统之义焉而又常
永贞固则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思不服矣乃无匪
孚而其悔亡也所谓悔志之未光心之未慊也○升
九二孚乃利用礿无咎传曰二居阳而在下五阴柔
而居上夫以刚而事柔以阳而从阴虽有时而然非
卷二十七 第 40b 页 WYG0705-0821b.png
顺道也以暗而临明以刚而事柔若黾勉于事势非
诚服也上下之交不以诚其可以久乎其可以有为
乎五虽阴柔然居尊位二虽刚阳事上者也当内存
至诚不假文饰于外诚积于中则自不事外饰故曰
利用礿谓尚诚敬也自古刚强之臣事柔弱之君未
有不为矫饰者也礿祭之简质者也云孚乃谓既孚
乃宜不用文饰专以其诚感通于上也如是则得无
咎以刚强之臣而事柔弱之君又当升之时非诚意
诚服也上下之交不以诚其可以久乎其可以有为
乎五虽阴柔然居尊位二虽刚阳事上者也当内存
至诚不假文饰于外诚积于中则自不事外饰故曰
利用礿谓尚诚敬也自古刚强之臣事柔弱之君未
有不为矫饰者也礿祭之简质者也云孚乃谓既孚
乃宜不用文饰专以其诚感通于上也如是则得无
咎以刚强之臣而事柔弱之君又当升之时非诚意
卷二十七 第 41a 页 WYG0705-0821c.png
相交其能免于咎乎○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
信传曰如卦之才则困而能亨且得贞正乃大人处
困之道也故能吉而无咎大人处困不唯其道自吉
乐天安命乃不失其吉也况随时善处复有裕乎有
言不信当困而言人谁信之○九二困于酒食朱绂
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传曰酒食人所欲而所以
施惠也二以刚中之才而处困之时君子安其所遇
虽穷厄险难无所动其心不恤其为困也所困者唯
信传曰如卦之才则困而能亨且得贞正乃大人处
困之道也故能吉而无咎大人处困不唯其道自吉
乐天安命乃不失其吉也况随时善处复有裕乎有
言不信当困而言人谁信之○九二困于酒食朱绂
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传曰酒食人所欲而所以
施惠也二以刚中之才而处困之时君子安其所遇
虽穷厄险难无所动其心不恤其为困也所困者唯
卷二十七 第 41b 页 WYG0705-0821d.png
困于所欲耳君子之所欲者泽天下之民济天下之
困也二未得遂其欲济其困故为困于酒食也大人
君子怀其道而困于下必有得道之君求而用之然
后能施其所蕴二以刚中之德困于下上有九五刚
中之君道同德合必来相求故云朱绂方来方且来
也朱绂王者之服蔽膝也以行来为义故以蔽膝言
之利用享祀享祀以至诚通神明也在困之时利用
至诚如享祀然其德既诚自能感通于上自昔贤者
困也二未得遂其欲济其困故为困于酒食也大人
君子怀其道而困于下必有得道之君求而用之然
后能施其所蕴二以刚中之德困于下上有九五刚
中之君道同德合必来相求故云朱绂方来方且来
也朱绂王者之服蔽膝也以行来为义故以蔽膝言
之利用享祀享祀以至诚通神明也在困之时利用
至诚如享祀然其德既诚自能感通于上自昔贤者
卷二十七 第 42a 页 WYG0705-0822a.png
困于幽远而德卒升闻道卒为用唯自守至诚而已
征凶无咎方困之时若不至诚安处以俟命征而求
之则犯难得凶乃自取也将谁咎乎不度时而征乃
不安其所为困所动也夫刚中之德自取凶悔何所
怨咎○革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传曰以六居
二柔顺而得中正又文明之主上有刚阳之君同德
相应中正则无偏蔽文明则尽事理应上则得权势
体顺则无违悖时可矣位得矣才足矣处革之至善
征凶无咎方困之时若不至诚安处以俟命征而求
之则犯难得凶乃自取也将谁咎乎不度时而征乃
不安其所为困所动也夫刚中之德自取凶悔何所
怨咎○革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传曰以六居
二柔顺而得中正又文明之主上有刚阳之君同德
相应中正则无偏蔽文明则尽事理应上则得权势
体顺则无违悖时可矣位得矣才足矣处革之至善
卷二十七 第 42b 页 WYG0705-0822b.png
者也然臣道不当为革之先又必待上下之信故已
日乃革之也如二之才德所居之地所逢之时足以
革天下之弊新天下之治当进而上辅于君以行其
道则吉而无咎也不进则失可为之时为有咎也以
二体柔而处当位体柔则其进缓当位则其处固变
革者事之大故有此戒二得中而应刚未至失于柔
也圣人因其有可戒之疑而明其义耳使贤才不失
可为之时也○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日乃革之也如二之才德所居之地所逢之时足以
革天下之弊新天下之治当进而上辅于君以行其
道则吉而无咎也不进则失可为之时为有咎也以
