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705-02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山读书记卷七
            宋 真德秀 撰
   仁(下/)
记礼运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仲尼燕居子曰郊社之礼所以仁鬼神也尝禘之礼所
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
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
卷七 第 1b 页 WYG0705-0203b.png
 郑氏曰仁犹存也凡存此所以全善之道也
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揖让而升堂升堂
而乐阕下管象武夏籥序兴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
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
 郑氏曰知仁焉知礼乐之所存也
表记子曰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
之民也
 吕氏曰以德报怨虽过于宽而本于厚未害其为仁
卷七 第 2a 页 WYG0705-0204a.png
 也以怨报德则反易天常天下之乱民法所当诛者
 也
子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
矣是故君子议道自巳而置法以民
 无欲而好仁无畏而恶不仁所谓性之者也安仁者
 也非圣人不足以性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则众人
 皆可以为仁以圣人之所性而议道则道无不尽以
 众人之可为而置法则法无不行虽然法非贬乎道
卷七 第 2b 页 WYG0705-0204b.png
 也君臣父子伦顺刑名之间性命之理具焉虽有未
 能上达犹庶几乎弗畔此众人之所能及
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
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
罪者强仁
 吕氏曰仁者安仁无欲而好仁无畏而恶不仁者也
 知者利仁有欲而好仁者也畏罪而强仁有畏而恶
 不仁者也三者之功同归于仁而其情则异此尧舜
卷七 第 3a 页 WYG0705-0204c.png
 性之汤武身之五伯假之之异也功者人所贪也假
 之者有之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虽汤武之
 举不过乎是而其情则不同故其仁未可知也过者
 人所辟也皆不幸而致焉故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
 以殷畔过于爱兄而已孔子对陈司败以昭公知礼
 过于讳君而已皆出乎情而无伪故其仁可知也
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厚于仁者薄
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
卷七 第 3b 页 WYG0705-0204d.png
 右者人之所有事也左者居于不用之地而助右之
 所不及者也仁者人之体也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非
 仁不可也故曰仁者右也又曰仁者人也道者天之
 理也仁至于不可行不可节则理有所不得已以助
 仁之所不及者义也故曰道者左也又曰道者义也
 仁莫隆于父子父子之道亲亲也义莫重于君臣君
 臣之道尊尊也厚于此则薄于彼厚于彼则薄于此
 惟知其所以为左右则尊尊亲亲并行而不悖无厚
卷七 第 4a 页 WYG0705-0205a.png
 薄之间也
子言之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中心憯怛爱人之仁也
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诗曰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
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数世之仁也国风曰我今
不阅皇恤我后终身之仁也
 吕氏曰仁有数者仁为器重为道远随其所举之多
 寡所至之远近皆可以谓之仁故管子之功微子之
 去箕子之囚比干之死皆得以仁名语仁之重则尧
卷七 第 4b 页 WYG0705-0205b.png
 舜其犹病诸此仁所谓取数多也中心憯怛诚发于
 性者也率法而强之外铄于仁者也发于性者诚心
 感动无待于外也外铄者循仁之迹而勉为者也以
 其诚心爱人故曰爱人之仁以其有取于外故曰资
 仁此所发浅深之数也数世之仁终身之仁此所施
 远近之数也故曰仁有数义有长短大小者义无定
 体惟其所宜而已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宜大则大宜
 小则小如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
卷七 第 5a 页 WYG0705-0205c.png
 久可以速则速礼有以高为贵有以下为贵有以大
 为贵有以小为贵之类也故曰义有长短小大此章
 论仁而及义者仁之数亦义也
子曰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
致也取数多者仁也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是故君子
以义度人则难为人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
 吕氏曰以义度人者尽义以度人也尽义以求人非
 圣人不足以当之故难为人举今之人相望则大贤
卷七 第 5b 页 WYG0705-0205d.png
 愈于小贤小贤愈于不贤故贤者可知此亦以数而
 言仁者也君子之自待必全尽而后已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大雅曰德輶如毛民
鲜克举之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小雅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
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
孳而后已
儒行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
卷七 第 6a 页 WYG0705-0206a.png
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
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者兼此而
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射义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
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吕氏曰仁者之道不怨天不尤人行有不至反求诸
 己而已盖以仁为己任无待于外有君子无所不用
 其学故于射也得反己之道焉
卷七 第 6b 页 WYG0705-0206b.png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
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
能禦也
 朱子曰保爱护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
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
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卷七 第 7a 页 WYG0705-0206c.png
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
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
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见牛之觳觫而不忍杀即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
