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a 页 WYG0684-002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来斋金石刻考略卷中
              侯官林侗撰
  唐
   高祖为太宗祈疾疏
此隋大业二年正月八日刻也高祖此时尚为郑州刺
史太宗方九岁疏云郑州刺史李渊为男世民目患先
于此寺求仙蒙仙恩力其患得损敬造石碑一铺愿此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b 页 WYG0684-0026b.png
功德资益弟子男合家大小福德兴足永无灾瘴弟子
李渊一心供养石方广尺许在鄠县草堂寺非原石乃
元寺僧重刻未佳
   秦王告少林寺教(行书/)
今在少林寺中其文刻于裴漼少林碑之上方首曰太
尉尚书令陜东道益州道行台雍州牧左右武候大将
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告伯谷坞少林
寺上座寺主以下徒众及军民首领士庶等末曰四月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a 页 WYG0684-0027a.png
三十日 按旧唐书太宗纪高祖受禅拜尚书令右武
候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武德元年冬拜太尉
陜东道行台尚书令寻加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三
年加拜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七月总率诸军攻王世充
于东都则此乃四年之四月三十日也其五月丙寅则
世充降而河南平矣世民二字草书特大乃太宗亲书
馀字乃记室参军所为今少林寺僧以棒法擅天下在
隋之世己能助秦王抗王世充其来旧矣闯献之乱独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b 页 WYG0684-0027b.png
不敢侵犯少林而僧众专以摽掠诸贼为事僧徒往往
有列大帅建牙者
   太宗晋祠之铭(贞观二十一年御制并书/)
顾宁人金石文字记祠在太原府西南四十里距今太原
县八里而今县则古晋阳之故址唐时为并州为北都
为河东节度使治昔人立庙于此以祀唐叔考之北齐
书已有其名而高祖起兵尝祷于此册府元龟太宗贞
观二十年正月幸晋祠树碑制文亲书之于石今存祠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a 页 WYG0684-0027c.png
中盖昔之并都甚大祠去城三四里在悬瓮之麓晋水
之所发源后人于此引池结亭架桥其上林木翳然足
为一方之胜其庙负山而东面者晋水之神南面者唐
叔之神后晋天福六年封唐叔为兴安王台骀为昌宁
公而宋时又封晋水为显灵昭济圣母饰为妇人之像
今之人但言圣母而不复知有唐叔为古先有土之君
矣水经注云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后人踵其遗迹
畜以为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b 页 WYG0684-0027d.png
梁于水上北史薛孝通曾与诸人同诣晋祠皆屈膝尽
礼孝通独捧手不拜顾而言曰此乃诸侯之国去吾何
远恭而无礼将为神笑是则当时之所祀者唐叔非水
神也祠前莲花台上有铁人四一绍圣四年一五年造
俱完一弘治十一年一无年月俱坏今之工不及古也
 碑阴上方扈从诸臣题名七人司徒太子太师上柱
国赵国公臣无忌 太子太保上柱国宋国公臣瑀
特进太子詹事兼左卫率上柱国英国公臣绩 光禄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a 页 WYG0684-0028a.png
大夫刑部尚书上柱国勋国公臣亮 礼部尚书上柱
国江夏郡王臣道宗 太常卿驸马都尉上柱国安德
郡公臣杨师道 正议大夫守中书令太子右庶子兼
摄吏部尚书护军臣马周 凡七行字体不一皆当日
七公自书者观高宗万年宫碑阴同一例也下方空处
皆唐以后人漫题绝无唐人书以本朝御碑臣子不敢
擅题也余此碑得之旧书肆而缺碑阴祥符周雪客许
补赠碑阴及余至江宁而周适粤余归而周死矣天末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b 页 WYG0684-0028b.png
片纸难以复得命家弟与人录此七行于册末 按唐
书新罗王金真德遣其子弟入朝其归也太宗令公卿
宴饯赐以御制温汤晋祠铭二碑本想新罗至今犹宝
藏也而温汤之石今亦亡矣
   太宗御书屏风铭(贞观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在馀杭县官廨 丙午春予在燕京于报国寺集场见
唐太宗屏风铭帖索重价不能得庚戌初夏与友人陈
成之士芳夜坐斋中论太宗以神武定天下而六书八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a 页 WYG0684-0028c.png
法精妙乃尔非天纵安能若此因忆屏风帖殊觉怅然
成之谓乡学究巾笥中有此纸不知贵重因以兔园册
易之对坐补缀手自装潢迄今不觉三十年里人有为
馀杭令者知此石在廨中因首行石缺名为截角碑连
得二纸欧阳公云物常聚于所好非耶若太宗所书文
德皇后碑魏郑公碑与温泉宫碑皆亡久矣则此帖其
可不贵重乎
   高宗万年宫碑铭(永徽六年五/月建行书)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b 页 WYG0684-0028d.png
高宗御制御书石高四尺广二尺二寸计二十二行每
行四十一字碑今在麟游县九成宫中万年即九成之
更名也高宗书法不愧乃父大约皆精入于羲献而闇
劣受制武氏可哀也 碑阴刻奉敕中书门下见从文
武三品以上并学士并听自书官名于碑阴后列从官
长孙无忌李绩褚遂良五十馀人字体大小不伦如贺
兰契苾诸番将当非亲书如大将军张贵生硬之中却
有拔剑横矛之意亦一奇观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a 页 WYG0684-0029a.png
   司空英贞武公李绩碑(高宗御制御/书咸亨元年)
在醴泉县昭陵 汉之兴也项羽为之先驱唐之兴也
李密实首发难羽咤叱生风微司马子长之笔则拔山
盖世亦无由而传密非羽比然亦一世之雄信布楚将
卒为汉臣英公郑公始事密而终为唐之良佐信有天
焉未可以成败论也世绩统数十州之地归唐而不居
功密以叛诛而表请收葬不负事人之节可谓难矣碑
中所谓密来投附公独未归既承其旨方奉皇运诚于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b 页 WYG0684-0029b.png
所事造次必形者是也绩与郑公皆为唐佐命臣绩幸
而丰碑存后人因以识其冢屹若连山之状郑公不幸
丰碑一仆于文皇再坠于后之竖子后人不知但称为
丞相冢云余入潼关渡泾渭谒昭陵徘徊陪葬诸功臣
丘陇间碑碣百存其二三郑公碑已为泰山之无字且
卧于地矣英公碑制巍然而磨灭者过半不胜怀古之
悲及至澶渊固古来战争之场英雄之所驱驰也壁垒
犹存西眺钜鹿想天地之震动咫尺黎阳忆廒庾之贮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a 页 WYG0684-0029c.png
积过大伾翻浚县志读之而得郑公所为密墓志铭深
叹其不终澶州夜雪铃柝声寒展项羽本纪一再读之
风耶雨耶车马剑戟之声耶草昧英雄成就如此不自
知其欲歌而欲泣也陪陵碑此最高大岂非以陛下家
事一言而为是以报之耶乃敬业之叛武后既发公冢
而暴其尸此碑独不毁何欤冢为阴山乌德鞑山之状
土人谓下三冢(李卫公墓居北谓/上三冢相去里许)碑高二丈馀广五尺
三十二行每行存上半四五十字可观馀字为乡人捶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b 页 WYG0684-0029d.png
损过半矣以摹印之累也密墓在浚县大伾山西南五
里高七仞明初牧人入冢取石而出明末为乡人燔作
石灰可惜守土与士大夫均有责也丙午秋日跋于澶
渊披云楼并录密墓志备考焉
   唐故上柱国光禄卿邢国公李公墓志铭(太子/洗马)
    (魏徵/撰)
观夫天造草昧之初有圣经纶之始原鹿逐而犹走瞻
乌飞而未定必有异人间出命世挺生负问鼎之雄图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8a 页 WYG0684-0030a.png
郁拔山之壮气控御英杰鞭挞区宇志逸风飙势倾海
岳或一丸请封函谷或八千以割鸿沟夏殷资以兴亡
楚汉由其轻重懋功隳乎将立奇策败于垂成仰龙门
以摧鳞望天池而坠翼求之前载岂代有其人者哉公
讳密字元邃陇西成纪人自种德降祉宏道垂风道碧
海之长澜竦阆峰之遥搆家传馀庆明哲继轨论文德
则弼谐舜禹语武功则经纶秦汉其馀令望且公且侯
垂翠缕拖鸣玉者盖亦耆旧未得尽传良史莫能详载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8b 页 WYG0684-0030b.png
矣曾祖弼周太师上柱国卫公祖擢周太保魏公父宽
隋上柱国大将军凉州总管蒲山郡公匡周之美吕望
愧其嘉谋平吴之功杜预惭其远略公渥洼龙种丹穴
凤雏降列象之元精禀成形之秀气云生五色一日千
里起家左亲卫府东宫千牛备身趋驰武帐辉映廓庑
出入龙楼光生道路隋文帝精华以竭义不断恩始开
陵长之源将致覆宗之祸公见几而作谢病言归优游
经史晦明藏用风尘靡杂宾友简通交必一时之俊谈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9a 页 WYG0684-0030c.png
必霸王之略尚书令景武公杨素崖岸峻峙天资宏亮
壁立千仞直上万寻嗣关西之孔子追陜东之姬旦深
谋远鉴独步当时公年甫弱冠时人未许景武公一见
风神称其杰出乃命诸子从而友焉结以始终之期申
以生死之分暨有隋二世肆虐黔首三象雾塞五岳尘
飞妖灾所臻匪维血落星陨怨讟所动宁止鬼哭石言
辙迹遍于天下徭戍穷于海外冤魂塞宇宙白骨蔽原
野坟垄发掘城郭丘墟万里萧条人烟断绝公与楚公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9b 页 WYG0684-0030d.png
纠契共拯横流未息溟海之波几及昆冈之火亡自道
中窜身草泽奋臂大呼群雄响起豹变梁楚凤翔巩洛
据廒庾而塞轘辕登太行而临白马九服诸侯四方豪
杰或跨州连郡或称帝图王合从缔交争亡秦族者莫
不驱兹青犊背彼黑山击长毂以雷奔望高旂而电集
不期而会者以百千数遂大开幕府肇启霸图敷七德
以宣威掩八纮而取俊鳞羽毕萃草泽无遗于是发人
文以化之播仁义以乘之应时机以鼓之总群策以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0a 页 WYG0684-0031a.png
之九野风驰六合雷骇弹压赵燕振惊江汉世充甚昆
阳之败炀帝同望夷之祸化及师歼于黎阳建德稽颡
于河朔六服之地四为我有五都之所三在域中胡骑
千群长戟百万饮马则河洛可竭作气则嵩华自飞近
无不怀远无不肃声溢寰宇威慑华夷属人神之乏主
以天下为己任荒裔伫来苏之望遗黎有息肩之思虽
实下民伊赖然非上帝所临壮志展于人谋雄图屈于
天命始先鸣于大树终垂翅于群孽乃眷西顾举兹东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0b 页 WYG0684-0031b.png
夏载驱周道来谒承明帝曰念功降兹休命上柱国邢
国公拜光禄卿公虽威未震主自谓谋盖当世旧部先