二体柔而处当位体柔则其进缓当位则其处固变
革者事之大故有此戒二得中而应刚未至失于柔
也圣人因其有可戒之疑而明其义耳使贤才不失
可为之时也○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卷二十七 第 43a 页 WYG0705-0822c.png
无咎传曰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动于欲也欲牵
于前而求其止不可得也故艮之道当艮其背所见
者在前而背乃背之是所不见也止于所不见则无
欲以乱其心而止乃安不获其身不见其身也谓忘
我也无我则止矣不能无我无可止之道行其庭不
见其人庭除之间至近也在背则虽至近不见谓不
交于物也外物不接内欲不萌如是而止乃得止之
道于止为无咎也○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传曰
于前而求其止不可得也故艮之道当艮其背所见
者在前而背乃背之是所不见也止于所不见则无
欲以乱其心而止乃安不获其身不见其身也谓忘
我也无我则止矣不能无我无可止之道行其庭不
见其人庭除之间至近也在背则虽至近不见谓不
交于物也外物不接内欲不萌如是而止乃得止之
道于止为无咎也○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传曰
卷二十七 第 43b 页 WYG0705-0822d.png
六在最下趾之象动之先也艮其止止于动之初也
事止于初未至失正故无咎也以柔处下当止之时
也行则失其正矣故止乃无咎阴柔患其不能常也
不能固也故方止之初戒以利在常永贞固则不失
止之道也○渐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传
曰渐初爻皆取鸿象鸿之为物至有时而群有序不
失其时序乃为渐也干水湄水鸟止于水之湄水至
近也其进可谓渐矣行而以时乃所谓渐进不失渐
事止于初未至失正故无咎也以柔处下当止之时
也行则失其正矣故止乃无咎阴柔患其不能常也
不能固也故方止之初戒以利在常永贞固则不失
止之道也○渐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传
曰渐初爻皆取鸿象鸿之为物至有时而群有序不
失其时序乃为渐也干水湄水鸟止于水之湄水至
近也其进可谓渐矣行而以时乃所谓渐进不失渐
卷二十七 第 44a 页 WYG0705-0823a.png
得其宜矣六居初至下也阴之才至弱也而上无应
援以此而进常情之所忧也君子则深识远照知义
理之所安时事之所宜处之不疑小人幼子唯能见
已然之事从众人之知非能烛理也故危惧而有言
盖不知在下所以有进也用柔所以不躁也无应所
以能渐也于义自无咎也若渐之初而用刚急进则
失渐之义不能进而有咎必矣象曰小子之厉义无
咎也传曰虽小子以为危厉在义理实无咎也○丰
援以此而进常情之所忧也君子则深识远照知义
理之所安时事之所宜处之不疑小人幼子唯能见
已然之事从众人之知非能烛理也故危惧而有言
盖不知在下所以有进也用柔所以不躁也无应所
以能渐也于义自无咎也若渐之初而用刚急进则
失渐之义不能进而有咎必矣象曰小子之厉义无
咎也传曰虽小子以为危厉在义理实无咎也○丰
卷二十七 第 44b 页 WYG0705-0823b.png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传曰雷电皆至成
丰之象明动相资致丰之道非明无以照非动无以
行相须犹形影相资犹表里初九明之初九四动之
初宜相须以成其用故虽旬而相应位则相应用则
相资故初谓四为配主已所配也配虽匹称然就之
者也如配天以配君子故初于四云配四于初云夷
也虽旬无咎旬均也天下之相应者尝非均敌如阴
之应阳柔之从刚下之附上敌则安肯相从唯丰之
丰之象明动相资致丰之道非明无以照非动无以
行相须犹形影相资犹表里初九明之初九四动之
初宜相须以成其用故虽旬而相应位则相应用则
相资故初谓四为配主已所配也配虽匹称然就之
者也如配天以配君子故初于四云配四于初云夷
也虽旬无咎旬均也天下之相应者尝非均敌如阴
之应阳柔之从刚下之附上敌则安肯相从唯丰之
卷二十七 第 45a 页 WYG0705-0823c.png
初四其用则相资其应则相成故虽均是阳刚相从
而无过咎也盖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
相资而成用同舟则胡越一心共难则仇敌恊力事
势使然也往而相从则能成其丰故云有尚有可嘉
尚也在他卦则不相下而离隙矣象曰虽旬无咎过
旬灾也传曰圣人因时而处宜随事而顺理夫势均
而不相下者当理也然有虽敌而相资者则相求也
初四是也所以虽旬而无咎也与人同而力均者在