 也扩而充之则可以保四海矣故孟子指而言之欲
 王察识而扩充之也爱犹吝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
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
卷七 第 7b 页 WYG0705-0206d.png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
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
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异怪也隐痛也择犹分也言牛羊皆无罪而死何所
 分别而以羊易牛乎孟子故设此难欲王反求而得
 其本心王不能然故卒无以自解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
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
卷七 第 8a 页 WYG0705-0207a.png
远庖厨也
 术谓法之巧者盖杀牛既所不忍衅钟又不可废于
 此无以处之则此心虽发而终不得施矣然见牛则
 此心已发而不可遏未见羊则其理未形而无所妨
 故以羊易牛则二者得以两全而无害此所以为仁
 之术也声谓将死而哀鸣也盖人之于禽兽同生而
 异类故用之以礼而不忍之心施于闻见之所及其
 所以必远庖厨者亦以预养是心而广为仁之术也
卷七 第 8b 页 WYG0705-0207b.png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
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戚戚心动貌王因孟子之言而前日之心复萌乃知
 此心不从外得然犹未知所以反其本而推之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
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
卷七 第 9a 页 WYG0705-0207c.png
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
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今恩以下孟子之言也盖天地之性人为贵故人之
 与人又为同类而相亲是以恻隐之发则于民切而
 于物缓推广仁术则仁民易而爱物难今王此心能
 及物矣则其保民而王非不能也但自不肯为耳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
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
卷七 第 9b 页 WYG0705-0207d.png
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
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是心固有不待外求扩而充之在我而已何难之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
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
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
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
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卷七 第 10a 页 WYG0705-0208a.png
 老以老事之也吾老谓吾之父兄人之老谓人之父
 兄幼以幼畜之也吾幼谓我之子弟人之幼谓人之
 子弟运于掌言易也骨肉之亲本同一气又非但若
 人之同类而已故古人必由亲亲推之然后及于仁
 民又推其馀然后及于爱物皆自近以及远自易以
 及难今王反之则必有故矣故复推本而再问之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

卷七 第 10b 页 WYG0705-0208b.png
 言物之轻重长短人所难齐必以权度度之而后可
 见若心之应物则其轻重长短之难齐而不可不度
 以本然之权度又有甚于物者今王恩及禽兽而功
 不至于百姓是其爱物之心重且长而仁民之心轻
 且短失其当然之序而不自知也故上文既发其端
 而于此请王度之也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孟子以王爱民之心所以轻且短者必其以是三者
卷七 第 11a 页 WYG0705-0208c.png
 为快也然三事实非人心之所快有甚于杀觳觫之
 牛者故指以问王欲其以此而度之也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不快于此者心之正也而必为此者欲诱之也欲之
 所诱者独在于是是以其心尚明于他而独暗于此
 此其爱民之心所以轻且短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
于口与轻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
卷七 第 11b 页 WYG0705-0208d.png
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
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
之所大欲可知己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
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
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
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
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
卷七 第 12a 页 WYG0705-0209a.png
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
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
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
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
欲赴愬于王其如是孰能禦之
 发政施仁所以王天下之本也近者悦远者来则大
 小彊弱非所论矣盖力求所欲则所欲者反不可得
 能反其本则所欲者不求自至
卷七 第 12b 页 WYG0705-0209b.png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
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
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
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
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
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
卷七 第 13a 页 WYG0705-0209c.png
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盖反其
本矣
 使民有常产者又发政施仁之本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
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
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卷七 第 13b 页 WYG0705-0209d.png
 此言制民之产之法也赵氏曰八口之家次上农夫
 也此王政之本常生之道故孟子为齐梁之君各陈
 之也杨氏曰为天下者举其心加诸彼而已然虽有
 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者不行先王之道故也故
 以制民之产告之○此章言人君当黜霸功行王道
 而王道之要不过推其不忍之心以行不忍之政而
