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a 页 WYG0684-000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来斋金石刻考略卷上
              侯官林侗撰
  夏
   衡山岣嵝峰石刻
禹书在岣嵝峰者不当称碑洪荒初辟未尝有碑制若
重刻于祝融峰及他书院者或用石四片或两片乃可
言碑耳按徐灵期衡山记夏禹导水通渎刻石书名山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b 页 WYG0684-0003d.png
之巅唐刘禹锡寄吕衡州诗传闻祝融峰上有神禹铭
古石琅玕姿秘文龙虎形崔融云于铄大禹显允文德
龙画傍分螺书匾刻韩退之诗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
石赤形摹奇科斗拳伸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事严
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洏千搜
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古人称禹书者不一若
刘禹锡盖徒闻其名耳未至其地也韩退之至其地矣
未见其石也崔融所云则似见之矣宋朱晦翁与张南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a 页 WYG0684-0004a.png
轩游南岳寻访不获其后作韩文考异遂谓退之诗为
传闻之误嘉定中蜀士何致子一因樵者指得其处摹
拓刻于夔门观中后俱亡而岳麓书院及祝融峰诸处
又重刻之转相摹仿郡国遂多刻石余友上杭刘鳌石
避乱祝融峰读书僧舍数年常亲至其处摩挲久之印
归一纸真如崔融所云龙画傍分螺书匾刻是也然则
形模之奇怪变灵秘岂后世所能彷佛万一哉鳌石又
云其石不圆不方阔可八九尺径可丈馀未至岣嵝绝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b 页 WYG0684-0004b.png
顶倚于崖壁之间而高出其上形色不类本山自然之
石似是人力安措承帝二字间有一孔相传异人以尘
柄负挈来此峰高不及祝融而巇峭过之非久居山中
有土人指引则不得径路故好古如退之晦翁皆不获
见岣嵝字画体圆而意变灵怪不可端倪甄丰奇字颇
有其意汉人𨽻法钟王楷书皆有所本拙手重翻神圣
之灵迹亡矣
  商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a 页 WYG0684-0004c.png
   比干墓铜盘铭
今在卫辉府汲县北十五里比干墓上府志曰比干墓
铜盘铭碑石残断字画失真万历十五年知府周思宸
重摹汝帖立石于墓前按薛尚功云开元四年游子武
之奇于偃师耕穫获一铜片槃形四尺六寸上镂丈深
二分其文云右林左泉后道前冈万世之宝兹焉是藏
其左右前后冈道并存惟林字无矣泉字亦存考诸图
籍即比干之墓府志又载思宸云至元延祐戊午学正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b 页 WYG0684-0004d.png
王悦临摹汝帖勒石今考啸堂集古录与汝帖迥异證
以三代款式秦汉碑刻则啸堂尚似而旧体亦未可必
也惜左右字讹谨按地形改正并摹二篆以献博雅君
子路傍有殷太师比干墓碑不知竖于何时岁久将仆
亦命直之俾往来者得知所遇阅通志兹墓乃载于偃
师县移文覈焉止云因耕者得铭而竟忘其墓所噫铭
一也何两地而俱得欤此有庙墓而志不载彼无实而
虚载焉书之不可尽信也如此夫(史记周武王封比干/子坚为长林侯此林)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4a 页 WYG0684-0005a.png
(氏受姓之始/不敢忘也)余庚子夏入秦过函谷关门数步路北山
半有关龙逢墓碣仅三尺许山颇陡绝又三十馀年壬
申春二月再过关门碣已倒矣今之称忠臣者首龙逢
比干而比干庙墓特盛龙逢缺然则后人表章之功岂
可少哉予始愧不能登山拜墓复愧旅人不能竖碑惟
有一慨
  周
   坛山石刻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4b 页 WYG0684-0005b.png
吉日癸巳四字世传穆王登坛山刻此于石宋宋祁寻
而摹之县令刘庄凿取归州权郡事李祐龛置厅事右
壁而为之跋宋濂考据款式以为吉日字与周淮父卣
伯硕父鼎齐侯镈钟诸款式合实二千年奇迹赵明诚
金石录独以笔画类小篆为疑今考以石鼓文多用小
篆恐当时小篆与蝌蚪书兼行明诚已信石鼓为周人
书何独于此而疑之宋人施宿以为州廨旧石以政和
五年取入内府然则今石或后人翻刻未可知也濂曾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5a 页 WYG0684-0005c.png
摹刻于浦阳山房仍自为跋亦有拓本行世今在儒学
戟门西壁
   石鼓文
凡十鼓今在京师国学先师庙戟门左右斯鼓前人之
论已详自周宣王至唐宪宗元和千六百馀年若自宇
文周至元和仅四百年矣韩韦诸公博学好古岂有认
四百年物为一千六百年而不知辨乎后人强以其文
浅近又以其字非蝌蚪而近小篆疑之亦过矣金人司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5b 页 WYG0684-0005d.png
马定国以字画考之谓是宇文周造著辨万馀言杨用
修随而和之又惑矣韩昌黎濯冠沐浴告祭酒求移之
国学而不能得当年自岐阳至长安不过数百里元人
乃能自秦移至燕都悬隔三千里中朝大观固何如哉
有元人潘迪音训另立一石余又藏有宋淳化间槜李
沈揆摹本缩小鼓文特为精彩共四百五十字
   焦山鼎铭
在镇江府焦山寺中鼎高一尺三寸二分腹径一尺五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6a 页 WYG0684-0006a.png
寸八分口径一尺四寸五分耳高三寸阔四寸二分足
六寸一分深八寸二分铭九十三字皆古文蚀一字外
为云雷之形王西樵先生曰焦山古鼎一高可二尺许
腹有铭韩吏部如石为予言鼎故京口某公家物当分
宜枋国时某公官于朝分宜闻此鼎欲之某公不即献
因嫁祸焉鼎竟入严氏严氏之败鼎复归某公以祸由
鼎作谓鼎不祥舍之寺中郡乘山志皆载山有周鼎一