附多出其右故吏后来或居其上怀渔阳之愤愤耻同
吴耿后列同淮阴之怏怏羞与绛灌为伍负其智勇颇
不自安俄属元帅秦王经营瀍洛公亦亲承秘策率卒
先行既出鸣鸡之关方次休牛之塞诏令旋旆更尽嘉
谋公想云梦之伪游虑青衣之诈及心辞魏阙之下志
在江湖之上慕范蠡之高蹈追赤松之远游熊耳峰危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1a 页 WYG0684-0031c.png
羊肠径险降吴不可归蜀无路短兵既接修途已穷阴
陵失道谁展拔山之力骓马不逝徒切虞兮之歌临阵
丧元时年三十有七故吏上柱国黎阳总管曹国公徐
世绩等表请收葬有诏许焉公体质贞明机神警悟五
行一览半面十年雅善书剑尤精文史轻一夫之勇学
万人之敌至于三令五申之法七擒七纵之功出天入
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负纵
横之才遇风云之会望紫气以骧首凌扶摇而振翮总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1b 页 WYG0684-0031d.png
不召之众问独夫之罪从我如流三分将二遂有囊括
四海之志并吞六合之心既而神器有归朝宗天阙率
从义之旅为勤王之师更以名重自疑功高自惧将远
游以逃难翻穷途而及祸高鸟未尽良弓遽折敌国犹
梗谋臣已丧天子过细柳而兴嗟闻鼓鼙而轸虑雅重
事人之节方申诏丧之礼粤以武德二年某月日葬于
黎阳之西五里平原礼也故吏徐世绩等咸同婴世网
共涉艰难感意气于一言托风云于千载所恨并发唐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2a 页 WYG0684-0032a.png
代不列元凯之功俱为汉臣独漏山河之誓是以恸深
栾布悲甚向雄虑陵谷之推移勒斯铭于泉户庶使神
游楚国无惭项羽之臣魂往齐都不愧田横之冢乃为
铭曰如马唐臣犹龙周史宏道百世迈德千祀带地深
源极天峻峙玉种逾润兰芳不已成形腾气成象降精
馀庆种美惟公挺生少表奇智早擅英声符采发越志
略纵横隋道方衰始闻凌长睹兹兆乱缅然长想闭关
晦迹招弓莫往盘桓利居不婴世网运否道销时逢改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2b 页 WYG0684-0032b.png
卜朱旗爰指紫灵已哭野战群龙驰走原鹿竞窥周鼎
争亡秦族时遭蠖屈运偶凤翔劬劳百战经营四方振
荡六合牢笼八荒始闻楚霸终基汉皇群雄并起莫恢
王度圣人既作皇天乃顾爰自东夏言遵西路来拟窦
融宠逾英布爵穷五等位登九棘帷幄参谋高衢骋力
海运方遥图南未极纵壑摧鳞摩天坠翼熊耳失路新
安陨身长男丧楚少女留秦惊魂靡托反葬何因列树
松槚惟馀故人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3a 页 WYG0684-0032c.png
   周顺陵碑(武后父士彟墓/睿宗御书之碑)
在咸阳县北原陵前佛寺内藏石一片如几厚二尺许
存百许字武三思撰相王旦书赵子函云碑用武氏制
字武三思称犹可而旦亦曰旦当发一笑书不知
真出旦否方整遒健可录也碑已仆于乙丑之地震而
亡于县令之修河余犹从故家见其拓本(字大径/二寸)乙巳
四月余至咸阳过顺陵见陵制壮丽几与昭乾二陵埒
南双阙内天禄辟邪二石兽东西相向高丈许又北翁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3b 页 WYG0684-0032d.png
仲十又北石狮二南向尤高大又北为陵庙旧址今为
佛寺三层碑石一片在中楹可坐可卧百许字径可二
寸寺后石兽翁仲如前之数又北巍然陵也武氏为李
家妇竟以女子称制革命追尊父母此天地一大变局
令人短气非狄梁公唐祚不几殒乎
   景龙观钟铭(睿宗御制御书/景云二年九月)
今在西安府钟楼上 景龙观中宗所作睿宗时铸钟
制铭观久毁钟移西安城钟楼上在臬署西偏声闻百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4a 页 WYG0684-0033a.png
里为有唐故物但摹印甚难白日登楼下窥官署钟铮
然有声匠人印者以草塞其内毡包其外而后得之铭
广二尺纵少减金石文字记曰初唐人作字尚有八分
遗意正书之中往往杂出篆体无论欧虞诸子即睿宗
书亦如此犹之初唐律诗稍似古风平仄不尽稳顺开
元以后书法日盛而古意遂亡遂以篆楷为必不相通
分为两部
   记泰山铭(玄宗御制御书/开元十四年)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4b 页 WYG0684-0033b.png
唐太宗时群臣请封禅不许曰卿等以封禅为帝王盛
事朕意不然诚令天下乂安家给人足不封禅何损今
天下殚敝人物凋耗即封禅愈靡靡矣昔秦始皇封禅
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汉文帝不及始皇耶且古
者事天扫地而祭天神降焉何必登太山之巅封数尺
之土然后展其诚敬乎已而群臣请不已许之魏郑公
独争以为未可帝曰公不欲朕封禅以功未高耶曰高
矣德未厚耶曰厚矣以中国未安四境未服年谷未丰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5a 页 WYG0684-0033c.png
天瑞符应未至耶对曰陛下兼此而有之矣然则卿断
断云不可封禅何也对曰陛下虽有此六者然百姓当
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呻吟未起而东巡即供
亿烦费其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禅万国君长皆当扈跸
今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灌莽极目此为引戎人入腹中
而示之以空虚况赏赉不丰则不能厌其望必丰之虽
给复连年固不偿百姓劳矣崇虚名而受实害将焉用
之帝大感悟事竟寝郑公匡救恺切当上心如此开元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5b 页 WYG0684-0033d.png
帝致治庶几贞观不免侈心渐生姚崇既死宋璟罢相
张说处中书文章信美矣骨鲠安敢望郑公未几林甫
国忠进而天下几亡读唐史至开元天宝之际恫乎有
馀憾焉 开元帝十四年东封帝作纪泰山铭大书深
刻于穹岩之上王元美曰余登泰山转天门见东二里
许穹崖造天铭书若鸾凤翔翥于云烟之表为之色飞
惜其下三尺许为拓工恶寒篝火焚蚀遂致百馀字剥
落云是时张说有封禅颂苏颋有封东岳朝觐序碑刻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6a 页 WYG0684-0034a.png
明弘治间林焞凿忠孝廉节四大字于上恶札题名纵
横漶灭不可读见之怅然后人事事可憎殆不特此王
元美云余得一纸于泰安州守家果庵广三丈高六丈
字径可六寸真足与泰山齐观矣
   孝经(天宝二/年𨽻书)
玄宗御制孝经颂并注皇太子亨篆额今在西安府学
墨洞内作大亭以覆之下作石台高五尺馀硺鬼工狰
狞擎扶状上硺石盖为龙螭拿攫状皆极精致中石四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6b 页 WYG0684-0034b.png
面皆广五尺高九尺馀束以巨铁上下通计高二丈四
面遍书每面二十一行每行五十一字小注分写两行
石莹润如玉照人须眉朗若明镜凿刻精工为最殊观
书法与泰山铭同老劲丰妍如泉吐凤如海吞鲸非虚
语也后有李齐古所进石台表行书亦佳同勒诸臣名
字皆秀劲可爱至如行押数行尤豪爽飞动王元美谓
帝是时为林甫蛊媚极矣犹知有是经耶三子同日就
陨属镂南内凄凉废食厌代唐家父子如此循览遗迹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7a 页 WYG0684-0034c.png
为之惭慨
   鹡鸰颂(玄宗御/制御书)
开元帝笃友于之爱为长枕大被此亦帝王之盛事不
可以妃子之乱而忽之开元中鹡鸰数千翔集麟德殿
前右卫率府长史魏光乘作颂帝俯而和之十一章词
既称美字更遒逸见于戏鸿快雪诸帖中可贵也 欧
阳集古录当皇祐至和之间余在广陵有敕使黄元吉
者以唐明皇自书鹡鸰颂本示余把玩久之后二十年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7b 页 WYG0684-0034d.png
获此石本于国子博士杨褒又三年来守青州始知刻
石在故相沂公宅然则此颂宋时已勒石矣
   金仙长公主碑
在蒲城县金粟山睿宗桥陵内 明皇行草中有开元
字面漫漶存二三百字亦在隐见间矫逸异常大都书
法至开元帝一变文为徐峤之作有先帝不夺雅志云
云峤之亦以书名其子浩又世其学不独称率更兰台
父子已也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8a 页 WYG0684-0035a.png
   嵩岳会善寺批答碑
代宗大历二年十月内敕于会善寺建戒坛抽律生七
人讲律者主僧乘如表谢代宗批答云戒分律仪释门
弘范用申奖导俾广胜因允在严持烦于申谢二十四
字书法不及乃祖亦自佳以见唐帝能书者多皆太宗
有以启之也 石在会善寺内一碑列三层上层大历
二年敕牒中刻乘如谢表下刻批答
 上诸帝御书十四种而则天后升仙太子碑亦为御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8b 页 WYG0684-0035b.png
 制御书不以列于诸帝者恶其渎也仍归于嵩山诸
 碑内
   虞公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欧阳询正/书贞观十一年十月)
碑以贞观十一年十月立残缺计三十六行祇存上截
三百馀字 按唐书恭公以贞观十年薨年六十四而
欧阳信本年八十馀矣而字犹精健乃尔此见颜鲁公家庙
碑文史称温大雅与思鲁(颜鲁公/高祖)同事东宫彦博与悯
楚同直内史省彦将与游秦同典校秘阁二家兄弟各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9a 页 WYG0684-0035c.png
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
为盛其为通贤所称若此
   尚书右仆射申公高士廉茔兆记
在昭陵许敬宗撰赵模正书以贞观二十一年薨寿七
十二石残缺存百馀字不知葬年月日碑侧云会昌四
年五月四日六代孙尚书左丞元裕拜茔所一云六代
孙正议大夫行给事中上柱国渤海县开国男食邑三
百户赐紫金鱼袋少逸谨附名题于碑侧会昌四年五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19b 页 WYG0684-0035d.png
月十五日
   房梁文昭公玄龄碑
在昭陵褚遂良书旧唐书公讳乔字元龄碑曰讳玄龄
字乔新唐书从碑以贞观二十二年薨年七十计三十
四行止存上截尺许计每行有二十馀字可观文不知
谁撰
   中书令高唐公马周碑(𨽻/书)
在昭陵许敬宗撰殷仲容分书贞观二十二年薨碑残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0a 页 WYG0684-0036a.png
缺存三百许字有永徽二年赠尚书右仆射诏
   国子祭酒孔宪公颖达碑(于志宁撰二正书/贞观二十 年)
在昭陵碑残缺赵子函谓公有功六经鬼神呵护故碑
多可读今殊不然计三十四行上二尺许寥寥数字可
观规模虞褚法史云字仲达碑云字仲远当从碑贞观
二十二年六月十八日薨年七十五隐隐见于碑者
   芮君豆卢宽碑
在昭陵永徽元年卒据金石录李义府撰不知谁书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0b 页 WYG0684-0036b.png