 已齐王非无此心而夺于功利之私不能扩充以行
 仁政虽以孟子反复晓告精切如此而蔽固已深终
卷七 第 14a 页 WYG0705-0210a.png
 不能悟是可叹也○或问仁术字当何训曰术犹方
 便也又曰术字本非不好底只缘后人把做变诈看
 了便道是不好却不知天下事有难处处须著有个
 巧底道理始得○以羊易之是用术处有此术则自
 家仁心方得流行○南轩曰保民云者保赤子之保
 宣王自视歉然惧力之不足而不知保民之道虽甚
 大其端则不远患不能察识扩充之耳故孟子引见
 牛之事以告使知不忍之心已实有之反而推之也
卷七 第 14b 页 WYG0705-0210b.png
 夫宣王坐堂上牵牛过堂下而不忍之心于此盖不
 出于计较作为而其端因物发见也曰是心足以王
 矣言不忍之心王所固有是足以王也○方见牛而
 不忍者无以蔽之而其爱物之端发见也而不能加
 恩于民者有以蔽之而仁民之理不著也然即夫爱
 物之端可以知夫仁民之理素具能反而循其不忍
 之实其所谓仁民者固可得也○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谓由一本而推之也文王
卷七 第 15a 页 WYG0705-0210c.png
 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亦举斯心以加
 诸彼而已盖无非此心之所存也圣人虽无事乎推
 然其自身以及家自家以及国亦固有序矣推恩足
 以保四海者爱无所不被也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失
 其所为爱之理也○夫行王政者其心非欲倾他国
 以自利也惟其以生民困苦为己任行吾之所当为
 而天下归心焉耳夫欲辟土地朝秦楚自世俗之务
 功名者言之则以为有志而自圣贤观之则特出于
卷七 第 15b 页 WYG0705-0210d.png
 忮求矜伐之私耳宣王惟汲汲于济其私故颠沛错
 乱非惟不能克济而祸患从之蹈乎欲者固危殆之
 道也若由孟子所言以发政施仁为事则是为公理
 之所存可大之业自尔驯致此天理人欲之分也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
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朱子曰假仁者本无是心而借其事以为功也以德
 行仁则自吾之得于心者而推之无适而非仁也
卷七 第 16a 页 WYG0705-0211a.png
 以力假仁力与仁二以德行仁德便是仁○南轩曰
 以德行仁至诚恻怛本于其心而形于事为如木之
 有本水之有源也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
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王霸之心诚伪不同故人之所以应之者其不同亦
 如此○邹氏曰以力服人者有意于服人而人不敢
 不服以德服人者无意于服人而人不能不服从古
卷七 第 16b 页 WYG0705-0211b.png
 以来论王霸者多矣未有若此之深切著明也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
而居下也
 朱子曰此只是为下等人言若是上等人岂以荣辱
 之故而后行仁哉○南轩曰仁者非有意于荣仁者
 固荣也在身则心和而气平德性尊而暴慢远在家
 则父子亲而兄弟睦夫妇义长幼序推之于国而国
 治施之于天下而天下平无往而不荣也若夫不仁
卷七 第 17a 页 WYG0705-0211c.png
 之人咈理而徇欲一身将不能以自保而况于其他
 乎夫人之情孰不惟辱之是恶而自处于不仁则以
 私欲蔽之而昧夫荣辱之几故也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
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朱子曰仁心爱人之心也仁闻者有爱人之声闻于
卷七 第 17b 页 WYG0705-0211d.png
 人也先王之道仁政是也范氏曰齐宣王不忍一牛
 之死以羊易之可谓有仁心梁武帝终日一食疏素
 宗庙以面为牺牲断死刑必为之涕泣天下知其慈
 仁可谓有仁闻然而宣王之时齐国不治武帝之末
 江南大乱其故何哉有仁心仁闻而不行先王之道
 故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有其心无其政是谓徒善有其政无其心是谓徒法
卷七 第 18a 页 WYG0705-0212a.png
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

 诗大雅假乐之篇愆过也率循也章典法也所行不
 过差不遗忘者以其循用旧典故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
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
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此言古之圣人既竭耳目心思之力然犹以为未足
卷七 第 18b 页 WYG0705-0212b.png
 以遍天下及后世故制为法度以继续之则其用不
 穷而仁之所被广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
道可谓智乎
 丘陵本高川泽本下为高下者因之则用力少而成
 功多矣邹氏曰自章首至此论以仁心仁闻行先王
 之道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
卷七 第 19a 页 WYG0705-0212c.png

 仁者有仁心仁闻而能扩而充之以行先王之道者
 也播恶于众谓贻患于下也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
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
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
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朱子曰法尧舜则尽君臣之道而仁矣不法尧舜则
卷七 第 19b 页 WYG0705-0212d.png
 慢君贼民而不仁矣二端之外更无他道出乎此则
 入乎彼矣可不谨哉○南轩曰仁与不仁此为二途
 顾所由如何耳不仁亦谓之道者谓不仁之道也如
 尧舜之为是由夫仁之道也若幽厉之为是由夫不
 仁之道也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
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言不仁之祸必至于此可惧之甚也
卷七 第 20a 页 WYG0705-0213a.png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
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
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
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南轩曰仁者人之道人道既废则虽有四体不能行
 持是不仁者乃趋死亡之道也云云虽然此特未能
 真知不仁之可以死亡耳使其真知不仁者之可以
 死亡则如蹈水火之不敢为矣
卷七 第 20b 页 WYG0705-0213b.png
孟子曰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孔子曰仁不
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朱子曰孔子因读此诗而言有仁者则虽十万之众
 不能当之故国君好仁则必无敌于天下也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
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
卷七 第 21a 页 WYG0705-0213c.png
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朱子曰安其危利其菑者不知其为危菑而反以为
 安利也所以亡者谓荒淫暴虐所以致亡之道也不
 仁之人私欲固蔽失其本心故其颠倒错乱至于如
 此所以不可告以忠言而卒至于败亡也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
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
卷七 第 21b 页 WYG0705-0213d.png
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朱子曰圹广野也言民之所以归乎此以其欲之在
