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第 1a 页 WYG0705-01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山读书记卷六
宋 真德秀 撰
仁
书仲虺之诰曰克宽克仁彰信兆民
此称汤之辞
伊尹曰民罔常怀怀于有仁
此告太甲之辞六经言仁始于此虞书所谓好生之
西山读书记卷六
宋 真德秀 撰
仁
书仲虺之诰曰克宽克仁彰信兆民
此称汤之辞
伊尹曰民罔常怀怀于有仁
此告太甲之辞六经言仁始于此虞书所谓好生之
卷六 第 1b 页 WYG0705-0163b.png
德安民则惠即仁也而未有仁之名至是而名始著
大抵言仁之用至孔子而后言仁之体
复六二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程子曰为复之休美而吉者以其能下仁也仁者天
下之公善之本也初复于仁二能亲而下之是以吉
也○朱子曰伊川语录中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
体说得太宽无捉摸处易传只云四德之元犹五常
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又云仁者天下之
大抵言仁之用至孔子而后言仁之体
复六二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程子曰为复之休美而吉者以其能下仁也仁者天
下之公善之本也初复于仁二能亲而下之是以吉
也○朱子曰伊川语录中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
体说得太宽无捉摸处易传只云四德之元犹五常
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又云仁者天下之
卷六 第 2a 页 WYG0705-0164a.png
公善之本也易传只此两处说仁极平正确实学者
且当玩此此是程子手笔也○李守约曰天下之公
是无一毫私心善之本是万善从此出
论语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
之本与
朱子曰务专力也本犹根也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
为仁犹曰行仁与者疑词谦退不敢质言也○程子
曰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
且当玩此此是程子手笔也○李守约曰天下之公
是无一毫私心善之本是万善从此出
论语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
之本与
朱子曰务专力也本犹根也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
为仁犹曰行仁与者疑词谦退不敢质言也○程子
曰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
卷六 第 2b 页 WYG0705-0164b.png
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论
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或问孝弟为仁之本此是由
孝弟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
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
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有个仁义礼智四
者而已曷尝有孝弟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
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集义明道先生曰
孝弟本其所以生乃为仁之本或问为仁先从爱物
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或问孝弟为仁之本此是由
孝弟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
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
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有个仁义礼智四
者而已曷尝有孝弟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
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集义明道先生曰
孝弟本其所以生乃为仁之本或问为仁先从爱物
卷六 第 3a 页 WYG0705-0164c.png
推如何伊川先生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
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故君子亲亲而
仁民仁民而爱物能亲亲岂不能仁民能仁民岂不
能爱物仁民而推亲亲墨子也○或问仁何以为爱
之理也曰人禀五行之秀以生故其为心也未发则
具仁义礼智信之性以为之体已发则有恻隐羞恶
恭敬是非诚实之情以为之用盖木神曰仁则爱之
理也而其发为恻隐火神曰礼则敬之理也而其发
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故君子亲亲而
仁民仁民而爱物能亲亲岂不能仁民能仁民岂不
能爱物仁民而推亲亲墨子也○或问仁何以为爱
之理也曰人禀五行之秀以生故其为心也未发则
具仁义礼智信之性以为之体已发则有恻隐羞恶
恭敬是非诚实之情以为之用盖木神曰仁则爱之
理也而其发为恻隐火神曰礼则敬之理也而其发
卷六 第 3b 页 WYG0705-0164d.png
为恭让金神曰义则宜之理也而其发为羞恶水神
曰智则别之理也而其发为是非土神曰信则实有
之理也而其发为忠信是皆天理之固然人心之所
以为妙也仁之所以为爱之理于此其可推矣或曰
仁为爱之理矣又以为心之德何哉曰仁之道大不
可以一言而尽也程子论乾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
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推此而言则可见矣盖
仁者五常之首而包四者恻隐之体也而贯四端故
曰智则别之理也而其发为是非土神曰信则实有
之理也而其发为忠信是皆天理之固然人心之所
以为妙也仁之所以为爱之理于此其可推矣或曰
仁为爱之理矣又以为心之德何哉曰仁之道大不
可以一言而尽也程子论乾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
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推此而言则可见矣盖
仁者五常之首而包四者恻隐之体也而贯四端故
卷六 第 4a 页 WYG0705-0165a.png
仁之为义偏言之则曰爱之理此章孝弟为仁之本
是也专言之则曰心之德下章所谓巧言令色鲜矣
仁是也其实爱之理所以为心之德是以圣门之学
必以求仁为要而语其所以行之者则必以孝弟为
先论其所以贼之者则必以巧言令色为甚记语者
所以列二章于首章之次而其序又如此欲学者知
仁为急而识其所当务与其所可戒也曰程子以孝
弟为行仁之本而又曰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何
是也专言之则曰心之德下章所谓巧言令色鲜矣
仁是也其实爱之理所以为心之德是以圣门之学
必以求仁为要而语其所以行之者则必以孝弟为
先论其所以贼之者则必以巧言令色为甚记语者
所以列二章于首章之次而其序又如此欲学者知
仁为急而识其所当务与其所可戒也曰程子以孝
弟为行仁之本而又曰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何
卷六 第 4b 页 WYG0705-0165b.png
也曰仁之为性爱之理也其见于用则事亲从兄仁
民爱物皆其为之之事也此论性而以仁为孝弟之
本者然也但亲者我之所自出兄者同出而先我故
事亲而孝从兄而弟乃爱之先见而尤切若君子以
此为务而力行之至于行成而德立则自亲亲而仁
民自仁民而爱物其爱有差等其施有渐次而为仁
之道生生而不穷矣此孝弟所以为行仁之本也曰
然则所谓性中但有仁义礼智而无孝弟者又何耶
民爱物皆其为之之事也此论性而以仁为孝弟之
本者然也但亲者我之所自出兄者同出而先我故
事亲而孝从兄而弟乃爱之先见而尤切若君子以
此为务而力行之至于行成而德立则自亲亲而仁
民自仁民而爱物其爱有差等其施有渐次而为仁
之道生生而不穷矣此孝弟所以为行仁之本也曰
然则所谓性中但有仁义礼智而无孝弟者又何耶
卷六 第 5a 页 WYG0705-0165c.png
曰此亦以为自性而言则始有四者之名而未有孝
弟之目耳非谓孝弟之理不本于性而生于外也曰
然则礼义智信为之亦有本耶曰有请问之曰亦孝
弟而已矣但以爱亲而言则为仁之本也其顺乎亲
则为义之本也敬乎亲者则为礼之本也其知此者
则为智之本也其诚此者则为信之本也盖人之所
以为五常百行之本无不在此孟子之论仁义礼智
乐之实者正为是尔此其所以为至德要道也欤○
弟之目耳非谓孝弟之理不本于性而生于外也曰
然则礼义智信为之亦有本耶曰有请问之曰亦孝
弟而已矣但以爱亲而言则为仁之本也其顺乎亲
则为义之本也敬乎亲者则为礼之本也其知此者
则为智之本也其诚此者则为信之本也盖人之所
以为五常百行之本无不在此孟子之论仁义礼智
乐之实者正为是尔此其所以为至德要道也欤○
卷六 第 5b 页 WYG0705-0165d.png
引程子云云譬如一粒粟生出为苗仁是粟孝弟是
苗便是仁为孝弟之本又如木有根有干有枝有叶
亲亲是根仁民是干爱物是枝叶便是行仁以孝弟
为本○性中只有仁义礼智四者仁便包摄孝弟在
其中但未发出来未有孝弟之名耳非孝弟与仁各
是一物性中只有仁而无孝弟也仁所包摄不止孝
弟凡慈爱之属皆所包也○伊川云为仁以孝弟为
本事之本守之本之类是也论性以仁为孝弟之本
苗便是仁为孝弟之本又如木有根有干有枝有叶
亲亲是根仁民是干爱物是枝叶便是行仁以孝弟
为本○性中只有仁义礼智四者仁便包摄孝弟在
其中但未发出来未有孝弟之名耳非孝弟与仁各
是一物性中只有仁而无孝弟也仁所包摄不止孝
弟凡慈爱之属皆所包也○伊川云为仁以孝弟为
本事之本守之本之类是也论性以仁为孝弟之本
卷六 第 6a 页 WYG0705-0166a.png
天下之大本之类是也○黄氏曰先师尝言二程子
之解释经义非诸儒所能及程伯子曰孝弟本其所
以生乃为仁之本此语最深切盖推原孝弟之理本
于父母之所以生所以为行仁之本也或曰仁者爱
之理心之德先师言之详矣而学者未之能晓也曰
仁性也既曰爱又曰心何也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
之所以为德语其全体而极其大用不过曰生而已
生之外无他道也天地以是为心而人得天地之心
之解释经义非诸儒所能及程伯子曰孝弟本其所
以生乃为仁之本此语最深切盖推原孝弟之理本
于父母之所以生所以为行仁之本也或曰仁者爱
之理心之德先师言之详矣而学者未之能晓也曰
仁性也既曰爱又曰心何也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
之所以为德语其全体而极其大用不过曰生而已
生之外无他道也天地以是为心而人得天地之心
卷六 第 6b 页 WYG0705-0166b.png
以为心故其所以为仁者爱是也仁固主于爱然人
之一心有仁有义有礼有智其所以为德者非一然
仁包四德而贯四端则凡吾心之全德莫非仁也论
仁之所专主而至切者则曰爱论仁之所兼统而至
广者则曰心不若是不足以尽其义也曰爱矣而又
曰爱之理心矣而又曰心之德何也曰爱自是情仁
自是性程子言之矣爱非所以言仁也曰爱之理则
是仁者乃爱之理而非爱也盖指性而言也合性与
之一心有仁有义有礼有智其所以为德者非一然
仁包四德而贯四端则凡吾心之全德莫非仁也论
仁之所专主而至切者则曰爱论仁之所兼统而至
广者则曰心不若是不足以尽其义也曰爱矣而又
曰爱之理心矣而又曰心之德何也曰爱自是情仁
自是性程子言之矣爱非所以言仁也曰爱之理则
是仁者乃爱之理而非爱也盖指性而言也合性与
卷六 第 7a 页 WYG0705-0166c.png
知觉有心之名张子言之矣言心则合性知觉而言
曰心之德则专指此心所得之理所谓性也而凡所
具之理皆在其中矣既曰爱之理心之德则釐而为
二矣又曰其实爱之理所以为心之德何也曰论其
专主而至切者固曰爱之理然其兼统而至广者亦
岂离乎爱之理哉故春者生意之生也夏者生意之
长也秋者生意之敛也冬者生意之藏也盖无适而
非生意也方其静也则一生意足以包四德及其动
曰心之德则专指此心所得之理所谓性也而凡所
具之理皆在其中矣既曰爱之理心之德则釐而为
二矣又曰其实爱之理所以为心之德何也曰论其
专主而至切者固曰爱之理然其兼统而至广者亦
岂离乎爱之理哉故春者生意之生也夏者生意之
长也秋者生意之敛也冬者生意之藏也盖无适而
非生意也方其静也则一生意足以包四德及其动
卷六 第 7b 页 WYG0705-0166d.png
也则一生意足以贯四端则爱之理心之德又岂有
二事哉但别而言之庶其部分位置截然不乱又合
而言之使其伦理脉络浑然无间是则先师之意也
孔门教人莫切于求仁历代诸儒推明其义卒无至
当之论自程子一为主一事包四者之言而先师立
爱之理心之德六字以断之而又一离一合以极其
指归使天命人心之奥圣贤典训之微一旦粲然大
明其功岂可量哉
二事哉但别而言之庶其部分位置截然不乱又合
而言之使其伦理脉络浑然无间是则先师之意也
孔门教人莫切于求仁历代诸儒推明其义卒无至
当之论自程子一为主一事包四者之言而先师立
爱之理心之德六字以断之而又一离一合以极其
指归使天命人心之奥圣贤典训之微一旦粲然大
明其功岂可量哉
卷六 第 8a 页 WYG0705-0167a.png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朱子曰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
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圣人词不迫切专
言鲜则绝无可知○程子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
知仁矣○或问辞欲巧令仪令色何以异于此章所
谓巧言令色乎曰为己为人之不同而已意诚在于
为己则容貌辞气之间无非持养用力之地一有意
于为人而求其说己则心失其正而鲜仁矣○只驰
朱子曰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
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圣人词不迫切专
言鲜则绝无可知○程子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
知仁矣○或问辞欲巧令仪令色何以异于此章所
谓巧言令色乎曰为己为人之不同而已意诚在于
为己则容貌辞气之间无非持养用力之地一有意
于为人而求其说己则心失其正而鲜仁矣○只驰
卷六 第 8b 页 WYG0705-0167b.png
心于外便是不仁○南轩张氏曰此所谓巧言令色
欲以悦人之观听者其心如之何故为鲜矣仁或曰
君子之于言色未尝有所苟也则(阙/) 君子之修
身谨于言辞容色之间乃所以体察在己之实事是
求仁之要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游氏曰人而不仁则人心亡矣其如礼乐何哉言虽
欲用之而礼乐不为之用也程子曰仁者天下之正
欲以悦人之观听者其心如之何故为鲜矣仁或曰
君子之于言色未尝有所苟也则(阙/) 君子之修
身谨于言辞容色之间乃所以体察在己之实事是
求仁之要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游氏曰人而不仁则人心亡矣其如礼乐何哉言虽
欲用之而礼乐不为之用也程子曰仁者天下之正
卷六 第 9a 页 WYG0705-0167c.png
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李氏曰礼乐待人而后
行苟非其人则虽玉帛交错钟鼓铿锵亦将如之何
哉○问礼乐不为用是如何曰不仁之人浑是一团
私意自不奈礼乐何礼乐须是中和温厚底人方行
得若不仁之人与礼乐不相关安得为之用○中心
斯须不和不乐则鄙诈之心入之外貌斯须不庄不
敬则慢易之心失之既不和乐不庄敬如何行得礼
乐○问游氏之说则指在外礼乐言之如玉帛钟鼓
行苟非其人则虽玉帛交错钟鼓铿锵亦将如之何
哉○问礼乐不为用是如何曰不仁之人浑是一团
私意自不奈礼乐何礼乐须是中和温厚底人方行
得若不仁之人与礼乐不相关安得为之用○中心
斯须不和不乐则鄙诈之心入之外貌斯须不庄不
敬则慢易之心失之既不和乐不庄敬如何行得礼
乐○问游氏之说则指在外礼乐言之如玉帛钟鼓
卷六 第 9b 页 WYG0705-0167d.png
之类程子所谓无序不和则主在内者言之如何曰
两说只是一意在我者既无序而不和在外之礼乐
亦不为我用○问仁者心之德也不仁之人心德既
亡方寸之中绝无天理平日运量酬酢尽是非僻邪
淫之气无复本心之正如此等人虽周旋于玉帛钟
鼓之间其于礼乐判为二物其如礼乐何先生曰然
南轩曰此圣人使人知礼乐之原也不仁之人虽欲
为礼乐其如礼乐何盖是心存而后敬与和生无礼
两说只是一意在我者既无序而不和在外之礼乐
亦不为我用○问仁者心之德也不仁之人心德既
亡方寸之中绝无天理平日运量酬酢尽是非僻邪
淫之气无复本心之正如此等人虽周旋于玉帛钟
鼓之间其于礼乐判为二物其如礼乐何先生曰然
南轩曰此圣人使人知礼乐之原也不仁之人虽欲
为礼乐其如礼乐何盖是心存而后敬与和生无礼
卷六 第 10a 页 WYG0705-0168a.png
乐之所由兴也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朱子曰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
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谢氏曰孟子因
择术尝引此矣故继之曰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
