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a 页 WYG0684-00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来斋金石刻考略卷下
              侯官林侗撰
  唐
   孔子庙堂碑(正书/) (武德九年/)
评者谓虞永兴书如层台缓步高谢风尘又如行人妙
选罕有失辞此碑武德九年奉敕撰书乃碑首有相题
(相乃王/旦也)何以题额反居后耶盖古碑多无额至武后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b 页 WYG0684-0066b.png
始增耳是碑谓与欧阳率更齐名而耑体过之今经五
代节度王彦超重刻原石不知亡于何时贾相公耽谓
为青箱至宝盖指旧刻言耳其见重于当时如此今在
西安府学文庙戟门内东墀与智永千字文碑对峙碑
已断今续而竖之嘉靖乙卯岁三秦地大震庙中碑其
断而或存者幸也其碎而遂亡失者亦多矣碑高五尺
二寸广二尺六寸计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四字
   宗圣观记(武德九年𨽻书无名/)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a 页 WYG0684-0067a.png
宗圣观唐奉老子为远祖故神其说谓尹文操游太白
山睹异象立坛而祀之老子降于坛间不经实甚欧阳
询撰序陈叔达铭𨽻书无书者名经元人翻刻失其笔
意耳石高六尺广二尺五寸计二十三行每行六十字
在盩厔县中南楼观大殿前华阳录记云秦始皇好神
仙于尹先生楼南立老子祠此祀老子之始晋元康中
重更修葺莳木万株连亘七里给户三百供洒扫按尹
先生相传为老子之师著尹真人经者有紫雪楼在盩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b 页 WYG0684-0067b.png
厔县东三十里尹先生结草为楼望紫气西迈处今名
楼观是也晋惠帝时重修唐高祖武德改为宗圣观苏
东坡通判凤翔来游诗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说水
泉甘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羽客衣冠朝
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女师岂解言符命山鬼如何说
老聃刻于碑侧子由亦有和诗
   邠州昭仁寺碑
今在邠州长武县宜禄递运所内 按旧唐书太宗本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a 页 WYG0684-0067c.png
纪贞观三年十二月癸丑诏建义已来交兵之处为义
士勇夫殒身戎阵者各立一寺命虞世南李百药褚亮
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等为之碑铭以纪功业于
是立昭仁寺于邠州破薛举处也立昭觉寺于洛州破
王世充处也立宏济寺于汾州破刘武周处也立慈云
寺于晋州破宋金刚处也立普济寺于吕州破宋老生
处也立等慈寺于郑州破窦建德处也立昭福寺于洛
州破刘黑闼处也并官给供度精蓝森列当日之颅山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b 页 WYG0684-0067d.png
血海骤化为经狮律虎之场陈眉公品外录言之甚详
石高七尺二寸广三尺计四十行每行八十四字称守
谏议大夫骑都尉臣朱子奢奉敕撰而无书者名氏字
类庙堂碑庙堂经五代翻刻稍觉丰逸此更劲瘦为虞
伯施真迹可宝也余四过其地始得一纸装潢甚精为
人借观不还又三十年往西凉重过其地复得两纸石
多漶漫且僻在西陲圉人驿卒岂知爱重销沉易易耳
余有过宜禄巡司读昭仁碑二律边沙夕起接天黄梵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a 页 WYG0684-0068a.png
呗遗踪塞路长坚壁早教平薛举挥戈宁待识秦王战
声尚想摇吴岳杀气潜消到上方缔搆高文应卧读陇
秦云树望苍苍晋阳兴运统戎衣百战功成四海归故
垒尚浮龙虎气征裘犹带雪霜威连营鞞鼓千山动大
漠旌旗夹日飞梵宇寂沉文石在拂尘读罢对斜晖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今在麟游县西五里之天台山即隋仁寿宫也
按开皇中文帝命杨素作仁寿宫于岐州北素遂铲山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b 页 WYG0684-0068b.png
堙谷为崇台累榭宛转相属而役令严急丁夫毙者载
道皆推填坑谷中覆以木石夷为平地帝颇知其事甚
不悦后值岁晚帝偶登仁寿殿周望原隰见燐火弥漫
又闻哭声令左右察之报曰鬼火也帝曰此辈皆以役
死今年暮魂魄思归耶乃令设祭洒酒宣敕咒遣之自
是乃息王元美谓郑公此文因隋氏之钜丽归唐德之
俭损颂而有风体了然谏录中语渤海书书郑公文当
知合也书断云率更书出大令森森若武库矛戟虞永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a 页 WYG0684-0068c.png
兴称其不择纸笔皆能如意高丽亦知爱重遣使请之
其名大若此然太伤瘦俭古法小变独醴泉铭遒劲之
中不失婉润尤为合作宫久蒿莱而碑独存覆以小亭
缭以周垣山且多虎摹拓者必数人持械以上今碑既
为海内所宝重已模糊矣复为恶令凿损三十馀字亦
何心哉余家藏宋拓旧本今特拓其碑额篆文与安喜
使君碑同体皆阳刻可爱石高五尺二寸广二尺六寸
计三十四行每行五十字麟游县学有吴道子画凌烟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b 页 WYG0684-0068d.png
阁功臣像石刻今只存魏徵王圭李绩侯君集四像余
曾得之复为人窃去不胜惋惜
   慈恩寺塔圣教序并记
三藏圣教序文皇帝所制也述三藏圣教序记高宗在
春宫日所制也褚遂良奉敕书各为一碑文皇序龛塔
门东高宗记龛塔门西风雨牧樵所不及故最完好二
碑俱高四尺三寸广俱二尺一寸序计二十一行每行
四十二字永徽四年十月建记二十行每行四十字永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6a 页 WYG0684-0069a.png
徽四年十二月建 按高宗为文德皇后立寺曰慈恩
寺作浮图曰慈恩塔今名雁塔以唐放进士榜于此有
诸科进士题名石碑寺久废毁殆尽独塔嵬然为鲁灵
光在高坡之上曰塔坡其下有居民数十家今亦有寺
而小非昔日之旧可知自宋熙宁火后塔不可登至万
历始加修葺有梯以上今复坏仅得陟至第四层而天
府千里尽入目中矣但求唐人题咏如孟郊舒元舆之
类不可得见塔下四门以石为桄桄上唐画佛精绝为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6b 页 WYG0684-0069b.png
游人恶札题刻可恨塔前近有碑亭万历乙卯秦地震
塔顶坠压亭圯碑碎唐题名无一存者只有尊胜石幢
在东墀下无恙又唐史载高宗御制御书慈恩寺碑玄
奘迎置寺中导以乘舆卤簿天竺法仪其徒甚盛上御
安福门观之可想当日金碧之致今此碑已亡又其南
为曲江杜曲韦曲诸胜今一望平畴为禾黍腴区名刹
如慈恩而泥积尘封僧徒数人负米南亩茫不知楞严
法华为何物岂昔日过盛有时而衰耶使慈恩寺在江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7a 页 WYG0684-0069c.png
南报恩瓦棺不能独擅其美唐故事天子游幸秋登慈
恩寺浮图进菊花酒称寿
   同州圣教序并记
此以序与记并书一碑立同州倅厅龙朔三年建石高
五尺三寸广三尺计二十九行每行五十八字王元美
谓遒逸婉媚波拂处虬如铁线似胜慈恩寺 二碑元
美考据详甚谓称龙朔三年者按遂良以永徽六年贬
汉州永庆三年徙桂州未几贬爱州岁馀卒未尝生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7b 页 WYG0684-0069d.png
龙朔也岂遂良尝书之至是始摹拓上石耶称永徽四
年中书令臣褚遂良考之本传宰相表遂良贞观末为
中书令后罢永徽三年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四年进尚书左仆射以前所署衔疑后人附益此不可
知但疑以为翻刻则元美未至关中不知二石所在耳
按玉海太宗制圣教序高宗为太子又述记并勒碑置
慈恩寺浮图永徽四年十月褚遂良书则塔本似当年