 乎此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
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
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
陷于死亡
卷七 第 22a 页 WYG0705-0214a.png
 南轩曰孟子所谓诸侯皆为之驱者非利乎他人之
 为己驱也特言其理之常然者耳循夫天理而无利
 天下之心而天下归之此三王之所以王也假是道
 而亦以得天下者汉唐是也故秦为汉驱者也隋为
 唐驱者也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人者犹以一
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
于不仁之甚者也
卷七 第 22b 页 WYG0705-0214b.png
 朱子曰与犹助也仁之能胜不仁必然之理也但为
 之不力则无以胜不仁而人遂以为真不能是我之
 所为有以深助于不仁者也○以正胜邪须做得十
 分工夫方胜得他正如人身正气稍不足邪便得以
 干之矣
亦终必亡而已矣
 言此人之心亦且自怠于为仁终必并与其所为而
 亡之矣○赵氏曰言为仁不至而不反诸己也○南
卷七 第 23a 页 WYG0705-0214c.png
 轩曰此为有志于仁而未力者言也仁与不仁特系
 乎操舍之间而天理人欲分焉天理存则人欲消固
 不两立也故以水胜火喻之然用力于仁贵于久而
 不舍若一暴而十寒倏得而复失则暂存之天理岂
 能助无穷之人欲哉学者观于此其可斯须而不存
 是心乎天理浸明则人欲浸消矣及其至也纯是天
 理以水胜火不其然乎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
卷七 第 23b 页 WYG0705-0214d.png
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朱子曰荑稗草之似谷者也其实亦可食然不能如
 五谷之美也但五谷不熟则反不如荑稗之熟犹为
 仁而不熟则反不如他道之有成是以为仁必贵乎
 熟而不可徒恃其种之美又不可以仁之难熟而甘
 为他道之有成也○尹氏曰日新而不已则熟○南
 轩曰此勉学者为仁贵乎有成也仁者人之所以为
 人也然为之而不至则未可谓成人况于乍明乍暗
卷七 第 24a 页 WYG0705-0215a.png
 若存若亡无笃实悠久之功则终亦必亡而已矣云
 云未至于颜子之地皆未可语夫熟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
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朱子曰名声誉也实事功也言以名实为先而为之
 者是有志于救民也以名实为后而不为者是欲独
 善其身者也名实未加于上下谓上未能正其君下
 未能济其民也
卷七 第 24b 页 WYG0705-0215b.png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
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
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
何必同
 朱子曰仁者无私心而合天理之谓杨氏曰伊尹之
 就汤以三聘之勤也其就桀也汤进之也汤岂有伐
 桀之心哉其进伊尹以事之也欲其悔过迁善而已
 伊尹既就汤则以汤之心为心矣及其终也人归之
卷七 第 25a 页 WYG0705-0215c.png
 天命之不得已而伐之耳若汤初求伊尹即有伐桀
 之心而伊尹遂相之以伐桀是以取天下为心也以
 取天下为心岂圣人之心哉○南轩曰淳于髡以孟
 子为卿于齐未久而遽去疑其为自为而非仁者之
 所为盖髡徒知以为人为仁而不知仁之理存乎性
 者也故伯夷之不以贤事不肖伊尹之五就柳下惠
 之不恶不辞而皆为趋于仁以其皆本于天理之正
 故尔若徇夫为人之名以为仁而咈乎性之理则所
卷七 第 25b 页 WYG0705-0215d.png
 谓爱之本先亡而其所以为爱者特其情之流尔岂
 不反害于仁乎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朱子曰此言理之本然也大则君臣父子小则事物
 细微其当然之理无一不具于性分之内也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诚实也言反诸身而所备之理皆如恶恶臭好好色
 之实然则其行之不待勉强而无不利矣其为乐孰
卷七 第 26a 页 WYG0705-0216a.png
 大于是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强勉强也恕推己以及人也反身而诚则仁矣其有
 未诚则是犹有私意之隔而理未纯也故当凡事勉
 强推己及人庶几心公理得而仁不远也○此章言
 万物之理具于吾身体之而实则道在我而乐有馀
 行之以恕则私不容而仁可得○反身而诚盖知之
 已至而自然循理所以乐强恕而行是知之未至且
卷七 第 26b 页 WYG0705-0216b.png
 恁地把捉勉强做去少间到纯熟处便是仁○问反
 身而诚是大贤以上事强恕求仁是学者身分上事
 否曰然○又曰反身而诚只是个真知真实知得则
 滔滔行将去见得万理与我为一自然其乐无涯所
 以伊川云异日见卓尔有立于前然后不知手之舞
 足之蹈正此意也○万物不是万物之迹只是万物
 之理○横渠曰万物皆备于我矣言万物皆素定于
 我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故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卷七 第 27a 页 WYG0705-0216c.png
 若不是实做工夫到这里如何见得恁地○诚是有
 此理检校自家身分果无欠阙事君真个忠事亲真
 个孝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其乐孰大于此○反
 身而诚孟子之意主于诚字言反身而实有此理也
 为父而实有慈为子而实有孝岂不快活若反身不
 诚是无此理但有恐惧而已岂得乐哉○未至于反
 身而诚处且逐事要推己及人庶几心公理得更好
 仔细看这般处○不可将恕字低看了求仁莫近于
卷七 第 27b 页 WYG0705-0216d.png
 恕恕字甚紧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程子曰仁言谓以仁厚之言加于民仁声如仁闻谓
 有仁厚之实而为众所称道者也此尤见仁德之昭
 著故其感人之尤深也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政谓法度禁令所以制其外也教谓道德齐礼所以
 格其心也
卷七 第 28a 页 WYG0705-0217a.png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
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朱子曰物谓禽兽草木爱谓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程
 子曰仁推己及人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于民则可
 于物则不可统而言之则皆仁分而言之则有序杨
 氏曰其分不同故所施不能无差等所谓理一而分
 殊者也尹氏曰何以有是差等一本故也无伪也○
 南轩曰理一而分殊者圣人之道也盖究其所本则
卷七 第 28b 页 WYG0705-0217b.png
 固原于一而循其所推则不得不殊明乎此则知仁
 义之未尝不相须矣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
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朱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所谓以其所爱及
 其所不爱也
公孙丑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
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
卷七 第 29a 页 WYG0705-0217c.png
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以土地之故及其民以民之故及其子弟皆以其所
 不爱及其所爱也○此章言仁人之恩自内及外不
 仁之祸由疏及亲○南轩曰此爱者仁之道也而有
 所不爱者是为私意所隔而爱之理蔽于内也善推
 其所为则自亲以及疏虽各有差等而爱无不加焉
 至于不仁者则不能推矣不能推故日以陷溺不惟
 无以及于人且将并与其亲爱者亦不之恤此岂仁
卷七 第 29b 页 WYG0705-0217d.png
