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683-07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字记卷四
             昆山顾炎武撰
 唐
云麾将军李秀碑 李邕撰并书 行书 天宝元年
正月
 孙承泽春明梦馀录曰李秀字玄秀范阳人以功拜
 云麾将军左豹韬卫翊府中郎将封辽西郡开国公
卷四 第 1b 页 WYG0683-0768b.png
 开元四年卒葬范阳之福禄乡此碑为灵昌郡太守
 李邕文并书逸人太原郭卓然模勒并题额李北海
 有两云麾碑一为李思训碑在蒲城一为此碑其官
 同其姓同也赵子函(名/崡)秦人未见此碑其著石墨镌
 华乃以为一碑又以此碑为赵子昂所临误矣碑不
 知何时入都城万历初宛平令李荫署中掘地得六
 础洗视乃此碑存者百八十馀字碑首存唐故云三
 字因筑室砌之壁间名曰古墨斋后移少京兆署中
卷四 第 2a 页 WYG0683-0769a.png
 止二础其四础相传万历末王京兆惟俭携之大梁
道振禅师塔铭 正书 天宝元年正月
 今在(阙/)
褒封四子敕 正书 天宝元年二月
 今在盩厔县楼观
 旧唐书礼仪志天宝元年正月癸丑陈王府参军田
 同秀称于京永昌街空中见玄元皇帝以天下太平
 圣寿无疆之言传于玄宗仍云桃林县故关令尹喜
卷四 第 2b 页 WYG0683-0769b.png
 宅旁有灵宝符发使求之十七日献于含元殿二月
 丁亥御含元殿加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
 辛卯亲祔玄元庙丙申诏史记古今人表玄元皇帝
 升入上圣庄子号南华真人文子号通玄真人列子
 号冲虚真人庚桑子号洞虚真人改庄子为南华真
 经文子为通玄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庚桑子为洞
 虚真经今人称庄子书为南华经昉于此也李肇国
 史补曰天宝中天下屡言圣祖见因以四子列学官
卷四 第 3a 页 WYG0683-0769c.png
 故有伪为庚桑子者其辞鄙俚非古人书
兖公之颂 张之宏撰 包文该正书 天宝元年四

 今在曲阜县孔子庙中
 旧唐书礼仪志开元二十七年八月制追谥孔子为
 文宣王赠颜子渊兖公闵子赛费侯冉伯牛郓侯冉
 仲弓薛侯冉子有徐侯仲子路卫侯宰子我齐侯端
 木子贡黎侯言子游吴侯卜子夏魏侯又赠曾参颛
卷四 第 3b 页 WYG0683-0769d.png
 孙师等六十七人皆为伯
告华岳文 八分书
 在述圣颂碑阴之上方
 首云惟廿七祀孟秋右补阙韩赏敢昭告于泰华府
 君祠庙其末云天宝元年岁次壬午四月乙亥朔十
 日甲申诸王侍书荣王府司马韩择木书
玄宗御书裴忠献公墓碑
玄宗赐张说敕
卷四 第 4a 页 WYG0683-0770a.png
 今并在闻喜县东门外裴赵二公祠前一碑两面
心经 陈令望书 天宝元年四月
 拓本
玄元灵应颂 戴琁撰序 刘同升撰颂 戴伋八分
书 天宝元年七月
 今在盩厔县楼观
 赵崡曰此颂刻于宗圣观记之北面唐人分书甚佳
 但经元人翻本减弱矣碑侧宋苏轼书诗并弟辙诗
卷四 第 4b 页 WYG0683-0770b.png
 岁久剥蚀元人别摹一碑视碑侧字法亦减
庆唐观金箓斋颂 崔明允撰 史惟则八分书 天
宝二年十月
 今在浮山县龙角山
 昔人所用庄子御六气之辨意各不同惟梁简文帝
 南郊颂玄默御辨寂照秉真后周庾信至老子庙诗
 虚无推御辨寥廓本乘蜺及此碑云皇帝御辨无为
 斋心正一为得其旨若齐谢脁侍宴曲水诗于皇克
卷四 第 5a 页 WYG0683-0770c.png
 圣时乘御辨梁敬帝禅位策文安国字萌本因万物
 之志时乘御辨良会乐推之心后周庾信喜晴诗御
 辨诚膺录维皇称有建宋王旦汾阴坛颂钦明稽古
 御辨抚图则以为首出在位之义梁王僧辨劝进元
 帝表坦然大定御辨东归隋李德林从驾诗朝乘六
 气辨夕动七星旒则以为巡游之事唐朱子奢豳州
 昭仁寺碑御辨崆峒非趋涅槃之岸乘云谷口宁游
 波若之门碧落碑峒山顺风劳乎靡索汾阳御辨窅
卷四 第 5b 页 WYG0683-0770d.png
 然自丧武后升仙太子碑寻真御辨控鹤乘龙则以
 为访道之事隋薛道衡高祖文皇帝颂御辨遐逝乘
 云上仙则又借为升遐之事而唐李峤大周降禅碑
 翠凤衔蕤黄龙御辨则又不知其何所出也
隆阐法师碑 天宝二年十二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题曰唐实际寺故寺主怀恽奉敕
 赠隆阐大法师碑铭并序其下曰怀恽及书盖不可
 晓
卷四 第 6a 页 WYG0683-0771a.png
 文中有弟子大温寺主思庄敬想清徽勒兹玄琰疑
 即其人所书
嵩阳观圣德感应颂 李林甫撰 徐浩八分书 裴
迥题额 天宝三载二月
 今在登封县嵩阳宫遗址
骑都尉薛良佐塔铭 再从兄钧撰 弟良史正书
天宝三载闰四月
 今在(阙/)
卷四 第 6b 页 WYG0683-0771b.png
 文言年止廿八卒于里第塔于终南山施陁林善知
 识之次此官而葬以僧者
孝经 玄宗御制序并注及书 八分书
 今在西安府儒学
 前第二行题曰御制序并注及书其下小字曰皇太