而不详所自也作歌备掌故焉海云堂中暮相索古鼎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6b 页 WYG0684-0006b.png
照人光駮荦龙文独许吾丘知篆铭略辨周京作宛同
石鼓出陈仓那数铜狄传西洛韩公摩挲指向予曾入
秦家格天阁云烟过眼已成虚剑去珠还事堪愕安陆
飞龙亦英主元修晚慕轩辕乐一德何人曰相嵩金铉
只用青词博朝廷仍收养士报杨沈蹇蹇如雕鹗鼎铛
有耳岂不闻耻向回风作秋箨萼山先生厮养耳纷纷
冠盖多酬酢当时不鄙赵师𢍰于今谁怜贾秋壑从来
铸鼎戒饕餮此物胡为亦遭攫山头尚有焦山诗三尺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7a 页 WYG0684-0006c.png
古碑黑光错只字重于神禹金犹向山林辟不若老奴
真欲愧欧阳廿载钤山空寂寞培垒已拉冰山摧有铁
谁能铸此错裴回三叹轩几旁极目江天莽寥廓 予
丁丑初夏至山寺谓此鼎必加贵重袭藏问寺僧藏鼎
处乃引入一陋室尘土黯然寥落可叹近丹徒令邹仪
周将鼎铭摹石以传无复古文之朴雅矣予所得一纸
乃数十年前故家旧藏可贵也朱竹垞曰鼎铭其人莫
考曰王格于周曰司徒南仲殆周时器也其曰立中廷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7b 页 WYG0684-0006d.png
按毛伯敦铭文亦有之薛尚功释为位而周礼小宗伯
掌建邦之神位注故书作立郑司农云立读为位古者
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经公即位为公即立则是铭曰立
亦当读位也
   孔子题吴季子墓碑
孔子题字唐大历十四年润州刺史萧定重刻在丹阳
县延陵镇吴季子庙越绝书曰毗陵上湖中冢者延陵
季子冢也古名延陵墟即其地也后人又摹刻于县南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8a 页 WYG0684-0007a.png
门外驿前 集古录云吴季子墓铭自前世相传以为
孔子所书据张从绅记云旧石湮灭开元中玄宗命殷
仲容摹拓其书以传然则开元之前已有本矣至大历
中萧定又刋于石则转相传摹失其真远矣按孔子平
生未尝至吴以史记世家考之其历聘诸侯南不踰楚
推其岁月踪迹未尝过吴不得亲铭季子之墓又其字
特大非古简牍所容第以其名传之久不可遽废故录
之以俟博识君子 顾宁人金石文字记云元吾丘衍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8b 页 WYG0684-0007b.png
学古编曰按古法帖止云呜呼有吴君子六字篆法敦
古似乎可信今此碑妄增延陵之墓四字除之字外三
字是汉人方篆不与前六字合且音君字作季字汉器
蜀郡洗郡字半边正与此君字同用此法也以季字音
显见其谬比干墓前有汉人篆碑亦有此说洪氏𨽻释
汉𨽻字原辨之甚明此不复具今毗陵呼为十字碑
  秦
   峄山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9a 页 WYG0684-0007c.png
秦李斯篆石高四尺三寸广二尺二扇每扇八行每行
十五字按魏太武登峄山排倒秦碑然摹拓犹为邑人
苦聚薪焚之有县宰取旧文刻于石杜甫诗云峄山之
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然则此碑亡于唐前其翻
刻者或以石或以木矣宋徐铉得古本以授郑文宝淳
化五年刻于长安之国子学此碑是也其县令之石本
耶其肥失真之木本耶今邹县亦有此石乃至元翻刻
夫亦愈失其真矣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9b 页 WYG0684-0007d.png
  汉
   甘泉宫瓦文
瓦头篆长生未央四字按三辅黄图甘泉宫一曰云阳
宫史记秦始皇二十七年作甘泉宫及前殿筑甬道自
咸阳属之宫周围十馀里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十
九里师古曰秦林光宫在磨石岭岭侧有甘泉故汉武
建甘泉即取为名其岭高出他山距长安三百里而能
望见长安城堞更置前殿始造宫室百官皆有邸第有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0a 页 WYG0684-0008a.png
芝生甘泉殿斋房中汉旧仪云芝有九茎芝金色绿叶
朱实夜有光乃作芝房之歌帝又起紫殿雕文刻镂黼
黻以玉饰之如他宫馆不可胜记帝时居之汉书云烽
火达甘泉以帝不常居长安故边警烽火两通之也巫
蛊事起帝亦居甘泉宫成帝永始四年行幸甘泉历今
二千馀年王迹久湮萧相国所造未央宫旧址在今西
安城西北三四十里间禾黍离离耕夫时弃瓦砾道傍
亦隐隐有字文可见绝无完好者岁辛丑余与祝丈光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0b 页 WYG0684-0008b.png
远自三原至淳化山中凭吊故宫惟有荒烟蔓草不意
于幽僻处搜获此瓦何异商周鼎彝近与家弟吉人作
为歌诗以咏其事四方博雅属而和之遂盈卷轴其所
寄慨又非特一瓦已也诗多不具录聊志其梗概如此
瓦制字形质古简朴汉初法物世所希有为足重也
嘉兴朱竹垞歌西京无书家但有急就凡将篇其后阙
里辟乃得五凤二年砖滕公石室閟已久文体倜诡乖
自然芝英鹤头书岁远具沈湮孰能抉渊奥冥索崔张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1a 页 WYG0684-0008c.png
先福州林侗媕苍雅袖中忽出甘泉瓦长生未央字当
中逸熊横生恣涂写定州汉庙不足珍铜爵香姜尽流
亚吾闻甘泉本是祖龙之所遗武帝因而恢拓之非无
益寿延寿字今已荡尽捐犁金铜仙人别渭水椽桷
自毁化作龙鳞而当知是瓦定有鬼神护不然安得团
圞如镜勿使纤毫亏伊谁擅此𨽻法古毋乃史邈丞相
斯下至元封人物能尔为侗也好奇莫与并影拓硬黄
墨一挺装池作册要客题重之不异焦山鼎吾生亦嗜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1b 页 WYG0684-0008d.png
金石文南逾五岭西三云手披丛篁剪荆棘残碑断塌
搜孤坟携归蓬屋少香芸壁鱼散走饥鼠啮虫涎粉蛀
徒纷纷侗兮侗兮真好事殿阙遗墟靡不至短衣匹马
寻昭陵陪葬诸臣辨衔位旁及降王一十四右先咄毖
左什毖殿以那顺范头利旧史缺略新史删侗也为之
考其次试入储藏兰话堂长物何论金一笥君家严君
政不苛至今秦地犹讴歌年过八十尚健饭丹砂不饵