 之道哉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

 程子曰取其奉天伐暴之心反政施仁之法而已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

 朱子曰武成言武王伐纣纣之前徒倒戈攻于后以
 北血流漂杵孟子言此则其不可信者然书本意乃
卷七 第 30a 页 WYG0705-0218a.png
 谓商人自相杀非谓武王杀之也孟子之设此言惧
 后世之惑且长不仁之心耳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
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
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
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
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南轩曰征之为言正也人望其来正己也而何战之
卷七 第 30b 页 WYG0705-0218b.png
 有哉若不志于仁而徒欲以巧力取胜则天下孰非
 吾敌胜与负均为残民而逆天也○战陈君子之所
 不取而大司马有教战之法何也先王之制兵亦仁
 政之大者所以禁暴止乱而救民之生也有兵斯有
 用兵之法非若后世诡谲之为者盖明其节制一其
 号令使之服习而其本则出于仁义是以无敌于天
 下若弛兵撤禁以召后侮而曰吾好仁而已是乌所
 谓仁者哉
卷七 第 31a 页 WYG0705-0218c.png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

 朱子曰言不仁之人骋其私智可以盗千乘之国而
 不可以得丘民之心邹氏曰自秦以来不仁而得天
 下者有矣然皆一再传而失之犹不得也所谓得天
 下者必如三代而后可○南轩曰不仁而得国亦得
 其土地而已顾岂得其民人之心哉然则是终可保
 乎孟子之言所当深味而不可执辞以害意也
卷七 第 31b 页 WYG0705-0218d.png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朱子曰仁者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然仁理也人物
 也以仁之理合于人之身言之乃所谓道者也程子
 曰率性之谓道是也○或曰外国本人也之下有义
 也者宜也礼也者履也智也者知也信也者实也凡
 二十字今按如此则理极分明然未详其是否也○
 仁者人也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此而已○人之
 所以得名以其仁也言仁而不言人则不见理之所
卷七 第 32a 页 WYG0705-0219a.png
 寓言人而不言仁则人不过是一块血肉耳必合而
 言之方见得道理出来○此仁字不是别物即是这
 人底道理将这仁与人合便是道程子谓此犹率性
 之谓道也如中庸仁者人也是对义者宜也意又不
 同人字是以人身言之人自有生意是言仁之生道
 也中庸说仁字又密上言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便说
 仁者人也是切己言之孟子是统而言之○南轩曰
 仁者人也仁谓仁之理人谓人之身仁字本自人身
卷七 第 32b 页 WYG0705-0219b.png
 上得名合而言之则人而仁矣是乃人之道也故伊
 川曰仁固是道道却是总名盖人之生其爱之理具
 其性是乃所以为人之道者惟其私意日以蔽隔故
 其理虽存而人不能合之则人道亦几乎息矣惟君
 子以克己为务己私既克无所蔽隔而天理睟然则
 人与仁合而为人之道得矣
董子曰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程子云此董生所以度越诸子○按本传仲舒为江
卷七 第 33a 页 WYG0705-0219c.png
 都相事易王王问曰越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
 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越有三
 仁仲舒对曰臣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
 如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
 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之且犹羞之况设诈
 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谊
 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
 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董子之言如
卷七 第 33b 页 WYG0705-0219d.png
 此盖自孟子以后未有及之者故以继于孔孟之后
 又按文中子曰荀氏有二仁焉其生也以救时其死
 也以明道彧攸父子虽有死生之殊要皆辅曹以篡
 汉者也其可谓之仁乎其可与三仁例论乎仲淹以
 明道自任而其言若是其不及董子也远矣
问心与仁何异程子曰心譬如谷种生之性是仁阳和
发处乃情也
 问仁者爱之理朱子曰理便是性缘里面有这爱之
卷七 第 34a 页 WYG0705-0220a.png
 理所以发出来无不爱程子曰心如谷种其生之性
 乃仁也生之性便是爱之理也○仁只是天地发
 育生生底道理程子所谓譬如谷种仁则其生之性
 玩此则仁可识矣○愚按程子此语最精切且兼尽
 心性情之妙故以此为论仁之首
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絪缊万物化醇万物之生意最
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
 问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朱子曰物之初生其去本未
卷七 第 34b 页 WYG0705-0220b.png
 远故好看及干成叶茂却不好看如赤子入井时恻
 隐怵惕之心只些子仁见得时却好看到得发政施
 仁其仁周广便看不得何处是仁○又曰周茂叔窗
 前草不除曰观天地生物气象
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
也虽桀蹠不能无是以生但戕贼之以灭天耳
 朱子曰天地生物之心是仁人之禀赋接得此天地
 之心方能有生故恻隐之心在人亦为生道也○心
卷七 第 35a 页 WYG0705-0220c.png
 生道也乃是得天地之心以生生物便是天地之心
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
 全文已见博施济众注
又曰医家以不认痛痒谓之不仁人以不知觉不认义
理为不仁譬最近
 勉斋黄氏曰程子言手足痿痹为不仁其义何也或
 以为痿痹者不识痛痒之谓也如此则觉者为仁仁
 可以觉言乎曰愚尝闻之师矣所谓仁者当于气已
卷七 第 35b 页 WYG0705-0220d.png
 不贯一句求之手足之所以痿痹者以吾之气不贯
 乎手足耳手足之譬则人物也痿痹则吾之心不属
 乎彼彼虽有疾痛顽然而莫之知也气无不贯则一
 身无痿痹之处此心无不达则天下无疾痛莫觉之
 人故论仁者当观其心○愚按黄氏之论至矣然初
 学犹有未悉者夫手足不仁者非谓手足自不仁也
 盖手足本吾一体而风痹之人血气不贯于手足便
 与不属己相似人与物亦本吾一体缘顽忍之人此
卷七 第 36a 页 WYG0705-0221a.png
 心不贯于人物亦与不属己相似风痹之人不仁于
 手足顽忍之人不仁于民物皆以其不属己故也殊
 不知天地吾之父母已与人虽有彼我之异人与物
 亦有贵贱之殊要皆天地之子本同一体只缘私意
 横生天理灭绝便以人已为二致亦如手足本是吾
 身之物只缘风邪所中血气隔塞遂以手足为外物
 手足者民物之譬也风邪者私意之譬也人无私意
 之害则民物之休戚自然相关一见赤子入井则此
卷七 第 36b 页 WYG0705-0221b.png
 心为之怵惕无风邪之病则四肢之痛痒亦自然相
 关虽小小疾苦此心亦为之痛楚当如此玩味方晓
 程子痿痹不仁之意○又按遗书曰刚毅木讷质之
 近乎仁者也力行学之近乎仁也若夫至仁则天地
 为一身而天地之间品物万形为四肢百体岂有肢
 体而不爱者哉圣人仁之至也独能体是心而已曷
 尝支离多端而求之于外乎故能近取譬者仲尼所
 以示子贡可为仁之方也医书有以四体风顽谓之
卷七 第 37a 页 WYG0705-0221c.png
 四体不仁为其疾痛不以累其心故也夫手足在我
 而疾痛不与知焉非忍而何世之忍心无恩者其自
 弃亦若是而已○此章与前章医书云云意义全同
 但记之者异故附注于此
订顽乃仁之体也
 问云云李公晦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而无一毫私
 意以间之非仁体而何
