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684-06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淳化秘阁法帖考正卷十一
            监察御史王澍撰

古今法帖考(附录/)
 自宋太宗刻淳化秘阁法帖天下宝之历代以来竞
 相传刻遂至多不可考或同或异或增或减大段皆
 本淳化而传刻既久渐离本宗刻法悬殊精神迥别
 甚至有一帖而彼此互异者文义且乖书复何论汇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684-0611b.png
 帖之鲜佳刻正为此也今㨿所知取其盛有名者汇
 次为卷以便考质其所未知者阙之俟来者为补正
 焉
  澄清堂帖
家损庵先生笔麈云丙戌秋七月至吴江得观同年王
行孝所藏澄清堂帖十馀卷皆二王书字画流动笔意
宛然后余在翰林有骨董持一卷视董玄宰玄宰绝叫
以为奇特遂钩摹数十行附戏鸿堂帖末无复笔意后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684-0612a.png
跋以为贺监手摹南唐李氏所刻按东观馀论云世传
十七帖别本盖南唐后主李煜得唐贺知章临写本勒石置澄心堂者玄宰误以十七帖为此帖又误以澄心
堂为澄清堂也按邢子愿侗来禽馆集澄清初不定何
代本取质娄江尚书尚书以询顾廷尉研山以为是南
唐官拓贺监手摹清润天授品列升元上本朝孙北海
承泽閒者轩帖考亦云贺季真手摹误处皆同玄宰
 按笔麈云于同年王行孝处见澄清堂帖十馀卷閒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684-0612b.png
 者轩帖考云余旧见数册丁亥又见第一第三第四
 三册卷首皆有甲乙字号则澄清当是十册损庵盖
 瞥见此帖惊绝奇异卷帙繁多一时不暇悉数故约
 而言之曰十馀卷尔
  升元帖
閒者轩帖考云南唐李后主出秘府珍藏刻帖四卷每
卷后刻升元二年三月建业文房模勒上石为淳化阁
帖之祖余止见宋人翻本上有贾秋壑印朱温之子亦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684-0612c.png
刻有贞明帖今不传
  淳化秘阁法帖
欧阳修集古录云太宗皇帝时尝遣使购募前贤真迹
杂为法帖十卷镂板藏之每有大臣进登二府者则赐
以一本其后不赐或传板本在御府院往时禁中火灾
板焚遂不复赐或云板今在但不赐尔故人间尤以官
法帖为难得
米芾宝晋英光集云太宗皇帝留意翰墨尝借王氏所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684-0612d.png
收书以集阁帖十卷
曹士冕法帖谱系云熙陵出御府所藏历代真迹命侍
书王著摹刻禁中釐为十卷各于卷尾篆书题云淳化
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
 此以阁帖为从真迹模勒吴郡陆友仁云尝观褚伯秀所记江南李后主命徐铉
以所藏古今法帖入石名升元帖此则在淳化之前当
为法帖之祖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684-0613a.png
邢侗来禽馆集云升元帖是南唐徐铉所摹缘在淳化
前故名为祖帖余家有澄清堂帖是竖竹帘纸墨色黯
澹古香拂鼻镌手于转使处时露锋颖遂令逸少须麋
宛然计知微亦曾见此二本以资近升元乃模采为多
致伤肥重
李日华云淳化帖以南唐建业文房帖为祖而稍损益
之建业帖李主重光所为经韩宋二徐鉴定非苟然者
淳化所益一二由侍书王著裁入是以长弹元章多有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684-0613b.png
睿击
汪仲嘉云淳化帖即翻刻升元帖
 此又以升元帖为阁帖祖本
刘跂暇日记云马传庆说此帖本唐保大年模勒上石
题云保大七年仓曹参军王文炳模勒校对无差国朝
下江南得此石淳化中太宗令将书馆所有增作十卷
为板本而石本后以火断阙人家时收得一二卷
 此又以保大刻帖为淳化祖帖按升元帖前贤称者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684-0613c.png
 不一孙北海曾见宋时翻本上有贾秋壑印保大刻
 帖从无及者惟刘跂暇日记有之然其言又凿凿可
 㨿如此载陶南村辍耕录姑存其说以俟鉴者
大梁刘衍卿世昌云大德己亥妇翁张君锡携余同观
淳化祖石帖卷尾各有题识第一卷高平范仲淹第五
卷东坡张文潜姜白石第六卷洛阳伊川老夫太学博
士陈士元苏舜钦陈题云此正祖石刻第七卷陈简斋
题云魏晋法书非人间合有自我太宗皇帝刻石宠锡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684-0613d.png
下方见不满十数臣与义顿首谨书第八卷苏颂张舜
民第十卷太宗书淳化四年六月廿二日赐毕士安签
题云淳化祖石刻
 此以淳化祖帖为石刻
陶南村辍耕录云今世言淳化阁帖用银锭𣟴枣木板