真迹而同州反胜或遂良偶然得意之书故亦勒之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8a 页 WYG0684-0070a.png

   道因法师铭
李俨撰文欧阳通书龙朔三年建石高六尺二寸广三
尺计二十四行每行七十三字今在西安府学墨洞
王元美曰评者谓欧阳兰台疲怯于父而险峻过之道
因碑如病维摩高格贫士虽不饶乐而眉宇间有风霜
之气可重也赵子函谓兰台故学父书而小变为险笔
时兼𨽻分自是南北朝风流馀韵李仲璇孔庙碑赵文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8b 页 WYG0684-0070b.png
渊书华岳可覆观也
   定公断碑(龙朔三年𨽻书/)
三原县汉唐畿辅地县北六十里为白鹿原唐太祖永
康陵高祖献陵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咸在其上献陵葬
万王二贵妃馆陶公主悼怀太子普滕王元婴河间王
孝恭等十六王并州总管张沦等六臣之墓亦俱在今
独淄川郡王李孝同墓碑存矣其他则上蔡侯臧怀恪
东海郡公于辨机黄隋刺史于大猷都督臧希晏剑州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9a 页 WYG0684-0070c.png
长史李广业六碑存焉若燕公于志宁唐初指数其人
物墓与碑俱在县北万寿乡碑额题曰大唐故柱国燕
国公于公之碑县志载曰于立政碑误也癸卯之夏命
工印拓三原诸古碑因得读燕国公之神道后又命役
于原上广搜石迹于泥中得片碑仅存𨽻书三百六十
七字与马高唐公碑如出一手为殷仲容书无疑有曰
以龙朔三年岁次癸亥二月葬于三原县万寿乡谥曰定公
礼也云云与燕国于公葬同域同谥曰定其葬期在癸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9b 页 WYG0684-0070d.png
亥燕公葬以丙寅盖前四年事也未知何人当于唐书
再求之第此石前此不知埋没几何年从余拓后恐亦
不能再见于世也
   都尉李君墓志
君讳文字纬以麟德元年葬同州冯翊县武城乡之原
石方总各一尺四寸计二十四行每行二十四字在同
州学宫 贞观时有李纬太宗征辽房玄龄居守以纬
为民部尚书疏至太宗曰纬好须龄闻遽易之彼纬其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0a 页 WYG0684-0071a.png
名此纬其字新唐书玄龄字乔单字唐时多有之或以
此为褚河南书非也盖唐初人之习褚书而逼肖者矣
   燕国公于志宁神道碑
碑文剥落未知谁氏撰书石高六尺广三尺二寸计四
十五行每行九十五字亦不知何年所建但薨于麟德
二年十月而葬以乾封元年丙寅岁十一月也癸卯夏
予既得尽读三原诸石碑县志以此碑为于立政碑予
窃惑之碑虽剥蚀数语可辨因考之唐书复与友人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0b 页 WYG0684-0071b.png
嵂驰谒墓下拓其碑额曰大唐故柱国燕国公于公之
碑了然无疑矣盖吏部郎中立政为君之子而东海公
辨机黄隋刺史大猷又立政之子君墓与碑俱无恙尚
有四石兽存若辨机大猷二君碑存而墓为田矣县志
既不载燕公又不知立政墓所在乙巳岁修秦志董其
事者为河滨李楷叔则先生余录燕公墓碑始末乞改
订志书叔则先生攘袂称善以为有功古人踰年余抵
澶州叔则先生报书珍重云已改正乃今观秦志仍踵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1a 页 WYG0684-0071c.png
前讹何也如杜莱公如晦墓在昭陵亦复载于城南司
马村段太尉秀实墓在邻洞县灞岸斜口镇而复载于
汧阳县郡邑乘不足信如此类甚多也 又石墨镌华
云赵明诚有定公曾孙默成碑默成为沛令早卒以子
休烈显肃代朝亦得立碑默成不知为辨机为大猷之
子此碑亦在三原则休烈至定公正为五世又按碑燕
公祖谨周太师谥曰刚父宣道周大将军谥曰献定公
七世于此可考史既多逸县志又已不传贤人君子论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1b 页 WYG0684-0071d.png
定公之后犹有升沈显晦之数寓焉可慨也夫公高陵
人今邑中尚有于姓读书出仕者
   淄川郡王李孝同碑
在三原县北白鹿原不知谁撰诸葛思祯书咸亨元年
石高六尺六寸广三尺计三十行每行七十五字剥蚀
过半 按公太祖之从祖弟淮安靖王神通之子太宗
为秦公公𨽻焉乘间启王曰秦公瞻视非常功业又大
虽非储贰必膺宝历靖王心然之此亦可为先见矣诸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2a 页 WYG0684-0072a.png
葛思祯与内府临兰亭赵子函以为笔法虬健波拂处
大类褚河南书可宝也献陵陪葬仅存此碑
   碧落碑(咸亨元年/)
今在绛州 洛中记异录云刺史李谌为母房太妃追
荐造像成有二道士来请书之闭户三日乃开化二白
鸽飞去篆文宛然像背此说怪诞然李阳冰观之七日
而不忍去学之十二年而不成其妙如此又说阳冰毁
其佳者数字而去篆文原刻像背州将以不便摹拓别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2b 页 WYG0684-0072b.png
刻置庙中今所传皆摹本也其文曰有唐五十三祀龙
集敦祥欧公谓为高宗总章三年董𨔁谓为咸亨元年
按总章三年三月始改咸亨耳释文郑承规书咸通中
立书法方整甚有欧虞遗意 唐书言韩王元嘉垂拱
中徙绛州刺史洛中记异则云刺史李谌为母房太妃
追荐造像其说不合予按韩王元嘉与滕王元婴俱陪
葬高祖献陵在三原县北房太妃当从葬于此也然陪
葬献陵十有六王独淄川片石存耳诸冢星列不能指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3a 页 WYG0684-0072c.png
为谁是东望晋绛四百馀里盈盈黄河衣带水间而已
   集王圣教序
在西安府儒学墨洞咸亨三年玄奘法师西域归以二
车驰载佛经六百五十七部诏译于慈恩寺僧徒数千
人太宗为制圣教序高宗在春宫为制述圣教序记永
徽初褚遂良奉敕书石两通竖于慈恩塔门之西东遂
为释氏弁冕缁流仰瞻太宗喜右军真迹寺僧怀仁以
一金钱易一字集成斯碑合二宗序记批答并心经勒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3b 页 WYG0684-0072d.png
成以天竺仪仗导至慈恩天子御楼以观可谓盛矣王
元美云或谓结体无别搆偏傍多假借盖集书不得不
尔今慈恩已毁此石移在郡庠墨洞覆以广屋南向而
玄宗孝经石台北向对立环以石经颜柳诸碑秦人谓
之墨洞此碑极为斯世宝重洞中诸匠人轮日摹拓殆
无虚晷精彩无存略有形似而已嘉靖乙卯地震石断
为二不特宋拓难即初断之拓亦难然世间流传已多
重价可获未若定武兰亭之绝响也重刻者多妍丑互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4a 页 WYG0684-0073a.png
见原石方座螭首上下两傍皆刻佛像莲座极精石莹
润身高六尺七寸广三尺计三十行每行八十六字
   黄隋二州刺史于大猷碑
在三原县北原碑剥蚀强半不知撰书人圣历三年卒
按碑文之可读者大猷为燕公志宁之孙吏部郎中立
政之子东海郡公辨机之弟也赵子函谓书法全出登
善峻拔遒健可谓传神 是碑无武后所制字疑非此
时所立余至墓下去燕公墓不远而削者过半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4b 页 WYG0684-0073b.png
   骑都尉冯本碑
周先天元年阎朝隐撰在高陵县西南七里男敦分书
   镇军大将军契苾明碑
在咸阳县北五里原上娄师德撰殷元祚书周先天二
年 石高八尺六寸广四尺一寸计三十八行每行七
十七字碑最高大字多完好元祚亦习褚书而迫真者
但用武后新制字耳
   比丘圆满塔碑(正书/)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5a 页 WYG0684-0073c.png
在西安府城南华严寺 赵子函云铭石断残不能一
半华严寺败垣中得书者无名全出褚登善波拂处虬
健绝伦铭内有神龙二年并镇国太平公主等语当是
中宗时人习登善书者
   赠歙州刺史叶慧明书
今在金乡县开元五年江夏李(阙/) 国子太学生(阙/)
 八分书 此为叶法善之父本传法善括州括苍人
三世为道士皆有摄养占卜之术高宗闻法善名徵诣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5b 页 WYG0684-0073d.png
京师法善事高宗则天中宗殆五十年尝往来名山数
诏入禁中尽礼问道然排挤佛法议者或讥其向背以
其术高终莫之测也睿宗即位称法善有冥助之功先