程子曰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
卷七 第 37b 页 WYG0705-0221d.png
 全文云仁之道只须道一公字公只是仁之理不可
 将公便唤做仁云云只为公则物我兼照故仁所以
 能恕所以能爱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也
又曰仁道难名惟公近之非以公便为仁
 问公而以人体之则为仁朱子曰公是仁之方法人
 是仁之材料有此人方有此仁盖有形气便具此生
 理若无私意间断则人身全体皆是仁又曰公只是
 一个理仁是人心本仁人而不公则害夫仁故必体
卷七 第 38a 页 WYG0705-0222a.png
 此公在人身上以为之体则无所害其仁而仁流行
 矣○公在仁之前恕与爱在仁之后公则能仁仁则
 能恕能爱问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施与用如何
 别曰恕是分俵那爱底如一桶水爱是水恕是分俵
 此水何处一杓何处二杓故谓之施爱是仁之用恕
 所以施爱者○又曰仁之发处自是爱恕是推那爱
 底爱是恕之所推者若不是恕去推那爱那爱亦不
 能及物公而以人体之此句本似有病然若真个晓
卷七 第 38b 页 WYG0705-0222b.png
 得方知这一句说得来所以程子曰公近仁盖这个
 仁在这个人字上元自有这个仁合下便带得来只
 为不公所以蔽塞了不出来若能公仁便流行譬如
 沟中水被沙土壅塞故水不流若能去了沙土水即
 流矣非是外面别担水来放沟中是沟中原有此水
 只是被物壅遏去其塞水便流行如克己复礼为仁
 所谓克己去其私而已矣能去其私则天理便自流
 行矣不是克己了又别讨个天理来放在里面也故
卷七 第 39a 页 WYG0705-0222c.png
 曰公近仁○恕与爱本皆出于仁然非公则安能恕
 安能爱陈淳曰仁如水爱如水之润恕是水之流先
 生是之
天心所以至仁者惟公耳人能至公即是仁
 尹焞曰仁者公而已矣伊川曰何谓也曰能好人能
 恶人伊川曰善涵养又云何以仁惟公可以尽之伊
 川曰思而至此学者所难及也云云○愚按上章皆
 以公为近仁此章谓公即仁当详之
卷七 第 39b 页 WYG0705-0222d.png
仁则一不仁则二
 问云云朱子曰仁则公公则通天下只是一个道理
 不仁则私意变诈百出而不一也
程子曰孟子云恻隐之心仁也后人遂以爱为仁爱自
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孟子言恻隐之心仁
之端也既曰仁之端则不可便谓之仁退之言博爱之
谓仁非也仁者固博爱然便以爱为仁则不可
 朱子曰仁者爱之理理是根爱是苗○爱是情爱之
卷七 第 40a 页 WYG0705-0223a.png
 理是仁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事仁者爱之体爱者
 仁之用○仁是未发爱是已发○爱之理爱自仁出
 也问韩愈博爱之谓仁曰是指情为性问周子说爱
 曰仁与博爱之说如何曰爱曰仁犹曰恻隐之心仁
 之端也是就爱处指出仁若博爱之谓仁之谓便是
 把博爱做仁了然不同○未发时只唤做仁仁却无
 形影既发后方唤做爱爱却有形影未发而言仁可
 以包义礼智既发而恻隐可以包恭敬辞让是非四
卷七 第 40b 页 WYG0705-0223b.png
 端者端如萌芽相似恻隐方是从仁里面发出来底
 问仁者爱之理看孔门答问仁多矣如克己等类爱
 字恐未足以尽之曰必着许多工夫所以全得那仁
 发出来便能爱如克己复礼如居处恭执事敬这处
 岂便是仁所以唤醒那仁若私欲昏蔽这里便死了
 岂复有仁○问伊川曰仁主乎爱爱便是仁否曰仁
 主乎爱者仁发出来便做那慈爱底事○爱是仁之
 发谓爱是仁却不得
卷七 第 41a 页 WYG0705-0223c.png
程子曰学者先须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皆
仁也
 下文云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
 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
 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
 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
 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不诚则犹是二物
 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乐订顽意思乃备
卷七 第 41b 页 WYG0705-0223d.png
 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
 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
 得便合有得盖良知良能原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
 除故须存养此心久则可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不
 能守能既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朱子曰明
 道学者须先识仁一段说话极好只是说得太广学
 者难入
程子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仁也
卷七 第 42a 页 WYG0705-0224a.png
 或问云云如何以此便谓之仁朱子曰亦是仁也若
 能到私欲净尽天理流行处皆可谓之仁如博学笃
 志切问近思则仁在其中克己复礼亦是仁出门如
 宾使民如祭亦是仁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亦是仁
 看从那路入但从一路入做到极处便是仁
程子曰把捉不定便是不仁
 或问人心纷扰时难把捉先生曰真个是难把持不
 能久又被事物及閒思虑引将去孟子牛山之木一
卷七 第 42b 页 WYG0705-0224b.png
 章最要看操之则存舍之则亡或云把持不能久胜
 物欲不去先生曰这个不干别人事虽是难亦须自
 着力把持常惺惺不要放倒觉得物欲来便著紧不
 要随他去若说把持不得胜他不去是自坏也更说
 甚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张子曰天体物而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也礼仪三
百威仪三千无一物之非仁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
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之不体也
卷七 第 43a 页 WYG0705-0224c.png
 朱子曰体物犹言为物之体也盖物物有个天理体
 事谓事事是仁做出来如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须是
 仁做始得凡言体便是做他那骨子○问云云以见
 物物各有天理事事皆有仁曰然天理在物上仁体
 在事上本谓物以天为体事以仁为体缘须著从上
 说故如此下语○问昊天曰明云云莫是言人之所
 以为人者皆天之所为故虽起居动作之顷而所谓
 天者未尝不在也曰公说天体物不遗既说得是则
卷七 第 43b 页 WYG0705-0224d.png
 所谓仁体事而无不在者亦不过如此今所以理会
 不透祇是以天与仁为有二也今须将圣贤言仁处
 就自家身上思量久之自见○横渠此语是将赤心
 片片说与人荀扬何尝有此
上蔡谢氏曰心者何也仁是己仁者何也活者为仁死
者为不仁今人身上麻痹不知痛痒谓之不仁桃杏之
核可种而生者谓之桃仁杏仁言有生之意推此仁可
见矣
卷七 第 44a 页 WYG0705-0225a.png
 又曰有知觉识痛痒便唤做仁又曰仁是四肢不仁
 之仁不仁是不识痛痒仁是识痛痒又曰晋伯甚好
 学初理会仁字不透吾因曰世人说仁只管着爱上
 怎生见得仁只如力行近乎仁关爱甚事却近乎仁
 推此类具言之晋伯悟曰公说仁字正与尊宿门说
 禅一般又曰儒之仁佛之觉○朱子曰桃仁杏仁种
 着便生不生是死物所以名之曰仁以生意论仁谢
 子得之○问知觉是仁否曰仁然后有知觉问知觉
卷七 第 44b 页 WYG0705-0225b.png
 可以求仁否曰不可○仁之一字上蔡只说得知仁
 孔子便说为仁却是要做工夫去为仁岂可道知得
 了便休如今学问流为禅上蔡为之首○知觉自是
 智之事在四德为贞所以近仁者若无智便起这仁
 不得○张无垢以觉为仁则是以智为仁二先生之
 前学者全不知有仁凡圣贤言仁处不过只作爱字
 看自二先生以来学者始知理会仁字不敢只作爱
 说然其流复不免有弊者盖专务说仁而于操存涵
卷七 第 45a 页 WYG0705-0225c.png
 泳之功不加无复优游厌饫之味克己复礼之实不
 但其蔽也愚而已而又一向说病爱字悬空揣摸既
 无真实见处故其为说惊怪恍惚弊病百端殆又不
 若只作爱字看之为愈也窃谓若实欲求仁固莫若