豆卢代北著姓魏太和中称单姓为卢宽乃隋文帝之
外孙为梁泉令高祖定关中与刺史萧瑀同赴京师累
授殿中监子怀让尚万春公主贞观中历礼部尚书左
卫大将军封芮国公
   太常寺卿汾阴献公薛收碑
在昭陵残缺存百馀字据金石录于志宁撰不知谁书
武德七年薨最早年三十三碑额唐故太常卿上柱国
汾阴献公薛府君之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1a 页 WYG0684-0036c.png
   司徒卫公李靖碑(正/书)
在昭陵许敬宗撰王知敬书 显庆三年墓准卫霍故
事为阴山乌德鞑山状土人谓之上三冢王知敬与虞
褚诸公入内府临兰亭者昭陵碑多残缺此独有千馀
字可读 金石记曰其文有曰悯兹视即肉字谓
蚩愚之人也史记李斯传禽鹿视肉索隐曰禽鹿犹禽
兽也言禽兽但知视肉而食之庄子及苏子曰人而不
学譬之视肉而食文子言人有二十五等其二十四等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1b 页 WYG0684-0036d.png
谓之肉人广韵肉俗作越绝书陈音对越王断竹续
竹飞土逐作此字乃俗书也而今人以为古字误
矣 宋元祐四年二月游师雄别立碣于唐碑侧刻云
唐特进卫国公李靖以贞观二十二年薨年七十九赠
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坟制如卫霍故事起冢象铁
山积石山以旌殊功今按其坟在昭陵左北距山麓三
里南距今醴泉县三十五里冢为三山之状主山与西
山迤逦相属而东北者势若断绝别为一山疑其一象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2a 页 WYG0684-0037a.png
积石而一象铁山也而其高五十五尺东西七十五尺
周一百五十五步遗迹雄伟见之者无不想其英概能
以功名始终真一代之名臣也前有神道碑乃许敬宗
撰王知敬书其座元无鳌制规模皆削于英公未详其
然也访古者可以观焉
   礼部尚书张后胤碑
在昭陵残缺不知撰书何人显庆三年额题大唐故礼部尚
书张府君之碑  太宗受学于张及文皇即位尚在下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2b 页 WYG0684-0037b.png
僚乃自请老文皇始悟置酒宴之寻以对孔门弟子称
旨授国子祭酒卒加礼部尚书陪葬昭陵甲午十一月
二十五日往贺来高舅寿归因书记之
   兰陵长公主碑(正/书)
在昭陵碑残缺据金石录李义府撰不知谁书首云太
宗第十九女也显庆四年薨年三十二驸马窦怀悊赠
长公主
   太子少师崔敦礼碑(正/书)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3a 页 WYG0684-0037c.png
在昭陵据金石录为于志宁撰残缺不知谁书显庆年
间卒碑额题太子故少师中书令文昭崔公碑
   阳翟侯褚亮碑(八分/书)
在昭陵残缺存五百馀字不知撰书姓氏以贞观二十
二年薨寿八十八碑额题大唐褚卿之碑文内有龙朔
封阳翟侯数字可见
   大将军许洛仁碑
在昭陵残缺不知撰书人隐隐可见者破宋老生有功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3b 页 WYG0684-0037d.png
年八十八谥曰勇隆朔二年
   大将军阿史那忠碑(正/书)
在昭陵残缺不知其卒葬年月撰书姓氏额书大唐故
右骁卫大将军薛国贞公阿史那府君之碑
   右武卫将军乙速孤行俨碑(分/书)
在昭陵北五十里叱干村东与其父左领军将军神庆
墓相去十馀步刘宪撰白义晊分书此碑去昭陵最远
醴泉县志曰昭陵诸碑若文皇后碑止存赑屃长孙无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4a 页 WYG0684-0038a.png
忌碑存而字尽灭其碑字尚有存者仅二十一片房玄
龄存五百馀字(褚遂/良书)高士廉存三百馀字(许敬宗撰/赵模书)
志玄存八百馀字张后胤马周兰陵公主各存六百馀
(公主碑李义府/撰殷仲容分书)姜遐许洛仁各存九百馀字(姜碑侄/郕公晞)
(撰/书)孔颖达存千字(于志/宁撰)阿史那忠崔敦礼各存七百馀
(崔碑于志宁/撰于立政书)豆卢宽存四百字(李义/府撰)薛收张阿难监
门将军王君各百馀字徒存形似惟唐俭存字一千一
百乙速孤行俨存字一千四百(刘宪撰白义/晊八分书)李靖存字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4b 页 WYG0684-0038b.png
一千五百(许敬宗撰/王知敬书)李绩存字千八百(高宗御/制并书)乙速孤
昭祐存字二千五百馀(苗仲容撰/释行满书)又一碑存字百五六
十可辨而前有兰陵公主字中存诏词曰第十九女则
公主或有二碑不可知此崇祯十一年苟好善所修志
云又二十六年而余至陵下时值雪后空山无人未及
遍访仅见李卫公一碑其下截俱劖去后又购得四五
碑皆然且有并其碑而仆之者
赵崡曰万历戊午四月余为九嵏之游距昭陵十里宿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5a 页 WYG0684-0038c.png
高生俨家翌日同行北一里许得许洛仁碑又北半里
许得薛收碑似昭仁寺碑骎骎有伯施法折而西一里
许为赵村村有广济寺寺后石鼓唐人书尊圣经咒精
健绝伦止存十三从赵村北行里许为庄河村未至先
于道旁冢得姜遐断碑至村则有段志玄碑东行有监
门将军王君碑横于田间又东行一碑无字亦无冢盖
土人平之而磨其碑耳以图考疑长孙无忌碑又东行
为刘洞村流水界之渡而东有房梁公玄龄碑褚河南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5b 页 WYG0684-0038d.png
正书而东有高士廉碑又东有李靖碑撰书姓氏残缺
与褚碑同而上半完好靖冢作三山形文皇以象其功
土人谓上三冢绩冢亦如靖土人谓下三冢南北相去
不二里绩碑高宗御书高二丈馀崭然屹立与温彦博
碑拓者甚多土人捶其字殆尽彦博碑在靖碑北欧阳
询书书法视皇甫九成化度三碑最为得中而不复可
拓至西峪村村东南古冢相连有褚亮碑阿史那忠碑
张后胤孔颖达豆卢宽张阿难各碑鳞次不远书与段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6a 页 WYG0684-0039a.png
姜等碑皆有法而孔碑极类虞伯施但结搆小疏昔人
谓伯施书非也颖达卒在世南后当是习世南之书耳
既而又得兰陵公主碑于老军营之西北得马周碑于
苟村之东得唐俭碑于小阳村之北又得崔敦礼碑又
尉迟敬德碑自额以下埋土中闻十五年前令芮质掘
而拓数十纸余出之了无一字又山半数冢土人谓乱
冢坪仆二碑余皆起之则与尉迟碑同盖土人捶而仆
且瘗之也又西山半数冢土人谓宰相坟仆一碑传是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6b 页 WYG0684-0039b.png
魏郑公碑又登山谒昭陵有六马皆以片石刻其半左
右各三陵北四十五里叱干村村东二冢一为乙速孤
昭祐碑苗仲容撰释行满正书一为乙速孤行俨碑刘
宪撰白羲晊分书地僻拓者少故得稍完
林同人曰赵子函以万历戊午游昭陵家本秦又得贤
主人极搜讨之乐顾瞻低徊穹碑丰碣仆者起之埋者
出之百六十残篇断简犹二十馀种至崇祯丁丑方二
十年苟公好善修醴泉县志所载昭陵碑目悉同赵公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7a 页 WYG0684-0039c.png
所见又二十八年为康熙甲辰余过昭陵经兵火之后
耳目非旧而余乃倩工搜拓仅得英卫房马诸公十六
碑字之存者已不能如赵公所云耳若段志玄唐俭姜
遐阿那难监门王公及兰陵公主别碑皆亡矣又三十
年予重游西凉过关中时秦方大饥百里断人烟昭陵
一径化为萑苻之薮行旅裹足窃意前所存十六碑将
复沈没于寒烟衰草中后人不得而见也每翻阅碑本
愈加珍重作为昭陵石迹考略三卷慨昔贤之既逝伤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7b 页 WYG0684-0039d.png
往制之将湮不禁寄愁天上云尔 杜甫行次昭陵旧
俗疲庸主群雄问独夫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天属
尊尧典神功协禹谟风云随绝足日月继高衢文物多
师古朝廷半老儒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往者灾犹
降苍生喘未苏指麾安率土荡涤抚洪炉壮士悲陵邑
幽人拜鼎湖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松柏瞻虚殿尘
沙立瞑途寂寥开国日流恨满山隅 重经昭陵草昧
英雄起讴歌历数归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翼亮贞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8a 页 WYG0684-0040a.png
文德丕承戢武威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陵寝盘空
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孔庙诏表碑
在曲阜县庙中武德九年十二月诏一通太宗即位之
初年高宗乾封元年诏一通太子宏表一通乾封元年
祭文一通共为一碑𨽻书出一手王元美曰其行书不
甚精工而时有汉意乃知古法自开元帝始尽变也金
明昌二年七月一日暴风折木压其碑仆于地龟趺分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8b 页 WYG0684-0040b.png
为二碑与字俱无害岂阴有所相而然耶九月一日复
命工易以此座云(开州刺史/高得裔记)
   赠太师孔宣公碑(𨽻/书)
在曲阜县孔庙崔行功撰孙师范分书乾封元年 顾
宁人金石记曰碑文内升斗二字升音升斗音㪷𨽻释
汉苦县老子铭有斗星字司𨽻校尉杨孟文石门颂上
顺斗极白石神君碑米斗五钱注并云斗字(汉𨽻分韵/升斗二字)
(上升/下斗)唐比丘尼法琬碑天分斗极竟作升字则谬矣昔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9a 页 WYG0684-0040c.png
人以其文易混故改斗为斗俗作斗而二字多有误者
故汉书食货志治日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
之臣瓒曰当言三斗尚书帝命验黄曰神斗博雅误作
神升又世语姜维胆大如升误作斗
   修孔子庙墓碑
在曲阜县庙中开元七年李北海邕撰张廷圭书邕文
不及书此碑是己廷圭名书书小史谓邕文不及圭书
而评者有古木隤沙閒花映竹语观此亦未为的然但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29b 页 WYG0684-0040d.png
书赵盾作赵遁何也
   兖公之颂(正/书)
在曲阜孔庙张之宏撰包文该书天宝元年四月
旧唐书礼仪志开元二十七年八月制追谥孔子为文
宣王赠渊为兖公(即颜/渊)闵子骞费侯冉伯牛郓侯冉仲
弓薛侯冉子有徐侯仲子路卫侯宰子我齐侯端木子
贡黎侯言子游吴侯卜子夏魏侯又赠曾参颛孙师等
六十七人皆为伯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0a 页 WYG0684-0041a.png
   新修文宣王庙门碑
在曲阜孔庙裴孝智撰裴平书大历八年十二月
   修文宣王庙记
在曲阜县贾防撰无书者名咸通十一年三月 孔子