宅也莫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今当以此论为證问
谢氏之说如何朱子曰圣人本语只是说居必择乡
游必择士之意○南轩曰里居也里仁为美言人以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朱子曰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
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谢氏曰孟子因
择术尝引此矣故继之曰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
宅也莫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今当以此论为證问
谢氏之说如何朱子曰圣人本语只是说居必择乡
游必择士之意○南轩曰里居也里仁为美言人以
卷六 第 10b 页 WYG0705-0168b.png
居仁为美也人以居仁为美苟不知择而处焉是不
智也择而处之乃利仁之事然处之之久则将安之
矣愚按三先生之说不同正当参绎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
朱子曰约穷困也利犹贪也盖深知笃好而必欲得
之者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惟
仁者则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则利于仁而不易
智也择而处之乃利仁之事然处之之久则将安之
矣愚按三先生之说不同正当参绎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
朱子曰约穷困也利犹贪也盖深知笃好而必欲得
之者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惟
仁者则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则利于仁而不易
卷六 第 11a 页 WYG0705-0168c.png
所守盖虽深浅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夺矣○谢
氏曰仁者心无内外远近精粗之间非有所存而自
不亡非有所理而自不乱如目视而耳听手持而足
行也知者谓之有所见则可谓之有所得则未可有
所存斯不亡有所理斯不乱未能无意也安仁则一
利仁则二安仁者非颜闵以上去圣人为不远不知
此味也诸子虽有卓越之才谓之见道不惑则可然
未免于利之也○先生再三诵安仁则一利仁则二
氏曰仁者心无内外远近精粗之间非有所存而自
不亡非有所理而自不乱如目视而耳听手持而足
行也知者谓之有所见则可谓之有所得则未可有
所存斯不亡有所理斯不乱未能无意也安仁则一
利仁则二安仁者非颜闵以上去圣人为不远不知
此味也诸子虽有卓越之才谓之见道不惑则可然
未免于利之也○先生再三诵安仁则一利仁则二
卷六 第 11b 页 WYG0705-0168d.png
之语以为解中未有及此者因叹云此公见识直是
高○问利仁莫是南轩所谓有所为而为者否曰有
所为而为不是好底与知者利仁不同○仁者温厚
笃实义理自然充足不待思而为之而所为皆是义
理其心常怡怡地所谓仁也知者知有是非而取正
于义理以求其是而去其非所谓智也○安仁者不
知有仁如腰之忘带足之忘屦利仁者是见得就之
则利去之则害○非颜闵以上不知此味到颜闵地位
高○问利仁莫是南轩所谓有所为而为者否曰有
所为而为不是好底与知者利仁不同○仁者温厚
笃实义理自然充足不待思而为之而所为皆是义
理其心常怡怡地所谓仁也知者知有是非而取正
于义理以求其是而去其非所谓智也○安仁者不
知有仁如腰之忘带足之忘屦利仁者是见得就之
则利去之则害○非颜闵以上不知此味到颜闵地位
卷六 第 12a 页 WYG0705-0169a.png
知得此味犹未到安处也○南轩曰自非上智生知
之流则利仁之事正所当用力尔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朱子曰惟之为言独也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
程子所谓得其公正者是也○游氏曰好善而恶恶
天下之同情然人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系而不能自
克也惟仁者无私心所以能好恶也○公正字相少
不得公是心里公正是好恶当理
之流则利仁之事正所当用力尔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朱子曰惟之为言独也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
程子所谓得其公正者是也○游氏曰好善而恶恶
天下之同情然人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系而不能自
克也惟仁者无私心所以能好恶也○公正字相少
不得公是心里公正是好恶当理
卷六 第 12b 页 WYG0705-0169b.png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朱子曰苟诚也志者心之所之也其心诚在于仁则
必无为恶之事矣○杨氏曰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
也然而为恶则无矣○或问或以恶字为去声为志
于仁无所嫉恶如何曰上章适言惟仁者能好人能
恶人则仁人曷尝无所好恶哉今曰无恶然则谓其
独有所好可乎故胡氏力排其说以为贪无恶之美
名失仁人之公道非知仁者盖得之矣然此又有说
朱子曰苟诚也志者心之所之也其心诚在于仁则
必无为恶之事矣○杨氏曰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
也然而为恶则无矣○或问或以恶字为去声为志
于仁无所嫉恶如何曰上章适言惟仁者能好人能
恶人则仁人曷尝无所好恶哉今曰无恶然则谓其
独有所好可乎故胡氏力排其说以为贪无恶之美
名失仁人之公道非知仁者盖得之矣然此又有说
卷六 第 13a 页 WYG0705-0169c.png
焉盖仁固公矣而主于爱故仁者于物之当好者则
欣然悦而好之有所不得不恶者则恻然不得已而
恶之是以好恶各当其物而爱之理未尝不行乎好
恶之间也以此而观则胡氏之言其亦未免于偏与
○先生问学者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与士志于道而
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前言志于仁则无恶后
言志于道而犹有此病其志则一而其病不同如何
诸生言不合先生曰仁是最切身底道理志于仁大
欣然悦而好之有所不得不恶者则恻然不得已而
恶之是以好恶各当其物而爱之理未尝不行乎好
恶之间也以此而观则胡氏之言其亦未免于偏与
○先生问学者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与士志于道而
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前言志于仁则无恶后
言志于道而犹有此病其志则一而其病不同如何
诸生言不合先生曰仁是最切身底道理志于仁大
卷六 第 13b 页 WYG0705-0169d.png
段是亲切做工夫底所以为无恶志于道则说得来
阔凡人有心向学皆志于道也若虽有志而泛泛不
切则未必不为外物所动○南轩曰志于仁则无不
善盖元者善之长志乎此则何恶之有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朱子曰不以其道得之谓不当得而得之然于富贵
则不处于贫贱则不去君子之审富贵而安贫贱也
阔凡人有心向学皆志于道也若虽有志而泛泛不
切则未必不为外物所动○南轩曰志于仁则无不
善盖元者善之长志乎此则何恶之有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朱子曰不以其道得之谓不当得而得之然于富贵
则不处于贫贱则不去君子之审富贵而安贫贱也
卷六 第 14a 页 WYG0705-0170a.png
如此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言君子所以为君子以其仁也若贪富贵而厌贫贱
则是自离其仁而无君子之实矣何所成其名乎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终食者一饭之顷造次急遽苟且之时颠沛倾覆流
离之际盖君子之不去乎仁如此不但富贵贫贱取
舍之间而已也○言君子之为仁自富贵贫贱取舍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言君子所以为君子以其仁也若贪富贵而厌贫贱
则是自离其仁而无君子之实矣何所成其名乎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终食者一饭之顷造次急遽苟且之时颠沛倾覆流
离之际盖君子之不去乎仁如此不但富贵贫贱取
舍之间而已也○言君子之为仁自富贵贫贱取舍
卷六 第 14b 页 WYG0705-0170b.png
之间以至于终食造次颠沛之顷无时无处而不用
其力也然取舍之分明然后存养之功密存养之功
密则其取舍之分益明矣○去仁如孟子去齐之去
我元有此仁而自离去之也○富贵贫贱方是就粗
处说终食不违以后方说得细密然不先立得粗的
根脚后面许多细密工夫更无安顿处须是先能于
富贵不处于贫贱不去方可说上至细处去若见利
则趋见便则夺更说甚么正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其力也然取舍之分明然后存养之功密存养之功
密则其取舍之分益明矣○去仁如孟子去齐之去
我元有此仁而自离去之也○富贵贫贱方是就粗
处说终食不违以后方说得细密然不先立得粗的
根脚后面许多细密工夫更无安顿处须是先能于
富贵不处于贫贱不去方可说上至细处去若见利
则趋见便则夺更说甚么正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卷六 第 15a 页 WYG0705-0170c.png
与贫而乐富而好礼相似若未能无谄无骄如何说
得乐好礼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
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朱子曰夫子自言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盖好仁者
真知仁之可好故天下之物无以加之恶不仁者真
知不仁之可恶故其所以为仁者必能绝去不仁之
事而不使少有及于其身此皆成德之事故难得而
得乐好礼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
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朱子曰夫子自言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盖好仁者
真知仁之可好故天下之物无以加之恶不仁者真
知不仁之可恶故其所以为仁者必能绝去不仁之
事而不使少有及于其身此皆成德之事故难得而
卷六 第 15b 页 WYG0705-0170d.png
见之也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言好仁恶不仁者虽不可见然或有人果能一旦奋
然用力于仁则我又未见其力有不足者盖为仁由
己欲之则是而志之所至气必至焉故仁虽难能而
至之亦易也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盖疑词谓有用力而力不足者盖人之气质不同故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言好仁恶不仁者虽不可见然或有人果能一旦奋
然用力于仁则我又未见其力有不足者盖为仁由
己欲之则是而志之所至气必至焉故仁虽难能而
至之亦易也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盖疑词谓有用力而力不足者盖人之气质不同故
卷六 第 16a 页 WYG0705-0171a.png
疑亦容或有此昏弱之甚欲进而不能者但我偶未
之见耳盖不敢终以为易而又叹夫人之莫肯用力
于仁也○此章言人之成德虽难其人然学者苟能
实用其力则亦无不可至之理但用力而不至者今
亦未见其人焉此夫子所以反覆而叹惜之也○或
问无以尚之之义如何曰李氏曰好仁如好色举天
下之物无有以尚之若有以尚之则其好可移矣曰
为仁者亦用力乎曰苏氏言之矣苏氏曰仁之可好
之见耳盖不敢终以为易而又叹夫人之莫肯用力
于仁也○此章言人之成德虽难其人然学者苟能
实用其力则亦无不可至之理但用力而不至者今
亦未见其人焉此夫子所以反覆而叹惜之也○或
问无以尚之之义如何曰李氏曰好仁如好色举天
下之物无有以尚之若有以尚之则其好可移矣曰
为仁者亦用力乎曰苏氏言之矣苏氏曰仁之可好
卷六 第 16b 页 WYG0705-0171b.png
甚于美色不仁之可恶甚于恶臭而人终不知所趋
避者物有以蔽塞之也解其蔽达其塞不用力可乎
故曰自胜者强又曰克己复礼为仁○问好仁者不
几于安乎曰未也好仁恶不仁皆利仁之事○问有
能一日用其力曰此心散漫放肆一耸动时便在这
里虽曰用力却不大段用力○问集注云云曰须是
立志为先这气便随他志如大将指挥一出三军皆
随若能立志气皆由我使人之所以萎衰柔弱只是
避者物有以蔽塞之也解其蔽达其塞不用力可乎
故曰自胜者强又曰克己复礼为仁○问好仁者不
几于安乎曰未也好仁恶不仁皆利仁之事○问有
能一日用其力曰此心散漫放肆一耸动时便在这
里虽曰用力却不大段用力○问集注云云曰须是
立志为先这气便随他志如大将指挥一出三军皆
随若能立志气皆由我使人之所以萎衰柔弱只是
卷六 第 17a 页 WYG0705-0171c.png
志不立志立气便生若真个要求仁岂患力不足有
引范氏曰恶不仁者不若好仁之为美又援吕氏说
以为恶不仁者劣于好仁曰好仁恶不仁不必分优
劣圣人谓好仁者无以尚之非以好仁者不可过也
谓人之好仁如好好色更无以尚之者此诚于好仁
者也其曰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
身者恶不仁如恶恶臭惟恐恶臭之及吾身此诚于
恶不仁者也○南轩曰既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
引范氏曰恶不仁者不若好仁之为美又援吕氏说
以为恶不仁者劣于好仁曰好仁恶不仁不必分优
劣圣人谓好仁者无以尚之非以好仁者不可过也
谓人之好仁如好好色更无以尚之者此诚于好仁
者也其曰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
身者恶不仁如恶恶臭惟恐恶臭之及吾身此诚于
恶不仁者也○南轩曰既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
卷六 第 17b 页 WYG0705-0171d.png
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又曰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所以待天下与勉学者之意反复抑扬可谓弘大而
深切矣愚按南轩之说谓盖有用力于仁者但我偶
未之见耳似得圣人忠厚之意更详之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朱子曰党类也程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
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尹
氏曰于此观之则人之仁不仁可知矣○吴氏曰后
所以待天下与勉学者之意反复抑扬可谓弘大而
深切矣愚按南轩之说谓盖有用力于仁者但我偶
未之见耳似得圣人忠厚之意更详之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朱子曰党类也程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
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尹
氏曰于此观之则人之仁不仁可知矣○吴氏曰后
卷六 第 18a 页 WYG0705-0172a.png
汉吴祐谓掾以亲故受污辱之名所谓观过知仁是
也按此亦但言人虽有过犹可即此而知其厚薄非
谓必俟其有过而后贤否可知也○或问观过之说
曰刘氏之说亦善曰周公使管叔监殷而管叔以殷
畔鲁昭公实不知礼而孔子以为知礼实过也然周
公爱其兄孔子厚其君乃所以为仁也○所谓君子
过于厚与爱者虽然是过然其血脉犹是从仁中来
小人之过于薄与忍便是失其本心矣又曰厚与爱
也按此亦但言人虽有过犹可即此而知其厚薄非
谓必俟其有过而后贤否可知也○或问观过之说
曰刘氏之说亦善曰周公使管叔监殷而管叔以殷
畔鲁昭公实不知礼而孔子以为知礼实过也然周
公爱其兄孔子厚其君乃所以为仁也○所谓君子
过于厚与爱者虽然是过然其血脉犹是从仁中来
小人之过于薄与忍便是失其本心矣又曰厚与爱
卷六 第 18b 页 WYG0705-0172b.png
毕竟从仁上发来其血脉可见○礼记谓仁者之过
易辞仁者之过只是事上差错故易说不仁之过是
有私意故难说此亦观过知仁意○圣人之言宽舒
无所偏失如云观过斯知仁矣犹曰观君子之过斯
固仁之所存也若于此而欲求仁之体则失圣人过
幸人知意与人同过之言说得太巧失于迫切○问
南轩(阙/) 以党为偏其说以为偏者过之所由生
也观者详视之谓今君子之偏在是从而观之则仁
易辞仁者之过只是事上差错故易说不仁之过是
有私意故难说此亦观过知仁意○圣人之言宽舒
无所偏失如云观过斯知仁矣犹曰观君子之过斯
固仁之所存也若于此而欲求仁之体则失圣人过
幸人知意与人同过之言说得太巧失于迫切○问
南轩(阙/) 以党为偏其说以为偏者过之所由生
也观者详视之谓今君子之偏在是从而观之则仁
卷六 第 19a 页 WYG0705-0172c.png
可识矣此说如何先生不(阙/) 南轩语说
今本与朱子集注略同又荅学者问(阙/)
说乃见前说甚有病来说云云大似释氏讲
学不可老草盖过须是子细玩味方见圣人当时立
言意思过于厚者谓之仁则不可然心之不远者可
知比夫过于薄甚至于为忮为忍者其相去不亦远
乎请用此意体认乃见仁之所以为仁之义不至渺