朱颜酡循陔之养乐事多长生瓦兆本为此请君一日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2a 页 WYG0684-0009a.png
三摩挲 济南王阮亭歌汉宫一百四十五横绝南山
包九嵏未央建章最广丽渭北更起甘泉宫甘泉之山
化金碧千门万户交玲珑通天高台屹宫表下瞰云雨
青濛濛武皇求仙跨沧海射鱼牵犬东门东(秦始皇纪/立石东海)
(上以为/秦东门)孙卿已诛五利死飞廉桂馆犹巃嵷上陵磨剑
势一变云阳烟草悲秋风甲帐珠帘尽黄土何况片瓦
埋荒丛林生好古极幽赜短衣匹马空山中太乙坛边
吊钩弋悲歌慷慨斜阳红此瓦出土事非偶长生古篆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2b 页 WYG0684-0009b.png
疑神工濯以清泉袭绨锦携归岭海光熊熊令弟绘图
亟示我使我怀古忧心忡终南渭水旧游历汉家陵阙
随飞蓬岂知一瓦供赏识远与石鼓岐阳同兄视羽阳
弟铜雀纤儿慎勿加磨砻 吴江徐虹亭诗武帝乘龙
事可哀更无人到集灵台惟留一片甘泉瓦曾照西京
烽火来云阳宫殿久摧残遗瓦犹同渭水寒莫向铜驼
问消息金仙清泪不曾乾已无宝鼎荐芝房碧瓦徒怜
委路旁犹胜临漳老铜雀不从台畔看分香土花如绣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3a 页 WYG0684-0009c.png
色如妍收拾荒山夕照边留与诗人共啸咏夜深常得
伴陈玄 常熟王露斯步前韵诗地指云阳是处哀漫
凭片瓦想楼台金茎甲帐神仙窟剩得长生两字来磨
洗鳞鳞片碧残自然鲜润自清寒当年雨露知多少重
叠苔痕渍未乾斲成员璧列文房犹勒甘泉字在傍不
用龙睛开半勺玉蟾蜍注露花香霜毫冰茧共清妍献
赋应随到日边释却褐衣临即墨明光殿上赐重玄
来斋歌阿房烟飞渭水赤六国美人楚人索萧相亟营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3b 页 WYG0684-0009d.png
未央宫万户千门重金碧娄敬羊裘定帝京被山带河
长安城四帝垂休七十载百金露台还未成上林苑墙
连太乙武皇猎骑旌旗疾汉关开拓种葡萄(得西城葡/萄并作葡)
(萄/宫)中流箫鼓横汾日北山紫雾树濛濛(甘泉山/多紫雾)甘泉如
醴多清风君王避暑深驻辇渡渭涉泾万国同珠帘玉
户山谷里中有倾城尹与李集灵台上青鸟鸣是耶非
耶徒徙倚回中烽火照夜来(汉回中烽火/达甘泉宫)江充巫蛊事
堪哀(巫蛊祸起/帝在甘泉)神仙未有长生术幸闻明诏罢轮台君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4a 页 WYG0684-0010a.png
王一去变沧海岂但荣华能不改雄关百二锁秋烟终
南惟有夕阳在未央前殿百牛犁长乐朱草路人悲(长/乐)
(宫内有地数尺草根茎俱/赤色传是韩淮阴死处)败瓦断甃时隐见无有完好
足称奇甘泉虎豹之所穴九月寒冰蹴霜雪天南游屐
来者谁我同祝叟遍搜抉(余与祝丈/光远同游)储胥鳷鹊漫经过
紫殿芝房失山阿(储胥芝房皆/宫内之别殿)从人跻险披荆棘获此
完瓦若随和土人失色嗟未有几见来人祗空手长生
未央字陆离光睹商敦与周卣君不见铜雀高台漳水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4b 页 WYG0684-0010b.png
滨何曾一日断行人朝求暮取古已尽纵有流传疑非
真又不见秦时更筑羽阳宫千岁万岁空青葱(宋时长/安民有)
(献羽阳宫瓦于朝者/文曰羽阳千岁万岁)秦人持瓦献天子宣和御府转漂
蓬玉碗金盘成倏忽陈迹递迁王气歇茂陵芳草逐春
生天外三峰照汉月 杏山阿云举诗未央铜雀咸饮
墨汁甘泉荒榛孰启而辟伟兹片瓦珍逾拱璧宝诸奕
祀匪雕伊刻
   五凤二年砖刻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5a 页 WYG0684-0010c.png
石纵一尺广二尺许刻五凤二年鲁三十四年六月四
日成十四字金明昌五年开州刺史高德裔敕修孔子
庙掘得此石于太子钓鱼池中德裔记曰在灵光殿基
南三十步太子者景帝子刘馀封鲁故俗以太子呼之
也曰五凤二年宣帝年号也曰鲁三十四年馀孙孝王
之三十四年也曰六月四日成者必当时创建或凿池
而记其成功之日也西汉石刻无有传者存之见西京
之遗石在庙内奎光楼下北壁按金章宗明昌五年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5b 页 WYG0684-0010d.png
宋光宗绍熙五年是时和议成南北息兵章宗好文学
高德裔以才名显故充修庙之选开州距鲁四百里家
君守开州丁未岁侗自开至鲁挈西安良拓工以往欲
尽拓庙中碑庙中诸工人持不肯因请于阙里主人乃
得极印拓之乐即庙中诸拓手环视皆叹服以为精好
莫及阙里四氏称为近来盛事
   嵩山开母庙神道石阙铭(延光二年/)
在今嵩山启母庙南汉避景帝讳改启曰开 此铭与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6a 页 WYG0684-0011a.png
少室铭二纸皆楚黄叶井叔先生所贻先生嵩阳石刻
记曰今见存篆书三十二行前题名十行每行七字内
第三行止六字以少室石阙所列官名参考之则此十
行之上无阙文也后二铭共二十二行前铭十二行年
月一行每行十二字今止存六字后铭今止存九行每
行亦止存六字盖亡其上一层矣后铭视嵩高志所载
又阙四句 顾宁人金石记岁屠维协洽暮春予亲至
庙下视此石阙井叔所谓阙四句者今又四行得二十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6b 页 WYG0684-0011b.png
馀字以文多不能容故转而刻于其旁仍亡其上一层
也 启母石嵩志载在崇福宫左汉书武帝诏曰朕用
事华山至中岳见夏后启母石颜师古注云禹治洪水
通轘辕山化为熊先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
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化熊惭而至嵩高山下
化为石方孕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梅尧
臣诗旷哉嵩室阳神怪所栖宅苍石不知年灵熊去无
迹烟岩想桂宫苔壁疑椒掖不学舜娥悲潇湘竹枝碧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7a 页 WYG0684-0011c.png