刻而以澄心堂纸李廷圭墨印故赵希鹄洞天清录亦
云用枣木板摹刻故时有银锭纹用李廷圭墨打手揩
不污然又传仁宗尝诏僧希白刻石于秘阁前有目录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684-0614a.png
卷尾无篆书题字所谓祖石刻者岂即此欤王柏淳化帖记云本朝太宗皇帝天下甫定即遣使购
募前贤真迹集为法帖十卷镂板于禁中然当时命王
著辨精粗而著识鉴不明真伪莫察玉石杂糅遂为全
帖之累
汪逵淳化辨记云其本乃木刻计一百八十四板二千
二百八十七行其逐段以一二三四刻于旁或刻人名
或有银锭印㾗则是木裂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684-0614b.png
 此以淳化为木刻
 前人言兰亭如聚讼窃谓淳化亦犹尔观前幅所列
 言人人殊何所可㨿以为定乎欧阳公去宋初不远
 版之存亡已不可辨何况今日仆以臆断窃谓太宗
 既出内府所藏命侍书王著模刻更复购募前贤真
 迹命集成十卷王著识见不精真伪莫辨遽以南唐
 仿书数十种参错其间遂至玉石不分淆讹千古昧
 者乃云原本升元升元帖经韩宋二徐鉴定非苟然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684-0614c.png
 者决不至如王侍书草率或其间亦有采自升元者
 见者遂目升元为祖本耳辍耕录所载刘衍卿祖石
 之说窃谓淳化本无石刻诸公误以初拓赐本为祖
 石寔则枣木本耳所谓祖石即升元帖也帖后篆款
 既云奉圣旨模勒上石诸公因之故亦以初拓为祖
 石也欧阳公集古录云太宗购募前贤真迹镂板藏
 之王柏淳化帖记亦有镂板中禁之语元祐中亲贤
 宅从禁中借版墨百本分遗宫僚多木横裂纹其为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684-0614d.png
 版本的然无疑矣
黄伯思法帖刋误云余备员秘馆因汇次御府图籍见
一书函中尽一手仿书每卷题云仿书第若干各卷所
有伪帖皆在焉其馀法帖中不载者尚多并以澄心堂
纸写盖南唐人聊尔取古人辞语自书之耳文真而字
非故斯人自目为仿书盖但录其词而已非临模也王
著不悟其非采其名杂载真帖间可胜叹哉
曾宏父云阁帖其原得自江左多南唐善书者取前语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684-0615a.png
以意成之非临非模是谓仿书藏之秘阁凡数十匣明
题云仿书皆用澄心堂纸与李廷圭墨悉后主在江南
日所制者宣政间刘无言辈犹及见之
米芾秘阁法帖跋云唐太宗购王逸少书使魏徵褚遂
良定真伪我太宗购古今书而使王著辨精觕定为法
帖十卷其间一手伪帖大半甚者以千字文为汉章帝
张旭为王子敬俗人学智永为逸少余尝观侍中王贻
永所收晋帖 卷内武帝王戎谢安陆云辈法若篆籀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684-0615b.png
体若飞动著皆委而弗录独取郤愔两行入十卷中使
人慨叹
  二王府帖
黄庭坚云禁中板刻古法帖十卷当时皆用歙州贡墨
墨本赐群臣元祐中亲贤宅从禁中借板墨百本分遗
宫僚但用潘谷墨光辉有馀不甚黯黑又多木横裂纹
士大夫不能尽别也
法帖谱系云余观近世所谓二王府帖者盖中原再刻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684-0615c.png
石本非禁中版本也前有目录卷尾无篆书题字盖显
然二物矣
孙北海得古阁帖八册第六册有绍圣三年题云御府
法帖板本掌于御书院岁久板有横裂纹魏王好书尝
从先帝借归邸中模数百本又刻木板藏之模拓镌刻
皆用国工不复可辨北海云书法甚工张尔唯以为蔡
君模笔二王者魏王也
 按此则魏王府既借板墨百本又更刻一本并祖刻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684-0615d.png
 为二本矣
  续阁帖
曾惇石刻铺叙云续阁帖十卷元祐五年庚午秘省乞
以淳化阁帖所未刋前代遗墨入石有旨从之至徽宗
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八月毕工历十一年费缗钱一十
五万乃成模写者待诏邵彰上其事者秘书少监邓洵
武孙谔也首卷晋唐帝后书二卷三卷悉王羲之书四
又羲之暨其子操之等笔五又所书黄庭经乐毅论兰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684-0616a.png
亭叙六又其家宝章集七乃晋索靖所书月仪八则虞
世南贺知章柳公权帖后则无名人帖九则李怀琳书
嵇叔夜绝交书末卷唐无名人所书月仪
  大观帖
石刻铺叙云大观初徽宗视淳化帖石已皴裂且王著
标题多误诏出墨迹更定汇次并武帝一帖合于西晋
武帝后择七卷后右军帖内误入智永书列在第五卷
合首卷古帖三段并而归一及跻晋宣于晋武之上之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684-0616b.png
