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705-0655a.png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西山读书记卷二十二
            宋 真德秀 撰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程子曰亲当新○朱子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
 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
 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705-0655b.png
 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
 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
 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
 之污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
 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
 迁盖必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
 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或问大学之道吾子以为
 大人之学何也曰此对小子之学言之也曰敢问其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705-0656a.png
 为小子之学何也曰愚于序文已略陈之而古法之
 宜于今者亦既辑而为书矣学者不可以不之考也
 曰吾闻君子务其远者大者小人务其近者小者今
 子方将语人以大学之道而又欲其考乎小学之书
 何也曰学之大小固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已是
 以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
 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及其长也不进之于大学则
 无以察夫义理措诸事业而收小学之成功是则学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705-0656b.png
 之大小所以不同特以少长所习之异宜而有高下
 浅深先后缓急之殊非若古今之辨义利之分判然
 如薰莸冰炭之相反而不可以相入也今使幼学之
 士必先有以自尽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
 书数之习俟其既长而后进乎明德新民以止于至
 善是乃次第之当然又何为而不可哉曰幼学之士
 以子之言而得循序渐进以免于躐等陵节之病则
 诚幸矣若其年之既长而不及乎此者欲反从事于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705-0656c.png
 小学则恐其不免于捍格不胜勤苦难成之患欲直
 从事于大学则又恐其失序无本而不能以自达也
 则如之何曰是其岁月之已逝者则固不可得而复
 追矣若其工夫之次第条目则岂遂不可得而复补
 耶盖吾闻之敬之一字圣学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
 为小学者不由乎此固无以涵养本原而谨夫洒扫
 应对进退之节与夫六艺之教为大学者不由乎此
 亦无以开发聪明进德修业而致夫明德新民之功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705-0656d.png
 也是以程子发明格物之道而必以是为说焉不幸
 过时而后学者诚能用力于此以进乎大而不害兼
 补乎其小则其所以进者将不患于无本而不能以
 自达矣其或摧颓已甚而不足以有所兼则其所以
 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而养其良知良能之本者
 亦可以得之于此而不患其失之于前也顾以七年
 之病而求三年之艾非百倍其功不足以致之若徒
 归咎于既往而所以补之于后者又不能以自力则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705-0657a.png
 吾见其捍格勤苦日有甚焉而身心颠倒眩瞀迷惑
 终无以为致知力行之地矣况欲有以及乎天下国
 家也哉曰然则所谓敬者又若何而用力耶曰程子
 于此尝以主一无适言之矣尝以整齐严肃言之矣
 至其门人谢氏之说则又有所谓常惺惺法者焉尹
 氏之说则又有所谓其心收敛不容一物者焉观是
 数说足以见其用力之方矣曰敬之所以为学之始
 终也奈何曰敬者一心之主宰而万事之本根也知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705-0657b.png
 其所以用力之方则知小学之不能无赖于此以为
 始知小学之赖此以始则夫大学之不能无赖乎此
 以为终者可以一以贯之而无疑矣盖此心既立而
 由是格物致知以尽事物之理则所谓尊德性而道
 问学由是诚意正心以脩其身则所谓先立其大者
 而小者不能夺由是齐家治国以及平天下则所谓
 脩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是皆未始一日而离
 乎敬也然则敬之一字岂非圣学始终之要也哉○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705-0657c.png
 问云云曰天道流行发育万物其所以为造化者阴
 阳五行而已而所谓阴阳五行者又必有是理而后
 有是气及其生物则又必因是气之聚而后有是形
 故人物之生必得是理然后有以为健顺仁义礼智
 信之性必得是气然后有以为魂魄五藏百骸之身
 周子所谓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者正谓是
 也然以其理而言之则万物一原固无人物贵贱之
 殊以其气而言之则得其正且通者为人得其偏且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705-0657d.png
 塞者为物是以或贵或贱而不能齐也彼其贱而为
 物者既牿于形气之偏塞而无以充其本体之全矣
 惟人之生乃得其气之正且通者而其性为最贵故
 其方寸之间虚灵洞彻万理咸备盖其所以异于禽
 兽者正在于此而其所以为尧舜而能参天地赞化
 育者亦不外焉是则所谓明德者也然其通也或不
 能无清浊之异其正也或不能无美恶之殊故其所
 赋之质智愚贤不肖又有不能同者必其上智大贤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705-0658a.png
 之资乃能全其大体而无少不明其有不及乎此则
 其所谓明德者已不能无蔽而失其全矣况乎又以
 气质有蔽之心接乎事物无穷之变则其目之欲色
 耳之欲声口之欲味鼻之欲臭四肢之欲安佚所以
 害乎其德者又岂可胜言也哉二者相因反覆深固
 是以此德之明日益昏昧而此心之灵所知者不过
 情欲利害之私而已然而本明之体终有不可得而
 昧者是以虽其昏蔽之极而介然之顷一有觉焉即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705-0658b.png
 此空隙之中而其本体已洞然矣是以圣人施教既
 养之于小学之中而后开以大学之道其必先之以
 格物致知之说者所以启其明之之端也继之以诚
 意正心脩身之目者则又以致其明之之实也夫既
 有以启其明之之端又有以致其明之之实则吾之
 所得于天而未尝不明者岂不超然无有气质物欲
 之累而复得其本体之全哉是则所谓明明德者而
 非有所作为于性分之外也然其所谓明德者又人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705-0658c.png
 人之所同得而非有我之得私也吾既有以自明矣
 视彼众人之同得而不能自明者方甘心迷惑没溺
 于卑污苟贱之中而不自知也岂不为之恻然而思
 有以教之哉故必推吾之所自明者以及之始于齐
 家中于治国而终及于平天下使皆有以自明而去
 其旧染之污是则所谓新民者而亦非有所付畀增
 益之也然德之在已而当明与其在民而当新则又
 皆非人力之所为而吾之所以明而新之者又非可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705-0658d.png
 以私意苟且而为也是其所以得之于天而见于日
 用之间者莫不各有本然一定之则程子所谓以其
 义理精微之极有不可得而名者故始以至善目之
 而传所谓君之仁臣之敬子之孝父之慈与人交之
 信乃其目之大者也众人之心固莫不有是而或不
 能知学者虽或知之而亦鲜能必至于是而不去此
 为大学之教者所以虑其理虽粗复而有不纯已虽
 粗克而有不尽且将无以尽夫脩己治人之道故必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705-0659a.png
 指是而言以为明德新民之标的也欲明德而新民
 者诚能求必至是而不容其少有过不及之差焉则
 其所以去人欲而复天理者无毫发之遗恨矣大抵
 大学一篇之指不出乎八事而八事之要又不出乎
 此三者此愚所以断然以为大学之纲领也○天之
 赋于人物者谓之命人与物受之者谓之性主于一
 身者谓之心有得于天而光明正大者谓之明德○
 明德未尝息时时发见于日用之间如见非义而羞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705-0659b.png
 恶见孺子入井而恻隐皆明德之发见也如此推之
 极多但当因其所发而推广之○明德者人之所得
 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应万事者也禅家则但
 以虚灵不昧者为性而无具众理以下之事○圣人
 教人只在大学第一句明明德上又曰为学只在此
 一句君子存之存此而已小人去之去此而已一念
 竦然自觉其非便是明之之端○明明德须是自家
 见得这道理光明灿烂常在目前始得○人知己德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705-0659c.png
 之不明而欲明之只这便是明德就这里便明将去
 ○至善只是十分好处犹今人言极好明明德是下
 手做至善是行到极处○明明德是知止至善是守
 ○明德新民皆当止于极好处止之为言未到此处
 便住不可谓止到得此而不能守亦不可言止○至
 善只是明德极尽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705-0659d.png
 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
 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
 谓得其所止○问云云曰此推本上文之意言明德
 新民所以止于至善之由也盖明德新民固皆欲其
 止于至善然非先有以知夫至善之所在则不能有
 以得其所当止者而止之如射者固欲其中夫正鹄
 然不先有以知其正鹄之所在则不能有以得其所
