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705-0724a.png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西山读书记卷二十四
            宋 真德秀 撰
   礼要指
记礼器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
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汉志易曰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
 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周曲为之防事为之制故曰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705-0724b.png
 经礼三百威仪三千及周之衰诸侯将踰法度恶其
 害已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朱子曰经礼
 即今仪礼但亡逸者多故其篇数不及三百曲礼则
 皆礼之微文小节如今曲礼少仪内则玉藻弟子职
 所记事亲事长起居饮食容貌辞气之法制器备物
 宗庙宫室衣冠车旗之等条而析之亦应不下三千
 有馀云云○愚按郑氏诸人皆以周礼三百六十官
 为经礼仪礼为曲礼朱子始以臣瓒及叶氏之说辨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705-0725a.png
 其不然姑记其略于此以见经礼曲礼之别云○叶
 氏名梦得
韩子曰予尝苦仪礼难读又其行之于今者盖寡沿袭
不同莫知其由考于今诚无所用之然文王周公之法
制粗在于是孔子曰吾从周谓其文章之盛也古书之
存者希矣百氏杂家尚有可取况圣人之制度邪于是
掇其大要奇辞奥旨著于篇学者可观焉惜乎吾不及
其时进退揖让于其间呜呼盛哉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705-0725b.png
 愚谓韩子可谓好古矣然以为于今无所用则亦考
 之未详也
朱子曰仪礼礼之根本而礼记乃其枝叶又曰仪礼经
也礼记传也
 且如仪礼有冠礼礼记便有冠义仪礼有昏礼礼记
 便有昏义以至燕射之类莫不皆然又曰仪礼载其
 事礼记明其理读礼记不读仪礼许多理皆无安着
 处○又曰礼记只是解仪礼如丧服小记便是解丧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705-0725c.png
 服传推之诸篇皆然○问礼书曰惟仪礼是古全书
 若曲礼玉藻诸篇皆战国之士及汉儒所裒集问仪
 礼传记是谁作曰传是子夏作记是子夏以后人作
 又曰汉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篇想必有可观但
 当时君臣间有所不晓遂至无传故先儒谓圣经不
 亡于秦火而坏于汉儒其说亦好温公论景帝太子
 既亡当时若立献王为嗣则汉之礼乐制度必有可
 观又曰今仪礼多是士礼天子诸侯丧祭之礼皆不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705-0725d.png
 存其中不过有些小朝聘燕享之礼自汉以来凡天
 子之礼皆是将士礼来增加为之汉河间献王所得
 礼五十六篇却有天子诸侯之礼故班固谓愈于推
 士礼以为天子诸侯之礼者班固作汉书时此礼犹
 在不知何代何年失了可惜又曰仪礼不是古人预
 作一书如此初间只以义起渐渐相袭行得好至于
 情文极细密极周致处圣人见此意思好故录成书
 只看古人君臣之际如君临臣丧坐抚当心要绖而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705-0726a.png
 踊今日之事至于死生之际恝然不相关不啻如路
 人恩义安在又曰仪礼旧与六经三传并行至王介
 甫始罢去其后虽复春秋而仪礼卒废今士人读礼
 记而不读仪礼故不能见本末
问周礼有讹缺否程子曰甚多周公致治之大法亦在
其中须知道者观之可决是非也
张子曰周礼是的当之书然其间必有末世增入者如
盟诅之类必非周公之意盖盟诅起于王法不行人无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705-0726b.png
所取直故要之于神所谓国将亡听于神也
天官之职须襟怀洪大方看得盖其规模至大若不得
此心欲事事上致曲穷究凑合此心如是之大必不能
得也
 又曰周礼惟大宰之职难看盖无许太心胸包罗得
 此复忘彼其混混天下之事当如捕龙蛇搏虎豹用
 心力看方可其他五官便易看止一职也
又曰有麟趾关雎之意然后能行周官之法度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705-0726c.png
 或问云云何也朱子曰须是自闺门衽席之微积累
 到薰蒸洋溢天下无一民一物不被其化然后可以
 行周官之法度不然则为王莽矣
杨氏曰周官之书先王经世之务也不可不讲
朱子曰周礼周公遗典也
 胡氏父子以为王莽令刘歆撰此恐不然○又曰周
 礼乃周家盛时圣贤制作之书又曰周礼一书周公
 所以立下许多条贯皆是从广大心中流出又曰周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705-0726d.png
 官遍布精密乃周公运用天理熟烂之书又曰说制
 度之书惟周礼仪礼可信礼记便不可深信周礼毕
 竟出于一家谓是周公亲笔做成固不可然大纲却
 是周公意思又曰天官之职是总五官者若其心不
 大如何包得许多事且冢宰内自王之饮食衣服外
 至五官庶事自大至小自本至末千头万绪若不是
 大其心者区处应副事到面前便且区处不下况于
 先事措置思患预防是着多少精神所以记得此复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705-0727a.png
 忘彼佛氏只合下将那心顿下无用处才动步便疏
 脱所以吾儒贵穷理致知便须事事物物理会过又
 曰五峰以周礼为非周公致太平之书谓如天官冢
 宰却管甚宫阃之事其意只是见后世宰相请托宫
 阃交结近习以为不可殊不知此正人君治国平天
 下之本岂可以后世之弊而并废圣人之良法美意
 哉又如王后不当交通外朝之说他亦是惩后世弊
 要之仪礼中亦分明自载此礼在至若女祝掌凡内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705-0727b.png
 祷祠禬禳之事便后世有此官则巫蛊之事安从有
 哉又曰比闾族党之法正周公建太平之基本他这
 个一如棋盘相似枰布定后棋子方有放处旧尝妄
 意此书大纲是要人主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使天下之民无不被其泽又推而至于鸟兽草木无
 不得其所而已不如是不足以谓之裁成辅相参赞
 天地耳曰是恁地须要识公平意思○周礼一书好
 看广大精密周家法度在里许但不敢令学者看又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705-0727c.png