 力行之近但不学以明之则有冥行之患故其蔽愚
 若主敬致知交相为用则无此蔽矣若且欲晓得仁
 之名义则又不若且将爱字推求若见得仁之所以
 为爱而爱之不能尽仁则仁之名义意思瞭然在目
卷七 第 45b 页 WYG0705-0225d.png
 矣初不必求之恍惚有无之间也○孟子之言知觉
 谓知此事觉此理乃学之至而知之尽也上蔡之言
 知觉谓识痛痒能酬酢者乃心之用而知之端也二
 者亦不同矣然其大体皆智之事也今以言仁所以
 多矛盾而少契合也夫以爱名仁固不可然爱之理
 则所谓仁之体也天地万物与吾一体固所以无不
 爱然爱之之理则不为是而有也须知仁义礼智四
 字一般皆性之德乃天然本有之理无所为而然者
卷七 第 46a 页 WYG0705-0226a.png
 但仁乃爱之理生生之道故即此而又可以包四者
 所以为学之要耳大抵理会仁字须并义礼智三字
 通看方见界分分明血脉贯通近世学者贪说仁字
 而忽略三者所以无所据依卒并与仁而不识也○
 谓仁者心有知觉则可谓心有知觉谓之仁则不可
 ○问先生说仁是生意不知是仁之体否曰凡说知
 觉说痛痒皆是言血气之性正如告子说生之谓性
 佛言作用是性如此说时却是人性与禽兽相似禽
卷七 第 46b 页 WYG0705-0226b.png
 兽亦有知觉亦识痛痒遂谓禽兽为仁可乎前辈言
 医家以风痹为不仁谓善状仁者盖取象比类之言
 非便指识痛痒有知觉为仁仁自是理当于义理上
 求之○问谢氏以觉训仁为活物要于日用间觉得
 这个活物便见仁体而先生不取其说何也曰若识
 得仁体则所谓活物皆可通也但他说得自有病痛
 必竟如何是觉又如何是活物又却别将此个意思
 去觉那个活物方寸纷扰何以为仁○上蔡之说一
卷七 第 47a 页 WYG0705-0226c.png
 转而为张子韶张子韶一转而为陆子静○南轩张
 氏曰仁者必觉而觉不可以训仁侯子尝及之矣今
 之学者嚣嚣然自以为我知之者只是弄精神耳乌
 能进乎实地哉又上蔡之罪人也○按近世慈湖杨
 氏曰智者觉之初仁者觉之全其原亦出于此○或
 问一日静坐见一切事平等皆在我和气中此是仁
 否谢氏曰只是静中工夫只是心虚气平也须是应
 事时有此气象方好愚按上蔡此语甚善故附此
卷七 第 47b 页 WYG0705-0226d.png
龟山杨氏问学者曰孺子将入井而见之者必有恻隐
之心疾痛非在己也而为之疾痛何也对曰出于自然
不可已也曰安得自然如此若体究此理知其所从来
则仁之道不远矣
 李似祖问何以知仁杨氏曰孟子以恻隐之心为仁
 之端平居试以此体察久久自见因问云云朱子屡
 举以告学者因言君之所以仁盖君是个主脑百姓
 皆属他管自然着仁爱非为不得已方如此父之所
卷七 第 48a 页 WYG0705-0227a.png
 以慈子之所以孝盖父子本同一气一身分作两个
 自然恩爱相属岂容强为哉且以五常言之初有阴
 阳便有春夏秋冬金木水火土故赋于人便有仁义
 礼智信仁则属春属木且看春间发生之初和气蔼
 然非仁爱而何缘他本原处有个仁所以发于用者
 自然如此
问论语言仁何语最为精切曰皆仁之方也若正所谓
仁则未之尝言惟孟子言仁人心也最为精切
卷七 第 48b 页 WYG0705-0227b.png
 又曰孔子告诸弟子只是言仁之方盖扩之使从此
 来以至于仁若仁之本体则未尝言○又问读论语
 以何为要曰要在知仁孔子说仁处最宜玩味曰孔
 子说仁处甚多尤的当是何语曰皆的当但其门人
 所至有不同故其答之亦异只如言刚毅木讷近仁
 自此而求之仁之道亦自可知
朱子仁说曰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
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故语心之德虽其总摄贯
卷七 第 49a 页 WYG0705-0227c.png
通无所不备然一言以蔽之则曰仁而已矣盖天地之
心其德有四曰元亨利贞而元无不统其运行焉则为
春夏秋冬之序而春生之气无所不通故人之为心其
德亦有四曰仁义礼智而仁无不包其发用焉则为爱
恭宜别之情而恻隐之心无所不贯故论天地之心者
则曰乾元坤元则四德之体用不待悉数而足论人心
之妙者则曰仁人心也则四德之体用亦不待遍举而
该盖仁之为道乃天地生物之心即物而在情之未发
卷七 第 49b 页 WYG0705-0227d.png
而此体已具情之既发而其用不穷诚能体而存之则
众善之源百行之本莫不在是此孔门之教所以必使
学者汲汲于求仁也其言曰克己复礼为仁言能克去
已私复乎天理则此心之体无不在而此心之用无不
行也又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则亦所以存此心也
又曰事亲孝事兄悌及物恕则亦所以行此心也又曰
求仁得仁则以让国而逃谏伐而饿为能不失乎此心
也又曰杀身成仁则以欲甚于生恶甚于死为能不害
卷七 第 50a 页 WYG0705-0228a.png
乎此心也此心何心也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心在人
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者也或曰若
子之言则程子所谓爱情仁性不可以爱为仁者非欤
曰不然程子之所谓以爱之发而名仁者也吾之所论
以爱之理而名仁者也盖所谓性情者虽其分域之不
同然其脉络之通各有攸属者则曷尝判然离绝而不
相管哉吾方病夫学者诵程子之言而不求其意遂至
于判然离爱而言仁故特论此以发明其遗意而子顾
卷七 第 50b 页 WYG0705-0228b.png
以为异乎程子之说不亦误哉或曰程氏之徒言仁多
矣盖有谓爱非仁而以万物与我为一为仁之体者矣
亦有谓爱非仁而以心有知觉释仁之名者矣今子之
言若是然则彼皆非欤曰彼谓物我为一者可以见仁
之无不爱矣而非仁之所以为体之真也彼谓心有知
觉者可以见仁之包乎智矣而非仁之所以得名之实
也观孔子答子贡博施济众之问与程子所谓觉不可
以训仁者则可见矣子尚安得复以此论仁哉抑泛言
卷七 第 51a 页 WYG0705-0228c.png
同体者使人含胡昏缓而无警切之功其弊或至于认
物为己者有之矣专言知觉者使人张皇迫躁而无沈
潜之味其弊或至于认欲为理者有之矣一忘一助二
者盖胥失之而知觉之云者于圣门所示乐山能守之
气象尤不相似子尚安得复以此而论仁哉
 先生既为仁说南轩以书论难今略具往复之语于
 此○问天地以生物为心此语恐未安答窃谓此语
 恐未有病盖天地之间品物万形各有所事惟天确
卷七 第 51b 页 WYG0705-0228d.png
 然于上地隤然于下一无所为只是生物而已故易
 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程子亦曰天只是以生为道所
 谓以生为道者非谓将生来做道凡若此类恐当且
 认正意不以文害辞可也○问不忍之心可以包四
 者乎答孟子论四端自首章至孺子入井皆只是发
 明不忍之心一端而已初无义礼智之说至下文乃
 云无四者之心非人也此可见不忍之心足以包夫
 四端盖仁包四德故其用亦如此○问云云答人生
卷七 第 52a 页 WYG0705-0229a.png
 而静四德具焉曰仁曰义曰礼曰智皆根于心而未
 发所谓理也性之德也及其发见则仁者恻隐义者
 羞恶礼者恭敬智者是非各因其体以见其本所谓
 情也性之发也是皆人性之所以为善也但仁乃天
 地生物之心而在人者故特为众善之长虽列于四
 者之目而四者不能外焉易传所谓专言之则包四
 者亦是正指生物之心而言非别有包四者之仁而
 又别有主一事之仁也惟是即此一事便包四者此
卷七 第 52b 页 WYG0705-0229b.png
 则仁之所以为妙也云云○问程子之所谓正谓以
 爱名仁者答按程子曰仁性也爱情也岂可便以爱
 为仁此正不可认情为性耳非谓仁之性不发于爱
 之情而爱之情不本于仁之性也某前说以性之发
 对爱之理而言正分别性情之异处来谕乃云若专
 以爱命仁乃是指其用而遗其体言其情而略其性
 察之亦不审矣盖所谓爱之理者是乃指其体性而
 言且见性情体用各有所主而不相离之妙与所谓
卷七 第 53a 页 WYG0705-0229c.png
 遗体而略性者正相南北也○问元之为义不专主
 于生答曰窃详此语恐有大病请观诸天地而以易
 彖文言程传反覆求之当见其意此乃义理根源不
 容有毫釐之差也○再书又云谨按程子言仁本末
 甚备今撮其大要不过数语盖曰仁者生之性也而
 爱其情也孝悌其用也公者所以体仁犹言克己复
 礼为仁也学者于前三言可以识仁之名义于后一
 言可以知其用力之方矣今不深考其本末指意之
卷七 第 53b 页 WYG0705-0229d.png
 所在但见其分别性情之异便谓爱之与仁了无干
 涉见其以公为近仁便谓直指仁体最为深切殊不
 知仁乃性之德而爱之本因其性之有仁是以其情
 能爱但或蔽于有我之私则不能尽其体用之妙惟
 克己复礼旷然大公然后此体浑全此用昭著动静
 本末血脉贯通尔程子之言意盖如此非谓爱之与
 仁无相涉也夫性发为情情根于性未有无性之情
 无情之性各为一物而不相管者公者所以体仁亦
卷七 第 54a 页 WYG0705-0230a.png
 非谓公之一字便是直指仁体也仁是本有之性生
 物之心惟公为能体之非因公而后有也由汉以来
 以爱言仁之弊正为不察性情之辨而遂以情为性
 耳今欲矫其弊反使仁字汎然无所归宿而性情遂
 至于不相管可谓矫枉过直是亦枉而已矣其弊将
 使学者终日言仁而实未尝识其名义程子之意恐
 不如此○南轩复书略曰仁之说前日之意盖以为
 推原其本人与天地万物一体也是以其爱无所不
卷七 第 54b 页 WYG0705-0230b.png