三十九世孙温裕以私俸奏请葺庙蒙奖中书门下牒
一道
曲阜孔庙碑石林立自汉至魏凡(阙/)碑已编于前唐碑
凡六通序次如右自宋而下不详录焉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0b 页 WYG0684-0041b.png
   嵩岳会善寺造像记(八分书十麟/德元年 月)
今存本寺大殿右
   少林寺金刚经(正/书)
王知敬书咸亨三年是时玄奘奉敕再于东都译诸佛
经佛法方盛之始天子尚加敬信书此经所由来矣第
石质似恶刻亦未精剥蚀甚存不及半正可与李靖墓
碑参看
嵩岳诸碑自汉开母庙石阙至唐代嵩高碑凡二十七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1a 页 WYG0684-0041c.png
种俱楚黄叶井叔所贻
   天后御制诗(正/书)
在少林寺王知敬书永淳二年九月 武后既杀王皇
后宫中时有祟故常居东都嵩山诸胜多所游观而三
十六峰碑碣亦惟此时为盛
   王徵君口授碑(正/书)
在嵩山老君洞南垂拱二年四月徵君即王元宗也弟
绍宗甄录并书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1b 页 WYG0684-0041d.png
   封祀坛碑
在登封县西万羊冈武三思撰天册万岁二年薛曜正
书下截剥蚀
   中岳体玄先生潘尊师碣文
(阙三字/)王适撰司马承祯分书圣历二年
   升仙太子碑
在偃师县南三十五里武后御制并书圣历二年六月
 王元美谓文似北门诸学士手笔意软媚无铁椎椎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2a 页 WYG0684-0042a.png
悍马时意气且既为太子立碑而以莲花六郎称其后
身得不秽千古青简耶 赵子函云碑首升仙太子之碑
六大字飞白书作鸟形亦佳飞白书久不传于世此其
仅存者耳叶井叔先生以此碑寄余未有额为之一怅
乃行书甚虬健有致非直柔也(恶其乱常因/不列于御书)
   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凡十/六人)
在嵩山石淙北崖上薛曜正书久视元年五月 天后
自制七言一首侍游应制皇太子显太子左奉裕率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2b 页 WYG0684-0042b.png
兼检校安北大都护相王旦太子宾客上柱国梁王
三思内史狄仁杰奉宸张易之麟台监中山县
开国男张昌宗鸾台侍郎李峤凤阁侍郎苏味
道夏官侍郎姚崇给事中阎朝隐凤阁舍人
融奉宸大夫汾阴县开国男薛曜守给事中徐彦
伯右玉钤卫郎将左奉宸内供奉杨敬述司封员外
于季子通事舍人沈佺期各七言一首
   秋日宴石淙序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3a 页 WYG0684-0042c.png
在嵩山石淙南崖张易之撰正书阙年月疑与夏日同
时之事
   道安禅师碑
在嵩山废戒坛寺西南宋儋撰并行书开元十五年十
月 宋儋开元中人明甚淳化阁帖编入隋朝王著之
不学乃尔
   少林寺碑
在寺内钟楼下裴漼撰并书行体开元十六年七月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3b 页 WYG0684-0042d.png
裴懿公负文笔号霹雳手不以书名而此文不及书法
之秀劲渐升伯施之堂此碑上方刻秦王告少林寺教
玄宗书太宗文皇帝御书七大字其阴刻开元赐田牒
一碑前后三刻
   景贤大师身塔石记
在嵩山会善寺羊俞撰沙门温古行书开元二十五年
八月 叶井叔云按王维有留别温古上人诗云宗兄
此削发盖其族人亦必可称者也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4a 页 WYG0684-0043a.png
   嵩阳观圣德感应颂
在登封县故嵩阳观遗址李林甫文徐浩分书裴迥题
额天宝三载 石高一丈广五尺八寸计二十五行每
行五十字碑高大为诸碑冠宋广平碑方豪记云高二
丈许然石身不过八尺广仅五尺若此碑下龟上螭不
知如何壮丽惜乎其为林甫所撰与道士孙太冲炼丹
九转谀饰方术以邪事主不足称也
   少林寺灵运禅师塔铭(崔琪撰沙门勤行书/天宝九年四月)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4b 页 WYG0684-0043b.png
今在寺中碑顶有字云寺西石塔灵运师坟即梁帝皇
嗣者也以其为梁武帝之裔而称皇嗣亦为不顺其阴
刻陀罗尼经咒
   嵩岳永泰寺尊胜咒石幢
在寺内庭西天宝九载
   永泰寺碑(沙门靖彰撰荀望行书/天宝十一载闰三月)
今在嵩山永泰寺
   会善寺戒坛敕牒(行书十大历/二年 一月)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5a 页 WYG0684-0043c.png
今在嵩山会善寺西上层刻中书奉敕牒中层刻沙门
乘如谢表下层刻代宗御书批答二十四字
   大證禅师碑铭(王缙撰徐浩正/书 大历四年)
今在嵩岳寺
   梵网经心地戒品等经(高坚正书正大/历十三年 月)
今在嵩山会善寺后一碑两面
   会善寺戒坛记
陆长源撰陆郢分书并篆额贞元十一年七月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5b 页 WYG0684-0043d.png
   少林寺厨库记
顾少连撰崔溉正书贞元二十年
   状嵩高灵胜诗(尉迟汾撰正书无名/太和三年六月)
今在中岳庙壁有宋熙宁丁巳王绅题字题云府尹王
侍郎准制拜岳准字作准
   多宝佛塔感应碑
在西安郡庠岑勋撰颜真卿正书天宝十一载赵子
函云鲁公此书最著以其字比诸碑稍小便于展玩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6a 页 WYG0684-0044a.png
而结法视东方赞家庙碑似觉少逊 王元美曰惜在
藏锋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信然碑旧在兴平千福
寺不知何时移立西安府学中岑参有登千福寺楚金
禅师法华院诗
   东方朔画像赞
在山东陵县夏侯湛撰赞颜真卿正书天宝十三载
予少时乡人有为陵令者以此碑一纸饷旅馆主人予
见悦之及长问其家无有也后自秦抵开州去陵邑四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6b 页 WYG0684-0044b.png
五百里其令秦人以世好求之得四纸归闽偶置别舟
下建溪触石舟破碑纸损裂愧赵子固之护兰亭犹补
缀得一本装潢颇精护以佳木又为人窃去怅惘久之
后于故家得旧拓本后又得画赞而缺碑阴亦可无憾
记此以见守藏之不易子孙其识之右军作画赞小楷
风流蕴藉为百代模式鲁公乃大书深刻岩岩气象有
垂绅搢笏之容皆东方生之所顾盼而深喜也
   祭伯父豪州刺史文 祭侄赞善大夫季明文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7a 页 WYG0684-0044c.png
二文俱乾元元年鲁公文稿也石本有单行者有见于
各法帖中者
   华岳题名记
在岳庙真享碑东侧颜真卿正书乾元元年十月 鲁
公自蒲州刺史除饶州与监察御史王延昌穆宁评事
张澹华阴令刘皓主簿郑镇同谒庙题记字径二寸仅
百馀字
   郭汾阳王家庙碑并阴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7b 页 WYG0684-0044d.png
在秦藩司内下库御题额颜真卿撰并正书广德二年
十一月 汾阳忠武王子仪为父太保敬之作家庙立
碑鲁公为文并书当矣相传今秦藩司乃当年汾阳府
第故其立碑地今为下库虽有亭覆之舆皂居处岂知
爱护故石微漫漶即承宣者亦未必知所重也予常一
至亭前不知牝犬生子其下狂吠而出群犬随之几至
狼狈疾奔得免好事之报每思及辄发一笑 碑面书
文及铭碑阴行笔列汾阳兄弟子侄官爵俱列大位太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8a 页 WYG0684-0045a.png
保九男长子琇次子仪三子云四子瑛五子圭六幼贤
七幼儒八幼明九幼冲史止载汾阳弟幼明一人而子
仪官封史与碑亦多不合录之以备考 子仪武举及
第授左卫长上改河南府成皋府别将又改同州兴德
府右果毅左金吾卫知队仗长上又改汝州鲁阳府折
冲知右羽林军长上又迁桂州都督长史充当管经略
副使又改北庭副都护充四镇经略副使又除左威卫
中郎将转右司禦率兼安西副都护改右威卫将军同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8b 页 WYG0684-0045b.png
朔方节度副使改定远城使本军营田使又加单于副
大都护东受降城使左厢兵马使又拜右金吾卫将军
兼判单于副都护又拜左武卫大将军兼安北副都护
横塞军使本军营田使又兼充天德军使安北副都护
又兼封州都督西受降城使右厢兵马使改卫尉卿兼
单于安北副大都护灵州刺史摄御史中丞充朔方节
度关内支度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副大使知节度事
六城水运等使又拜御史大夫馀并如故又拜兵部尚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9a 页 WYG0684-0045c.png
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单于安北副大都护灵州大
都督府长史节度等使馀如故又特加银青光禄大夫
又拜司空馀如故又充副元帅馀如故又拜尚书左仆
射同平章事兼武部尚书馀如故又加朔方管内采访
处置使又加司徒封代国公食实封一千户馀如故又
兼中书令司徒兼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副大
都护朔方节度等诸使馀并如故又充东京畿及山南
东道并河南等道诸节度防禦兵马元帅乃权知东京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39b 页 WYG0684-0045d.png
留守判留司尚书省事馀如故又兼邠宁鄜坊等两道
节度使又封汾阳郡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
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兵马副元帅仍充本管观
察处置使馀并如故加实封五百户又加实封二百户
又加实封二百户又充关内副元帅馀如故又兼上都
留守馀如故又兼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本道观察处
置等使兼河中尹馀如故又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
大都护充朔方节度大使及关内支度营田盐池押诸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0a 页 WYG0684-0046a.png
蕃部落等使六城水运使管内观察处置使馀如故又
拜太尉兼河西副元帅通和吐蕃等使馀如故又拜尚
书令兼中书令馀如故 太保孙见于碑者十三人曜
旴晞昢晤昉暧晛晓曙煦映暄上皆有官爵曜晞二人
俱称太原县开国公曾孙见碑者二人刻名处为人所
坏一曰守少府卿一曰守国子监主簿予从郭氏宠
命录抄当日碑石所未载者世次于后汾阳有大勋于