 子臣亨奉敕题额其额曰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
 皇帝注孝经台后有天宝四载九月一日银青光禄
 大夫国子祭酒上柱国臣李齐古上表及玄宗御批
卷四 第 7a 页 WYG0683-0771c.png
 大字草书三十八字其下有特进行尚书左仆射兼
 右相吏部尚书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晋国公
 臣林甫光禄大夫行左相兼兵部尚书弘文馆学士
 上柱国渭源县开国公臣李适之等四十五人姓名
 惟林甫以左仆射不书姓(旧唐书王璠传载李绛疏/云左右仆射师长庶僚开)
 (元中名之宰相表状之中不署其姓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曰祖宗朝宰相官至仆射敕后乃不著姓他)
 (相阶官自吏部尚/书而下皆著姓)中间人名下搀入丁酉岁八月廿
 六日纪九字是后人所添是岁乙酉非丁酉也又末
卷四 第 7b 页 WYG0683-0771d.png
 二人官衔下不书臣亦可疑
 孝经疏序曰孝经河间颜芝所藏因始传之于世自
 西汉及魏历晋宋齐梁注解之者殆及百家至有唐
 之初虽备存秘府而简编多有残缺传行者惟孔安
 国郑康成两家之注并有梁博士皇侃义疏播于国
 序然辞多纰缪理昧精研至唐玄宗朝乃诏群儒学
 官俾其集议是以刘子玄辨郑注有十谬七惑司马
 坚斥孔注多鄙俚不经其馀诸家注解皆荣华其言
卷四 第 8a 页 WYG0683-0772a.png
 妄生穿凿明皇遂于先儒注中采摭菁英芟去烦乱
 撮其义理允当者用为注解至天宝二年注成颁行
 天下仍自八分御札勒于石碑即今京兆石台孝经
 是也
窦居士神道碑 李邕撰 段清云行书 天宝六载
 今在咸阳县
封安天王之铭 李荃撰 戴千龄八分书 天宝七

卷四 第 8b 页 WYG0683-0772b.png
 今在曲阳县北岳庙中碑阴文康杰撰戴千龄八分
 书
 康杰文内有皇族从叔朝请郎行司兵参军钦回不
 书姓而冠以皇族夫国君之尊族人不得以属通而
 况天子乎
崇仁寺陀罗尼石幢 张少悌行书 天宝七载五月
 今在西安府尊胜陀罗尼石幢天下多有不具载此
 以少悌之名而存之
卷四 第 9a 页 WYG0683-0772c.png
少林寺灵运禅师塔铭 崔琪撰 沙门勤(阙/)行书
天宝九载四月
 今在寺中碑顶有字云寺西石塔灵运师坟即梁帝
 皇嗣者也以其为梁武帝之裔而称皇嗣亦为不顺
 其阴刻陀罗尼经咒
清河郡太夫人张氏墓志铭 索玄爱撰 男林有鉴
正书 天宝九载五月
 今在咸阳县
卷四 第 9b 页 WYG0683-0772d.png
永泰寺碑 沙门靖彰撰 荀望行书 天宝十一载
闰三月
 今在嵩山永泰寺
多宝佛塔感应篇 岑勋撰 颜真卿正书 徐浩题
额 天宝十一载四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岑参集有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
 华院多宝塔诗
施灯功德经 正书 天宝十三载正月
卷四 第 10a 页 WYG0683-0773a.png
 今在西安府城南香积寺
东方朔画像赞并碑阴 夏侯湛撰赞 颜真卿正书
 天宝十三载十二月
 今在陵县署后堂
悯忠寺宝塔颂 张不矜撰 苏灵芝行书 至德二
载十一月
 今在京师悯忠寺
 宋文惟简北庭事实曰燕京城东壁有大寺一区名
卷四 第 10b 页 WYG0683-0773b.png
 曰悯忠唐太宗征高丽回念忠臣义士没于王事者
 建此寺为之荐福东西有两砖塔高可十丈是安禄
 山史思明所建此碑称御史大夫史思明奉为大唐
 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敬无垢净光宝塔颂者是
 也春明梦馀录曰此碑盖建于思明初归附之时其
 碑完好近日刘同人(名/侗)作帝京景物略谓碑上半断
 裂不可读且苏灵芝书名甚著当时乃谓为李北海
 自镌名尤误之甚不知北海自镌名乃伏灵芝也此
卷四 第 11a 页 WYG0683-0773c.png
 碑书丹于石故以左为前
 按旧唐书肃宗纪至德二载十二月己丑贼将伪范
 阳节度使史思明以其兵众八万与伪河东节度使
 高秀岩并表送降三载正月戊寅上皇御宣政殿册
 皇帝尊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二月丁未大
 赦天下改至德三载为乾元元年今此碑建于二载
 十一月而己称尊号又以大圣字移在文武之上与
 史书不合
卷四 第 11b 页 WYG0683-0773d.png
 宣和书谱苏灵芝儒生也尝为易州刺史郭明肃书
 候台记灵芝行书有二王法而成就顿放当与徐浩
 雁行戈脚复类世南体亦善于临仿者
 予后至燕一日与鄞人万言同至悯忠寺谛观此碑
 万曰前行大唐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及中间唐
 字史思明字类磨去重刻者石皆凹而首行悯忠寺
 上元只二字今改范阳郡三字盖思明复叛之后磨
 去之及思明诛后此地归唐后人重刻者也当日君