 曰学有先后先须理会自家身心合做底学周礼却
 是后一截事问周礼合如何看曰也且循注疏看去
 第一要见得圣人是个公平底意思陈君举说天官
 之职如膳羞衣服之官皆属之此是治人主之身此
 说自是到得中间有官属相错综处皆谓圣人有使
 之相防察之意这便不是○按永嘉陈氏君举有周
 礼说曰周制三公位冢宰则冢宰与王坐而论道者
 也今考其属小宰掌外治凡与王左右亲习之官𨽻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705-0727d.png
 焉内宰掌内治凡与后左右亲习之官𨽻焉而他无
 职业凡若是作格君心四篇其一曰凡饔飧田罟薪
 蒸之事医药之事酒浆之事幄帟次舍之事甚畀冗
 也甚烦辱也必用命士必皆领于冢宰若王有师田
 之事则大仆而下凡仆驭之官有祭祀之事则大祝
 而下凡巫祝之官有燕乐之事则大师而下凡声乐
 之官其用命士每官多至四十人往往皆大夫长之
 而属于卿若夫宿卫非宫正之群吏则宫伯之士庶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705-0728a.png
 子所谓执矛戈立阶戺皆冕衣裳者非若后世但以
 兵卫也昔周公作立政大抵汲汲于用贤而以虎贲
 缀衣趣马携仆列诸左右常伯三事之下常伯三事
 皆大臣也名位尊矣视趣马缀衣至不等而周公一
 槩言之何也诚以大臣进见有节敷奏有常而朝夕
 与王燕者则斯人也必以士为之则必公卿所自简
 除所自考课苟非命士则简除考课不出于朝廷其
 进杂而群枉至矣是故分𨽻于列卿而冢宰之治特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705-0728b.png
 详书曰昔在文武侍御仆从罔非正人以朝夕承弼
 厥辟由此其选也方周公之教世子也鲁公之子伯
 禽卫康叔之子牟齐太公之子伋俱事成王伯禽牟
 伋盖宿卫国子也他日能为显诸侯而成王与之处
 则相观而善之益多其后诗人刺皇父曰皇父卿士
 家伯冢宰仲允膳夫蹶维趣马艳妻煽方处以是数
 人者皆相从于女谒者也由此观之王之所与燕私
 得其人则太子见德而成王为贤君不得其人则女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705-0728c.png
 谒行而褒姒之祸作自后世子贤否系焉而周之兴
 亡从之如之何其不谨乎○其二曰庖事酒事衣裘
 之事唯王及后有司不敢会既不会矣而必领于大
 臣何也彼贱有司诚不宜以苛细课校至尊唯大臣
 以道佐人主独得与人主可否相是非是故领之夫
 富有四海而一人之奉就使无节岁费几何方且嘉
 与大臣以自防检庶几过差不中九式之度虽有司
 不敢议而大臣尽规所以资启沃成敬畏也○其三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705-0728d.png
 曰尝读关雎知三代而上后妃极天下之选矣后妃
 母仪天下而慊慊然有不足配至尊之意当是时夫
 人嫔若干人世妇若干人女御若干人各以其职奉
 上所以共宾祭蕃子姓之官备矣后方恻然遐想幽
 深侧陋之间尚有遗贤宜配君子求而不可得则中
 夜不寐展转叹息庶几得之吾当推琴瑟钟鼓之奉
 与之偕乐而后慊后德如此则宫掖之政一以听后
 之所为奚不可者今乃内小臣而下凡阉官九嫔而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705-0729a.png
 下凡妇官下至于女奴晓祝者晓书者晓裁缝者必
 属之大臣则夫员数之增损职掌之废置禄秩之多
 寡赐予之疏数皆禀命于朝廷而后不与且使内宰
 得以稽其功绪而赏罚其勤惰苟违有司之禁虽天
 子不得自以为恩是故私谒不行而内政举古之所
 谓正家者盖如此而非屑屑然也今出房闼而方较
 是非于侵紊之后争予夺于纵弛之馀抑末矣汉太
 尉杨秉䋅中常侍而尚书诘以三公统外安得越奏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705-0729b.png
 近官盖内治不听于公卿久矣无怪乎后世之多乱也
 欤○其四曰周之学政不别言王世子而嫁子无王
 姬之法盖天子之元子毋过命士与公卿大夫之子
 共齿于学王姬之车服虽不系其夫而其肃雍之诗
 曰齐侯之子平王之孙则从夫之序也夫唯王与后
 自牧甚卑则以能下人为家法夫唯能下人而后能
 长有天下自秦人尊君卑臣之令行无惑乎后世之
 疑周礼也○自此而上盖朱子之所是故录之馀不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705-0729c.png
 取
程子曰礼记中有圣人格言亦有俗儒乖缪之说乖缪
之说本不能混格言只为学者不能辨别如珠玉之在
泥沙耳圣人文章自然与学为文者不同譬之化工生
物剪裁绘画虽似相类终不若化工所生者自有一般
生意
礼记儒行经解极害义理又曰儒行之篇如后世游说
之士以为誇大之说观孔子平日语言有如是者否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705-0729d.png
 朱子亦曰读礼要人自辨别其间非纯是格言如至
 孝近乎王至弟近乎伯全不成义理
礼记除中庸大学唯乐记为最近道学者深思自得之
表记亦近道其言正
朱子曰世谓礼记为汉儒作非也汉儒最纯者莫如董
仲舒仲舒之文最纯者莫如三策曷尝有礼记中语乎
如乐记所谓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
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仲舒安能到此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705-0730a.png
礼有经有变经者常也变者常之变也先儒以曲礼为
变礼盖曲者委曲之义故以为变礼然毋不敬安定辞
安民哉此三者谓之变可乎先儒以仪礼为经礼然其
中亦自有变又不可一律观也
问孔子何以问礼于老𣆀曰始疑有两老𣆀后思之老
子曾为柱下史故知礼之节文所以孔子问之𣆀虽知
礼然其意以为不必尽行行之反以多事故欲绝灭之
礼运所谓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等语亦有此意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705-0730b.png
东莱吕氏曰曲礼少仪皆是逊志道理步趋进退左右
周旋若事事理会必有所不周惟常存此心则自然不
违乎理心有时而不存则礼有时而或失内有毫釐之
碍则外有寻尺之差
 下云如天之于百物根茎枝叶华实条干岂一一生
 之哉气至则百物自生若一枝一叶之病则是气不
 到处也又所谓逊志如徐行后长如洒扫应对如相
 师皆是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705-0730c.png
程子曰孟子之时去先王为未远又载籍未经秦火然
而班爵禄之制已不闻其详今之礼书皆掇拾于煨烬
之馀而多出于一时之傅会奈何欲尽信而句为之解
乎然则其事固不可一二追复矣
 朱子亦曰古礼难尽行后世苟有作者必须酌古今
 之宜若如古人烦缛如何教今人尽行得古人上下
 习熟不待家至户晓皆如饥食渴饮故不见其为难