类使先后次叙不紊逮名臣帖亦然俾蔡京书之及卷
首末刻石太清楼下此正国朝盛时典章文物俱备视
淳化草创之始不同且当时尽出真迹临摹定其舛误
非若外方但因石刻翻刋京虽骄吝字学恐出王著右
是大观之本胜于淳化明矣
 按徽宗既以淳化标题多误出御府所藏墨迹命龙
 大渊等更定汇次今阅大观究不能正其纰缪别其
 真伪其驳正者不及十之一仍旧者尚过十之九彼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684-0616c.png
 善于此则有之矣安在其为胜淳化乎
法帖谱系云大观中奉旨出内府真迹命龙大渊等更
定位次刻石太清楼字行稍高而先后之次亦与淳化
小异其间有数帖多寡不同标题皆蔡京所书卷尾题
云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模勒上石靖康之祸新
旧二刻皆沦异地有自𣙜场中来者已磨去亮字矣
 此所谓亮字不全本也但磨去亮字右曲脚以避金
 主亮之讳非全磨去亮字也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684-0616d.png
  太清楼帖曹士冕云淳化秘阁帖板虽禁中火灾不存而真迹皆
藏御府徽宗朝奉旨以御府所藏真迹重刻太清楼而
参入奇迹甚多其中有兰亭者是也因名曰太清楼帖
法帖谱系注云按大观帖大观太清楼帖今所传自有
两本而前人多混而为一
  太清楼续帖(即续阁帖/)
法帖谱系云徽宗既刻大观帖十卷又以建中靖国秘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684-0617a.png
阁续帖十卷易其标题去其岁月与官属名衔以为后
帖又刻孙过庭书谱及贞观十七帖总为二十二卷为
太清楼续帖
  绍兴国子监帖
法帖谱系云绍兴中以御府所藏淳化旧帖刻板置之
国子监其首尾与淳化阁本略无少异当时御府拓者
多用匮纸盖打金银箔者也故字画精神极有可观今
都下亦时有旧拓者迩来碑工往往作蝉翼本且以厚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684-0617b.png
纸覆板上隐然为银锭以惑人第损剥非复旧本之
遒劲矣
  淳熙修内司帖
法帖谱系云淳熙间奉旨刻石禁中卷帙规模悉同淳
化阁本而卷尾乃楷书题云淳熙十二年乙巳岁二月
十五日修内司恭奉圣旨模勒上石
  淳熙秘阁续帖
石刻铺叙云淳熙秘阁法帖十卷淳熙十二年二月被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684-0617c.png
旨模勒入石皆南渡后续得晋唐遗墨首卷则钟繇王
羲之帖次则羲献书内黄庭小楷后有臣褚遂良临五
字三卷则欧阳询萧瑀褚廷诲孙思邈狄仁杰张旭颜
真卿七贤书四卷则明皇批荅裴耀卿等奏状五卷李
白胡英李邕白居易帖六则张九龄三相暨李绅告身
七则李阳冰篆李德裕毕諴李商隐书八则怀素颠草
九则高閒亚栖齐已书末卷则杨凝式并无名人帖上
皆有内府图书宣和及绍兴小字印章或睿思殿印如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684-0617d.png
李绅告身后有高庙亲笔跋语黄庭经怀素颠草则有
李主建业文房之印视今长沙所镌笔法迥殊
 以上皆官帖
  临江戏鱼堂帖
法帖谱系云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
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题而增释文
曹士冕云刘次庄摹阁帖临江用工颇精致且石坚至
今不曾重摹独二卷略残缺今若得初本锋芒未失者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684-0618a.png
当在旧绛帖之次新潭帖之上然其释文间有讹处
陈绎曾云此帖在淳化翻刻中颇为有骨格者澹墨榻
尤佳
  利州帖
法帖谱系云庆元中四川总领权安节以戏鱼帖并释
文重刻石于益昌官舍权江州安德人释文字书较临
江帖为稍大
  临江重刻二王府帖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684-0618b.png
閒者轩帖考云刘次庄既摹阁帖于临江又别刻二王
府帖自述释文之误
 以上皆临江𣲖
  潭帖
曹士冕云淳化阁帖既颁行潭州即模刻二本谓之潭
帖余尝见其初本当与旧绛帖雁行至庆历八年石已
残阙永州僧希白重模东坡犹嘉其有晋人风度建炎
中长沙守城者以为炮石无一存者绍兴间第三次重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684-0618c.png
模失真远矣
陈绎曾云希白模刻潭帖风韵和雅骨肉停匀但形势
俱圆颇乏峭健之气盖淳化之子也
 按此则潭帖与长沙帖当为两帖旧以长沙为即潭
 帖误也
  庆历长沙帖
法帖谱系云丞相刘公沆帅潭日以淳化官帖命慧照
大师希白模刻于石置之郡斋增入霜寒十七日王濛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684-0618d.png