茫恍惚矣详此则韦斋记之云非其定论也
今本与朱子集注略同又荅学者问(阙/)
说乃见前说甚有病来说云云大似释氏讲
学不可老草盖过须是子细玩味方见圣人当时立
言意思过于厚者谓之仁则不可然心之不远者可
知比夫过于薄甚至于为忮为忍者其相去不亦远
乎请用此意体认乃见仁之所以为仁之义不至渺
茫恍惚矣详此则韦斋记之云非其定论也
卷六 第 19b 页 WYG0705-0172d.png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给屡憎于
人不知其人焉用佞
朱子曰佞口才也仲弓为人厚重简默而时人以佞
为贤故美其优于德而病其短于才也佞人以口取
办而无情实徒多为人憎恶耳我虽未知仲弓之仁
然其不佞乃所以为贤不足以为病也○或疑仲弓
之贤而夫子不许其仁何也曰仁道至大非全体而
不息者不足以当之如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
人不知其人焉用佞
朱子曰佞口才也仲弓为人厚重简默而时人以佞
为贤故美其优于德而病其短于才也佞人以口取
办而无情实徒多为人憎恶耳我虽未知仲弓之仁
然其不佞乃所以为贤不足以为病也○或疑仲弓
之贤而夫子不许其仁何也曰仁道至大非全体而
不息者不足以当之如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
卷六 第 20a 页 WYG0705-0173a.png
月之后况仲弓虽贤未及颜子圣人固不得而轻许
之也○所谓全体不息者此心具十全道理若只见
得九分亦不是全体所以息者是私欲间之无一毫
私欲方是不息○黄氏曰集注于为仁之本言仁而
断之曰仁者爱之理心之德深味六字之义则仁之
道无馀蕴矣至此言尽仁之道而又断之曰非全体
而不息者不足以当之深味全体不息四字则学者
而求至于仁其至之标的又昭然而可见矣前后十
之也○所谓全体不息者此心具十全道理若只见
得九分亦不是全体所以息者是私欲间之无一毫
私欲方是不息○黄氏曰集注于为仁之本言仁而
断之曰仁者爱之理心之德深味六字之义则仁之
道无馀蕴矣至此言尽仁之道而又断之曰非全体
而不息者不足以当之深味全体不息四字则学者
而求至于仁其至之标的又昭然而可见矣前后十
卷六 第 20b 页 WYG0705-0173b.png
字之约而仁之道有前辈诸儒累十百言言而莫能
究者非深造而实体者何足以知之其发前贤之未
发而有功于后学大矣学者不可不深思也或曰集
注于令尹子文陈文子章引师说曰当理而无私心
与此章所谓全体而不息者有以异乎曰以后章当
理无私心之五字较之此章之言则此章全体二字
已足以该后章五字之义加之以不息二字则又后
章未尽之旨故后章虽引师说以为据而或问之中
究者非深造而实体者何足以知之其发前贤之未
发而有功于后学大矣学者不可不深思也或曰集
注于令尹子文陈文子章引师说曰当理而无私心
与此章所谓全体而不息者有以异乎曰以后章当
理无私心之五字较之此章之言则此章全体二字
已足以该后章五字之义加之以不息二字则又后
章未尽之旨故后章虽引师说以为据而或问之中
卷六 第 21a 页 WYG0705-0173c.png
乃曰仁者心之德而天之理也自非至诚尽性通贯
全体如天地一元之气化育流行无少间息不足以
名之亦足以见前说之义尤详且密也○愚按集义
程子曰佞辩才也人有之则多入于不善故夫子云
焉用佞范氏曰佞口才也时人以为贤故谓雍也仁
而不佞夫子亦惟好仁而恶佞佞者不必能行也仁
者不必能言也故佞则不仁仁则不佞多言而尚口
取憎之道也尹氏曰雍也仁矣或疑其不佞子谓既
全体如天地一元之气化育流行无少间息不足以
名之亦足以见前说之义尤详且密也○愚按集义
程子曰佞辩才也人有之则多入于不善故夫子云
焉用佞范氏曰佞口才也时人以为贤故谓雍也仁
而不佞夫子亦惟好仁而恶佞佞者不必能行也仁
者不必能言也故佞则不仁仁则不佞多言而尚口
取憎之道也尹氏曰雍也仁矣或疑其不佞子谓既
卷六 第 21b 页 WYG0705-0173d.png
仁矣恶所用佞因言佞者禦人以口给屡为人所憎
仁者安所用之乎诸说皆以不知其仁指佞者而言
与朱子说异当详之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朱子曰子路之于仁盖日月至焉者或在或亡不能
必其有无故以不知告之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
仁者安所用之乎诸说皆以不知其仁指佞者而言
与朱子说异当详之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朱子曰子路之于仁盖日月至焉者或在或亡不能
必其有无故以不知告之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
卷六 第 22a 页 WYG0705-0174a.png
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
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或问诸说有并与三子之才而不之取以为习衰世
仕于诸侯大夫之事而不能有以自乐者何如曰治
赋为宰与宾客言皆有国家者所不可废之事虽当
隆盛之时仕天子之朝亦岂能一无事于此而直以
从容风议为高哉元祐议论意趣多类此此所以堕
于一偏之见也○问虽全体未是仁苟于一事上能
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或问诸说有并与三子之才而不之取以为习衰世
仕于诸侯大夫之事而不能有以自乐者何如曰治
赋为宰与宾客言皆有国家者所不可废之事虽当
隆盛之时仕天子之朝亦岂能一无事于此而直以
从容风议为高哉元祐议论意趣多类此此所以堕
于一偏之见也○问虽全体未是仁苟于一事上能
卷六 第 22b 页 WYG0705-0174b.png
当理而无私心亦可谓之一事之仁否曰才说仁便
用以全体言若一事能尽仁便是他全体是仁若全
体有亏这一事必不能尽仁才说个仁便包尽许多
事无不当理而无私者所以三子当不得圣人只许
其才○浑然天理便是仁一毫私意便不是仁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
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
乎曰未知焉得仁
用以全体言若一事能尽仁便是他全体是仁若全
体有亏这一事必不能尽仁才说个仁便包尽许多
事无不当理而无私者所以三子当不得圣人只许
其才○浑然天理便是仁一毫私意便不是仁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
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
乎曰未知焉得仁
卷六 第 23a 页 WYG0705-0174c.png
朱子曰令尹官名楚上卿执政者也子文姓斗名谷
于菟其为人也喜怒不形物我无间知有其国而不
知有其身其忠盛矣故子张疑其仁然其所以三仕
三已而告新令尹者未知其皆出于天理而无人欲
之私也是以夫子但许其忠而未许其仁也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
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
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于菟其为人也喜怒不形物我无间知有其国而不
知有其身其忠盛矣故子张疑其仁然其所以三仕
三已而告新令尹者未知其皆出于天理而无人欲
之私也是以夫子但许其忠而未许其仁也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
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
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卷六 第 23b 页 WYG0705-0174d.png
崔子齐大夫名杼齐君庄公名光陈文子亦齐大夫
名须无十乘四十匹也违去也文子洁身去乱可谓
清矣然未知其心果见义理之当然而能脱然无所
累乎抑不得已于利害之私而犹未免于怨悔也故
夫子特许其清而不许其仁○愚闻之师曰当理而
无私心则仁矣今以是而观二子之事虽其制行之
高若不可及然皆未有以见其必当于理而真无私
心也子张未识仁体而悦于苟难遂以小者信其大
名须无十乘四十匹也违去也文子洁身去乱可谓
清矣然未知其心果见义理之当然而能脱然无所
累乎抑不得已于利害之私而犹未免于怨悔也故
夫子特许其清而不许其仁○愚闻之师曰当理而
无私心则仁矣今以是而观二子之事虽其制行之
高若不可及然皆未有以见其必当于理而真无私
心也子张未识仁体而悦于苟难遂以小者信其大
卷六 第 24a 页 WYG0705-0175a.png
者夫子之不许也宜哉读者于此更以上章不知其
仁后篇仁则吾不知之语并与三仁夷齐之事观之
则彼此交尽而仁之为义可识矣今以他书考之子
文之相楚所谋者无非僣王猾夏之事文子之仕齐
既失正君讨贼之义又不数岁而复反于齐焉则其
不仁亦可见矣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朱子曰三月言其久仁者心之德心不违仁者无私
仁后篇仁则吾不知之语并与三仁夷齐之事观之
则彼此交尽而仁之为义可识矣今以他书考之子
文之相楚所谋者无非僣王猾夏之事文子之仕齐
既失正君讨贼之义又不数岁而复反于齐焉则其
不仁亦可见矣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朱子曰三月言其久仁者心之德心不违仁者无私
卷六 第 24b 页 WYG0705-0175b.png
欲而有其德也日月至焉者或日一至焉或月一至
焉能造其域而不能久也○程子曰三月天道小变
之节言其久也过此则圣人矣不违仁只是无纤毫
私欲少有私欲便是不仁尹氏曰此颜子于圣人未
达一间者也若圣人则浑然无间断矣张子曰始学
之要当知三月不违与日月至焉内外宾主之辨使
心意勉勉循循而不能已过此几非在我者○或问
仁人心也则心与仁宜一矣而又曰心不违仁则心
焉能造其域而不能久也○程子曰三月天道小变
之节言其久也过此则圣人矣不违仁只是无纤毫
私欲少有私欲便是不仁尹氏曰此颜子于圣人未
达一间者也若圣人则浑然无间断矣张子曰始学
之要当知三月不违与日月至焉内外宾主之辨使
心意勉勉循循而不能已过此几非在我者○或问
仁人心也则心与仁宜一矣而又曰心不违仁则心
卷六 第 25a 页 WYG0705-0175c.png
之与仁又若二焉者何也曰孟子之言非以仁训心
也盖以仁为心之德也人有是心则有是德矣然私
欲乱之则或有是心而不能有是德此众人之心所
以每至于违仁也克己复礼私欲不萌则即是心而
是德存焉此颜子之心所以不违于仁也故所谓违
仁者非有两物而相去也所谓不违者非有两物而
相依也深体而默识于言意之表则庶乎其得之矣
曰其以三月期何也曰颜子之于仁熟矣然以其犹
也盖以仁为心之德也人有是心则有是德矣然私
欲乱之则或有是心而不能有是德此众人之心所
以每至于违仁也克己复礼私欲不萌则即是心而
是德存焉此颜子之心所以不违于仁也故所谓违
仁者非有两物而相去也所谓不违者非有两物而
相依也深体而默识于言意之表则庶乎其得之矣
曰其以三月期何也曰颜子之于仁熟矣然以其犹
卷六 第 25b 页 WYG0705-0175d.png
有待于不违而后一也是以至于踰时之久而或不
能无念虑之差焉然其复不远则其心之本然者又
未尝有所失也向使假之年大而化之则其心与仁
无待于不违而常一又岂复可以三月期哉张子内
外宾主之辨盖曰不违者仁在内而我为主也日月
至仁仁在外而我为客也诚知此辨则其不安于客
而求为主于内必矣故曰使心意勉勉循循而不能
已也其曰过此几非在我者则岂以用功至此而极
能无念虑之差焉然其复不远则其心之本然者又
未尝有所失也向使假之年大而化之则其心与仁
无待于不违而常一又岂复可以三月期哉张子内
外宾主之辨盖曰不违者仁在内而我为主也日月
至仁仁在外而我为客也诚知此辨则其不安于客
而求为主于内必矣故曰使心意勉勉循循而不能
已也其曰过此几非在我者则岂以用功至此而极
卷六 第 26a 页 WYG0705-0176a.png
矣过此以往则必德盛仁熟而自至而非吾力之所
能与也与○又程子曰日月至焉与久而不息者所
见规模虽略相似而其气味意象迥然有别须心潜
默识玩索久之而后自得朱子曰非其身亲而实有
之亦岂能发明至此耶仁与心本是一物才被私欲
一隔便与仁相违却成二物若私欲既无则心与仁
不相离便合成一物○心犹镜仁犹镜之明镜本来
明被尘一蔽便不明若尘垢去则镜明矣颜子是三
能与也与○又程子曰日月至焉与久而不息者所
见规模虽略相似而其气味意象迥然有别须心潜
默识玩索久之而后自得朱子曰非其身亲而实有
之亦岂能发明至此耶仁与心本是一物才被私欲
一隔便与仁相违却成二物若私欲既无则心与仁
不相离便合成一物○心犹镜仁犹镜之明镜本来
明被尘一蔽便不明若尘垢去则镜明矣颜子是三
卷六 第 26b 页 WYG0705-0176b.png
月之久无尘垢其馀或日一次无尘垢少间又暗或
月一次无尘垢馀日皆暗亦不可知○三月只是言
久尔非谓三月后必违也○如不贰过过便是违仁
○问不知其仁注云云曰不是三月以后一向差去
但其于这道理久后须略间断若无些子间断便全
是天理便是圣人○颜子一似主人长在家里三月
而后或有出去时节便会回归其馀是宾或一日一
至或一月一至在内之日多即是主在内之日少即
月一次无尘垢馀日皆暗亦不可知○三月只是言
久尔非谓三月后必违也○如不贰过过便是违仁
○问不知其仁注云云曰不是三月以后一向差去
但其于这道理久后须略间断若无些子间断便全
是天理便是圣人○颜子一似主人长在家里三月
而后或有出去时节便会回归其馀是宾或一日一
至或一月一至在内之日多即是主在内之日少即
卷六 第 27a 页 WYG0705-0176c.png
是客此即内外宾主之辨○问张子云云曰学者只
要勉勉循循而不能已故能如此后面虽不大段著
力也自做去如推车相似得转动便滔滔自行不待
著力而自不能已○过此几非在我谓过三月不违
非工夫所能及如末由也己真是著力不得又曰几
非在我如易传中说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之意○问
回心三月不违仁先生曰如何是心如何是仁对曰
心是知觉底仁是理先生曰耳无有不聪目无有不
要勉勉循循而不能已故能如此后面虽不大段著
力也自做去如推车相似得转动便滔滔自行不待
著力而自不能已○过此几非在我谓过三月不违
非工夫所能及如末由也己真是著力不得又曰几
非在我如易传中说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之意○问
回心三月不违仁先生曰如何是心如何是仁对曰
心是知觉底仁是理先生曰耳无有不聪目无有不
卷六 第 27b 页 WYG0705-0176d.png
明心无有不仁然耳有时不聪目有时不明心有时
不仁问莫是心与理合而为一否曰不是合心自是
仁然私欲一动便不仁○三月不违之违犹白中之
黑日月至焉之至犹黑中之白○南轩曰人具生道
以生其心未有不仁者也一毫私欲萌于中则违于
仁矣惟不远而复者私欲不萌故其仁无时而不存
焉三月言其久而熟也而犹不违焉未若圣人之浑
然无间也日月至焉与三月不违者固亦异矣然非
不仁问莫是心与理合而为一否曰不是合心自是
仁然私欲一动便不仁○三月不违之违犹白中之
黑日月至焉之至犹黑中之白○南轩曰人具生道
以生其心未有不仁者也一毫私欲萌于中则违于
仁矣惟不远而复者私欲不萌故其仁无时而不存
焉三月言其久而熟也而犹不违焉未若圣人之浑
然无间也日月至焉与三月不违者固亦异矣然非
卷六 第 28a 页 WYG0705-0177a.png
见道明而用力坚亦未易日月至也由是而不已焉
则亦可驯致矣○黄氏曰心不违仁则心与仁二仁
人心也则心与仁一二说不同而集注乃合而言之
其义精矣或曰张子曰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故心
之为义有专指知觉而言者心不违仁是也有合性
与知觉而言者仁人心是也张子言内外宾主或问
以为日月至焉仁在外三月不违仁在内或曰仁非
有内外也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言仁之理如至安
则亦可驯致矣○黄氏曰心不违仁则心与仁二仁
人心也则心与仁一二说不同而集注乃合而言之
其义精矣或曰张子曰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故心
之为义有专指知觉而言者心不违仁是也有合性
与知觉而言者仁人心是也张子言内外宾主或问
以为日月至焉仁在外三月不违仁在内或曰仁非
有内外也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言仁之理如至安
卷六 第 28b 页 WYG0705-0177b.png
之宅也譬之三月不违则心为主在仁之内如身为
主在宅之内也日月至焉则心为宾在仁之外如身
为宾在宅之外也此两义者与集注少异姑存之以
备参考
子曰志于道
朱子曰志者心之所之之谓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
当行者是也知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
岐之惑矣
主在宅之内也日月至焉则心为宾在仁之外如身
为宾在宅之外也此两义者与集注少异姑存之以
备参考
子曰志于道
朱子曰志者心之所之之谓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
当行者是也知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
岐之惑矣
卷六 第 29a 页 WYG0705-0177c.png
据于德
据者执守之意德则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得之于
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
依于仁
依者不违之谓仁则私欲尽去而心德之全也功夫
至此而无终食之违则存养之熟无适而非天理之
流行矣
游于艺
据者执守之意德则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得之于
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
依于仁
依者不违之谓仁则私欲尽去而心德之全也功夫
至此而无终食之违则存养之熟无适而非天理之
流行矣
游于艺
卷六 第 29b 页 WYG0705-0177d.png
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