卷四 第 12a 页 WYG0683-0774a.png
 臣之分殆如奕棋然非亲至其下摩挲遗石而徒拓
 纸上之字未有能得其情者若年月尊号之先后亦
 从此而无疑矣
华岳题名 颜真卿大字正书 乾元元年十月
 今在华岳碑之右旁王伯厚言华岳题名五百十一
 人再题三十一人自开元讫清泰今存者惟此与述
 圣颂二碑不过二十馀人而已又因地震之后以碎
 石装砌岳庙大门墙上亦有唐人题名今王无异所
卷四 第 12b 页 WYG0683-0774b.png
 拓得者通共九十二人有裴士淹李德裕李商隐名
祈雨纪 张惟一撰 李权八分书 乾元二年二月
 今在述圣颂碑之左旁
大德禅师迁葬记 沙门义宣撰 行书 乾元二年
二月
 今在西安府华严寺
乞御书题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并御书批荅 颜真卿
正书 上元元年七月
卷四 第 13a 页 WYG0683-0774c.png
 拓本有碑阴记一通书大历九年甲子日
赠工部尚书臧怀恪碑 颜真卿撰并书 正书
 今在三原县九陂城臧氏墓上碑文有广德元年十
 月字碑文历叙臧氏自鲁公子彄及僖哀二伯文武
 两仲而其下又列丈人子原义和荣绪按庄子文王
 寓而政于臧丈人下距鲁隐公殆四百年不得以为
 公子彄之后且庄子中名氏多是寓言不可为据(庄/子)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李轨云臧地名也)子原乃汉臧洪原字从厂从
卷四 第 13b 页 WYG0683-0774d.png
 泉后人复添三点今后汉书作子源
临淮王李光弼碑 颜真卿撰 张少悌行书 广德
二年十一月
 今在富平县儒学
左金吾卫将军臧希晏碑 韩秀弼八分书 广德二
年八月
 今在三原县
心经 赵偃正书 广德二年八月
卷四 第 14a 页 WYG0683-0775a.png
 今在京师城内西南隅石镫庵
郭敬之家庙碑并阴 颜真卿撰并书 正书 广德
二年十一月
 今在陜西布政司署中
李宝臣记功载政颂 王佑撰 王士则行书并篆额
 永泰二年七月
 今在真定府察院内
 颂曰蟜蟜我公为君武臣以蟜为矫
卷四 第 14b 页 WYG0683-0775b.png
嵩山会善寺戒坛敕牒 行书 大历二年十一月
 今在嵩山会善寺西上层刻中书奉敕牒中层刻沙
 门乘如谢表下层刻代宗御书批答二十四字
 碑文准字本当作准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曰敕牒
 准字去十为准或谓本朝因寇准为相而改(胡三省/通鉴注)
 (亦云本朝寇准为相省吏避其名凡/文书准字皆去十后遂因而不改)又云曾公亮蔡
 京父皆名准而避其实不然予见唐告已作准又考
 五代堂判亦然顷在密院令吏用准字既而作相又
卷四 第 15a 页 WYG0683-0775c.png
 令三省如此写至今遂定今据大历时牒已用准字
 则知此字自取省笔果若益公之言而改为准字则
 未见后人之遵用也广韵二字并收准字下注曰俗
 然管子书准字皆作准庄子平中准文子放准循绳
 淮南子眇者使之准王褒洞箫赋夔襄准法皆用此
 字纬书有洛书灵准听京房造准形如瑟十三弦郭
 忠恕佩觿集曰字林用准为平准之准(字林吕/忱作)而后
 魏仇儒为赵准造妖言曰燕当倾赵当续欲知其名
卷四 第 15b 页 WYG0683-0775d.png
 淮水不足(北史长/孙肥传)则准字之来久矣又按宋顺帝名
 准故沈约宋书平准令王准之皆作准然管庄诸书
 亦岂因此而改乎
先茔记 李季卿撰 李阳冰篆书 大历二年
三坟记 李季卿撰 李阳冰篆书 大历二年
 今并在西安府儒学
 元吾丘衍谓阳冰即杜甫之甥名潮取海赋阳冰不
 冶之义为字既以字行乃别字少温杨用修尝辨其
卷四 第 16a 页 WYG0683-0776a.png
 非(按阳冰赵郡人太白从叔其字少温见于宣和书/谱与其名相应若名潮而以阳冰少温为字于义)
 (皆无取且阳冰工篆书潮工八分观赵氏金石录载/城隍神祠记忘归台铭孔子庙记先茔碑三坟记等)
 (为李阳冰篆书而慧义寺弥勒像碑彭/元曜墓志为李潮书则其非一人明矣)今人读阳冰
 为阳凝非也按文苑英华有林滋阳冰赋戴侗六书
 故曰说文冰冻也冰水坚也俗作凝孙氏鱼陵切说
 文盖以冰为凝按冰于隶楷不能独成文故后人加
 水焉凝之从冫从水无义当从今文
大證禅师碑铭 王缙撰 徐浩正书 大历四年(阙/)
卷四 第 16b 页 WYG0683-0776b.png

 今在嵩岳寺
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撰并书 小字正
(按鲁公立此碑元作大字今有拓本而石/亡其小字者乃别本后人补刻非初碑也) 大历六
年四月
 今在建昌府南城县麻姑山万历初年重刻
大唐中兴颂 元结撰 颜真卿大字正书 大历六
年六月
卷四 第 17a 页 WYG0683-0776c.png
 今在祁阳县石崖上
 宋马永卿曰中兴颂云复复指期此两字出汉书匡
 衡传云所更或不可行而复复之注云下复扶目反
 又何武为九卿时奏言宜置三公官又与翟方进共
 奏罢刺史更置州牧后皆复复故注云依其旧也下
 复扶目反
美原田真人碑 大历六年九月