 又曰若圣人有作古礼未必尽用须且是理会本原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705-0730d.png
 曾子垂死丁宁说及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孟子答滕
 文公丧礼只说诸侯之礼吾未之学吾尝闻之矣齐
 衰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这便是大原大
 本又如说井田只据诗里说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后
 面都说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说
 井田只说这几句是多少好看孟子不去理会许多
 细碎只理会许多大原大本因说如今学问不考古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705-0731a.png
 固不得若一向去采摭故事零碎凑合说出来也无
 甚益孟子慨然以天下自任曰当今天下舍我其谁
 哉到说制度处也只说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尝闻
 其略也又曰以明堂位观之周人每事皆添四重虞
 黻不过是一水担相似夏火殷藻周龙章皆重添去
 若圣贤有作须简易疏通使见之而易知推之而易
 行盖文质相生秦汉初已自趋于质了太史公董仲
 舒每欲改用夏之忠不知其初盖已是质也又云孔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705-0731b.png
 子曰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已厌周之文了又曰行夏
 之时乘殷之辂此意皆可见使有圣贤者作必不尽
 如古之礼必当裁酌从今之宜而为之也
古者礼学是专门名家始终考订此事故学者有所传
授终身守而行之凡典礼有疑辄就质问所以上自宗
庙朝廷下至士庶乡党典礼各分明汉唐时犹有此意
 以上礼经要指○朱子又曰礼记有王肃经煞好太
 史公书载乐记全文中兼有王郑二注○郑康成是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705-0731c.png
 个好人考礼名数大有功陆农师礼象陈用之礼书
 亦该博陈又胜似陆后世礼乐无足观者诸儒议论
 却有可取当别类作一书六朝人多精于礼必竟当
 时此学自专门名家朝廷有礼事便用此等人议之
 如今刑法官专用试法人
   春秋要指
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
孟子(公都子问夫/子好辨章)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705-0731d.png
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朱子曰有作之有/读为又古字通用)
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
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胡氏曰仲尼作春秋以寓王法惇典庸礼命德讨罪
 其大要皆天子之事也知孔子者谓此书之作遏人
 欲于横流存天理于既灭为后世虑至深远也罪孔
 子者以谓无其位而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使
 乱臣贼子禁其欲而不得肆则戚矣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705-0732a.png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
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南轩曰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者乱臣贼子之情伪
 毕见而讨绝之法著焉施于万世皆无所遁其迹故
 也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朱子曰王者之迹熄谓平王东迁而政教号令不及
 于天下也诗亡谓黍离降为国风而雅亡也春秋鲁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705-0732b.png
 史记之名孔子因而笔削之始于鲁隐公之元年实
 平王之四十九年也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春秋者记事者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
 为所记之名也古者列国皆有史官掌记时事此三
 者皆其所记册书之名也
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705-0732c.png
 春秋之时五霸迭兴而威文为盛史史官也窃取者
 谦辞也公羊传作其辞则丘有罪焉尔意亦如此盖
 言断之在已所谓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
 者也尹氏曰言孔子作春秋亦以史之文载当时之
 事也而其义则定天下之邪正为百王之大法○此
 又承上章历叙群圣因以孔子之事继之而孔子之
 事莫大于春秋故特言之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0705-0732d.png
 春秋每书诸侯战伐之事必加讥贬以著其擅兴之
 罪无有以为合于义而许之者但就中彼善于此者
 则有之如召陵之师之类是也
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征所以正人也诸侯有罪则天子讨而正之此春秋
 所以无义战也
左氏传君子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
而不汗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705-0733a.png
庄子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也圣人议而不辨
汉上大夫壶遂曰(史记索隐曰案遂为詹事/秩二千石故位上大夫也)昔者孔
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之董生(服虔曰/仲舒也)
周道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时
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
下仪表贬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