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也朝夕游焉以博
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馀而心亦无所放矣○此章
言人之为学当如是也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
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
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
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焉则本
末兼该内外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间隙而涵养从容
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也朝夕游焉以博
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馀而心亦无所放矣○此章
言人之为学当如是也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
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
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
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焉则本
末兼该内外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间隙而涵养从容
卷六 第 30a 页 WYG0705-0178a.png
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志于道方有志焉
据于德一言一行之谨亦是德依于仁仁是众善总
会处○志谓至诚恳恻念念不忘道者日用当然之
理○德者得之于身也既得之守不定亦会失了须
是据守方得○德者吾之所自有非自外而得也以
仁义礼智观之可见韩退之云德足乎已无待于外
说得也好○这处先要就志于道上理会这是个生
死路头如得此路是了只管向此路念念不忘处己
据于德一言一行之谨亦是德依于仁仁是众善总
会处○志谓至诚恳恻念念不忘道者日用当然之
理○德者得之于身也既得之守不定亦会失了须
是据守方得○德者吾之所自有非自外而得也以
仁义礼智观之可见韩退之云德足乎已无待于外
说得也好○这处先要就志于道上理会这是个生
死路头如得此路是了只管向此路念念不忘处己
卷六 第 30b 页 WYG0705-0178b.png
也在是接人也在是讲论也在是思索也在是今人
把捉不定一出一入或东或西以夫子大圣犹且从
志学做来今要做工夫须看圣人志于学处是如何
这处见得定后节节有下工夫处据于德德者得也
便是我自得底不是徒恁地知得若徒知得不能得
之于己似说别人底于己何干预如事亲能孝便是
我得这孝事君能忠便是我得这忠说到德便是成
就这道方可有据处但据于德固是有得于心然亦
把捉不定一出一入或东或西以夫子大圣犹且从
志学做来今要做工夫须看圣人志于学处是如何
这处见得定后节节有下工夫处据于德德者得也
便是我自得底不是徒恁地知得若徒知得不能得
之于己似说别人底于己何干预如事亲能孝便是
我得这孝事君能忠便是我得这忠说到德便是成
就这道方可有据处但据于德固是有得于心然亦
卷六 第 31a 页 WYG0705-0178c.png
恐怕有走作时节其所存主处须是依于仁到游艺
虽似非所急然亦少不得所以助其存主也○志于
道方是要去做事亲欲尽其孝事兄欲尽其弟至于
据于德则事亲能尽其孝事兄能尽其弟已有可据
底地位依于仁则自朝至暮此心无不在这里这许
多德总摄贯穿都活了然艺亦不可不去理会如礼
乐射御书数一件理会不得此心便觉滞碍惟是一
一去理会这道理脉络方始一一流通又却养得这
虽似非所急然亦少不得所以助其存主也○志于
道方是要去做事亲欲尽其孝事兄欲尽其弟至于
据于德则事亲能尽其孝事兄能尽其弟已有可据
底地位依于仁则自朝至暮此心无不在这里这许
多德总摄贯穿都活了然艺亦不可不去理会如礼
乐射御书数一件理会不得此心便觉滞碍惟是一
一去理会这道理脉络方始一一流通又却养得这
卷六 第 31b 页 WYG0705-0178d.png
个道理以此知大则道无不包小则道无不入小大
精粗皆无渗漏都是做工夫处故曰语大天下莫能
载语小天下莫能破○仁者人之本心也依如依乎
中庸之依相依而不舍之之意如所谓君子无终食
之间违仁是也○艺是小学工夫若论先后则艺为
先而三者为后若论本末则三者其本而艺其末文
中子说志道据德依仁而后艺可游此说得自好○
志道至依仁一节密似一节志于道则心心念念惟
精粗皆无渗漏都是做工夫处故曰语大天下莫能
载语小天下莫能破○仁者人之本心也依如依乎
中庸之依相依而不舍之之意如所谓君子无终食
之间违仁是也○艺是小学工夫若论先后则艺为
先而三者为后若论本末则三者其本而艺其末文
中子说志道据德依仁而后艺可游此说得自好○
志道至依仁一节密似一节志于道则心心念念惟
卷六 第 32a 页 WYG0705-0179a.png
在人伦日用之所当行者决不向利欲边去其志定
矣据于德如孝亲弟长等事皆吾之所自得而行之
者虑有照管不到时节当据守之而弗失则吾之所
得者实矣依于仁则全其本心之德而不间于人欲
之私生生之体自然流行不息工夫至此亦云熟矣
此三节自立脚大纲以至工夫精察如此游于艺是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之意未知是否先生曰然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
矣据于德如孝亲弟长等事皆吾之所自得而行之
者虑有照管不到时节当据守之而弗失则吾之所
得者实矣依于仁则全其本心之德而不间于人欲
之私生生之体自然流行不息工夫至此亦云熟矣
此三节自立脚大纲以至工夫精察如此游于艺是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之意未知是否先生曰然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
卷六 第 32b 页 WYG0705-0179b.png
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朱子曰刘聘君云有仁之仁当作人今从之从谓从
之于井而救之也宰我信道不笃而忧为仁之陷害
故有此问逝谓使之往救陷谓陷之于井欺谓诳之
以理之所有罔谓昩之以理之所无盖身在井上乃
可以救井中之人若从之于井则不复能救之矣此
理甚明人所易晓仁者虽切于救人而不私其身然
不应如此之愚也○南轩曰宰我发此问亦不可不
朱子曰刘聘君云有仁之仁当作人今从之从谓从
之于井而救之也宰我信道不笃而忧为仁之陷害
故有此问逝谓使之往救陷谓陷之于井欺谓诳之
以理之所有罔谓昩之以理之所无盖身在井上乃
可以救井中之人若从之于井则不复能救之矣此
理甚明人所易晓仁者虽切于救人而不私其身然
不应如此之愚也○南轩曰宰我发此问亦不可不
卷六 第 33a 页 WYG0705-0179c.png
谓之切问也谓仁者惟知求仁而患难有所不恤也
夫子之所以告之者理则无不尽矣盖其可逝可欺
者恻隐之形不逆诈不亿不信也而其不可陷不可
罔者理不可昩故也于此亦可以究仁者之心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
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
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朱子曰君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君乎故子贡
夫子之所以告之者理则无不尽矣盖其可逝可欺
者恻隐之形不逆诈不亿不信也而其不可陷不可
罔者理不可昩故也于此亦可以究仁者之心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
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
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朱子曰君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君乎故子贡
卷六 第 33b 页 WYG0705-0179d.png
不斥卫君而以夷齐为问夫子告之如此则其不为
卫君可知矣盖伯夷以父命为尊叔齐以天伦为重
其逊国也皆求所以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
安既而各得其志焉则视弃其国犹敝屣尔何怨之
有若卫辄之据国拒父而惟恐失之其不可同年而
语明矣○程子曰伯夷叔齐逊国而逃谏伐而饿终
无怨悔夫子以为贤故知其不与辄也○论子贡问
卫君事曰若使当时子贡往问辄事不唯夫子未必
卫君可知矣盖伯夷以父命为尊叔齐以天伦为重
其逊国也皆求所以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
安既而各得其志焉则视弃其国犹敝屣尔何怨之
有若卫辄之据国拒父而惟恐失之其不可同年而
语明矣○程子曰伯夷叔齐逊国而逃谏伐而饿终
无怨悔夫子以为贤故知其不与辄也○论子贡问
卫君事曰若使当时子贡往问辄事不唯夫子未必
卷六 第 34a 页 WYG0705-0180a.png
答便答亦不能尽若一问便止亦未见分明再问怨
乎便见得子贡善问才说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便
见得夷齐兄弟所处无非天理蒯辄父子所向无非
人欲二者相去天渊矣○问子贡欲知为卫君何故
问夷齐怨不怨曰一是兄弟逊国一是父子争国此
是则彼非可知○孔子论伯夷谓求仁得仁又何怨
司马子长作伯夷传但见得伯夷满身是怨苏子由
伯夷论却好○按苏氏曰伯夷叔齐之出也父子之
乎便见得子贡善问才说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便
见得夷齐兄弟所处无非天理蒯辄父子所向无非
人欲二者相去天渊矣○问子贡欲知为卫君何故
问夷齐怨不怨曰一是兄弟逊国一是父子争国此
是则彼非可知○孔子论伯夷谓求仁得仁又何怨
司马子长作伯夷传但见得伯夷满身是怨苏子由
伯夷论却好○按苏氏曰伯夷叔齐之出也父子之
卷六 第 34b 页 WYG0705-0180b.png
间必有间言焉而能脱身以远于乱安于丧亡不以
旧恶为怨故凡言伯夷之不怨以让国言之也○问
苏氏閒言之说果可据乎先生曰伯夷既长且贤其
父无故舍之而立叔齐此必有故故苏氏疑之观子
贡问怨乎之义似或有此意然圣贤之心志于求仁
便有甚死雠亦消融了何怨之有○南轩曰叔齐之
让伯夷以为伯夷之长当立无兄弟之义而何以为
国乎伯夷之不受国以为叔齐之立父命也无父子
旧恶为怨故凡言伯夷之不怨以让国言之也○问
苏氏閒言之说果可据乎先生曰伯夷既长且贤其
父无故舍之而立叔齐此必有故故苏氏疑之观子
贡问怨乎之义似或有此意然圣贤之心志于求仁
便有甚死雠亦消融了何怨之有○南轩曰叔齐之
让伯夷以为伯夷之长当立无兄弟之义而何以为
国乎伯夷之不受国以为叔齐之立父命也无父子
卷六 第 35a 页 WYG0705-0180c.png
之义而何以为国乎之二人者宁去国而存此矣卫
辄之事国人以为蒯瞆既得罪于先君而出奔而辄
受先君之命宗国不可以无主则立辄而拒蒯聩可
也曾不思蒯瞆父也辄子也父子之义先亡矣国其
可一日立乎在辄之分宁委国而全其父子可也故
子贡以夷齐之事为问方是时夫子在卫辄立之事
盖难言也赐也微其词以测圣人之旨可谓善为辞
者矣中有所悔恨皆谓之怨其曰怨乎者谓二子者
辄之事国人以为蒯瞆既得罪于先君而出奔而辄
受先君之命宗国不可以无主则立辄而拒蒯聩可
也曾不思蒯瞆父也辄子也父子之义先亡矣国其
可一日立乎在辄之分宁委国而全其父子可也故
子贡以夷齐之事为问方是时夫子在卫辄立之事
盖难言也赐也微其词以测圣人之旨可谓善为辞
者矣中有所悔恨皆谓之怨其曰怨乎者谓二子者
卷六 第 35b 页 WYG0705-0180d.png
委国而去独不顾其宗国而有所不足于中乎夫子
告之以求仁而得仁谓二人者求夫天理之安而已
夫岂利害之计乎明乎此而后知古人所以处身谋
国之宜矣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朱子曰仁者心之德非在外也放而不求故有以为
远者反而求之则即此而在矣夫岂远哉○程子曰
为仁由己欲之则至何远之有○问斯仁至矣云云
告之以求仁而得仁谓二人者求夫天理之安而已
夫岂利害之计乎明乎此而后知古人所以处身谋
国之宜矣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朱子曰仁者心之德非在外也放而不求故有以为
远者反而求之则即此而在矣夫岂远哉○程子曰
为仁由己欲之则至何远之有○问斯仁至矣云云
卷六 第 36a 页 WYG0705-0181a.png
曰昔者亡之今忽在此如自外而至耳如易言来复
实非自外而来也○南轩曰不曰至于仁而曰斯仁
至矣盖仁非有方所可以往至也欲仁而仁至我固
有之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朱子曰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
无以致其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实非自外而来也○南轩曰不曰至于仁而曰斯仁
至矣盖仁非有方所可以往至也欲仁而仁至我固
有之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朱子曰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
无以致其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卷六 第 36b 页 WYG0705-0181b.png
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
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程子曰弘
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
居之又曰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又曰颜
子弘且毅孟子毅胜弘○西铭言弘之道○重担子
须硬脊汉方担得○朱子曰弘虽只是宽广若只把
做度量宽容看便不得此弘字便是执德不弘之弘
谓如人有许多道理及至学来下梢却做得狭窄了
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程子曰弘
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
居之又曰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又曰颜
子弘且毅孟子毅胜弘○西铭言弘之道○重担子
须硬脊汉方担得○朱子曰弘虽只是宽广若只把
做度量宽容看便不得此弘字便是执德不弘之弘
谓如人有许多道理及至学来下梢却做得狭窄了
卷六 第 37a 页 WYG0705-0181c.png
便是不弘盖缘只以己为是他人之言虽善亦不信
如此狭小何缘得弘须是凡人之善皆有以受之集
众善之谓弘问是宽以居之否曰然如人能弘道是
以弘为开扩却是作用○弘是事事着得道理也着
得事物也着得顺来也着得逆来也着得富贵也着
得贫贱也着得○所谓弘者不但是容受得人须容
受得许多众理若执着一见便自以为是他说更入
不得便是滞于一隅如何得弘如何胜得重任问弘
如此狭小何缘得弘须是凡人之善皆有以受之集
众善之谓弘问是宽以居之否曰然如人能弘道是
以弘为开扩却是作用○弘是事事着得道理也着
得事物也着得顺来也着得逆来也着得富贵也着
得贫贱也着得○所谓弘者不但是容受得人须容
受得许多众理若执着一见便自以为是他说更入
不得便是滞于一隅如何得弘如何胜得重任问弘
卷六 第 37b 页 WYG0705-0181d.png
是心之体毅是心之力曰心体是多少大大而天地
之理才思量便在这里若是世上浅心底人有一两
件事便着不得○毅是立脚处坚忍强厉担负得去
底意思○弘是无所不容心里无足时不说我德己
如此便住如无底之谷掷一物于中无有穷尽时若
有满足之心便不是弘毅是忍耐持守着力去做○
道理自是个大底物事无所不包若小着这心如何
承载得起弘了却要毅弘则都包得在里又须分别
之理才思量便在这里若是世上浅心底人有一两
件事便着不得○毅是立脚处坚忍强厉担负得去
底意思○弘是无所不容心里无足时不说我德己
如此便住如无底之谷掷一物于中无有穷尽时若
有满足之心便不是弘毅是忍耐持守着力去做○
道理自是个大底物事无所不包若小着这心如何
承载得起弘了却要毅弘则都包得在里又须分别
卷六 第 38a 页 WYG0705-0182a.png
是非有规矩始得○弘是事事着得如进学也要弘
接物也要弘事事要弘若不弘只见得这一边不见
那一边只得些小便自足毅是发处勇猛行得来强
忍毅是弘之发用处○曾子之学大抵如孟子之勇
观此章与临大事不可夺与彼富吾仁之说则其勇
可知若不勇如何主张得住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朱子曰罕少也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
接物也要弘事事要弘若不弘只见得这一边不见
那一边只得些小便自足毅是发处勇猛行得来强
忍毅是弘之发用处○曾子之学大抵如孟子之勇
观此章与临大事不可夺与彼富吾仁之说则其勇
可知若不勇如何主张得住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朱子曰罕少也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
卷六 第 38b 页 WYG0705-0182b.png
道大故夫子罕言之○问夫子与门人言仁多矣而
曰罕言何也曰夫子与门人答问其言不胜其多而
言仁尤其切要者故门人备记之而所记止于此则
亦可谓之罕言矣况所言之仁亦不过泛及为仁之
事至于仁之本体则未尝直指以告人也○仁者性
之德也然必忠信笃敬克己复礼然后能至若多言
仁则学者凭虚躐等而反害于仁矣○罕言仁者恐
人轻易看了不知切己上做工夫○南轩曰所谓命