天二年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仍旧称为道士止于京师
之景龙观又赠其父为歙州刺史年一百七岁卒
   兖州都督于辨机碑(开元五年正书/)
在三原县北原据金石文字为姚崇撰石残缺无书名
 按辨机燕公志宁之长孙吏部郎中立政子刺史大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6a 页 WYG0684-0074a.png
猷之兄封东海郡公赠兖州都督碑曰葬于三原县万
寿乡之先茔余特谒燕公墓辨机大猷二碑相去不远
大猷墓仅存如堵墙辨机墓已平耳其碑存
   庐山东林寺碑
在寺中开元五年李邕撰并书
   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开元八年李邕撰书/)
在蒲城县金粟山 北海此碑久赫赫人间米元章谓
其崛健生疏似为未当下截已尽剥蚀上半存者风神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6b 页 WYG0684-0074b.png
奕奕朱秉器谓良乡亦有此碑文反谓蒲城者为赵文
敏临书妄为臆断若良乡为赵书未可知矣杨用修谓
其已断或以铁束之又谓已亡皆无是事六诏传说不
足信也思训陪葬睿宗桥陵墓现存而碑即在其前
   华岳精享昭应之碑(开元八年刘升分书/)
在华阴县东五里华岳庙五凤楼内甬道东咸廙撰李
休光题额 金石文字记曰其文即刻于后周天和三
年颂碑之南面其右旁有颜鲁公乾元元年十月题名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7a 页 WYG0684-0074c.png
大字三行(阙/)(阙/)字左旁有贾竦元和元年十月华岳庙
寺诗太和六年四月侄男宣义郎行华州参军琡重修碑
之下方亦有唐人题名此碑前后空处为宋人搀入题名
甚多幸正文皆分书题名或𨽻或行不相混耳庙中古碑
嘉靖末地震多毁唐碑惟此与韩择木二通俱完好
   衡山岳麓寺碑(开元九年/)
在寺中李邕书 东林碑与此碑二石皆拓本且石质
粗刻手未精安及云麾碑王元美谓残楮断墨犹足倾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7b 页 WYG0684-0074d.png
倒赵子函谓可与云麾伯仲
   镇军大将军吴文墓铭(集王书/)
一曰兴福寺碑亦曰半截碑在西安郡墨洞 赵子函
曰此碑断残弃西安城南隍中王生尧惠辈见之以语
郡守舁置泮宫碑为大将军吴文立兴福寺僧大雅集
右军书余观其笔法去圣教远甚应是集字者不及怀
仁而碑中有开元九年字疑又从圣教序诸刻中摹集
非右军真迹也 顾宁人曰其文有夫人李氏圆姿替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8a 页 WYG0684-0075a.png
月润脸呈花唐人写状妇容犹有硕人诗意今人以为
嫌不肯作此语矣
   集王四十七字残碑
自怀仁集圣教序后唐人集王复有多种余命拓工遍
搜残碑西安城南隍中有片石无字出其土中者得四
十七字晋是以典疑广神后餐桂极佳教者之正合朽
骨石异物传露添异空空无扬赞多尚书文林纷粤缘
何以显知慈感纷糺宛然圣教初拓深叹唐石磨泐者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8b 页 WYG0684-0075b.png
多也此四十七字自余拓后不能再传于世也愧不及
王生尧惠亦无好事郡守舁入泮宫装附吴文墓志之
后为集王之楷法
   御史台精舍碑
在墨洞崔湜撰梁升卿八分书开元十一年 御史台
何地而入精舍耶佞佛可鄙若湜之所为则更为佛教
罪人特升卿声价重一时东封朝觐序石既为伧父所
坏此碑独完好无恙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9a 页 WYG0684-0075c.png
   娑罗树碑(开元十一年李邕撰并行书/)
在淮安府城中恶刻不足观远不逮东林岳麓
   净业法师塔铭(开元十二年/)
在西安府城南香积寺毕彦雄撰无书者名 赵子函
云法亦习褚登善者劲拔似之而其钩磔处稍不及耳
万历间侍御杨修龄亟赏之遂多拓者石固完好
   大智禅师碑并阴
在西安府墨洞严挺之撰史惟则八分书并篆额开元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19b 页 WYG0684-0075d.png
二十四年九月碑阴并记阳伯成撰史惟则分书开元
二十九年 窦泉书谱称其古今折衷大小应变如因
高而嘱远俯川陆而必见今观此碑信是开元间分书
第一手智师见方技传传云开元二十年卒碑云二十
四年三藏玄奘之卒传与塔铭亦不同
   大德进法师塔铭
在西安府实际寺陈光撰僧智详正书开元二十五年
七月碑残仅存形似书法亦是善学褚者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0a 页 WYG0684-0076a.png
   大德檀法师塔铭(开元二十五年正书/)
在西安府城西金胜寺即唐崇仁寺姜立祐撰无书名
 赵子函云行草笔法圆健清逸当与建初大遍觉铭
并观
   铁弥勒像颂(开元二十九年/)
在交城县石壁寺林谔撰房嶙妻高氏行书 寺自元
祐至今三燬于火碑亦屡经重刻犹奕奕乃尔深得右
军圣教之意闺阁用笔无出其右者 欧阳集古录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0b 页 WYG0684-0076b.png
余所集录古文自周秦以下讫于显德凡千卷唐居其
十七八其名臣显达下至山林幽隐之士所书莫不皆
有而妇人之书惟高氏一人尔其所书刻石存于今者
惟此颂与安公美正颂二碑笔画字体远不相类殆非
一人之书疑摹刻不同亦不应相远如此又疑好事者
寓名以为奇也识者当自辨之 又云予与蔡君谟论
书以为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余之所录
如于頔高骈下至陈游环等书皆有盖武夫悍将暨楷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1a 页 WYG0684-0076c.png
书手辈字皆可爱今文儒之盛其书屈指可数者无二
三人非皆不能盖忽不为尔唐人书见于今而名不知
于当时者如张师立缪师愈之类盖不可胜数也非余
录之则将泯然于后世矣余之集古不为无益也夫
   梦真容碑(苏灵芝行书/)
在盩厔县楼观 玄宗自言梦见玄元皇帝云有像在
京城西南百馀里即命使同诸道士求得之于盩厔县
楼观东南山阜间迎至兴庆宫开元二十九年四月事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1b 页 WYG0684-0076d.png

   玄元灵应颂(天宝元载/)
在盩厔县楼观戴琁撰序刘同升撰颂戴伋八分书
赵崡曰此颂刻于宗圣观记之北面唐人分书甚佳但
经元人翻本减弱矣碑侧宋苏轼书并诗弟辙诗岁久
剥蚀元人别摹一碑视碑侧字法亦减
   隆阐法师碑
在西安儒学天宝二年 首行唐实际寺故寺主怀恽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2a 页 WYG0684-0077a.png
奉敕赠隆阐大法师碑铭并序其下曰怀恽及书盖不
可晓第其书亦自出圣教稍完媚乏萧疏之致矣
   述圣颂
在岳庙东道院达奚珣撰吕向撰颂并正书天宝十三
载 其阴之上方有韩赏岳神文韩择木分书下方有
大历九年华阴令卢朝彻谒岳庙文有贞元九年十三
年题名左旁有乾元元年张惟一祈雨记右旁有上元
元年华阴县令王有等题名李枢书上为篆下为八分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2b 页 WYG0684-0077b.png
 高宗乾陵有述圣颂武后制文中宗书遒健得欧虞
遗意石来自于阗填以金屑照耀陵园后仆断为数段
万历间赵子函见其两段予登陵不见此石矣
   心经(无年月郑万钧草书/)
旧在长安百塔寺成化中西安守孙仁移置墨洞计三
十行后尚有二年岁除先姊忌辰百塔寺内十二字今
亦亡矣
   祈雨记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3a 页 WYG0684-0077c.png
在岳庙述圣颂之左侧张惟一撰李权分书乾元二年
   华阴令王宥谒岳记(上元元年/)
在岳庙精享碑下方上为篆下为八分李枢书 王伯
厚言华岳题名五百十一人再题三十一人自开元迄
清泰今存者惟此与述圣颂及鲁公乾元记不过二十
馀人而已又因地震之后以碎石装砌岳庙大门墙上
亦有唐人题今王无异所拓得者通共九十二人有裴