颜真卿等诸帖而字行颇高与淳化阁本差不同逐卷
各有岁月第一卷题云庆历五年季夏慧照大师希白
模勒第二卷庆历八年重冬月慧照大师希白模勒第
三卷则五年六月第四卷八年重冬月第五卷戊子岁
孟冬第六卷五年季夏第七卷五年重秋月第八卷五
年季夏月模勒上石第九卷八年重冬月第十卷五年
重秋月每卷各有庆历及慧照大师希白重模字不复
赘录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684-0619a.png
洪迈容斋随笔云潭州石刻法帖十卷盖希白所镌最
为善本程钦之待诏以元符三年帅桂林东坡自儋耳
移合浦得观其藏帖每帖各题其末第二卷云唐太宗
作诗至多有庾徐风气而世不传独于初学记时时见
之第四卷云吴道子始见僧繇画曰浪得名耳已而坐
卧其下三日不能去庾征西初不服逸少有家鸡野鹜
之论后乃以为伯英冉生今观其书乃不逮子敬远甚
止可比羊欣耳六卷云宰相安和殷生无恙宰相当是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684-0619b.png
简文帝殷生则深源也耶第八卷云希白作字自有江
左风味故长沙帖比淳化待诏所模为胜世俗不察争
访阁本误矣此逸少一卷尤妙庚辰七夕合浦官舍借
观第九卷云谢安问献之君书何如尊公答曰故自不
同曰外人不尔曰人那得知此帖今藏余家
石刻铺叙云容斋随笔谓坡仙遗墨今藏其家但二卷
郗愔书第三帖何以断当字分两行希白善书者于此
殆不可晓今长沙帖间不存希白临摹岁月或云土人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684-0619c.png
又私翻木板有纹可辨
  刘丞相私第本
法帖谱系云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
石十卷以归私第余顷在九江见故家所藏一本与长
沙本绝相似而小异后有人跋云此先丞相私第本也
疑即刘氏子弟所跋后复见一本于姑苏与九江所见
同纸墨皆与南碑不类而庆历等题字止三两卷有之
盖即刘氏本也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684-0619d.png
  长沙碑匠家本
法帖谱系云旧传长沙官本扄钥不可常得碑匠家别
刻一本以应求者余顷收一本与长沙古本首尾略无
小异而字体小小不同疑为碑匠家本顷又藏一本凡
旧刻石损阙者皆别刻数行以易之其馀却只是旧石
此必碑匠所为
  长沙新刻本
法帖谱系云旧刻毁于郁攸之变中兴以后复刻新石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684-0620a.png
其间凡遇旧刻损阙处并不复刻字亦无卷尾岁月刻
手甚缪殊不足观
  长沙别本
法帖谱系云嘉定间先君帅长沙余随侍焉时碑房中
有断石一片乃法帖第一卷尾段字行高低正与淳化
帖同而绝不类古潭末后亦有淳化篆字此石实不知
所从来近岁三山林伯凤重刻于家直指为古潭帖余
未敢臆断也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684-0620b.png
  三山木板本
法帖谱系云三山帅司书库有历代帖板本盖好事者
以长沙旧帖刋勒卷帙规模皆同今已散失不全矣嘉
熙庚子备员帅幕尚及见之
 按此则孙北海以长沙新本即三山木本盖误
  庐陵萧氏本
法帖谱系云右法帖十卷用十干为号崇宁五年萧公
编纪其略云皇祐中先伯父大博作和州之含山得墨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684-0620c.png
帖于丞相充国刘公摹刻未毕先君殿丞继之始终六
年乃获成就迄今五十馀年刓缺大半令续完之以藏
于家盖用潭帖刻也庆元间己损失二十馀段共少三
百四十馀行
  蜀本
法帖谱系云余顷得一帖凡数卷于蜀中次序先后高
低皆与长沙古帖同初亦疑为黔江帖今见秦氏真本
则显然二物矣大率此帖全用长沙古本模刻而字行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684-0620d.png
亦间有增减处既不知所出未敢臆说姑附见于此
 以上皆潭𣲖
  绛帖
王佐云宋尚书潘师旦以淳化阁帖增入别帖重模刻
二十卷于绛州北纸北墨极有精神在淳化阁帖之次
其石比淳化帖本又高二字
曹士冕云绛州法帖二十卷乃潘师旦用淳化帖重摹
而参入别帖比今所见阁帖精神过之舜臣事力单微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684-0621a.png
而自能镌石虽井阑阶砌皆遍刻无馀所以段数最多
或有长尺馀者(师旦尚哲宗秦国公/主又名潘驸马帖)舜臣死二子析而
为二长者负官钱没上十卷于绛州绛守重模下十卷
足之(即东/<库本)<幼者复重模上十卷亦足成一部于是绛州
有公私二本靖康兵火石并不存百年之间重模至冉
庆元间余官守长沙尝见旧宰执家有南渡初亲自北
方携得舜臣原所刻本未分析时二十卷其家珍藏非