   少室神道石阙铭(延光二年/)
今在登封县西十里邢家铺西距少室山尚十馀里当
是汉时庙在其地叶井叔嵩阳石刻记所载无疑也
此阙有铭辞而今仅存二行八字其可辨者五字又云
三月三日而上无年云郡阳城而上无郡名亦亡其上
石一层矣 楚黄叶井叔先生司理延平改令登封嵩
岳古碑搜拓无遗乙丑复至闽家弟佶从受壁经见余
家藏帖秦晋阙里悉备许以嵩岳全碑见遗丙寅仲夏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7b 页 WYG0684-0011d.png
邮寄二十七种分为十二帙为汉者二启母少室两阙
铭是也汉石在人间者甚少余所得颇无遗恨记此以
志不忘
   北海相景君碑并阴
碑额篆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十二字汉安二
年八月碑剥蚀不能读石高七尺广二尺七寸计一十
七行每行三十三字 碑阴刻故中部督邮故门下督
盗贼门下议史书佐骑吏故循行故小史诸名称共四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8a 页 WYG0684-0012a.png
十八人
   鲁相置孔子庙卒史碑(永兴元年六月/)
司徒臣雄吴雄也司空臣戒赵戒也以鲁相言请置孔
子庙百户卒史掌领礼器制可造此碑石高六尺广二
尺八寸计十八行每行四十字碑后小刻楷书云后汉
钟太尉书宋嘉祐七年张稚圭按图题记永兴桓帝号
也钟太尉献帝初始为黄门侍郎距永兴且四十年非
太尉书明甚不知稚圭所按何图也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8b 页 WYG0684-0012b.png
   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并阴(永寿二年/)
敕为鲁相造立礼器立此碑高五尺六寸广二尺五寸
四面遍书面文十六行每行三十六字阴侧刻助钱姓
氏阴列三层计十七行左右侧俱三层四行共一百八
人碑面文自韩明府下已载八人碑阴始曲成侯王皓
终鲁周房伯台六十二人左侧始东海傅敬谦终卢成
子十八人右侧始山阳瑕丘终平陵令鲁麃十九人内
有蕃王狼子远人慕义可嘉也杨用修金石考以碑阴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9a 页 WYG0684-0012c.png
姓氏附有多寡为疑或未得其左右侧故所见有不同

   郎中郑君碑(延熹元年/)
碑额刻汉故郎中郑君之碑文云君讳固字伯坚亦剥
落不可读存二百馀字有延熹元年字面今在济宁州
学 碑文有云逡遁退让顾宁人金石文字记曰逡遁
者逡巡之异文也考据经传累数百言不详录
   泰山都尉孔君碑并阴(延熹七年/)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19b 页 WYG0684-0012d.png
碑额篆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 秦汉魏不刻书石
人姓氏此碑𨽻书高八尺馀广三尺馀计十六行每行
二十九字按宙字季将孔子十九世孙融之父也此碑
宜竖于墓不知何时移立曲阜孔庙戟门东方碣方座
式甚朴古题额三尺许中凿圆孔如月透背即记所称
丽牲者是也碑阴额篆刻门生故吏名五字下列三层
有门生弟子门童故吏故民之不同共六十二人 按
延熹七年甲辰桓帝即位之十八年梁冀虽诛五侯犹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0a 页 WYG0684-0013a.png
纵是岁太尉黄琼亦卒未几而党祸作范李诸君子且
就戮矣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迨戊子四十三年间覆巢
之伤神明之胄且不免焉可慨也夫
   鲁相史君祀孔子庙碑并阴(建宁二年/)
汉制郡国因尚书以达天子史晨为鲁相出俸钱以供
祀事上书尚书府奏于桓帝石高五尺五寸广二尺六
寸计十七行每行三十六字碑阴刻史君姓氏爵里称
享礼成郡国观者九百七人皆雅歌吹笙又以馀钱修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0b 页 WYG0684-0013b.png
渎置井云计十四行每行三十六字 顾宁人金石文
字记曰其文云饮酒畔宫者泮宫之异文也益州太守
高朕修周公礼殿记亦作畔宫
   郭有道先生碑(建宁二年/)
先生讳泰字林宗碑文蔡邕撰书昔人谓中郎书有道
碑当知合也墓在介休县驿路傍侗尝过介休墓下不
见碑石询之故老云汉石久亡即重刻者以摹拓之累
明末一夜为人盗去此拓本为潘次耕先生所遗不知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1a 页 WYG0684-0013c.png
所自出略存形似乏神采耳计二十(阙/)行每行四十(阙/)
字高六尺广三尺介休碑作界休 关西夫子杨公震
墓在潼关内西五七里间其墓背渭面华岳前有四知
坊后有飨堂堂后为杨氏诸墓累累其中择高大者当
为太尉墓欧阳集古录杨墓尚存汉碑四五通余数过
墓下不见片石矣汉𨽻最为难得即有道碑亦是拓本
不知去本来面目又何若也集古录又云杨氏墓在阌
乡今潼关以内皆属秦为华阴县地阌乡则属中州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1b 页 WYG0684-0013d.png
南耳
   博陵太守孔君碑(建宁四年/)
君讳彪字元上孔子十九世孙与宙为伯仲也碑在孔
林丛中高八尺馀广不及三尺额题汉故博陵太守孔
府君碑其下亦凿一圆月汉碑制皆如此虽全碑拓之
其可读者十之二三耳计十八行每行四十六字 孔
林虽在平地入其中草木丛翳禽鸟交飞周遭二十馀
里即大山幽谷不啻过也古冢累累皆孔氏子孙碑碣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2a 页 WYG0684-0014a.png
亦多亡矣
   司𨽻校尉鲁君碑(熹平二年/)
碑额𨽻书汉故司𨽻校尉忠惠父鲁君碑十二字文云
君讳峻周文公之硕胄伯禽之懿绪延熹(阙/)年拜司𨽻
校尉 按汉书桓帝延熹九年中二年帝御前殿命司
𨽻校尉张彪率兵围梁冀第收大将军印绶九年以党
人下司𨽻校尉李膺北寺狱峻汉书无考其在彪之后
膺之前耶何名之不彰也其门人私谥曰忠惠父亦尊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2b 页 WYG0684-0014b.png