 今在富平县美原镇题曰美原县永(阙/)(阙/) 朝散
卷四 第 17b 页 WYG0683-0776d.png
 大夫(阙/)并州别驾上柱国兰陵萧森(阙/) 政撰并模
 晋王右军书相传田真人拔宅上升处也
陀罗尼经石幢铭 僧昔真撰 布衣康玠行书 大
历六年十月
 今在富平县六井
容州都督元结墓碑 颜真卿撰并书 正书 大历
(阙/)年十一月
 今在鲁山县
卷四 第 18a 页 WYG0683-0777a.png
广平郡公宋璟碑并碑侧记 颜真卿撰并书 正书
 大历七年九月
 今在沙河县西北八里墓上
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 颜真卿撰并书 正书
 大历七年
 今在归德府南门亭内
 刺史崔倬叙颜鲁公石幢事曰会昌中有诏大除佛
 寺凡堂阁室宇关于佛祠者掊灭无遗分遣御史覆
卷四 第 18b 页 WYG0683-0777b.png
 视之州县祗畏至于碑幢铭镂赞述之类亦皆毁瘗
 此州(阙/)元寺先有太师鲁国颜公以郡守僚吏州人
 等为连帅田氏八关斋会镌纪大幢亦凿缺仆埋因
 访其遗文于前刺史唐氏之家得其模本命工补刻
 大中五年正月一日
 八关斋会始于宋齐之间通鉴齐武帝永明元年上
 于华林园设八关斋胡三省注曰释氏之戒一不杀
 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食肉六
卷四 第 19a 页 WYG0683-0777c.png
 不著花鬘璎珞香油涂身歌舞倡伎故往观听七不
 得坐高广大床八不得过斋后吃食已上八戒故为
 八关杂录名义云八戒者俗众所受一日一夜戒也
 谓八戒一斋通为八关斋明以禁防为义也
文宣王庙新三门记 裴孝智撰 裴平八分书并篆
额 大历八年十二月
 今在曲阜县庙中
干禄字书 颜元孙撰 颜真卿书 正书 大历九
卷四 第 19b 页 WYG0683-0777d.png
年正月
 今在潼川州
 序称第十三侄男真卿书按颜氏家训曰兄弟之子
 北土多呼为侄案尔雅丧服经左传侄名虽通男女
 并是对姑之称晋世以来始呼叔侄(晋书王湛传济/才气抗迈于湛)
 (略无子/侄之敬)书侄而又加男此唐人之俗称也(柳宗元祭/六伯母文)
 (亦自称/侄男)
 戴侗六书故曰尔雅女子谓昆弟之子曰侄丧服传
卷四 第 20a 页 WYG0683-0778a.png
 曰侄丈夫妇人报又曰谓吾姑者吾谓之侄(贾公彦/疏曰侄)
 (者对姑之称若对世叔唯得/言昆弟之子不得言侄也)春秋传曰侄其从姑(潘/岳)
 (杨仲武诔姑侄继陨正/用此所谓通男女之称)又曰齐灵公娶于鲁曰颜懿
 姬无子其侄鬷声姬生光又曰臧宣叔娶于铸生贾
 及为而死继室以其侄生纥今人谓兄弟之丈夫子
 亦曰侄非也古者兄弟之子皆曰子汉书疏广与其
 兄子受父子并为师傅后汉书蔡邕与其叔父质得
 罪上书自陈亦曰言事者欲陷臣父子晋书谢安传
卷四 第 20b 页 WYG0683-0778b.png
 安与兄子玄父子皆著大勋世说江左殷太常父子
 亦谓殷融与其兄子浩
 史记武安侯传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疑当时
 未有称侄者汉书作子姓(礼记丧大记注子姓谓众/子孙也列子秦穆公谓伯)
 (乐曰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史记外/戚世家既驩合矣或不能成子姓)
 朱子语类侄字本非兄弟之子所当称当称从子为
 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高祖四世而上称族子
清源公王忠嗣碑 元载撰 王缙正书 大历十年
卷四 第 21a 页 WYG0683-0778c.png
四月
 今在渭南县
玄靖先生李君碑 颜真卿撰并书 正书 大历十
二年五月
 今在句容县茅山
 都穆金薤琳琅曰碑称隐居先生以三洞真法传升
 玄先生升玄付体玄先生体玄付正一先生正一付
 先生今考隐居先生者梁陶弘景升玄为王远知体
卷四 第 21b 页 WYG0683-0778d.png
 玄为潘师正正一为司马子微三人唐书有传惟玄
 靖无之予尝游茅山至玉晨观其前有雷平池池南
 为伏龙冈玄靖葬其上碑今在观中四周皆刻文字
 道士以亭覆之
高力士残碑 行书 大历十二年五月
 今在蒲城县
梵网经心地戒品 高坚正书 大历十三年正月
 今在嵩山会善寺后一碑两面
卷四 第 22a 页 WYG0683-0779a.png
赠扬州都督段行琛碑 张增正书 李同系篆额
大历十四年闰五月
 今在汧阳县
孔子庙残碑 程浩撰 颜真卿正书
 今在华州
 此文载于唐文粹为扶风县文宣王庙记大历二年
 驾部郎中程浩文而今西安府学有僧梦英书此一
 记其文正同但去扶风古县也以下半篇其跋云此
卷四 第 22b 页 WYG0683-0779b.png
 记刋石元在湖州临安县梦英爱而书之岂驾部先
 作此于扶风鲁公又书之于湖州而去其半篇耶又
 考唐地里志临安县属杭州不属湖州得非梦英之
 误耶今华州有此残碑数十字其文同
颜鲁公与郭仆射书 行草
 今在西安府儒学世谓之争坐位帖
 宋沈括梦溪笔谈曰都堂及寺观百官会集坐次多
 出临时唐以前故事皆不可考惟颜鲁公与左仆射