 当中者而中之也知止云者物格知至而于天下之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705-0660a.png
 事皆有以知其至善之所在是则吾所当止之地也
 能知所止则方寸之间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矣理既
 有定则无以动其心而能静矣心既能静则无所择
 于地而能安矣能安则日用之间从容閒暇事至物
 来有以揆之而能虑矣能虑则随事观理极深研几
 无不各得其所止之地而止之矣然既真知所止则
 其真得所止固已不甚相远其间四节盖亦推言其
 所以然之故有此四者非如孔子之志学以至从心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705-0660b.png
 孟子之善信以至圣神实有等级之相悬为终身经
 历之次序也又曰此与中庸明动变化相类皆不甚
 相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
 末终所后○知止是如射者之于的得止是已中其
 的○若知止了自住不得○问事物何以别曰对言
 则事是事物是物独言物则事亦在其中○物亦有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705-0660c.png
 该事而言者如仁人不过乎物所谓物亦只是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
 心者身之所主也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
 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毋自欺也致推极也知犹识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705-0660d.png
 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
 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此八者大
 学之条目也○问云云何也曰此言大学之序其详
 如此盖纲领之条目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脩身者
 明明德之事也齐家治国平天下者新民之事也格
 物致知所以求知至善之所在自诚意以至于平天
 下所以求得夫至善而止之也所谓明明德于天下
 者自明其明德而推以新民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705-0661a.png
 其明德也人皆有明其明德则各诚其意各正其心
 各脩其身各亲其亲各长其长而天下无不平矣然
 天下之本在国故欲平天下者必先有以治其国国
 之本在家故欲治国者必先有以齐其家家之本在
 身故欲齐家者必先有以脩其身至于身之主则心
 也一有不得其本然之正则身无所主虽欲勉强以
 脩之亦不可得而脩矣故欲脩身者必先有以正其
 心而心之发则意也一有私欲杂乎其中而为善去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705-0661b.png
 恶或有未实则心为所累虽欲勉强以正之亦不可
 得而正矣故欲正心者必先有以诚其意若夫知则
 心之神明妙众理而宰万物者也人莫不有而或不
 能使其表里洞然无所不尽则隐微之间真妄错杂
 虽欲勉强以诚之亦不可得而诚矣故欲诚意者必
 先有以致其知致者推致之谓如丧致乎哀之致言
 推之而至于尽也至于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
 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人莫不知而或不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705-0661c.png
 能使其精粗隐显䆒极无馀则理所未穷知必有蔽
 虽欲勉强以致之亦不可得而致矣故致知之道在
 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格者极至之谓如格于文祖
 之格言穷之而至于极也此大学之条目圣贤相传
 所以教人为学之次第至为纤悉然汉魏以来诸儒
 之论未闻有及之者至唐韩子乃能援以为说而见
 于原道之篇则庶几其有闻矣然其言极于正心诚
 意而无曰致知格物云者则是不探其端而骤语其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705-0661d.png
 次亦未免于择焉不精语焉不详之病矣何乃以是
 而议荀杨哉○致知是自我而言格物是就物而言
 若不格物何缘得知○格物是零细说致知是全体
 说致知是吾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全体通明只被
 物所昏而今逐旋磨去使四边皆照见其明无所不
 到○所谓穷理者事事物物各自有一事一物底道
 理穷之须要周尽若见得一边不见一边便不该通
 穷之未得更须款曲推明天理在人终有明处○穷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705-0662a.png
 理之初如攻坚物必寻其罅隙可入之处乃从而击
 之则用力为不难孟子论四端便各自有个柄靶仁
 义礼智皆有头绪可寻即其所发之端而求其可见
 之体莫非可穷之理也○致知所以求为真知真知
 是要彻骨都见得透○不言穷理而言格物者盖言
 理则无可捉摸理与物有时而离言物则理自在自
 是离不得又曰人多把这道理作悬空底物大学所
 以说个格物便是要人就事物上理会如此方见得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705-0662b.png
 实体所谓实体非就事物上见不得○问或问中云
 云何谓妙众理曰大凡道理皆是我自有之物非从
 外得所谓知者便只是知我底道理非是以我之知
 去知彼道理也道理固本有用知方发得出来若无
 知道理何从而见所以谓之妙众理犹言能运用众
 道也运用字有病故只下得妙字○问莫不有以知
 夫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当然之则如君之
 仁臣之敬子之孝父之慈所以然之故如君何故用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705-0662c.png
 仁臣何故用敬父何故用慈子何故用孝曰所以然
 之故只是上面一层如君之所以仁盖君是个主脑
 百姓人民土地皆属他管自是合着仁爱以一家言
 之为家长者便用爱一家之人自是理合如此若天
 使之然如父之所以慈子之所以孝盖父子本同一
 气只是一人之身分成二个其恩爱相属有不期然
 而然者其他大伦皆然皆天理使之如此也且以仁
 言之只天地生这物时便有个仁自源头处便如此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705-0662d.png
 了义礼智亦然盖自本原而已然非旋安排使如此
 也昔龟山问一学者当见孺子入井时其心怵惕恻
 隐何故如此曰出于自然龟山曰岂可止说自然如
 此了便休须是知其所自来龟山此说极好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705-0663a.png
 无不尽也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
 得而正矣脩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
 之事也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皆得所止
 之序也○问云云何也曰此覆说上文之意也物格
 者事物之理各有以诣其极而无馀之谓也理之在
 物者既诣其极而无馀则知之在我者亦随所诣而
 无不尽矣知无不尽则心之所发能一于理而无自
 欺矣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矣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705-0663b.png
 心得其正则心之所处不至陷于所偏而无不脩矣
 身无不脩则推之天下国家亦举而措之耳岂外此
 而求之智谋功利之末哉曰篇首之言明明德以新
 民为对则固专以自明为言矣后段于平天下者复
 以明明德言之则似新民之事亦在其中何其言之
 不一而辨之不明耶曰篇首三言者大学之纲领也
 而以其宾主对待先后次第言之则明明德者又三
 言之纲领也至此后段然后极其体用之全而一言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705-0663c.png
 以举之以见夫天下虽大而吾心之体无不该事物
 虽多而吾心之用无不贯盖必析之有以极其精而
 不乱然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馀此又言之序也
 ○问致知之致知至之至有何分别曰上以致字是
 推致方为也下一至字是已至○物格知至处是凡
 圣关物未格知未至纵如何亦是凡人须是物格知
 至方能循循不已入圣贤之域又曰物格知至后虽
 有不善亦是白地上黑点物未格知未至纵善也只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705-0663d.png
 是黑地上白点○致知诚意乃学者二个关致知乃
 梦与觉之关诚意乃恶与善之关透得致知之关即
 觉不然则梦透得诚意之关则善不然则恶问心与
 意之别曰心言其统体意是就其中发出○致知知
 之始诚意行之始○问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既
 是意发于心则意当听命于心可也今曰意诚而后
 心正则是心反听命于意也曰心之本体何尝不正
 所以不得其正者盖由邪恶之念勃然而兴有以动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0705-0664a.png
 其心故也譬之水本自莹净因波涛汹涌遂为所激
 而动也○大学一篇有二个大节目物格知至是一
 个意诚心正是一个过此二关便可直前行去又说
 大学次序曰致知格物是穷此理诚意正心脩身是
 体此理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是推此理要做三节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
 壹是一切也正心以上皆所以脩身也齐家以下则
 举此而措之耳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0705-0664b.png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
之有也
 以上大学经文盖孔子之意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
 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本谓身也所厚谓家也曰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其本乱而
 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何也曰此结上文二节之意也以身对天下国家而