之之至耳碑高八尺馀广三尺馀计十七行每行三十
三字灵帝熹平二年造碑阴刻故吏门人名二层共四
十二人末有称义者亦甚剥蚀难读 大名府开州志
境内有顿丘邑令昌邑鲁峻碑州东北有顿丘颜师古
曰因丘以氏县卫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者也然则峻
昌邑人始为顿丘令也碑今无矣
   合阳令曹君碑并阴(中平二年/)
此碑赵子函石墨镌华曰万历初合阳县旧城掘得此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3a 页 WYG0684-0014c.png
碑中平二年造内称全为戎部司马疏勒王和德攻城
野战谋若涌泉威侔诸贲和德面缚归死还师振旅诸
国礼遗且二百万悉以簿官 按范史西域传和德射
杀其主自立凉州刺史孟佗遣从事任涉将燉煌兵五
百人与戊巳司马曹宽西域长史张晏将诸国兵合三
万人讨疏勒攻桢中城四十馀日不能下引去二说不
合且司马为曹宽非曹全岂即其人范史传写误耶或
纪功者张大其词而面缚归死似非虚饰抑又何也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3b 页 WYG0684-0014d.png
又称光和七年史光和止六年盖七年冬十一月始改
元中平耳碑文𨽻书完好无一字缺坏石高四尺馀广
二尺二寸计二十一行每行四十五字碑阴题名字体
细小列二层共五十三人今在合阳县无论宋室欧阳
诸公不及见即明之都玄敬王元美皆未寓目也
   汉尉氏故吏处士人名残碑(中平二年/)
此碑阴也其石面已平无一字阴亦只二十馀字独其
额大篆尉氏故吏处士人名八字未坏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4a 页 WYG0684-0015a.png
   荡阴令张迁碑(中平三年/)
此碑在东平州 顾宁人金石文字曰其文有云荒远
既殡者宾之误中謇于朝者忠之误而又有云爰既旦
于君则暨之误古字多通而宾旁加歹已为无理又何
至以一字离为二字也欧阳赵洪三家皆无此碑山东
通志曰近掘地得之岂好事者得古本而摹刻之石遂
讹谬至此耶
   执金吾丞武君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4b 页 WYG0684-0015b.png
碑额阳文刻此七字文云君讳荣当是灵帝时也下即
剥蚀不可读仅存百馀字
   治书侍御史孔翊碑
君讳翊残缺特甚洗刷仅得二十馀字碑在孔林与博
陵碑近
   汾阴宝鼎歌玉刻
友人张远得古刻玄玉一片广寸三分纵寸五分厚三
分首稍圆如碑形刻班固宝鼎歌四句二十八字洛修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5a 页 WYG0684-0015c.png
贡兮汾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宝鼎现兮色纷纷焕其
炳兮被龙文钟鼎文小篆背刻癸鼎二字按汉书班固
宝鼎歌六句四十二字岳修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
浮云宝鼎现兮色纷纭焕其炳兮被龙文登祖庙兮享
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斯刻去后二句洛修贡汾效珍
皆实指其处与汉书异不但篆法刀法精妙即玄玉世
所稀见也
  魏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5b 页 WYG0684-0015d.png
   封孔羡奉孔子祀碑(黄初元年/)
魏黄初元年始封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为宗圣侯以
奉孔祀此碑刻其诏书也石高六尺(阙/)寸广三尺计二
十二行每行四十(阙/)字宋张稚圭按图记为曹植词梁
鹄书不知按者何图梁武评鹄书云龙威虎震剑拔弩
张且王逸少学其书法其书固可宝重矣不知果为鹄
书否也 阙里志汉平帝元始九年封褒成君孔霸曾
孙均为褒成侯奉孔子祀王莽败失国光武建武十三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6a 页 WYG0684-0016a.png
年复封均子志为褒成侯志子损和帝永元四年复封
褒尊侯世世相传至献帝初国绝魏文帝黄初二年始
封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 顾宁人
金石文字记考宋书礼志曰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
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彫弊
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晋武帝咸宁四年又诏曰此
石兽碑表既私褒美兴长虚伪损财害人莫大于是一
禁断之其犯者虽会赦令皆当毁坏义熙中尚书祠部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6b 页 WYG0684-0016b.png
郎中裴松之又议禁断松之传曰松之以世立私碑有
乖事实上表陈之由是竟断以故终魏之世略无纪功
述行之文其立碑之见于史者惟田豫颜斐二人晋则
羊祜杜预等八人齐建武中范云上表求为太宰竟陵
王子良立碑事竟不行故自魏至陈六朝二百馀年碑
刻罕传于后有由然矣隋书礼仪志梁天监六年申明
葬制凡墓不得造石人兽碑惟听作石柱记名位而已
又考蔡中郎集中胡广陈寔有三碑桥玄杨赐有二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7a 页 WYG0684-0016c.png
冗矣袁满来年十五胡根年七岁各有碑滥矣大约阙
楼人兽之饰多在桓灵之世水经注言阉寺擅权五侯
暴世割剥公私以事生死其所载荆州刺史李刚诸人
为石阙祠堂穷工极巧繇上之人不为之限制也然则
魏武之禁其可已乎侗尝谓江左六朝所都陵寝丘墓
累累而穹碑丰碣绝少以当时有禁令故也不然则当
时人文之盛羲献书法之精妙得片石流传至今岂不
焜耀千古哉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7b 页 WYG0684-0016d.png
  吴