士淹李德裕李商隐名欧阳永叔云华岳题名自唐开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3b 页 WYG0684-0077d.png
元三十三年讫后唐清泰二年实二百一年题名者五
百十一人再题名又三十一人录为十卷往往当时知
名士也或兄弟同游或子侄并侍或寮属将佐之咸在
或山人处士之相携或奉使奔命有行役之劳或穷高
望远极登临之适其富贵贫贱欢乐忧悲非惟人事百
端而亦世变多故开元二十三年岁在丙子是年天子
躬耕藉田肆大赦群臣方颂太平请封禅盖唐极盛之
时也清泰二年岁在乙未废帝篡立之明年也是岁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4a 页 WYG0684-0078a.png
敬塘以太原反召契丹入自雁门废帝自焚于洛阳而
晋高祖入自太原五代极乱之时也始终二百年间或
治或乱或盛或衰而往者来者先者后者虽穷达寿夭
参差不齐而斯五百人者卒归于共尽也其姓名岁月
风霜剥裂亦或在或亡其存者独有千仞之山石泉尔
故特录其题名刻石每抚卷慨然何异临长川而叹逝
者也治平元年清明后一日书
   左金吾卫将军臧希晏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4b 页 WYG0684-0078b.png
在三原县北白鹿原广德二年韩秀弼八分书希晏与
其父右武卫将军怀恪伯父羽林大将军怀亮并兄弟
七人墓俱在原上怀恪碑为颜鲁公书与此碑俱存其
馀墓在而碑亡
   三坟记 先茔记
二石俱在墨洞俱李季卿撰李阳冰篆书 元吾丘衍
学古编曰阳冰名潮杜甫甥也后以字行因以为名而
别字少温 按杨用修以为潮另自一人顾宁人亦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5a 页 WYG0684-0078c.png
阳冰赵郡人太白从叔其字少温见于宣和书谱与其
名相应若名潮而以阳冰少温为字于义皆无取且阳
冰工篆书潮工八分观赵氏金石录载城隍神祠记忘
归台铭孔子庙记先茔碑三坟记等为李阳冰篆书而
慧义寺弥勒像碑彭元曜墓志为李潮书则其非一人
明矣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
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
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绝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5b 页 WYG0684-0078d.png
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惜哉
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
邻开元以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况潮小篆
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八分一字值百金蛟龙盘拿
肉屈强吴郡张颠誇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岂如吾甥
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
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华阴令卢朝彻谒岳记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6a 页 WYG0684-0079a.png
在岳庙与祈雨记同石大历九年
   赠兵部尚书清源公王忠嗣碑
在渭南县东关内大历十年元载撰文王缙正书碑阴
宋崇宁元丰间王临吕希逸等过墓读碑各有题记
按唐书本传忠嗣父海宾为五原太守开元二年七月
与吐蕃战初以捷闻既败没子训方九岁帝召见入伏
地哭帝抚之曰真羽林孤也吾当壮而将之赐今名养
禁中长雄毅寡言为皇甫惟明所陷贬东阳府果毅以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6b 页 WYG0684-0079b.png
杜希望请赴河西从下新城破吐蕃功最转朔方节度
与奚战桑乾河取回纥右厢降叶护加左卫大将军塞
外晏然忠嗣勇敢负气然为将乃持重自朔方至云中
连袤数千里据要险筑城堡斥地益远自张仁愿筑受
降城而来忠嗣继其功佩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节度
印控劲兵重地者万里近古未有也时方有事石堡城
忠嗣以为未可李林甫因毁之上前于是诏董延光下
石堡令忠嗣分兵应之忠嗣不得己未出军而赏格不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7a 页 WYG0684-0079c.png
立兵马使李光弼谏曰大夫爱惜士死有拒延光心虽
名受诏付数万之众而不立重赏则何以贾士勇乎延
光攻石堡不下必委罪大夫大夫奈何惜数万匹帛而
以启谗人之口乎忠嗣曰吾思之久矣得一城不足以
制敌而空杀无罪数万人此忠嗣之所不为异日即天
子见责吾亦何忍以数万人命博一官哉光弼曰大夫
能行古人所行复何言遂趋出而延光果诉忠嗣沮兵
会安禄山城雄武请忠嗣为助欲因留其兵忠嗣上言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7b 页 WYG0684-0079d.png
禄山必乱林甫益恶之诬忠嗣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
帝怒下三司讯当死哥舒翰方有宠请以官爵赎忠嗣
罪贬汉阳守卒年四十五后竟拔石堡然死亡略尽如
忠嗣言宝应间赠兵部尚书太子太师 宋祁曰以忠
嗣之才策石堡之得不偿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识安
禄山乱萌可谓深谋然卒死放地自古忠臣工于谋国
则绌于身多矣可胜诧哉 王世贞曰哥舒之力争义
者能之李临淮之先见智者能之清源仁者也所见远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8a 页 WYG0684-0080a.png
而超矣 来斋林侗曰王海宾战死青海西玄宗育孤
于禁中恩隆宠渥千载下为之感泣况身受其赐者乎
清源之不为身谋良有以也特玄宗始厚而终薄始任
贤而终信谗亦始治而终乱然而社稷无陨唐祚再安
用旧日之部曲成光复之大功其一念诚恳夫固有入
人深者矣 按元载清源之女夫为妇翁制隧石文事
与史传合第沿六朝馀韵语多骈偶不足以阐发清源
之伟略大节耳王缙乃右丞维之弟当日诗称王维崔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8b 页 WYG0684-0080b.png
灏书称王缙李邕且谓其过薛少保稷缙书固自知名
松雪翁之所师资也载缙并相终以贿败载信有罪乃
其妻王氏付长安县杖杀之曾不得邀清源公一世之
宥可与邺侯之子同一慨也
   东明五言诗
在秦藩司后堂西仓台前 前首𨽻笔谢灵运书四字
遂传为谢康乐笔矣而董元宰收入戏鸿堂帖跋之曰
项元度出示谢客真迹予乍展卷即命为张旭卷末有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9a 页 WYG0684-0080c.png
丰考功跋项持谢书甚坚予谓元度曰四声定于沈约
狂草始于伯高谢客时都无是也且东明二诗乃庾开
府步虚词谢安得预书之乎元度曰此陶弘景所谓元
常老骨更蒙荣造者矣遂为改跋第不知初刻石时果
何所据以为谢也
   千字文断石 肚痛帖
二石俱在西安墨洞张旭草书 帖云忽肚痛不可忍
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29b 页 WYG0684-0080d.png
云王元美谓二帖出鬼入神恍惚不可测今千字文断
石有五而肚痛一帖宋人李丕绪为僧彦脩刻草诗附
刻此帖于末元美谓僧札极恶岂可先于长史予装潢
之际以东明千文肚痛为张长史三帖且谓素师所景
行故录于素师之前其彦脩草书不录
   怀素自序帖
怀素自序草书大历十二年丁巳十月嘉靖间长洲文
氏刻于石 元美曰此帖如并州劲铁北山迅鹰奇矫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0a 页 WYG0684-0081a.png
无前独冠诸种然坐此亦不得与二王盟仅崛强江淮
耳真迹历数相臣家归陆冢宰近闻一总帅以八百金