得二千缗官陌不肯与人乃北纸北墨精神焕发视重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684-0621b.png
所模者天渊矣
法帖谱系云欧阳公集古跋尾谓近时有尚书郎潘师
旦以官帖私自模刻于家为别本以行于世而传写字
多转失然亦有可嘉者单炳又论绛帖至为精微顷刻
石襄州有云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见其次绛帖最
佳而旧本亦已难得尝以数本较之字画多不侔炜家
所藏旧本第九卷大令书一卷第四行内面字缺右边
转笔缺处隐然可见今本乃无右边转笔全不成字面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684-0621c.png
下一字与第五行第七字亦不同又第七行第一字旧
本乃行书止字今本乃草书心字笔法且俗以此推之
今之所见多非旧本
又云余既获见炳文绛帖辨正然后知近世所藏二十
卷多非旧物每恨未识真本而襄州所刻第九卷大令
帖亦毁于王旻之变虑其遂至湮绝因以旧所藏本模
刻于家颇传诸好事者淳祐甲辰自霅川官满遄归假
道三衢始获观真帖于沧洲毛监丞所不独第九卷与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684-0621d.png
单说正合而二十卷首尾俱全亦可谓珍玩矣且云得
之金华潘氏是殆师旦之苗裔也其帖之异同大约条
列于后
 帖总二十卷元无字号及段眼数目
 第二卷钟繇宣示帖第一行内报字右边直画句起
 向左畔第二行芰字内下面夕字上画微仰曲第五
 行名字右角微有一点第十行当字上三点傍有微
 损却在空处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684-0622a.png
 已欲日帖脚下有破石纹
 此卷内第一段与第三段右并阙角
 第九卷大令帖正与单炳文襄州所刻石本纤微弗
 差故家所藏未有其比
右潘氏绛帖二十卷纸墨字画模印皆与今人所藏本
不同而第九卷显然可见自非单公炳文表而出之亦
将泯于无闻矣北方所刻诸本往往南渡后北人转相
传模无足深怪但武冈旧刻未知始于何年亦止用新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684-0622b.png
本模刻为可恨耳
  绛帖别本
王佐云绛帖十二卷第一卷孔子苍颉秦汉魏人书第
二卷晋南朝唐宋帝王书第三卷四卷晋人书第五卷
六卷右军书第七卷八卷献之书第九卷南朝隋唐人
书第十卷晋何氏卫夫人及隋唐僧人书第十一十二
卷宋名贤书此刻岁久不完崇庆初高汝砺为节度使
又补完之增入颜鲁公诸帖且题于后今又不完存者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684-0622c.png
五十七幅碑入晋王府不易得矣
陈绎曾云古法清劲足正王著肉胜之失然骏马露骨
又未免羸瘐之病盖淳化之子今之学者不见古帖得
此亦可宝矣惜不完也
  东库帖
法帖谱系云世传潘氏析居法帖石分为二其后绛州
公库乃得其一于是补刻馀帖是名东库本第九卷之
舛误盖始于此今好事家所藏绛帖率多此本字画精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684-0622d.png
神遒劲亦自可爱而卫夫人一帖及宋儋帖颇多燥笔
如兰亭叙群字落笔之类此稍异于诸本其所以不及
旧帖者第九卷大令书石不破阙而炳文所论三字已
误且逐卷逐段各分字号以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太平何以报愿上登封书为别此又异于旧帖也
  东库别本
法帖谱系云此帖与东库本绝相似或是一石但庾亮
帖内亮字皆无右边转笔盖避逆亮讳也亦名亮字不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684-0623a.png
全本  新绛本
法帖谱系云右一帖二十卷首尾规模段眼字号并同
东库本独卫夫人宋儋二帖无燥笔又字画较东库本
微局促墨法虽与东库本同然实是两石
石刻铺叙云绛帖前后各十卷相传潘驸马以阁帖增
损翻刋閒摹淳化被旨岁月于卷末然不见跋尾无自
稽考编次多有不同阁以汉章帝为首列苍颉夏禹书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684-0623b.png
于第五绛则苍颉夏禹书为首卷置列历代帝王书于
后帖之二卷阁总二王帖为五卷绛则前后帖皆有之
衍而为十且以第二卷张芝王洽书析为第二第五卷
以三卷庾亮卞壶书析而为第三第四卷古帝王帖则
删汉章帝晋宣帝明康哀简文帝梁高帝梁简文名臣
帖则削司马攸王劭王廞萧子云智永唐李邕等数帖
却增入王濛羊咨书后帖一卷全刋入本朝太宗宸翰
二卷末冬晚书院偶成一章则当以吴越忠懿王书作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684-0623c.png
标目犹前段高宗皇帝书之类何由于谥号下花押如
此是自称于生前九卷增入张旭千文四十五字藏真