   天发神谶文(天玺元年/)
吴后主皓岩山纪功石也旧在金陵城南天禧寺段石
冈宋元祐辛未六年胡宗师辇置漕台后圃今在江宁
府学相传为华覈文昔人已辨其谬为皇象书戚光续
志云象书独步汉末况体兼篆籀诚宜居周鼓秦刻之
次 按实录吴主皓时吴郡临平湖开又于湖边得石
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刻上作皇帝字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8a 页 WYG0684-0017a.png
于是改元天玺立石刻于岩山纪吴功德其石今断为
三文残缺不可读祥符周雪客在浚联而续之其文颇
贯串而缺其无字者作天玺碑释文一卷予依其次序
装潢无讹予再考吴主皓甲申即位建号元兴十一年
甲午改天册秋八月临平湖瑞石出又改天玺誇张盛
事刻石纪功晋武帝炎乙酉即位建号泰始至是改咸
宁任用羊祜杜预王浑诸公雄据上流有兼并江东之
志皓更淫暴以逞佞谀小人以捏符命自涂耳目则斯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8b 页 WYG0684-0017b.png
石为亡国之言不足观特以文简朴而字奇古且历千
五百载之久故存之吴自讨虏开基二十馀年壬寅岁
大帝建号赤乌在位三十年亮六年休七年皓十七年
至庚子皓降晋历四主五十八年而吴亡距天玺甲午
才七年耳妖孽之作物与人会然江左王气实自吴开
六朝相继临平莫愁湖畔为帝王都会迨明祖兴合台
城石头诸城作王都填临平湖作宫阙规模愈大后金
川门破明鼎北迁故宫陷而黍离兴歌顾瞻周道孝陵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9a 页 WYG0684-0017c.png
瓦砾报恩塔腹内自焚金碧改色矣可感者宁特段石
冈之三片石已哉 宋梅圣俞诗了头石虽断文字未
全讹年算赤乌近字疑皇象多几时经霹雳异代见干
戈更与千秋看松煤定费摩 杨备诗孙吴纪德旧刋
碑埋没蟠螭与伏龟惆怅石冈三断在至今犹似鼎分
时 鲁极诗凛然皇象法书存重屋应无野火焚割据
英雄馀一念断碑千载尚三分 丁丑仲春予客上江
幕府抚军陈公琳望有事江宁予告之曰有一纸之微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29b 页 WYG0684-0017d.png
非藉节钺之重莫能得因嘱以此碑旬时归饷余二纸
越半月江宁太守又呈六纸悉归于余后过吴江宿潘
稼堂先生家观藏帖语是碑稼堂曰予生长江南几六
十年愿望不能得公乃充满笥箧若此亟以分我因以
一纸转遗之依周雪客所审定手装一册而记以一绝
江东鼎峙奠王基千载空传天玺碑缓带轻裘功已就
龙蟠虎踞不胜悲
  晋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0a 页 WYG0684-0018a.png
   孝女曹娥碑
今上虞江上曹庙中并无片石右军书此碑杂见于各
集帖中妍媸互见蔡虎贲所题八字乃太守度尚元嘉
元年始立碑也不待三百年堕江而碑亡右军再书于
石今又无存而重刻者不绝于世尚有汉人篆𨽻遗意
王元美云小楷则右军轶尘行笔则蔡卞竭蹶蔡书予
未之见王书予收有数本旧拓最佳
   兰亭叙(永和九年/)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0b 页 WYG0684-0018b.png
兰亭之聚讼已久若定武之肥本瘦本五字选五字不
选各本赵松雪之十三跋此皆希世之珍于交游处得
以寓目足矣宋时士大夫既多摹刻贾似道得一百七
十馀本分为十支旧刻湮沈新刻复出昔人谓兰亭无
下拓余所得十馀种为真宋拓者二其馀为颍上为上
党为国学为秦府诸石(万历间西安土中掘出秦王取/入府中此本遒劲甚有欧阳笔)
(法/)一为玉版一为周邸东书堂更杂选诸刻之佳者亦
可观也 宋林霁山诗昭陵玉匣走天涯金粟堆前几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1a 页 WYG0684-0018c.png
吠鸦水到兰亭转幽咽不知真帖落谁家
   周孝侯墓碑
今在宜兴县王元美曰宜兴周孝侯墓有古碑一通云
晋平原内史陆机撰右军将军王羲之书跋尾云唐元
和六年辛卯十一月十五日承奉郎守宜兴县令陈从
谏重树此碑后又有一条前试太常寺协律郎黄某书
名与书俱模糊而书字微可推当是后人因陆机撰下
空石妄增右军将军王羲之书以重其价耳文内初载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1b 页 WYG0684-0018d.png
处事大约与传同至于弦绝矢尽左右劝退处按剑怒
曰此是吾授节效命之日何以退为大臣以身殉国不
亦可乎下忽接韩信背水文差不成句又云莫不梯山
架壑襁负来归云云元康九年因病增加奄捐馆舍春
秋六十有二天子以大臣之葬师傅之礼亲临殡壤建
武元年冬十一月甲子追赠曰孝侯礼也赐钱百万葬
地十顷京城地五十亩为第又赐王家田五顷诏曰处
母年老加以远人朕每悯念其年二月日葬于宜兴旧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2a 页 WYG0684-0019a.png
原 按处以永平七年战殁赠平西将军赠钱葬地及
给处母医药酒米俱如碑盖又十五年而元帝称制追
封孝侯建武其年号也时陆平原殁已久矣岂于树碑
之际而为处后者窜入谥孝侯一句耶然不应以永平
之诏移入建武后至所谓梯山架壑奄捐馆舍天子以
师傅之尊等语又似平原它文错简然考之吴及晋初
俱无元康年号不可晓也书结搆虽小疏笔亦过强而
中间绝有姿骨督策之制大得钟王意在李北海张从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2b 页 WYG0684-0019b.png
申间又不可以其讹而易之也
   笔阵图
王元美云右军笔阵图凡二本其一刻自周邸东书堂
正书差小有率更之清劲其一行笔甚遒逸而不能脱
俗或以为江南李主笔遒劲有格恐亦非唐以后人所
可到但图说非右军所著明甚右军十二而过江神州
已陆沉所谓之许之洛者何哉即华岳碑乃张昶非张
旭也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3a 页 WYG0684-0019c.png
   保母砖
王献之书保母砖剥蚀已甚仅存二十馀字收入戏鸿
堂诸帖赵孟頫曰保母碑虽近出故是大令当时所剜
较之兰亭真所谓自应不同世人知爱兰亭不知此也
人欲学草书不可无此仆有此独恨驱驰南北不得尽