卷四 第 23a 页 WYG0683-0779c.png
 定襄郡王郭英又书云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供
 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
 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
 之从古以来未尝参错此亦略见当时故事
颜鲁公与蔡明远书 行草
 拓本 二帖并依金石录附于大历之末
颜氏家庙碑 颜真卿撰并书 正书 李阳冰篆额
 建中元年七月
卷四 第 23b 页 WYG0683-0779d.png
 今在西安府儒学一碑两面并两旁为四幅
 碑题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
 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乃真卿之父也其
 文曰君讳惟贞字叔坚及叙其先世则曰魏有盛盛
 字叔台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始自鲁居于琅邪临
 沂孝悌里生广陵太守葛绎贞子讳钦字公若生汝
 阴太守护军袭葛绎子讳默字静伯生晋侍中右光
 禄大夫西平靖侯讳含字弘都随元帝过江生侍中
卷四 第 24a 页 WYG0683-0780a.png
 光禄勋西平定侯讳髦字君道生州西曹骑都尉西
 平侯讳琳字文和生宣城太守御史中丞讳靖之字
 茂宗生巴陵太守度支校尉讳腾之字弘道生辅国
 江夏王参军讳炳之字叔豹生齐持书御史兼中丞
 讳见远字见远生梁镇西记室参军讳协字子和生
 北齐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平原太守隋东宫
 学士讳之推字介生皇秦王记室讳思鲁字孔归君
 之曾祖也率子弟奉迎义旗于长春宫拜仪同生勤
卷四 第 24b 页 WYG0683-0780b.png
 礼字敬君之祖也著作郎修国史夔府长史赠虢州
 刺史生昭甫(本名/显甫)敬仲殆庶无恤少连务滋辟疆昭
 甫字周卿君之父也高宗侍读曹王属赠华州刺史
 生我伯父讳元孙暨君君生阙疑允南乔卿真长幼
 舆真卿允臧自父以上并直书其名而加讳字其他
 伯叔群从悉名之予读张燕公集有唐赠并州刺史
 先府君碑首曰府君讳骘字成骘范阳方城人也又
 有周通道馆学士张府君墓志乃说之曾祖也首曰
卷四 第 25a 页 WYG0683-0780c.png
 君讳弋字嵩之范阳方城人也又曰君即太常卿隆
 之曾孙徵君子犯之孙河东从事俊之子又有唐处
 士张府君墓志乃说之祖也曰曾祖徵君讳子犯祖
 河东郡从事讳俊父通道馆学士讳弋并直书其名
 而加讳字唐文粹载陈子昂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
 郎陈公墓志文曰公讳元敬字某五世祖太乐生高
 祖方庆方庆生曾祖汤汤生祖通通生皇考辩又有
 梓州射洪县武东山陈居士墓铭序曰君讳嗣字弘
卷四 第 25b 页 WYG0683-0780d.png
 嗣太乐即君之高祖父也生曾祖方庆生祖汤生皇
 考迥君即迥之第二子也并直书其名惟父加一讳
 字刘禹锡集有子刘子自传曰曾祖凯官至博州刺
 史祖锽殿中丞侍御史父讳绪浙西盐铁副使赠吏
 部尚书亦惟父加一讳字白居易集有故巩县令白
 府君事状曰高祖讳建曾祖讳士通祖讳志善父讳
 温公讳锽即居易之祖又曰长子讳季庚襄州别驾
 事具后状其襄州别驾府君事状曰公讳季庚字某
卷四 第 26a 页 WYG0683-0781a.png
 巩县府君之长子即居易之父李翱集有皇祖实录
 一篇其首曰公讳楚金盖古人临文不讳而子昂禹
 锡自祖以上不加讳字又所谓不逮事王父母则不
 讳者也今人自述先人行状而使他人填讳非古也
 文有云子泉弘都之德行子泉即颜渊也避唐高祖
 讳
颜鲁公奉使蔡州书 行书
 今在同州其上有鲁公画像
卷四 第 26b 页 WYG0683-0781b.png
 书曰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缘忠勤无有旋意
 然中心悢悢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
 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
 耳又曰人心无路见世事只天知下有题曰观此笔
 迹不显岁月以事实考之盖使李希烈时也希烈以
 建中元年陷汝州卢杞建议遣公奉使至正元(宋讳/贞故)
 (作/正)元年八月丙戌公不幸遇害困踬贼庭者踰二年
 刃加于颈而色不变度无还期誓不易节盖书此以
卷四 第 27a 页 WYG0683-0781c.png
 自表云靖康元年七月壬申朝散郎秘阁修撰知同
 州军事唐重书
 又有忠义堂帖宋人所刻此帖名为奉命帖又有移
 蔡一帖曰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卿自汝移蔡天也
 天之昭明其可诬乎有唐之德则不朽耳十九日书
