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1031-036.png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右金虎真符
卷首 第 1b 页 1031-037.png
太微天帝君以传
金阙帝君朱书白素盛以紫锦囊佩之头上
以行则制命天地群灵神仙敬伏玉华执巾
天丁卫躯山岳稽精加敕威神之祝玉精之
章便得馘斩九魔千妖灭形矣此上清禁符
不传于世得佩之者飞升上清太元上㬌金
真威神内祝以召使神兵斩灭邪魂当入室
烧香叩齿三十六通坐卧任意乃祝之曰
辟乾毒王震拾罗旌八仙秉钺上帝五灵太
玄落景七晨卫庭黄真曜符焕掷火铃神虎
卷首 第 2a 页 1031-038.png
奋豪毒𨦟乱逞紫勃文仪四跃仰鸣九天六
天四天皛晶外缠玄气内守帅兵左威右顾
风伐火征叱斩万妖擢馘千精金真启震九
魔摄形北酆摧落所灭皆倾我佩真符役使
万灵三元告真玄合帝诚太微上命上升三
清太元上景威神内祝之法皆上清之禁经
也辟乾毒王者是六天大鬼之内名也震拾
罗旌者是北帝魔王之隐讳也四天皛晶者
是北酆鬼相之魂名也能知三鬼名者则千
妖窜迹万鬼匿形九魔莫得而动试百邪弗
卷首 第 2b 页 1031-039.png
得而陈害山林独处及在府庙神鬼之中便
可按而行事不必烧香入室也又以雌黄书
碧缯长三尺广一尺二寸亦可都方圆一尺
二寸也又以四郭其外并以丹锦绿厕其里
带于腰中之右面也若登斋入室及朝宴八
九并制魔召灵驱策神真便佩而行事也慎
不可临见尸秽罪同漏泄七玄之祖拷于地



卷首 第 3a 页 1031-040.png


太上神虎玉经神虎内真符神虎真符太真
九天父母所出太真丈人以传东海小童九天
真王以传太上道君太上道君常所宝秘藏于
太微灵都琼宫玉房之里卫以巨兽捍以毒龙
神虎七千备于金阙金晨玉童素灵玉女各三
百人侍卫灵文玄晖空映散烟紫庭威振九
遐之域神光焕乎上清妙畅启于自然洞惠
彻于无形神虎斑其像金虎亘其真智慧标
卷首 第 3b 页 1031-041.png
其干消魔演其源微旨幽句妙趣难详皆著
天魔隐讳或摽百神内名诵其章千精骇动
咏其篇万妖束形以三天立政之始付太微
天帝君使威制六天馘斩万妖摄山召海束
缚群灵威魔灭试回转五星于是太微天帝
君奉受消魔智慧神金二符佩游上清乘虚
逸驾浮轮太微澄景太真之馆止足玉帝之
阶静与天地合契动与七景齐晖匡落九玄
握节灵机领括万度亿津总归激百阳以生
电运千阴以吐威神霞披道于金阙天关应
卷首 第 4a 页 1031-042.png
感而自开命八景以高登骋神虎以升飞群
仙启路七星奔移玄光冥滞亿变万奇洞观
无极之境周览极天之崖流目眄于五浊哀
生死以告之可谓微乎灵化之妙哉
太微天帝君告上相青童君西城王君曰上
清大智慧文消魔真经此太极之玉篇高上
之宝诀神虎真符九天太真所宝章智慧可
以逐秽消魔可以束邪真符可以制魔夫有
玉简紫名得修上法者不为众妖所乘万魔
所试也可谓万害不能伤万试不能干皆神
卷首 第 4b 页 1031-043.png
虎之威真经之妙用也今以相付可传后学
应为真人者当依太真之科也七百年内听
得三传不得示非其人轻露真文身被风刀
之拷殃及七玄若有金名东华绿字上清者
得吾此符便以玉童玉女三十六人侍卫子
身将可以经危冒险越山跨海召神制鬼封
掌灵岳所之所向千妖伏侧万魔束形群仙
侍卫身生异光修未七年真灵自当降子之
房飞舆绿軿白日登晨受者对斋九十日或
三十日或七十日皆资上金十两以为神真
卷首 第 5a 页 1031-044.png
之信锦九十尺以誓九天青缯三十尺以盟
其心好道乐真勤心注玄无吝财物轻财贵
道道无不存如此之士始可与言内爱财宝
外心浮好道赤巳照闭之玉笈加以金阙升
度之后深藏名山





卷首 第 5b 页 1031-045.png



佩神虎上符以青为地黄书文若之五岳并
在厄难之中鬼魅之地皆当作威神大祝叩
左齿三十六通祝曰
九天玄音丑节秉和总统幽张开神百华超
滞无迹三篮罗波回素满景珠郁幄沙丹明
揔命梨秘劫阿含光映遂登来盈家伯乐乘
无运策天魔调更绝种灭形九罗虎变神威
卷首 第 6a 页 1031-046.png
摄制万邪斩戮无大自小皆殂妖绝光阴祸
灭太和乘景策虚上蹑飞霞出入帝庭长保
灵柯毕次咽气三十六过止不受神虎上
符不得妄说此祝此祝皆九天大魔内讳一
咒九天骇动万鬼束形千精丧目百神诣庭
不受而妄说皆亡魂失魄高上灭魔之祝亦
如此明慎之焉又有消魔符及神虎之符在
消魔经中悉是九天魔王之隐音也亦应佩
祝制之时悉服一枚益佳兴宁三年乙丑𡻕
七月一日桐柏真人授许远游言至甲申乙
卷首 第 6b 页 1031-047.png
亥壬辰癸巳之𡻕九月一日七月七日四月
八日当有道士著七色法衣手持九曲策杖
或在灵坛之所或在人间告乞或咏经诗或
作狂歌子若见之勤请其道必授子神虎上
符此南岳真人太上常使其时下在人间察
视学道者之心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