唐室宜其后之以炽而昌也旴子仪次子晞子仪三子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0b 页 WYG0684-0046b.png
兵部尚书封赵国公暧子仪六子卒赠尚书左仆射以
女为宪宗后穆宗太后复赠太尉曙子仪七子先金吾
大将军卒封沂国公昕子仪侄幼明之子安西大都护
四镇节度使旼子仪侄郭太后叔父封郑国公曜太子
太傅谥曰孝郭太后穆宗母宪宗后也为暧尚代宗长
女升平长公主之女追赠曾祖太保追封岐国公敬之
赠太傅父暧为太尉母虢国长公主为高国大长公主
钊暧之子工部尚书剑南西川节度入为太常卿检校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1a 页 WYG0684-0046c.png
司徒郭太后兄也鏦金吾大将军卒赠尚书左仆射尚
顺宗长女汉阳公主鋹太子詹事仲恭尚穆宗第四女
金堂公主银青光禄大夫仲词尚穆宗第六女饶阳公
主钊之第三子也银青光禄大夫袭封太原郡公仲文
殿中少监(以上抄/宠命录)忠武王陪葬肃宗建陵(陵内陪葬/止王一人)
武将山与太宗九嵏山昭陵相连而稍西北何以无墓
碑或经后人埋没未可知也郭氏子孙今尚盛住居华
下华州之东路旁有郭汾阳故里石碑此地山川亦极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1b 页 WYG0684-0046d.png
秀丽集古录有忠武王将佐略碑云贞元十二年陈翊
撰翊之所书亦为盛矣犹言得其六七盖其官至宰相
者七人为节度使者二十八人尚书丞郎京尹者十人
为察使者五人据翊所得而书者实六十人而显名于
世者盖五十人虽乔琳周智光李怀光仆固怀恩等陷
于祸败然杜鸿渐黄裳李光弼光进之徒伟然名见于
当时而垂称于后世者亦少能及此岂惟得失不相当而已
哉虽汾阳功业士多喜附以成名然其亦自有以得之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2a 页 WYG0684-0047a.png
也其忠信之厚固出其天性至于处富贵保名德古人
之所难者谋谟之际宜亦得其助也
   赠工部尚书臧怀恪碑
在三原县北原李秀岩篆额颜真卿撰并正书广德二
年 鲁公此碑书比诸石风骨特秀劲下截为田夫磨
砻无字上半精采夺目可宝也 按碑公讳怀恪东莞
人今之沂州非粤之东莞鲁公与臧氏交厚碑云臧氏
自骠骑以还世以材雄朔陲迨于今兹蕃衍弥炽自天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2b 页 WYG0684-0047b.png
宝距开元乘朱轮而拖圭组者相望国都云云怀恪七
子皆仕于朝少子希让为代宗都虞候渭北节度使封
鲁国公怀恪以子贵自右武卫将军三赠至工部尚书
兄怀亮右羽林军大将军鲁公又为臧氏书故宅碑纠
宗碑县志载之今皆亡矣
   宋州八关斋会石幢(正/书)
在归德府颜鲁公撰并书广德三年首篆文宋州八关
斋会记 节度田神功项疾愈州将徐向等为之斋会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3a 页 WYG0684-0047c.png
作石幢以记之其事不足重以鲁公书重之耳石幢八
角每角阔八九寸高八尺
   茅山碑(正/书)
在茅山颜真卿撰并书夏五月 鲁公此碑字与颜家
庙大麻姑坛相埒予得之友人敝箧中十损二三缺其
首尾未获考其年月
   麻姑坛记(大历/六年)
在抚州南城县东南二十里麻姑山中 都玄敬金薤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3b 页 WYG0684-0047d.png
琳琅云右唐小字麻姑坛记颜真卿撰并书今在江西
南城县之麻姑山欧阳公谓或者疑其非真而复以为
笔画有法非鲁公不能书也赵明诚谓陈无已尝见黄
鲁直言此乃庆历中一学佛者所书鲁直能道其名及
观陆放翁云鲁公麻姑坛记有大小二本盖用羊叔子
岘山故事通志金石略载鲁公书亦有小字麻姑坛记
则欧阳公之疑与鲁直之言又似不足信元柳待制道
传云麻姑坛碑小字楷法尤精𦂳比闻旧石焚毁山中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4a 页 WYG0684-0048a.png
重刻宜也颜鲁公书麻姑坛记有大小字两石都元敬
考论详矣余昔过南城登麻姑山见小字石已漶漫而
诸家所刻几十数种虽非原本皆足见鲁公书法风骨
姑收此两纸以存梗概若大字本则绝无而仅有戊寅
春暮余于莺脰湖潘次耕先生家见之字大如臧怀恪
碑宛若新刻宋拓何疑真可宝也又余斋所藏帖字大
莫如中兴颂字小莫如麻姑坛皆鲁公笔所谓神龙屈
伸不可端倪者也侗记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4b 页 WYG0684-0048b.png
   磨崖中兴颂
在祁阳县浯溪石崖上元结撰颜真卿大字正书大历
六年 磨崖石玄宗泰山铭字体最大八分书若正书
字大者则以此颂为第一而结体最小者莫若麻姑坛
皆鲁公手笔元结序云非老于文学者其谁宜为王元
美谓首句噫嘻前朝孽臣奸骄非颂体此石本予得之
旧家若今拓无此完好矣颂石后有黄庭坚读中兴颂
诗宋刻漶漫略可读明华亭董玄宰以白松绫五幅自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5a 页 WYG0684-0048c.png
书读浯溪颂诗漫郎左氏癖鲁公羲之鬼千载远坛场
同时恰对垒有唐九庙随秋烟一片中兴石不毁几回
吹律寒谷春几度看碑陈迹新辽鹤归来认城郭杜鹃
声里含君臣折钗黄绢生光怪旧国江山馀气概当年
富贵腹剑多异代风流椽笔在书生何负于国哉元祐
之籍何当来子瞻饱吃惠州饭涪翁夜上浯溪台扶藜
扫石溪声咽不禁技痒犹题碣清时有味是无能但漱
湘流莫饶舌绫色如新墨光映射鲁公千载后不得不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5b 页 WYG0684-0048d.png
推为擅场予力不能得不知为何人所有 宋马永卿
曰中兴颂云复复指期此两字出汉书匡衡传云所更
或不可行而复复之注云下复扶目反又何武为九卿
时奏言宜置三公官又与翟方进共奏罢刺史更置州
牧后皆复复故注云依其旧也下复扶目反
   右丞相广平文正公宋璟碑
在沙河县西北八里墓前颜真卿撰并书大历七年壬
子 碑侧记大历十三年戊午石高八尺广四尺厚一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6a 页 WYG0684-0049a.png
尺一寸四面遍书前后面皆二十七行每行五十二字
左右旁皆七行每行五十字岁久已断仆于地明沙河
令方豪起而立之另有碑记碑侧记乃鲁公续书宋世
即已缺裂崇宁间范致君别刻于石迄今五百馀载石
复剥蚀而文隐隐可读邢州司李萧蛰庵震梓而传之
补史所未备恐碑石湮没不彰予装录侧记于装本之
末今再录于此初公任监察御史持节于沙河属突厥
寇赵定州河朔凶惧邢州刺史黄文轨投艰于公公以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6b 页 WYG0684-0049b.png
父母之邦金革无避及贼至城下公为晓陈祸福其徒
有素闻公威名者乃相率而去开元末安西都护赵含
章冒于货贿多以金帛赂朝廷之士九品以上悉皆有
名其后节度范阳事方发觉有司具以上闻玄宗切责
名品将加黜削公一无所受乃进諌焉玄宗纳之遂御
花萼楼一切释放举朝皆谢公衣冠俨然独立不拜翌
日入奏玄宗谓公曰古人以清白遗子孙乃卿一人而
已公曰含章之贿偶不至臣门非不受也玄宗深嘉叹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7a 页 WYG0684-0049c.png
之前碑阙故略述之公第四子浑之为中丞也方欲陈
乞御制碑颂未果而中受谴谪事竟不成真卿时参监
察殿中为中丞属吏故公孙俨泣请真卿论撰之昭义
军节度观察使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平阳郡王薛
公曰嵩以文武忠义之资为国保障上慕公之德业叹
尚无穷次嘉俨之恳诚崇竖莫致乃命屯田郎中权知
邢州刺史封演购他山之石曳以百牛僝刻字之工成
乎半岁磨砻既毕建立斯崇远近嗟称古今荣观虽大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7b 页 WYG0684-0049d.png
贤为德树善庸限于存亡而小子何知附骥托迹于阶
序真卿刺湖州之日因成其文请俨刻其侧而志之未
及雕镌而第八子衡因谪居沙州参佐戎幕河陇失守
介于吐蕃以功累拜工部郎中兼御史河西节度行军
司马节度周鼎保守燉煌十馀岁遂有中丞常侍之拜
恩命未逮而吐蕃围城兵尽矢穷为贼所陷吐蕃素闻
太尉名德曰唐天子我之舅也衡之父舅贤相也落魄
于此岂可留乎遂赠以驼马送还于朝大历十二年十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8a 页 WYG0684-0050a.png
一月以二百骑尽室获归士君子伟之乃古来所无也
上欲特加超奖且命待之于侧门十三年春三月吏部
尚书颜真卿记 按文贞开元二十五年丁丑冬卒寿
七十五明年戊寅夏葬碑立于大历七年壬子自丁丑
至壬子凡三十六年又六年戊午乃大历十三年复有
碑侧之记颜文忠兴元元年甲子秋卒于希烈之难寿
七十六溯壬子书碑时文忠年六十四书碑侧时年七
十矣文贞卒时文忠年始二十九开元五年文贞同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8b 页 WYG0684-0050b.png
章事文忠方九龄乃自少而壮壮而老世变屡更而巍
巍丰碑必出文忠手笔此中谓非有神合乎千载下见
遗迹而想其德令人慨慕之无从也 萧蛰庵至邢访
文贞公后二十四代孙道亨携族谱来公子七六无谱
惟六子华谱甚详华子俨苏州刺史俨二子长嗣先左
补阙次子嗣宗奉化令家焉明景泰初兵部侍郎讳琰
者公十七代孙也过邢有望墓诗其家南和者十七代
而绝弘治间南和令朱锐于奉化取公十九代孙伍来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9a 页 WYG0684-0050c.png
以守祠自伍至亨凡六世今家沙河者百馀人业农家
南和者仅道亨一人奉化者久不相往来蛰庵震记
   孔子庙残碑
在华州程浩撰颜真卿正书 此文载于唐文粹为扶
风县文宣王庙记大历二年驾部郎中程浩文而今西
安府学有僧梦英书此一记其文正同但去扶风古县
也以下半篇其跋云此记刋石元在湖州临安县梦英
爱而书之岂驾部先作此于扶风鲁公又书之湖州而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49b 页 WYG0684-0050d.png
去其半篇耶而考唐地里志临安属杭州不属湖州得
非梦英之误耶今华州有此残碑数十字其文同
   争坐位帖
在西安郡庠圣教序亭内右厢西窗台行草 此鲁公
为检校刑部尚书时与定襄郡王郭英又书稿论朝会
不宜让内侍鱼朝恩居上坐侃侃其词俗谓争坐位帖
 宋沈括梦溪笔谈曰都堂及寺观百官会集坐次多
出临时唐以前故事皆不可考惟颜鲁公与郭英乂书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0a 页 WYG0684-0051a.png
云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
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
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以来未尝参错此亦
略见当时故事 赵子函曰不知何时上石石已泐矣
而法犹可寻王元美云无一笔不作晋法所谓无意而
文从容中道者也又云公刚劲义烈之气文不能发而
发之于笔墨间余尝谓公学不如其人于麻姑坛记见