而无过咎也盖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
相资而成用同舟则胡越一心共难则仇敌恊力事
势使然也往而相从则能成其丰故云有尚有可嘉
尚也在他卦则不相下而离隙矣象曰虽旬无咎过
旬灾也传曰圣人因时而处宜随事而顺理夫势均
而不相下者当理也然有虽敌而相资者则相求也
初四是也所以虽旬而无咎也与人同而力均者在
卷二十七 第 45b 页 WYG0705-0823d.png
乎降己以相求协力以从事若怀先己之私有加上
之意则患当至矣故曰过旬灾也均而先己是过旬
也一求胜则不能同矣○巽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
纷若吉无咎传曰二居巽时以阳处阴而在下过于
巽者也床人之所安巽在床下是过于巽过所安矣
人之过于卑巽非恐怯则谄说皆非正也二实刚中
虽巽体而居柔为过于巽非有邪心也恭巽之过虽
非正礼可以远耻辱绝怨咎亦吉道也史巫者通诚
之意则患当至矣故曰过旬灾也均而先己是过旬
也一求胜则不能同矣○巽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
纷若吉无咎传曰二居巽时以阳处阴而在下过于
巽者也床人之所安巽在床下是过于巽过所安矣
人之过于卑巽非恐怯则谄说皆非正也二实刚中
虽巽体而居柔为过于巽非有邪心也恭巽之过虽
非正礼可以远耻辱绝怨咎亦吉道也史巫者通诚
卷二十七 第 46a 页 WYG0705-0824a.png
意于神明者也纷若多也苟至诚安于谦巽能使通
其诚意者多则吉而无咎谓其诚足以动人也人不
察其意则以过巽为谄矣○节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传曰户庭户外之庭门庭门内之庭初以阳在下上
复有应非能节者也又当节之初故戒之谨守至于
不出户庭则无咎也初能固守终或渝之不谨于初
安能有卒故于节之初为戒甚严也○小过九四无
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传曰四当小过之
其诚意者多则吉而无咎谓其诚足以动人也人不
察其意则以过巽为谄矣○节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传曰户庭户外之庭门庭门内之庭初以阳在下上
复有应非能节者也又当节之初故戒之谨守至于
不出户庭则无咎也初能固守终或渝之不谨于初
安能有卒故于节之初为戒甚严也○小过九四无
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传曰四当小过之
卷二十七 第 46b 页 WYG0705-0824b.png
时以刚处柔刚不过也是以无咎既弗过则得其宜
矣故谓遇之谓得其道也若往则有危必当戒惧也
往去柔而以刚进也勿用永贞阳性坚刚故戒以随
宜不可固守也方阴过之时阳刚失位则君子当随
时顺处不可固守其常也四居高位而无上下之交
虽比五应初方阴过之时彼岂肯从阳也故往则有
厉○既济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传曰初以阳居
下上应于四又火体其进之志锐也然时既济矣进
矣故谓遇之谓得其道也若往则有危必当戒惧也
往去柔而以刚进也勿用永贞阳性坚刚故戒以随
宜不可固守也方阴过之时阳刚失位则君子当随
时顺处不可固守其常也四居高位而无上下之交
虽比五应初方阴过之时彼岂肯从阳也故往则有
厉○既济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传曰初以阳居
下上应于四又火体其进之志锐也然时既济矣进
卷二十七 第 47a 页 WYG0705-0824c.png
不已则及于悔咎故曳其轮濡其尾乃得无咎轮所
以行倒曳之使不进也兽之涉水必揭其尾否则不
能济方既济之初能止其进乃得无咎不知已则至
于咎也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传曰既济之初而能
止其进则不至于极其义自无咎也○未济上九有
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传曰九以刚在上
刚之极也居明之上明之极也刚极而能明则不为
躁而为决明能烛理刚能断义居未济之极非得济
以行倒曳之使不进也兽之涉水必揭其尾否则不
能济方既济之初能止其进乃得无咎不知已则至
于咎也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传曰既济之初而能
止其进则不至于极其义自无咎也○未济上九有
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传曰九以刚在上