古人临池之工因公馀出示人令人爱叹
  梁
   瘗鹤铭(天监十三年/)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3b 页 WYG0684-0019d.png
顾宁人金石记云今在丹徒县焦山下刻于崖石辍耕
录云须潮落方可摹故罕得其全文者欧阳文忠公以
旧记称王羲之书为非又疑顾况号华阳真逸而此书
类颜太师沈存中则真以为况黄长睿东观馀论谓陶
弘景尝居华阳故自号华阳隐居弘景著书不称建元
直以甲子纪岁今此铭曰壬辰曰甲午壬辰梁天监十
一年甲午十三年弘景以天监七年游海岳住会稽及
永嘉至十年还茅山十二年弟子周子良化去弘景为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4a 页 WYG0684-0020a.png
作传即十一年在华阳可知也董逌书跋载南阳张壆
所记云瘗鹤铭今存于焦山凡文章句读之可识点画
之仅存者百三十馀字而所亡失者几五十计其完书
盖九行行之全者二十五字而首尾不预焉熙宁三年
春余索其遗逸于焦山之阴偶得十二字于乱石中石
甚迫隘偃仆其下然后可读故昔人未之见而世不传
其后又有丹阳外仙江阴真宰八字与华阳真逸上皇
山樵似是真侣之号余于崖上又得唐人诗诗在贞观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4b 页 WYG0684-0020b.png
中已列铭后非顾况可知矣今考此铭字体与旧馆坛
碑正同其为隐居书无疑予友淮阴张弨以丁未十月
探幽山下复得七字云惟宁之上有厥土二字华亭之
上有爽垲势掩四字其右题名徵下有君字皆昔人之
所未见也 予所得张中丞旧本其卷首题云予以嘉
靖丙辰提兵清海寇过金焦拓得数幅郡守高维石公
博雅好古偶谈及遂以奉赠蜀眉山明厓居士张景贤
记自高郡侯后流传数家予乃得之可见者不满百字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5a 页 WYG0684-0020c.png
观其笔意与旧馆坛石大小不同丰度则一也旧馆帖
于潘次耕先生家见之
  后魏
   鲁郡太守张猛龙碑
额题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正书十二大字碑
额正书首见于此君讳猛龙字神可异也正光三年
魏明帝翊之七年梁武帝普通五年也石高六尺五寸
广二尺八寸许计二十六行四十六字多残缺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5b 页 WYG0684-0020d.png
   中岳嵩阳寺碑铭
顾宁人金石记曰今在嵩山善会寺末有正书一行曰
大唐麟德元年岁次甲子九月景午朔十五日庚申从
嵩阳观移来善会寺碑文东作柬矩作短潜作灒驯作
巡啄作喙洋作庠鹜作务惟皇帝太后不跳行不空阙
犹存古式 叶封嵩阳石刻集曰此碑上截佛相雕镂
层叠佛相隆起馀地镌平此文刻于下截当碑四分之
一其字之上方又刋空方六寸许深入二寸许其规制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6a 页 WYG0684-0021a.png
亦迥异于后代也北齐诸碑亦率类此
   李仲琁修孔庙碑
仲琁为兖州刺史修孔庙立此碑东魏兴和三年梁武
帝大同七年也干戈抢攘中能留意圣宫仲琁可谓知
所好尚矣碑额篆鲁孔子庙之碑文杂篆𨽻八分正诸
体石高七尺广二尺六寸许计二十四行每行五十一

  北齐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6b 页 WYG0684-0021b.png
   修孔子庙碑
碑额篆夫子之碑四字阳文碑字剥落不可读石高不
踰五尺广三尺馀齐废帝殷乾明元年陈高祖霸先永
定二年是岁齐有两元乾明元年八月肃宗演皇庆元

  后周
   华岳颂碑
万纽于瑾造文赵文渊奉敕书按瑾即唐瑾赐姓史称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7a 页 WYG0684-0021c.png
其著碑颂数十万言此其一也而赵文渊史称其雅有
钟王之则宇文泰时命渊与黎季明等刋定六体尝至
江陵书景福寺碑梁主称之又以题榜功增封邑除郡
守每须题榜辄复追之然则文渊书在当时固自知名
此碑天和二年造正其书路寝等榜后也江陵景福寺
碑不知存否此碑完好无一磨泐石高六尺广三尺厚
九寸许二十行每行五十四字在岳庙五凤楼内甬道
东此文刻石之北而唐开元刘升所书精享文反刻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7b 页 WYG0684-0021d.png
之南面何也颜鲁公谒岳记即刻此石之西侧东侧乃
贾竦并诸题咏在焉 碑石刻撰书人官爵姓氏始见
于此
   车骑大将军豆卢敬公碑
碑文庾信撰周开府车骑大将军豆卢敬公墓碑今不
知豆卢墓所在此碑移在文王陵庙戟门西侧卧墙畔
岁癸丑季秋予至咸阳薄暮过文陵见此碑规制甚大
命从行数人作力翻视其首八九行尚可读馀则磨灭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8a 页 WYG0684-0022a.png
无字矣予惧石露易坏乃偃于墙侧甲辰春令拓工于
咸阳原上搜拓古碑印此两纸后读庾集乃见全文碑
云公讳恩字永恩集曰讳永恩字某碑云器侔钟鼎声
感风云猛虎震地七岁不惊羝羊触籓九龄能对集曰
观于秦兵尚称童子对于楚战犹在青衿其不同不止
此数语予窃意公讳与字当从碑若文则后日有增改
耳咸阳原东西凡三百馀里陵冢相望碑碣百不一存
庾集碑铭三卷皆仕周时作今祗此石数行未毁已僵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8b 页 WYG0684-0022b.png
仆荒草中将来之存亡不可知可慨也全碑高五尺四
寸广三尺计二十五行每行五十一字末有保定二年
赠上柱国大将军涪陵郡公谥曰敬 予过咸阳原读
豆卢恩碑二绝斜阳秋草读残碑叹息中原板荡时辽
左将军封马鬣累臣词藻动文螭家山芜没空江外秦
地还悲楚客来何事江南寻旧赋数行荒碣不胜哀
  隋
   龙藏寺碑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9a 页 WYG0684-0022c.png
今在真定府龙兴寺大殿内顾宁人金石文字记曰龙
兴寺后天宁阁九间五层高一百三十尺中有铜观世
音像高七十二尺四十二臂各有所执之物俗谓之大