 言则身为本而天下国家为末以家对国与天下而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0705-0664c.png
 言则其理虽未尝不一然其厚薄之分亦不容无差
 等矣故不能格物致知以诚意正心而脩其身则本
 必乱而末不可治不亲其亲不长其长则所厚者薄
 而无以及人之亲长此皆必然之理也孟子所谓于
 所厚者薄无所不薄其言盖亦本于此云○曰治国
 平天下者天子诸侯之事也卿大夫以下盖无与焉
 今大学之教乃例以明明德于天下为言岂不为思
 出其位犯非其分而何以得为为己之学哉曰天之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0705-0664d.png
 明命有生之所同得非有我之得私也是以君子之
 心豁然大公其视天下无一物而非吾心之所当爱
 无一事而非吾职之所当为虽或势在匹夫之贱而
 所以尧舜其君尧舜其民者亦未尝不在其分内也
 又况大学之教乃为天子之元子众子公侯卿大夫
 士之适子与国之俊选而设是皆将有天下国家之
 责而不可辞者则其所以素教而预养之者安得不
 以天下国家为己事之当然而预求有以正其本清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0705-0665a.png
 其原哉后世教学不明为人君父者虑不足以及此
 而苟狗于目前是以天下之治日常少乱日常多而
 败国之君亡家之主常接迹于当世亦可悲矣论者
 不此之监而反以圣法为疑亦独何哉大抵以学者
 而视天下之事以为己事之所当然而为之则虽甲
 兵钱榖笾豆有司之事皆为己也以其可以求知于
 世而为之虽割股庐墓弊车羸马亦为人耳善乎张
 子敬夫之言曰为己者无所为而然者也此其语意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0705-0665b.png
 之深切盖有前贤所未发者学者以是而日日省焉
 则有以察乎善利之间而无毫釐之差矣○子谓正
 经盖夫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则曾子之意而门
 人记之何以知其然也曰正经辞约而理备言近而
 指远非圣人不能及也然以其无他左验且意其或
 出于古昔先民之言也故疑之而不敢质至于传文
 或引曾子之言而又多与中庸孟子者合则知其成
 于曾氏门人之手而子思以授孟子无疑也盖中庸
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0705-0665c.png
 之所谓明善即格物致知之功其曰诚身即诚意正
 心脩身之效也孟子之所谓知性者物格也尽心者
 知至也存心养性脩身者诚意正心脩身也其他如
 谨独之云不慊之说义利之分常言之序亦无不吻
 合焉者故程子以为孔氏之遗书学者之先务而论
 孟犹处其次焉亦可见矣曰程子之先是书而后论
 孟又且不及乎中庸何也曰是书垂世立教之大典
 通为天下后世而言者也论孟应机接物之微言或
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0705-0665d.png
 因一时一事而发者也是以是书之规摹虽大然其
 首尾该备而纲领可寻节目分明而工夫有序无非
 切于学者之日用论孟之为人虽切然而问者非一
 人记者非一手或先后浅深之无序或抑扬进退之
 不齐其间盖有非初学日用之所及者此程子所以
 先是书而后论孟盖以其难易缓急言之而非以圣
 人之言为有优劣也至于中庸则又圣门传授极致
 之言尤非后学之所易得而闻者故程子之教未遽
卷二十二 第 22a 页 WYG0705-0666a.png
 及之岂不又以为论孟既通然后可以此乎盖不先
 乎大学无以提挈纲领而尽论孟之精微不参之论
 孟无以融贯会通而极中庸之归趣然不会其极于
 中庸则又何以建立大本经纶大经而读天下之书
 论天下之事哉以是观之则务讲学者固不可不急
 于四书而读四书者又不可不先于大学亦已明矣
 今之教者乃或弃此不务而先以他说先焉其不溺
 于虚空流于功利而得罪于圣门者几希矣
卷二十二 第 22b 页 WYG0705-0666b.png
康诰曰克明德
 康诰周书克能也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太甲商书顾谓常目在之也諟犹此也或曰审也天
 之明命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常
 目在之则无时不明矣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帝典尧典虞书峻大也或问克明德者何也曰此言
卷二十二 第 23a 页 WYG0705-0666c.png
 文王能明其德也人莫不知德之当明而欲明之然
 气禀拘于前物欲蔽于后虽欲明之而有不克也文
 王之心浑然天理亦无待于克之而自明矣然犹云
 尔者亦见其独能明之而他人不能又以见夫未能
 明者不可不致其克之之功也○曰顾諟明命何也
 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人之明德即天所以命我而
 至善之所存也是其全体大用盖无时而不发见于
 日用之间人惟不察于此是以汨于人欲而不知所
卷二十二 第 23b 页 WYG0705-0666d.png
 以自明常目在焉而真若其参于前倚于衡也则成
 性存存而道义出矣○曰克明峻德何也曰尧能明
 其大德也曰是三者固皆自明之事然其言之亦有
 序乎曰康诰通言明德而已太甲则明天之未始不
 为人而人之未始不为天也帝典则专言成德之事
 而极其大焉其言之浅深亦略有序矣○自人受之
 则曰明德自天言之则曰明命今人冥然皆不知有
 这明命须时时照管若常目在前则凛然不敢放肆
卷二十二 第 24a 页 WYG0705-0667a.png
 见许多道理都在这里○问克明德曰德之明与不
 明只在人之克与不克须是真个会明其明德○顾
 諟云云非谓有一物常在目前可见只是常存此心
 知得有这道理光明不昧方其未接物之时此理固
 湛然清明及其遇事酬应此理亦随处发见只要常
 提撕省察念念不忘存养既久则是理愈明虽欲忘
 之自不可得○问天命至微恐不可目在之曰参前
 倚衡岂是有物可见○问德如明珠常自光明但要
卷二十二 第 24b 页 WYG0705-0667b.png
 时加拂拭耳若为物欲所蔽即为珠为泥涴然光明
 之性依旧自在○须要常存得此心则便见得此性
 ○问天之未始不为人云云曰人之性本无不善而
 日用之间莫不有当然之则所谓天理也人若每事
 做得是则便合天理天人本只一理若理会得此意
 则天何尝大人何尝小也又问云云曰天即人人即
 天人之始生得于天也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凡
 语言视听动作皆天也只今说话天便在这里顾諟
卷二十二 第 25a 页 WYG0705-0667c.png
 是常要省察光明灿烂照在目前○以上明明德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盘沐浴之盘也铭名其器以自警也苟诚也汤以人
 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
 言诚能一日有以涤其旧染之汗而自新则当因其
 已新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少有间断也
康诰曰作新民
 鼓之舞之之谓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
卷二十二 第 25b 页 WYG0705-0667d.png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大雅文王之篇言周国虽旧至于文王能新其德
 以及于民而始受天命也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也○或问盘之有铭何也
 曰盘者常用之器铭者自警之辞也古之圣贤兢兢
 业业固无时而不戒谨恐惧然犹恐其有所怠忽而
 或忘之也是以于其常用之器各因其事而刻铭以
卷二十二 第 26a 页 WYG0705-0668a.png
 致戒焉欲其常接乎目每警乎心而不至于忽忘也
 然则沐浴之盘而其所刻之辞如此何也曰人之有
 是德犹其有是身也德之本明犹其身之本洁也德
 之明而利欲昏之犹身之洁而尘垢污之也一旦存
 养省察之功真有以去其前日利欲之昏而日新焉
 则亦犹其疏瀹澡雪而有以去其前日尘垢之污也
 然既新矣而所以新之之功不继则利欲之交将复
 有如前日之昏犹既洁矣而所以洁之之功不继则
卷二十二 第 26b 页 WYG0705-0668b.png
 尘垢之集将复有如前日之污也故必因其已新而
 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使其存养省察之功无少间断
 则明德常明不复为利欲之昏亦如人之一日沐浴
 而日日沐浴又无日而不沐浴使其疏瀹澡雪之功
 无少间断则身常洁清而不复为旧染之污昔成汤
 所以反之而至于圣者正惟有得于此故称其德者
 有曰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又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
 有曰从谏弗咈改过不吝又曰与人不求备检身若
卷二十二 第 27a 页 WYG0705-0668c.png
 不及此皆足以见其日新之实至于所谓圣敬日跻
 云者则其言愈约而意愈切矣然本汤之所以得此
 又其学于伊尹而有发焉故伊尹自谓与汤咸有一
 德而于复政太甲之初复以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为
 丁宁之戒云曰此言新民而引此何也曰此自其本
 而言之盖以是为自新之本而新民之端也○曰康
 诰之言作新民者何也曰武王之封康叔也以商之
 馀民染纣污俗而失其本心也故作康诰之书而告
卷二十二 第 27b 页 WYG0705-0668d.png
 之以此欲其有以鼓舞而作兴之使之振奋踊跃以
 去其恶而迁于善舍其旧而进乎新也然此岂声色
 号令之所能及哉亦自新而已矣○曰诗之言其命
 维新何也曰言周之有邦自后稷以来千有馀年至
 于文王圣德日新而民亦丕变故天命之以有天下
 是其邦虽旧而命则新也盖民之视效在君而天之
 视听在民君德既新则民德必新民德既新则天命
 之新亦不旋日矣曰所谓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何也
卷二十二 第 28a 页 WYG0705-0669a.png
 曰以结上文诗书之意也盖盘铭言自新也康诰言
 新民也文王之诗自新新民之极也故曰云云极即
 至善之云也用其极者求其止于是而已矣○以上
 新民传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商颂玄鸟之篇邦畿王者之都也止居也言物各
 有所当止之处也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
卷二十二 第 28b 页 WYG0705-0669b.png
而不如鸟乎
 缗诗作绵见诗小雅绵蛮之篇绵蛮鸟声丘隅岑蔚
 之处子曰以下孔子说诗之辞言人当知所当止之
 处也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
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文王之篇穆穆深远之意于叹美辞缉继续也熙
 光明也敬止言其无不敬而安所止也引此而言圣
卷二十二 第 29a 页 WYG0705-0669c.png
 人之止无非至善五者乃其目之大者也学者于此
 究其精微之蕴而又推类以尽其馀则于天下之事
 皆有以知其所止而无疑矣○诗词拈出敬字须玩