刚之极也居明之上明之极也刚极而能明则不为
躁而为决明能烛理刚能断义居未济之极非得济
卷二十七 第 47b 页 WYG0705-0824d.png
之位无可济之理则当乐天顺命而已若否终则有
倾时之变也未济则无极之理而自济故止为未济
之极至诚安于义命而自乐则可无咎饮酒自乐也
不乐其处则忿躁陨穫入于凶咎矣若从乐而耽肆
过礼至濡其首亦非能安其处也予友汤伯纪曰无
咎之所以为善补过者盖谓卦爻中有时位之难处
本当有咎以其善处故免所谓转祸为福易危为安
故谓之善补过耳非真以为某卦某爻先有过而后
倾时之变也未济则无极之理而自济故止为未济
之极至诚安于义命而自乐则可无咎饮酒自乐也
不乐其处则忿躁陨穫入于凶咎矣若从乐而耽肆
过礼至濡其首亦非能安其处也予友汤伯纪曰无
咎之所以为善补过者盖谓卦爻中有时位之难处
本当有咎以其善处故免所谓转祸为福易危为安
故谓之善补过耳非真以为某卦某爻先有过而后
卷二十七 第 48a 页 WYG0705-0825a.png
能改也今之所取本为改过而无咎之辞取之太泛
但当取豫上六临六三复六三离初九损六四夬九
五六条皆改过之亲切者馀爻可削伯纪之说是矣
然当难处之时而处之善乃所以无过尤学者所宜
尽心故存而不削且并记其说于此云
语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朱子曰已矣乎者恐其终不得见而叹之也内自讼
者口不言而心自咎也人有过而能自知者鲜矣知
但当取豫上六临六三复六三离初九损六四夬九
五六条皆改过之亲切者馀爻可削伯纪之说是矣
然当难处之时而处之善乃所以无过尤学者所宜
尽心故存而不削且并记其说于此云
语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朱子曰已矣乎者恐其终不得见而叹之也内自讼
者口不言而心自咎也人有过而能自知者鲜矣知
卷二十七 第 48b 页 WYG0705-0825b.png
过而能自讼者尤鲜能内自讼则其悔悟深切而能
改必矣夫子自恐终不得见而叹之其警学者深矣
○南轩曰人惟安于所偏而狃于所习是以鲜能见
其过就或觉其为过不能自讼又从而文之者多矣
内自讼则无一毫盖覆之意其于徙义进德也孰禦
○过则勿惮改已见为学篇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改必矣夫子自恐终不得见而叹之其警学者深矣
○南轩曰人惟安于所偏而狃于所习是以鲜能见
其过就或觉其为过不能自讼又从而文之者多矣
内自讼则无一毫盖覆之意其于徙义进德也孰禦
○过则勿惮改已见为学篇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卷二十七 第 49a 页 WYG0705-0825c.png
朱子曰夫子指伯玉也言其但欲寡过而尚未能则
其省身克己常若不及之意可见矣使者之言愈自
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谓深知君子之心而善
于词令者矣故夫子再言使乎以重美之按庄周称
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又曰伯玉行年
六十而六十化盖其进德之功老而不倦是以践履
笃实光辉宣著不唯使者知之而夫子亦信之○或
问二十六章之说曰蘧伯玉使者之言极有味学者
其省身克己常若不及之意可见矣使者之言愈自
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谓深知君子之心而善
于词令者矣故夫子再言使乎以重美之按庄周称
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又曰伯玉行年
六十而六十化盖其进德之功老而不倦是以践履
笃实光辉宣著不唯使者知之而夫子亦信之○或
问二十六章之说曰蘧伯玉使者之言极有味学者
卷二十七 第 49b 页 WYG0705-0825d.png
所宜熟玩而深省焉胡氏说亦可观也胡氏曰未能
寡过乃伯玉心事而使者知之虽伯玉克己日新之
符著见于外而使者亦可谓知德而能言矣○南轩
曰夫欲寡过而未能非笃于进德修业莫知此味也
则伯玉之贤可知○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已见
为学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
也人皆仰之
寡过乃伯玉心事而使者知之虽伯玉克己日新之
符著见于外而使者亦可谓知德而能言矣○南轩
曰夫欲寡过而未能非笃于进德修业莫知此味也
则伯玉之贤可知○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已见