购之复入平津邸矣于乎素师不习莲花梵字作此有
为迹堕落缣素伴朱提入紫闼宛转粉黛间对肥肉大
酒不亦重痛辱哉安得祖龙火了此累劫障为快也
此帖前入严相宅今又不知落何所矣
   赠扬州都督段行琛碑(张增正书/)
在汧阳县无撰者名李同系篆额大历十四年 按行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0b 页 WYG0684-0081b.png
琛段太尉秀实父也汧阳人墓在汧阳以太尉贵赠扬
州都督死于朱泚之难德宗改葬太尉灞岸东御制碑
文皇太子诵书末云以志吾过且旌善人今在临潼县
斜口镇碑亡矣墓存俗呼为烈士冢未尝归葬汧阳秦
通志于汧阳县载段府君行琛墓又载太尉段秀实墓
何未深考欤予装此帖录德宗碑并柳宗元所上太尉
逸事状于后遂成完观 碑云行琛字行琛高标甲科
贲丘园而用晦次子秀实投笔占募广德二年九月赠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1a 页 WYG0684-0081c.png
府君秘书省著作郎狄夫人太原县太君上以王翊亮
三朝大历十年五月加赠府君婺州刺史夫人太原郡
太夫人十一年冬旧使马璘表王自代诏迁御史大夫
十三年五月赠扬州大都督夫人沂国太夫人府君盖
三赠官云 太尉守泾州禦吐蕃弹筝峡予过泾吊太
尉诗并录段公何烈烈宛委伸其节杀贼恨不死笏乃
不如铁浩气激沧溟日月力提挈边城秋色暗游子泪
呜咽泾水作筝声崆峒五月雪黑雾湿征衣晨兴野径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1b 页 WYG0684-0081d.png
灭策马登高原黄沙埋战血遐想英特资天空心胆热
唐室既中衰如何多俊杰常山与睢阳烹妾与抉舌八
十老鲁公之死不少折徒保七尺躯视息犹蠓蠛
   改修季子延陵庙碑(大历十四年萧定书/)
在丹阳县
   景教流行中国碑
今在西安城西金胜寺内僧景净述吕秀岩书建中二
年 石高五尺四寸广二尺六寸计三十二行每行六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2a 页 WYG0684-0082a.png
十二字明崇祯间西安守晋陵邹静长先生有幼子曰
化生生而隽慧甫能行便解作合掌礼佛二六时中略
无疲懈居无何而病微瞑笑视翛然长逝卜葬于长安
崇仁寺之南掘数尺得一石乃景教流行碑也此碑沉
埋千年而今始出质之三世因缘此儿其净头陀再来
耶则佳城之待沈彬开门之俟阳明此语为不诬矣见
频阳刘雨化集中字完好无一损者下截及末多作佛
经番字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2b 页 WYG0684-0082b.png
   三藏不空和尚碑
在西安郡庠严郢撰徐浩正书建中二年 旧唐书王
缙传云初代宗喜祠祀未甚重佛而元载杜鸿渐与缙
喜饭僧徒代宗尝问以福业报应事载等因而启奏代
宗由是奉之过当尝令僧百馀人于宫中陈设佛像经
行念诵谓之内道场其饮膳之厚穷极珍异出入乘厩
马度支具廪给每西蕃入寇必令群僧讲诵仁王经以
禳虏寇苟幸其退则横加锡赐胡僧不空官至卿监封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3a 页 WYG0684-0082c.png
国公通籍禁中势移公卿争权擅威日相凌夺凡京畿
之丰田美利多归于寺观吏不能制僧徒虽有藏奸蓄
乱败戮相继而代宗信心不易乃诏天下官吏不得箠
曳僧尼又见缙等施财立寺穷极瑰丽每对扬启沃必
以业报为证以为国家庆祚灵长皆福报所资业力已
定虽小有患难不足道也故禄山史思明毒乱方炽而
皆有子祸仆固怀恩将乱而死西域犯阙未击而退此
皆人力所未能制也帝信之愈甚公卿大臣既推以业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3b 页 WYG0684-0082d.png
报则人事弃而不修故大历刑政日以陵迟有由然也
五台山有金阁寺铸铜为瓦涂金于上照耀山谷计钱
巨亿万缙为宰相给中书符牒令台山僧数十人分行
郡县聚徒讲说以求货利代宗七月望日于内道场造
盂兰盆会饰以金翠所费百万又设高祖以下七圣神
座备幡节龙伞衣裳之制各书尊号于幡上以识之舁
出内陈于寺观是日排仪仗百寮序立于光顺门以俟
之幡花鼓舞迎呼道路岁以为常其伤教之源始于缙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4a 页 WYG0684-0083a.png
也史传所言佞佛之弊至切故具录之按此碑不空以
一胡僧而官至特进大鸿胪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遂
为后代沙门授官之祖吁亦异矣 册府元龟载不空
赠官诏曰大道之行同合于异相王者至理总归于正
法方化成之齐致何儒释之殊涂故前代帝皇罔不崇
信法教宏阐与时偕行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
沙门大广智不空我之宗师人之舟楫超诣三学坐离
于见闻修持万行常示于化灭执律舍缚护戒为仪继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4b 页 WYG0684-0083b.png
明善教之志来受人王之请朕在先朝早闻道要及当
付嘱常所归依每每执经内殿开法前席凭几同胶序
之礼顺风比崆峒之问而妙音圆演密行内持待扣如
流自涯皆悟涤除昏妄调伏魔冤天人洗心于度门龙
鬼受职于神印固以气消灾厉福致吉祥当有命秩用
申优礼而得师为盛味道滋深思复强名载明前志夫
妙界有庄严之士内品有果地之仪本乎尚德敬顺时
典可开府仪同三司仍封肃国公赠司空谥曰大辩正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5a 页 WYG0684-0083c.png
广智不空三藏和尚 按浩传曰父峤之善书以法授
浩世状其书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尤为司空图所爱
又尝论书曰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者骨劲而气猛也
翚翟备色而翱翔百步者肉丰而力沉也若藻耀高翔
书之凤凰矣可谓誇诩之极今观此碑虽结法老劲而
微少清逸在唐书中似非其至者而宋人之能书者多
祖其笔惟莆阳师宗鲁国故为迥出
   武康郡王李元谅懋功昭德颂碑(即骆元光/赐姓名)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5b 页 WYG0684-0083d.png
在华州治大内门张濛撰韩秀弼分书李彝篆额贞元
五年 旧唐书李元谅传元谅本名骆元光尝在潼关
领军积数十年军士皆畏服德宗居奉天贼泚遣伪将
何望之轻骑袭华州刺史董晋弃州走望之遂据城将
聚兵以绝东道元谅自潼关将所部乘其未设备径攻
望之遂拔华州望之走归元谅乃修城隍器械召募不
数日得兵万馀人军益振以功加御史中丞贼泚数遣
兵来寇辄击却之迁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关防禦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6a 页 WYG0684-0084a.png
镇国军节度使与副元帅李晟进收京邑力战坏苑垣
而入遂复京师赐姓李改名元谅官终陇右节度使
   怀素圣母帖
在西安郡庠草书贞元九年 王元美云素师诸帖皆
遒瘦而露骨此书独匀稳清熟妙不可言唯姿态少逊
大令馀翩翩近之矣 赵子函云此石元祐年刻刻手
极佳与藏真律公帖俱不失素师笔意
   怀素藏真律公二帖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6b 页 WYG0684-0084b.png
在西安郡庠 王元美云怀素藏真律公二帖乃游丝
笔意萦回恍渺中有挽强饮石之劲至不易得跋尾周
越书得其遗意蒋之奇书有苏黄法皆可重也赵子函
云以下诸跋皆可删李白跋尤属赝作
   千字文(怀素草书/)
在西安郡庠 赵子函云此帖明成化间余肃敏公刻
于石者书故横肆以刻手不良遂使素师婉转清逸趣
十失其五所未亡者骨肉耳视前二帖斯为下矣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7a 页 WYG0684-0084c.png
   剑州长史李广业碑
在三原县北原与淄川郡王孝同碑近贞元二十年郑
云逵撰碑泐不知谁正书 杜甫赠剑州李长史广业
诗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但见文翁能化
蜀焉知李广未封侯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