之词不如笔楷不如行有意不如无意于此帖见之而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0b 页 WYG0684-0051b.png
都玄敬乃谓草草之笔亦为摹刻以人重耳余不能不
服膺元美此碑虽泐而颜公笔法宛然近董氏摹入戏
鸿堂帖乃云陜省者不足观而自谓存公法度今以余
观董氏刻视此则神亡矣 此石质粗多麻孔幸字画
皆未损摹印不精遂致模糊予至郡庠墨洞与印工对
坐竟日纸墨力俱佳仅得两本观者谓为重刻又谓旧拓
董氏誇有宋拓本想亦如是恨未一见
   颜氏家庙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1a 页 WYG0684-0051c.png
在西安郡庠李阳冰篆额颜氏家庙之碑建中元年建
 唐末丧乱其碑倒于郊野宋太平兴国五年都院孔
目官李延袭移建学宫立于明皇孝经石台亭东北向
碑首行题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
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乃鲁公父也次行
第七子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
开国公真卿撰并书 君讳惟贞字叔坚其叙先世或
称讳某若伯叔祖父群从具直书其名碑文已详石四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1b 页 WYG0684-0051d.png
面遍书额上题字额阴片石方广如前 鲁公书云高
祖记室君国初居此宅虢州君舍人君侍焉堂今置庙
地高祖妣殷夫人居十字街西北壁第一宅秘书监君
礼部侍郎君侍焉虢州君居后堂华州君于堂中生焉
今充神厨少保君堂今充斋堂厅屋充亚献终献斋室
共八十五字人不知摹拓尘土封翳予拂拭摹出碑石
高八尺广四尺七寸厚一尺五寸前后皆二十二行每
行四十七字左右旁皆六行每行五十字字比前后面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2a 页 WYG0684-0052a.png
略小额字又差小
   颜鲁公与蔡明远书
行草拓本二帖并依金石录附于大历之末
   奉使蔡州题字
在同州中有鲁公画像书曰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
竟止缘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悢悢始终不改游于波
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我是
行亦足达于时命耳又曰人心无路见世事只天知下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2b 页 WYG0684-0052b.png
有题曰观此笔迹不题岁月以事实考之盖公使李希
烈时也希烈以建中元年陷汝州卢杞建议遣公奉使
至正元(宋讳贞/故作正)元年八月丙戌公不幸遇害困踬贼庭
者踰二年刅加于颈而色不变度无还期誓不易节盖
书此以自表云靖康元年七月壬申朝散郎秘阁修撰
知同州军事唐重书 又有忠义堂帖宋人所刻此帖
名为奉命帖又有移蔡一帖曰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
卿自汝移蔡天也天之昭明其可诬乎有唐之德则不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3a 页 WYG0684-0052c.png
朽耳十九日书叶少蕴避暑录话曰颜鲁公真迹宣和
间存者犹有数十本其最著者与郭英乂论坐位书在
永兴安师文家祭侄季明文病妻乞鹿脯帖在李观察
士衡家乞米帖在天章阁待制王质家寒食帖在钱穆
甫家其馀与蔡明远帖卢八仓曹帖送刘太真序等(当/作)
(刘太/冲)不知在谁氏皆有石本坐位帖安氏初析居分为
二人多见其前段师文后乃并得之相继皆入内府世
间无复遗矣(孙承泽曰送刘太冲序墨迹旧在中书赵/士祯家后归之关中南宗伯宗伯没其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3b 页 WYG0684-0052d.png
(中举人东荫商得之后复归南氏余从东君借临月馀/今国学所摹印即赵氏本也视墨迹文字及书法俱小)
(异岂传世不/止一本乎)今忠义堂所刻已上诸帖皆有之又有送
辛晃序清远道士同沈恭子游虎丘寺诗末题大历五
年十二月 又有开元二年二月颜元孙告身一通乾
元元年四月颜昭甫告身一通宝应元年七月颜惟贞
赠秘书少监告身一通殷氏赠兰陵夫人告身一通大
历十二年八月颜真卿刑部尚书告身一通建中元年
八月真卿太子太师告身一通后有宋至和二年蔡襄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4a 页 WYG0684-0053a.png
跋嘉定乙亥刘元刚刻石
   国子学石经
在西安府儒学圣殿明伦堂之后东西长廊树立其下
故称墨洞开成二年立于国学宋元祐二年移立此旧
唐书文宗纪开成二年宰臣判国子祭酒郑覃以经义
启导稍接文学之士遂奏置五经博士依汉蔡邕刋碑
列于太学创立石壁九经诸儒校正讹谬上又令翰林
勒字官唐元度复校字体石末有元度等表文一通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4b 页 WYG0684-0053b.png
   易经十卷九石二万四千四百三十七字
   书经十三卷十石二万七千一百三十四字
   诗经二十卷十六石四万八百四十八字
   周礼十卷十七石四万九千五百一十六字
   仪礼十七卷二十石五万七千一百一十一字
   礼记二十卷三十三石九万八千九百九十四
   字
   春秋左传三十卷六十七石十九万八千九百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5a 页 WYG0684-0053c.png
   四十五字
   公羊传十卷十六石四万四千七百四十八字
   谷梁传十二卷十六石四万二千八十九字
   孝经一卷一石二千(阙/)(阙/)十三字
   论语十卷六石一万六千五百九字
   尔雅三卷四石一万七百九十一字
   五经文字三卷十石
   九经并孝经论语尔雅字样共计六十五万二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5b 页 WYG0684-0053d.png
   百五十二字
   大唐开成二年丁巳岁月次于元日维丁亥
   书石学生前四门馆明经臣陈玠
   书石学生前四门馆明经臣艾居晦
   书石学生前文学馆明经臣(阙/)
   书石官将仕郎守润州句容县尉臣段绛
   校勘兼看书上石官将仕郎守四门助教臣陈
   庄士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6a 页 WYG0684-0054a.png
   校勘兼看书上石官将仕郎守秘书省正字臣
   柏皓
   覆定字体官翰林待诏朝议郎权知沔王友上
   柱国赐绯鱼袋臣唐元度
   校勘官兼专知都勘定经书检校刋勒上石朝
   议郎守国子毛诗博士上柱国臣章师道
   朝散大夫守国子司业骑都尉赐绯鱼袋臣杨
   敬之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6b 页 WYG0684-0054b.png
   都检校官银青光禄大夫(阙/)
   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监修
   国史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臣覃
京兆府府学新移石经记略汲郡龙图吕公领漕陜右
之日持适承乏雍学一日谒公公喟然谓持曰京兆阛
阓间有唐国子监存焉其间石经乃开成中镌刻唐史
载文宗时太学勒石经而郑覃与周墀等校定九经文
字上石及覃以宰相兼祭酒于是进石壁九经一百六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7a 页 WYG0684-0054c.png
十卷旧在务本坊自天祐中韩建筑新城石经尽委于
野至朱梁时刘鄩守长安有幕吏尹玉羽者白鄩请辇
入城鄩方备岐军之侵轶谓此非急务玉羽绐之曰一
旦贼兵临城碎为矢石亦足助敌为虐鄩然之乃迁置
于此即唐尚书省之西隅也地杂民居其处洼下随立
辄仆岁久折缺予欲徙置于府学之北墉遂视图命役
具器用筑浮虚凡石刻之偃者仆者悉辇置于其地洗
剔尘土补锢残缺分为东西次比而陈列焉明皇注孝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7b 页 WYG0684-0054d.png
经及建学碑则立之于中央颜褚欧阳徐柳之书下迨
偏傍字源之类则分布于庭之左右先是有兴平僧诞
妄惑众大尹刘公希道没入其赀有请于朝以修慈恩
浮图者公建言兴建学校为急朝廷以五百千畀之不
费于公不役于民经始于元祐二年初秋尽孟冬而落
成门序旁启双亭中峙廊庑回环不崇不卑诚故都之
壮观翰墨之渊薮也如蔡中郎石经四十六碑范蔚宗
才见其十有六今皆磨灭不可考矣然后知金石之固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8a 页 WYG0684-0055a.png
不得其人以护持之亦难必其可久此吕公所以为有
功于圣人之经而不可不书也元祐五年岁次庚午九
月黎持记河南安宜之书予以为尹玉羽之功在吕公
之上诸石残缺多明崇祯间长安费铸另书九经补缺
字样别刻于石字不佳与唐不类予所装裱石经手自
补缀唐石有半字点画可见者悉存之空缺处不得已
用费字誊补玉羽小吏有功石经 本朝陜抚贾汉复
于康熙三年补刻孟子于石孟子七卷十石三万六千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8b 页 WYG0684-0055b.png
五百六字 周宣王石鼓韩昌黎请自凤翔移至长安
国学而不可得元人乃不远数千里辇置燕都石经自
唐开成历宋至明迄今千馀年而孟子一书补之者乃
出于汉复之手不能不作绕朝之叹然字与刻手皆劣
不足以㜶美唐石 顾宁人金石文记曰宰臣郑覃以
六经讹谬已多博士相沿难改正请召宿儒奥学详校
正定准后汉故事勒石太学从之乃石经立又乖师法
后数十年名儒皆不窥之以为芜累甚矣旧史之评如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9a 页 WYG0684-0055c.png
此愚初读而疑之又见新书无贬辞以为石壁九经虽
不逮古人亦何遽不贤于寺碑冢碣及得其本而详校
之乃知经中之缪戾非一而刘煦之言不诬也略识于

   周易
君子以裒多益寡裒误作褒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言误作存 其孰能与于此哉脱于字 周易系辞下
第八脱下字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59b 页 WYG0684-0055d.png
之吉无不利下多一也字 力小而任重小误作少
复于外者必反其家其误作于 夬必有所遇脱所字
 蛊则饬也饬误作饰 丰多故亲寡旅也故下多一
也字 姤遇也姤误作遘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终来有他吉他作它 刚健笃实辉光作煇光 君
子以治历明时历作历 可与佑神矣佑作祐 其受
命也如向向作响 兼三才而两之三才之道也才皆
作材 其一字而前后不同者 包蒙包荒包承包羞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0a 页 WYG0684-0056a.png