为学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
也人皆仰之
卷二十七 第 50a 页 WYG0705-0826a.png
黄氏曰其过也明白而无掩覆故人皆见其更也莹
彻而无瑕疵故人皆仰○南轩曰人皆见之者君子
不文饰掩蔽其过也日月之食旋而复矣无损其明
也故君子改过不吝而德愈光焉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朱子曰过而能改则复于无过唯不改则其过遂成
而将不及改矣
孟子曰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
彻而无瑕疵故人皆仰○南轩曰人皆见之者君子
不文饰掩蔽其过也日月之食旋而复矣无损其明
也故君子改过不吝而德愈光焉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朱子曰过而能改则复于无过唯不改则其过遂成
而将不及改矣
孟子曰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
卷二十七 第 50b 页 WYG0705-0826b.png
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
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而为之辞
朱子曰顺犹遂也更改也辞辨也更之则无损于明
故民仰之顺而为之辞则其过愈深矣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朱子曰喜其得闻而改之其勇于自修如此程子曰
子路云云可谓百世之师矣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
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而为之辞
朱子曰顺犹遂也更改也辞辨也更之则无损于明
故民仰之顺而为之辞则其过愈深矣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朱子曰喜其得闻而改之其勇于自修如此程子曰
子路云云可谓百世之师矣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
卷二十七 第 51a 页 WYG0705-0826c.png
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周子曰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
朱子曰不闻过人不告也无耻我不仁也
必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有耻则能发奋而受教闻过则知所改而为贤然不
可教则虽闻过而未必能改矣以此见无耻之不幸
为尤大也
有善不及
周子曰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
朱子曰不闻过人不告也无耻我不仁也
必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有耻则能发奋而受教闻过则知所改而为贤然不
可教则虽闻过而未必能改矣以此见无耻之不幸
为尤大也
有善不及
卷二十七 第 51b 页 WYG0705-0826d.png
朱子曰设问人或有善而我不能及则如之何
曰不及则学焉
答言当学其善而已
问曰有不善
问人有不善则何以处之
曰不善则告之不善且劝曰庶几有改乎斯为君子
答言人有不善则告之以不善而劝其改告之者恐
其不知此事之为不善也劝之者恐其不知不善之
曰不及则学焉
答言当学其善而已
问曰有不善
问人有不善则何以处之
曰不善则告之不善且劝曰庶几有改乎斯为君子
答言人有不善则告之以不善而劝其改告之者恐
其不知此事之为不善也劝之者恐其不知不善之
卷二十七 第 52a 页 WYG0705-0827a.png
可改而为善也
有善一不善二则学其一而劝其二
亦答辞也言人有善恶之杂则学其善而劝其恶
有语曰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恶也则曰孰无过焉知
其不能改改则为君子矣不改为恶恶者天恶之彼岂
无畏耶焉知其不能改
此亦答言闻人有过虽不得见而告劝之亦当答之
以此冀其或闻而自改也有心悖理谓之恶无心失
有善一不善二则学其一而劝其二
亦答辞也言人有善恶之杂则学其善而劝其恶
有语曰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恶也则曰孰无过焉知