舟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王元美云长
史名广业曾祖淮安王神通父云麾将军璲子为都统
国贞贞子庶人锜也以锜显故立碑碑立未五年而锜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7b 页 WYG0684-0084d.png
用叛僇矣夫一传而子死事再传而孙死叛不亦大径
庭哉碑词多泐阙不可读书撰人有曰尚书刑部侍郎
上柱国原武男有曰使持节华州诸军事者而皆不可
考矣书法极清婉可玩集古金石诸书具遗之因志其
略 赵子函云广业即孝同之孙为剑州长史长子国
贞为王元振所害者次子若水仕金吾卫大将军通事
舍人功名俱不显以国贞子锜始树此碑考之史国贞
原名若幽而附若水于李齐物传云齐物族弟不言为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8a 页 WYG0684-0085a.png
国贞亲弟又孝同碑中有子瑱此碑云云麾将军璲公
之烈考则广业家世历历可寻至锜以叛遂亡此碑贞
元二十年立后五年锜始叛也今碑中有云谓云逵尝
学旧史云云而前署撰官刑部侍郎当是郑云逵考云
逵正与李锜同时撰文无疑但碑文又上柱国原武县
开国男云逵传不及或史略之耳书者则诚不可考书
法真乃徐浩敌手
   楚金禅师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8b 页 WYG0684-0085b.png
在墨洞鲁公多宝塔碑阴沙门飞锡撰吴通微正书贞
元二十一年 岑参有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诗
即此 赵子函云吴通微为学士工行草然有讥其近
吏者此碑清圆婉逸虽钩磔小减而亦微有晋人丰度
   贾竦谒华岳庙诗
诗五字十八韵刻于后周天和二年华岳碑之右旁正
书元和元年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9a 页 WYG0684-0085c.png
在成都府裴度撰柳公绰正书元和四年 孙樵刻诸
葛武侯碑阴文曰赤帝子火炽四百年天厌其热洎献
烬矣武侯独不愤不顾收死灰于蜀欲嘘而再然之艰
乎为力哉是以四称武岐雍间地不尺阔抑非智不周
天意炳炳然也夫以武侯之贤宁靡筹其不可也盖激
备隆中天下托不欲曲肱安榖终儿女子手将驰驱死
备志耶由是覈武侯之所为殆庶几矣然跨西南一隅
与吴魏抗国提卒数万绰绰乎去留无我枝者是亦善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39b 页 WYG0684-0085d.png
为兵矣史寿以为短应变真抑武侯哉俾武侯不早入
地曹之君臣将奔走固圉之不暇钟邓宁能越岩悬兵
决胜指取耶是井络之野与武侯存亡俱矣天歼武侯
其不爱刘愈明白其姜维何力焉曩蟠南阳时人不与
仲毅伍洎受社稷寄擅刑赏柄曾心不愧畏人不疑黩
何意气明信卓卓也武侯死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
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独谓武
侯之治比于燕奭彼屠齐城合诸侯在下矣 此文既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0a 页 WYG0684-0086a.png
刻于碑阴而无印本传世明末大盗张献忠入蜀屠杀
之惨亘古未有万里烟绝侯神人也庙貌得保无恙家
大人刺达州予拟游锦江浣花未果此碑予得之故家
宦蜀者而录孙文于装本之末
   狄梁公祠堂碑
在大名府城南冯宿撰文胡證书元和七年 梁公功
在社稷泽在民生固宜血食不朽宁州碑虽不传而传
于天下之人心者千古如睹也此碑魏博节度田宏正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0b 页 WYG0684-0086b.png
所建武后通天中契丹陷冀州河北震动武后以梁公
为魏刺史魏人德之旧有祠经乱而废宏正因旧址复
为重建按宏正原名兴元和七年以相卫澶贝魏博六
州之地归朝请吏李绛固争宜即以节使授兴因赐名
宏正且以帑钱百五十万犒将士命知制诰裴度往宣
慰即其时也诸藩镇宏正为最忠顺其后父子皆死国
祠堂之作亦忠义气节之所发欤
   内侍李辅光墓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1a 页 WYG0684-0086c.png
在高陵县崔元略撰巨雅正书元和十年 赵子函云
清劲有圣教遗意葬在咸阳东北近泾万历中泾岸崩
拥水不流三日乃得兹石其铭曰水竭原迁斯文乃传
适符其事可为奇矣
   义阳郡王苻璘碑
在富平县儒学李宗闵撰柳公权正书永贞元年 宋
王楙墅客丛书曰苻坚其先本姓蒲其祖以谶文改为
苻符融其先鲁顷公孙仕秦为符玺郎以符为氏故苻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1b 页 WYG0684-0086d.png
坚之姓从草符融之姓从竹二姓固自不同而唐义阳
郡王符璘碑合从竹而书作苻而苻坚之苻又书从竹
者皆失于不勘耳余考汉碑𨽻书率以竹为廿少有从
竹者如符节字皆然今前汉书苻瑞多从草魏晋以下
真书碑亦有书符节为苻节者盖古者皆通用故耳此
又不可不知颜元孙干禄字书曰从草者姓从竹者为
印亦未之察也不知符融之符独非姓乎
   邠国公功德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2a 页 WYG0684-0087a.png
在西安庠杨承和撰并书陆邳篆额长庆二年十二月
 此宦者梁守谦造经于兴唐寺而护军中尉杨承和
为铭之书之者也谄媚宦寺为平蔡之功十居五六小
人无忌由来旧矣此碑何足存当椎而碎之特其书全
法欧阳兰台耳 都穆金薤琳琅曰邠国公者内侍梁
守谦也考之唐史宦者守谦无传惟宪宗元和十五年
书帝暴崩于太极殿中尉梁守谦王守澄等共立太子
杀吐突承璀及澧王恽而韩文公平淮西碑亦载守谦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2b 页 WYG0684-0087b.png
在帝左右尝命之往抚蔡师夫守谦以一宦而爵至上
公此可见其信任小人宜其晚节不终卒死于宦者之
手然予录此盖将为天下后世之戒而非徒取其文字

   西平郡忠武王李晟碑
在高陵县裴晋公度撰柳公权正书太和三年 王元
美云是时西平诸子皆已逝独太保听存乞晋公文寥
落不能发其忠义戡定之绩至于料吐蕃背盟事绝不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3a 页 WYG0684-0087c.png
载盖听于其时徒见晋公禄位勋业之盛几埒西平意
其文足以光显其先而不知晋公虽非忌者自以为位
宰相文崇简要体当如是而于西平之元功伟略十不
著一二呜呼今碑首云奉敕撰书序末云乃命臣度称
代言时似非听乞也王元美岂未读全文耶元敬又录
其官时与史不合者极详今抄具左
碑谓晟由左清道率历三府右职累迁至光禄太常卿
传则云授特进试太常卿碑谓晟为泾原四镇北庭节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3b 页 WYG0684-0087d.png
度都知兵马使代宗徵之以左金吾卫将军为神策军
兵马使传则云以右金吾卫大将军为泾原四镇北庭
兵马使碑谓晟平蜀还授检校太子宾客而传不书碑
建中二年以晟为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加御史中丞
寻拜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传则云晟为神策先锋
加检校左散骑常侍兼魏府左司马寻授御史大夫碑
谓皇居失守授晟检校工部尚书充神策行营节度使
传则云诏拜神策行营节度使碑谓大驾再迁加检校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4a 页 WYG0684-0088a.png
右仆射寻转左仆射同平章事兼京兆尹神策军京畿
鄜坊节度观察等使管内及商华等州副元帅复诏晟
兼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又兼京畿渭北鄜坊丹延节
度招讨使又进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传则
云进晟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诏晟兼河
中晋绛慈隰节度又兼京畿渭北鄜坊丹延节度招讨