 叶少蕴避暑录话曰颜鲁公真迹宣和间存者犹有
 数十本其最著者与郭英又论坐位书在永兴安师
 文家祭侄季明文病妻乞鹿脯帖在李观察士衡家
卷四 第 27b 页 WYG0683-0781d.png
 乞米帖在天章阁待制王质家寒食帖在钱穆甫家
 其馀与蔡明远帖卢八仓曹帖送刘太真序等(当作/刘太)
 (冲/)不知在谁氏皆有石本坐位帖安氏初析居分为
 二人多见其前段师文后乃并得之相继皆入内府
 世间无复遗矣(孙承泽曰送刘太冲序墨迹旧在中/书赵士祯家后归之关中南宗伯宗)
 (伯没其邑中举人东荫商得之后复归之南氏余从/东君借临月馀今国学所摹印即赵氏本也视墨迹)
 (文字及书法俱小异/岂传世不止一本乎)今忠义堂所刻已上诸帖皆有
 之又有送辛晃序清远道士同沈恭子游虎丘寺诗
卷四 第 28a 页 WYG0683-0782a.png
 末题大历五年十二月
 又有开元二年二月颜元孙告身一通乾元元年四
 月颜昭甫告身一通宝应元年七月颜惟贞赠秘书
 少监告身一通殷氏赠兰陵夫人告身一通大历十
 二年八月颜真卿刑部尚书告身一通建中元年八
 月颜真卿太子太师告身一通后有宋至和二年蔡
 襄跋嘉定乙亥留元刚刻石
景教流行中国碑 僧景净撰 吕秀岩正书 建中
卷四 第 28b 页 WYG0683-0782b.png
二年太蔟月
 今在西安府城外金胜寺
不空和尚碑 严郢撰 徐浩正书 建中二年十一

 今在西安府儒学
 旧唐书王缙传曰初代宗喜祠祀未甚重佛而元载
 杜鸿渐与缙喜饭僧徒代宗尝问以福业报应事载
 等因而启奏代宗由是奉之过当尝令僧百馀人于
卷四 第 29a 页 WYG0683-0782c.png
 宫中陈设佛像经行念诵谓之内道场其饮膳之厚
 穷极珍异出入乘厩马度支具廪给每西蕃入寇必
 令群僧讲诵仁王经以禳卤寇苟幸其退则横加锡
 赐胡僧不空官至卿监封国公通籍禁中势移公卿
 争权擅威日相凌夺凡京畿之丰田美利多归于寺
 观吏不能制僧徒虽有赃奸蓄乱败戮相继而代宗
 信心不易乃诏天下官吏不得箠曳僧尼又见缙等
 施财立寺穷极瑰丽每对扬启沃必以业果为證以
卷四 第 29b 页 WYG0683-0782d.png
 为国家庆祚灵长皆福报所资业力已定虽小有患
 难不足道也故禄山思明毒乱方炽而皆有子祸仆
 固怀恩将乱而死西戎犯阙未击而退此皆非人力
 所能制也帝信之愈甚公卿大臣既推以业报则人
 事弃而不修故大历刑政日以陵迟有由然也五台
 山有金阁寺铸铜为瓦涂金于上照耀山谷计钱巨
 亿万缙为宰相给中书符牒令台山僧数十人分行
 郡县聚徒讲说以求货利代宗七月望日于内道场
卷四 第 30a 页 WYG0683-0783a.png
 造盂兰盆饰以金翠所费百万又设高祖以下七圣
 神座备幡节龙伞衣裳之制各书尊号于幡上以识
 之舁出内陈于寺观是日排仪仗百寮序立于光顺
 门以俟之幡花鼓舞迎呼道路岁以为常其伤教之
 源始于缙也史传所言佞佛之弊至切故具录之按
 此碑不空以一胡僧而官至特进大鸿胪开府仪同
 三司肃国公遂为后代沙门授官之祖吁亦异矣
 册府元龟载不空赠官诏曰大道之行同合于异相
卷四 第 30b 页 WYG0683-0783b.png
 王者至理总归于正法方化成之齐致何儒释之殊
 涂故前代帝王罔不崇信法教弘阐与时偕行特进
 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我之祖
 师人之舟楫超诣三学坐离于见闻修持万行常示
 于化灭执律舍缚护戒为仪继明善教之志来受人
 王之请朕在先朝早闻道要及当付嘱常所归依每
 每执经内殿开法前席凭几同胶序之礼顺风比崆
 峒之问而妙音圆演密行内持待扣如流自涯皆悟
卷四 第 31a 页 WYG0683-0783c.png
 涤除昏妄调伏魔冤天人洗心于度门龙鬼受职于
 神印固以气消灾厉福致吉祥当有命秩用申优礼
 而得师为盛味道滋深思复强名载明前志夫妙界
 有庄严之士内品有果地之仪本乎尚德敬顺时典
 可开府仪同三司仍封肃国公赠司空谥曰大辩正
 广智不空三藏和尚
 又言大历三年二月兴善寺不空三藏上言因修寺
 塔下见古埏得一小棺长尺馀发视有十馀重棺皆
卷四 第 31b 页 WYG0683-0783d.png
 金宝装饰中有舍利骨及佛发一条每棺一锁规制
 妙绝有殷仲文题赞其说近怪仲文为桓玄侍中领
 左卫将军安帝反正出为东阳太守未至关中不可
 以欺里巷之儒而代宗乃出宝舆具威仪迎入内道
 场奉之何哉
 宋洪迈容斋三笔曰自唐代宗以胡僧不空为鸿胪
 卿开府仪同三司其后习以为常至本朝尚尔元丰
 三年详定官制所言译经僧官有授试光禄鸿胪卿
卷四 第 32a 页 WYG0683-0784a.png
 少卿者请自今试卿者改赐三藏大法师试少卿者
 赐三藏法师诏试卿改赐六字法师少卿四字并冠
 以译经三藏久之复罢
吴岳祠堂记 于公异撰 冷朝阳行书 兴元元年
十月
 今在陇州
 按唐书是年五月二十八日副元帅李晟复京师七
 月十三日德宗至自兴元八月晟至凤翔斩叛卒王
卷四 第 32b 页 WYG0683-0784b.png
 斌等及泾帅田希鉴此则以其年之十一月祭告吴
 山而掌书记于公异为此文也碑中所云相国凉公
 镇凤翔者李抱玉也
范阳郡新置文宣王庙碑 韦稔撰 张澹行书 贞
元五年二月