曰罕言何也曰夫子与门人答问其言不胜其多而
言仁尤其切要者故门人备记之而所记止于此则
亦可谓之罕言矣况所言之仁亦不过泛及为仁之
事至于仁之本体则未尝直指以告人也○仁者性
之德也然必忠信笃敬克己复礼然后能至若多言
仁则学者凭虚躐等而反害于仁矣○罕言仁者恐
人轻易看了不知切己上做工夫○南轩曰所谓命
卷六 第 39a 页 WYG0705-0182c.png
与仁者凡夫子之所言何莫非此理而何隐乎尔也
在学者潜心如何耳然夫子未尝指言也谓之罕亦
可矣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朱子曰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
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
在学者潜心如何耳然夫子未尝指言也谓之罕亦
可矣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朱子曰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
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
卷六 第 39b 页 WYG0705-0182d.png
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
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归犹与也又言一日克己复
礼则天下之人皆与其仁极言其效之甚速而至大
也又言为仁由己而非他人所能预又见其几之在
我而无难也日日克之不以为难则私欲净尽天理
流行而仁不可胜用矣程子曰非礼处便是私意既
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
仁又曰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谢氏
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归犹与也又言一日克己复
礼则天下之人皆与其仁极言其效之甚速而至大
也又言为仁由己而非他人所能预又见其几之在
我而无难也日日克之不以为难则私欲净尽天理
流行而仁不可胜用矣程子曰非礼处便是私意既
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
仁又曰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谢氏
卷六 第 40a 页 WYG0705-0183a.png
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目条件也颜渊闻夫子之言则于天理人欲之际巳
判然矣故不复有所疑问而直请其条目也非礼者
己之私也勿者禁止之辞是人心之所以为主而胜
私复礼之机也私胜则动容周旋无不中礼而日用
之间莫非天理之流行矣事如事事之事请事斯语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目条件也颜渊闻夫子之言则于天理人欲之际巳
判然矣故不复有所疑问而直请其条目也非礼者
己之私也勿者禁止之辞是人心之所以为主而胜
私复礼之机也私胜则动容周旋无不中礼而日用
之间莫非天理之流行矣事如事事之事请事斯语
卷六 第 40b 页 WYG0705-0183b.png
颜子默识其理又自知其力有以胜之故直以为己
任而不疑也○程子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
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
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
失也因箴以自警其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
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
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其听箴曰人有秉彝本
任而不疑也○程子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
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
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
失也因箴以自警其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
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
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其听箴曰人有秉彝本
卷六 第 41a 页 WYG0705-0183c.png
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
邪存诚非礼勿听其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
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
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
法不道钦哉训辞其动箴曰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
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
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按此章问答乃传授
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几非至健不能致
邪存诚非礼勿听其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
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
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
法不道钦哉训辞其动箴曰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
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
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按此章问答乃传授
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几非至健不能致
卷六 第 41b 页 WYG0705-0183d.png
其决故惟颜子得闻之而凡学者不可以不勉也程
子之箴发明亲切学者尤宜深玩○或问颜渊问仁
而夫子告之以此何也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而仁
义礼智之性具于其心仁虽专主于爱而实为心体
之全德礼则专主于敬而实天理之节文也然人有
是身则耳目口体之间不能无私欲之累以违于礼
而害夫仁则自其一身莫适为主而事物之间颠倒
错乱盖无所不至矣此圣门之学所以汲汲于求仁
子之箴发明亲切学者尤宜深玩○或问颜渊问仁
而夫子告之以此何也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而仁
义礼智之性具于其心仁虽专主于爱而实为心体
之全德礼则专主于敬而实天理之节文也然人有
是身则耳目口体之间不能无私欲之累以违于礼
而害夫仁则自其一身莫适为主而事物之间颠倒
错乱盖无所不至矣此圣门之学所以汲汲于求仁
卷六 第 42a 页 WYG0705-0184a.png
而颜子之问夫子特以克己复礼告之盖欲其克去
有己之私欲而复于天理之本然则夫本心之全德
将不离乎此而无不尽也然人特患于不为耳诚能
一旦用力于此则本心之全德在我而天下之善将
无不由是而出天下虽大亦孰有不与其仁者乎然
己者人欲之私也礼者天理之公也一心之中二者
不容并立而其相去之间不能以毫发出乎此则入
乎彼出乎彼则入于此矣是其克与不克复与不复
有己之私欲而复于天理之本然则夫本心之全德
将不离乎此而无不尽也然人特患于不为耳诚能
一旦用力于此则本心之全德在我而天下之善将
无不由是而出天下虽大亦孰有不与其仁者乎然
己者人欲之私也礼者天理之公也一心之中二者
不容并立而其相去之间不能以毫发出乎此则入
乎彼出乎彼则入于此矣是其克与不克复与不复
卷六 第 42b 页 WYG0705-0184b.png
如手反复如背屈伸诚欲为之其机固亦在我而已
夫岂他人之所得与哉颜子之质几于圣人故其问
仁夫子告之独为切要而详尽耳曰然则颜子请问
其目而夫子告以四勿之云何也曰颜子闻夫子克
己复礼之言盖己洞然默识仁之为体矣然夫子所
谓克己复礼者必有条目而后可以从事于其间也
故复问以审之而夫子以此告之也盖礼为天理之
节文而其用无所不在以身而言则视听言动四者
夫岂他人之所得与哉颜子之质几于圣人故其问
仁夫子告之独为切要而详尽耳曰然则颜子请问
其目而夫子告以四勿之云何也曰颜子闻夫子克
己复礼之言盖己洞然默识仁之为体矣然夫子所
谓克己复礼者必有条目而后可以从事于其间也
故复问以审之而夫子以此告之也盖礼为天理之
节文而其用无所不在以身而言则视听言动四者
卷六 第 43a 页 WYG0705-0184c.png
足以该之矣四者之间由粗而精由小而大所当为
者皆礼也所不当为者皆非礼也礼即天之理也非
礼则己之私也于是四者谨而察之知其非礼而勿
以止焉则是克己之私而复于礼矣且非礼而勿视
听者防其自外入而动于内者也非礼而勿言动者
谨其自内出而接于外者也内外交进为仁之功不
遗馀力矣颜子于是请事斯语而力行之所以三月
不违而卒进乎圣人之域也然熟味圣言以求颜子
者皆礼也所不当为者皆非礼也礼即天之理也非
礼则己之私也于是四者谨而察之知其非礼而勿
以止焉则是克己之私而复于礼矣且非礼而勿视
听者防其自外入而动于内者也非礼而勿言动者
谨其自内出而接于外者也内外交进为仁之功不
遗馀力矣颜子于是请事斯语而力行之所以三月
不违而卒进乎圣人之域也然熟味圣言以求颜子
卷六 第 43b 页 WYG0705-0184d.png
之所用力其机特在勿与不勿之间而己自是而反
则为天理自是而流则为人欲自是而克念则为圣
自是而罔念则为狂特在毫忽之间耳学者可不谨
其所择哉○颜子平生只是受用克己复礼四个字
○颜子克己如红炉上一点雪○克己如誓不与贼
俱生克伐怨欲不行如薄伐猃狁至于太原逐出境
而已或曰克己是胜己之私之谓克否曰然○或问
克己之私有三气禀物欲人我是也不知那个是夫
则为天理自是而流则为人欲自是而克念则为圣
自是而罔念则为狂特在毫忽之间耳学者可不谨
其所择哉○颜子平生只是受用克己复礼四个字
○颜子克己如红炉上一点雪○克己如誓不与贼
俱生克伐怨欲不行如薄伐猃狁至于太原逐出境
而已或曰克己是胜己之私之谓克否曰然○或问
克己之私有三气禀物欲人我是也不知那个是夫
卷六 第 44a 页 WYG0705-0185a.png
子所指者曰三者皆在里然非礼勿视听言动则耳
目口体之欲较多○又问克者胜也不如以克训治
较稳先生曰治字缓只减得一二分也是治○圣人
所以下个克字譬如相杀相似定要克胜了方住○
礼是自家本有底所以说个复不是待克了己方去
复礼克得那一分人欲去便复得这一分天理来克
得二分己私去便复得二分礼来○问克己复礼疑
若克己后便己是仁不知复礼还又是一重工夫否
目口体之欲较多○又问克者胜也不如以克训治
较稳先生曰治字缓只减得一二分也是治○圣人
所以下个克字譬如相杀相似定要克胜了方住○
礼是自家本有底所以说个复不是待克了己方去
复礼克得那一分人欲去便复得这一分天理来克
得二分己私去便复得二分礼来○问克己复礼疑
若克己后便己是仁不知复礼还又是一重工夫否
卷六 第 44b 页 WYG0705-0185b.png
曰己与礼对立克去己后必复于礼然后为仁若克
去己私便无一事则克之后须落空去也且如坐当
如尸立当如斋此礼也坐而箕踞立而跛倚此己私
也克去己私则不容箕踞而跛倚然必如尸如斋方
合礼○问克斋记云克己者所以复礼非克己之外
别有所谓复礼之功如何先生曰便是当时说得太
快了明道先生谓克己则私心去自能复礼便是实
○问一日克己复礼如何天下便归仁曰若真能一
去己私便无一事则克之后须落空去也且如坐当
如尸立当如斋此礼也坐而箕踞立而跛倚此己私
也克去己私则不容箕踞而跛倚然必如尸如斋方
合礼○问克斋记云克己者所以复礼非克己之外
别有所谓复礼之功如何先生曰便是当时说得太
快了明道先生谓克己则私心去自能复礼便是实
○问一日克己复礼如何天下便归仁曰若真能一
卷六 第 45a 页 WYG0705-0185c.png
日克己复礼则天下有归仁之理这处亦如在家无
怨在邦无怨意思在家无怨一家归其仁在邦无怨
一邦归其仁告仲弓者止于邦家颜子则以其极者
告之问所以谓之礼而不谓之理者莫是礼便有准
则有着实处否先生曰只说理恐虚了这个礼是那
天理节文教人有准则处又曰惟其使此礼字便有
检束之意若只说天理便泛了又曰所以顿着这礼
字时便有规矩准绳可见○非礼勿视说文谓勿字
怨在邦无怨意思在家无怨一家归其仁在邦无怨
一邦归其仁告仲弓者止于邦家颜子则以其极者
告之问所以谓之礼而不谓之理者莫是礼便有准
则有着实处否先生曰只说理恐虚了这个礼是那
天理节文教人有准则处又曰惟其使此礼字便有
检束之意若只说天理便泛了又曰所以顿着这礼
字时便有规矩准绳可见○非礼勿视说文谓勿字
卷六 第 45b 页 WYG0705-0185d.png
似旗脚此旗一麾三军尽退工夫只在勿上才见非
理来则以勿字禁止之才禁止便克去才克去便能
复礼○问非礼勿视听言动看来都在视上先生曰
不专在视上听亦然缘有视听便引惹得言动所以
先说视听后说言动坐间举佛家亦有克己底话先
生曰所以不可行者却无复礼一段事既克己若不
复礼如何得问圣人言仁处如克己复礼一句最是
得仁之全体否曰圣人告人如居处恭执事敬与人
理来则以勿字禁止之才禁止便克去才克去便能
复礼○问非礼勿视听言动看来都在视上先生曰
不专在视上听亦然缘有视听便引惹得言动所以
先说视听后说言动坐间举佛家亦有克己底话先
生曰所以不可行者却无复礼一段事既克己若不
复礼如何得问圣人言仁处如克己复礼一句最是
得仁之全体否曰圣人告人如居处恭执事敬与人
卷六 第 46a 页 WYG0705-0186a.png
忠之类无非言仁若见得时何处不是全体何尝见
有半体仁但克己复礼一句尤亲切尔○问集注谓
天下皆与其仁后却载伊川语谓事事皆仁恰似两
般如何曰惟其事事皆仁所以天下归仁○问事事
皆仁曰人能克己则日间所行事皆无私意而合天
理耳○问谢氏说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此
性是气质之性否曰然然亦无难易凡气质之偏处
皆须从头克去○问程子谓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却
有半体仁但克己复礼一句尤亲切尔○问集注谓
天下皆与其仁后却载伊川语谓事事皆仁恰似两
般如何曰惟其事事皆仁所以天下归仁○问事事
皆仁曰人能克己则日间所行事皆无私意而合天
理耳○问谢氏说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此
性是气质之性否曰然然亦无难易凡气质之偏处
皆须从头克去○问程子谓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却
卷六 第 46b 页 WYG0705-0186b.png
是与克伐怨欲不行底相似先生曰克己工夫其初
如何便会自然也须禁制始得到养得熟后便私意
自渐渐消磨去今人须要简易处做却不知若不自
难处入如何得到易处○问视听之间或明知其不
当视而自接乎目明知其不当听而自接乎耳奈何
曰视与见不同听与闻不同如非礼之色自过乎目
自家不可有要视之之心非礼之声自过乎耳自家
不可有要听之之心然这处是也难古人于此亦有
如何便会自然也须禁制始得到养得熟后便私意
自渐渐消磨去今人须要简易处做却不知若不自
难处入如何得到易处○问视听之间或明知其不
当视而自接乎目明知其不当听而自接乎耳奈何
曰视与见不同听与闻不同如非礼之色自过乎目
自家不可有要视之之心非礼之声自过乎耳自家
不可有要听之之心然这处是也难古人于此亦有
卷六 第 47a 页 WYG0705-0186c.png
以禦之如云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
术○动箴云云曰思是动于内为是动于外盖思于
内不可不诚为于外不可不守然专诚于思而不守
于为不可专守于为而不诚于思亦不可○思是动
之微为是动之著○克己复礼为仁是做得这工夫
到这地位便是仁上蔡却说知仁识仁煞有病○问
或问中论克己铭之非如何曰克己之已未是对人
物言吕与叔遂谓己既不正物我并观则虽天下之
术○动箴云云曰思是动于内为是动于外盖思于
内不可不诚为于外不可不守然专诚于思而不守
于为不可专守于为而不诚于思亦不可○思是动
之微为是动之著○克己复礼为仁是做得这工夫
到这地位便是仁上蔡却说知仁识仁煞有病○问
或问中论克己铭之非如何曰克己之已未是对人
物言吕与叔遂谓己既不正物我并观则虽天下之
卷六 第 47b 页 WYG0705-0186d.png
大莫不在吾仁之中说得来恁地大故人皆喜其快
殊不知未是如此曰如此则与叔之意与下文克己
之目全不干涉此只是自修之事未道着外面在先
生曰须是恁地思之且道视听言动干人甚事○问
天下归仁先生曰克己复礼则事事皆是天下之人
闻之见之莫不皆与其为仁也又曰有几处被前辈
说得来大今收拾不得谓如君子所过者化本只言
君子所居而人自化所存者神本只言所存主处便
殊不知未是如此曰如此则与叔之意与下文克己
之目全不干涉此只是自修之事未道着外面在先
生曰须是恁地思之且道视听言动干人甚事○问
天下归仁先生曰克己复礼则事事皆是天下之人
闻之见之莫不皆与其为仁也又曰有几处被前辈
说得来大今收拾不得谓如君子所过者化本只言
君子所居而人自化所存者神本只言所存主处便
卷六 第 48a 页 WYG0705-0187a.png
神妙横渠却云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上蔡
便道唯其所存者神是以所过者化此等言语人皆
烂熟以为必须如此说才不如此说便不快意矣○