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春秋上明三
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经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与善善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705-0733b.png
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
者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
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
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
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差以毫釐缪以千里故臣弑君
子弑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渐久矣有国者不可以不
知春秋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
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0705-0733c.png
为人君父者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
人臣子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诛死之罪其实
皆以善为之而不知其义被之空言不敢辞夫不通礼
义之指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
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
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大过予之受而不敢辞故春
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文中子曰春秋之于王道是轻重之权衡曲直之绳墨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0705-0733d.png
也舍则无所折衷矣又曰春秋其以天道终乎故止于
获麟
程子曰五经载道之文春秋圣人之用五经之有春秋
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律令惟言其法断例始见法之用
 杨氏曰孔子于六经言其理春秋著其行事若得六
 经之理春秋诚不难知
五经如药方春秋如用药治病圣人之用全在此书春
秋一句即一事是非便见于此乃穷理之要学者只观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0705-0734a.png
春秋亦可以尽道矣
 所谓不如载之行事深切著明也有重叠言者如征
 伐会盟之类盖欲成书势须如此不可事事各求异
 义但一字有义上下有异则义须别
春秋传为按经为断
以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
 黄聱隅问春秋如何看曰云云○按聱隅名晞亦当
 时为古学者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0705-0734b.png
夫子作春秋为百王不易之大法后世以史视春秋谓
褒善贬恶而已经之大法则不知也春秋大义数十炳
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微辞隐义时措从宜者为难知耳
或予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义理之安文质
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范
也夫观百物而后识化工之神聚众材而后知作室之
用于一事一义而欲窥圣人之用非上智不能也故学
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也(传/序)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0705-0734c.png
又曰自伏羲尧舜历夏商以至于周或文或质因袭损
益其变既极其法既详于是孔子参酌其宜以为百王
法度之中制此其所以作春秋也
问春秋书日食如何曰日食有定数圣人必书者盖欲
人恐惧修省
春秋之文一一意在示人如土功之事无大小莫不书
之其意止欲人君重民力也
春秋之法极谨严中国而用夷礼则夷之韩子之言深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0705-0734d.png
得其旨
邵子曰春秋孔子之刑书也功过不相掩五伯者功之
首罪之魁也先定五伯之功过而学春秋则大意立矣
春秋之间有功者未有大于四国者也有过者亦未有
大于四国者也不先治四国之功过则事无统理不得
圣人意矣又曰五伯功过不相掩圣人先褒其功后贬
其罪故罪人有功亦必录之
 孙复云春秋有贬而无褒邵子曰春秋礼法废君臣
卷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0705-0735a.png
 乱其间有能为小善者安得不进之也况五伯实有
 功于天下安得不与之也
春秋皆因事而褒贬非有意于其间故曰春秋尽性之
书也
春秋为君弱臣强而作故谓之名分之书夫圣人之经
浑然无迹如天道焉春秋录实事而善恶形于其中矣
 春秋书实事而善恶自见此之谓天理之自然而非
 一人之私意也
卷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0705-0735b.png
张氏曰春秋之书在古无有乃仲尼所自作惟孟子为
能知之非理明义精殆未可学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
其说多凿
武夷胡氏曰传春秋者三家左氏叙事见本末公羊谷
梁词辨而义精学经以传为按则当阅左氏玩词以义
为主则当习公谷如载惠公元妃继室及仲子之归于
鲁即隐公兄弟嫡庶之辨摄让之实可按而知也当阅
左氏谓此类也若夫来赗仲子以为豫凶事则诬矣王
卷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0705-0735c.png
正月之为大一统及我欲之暨不得已当习公羊氏谓
此类也若母以子贵媵妾许称夫人则乱矣段弟也弗
谓弟公子也弗谓公子贱段而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
于杀也当习谷梁氏谓此类也若夫曲生条例以大夫