其不能改改则为君子矣不改为恶恶者天恶之彼岂
无畏耶焉知其不能改
此亦答言闻人有过虽不得见而告劝之亦当答之
以此冀其或闻而自改也有心悖理谓之恶无心失
卷二十七 第 52b 页 WYG0705-0827b.png
理谓之过
故君子悉有众善无弗爱且敬焉
善无不学故悉有众善恶无不劝故不弃一人于恶
不弃一人于恶则无所不用其爱敬矣
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
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易夬九四程氏传曰夫过而能改闻善而能用克己以
从义唯刚明者能之
故君子悉有众善无弗爱且敬焉
善无不学故悉有众善恶无不劝故不弃一人于恶
不弃一人于恶则无所不用其爱敬矣
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
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易夬九四程氏传曰夫过而能改闻善而能用克己以
从义唯刚明者能之
卷二十七 第 53a 页 WYG0705-0827c.png
学者有自言其病而未有以药之者朱子曰知得如此
是病即知不如此是药
以上皆言省躬补过之事
右广大学之五(修/身)
诚意正心前卷备之
易家人利女贞
程子曰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则家道正矣夫夫
妇妇而家道正独云利女贞者夫正者身正也女正
是病即知不如此是药
以上皆言省躬补过之事
右广大学之五(修/身)
诚意正心前卷备之
易家人利女贞
程子曰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则家道正矣夫夫
妇妇而家道正独云利女贞者夫正者身正也女正
卷二十七 第 53b 页 WYG0705-0827d.png
者家正也女正则男正可知矣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
义也
彖以卦才而言阳居五在外也阴居二处内也男女
各得其正位也尊卑内外之道正合天地阴阳之大
义也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家人之道必有所尊严而君长者谓父母也虽一家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
义也
彖以卦才而言阳居五在外也阴居二处内也男女
各得其正位也尊卑内外之道正合天地阴阳之大
义也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家人之道必有所尊严而君长者谓父母也虽一家
卷二十七 第 54a 页 WYG0705-0828a.png
之小无尊严则孝敬衰无君长则法度废有严君而
后家道正家者国之则也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
定矣
父子兄弟夫妇各得其道则家道正矣推一家之道
可以及天下故家正则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正家之本在正其身正身之道一言一动不可易也
后家道正家者国之则也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
定矣
父子兄弟夫妇各得其道则家道正矣推一家之道
可以及天下故家正则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正家之本在正其身正身之道一言一动不可易也
卷二十七 第 54b 页 WYG0705-0828b.png
君子观风自火出之象知事之由内而出故所言必
有物所行必有恒也物谓事实恒谓常度法则也德
业之著于外由言行之谨于内也言慎行修则身正
而家治矣
初九闲有家悔亡
初家道之始也闲谓防闲法度也如其有家之始能
以法度为之防闲则不至于悔矣治家者治乎众人
也苟不闲之以法度则人情流放必至于有悔失长
有物所行必有恒也物谓事实恒谓常度法则也德
业之著于外由言行之谨于内也言慎行修则身正
而家治矣
初九闲有家悔亡
初家道之始也闲谓防闲法度也如其有家之始能
以法度为之防闲则不至于悔矣治家者治乎众人
也苟不闲之以法度则人情流放必至于有悔失长
卷二十七 第 55a 页 WYG0705-0828c.png
幼之序乱男女之别伤恩义害伦理无所不至能以
法度闲之于始则无是矣故悔亡也九刚明之才能
闲其家者也不云无悔者群居必有悔以能闲故亡