佛寺也碑为隋开皇六年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
仙立而其末乃云齐开府长兼行参军九门张公礼撰
齐亡入周周亡入隋而犹书齐官盖君子之能不降其
志而其时之人亦不以为非也其书践阼为践祚何人
为河人伽蓝为伽篮怀为坏五台为吾台则理之不可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39b 页 WYG0684-0022d.png
通者疑为后人摹刻之误又宋欧阳公集古录云龙藏
寺已废今在常山府署之门此嘉祐八年所书而龙兴
寺乃乾德元年建据文忠集录之日碑尚不在龙兴此
其徙置之由己不可问(金薤琳琅曰寺在隋名龙藏欧/公谓寺废与碑在常山府署盖)
(未尝亲历其/地故误书耳)惟其大书齐官必非后人之所加也余考
颜之推仕历周隋而其作家训有谓梁为本朝盖同此
意其时南北分疆兴亡迭代为之臣者虽不获一节以
终而心之所主见于称名之际者固较然不易如此然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40a 页 WYG0684-0023a.png
则今人之不及古者又岂独书法之陋文字之讹而已

   安喜公李使君碑(开皇十七年三月/)
今在马嵬堡北五里碑额篆隋安喜公李使君之碑八
字碑剥落难读赵崡曰碑独阙使君名而有季父琰之
琰之见魏书使君封安喜县官虽不卑而隋书无传不
可考
   隋都督荥泽令常府君墓志(大业三年/)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40b 页 WYG0684-0023b.png
讳丑奴扶风始平人即今兴平是也仕周为(阙二/字)入隋
为荥泽令以大业元年卒葬以三年石方围各尺二寸
计二十七行每行二十七字无书撰者名今在兴平县
崇宁寺壁间为童子摩挲青莹如镜字亦几平失墓所

   陈明府修孔庙碑(大业七年/)
陈明府名叔毅字子严陈武帝之孙宣帝之子陈灭入
隋为曲阜令大业七年修孔庙仲父俊为文立此碑石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41a 页 WYG0684-0023c.png
(阙/)(阙/)寸广(阙/)(阙/)寸计二十二行每行四十二字
碑末有孔子三十一世孙孔长名三十四世孙孔子叹
监上石名曰孔子叹可异也宣华夫人陈氏亦武帝之
女隋文帝选入宫有宠隋文死炀帝烝焉未几死炀帝
作伤神赋叔毅为曲阜令盖宣华死之后也碑称皇上
万机在虑妙选才能周公馀化虽待一变之期孔子遗
风自为百王之则斯则是何伦纪尚敢言及周孔耶
   智永千字文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41b 页 WYG0684-0023d.png
智师乃逸少之七代孙书学渊源为一代宗匠居长安
西明寺写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散于世但是律召调阳
乃真迹草圣召与吕相似俗作吕误耳夫闰馀对律召
即其义也王元美谓圆劲古雅无一笔失度妙于藏锋
敛态又谓曾见绢本真迹于山阴董氏妙墨深入肤理
滃郁欲飞真神物也生时一字值五万今当不知如何
耳此碑乃宋大观间薛嗣昌以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摹
刻于石今在西安府学文庙戟门西拓者无虚日且就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42a 页 WYG0684-0024a.png
泐矣
   李靖上西岳书
杨东里谓此碑乃卫公为布衣时厌隋乱已极负济世
之志奋欲有为而祷于岳神之祠士莫重乎立志养气
卫公此书志已先定而气笼宇内矣宜其依附日月而
焜耀旂常也王元美谓此书粗豪不成语断亦后人附
会之谈而书却有意出入右军永兴间赵子函亦谓此
好事者所为而唐刘餗言卫公祈神且请告以官位词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42b 页 WYG0684-0024b.png
色抗厉后有声曰仆射好去顾不见后果如言以此观
之真有是事耶又小说载公射猎行雨事谓公水神旱
灾祈应殆异人或不可以常理论也此碑明成化陜西
布政朱英翻宋刻立石于岳庙五凤楼内甬道东后周
华岳碑后数步计十九行每行十九字或二十字宋刻
在潞州者崇宁间刻在藤县者绍兴刻两地皆有庙在
   皇甫府君碑
皇甫诞死于隋汉王谅之难是时已有恤典至唐复以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43a 页 WYG0684-0024c.png
子无逸贵因得立碑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虽无年月
当是贞观初王元美谓比信本诸碑尤险劲是兰台所
发源赵子函谓劲而不险但一变晋法可为楷法神品
碑旧在长安之鸣犊镇不知何时移入西安府学文庙
戟门西智永千字碑后数步嘉靖戊子陜督学余君房
覆以亭丙申亭圯碑断先故缺二十馀字至是复缺五
十馀字今旁钳以铁虽续而复立其缺者且百馀字矣
石高五尺三寸广二尺六寸计二十八行每行六十字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43b 页 WYG0684-0024d.png
按无逸初事越王侗王世充篡斩关出追骑及之乃解
金带投之地骑争下取带得免归唐为同州刺史益州长
史所至辄闭关不通宾客所须则市之他境常按部宿
民家灯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辄抽佩刀断衣带为之
其孤介若此然过自矜慎每上奏必读十数过犹惧未
审使者上道犹追省再三
   文州总管陆使君碑
公讳让碑立于唐贞观之十八年剥落不可读不知撰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44a 页 WYG0684-0025a.png
者名有郭俨书数字隐隐可见碑额正书隋文州总管
陆使君碑九字劲拔类欧阳信本石高四尺四寸广三
尺计三十七行每行五十一字碑在三原县北原上沦
没已久侗命役掘出拓之犹百馀字奕奕可观也 此
碑与皇甫碑皆贞观中所立第碑额称隋故系于隋
 
 
 
来斋金石刻考略 卷上 第 44b 页 WYG0684-0025b.png
 
 
 
 
 
 
 
 来斋金石刻考略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