日卒为正则凿矣万物纷错悬诸天众言淆乱折诸圣
要在反求于心断之以理精择而慎取之则美玉之与
珷玞必有能辨之者自晋杜预范宁唐啖助赵匡此数
子者用力甚勤时有所取虽造宫墙之侧几得其门而
卷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0705-0735d.png
入要皆未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者也故不与七家之

 谓孟庄董文中子程邵张今增孔子自言及左氏传
 章
七家所造固有深浅独程氏尝为之传然其说甚略于
意则引而不发欲使后学慎思明辨自得于耳目见闻
之外者也故今传事按左氏义采公羊谷梁之精者大
纲本孟子而微词多以程氏为證云
卷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0705-0736a.png
传序曰古者列国各有史官掌记时事春秋鲁史尔仲
尼就加笔削乃史外传心之要典也而孟氏发明宗旨
目为天子之事者周道衰微乾纲解纽乱臣贼子接迹
当世人欲肆而天理灭矣仲尼天理之所在不以为己
任而谁可五典弗惇己所当叙五礼弗庸己所当秩五
服弗章己所当命五刑弗用己所当讨故曰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
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圣人以天自处斯
卷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0705-0736b.png
文之兴丧在已而由人乎哉故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
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空言独能载其理行事然后
见其用是故假鲁史以寓王法拨乱世反之正叙先后
之伦而典自此可惇秩上下之分而礼自此可庸有德
者必褒而善自此可劝有罪者必贬而恶自此可惩其
志存乎经世其功配于抑洪水膺戎狄放龙蛇驱虎豹
其大要则皆天子之事也故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
我者其惟春秋乎知孔子者谓此书遏人欲于横流存
卷二十四 第 25a 页 WYG0705-0736c.png
天理于既灭为后世虑至深远也罪孔子者无其位而
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使乱臣贼子禁其欲而不
得肆则戚矣是故春秋见诸行事非空言此也公好恶
则发乎诗之情酌古今则贯乎书之事兴常典则体乎
礼之经本忠恕则导乎乐之和著权制则尽乎易之变
百王之法度万世之绳准皆在此书故君子以谓五经
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学是经者信穷理之要
矣不学是经而处大事决大疑能不惑者鲜矣自先圣
卷二十四 第 25b 页 WYG0705-0736d.png
门人以文学名科如游夏尚不能赞一辞盖立义之精
如此去圣既远欲因遗经窥测圣人之用岂易能乎然
世有先后人心之所同然一尔苟得其所同然者虽越
宇宙若见圣人亲炙之也而春秋之权度在我矣
朱子曰春秋大指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
夷狄贵王贱伯而已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义也又
曰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春秋之大指也
 又曰春秋正义明道贵王贱伯尊君抑臣内夏外夷
卷二十四 第 26a 页 WYG0705-0737a.png
 乃其大义而以爵氏名字日月土地为褒贬之例若
 法家之深刻乃传者之凿说
又曰春秋传例多不可信圣人记事安有许多义例
 又曰春秋一事各是发明一例如看风水移步换形
 但以今人之心求圣人之意未到圣人洒然处不能
 无失也朱子谓得之延平先生者如此
又曰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又曰春秋之事且据左氏当时大乱圣人且据实而
卷二十四 第 26b 页 WYG0705-0737b.png
 书之其是非得失付诸后世公论盖有言外之意若
 必于一字之间求褒贬所在窃恐不然又曰孔子只
 是要备二三百年之事故取史文略加修定何尝云
 某事用某法某事用某例耶且如会盟征伐不过见
 诸侯擅兴自肆耳郊禘不过见鲁僭礼耳至如三卜
 四卜牛伤牛死是失礼之中又失礼也书不郊犹三
 望是不必望而犹望也书仲遂卒犹绎是不必绎而
 犹绎也如此看却分明
卷二十四 第 27a 页 WYG0705-0737c.png
春秋本明道正谊之书今人止较齐晋伯业优劣反成
谋利大义晦矣
春秋是末后事惟理明义精方得见
 又曰春秋是言天下事学者读书先要理会自己分
 上事
南轩张氏曰春秋即事而明天理穷理之要也观其书
取其大义数十断为定论而详味其抑扬予夺轻重之
宜则有以权万变矣
卷二十四 第 27b 页 WYG0705-0737d.png
 以上春秋要指○问三传优劣朱子曰左氏曾见国
 史考事颇精只是不知大义专去小处理会往往不
 曾讲学公谷考事甚疏然理义却精二人乃经生传
 得许多说话往往却不见国史又曰左氏有浅陋处
 如君子曰之类病处甚多又曰左氏之病是以成败
 论是非而不本于义理之正又曰左氏乃一趋时避
 害之人要置身于稳地而不识道理于大伦处皆错
 大学论所止便说君臣父子左氏岂知此如云周郑
卷二十四 第 28a 页 WYG0705-0738a.png
 交质而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正如田客论主而责
 其不请饮茶使孔子论此肯如此否尚得谓与圣人
 同好恶哉又曰左氏传是个博记人作只是以世俗
 见识断当他事皆功利之说○又曰近时言春秋者
 皆是计较利害大义却不曾见如唐陆淳本朝孙明
 复之徒虽未深于圣经然观其推言治道凛凛可畏
 终是得圣人意思又曰胡文定春秋传大义正议论
 有开合精神存取此本与后世看纵未能尽得然不
卷二十四 第 28b 页 WYG0705-0738b.png
 中不远矣又曰刘棨父春秋亦好苏子由吕居仁亦
 看得平
   语孟要指
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
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
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
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
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卷二十四 第 29a 页 WYG0705-0738c.png
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
今日耳闻自然有得