 ○或问云云曰此因圣人之止以明至善之所在也
 盖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是以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当
 止之所但所居之位不同则所止之善不一故为人
 君则其所当止者在于仁为人臣则其所当止者在
 于敬为人子则其所当止者在于孝为人父则其所
卷二十二 第 29b 页 WYG0705-0669d.png
 当止者在于慈与国人交则其所当止者在于信是
 皆天理人伦之极致而发于人心之不容己者而文
 王之所以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者亦不能加毫
 末于是焉但众人类为气禀物欲之所昏故不能常
 敬而失其所止惟圣人之心表里洞然无有一毫之
 蔽故连续光明自无不敬而所止者莫非至善不待
 知所止而后得所止也故传引此诗而历陈所止之
 实固天下后世得以取法焉学者于此诚有以见其
卷二十二 第 30a 页 WYG0705-0670a.png
 发于本心之不容己者而缉熙之使其连续光明无
 所间断则其敬止之功也是亦文王而已矣诗所谓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正此意也
 曰子说诗既以敬止之止为语助之辞而于此书又
 以为所止之义何也曰古人引诗断章或姑借其辞
 以明己意未必皆取本文之义也曰五者之目词约
 而义该矣子之说乃复有所谓究其精微之蕴而推
 类以通之者何耶曰举其德之要而总名之则一言
卷二十二 第 30b 页 WYG0705-0670b.png
 足矣论其所以为是一言者则其始终本末岂一言
 之所能尽哉得其名而不得其所以名则仁或流于
 姑息敬或堕于阿䛕孝或陷父而慈或败子且其为
 信未必不为尾生白公之为也又况传之所陈姑以
 见物各有止之凡例其于大伦之目犹且阙其二焉
 苟不推类以通之亦何以尽天下之理哉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
卷二十二 第 31a 页 WYG0705-0670c.png
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
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卫风淇澳之篇淇水名澳隈也猗猗美盛貌兴也
 斐文貌切以刀锯琢以椎凿皆裁物使成形质也磋
 以铝铴磨以沙石皆治物使其滑泽也治角骨者既
 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皆言其治之
 有绪而益致其精也瑟严密之貌僩武毅之貌赫喧
卷二十二 第 31b 页 WYG0705-0670d.png
 宣著盛大之貌諠忘也道言也学谓讲习讨论之事
 自脩者省察克治之功恂慄战惧也威可畏也仪可
 象也引诗而释之以明明德者之止于至善道学自
 脩言所以得之之由恂慄威仪言其德容表里之盛
 卒乃指其实而叹美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
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诗周颂烈文之篇于戏叹辞前王谓文武也君子谓
卷二十二 第 32a 页 WYG0705-0671a.png
 其后贤小人谓后民也此言前王所以新民者止于
 至善能使天下后世无一物不得其所所以既没世
 而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也此两节咏叹淫液其味
 深长当熟玩之○或问复引淇澳之诗何也曰上言
 止于至善之理备矣然其所以求之之方与其得之
 之验则未之及故又引此诗以发明之也夫如切如
 磋言其所以讲于学者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如琢如
 磨言其所以脩于身者已密而益求其密也此其得
卷二十二 第 32b 页 WYG0705-0671b.png
 止于至善之由也恂慄者严敬之存于中也威仪者
 辉光之著乎外也此其止于至善之验也盛德以身
 之所得而言至善以理之所极而言切磋琢磨求其
 止于是而已矣曰切磋琢磨何以为学问自脩之别
 也曰骨角脉理可寻而切磋之功易所谓始条理之
 事也玉石浑全坚确而琢磨之功难所谓终条理之
 事也曰引烈文之诗而言前王之没世不忘何也曰
 贤其贤者闻而知之仰其德业之盛也亲其亲者子
卷二十二 第 33a 页 WYG0705-0671c.png
 孙保之思其覆育之恩也乐其乐者含哺鼓腹而安
 其乐也利其利者耕田凿井而享其利也此皆先王
 盛德至善之馀泽故虽已没世而人犹思之愈久而
 不能忘也上文之引淇澳以明明德之得所止言之
 而发新民之端也此引烈文以新民之得所止言之
 而著明明德之效也○问章句云云曰大伦有五此
 言其三盖不止此䆒其精微之蕴是就三者里面穷
 究其蕴推类以通其馀是就此推广去如夫妇兄弟
卷二十二 第 33b 页 WYG0705-0671d.png
 之类大学止善一章工夫都在切磋琢磨上○问切
 磋琢磨之说曰恰似剥了一重又有一重学者做工
 夫消磨旧习几时便去得尽须是只管磨砻教十分
 净洁最怕如今眼前道理略理会得些便自以为是
 更不着力向上去如何得到至善田地○卫武公是
 大段有学问底人抑之一诗义理精密诗中如此者
 甚不易得○切而不磋亦未到至善处琢而不磨亦
 未到至善处瑟兮僩兮则诚敬存于中矣未至于赫
卷二十二 第 34a 页 WYG0705-0672a.png
 兮喧兮威仪辉光著见于外亦未为至善此四句是
 此段𦂳切处专是说至善盖不如此则虽善矣未得
 为至善也至于民之不能忘若非十分至善何以使
 民至是古人言语精密有条理如此○以上止至善
 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犹人不异于人也情实也引夫子之言而言圣人能
卷二十二 第 34b 页 WYG0705-0672b.png
 使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辞盖我之明德既明
 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故讼不待听而自无也观
 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先后矣○问云云曰圣人德
 盛仁熟所以自明者皆极天下之至善故能大有以
 畏服其民之心志而使之不敢尽其无实之词盖已
 德既明而明德自新则得其本之明效也或不能然
 而欲区区于分争辩讼之间以求新民之效其亦末
 矣○圣人所以无讼者却不在善听讼在于意诚心
卷二十二 第 35a 页 WYG0705-0672c.png
 正自然有以薰炙渐染大服民志故自无讼之可听
 如成人有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至遂为衰又
 何尝听讼了致然只是有以感动人处故耳○以上
 本末传
 朱子曰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间
 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
 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
 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
卷二十二 第 35b 页 WYG0705-0672d.png
 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
 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
 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
 谓知之至也或问此经之序自诚意以下其义明而
 传悉矣独其所谓格物者字义不明而传复阙焉且
 为最初用力之地而无复上文语绪之可寻也子乃
 自谓取程子之意以补之程子之言何以见其必合
卷二十二 第 36a 页 WYG0705-0673a.png
 经意而子之言又似不尽出于程子何耶曰或问于
 程子曰学何为而可以有觉也程子曰学莫先于致
 知能致其知则思日益明至于久而后有觉尔书所
 谓睿作圣董子所谓勉强学问则闻见博而智益明
 正谓此也学而无觉则亦何以学为哉或问忠信则
 可勉矣而致知为难奈何程子曰诚敬固不可以不
 勉然天下之理不先知之亦未有能勉以行之者也
 故大学之序先致知而后诚意其等有不可躐者苟
卷二十二 第 36b 页 WYG0705-0673b.png
 无圣人之聪明睿智而徒欲勉焉以践其行事之迹
 则亦安能如彼之动容周旋无不中礼也哉惟其烛
 理之明乃能不待勉强而自乐循理尔夫人之性本
 无不善循理而行宜无难者惟其知之不至而但欲
 以力为之是以苦其难而不知其乐耳知之而至则
 循理为乐不循理为不乐何苦不循理以害吾乐耶
 昔有谈虎伤人者众莫不闻而其间一人神色独变
 问其所以乃尝伤于虎者也夫虎能伤人人孰不知
卷二十二 第 37a 页 WYG0705-0673c.png
 然闻之有惧有不惧者知之有真有不真也学者之
 知道必如此人之知虎然后为至耳若曰知不善之
 不可为而犹或为之则亦未尝真知而已矣此两条
 者皆言格物致知所以当先而不可后之意也又有
 问进脩之术何先者程子曰莫先于正心诚意然欲
 诚意必先致知而欲致知又在格物致尽也格至也
 凡有一物必有一理穷而至之所谓格物者也然而
 格物亦非一端如或读书讲明道义或论古今人物
卷二十二 第 37b 页 WYG0705-0673d.png
 而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否皆穷理也曰
 格物者必物物而格之耶将止格一物而万理皆通
 耶曰一物格而万理通虽颜子亦未至此唯今日而
 格一物焉明日又格一物焉积习既多然后豁然有
 贯通处耳又曰自一身之中以至万物之理理会得
 多自当豁然有个觉处又曰穷理者非谓必尽穷天
 下之理又非谓止穷得一理便到但积累多后自当
 脱然有悟处又曰格物非欲尽穷天下之物但于一
卷二十二 第 38a 页 WYG0705-0674a.png
 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至于言孝则当求其所以
 为孝者如何若一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或先其
 易者或先其难者各随其浅深譬如千蹊万径皆可
 以适国但得一道而入则可以推类而通其馀矣盖
 万物各具一理而万理同出一原此所以可推而无
 不通也又曰物必有理皆所当穷若天地之所以高
 深鬼神之所以幽显是也若曰天吾知其高而已矣
 地吾知其深而已矣鬼神吾知其幽且显而已矣则
卷二十二 第 38b 页 WYG0705-0674b.png
 是已然之词又何理之可穷哉如曰如欲为孝则当
 知所以为孝之道如何而为奉养之宜如何而为温
 凊之节莫不穷究然后能之非独守夫孝之一字而
 可得也或问观物察己者岂因见物而反求诸已乎
 曰不必然也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晓此此合内外之
 道也语其大天地之所以高厚语其小至一物之所
 以然皆学者所宜致思也曰然则先求之四端可乎
 曰求之情性固切于身然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
卷二十二 第 39a 页 WYG0705-0674c.png
 不察又曰致知之要当知至善之所在如父止于慈
 子止于孝之类若不务此而徒欲汎然以观万物之