游定夫以克己复礼与佛理一般只存想此道理而
已若只以想像言克复则与下截非礼勿视四句有
何干涉○克斋记曰性情之德无所不备而一言足
以尽其妙曰仁而已所以求仁者盖亦多术而一言
足以举其要曰克己复礼而己盖仁也者天地所以
便道唯其所存者神是以所过者化此等言语人皆
烂熟以为必须如此说才不如此说便不快意矣○
游定夫以克己复礼与佛理一般只存想此道理而
已若只以想像言克复则与下截非礼勿视四句有
何干涉○克斋记曰性情之德无所不备而一言足
以尽其妙曰仁而已所以求仁者盖亦多术而一言
足以举其要曰克己复礼而己盖仁也者天地所以
卷六 第 48b 页 WYG0705-0187b.png
生物之心而人物所得以为心者也惟其得夫天地
生物之心以为心是以未发之前四德具焉曰仁义
礼智而仁无不统已发之际四端著焉曰恻隐羞恶
辞让是非而恻隐之心无所不通此仁之体用所以
涵育浑全周流贯彻专一心之妙而为众善之长也
然人有是身则有耳目口鼻四肢之欲而或不能无
害夫仁人而不仁则其所以灭天理穷人欲者将无
所不至此君子之学所以汲汲于求仁而求仁之要
生物之心以为心是以未发之前四德具焉曰仁义
礼智而仁无不统已发之际四端著焉曰恻隐羞恶
辞让是非而恻隐之心无所不通此仁之体用所以
涵育浑全周流贯彻专一心之妙而为众善之长也
然人有是身则有耳目口鼻四肢之欲而或不能无
害夫仁人而不仁则其所以灭天理穷人欲者将无
所不至此君子之学所以汲汲于求仁而求仁之要
卷六 第 49a 页 WYG0705-0187c.png
亦曰去其所以害仁者而己盖非礼而视人欲之害
仁也非礼而听人欲之害仁也非礼而言且动焉人
欲之害仁也知人欲之所以害仁者在是于是乎有
以拔其本塞其原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于一旦
豁然欲尽而理纯则其胸中之所存者无不粹然天
地生物之心而蔼乎其若春阳之温哉默而成之固
无一理之不具而无一物之不该也感而通焉则无
事不得于理而无物之不被其爱矣又曰克复之云
仁也非礼而听人欲之害仁也非礼而言且动焉人
欲之害仁也知人欲之所以害仁者在是于是乎有
以拔其本塞其原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于一旦
豁然欲尽而理纯则其胸中之所存者无不粹然天
地生物之心而蔼乎其若春阳之温哉默而成之固
无一理之不具而无一物之不该也感而通焉则无
事不得于理而无物之不被其爱矣又曰克复之云
卷六 第 49b 页 WYG0705-0187d.png
虽若各为二事其实天理人欲相为消长故克己者
乃所以复礼而非克己之外别有复礼之功也○南
轩曰克尽己私一由于礼斯为仁矣礼者天则之不
可踰也其本在于笃敬而发于三千三百之目皆礼
也克己复礼者此言克己之至也天下归仁者无一
物之不体无一事之不该也○愚按集注以天下归
仁为天下之人皆与其仁学者盖多疑之若克斋记
所云默而成之固无一理之不具而无一物之不该
乃所以复礼而非克己之外别有复礼之功也○南
轩曰克尽己私一由于礼斯为仁矣礼者天则之不
可踰也其本在于笃敬而发于三千三百之目皆礼
也克己复礼者此言克己之至也天下归仁者无一
物之不体无一事之不该也○愚按集注以天下归
仁为天下之人皆与其仁学者盖多疑之若克斋记
所云默而成之固无一理之不具而无一物之不该
卷六 第 50a 页 WYG0705-0188a.png
感而通焉则无事之不得于理而无物之不被其爱
为得体用之全又日日克之一句亦不若一旦豁然
之云为得圣言之本旨更详之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
事斯语矣
朱子曰敬以持己恕以及物则私意无所容而心德
全矣内外无怨亦以其效言之使以自考也馀见后
为得体用之全又日日克之一句亦不若一旦豁然
之云为得圣言之本旨更详之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
事斯语矣
朱子曰敬以持己恕以及物则私意无所容而心德
全矣内外无怨亦以其效言之使以自考也馀见后
卷六 第 50b 页 WYG0705-0188b.png
敬恕篇○按克己复礼乾道也主敬行恕坤道也颜
冉之学其高下浅深于此可见然学者诚能从事于
敬恕之间亦将无己之可克矣○或问一章之说曰
修己以敬则私意无所萌矣推己以恕则私意无所
施矣如是则天理流行内外一致而仁在我矣至于
在邦在家而无怨恶于我者则是敬恕之功而仁之
效也夫为仁非以求是效也而并言之盖将使之以
是自考耳○夫子告颜渊之言非大段刚明者不足
冉之学其高下浅深于此可见然学者诚能从事于
敬恕之间亦将无己之可克矣○或问一章之说曰
修己以敬则私意无所萌矣推己以恕则私意无所
施矣如是则天理流行内外一致而仁在我矣至于
在邦在家而无怨恶于我者则是敬恕之功而仁之
效也夫为仁非以求是效也而并言之盖将使之以
是自考耳○夫子告颜渊之言非大段刚明者不足
卷六 第 51a 页 WYG0705-0188c.png
以当之苟惟不然只且就告仲弓处着力告仲弓之
言只是淳和底人皆可守这两节一似易之乾一似
易之坤圣人于乾说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
所以居业也说得煞广大于坤只说敬以直内义以
方外盖乾是纯刚健之德坤是纯和柔之德○一日
克己复礼其刚健勇决一上便做了若所以告仲弓
者是教他平稳做去缓缓地消磨譬如服药克己是
一服见效敬恕是渐渐医治○克己复礼如拨乱反
言只是淳和底人皆可守这两节一似易之乾一似
易之坤圣人于乾说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
所以居业也说得煞广大于坤只说敬以直内义以
方外盖乾是纯刚健之德坤是纯和柔之德○一日
克己复礼其刚健勇决一上便做了若所以告仲弓
者是教他平稳做去缓缓地消磨譬如服药克己是
一服见效敬恕是渐渐医治○克己复礼如拨乱反
卷六 第 51b 页 WYG0705-0188d.png
正主敬行恕如持盈守成○圣人说话随人浅深克
己工夫较难敬恕工夫到后只一般所谓敬则无己
可克克己是杀贼工夫敬恕是防贼工夫○问克己
复礼何以谓之乾道主敬行恕何以谓之坤道曰乾
道奋发而有为坤道静重而持守○颜子之于仁如
天旋地转雷动风行仲弓则敛藏严谨做将去伊川
曰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
惟庄敬以持养之颜子则明得尽者也仲弓则庄敬
己工夫较难敬恕工夫到后只一般所谓敬则无己
可克克己是杀贼工夫敬恕是防贼工夫○问克己
复礼何以谓之乾道主敬行恕何以谓之坤道曰乾
道奋发而有为坤道静重而持守○颜子之于仁如
天旋地转雷动风行仲弓则敛藏严谨做将去伊川
曰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
惟庄敬以持养之颜子则明得尽者也仲弓则庄敬
卷六 第 52a 页 WYG0705-0189a.png
特养之者也○先立于敬然后能行其恕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朱子曰讱忍也难也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
所忍而不易发盖其德之一端也夫子以牛多言而
躁故告之以此使其于此而谨之则所以为仁之方
不外是矣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
乎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朱子曰讱忍也难也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
所忍而不易发盖其德之一端也夫子以牛多言而
躁故告之以此使其于此而谨之则所以为仁之方
不外是矣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
乎
卷六 第 52b 页 WYG0705-0189b.png
牛意仁道至大不但如夫子之所言故夫子又告之
以此盖心常存故事不苟事不苟故其言自有不得
而易者非强闭之而不出也○程子曰虽为司马牛
多言故及此然圣人之言亦止此为是愚谓牛之为
人如此若不告之以其病之所切而况以为仁之大
概语之则以彼之躁必不能深思以去其病而终无
自以入德矣故其告之如此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
大小之不同然其切于学者之身而皆为入德之要
以此盖心常存故事不苟事不苟故其言自有不得
而易者非强闭之而不出也○程子曰虽为司马牛
多言故及此然圣人之言亦止此为是愚谓牛之为
人如此若不告之以其病之所切而况以为仁之大
概语之则以彼之躁必不能深思以去其病而终无
自以入德矣故其告之如此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
大小之不同然其切于学者之身而皆为入德之要
卷六 第 53a 页 WYG0705-0189c.png
则又初不异也只看说话容易底人便是心放了不
仁者不识痛痒得说便说如人梦寐中语○谨言不
妄发即求仁之端○仁者之言自然讱学仁者当谨
言语以操持此心○南轩曰人之易其言也以其未
知用力也知用力则言敢易乎哉故仁者之言必讱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朱子曰王者谓圣人受命而兴也三十年为一世仁
谓教化浃也○程子曰所谓仁者风移俗易民归于
仁者不识痛痒得说便说如人梦寐中语○谨言不
妄发即求仁之端○仁者之言自然讱学仁者当谨
言语以操持此心○南轩曰人之易其言也以其未
知用力也知用力则言敢易乎哉故仁者之言必讱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朱子曰王者谓圣人受命而兴也三十年为一世仁
谓教化浃也○程子曰所谓仁者风移俗易民归于
卷六 第 53b 页 WYG0705-0189d.png
仁天下变化之时此非积久何以能致其曰必世理
则然也欲民皆仁非必世安可又曰所谓仁者以天
理流行融液洞澈而无一物之不体也举一世而言
固无一人不然即一人而言而又无一事之不然求
之诗书惟成康之世为足以当之○南轩曰使民皆
由于仁非仁心涵养之深仁政薰陶之久莫能然也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
弃也
则然也欲民皆仁非必世安可又曰所谓仁者以天
理流行融液洞澈而无一物之不体也举一世而言
固无一人不然即一人而言而又无一事之不然求
之诗书惟成康之世为足以当之○南轩曰使民皆
由于仁非仁心涵养之深仁政薰陶之久莫能然也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
弃也
卷六 第 54a 页 WYG0705-0190a.png
胡氏曰樊迟问仁者三此最先先难次之爱人其最
后乎馀见敬篇○朱子曰圣门教人多以数语能使
人自存其心如居处恭之类是也才恭则心自不放
黄氏曰此章言极平易学者欲体仁以此思之可也
居处指幽独而言未有事者也执事指应事而言未
涉乎人也与人指接物而言则涉乎人矣能恭敬而
忠则天理常存而人欲不萌又能无适而不然则流
行而无所间断仁之为道孰外于此
后乎馀见敬篇○朱子曰圣门教人多以数语能使
人自存其心如居处恭之类是也才恭则心自不放
黄氏曰此章言极平易学者欲体仁以此思之可也
居处指幽独而言未有事者也执事指应事而言未
涉乎人也与人指接物而言则涉乎人矣能恭敬而
忠则天理常存而人欲不萌又能无适而不然则流
行而无所间断仁之为道孰外于此
卷六 第 54b 页 WYG0705-0190b.png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程子曰木者质朴讷者迟钝四者质之近乎仁者也
○杨氏曰刚毅则不屈于物欲木讷则不至于外驰
故近仁○朱氏跋苏氏刚说曰刚之所以近仁为其
不诎于欲而能有以全其本心之德不待见于治人
然后可知也
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
仁则吾不知也
程子曰木者质朴讷者迟钝四者质之近乎仁者也
○杨氏曰刚毅则不屈于物欲木讷则不至于外驰
故近仁○朱氏跋苏氏刚说曰刚之所以近仁为其
不诎于欲而能有以全其本心之德不待见于治人
然后可知也
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
仁则吾不知也
卷六 第 55a 页 WYG0705-0190c.png
朱子曰此亦原宪以其所能而问也克好胜伐自矜
怨忿恨欲贪欲有是四者而能制之使不得行可谓
难矣仁则天理浑然自无四者之累不行不足以言
之也○程子曰人而无克伐怨欲惟仁者能之有之
而能制其情使不行斯亦难能也谓之仁则未也此
圣人开示之深惜乎宪之不能再问也或曰四者不
行固不得为仁矣然亦岂非所谓克己之事求仁之
方乎曰克去己私以复乎礼则私欲不留而天理之
怨忿恨欲贪欲有是四者而能制之使不得行可谓
难矣仁则天理浑然自无四者之累不行不足以言
之也○程子曰人而无克伐怨欲惟仁者能之有之
而能制其情使不行斯亦难能也谓之仁则未也此
圣人开示之深惜乎宪之不能再问也或曰四者不
行固不得为仁矣然亦岂非所谓克己之事求仁之
方乎曰克去己私以复乎礼则私欲不留而天理之
卷六 第 55b 页 WYG0705-0190d.png
本然者得矣若但制而不行则是未有拔去病根之
意而容其潜藏隐伏于胸中也岂克己求仁之谓哉
学者察于二者之间则其所以求仁之功益亲切而
无渗漏矣○或问程子以为圣人开示之深而原宪
不能再问使宪也再问夫子告之宜奈何曰圣人未
发之旨夫孰能测之然以程子之意而言则四者之
不行亦制其末而不行于外尔若其本则固著之于
心而不能去也譬之木焉不去其根则萌蘖之生自
意而容其潜藏隐伏于胸中也岂克己求仁之谓哉
学者察于二者之间则其所以求仁之功益亲切而
无渗漏矣○或问程子以为圣人开示之深而原宪
不能再问使宪也再问夫子告之宜奈何曰圣人未
发之旨夫孰能测之然以程子之意而言则四者之
不行亦制其末而不行于外尔若其本则固著之于
心而不能去也譬之木焉不去其根则萌蘖之生自
卷六 第 56a 页 WYG0705-0191a.png
不能己制而不行日力亦不给矣且虽或能制之终
身不见于外而其郁屈不平之意乃斗进于胸中则
夫所谓仁者亦且殚残蔽害而不能以自存矣必也
绝其萌芽蹶其根本不使少有毫发留于心念之间
则于仁也其庶几乎呜呼非程子之学之至何足以
及此然以为学者苟不能深省而力行之则亦徒为
无当之大言而己故虽发之而亦有所不敢尽其言
者其旨深矣○问克伐与克己不同先生曰只是个
身不见于外而其郁屈不平之意乃斗进于胸中则
夫所谓仁者亦且殚残蔽害而不能以自存矣必也
绝其萌芽蹶其根本不使少有毫发留于心念之间
则于仁也其庶几乎呜呼非程子之学之至何足以
及此然以为学者苟不能深省而力行之则亦徒为
无当之大言而己故虽发之而亦有所不敢尽其言
者其旨深矣○问克伐与克己不同先生曰只是个
卷六 第 56b 页 WYG0705-0191b.png
出入意克己是入来胜己克伐是外去胜人○问克
伐怨欲不行如何曰此譬如停贼在家岂不为害若
便赶将出去则祸根绝矣然人非特不能克去此害
却有与他打做一片者○问学者用功且能于此不
行亦可先生曰须是克己涵养以敬于其方萌时绝
之若至于克伐怨欲欲其不行只是遏得住一旦决
裂大可忧○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
了更不复萌不行底只是禁制他不要出来他那欲
伐怨欲不行如何曰此譬如停贼在家岂不为害若
便赶将出去则祸根绝矣然人非特不能克去此害
却有与他打做一片者○问学者用功且能于此不
行亦可先生曰须是克己涵养以敬于其方萌时绝
之若至于克伐怨欲欲其不行只是遏得住一旦决
裂大可忧○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
了更不复萌不行底只是禁制他不要出来他那欲
卷六 第 57a 页 WYG0705-0191c.png
为之心未尝忘○问原宪是合下见得如此已足还
是气昏力弱没奈何曰是他从来把这个做好只要
得不行便了所以学者须要穷理缘他见得道理未
尽便把这个做仁较之世人沉迷私欲他一切不行
已是多少好惟是圣道广大只恁地不济事须着进
向上去将克伐怨欲都无始得若藏蓄在这里只是
做病○南轩曰克伐怨欲不行可谓能制其私欲矣
然克伐怨欲之根犹在也若夫仁者之心则四者之
是气昏力弱没奈何曰是他从来把这个做好只要
得不行便了所以学者须要穷理缘他见得道理未
尽便把这个做仁较之世人沉迷私欲他一切不行
已是多少好惟是圣道广大只恁地不济事须着进
向上去将克伐怨欲都无始得若藏蓄在这里只是
做病○南轩曰克伐怨欲不行可谓能制其私欲矣
然克伐怨欲之根犹在也若夫仁者之心则四者之
卷六 第 57b 页 WYG0705-0191d.png
病无自而萌焉欲进于是其惟克己乎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谢氏曰君子志于仁矣然毫忽之间心不在焉则未
免为不仁也○南轩曰斯须之间心不在焉则为不
仁是故君子战兢是持而惟恐失之也若小人则戕
贼陷溺虽秉彝之端不容尽泯而亦不能以自达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朱子曰子路疑管仲忘君事雠忍心害理不得为仁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谢氏曰君子志于仁矣然毫忽之间心不在焉则未
免为不仁也○南轩曰斯须之间心不在焉则为不
仁是故君子战兢是持而惟恐失之也若小人则戕
贼陷溺虽秉彝之端不容尽泯而亦不能以自达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朱子曰子路疑管仲忘君事雠忍心害理不得为仁
卷六 第 58a 页 WYG0705-0192a.png
也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
其仁
不以兵车言不假威力也如其仁言谁如其仁者又
再言以深许之盖管仲虽未得为仁人而其利泽及
人则有仁之功矣○或问管仲不死之说曰程子至
矣但以薄昭之言證桓公之为兄则荀卿尝谓桓公
杀兄以争国而其言固出于薄昭之前矣盖不可以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
其仁
不以兵车言不假威力也如其仁言谁如其仁者又
再言以深许之盖管仲虽未得为仁人而其利泽及
人则有仁之功矣○或问管仲不死之说曰程子至
矣但以薄昭之言證桓公之为兄则荀卿尝谓桓公
杀兄以争国而其言固出于薄昭之前矣盖不可以
卷六 第 58b 页 WYG0705-0192b.png
此證其必然但以春秋公谷所书之文为据而参以
此章之言断之可也盖圣人之于人有功则称其功
有罪则数其罪不以功掩罪亦不以罪掩功今于管
仲但称其功不言其罪则可见不死之无害于义而
桓公子纠之长少亦从以明矣又下所谓匹夫匹妇
之为谅者正指召忽之于子纠犹石乞于白公耳至
于程子又谓若使管仲所事者正而不死其难则后