 虽孔孟复生不过于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
 味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凡学语孟且须熟读玩味将圣人言语切已不可只作
一场话说
 人只看得此二书切已终身尽多也又曰论孟只剩
 读着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著意便
卷二十四 第 29b 页 WYG0705-0738d.png
 不足五峰胡氏初见龟山先生问为学之方先生令
 读论语问何为要曰熟读初不知异后来方觉此语
 之深切
或问且将语孟𦂳要处看如何曰固是好但终是不浃
洽耳
 问论语须拣紧要底看否朱子曰不可须从头看无
 精无粗无浅无深都玩味得熟道理自然出若便要
 拣别则孟子一部可删者多矣圣贤言语粗说细说
卷二十四 第 30a 页 WYG0705-0739a.png
 皆着理会教彻透盖道体至广大若不尽见必有窒
 碍处
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事实
 尹和靖尝言近日看论孟似有所见先生曰所见如
 何曰只见句句皆是实语先生首肯之曰善自涵养
又曰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
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凡读论语非是要理会言语要识得圣贤气象读论语
卷二十四 第 30b 页 WYG0705-0739b.png
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
 又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有
 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又曰今人不会读书如
 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
 是不曾读又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
 读之愈久但觉气味深长
论语问同而答异者甚多或因人才性或观人之所问
卷二十四 第 31a 页 WYG0705-0739c.png
意思而言及所到地位
或问学者之于论孟其用力也奈何朱子曰循序而渐
进熟读而精思可也曰然则请问循序渐进之说曰以
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
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
量力所至约其程课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
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
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陵躐之患矣是
卷二十四 第 31b 页 WYG0705-0739d.png
不惟读书之法是乃操心之要尤始学者之不可不知
也曰其熟读精思者何耶曰论语一章不过数句易以
成诵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閒静一之中以须其浃
洽可也孟子每章或千百言反复论辨虽若不可涯者
然其条理疏通语意明洁徐读而以意随之出入往来
以十百数则其不可涯者将有以得之于指掌之间矣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
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
卷二十四 第 32a 页 WYG0705-0740a.png
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
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
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它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
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
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抵徐行却立处静观动
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
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读书之法也
 又曰读孟子非惟看它义理熟读之便晓作文之法
卷二十四 第 32b 页 WYG0705-0740b.png
 首尾照应血脉贯通语意反覆明白峻洁无一字闲
论语之言无所不包而其所以示人者莫非操存涵养
之要七篇之指无所不究而其所示人者类多体验充
扩之端
论语中看得有味馀经亦迎刃而解
 圣人之言平易中有精深处不可穿凿求速成又不
 可苟简闲看过直须是置心平澹悫实之地玩味探
 索而虚恬省事以养之迟久不懈当自觉其益又答
卷二十四 第 33a 页 WYG0705-0740c.png
 魏元履书云欲为春秋学甚善但前辈以为此学者
 最后一段事盖非理明义精则止是较得失考同异
 心绪转杂与读史传摭故实无异况左右心中本闹
 非所以矫失而趋中也愚意以为不若且看论语
语孟工夫少得效多六经工夫多得效少
近日学者病在好高读论语未问学而时习便说一贯
读孟子未言梁王问利国便说尽心
南轩张氏曰论语日夕玩味觉得消磨病痛稍变气质
卷二十四 第 33b 页 WYG0705-0740d.png
须是潜心此书久久愈见其味
又曰论语首篇所记大抵皆欲略文华趋本实敦笃躬
行循序而进乃圣人教人之大方从事于此则不差也
 又曰学者潜心孔孟莫先于明义利之辨已见前义
 利篇○以上语孟要指○朱子曰论语一日只看一
 段大致明白底看两段须是专一自早至莫夜虽不
 读亦当涵味常在胸次
   诗礼乐(附诗书礼/)
卷二十四 第 34a 页 WYG0705-0741a.png
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朱子曰雅常也执守也诗以理性情书以道政事礼
 以谨节文皆切于日用之实故常言之礼独言执者
 以人所执守而言非徒诵说而已○程子曰孔子雅
 素之言止于如此若性与天道则有不可得而闻者
 要在默而识之也○此章兼言诗书礼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
卷二十四 第 34b 页 WYG0705-0741b.png
学诗
 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