系于包桑(系辞/下同)包皆作苞包有鱼包无鱼以杞包瓜包
皆作包 问以辨之由辨之不早辨也其辨明也明辨
晰也辨吉凶者存乎辞困德之辨也井以辨义辨是与
非辨皆作辩君子以类族辨物剥床以辨君子以慎辨物
居方复小而辨于物皆作办其旁注至静而德方德下
添一也字 贲亨小利有攸往利下添一贞字 其先
误而后改者 略例筌误作荃 愈误作喻 二无误
作无皆即以其误改之 其标题周易系辞上第七周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0b 页 WYG0684-0056b.png
易系辞第八周易说卦第九皆八分书而周易序卦第
十周易杂卦第十一皆正书虽依古注本附于第九之
内以正书为别终似未安
   尚书
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乃父误作
先父孙上多一子 臣下罔攸禀令令误作命 若药
弗瞑眩药误作乐 王乃徇师而誓徇误作循 乃汝
世雠世误作誓 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攻误作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1a 页 WYG0684-0056c.png
公 用端命于上帝于误作予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
通者 敢对扬天子之休命无之字 其旁注者 予
有乱臣十人臣字旁注 惟妇言是用是字旁注 释
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干下容下各添一之字
   诗
小戎序国人则矜其车甲甲误作田 舒懮受兮懮误
作忧 予尾翛翛翛误作脩 戎车既饬饬误作饰
以祈黄耇祈误作祁 凉曰不可凉误作谅 无此疆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1b 页 WYG0684-0056d.png
尔界界误作介 侯疆侯以疆误作强 其与今文不
同而两通者 雍雍鸣雁雍作雍 之死矢靡他他作
它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作不我知二章同 和鸾
雍雍雍作雍 何人斯序故苏公作是诗以绝之也以
作而 维尘雍兮雍作雍 既匡既敕敕作敕 其政
不获政从郑笺作正 尚不愧于屋漏愧作愧 于彼
西雍肃雍和鸣有来雍雍雍作雍 屡丰年屡作娄
其先误而后改者 抱衾与裯裯误作稠 不瑕有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2a 页 WYG0684-0057a.png
瑕误作遐 鳣鲔发发发误作拨 噂沓背憎噂误作
蹲 如彼溯风溯误作 駉駉牡马牡皆误作牧皆
即其误改之 云何其吁脱其字添
   周礼
女史八人史误作使 太宰三曰郊甸之赋郊误作邦
 内飨豕望视而交睫豕误作施 典枲掌布缌缕纻
麻草之物缌误作丝 牛人军事共其犒牛犒误作槁
 司市市司帅贾师而从贾误作胥 肆长掌其戒令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2b 页 WYG0684-0057b.png
令误作禁 鞮鞻氏府一人一误作八 鬯人禜门用
瓢赍用误作明 司几筵设莞筵纷纯筵误作席 大
司乐大㲈㲈误作磬 王大食三侑侑误作宥 大师
令奏鼓𣌾鼓误作瞽 大祝四曰禜禜误作荣 司常
家各象其号象误作相 凡以神仕者仕误作士 小
子史二人二误作一 大司马旂居卒间居误作车
考功记妢胡之笴笴误作笱 矢人前弱则俛俛误作勉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医师疕疡者疕上多一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3a 页 WYG0684-0057c.png
有字 野庐氏有相翔者诛之诛上多一则字 邦之
大师大上多一有字 庭氏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
射之射上多一夜字
   仪礼
士冠礼𣓉柶兴𣓉误作建 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袒
误作祖 楅髹横而奉之奉误作拳 大夫与士射袒
纁襦纁误作薰燕 礼右祭脯醢脯误作补 大射仪
宾升成拜拜误作败 坐授瑟乃降授误作受 聘礼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3b 页 WYG0684-0057d.png
宾既将公事复见讶以其挚讶误作之 公食大夫礼
陈鼎于碑南南面西上脱一南字 觐礼天子赐舍曰
伯父脱曰字 士丧礼祭服不倒倒误作到 少牢馈
食礼如筮日之仪仪误作礼 主妇被锡衣侈袂侈误
作移下同 祝延尸延误作筵 有司彻二手执挑匕
枋挑误作桃 主妇洗爵于房中脱爵字 主妇北面
答拜受爵尸降筵受主妇爵以降误作受尸爵 主人
降洗爵爵误作觯下主人实爵并同 主人拜受爵尸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4a 页 WYG0684-0058a.png
拜送脱爵字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乡射礼适
左个中亦如之亦作皆 燕礼小臣又请媵爵者二大
夫媵爵如初大夫下更有大夫二字
   礼记
删御定月令在曲礼之前 月令人乃迁徙徙误作徒
 其器闳以奄奄误作掩 檀弓上周公盖祔祔误作
附 王制示弗敢主也示误作亦 礼器飨帝于郊而
风雨节寒暑时脱节字 学记燕辟废其学辟误作譬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4b 页 WYG0684-0058b.png
 丧大记男子出寝门外脱外字 子大夫公子众士
食粥脱众士二字 哀公问如此则国家顺矣少则字
 坊记民犹薄于孝而厚于慈犹下多一有字 中庸
待其人而后行而误作然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脱之
字 缁衣有国家者章善瘅恶脱家字 儒行慎静而
尚宽脱而字 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五辟字皆
误作譬 若有一个臣个误作介 其与今文不同而
两通者 檀弓上有亡恶乎齐亡作无 岁壹漆之壹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5a 页 WYG0684-0058c.png
作一 乐记非听其铿锵而已也锵作鎗 杂记上客
立于门西于作于 杂记下泄柳之母死泄作世 丧
大记命妇汜拜众宾客于堂上于作于 主人先俟于
门外于作于 中庸可一言而尽也一作壹 问丧祭
之宗庙以鬼享之享作飨 大学尧舜帅天下以仁二
帅皆作率 昏义祖庙既毁教于宗室于作于 射义
是以诸侯君臣以作故 其先误而改者 学记教人
不尽其材材误作才 故人不耐无乐耐误作能皆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5b 页 WYG0684-0058d.png
误而改之
   春秋左传
隐元年且告之悔且误作具 五年僖伯称疾不从疾
误作侯 十年伐戴戴误作载 桓二年故封桓叔于
曲沃故误作政 六年楚之羸羸误作嬴 以类命为
象类误作德 闵二年从曰抚军军误作国 僖三年
公子友如齐涖盟涖误作泣 四年归胙于公脱胙字
 姫寘诸宫六日宫误作公 公杀其傅杜原款傅误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6a 页 WYG0684-0059a.png
作传 七年弗可改也已改误作故 十四年公怒止
之止误作上 十五年辂秦伯辂误作 使郤乞告
瑕吕饴甥且召之且误作国 二十五年昏而傅焉傅
误作传 二十七年责无礼也责误作青 郤縠可縠
误作榖 三十一年晋新得诸侯新误作亲 东傅于
济傅误作传 三十三年入险而脱入误作人 为从
者之淹淹误作流 文元年王使毛伯卫来锡公命锡
误作赐 享江芉芉误作芊 二年废六关关误作阙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6b 页 WYG0684-0059b.png
七年寘文公子焉焉误作曰 十二年太子以夫钟与
郕邽来奔邽误作封 宣二年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弑
误作杀 三年晋侯伐郑及郔郔误作延 商纣暴虐
纣误作讨四年秋公如齐秋误作利 六年离卦误
作同人 八年杀诸绛市绛误作终 十二年晋师在
敖鄗之间师误作帅 十五年吾获狄土土误作士 十
七年盟于卷楚卷误作巷 郤子其或者欲已乱于齐
乎乎误作平 十八年凡自虐其君曰弑虐上多一内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7a 页 WYG0684-0059c.png
字 成二年及齐师战于新筑师误作侯 且辟左右
且误作旦 七年寻虫牢之盟虫误作蛊 十七年楚
公子櫜师袭舒庸櫜误作橐襄十年子蟜误作矫 今
伐其师今误作令 十四年士鞅反反误作及 十七
年苟过华臣之门必骋骋误作聘 十九年而视不可
含含误作舍 所不嗣事于齐者事误作是 天子令
德天误作夫 二十一年栾盈过于周过上多奔楚二
字 二十三年邾畀我来奔畀误作卑 二十五年先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7b 页 WYG0684-0059d.png
夫当之矣夫误作天 井堙木刋堙误作烟 赋车兵
徒卒甲楯之数卒误作兵 二十七年父子死余矣余
误作馀 免馀复攻宁氏馀误作余 二十八年重丘
之盟未可忘也忘误作志 使析归父告晏平仲晏误
作宴 文子使召之召误作君 庆氏之马善惊马误
作焉 武王有乱臣十人脱臣字 三十年蔡景侯为
太子般娶于楚娶误作聚 单公子愆期期误作旗
驷带追之驷误作四 昭元年今武犹是心也今误作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8a 页 WYG0684-0060a.png
令 二年齐使上大夫送之送误作逆 三年少姜有
宠而死姜误作齐 知而复从复误作弗 四年恃险
与马马误作焉 五年娶于子尾氏娶误作聚 君若
驩焉好逆使臣若误作苦 九年无囿犹可囿误作宥
 十三年隐太子之子庐归于蔡庐误作卢 十四年
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宗误作宋 二十年
余不忍其诟诟误作徇 取人于萑苻之泽苻误符
二十一年心是以感感实生疾感误作咸 二十二年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8b 页 WYG0684-0060b.png
士平出奔楚士误作氏 边卬为大司徒卬误作印
二十五年季公鸟生申申误作甲 二十七年入于堀
室堀误作 定元年荣驾鹅驾误作骂 三年及邾
盟于拔拔误作技 八年子姑使溷代子代误伐 十
年驷赤谓侯犯曰赤误作亦 哀四年盗杀蔡侯申杀
误弑 蔡昭侯将如吴蔡误作 十六年与晋人谋
袭郑晋误作为 三十三年有不腆先人之产马马误
焉 二十六年四方其训之训误顺 其与今文不同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9a 页 WYG0684-0060c.png
而两通者 宣二年以视诸朝视误作示 哀十六年
此事克则为卿事下有也字 其续添者 昭二十二
年辛丑伐京毁其西南下添子朝奔郊四字
   春秋公羊传
隐元年何以名字也字上多一不字 二年妇人谓嫁