耳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闲之于始家人志意未变动之前也正志未流
散变动之前而闲之则不伤恩不失义处家之
善也是以悔亡志变而后治则所伤多矣乃有
法度闲之于始则无是矣故悔亡也九刚明之才能
闲其家者也不云无悔者群居必有悔以能闲故亡
耳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闲之于始家人志意未变动之前也正志未流
散变动之前而闲之则不伤恩不失义处家之
善也是以悔亡志变而后治则所伤多矣乃有
卷二十七 第 55b 页 WYG0705-0828d.png
悔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人之处家在骨肉父子之间大率以情胜礼以恩夺
义唯刚立之人则能不以私爱失其正理故家人卦
大要以刚为善初三上是也六二以阴柔之才而居
柔不能治于家者也故无攸遂无所为而可也夫以
英雄之才尚有溺情爱而不能自守者况柔弱之人
其能胜妻子之情乎如二之才若为妇人之道则其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人之处家在骨肉父子之间大率以情胜礼以恩夺
义唯刚立之人则能不以私爱失其正理故家人卦
大要以刚为善初三上是也六二以阴柔之才而居
柔不能治于家者也故无攸遂无所为而可也夫以
英雄之才尚有溺情爱而不能自守者况柔弱之人
其能胜妻子之情乎如二之才若为妇人之道则其
卷二十七 第 56a 页 WYG0705-0829a.png
正也以柔顺处中正妇人之道也故在中馈则得其
正而吉也妇人居中而主馈者也故云中馈○朱子
曰六二柔顺中正女之正位乎内者也故其象占如
此○六二爻义当以本义为正程传少差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二以阴柔居中正能顺从而卑巽者也故为妇人之
贞吉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嬉嬉终吝
正而吉也妇人居中而主馈者也故云中馈○朱子
曰六二柔顺中正女之正位乎内者也故其象占如
此○六二爻义当以本义为正程传少差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二以阴柔居中正能顺从而卑巽者也故为妇人之
贞吉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嬉嬉终吝
卷二十七 第 56b 页 WYG0705-0829b.png
嗃嗃未详字义然以文义及音意观之与嗷嗷相类
又若急速之意九三在内卦之上主治乎内者也以
阳居刚而不中虽得正而过乎刚者也治内过刚则
伤于严急故家人嗃嗃然治家过严不能无伤故必
悔于严厉骨肉恩胜严过故悔也虽悔于严厉未得
宽猛之中然而家道齐肃人心只畏犹为家之吉也
若妇子嬉嬉则终至羞吝矣在卦非有嬉嬉之象盖
对嗃嗃而言谓与其失于放肆宁过于严也嬉嬉笑
又若急速之意九三在内卦之上主治乎内者也以
阳居刚而不中虽得正而过乎刚者也治内过刚则
伤于严急故家人嗃嗃然治家过严不能无伤故必
悔于严厉骨肉恩胜严过故悔也虽悔于严厉未得
宽猛之中然而家道齐肃人心只畏犹为家之吉也
若妇子嬉嬉则终至羞吝矣在卦非有嬉嬉之象盖
对嗃嗃而言谓与其失于放肆宁过于严也嬉嬉笑
卷二十七 第 57a 页 WYG0705-0829c.png
乐无节也自恣无节则终至败家可羞吝也盖严谨
之过虽于人情不能无伤然苟法度立伦理正乃恩
义之所存也若嬉嬉无度乃法度之所由废伦理之
所由乱安能保其家乎嬉嬉之甚则致败家之凶但
云吝者可吝之甚则至于凶故未遽言凶也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嬉嬉失家节也
虽嗃嗃于治家之道未为甚失若妇子嬉嬉是无礼
法失家之节家必乱也
之过虽于人情不能无伤然苟法度立伦理正乃恩
义之所存也若嬉嬉无度乃法度之所由废伦理之
所由乱安能保其家乎嬉嬉之甚则致败家之凶但
云吝者可吝之甚则至于凶故未遽言凶也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嬉嬉失家节也
虽嗃嗃于治家之道未为甚失若妇子嬉嬉是无礼
法失家之节家必乱也
卷二十七 第 57b 页 WYG0705-0829d.png
六四富家大吉
六以巽顺之体居四得其正位居得其正为安处之
义巽顺于事而由正道能保有其富者也居家之道
能保有其富则为大吉也四高位而独云富者于家
而言高位家之尊也能有其富是能保其家也吉孰
大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以巽顺而居正位正而巽顺能保有其富者也富家
六以巽顺之体居四得其正位居得其正为安处之