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
子之远其子也
 此章兼言诗礼
卷二十四 第 35a 页 WYG0705-0741c.png
子曰兴于诗
 朱子曰兴起也诗本性情有邪有正其为言既易知
 而吟咏之间抑扬反覆其感人又易入故学者之初
 所以兴起其好善恶恶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于是
 而得之
立于礼
 礼以恭敬辞逊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详可以固人
 肌肤之会箸骸之束故学者之中所以能卓然而立
卷二十四 第 35b 页 WYG0705-0741d.png
 而不为事物所摇夺者必于是而得之
成于乐
 乐有五声十二律更唱迭和以为歌舞八音之节可
 以养人之性情而荡涤其邪秽消融其查滓故学者
 之终至于义精仁熟而自和顺于道德者必于是而
 得之是学之成也○按内则十岁学幼仪十三学乐
 诵诗二十而后学礼则此三者非小学传授之次乃
 大学终身所得之难易先后浅深也程子曰天下之
卷二十四 第 36a 页 WYG0705-0742a.png
 英才不为少矣特以道学不明故不得有所成就夫
 古人之诗如今之歌曲虽闾里童稚皆习闻之而知
 其说故能兴起今虽老师宿儒尚不能晓其义况学
 者乎是不得兴于诗也古人有洒扫应对以至冠昏
 丧祭莫不有礼今皆废坏是以人伦不明治家无法
 是不得立于礼也古人之乐声音所以养其耳采色
 所以养其目歌咏所以养其性情舞蹈所以养其血
 脉今皆无之是不得成于乐也是以古之成材也易
卷二十四 第 36b 页 WYG0705-0742b.png
 今之成材也难○或问古者之教十年学幼仪十三
 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二十始学舞大夏今夫子
 之言其序如此乃与教之先后不同何也曰诗者乐
 之章也故必学而后诵诗所谓乐乐盖琴瑟埙篪乐
 之一物以渐习之而节夫诗之音律者也然诗本于
 人之情性有美刺风谕之旨其言近而易晓而从容
 咏叹之间所以渐渍感动于人者又为易入故学之
 所得必先于此而有以发起其仁义之良心也至于
卷二十四 第 37a 页 WYG0705-0742c.png
 礼则有节文度数之详其经至于三百其仪至于三
 千其初若甚难强者故其未学诗也先已学幼仪矣
 盖礼之小者自为童子而不可阙焉者也至于成人
 然后及其大者又必服习之久而有得焉然后内有
 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而德性之守得以坚定
 而不移外有以行于乡党州闾之间达于宗庙朝廷
 之上而其酬酢之际得以正固而不乱也至于乐则
 声音之高下舞蹈之疾徐尤不可以旦暮而能其所
卷二十四 第 37b 页 WYG0705-0742d.png
 以养其耳目和其心志使人沦肌浃髓而安于仁义
 礼智之实又有非思勉之所及者必其甚安且久然
 后有以成其德焉所以学之最早而其见效反在诗
 礼之后也○问兴于诗如何程子曰古人自小讽咏
 自然善心生而兴起今虽老师宿儒不知诗也○兴
 于诗者吟咏性情涵畅道德之中而歆动之有吾与
 点也气象○又云兴于诗是兴起人善意汪洋浩大
 皆是此意○南轩曰此学之序也学诗则有以兴起
卷二十四 第 38a 页 WYG0705-0743a.png
 其性情之正学之所先也礼者可践之规矩学礼而
 后有所立此致知力行学者所当兼用其力者也至
 于乐则和顺积中而不可以已焉学之所由成也此
 非力之所及惟久且熟而自至焉耳○此章兼言诗
 礼乐
   六经之教
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郑氏曰观其风俗则知其所以教
卷二十四 第 38b 页 WYG0705-0743b.png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
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
事春秋教也
 疏曰言人君以六经之道各随其民教之民从上教
 各从六经之性观民风俗则其教可知也温谓颜色
 温润柔谓性情柔和诗依违讽諌不指切事故云云
 书录帝王言语举其大纲事非烦密是疏通上知帝
 皇之世是知远乐以和通为体无所不用是广博简
卷二十四 第 39a 页 WYG0705-0743c.png
 易良善使人从化是易良易之于人正则获吉邪则
 获凶不为淫滥是洁静穷理尽性言入秋毫是精微
 礼以恭逊节俭斋庄敬慎为本若人能恭敬节俭是
 礼之教属合也比近也春秋聚合会同之辞是属辞
 比次褒贬之事是比事凡人君行此等六经之教以
 化于下在下染习其教还有六经之性故云云
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
春秋之失乱
卷二十四 第 39b 页 WYG0705-0743d.png
 失谓不能节其教者也诗敦厚近愚书知远近诬易
 精微爱恶相攻远近相取则不能容人近于伤害春
 秋习战斗之事近乱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
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
也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
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正义曰诗为乐章诗乐是一而教别者若以声音干
卷二十四 第 40a 页 WYG0705-0744a.png
 戚以教人是乐教也若以诗辞美刺讽谕以教人是
 诗教也此为政以教民故有六经若教国子则唯用
 四术王制曰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是也○
 此章言六经之教○程子论经解说见前然朱子于
 论易则曰易初未有物只是悬空说出当其未有卦
 画则浑然一太极在人则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一旦
 发出则阴阳吉凶事事都有在里人须就至虚静中
 见得这道理周遍通珑方好若先靠定一事说则滞
卷二十四 第 40b 页 WYG0705-0744b.png
 泥不通此所谓洁静精微易之教也其序吕氏诗记
 亦谓其有意于温柔敦厚之教则朱子之于斯言盖
 深取之注疏之辞多未粹愚谓古者君臣上下共由
 六经之道上之所以为教者此也下之所以为学者
 此也上因性以为教下亦因学以成性故观其国之
 俗即知其君之教学诗则能感发其性情之正故其
 为人温和而柔顺敦笃而厚重学书则通知古今治
 乱之理故其为人疏明不滞而所见者远乐以导和
卷二十四 第 41a 页 WYG0705-0744c.png
 故学之者开广而博大平易而温良易道简洁精深
 礼主于恭俭庄敬故学之者各得之而成其德春秋
 连属其辞比次其义以寓是非褒贬之指故凡能如
 是者必有得于春秋者也古之学者学一经必得一
 经之用其曰为人则气质俱化习与性成矣其视后
 世通经之士徒习章句训义而无益于性情心术者
 何如哉然人各有所偏醇厚者于智或不足故其失