虽有大功圣人岂复称之则愚恐记者之失也盖曰
此章之言断之可也盖圣人之于人有功则称其功
有罪则数其罪不以功掩罪亦不以罪掩功今于管
仲但称其功不言其罪则可见不死之无害于义而
桓公子纠之长少亦从以明矣又下所谓匹夫匹妇
之为谅者正指召忽之于子纠犹石乞于白公耳至
于程子又谓若使管仲所事者正而不死其难则后
虽有大功圣人岂复称之则愚恐记者之失也盖曰
卷六 第 59a 页 WYG0705-0192c.png
不与其事桓公则可曰不称其功则不可记者岂因
彼言以为此而遂失之也与曰管仲生死之是非决
一时之义尔程子又谓若使管仲不死而无功则是
贪生惜死而不若匹夫匹妇之为谅若未免于先功
而后义且管仲又何以自必其后之有功耶曰召忽
之失在于辅子纠以争国而不在于死管仲之得在
于九合之功而不在于不死后功固不可期而其在
我者固可必但其得就此功而免于匹夫匹妇之谅
彼言以为此而遂失之也与曰管仲生死之是非决
一时之义尔程子又谓若使管仲不死而无功则是
贪生惜死而不若匹夫匹妇之为谅若未免于先功
而后义且管仲又何以自必其后之有功耶曰召忽
之失在于辅子纠以争国而不在于死管仲之得在
于九合之功而不在于不死后功固不可期而其在
我者固可必但其得就此功而免于匹夫匹妇之谅
卷六 第 59b 页 WYG0705-0192d.png
则亦幸而已矣后之君子有不幸而处此者苟自度
其无管仲之才是殆不若为召忽之不失其正也此
又程子言外之意读者不可以不察也○范氏以九
合为仁之大以死节为义之小是谋利计功之言其
害理甚矣若圣人之心果出于此则行一不义杀一
不辜而得天下亦何惮而不为之乎谢氏以管仲于
子纠君臣之义未正故可以不死亦非也夫仲之可
以不死者正以小白兄而子纠弟耳若使纠兄而当
其无管仲之才是殆不若为召忽之不失其正也此
又程子言外之意读者不可以不察也○范氏以九
合为仁之大以死节为义之小是谋利计功之言其
害理甚矣若圣人之心果出于此则行一不义杀一
不辜而得天下亦何惮而不为之乎谢氏以管仲于
子纠君臣之义未正故可以不死亦非也夫仲之可
以不死者正以小白兄而子纠弟耳若使纠兄而当
卷六 第 60a 页 WYG0705-0193a.png
立则齐国之士君臣之义无所逃矣况如管仲策名
委质亲北面而君之安得幸其未得入国而死乃托
于君臣之义未正而不死其难哉以召忽为伤勇仲
之不死为徙义而夫子予仲之不死恐亦非圣人之
意也夫子特以忽之功无足称而其死不为过管仲
之不死亦未害义而其功有足褒耳固非予仲之生
而贬忽之死也○问管仲之心既已不仁何以有仁
者之功曰如汉高祖唐太宗未可谓之仁人然秦隋
委质亲北面而君之安得幸其未得入国而死乃托
于君臣之义未正而不死其难哉以召忽为伤勇仲
之不死为徙义而夫子予仲之不死恐亦非圣人之
意也夫子特以忽之功无足称而其死不为过管仲
之不死亦未害义而其功有足褒耳固非予仲之生
而贬忽之死也○问管仲之心既已不仁何以有仁
者之功曰如汉高祖唐太宗未可谓之仁人然秦隋
卷六 第 60b 页 WYG0705-0193b.png
残虐之极二君一旦出而平定天下拯救生民岂非
仁者之功耶管仲之功亦犹是也○南轩曰夫子所
以称管仲者仁之功也问其仁而独称仁之功则其
浅深亦可知矣其告子贡亦然若二子问管仲仁乎
则所以告之者异矣圣人问答抑扬之意学者当深
味之○愚按如其仁如其仁朱子以为谁如其仁或
者以为夫子之意盖谓如其九合不以兵车之事是
亦仁也盖指此一事而许其仁此说近是
仁者之功耶管仲之功亦犹是也○南轩曰夫子所
以称管仲者仁之功也问其仁而独称仁之功则其
浅深亦可知矣其告子贡亦然若二子问管仲仁乎
则所以告之者异矣圣人问答抑扬之意学者当深
味之○愚按如其仁如其仁朱子以为谁如其仁或
者以为夫子之意盖谓如其九合不以兵车之事是
亦仁也盖指此一事而许其仁此说近是
卷六 第 61a 页 WYG0705-0193c.png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朱子曰子贡意不死犹可又相之则己甚矣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霸与伯同长也匡正也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
下也微无也衽衣衿也被发左衽夷狄之俗也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谅小信也莫之知人不知也○程子曰桓公兄也子
朱子曰子贡意不死犹可又相之则己甚矣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霸与伯同长也匡正也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
下也微无也衽衣衿也被发左衽夷狄之俗也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谅小信也莫之知人不知也○程子曰桓公兄也子
卷六 第 61b 页 WYG0705-0193d.png
纠弟也仲私于所事辅之以争国非义也桓公杀之
虽过而纠之死实当仲始与之同谋遂与之同死可
也知辅之争为不义将自免以图后功亦可也故圣
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若使桓弟而纠兄管仲所辅
者正桓夺其国而杀之则管仲之与桓不可同世之
雠也若计其后功而与其事桓圣人之言无乃害义
之甚启万世反复不忠之乱乎如唐之王圭魏徵不
死建成之难而从太宗可谓害于义矣后虽有功何
虽过而纠之死实当仲始与之同谋遂与之同死可
也知辅之争为不义将自免以图后功亦可也故圣
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若使桓弟而纠兄管仲所辅
者正桓夺其国而杀之则管仲之与桓不可同世之
雠也若计其后功而与其事桓圣人之言无乃害义
之甚启万世反复不忠之乱乎如唐之王圭魏徵不
死建成之难而从太宗可谓害于义矣后虽有功何
卷六 第 62a 页 WYG0705-0194a.png
足赎哉愚谓管仲有功而无罪故圣人独称其功王
魏先有罪而后有功则不以相掩可也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朱子曰志士有志之士仁人则成德之人理当死而
求生则其心有不安矣是害其心之德也当死而死
则心安而德全矣○程子曰实理得之于心自别实
理者实见得是实见得非也古人有捐躯陨命者若
不实见得恶能如此须是实见得生不重于义生不
魏先有罪而后有功则不以相掩可也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朱子曰志士有志之士仁人则成德之人理当死而
求生则其心有不安矣是害其心之德也当死而死
则心安而德全矣○程子曰实理得之于心自别实
理者实见得是实见得非也古人有捐躯陨命者若
不实见得恶能如此须是实见得生不重于义生不
卷六 第 62b 页 WYG0705-0194b.png
安于死也故有杀身以成仁者只是成就一个是而
已或问杀身成仁之说曰仁者心之德而万理具焉
一有不合于理则心不能安而害其德矣顺此理而
不违则身虽可杀而此心之全此理之正浩然充塞
于天地之间夫孰得而亡之哉曰其谓杀身成仁而
不曰义何也曰仁义体一而用殊故君子之于事有
以仁决者有以义决者以仁决者此章之言是也以
义决者孟子论欲有甚于生恶有甚于死是也盖仁
已或问杀身成仁之说曰仁者心之德而万理具焉
一有不合于理则心不能安而害其德矣顺此理而
不违则身虽可杀而此心之全此理之正浩然充塞
于天地之间夫孰得而亡之哉曰其谓杀身成仁而
不曰义何也曰仁义体一而用殊故君子之于事有
以仁决者有以义决者以仁决者此章之言是也以
义决者孟子论欲有甚于生恶有甚于死是也盖仁
卷六 第 63a 页 WYG0705-0194c.png
人不以所恶伤所好之体义士不以所贱易所贵之
宜○仁者吾心之正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
杀身以成仁须知道求生害仁时虽以无道得生却
是抉破了我心中之全理杀身成仁时吾身虽死却
得此理全○学问只要心里见得分明便从上面做
去如杀身成仁不是自家计较要成仁方死只是见
得生为不安死为安便自杀身旁人见得便说能成
仁此旁人之言非我之心要如此所谓经德不回非
宜○仁者吾心之正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
杀身以成仁须知道求生害仁时虽以无道得生却
是抉破了我心中之全理杀身成仁时吾身虽死却
得此理全○学问只要心里见得分明便从上面做
去如杀身成仁不是自家计较要成仁方死只是见
得生为不安死为安便自杀身旁人见得便说能成
仁此旁人之言非我之心要如此所谓经德不回非
卷六 第 63b 页 WYG0705-0194d.png
以干禄哭死而哀非为生也若有一毫为人之心便
不是了○南轩曰仁人于理之当然如饥食渴饮也
志士谓志于仁者亦能择而处之矣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朱子曰贤以事言仁以德言夫子尝谓子贡悦不若
巳者故以是告之欲其有所严惮切磋以成其德也
程子曰子贡问为仁非问仁也故孔子告之以为仁
不是了○南轩曰仁人于理之当然如饥食渴饮也
志士谓志于仁者亦能择而处之矣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朱子曰贤以事言仁以德言夫子尝谓子贡悦不若
巳者故以是告之欲其有所严惮切磋以成其德也
程子曰子贡问为仁非问仁也故孔子告之以为仁
卷六 第 64a 页 WYG0705-0195a.png
之资而已○事贤友仁便是要琢磨勉励以至于仁
如欲克己而未能克己欲复礼而未能复礼须要更
相劝勉乃为有益○南轩曰器利则事善若所事与
所友泛而不知择则其亡焉者不自知矣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
见蹈仁而死者也
朱子曰民之于水火所赖以生不可一日无其于仁
也亦然但水火外物而仁在己无水火不过害人之
如欲克己而未能克己欲复礼而未能复礼须要更
相劝勉乃为有益○南轩曰器利则事善若所事与
所友泛而不知择则其亡焉者不自知矣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
见蹈仁而死者也
朱子曰民之于水火所赖以生不可一日无其于仁
也亦然但水火外物而仁在己无水火不过害人之
卷六 第 64b 页 WYG0705-0195b.png
身而不仁则失其心是仁有甚于水火而尤不可以
一日无者也况水火或有时而杀人仁则未尝杀人
亦何惮而不为哉李氏曰此夫子勉人为仁之语下
章放此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朱子曰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
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
何逊之有○程子曰为仁在己无所与逊若善名在
一日无者也况水火或有时而杀人仁则未尝杀人
亦何惮而不为哉李氏曰此夫子勉人为仁之语下
章放此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朱子曰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
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
何逊之有○程子曰为仁在己无所与逊若善名在
卷六 第 65a 页 WYG0705-0195c.png
外则不可不逊所谓不让者犹程子所谓不可将第
一等事让与别人做者其事则谓颜子曰舜何人也
有为者亦若是者而已大抵此与上章皆勉人为仁
之语然上章为凡民都不知仁而惮于为之者发此
章为学者粗知仁之为美而不知勇于有为者发各
有所当云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
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一等事让与别人做者其事则谓颜子曰舜何人也
有为者亦若是者而已大抵此与上章皆勉人为仁
之语然上章为凡民都不知仁而惮于为之者发此
章为学者粗知仁之为美而不知勇于有为者发各
有所当云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
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卷六 第 65b 页 WYG0705-0195d.png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朱子曰行是五者则心存而理得矣于天下言无适
而不然犹所谓虽之夷狄不可弃者五者之目盖因
子张所不足而言耳任倚仗也又言其效如此○问
恭宽信惠固是求仁之方但敏字于仁工夫似不甚
亲切莫是人之为事求悠悠则此心便间断多否曰
不止是悠悠盖不敏便有怠忽之意才怠忽便心不
存而间断多便是不仁也南轩曰能行此五者于天
朱子曰行是五者则心存而理得矣于天下言无适
而不然犹所谓虽之夷狄不可弃者五者之目盖因
子张所不足而言耳任倚仗也又言其效如此○问
恭宽信惠固是求仁之方但敏字于仁工夫似不甚
亲切莫是人之为事求悠悠则此心便间断多否曰
不止是悠悠盖不敏便有怠忽之意才怠忽便心不
存而间断多便是不仁也南轩曰能行此五者于天
卷六 第 66a 页 WYG0705-0196a.png
下则其心公平而周遍可知矣然恭其本欤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
焉
朱子曰三人之行不同而同出于至诚恻怛之意故
不拂乎爱之理而有以全其心之德也杨氏曰此三
人者各得其本心故同谓之仁○或问三子之心同
出于至诚恻怛则可见矣抑何以知其所处之各适
其可耶曰按史记此事先后皆不同惟殷纪以为微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
焉
朱子曰三人之行不同而同出于至诚恻怛之意故
不拂乎爱之理而有以全其心之德也杨氏曰此三
人者各得其本心故同谓之仁○或问三子之心同
出于至诚恻怛则可见矣抑何以知其所处之各适
其可耶曰按史记此事先后皆不同惟殷纪以为微
卷六 第 66b 页 WYG0705-0196b.png
子先去比干乃諌而死然后箕子佯狂为奴为纣所
囚者近是盖微子帝乙元子当以先王宗祀为重义
当早去又决知纣之不可谏也故遂去之而不以为
嫌比干少师义当力諌虽知其不可諌而不可已也
故遂以諌死而不以为悔箕子见比干之死则知己
之不可諌且不忍复死以累其上也见微子之去则
知己之不必去且不忍复去以背其君也故佯狂为
奴而不以为辱此可以见三仁之所当为易地皆然
囚者近是盖微子帝乙元子当以先王宗祀为重义
当早去又决知纣之不可谏也故遂去之而不以为
嫌比干少师义当力諌虽知其不可諌而不可已也
故遂以諌死而不以为悔箕子见比干之死则知己
之不可諌且不忍复死以累其上也见微子之去则
知己之不必去且不忍复去以背其君也故佯狂为
奴而不以为辱此可以见三仁之所当为易地皆然
卷六 第 67a 页 WYG0705-0196c.png
矣或以为箕子以天畀九畴未传而不敢死则其为
说迂矣同谓之仁者以其皆无私而各当理也无私
故得心之体而无违当理故得心之用而不失此其
所以全心之德而谓之仁与曰然则史记三子之事
与夫子言先后不同何也曰史所书者事之实此所
记者以事之难易为先后耳○或问言仁与集注不
同集注者改本也然则或问之说为不当乎黄氏曰
非也先师言仁之义则固以心之德爱之理为主矣
说迂矣同谓之仁者以其皆无私而各当理也无私
故得心之体而无违当理故得心之用而不失此其
所以全心之德而谓之仁与曰然则史记三子之事
与夫子言先后不同何也曰史所书者事之实此所
记者以事之难易为先后耳○或问言仁与集注不
同集注者改本也然则或问之说为不当乎黄氏曰
非也先师言仁之义则固以心之德爱之理为主矣
卷六 第 67b 页 WYG0705-0196d.png
言人之所以至于仁则以无私心而皆当理也仁之
为义固该体用而与恻隐对言则仁主于体而未及
于用也今曰爱之理心之德则于仁之义为最切也
然仁曰爱之理而为仁之用仁固心之德而一动一
静亦无非此德之所暨也或问之言指三子之所以
至于仁而言也集注之言正指仁之义而言也然其
曰不拂乎爱之理而有以全其心之德曰全曰不拂
则或问之意亦在其中矣读者识之可也○南轩曰
为义固该体用而与恻隐对言则仁主于体而未及
于用也今曰爱之理心之德则于仁之义为最切也
然仁曰爱之理而为仁之用仁固心之德而一动一
静亦无非此德之所暨也或问之言指三子之所以
至于仁而言也集注之言正指仁之义而言也然其
曰不拂乎爱之理而有以全其心之德曰全曰不拂
则或问之意亦在其中矣读者识之可也○南轩曰
卷六 第 68a 页 WYG0705-0197a.png
三人者皆当其时当其位处之尽其道者也其立纣
之朝所以维持宗社之心至矣而有不得已焉则各
自靖以献于先王详味微子一篇则可见三子之所
为深切至到者矣孔氏曰称其为仁以其至诚恻怛
克尽其道故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朱子曰四者皆学问思辨之事耳未及乎力行而为
仁也然从事于此则心不外驰而所存自熟故曰仁
之朝所以维持宗社之心至矣而有不得已焉则各
自靖以献于先王详味微子一篇则可见三子之所
为深切至到者矣孔氏曰称其为仁以其至诚恻怛
克尽其道故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朱子曰四者皆学问思辨之事耳未及乎力行而为
仁也然从事于此则心不外驰而所存自熟故曰仁
卷六 第 68b 页 WYG0705-0197b.png
在其中矣○程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何以
言仁在其中矣学者要思得之了此便是彻上彻下
之道又曰学而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
行切问近思在己者则仁在其中矣又曰近思者以
类而推苏氏曰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
思则劳而无功○问云云曰此全未是说仁处方是
寻讨个求仁门路当从此去渐见效在其中谓有此
理耳○问云云如何谓之仁曰非是便为仁如言行
言仁在其中矣学者要思得之了此便是彻上彻下
之道又曰学而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
行切问近思在己者则仁在其中矣又曰近思者以
类而推苏氏曰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
思则劳而无功○问云云曰此全未是说仁处方是
寻讨个求仁门路当从此去渐见效在其中谓有此
理耳○问云云如何谓之仁曰非是便为仁如言行
卷六 第 69a 页 WYG0705-0197c.png
寡尤悔非所以干禄而禄在其中父子相为隐非直