义巽顺于事而由正道能保有其富者也居家之道
能保有其富则为大吉也四高位而独云富者于家
而言高位家之尊也能有其富是能保其家也吉孰
大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以巽顺而居正位正而巽顺能保有其富者也富家
卷二十七 第 58a 页 WYG0705-0830a.png
之大吉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九五男而在外刚而处阳居尊而中正又其应顺正
于内治家之至正至善者也王假有家五君位故以
王言假至也极乎有家之道也夫王者之道修身以
齐家家正则天下治矣自古圣王未有不以恭已正
家为本故有家之道既至则不忧劳而天下治矣勿
恤而吉也五恭巳于外二正家于内内外同德可谓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九五男而在外刚而处阳居尊而中正又其应顺正
于内治家之至正至善者也王假有家五君位故以
王言假至也极乎有家之道也夫王者之道修身以
齐家家正则天下治矣自古圣王未有不以恭已正
家为本故有家之道既至则不忧劳而天下治矣勿
恤而吉也五恭巳于外二正家于内内外同德可谓
卷二十七 第 58b 页 WYG0705-0830b.png
正矣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王假有家之道者非止能使之顺从而己必能致心
化诚合夫爱其内助妇爱其刑家交相爱也能如是
者文王之妃乎若身修法立而家未化未得为假有
家之道也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上卦之终家道之成也故极言治家之本治家之道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王假有家之道者非止能使之顺从而己必能致心
化诚合夫爱其内助妇爱其刑家交相爱也能如是
者文王之妃乎若身修法立而家未化未得为假有
家之道也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上卦之终家道之成也故极言治家之本治家之道
卷二十七 第 59a 页 WYG0705-0830c.png
非至诚不能也故必中有孚信则能常久而众人自
化为善不由至诚己且不能常守也况欲使人乎故
家以有孚为本治家者在妻奴情爱之间慈过则无
严恩胜则掩义故家之患常在礼法不足而渎慢生
也长失尊严少忘恭顺而家不乱者未之有也故必
有威严则能终吉保家之终在有孚威如二者而已
故于卦终言之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化为善不由至诚己且不能常守也况欲使人乎故
家以有孚为本治家者在妻奴情爱之间慈过则无
严恩胜则掩义故家之患常在礼法不足而渎慢生
也长失尊严少忘恭顺而家不乱者未之有也故必
有威严则能终吉保家之终在有孚威如二者而已
故于卦终言之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卷二十七 第 59b 页 WYG0705-0830d.png
治家之道以正身为本故云反身之谓爻辞谓治家
当有威严而夫子又复戒云当先身也威严不先行
于己则人怨而不服故云威如而吉者能自反于身
也孟子所谓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也
孝经子曰闺门之内礼具矣乎严父严兄妻子臣妾犹
百姓徒役也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
妻子
当有威严而夫子又复戒云当先身也威严不先行
于己则人怨而不服故云威如而吉者能自反于身
也孟子所谓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也
孝经子曰闺门之内礼具矣乎严父严兄妻子臣妾犹
百姓徒役也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
妻子
卷二十七 第 60a 页 WYG0705-0831a.png
朱子曰身不行道者以行言之不行者道不行也使
人不以道者以事言之不能行者令不行也
周子曰家人离必起于妇人故暌次家人以二女同居
而志不同行也
详见一卷人君正家篇
右广大学之六(齐/家)
人不以道者以事言之不能行者令不行也
周子曰家人离必起于妇人故暌次家人以二女同居
而志不同行也
详见一卷人君正家篇
右广大学之六(齐/家)
卷二十七 第 60b 页 WYG0705-0831b.png
西山读书记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