 理则吾恐其如大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也又
 曰格物莫若察之于身其得之尤切此十条者皆言
 格物致知所当用力之地与其次第功程也又曰格
 物穷理但立诚意以格之其迟速则在乎人之明暗
 耳又曰入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又曰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又曰致知在乎所养养
卷二十二 第 39b 页 WYG0705-0674d.png
 知莫过于寡欲又曰格物者适道之始思欲格物则
 固已近道矣是何也以收其心而不放也此五条者
 又言涵养本原之功所以为格物致知之本者也凡
 程子之为说者不过如此其于格物致知之传详矣
 今也寻其义理既无可疑考其字义亦皆有㨿至以
 他书论之则文言所谓学聚问辨中庸所谓明善择
 善孟子所谓知性知天又皆在乎固守力行之先而
 可以验夫大学始教之功为有在乎此也曰然则吾
卷二十二 第 40a 页 WYG0705-0675a.png
 子之意亦可得而悉闻之乎曰吾闻之也天道流行
 造化发育凡有声色貌象而盈于天地之间者皆物
 也既有是物则其所以为是物者莫不各有当然之
 则而自不容己是皆得于天之所赋而非人之所能
 为也今且以其至切而近者言之则心之为物实主
 于身其体则有仁义礼智之性其用则有恻隐羞恶
 恭敬是非之情浑然在中随感而应各有攸主而不
 可乱也次而及于身之所具则有口鼻耳目四肢之
卷二十二 第 40b 页 WYG0705-0675b.png
 用又次而及于身之所接则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
 朋友之常是皆各有当然之则而自不容己所谓理
 也外而至于人则人之理不异于己也远而至于物
 则物之理不异于人也极其大则天地之运古今之
 变不能外也尽于小则一尘之微一息之顷不能遗
 也是乃上帝所降之衷蒸民所秉之彝刘子所谓天
 地之中夫子所谓性与天道子思所谓天命之性孟
 子所谓仁义之心程子所谓天然自有之中张子所
卷二十二 第 41a 页 WYG0705-0675c.png
 谓万物之一原邵子所谓道之形体者但其气质有
 清浊偏正之殊物欲有浅深厚薄之异是以人之与
 物贤之与愚相与悬绝而不能同耳以其理之同故
 以一人之心而于天下万物之理无不能知以其禀
 之异故于理或有所不能穷也理有未穷故其知有
 不尽知有不尽则其心之所发必不能纯于义理而
 无杂乎物欲之私此其所以意有不诚心有不正身
 有不脩而天下国家不可得而治也昔者圣人盖有
卷二十二 第 41b 页 WYG0705-0675d.png
 忧之是以于其始教为之小学而使之习于诚敬则
 所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者已无所不用其至矣及
 其进乎大学则又使之即夫事物之中因其所知之
 理推而究之以各到乎其极则吾之知识亦得以周
 遍精切而无不尽也若其用力之方则或考之事为
 之著或察之志虑之微或求之文字之中或索之讲
 论之际使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以至天
 地鬼神之变鸟兽草木之宜自其一物之中莫不有
卷二十二 第 42a 页 WYG0705-0676a.png
 以见其所当然而不容己与其所以然而不可易者
 必其表里精粗无所不尽而又益推其类以通之至
 于一日脱然而贯通焉则于天下之物皆有以究其
 义理精微之极而吾之聪明睿智亦皆有以极其心
 之本体而无不尽矣此愚之所以补乎本传阙文之
 意虽不能尽用程子之言然其指趣要归则不合者
 鲜矣读者其亦深考而实识之哉曰然则子之为学
 不求诸心而求诸迹不求之内而求之外吾恐圣贤
卷二十二 第 42b 页 WYG0705-0676b.png
 之学不如是之浅近而支离也曰人之所以为学心
 与理而已矣心虽主乎一身而其体之虚灵足以管
 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物而其用之微妙实不外
 乎人之一心初不可以内外精粗而论也然或不知
 此心之灵而无以存之则昏昧杂扰而无以穷众理
 之妙不知众理之妙而无以穷之则偏狭固滞而无
 以尽此心之全此其理势之相须盖亦有必然者是
 以圣人设教使人默识此心之灵而存之于端庄静
卷二十二 第 43a 页 WYG0705-0676c.png
 一之中以为穷理之本使人知有众理之妙而穷之
 于学问思辨之际以致尽心之功巨细相涵动静交
 养初未尝有内外精粗之择及其真积力久而豁然
 贯通焉则亦有以知其浑然一致而果无内外精粗
 之可言矣今必以是为浅近支离而欲藏形匿影别
 为一种幽深恍惚艰难阻绝之论务使学者莽然措
 其心于文字言语之外而曰道必如此然后可以得
 之则是近世佛学诐淫邪遁之尤者而欲移之以乱
卷二十二 第 43b 页 WYG0705-0676d.png
 古人明德新民之实学其亦误矣○曰近世大儒有
 为格物致知之说者曰格犹捍也禦也能捍禦外物
 而后能知至道也又有推其说者曰人生而静其性
 本无不善而有为不善者外物诱之也所谓格物以
 致其知者亦曰捍去外物之诱而本然之善自明耳
 是其为说不亦善乎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物之与
 道固未始相离也今曰禦外物而后可以知至道则
 是绝父子而后可以知孝慈离君臣然后可以知仁
卷二十二 第 44a 页 WYG0705-0677a.png
 敬也是安有此理哉若曰所谓外物者不善之诱耳
 非指君臣父子而言也则夫外物之诱人莫甚于饮
 食男女之欲然推其本则固亦莫非人之所当有而
 不能无者也但于其间自有天理人欲之辨而不可
 以毫釐差耳惟其徒有是物而不能察于吾之所以
 行乎其间者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是以无以致其克
 复之功而物之诱于外者得以夺乎天理之本然也
 今不即物以穷其原而徒恶物之诱乎已乃欲一切
卷二十二 第 44b 页 WYG0705-0677b.png
 捍而去之则是必闭口枵腹然后可以得饮食之正
 绝灭种类然后可以全夫妇之别也是虽裔戎无君
 无父之教有不能充其说者况乎圣人大中至正之
 道而得以此乱之哉○曰自程子以格物为穷理而
 其学者传之见于文字者多矣是亦有以发其师说
 而有助于后学者耶曰程子之说切于己而不遗于
 物本于行事之实而不废文字之工极其大而不略
 其小究其精而不失其粗学者循是而用力焉则既
卷二十二 第 45a 页 WYG0705-0677c.png
 不务博而蹈于支离亦不径约而流于狂妄既不舍
 其积累之渐而其所谓豁然贯通者又非见闻思虑
 之所及也是于说经之意入德之方其亦可谓反复
 详备而无俟于发明矣若其门人虽曰祖其师说然
 恐其皆未足以及此也间独惟念昔闻延平先生之
 教以为为学之初且当常存此心勿为他事所胜凡
 遇一事即当且就一事反复推寻以究其理待此一
 事融释脱落然后循序少进而别穷一事如此既久
卷二十二 第 45b 页 WYG0705-0677d.png
 积累之多胸中自当有洒然处非文字语言之所及
 也详味此言虽其规模之大条理之密若不逮于程
 子然其工夫之渐次意味之深切则有非他说所能
 及者惟尝实用力于此者为能有以识之也曰然则
 所谓格物致知之学与世之所谓博物洽闻者奚以
 异曰此以反身穷理为主而必究其本末是非之极
 至彼以徇外誇多为务而不覈其表里真妄之实然
 必究其极是以知愈博而心愈明不覈其实是以识
卷二十二 第 46a 页 WYG0705-0678a.png
 愈多而心愈窒此正为己为人之所以分也○问格
 物工夫未到得十分亦未害否曰学者之所以学便
 须是到圣贤地位不到不休方是但用工做向前去
 莫问程途少间自能到如何先立一个不解到得便
 休底规模在此○程子前说当察物理不可专在性
 情后又言莫若得之于身为尤切皆是互相发处○
 问立诚意以格之曰这诚意只是朴实下工夫与经
 文诚意不同○致知是推致到极处穷究彻底直见
卷二十二 第 46b 页 WYG0705-0678b.png
 得决如此○问固有人明得此理而涵养未到却为
 私意所夺曰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
 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查滓非所谓
 真知也今人行到五分便是只知得五分○今日格
 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自当脱然有贯通处乃
 是零零碎碎凑合将来不知不觉自然醒悟其始固
 须用力及其得之也又却不假用力○所以谓格得
 多后自能贯通者只谓是一理释氏曰一月普现一
卷二十二 第 47a 页 WYG0705-0678c.png
 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释氏也窥见此理濂溪通书
 只是说这个事○问程子谓一草一木皆所当穷又
 有游骑太远之说如何曰便是此等语说得好平正
 不向一边去又曰程子于此段节目甚多皆是因人
 资质说故有说向外处有说向内处又曰今须合程
 子诸说不同处看作一意乃善○内事外事皆是自
 已合理会底但须是六七分去里面理会三四分去
 外理会方可○致知本是广大须表里内外周遍兼
卷二十二 第 47b 页 WYG0705-0678d.png
 该方得○格物致知彼我相对而言耳格物所以致
 知于这一物上穷得一分之理即我之知亦知得一
 分于物之理穷得二分即我之知亦知得二分物之
 理穷得愈多则我之知愈广其实只是一理才明彼
 即晓此所以说致知在格物又不说欲致其知者先
 格其物盖致知便在格物中非格之外别有致处也
 又曰格物之理所以致我之知○上蔡说穷理只寻
 个甚处其说甚好○正蒙是尽穷天下之理○问或
卷二十二 第 48a 页 WYG0705-0679a.png
 问云云曰所以然而不可易者是指理而言所当然
 而不容己者是指人心而言否曰上句只是指事而
 言凡事固有当然而不容己者然又当求其所以然
 者何故其所以然理也理如此故不可易如见赤子
 入井而有恻隐之心此事之所当然不可已者然其
 所以然者是何故必有个道理之不可易者又曰理
 之所当为者自不容己孟子最发明此理处如曰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
卷二十二 第 48b 页 WYG0705-0679b.png
 自是有住不得处○答学者书曰格物致知是大学
 第一义脩己治人之道无不从此而出终身要得受
 用岂是细事今乃欲不劳而俟其自格一何言之易
 耶近世学者气软质薄不耐持久每以欲速之心怀
 侥倖躐等之望又有科举世俗之学以夺其志所以
 常若有所驱迫而不暇从容以及其有成也○以上
 格物致知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
卷二十二 第 49a 页 WYG0705-0679c.png
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
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
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
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说己见前以上诚意传○经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
 又曰知至而后意诚盖心体之明有所未尽则其所
 发必有不能实用其力而苟焉以自欺者然或已明
卷二十二 第 49b 页 WYG0705-0679d.png
 而不谨乎彼则其所明又非已有而无以为进德之
 基故此章之指必承上章而通考之然后有以见其