而直在其中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未便是仁然学者
用力于此仁亦在其中矣问博学与近思亦不相妨
否先生曰博学是都要理会过近思是注心着力处
博学是个大规模近思是渐进工夫如大学明明德
于天下是大规模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
家等便是次第处如博学亦岂一日便都学得了亦
是渐渐学去曰笃志未说到行处否曰笃志只是至
而直在其中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未便是仁然学者
用力于此仁亦在其中矣问博学与近思亦不相妨
否先生曰博学是都要理会过近思是注心着力处
博学是个大规模近思是渐进工夫如大学明明德
于天下是大规模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
家等便是次第处如博学亦岂一日便都学得了亦
是渐渐学去曰笃志未说到行处否曰笃志只是至
卷六 第 69b 页 WYG0705-0197d.png
诚恳切以求之若只管泛滥外面博学更不恳切其
志便成放而不知求底心便是顽麻不仁底人惟笃
志又切问近思便有归宿处此心不泛滥走作只在
这窠坎里仁便在其中○问程子云云莫便是先生
所谓从事于此则心不外驰而所存自熟之意乎曰
然于是四者中见得个仁底道理便是彻上彻下之
道○问以类而推曰节节推将去今人不曾以类而
推盖不曾先理会一件却理会一件若理会得一件
志便成放而不知求底心便是顽麻不仁底人惟笃
志又切问近思便有归宿处此心不泛滥走作只在
这窠坎里仁便在其中○问程子云云莫便是先生
所谓从事于此则心不外驰而所存自熟之意乎曰
然于是四者中见得个仁底道理便是彻上彻下之
道○问以类而推曰节节推将去今人不曾以类而
推盖不曾先理会一件却理会一件若理会得一件
卷六 第 70a 页 WYG0705-0198a.png
逐件推将去相次亦不难○问何谓类推曰此语道
得好不要蓦越不要陡顿只是就近傍那晓得处挨
将去如这一件理会得透了又因这件推去做那一
件如读书读第一段了便推第一段之类去读第二
段自此以往只管恁地去次第都能理会得若开卷
便要猎一过如何得直卿曰是理会得孝便推去理
会得弟否曰只是傍易晓底挨将去如理会得亲亲
即类推去仁民仁民是亲亲之类理会得仁民便推
得好不要蓦越不要陡顿只是就近傍那晓得处挨
将去如这一件理会得透了又因这件推去做那一
件如读书读第一段了便推第一段之类去读第二
段自此以往只管恁地去次第都能理会得若开卷
便要猎一过如何得直卿曰是理会得孝便推去理
会得弟否曰只是傍易晓底挨将去如理会得亲亲
即类推去仁民仁民是亲亲之类理会得仁民便推
卷六 第 70b 页 WYG0705-0198b.png
类去爱物爱物是仁民之类如刑于寡妻便推类去
至于兄弟至于兄弟便推类去御于家邦如修身便
推类去齐家齐家便推类去治国只是一步了又一
步○南轩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不可便以此为仁
而仁不外是也学者从事于此而不计其获则循序
而有至盖不可以欲速而臆度也圣门论仁大抵如
此○黄氏曰云云或曰何以知四者之专主于心之
所存而言曰人惟无所用其心则其心泛滥而不一
至于兄弟至于兄弟便推类去御于家邦如修身便
推类去齐家齐家便推类去治国只是一步了又一
步○南轩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不可便以此为仁
而仁不外是也学者从事于此而不计其获则循序
而有至盖不可以欲速而臆度也圣门论仁大抵如
此○黄氏曰云云或曰何以知四者之专主于心之
所存而言曰人惟无所用其心则其心泛滥而不一
卷六 第 71a 页 WYG0705-0198c.png
志之笃则此心常有所定向而不泛滥矣问不切思
不近则其所用心皆在吾身之外切问而近思则皆
求其在己者而无复外驰之患矣人能尽此四者则
虽学问思辨之事而自有以得夫操存涵养之效所
以谓仁在其中也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朱子曰子张行过高而少诚实恻怛之意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不近则其所用心皆在吾身之外切问而近思则皆
求其在己者而无复外驰之患矣人能尽此四者则
虽学问思辨之事而自有以得夫操存涵养之效所
以谓仁在其中也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朱子曰子张行过高而少诚实恻怛之意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卷六 第 71b 页 WYG0705-0198d.png
朱子曰堂堂容貌之盛言其务外自高不可辅而为
仁亦不能有以辅人之仁也○范氏曰子张外有馀
而内不足故门人皆不与其为仁子曰刚毅木讷近
仁宁外不足而内有馀庶可以为仁矣○南轩曰虽
有高明之见卓绝之行谓之难能则可而不害其为
未仁也堂堂气象所以为难与并仁也欤盖是道也
须深潜缜密亲切笃至而后可以进故如愚之颜子
圣人许其不违仁而堂堂之张曾子以为难与并为
仁亦不能有以辅人之仁也○范氏曰子张外有馀
而内不足故门人皆不与其为仁子曰刚毅木讷近
仁宁外不足而内有馀庶可以为仁矣○南轩曰虽
有高明之见卓绝之行谓之难能则可而不害其为
未仁也堂堂气象所以为难与并仁也欤盖是道也
须深潜缜密亲切笃至而后可以进故如愚之颜子
圣人许其不违仁而堂堂之张曾子以为难与并为
卷六 第 72a 页 WYG0705-0199a.png
仁也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
赐也非尔所及也
朱子曰子贡言我所不欲人加于我之事我亦不欲
以此加之于人此仁者之事不待勉强故夫子以为
非子贡所及○程子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
无加诸人仁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恕也恕
则子贡或能勉之仁则非所及矣○朱子曰此伊川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
赐也非尔所及也
朱子曰子贡言我所不欲人加于我之事我亦不欲
以此加之于人此仁者之事不待勉强故夫子以为
非子贡所及○程子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
无加诸人仁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恕也恕
则子贡或能勉之仁则非所及矣○朱子曰此伊川
卷六 第 72b 页 WYG0705-0199b.png
晚年仁熟方看得如此分晓说得如此明白○无者
自然而然勿者禁止之谓此所以为仁恕之别○又
曰生底是恕熟底是仁勉强底是恕自然底是仁有
计较有赌当底是恕无计较无赌当底是仁○南轩
曰此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
于人同意然而彼二言者皆为仁之方恕之道也故
皆有勿辞若子贡之言不欲人之加于己者即欲不
加诸人是则不待禁止油然公平物我一视仁者之
自然而然勿者禁止之谓此所以为仁恕之别○又
曰生底是恕熟底是仁勉强底是恕自然底是仁有
计较有赌当底是恕无计较无赌当底是仁○南轩
曰此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
于人同意然而彼二言者皆为仁之方恕之道也故
皆有勿辞若子贡之言不欲人之加于己者即欲不
加诸人是则不待禁止油然公平物我一视仁者之
卷六 第 73a 页 WYG0705-0199c.png
事也其曰非尔所及者正所以勉其强恕而抑其躐
等也○此章及后章皆兼言仁恕故移置此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朱子曰博广也仁以理言通乎上下圣以地言则造
其极之名也乎者疑而未定之辞病心有所不足也
言此何止于仁必也圣人能之乎则虽尧舜之圣其
心犹有所不足于此也以是求仁愈难而愈远矣
等也○此章及后章皆兼言仁恕故移置此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朱子曰博广也仁以理言通乎上下圣以地言则造
其极之名也乎者疑而未定之辞病心有所不足也
言此何止于仁必也圣人能之乎则虽尧舜之圣其
心犹有所不足于此也以是求仁愈难而愈远矣
卷六 第 73b 页 WYG0705-0199d.png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
流而无间矣状仁之体莫切于此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譬喻也方术也近取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
所欲亦犹是也然后推其所欲以及于人则恕之事
而仁之术也于此勉焉则有以胜其人欲之私而全
其天理之公矣○程子曰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
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
流而无间矣状仁之体莫切于此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譬喻也方术也近取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
所欲亦犹是也然后推其所欲以及于人则恕之事
而仁之术也于此勉焉则有以胜其人欲之私而全
其天理之公矣○程子曰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
卷六 第 74a 页 WYG0705-0200a.png
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
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属己自与己不相干如手
足之不仁气己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
之功用仁至难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观仁可
以得仁之体又曰论语言尧舜其犹病诸者二夫博
施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必五十乃衣帛七十乃食
肉圣人之心非不欲少者亦衣帛食肉也顾其养有
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属己自与己不相干如手
足之不仁气己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
之功用仁至难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观仁可
以得仁之体又曰论语言尧舜其犹病诸者二夫博
施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必五十乃衣帛七十乃食
肉圣人之心非不欲少者亦衣帛食肉也顾其养有
卷六 第 74b 页 WYG0705-0200b.png
所不瞻尔此病其施之不博也济众者岂非圣人之
所欲然治不过九州圣人非不欲四海之外亦兼济
也顾其治有所不及尔此病其济之不众也推此以
求修已以安百姓则为病可知苟以吾治己足则便
不是圣人吕氏曰子贡有志于仁徒事高远未知其
方孔子教之以于己取之庶近而可入是乃为仁之
方虽博施济众亦由此进○或问博施济众必也圣
乎此言必圣人而后能之乎曰不然此正谓虽圣人
所欲然治不过九州圣人非不欲四海之外亦兼济
也顾其治有所不及尔此病其济之不众也推此以
求修已以安百姓则为病可知苟以吾治己足则便
不是圣人吕氏曰子贡有志于仁徒事高远未知其
方孔子教之以于己取之庶近而可入是乃为仁之
方虽博施济众亦由此进○或问博施济众必也圣
乎此言必圣人而后能之乎曰不然此正谓虽圣人
卷六 第 75a 页 WYG0705-0200c.png
亦有所不能尔必也圣乎盖以起下文尧舜病诸之
意犹曰必也射乎而后言射之有争也曰仁恕之别
何也曰凡己之欲即以及人不待推以譬彼而后施
之者仁也以己之欲譬之于人知其必欲此而后施
之者恕也此其从容勉强固有浅深之不同然其实
皆不出乎常人一念之间学者亦反求诸己而足矣
岂必博施济众务为圣人之所不能者然后得之乎
○博施济众是无尽底地头尧舜尽无下手处○仁
意犹曰必也射乎而后言射之有争也曰仁恕之别
何也曰凡己之欲即以及人不待推以譬彼而后施
之者仁也以己之欲譬之于人知其必欲此而后施
之者恕也此其从容勉强固有浅深之不同然其实
皆不出乎常人一念之间学者亦反求诸己而足矣
岂必博施济众务为圣人之所不能者然后得之乎
○博施济众是无尽底地头尧舜尽无下手处○仁
卷六 第 75b 页 WYG0705-0200d.png
通上下但克己私复还天理便是仁何必博施而后
为仁若必待如此则有终身不得仁者矣○子贡凡
三问仁圣人三告之以推己度物想得子贡高明于
推己处有所未尽○己欲立便立人己欲达便达人
此仁者之事能近取譬此为仁之方今人便以欲立
欲达为能近譬则误矣○问博施济众曰此是仁者
事功若把此为仁则只是中天下而立者才能如此
便都无人做得○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为仁若必待如此则有终身不得仁者矣○子贡凡
三问仁圣人三告之以推己度物想得子贡高明于
推己处有所未尽○己欲立便立人己欲达便达人
此仁者之事能近取譬此为仁之方今人便以欲立
欲达为能近譬则误矣○问博施济众曰此是仁者
事功若把此为仁则只是中天下而立者才能如此
便都无人做得○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卷六 第 76a 页 WYG0705-0201a.png
与我不欲人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一般都是以
己及物能取譬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般都是推
己及物曰然○以己之欲立者而立人以己之欲达
者而达人以己及物无些私意如尧克明俊德以亲
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恊和万邦黎民
于变时雍以至于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
时底道理都拥出来又如周礼一书周公所以立下
许多条贯皆是广大心中流出○或问此章程子作
己及物能取譬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般都是推
己及物曰然○以己之欲立者而立人以己之欲达
者而达人以己及物无些私意如尧克明俊德以亲
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恊和万邦黎民
于变时雍以至于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
时底道理都拥出来又如周礼一书周公所以立下
许多条贯皆是广大心中流出○或问此章程子作
卷六 第 76b 页 WYG0705-0201b.png
一统说先生作二段如何谓分仁恕先生曰某之说
即非异于程子盖程子之说如大屋一般某之说如
在大屋下分别厅堂房室初无异也○欲立立人欲
达达人正指仁之本体盖己欲立则思处置他人也
立己欲达则思处置他人也达放开眼目推广心胸
其气象如此安得不谓仁之本体彼子贡所问是就
事上说却不就心上说吕氏云虽博施济众也须自
此始某甚喜其说○南轩曰博施济众之义固大然
即非异于程子盖程子之说如大屋一般某之说如
在大屋下分别厅堂房室初无异也○欲立立人欲
达达人正指仁之本体盖己欲立则思处置他人也
立己欲达则思处置他人也达放开眼目推广心胸
其气象如此安得不谓仁之本体彼子贡所问是就
事上说却不就心上说吕氏云虽博施济众也须自
此始某甚喜其说○南轩曰博施济众之义固大然
卷六 第 77a 页 WYG0705-0201c.png
特以见大功用而非所以明仁也圣亦仁之成名非
谓仁未及乎此也以仁之为道不当如此求也故夫
子既告之以博施济众之大而又语之以仁焉仁者
公天下之理而无物我之私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仁者之心也欲进乎是其唯近取譬乎近
取譬者体之于吾心而推之此恕之道也所以为仁
之方也于其方而用力则可以进于仁焉知能近取
譬为仁之方则知以博施济众言仁者其亦泛而无
谓仁未及乎此也以仁之为道不当如此求也故夫
子既告之以博施济众之大而又语之以仁焉仁者
公天下之理而无物我之私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仁者之心也欲进乎是其唯近取譬乎近
取譬者体之于吾心而推之此恕之道也所以为仁
之方也于其方而用力则可以进于仁焉知能近取
譬为仁之方则知以博施济众言仁者其亦泛而无
卷六 第 77b 页 WYG0705-0201d.png
统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朱子曰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行之○尹
氏曰学贵于知要子贡之问可谓知要矣孔子以是
告之求仁之方也推而极之虽圣人之无我不出乎
此终身行之不亦宜乎○问言恕不及忠曰分言忠
恕有忠而后恕独言恕则忠在其中若不能恕则其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朱子曰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行之○尹
氏曰学贵于知要子贡之问可谓知要矣孔子以是
告之求仁之方也推而极之虽圣人之无我不出乎
此终身行之不亦宜乎○问言恕不及忠曰分言忠
恕有忠而后恕独言恕则忠在其中若不能恕则其
卷六 第 78a 页 WYG0705-0202a.png
无忠可知恕是忠之发处若无忠做恕不出○此章
专言恕故附于仁恕之后若其他兼言忠恕者悉附
于曾子一贯章
专言恕故附于仁恕之后若其他兼言忠恕者悉附
于曾子一贯章
卷六 第 78b 页 WYG0705-0202b.png
西山读书记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