 今在涿州
李元谅懋功昭德颂 张濛撰 韩秀弼八分书 李
彝篆额 贞元五年十月
卷四 第 33a 页 WYG0683-0784c.png
 今在华州治大门内
 旧唐书李元谅传元谅本骆元光尝在潼关领军
 积十数年军士皆畏服德宗居奉天贼泚遣伪将何
 望之轻骑袭华州刺史董晋弃州走望之遂据城将
 聚兵以绝东道元谅自潼关将所部乘其未设备径
 攻望之遂拔华州望之走归元谅乃修城隍器械召
 募不数日得兵万馀人军益振以功加御史中丞贼
 泚数遣兵来寇辄击却之迁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卷四 第 33b 页 WYG0683-0784d.png
 潼关防禦镇国军节度使与副元帅李晟进收京邑
 力战坏苑垣而入遂复京师赐姓李改名元谅官终
 陇右节度使
姜嫄公刘庙碑 高郢撰 张谊行书 贞元九年四

 今在邠州城南唐邠宁节度观察使张献甫所迁谓
 之新庙
圣母帖 僧怀素草书 贞元九年五月
卷四 第 34a 页 WYG0683-0785a.png
 今在西安府儒学
李抱真德政碑 董晋撰 班宏正书 贞元九年
 今在潞安府
杜府君夫人韦氏墓志铭 李宣撰 侄成均行书
贞元十年八月
 今在西安府城外寺坡杜君官至京兆尹名济
嵩山会善寺戒坛记 陆长源撰 陆郢八分书并篆
额 贞元十一年七月
卷四 第 34b 页 WYG0683-0785b.png
 在大历敕牒碑之阴
同州澄城令郑公德政碑 (阙/) 撰 郑云逵行书
贞元十四年正月
 今在本县文多剥泐但云公字叔敖郑州荥阳人而
 不得其名
少林寺厨库记 顾少连撰 崔溉正书 贞元十四

 今在寺中
卷四 第 35a 页 WYG0683-0785c.png
尚书李公造华严三会普光明殿功德碑 支高撰并
书 贞元十六年四月
 今在交城县西北五里万卦山天宁寺其文有云如
 月之亘森菌桂以馨香如山之容寘大椿之寿算是
 用诗如月之恒恒字作亘音古邓反按诗如月之恒
 传云恒弦也笺云月上弦而就盛陆德明释文恒本
 亦作縆同古邓反沈音古恒反正义云月光至八日
 九日月体正半昏而中似弓之张而弦直谓上弦也
卷四 第 35b 页 WYG0683-0785d.png
 考工记弓人恒角而短郑司农云恒读为裻縆之縆
 是縆恒亘同为一字而陆氏读为去声此文因用之
 耳今广韵縆字平去二声齐收(楚辞九歌縆瑟兮交/鼓一作絙招魂姱容)
 (修态絙洞房些一作縆李善西都赋注亘与縆古字/通韩文公送侯参谋诗信知后会时日月屡环絙)
 古人颂君之辞其言月不以望而以弦犹之言日不
 以中而以升日中则昃月望则亏故古人之取义不
 于其已盛而于其将盛此大易所以贵乎月几望也
 今人读为恒久之恒失之矣(生民诗恒之秬秠释文/恒古邓反本又作亘)
卷四 第 36a 页 WYG0683-0786a.png
 其西又有一碑为汾州众香寺沙门克诚撰大半剥
 落有太尉李公抱贞字
靳英希墓志铭 张遇撰并书 行书 贞元十七年
二月
 近出漷县锭子村土中
剑州长史李广业碑 郑云逵撰 正书 贞元二十
年十一月
 今在三原县
卷四 第 36b 页 WYG0683-0786b.png
钜鹿时墓志铭 刘通明撰 行书 贞元二十一
年四月
 其文曰葬蓟县燕夏乡海王村之南原近出之土中
 字拙而率
楚金禅师碑 沙门飞锡撰 吴通微正书 附奉敕
追谥号记 贞元二十一年七月
 在颜鲁公多宝塔碑阴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撰 高从(阙/)书 贞元年
卷四 第 37a 页 WYG0683-0786c.png
 今在济源县廨其末有记云贞元辛(阙/)岁建丑月渤
 海高从(阙/) 乃书者之名而石缺之也宋元祐八年
 济源县令傅君俞重刻
怀素藏真律公二帖 草书
 今在西安府学
贾竦谒华岳庙诗 正书 元和元年十月
 诗五字十八韵刻于后周天和二年华岳碑之左旁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裴度撰 柳公绰正书
卷四 第 37b 页 WYG0683-0786d.png
元和四年二月
 今在成都府
 文称元和二年相国临淮公镇蜀者武元衡也裴公
 时为节度掌书记
 文有云谁谓阻深殷为强国谁谓遳脆励为劲兵此
 用左思魏都赋禀质遳脆语广韵遳七戈切脆也唐
 书王伾传形容遳陋
晋周孝侯碑
卷四 第 38a 页 WYG0683-0787a.png
 今在宜兴县首曰晋故散骑常侍新平广汉二郡太
 守寻除楚内史御史中丞使持节大都督涂中京下
 诸军事平西将军孝侯周府君之碑晋平原内史陆
 机撰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其末曰唐元和六年岁次
 辛卯十一月十五日承奉郎守义兴县令陈从谏重
 树前试太常寺协律郎黄以下缺张燮编次陆士衡
 文集收入此篇谓其中多讹谬文理不接且孝侯战
 没而云旧疾增加奄捐馆舍明是不读史者伪作按
卷四 第 38b 页 WYG0683-0787b.png
 此碑本唐人之书故业字晋讳而直书不避其于唐
 讳则世字二见皆作廿虎字二见一作虎一改作兽
 基作豫作预而涂中亦当作涂中三国志吴主传
 作棠邑涂塘以淹北道晋书宣帝纪王凌诈言吴人