 用力之始终其序不可乱而功不可阙如此云
所谓脩身在正其心者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
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
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
味此谓脩身在正其心
 说已见前○以上正心脩身传○此亦承上章以起
卷二十二 第 50a 页 WYG0705-0680a.png
 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
 以检其身然或但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
 则又无以直内而脩身也
所谓齐其家在脩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
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
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天下鲜矣
 辟读为僻人谓众人之犹于也辟犹偏也五者在人
卷二十二 第 50b 页 WYG0705-0680b.png
 本有当然之则然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察焉
 则必陷于一偏而身不脩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谚俗语也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是则偏之为害
 而家之所以不齐也
此谓身不脩不可以齐其家
 或问云云曰人之常情于此五者一有所向则失其
 好恶之平而陷于一偏是以身有不脩不能齐其家
卷二十二 第 51a 页 WYG0705-0680c.png
 耳盖偏于爱则溺焉而不知其恶矣偏于恶则阻焉
 而不知其善矣是其身之所接好恶取舍之间将无
 一当于理者而况于闺门之内恩常掩义亦何以胜
 其情爱昵比之私而能有以齐之哉曰凡是五者皆
 身与物接所不能无今日一有所向便有偏倚而身
 不脩则是必其接物之际此心漠然都无亲疏之等
 尊贱之别然后得免于偏也且心既正矣则宜其身
 之无不脩今乃犹有若是之偏何也曰不然也此章
卷二十二 第 51b 页 WYG0705-0680d.png
 之义实承上章其立文命意大抵相似盖以为身与
 事接而后或有所偏非以为一与事接而必有所偏
 也所谓心正而后身脩亦曰心得其正而后身脩亦
 曰心得其正乃能脩身非谓此心一正则身不待检
 而自脩也○问正心章说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与脩
 身章说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如何曰是心卓然
 立乎此数者之外则平正而不偏倚自外来者必不
 能动于中自内出者必不至溺于彼或问畏敬如何
卷二十二 第 52a 页 WYG0705-0681a.png
 曰如家人有严君焉吾之所当畏敬者也然当不义
 则争之若过于畏敬而从其令则陷于偏矣若夫贱
 恶者固当贱恶然或有长处亦当知之下文所谓好
 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天下鲜矣此是指点人偏处
 最切当○问正心章既说忿懥四者矣脩身章又说
 亲爱之类是如何曰忿懥等是心与物接时事亲爱
 等是身与物接时事○问辟作僻云云曰人情自有
 偏处所亲爱莫如父母至于父母有当几谏处岂可
卷二十二 第 52b 页 WYG0705-0681b.png
 以亲爱而忘正救所敬畏莫如君父至于所当直言
 正谏岂可专持畏敬而不敢言○敖惰谓如孔子不
 见孺悲孟子不与王欢言哀矜谓如有一般大奸大
 恶欲治之以其哀鸣遂恕之这便是哀矜之不得其
 正处○问君子亦有敖惰于人者乎曰人自有苟贱
 可厌弃者○问敖惰恶德也岂君子宜有曰读书不
 可泥且当看其大意○南轩答文公书曰谕及大学
 中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处当读作僻字反复详之
卷二十二 第 53a 页 WYG0705-0681c.png
 无可疑者其理则于脩身齐家极为要切易传所谓
 妻孥之言虽失而多从所憎之言虽善而为恶亦是
 意也○以上脩身齐家传○愚谓亲爱贱恶畏敬哀
 矜者人之所宜有也敖惰者人之所不宜有也然一
 溺于偏则虽所宜有者皆失其正况于非所宜有者
 乎此辟之一字所以为脩身齐家之深病也五者皆
 指人之偏处而言不可独以敖惰为恶亦不可牵于
 四者之故而谓敖惰亦所宜有也
卷二十二 第 53b 页 WYG0705-0681d.png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
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
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身脩则家可教矣孝弟慈所以脩身而教于家者也
 然而国之所以事君事长使众之道不外乎此此所
 以家齐于上而教成于下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
子而后嫁者也
卷二十二 第 54a 页 WYG0705-0682a.png
 此引书而释之又明立教之本不假强为在识其端
 而推广之耳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
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一人谓君也机发动所由也偾覆败也此言教成于
 国之效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
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
卷二十二 第 54b 页 WYG0705-0682b.png
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
人者未之有也
 此乂承上文一人定国而言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
 人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皆推己以及
 人所谓恕也不如是则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矣
 喻晓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通释上文
卷二十二 第 55a 页 WYG0705-0682c.png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
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周南桃夭之篇夭夭少好貌蓁蓁美盛貌兴也之
 子犹言是子妇人谓嫁曰归宜犹善也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小雅蓼萧篇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
法之也
卷二十二 第 55b 页 WYG0705-0682d.png
 诗曹风鸤鸠篇忒差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此三引诗皆以咏叹上文之事而又结之如此其味
 深长最宜潜玩或问如保赤子何也曰程子有言赤
 子未能自言其意而为之母者慈爱之心出于至诚
 则凡所以求其意者虽或不中而不至于大相远矣
 岂待学而后能哉若民则非如赤子之不能自言矣
 而使之者反不能无失于其心则以本无慈爱之实
卷二十二 第 56a 页 WYG0705-0683a.png
 而于此有不察耳传之言此盖以明夫使众之道不
 过自其慈幼者而推之而慈幼之心又非外铄而有
 待于强为也事君之孝事长之弟亦何以异于此哉
 ○曰仁让言家贪戾言人何也曰善必积而后成恶
 虽小而可惧古人之深戒也书所谓尔惟德罔小万
 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亦是意尔○曰此章
 本言上行下效有不期然而然者今曰有诸己而后
 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则是犹有待于劝勉程
卷二十二 第 56b 页 WYG0705-0683b.png
 督而后化且己适自脩而遽欲望人之皆有己方仅
 免而遂欲责人以必无也曰此为治其国者言之则
 推吾所有与民共由其条教法令之施赏善罚恶之
 政固有理所当然而不可己者但以所令反其所好
 则民不从故又推本言之欲其先成于己而有以责
 人固非谓其专务治己都不治人而拱手以俟其自
 化亦非谓其矜己之长愧人之短而胁之以必从也
 故先君子之言曰有诸己不必求诸人以为求诸人
卷二十二 第 57a 页 WYG0705-0683c.png
 而无诸己则不可也无诸己不必非诸人以为非诸
 人而有诸己则不可也正此意也曰然则未能有善
 而遂不求人之善未能去恶而遂不非人之恶斯不
 亦恕而终身可行乎哉曰恕字之指以如心为义盖
 曰如治己之心以治人如爱己之心以爱人而非苟
 然姑息之谓也然人之为心必尝穷理以正之使其
 所以治己爱己者皆出于正然后可以即是推之以
 及于人而恕之为道有可言者故大学之传最后两
卷二十二 第 57b 页 WYG0705-0683d.png
 章始及于此则其用力之序亦可见矣至即此章而
 论之则欲如治己之心以治人者又不过以强于自
 治为本盖能强于自治至于有善而可以求人之善
 无恶而可以非人之恶然后推以及人使之亦如我
 之所以自治而自治焉则表端景正源洁流清而治
 己治人无不尽其道矣所以终身力此而无不可行
 之时也今乃不然而直欲以其不肖之身为标准视
 吾治教所当及者一以姑息待之不相训诰不相禁
卷二十二 第 58a 页 WYG0705-0684a.png
 戒将使天下之人皆如己之不肖而沦胥以陷焉是
 乃大乱之道而岂所谓终身可行之恕哉近世名卿
 之言有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则不患不至
 于圣贤矣此言近厚世亦多称之者但恕字之义本
 以如心而得故可以施之于人而不可以施之于己
 今曰恕己则己知其如此矣而又曰以恕己之心恕
 人则是既不知自治其昏而遂推以及人使其亦将
卷二十二 第 58b 页 WYG0705-0684b.png
 如我之昏而后己也乃欲由此以入圣贤之域岂不
 误哉藉令其意但为欲反此心以施于人则亦止可
 以言下章爱人之事而于此章治人之意与夫中庸
 以人治人之说则皆有未合者盖其为恕虽同而一
 以及人为主一以自治为主则二者之间毫釐之异
 正学者所当深察而明辨也若汉之光武亦贤君也
 一且以无罪黜其妻其臣郅恽不能开陈大义以救
 其失而姑为缓辞以慰解之是乃所谓不能三年而
卷二十二 第 59a 页 WYG0705-0684c.png
 缌功是察放饭流歠而齿决是惮者光武乃谓恽为
 善恕己量主则其失又甚远而大启为人臣者不肯
 责难陈善以贼其君之罪一字之义有所不明而其
 祸乃至于此可不谨哉○曰既结上文而复引诗者
 三何也曰古人言必引诗盖取其嗟叹咏歌优游厌
 饫有以感发人之善心非徒取彼之文證此之义而
 已也夫以此章所论齐家治国之事文具而意足矣
 复三引诗非能于其所论之外别有所发明也然尝