曰归嫁误作稼 三年曷为或言崩或言薨脱上一或字
 生毋相见死毋相哭毋字并误作母死毋误作母死
 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未误作末下同 十年宋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69b 页 WYG0684-0060d.png
人蔡人卫人伐戴戴误作载 桓二年曰有有则此何
以书脱一有字 隐贤而桓贼也贼误作贱 庄十九
年此其言遂何脱其字 二十五年求乎阴之道也阴
误作隐 二十三年狄伐邢邢误作刑 僖四年南夷与
北狄交误作北夷 六年此其言围何围下多一者字
 二十六年乞师者何脱师字 三十年归恶乎元喧
也乎误作于 三十三年百里子与蹇叔子百误作伯
 文四年其谓之逆妇姜于齐何何误作河 宣十五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0a 页 WYG0684-0061a.png
年然后归尔尔误作耳成十五年成公幼幼误作忧
 臧宣叔者相也叔误作公 襄十四年季孙宿会晋
士丐宋华阅卫孙林父郑公孙虿莒人邾娄人于戚邾
娄人脱人字 十七年春王二月二误作三 十九年
为其骄蹇为误作或 二十九年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人下脱子字 昭九年其言陈大何脱陈字 定元年
立炀宫宫误作公 四年夷狄也而忧中国而误作其
 哀四年盗杀蔡侯申杀误作弑 六年齐国夏及高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0b 页 WYG0684-0061b.png
张来奔高上多一齐字 十四年颜渊死子曰上多一
孔字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隐四年隐公曰否
作隐曰吾否 桓六年简车徒也徒作马淫乎蔡乎作
于 十一年祭仲者何郑相也相上有之字 文六年
何以谓之天无是月非常月也是月下更有是月二字
 宣公六年此非弑君而何而作如 十年未绝于我
也于作于 十二年是以君子笃于礼而薄于利于作
于 成二年得一贬焉尔一作壹 襄十二年春王正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1a 页 WYG0684-0061c.png
月正作三 二十九年尔杀吾君杀作弑 三十一年
于是负孝公之周愬天子愬作诉 十四年有麇而角
者麇作 其先误而后改者 桓二年此其目言之
何目误作月 闵元年盍弑之矣使弑子般弑并误作
杀 僖十三年葬陈宣公宣误作桓 成二年及齐侯
战于鞍侯误作师 昭二十五年庆子免君于大难矣
脱矣字皆即其误改之
   春秋榖梁传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1b 页 WYG0684-0061d.png
隐元年父者何傅也傅误作传 四年弑而代之也代
误作伐 九年所使也使误作挟 庄七年则是雨说
也雨误作两下同 僖五年天子世子世天下也误作
士子 二十二年春秋三十有四战脱有字 二十八
年晋侯齐师宋师秦师误作齐侯 文二年内大夫可
以会外诸侯脱外字 三年王子虎卒误作壬子 宣
八年以讥乎宣也讥误作饥 襄元年晋侯使荀罃来
聘罃误作婴二年三月同 三年诸侯始失正矣正误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2a 页 WYG0684-0062a.png
作王 六年立异姓以莅祭祀立上多一非字 哀元
年此该之变而道之也该误作郊 六年入者内弗受
也弗误作不下同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僖十
七年桓公尝有存亡继绝之功脱公字 文六年处父
主境上事事上多一之字 成五年帅群臣而哭之前
作率后作帅 其先误而后改者甚多不具载
   论语
赐也尔爱其羊尔误作女 不知其仁仁误作人 子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2b 页 WYG0684-0062b.png
使漆雕开仕雕误作彫 再斯可矣斯误作思 三人
行三上多一我字 必有我师焉有误作得 冉有子
贡侃侃如也有误作子 告夫三子三上多一二字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脱之字 称诸异邦诸误作谓
何德之衰衰下多一也字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女得人焉尔乎尔作耳 人洁已以进洁作絜 其
先脱而后添注者 阳货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尔雅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3a 页 WYG0684-0062c.png
替戾底废底误厎 翿纛也翿误作翢 皇华也误作
华皇 赫兮咺兮咺误作烜 是刈是穫误作获 木
谓之虡木误作本 何鼓谓之牵牛何误作河 泽乌
误作薞 莩麻毋莩误作茡 檴橐含檴误作攫
 柷州木柷误作祝 鱼尾谓之丙尾上添之字 燕
白脰乌乌误作鸟 杨乌白鷢杨乌误作鸉 鸢乌丑
乌误作鸟 乌鹊丑乌误作鸟 𪊨大𪊨误作大𪊽
凡经中二十字皆作廿三十字皆作卅按古诗之文多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3b 页 WYG0684-0062d.png
是四言如于三十里三十维物皆四言也则当为三十
字史记秦始皇刻石如廿有六年维廿九年卅有七年
则当为廿字卅字今改经文而为廿卅字非矣 凡经
中虎字皆缺末笔作虎虓号虩饕滮篪褫字皆同避太
祖讳 渊字皆缺笔作渊姻亦作姻避高祖讳 世字皆
缺笔作世泄作泄绁作绁弃作弃勚作勚叶作渫揲
韘媟谍堞偞皆改从云 民字皆缺笔作民氓作氓岷
作㞴昏缗皆改从氏避太宗讳 适字皆缺笔作活避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4a 页 WYG0684-0063a.png
德宗讳 诵字皆缺笔作诵避顺宗讳 纯字皆缺笔
作□避宪宗讳 恒字皆缺笔作恒避穆宗讳 湛字
皆缺笔作湛葚作葚避敬宗讳 乃若高宗讳治中宗
讳显睿宗讳旦玄宗讳隆基文宗讳涵皆不缺笔者礼
天子事七庙自肃至敬七宗而高祖太宗创业之君不
祧者也玄宗以上则祧庙也故不讳(册府元龟宝历元/年正月太常寺礼)
(院上言玄宗庙讳准故事/祧迁后不当更讳制可)文宗则今上也古者卒哭乃
讳故生不讳 左传文公宣公卷字更滥恶而成城字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4b 页 WYG0684-0063b.png
皆缺末笔榖梁襄昭定哀诸公卷仪礼士昏礼皆然皆
为朱梁所补刻考之宋刘从乂黎持二记但言韩建刘
鄩移石而不言补刻(宋建隆三年刘从乂修文宣王庙/记言天祐甲子岁太尉许国公为)
(居守移太学并石经于此甲子岁昭宗迁雒之年许国/公即韩建也元祐五年黎持新移石经记则云旧在务)
(本坊自天祐中韩建筑新城而石经委弃于野至朱梁/时刘鄩守长安从幕吏尹玉羽之请辇入城中置于此)
(地即唐尚书省之西隅也今龙图吕公领漕陜右以其/处洼下命徙置于府学之北墉而建亭焉二说不同)
(朱彝尊曰尹玉羽者京兆长安人以孝行闻刘鄩辟为/保大军节度推官历雍汴滑兖从事仕后唐至光禄少)
(卿晋高祖召之辞以老退归关中尝著自然经五卷武/库集五十卷其事散见于册府元龟惜欧阳子不为之)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5a 页 WYG0684-0063c.png
(立传而其书亦/不传于世也)然成字缺笔其为梁讳无疑昔人固未
尝遍读而博考也详见镇东军墙隍庙记下
   五经文字三卷
凡一百六十部三千二百三十五字大历十一年国子
司业张参以说文字林兼采汉石经著为定体按刘禹
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曰大历中名儒张参为国子司
业始详定五经书于论堂东西厢之壁辨齐鲁之音取
其宜考古今之文取其正由是诸生之师心曲学偏听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5b 页 WYG0684-0063d.png
臆说咸束而归于大同积六十年崩剥污蔑泯然不鲜
今天子尚文章尊典籍国学上言遽赐千万时祭酒皞
博士公肃遂以羡赢更新壁书惩前土涂不克以寿乃
析坚木负墉而比之其制如版牍而高广其平如粉泽
而絜滑皆施阴关使众如一附离之际无迹可寻堂皇
靓深两屋相照申命国子能通书法者分章揆日悬其
业而缮写焉此文当作于太和年间自土涂而木版自
木版而石壁凡三易矣乃今石刻其末曰乾符三年孙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6a 页 WYG0684-0064a.png
毛诗博士自牧以家本重校勘定(当云毛诗博士孙/自牧于文乃顺)
月十八日书刻字人鱼宗会其字别体与朱梁所刻相
类而本文不然当是开成中所刻其中有磨改数字者
意自牧所为也
   新加九经字样一卷
凡七十六部四百二十一字国子监奏覆定石经字体
官翰林待诏唐元度状准太和七年十二月五日敕覆
定九经字体者今所详覆多依司业张参五经文字为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6b 页 WYG0684-0064b.png
准其旧字样岁月将久画点参差传写相承渐致乖误
今并依字书参详改正诸经之中别有疑阙旧字样未
载者古今体异𨽻变不同如总据说文即古体惊俗若
依近代文字或传写乖误今与校勘官同商较是非取
其适中纂录为新加九经字样一卷请附于五经字样
之末奉敕宜依开成二年八月十二日中书门下牒
册府元龟周太祖广顺三年六月尚书左丞兼判国子
监事田敏献印板书五经文字五经字样各二部一百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7a 页 WYG0684-0064c.png
三十策奏曰臣等自长兴三年较勘雕印九经书籍经
注繁多年代殊邈传写纰缪渐失根源臣守官胶庠职
司较定旁求援据上备雕镌幸遇圣朝克终盛事播文
德于有截传世教以无穷谨具陈进是此二书曾有印
板而自宋以来学者不之言何也
   吏部南曹尊胜咒石幢(天宝/七载)
在西安府学文庙棂星门内(与六部题名/石幢对立)左光允撰序
   崇仁寺尊胜咒石幢(天宝/七载)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7b 页 WYG0684-0064d.png
在西安府城西十里(今名金/胜寺)张少悌书今寺僧龛置经
堂前知所爱护一字不损赵子函云深圆秀逸顾宁人
谓以少悌之名存之
   慈恩寺尊胜咒石幢
今在西安府城南寺内堂前
   草堂寺尊胜咒石幢(在鄠县杨/万岁书)
经咒石幢秦中在处有之不下二千馀种太宗昭陵前
赵村内有石鼓寺鼓制如周宣王石鼓而稍大亦遍书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8a 页 WYG0684-0065a.png
尊胜经咒行笔甚佳石色甚美剥蚀过半予搜拓陵碑
独略此今思亦觉可惜
   嵩岳永泰寺尊胜咒石幢
在寺内庭西天宝九载
   成都府尊胜咒石幢
字特大与前五石异太和五年马季武书嘉靖间土中
掘出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中 第 78b 页 WYG0684-0065b.png
 
 
 
 
 
 
 
 来斋金石刻考略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