 塞涂水武帝纪琅邪王佃出涂中海西公纪桓温自
 山阳及会稽王昱会于涂中孝武纪遣征虏将军谢
 石帅舟师屯涂中安帝纪谯王尚之众溃逃于涂中
 字并作涂唐人加阝为滁即今之滁州而碑作涂非
卷四 第 39a 页 WYG0683-0787c.png
 也(文选梁任昉奏弹曹景宗东关无一战/之劳涂中罕千金之费李善本作涂中)士衡逸少
 既不同时而晋以前碑亦未有署某人书者其文对
 偶平仄全是唐人可定其为伪作也书梁王肜作彤
 尤误
 王弘撰曰按史士衡兄弟以惠帝大安二年十月见
 杀于成都王颖又十四年元帝即晋王位始称建武
 元年而碑云建武元年冬十一月甲子追赠平西将
 军封清流亭侯谥曰孝礼也然则已死之士衡又乌
卷四 第 39b 页 WYG0683-0787d.png
 知十四年后之事而预为云云如此耶又处之战死
 在元康七年正月癸丑今碑云元康元年捐馆亦误
石壁寺甘露义坛碑 李逢吉撰 正书 元和八年
三月
 今在交城县石壁山寺碑阴有进甘露表云臣说言
 臣所部太原府交城县石壁山寺今月二十二日夜
 甘露降于寺内戒坛西及寺外柏林上大枝小叶无
 不周遍凝泫垂滴甘甜如蜜当寺临坛大德僧慎微
卷四 第 40a 页 WYG0683-0788a.png
 与僧惠广等一十五人咸共观尝覆问如状云云贞
 元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臣说者河东节度使北都
 留守太原尹李说即普光明殿碑所谓尚书李公者
 也此碑为元至顺三年重刻
 唐时以太原府为北都交城距府八十里故有戒坛
 而安禄山反杨国忠遣侍御史崔众至太原纳钱度
 僧尼道士旬日得百万缗当日差徭之重剃度之严
 皆可知矣
卷四 第 40b 页 WYG0683-0788b.png
内侍李辅光墓志 崔元略撰 巨雅正书 元和十
年四月
 今在高陵县
 文称门吏晋州司法参军巨雅此辅光为河中监军
 所除唐时士人而出于内侍之门者盖不少矣辅光
 少选入内而有夫人辅氏子四人唐之宦官有权位
 者则得娶妇史之所载高力士娶吕玄晤女李辅国
 娶元擢女皆奉敕为之而杨复光至假子数十人又
卷四 第 41a 页 WYG0683-0788c.png
 后汉书刘瑜传言常侍黄门亦广妻娶周举传言竖
 宦之人亦复虚以形埶威侮良家取女闭之至有白
 首殁无配偶逆于天心单超传言四侯转横多取良
 人美女以为姬妾则固不始于唐时也
 唐人日曰二字同一书法惟曰字左角稍缺石经日
 字皆作曰此碑及玄奘塔铭亦然故陆氏释文于九
 经中遇二字可疑者即加音切宋以后始以方者为
 曰长者为日而古意失矣
卷四 第 41b 页 WYG0683-0788d.png
 碑内宫掖作官践阼作祚士君子作仕皆误卢藏用
 书苏许公碑亦以践阼作祚
南海神广利王庙碑 韩愈撰 陈谏正书 元和十
五年十月
 今在广州府东南八十里海神庙中
太保李良臣碑 李宗闵撰 杨正正书 长庆二年
 今在榆次县
邠国公功德铭 杨承和撰并书 正书 陆邳篆额
卷四 第 42a 页 WYG0683-0789a.png
 长庆二年十二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
 都穆金薤琳琅曰邠国公者内侍梁守谦也考之唐
 史宦者守谦无传惟宪宗元和十五年书帝暴崩于
 太极殿中尉梁守谦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杀吐突承
 璀及澧王恽而韩文公平淮西碑亦载守谦在帝左
 右尝命之往抚蔡师夫守谦以一宦者而爵至上公
 此可见宪宗之信任小人宜其晚节不终卒死宦者
卷四 第 42b 页 WYG0683-0789b.png
 之手然则予之录此盖将为天下后世之戒而非徒
 取其文字也
西平郡王李晟碑 裴度撰 柳公权正书 太和三
年四月
 今在高陵县
状嵩高灵胜诗 尉迟汾撰 正书 太和三年六月
 今在中岳庙壁有宋熙宁丁巳王绅题字
 题云府尹王侍郎准制拜岳准字作准
卷四 第 43a 页 WYG0683-0789c.png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 僧睿川撰 僧无可正书
太和六年四月
 今在西安府百塔寺
义阳郡王苻璘碑 李宗闵撰 柳公权正书
 今在富平县儒学金石录云题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李宗闵撰宗闵太和七年为此官
 宋王楙野客丛书曰苻坚其先本姓蒲其祖以谶文
 改为苻符融其先鲁顷公孙仕秦为符玺郎以符为
卷四 第 43b 页 WYG0683-0789d.png
 氏故苻坚之姓从草符融之姓从竹二姓固自不同
 而唐义阳郡王苻璘碑合从竹而书作苻而苻坚之
 苻又有书从竹者皆失于不契勘耳余考汉碑隶书
 率以竹为少有从竹者如符节字皆然今前汉书
 符瑞多从魏晋以下真书碑亦有书符节为苻莭
 者盖古者皆通用故耳此又不可不知颜元孙干禄
 字书曰从草者为姓从竹者为印亦未之察也符融
 之符独非姓乎
卷四 第 44a 页 WYG0683-0790a.png
 
 
 
 
 
 
 
 
卷四 第 44b 页 WYG0683-0790b.png
 
 
 
 
 
 
 
 金石文字记卷四