草书乃素书跋颠旭语复云颠草之趣贵在雄逸藏真
乃云其辞又非专为此卷千文但绛初入石定为直行
冈之与鼎则为横碑十卷增入颜鲁公王廙高闲李建
中书或谓他所刋之帖皆以横石而绛独立石印拓之
际上下字迹相联既裁为经册手轴则何所考竟且匠
者摹榻必通为一碑无缘逐段横拓何由相缀又谓纱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684-0623d.png
纸纹可辨要当自有眼目嘉定间李全在山东印拓绛
帖以遗要人又有自𣙜场贸易以来者殆古刻不存再
翻新本谓即冈帖伪为非也冈之梅班粗率况其笔意
余所见绛帖几十觉藏真草书笔势皆有截断处良由
元系横书绛刻入石迁就移作直行冈以绛为祖不敢
有毫发异乃独此帖易直为横鼎帖绍兴续刻者也亦
舍绛而取法于冈是横刋之为当矣至于以横碑剪为
直行是又伪之拙者此以冈帖或鼎帖凑成其文自不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0684-0624a.png
甚顺但今之辨帖者执此以别真赝
  北本
法帖谱系云右二十卷墨色与古本相近而第九卷大
令书只同新本未知何处所刻
  又一本
法帖谱系云董良史家所藏本第九卷大令书字画亦
误独面字有右边转笔异于他本且不与旧本同也
  武冈旧本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0684-0624b.png
法帖谱系云右二十卷不知刻于何时碑段稍长而日
月光天德等字号间于行中字画亦清劲可爱而第一
卷卫夫人宋儋无枯笔第九卷大令帖诸字皆误信乎
出于新绛也石刻铺叙云后帖之九卷张旭书其藏真颠草数十字
横镌于石笔势清劲蜿蝘立意出奇于绛之直行
  武冈新本
法帖谱系云右二十卷帖即旧石也中厄于庸缪之人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0684-0624c.png
厌其字画清瘦颇修治遂失本真其最可鄙笑者第二
卷钟繇帖再世荣名今名字已修作谷字矣且拓匠不
工凡损剥处凿㾗宛然呈露而字画模糊略不可辨帖
之缪者莫甚于此曹士冕云武冈军重模绛帖二十卷殊失真且石不坚
易失精神后有武臣守郡嫌其字不精采令匠者即旧
画再刻谓之洗碑遂愈不可观其释文尤舛误然武冈
纸类北纸今东南所见绛帖多武冈初本耳验其残阙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0684-0624d.png
处自可见
  乌镇本
法帖谱系云湖州乌镇张氏以绛阁二帖锓木家塾字
画差肥而极有笔意颇胜诸帖惜其间错误数字为恨

  福清本福州福清县民家有旧本板刻绛阁急就章雁塔题名
四帖其刻稍精卖碑家得之往往驾名官帖以惑人但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0684-0625a.png
彼中匠者不善用蜡每有砑光㾗可以證辨
  资州本
法帖谱系云资州以新绛前十卷刻石前有目录元刻
麻石上续拓者不逮旧所得本遒劲矣
  彭州本
曹士冕云彭州帖亦刻历代法帖十卷不甚精采纸色
类北纸人多以为北帖法帖谱系云掘地得之字画清劲颇类旧武冈而差优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0684-0625b.png
  蔡州本
曹士冕云上蔡临摹绛帖上十卷虽比旧绛少下十卷
而迥出临江长沙之上
  木本前十卷二本
法帖谱系云甲秀陈氏藏此墨本不知所出又一本余
顷获于都下亦不知所出稍不逮甲秀所藏虽皆出于
新绛然亦自是一种
 以上皆绛𣲖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0684-0625c.png
  黔江帖
法帖谱系云秦子明尝以里中儿不能书为病其将兵
长沙也买石摹刻僧宝月古法帖十卷舟载入黔江壁
之黔江绍圣院刻石潭人汤正臣父子详见山谷集中
其卷帙之多寡次序之先后字行之长短悉同淳化阁
帖其所以异者第一卷有篆书三行其次有楷书一行
云降授供备库副使充东南第八副将训练潭州诸军
潭州驻劄秦世章家本其后又二行云长沙汤正臣重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0684-0625d.png
摹男仙芝灵芝镌第二卷至八卷尾各题长沙汤正臣
重摹八字却无淳化篆书及世章衔位又第八卷取卿
女婿帖内第二行休字立人作两点第二卷钟繇宣示
帖冉世荣名作荣名正与戏鱼帖同第九卷尾题长沙
汤正臣摹勒七字第十卷题长沙汤正臣重摹男仙芝
为一行
  鼎帖(即武陵帖/)
石刻铺叙云武陵帖二十二卷绍兴十一年辛酉十月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0684-0626a.png
郡守张斛集秘阁法帖合潭绛临江沙海诸帖参校有
无补其遗阙以成此书后列郡官名衔(徐澄斋云绍兴/廿一年通判赵)
(子浚/刻)<
法帖谱系云武陵郡斋板本较诸帖增益最多博而不
精殊无足取
董其昌云王伯谷所拓绛帖疑为澧州帖观其每数十
行辄有武陵二字又疑为鼎帖翻阅第一卷以宋太宗