卷二十二 第 59b 页 WYG0705-0684d.png
 试读之则反复吟咏之间意味深长义理通畅使人
 心融神会有不知手舞而足蹈者是则引诗之助与
 为多焉盖不独此他凡引诗云者皆以是而求之则
 引者之意可见而诗之为用亦得矣曰三诗亦有序
 乎曰首言家人次言兄弟终言四国亦刑于寡妻至
 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意也○孝者所以事君云云
 此道理皆是我家里做成了天下人看看自能如此
 不是我推之于国○心诚求之者求赤子之所欲也
卷二十二 第 60a 页 WYG0705-0685a.png
 于民亦当求其有不能自达者此是推其慈幼之心
 以使众也○或问范忠宣以恕己之心恕人此语固
 冇病但上文先言以责人之心责己则连下句亦未
 害曰上句自好下句自不好盖才说恕己便己不是
 若横渠云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以责人之心责
 己则尽道语便不同盖恕己与爱己之不同知道君
 子发言自别此学者所以贵于知道也○问所藏乎
 身不恕恕字还只就接物上说如何曰是就接物上
卷二十二 第 60b 页 WYG0705-0685b.png
 见得忠只是实心直是真实无伪所应接事物也只
 是推这个心去直是忠方能恕若不忠便无本领了
 更把甚么去及物程先生说维天之命于穆不己忠
 也便是实理流行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恕也便是实
 理及物问恁地说又与夫子忠恕相似曰只是一个
 忠恕岂有二样圣人与常人忠恕也不甚相远○治
 国章乃责人之恕平天下章乃爱人之恕○问齐家
 治国之道断然是父子兄弟足法而后人法之然尧
卷二十二 第 61a 页 WYG0705-0685c.png
 舜不能化其子而周公则上见疑于君下不能和其
 兄弟是如何曰圣人是论其常尧舜是处其变看他
 烝烝乂不格奸至于瞽瞍底豫便是他有以处那变
 处○问先吏部说云云曰这是说寻常人若自家有
 诸己又何必求诸人无诸己又何必非诸人如孔子
 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至于
 大学之说是有天下国家者势不可以不责他然又
 须自家有然后可以求人自家无然后可以非人又
卷二十二 第 61b 页 WYG0705-0685d.png
 曰此是退一步说犹言温故知新可以为人师以明
 未能如此则不可如此非谓温故知新便要求为人
 师也○以上齐家治国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
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倍与背同老老所谓老吾老也兴谓有所感发而兴
 起也孤者幼而无父之称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言
 此三者上行下效捷于影响所谓家齐而国治也亦
卷二十二 第 62a 页 WYG0705-0686a.png
 可以见人心之所同而不可使有一夫之不获矣是
 以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
 分愿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
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
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此覆解上文絜矩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
 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
卷二十二 第 62b 页 WYG0705-0686b.png
 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
 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
 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
 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不获哉所操者约而
 所及者广此平天下要道也故章内之意皆自此而
 推之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
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卷二十二 第 63a 页 WYG0705-0686c.png
 诗小雅南山有台之篇言能絜矩而以民心为己心
 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
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小雅节南山之篇节截然高大貌师尹周太师尹
 氏也具俱也辟偏也言在上者人所瞻仰不可不谨
 若不能絜矩而好恶徇于一己之偏则身弑国亡为
 天下之大僇矣
卷二十二 第 63b 页 WYG0705-0686d.png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
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诗文王篇师众也配对也道言也引诗而言此以结
 上文两节之意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
 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
有财有财此有用
 此承上文不可不慎而言德即所谓明德有人谓得
卷二十二 第 64a 页 WYG0705-0687a.png
 众有土谓得国有国则不患无财用矣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人君以德为外以财为内则是争斗其民而施之以
 劫夺之教也盖财者人之所同欲不能絜矩而欲专
 之则民亦起而争夺矣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外本内末故财聚争民施夺故民散反是则有德而
 有人矣
卷二十二 第 64b 页 WYG0705-0687b.png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悖逆也此以言之出入明货之出入也自先谨乎德
 以下至此又因财货以明能絜矩与不能者之得失
 也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道言也因上文引诗之意而申言之其丁宁反覆之
 意益深切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卷二十二 第 65a 页 WYG0705-0687c.png
 楚书楚语言不宝金玉而宝善人也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舅犯晋文公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文公时为公子出
 亡在外也事见檀弓此两节又明不外本而内末之
 意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
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
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
卷二十二 第 65b 页 WYG0705-0687d.png
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
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秦誓周书断断诚一之貌彦美士也圣通明也尚庶
 几也媢忌也违拂戾也殆危也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
能爱人能恶人
 迸犹逐也言有此媢疾之人妨贤而病国则仁人必
 深恶而痛绝之以其至公无私故能得好恶之正如
卷二十二 第 66a 页 WYG0705-0688a.png
 此也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命当作慢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若此者知所爱恶矣而未能尽爱恶之道盖君子而
 未仁者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好善而恶恶人之性也至于拂人之性则不仁之甚
卷二十二 第 66b 页 WYG0705-0688b.png
 者也自秦誓至此又皆以申言好恶公私之极以明
 上文所引南山有台节南山之意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君子以位言之道谓居其位而脩己治人之术发己
 自尽为忠循物无违谓信骄者矜高泰者侈肆此因
 上所引文王康诰之意而言章内三言得失而语益
 加切盖至此而天理存亡之几决矣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卷二十二 第 67a 页 WYG0705-0688c.png
则财恒足矣
 吕氏曰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无倖位则食者寡
 矣不夺农时则为之疾矣量入为出则用之舒矣愚
 按此因有土有财而言以明足国之道在乎务本而
 节用非必外本内末而后财可聚也自此以至终篇
 皆一意也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发犹起也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货
卷二十二 第 67b 页 WYG0705-0688d.png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
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上好仁以爱其下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终
 而府库之财无悖出之患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
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
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献子鲁贤大夫仲孙蔑也畜马乘士初试为大夫者
卷二十二 第 68a 页 WYG0705-0689a.png
 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百乘之家
 有采地者也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故
 宁有盗臣而不畜聚敛之臣此谓以下释献子之言