 愚疏达者于言或易发故其失诬博大者易以奢广
卷二十四 第 41b 页 WYG0705-0744d.png
 峻洁者易以深刻恭敬者或烦劳而不安乐属辞比
 事而不至者则善恶或至缪乱故必矫其失而后有
 以全其得亦如古者教胄之意也曰诗之失书之失
 云者盖言学经者之失非谓经之有失也或谓孔子
 之前六经未备教者何以为教学者何以为学哉曰
 经之书虽未备而经之理已具于人心故以温柔敦
 厚教之者即诗之教以疏通知远教之者即书之教
 也其它皆然然六经未备则学者难为功六经既备
卷二十四 第 42a 页 WYG0705-0745a.png
 则学者易为力今之学者学此经则当思有得于经
 者何如学诗矣吾之德果温柔敦厚矣乎学书矣吾
 之德果疏通知远矣乎必如是而深思焉如是而自
 勉焉庶乎为善学经者不然则章句而已耳训义而
 已耳其何益哉
   六经之指
荀子曰书者政事之纪也
 杨氏曰书所以纪政事此说六经之意
卷二十四 第 42b 页 WYG0705-0745b.png
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诗谓乐章所以节音生乎中而止不使流淫春秋传
 曰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礼所以为典法之大分统类之纲纪类谓礼法所触
 类而长者犹律条之比附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
卷二十四 第 43a 页 WYG0705-0745c.png
毕矣又曰礼乐法而不说
 有大法而不曲说
诗书故而不切
 诗书但谓先王故事而不委曲切近于人
春秋约而不速
 文义隐约不能使人速晓其意○愚谓法而不说谓
 陈列其法使人自悟而无待于论说故而不切谓但
 述已然之得失使人视以为监而不待于迫切
卷二十四 第 43b 页 WYG0705-0745d.png
庄子曰诗以导志书以导事乐以导和易以导阴阳春
秋以导名分
 朱子曰庄子此语后来人如何可及直是如快刀利
 斧劈截将去字字有着落
扬子或问五经有辩乎曰惟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
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
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舍斯辩亦小矣
 按战国以来辩士之说胜而不根诸理流俗惑之至
卷二十四 第 44a 页 WYG0705-0746a.png
 汉犹然故扬子发此论然于五经之指未能大有发
 明也其后班氏作艺文志有云六艺之文乐以和神
 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
 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
 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故易为之原夫六经
 于五常之道无不包者今以五常分属于六艺是乐
 有仁而无义诗有义而无仁也可乎哉大率汉儒论
 经鲜有得其指要者反不若庄生之当于理也
卷二十四 第 44b 页 WYG0705-0746b.png
史记孔子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以定公十四年/去鲁至哀公时反鲁)
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时周室衰礼乐废诗
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
曰夏礼吾能言之把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
徵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
知也又曰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语鲁大
师乐其可知也又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
其所古者三千馀篇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上
卷二十四 第 45a 页 WYG0705-0746c.png
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
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
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韶武雅颂之
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之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晚而
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
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
千焉身通六义者七十有二人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
叔孙氏车子锄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
卷二十四 第 45b 页 WYG0705-0746d.png
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
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
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据鲁亲周其辞约其旨博郢楚
之君自称王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
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
义后有王者举而用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
惧焉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
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卷二十四 第 46a 页 WYG0705-0747a.png
 以上总论六经之指
 
 
 
 
 
 
 
卷二十四 第 46b 页 WYG0705-0747b.png
 
 
 
 
 
 
 
 西山读书记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