使又进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碑谓銮辂爰
归拜司徒兼中书令俄以本官兼凤翔尹凤翔陇右节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4b 页 WYG0684-0088b.png
度观察等使及四镇北庭泾原等州副元帅改封西平
郡王传则云拜晟司徒兼中书令寻拜凤翔陇右泾原
节度使兼行营副元帅徙王西平郡晟之碑作于当时
而史成于后代要当以碑为是 苏子瞻李西平王像
赞以予观西平王提孤军自北方赴行在走怀光斩朱
泚如反掌迨其后帅凤翔与陇右瞰河湟兵益振谋既
臧终不能取寻常堕贼计困平凉卒罢兵仆三将谁之
咎在庙堂斩马剑诛延赏为菹醢不足偿览遗像涕泗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5a 页 WYG0684-0088c.png
滂 西平墓在高陵葑藓荒凉人尚谓此碑为三绝王
元美谓晋公文寥落不能发其忠义戡定之绩而柳书
亦为劣刻所掩何西平之多不幸耶三绝殆虚语矣偶
读苏公赞聊补晋公之略录此以志一慨
   礼部尚书冯宿碑
在西安郡庠王起撰柳公权正书开成二年 赵子函
云此碑柳书结字小差胜玄秘塔碑尚不堪与薛稷雁
行杨用修云亚庙堂碑过矣大都柳书筋骨太露不免支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5b 页 WYG0684-0088d.png
离宜米南宫鄙为恶札而宣城陈氏之笑其不能用右
军笔也 韩昌黎与冯宿论文书曰辱示初筮赋实有
意思但力为之古人不难到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
于今人也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以为
恶矣小称意人亦小怪之大称意则人必大怪之也时
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则人以为好
矣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矣不
知古文直何用于今世也然以俟知者知耳昔扬子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6a 页 WYG0684-0089a.png
著太玄人皆笑之子云之言曰世不我知无害也后世复
有扬子云必好之矣子云死近千载竟未有扬子云可
叹也其时桓谭亦以为雄书胜老子老子未足道也子
云岂止与老子争强而已乎此未为知雄者其弟子侯
芭颇知之以为其师之书胜周易然侯之他文不见于
世不知其人果何如耳以此而言作者不祈人之知之
也明矣直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不疑耳
足下岂不谓然乎近李翱从仆学文颇有所得然其人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6b 页 WYG0684-0089b.png
家贫多事未能卒其业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
仆其文与翱相上下一二年业之庶几乎至也然闵其
弃俗尚而从于寂寞之道以之争名于时也久不谈聊
感足下能自进于此故复发愤一道 唐文之衰冯公
独能力进乎古为昌黎所推许生无愧秩宗之官死而
柳公权为之书碑今又列于泮宫冯公亦足以不朽矣
第碑移竟失墓所惜哉
   大遍觉玄奘法师塔铭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7a 页 WYG0684-0089c.png
在西安府城南兴教寺刘轲撰僧建初行书开成四年
五月 玄奘法师始出塞凉州都督李大亮留之不听
去且奏闻边臣之风纪凛然高祖敕放行崎岖西域十
七载得番经六百五十七部而还诏译于慈恩寺再译
于洛中自佛法入中国至是始大行于世也按唐书法
师从天竺东归婆罗门国王尸罗逸多遣使随入朝贞
观二十年命长史王元策往慰之蒋师仁为副未至尸
罗逸多死其臣阿罗那顺自立发兵拒元策元策时从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7b 页 WYG0684-0089d.png
骑才数十战不胜皆没时吐番以尚主亲中国元策挺
身奔吐番西邮檄召邻国兵吐番泥阿婆罗皆将骑士
以来二十一年五月元策部分之攻和罗城三日破之
阿罗那顺委国走合散兵复阵师仁破擒之获其妃王
子万二千人杂畜三万降城五百八十献俘告庙法师
且亲见之矣天竺居葱岭南去长安万里自古未有使
至其国者法师以取经为其王敬信其臣阿罗那顺悖
逆遂以召戎至于君臣系累万里为俘中国之威灵于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8a 页 WYG0684-0090a.png
佛法何有哉今阿罗那顺刻石肖像于唐太宗昭陵列
诸番君长十四石人之末侍立北阙背刻曰婆罗门帝
那伏帝国王阿罗那顺云 赵子函云玄奘久居西域
广译佛言唐太宗极尊崇之据史卒于显庆六年即龙
朔元年铭则云卒于麟德元年之二月史云年五十六
铭云年六十九先葬浐东后移徙樊川北原即少陵原
文宗开成四年刘轲撰文僧建初行草秀劲有法而文
亦粗能言师事复可存也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8b 页 WYG0684-0090b.png
   安国寺寂照和尚碑
在咸阳县东门内寺中佛堂前段成式撰僧无可正书
开成六年正月 赵子函云此碑在咸阳西马跑泉地
中武功康子秀先生过而识之以语土人竖于道傍其
后王咸阳移之咸阳城中寺以碑有安国寺字遂改名
其寺为安国寺按碑段成式撰僧无可书成式文笔自
奇此文为佛言尤奇无可贾岛从弟有诗集传世其书
法出柳诚悬而优孟者子秀名梣太史德涵子也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9a 页 WYG0684-0090c.png
   玄秘塔碑
在西安郡庠裴休撰柳公权书会昌元年 赵子函云
塔为大达法师建者书虽极劲健而不免脱巾露肘之
病大都源出鲁公而多疏此碑是其尤甚者
   杜顺和尚行记
在西安府开佛寺杜殷撰董景仁草书大中六年(阙/)
 赵子函云碑在开佛寺董景仁行草亦清劲但小弱耳
   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49b 页 WYG0684-0090d.png
在鄠县草堂寺裴休撰并书柳公权篆额大中九年十
月 赵子函曰此碑书法全出欧阳信本而瘦劲不及
也当时柳诚悬书名动一时乃任篆休自任书亦信能
书也余不敏窃谓此固当胜柳书 金礼部尚书赵秉
文自号閒閒游草堂寺诗五首寺僧刻之石首篇云下
马来寻题壁字拂尘先读草堂碑平生最爱圭峰老惟
有裴公无愧辞五诗可颂字尤佳
   吏部题名石幢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0a 页 WYG0684-0091a.png
在西安府儒学戟门内大中十一年十一月 按宋张
舜民画墁录曰长安今府宇即唐尚书省也府院即吏
部也府录厅前石幢即郎官题名石也不知何年移此
 柱八面每面为三段或四段曰左司郎中曰左司员
外曰吏部郎中曰吏部员外郎曰司封郎中曰司封员
外郎曰司勋郎中曰司勋员外郎曰考功郎中曰考功
员外郎曰户部郎中曰户部员外郎曰度支郎中曰度
支员外郎曰金部郎中曰金部员外郎曰仓部郎中曰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0b 页 WYG0684-0091b.png
仓部员外郎曰礼部郎中曰礼部员外郎曰祠部郎中
曰祠部员外郎曰膳部郎中曰膳部员外郎曰主客郎
中曰主客员外郎按唐制二十四司以尚书左右丞领
之左右司为之副此皆左丞之属也题名不及左丞者
自五品以下也十二司司各百馀人后题大中十二年
十一月书镌上石柱故自唐初迄宣宗诸名臣多在焉
唐诸司官名或改或复或省或复置今不书所改者从
旧制也书者不知为何人笔法出欧阳率更兼永兴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1a 页 WYG0684-0091c.png
南虽骨力不逮而法度森然盖唐世之书判取士颜元
孙至以干禄命其字样故人多习书而欧虞褚薛一代
前矛故多用其法也
   脩武安君白起庙记
在咸阳县中古杜邮正书无名乾符五年 白起为秦
将虽有功而杀秦民不少惨毒寡恩杜邮其赐死地后
人立祠祀之何哉至唐乃能见梦于人云当为国家捍
西患未几吐蕃入寇败去遂得脩庙之典亦异矣秦俗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1b 页 WYG0684-0091d.png