为弁跋曰太宗皇帝御笔在绛州摹为诸帖之首复疑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0684-0626b.png
名曰鼎州提举曰沅辰判事常武为鼎州而武陵其附
城邑也乃定为鼎帖特为绛州二字所误而世人只知
有绛帖遂误为绛州帖耳  凤凰楼帖
陈绎曾云曹士冕模刻工致有馀清而不秾亚于太清
楼续帖(珊<瑚网云宋尚书赵彦约刻/孙北海乂云曹尚书彦约)
王氏法书苑云星凤楼帖刻于南康军虽以众刻重模
而精善不苟并无今人书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0684-0626c.png
  玉麟堂帖
陈绎曾云汴人吴琚居父模刻秾而不清多杂米家笔
  宝晋斋帖
閒者轩帖考云米老得谢公书及右军破羌帖因名其
斋曰宝晋此帖乃宋曹之格摹刻卷首标题篆书末有
曹氏家藏真迹识以大图书字多元章所临在诸帖中
此为稍下
  群玉堂帖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0684-0626d.png
閒者轩帖考云群玉堂帖十卷韩侂胄刻本名为阅古
堂帖首卷南渡后帝后御书二则晋隋帖三则唐帖四
则怀素千文五六九悉宋帖七山谷帖八元章帖十则
蔡君谟石曼卿帖后韩以罪死籍帖入秘省嘉定中改
今名模刻极精而纸墨亦妙其米帖视绍兴帖英光堂
帖俱胜盖韩之客向若水精于鉴定帖乃其手摹也
  澧阳帖
法帖谱系云澧阳旧有法帖石本其后散失仅存者右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0684-0627a.png
军数帖而已
閒者轩帖考云澧阳刻帖十卷甫完即播散仅存右军
书甚精
  汝帖
閒者轩帖考云汝帖十二段大观三年己丑八月郡守
敷阳王寀刋石置之坐啸堂摘取诸帖中字牵合为之
每卷后有汝州印后会稽又以汝帖重开谓之兰亭帖
王佐云汝帖十二卷第一卷三代金石文八种第二卷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0684-0627b.png
秦汉三国人书十五种第三卷晋南朝帝王书第四卷
魏晋九人书第五卷晋人王郗桓三氏书第六卷二王
书并洛神赋第七卷南朝十人书第八卷晋胡北朝十
二人书第九卷唐三朝帝后书第十卷唐欧虞褚薛书
十一卷唐李颜韩贺六臣书十二卷韩愈及五代诸国
七人书其石不佳诸帖中最下者也
黄伯思东观馀论云顷在洛中见汝刻十二卷杂取法
帖续帖中所有者时载之又珉玉閒簉不能辨也此犹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0684-0627c.png
无害至其集古帖及碑中字为伪帖并以一帖省其文
别为帖语及强名者甚多如以逸少帖春秋辄为患不
得北军问远近清和等语乃摘取北军远近春秋等字
集为一帖强为王衍书以续帖中诸县故佳字强名为
王桢之书取汝州东汉州辅碑中数字强名为蔡中郎
书取卫州魏孝文吊比干文中数行强名为崔浩书如
北齐碑便目为温子升后魏碑便目为沈法会如此者
甚多且如吊比干文魏孝文作而崔浩之死在太武时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0684-0627d.png
乃目为浩书其不稽古如此至若张华帖内杂以宝章
集中王慈字薛稷帖中杂以法帖内子敬字皆集成之
字意全不相属如是者不可具载幸世尚多古帖极有
未传者自可刻其全篇何必区区作伪以误后学但贻
识者嗤笑耳
  款识帖
閒者轩帖考云钱塘薛尚功编次并释起于夏而尽于
汉共二十卷绍兴十四年甲子郡守林师说为镌置公
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0684-0628a.png
库以片计者二十有四上代制作古法灿然对之令人
意渊神旷
  博古堂帖
閒者轩帖考云宋人集诸家善本为一帖三代止周穆
王坛山四字汉止蔡中郎石经论语二段晋则右军兰
亭叙笔阵图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东方朔赞大令十
三行及谢太傅书唐人则虞褚欧柳小楷颜鲁公行楷
书及白乐天书宋止米元章末集汉𨽻千文皆精工劲
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0684-0628b.png
秀盖宋去唐甚远名刻具在故得以集其佳胜
又云穆王吉日癸巳四字在真定府赞皇县山中宋祁
搜获县令刘庄凿取归州权郡事李中祐龛置厅壁政
和五年取入内府
  绍兴米帖
绍兴辛酉奉诏以米芾行草书勒石凡四卷明时板藏
内府顺治初废为阶砌今所存止一片有半余曾见之
  荔支楼帖
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0684-0628c.png
閒者轩帖考云陆放翁集前人笔札以嘉州石刻之置
荔支楼下又名宋法帖
  凤墅帖閒者轩帖考云曾季卿宏父刻石凤山书院前帖二十
卷续帖二十卷皆宋人书曾云本朝圣君名臣真笔目
所见者刻之自成一家又于人之贤奸各分品类自谓
可以续通鉴
  赐书堂帖