 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
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
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自由也言由小人导之也此一节深明以利为利之
卷二十二 第 68b 页 WYG0705-0689b.png
 害而重言以结之其丁宁之意切矣○或问所谓民
 之父母何也曰君子有絜矩之道故能以己之好恶
 知民之好恶又能以民之好恶为己之好恶也夫好
 其所好而与之聚之恶其所恶而不以施焉则上之
 爱下真犹父母之于子矣彼民之亲其上岂不亦犹
 子之爱其父母哉曰此引节南山之诗何也曰言在
 尊位者人所亲仰不可不谨若人君恣己好恶不与
 天下同其好恶则为天下僇如桀纣幽厉也曰得众
卷二十二 第 69a 页 WYG0705-0689c.png
 得国失众失国何也曰言能絜矩则民父母之而得
 众得国矣不能絜矩则为天下僇而失众失国矣○
 所谓先慎乎德何也曰上言有国者不可不谨此言
 其所谨而当先者尤在于德也德即所谓明德所以
 谨之亦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脩其身而已矣○
 曰此其深言务财用而失民何也曰有德而有人有
 土则因天分地不患乎无财用矣然不知本末而无
 絜矩之心则未有不争斗其民而施之以劫夺之教
卷二十二 第 69b 页 WYG0705-0689d.png
 者也易大传曰何以聚人曰财春秋外传曰王人者
 将以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故财聚于上则民散于
 下矣财散于下则民归于上矣言悖而出者亦悖而
 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郑氏以为君有逆命则民
 有逆词上贪于利则下人侵畔得其旨矣○曰前既
 言命之不易矣此又言命之不常何也曰以天命之
 重而致其丁宁之意亦承上文而言之也盖善则得
 之者有德而有人之谓也不善则失之者悖入而悖
卷二十二 第 70a 页 WYG0705-0690a.png
 出之谓也然则命之不常乃人之所自为耳可不谨
 哉○曰其引秦誓何也曰言好善之利及其子孙不
 好善之害流于后世亦犹絜矩与否之异也曰媢疾
 之人诚可恶矣然仁人恶之之深至于如此得无疾
 之已甚之乱耶曰小人为恶千条万端其可恶者不
 但媢疾一事而已仁人不深恶乎彼而独深恶乎此
 者以其有害于善人使民不得被其泽而流祸之长
 及于后世而未已也然非杀人于货之盗则罪不至
卷二十二 第 70b 页 WYG0705-0690b.png
 死故亦放流之而已然又念夫彼此之势虽殊而苦
 乐之情则一今此恶人放而不远则其为害虽得不
 施于此而彼所放之地其民复何罪焉故不敢以己
 之所恶施之于人而必远而置之无人之境以禦魑
 魅而后己盖不惟保安善人使不蒙其害亦所以禁
 伏凶人使不得稔其恶虽因彼之善恶而有好恶之
 殊然所以仁之之意亦未尝不行乎其间也此其为
 禦乱之术至矣而何致乱之有曰仁人之能爱人能
卷二十二 第 71a 页 WYG0705-0690c.png
 恶人何也曰仁人者私欲不萌而天下之公在我是
 以是非不谬而举措得宜也曰好善恶恶人之性然
 也有拂人之性者何哉曰不仁之人阿党媢疾有以
 陷溺其心是以其所好恶戾于常性如此与民之父
 母能好恶人者正相反使其能胜私而絜矩则不至
 于是矣○曰忠信骄泰之所以为得失者何也曰忠
 信者尽己之心而不违于物絜矩之本也骄泰则恣
 己徇私以人从欲不得与人同好恶矣○曰上文深
卷二十二 第 71b 页 WYG0705-0690d.png
 陈财用之失民矣此复言生财之道何也曰此所谓
 有土而有财者也夫洪范八政食货为先子贡问政
 而夫子告之亦以足食为首盖生民之道不可一日
 而无者圣人岂轻之哉特以为国者以利为利则必
 至于剥民以自奉而有悖出之祸故深言其害以为
 戒耳至于崇本节用有国之常政所以厚下而足民
 者则固未尝废也吕氏之说得其旨矣有子曰百姓
 足君孰与不足孟子曰无政事则财用不足正此意
卷二十二 第 72a 页 WYG0705-0691a.png
 也然孟子所谓政事则所以告齐梁之君使之制民
 之产者是已岂若后世头会箕敛厉民自养之云哉
 曰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何也曰仁者不
 私其有故财散民聚而身尊不仁者惟利是图故捐
 身贾祸以崇货也然亦即财货而以其效言之尔非
 谓仁者真有以财发身之意也曰未有府库财非其
 财者何也曰上好仁则下好义矣下好义则事有终
 矣事有终则为君者安富尊荣而府库之财可长保
卷二十二 第 72b 页 WYG0705-0691b.png
 矣此以财发身之效也上不好仁则下不好义下不
 好义则其事不终是将为天下僇之不暇而况府库
 之财又岂得为吾之财乎若商纣以自焚而起钜桥
 鹿台之财德宗以出走而丰琼林大盈之积皆以身
 发财之效也曰其引孟献子之言何也曰鸡豚牛羊
 民之所蓄养以为利者也既已食君之禄而享民之
 奉矣则不当复为之争此公仪子所以拔园葵去织
 妇而董子因有与之齿者去其角傅之翼者两其足
卷二十二 第 73a 页 WYG0705-0691c.png
 之喻皆絜矩之义也聚敛之臣剥民之膏血以奉上
 而民被其殃盗臣窃君之府库以自私而祸不及下
 仁者之心至诚恻怛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
 所以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亦絜矩之义也昔
 孔子以臧文仲之妾织蒲而直斥其不仁以冉求聚
 敛于季氏而欲鸣鼓以声其罪以圣人之宏大兼容
 温良博爱而所以责二子者疾痛深切不少假借如
 此其意亦可见矣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何也
卷二十二 第 73b 页 WYG0705-0691d.png
 曰以利为利则上下交征不夺不餍以义为利则不
 遗其亲不后其君盖惟义之安而自无所不利矣程
 子曰圣人以义为利义之所安即利之所在正谓此
 也孟子分别义利拔本塞原之意其传盖亦出于此
 云曰此其言菑害并至无如之何何也曰怨己结于
 民心则非一朝一夕之可解矣圣贤深探其实而极
 言之欲人有以审于未然而不为无及于事之悔也
 以此为防人犹有用桑羊孔仅宇文融杨矜陈京裴
卷二十二 第 74a 页 WYG0705-0692a.png
 延龄之徒以败其国者故陆宣公之言曰民者邦之
 本财者民之心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凋
 瘁而根柢蹶拔矣吕正献公之言曰小人聚敛以佐
 人上之欲人主不悟以为有利于国而不知其终为
 害也赏其纳忠而不知其大不忠也嘉其任怨而不
 知其怨归于上也呜呼若二公之言则可谓深得此
 章之指者矣有国家者可不监哉○絜矩章专言财
 用继言用人盖人主不能絜矩者皆由利心之起故
卷二十二 第 74b 页 WYG0705-0692b.png
 徇己欲而不知有人此所以专言财用也人才用舍
 最系人心向背若能以公灭私好恶从众则用舍当
 于人心矣此所以继言用人也○问上老老而民兴
 孝下面便接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似不相续如
 何曰这个便是相续絜矩是四面均平底道理我老
 敬他亦得老其老这便是絜矩长人恤孤亦然○问
 絜矩曰上之人老老长长恤孤则下之人兴孝兴弟
 不倍此是说上行下效到絜矩处是就政事上言若
卷二十二 第 75a 页 WYG0705-0692c.png
 但兴起其善心而不有以使之得遂其心则虽能兴
 起亦是徒然如政烦赋重不得以养其父母又安得
 以遂其善心须是推我之心以及于彼使之仰足以
 事俯足以育始得○为国絜矩之大者又在于财用
 所以后面只管说财○问前后左右何指曰譬如交
 代官相似前官之待我者既不善吾毋以前官之待
 我者待后政左右如东邻西邻以邻国为壑是所恶
 于左而以交于右也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
卷二十二 第 75b 页 WYG0705-0692d.png
 得其平矣○又曰所谓絜矩者如以诸侯言之上有
 天子下有大夫天子扰我使不得以行其孝弟我亦
 当察此不可有以扰其大夫亦使不得以行其孝弟
 又如我家与左右邻各有一丈地左邻侵我五尺地
 是不矩我必是不直他我又岂可却去侵右邻五尺
 地如此亦是不矩也须是我要地步方整也教他人
 地步方整方得○问论平天下而言财利何也曰天
 下所以不平者皆因此○问絜矩之道是广其仁之
卷二十二 第 76a 页 WYG0705-0693a.png
 用否曰此乃求仁工夫此处正要着力若仁者则举
 而措之不待絜矩而自无不平矣○絜矩是我不欲
 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否曰此是二人须把
 三人看便见人莫不有在我之上者莫不有在我之
 下者如亲在我之上子孙在我之下我欲子孙孝于
 我而我却不能孝于亲我欲亲慈于我我却不能慈
 于子孙便是一畔长一畔短不是絜矩○断断者是
 絜矩媢疾者是不絜矩唯仁人能好人能恶人是大
卷二十二 第 76b 页 WYG0705-0693b.png
 段能絜矩底见贤不能举举而不能先是稍能絜矩
 而未尽好人所恶恶人所好是大不能絜矩○问未
 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如何上仁下便义曰这只是
 一个在上便唤做仁在下便唤做义在父曰慈在子
 曰孝○食禄之家又畜牛羊是去与民争利便是不
 絜矩○荀子庄子注云絜围束也是将一物围束以
 为之则也某幼时见范文所言如此他甚自喜以为
 先儒所未到○以上治国平天下传
卷二十二 第 77a 页 WYG0705-0693c.png
    右专言大学
 按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
 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
 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朱子曰
 大学是脩身治人底规模又曰大学总说了又逐段
 更说许多道理圣贤怕有些子照管不到节节觉察
 将去到这里有恁地病到那里有恁地病又曰大学
 一书如行程相似自某处到某处几里识得行程须
卷二十二 第 77b 页 WYG0705-0693d.png
 便行始得又曰此一个心须每日提撕令常惺觉顷
 刻放宽便随物流转无复收拾如今大学一书岂是
 看他言语正欲验之于心如何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试验之吾心好善恶恶果能如此乎閒居为不善见
 君子则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是果有此乎一有不至
 则勇猛奋跃不已方有长进处今不知如此则书自
 书我自我何益之有○大学一书有正经有解有或
 问看来看去不用或问只看注解便了久之又只看
卷二十二 第 78a 页 WYG0705-0694a.png
 正经便了又久之自有一部大学在胸中而正经亦
 不用矣然不用某许多工夫亦看某底不出不用圣
 贤许多工夫亦看圣贤底不出○问敬之有异闻乎
 曰得一日教看大学曰我平生精力尽在此书须先
 通此方可读他书又尝曰横渠云如中庸文字直须
 句句理会过使其言互相发今读大学亦然某年十
 七八时读中庸大学每早起须诵十遍今大学且可
 熟读
卷二十二 第 78b 页 WYG0705-0694b.png
 
 
 
 
 
 
 
 西山读书记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