岁除城郭村墟凡十字街筑土作大人头空其内剔抉
其眼鼻七孔聚薪于内焚之烟火自孔中出谓之烧白
起怨毒至今犹未改耶 赵子函曰壁间石记正书遒
劲亦有欧法知唐世官牒无不作佳书也记中所立添
置物色有晀子舍一十间沙子三间伞一颜石押衙影
等皆不可晓
   济安侯庙记
在华州城隍庙内近移西安李巨川撰郭怀素正书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2a 页 WYG0684-0092a.png
光化二年唐昭宗自华州还京改华州为德兴府封少
华山神为佑顺侯封城隍神为济安侯此文多述韩建
之功称太傅许国公而不名
   唐故左龙武军统军检校司徒赠太保陇西李
    公神道碑 唐故使持节代州诸军事代州
    刺史李公神道之碑
朱彝尊曰代州柏林寺东晋王李克用墓断碑二赠太
保文曰公讳国昌字德兴今为陇西沙陀人伟姿容善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2b 页 WYG0684-0092b.png
射盖克用之父朱邪赤心也代州刺史文曰公即太保
之次子也其名克字仅存馀可识者有公前跃马弯弓
及徐方等数字 按史克用兄弟四人次曰克让为振
武军校从讨王仙芝以功拜金吾卫将军宿卫京师赐
第亲仁坊自克用称兵云中杀守将段文楚诏捕克让
克让与仆十馀骑弯弧跃马突围出奔雁门与碑文合
则为克让无疑但史载克让守潼关与黄巢兵战败匿
南山佛寺中为寺僧所杀不言其为代州刺史又得归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3a 页 WYG0684-0092c.png
葬于代皆不可晓者当欧阳永叔时去五代甚近沙陀
世次已不得详其为唐人传谓太祖四弟皆不知其父
母名号至国昌字德兴纪亦遗之是二碑永叔亦未之
见也 按五代史后唐庄宗先号朱邪出西突厥后世
别号曰沙陀德宗时有朱邪尽忠者为吐番赞普所杀
子执宜归唐居定襄其部落万骑皆骁勇号沙陀军执
宜死其子曰赤心懿宗咸通中神策大将康承训讨庞
勋于徐州以朱邪赤心为大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落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3b 页 WYG0684-0092d.png
军使从讨勋拜单于大都护镇武军节度使赐姓名李
国昌属籍沙陀益横恣懿宗徙国昌云州刺史大同军
防禦使称疾拒命子克用为云州守提师杀使遂杀大
同军防禦使段文楚据云州自称留后唐以太仆卿卢
简方为振武节度使会幽并兵讨之简方军溃沙陀愈
侵掠代北为边患明年僖宗立以李钧为灵武节度使
以招辑之拜克用大同军防禦使居久之国昌出击党
项吐浑赫连铎袭破振武克用闻之自云州往迎国昌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4a 页 WYG0684-0093a.png
而云州人亦闭关拒之国昌父子无所归因掠蔚朔间
得兵三千僖宗拜铎大同军使以李钧为代北招讨使
以讨沙陀唐兵数败沙陀益炽北据蔚朔南侵忻代岚
石至于太谷广明元年李琢李可举赫连铎会击沙陀
克用叔父李友金以蔚朔州降唐可举琢又连败之沙
陀大溃克用父子亡入契丹克用少骁勇军中号曰李
鸦儿其一目眇及其贵也又号独眼龙居久之又惧契
丹图已时从群豪射猎群豪皆服黄巢已陷京师中和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4b 页 WYG0684-0093b.png
元年代北起军使陈景思发沙陀先降者与吐浑等万
人赴京至绛沙陀掠而还景思承制以克用为代州刺
史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率番汉万人过太原又大掠
还二年十一月景思克用复以步骑万七千赴京师正
月至河中巢党惊曰鸦儿军至矣遂连败贼兵是时诸
镇兵皆会长安大战渭桥贼败走入城克用乘胜追之
自光泰门先入战望春宫升阳殿巢南走京师平克用
功第一拜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5a 页 WYG0684-0093c.png
以国昌为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十月国昌卒未十年
克用封晋王数年亦卒子存勖嗣晋王十馀年梁灭唐
存勖即皇帝位继唐祚立高祖太宗以下七庙尊祖考
曾祖执宜祖妣崔氏皆谥曰昭烈庙号懿祖祖国昌祖
妣秦氏皆谥曰文景庙号献祖考克用谥曰武庙号太
祖立庙于太原
   唐福建观察使司徒陈公墓志
公讳岩字梦臣闽建州人乡进士黄璞撰文安定胡兆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5b 页 WYG0684-0093d.png
祉书景福二年八月立 按朱子纲目僖宗中和四年
甲辰十二月以陈岩为福建观察使初黄巢转掠福建
建州人陈岩聚众数千保乡里号九龙军观察使郑镒
表以自代岩为治有威惠闽人安之 昭宗二年辛亥
十二月福建观察使陈岩卒岩疾病遣使召泉州刺史
王潮欲授以军政未至而卒都将范晖讽将士推已为
留后发兵拒潮潮遣弟审知攻福州入其城潮自称留
后素服葬岩以女妻其子延晦厚抚其家 康熙甲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6a 页 WYG0684-0094a.png
九月石工有以旧铭石来求售者谛视知为陈公墓志
叹诧久之众议舁置郡庠按黄巢之乱涂毒中原至于
陷京师惟沙陀李克用破之于北陈公驱之于南李氏
竟代唐而有天下为唐室立九庙陈公于南方观察九
载授军柄于王潮以及审知奉唐正朔念馀年保境息
民陈公之功德于闽甚钜璞铭文叙次颇详志云厝于
闽县敦业乡太平里宋太平兴国间析置怀安县前明
万历并入侯官今北郊三十八都是也此石出于北郊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6b 页 WYG0684-0094b.png
村民黄福之家福于屋后浚沟得之遂加发掘见圹中
石室规制宏壮时乡邻多目击者伧父俗儿乌知其为
名贤蛰骨之区而护惜之哉乙酉春仲诸生陈祈广等
相率上其事于制府牒下有司乃有豪强奄有其地欲
毁古冢而作新坟多方狡辩展转支离甚至指铭文厝
字为非葬夫篆额明书墓志铭矣今以为非葬则孝经
云卜其宅兆而安厝之者非欤终则摭建宁县志以为
疑案夫纂辑志乘出于后人之手考据失实如李忠定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7a 页 WYG0684-0094c.png
公墓今在侯官桐口大家山而邵武郡志无锡县志皆
载有公墓朱夫子墓今在建阳考亭山而徽郡志亦载
有公墓此类殊多即建宁县志亦云今已无迹矣其出
流传附会可知岂若志铭为当年殉葬法物大书深刻
正以防陵谷之变迁为千古不磨者哉有司一惟豪强
之言是听诸生数屈辱于公庭灰心结舌以古宪之丰
功伟烈一坏莫保吁可胜叹哉予于唐末既得沙陀李
氏二残碑今又得读陈公墓志窃叹二人功迹相类断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7b 页 WYG0684-0094d.png
碣荒碑皆可宝也代州志载晋王墓明时为土人所发
能见梦于神宗官为完之岂陈公一代人杰而今灵爽
遂尔销沉哉可慨也
   晋王李克用北岳庙题记
河东节度使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
李克用以幽镇侵扰中山领番汉步骑五十万众亲来
救援与易定司空同申祈祷翌日过常山问罪时中和
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克用记易定节度使检校司空王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8a 页 WYG0684-0095a.png
处存看题至三月十七日以幽州请就和好遂却班师再
谒晬容兼申赛谢便取飞狐路却归河东克用重记天
会十二年七月六日尚书都官员外郎知曲阳县事高
君陈摹刋 朱彝尊曰文称中和五年二月者即光启
元年考僖宗以是年二月至凤翔三月还京改元之诏
旨未下通鉴遣将康君立救处存两题名则云领番汉
兵五十万众亲来救援与通鉴异文云至三月幽州请
就和好遂班师取飞狐路却归河东则又史所不及载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下 第 58b 页 WYG0684-0095b.png

 
 
 
 
 
 
 来斋金石刻考略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