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0684-0628d.png
閒者轩帖考云宋宣献绶刻于山阳金乡首载古钟鼎
款识最精但二王帖铨释未尽
  甲秀堂帖
閒者轩帖考云庐江李氏刻前有王颜书世多未见后
继以宋名人书  百一帖
閒者轩帖考云王曼庆模刻前人谓其笔意清遒雅有
胜趣
卷十一 第 36a 页 WYG0684-0629a.png
  忠义堂帖
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云忠义堂帖皆颜鲁公书宋人所
刻奉命帖移蔡帖论坐书祭侄季明文鹿脯帖乞米帖
寒食帖与蔡明远帖卢八仓曹帖送刘太冲帖皆有之
又有送辛晃序清远道士同沈恭子游虎邱寺诗末题
大历五年十二月又有开元二年二月颜元孙告身一
通乾元元年四月颜昭甫告身一通宝应元年七月颜
惟贞赠秘书少监告身一通殷氏赠兰陵夫人告身一
卷十一 第 36b 页 WYG0684-0629b.png
通大历十二年八月颜真卿刑部尚书告身一通建中
元年八月颜真卿太子太师告身一通后有宋至和二
年蔡襄跋嘉定乙亥留元刚刻石
  世䌽堂帖
閒者轩帖考云泉州知府常性于洪武四年以淳化阁
帖翻刻郡庠从阁帖祖本模刻上可追媲潭绛宣德中
取入内府如近年顾本潘本远不及之
  马蹄帖
卷十一 第 37a 页 WYG0684-0629c.png
陈楙仁泉南杂记云淳化阁帖十卷宋季南狩遗于泉
州已而刻石湮地中久之时出光怪马皆惊怖发之
即是帖也故泉人名其帖曰马蹄真迹
 徐澄斋以此本即为泉帖按泉帖以宣德间取入内
 府不复流落人间然其榻本往往见之此帖向亦尝
 见二三本石刻粗燥字画枯瘦且石多破碎政与泉
 本不同当是两刻世多目为兰州本
  肃府帖
卷十一 第 37b 页 WYG0684-0629d.png
徐澄斋法帖考云万历四十三年乙卯秋八月九日温
如玉张应召奉肃藩令旨重摹上石
肃世子识鋐跋云太祖分封我庄祖于甘兰锡以宋人
淳化法帖珍藏内库至宪王恐我子孙各王府不遍及
且无以公海内乃延温张二士摹勒上石未竟而薨至
于辛酉六月始竣事模勒之工先后七年新旧二本不
爽毫发
  东书堂帖
卷十一 第 38a 页 WYG0684-0630a.png
閒者轩帖考云周宪王为世子时手模上石共十卷以
淳化为主参以秘阁续帖及增入宋元人书
王元美云宪王临池之力甚精惜其天资少逊以故粉
泽有馀肤理不足盖摹笔至使古人之迹屈而从手其
于兰亭亦然
  宝贤堂帖
閒者轩帖考云晋靖王为世子时刻石以阁绛大观宝
晋为主而益以所藏宋元明人墨迹凡十卷
卷十一 第 38b 页 WYG0684-0630b.png
王元美云此帖行款次第颇不俗第石理既粗而摹刻
拓三手俱不称
  停云馆帖
閒者轩帖考云文衡山父子皆精书学而又能自镌刻
嘉靖中摹勒旧迹及近时名笔共十二卷清劲不俗近
世诸刻推此第一
停云馆帖先有四卷帖首标题乃是小字后更毁去重
摹为十二卷余向得二卷于京师被友人索去昨于张
卷十一 第 39a 页 WYG0684-0630c.png
生羲仲手又见一卷比之后帖为较胜也首卷晋唐小楷多㨿越州石氏本入石越州本今在锡
山秦太学元献家虽是古拓要亦枯燥少神采停云祖
之更益板滞宜为吾宗损庵先生之所呵也
唐荆川先生云余见停云帖李怀琳绝交书后乃见孙
氏所藏宋本则精神相去十倍书之者非有异而刻之
者异也虽有善书非善刻者不能发其精神而传于世
也余见孙过庭书谱真迹亦正如此文氏父子精于摹
卷十一 第 39b 页 WYG0684-0630d.png
拓又得章简父等妙手左右之尚且不能无憾况下者
  真赏斋帖
锡山华东沙出其所藏古迹勒成三卷上卷钟繇荐季
直表中卷王羲之袁生帖下卷王方庆万岁通天进帖
钩摹者为文待诏父子刻石者为文氏客章简父模勒
既精毡蜡尤妙为有明一代刻帖第一出停云馆上后
以倭乱燬于火更勒一石遂有火前火后之别赏鉴家
卷十一 第 40a 页 WYG0684-0631a.png
以季直表袁泰第一跋第十十一两行倒置者为火前
本实则前后两本无甚差别也
  阁帖潘氏本汪砢玉珊瑚网云潘九亮自摹入石
  阁帖顾氏本
珊瑚网云顾从义借潘氏所藏宋本模勒上石复刻淳
化法帖释文考异最为详确
又云潘顾二本皆以贾似道家所藏重模而潘本瘦顾
卷十一 第 40b 页 WYG0684-0631b.png
本肥
  馀清斋帖
新安吴太学用卿以所藏真迹模勒馀清斋正帖十六
卷续帖八卷刻极精详惜是板本不免犹有斧凿㾗迹  郁冈斋帖
吾宗损庵先生所摹勒凡十卷上自钟王下迄苏米苍
深不及停云而秀润过之故当远出戏鸿之上下卷木
石参半木本今已蠹损不全石犹完好今俱入质库运
卷十一 第 41a 页 WYG0684-0631c.png
去徽州矣
  戏鸿堂帖
董思白以平生所见真迹勒成一十六卷惜刻手粗恶
字字失真为古今刻帖中第一恶札
  快雪堂帖
涿州冯铨所摹凡六卷以得右军快雪帖真迹

以名
其帖刻法秀润故盛有名于时然乏昔人苍深之韵吾
乡周丈东会称为天画神镂过语也
卷十一 第 41b 页 WYG0684-0631d.png
 
 
 
 
 
 
 
 淳化秘阁法帖考正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