 至犹人之身无尺寸之肤而不贯则无尺寸之肤不
 爱也故以惟公近之之语形容仁体最为深切而以
 所言爱字只是明得其用耳后来详所谓爱之理之
 说方见其亲切盖探其本则未发之前爱之理存乎
 性是乃仁之体也察其动则已发之际爱之施被乎
 物乃仁之用也前日又谓元之义不专主于生物者
 疑只云生物说生生之意不尽今详所谓生物者亦
 无不尽矣二先生往返切摩始若异而终归于同故
卷七 第 55a 页 WYG0705-0230c.png
 略载于此
孟子曰仁人心也此言最亲切心自是仁若能保养存
得此心不患他不仁孔门学者问仁不一圣人答之亦
不一然大槩不过要人保养得此而已
 又曰学者须是求仁所谓求仁者不放此心圣人只
 教人求仁盖仁义礼智四者仁足以包之若存得仁
 自然头头做着不用逐事安排故曰苟志于仁矣无
 恶也看大学亦要识此意所谓顾天命无他求其放
卷七 第 55b 页 WYG0705-0230d.png
 心而已又曰仁是无形迹事孟子恐人理会不得便
 说道只人心便是却不是把仁来形容人心乃是把
 人心来指示仁所谓放其心而不知求盖存得此心
 便是仁若此心放了又理会甚仁今人之心静时昏
 动时扰皆是放了又曰仁是本心之德存得此心便
 无不仁如说克己复礼亦只是要得私欲去后本心
 常存耳
或谓无私欲是仁朱子曰谓无私然后仁则可谓无私
卷七 第 56a 页 WYG0705-0231a.png
即是仁则不可盖惟无私而后仁始见如无所壅底而
后水方行
 又曰五峰云人有不仁心无不仁此说极好人有私
 欲却遮蔽了不见仁然中心仁依旧在如水被泥塞
 所以不流泥土既去水仍旧只在所以克己复礼为
 仁只是克了私意仁依然在那里○学者克己复礼
 工夫到私欲尽后便粹然是天地生物之心○或问
 仁曰无以为也须是诚去打叠私欲然后子细体验
卷七 第 56b 页 WYG0705-0231b.png
 本心之德是甚气象毋徒讲文义而已矣
又曰惟无私然后仁惟仁然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或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或曰无私是仁朱子
 曰无私是仁之前事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之后
 事要在二者之间识得如何是仁云云
欲识仁字大槩当即不仁之人观之盖其心顽如铁石
不认义理专认己私是以谓之不仁识此气象则仁之
为道可推而知矣
卷七 第 57a 页 WYG0705-0231c.png
孔子亦有偏言之者爱人是也孟子亦有专言之者仁
人心是也
 又曰孔子只是说为仁工夫至孟子方解仁字之义
 理然仁字又兼两路非一言之可尽故孔子教人亦
 有两路克己即孟子仁人心之说爱人即孟子恻隐
 之说○又答学者言日前所示教引巧言令色刚毅
 木讷两条以为圣人所以开示知仁之方使之自得
 窃有疑焉盖此两语正是圣人教人实下工夫防患
卷七 第 57b 页 WYG0705-0231d.png
 立心之一术果能戒巧令务纯朴则心不恣纵而去
 仁为近矣非徒使之由是而知仁也大抵向来之说
 多是苦心殚力要识仁字故其说愈巧而气象愈薄
 近日究观圣人垂教之意却是要人躬行实践直内
 胜私使轻浮刻薄贵我贱物之私潜消于冥冥之中
 而吾之本心浑厚慈良公平正大之体常存而不失
 便是仁处其用工着力随人浅深各有次第要之须
 待力行久熟实到此地方知此意味非可以臆度料
卷七 第 58a 页 WYG0705-0232a.png
 想而知亦不可臆度料想而得也○又云王信伯
 馆中范伯达言人须是使万物一一皆归吾仁王指
 窗以问曰此窗还归仁否范嘿然某见当答曰此窗
 不归仁何故不打坏了如人处事但个个处得是便
 是天下归仁○凡论语中答诸弟子问仁如告之以
 主敬行恕先难后获之类无往不是药人之病则是
 其人未到仁者地位未可以抽关启钥告之且为之
 安下一个为仁根脚待根脚平正牢固然后却可语
卷七 第 58b 页 WYG0705-0232b.png
 之以仁曰此段看得大有病告樊迟三语便与告颜
 渊仲弓都无异故程子曰此是彻上彻下语安得谓
 姑为之立根脚乎若此只是安立根脚即不知如何
 方是正下手为仁处耶○或问吕氏孟子恻隐说曰
 盖实伤吾心非譬之也然后知天下皆吾体生物之
 心皆吾心彼伤则我伤非谋虑所及非勉强可能此
 所谓皆吾体皆吾心者亦只是以同理言之否曰非
 但同理亦同气也○以上诸说皆剖析语孟言仁之
卷七 第 59a 页 WYG0705-0232c.png
 要义故附此
南轩张氏仁说曰人之性仁义礼智四德具焉其爱之
理则仁也宜之理则义也让之理则礼也知之理则智
也是四者虽未形而其理固根于此则体实具于此矣
性之中只有是四者万善皆管乎是焉而所谓爱之理
者是乃天地生物之心而其所由生者也故仁为四德
之长而又可以兼包焉惟性之中有是四者故其发见
于情则为恻隐羞恶辞逊是非之端而所谓恻隐者亦
卷七 第 59b 页 WYG0705-0232d.png
未尝不贯通焉此性情之所以为体用而心之道则主
乎性情者也人惟己私蔽之以失其性之理而为不仁
甚至于为忮为忍岂人之情也哉是以为仁莫要乎克
己己私既克则廓然大公而其爱之理素具于性者无
所蔽矣则与天地万物血脉贯通而其用亦无不周矣
故指爱以名仁则迷其体程子所谓爱是情仁是性谓
此而爱之理则仁也指公以为仁则失其真程子所谓
仁道难名惟公近之不可便指公为仁者谓此而公者
卷七 第 60a 页 WYG0705-0233a.png
人之所以能仁也夫静而仁义礼智之体具动而恻隐
羞恶辞逊是非之端达其名义位置固不容相夺伦然
而惟仁者为能恭俭而有节是礼之所存也惟仁者为
能知觉而不昧是智之所存者也此可见其兼包而贯
通者是以孟子于仁统言之曰仁人心也亦犹在易乾
坤四德而统言乾元坤元也然则在学者其可不以求
仁为要而为仁其可不以克己为道乎
 按南轩仁说与朱子大指悉同可以观二先生之学
卷七 第 60b 页 WYG0705-0233b.png
 矣○又曰爱者仁之施也而爱不足以名仁恕者仁
 之方也而恕不足以言仁知觉者仁之几也而知觉
 不足以言仁公平者仁之则也而公平不足以言仁
 极广大者仁之体也而广大不足以言仁至亲切者
 仁之用也而亲切不足以言仁然以是数者精思而
 力体焉则亦可以知仁矣○又答学者曰近者学者
 论仁字多是要见得仁字意思纵使逼真亦终非实
 得看论语中圣人所言只欲人下工夫升高自下陟
卷七 第 61a 页 WYG0705-0233c.png
 遐自迩循序积习自有所至又曰垂谕仁之说若只
 将做周流无滞凝气象看了却只是想像愿于日用
 间更因其发见苗裔而深察嘿求之勿舍勿弃当灼
 然见其枢机之所由发者矣○又曰谢上蔡论语序
 前面发得甚好但后面说天地同流处太多适所以
 启学者想象不帖实之心圣人教人大抵只说做工
 夫工夫到处自然见得若先与之说道理如何彼便
 想象去论语中皆是从自家身上一言一行做去如
卷七 第 61b 页 WYG0705-0233d.png
 颜子问仁则曰克己复礼为仁颜子便问克己之目
 盖下克己工夫将久自见得到仁处也○按以上数
 条皆足以破近世空言想象之弊故附此又遂初赋
 云皇降衷于下民兮粤惟其常猗于穆而难名兮惟
 生之良翕众美而具存兮不显其光彼孩提而知爱
 亲兮岂外铄繄中藏年烨烨而寖长兮纷事物之交
 相非元圣之生知兮惧日远而日忘缘气禀之所偏
 兮横流始夫滥觞感以动兮不止乃厥初之或戕既
卷七 第 62a 页 WYG0705-0234a.png
 志帅之莫御气决骤以翱翔六情放而曷禦百骸弛
 而孰强自青阳而逆旅暨黄发以茫茫傥矍然于中
 道盍反求于厥初厥初如何夫岂远欤彼匍匐以向
 阱我恻隐之卷如验端倪之所发识大体之权舆如
 寐而聪如迷而途知睨视之非遐乃本心之不渝呜
 呼予既知其然兮予惟以遂之若火始然而泉始达
 兮惟不息以终之予视兮毋流予听兮毋从予言兮
 毋易予动兮以躬惟自反兮于理兹日新兮不穷逮
卷七 第 62b 页 WYG0705-0234b.png
 充实而辉光信天质之本同极神存而过化亘万世
 以常通呜呼此羲文之所谓复而颜氏之所以为万
 世道学之宗欤此赋示人以体验践行之实尤为切
 至学者犹当深味也
 昔有问仁于程子者子曰此在诸君自思之将圣贤
 言仁处类聚观之体认出来又曰义训宜礼训别知
 训知仁当何训说者谓训觉训人皆非也当合观孔
 孟言仁处大槩研穷之二三岁得之未晚也至南轩
卷七 第 63a 页 WYG0705-0234c.png
 张先生裒洙泗言仁为一编而朱子乃以书告之曰
 类聚孔孟言仁处求夫其说程子为人之意可谓深
 切然专一如此却不免于欲速好径之心滋入耳出
 口之弊亦不可不察南轩报书曰教之求仁正恐其
 有此弊耳朱子复书前日所谓正为近日学者厌烦
 就简避迂求捷相沿之盛方且趋于薄恐益长其计
 获欲速之心而反陷于不仁尔然却不思所类诸说
 其中下学上达之方盖已无所不具苟能深玩而力
卷七 第 63b 页 WYG0705-0234d.png
 行之则又安有此弊今得来谕始悟前说之非然犹
 恐不能人人皆肯如此悫实用功则亦未免过计之
 忧不知可更作一后序略采此意以警后之学者否
 不然或只尽载此诸往返议论以附其后如何南轩
 然之遂悉载其语于卷首呜呼二先生之为学者虑
 也至矣今类辑此编亦恐有如二先生所虑者故书
 之篇末以自警云
    右专言仁
卷七 第 64a 页 WYG0705-0235a.png
 
 
 
 
 
 
 
 
卷七 第 64b 页 WYG0705-0235b.png
 
 
 
 
 
 
 
 西山读书记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